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2024-09-09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共7篇)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篇1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经南通市各级人民政府民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评估,是指社会组织评估机构依照规范的方法和程序,根据统一的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判,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

第四条 社会组织评估工作,遵循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社会组织评估不收取评估费用,所需经费由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专项经费列支。

第二章 评估对象和内容

第六条 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注册登记满一个;

(二)没有参加过社会组织评估或上一次评估等级满2年以上的。

第七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估机构不予评估:

(一)上未参加检查的;

(二)上检查不合格或者连续2年基本合格;

(三)上受到有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四)正在被有关政府部门立案调查的;

(五)其他不符合评估条件的。

第八条 社会组织按照组织类型,实施分类评估。社会团体实行综合评估,评估指标内容包括基础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规范化建设评估,评估指标内容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诚信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活动和社会评价。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登记管理权限,负责本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领导,并对下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给予指导。

第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设立相应的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和社会组织评估复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复核委员会),并负责对本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评估委员会根据民政部门的委托,负责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对初评结论进行审核;

(二)进行终评,作出终评结论;

(三)公示评估结果;

(四)负责将评估结论和公示结果报送民政部门确认。第十二条 评估委员会由5至11名委员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由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社会组织推荐,民政部门聘任,聘任期5年。

第十三条 评估委员会委员(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忠于职守;

(三)精通业务,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较高声誉。第十四条 评估委员会会议须有2/3以上委员出席方可召开,对初评结论进行审核、终评,终评表决采取记名投票方式,每位委员1票,设同意票和反对票,不得弃权,终评结果以超过全体委员半数以上为准。每位委员须在表决结果文件上签名确认。

第十五条 复核委员会由5名以上委员组成,由民政部门聘任,聘任期5年。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的复核工作以及对举报、退出评估的裁定。第十六条 评估委员会可下设办公室或委托社会机构(以下统称为“评估办公室”),负责评估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评估的组织工作。办公室设在本级登记管理机关。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工作计划、评估程序和实施方案;

(二)负责社会组织评估专家的聘请和管理,组建评估专家组;

(三)受理社会组织的评估申请,并对其参评资格进行审核;

(四)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评估委员会;

(五)受理回避申请、复核申请和举报;

(六)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的管理;

(七)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交流。第十七条 评估委员会委员、复核委员会委员和评估专家在评估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评估结果有失公正的,由本级民政部门取消其委员或者专家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四章 评估方法和程序

第十八条 社会组织评估采取自检自评、资格审查、专家评判、抽样检查、考察初评和审核终评的方法。

第十九条 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布评估通知或公告;

(二)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自检自评,并在规定时间提交参评申请和相关材料;

(三)审核参评社会组织的参评资格。符合评估条件的列入评估范围,并向不符合评估条件的社会组织发出不予受理的通知;

(四)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评估委员会;

(五)审核初评结论,进行终评,确定评估等级;

(六)公示评估结果(公示期为7天),并向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发送评估等级通知书;

(七)民政部门根据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结论和公示结果,发布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授予评估等级,并向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颁发证书和牌匾。

第二十条 县(市、区)民政局可评定3A(含3A)以下评估等级,并将评定的3A等级的社会组织名单报市民政局备案。负责4A等级以上的初评和上报工作。

市民政局可评定4A(含4A)以下评估等级,并将评定的4A等级的社会组织名单报省民政厅备案。负责5A等级的初评和上报工作。

第二十一条 评估期间,评估专家有权要求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应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二条 评估工作中,评估委员会委员、复核委员会委员和评估专家应严格遵照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不得随意简化评审流程。在评估等级结果公布前,不得对外泄露评估结果。

评估委员会委员、复核委员会委员和评估专家应对所知悉的社会组织情况和评审情况保密,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披露。

第五章 回避与复核

第二十三条 评估委员会委员、复核委员会委员和评估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参评社会组织也有权向评估办公室提出回避申请,评估办公室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

(一)与参评社会组织有利害关系的;

(二)曾在参评社会组织任职,离职不满2年的;

(三)可能影响评估结果公正的。

第二十四条 参评社会组织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评估办公室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第二十五条 评估办公室对社会组织的复核申请和原始证明材料审核认定后,报复核委员会进行复核。第二十六条 复核委员会应充分听取评估专家代表的初评情况介绍和申请复核社会组织的陈述,确认复核材料,并以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复核结果以超过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委员的意见为准。

第二十七条 复核委员会的复核决定,应于作出决定的15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复核的社会组织。

第二十八条 评估办公室受理举报后,应进行认真核实,对情况属实的作出处理意见,报复核委员会裁定。裁定结果应及时告知举报人,并通知有关社会组织。

第二十九条 评估等级结果公示期间,社会组织要求退出评估的,原则上不予受理。对无正当理由,执意要求退出的,经复核委员会裁定后,在媒体上发布撤销其评估等级公告,该社会组织3年内不得参加社会组织评估。

第六章 评估等级管理

第三十条 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分为5个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5A级(AAAAA)、4A级(AAAA)、3A级(AAA)、2A级(AA)、1A级(A)。

