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2024-05-24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精选8篇)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1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 于游泳前 (对照) 和游泳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眼眶采血致死, 并测定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5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30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继续升高, 50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尿素水平持续升高, 30 min和50 min游泳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肌酐和钙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P>0.05) ;前30 min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磷含量无明显变化 (P>0.05) , 50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磷含量显著下降 (P<0.05) 。说明游泳应激显著影响小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 其中血清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变化可作为评价小鼠应对游泳应激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游泳应激,小鼠,血清,生化指标

游泳应激作为一种经典的抑郁应激模型, 在应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往研究多数集中于应激对小鼠血液和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1,2,3]、大鼠行为[4]、血液激素指标[4]和神经细胞功能[5,6]等方面的影响, 而关于不同游泳强度对小鼠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 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游泳强度小鼠血清中葡萄糖、尿素、肌酐、钙和磷的含量, 分析不同强度游泳应激对小鼠相应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为评价小鼠应激反应的生化特征及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 体重为 (20±2) g。实验室温度为14~16 ℃, 湿度为60%~65%, 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试验。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及样品采集

选取40只昆明小鼠进行游泳试验, 先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眼眶采血致死, 采集血液作为游泳前对照组样品, 之后将剩余30只小鼠放入水箱中进行游泳试验, 水箱长70 cm, 宽50 cm, 高60 cm, 水深50 cm, 水温20 ℃。游泳开始、15 min、30 min、50 min后分别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眼眶采血致死, 采集血液, 依次作为不同游泳应激时间组的样品。

2.2 样品处理及指标测定

在室温下凝固血样, 3 000 r/min离心10 min, 将血清倾出后低温保存, 备用。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尿素、肌酐、钙和磷含量, 试剂盒购自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体操作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

2.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以SPSS 11.0统计软件中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LSD) 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

3 结果 (见表1) 与分析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1可知:15 min游泳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30 min游泳组小鼠葡萄糖水平继续升高, 50 min游泳组小鼠葡萄糖水平略有下降,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尿素水平持续升高, 30 min和50 min 游泳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肌酐和钙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P>0.05) ;前30 min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磷含量无明显变化, 50 min游泳组小鼠磷水平却显著下降 (P<0.05) 。

4 讨论

葡萄糖是动物机体组织的必需燃料, 稳定的血糖浓度对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5 min游泳应激使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 30 min游泳应激后继续升高, 50 min游泳应激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可能与游泳应激能够显著增强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性, 进而引起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同时使肝糖元异生作用增强, 结果引起血糖升高。另外, 游泳应激也可能引起小鼠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量增加, 后者可促使糖元分解加强, 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这与杜浩等[7]、R.Sandodden等[8]有关应激试验研究中血糖的变化结果基本一致。

尿素是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 主要由肾脏代谢排出, 其含量的高低反映机体蛋白质的代谢情况。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明显增强, 从而导致尿素含量明显升高[9]。研究表明, 在整个游泳应激过程中, 血清尿素水平持续升高, 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小鼠而言, 游泳应激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刺激源, 小鼠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肌酐是机体磷酸肌酸脱去磷酸或肌酸脱去水后的代谢产物, 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 在体内生成的量相对稳定。有研究表明, 过度训练可导致大鼠骨骼肌损伤, 机体分解代谢加快, 肌酐排出量显著升高[9]。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 血液中肌酐含量显著升高, 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受损[10]。研究表明, 在游泳过程中小鼠血清肌酐含量无明显变化, 说明游泳应激未对小鼠肌酐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小鼠肾脏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

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之一, 钙代谢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指出, 大鼠经高强度跑台训练3~4周后血钙明显降低[11]。坚持长跑的老年男子血钙含量明显降低[12]。试验结果表明:在游泳过程中血钙含量无明显变化, 原因可能是游泳刺激为一种急性应激, 这种短暂的刺激不足以迅速改变小鼠骨细胞的矿物质代谢, 进而对血钙含量也无显著影响, 而前面关于运动降低血钙含量的研究[11,12], 可能主要与长期慢性运动训练有关。机体内磷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参与构成多种重要的核苷酸, 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13]。研究中, 前30 min游泳过程中血清磷含量无明显变化, 50 min游泳组却显著下降, 原因可能是游泳应激引起机体糖代谢加强, 血液中无机磷酸盐进入细胞内形成各种磷酸酯导致血清中磷含量下降。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2

