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管理的革命

2024-08-01

组织与管理的革命(精选5篇)

组织与管理的革命 篇1

2012年12月13日, 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办,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管理”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的领导, 地方环保部门、研究院所、各大院校、咨询机构和试点企业的代表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国际上一般认为温室气体减排主要有三大途径, 一是提高能效, 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三是化石能源减排的清洁化。其中普遍认为, 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最大的部分来自于燃煤发电。据国际能源署预测, 截至2030年, 煤炭仍占全球发电燃料的44%。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技术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CCS, 到2050年, 全球缓和气候变化的支出将增长70%, 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20%需要靠CCS来完成, 但CCS本身也存在高成本、高能耗、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不确定性等问题。

CCS技术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探索的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组合中的一种选择方案, 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技术由碳捕集和碳封存两个部分组成, 通过将CO2从工业或相关能源产业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 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中, 长期与大气隔绝。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我国结合实际更加注重二氧化碳资源利用 (Utilization/Use) 的环节, 即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O2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 CCUS技术是CCS技术新的发展趋势。

据介绍, “十一五”期间, 中国政府围绕CCUS技术部署研发项目20余项, 直接公共财政经费投入超过2亿元, 带动企业等社会投入超过10亿元。日前, 我国政府正在起草一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的发展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 在碳捕集与封存项目上的支出达到4亿元, 可带动社会投入超过23亿元。

国内CCUS相关试点示范工程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在项目封存选址、生态环境影响、环境监测、泄漏事故应急等关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管能力建设尚没有起步, 亟待加强。环境监管方面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会上, 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相关官员指出, 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CCUS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同时, 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我国在CCUS领域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官员在致辞中表示, 召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管理”研讨会是乘“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 借多哈气候大会开启的新机遇, 意义重大且恰逢时宜。CCUS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的监管, 需要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商业化的融资渠道。

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重点探讨了CCUS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相关国际经验教训和管理措施, 为我国加强CCUS的环境管理提出了技术与政策方面的建议, 并就CCUS的经济成本、可行性、商业化等展开积极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预测, 也许在10~15年后, 考核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中, 不仅有GDP, 也会有碳排放的指标。他特别提出, 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思维, 不应是CCS, 应是CCU——在低能耗、低成本条件下, 利用二氧化碳矿化, 转化联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他与团队正积极探索, 为破解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相关官员则指出, CCUS技术总体来看还处在研发与示范阶段。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部署, 我国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研发和示范活动多为单个企业主导, 尚缺乏行业的合作与平台。参与示范与研发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 比较大规模的有神华集团, 计划达到12万吨的封存量, 中石化计划建成100万吨的驱油项目。同时, 缺乏可以指导中远期CCUS技术发展的系统性部署, 现有研发和示范项目多聚焦单一技术环节, 尚无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计划。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也提出警示, 目前, 我国在CCS和CCUS项目环境监管方面基本上是空白, 更谈不上相关法律方面的规定。他认为, 我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CCUS项目的封存许可证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二氧化碳运输管道与封存的选址最低标准、二氧化碳纯度、场地关闭条件、环境风险预警与事故应急、泄漏责任追究与赔偿机制等。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华能集团等国内率先实行CCUS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提高原油采收率 (EOR)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IGCC) 等多个领域在国际上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其中, 中石化胜利油田总工程师张建特别介绍了中石化已在胜利油田总署开展的两项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及驱油封存项目, 包括胜利电厂烟道气100万吨/年、齐鲁石化煤制气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及驱油封存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 可年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 初期能满足7, 000万吨储量规模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开发需要, 同时随着采出二氧化碳的回注, 应用区域将逐年扩大, 届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0%以上, 将产生巨大的减排和增产效益。

环境保护部在会议总结中, 进一步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开展的工作:一是CCUS环境管理工作要尽早起步, 积极学习借鉴国际上CCUS环境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我国国情, 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CCUS环境影响识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管能力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环境管理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二是在胜利油田等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试点基地, 积极探索CCUS环境管理方面的产学政研联盟;三是继续加强与国务院各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国内外合作, 建立起完善的CCUS环境管理体系。

据悉, 这是环保部首次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管理征求各方意见。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强化了国务院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合作, 共同为推进CCUS的环境管理, 进一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组织与管理的革命 篇2

关键词:管理理论 管理方法 科技革命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与研究性文章比较多,国外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国内如孙耀君的管理思想发展史,郭咸纲的西方管理思想史,杨文士的管理学原理等,不胜枚举。本文或多或少引用了他们的部分结论,他们在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时候更多考虑了管理与当时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而很少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本文就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方向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讨论。