第三十一条 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在开展对外活动和宣传时,可以将评估等级证书作为信誉证明出示;评估等级牌匾应当悬挂在服务场所或办公场所的明显位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的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由省民政厅统一制作。

第三十二条 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有效期为3年。在有效期内,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获得奖励,可以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可以优先享受政府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等有关政策以及获得评优评先资格。4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在检查时,民政部门可以简化检查程序。

第三十三条 评估等级有效期满前1年,社会组织可以申请重新评估。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有效期满后不申请评估,或符合参评条件未参加评估的,定为无评估等级。

第三十四条 评估等级证书(牌匾)损毁或遗失的,社会组织可向评估办公室申请换发或补发;评估等级证书或牌匾制作费用由社会组织承担。

第三十五条 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实行指定复检和随机抽查的跟踪评估动态管理机制。在评估等级有效期内,评估办公室可对社会组织的基础条件、组织建设和业务活动等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检查。

第三十六条 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作出降低或取消评估等级的处理:

(一)涂改、伪造、出租、出借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或等级牌匾的,降低一个评估等级。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评估等级;

(二)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上检查不合格的,降低至2A以下评估等级。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上未参加检查或连续2年检查不合格的,取消评估等级;

(三)跟踪评估检查未达到被授予评估等级要求的,依据社会组织评估指标,降低评估等级;

(四)受相关政府部门警告、罚款或没收非法财物行政处罚的,降低评估等级;受相关政府部门限期停止活动6个月以上和撤销登记行政处罚的,取消评估等级;

(五)评估中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人员串通作弊,致使评估结果失实的,取消评估等级;

(六)社会组织依法终止活动或注销登记的,取消评估等级;

(七)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第三十七条 被降低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在2年内不得提出评估申请,被取消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在3年内不得提出评估申请。有关部门应取消其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免税、简化检查程序和获得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八条 民政部门应以书面形式将降低或取消评估等级的决定,通知被处理的社会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并向社会公告。第三十九条 被取消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将原评估等级证书、牌匾退回民政部门;被降低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将评估等级证书、牌匾退回民政部门,换发相应的评估等级证书、牌匾。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全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评分细则、评估申报书等,由市民政局统一制定。

第四十一条 各地民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10月15日市民政局发布的《南通市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篇2

各全省性社会组织:

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民政部令第39号) 和省民政厅《江苏省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苏民规[2010]3号) , 决定从即日起开展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一) 2011年6月前在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未获得评估等级的各类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 均须参加等级评估, 不参加评估的视为无评估等级。

(二)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不予评估:

1. 未参加2011、2012年年度检查的;

2.2012年年度检查结论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

3.2012年度受到有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4. 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在接受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调查的;

5. 其他不符合有关评估条件的。

(三) 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在评估期间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的, 评估机构将取消其评估资格, 已经完成实地考察和初评的, 同时取消初评成绩。

二、评估内容

社会组织评估按照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分类实施。评估机构依照参评社会组织所属类型的评估指标, 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四个方面, 对参评社会组织进行综合考察。

三、评估机构

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由省民政厅组织开展, 江苏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具体实施。

四、评估程序

(一) 参评社会组织自接到通知后, 先对照相应的评估指标及评分细则进行自评, 查找不足, 完善提高。

(二) 社会组织在自评基础上, 填写《社会组织评估申报书》和自评得分表, 报省民政厅进行资格审核。

(三) 经审核具备参评资格的社会组织, 向省民政厅提交以下完整材料:

1.《社会组织评估申报书》;

2. 评估评分细则自评得分表及佐证材料 (佐证材料应当与评分细则一一对应, 并按装订要求整理成册) ;

3. 评估调查表及评估承诺书。

(四) 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参评社会组织实地考察, 作出初评结论。

(五) 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对评估专家组提交的初评结论进行合议表决, 通过后将拟确定的评估结论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 省民政厅确认评估结论, 并颁发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

五、评估材料

社会组织评估相关材料请登录“江苏社会组织网”-“工作专题”-“社会组织评估”中下载 (网址:http://mjzz.jsmz.gov.cn) 。所有参评材料一式二份 (正副本各一份) 。

六、相关工作要求

社会组织评估是加强对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评估等级将与购买服务、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财税优惠等政府扶持政策相挂钩。各全省性社会组织要高度重视评估工作, 认真对照评估指标和相关要求, 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社会团体:严磊025-83590628

民办非企业单位:孙燕025-83590656 (其他类) ;姜磊025-83590649 (教育类)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篇3

中国农学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百年老会。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和农业部领导下,农学会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秉承“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办会宗旨,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认真贯彻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研究咨询、人才与科技评价、国际交流、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学会先后获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民政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此次评估获得5A等级,对于进一步促进学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学会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由民政部组织,学术类社团组织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评审。中国农学会2011年4月向民政部申报参加评估,经民政部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集中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被评为5A等级。据了解,此次参加评估的全国性学术类社团组织中,共有126家获得评级,其中99家获得3A以上等级,仅有3家获得5A等级。在所有参评的全国性学术类社团中,农学会综合排名第一。

社会组织需求评估报告 篇4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标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时间