【摘要】目的:评价前清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在区分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A、CRP水平。结果:①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A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29,1.786);②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3.632, 6.993);③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A、CRP阳性率均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和CRP定量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系统病原体的鉴别及疗效的观察,其价值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反应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关键词】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呼吸系统感染

Correlative Study on Prealbumin and C-reaction Protein in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Chen Fanglan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A and CRP 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pathogen in acute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and explor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PA and CRP in serum sample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using immune turbidimetry. Results: ①Comparing the bacteria infection group with virus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PA decreased obviously while that of CRP increased notably.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three groups, P<0.01;Comparing the virus infection group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PA and CR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1.929,1.786)②The level of PA in the bacteria infec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after treatment while CRP much higher, there was notable difference, P<0.01(t=3.632,6.993); ③The positive rate of PA and CRP in the bacteria infec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bacteria cultur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levels of PA and CRP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observe the effect .Their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WBC counting and bacteria culture. The levels of PA and CRP were sensitive and reliable indices that reflecte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Key words】 Prealbumin; C-reaction protein;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system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是人们多发、常见疾患,细菌和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准确而快速判别这两种病原体对临床采取及时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日常诊治工作中,不可能直接辨别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通常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血象等实验室检查,甚至诊断性或经验性治疗来加以鉴别。近年来,有文献[1-4,6-8]报道一些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如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中可发生明显变化,有助于间接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笔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93例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PA及CRP水平,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感染组93例,均因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经我院门诊收住入呼吸内科,其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14~80岁,平均57.2岁,以血常规、胸部X片线、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依据,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4例,病毒感染组39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男17例,女13例,年龄16~62岁,平均36.4岁,均排除急性感染、肿瘤,及心、肝、肾疾患。

1.2 标本采集:感染组入院即查血常规、病原体分离培养、行血清PA和CRP定量测定,其中细菌感染组用抗生素治疗以后复查血常规、PA和CRP。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采血,如上同样处理。

1.3 检测方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用ABX MICROS 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阳性判定值为白细胞计数>10.0×109/L或中性料细胞百分比>70%;PA和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Abbott AlCYON 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阳性判断值为PA<210mg/L,CRP>10.0mg/L。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结果比较: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A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RP差异无显著性(t=1.929;t=1.786均P>0.05);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3.631;t=6.993均P<0.01)。 结果见表1。

2.2 细菌感染组:54例细菌感染患者,PA均低于210 mg/L,阳性率100%,CRP均高于10.0mg/L,阳性率100%。白细胞计数升高者36例,阳性率66.7%,细菌培养中有致病菌者19例,阳性率35.2%,PA、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均P<0.01。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细菌感染组PA、CRP的阳性率(100%)均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66.7%)和细菌培养(35.2%),均P<0. 01。这是因为某些人机体反应差,感染后白细胞不能相应增高[1],或者有些患者本身白细胞计数低,感染后白细胞增高幅度不超过正常范围。细菌培养是确定病原体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患者细菌培养前已服用抗生素或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等原因造成阳性率低。本组资料中54例细菌感染培养有病原体者仅19例,阳性率为35.2%。本组资料提示:血清PA、CRP检测可作为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PA和CRP是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创伤或感染后,由于组织的坏死及组织更新的增加,其血清含量出现一系列特征变化[2]。PA是一种非特异宿主防御物质,半衰期限很短,仅约12h ,在清除感染产生的代谢毒性物质时被消耗,是一种负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感染时血清浓度可迅速降低,尤以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本组资料中,54例细菌感染者血清PA比39例病菌感染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均显著降低(t=8.403,7.350均P<0.01)(结果见表1)。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在人体内的含量较少,正常人CRP90%浓度低于3mg/L,99%浓度低于10mg/L[3],但在AMI、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迅速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人水平的2000倍[3-5]。CRP参与炎症反应主要是它能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受体结合,促进白细胞的移动吞噬功能,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5]。CRP作为正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在炎症后6~8h即明显上升,以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6-7]。本组资料中,54例细菌感染者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者和正常体检者(t=10.401,9.237均P<0.01)(结果见表1)。本组资料提示:血清PA、CRP联合检测,可以早期鉴别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是区分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重要辅助措施。

本组资料还显示: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后,P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3.631,6.993均P<0.01)(结果见表1)。提示血清PA、CRP测检还可作为急性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在细菌感染时,PA作为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迅速下降,CRP作为一种正急性进相反应蛋白急剧上升,它们是相对应的,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上升,CRP下降,并恢复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能因PA、CRP值单个正常就停用抗生素[8],宜两者同时监测,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这样更有助于观察患者疾病演变和抗生素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萍群. 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如CRP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2(6):872

