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

2024-09-19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共5篇)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 篇1

第十一章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第一节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概述

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易感性: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都会涉及先天易感性和后天环境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有些精神障碍的易感性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胎儿期的问题所致,而有些精神障碍的原因来自于儿童出生后的经验。一个易感的儿童最终是否会患上某种障碍,取决于环境的质量和孩子的心理复原 力。

2.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从5个方面来区分成人早期精神障碍和儿童期精神障碍。

3.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类型:本章丰要介绍的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及遗尿症。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1.精神发育迟滞的概述: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都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人沟通、生活自理、家庭生活、社会技能等。2.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描述及分类

(1)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描述:精神发育迟滞指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本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其智力水平(按标准化的智力测评方法得出)低于正常。智商在70-86为边缘智力。

(2)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水平:轻度、中度、严重、极重度。(3)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3.精神发育迟滞的可能原因:造成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生物和环境两大因索。

(1)生物学因素:主要是基因遗传的影响。

(2)环境因素:母亲所患的慢性疾病、出生时体重过低、躯体虐待及头部的撞击、周围环境中过少的智力刺激,都可能造成精神发育迟滞。

4.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需要接受特定的教学项目,如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行为训练等。

第三节 孤独症

1.孤独症的概述

2.孤独症的临床描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多见于男孩,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1)语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运用和理解口语很困难,他们语言发展缓慢、表达困难。

(2)社会性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另一个特征是冷淡,他们很难与其他人建立友谊,对他人的情绪也很难做出回应。

(3)僵化表现: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很差,经常对~个或多个物体有极度的依恋,一些儿童表现出刻板的行为或活动。

(4)智力发展:孤独症可以表现在智商的各个水平上,IQ是反映其预后的一个指标。3.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极度孤独,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刻扳重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狭窄,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4.孤独症的可能原因

(1)生物学因素:行为遗传学者认为孤独症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另一个可能的病因是错误的神经传导。

(2)心理学因素: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行为会对儿童的行为造成影响,但这种理论至今仍未被证实。

5.孤独症的治疗:对孤独症的治疗主要在于提高病人的沟通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减少他们的行为问题。

(1)生物学治疗:目前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孤独症的医学方法。

(2)心理社会治疗:行为主义疗法注重技能的塑造和对问题行为的治疗,但还没有合适的方法来教会孤独症的儿童一些重要的、精细的社会技能。

(3)综合治疗:综合方法包括学校教育、心理支持,行为主义疗法、药理治疗和父母支持的共同作用。

第四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以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了两类症状,一类为注意缺失的问题,一类为多动。

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可能原因: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社会环境、家庭影响都可能是造成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原因。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两种。(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儿童的多动和冲动。

(2)心理行为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的治疗集中在一些更宽泛的问题卜,如改 善学业成就.减少破坏行为,改善社交能力等。

第五节 儿童情绪障碍

1.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时期发病,以焦虑、抑郁、恐怖及强迫等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这些异常情绪与儿童的生长环境有关,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2.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类型.

(1)反应性依恋:反应性依恋障碍主要症状是儿童与他人交往能力的显著失调。反应性依恋分为两种类型:抑制性反应性依恋障碍和非抑制性反应性依恋障碍。

(2)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过度地需要他人的照顾,有一些儿童会为他们可能与家人分离而整日感到恐惧。

(3)恐惧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恐惧情绪,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学校恐怖症。3.情绪障碍的可能原因(1)生物学因素(2)心理学因素(3)社会因素

4.情绪障碍的治疗:精神病医师正逐渐增加使用抗抑郁剂来处理儿童的情绪障碍。儿童恐惧症对于行为治疗的反应非常好。认知疗法可以用来治疗较大的孩子或年青人的情绪障碍。

第六节 学习障碍

1.学习障碍的概述

2.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学习障碍主要有3种类型:阅读障碍、书写障碍、书面表达障碍。3.学习障碍的治疗: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的学习障碍,治疗师会制定不同的方案,如对书写障碍的儿童进行视知觉训练,对阅读障碍的儿童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和行为治疗等。

第七节 其他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1.品行障碍

(1)品行障碍的临床描述:品行障碍是指18岁以下,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

(2)品行障碍的可能原因:品行障碍的可能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两大类。

①生物因素。与儿童、少年时期颅脑、面部外伤、围产期的损害、智商相关。

②家庭环境因素。家庭非常不和睦;缺乏爱和温暖的亲子关系;双亲对孩子缺少监督或监督无效;双亲对孩子的管教过严或不当。(3)品行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①品行障碍的预防。从家庭养育管教和学校教育培养两方面入手;

②品行障碍的治疗。最有效的干预者是病人的父母亲;在社区内建立一种居留性集体之家也有助于品行障碍的治疗。2.抽动障碍

(1)抽动障碍的基本类型及其临床描述:抽动是指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所致,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运动或发声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3类。

(2)抽动障碍的可能原因:围产期损害与一些心理因素均可能造成抽动障碍。(3)抽动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大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症状轻微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

3.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有夜间遗尿、昼间遗尿和昼夜遗尿3种,以夜间遗尿为多见。【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特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C.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D.患病率约为1% 2.以下哪项不属于孤独症病人的典型表现()。A.运用和理解口语困难 C.行为僵化

B.待人冷淡 D.容易冲动

3.儿童情绪障碍又叫做什么?()A.儿童神经症 C.儿童情感失调

B.儿童期反应性障碍 D.儿童精神症

4.诊断学习障碍时需要与 相区别。()A.儿童情绪障碍 C.孤独症

二、名词解释 1.精神发育迟滞: 2.广泛性发育障碍: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4.分离性焦虑:

三、填空题

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和 等。

2.部分孤独症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同时,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被称为。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两类症状,分别为 和____。

四、简答题

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精神发育迟滞的类型有哪些? 3.孤独症的临床描述主要有哪些? 4.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2.举例说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描述,并分析该障碍的产生原因。