一、现代科技革命历史沿革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但在古代,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才真正开始系统而全面的发展。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了巨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此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开端。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发于18世纪中叶,以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纺织机械革新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为骨干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开创了一个科学的世纪。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以电力技术为先趋,迅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人类活动更加依靠科学来指导,从而诱发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的产生。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

现代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它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遗传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外层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大浪潮正冲击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数学科学的发展,不但对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产生推动作用,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现了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等,又盘根错节、争芳斗艳,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发展及管理内容的拓延

古人的管理思想大多散落在古代的史籍和各种著作中,没有相应的专著或出版物。如《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的希伯来人领袖摩西的岳父对摩西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的千夫长、百夫长的建议。古希伯来人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关于战争原则的论述至今仍吸引者大量的读者,其中关于战争中的节制和谨慎、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战略的运用等思想是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息息相通的。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虽然是经典经济学说,但他也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管理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第一个明确将管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到了20世纪初期,呈现了管理理论多样化的趋势,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应用数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都与同一研究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效率至上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等,为当时的管理理论填补了空白。他的追随者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并更关心工人利益。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辟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为其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约尔提出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或称为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并构建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组织结构,直到现在,一些企业和组织仍然在沿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理论又被称为“官僚制”。这种组织设计适合了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学家梅奥,他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此后,一大批学者开始以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问题。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不同的方面来刺激工人进行工作,起不同的作用。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斯金纳,他认为,凡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均可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方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决定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管理者必须善于提高目标价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报酬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齐放的局面。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享利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济角色学派,以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或称为案例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等。到了20世纪末期,出现了更为具体的管理理论,如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波尔的战略管理,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还有很多相关的管理理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它们始终都要阐明管理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服务的,是为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服务的。

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研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化管理方法,但它是以金钱为诱饵进行的。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为我们在企业宏观方面提供了指导。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并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决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研究中引入的数学科学等定量方法。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影响

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与新的方法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与管理实践之中。

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的结果是机器动力代替部分人力——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普遍出现。随着产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和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这些工厂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向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和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为产品寻找市场等。特别是,在家庭手工业中人们很少关心效率,而在大生产条件下,面临按期支付工人工资的压力,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于是,出现像泰勒和法约尔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始自英国的产业革命随后扩散到欧美其他国家。例如工业革命到达美国后,孕育了纺织工业。18美国已经出现了15家纺织厂,一些企业还对早先的英国管理方式进行改进,雇佣了专业管理人员,并使用了蒸汽机。不过在内战前,美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家庭所有,家庭管理,规模小,技术不发达——这是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它们以少量的资本投资,服务于有限的市场。随着铁路、轮船以及通讯技术(如电报)的出现,市场扩大了,于是产生了对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先进机器和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提高效率就成为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昂贵的设备(如炼钢用的大型鼓风炉)只有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才能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扩大市场。现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发展,使得对管理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管理及提高效率的方法大量出现,如运筹学及其优化方法引入管理的各个领域,使其更科学合理和有效。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机械力的使用、大批量生产、欧美国家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所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等等,也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大型企业首先出现于铁路系统)。如john D.Rockefeller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Andrew 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这些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因此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更加迫切。MRP(物料需求计划)、准时生产、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逐渐规范。

科学与技术的短时滞要求管理思想的解放与创新,一些旧的管理模式、经验阻碍了生产,就必须吸收和借鉴新的管理思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企业内、企业间及企业与客户间的往来数据不断增加,从中发展一些潜在规律和有用知识使企业更好、更合理的发展势在必行。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管理幅度相应增加。新的技术与理论如ERP、E-Business(电子商务)、CRM(客户关系管理)、KDD(知识发现)和DM(数据挖掘)开始引入企业管理和部门管理之中,它们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结合的产物。

近代应用数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突飞猛进,相应的知识逐渐体系化,在管理理论中也渗入了相应内容,如模糊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并成长于众多学科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和更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5]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美]卡·海耶尔.管理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7]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8]芮鸿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0(3).