[2]Drosten C, Gunter S, Preiser W, et al. ldetificaftion of A novel cornonavir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DB/OL]. New Engl J med,www nejm,org on 2010-01-30

[3]刘宇. 冠心病患者炎性标志物的检测及其意义[J]. 临床心血管杂志, 2001, 3:133~134

[4]王新华, 潭亮南, 汤建华. 血清SA、CEA、AAT、AAG、CRP对大肠癌的表达意义[J]. 中国特色医药杂志, 2000, 2(2):30~32

[5]姚珏明.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 33(5):41~8

[6]Hackett TL, Holloway R,Holgate ST, et al. Dynamics of pro-inflammatory and anli-inflammatory cytorine release during acute inflammation y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cease: annex vivo study[J]. Respir Res, 2008,29(9):47

[7]罗君, 杨新. 特种蛋白检测在老年肺炎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2):167~168

[8]王亚娟, 胡翼云, 杨永红. 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85~187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3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CHD) 指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1]。近年来, C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RP、HCY生化指标与正常者的血清指标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冠心病患者, 均符合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 [2]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冠状动脉以外血栓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 男58例, 女29例, 均 (58.2±5.3) 岁, 33例为稳定心绞痛 (记为SAP组) , 33例患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记为UAP组) , 31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 (记为AMI组) ;另选同期5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 男29例, 女25例, 年龄58.6±5.8岁。四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AP组与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 UAP组与AMI组在发病到最后一次出现心绞痛期间24h内空腹取静脉血, 均通过SYSMES POCH-E6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 (CRP) 水平,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行循环酶法检测。HCY正常范围为5~15umol/L, CRP正常水平参考<3.0mg/L。

1.3 研究指标

比较观察组中各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生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 观察组组内三组间对比行F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CY、Hs-CRP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组内HCY、Hs-CRP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3类, UAP组与AMI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SAP组, 差异显著 (P<0.05) , 同时AMI组两指标显著高于UAP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健康质量, 其病理基础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 可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

CPR作为感染与炎症中非特异性敏感标记物,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人体内存在微量CPR, 但心功能不全、严重瓣膜疾病、近期手术等患者体内CPR会明显增高, 有研究显示, 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PR可达正常含量的500倍[3]。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CPR可达正常人的2倍以上, AMI患者可达正常人4倍以上[4]。排除其他CPR可能升高因素, CPR高低可反应冠脉病变炎症强弱。CRP激活补体途径, 增强吞噬作用, 促进动脉硬化。正常人血浆HCY浓度为5~15 umol/L, 超过最高浓度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量研究显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HCY浓度升高5umol/L, 患冠心病的几率就增加20%[5], 此因素独立于其他因素单独存在。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UAP组与A-MI组HCY、Hs-CRP指标显著高于SAP组, AMI组两指标显著高于UAP组。说明不同种类冠心病血清类HCY、Hs-CRP含量不同。可能原因为形成粥硬化时CRP在斑块中沉积, 炎症细胞坏死斑块边缘CRP沉积最多。急性冠脉综合症肩部斑块最常见, 因此AMI组含量高于UAP组, UAP组含量高于SAP组。

注:与SAP组比, *:P<0.05, 与UAP组相比, #:P<0.05

综上, 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生化指标可作为检测冠心病的指标, 指标含量越高表示患的冠心病可能性越大, 不同类型冠心病两指标浓度亦不同。

参考文献

[1]康静, 成蓓, 戚本玲, 等.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9) :667-669.

[2]谢玉兰, 冯毅, 沈成兴,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 (10) :861-862.

[3]张琛涛, 莫新玲.冠心病、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5) :1035-1037.

[4]郑利平, 李生.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游离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 :405-406.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 年龄分布在32~54岁、年龄平均 (41.82±8.56) 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 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呼吸困难、右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 并通过胸部X线检查、肺动脉CTA及肺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排除肺部感染、肿瘤、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疾病。

1.2 分组方法

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血10m L, 4℃、3000 rpm离心15 min, 采用购买于Takara公司的人CRP检测的ELISA试剂盒, 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在Bio-rad酶标仪上检测595nm波长处的吸光度, 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CRP的含量。根据血清中CRP的含量将80名患者分为43名CRP≥10mg/L的观察组患者和37名CRP<10mg/L的对照组患者。

