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4-09-17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精选12篇)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1

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有效的课堂组织管理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它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

【关键词】 新教师 有效 组织管理 策略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难管理,更难教育,本人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许多的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很难自如地驾驭学生,有效调控课堂,因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课地进行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一、课堂教学之前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组织管理也是如此。一些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儿、动动同座的衣服、头发、告状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往往会使我们教师耕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能够真正有效利用的教学时间为此而损耗了一部分。而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也相应减少了许多。因此,课堂教学之前的组织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学生明白你上课的规则

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紧,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里我还是主张一开始要从严,当有了更多的经验,了解了学生的时候,就可以放轻松些了。每接一个班,或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上课的规则,比如上课必须怎么坐,眼睛必须看老师,书怎么拿,站起来回答问题姿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规则。比如:第一天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安静地坐好了,并好好地看着你的时候才开始讲话,否则千万别开始。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他们保持安静,老师才会开始讲话或者上课。还有训练他们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班级才不会乱哄哄的,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每次上课开始,不急于讲课,应该用眼睛迅速观察整个课堂动态,待各方面都属正常再开始讲课。

我认为这些都是班级组织管理中最基本的。此外还要告诉学生违反这些规则将会面临的惩罚,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2.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课堂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物。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有这些现象:如刚买来的文具或文具盒,上课时总忍不住去摸一摸,不顾听课了;有时上课还会 把抽屉里的饮料、小玩意儿等拿出来喝一口或玩一下,学生就没有心思听课了。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就是上课前老师提早几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把书桌拉整齐,把跟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拿走或放到桌板底下,塞进书包里,课桌上就放课本等该用的东西,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以免引起注意力分散。

3.有效的师生问候。

上课铃声召集学生进入课堂,有人把它喻为战斗的冲锋号声,学生在铃声的召唤下明确上课开始,心情开始安定。上课开始的问候并不单单是礼貌问题,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能进一步安定秩序。有的人对课始问候漫不经心,其实是放弃了这一有效的管理环节。课始问候时,师生双方精神饱满、行动整齐,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疲疲沓沓、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教和学的情绪。

预备铃一响,教师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4.必要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产生和运用要早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以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微笑着点头则表示赞赏、同意、肯定以及理解。举手、招手等动作都传递着某种含义的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孩子们语言知识还不成熟的小学时期,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A、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比如,在重点内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容的教授中,我会适当的提高我的音量,放慢我的语速,学生就理解了,这个时候老师讲到重点了,要凝神了!再比如,在讲习题的时候,老师激情飞扬,热情高涨,学生不自觉的就被老师所吸引,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我经常讲的很投入,可以说手舞足蹈,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枯燥的讲授也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

B、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班里有个学生,上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学期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偶尔课上还是会做点小动作,这个时候,我就朝他摇摇头,他很快就领会我的意思,坐的相当好!

C、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课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望着他们,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讲话的同学也会意识到全班都在等他们,这样不用一句话就能使课堂保持安静!

D、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学生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适时的观察学生,正确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有效组织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好问题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处理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一)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1.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上激励性的语言:“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或者树立榜样:“看,××同学坐得最端正。”其他学生自然就端正坐好了。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这时教师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如:“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

2.间接暗示,提醒学生

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课堂纪律情况,谁做小动作,谁思想开小差,谁讲闲话,谁在睡觉等等,教师都要看在眼里,及时提醒学生。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的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 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我建议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施加影响。如:每次齐读或提问的时候,我都会走下讲台,用动作暗示没拿书的同学捧起书,拍拍没坐正的学生的背,用眼神暗示没听的同学等等。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我一般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避免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造成课堂纪律的松散。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纪律的需求,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地认真听课的习惯。

(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高兴的事。例如:在开讲时,根据教材尽量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进入新课,设计一些儿歌、故事、谜语、引起学生争议和思考的问题等,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状态。