科层制企业的组织革命 篇3

无线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正溶化传统的管理边界

互联网技术、无线宽带、移动计算、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地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使得企业战略、计划、营销、市场、客户服务、生产,都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和更自由的时间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也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跨区域的乃至全球性的企业。

在这种条件下,以前依靠企业内部合作才能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活动,开始以外部市场交易的形态存在,而另外一些以前只能依靠外部市场交易实现的市场活动,开始内化为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例如,在金融、保险、零售等行业,呼叫中心外包行业获得突破性发展,而这得力于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IP技术的普遍应用。在电子商务领域,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共享物流系统极大地降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运营成本。

新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大规模普及,影响了组织中个人的行为模式。信息成本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企业管理中以制度、命令、权威和纪律等行政权力特征为主体的团队协调模式发生变化。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契约关系和指挥命令关系,面临知识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逐渐趋平的压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变得更平等,权威主义开始消融,螺丝钉式产业工人开始演变为更具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有面孔的人”。

依靠互联网的搜索技术、社交网络、各种知识百科,已经使得“有面孔的人”的雇员们具备自发地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的能力和自我意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中的底层员工成为接触市场一线最早的人,管理者却成为企业中最后一个感触市场变化的人。因此,在传统科层矩阵权力体系中,这些下级组织或者下属对资源的控制范围与其意识觉醒之后的决策能力不匹配。通过系统保证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实时交易同步,成为企业在未来管理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科层制企业的组织冲突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最早的组织结构设计源自行政体制,采取集团公司-省-市-县四级结构。相对而言,中国移动通过集中化的网络和运维系统建设,县一级机构设置比较弱。

随着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电信运营商开始从分散、分权体制转变为统一集权的体制。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公司与各省级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人事任免和绩效考核进行调节,各省拥有很大的事项决策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事权集中为主的基地或者专业公司开始在运营商内部出现。为了促进梦网业务发展,尽可能利用省公司资源,中国移动在内部具有资源优势的省公司设立业务基地,为全网提供业务。在集团公司强力支持下,各省公司都被纳入到围绕业务明星运转的体系中。

同时,中国移动也设计了内部准市场机制,例如在基地省和非基地省之间的虚拟结算,以鼓励非基地省拓展基地业务,但主要还是依赖于绩效考核以及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行政协调。随着统一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冲击,基地模式离天花板越来越近。于是,一场以专业公司为主要方向的改革开始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展开。专业化改革表明科层体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瓦解和消融。

内部合作成本和风险偏好的变化

从以行政机构为模板,到基地形态的半集中化,再到专业公司的专业化和垂直化,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组织制度演进是不断适应统一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显著因素是技术进步带来内部合作成本的结构性变化和风险偏好的变化。

企业内部的合作成本包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等多种成本。科层型企业最显著的合作成本是流程流转成本、信息衰减成本、协调一致成本、风险规避成本。由于科层型组织内部的分隔,内部成员没有意愿做出符合市场需求预期的选择。科层型企业内部的合作主要是为了改变风险的概率分布结构。

在改变科层型企业内部合作成本和风险概率分布上,以下4种信息技术已经并正在展现出潜力。

即时搜索技术。它极大地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依靠信息不对称影响他人的能力因此大大降低。

社交网络。不同于搜索引擎主要是依靠机器的自动算法提供知识学习的帮助,社交网络为人与人之间建立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知识获取方式。

智能终端。任何小众的应用需求,在长尾效应下都可能获得产品供给方的关注并被满足;强大的终端计算能力也大大延伸了人们思考的工具。

无线宽带。3G和4G为代表的无线宽带技术,给大部分人提供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接入能力。这种接入不只是与各种网络应用的服务接入,更是提供人与人之间的数据访问和接入的能力。

智能终端和无线宽带使每一个人变成一个信息点成为可能。在即时搜索和社交网络组成的硅信息点网络中,每一个人融合进来,使得硅信息点演变成碳-硅混合信息点网络。

在改变科层型企业的合作成本结构上,搜索、社交、智能终端和无线宽带的主要价值包括:

使违规代价变得昂贵。在信息辅助决策过程中,通过不对称的知识和信息获得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个人和部门的违规行为也会因为信息网络发达而在企业内被快速传递,从而对个人和部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合作就有可能变成各方最佳选择,各方都不会在面临两难选择时把自己陷于违规境地。

使风险转嫁成本变得昂贵。由于信息不对称,科层型企业上下级之间和不同部门之间通过风险转嫁规避风险是一种常见的合作行为。在社交网络的环境中,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向执行者有利的方向转移。基层执行者拥有的信息更加贴近市场,他们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和不同的组织内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决策网络。高层管理者之间往往很难建立这种联系,使其决策风险变得越来越高。

nlc202309031617

高层管理者对基层执行者的信任成本加大。在科层体制中,逐级汇报的传递机制使得信息逐级筛减成为可能。在市场变化缓慢的环境中,信息筛减并不明显,因为在较长的观察期内,通过市场试错,高层管理者有机会纠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变幻频繁,基层和下级占据信息的有利地位,高层管理者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从而增加了高层管理者对下级和基层的信任成本。