1.3 观察指标

1.3.1 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

参照2008年ESC急性PE诊治指南的危险分层部分, 按照肺梗死面积进行危险分层。大面积梗死为高危患者、次大面积梗死为中危患者、小面积梗死为低危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因病情严重进入ICU的例数、治疗无效死亡的例数, 以此来指示患者的预后情况。

1.3.2 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20例股骨头坏死CT与磁共振诊治的对比研究

孟令辉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 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CT与MRI的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CT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行CT扫描。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 在扫描过程中所用的参数为l20k V, 220~300m As, 层间距与层厚均为10mm。MRI检查:让患者取仰卧位行MRI扫描。采用荷兰菲利浦Achieva 1.5T高磁场磁共振扫描仪, 成像原理为常规矢位T1加权像、自旋回波与脂肪抑制回波成像。结果CT检查诊治组的60例患者中, 检查出Ⅰ期至Ⅱ期的患者共有37例。在对60例患者行MRI检查后发现,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不等的线状或片状高信号, 且在关节腔内存在少量积液;处于Ⅲ期的患者有18例临床表现有骨小梁缺失, 呈长T1、T2信号。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 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MRI检查、CT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更具优势, 但MRI检查的敏感性与分辨率优于CT。【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 (2012) 36-0188-02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 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坏死疾病, 如不能够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加以及时治疗, 将会导致其伤残。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髋关节及髋关节周围组织出现剧烈疼痛, 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等[1]。近年来,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尤其

观察患者入院后发生胸痛、呼吸困难、晕厥、颈静脉充盈的例数, 检测患者呼吸次数、心率及血压情况。同时, 通过辅助检查判断患者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肌损伤的例数。c Tn I≥0.1ng/m L的患者认为存在心肌损伤;经胸超声心动图见右心室扩大、室间隔异常运动、室壁运动减弱和三尖瓣反流 (喷射速度>2.5m/s) 的患者认为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并按照P<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情况

根据急性PE诊治指南, 观察组43名患者中高危19例、中危15例、低危9例;对照组37名患者中高危11例、中危12例、低危14例。通过非参数和检验可知, 观察组危险分层较对照组严重 (P<0.05) 。

2.2 两组肺栓塞患者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入ICU的13例、死亡5例;对照组患者进入ICU的5例、死亡1例。通过卡方检验可知, 观察组进入ICU及死亡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1) 。

2.3 两组肺栓塞患者辅助检查结果

观察组发生心源性休克11例和心肌损伤15例, 对照组发生心源性休克3例和心肌损伤4例, 观察组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右心功能不全观察组43例, 对照组37例, 例数无显著差别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反应蛋白 (CRP) 是感染、组织损伤、坏死等因素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2]。呼吸系统的很多疾病诸如肺栓塞、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都会伴有炎性反应、气道损伤和坏死, 这些因素都会刺激CRP的合成和释放[3]。其中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随血液循环运行并阻塞肺动脉分支, 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 导致胸是在30~45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影像学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查存在差异性, 目前, 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主要有CT扫描、X线摄片及磁共振 (MRI) 检查。因X线摄片检查成像不足, 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不能作出准确地识别, 容易导致病情的延误[2]。CT检查与磁共振检

痛、呼吸困难甚至右心衰竭的发生。在引起肺栓塞的诸多原因中以肺血栓栓塞最为常见[4]。该病发病急、并且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检查指标, 因而给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难度[5]。

笔者旨在研究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梗死早期诊断及尽其预后评估的作用。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的研究, CRP≥10mg/L的观察组患者高危19例、中危15例、低危9例, 治疗后进入ICU的13例、死亡5例,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疾病的危险分层情况较CRP<10mg/L的对照组严重、进入ICU及死亡的人数也较对照组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血清CRP的水平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CRP水平越高、危险分层和预后情况越差。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可知,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肌损伤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这就进一步说明CRP的水平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相关, CRP水平越高, 呼吸、心率、血压情况越差, 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肌损伤的例数越多。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得出结论, 血清CRP水平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CRP水平越高, 危险分层和预后情况越差, 呼吸、心率、血压情况越差, 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肌损伤的例数越多。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肺栓塞尽其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80名急性肺栓塞患者, 根据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CRP≥10mg/L的观察组和CRP<10mg/L的对照组, 观察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 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危19例、中危15例、低危9例, 治疗后进入ICU的13例、死亡5例; (86.85±7.48) mmHg、舒张压 (57.41±4.82) mmHg、呼吸频率 (23.14±3.58) 次/分、心率 (135.01±11.54) 次/分,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肌损伤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CRP水平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CRP水平越高, 危险分层和预后情况越差, 呼吸、心率、血压情况越差, 发生心源性休克和心肌损伤的例数越多。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肺栓塞,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嘉琳, 时国朝, 李庆云.评估临床可能性评分诊断肺栓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9 (28) :1104-1106.