五、中山市社会组织现状

(一)中山市社会组织数量与分布 从收集到的中山市社会组织名单来看,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的中山市社会组织约**家。其中大多数属于行业协会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只有100多家是从事养老、助残、青少年儿童、妇女、心理健康、助学等领域的公益组织,其中包括大约50家社工机构,大多数分布在中山市市区,少部分在镇区设立办公场所,社工通过电话,走访,座谈的方式接触到的社会组织大约20家。

(二)中山市社会组织运作状况分析 中山市社会组织,除了社工机构大多倚靠政府购买服务生存,其他社会草根组织多数是倚靠基金会,众筹,社会企业的方式维持运作。只有数量极少的社会组织与政府有项目合作。并且,大部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匮乏,这一问题普遍突出。表现为人力数量匮乏,人力质量匮乏,难以招募合适的匹配机构需求的公益人才。也较难维持一支稳定且技能较强的义工队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公益成本的约束,公益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大多数未达到中山市在岗职工的平均月薪。

中山市从事公益的社会组织主要服务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残疾人,山区贫困人群等,领域不够宽广,服务内容不够创新,方式也较为传统。有极少数组织尝试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但是收效不明显。

六、中山市社会组织需求分析

(一)中山市社会组织表达性需求

中山市社会组织大多希望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在资金人力上得以扩张,规模得到增长。并且,对于人才的稳定性需求十分强烈,由于薪酬低,晋升渠道少,人才难以留住。是很多社会组织的弊端。另外,社会组织的人员大多数由学历不高,公益项目运作能力不专业的社会人士兼职,所以在项目的管理和运作上难以走上专业规范的正轨。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说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二)中山市社会组织真实需求

中山市社会组织得不到政府资源的倾斜,自然难以实现人力和规模扩张的需求。但是,拿到政府项目做得如何,也是对社会组织的一大考验。大多数社会组织倚靠自身众筹和赞助而活,也不屑与政府打交道。所以,对于中山市社会组织而言,真正的需求是政府透明且公平的社会组织竞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适度自由,协同存在的环境才是社会组织最需要的,在公益界也同样需要实践强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准则。另外,改变对政府资源的态度,以柔和平稳的姿态与政府谈判合作,做到互惠共赢,才是社会组织应有的生存理念。最后,才是社会组织需要的人才、资金、场地和能力建设支持。有了前两者,内地的草根组织才可以生根发芽,长得枝繁叶茂。

七、中山市社会组织培育与孵化建议

(一)建章立制,提供实质性帮扶。各个孵化基地的可容纳性过小,并且也没有一套标准的进驻和孵出机制。各个基地各自为营,没有可以统一协调的部门或者说没有利益协调的机构。对于各个孵化基地的组织应该是流动的,有进有出,有成功有失败。提供的办公场地,水电,人力支援要有时间限制,才会最大程度激发组织的活力与生命力。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立中山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并且要专职人员运作,联合会起资源对接,行业交流,提升能力,创新建设的作用,并且要积极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适时适当的为社会组织发声,争取话语权。

(三)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创投活动,增加硬实力。并且,在制度上,应该建立长期的公益创投机制,准许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实行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原则,年年推出一批好的项目,带动一批好的组织进入轨道,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只有资金充足,人力充足,才谈得上发展。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篇5

--------南通市小海中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南通市小海中学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方铿先生捐巨资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94年9月招收第一届初中,1997年9月招收第一届高中,变成完全中学。2000年6月被评为南通市重点中学,2004年4月转为二星级学校。2006年11月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验收通过,成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目前占地157.2亩,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现有51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3个班级),2500多名学生,238名教职员工。校园优美整洁,场馆建设到位,设施一流。学校大力传承和弘扬以“艰苦奋斗、永不懈怠的进取作风;甘于奉献、回报社会的高尚品德;挚爱祖国、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情系教育、放眼世界的远大目光”的方氏精神,依靠人本管理的思想,秉承“真、善、美”的校训,坚持“以法治校、以诚立校、以师强校、以质兴校”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资源,形成了“爱国、文明、勤学、创新”的校风,“崇德、敬业、爱生、笃行”的教风,“勤学、守纪、健美、进取”的学风和“勤政、廉洁、民主、科学”的领导作风。在短短的十八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江海平原上的一朵教育奇葩。

建校以来,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教学成绩。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8人次,省级奖96人次,市级奖458人次。学校先后获得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规范收费展示单位”、“江苏省优美校园”、“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绿色学校”、“南通市文明宿舍”、“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90多项殊荣。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一半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39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大市和市直学校学科带头、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初中教师本科

率98﹪,有10多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近三年教师在各类教学比武中获国家级奖1人次,省级12人次,获市级奖98人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00多篇。对市内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高考复习研讨课160多节,受到了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将学校的课程设置计划及作息时间发布到学校网站上,及时更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监督。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开好必修课,开足选修课,开好健康教育课、艺术欣赏课和通用技术课;探索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有效途径。各年级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三表(课程表、教学进度表、作息时间表)进行授课,教师能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质量,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具体措施。