市场环境变化与科层组织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市场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模式的市场,用户注意力大规模快速的变换是市场需求变化频繁的重要原因,但是科层管理体制并不能适应这种快速的市场变化。

以科层体制设计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组织结构,在动态的市场环境和在新领域寻求业务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等级森严的权力矩阵形成的倒三角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使企业整体风险规避成为公地。理性的部门主管只关心自己所在部门的风险,没有足够的激励为全局风险提供有效的规避措施,从全局来看,风险局部最小化并不等同于全局风险最小化。

第二,漫长的决策流程和决策环节,难以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在决策过程中既涉及到同一层级不同专业单元管理者的协调,也涉及到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交叉协调。而组织架构的设计是按照从总部到省到地市到区县的结构体系,其沟通和协调的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科层结构难以发现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科层型经济组织偏好的是平稳和服从,而不是对风险偏好较大的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这就造成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会被组织淘汰或自己主动淘汰组织。

第四,人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使传统科层管理体系受到结构性挑战。雇员之于雇主的独立,是指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智能终端的推动下,员工的行为决策不再是固定地单向接收来自上级和企业的指令,他们开始变成有思想和决策能力的“有面孔的人”。相比于高层级的管理者,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越靠近市场和顾客的雇员在应对市场变动上越具有决策信息优势。此时,管理者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从指挥者开始变成资源支持者。

扁平化与专业化:科层型企业的变革方向

一些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以独立的专业公司的形式作为组织变革主要选择,并开始尝试性引入外部资本,作为自己移动互联网业务战略的组织模式选择。但应认识到,社交、搜索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所改变的不只是外部形势,更重要的是对内部合作成本的结构和风险概率的影响。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应对这种影响,进行组织变革。

以市场契约重构业务单元内部合作关系

内部合作的外部化是降低内部合作成本的必然选择。为了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大幅度降低科层体制内居高不下的合作成本,一些业务单元应当独立出来,用真正的市场契约关系重构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把合作的收益和风险市场化,并通过这种市场打破内部的部门分隔。

中国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的开展探索。中国电信旗下产品基地天翼视讯、“爱游戏”基地成立公司,自负盈亏进行游戏业务的投资、收购、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国移动成立独立的财务公司、国际公司、终端公司、政企公司,用市场契约重构专业化运营体系。

专业公司运作需要引入外来创新力量,收购或参股新锐互联网公司,专业公司与各省运营公司按契约办事。避免行政干预、避免流于形式取决于改革者的决心和信心,也取决于合作成本结构是否真正得到改善。

以社交契约关系重构合作关系

孤岛式的部门行为信息和个人行为信息,已经具备组织起来的条件,并能够通过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分享和社交分享,发现那些以前没被发现的价值。

比如在新的位置技术、物联网技术、能源控制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每个员工的精确的能耗管理。如果这种能耗管理能够在不同的员工之间和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分享和共享,则可以影响行为。如果进一步设计出激励制度,则有可能更进一步改进企业的能耗水平。

以社交契约建立的合作关系是对传统行政命令式管理的冲击。用社交契约关系重构企业内部的合作机制,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长期职场信用积累体系的重构。这可以显著降低内部的流程流转成本以及协调一致的成本。

企业家才能发挥的适应性激励机制

像电信运营商这种市场化程度较高且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在向扁平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机构转型的过程中,成败主要在于能否通过机制优化,为那些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土壤。

相比普通专业管理者,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是风险偏好型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四平八稳的工资收入,而更愿意获得高风险所带来的潜在高回报;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组织生产及运作才能。因此,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改革的重要主题,就是不断发现和寻找企业家。对于科层体制内的高层管理者来说,由于与体制内的多层级之间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弱化,他们需要寻找一个代理人阶层,在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变革中,代替自己行使监督和管理的权力。