六、案例分析

B.多动症 D.精神发育迟滞 小强,9岁的男孩。自幼活波好动,7岁上学,学习成绩中等,现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在座位上不时扭动,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有一点响动立即左顾右盼,上课不能注意听讲,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近一年来状况更加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地坐着,常常动个不停,一会儿玩铅笔、课本,一会儿找同学说话,严重影响课堂秩序,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虽然能暂时安静几分钟,但不久又恢复原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本及课本上涂的乱七八糟。下课以后,小强更是动个不停,经常与同学追赶、打闹,为此常常摔伤。常因小事打骂同学。喜欢插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平时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常因小事跟家长大发脾气。在家里小强也闲不住,上窜下跳,不能安静,对父母的行为稍不如意就会非常不高兴或冲出门外。父母的管教对小强起效甚微。

小强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足月顺产,生长发育良好。3岁的时候进入幼儿园,表现出活动较多,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小强的性格外向,做事任性,容易发脾气。

小强的父母均为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对孩子期望较高,要求也较为严格,面对孩子这种难以管教的表现感到焦虑和不安,而且经常打骂孩子。

请根据本章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小强的情况,可以做出何种诊断? 2.小强有哪些这种障碍的典型临床描述?

北大自考《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 篇2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9、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之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陈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1、(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

12、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初是通过(观察儿童玩“弹弹子”的游戏)开始的。

14、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19、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20、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1、彼得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分为两大类:(反射学习、认知学习)。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的学习)。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判断

1、研究教育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年长的一代都要以某种方式将社会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不断地接受他人的影响。

2、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

3、研究教育过程不能脱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5、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6、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条件共同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发展。

7、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简答或论述

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2)随机化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一个案实验。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第一,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2)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3)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4)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2)前运算阶段(2-7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行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

(三)对教育的启示。(1)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2)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越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11、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1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答:

(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岁)。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 篇3

一、活动主题:

你我多一份爱心,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快乐

二、活动目的:

让“六一”儿童节更有意义,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精神,并通过此次活动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使身边人都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帮助中去。

三、活动时间:2012年5月19

四、活动地点:伊犁州儿童福利院(地点一路车终点倒数第二站)

五、参加人员:街道机关干部及子女

六、活动内容:

1、计生办与福利院联系孩子们最需的物品,由街道购置慰问品,安排横幅;

2、计生办组织报名情况,并统计人员情况,由党政办组织车辆;

3、宣传科联系记者做好相关宣传报道;

4、由街道文体办组织与福利院儿童的互动游戏;

5、每个干部子女自己准备一份节日礼物赠送给福利院的孩子;

七、注意事项:

1、每位家长负责自己孩子的安全,并教育孩子在儿童福利院不乱说话不说不文明的话,不乱发脾气,多一点爱心;

2、着装要干净整洁尽量朴素;

3、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交流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让他们感受温暖的存在。

计划生育办公室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 篇4

漳州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北大版21 第八章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概述

1.性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2.异常性行为,它是指一些人在性心理和行为上,不是通过人类通常的异性间的性器官交媾满足性生理需要,而是以其他的一些异常方式来获取性满足或快感的,有悖于性规范的异常行为。

过去对诸如婚前性行为、手淫、口交、以及同性恋等视为“罪恶行为”。3.人类的性爱生活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性别认同,往外依次为性取向、性偏好、性角色,以及最表层的性功能。

第二节性别认同障碍

一、性别认同障碍的模式

1、同性恋型男变女。有的男孩从儿童时期就显示出女孩气。随着逐渐长大,他们作为性伙伴而吸引着男性。他们尝试着像同性恋一样生活,但那并不令他们感到满意,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作为女性来吸引男性。

2、同性恋型女变男。有的女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得像男孩,吸引着女性,不会从异性装扮中获得性兴奋,成年时努力像一个女同性恋那样生活,但由于希望被别人当作男人来爱而感到不满意。

3、异性恋型男变女

有的男孩在儿童时期,不会表现出女性的行为举止。他们是性感的,吸引着女性。他们尝试像异性恋那样生活,而且多数都结了婚,但他们对此并不满意。

第三章性取向障碍

性取向障碍就是,同性个体之间有超乎寻常的爱慕、接触与肉体亲昵。有这类表现的通常被称为同性恋者。

第四节性偏好障碍

一、异常性偏好的概念

异常性偏好的概念有三方面的含义: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1、社会性。性偏好异常者的行为,不符合公众订可的正常观念。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伤害。性偏好异常者的性行为,对另一个性行为者可能带来伤害。

3、痛苦。异常性偏好病人本人感到痛苦,而这种痛苦产生的原因,与其生活所在的社会对该行为的态度,与个人的性欲与其道德标准的冲突,也与本人对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危害的认知有关。

二、异常性偏好的类型

1、异常性偏好分为两类:性兴趣对象异常和性活动偏好异常。

(1)性兴趣对象异常包括恋物症、恋童症(男性居多)、异装恋物症、恋兽症和恋尸症;

(2)性活动偏好异常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性受虐、性施虐和性窒息。

2、性行为偏好异常的分类

(1)露阴症指,通过反复在陌生人面前出乎意料地暴露生殖器,来获得性兴奋,但并不试图进一步与其发生性行国的病症。

(2)性施虐症,是习惯性地造成他人疼痛、捆绑或侮辱异性,觉得这比与异性性交,更能获得性兴奋的一处异常性行为偏好。

(3)性受虐症是指,以受到伤害或侮辱的体验作为偏好,或获得性兴奋的唯一方式的一种异常性行为偏好。

(4)窥阴症即一种重复出现,以窥看他人性活动来获得性兴奋的偏好。窥阴症者也窥看未着装的女性,但无发生性行为的企图,通常同时或随后伴有手淫。

(5)其他性行为偏好异常 1)自我性窒息 2)摩擦症

3)嗜粪症、食粪症、性尿道症、嗜尿症。

三、性偏好障碍的原因

1、在异常性唤起模式成型的过程中,最大的驱力来自性幻想。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2、弗洛伊德认为,性变态是成年人非常态的性满足方式:在成年人性生活中持续地表现出幼儿性欲的成分,并以幼儿方式求得满足,但这是社会不能容许的。人们可以容忍一个小男孩当众展示他的“小鸡鸡”,却绝不容许成年人这样做。