2.对学生三年成长统一规划,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和评价,有完备的学生成长记录。组织和指导学生把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结合起来,拓展学习空间,增加体验、操作和研究的机会。积极创设条件,增加专项投入,新建了一个电脑房、三个物理实验室、两个物理仪器室、一个生物实验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美术教室、两个通用技术教室(一个精工、一个陶吧),达到了江苏省Ⅱ类实验装备标准。

3.积极推进以“讲学稿”为依托,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年开展三大杯教学观摩课活动:举办“新秀杯”年轻教师优课评比活动,展示年轻教师风采;举办“弘方杯”骨干教师优课展示活动,凸显示范作用;举办“常青杯”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凸显引领辐射作用。每年与南通市陶研会、市教科研中心或市直学校联手,举办“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

4.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坚持巡课制度,规范教学。定期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及时反馈各班级教学情况,定期评估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情况。定期检查 2

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情况;各学科组帮助年轻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促进年轻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做好教学“六认真”的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估工作。全体教师能认真备课,在备课组正常活动基础上,作业布置做到精选和适量,有目的性、典型性、启发性,认真批改和评讲,重视作业效果。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解惑答疑和组织健康有益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效果看,各年级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每年的初、高三毕业班都能在中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5.积极实施评价管理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效率提高。

⑴学校评价:学校按实绩对各年级、各学科和各部门的每位同志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工根据日常工作表现并对照每学期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将根据所教班级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中高考情况进行评价,对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较好的、对有明显进步与提高的,按学校的相关条例给予奖励,并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

⑵学生评价: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对任课教师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无记名测评,测评的合格率要达到100%,良好率要达到90%以上,测评结果将作为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及今后调整工作岗位的依据之一。

⑶同行评价:由学校教科处具体组织,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年级组、学科组评鉴等方式进行,每学期组织一次。

⑷社会评价:学校每学期通过家长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来校指导,了解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和教师,及时就有关问题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作为对部门、教师的考评依据之一。

6.组织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

如三门球、健美操、绘画、书法、摄影、二胡、古筝等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江苏省三门球比赛我校男子组、女子组都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参加南通市直中学生运动会荣获A初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开幕式方队表 3

演二等奖。

7.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教育,加强艺术、健康等课堂教育。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比赛,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三、打造“责任教育”品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我校构建校园“责任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让每一个小海中学学生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和自信的人生,让每一个小中学生都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自己的天职,让每一个走出小中校园的学生,都被打上深深的责任烙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希望通过小海中学人有责任的付出,可以让每一个从小海中学走出的人都能自觉地在生命中承担并演绎更多的责任,并以此赢取人生中更多成功的机会,享受生命中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首先,要求学校的每位教工要做有责任的小海中学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责任感传递给学生。而人一旦拥有了责任感,就在心中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正确的发展走向和高远的奋斗目标。做一个有责任的小海中学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用自己对事业的执着影响学生,用自己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带动学生,用自己的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做一个有责任的小中老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追求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就要全身心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热爱拨动学生的心弦,走进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知识,造就学生的责任;就要用最有效的教学给孩子们 4

赢得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孩子在年少时咀嚼风华正茂,放飞七彩青春。

其次,要求每位小海中学学生做一个有责任的中学生,不仅要读好书,更要做好人。要用自己在学习上的坚忍不拔,积淀人生成长的资本,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础。懂得感恩,懂得报答,懂得用优异的成绩、文明的言行、优雅的气质、良好的身体来回报一切关心自己的人。

学校着力打造“责任教育”德育品牌,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到“责任教育”德育品牌的建设中,开展了“责任教育”系列活动,使我校的这个德育品牌得以渐渐成熟。完善了班级考核制度、优秀班主任考评制度,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班主任群体的建设。我校师生积极响应上级扶贫、救灾,助学、助残等号召,多次积极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从汶川地震到南方干旱,从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从身边贫困学子到社区的困难群众,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情暖校园。展现了强烈的爱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努力推进文化立校工作,努力使校园充满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陶冶全体师生情操,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进行了一系列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印有各具班级特色口号的51面班级迎风飘扬,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电子显示屏每天播放着校园信息,中华传统文化名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的路灯、灯箱制作配合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使校园实现隐形文化渗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各教学楼层打造中华文化传统艺术长廊,各教学楼层的画廊里的画全部由学生在美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制作完成,署上学生的班级、姓名,达到了自我教育、渐染熏陶的目的,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各处的卫生间,干净、明亮、整齐、节能,同时也配以学生的创作的书画;既美化了校园,又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每年举办历时一个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有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5

征文大赛,有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有器乐比赛„„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校每年举办教师办公室“雅室”评比,营造和谐温馨的办公氛围,构建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针对学生的教室、宿舍,每月举行“星级教室”、“星级宿舍”评比,促进师生理解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使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

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把它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认真指导学生开展好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学校音乐教室装备了200多把二胡、二十多架古筝,开展民乐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女子健美操队,参加南通市首届健美操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学校的美术教育独具特色,各年级都开设美术课,配备了美术专业教师,有专门的学生画室,课余常年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美术组教师还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