[2]潘啸东, 李拥军, 马根山.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2010, 29 (4) :459-461.

[3]张冬, 王慧敏, 何慧洁.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J].中国综合临床, 2009, 25 (11) :1151-1153.

[4]孟燕, 田红燕, 马强.C-反应蛋白在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3) :349-350.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 (62.6±6.1) 岁;病程平均 (4.1±0.6) 年;患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 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可比性高。

1.2 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 用量10mg/次, 1次/d, 疗程为3个月。对患者心室重塑指标检测。治疗前、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抽取患者空腹血, 采用ELISA法对血清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心室重塑指标、血清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 计数、计量资料行X2/t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时间点心室重塑指标, 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无差异 (P>0.05)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观察组治疗前TIMP-1、Cys C、MMP-9、BNP分别为[ (65.63±6.94) ng/ml、 (2.53±0.31) mg/L、 (965.48±87.67) pg/L、 (584.75±27.67) pg/ml], 治疗后1月、2月、3月分别为[ (61.42±5.79) ng/ml、 (2.20±0.26) mg/L、 (832.69±81.54) pg/L、 (479.56±25.21) pg/ml]、[ (56.28±4.70) ng/ml、 (1.85±0.22) mg/L、 (812.49±77.48) pg/L、 (402.18±24.18) pg/ml]、[ (49.33±4.18) ng/ml、 (1.49±0.21) mg/L、 (748.90±74.22) pg/L、 (343.22±21.98) pg/ml]。对照组治疗前TIMP-1、Cys C、MMP-9、BNP分别为[ (65.67±6.92) ng/ml、 (2.55±0.32) mg/L、 (965.40±88.01) pg/L、 (584.81±27.58) pg/ml], 治疗后1月、2月、3月分别为[ (50.01±4.40) ng/ml、 (1.26±0.21) mg/L、 (757.01±76.21) pg/L、 (357.01±22.41) pg/ml]、[ (45.61±4.12) ng/ml、 (0.93±0.16) mg/L、 (693.01±72.47) pg/L、 (288.55±21.54) pg/ml]、[ (38.44±3.78) ng/ml、 (0.81±0.13) mg/L、 (660.21±70.23) pg/L、 (245.89±19.83) pg/ml]。

3 讨论

冠心病为心血管常见疾病, 猝死率较高, 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引起心室代偿性改变, 从而引发心室重塑情况出现, 因此治疗应该从改变心室重塑为主[1]。另外心室重塑会造成血管细胞表现异常, 心肌细胞受损, 导致病情加重, 血液指标改变。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之一, 经分析, 发现对该药治疗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较少[2], 为此进行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心室重塑情况及其相关各项指标改善显著, 说明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各项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各项指标均无差异 (P>0.05) ;治疗后各阶段观察组心室重塑各项指标及其相关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各项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心室重塑,血清指标

参考文献

[1]贾智, 唐金国, 廖礼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J].西部医药, 2013, 27 (3) :403-404, 407.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5月~2010年7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 其中男性80例, 女性70例, 年龄15~76岁, 平均年龄39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其中慢乙肝轻度43例, 慢乙肝中度40例, 慢乙肝重度67例。

1.2 检测指标

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CⅣ) ;血小板计数 (PLT) 。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 取其空腹血二管, 一管用EDTA抗凝, 一管离心分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PCⅢ、CⅣ) , 采用安徽中佳r-放免计数仪GC-1200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 采用BECKMAN LH75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纤维化指标与PLT的相关性 (表1)

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与PLT呈负相关。其中, H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 PCⅢ次之, LN最差。

注:*P<0.05有相关性, **P<0.01差异有显著相关性

注:*轻与中或中与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重与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重与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肝炎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 (表2)

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 HA也随之增大, 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LN、PCⅢ、CⅣ则并不随着肝炎程度的加重有明显变化, 只有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血小板计数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 (表3)