四、性偏好障碍的改变

1、钟友彬医生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认识领悟疗法,很好地解决了性偏好障碍。

认识领悟疗法的治疗要点有二:

首先是引导病人认识到,他的行为是年幼儿童式的取乐行为,是用幼年方式来宣泄成年人的性欲,解除成年人内心的烦恼和困惑。

第二是,某些性变态者,尤其是露阴癖者,他们的内心非常自信地认为,对方愿意看到他的阴茎或愿意被挨擦。这样的想法同样也是来自幼儿心理。可以直接告诉病人,他们这个判断是幼稚的,事实上并不符合成年人的心理。

以上要点的目的,是使病人对他自己的行为的本质真正有所领悟,最终自愿放弃变态的性行为。

第五节性功能障碍

性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和性心理障碍两大类。

一、性功能障碍

当性反应的任何阶段发生了问题,都可以认为是性功能障碍。按阶段可分为:

1、性欲障碍

(1)性欲缺乏或丧失(性欲低下障碍)

(2)长期性欲缺乏

(3)性交恐惧障碍

2、性唤起障碍

(1)男生勃起障碍又称阳痿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维持的时间不足以获得满意的性交。

(2)女性性高潮障碍

(3)性厌恶障碍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漳州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3、性高潮障碍

(1)男生性高潮障碍

1)早泄。正常勃起的阴茎习惯性地在插入阴道之前就射精,或插入后很快的射精,以致女方达不到性高潮的症状。早泄的持续存在通常是由于对性交失败的害怕。2)迟泄,(2)女性性兴奋障碍

女性性兴奋缺乏表现为阴道润滑不足,这可能是由于: 1)伴侣的前戏不充分; 2)缺乏性兴趣 3)对性交的焦虑

自考心理学史总结小抄 篇5

期的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古希腊、罗马时期13.詹姆斯认为本能是无需经过教育就能自的心理学思想沿着三条线索进行:一是原子动产生的一种动作机能,其被掩盖有两种情论的心理学思想,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况:①被习惯压抑了②本能的表现具有暂时以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经历了性的特点。

萌芽、奠基、发展、形成四个时期。二是理14.詹姆斯认为情绪实质上是对于身体所发念论的心理学思想,最远可追溯到毕达哥拉生变化的感觉。

斯对数的思考,集大成者是柏拉图。三是升15.詹姆斯认为经验的自我主要有三种:物级论的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德。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的自我指能知道一切的那种东西。

理性、勇气和情欲三部分,是欧洲心理学史16.霍尔采用问卷法提出了采用生物进化论上最早的知、情、义三分法;亚里士多德,观点说明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论。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著《论17.卡特尔的研究主要包括:①关于反应时灵魂》,认为灵魂有两种功能,即认知功能的研究②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和动求功能,提出了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测验一词在其一论文中首次使用并成知与义二分法,把感觉分为触味嗅听视五为心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在1902年发明种,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中世纪了次序评量法)③关于心理物理学的研究④的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最高权威,认为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自我审视和启示是获取真谛的两个途径;中18.鲍德温的理论包括三方面:①个体和种世纪的阿奎那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消系发展论②认知理论(个体认知发展是有基极方面,对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本机制的)③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内部包响。文艺复兴时期有产生于英法的经验主义括自我和他人关系两个部分)。

思想,代表人物是笛卡尔和洛克,笛卡尔认19.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杜威,认为为心身交互作用是通过松果体来实现的,洛反射弧只是一个回路或者器官②安吉尔③克提出白板说,认为观念来自感觉和反省;卡尔,把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产生于荷兰和德国的理应性行为,就是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性主义,代表人物是威廉莱布尼茨和克里斯机条件的那种特定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提安沃尔夫,威廉强调心理的活动性、自因的反应。

性、发展性和统一性,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有20.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①桑代克,相当的贡献;克里斯提安沃尔夫则把心灵分利用迷香实验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论,用实为人之官能和欲求官能。验的方法代替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为动物3.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①在天文学中,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②伍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于1823年计算出人差沃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方程式。②生理学在脑机能的研究方面和对动,包括人的意识和行为,还认为刺激和反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的应之间的模式是S-O-R模式,S代表刺激,O独立做出贡献。③物理学在直接和间接两方代表机体,R代表反应。他还把心理动力学面对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作用。思想引入心理学研究中。

4.冯特的《对感知觉理论的贡献》和费西纳21.行为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产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促进心理生背景:①时代的呼唤②哲学的源泉(i英法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ii实证主义哲学的影5.约翰内斯谬论被誉为生理学之父,概括出响,这一理论把科学阶段即实证阶段称为人八条感觉的一般规律。赫尔姆霍次发展了视类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新的科学任务在于觉三色说。韦伯打破了前人对于阈限的哲学描述一切可观察到的事物,然后揭示事物的思辨,关于最小可觉察的研究,韦伯定律的一般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iii发现有重要意义。费西纳发现了身心之间的实用主义和新在论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基本函数关系,提出了费西纳定律,还在心理物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基本出发点,把采理学中首次使用最小可觉差、正误法、均差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做法,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最高目标。)③自然科学之壤(i物理学的楷供了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模作用ii进化论的催化作用iii俄国学派6.冯特最大的功绩就是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的奠基作用。谢切诺夫是反射学的俄国先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他设定了驱,别赫切列夫提出了客观心理学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④心理学之乳(i动物心理学的哺育ii机能析和结合,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滋养:安吉尔真正使机能主义方式和规律。冯特提出了情感三维说:运动成为一个实际性学派iii内省心理学的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他认为困境)。