2.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感染

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多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同桌赛读、开展朗读竞赛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不拘于单一的形式,有时我在课堂上就说:“请会读这些音节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现在我们就站在舞台上,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朗诵。”学生都很爱表现,结果全班都起来声情并茂地大声地朗读,通过这一站、一读,学生的精神面貌顿时有了新的改观。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有时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3.适时调节学生的精神。

当发现全班同学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朗诵或是做一些律动:“拍拍你的手,摇摇你的头,大家伸伸手,注意听讲精神好。”对于一些儿歌教学还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拍着手,和着节奏来朗诵或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朗诵,都可以起到振作学生精神的作用。当学生比较乱的时候,利用课件可以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集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求学生用眼认真观察,耳朵认真倾听,大脑认真思考等。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1.认真备课,备好各个环节,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学的过程应组织得严密、紧凑,在知识学习上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下。反之,一堂准备不充分,教学环节不清楚,松弛零乱的课堂教学,常使学生课堂上无所适从或是无所事事,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提问时要留意全体同学的反映,及时调整问题设计和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教会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具备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偏颇引起骚动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安定课堂纪律。对于上课时外界的突发事件,教师要随机应变,作适当的处理。如上课中,突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学生顿时秩序哗然,眼睛都盯着这只蜜蜂。这时教师安定学生情绪可以说:“你们看,这只小蜜蜂来看我们大家上课了,他准备看看谁是上课最专心听讲的好孩子。”这样富于情趣的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地调整了听课情绪。较之强行的制止:“请认真听讲”等等效果就好得多。

3.爱学生与严要求结合,树立教师威信。

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有威信的教师,可以用轻轻一句话甚或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赫尔巴特认为:“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加强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等,都是一个教师树立威信所必须的。实践证明,一个威信高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课,对老师所讲坚信不疑,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反之,学生会持相反的态度。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师的威信有不同的体验,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偏重于兴趣和情感方面。因此,教师活泼爽朗的性格,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学生就容易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易于建立教师的威信。

总之,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良好的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管理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管理。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管理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把心灵献给孩子 [M] 漓江出版社 2009.[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戚业国 课堂管理与沟通 [M] 北京师范大学 2005.6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2

一、创设情境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 情境教学是加强知识建构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也是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 创设情境的主要途径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1、以现实的情景为载体, 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 解决简单的问题。

2、以研究性情景为载体, 体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培养思维品质。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 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因而, 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课堂充满思考、研讨的氛围, 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 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主动建构和“再创造”, 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以调查的情景为载体, 强化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 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过程, 根据调查统计得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思考, 在数据面前思想得到净化、意识得到升华, 行为得到规范, 使实践活动发挥育人的功能。

二、体验过程的策略

小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 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标不仅强调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素数和合数”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设计了:你能自己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理解 (课前已有所了解) , 试着写出一个式子吗?学生纷纷写出了许多式子, 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辨析, 老师没有过多地干预, 而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体验素数、合数等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能力的应用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 同时它又是在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 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 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 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 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等。学生在测算费用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操作、调查、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 并使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3、让学生经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的, 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这种体验的过程呢?第一,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时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经常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数学问题, 比如这堆东西有几个?你是怎样数的?生活中像这种图形的物体有哪些等等。第二, 要让学生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三、分享成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 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是与他人合作、分享、共进的学习。在课堂里, 交流和共享是为了达到信息、情感的认同, 使学生能够同教师彼此信任、相互理解、体验成功, 分享成果。

1、热情鼓励, 悉心指导。

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交流和共享成功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特别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定性描述,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 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技能的培养, 如倾听能力的培养, 交流能力的培养, 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2、注重过程, 适时调控。

分享成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学会分享, 其结果并不十分重要, 也并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适时加以调控, 以免学生出现准备不足, 活动开展太快;思考不足, 结论说出太快;讨论不足, 分歧消解太快。

3、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的策略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4-01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探讨、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讨论问题的设置、课堂讨论的引导、讨论结果的总结这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一、巧妙设置讨论问题

设置讨论问题前,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据此进行问题的设置。但是,所设置的问题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应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形成选题标准,使课堂讨论的选题丰富而有深度。

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课堂讨论问题有3种基本类型:①系统的理论问题。②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③带有研究性的问题。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可以选择讨论历史课本中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可以选择讨论作为历史事件或是历史意义延伸的实际事件;也可以选择讨论探究性的问题,此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笔者组织了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哪几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正确引导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保证课堂讨论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充当的是一个节奏控制者,要做好引入问题、拓展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讨论,课堂实录如下。

引入问题: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怎样的时期?