企业家阶层的出现,能够降低流程流转成本、信息衰减成本,并能够改变风险概率结构在高层管理者和基层执行者之间的分配,因为他们承担了部分市场风险。

陈志刚: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肖自强

xiaozq@sem.tsinghua.edu.cn

组织与管理的革命 篇4

在城管革命中的最重要的主体就是相关的市政府以及相关的机关和单位, 当然还包括相关的非营利组织, 这两个最主要的主体就是我们目前界定的公共组织。

在公共利益的满足中, 公共组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公共组织的良性发展以及合理的履行职能才能保障公共利益得到满足, 但是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以及下属的镇区采取的措施来看, 公共组织的政策执行存在许多问题, 使得原本很好政策不能很好落实, 公共服务难以提高。接下来就结合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的具体一些举措分析我国公共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城管革命”显露出的我国的公共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 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

1. 社会职能转变滞后。

各国普遍重视社会职能的履行而且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 所以要求政府不断转变政府的职能, 加强社会职能, 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但是, 在现在兴起的城管革命中, 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不重视以及相关的资金的不到位, 还有相关的法律的保障的不到位, 使得市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问题显示出来的便是政府的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特别是社会职能的转变滞后。

2. 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中要求政府加大对于相关的公共服务的供给, 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在宁波市的城市管理改革过程中, 市政府对于资金上使用不到位, 市城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以及市环保对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上的工作不到位, 使得城管革命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表现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还远远不足, 同时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存在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生产还没有做好的区分, 没有进行相关的改革, 比如进行公共服务的购买, 还是不充分。

(二) 政府依法行政不到位

1. 相关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设置不健全。

宁波市“法治城管革命”从提出到具体落实过程中, 只有相关的说明性文件以及相关的政府公告, 而没有对于相关部门的严格具体的地方的行政规章, 比如在城管革命上没有对于预算的实施监督, 没有对于财务部门做出详细的规章, 对于相关的环境的治理没有对城建部门和城管部门的职权做出具体的规章的规定。这些相关的规章的缺失导致的就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种种的问题, 包括预算不到位, 城建城管部门相互推诿责任。

2. 相关部门的具体执法存在问题。

在城管革命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资金的利用和对于环境治理的人员和物资的使用以及在建设和道路的治理中存在着部门执法缺位和越职的问题。在行政处罚的标准上没有做好统一和合法, 在行政的许可上存在着部门的寻租现象, 在行政强制中有着滥用权力的现象, 特别是城管中这类问题很多。在行政征用和行政命令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在行政征用中, 政府公共部门和老百姓的利益存在着对立, 这样就使的政府在执法的过程中容易忽视老百姓的利益而只顾自身的利益。

(三) 对政府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绩效的评估不足

1. 外部监督薄弱。

对于政府行政监督上, 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主要的方面, 而我国目前对于政府的外部监督存在着严重不足。在政府的外部的监督上, 外部监督包括外界的非政府人员的广泛的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和相关的媒体和其他的主体的监督的综合。在我国, 外部监督的主要问题就是外部监督的保护机制问题, 外部监督的整体合法性的问题以及外部监督的渠道的建设还相对滞后等等。在外部监督的立法上缺乏对于相关的细节的监督的主题的权力义务的明确的规定, 对于外部的监督的环境, 由于政府的职能转变的问题以及政府权力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政府的监督环境还不够, 对于外部监督的渠道,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大大加强网络的监督以及利用新兴的媒体的监督, 包括设立独立的监督服务机构是现实的需要。

2. 政府的绩效评估不足。

政府的绩效评估是对于政府相关的工作和具体的活动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和判断。对于绩效评估首先需要对于评估主体确定, 还要有对于评估的标准的科学的规定以及对于评估的客观性做好保障才能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有效。但由于绩效评估缺乏广大的行政相对人的评估而是主要采取政府的自我评估, 这使得政府的绩效评估在客观性方面大打折扣。不仅如此, 在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上面也还存在着不科学的成分。

三、公共组织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的职能转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府的职能的转变主要几个方面就是在职能的重心上的转变以及在政府的职能的实现方式上的转变, 而且政府的职能转变的动力就是现实的我国治国方针政策的转变, 以及现实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现实需要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甚至包括在国际大的职能转变环境下, 我国的职能转变已经到了很急迫的地步。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的国情,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法治还不够健全以及政府的依法行政还不够充分的现实的条件下, 使得政府的职能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现实的条件之下, 政府的公共服务以及相关的社会职能的转变较为滞后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 政府行政立法还不健全