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健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一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多名。年级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年级组长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各班级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点,班主任承担心理辅导工作。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参加专题培训,定期对团、社团等学生骨干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德育课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主题活动;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对学生开展心理普查,筛选和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咨询室周一至周五每天开放,由五位心理咨询老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调适和矫正,每月出一期心理健康小报《心路》,对高一和初一女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同时通过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电话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得南通市三星级心理咨询中心称号。

四、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学校招生规范:

学校初中招生规范,坚决执行就近免试入学;没有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补习班。严格执行初中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强迫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2.严格收费管理

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每学期开学时把各年级的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批准文件公示在学校橱窗的醒目位置,公布市物价局、教育局的举报电话,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一费制”政策,不搭车收费,不乱摊派,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不提高收费标准,不强行向学生提供服务收取费用。

继续执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保证每个学生都上得起学。资助每一个贫困的学子,“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誓言。认真实行“收支两条线”,切实加强教育收费管理。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锻造爱岗精业队伍。

1.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教书又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组织开展了师德标准的大讨论和评选身边的师德标兵的活动,大力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感染教育广大教职工。同时加强教师自律教育,倡导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开展好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同行评教活动。切实转变师德师风,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王秀花老师当选为江苏省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吴小建老师被评为“南通市师德标兵”,杨宇红老师被评为南通市德育先进个人,赵菊英、阳江老师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张建忠老师荣获南通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三个支部成绩显著,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的表率,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身边的一群人,带动身边的一群人,努 7

力使学校形成优良的教风。三个支部都被市局党组表彰为“五好”党支部,张忠同志被授予“管理育人”党员示范岗称号,高二数学备课组被授予“教书育人”党员示范岗称号。

2.全体教职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自觉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从事有偿家教或营业性家教;不向家长索取或变相索取钱物;不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等。

3.全体教师深入开展“168”爱生行动,“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不断完善家校沟通。我校每年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深入课堂、参观校园、体验校园生活,并聘请部分家长担任我校的行风监督员。家长们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我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表示满意,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活动大大强化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多种举措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搭台子展风采,举办“教师论坛”,精心组织 “新秀杯”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进行“普通话、粉笔字、硬笔字”比赛、说课比赛,使青年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省、市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结对子促成长。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工会就牵头引导青年教师主动拜老教师、名教师为师,实施“青蓝”工程,目前校内新老教师结成师徒关系60多对,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三架梯子促发展。凡是有到校外学习、培训、竞赛的机会,支持青年教师优先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参加竞赛比武;举办“专家讲坛”系列活动,聘请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的成员给青年教师作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

四给位子施才干。学校通过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给优秀青年教师展示才干的机会。目前有10多名优秀青年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

在近三年的教学比武中我校教师屡创佳绩,于黎老师获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曾荣老师获江苏省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高蓓、杨美华老师获江苏省美术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张颖老师获江苏省生物优秀课评比二等奖,尤峰老师获江苏省高中体育优秀课评比二等奖,多位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学校还拥有一大批县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经常在市、县范围开设观摩课或讲座,深受同行好评。

英语学科组被评为江苏省巾帼文明岗;2010届初三年级组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2011届高三年级组被评为“南通市工人先锋号”;2011届班主任集体被评为“南通市青年文明号”;我校成为江苏省美术科研基地。

六、加强校园基本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改善教职工的饮食条件,新建了教工餐厅。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为学生创设优美、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投入资金改建学生宿舍,安装热水器、空调,校产维修不过夜,学校有宿管组负责管理寄宿生,有十多名专职的生活指导老师,宿舍管理规范、安全、温馨。学校加固工程全面完工,建筑色调统一,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住宿生的管理,打造市区寄宿制品牌高中。

2.及时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卫生死角清理以及灭鼠、蚊蝇、消毒杀菌工作,经常监督检查食堂和服务部卫生工作。让每块地歌唱,让每面墙说话,创建优美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优美、温馨、积极进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3.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对食堂督查,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关于食品卫生“A”级企业管理的规定执行,每月由学生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议组,对食堂服务评议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服务部加强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卫生管 9

理,要求商品质量和价格与超市同步,不适宜学校消费的商品一律不允许进货。

5.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常抓不懈。

我校有2800多名师生员工,有近1700名住宿生,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工作“三列入”,一是列入学校和各部门工作计划,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二是列入学校相关管理规章之中,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三是列入学校相关检查、督导、考核评估方案,成为学校常规管理和考核评估的内容。把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工作、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人人都是责任人,安全工作人人抓的安全管理机制。人身意外伤害、食品安全、地震、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学校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应急预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随着校园教工车辆的增多,高度重视校园的行车安全,进出校门须有通行证,外来车辆一律不得入内,注意停车安全,专门辟出场地划出停车位,规范停车,校园里设立多处交通警示标志,提醒教职工注意行车安全。平时加强门卫的管理,增加保安人数,配备双岗24小时值班巡查。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制度,学校与辖区派出所、联防队、交警大队警民共建,互相支持配合,学生上下学、放假时、中考期间或学校有大型活动,交警都能及时到校门口指挥车辆,疏导交通;每年年与开发区消防大队联合举行了消防疏散演习;通过了消防“四个能力”建设验收;创建成为江苏省平安校园。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年轻的小海中学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和谐教育,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踏踏实实地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办法 篇6