情感是动态的,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22、1913年华生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既可以在单《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一的维度上发生变化,也可能在三个维度之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行为主间发生变化,情感的这三个维度是彼此独立义革命的开始。华生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或目而不相同的。标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7.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联想和统觉。心理复而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者根据反应-推知合的规律:①创造性综合原则或心理产物的刺激,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原则;②心理关系的原则;

23、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①观察法8.冯特的贡献和局限:贡献:①冯特最大的(无帮助的观察,借助仪器的观察)②条件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冯反射法(用以获得分泌条件反射的方法,用特培养出一批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为心理于获得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③言语报告法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冯特(又称口头报告发,是正常人观察自己身体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局限:①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口头报告的冯特把经验作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犯了一种方法)④测验法⑤社会实验法(两种一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②冯特的内省法限定了般的程序:改变或操纵社会情境,考察人们他的研究课题;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有行为的变化;社会实验是知道了反应,并且混乱。此反应也为社会所认可,反过来考察引起该9.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①机能主义反应的社会情境或刺激)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后期一

24、华生关于具体问题的理论:①习惯论,批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为了能够给自习惯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射,儿童或成人遇着己的生存方式找一个哲学的解释,创立了美相当的刺激时顺次的活动。他将习惯分为两国式的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美国的心理学大类:外显的习惯,内隐的习惯。后来又以研究者学习了冯特的新心理学不知不觉就习惯系统的不同将习惯分为肺腑的习惯即将其发展成美国特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②情绪,喉头的习惯即思维,肢体的习惯即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③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作。②人格论。人格指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影响。全部资产而言。这些资产包括:已被组成的10.詹姆斯于1875年开设了《生理学与心理各种习惯的总体,可塑性和保持性。用另一学的关系》这一课程,是美国人开设的第一种方式看,资产就是个人的资具中使他当前门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美国第一个供教学的环境内得以保持顺应和平衡并且当环境用的心理学实验室。发生改变时得以重新进行顺应的一部分。③11.詹姆斯认为意识有五个特征:①意识是本能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和早期训私人的;②意识是变化的;③意识是连续不练功不可没。④情绪论。实验发现重行条件断的;④意识具有选择性;⑤意识的机能或作用法或解除条件作用法是消除不良情绪目的是使人能够进行选择而较好的适应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⑤思维论。提出了边缘

思维论。将思维分为三类:问答式思维,习惯性无声思维,构造计划性思维。

25、华生的其他心理学应用研究:①进行了一些广告及消费行为的研究。②对于性行为的研究。③行为治疗。《行为与精神疾病的概念》一文奠定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精神病症状是不适当条件作用下的条件反射。他提出的语言训练法是支持心理疗法的雏形。他认为改变病态人格就是以新的习惯系统代替旧的紊乱的习惯系统。④涉足自杀领地。预防自杀的两种方法:培养积极反应,改变生活条件。⑤儿童行为教育。持自然主义的儿童教育观,认为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习惯。⑥作为心理学界的普罗米修斯。

26、华生心理学的功过:影响①客观心理学的建立。I竭力主张将可观察和控制的人与动物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II华生坚持客观的方法,明确将条件反射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III华生主张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目标的任务,预测和控制则通过S-R公式实现,这体现了严格的客观主义原则。IV华生是乐于检验自己观点的务实者。②心理学领域的拓展。③心理学应用的深化。不足:①对人非人化的处理 ②研究问题与途径的萎缩 ③主题性的迷失 ④个体性的丧失。

27、对华生心理学的修正与发展:反对观点①麦独孤:对不使用内省的发难,对环境决定论的发难。②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主要在研究对象和学习理论方面。修正①赫尔引入定义系统②托尔曼认为行为有目的性,选择性,顺序性,可教性等特征。③斯金纳认为研究行为只需直接观察和研究行为本身,并且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规律。他选择了一种保持行为的自然连续性的实验情景,不仅描述行为,并且想控制和预测行为。④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四个子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过程。

28、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①魏斯的生物社会行为主义,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主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形成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过程。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追寻人类从婴儿发展为社会成人的过程。②亨特的人类行为学,第一次使用时间迷津来研究动物的运动学习过程。③拉施里的大脑机制论,他以对动物的脑摘除的实验研究闻名于世,并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大脑活动的均势原则和整体活动原则。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表达对内省加以改造。他认为连结概念不能够说明全部事实。

29、新行为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③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形式公理和理论数据的操作定义,找到了心理学走向科学的新思路;首先,其次,将理论以一组理论公示表达出来,由此到处预测;再次,从事实验,检验这些预测,用操作性定义把理论与观察串联起来;最后,依据观察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30、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目的行为主义,把行为区分为整体的行为和分子的行为。作为整体的行为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行为的目的性是指由于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学习进步,行为的认知性是指目标的性质、位置以及刺激情景等先决条件的变更对习得行为的影响。整体的行为有以下可描述的特征:他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它总是利用环境的帮助作为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总是选择那些较短的路径或较容易的手段。

31、1932年,为了弥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他认为行为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去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连接起来的函数形式。他认为中介变量就是推断出来的处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过程。最初,托尔曼认为人和动物有两种中介变量:需求变量,实质上就是动机;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能力。1951年受格式塔的影响,提出了三种中介变量:需要系统,指生理需要与内驱力;信念价值符号排列矩阵图,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行为空间,指行动者在某一时刻内所感知到的,含有不同位置的物体并具有距离和方向的空间。

32、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是托尔曼全部学习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说明行为的目的性、整体性、行为的期望和预见性。

托尔曼提出的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的概念:期待是指有机体关于目标的意义的知识或信念;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根据位置学习的几个实验,托尔曼阐明学习者从起点奔向目标,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地图);潜伏学习是指由机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33、对托尔曼的评价:最有用贡献是提出中介变量。托尔曼的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等概念都使行为主义多样化了,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点。同时,托尔曼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出发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认知学习,为认知行为主义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他兼收并蓄,对一切新见解都保持他特有的友好态度,这是他成绩斐然,也使他未能建立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托尔曼的记忆性期待和推理性期待。