为了比较方便直观, 本文将所有病人分成了两组, 即一组是<100×109/L (<100) , 55例, 一组是血小板计数>100×109/L (≥100) , 97例。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除了LN, HA、PCⅢ、CⅣ3项的血清水平随着PLT值的增大, 均显著下降 (P<0.05) 。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 据统计, 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Ag携带者) 超过2.8亿, 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 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 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达13 000万, 每年近30万人因此死于肝脏相关疾病, 如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且肝纤维化已被证实是可逆的[3], 因此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防治对于阻止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病理学检测是目前肝纤维化诊断“金标准”, 但是它有创伤, 取样不能反映肝的全貌, 并且不能持续动态观察, 存在明显的缺陷[4]。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成分繁多、形成机制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也较多, 但均不具备高度特异性[5]。因此, 临床上极需寻找一套血清学检测优化组合模型和肝纤维化无创评价方法。

本研究发现:在肝炎分型的各组中, 随着炎症程度的加大, HA的值明显加大, 其他3项有变化, 但不明显。血小板的减少与肝纤维化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在本文中得到论证。HA不但与PLT的相关性最好, 而且与肝炎分型各组也吻合最好, 这与文献中报道的血清学HA水平是目前在非创伤性实验诊断最具敏感、最特异的指标[6]表现极为一致。因此, 本研究认为, 用血清学方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时, 首先考虑HA, 为了判断得更准确, 综合考虑HA等相关肝纤及PLT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参考文献

[1]Knittel T, Fellmer P, Ramadori G.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ion typeⅠ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of ratliver[J].Gastroenterology, 1996:745-754.

[2]邵健, 董翠英.慢性肝炎血清HA水平与常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5) :763.

[3]黄岚.细胞间黏附分子Ⅰ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0, 27 (1) :5-7.

[4]Standish RA, Cholongitas E, Dhillon A, et al.An appraisal of the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J].Gut, 2006, 55 (4) :569-578.

[5]谢青, 桂红莲.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现今认识[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 (2) :133-136.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选用体重约10 kg的三元杂 (杜×长×大) 断奶仔猪48头 (阉小公猪和小母猪各半) , 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 (栏) , 每个重复 (栏) 8头。并经显著性分析, 差异不显著。

1.2 试验用饲粮

试验用基础配方见表1。

各组添加肽菌素 (由山东宝来利来公司提供) 的情况如下:1组 (对照组) :基础日粮;2组 (试验组) :基础日粮+1 500 g/t肽菌素, 并减去预混料中金霉素、黄霉素。

1.3 饲养管理

预饲期5 d, 饲喂正式试验用饲料, 便于猪只适应试验用饲料。正饲期猪只的管理除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喂的饲料不同外, 其他管理条件相同, 猪只自由采食干粉料, 自由饮水。正饲期为30 d。

1.4 试验考察的指标的收集和记录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均在早上停饲一次, 对猪只进行空腹称重。每天观察和记录各组猪只的采食量和健康状况。在正式试验期的第25天早上, 空腹通过耳静脉采血4.0 mL, 室温下 (30 ℃) 放置3 h, 后用3 000 r/min分离心机分离血清, 放置在-25 ℃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1.5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1) 血清总蛋白的测定。

使用双缩脲法测定。试剂盒为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测定使用德国HP公司生产Agilert8453UV-Visible Spectroscopy System进行。

(2) 血清尿素含量的测定。

使用脲酶-波氏比色法测定。试剂盒为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测定使用德国HP公司生产的Agilert8453UV-Visible Spectroscopy System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肽菌素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对照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为500 g, 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为523 g,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日增重提高4.6% (P<0.01) , 说明肽菌素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详见表2。

1) 同一列有不同字母后标者为差异显著 (P<0.01)

2.2 肽菌素对仔猪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30 d试验期, 试验组总耗料为594.96 kg, 总增重376.56 kg, 其耗料增重比为1.58∶1, 对照组总耗料为606.90 kg , 总增重363.25 kg, 耗料增重比1.67∶1, 可见添加肽菌素组的仔猪的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5.7% (P<0.01) 。见表3。

1) 同一列有不同字母后标者为差异显著 (P<0.01)

2.3 肽菌素对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见表4)

1) 同一列有不同字母后标者为差异显著 (P<0.01)

2.4 经济效益的分析

经济效益情况见表5。对照组饲料价格为2.15元/kg, 试验组为2.18元/kg。对照组增重饲料费用为3.59元, 试验组则为3.44元。按仔猪10.00元/kg计, 30 d的饲养期, 试验组可获毛利100.73元/头, 对照组可获毛利97.05元/头, 试验组多收入3.68元/头, 相当于肽菌素组平均每头仔猪毛利收入比对照组提高6.98%。