生讨论得出结论:英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

师:英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制度?

生:通过英国资产阶级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师提供材料(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生基于材料,讨论中国当时所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制度。

生讨论得出结论:从材料中可知,康熙事必躬亲,也就是说,清朝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君主独裁制。

师点出重点:大家都清楚了中英两国当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那么,你们认为哪种制度更先进?

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气氛热烈。

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了向外的殖民扩张,国家也强盛了,当然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好。

师表示赞同,并重点强调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和先进性,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方式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取向。

拓展问题:那么,大家觉得君主立宪制的先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得出结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它具有世界影响力,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同时,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笔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讨论问题,较好地把握了课堂讨论的节奏,这样的课堂讨论是有效的。

三、全面总结讨论结果

在讨论的最后,需要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方面的总结主要是对讨论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教师方面的总结则侧重于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正。

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如采用树形图、表格法等。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进行总结要做到有序完善、详略得当。首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其次,实行多次评价措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次总结中就做到毫无错漏之处。为此,教师应采取一次总结、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总结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出不足,接着学生对自己的总结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再次,要讲究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多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语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切忌以批判的口吻进行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课堂讨论环节,可以通过巧妙设置讨论问题,正确引导课堂讨论,全面总结讨论结果等策略,有效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优化 篇4

1、减少时间浪费: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并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利用率。主要措施:教师前3分钟候课制、学生课前准备落实、课后不拖堂。

2、掌握最佳时域:据心理学研究,一节课学生的思维最佳时间是上课后5-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要提高课堂时间效益,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当此时碰到课堂上的破坏情况,教师要尽快处理,切忌完全终止课程而去处理问题,那就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3、信息量适中: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

有效教学管理策略发言稿 篇5

下午好!我是李国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的话题是:

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

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有所得。得什么?你懂的。为了力求使每个学生在一节课里收益尽可能最大化,课堂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说到课堂管理,大家脑子里会不会立刻冒出“纪律”两个字?会不会想到批评,惩罚,斥责,甚至是怒骂等等一系列的管理手段?

其实,这些都是消极意义上的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个误区。这种管理是没有真正出路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威不足,则易怒”,威德不足以服众,便容易发怒。用发怒去树立威望,结果往往又事与愿违。

课堂管理的第二个误区是,任课老师觉得管理那是班主任的事儿,与我自己无关。我只管上课就行,课,上不下去了,往班主任那里一推,完事。

这当然是不负责任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儿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好汉”。我们自己的课堂,出现了情况,把矛盾上交给班主任,这绝不是好汉。

课堂管理的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管理占用课堂时间。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谁规定教学任务不包含教育学生?唐代的韩愈就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排在了第一位,这个“道”把它理解为做人之道,应该不会错吧?

以上说的是是课堂管理的三个误区。真正的课堂管理应该是管心。古人说的好,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攻心”“审势”是关键,审查不同的情势,根据不同的情况,把握宽严尺度,进而达到攻心的效果。

管心的最高境界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四大要点之一。(另外三点是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霸天下的管仲,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他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个本不是本源,而是根本。