34、新托尔曼的认知行为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塞尔曼。加西亚、波利斯。波利斯提出了有机体学习的三类事件,构成了两种期待:S-S*期待,是认知活动;R-S*期待,个体预示着在生物学上有意义的后果行为。

35、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赫尔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试图产生一种能够思维的心理机,另一方面他试图建立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他的著作包括1940年的《机械学习的数学—演绎的理论: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行为原理》。

36、赫尔将内驱力分为两种:原始内驱力和继起内驱力,原始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相伴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继起内驱力是指某一中性刺激由于曾伴随的原始内驱力的降低因而也就具有内驱力的性质。这两种内驱力实际上就是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37、赫尔的学习理论:赫尔认为学习的性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在进化过程中有机体产生两种不同的手段,一种是应激状态时的顺应机制,用S-R表示;另一种是有机体去自动获得具有适应性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的链接即学习。赫尔提出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接近和强化原则。习惯强度指感受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联结力量,它的形成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试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另一方面是受强化的程度和强化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制约的,两者成负相关。赫尔将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两类,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可见蹙额系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条件下的刺激与反应的接近,这是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

38、赫尔提出影响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一,抑制和消退率,消退现象指一个反应在未强化的情况下组建消弱以致消失。抑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抑制,另一种是条件抑制;二,反应阈限和不相容反应,反应阈限指恰能引发某种反应的临界状态。不相容反应指个体无法同时表现出两种反应。

39、对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一,他希望提出一种无所不包的关于行为的学说并以此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他力求精确和数量化,他的体系既有注重理论又注重经验的数量化;二,他的理论体系缺乏概括性,数量化的术语也容易失去精确性。

40、赫尔的继承者:斯彭斯,米勒多拉德,莫勒

4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体系:行为的真正原因应该从环境中寻找,他主张把内驱力简单的当做一种环境因素的效果。他认为发现环境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最佳方式是运用实验,他认为控制是一种最后的检验标准。

4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包括:一,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二,强化,它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中心概念,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对一种情景做出反应后相应的增加某种东西,负强化是一个反应发生后从情境中撇走某种东西。惩罚的一般结果是抑制一个在前发生的行为。三,条件性强化物指如果一个中性刺激和基本强化刺激相匹配联系,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物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四,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间断强化分为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固定强化分为定时强化和定比强化。研究指出将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4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一,操作条件56似动现象的关键在于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反射的建立,二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如果发生了一种动的互交作用。整体先于部分,原来反应非常固定,那么消退的时间较长。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着个部分的性质。三,分化。四,泛化,指当行为在一个特定57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直接经验的刺激下出现时,它也被具有相似属性的其(直接经验就是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他刺激控制。的知识,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来源和基础。

44、操作强化原理的应用:一,言语行为,他又把直接经验分为两种:客观经验,主观二,有机控制方案;三,理想社会;四,程经验。)②行为(考夫卡将环境分为两类:地序教学和未来的学校,五,行为矫正,行为理环境,行为环境。他又将行为分为三类:矫正技术就是使用操作条件作用的强化和真正的行为外显的行为,现象的行为,第三消退原理消除个体的不适当行为。种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交互58格式塔的研究方法:格式塔采取的是一种决定论用三合一的交互因果关系解释了心纯粹的经验观察法,要求对特定时间内主体理社会的作用,认为个人的内部因素处于其所观察到的经验材料不加任何粉饰,力求如中的环境和从事的行为都作为交互决定因实详尽地进行描述。考夫卡认为存在着两种素而双向的相互影响:首先,行为倾向和环观察:客观的观察和经验的观察。

境之间是相互决定的只有在特定的行动使59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之现实化后才起作用;其次,人的内部因素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由海林和马与行为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而相互起作用;最赫提出,认为心理、生理、物理现象之间是后,人的因素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同型的,即相互符合,彼此统一。

4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60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背景原则直接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图形与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接察学习。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人们的知觉47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一注意过程,(影响对残缺不完满的图形,有一种填补缺口使其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的因素①相关的示完满的倾向);完全趋向原则(把不完全的范行为②不同原型的示范行为③示范形式图形视为完全的图形);共同原则;简单原的奖赏功能)二保持过程;则连续原则。

四动机过程(操作是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下出61苛勒的实验类型:迂回实验,利用现成工现的,在这方面有三种诱因:直接诱因,替具实验,代性诱因,自我诱因。)建筑实验,利用中介物的迂回实验,格式塔48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就是一个自我强化操纵实验。的过程,人们认为自己确定某些行为标准,62格式塔对试误说的批判:桑代克设计的实以自我奖赏或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验情景过于复杂,反对桑代克的练习率和效为做出反应。他认为自我调节分为三个过程果率,指出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操作,判断过程,自我反应。自我调节机制变量过程是错误的。的形成一般有两个途径:标准内化;模仿,63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的特点:①问题解决前模仿个人向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②从问题解决前学习的过程,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度是一个突发性的质49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一行变的过程③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验。二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整体④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三社会的劝说和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⑤由顿悟而掌握的学鼓励,是指他人的劝告或自我规劝说服个体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相信自己的能力去执行某种行为而达到确题。定的结果。四情绪唤起。64迁移是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50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的评价:他的观察学习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情境时,模式是他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并同经典条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件反射一起被称为解释学习的三大工具;他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迁移并非共同要形成了开放的理论框架,也导致了他未能建素的迁移而是整体关系的迁移。构一个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大理论框架。65惠特海默将思维分为三类:①a型思维,51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①社会历史条分聚焦和在聚焦两个阶段。②y思维阶段,件②哲学背景(1康德的先验论,康德把客盲目尝试错误的思维。③b思维阶段,介于观世界分为现象的此岸世界和物体的彼岸a和y之间的,是一半有步骤有计划,一半世界,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盲目的。