【发布日期】2010-07-20 【生效日期】2010-07-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登记档案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依法为社会团体及其分支(代表)机构,基金会及其分支(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办理申请筹备成立、成(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备案、章程核准、检查和行政处罚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

第三条第三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级负责,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对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并逐步实现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第五条第五条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业务机构应当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监督管理相关事项办理完毕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归档工作。档案管理机构(人员)在接收归档的文件材料时,必须认真核对清点,检查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完整,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接收,并办理交接手续。(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参见本办法附件)

第六条第六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按照一个社会组织一档的原则,归档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一份文件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传真件应当复印并与原件为一件,请示与批复各为一件,一次上报的多份表格,每份表格可为一件。

一个社会组织的所有文件材料按照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每份文件应当用无酸纸套或档案袋等以有利于保管和利用的方式加以固定,并按排列顺序依次装入档案盒保存。

第七条第七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分为社会团体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类、基金会类三类。

第八条第八条 各类社会组织登记档案按照社会组织登记证号的顺序进行排列。

第九条第九条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社会组织名录等检索工具。

第十条第十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要有专门的地点存放,要配备必要的保管装具,并设有防火、防盗、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安全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档案管理机构要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应当在社会组织注销之日起满10年后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利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的形成单位因工作需要,履行有关手续后可以利用本单位形成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部门因工作需要,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相关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

(三)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因工作需要,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其主管的社会组织的登记档案;

(四)社会组织因工作需要,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本组织的登记档案;

(五)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利用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当事人和除律师以外的其他诉讼代理人根据案情的需要,持受理案件的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及本人有效证件,可以利用与诉讼事务有关的社会组织登记档案;

(六)其他单位、组织凭单位介绍信,公民凭个人有效身份证明可以查询公开的社会组织的登记事项;

(七)对涉密档案的利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保密程序审批;

(八)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档案所记载的内容,为利用者出具社会组织登记证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配备计算机管理社会组织登记档案,实行社会组织登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分别保管,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使用电子计算机办理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年检等工作所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办法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社会组织登记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社会团体登记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社会团体筹备成立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筹备成立的文件;筹备成立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批准筹备成立的文件;章程草案;捐资文件;验资证明、住所使用权证明;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基本情况材料、身份证明材料;其他材料。

(二)社会团体成立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成立的文件;社会团体成立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申请表;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并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章程;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住所使用权证明;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备案表及其身份证明、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名册、会员名册;其他材料。

(三)社会团体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登记的文件;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登记申请表;设立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与社会团体住所不在一地的,其设在地民政部门同意在当地设立的意见;申请登记专项基金管理机构所提交的捐赠协议书、理事会纪要及其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其他材料。

(四)社会团体变更名称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变更名称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名称登记申请表;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名称的文件;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修订后的章程及其章程修订说明;其他材料。

(五)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前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财务审计报告;拟任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材料。

(六)社会团体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申请表;原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的文件;新业务主管单位同意作为该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其他材料。

(七)社会团体变更住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变更住所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住所登记申请表;新住所证明(房产单位出具的证明或买卖合同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其他材料。

(八)社会团体变更活动资金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变更活动资金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活动资金登记申请表;验

资证明;其他材料。

(九)社会团体变更业务范围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变更业务范围的文件;社会团体变更业务范围申请表;其他材料。

(十)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变更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变更的文件;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变更申请表;住所变更到登记地以外地区的,其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在当地设立的意见;其他材料。

(十一)社会团体及其分支(代表)机构备案文件材料:社会团体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社会团体印章式样;银行开户证明(复印件);社会团体办事机构备案表;社会团体办事机构注销备案表;社会团体负责人变动申请表、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及其身份证明;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备案表;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备案材料;其他材料。

(十二)社会团体章程修订及其核准文件材料: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经核准的社会团体章程;章程修订说明;其他材料。

(十三)社会团体年检文件材料:社会团体工作报告书;其他材料。

(十四)社会团体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注销登记的文件;社会团体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注销登记的文件;社会团体法人注销申请表;社会团体清算审计报告;社会团体清算报告书;其他材料。

(十五)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的文件;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申请表;其他材料。

(十六)行政处罚文件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书;其他材料。

二、基金会登记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基金会设立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设立登记的文件;基金会设立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登记的文件;基金会法人登记申请表;基金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基金会章程及章程核准表;原始基金捐赠文件及验资证明;住所使用权证明;理事、监事备案表及其身份证明,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情况;其他材料。

(二)基金会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文件;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登记申请表;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登记表;设立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与基金会住所不在一地的,其设在地民政部门同意在当地设立的意见;其他材料。

(三)基金会变更名称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名称的文件;基金会变更名称登记申请表;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名称的文件;修订后的章程;其他材料。

(四)基金会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文件;基金会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基金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拟由外国人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担任的基金会法定代表人的公证、认证材料;前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财务审计报告;其他材料。

(五)基金会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基金会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申请表;原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的文件;新业务主管单位同意作为该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其他材料。