3 小结与讨论

由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肽菌素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6%, 饲料利用率提高5.7% (P<0.01) 。这与武英等 (1998) 报道的结果一致, 即肽菌素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替代饲用抗生素使用时, 对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由于肽菌素可以改善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对致病菌有着较好的抑制杀灭作用, 从而保证动物对饲料具有良好的消化和利用率, 并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从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尿素含量看, 添加肽菌素可使仔猪血清的总蛋白含量明显提高, 由对照组的平均50.3 g/L升高到55.1 g/L;而血清尿素的含量则由对照组的平均3.63 mmol/ L下降至2.80 mmol/ L。众所周知,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对照组仔猪血清尿素含量比试验组仔猪高, 说明进入对照组仔猪体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更多被转化为尿素而损失。因此, 可以这样认为, 肽菌素有利于提高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其机理可能是肽菌素有利于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吸收。使进入肌体的废品氨基酸量减少 (或说是使进入肌体的各种氨基酸的组成与肌体的需要更一致) , 而更有利于合成动物肌体的蛋白质。血清总蛋白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也是该机理的一个佐证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使用0.15%的肽菌素, 替代金霉素、黄霉素等饲用抗生素, 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提高平衡性吸收饲料氨基酸的能力, 使进入肌体的废品氨基酸量降低 (或说是使进入肌体的各种氨基酸的组成与肌体的需要更一致) , 最终使仔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得到提高, 同时减少用药成本, 降低药物残留, 也提高了养殖仔猪的经济效益。

摘要:将48头三元杂 (杜×长×大) 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 (栏) , 每个重复 (栏) 8头 (公母各半) , 试验期30天。试验组添加0.15%的肽菌素, 研究肽菌素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6% (P<0.10) 和5.7% (P<0.10) , 经济效益提高6.98%。②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5.1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g/L (P<0.05) ;相反, 试验组血清尿素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分别为2.80mmol/L和3.63mmol/L。说明肽菌素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其HCV抗体或HCVRNA检测结果为阳性共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5~62岁。以上病例血清的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及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

1.2 方法

住院患者每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180μg,利巴韦林,1000 mg/d,口服,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出入院各项肝功能和HCV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和CIA法检测HCV抗体,同时检测患者血清ALT、PA和TBIL等肝功能生化指标,各项操作均按试剂说明书和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

1.3 仪器与试剂

(1)实时荧光定量PCR采用美国ABI公司的7500型基因扩增检测仪,试剂购自广州中山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第三代丙肝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采用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3)增强化学发光免疫试剂采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公司CIA免疫诊断系统配套试剂;(4)肝功能检测采用日本的AU2700型自动生化仪。

1.4 结果判定

(1)ELISA检测样品光密度(OD)值≥临界值(cutoff值=0.15+阴性对照平均OD值)者为阳性;(2)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CIA检测规定,检测初筛结果(S/Co)>1为阳性;(3)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以HCV ̄RNA>103copies/ml为阳性;(4)我院设定的肝功能指标参考值范围,分别以ALT>50IU/L、40>PA>20U/L和TBIL>22μmol/L为异常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CVRNA与抗HCV阳性率

57例丙型肝炎患者入院治疗前抗HCV由ELISA法、CI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7.2%、78.9%,ELISA法和CIA法检测HCV抗体χ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84.2%的患者HCVRNA含量高于检测下限;与ELISA法组和CIA法组比较χ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法抗HCV+HCVRNA(联合)检测HCV阳性率91.2%。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57例丙型肝炎患者入院治疗后抗HCV由ELISA法、CIA法检测阳性率为70.2%、71.9%,而28.1%的患者HCV RNA含量高于检测下限;较抗HCVELISA法和CIA法检测组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HCV-RNA(联合)检测HCV阳性率75.4%,联合检测阳性率稍高于抗HCV检测组(P>0.05)。

注:*:抗HCV(CIA法)联合HCV RNA

2.2 入院治疗前HCV ̄RNA含量与抗HCV、ALT、PA、TBIL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分析PCR检测结果呈阳性(HCVRNA>103copies/ml)的样本中,有24例ALT结果异常,异常率为64.87%,王晗等[3]报道显示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即呈正相关,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RNA含量并无相关性。我们按照此方法将HCVRNA含量分成106、105、104、103和<103copies/ml 5组,分析其含量与ALT检测结果间的关系,亦发现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即呈正相关(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RNA含量并无相关性(P>0.05)。而HCVRNA含量与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无此相关性,与谭跃等[4]报道样本HCV ̄RNA含量与血清总胆红素异常率呈正相关但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无相关性不符。