沟;2胡赛尔的现象学的主要特征是一种新66格式塔的考夫卡将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方的、描述性的哲学方法,它包括两种含义:面:运动方面的发展,感觉方面的发展,感一种先验的心理学,一种普遍的哲学。现象觉运动的发展,观念的、行为的发展。考夫学包括三个方面:卡认为行为场有两级:自我和环境。

观察的方式即直觉。要想凭直觉掌握本质,67对格式塔的评价:贡献①整体观具有重要要经过以下步骤:把历史的观点搁置起来,的方法论意义②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领把存在的知识搁置起来,感性的还原,本质域研究的核心③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的建的还原,先验的还原,3怀特海和摩尔根的立④人本主义心理学受益匪浅⑤现代认知影响,怀特海主张有两个世界,摩尔根的突心理学的先驱。局限与不足①陷于主观唯心创进化论)③物理学中的场论(场是一个限主义境地②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③对定的域,是一种新的力学结构和实体,是一其他学派的批评有失公允④实验不够严谨。种整体的存在。)④心理学内部的影响(1马68勒温把人的需求分为两种:客观的心理需赫的影响,宣称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求和准需求。

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2形质是存在于人脑69.勒温的场论:①心里紧张系统,(是勒温之中,独立于个体感觉之外,属于另一种组心理学中的基本动力概念)②人的生活空间织形式的新的性质,即为整体所具有的形式(人和环境共同组成了他的生活空间。心理和性质。3狄尔泰等人的影响)动力场中的三种冲突情景:趋近——趋近冲52格式塔主要代表人物:惠特海默,突,回避——回避冲突,苛勒。他还提出个体的行为将随着人与环境的变53格式塔的性质:既不是相加成的事物,也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个基本动力原则,“实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在的即是有影响的”意思是存在于生活空间分里;格式塔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结;不中的事物或因素,都必然对个体当时的行为是一切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性质;格式产生实际的影响。以此为原则,他提出了生塔为其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格式塔指具体的活空间中的三种事实:准无力的.准社会的事物;格式塔不限于知觉领域。和准概念的事实)③人格组织(勒温认为人54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格在场理论中这很大的作用,人和环境一起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个刺构成了场,人是场的一部分,而且是场的中激的位置运动的现象。这个实验是惠特海默心部分。

建立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依据,也是格70.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含义是把团体作为一式塔学派创立的开端和标志。种心理学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的水平55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观上来探求团体行为和团体过程,或人的社会点:似动现象不能用眼球运动来解释,似动行为的潜在动力。其根本目的是要科学的研现象不可能由推理产生,似动现象不能用错究和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

觉来解释,似动现象也不是由于后像所致,71.贝克认为团体实在三种基础上形成的对似动现象也不是被试注意点由一处转移到其他团体成员的喜爱,由于团体成员资格富另一处所致,似动现象不是因为被试对两条裕成员 声望而喜爱团体,由于团体是达到线之间的空隙没有加以注意引起的。个人目标的手段而喜爱团体。

72遵从与交往是影响凝聚力的重要变量。如

果要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其所在的社会团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的多。高度内聚的团体可以有哪些对团体活动具有中度到高度兴趣的参与者组成。

73勒温认为改变社会最好分三个阶段;①解冻,减少与团体过去标准有关的联结②引进新标准③坚实的建立在新标准上的在解冻过程。

74对勒温的评价;贡献①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心理学体系②用严格的实验实证方法研究问题,使他们常为实验心理学的合法研究领域③创立了团体动力学④是一位实践理论家。不足;①混淆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界限②滥用了自然科学的概念③忽视了个体过去的历史④理论缺乏精确性,统一性差。

75认知平衡论;还得提出了P-O-X模型,P是认知主体,O是作为P人质对象的另外一个人,X则是与P和O海德认为,这个模型中存在着单元关系和情感关系这两种关系。单元关系表示单元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由于相似,接近,因果的形成的关系。单元关系又分为两个类型,即接近,所有,情感关系也分为正向情感关系和负向情感关系

76海德认为认知结构是否平衡取决于情感关系是否一致,以及情感关系与单元关系之间是否一致。在P-O-X模型中,有四种不平衡状态,寻求平衡的途径有两种;改变其与O声望情感联系,改变其与X的单元关系。77认知失调论;费斯汀格提出,他认为认知系统是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的总合。把基本的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可能性;协调,不相干,不协调。78减少认知失调的方式:改变本身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元素协调一致。79卡特莱特的社会权利场论:将权利定义为个体b通过一种心理的力量对另一个体a产生感应力而个体a设法抗拒这种感应。一个人发生影响的权利部分取决于以下因素:o能够表现出的行为,o与pp的动机基础,p的生活空间的认知内容。80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①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是在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的。②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是治疗失常的人。③从研究内容上看,注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④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临床观察法。81精神分析包含的主要内容:①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主张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结构组成。潜意识是指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替代物。前意识是潜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意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他还提出了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按照道德原则行事)②以性欲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论(广义的性包括三点:从概念上来看,除包括许多涉生殖器方面的活动以外还有更广泛的内涵;从范围来看,它是从婴儿出生便已经开始;从功能上看,性还包括从身体其他区域获得的快感。力比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冲动,它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I口腔期,自信而不依赖别人,易于与人和谐相处的特点,发育不好则易形成口欲综合型性格和口欲施虐狂性格。II肛门期,整洁、吝啬、固执。III性器期,易形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IV性潜伏期V弗洛伊德人格发展思想的两个特点:把性欲要求与养育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原因,极其强调婴幼儿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③本能论(本能是人的生命与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主要有四个基本特点:本能的根源性、目的性、对象性、动力性。早期认为人有两种本能: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期对本能划分改变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弗洛伊德提出本能论的意义在于:他提出本能论的新视角和新建解,他提出具有辩证思想的本能二分法,在重视和维护人的本能作用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人的自然性、贬低人的社会性,陷入生物