(六)基金会变更类型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类型的文件;基金会变更类型登记申请表;验资证明;其他材料。

(七)基金会变更住所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住所的文件;基金会变更住所登记申请表;新住所证明(房产单位出具的证明或买卖合同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其他材料。

(八)基金会变更原始基金数额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原始基金数额的文件;基金会变更原始基金登记申请表;原始基金捐赠文件及验资证明;其他材料。

(九)基金会变更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变更公益活动业务范围的文件;基金会变更公益活动业务范围登记申请表;其他材料。

(十)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变更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变更的文件;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变更申请表;住所变更到外地的,其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在当地设立的意见;其他材料。

(十一)基金会备案文件材料:基金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基金会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基金会印章式样;基金会银行开户证明(复印件);基金会理事、监事变动备案表及其身份证明;基金会办事机构备案表;基金会办事机构注销备案表;基金会银行账户、税务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的注销资料复印件;重大事项备案材料;其他材料。

(十二)基金会章程修订及其核准文件材料:基金会章程;基金会章程核准表;章程修订说明;其他材料。

(十三)基金会年检文件材料:基金会工作报告书;财务审计报告;其他材料。

(十四)基金会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注销登记的文件;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注销登记的(文件);基金会法人注销申请表;基金会注销登记申请书;基金会清算报告书;基金会清算审计报告;其他材料。

(十五)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的文件;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申请表;其他材料。

(十六)行政处罚文件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书;其他材料。

三、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设立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设立的文件;境外基金会设立代表机构的申请报告;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境外基金会设立代表机构的文件;境外基金会设立代表机构申请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其他材料。

(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名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名称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名称申请书;其他材料。

(三)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负责人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负责人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负责人申请书;离任负责人任职期间的财务审计报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负责人的公证、认证材料;其他材料。

(四)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主管单位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申请书;新业务主管单位同意作为该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其他材料。

(五)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住所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住所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住所申请书;其他材料。

(六)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范围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范围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事项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变更业务范围申请书;境外基金会章程中有相应业务规定的证明材料;其他材料。

(七)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备案文件材料: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备案表;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印章式样;境外基金会银行开户证明(复印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副代表备案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工作人员备案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章程变动备案书;其他材料。

(八)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年检文件材料: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工作报告书;其他材料。

(九)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注销登记的文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注销登记申请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清算报告;其他材料。

(十)行政处罚文件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书;其他材料。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住所使用权证明;验资证明;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理事会负责人、执行机构负责人)基本情况及其身份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表;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及其核准表;其他材料。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名称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名称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名称登记申请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名称登记申请表;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名称的文件;其他材料。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前任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财务审计报告;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明;其他材料。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申请表;原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变更的文件;新业务主管单位同意作为该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其他材料。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住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住所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住所登记申请表;新住所证明(房产单位出具的证明或买卖合同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其他材料。

(六)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开办资金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开办资金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

位变更开办资金登记申请表;验资证明;其他材料。

(七)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范围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范围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业务范围申请报告;其他材料。

(八)民办非企业单位备案材料: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印章式样;银行开户证明(复印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内设机构备案表;民办非企业单位内设机构注销备案表;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变动申请表;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备案表;其他材料。

(九)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或合伙协议修订及其核准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或合伙协议核准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或合伙协议;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修订后的章程或合伙协议及其修订说明;其他材料。

(十)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文件材料: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报告书;财务审计报告;其他材料。

(十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文件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的文件;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注销登记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注销申请表;民办非企业单位清算报告书;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清算报告;其他材料。

(十二)行政处罚文件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书;其他材料。

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管理

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 承担着维护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职责。我区积极贯彻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化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1 基本情况

1.1 村卫生室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共有涉农行政村216个, 已建设村卫生室272个, 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近5年来投入建设资金3 000余万元,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途径, 开展了多轮次村卫生室升级改造, 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1.2 村卫生室统一管理稳步推进

对村卫生室主要做到“六统一” (机构、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考核) 管理。同时, 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模式, 推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1], 定期到村卫生室开设门诊, 加强诊疗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帮助乡村医生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3 乡村医生队伍资质有所提高

积极鼓励引导乡村医生参与相关培训教育, 提升服务人员资质水平。村卫生室有医务人员860人, 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为3.16人, 每千人乡村医生配备为0.82人。其中, 执业 (助理) 医师69人,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205人。

1.4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初步落实

从2009年起, 着力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 目前养老保障覆盖率达到95.93%。860名乡村医生中, 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保的有538人, 占62.56%, 参加新农保的有287人, 占33.37%, 另有35人未参保, 占4.07%。

1.5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272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统一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2013年村卫生室年平均门诊量为6 131人次, 门诊处方均次费用10.24元, 群众在基层看病的药费明显减轻。严格遵循“补运行经费、不补药品差价”的原则[2], 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据统计, 2013年全区乡村医生的人均年收入为4.2万元。