2.3 治疗后HCV ̄RNA含量与抗-HCV、ALT、PA、TBIL检测结果分析

57例丙肝患者入院经每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180μg,每天口服1000mg的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后HCVRNA含量与抗HCV、ALT、PA、TBIL各指标均为发生变化,见表3。HCVRNA含量、ALT、PA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显著(配对t分别为4.207、5.319、2.62,P均<0.05);ALT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降低而减少,即呈正相关(P<0.01),抗 ̄HCV和TBIL在治疗前后两组无差别(配对t分别为0.450、1.618,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损害,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虽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肝炎病毒感染使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这些活化的细胞可与因肝炎病毒感染而改变肝细胞膜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因而造成肝功的改变和肝细胞的坏死。HCV ̄RNA的定量检测是反映病毒数量和复制活跃程度最可靠的指标,该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测丙肝“窗口期”,可以判断疾病是否处于隐性及亚临床状态。生化检测是通过酶、蛋白质、胆红素等监测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只有在肝炎发作损害肝细胞时才有异常。

临床对丙肝治疗效果的评定按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进行,谷丙转氨酶含量趋于正常,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分析显示为阴性为完全应答。本文病例分析采用住院确诊丙肝患者例经过一段时间的HCV病毒感染后,病毒持续复制,血清中已HCVRNA存在或病毒载量和HCV抗体含量较高而应用CIA联合PCR检测HCV,大大提高了HCV感染的检测准确性。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不仅可在抗HCV阴性的病毒血症期及时发现早期感染者且能够查明抗HCV阳性感染者体内HCV的复制水平,HCVRNA含量反映了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患者的病程变化,并且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联合监测疗效,本院在此过程中引入对肝功损伤比白蛋白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前白蛋白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其分子量小,半衰期短,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本文对PA在治疗后升高差异显著(P<0.05),可与HCVRNA、ALT联合监测肝脏功能变化。

目前,对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仍以检测HCV ̄Ab为主,对抗体的检测主要为第3代ELISA检测试剂,包被抗原为核心抗原C、NS3、NS4及NS5,因其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位点,操作简便、费用少、结果稳定等优点。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检测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环境和微生物等领域的检验分析[5],特别是在医学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6,7],姚仁南等[8]报道丙型肝炎抗HCV由ELISA法、CIA法检测无统计学差别,所以在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联合PCR检测HCVRNA,能大大提高了HCV感染的检测准确性。但本文在实验中发现抗HCV的检测不适用于丙肝治疗过程中用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而HCVRNA在感染HCV 1~2w血清中即可检测到,HCV-RNA反映病毒的复制与传染性为病毒血症的标志,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联合监测疗效,同时本文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结合PA的监测能更好的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或预测及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同时HCVRNA的检测虽然具有早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但由于该技术需要要求较高以及存在交叉污染,难以在常规工作或基层实验室推广[9]。

我院将派罗欣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治疗丙型肝炎,取得显著疗效,且而且药物使用方便,已经在临床推广使用。派罗欣的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其在体内半衰期显著性延长,因此其在机体中抗病毒的能力曾更加持久,疗效更加显著[10],利巴韦林是一类鸟苷类药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其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复制发挥作用,所以具有光谱性[11],但是其稳定性不佳。临床研究显示利巴韦林可使丙肝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明显改善,因此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基础,应针对患者不同的HCV基因分型、HCVRNA定量及病毒学应答情况,且考虑到病变严重程度、严重不良反应、应答的可能性及并存疾病等个体化资料,制定精细“个体化”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实验诊断方法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丙型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与血清ALT、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HCV RNA定量与ALT、PA、TBIL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7例丙型肝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增强化学发光法(C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进行检测,应用AU2700型自动生化仪及其生化检测试剂检测全部标本ALT、PA、TBIL指标。结果ELISA、CIA及PCR方法检测样本丙肝阳性率分别为77.2%、78.9%和84.2%;三组χ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HCVRNA含量呈阳性的样本中,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间呈正相关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 RNA含量并无相关性(P>0.05)。PA在治疗前后升高差异显著(P<0.05),可与HCVRNA、ALT联合监测丙肝治疗过程中肝功变化。结论 ELISA诊断试剂盒较CIA法检测丙肝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联合PCR检测HCVRNA能提高HCV感染诊断的阳性率;HCVRNA含量反映了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患者的病程变化,并且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PA联合监测疗效。

上一篇:国家控股的公司下一篇:无机化工产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