主义的本能决定论。)④焦虑论(弗洛伊德前后期对焦虑的不同解释:前期的,早期焦虑论,本我是焦虑的根源,神经症首先出现为因,焦虑症出现后为果;后期的,自我焦虑是根源,焦虑先存在为因,其他症状为果。根据焦虑来源的不同,将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为了缓解和防治焦虑,弗洛伊德提出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压抑、投射、内向③射、反向形成、升华、认同、合理化、解脱、固着、退行。)⑤梦论(梦是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人的梦境分为显性梦境和潜在梦境。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凝缩,几种隐义用一种象征表示出来;移置,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或小事在梦中却变成的大事或占据重要地位;象征化,以具体的思想代替抽象的思想;润饰,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在醒后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

82.阿德勒的个体分析学:①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②自卑与补偿③生活风格(重视家庭行第、出生顺序、家庭气氛对于生活风格形成的影响。晚年又提出创造性的概念。)④社会兴趣(人的社会兴趣最初是由儿童同其父母间的早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83.阿德勒的心理整体论,主观目的论和社会文化定向,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84.荣格的分析心理学:①人格整体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荣格认为,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思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直觉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个体潜意识主要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所构成。集体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沉淀物,与个体潜意识有两点区别:是种族先天遗传的,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集体潜意识的内容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主要的原型有四种:人格面具,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阿尼玛,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基本特征或特质;阿尼姆斯,女性中的阳性原则;阴影,具有兽性的低级种族遗传。另外荣格体系中还有两个促进整合原则:自我和曼达拉,自我指先天潜在的整体和代表人格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曼达拉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

②人格动力说(把力比多分为性和营养两大类。后来逐渐用心理能代替了力比多,指出心理能主要服从于物理学和力学两大定律:能量定律和熵定律。

③人格类型说(可分为内倾和外倾,内倾的心理能量常常指向内心世界,外倾则指向外部世界,提出人格的功能类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思维型。

新精神分析产生的条件:美国本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承认,新一代精神分析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

“耶鲁小组”是站在美国学院心理学家的立场上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行为主义进行综合的最为系统和最有影响的尝试。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人格的房展阶段 87 霍妮的主要贡献是神经症的理论和她的女性心理学。她认为竞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导致恐惧。神经症是偏离了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正常行为模式。霍妮神经症理论的核心是基本焦虑。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产生神经症的温床。

神经症人格包括:顺从型,攻击型,退缩型三种。与此形成的三种交往方式:接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89 霍妮将自我分为四种:⑴真实的自我(个性潜在的可能性,也成为可能的自我)⑵理想化的自我(个性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理想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纯粹虚幻的想象)⑶可鄙的自我(个体产生的有关自已的那些不符合理性化形象的可鄙形象,他与理想化自我一样不现实)⑷现实自我(个体此时存在的总和)。

霍妮解释神经症的过程:一切神经症发展的过程中核心问题都是脱离自我。

霍妮重视早期的亲自关系,主张把分析治疗集中于病人的神经症需要与人格结构,实现与他人和自我的和谐关系。倡导自我分析霍妮你精神分析的的一大贡献。霍妮认为

女性嫉妒的是男性的特权,男人和女人的人在与社会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是自格差别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我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社会的92 霍妮学说的影响:创建了一种新的神经要求和限制。)(3)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的症病理学,倡导自我分析与自我实现和女性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心理学理论为精神分析和女权主义思想做内疚,勤奋对自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出了重要贡献。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绝望。93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⑴人格97.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贡献:(1)埃里克动力观,森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这种模式重复出现,成为有机体的生存特用(2)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征。儿童的基本倾向是回避焦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⑵自我系统,(是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第一形成的,用于避免焦虑程度提高的经验组个提出全面的生命周期观并为精神分析所织,它主要是一种防御机制。有好我,坏我接受。(3)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和非我组成。焦虑的本质是个体满足需要的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