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法律保障, 但是在目前, 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基本的立法还不健全, 包括对于政府的基本的活动和职能的规定还需要完善和建设, 在立法上还有存在“有法可依”的困境, 这当然是目前我们国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不能避免的, 所以由于目前我国的立法上存在着不足的问题, 使得行政部门在具体的行政执法的过程无法可依, 这样就会产生腐败、寻租、低效率等等问题, 我国的政府在依法行政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三) 监督的缺失使得政府行为约束不够

监督机制是对于政府的行为的良好的约束以及对于政府行政能力改善和提升的良性机制, 政府的监督包括监察和督促。由相关的标准对于政府的具体的行政活动做出监察并且根据标准进行反馈对政府做出督促使其能够改进工作, 提升行政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四) 政府自身的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上的缺陷

由于政府自身是存在着种种缺陷, 所以在对于公共利益的满足, 以及在进行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在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上, 存在着许多的缺陷。

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的总量是有限的, 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是十分广泛的,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下, 对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所以在政府这一方面, 政府的经济、社会、政治职能的履行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而且在社会职能上, 政府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职能, 但是政府自身的机构的设置和职能部门的设置还有资源的占有上是有约束的。

四、我国公共组织发展的对策展望

(一) 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 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从前面分析的问题来看, 我国政府在职能上的转变还不到位, 所以要大大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效率和决心, 以及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的方式进行改变和创造。加强政府的社会职能, 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大力加强对于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提供, 满足人们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加大对于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转变职能的实现方式, 进行相关的转变。例如可以使用新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 进行公共服务购买的方式来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 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提供的效率。

(二) 加强法治建设, 保障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有法可依

对于政府的立法和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的法律的规定上要加强立法的建设, 保证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有法可依, 使得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对于政府行政行为活动做出相关的严格的规定, 以保障违法必究, 使得政府行为受到制约, 这样就能保证政府更好的履行自身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对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立法也要加强,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合法的地位以及相关的职责和行动的范围做出合法的规定。使得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有法律的保障, 这样就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环境, 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 (上、下) [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5) .

组织与管理的革命 篇5

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亲近大自然,开阔视野,学校决定在4月8日(星期二)上午组织1-4年级学生到东湖公园春游,5-8年级学生瞻仰天门革命烈士纪念碑(天雨顺延)。为了保证此次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

长:彭在银

副组长:张西华、肖成群、刘兵

员:高天禄、彭国银、郭凤娥、刘平波、陈凌、李丽、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安排 1、4月8日上午8:30,1-8年级学生在前操场集中,每班站两列,学生穿校服、球鞋,少先队员戴红领巾。

2、学校领导集中讲话后出发,行走顺序为:校旗在前,由八年级安排1名学生执旗。依次为1-8年级,每班安排1名学生执队旗或团旗。

3、行走路线:顺人民大道往西至人民医院前东湖公园入口,再沿湖边栈桥行走,经中百仓储后面,过东江大道至湖中小岛。1-4年级学生开始在东湖公园游玩,5-8年级学生再走文学泉路至陆羽故园。在陆羽故园游玩40分钟后,再走北环路至革命烈士纪念碑。

4、各点负责人:1-4年级为高天禄,5-8年级为张西华。各班由班主任负责,科任老师协助管理,彭章琼

(一)、甘泽威

(二)、程志昌(三(1))、李丽(四(2))、陈凌

(五)、胡婷

(六)、吴良海

(八)。照相由刘兵、程志昌负责。生活老师随班为学生搂衣服,管理学生安全等。

5、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程序为:(1)全体肃立,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2)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3)学校领导讲话;(4)各班1名学生代表发言;(5)由团总支负责,学生集体宣誓。

6、返回时间:中午11:30以前,各班学生安全返校。

三、有关要求

1、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学生最前面由刘兵、高天禄主任负责,严防车辆违章行驶,控制行走速度,指挥学生安全过马路。陈凌、李丽老师走在队伍最后面,防止学生掉队。

2、学生行走时,班主任走在队伍的左边。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队形,不要乱跑,不要擅自横穿马路,不要离队购买东西。在游玩时,各班学生以班为单位,不许分散单独行动,不要攀折花草树木,不要乱丢垃圾,不要攀爬栏杆、下水游玩等。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时,要庄重严肃,不准嬉闹。对纪律严,组织好的班级,学校加量化分1-3分。

3、学校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中餐改善生活,学生中午在寝室午休90分钟。学生到达目的地后每人发1瓶矿泉水。

4、春游结束后,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作文,各班交2篇优秀作文到学校参评,评一等奖3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5篇。

5、九年级由杨于洲老师在校上课。

上一篇:立体城市未来趋势下一篇:产科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