2 问题分析

2.1 村卫生室建设主体不一

村卫生室行政村覆盖率虽然达到100%, 平均面积在120 m2以上, 但有相当一部分靠乡村医生出资筹建。272个村卫生室中, 由乡镇卫生院或村集体举办的有99个, 占36.40%;乡村医生联办或乡村医生个人办的有151个, 占55.51%, 租用房屋的有22个, 占8.09%。究其原因, 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出现认识偏差, 财政、村集体对村卫生室的经费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也有一部分村委会有限的经济能力很难承担对村卫生室的投入责任[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乡村医生对自己出资举办村卫生室意见较大。

2.2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限

乡村医生大部分是由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变来的, 虽然临床经验丰富, 经过多轮次、经常性的专业技能培训, 但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 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健康理念等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乡村医生既要完成大量的基本医疗工作, 又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与目前乡村医生人数和实际能力不相匹配, 乡村医生只能忙于应付工作, 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乡村医生年龄偏大, 承担现在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大量计算机信息化工作有一定的难度[4]。

2.3 乡村医生补助待遇偏低

乡村医生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卫技工作的, 过去曾与民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如今, 民办教师早已转为编内人员, 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成为正式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乡村医生的身份仍为农民, 收入待遇也不稳定, 社会地位明显低于昔日的民办教师, 普遍感到不公平, 甚至很心寒。特别是老龄乡村医生, 虽然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 但由于新农保待遇太低, 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 养老保险难以实现保险养老问题, 造成乡村医生到龄超期“服役”现象比较普遍。

2.4 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

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 860名村级医生中, 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457人, 占53.14%;男51~60岁、女46~55岁182人, 占21.16%;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仅221人, 占25.70%。由于物质待遇、工作条件、职业前景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 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都不愿到村卫生室就业, 导致目前村卫生室人员青黄不接, 补充十分困难。根本原因就是身份不明确, 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 就业环境艰苦。当前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已成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5 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

国家目录中的307种基本药物, 其中有部分药品如吡喹酮、青蒿素和艾滋病免费治疗药等村卫生室基本不用。基层过去常用、效果好和价格较低或适中的氨咖黄敏胶囊、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盐酸氟桂利嗪片剂、头孢拉定胶囊、盐酸林可霉素注射剂、谷维素片剂、鲜竹沥口服液、晕可平糖浆和麝香追风膏等药品, 虽然在江苏省增补目录内, 但由于国家规定村卫生室只可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 村卫生室不好配备和使用。另外, 农村妇科疾病较多, 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却没有妇科洗剂。部分乡村医生和群众认为虽然药价下降了, 但药品不能满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政策规定与基层实际情况有一些脱节。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

鉴于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困难, 建议将镇政府作为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 有效解决村卫生室建设和运行经费来源问题。地方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专项基金 (按照服务人口5~8元的标准设立) , 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用于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要妥善处理好村卫生室债务化解工作, 对纳入规划的村卫生室, 房屋 (或设备) 由乡村医生出资建设 (或添置) 的, 按照实际建设、购置费用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或评估, 逐步返还乡村医生, 产权收归乡镇卫生院或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5]。村卫生室运行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3.2 创新乡村医生培养政策

要适应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适当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部分用于招录乡村医生, 实现乡村医生“镇招村用”。即人员由卫生院统一招录、统一调配, 真正实行一体化管理。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 要通过规范招聘程序进入编内管理, 有效解决优秀乡村医生的上升通道。要大力度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 在方式上宜实行“本土化”, 即从本镇甚至本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招录有志于从事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考生, 到医学院校接受农村医学专业学习, 毕业后统一安排到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要调整村卫生室人员准入条件, 将医药院校毕业生纳入准入范围, 并让其以村卫生室人员身份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以及职称评定。对已经通过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乡村医生, 上级部门规定只能注册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应尽快让其注册在相应的村卫生室。

3.3 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

制定并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在职培训计划, 培训经费由财政给予定额补助, 确保村卫生室每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年内到上级医疗机构免费培训不少于一次。在开展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的基础上,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在职乡村医生通过脱产学习、短期进修和重点专科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乡镇卫生院要派技术骨干到村卫生室开展业务指导, 实行业务“传、帮、带”。要建设集临床远程会诊和培训教育为一体的数字化远程系统, 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和培训中心, 实现区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培训教育对接服务, 充分发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技术优势, 增强三级网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3.4 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

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非常感人, 其实各地乡村医生都很优秀, 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保障, 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 让他们更安心地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同时, 要积极探索并创造条件为乡村医生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提供政策支持, 让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得到社会的认可[6]。要不断完善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和医疗风险互助分担机制, 努力降低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风险。特别是要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 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3.5 增加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品种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绝不能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障碍。建议以省为单位, 在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 结合当地经济水平, 适当增加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品种。村卫生室使用配备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内增补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对部分廉价药品建议定点采购, 确保这部分药品正常供应。加强对乡村医生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 纠正基层医务人员用药习惯, 切实维护群众用药安全。督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基药零差率销售, 有效地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苏政办发[2013]131号) .

[2]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0]200号) .

[3]王玉, 王晓燕, 彭迎春, 等.农村“乡政村治”对村卫生室发展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11) :25-27.

[4]张小娟, 朱坤.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7) :20-23.

[5]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1]245号) .

上一篇:旧店小学校园文化规划建设申请报告下一篇:小少先队大队委竞选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