方式受到重要他人的谴责)⑶人格形象(指98.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自己,99.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1)动机他人及各种事物的心理意象。人格的意象主论(驱力说明了需要一个方面的特征,体内要包括:对自己的意象,对他人的意象,对平衡的失调。一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在有事物的意象,对某种观念的意象)⑷经验模人的动机的力量。他将需要分为5种层次,式(经验模式是个体的认知方式。儿童先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获的以下三种经验模式:原始的经验模式,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是并列的经验模式,综合的经验模式)⑸人格高层次需要的基础。)(2)自我实现论(自我的发展阶段(Ⅰ婴儿期,口腔是婴儿与环境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核心交互作用的主要部位,哺乳提供了最初未分自我实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完美人性的实化的人际关系经验。Ⅱ儿童期,从掌握语言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者大到寻求玩伴需求的产生,主要掌握的人际关都是中年人或较成熟的人。最有效的教育是系是家庭关系,会发挥防御焦虑的功能。Ⅲ一定限度内的自由。马斯洛描述了自我实现少年期,寻求同性同伴,具备初步的经验综者的特征:1能认清现实并保持与现实的良合模式,自我系统在支配行为过程中能习惯好关系2能接受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发、性的避免焦虑。Ⅳ前青春期,在9到12单纯和自然4以问题为中心的态度5有独处突出特征是结交同性密友。Ⅴ青春期初期,和独立的需要6能欣赏生活,对生活有持续需要异性间的亲密接触。Ⅵ青春后期,需要的新鲜感7自主而不依赖环境8关心社会,发展长期的性关系。Ⅶ成年期,建立自己的热爱他人9民主的特性10富有创造性。六职业生涯,发展成人间的友谊。沙利文认为条自我实现的途径:1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在人格发展中有三种过程起着作用:动力的、活跃的无我的体验生活,全身心的献身论,人格意象论,认知过程。)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2自我实现是一个94 沙利文认为精神分裂是有失败的人际关连续的过程。3要勇于承担责任4自我实现系造成的。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一个人的95 沙利文理论的影响:证明精神分裂症是潜能的过程5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可治愈的,强调了迄今认为人所忽视的作为刻6通过努力发现自己的生物学本性。马斯人格重要方面的自我系统。洛对自我实现的类型作出两种区分:一是健93卡丁纳的精神分析人类文化学:卡丁纳提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更实务、更能干的自出了基本人格结构,是指同一文化或制度背我实现的人。二是超越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景下的每个人都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性格更经常意识到内外价值、生活存在水平或目是指同一文化或制度中的个人独有的文化的而具有更丰富超越体验的人)(3)价值论特征。他将制度分为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马斯洛对价值体系失败做过三种解释:一初级制度是指儿童出生后既面临的基本规是从人自身的外部去寻求价值观念或道德范。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基础。次级意识的来源;二是把社会文化和个人对立起制度是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来;三是虽然意识到人的内在德性,但这些因此,基本人格结构是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理论是不科学的。马斯洛用潜能来说明人的之间的一个中介而能动的环节。(1)初级制内在价值,他的目标是建立规范生物学和规度塑造基本人格结构,(初级制度的执行者范社会心理学,他的价值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主要是父母,人对挫折的反应方式构成基本以下几点:@人的本性是好的;@在生物进化的人格结构。)(2)基本人格结构构造创造次的阶梯上,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人的需级制度,(基本人格结构能够创造和影响次要和动机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高级动机级制度或适应性的文化。投射作用就是主体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基本满足;@高级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健康的归咎于某一客体,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人有自发追求潜能实现的内在倾向,并有以程。)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能力;@人的潜能和价95.卡丁纳理论的影响:(1)卡丁纳的文化与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文化因素特别是100.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①人本主义现社会的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象学(人类趋向于实现自然倾向,理解人类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正。行为需要了解这些个体对现实的感悟)②健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较康人格的特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这多的合理性。(3)在基本人格结构与初、次类开放的经验都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这种级人格关系上,卡丁纳重视的是单向投射的人更加自觉的获得与现实相一致的经验,他关系,忽视了次级制度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影的自我概念与他的整个经验是和谐一致的,响。(4)完全接受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论。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以一种独创的方96.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1)自我及其统式适应每时每刻发生的新经验,能够做到同一性。(2)人格发展渐成的原则(个人出生后别人和谐共处,相信自己的机会评价是指导

其满意的行为的可以信得过的依据)③患者中心疗法④教育改革论(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论内容: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自我发挥,学习本身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用的,有价值经验的学习,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101.罗洛梅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①存在主义观点②焦虑理论(焦虑所威胁的是人的存在和与之有关的价值,爱是两性之间一种成熟的关系,它包括关心对方和对方承担责任,空虚和孤独也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将焦虑划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性焦虑。)③人格理论(将人分为四个阶段:天真阶段,婴儿期。反抗阶段,2-3岁和青少年阶段。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自我创造阶段。)102.皮亚杰理论的来源:①受到早期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的认识论思想的影响。②受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较深(心理发展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除了表现出同型性质以外,还表现在作为认知发展基础的动作对神经系统的依赖。)③还深受恩师克拉帕德瑞的生物学和机能主义观点的影响。

10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与质变。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二是顺应,即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平衡——不平衡——平衡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同化和顺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04.皮亚杰的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105.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就是在同一活动中各种重复和运用中保持共性的那种结构。

106.同化是个体以其已有的图式或认识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同化有三种形式:再生性同化,再认性同化,概括性同化。

107.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说顺应是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容纳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108.平衡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

109.皮亚杰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②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的经验和逻辑数理的经验)③社会环境(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是以儿童是否具有适当的运算结构作为前提的)④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110.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①可以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②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④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111.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②前运算阶段(有了质的飞跃,有表象性思维,表象性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刻板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在水平上掌握了数的概念,并使空间和时间的测量活动成为

可能。物质守恒在7-8岁,重量守恒在9-10岁,容积守恒在11-12岁)④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12.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①认知的心理发生论(认知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②认知的生物发生论(皮亚杰认为内源性认知标志着认知结构的发展层次,其基本观点是内源性重构取代了外源性认知)③认知的结构论(广义的发生学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事实问题,一是认识的有效性问题。)

11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錫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指出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休息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114.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①心理学家对统治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②语言学家拒绝语言获得和行为主义的途径,强调心理过程。③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④皮亚杰构建了新的心理学发展理论。⑤信息加工的发展。

115.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特点:强调知识对认知行为的决定作用,强调认知结构和历程的整体性,强调发生式系统,强调表征的重要性,强调揭示认知历程的内部心理机制。116.表征指的是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也称心里表征。

117.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验法(包括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作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眼动实验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的分析被试在完成某项作业时眼睛活动的情况来探讨人脑内部的思维过程)②言语报告法③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118.神经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科。包括外周神经生理学,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学。119.脑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成果:①反射学说的发展(谢灵顿的研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新概念,维纳的反馈)②功能区定位(机能系统即不仅以它结构的复杂性为特点,而且以它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含有的机动性为特点。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调节紧张和觉醒状态的联合区,接受加工和储存来自外界信息的联合区,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联合区)③感觉的研究(三个方面的成果:侧抑制,感受阈和功能柱)④学习和记忆的研究⑥生物反馈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反馈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把我们通常觉查不到的身体内部生理活动信息加以放大,并转换为视觉或听觉的信号,从而使我们有可能直观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机体状态,并设法学会随意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反应。现代生理学中第一个提出生物反馈概念的人是拉兹伦)⑦某些高级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人的大脑在功能上高度分化,各司其职。许多重要的高级功能集中在右半球。)

120.遗传学发展的简况:①遗传学的初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遗传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遗传学时期,分子遗传学时期)③遗传学的重要成果(三个里程碑,第三个是脱氧核糖核酸结构模型)

121.行为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行为的结构遗传学,行为的结构生理遗传学,心理遗传学,行为发展遗传学。

上一篇:初二学生寒假通知书评语下一篇:写深圳景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