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影响社会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2024-11-04

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影响社会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影响社会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篇1

影响社会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1.晕轮效应

当我们知觉了他人的某个特征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借此去推断此人具有其他的类似特征,就好像月亮周围的月晕将月亮的光芒放大一样,将知觉对象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这种现象就叫做晕轮效应(Haloeffect)。由于人们在知觉他人时,通常是根据少量的信息首先对他人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印象,也就是做出好恶评价。当一个人被评价为“好”时,那么知觉者就倾向于对其赋予一切与好有关的品质,就像为此人戴上了一个好的光环;当一个人被评价为“坏”时,那么知觉者就倾向于对其赋予一切与坏有关的品质,就像为此人戴上了一个坏的光环。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知觉中习惯于对他人做出高度一致性的评价,一好百好或者一无是处。晕轮效应是一种明显的以偏概全的倾向。当知觉者运用有限的信息做出判断,或者对被知觉对象的特征界定比较模糊,以及被评价的特征隐含有道德含义时,知觉者最容易出现晕轮效应而对他人产生刻板印象。

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又被称做是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知觉者在极其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对他人的整体印象。首因效应就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即最先知觉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则与首因效应相反,人们最近接受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起到强烈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知觉不太熟悉的人时,首因效应起到较大的作用,人们总是用后面得到的信息想方设法地去证实第一印象;在知觉比较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起到较大的作用。

3.选择性知觉效应

人们在知觉的时候,并不是对全部信息都进行加工,而是只对那些与自己的经验、兴趣、态度等相符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形成了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fon)。选择性知觉使人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强调了某些信息,同时也忽略了某些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知觉的原因。例如,同样一个人站在人们面前,一个美发师可能会比较多地注意到他的发型,一个服装设计师注意的是他的衣服,而一个牙齿整形医生可能会比别人更能注意到他不整齐的牙齿。

4.对比效应

我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并不是孤立地看待我们的知觉对象,而是倾向于将其与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知觉,我们会经常把接触到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这就是对比效应

(ContrastEffect)例如,一个主管人员在面试职位候选人时,总是喜欢在候选人之间进行比较。特别是在那种小组性的情境面试中这种效应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一个候选人与一群表现平庸的候选人被安排在一个小组中进行面试,那么面试考官就容易对他做出比较好的评价;而同一个候选人被安排到一组都非常出色的候选人之中进行面试的话,那么他所得的分数可能就会比在前面一组中的时候低一些。

5.宽大效应

个体在知觉他人时,如果是在缺乏足够的信息情况下做出判断,大多数人都倾向与较多地做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这就是对他人知觉的宽大效应(LeniencyEffect)。人们做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是由于积极的评价会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感到愉悦,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愉快的事情比不愉快的事情要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对事物做出高于平均水平的评价。

6.后视偏差效应

人们有时候回忆起某件事物再次对其做出知觉和判断时,倾向于认为自己事先的判断很准确,这种现象叫做后视偏差(HindsightBias)。通俗地讲,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后诸葛亮” 的现象。例如,当某人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常常会有人似乎很有先见之明的说:

“我早就知道他会这么做的”。后视偏差反映了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7.投射效应

人们在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别人做出判断时,常常会假定别人与自己是相似的,因为自己具有某些特征就假定别人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这种将自己的特点赋予到别人身上的倾向就是投射效应。当人们对模糊的信息进行知觉时,通常会找到一个锚定点,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就常常选择自己作为锚定点。例如,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会认为别人也会对工作负责任,一个自己对别人不够真诚的人,他也会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够真诚。如果知觉的对象与知觉者在事实上很相似,那么投射效应会得到准确的知觉; 反之,知觉就是有偏差的。

上一篇:主题班会计划一下一篇:秀出自我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