国家的根本是国民,课堂的根本是学生。课堂上,以人为本,便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在课堂上集中体现为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尊重、理解、服务、关爱。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人格方面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课堂上老师不可以有讽刺、挖苦、甚至呵斥、辱骂学生的言语;不可以对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区别对待。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老师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一定要注意该鼓励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鼓励表扬。既要指出学生发言的优点,亮点,出彩点,也要指出错误之处,不足之处。从质量上给予评价,从态度上予以鼓励。让学生有一种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从而愿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生文本在课堂上还要做到对学生理解。一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可能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与课堂行为要求不符的小动作,这时,只要不是觉得特别过分,我们从内心里可以表示理解,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这些情况都应该属于正常的。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孩子们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的。当然,理解绝不是赞同。老师可以选择冷处理,让子弹飞一会儿嘛。课下再找机会同该生进行交流。

以生为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主导。教师的责任是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引导、诱导、督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去学会主动学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约束机制,明确告诉他们,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发挥竞争机制,人与人竞争,组与组竞争,让学生有危机意识,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局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超越。

以人文本,还要关爱学生。这一点虽然重要,但容易理解,我就不说了。

总之,我认为,课堂管理的最好策略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把发展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当作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去尊重、理解、服务、关爱学生,学生才可能认同我们,亲近我们,相信我们;而我们自己也才可能避免居高临下,说教式,灌输式,一言堂式的教学,真正实现管理为教学保驾护航,真正让课堂充满乐趣,形成活泼、有序更加有效的局面。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6

主任管理艺术培训会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培训会

通知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各地中小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的指导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工作”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班主任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提高班主任组织、指导、协调班级工作的能力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向专业化发展。我单位举办“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培训会”,请各地教育局、学会、教研部门、学校等收文单位转发此邀请函,并积极组织学校骨干班主任及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及对象: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提高德育和班级管理能力.培训对象:

1、中小学在职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教师;

2、中小学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等;

3、教育行政机构主管教师队伍培训和学校德育领导、教研单位有关人员等。

二、培训内容:班主任如何超越日常繁杂的事务,走向优质高效; 教师如何打造职业靓点,享受幸福教育人生;新课程改革与班主任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新理念、新内容、新做法;优秀班集体的特征及建设步骤;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艺术;青年班主任心理减压与自我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反思与创新;一线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班主任在管理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拟邀请专家及主题报告题目:

万 福教育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效教学协作网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长;

北京市教育学会网络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原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院长,特级教师。

张渝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北师大系列学校心理培训课程授课专家、沙盘治疗专家、学校心理咨询督导,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授课教师。北京市《首都市民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核心专家、培训教师,北京市组织部干部心理培训授课专家,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特约心理专家、客座教授。北京市教委、教工委“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课题核心专家,学校实验负责人。北京市心理学科骨干教师、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海淀区进修学校心理兼职教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国家重点课题《学校心理健康行动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心理专家。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中学生考前焦虑的筛查、预防与干预”第一负责人和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心理培训专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模式研究”项目之“青少年网络成瘾团体干预”子课题的学校实施研究负责人。

郑立平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齐鲁名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获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优秀班主任人等众多荣誉称号,二次接受中国教育报名班主任专访,被很多青年教师称为“神父”

四、培训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5月25日-27日(25日全天报到)地点:内蒙古.包头市

五、几点说明:

1、主办单位:中国学校教育学会培训中心承办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

协办单位:笃行育园(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2、收费:480元/人(含场地费、讲课费、资料费)。会务组统一开具发票;食宿由各单位自理.3、区域(学校)内训:为了给全国各中小学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

区域学校整体发展。可到校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班事项可与会务工作人员咨询)

4、我会设立“基础教育专家库”,邀请全国一线名师、国培计划外聘教授可申请加入,安排全国巡回讲学。

六、报名办法: 到会务组,以便安排。

联系人:钰琼电 话传真: 010-57109336手机:***邮箱:duxing2008 @vip.163.com

报名回执表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7

一、关爱学生,宽严相济,疏堵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是被打皮了骂滑了的,另一部分是初中甚至是小学就被遗忘的人,基本上是被边缘化了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养成教育较差,缺乏纪律性,他们最缺少的是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并且有较强的叛逆性,应激性强。所以,在教学中决定我们教师课堂秩序的不是那些好学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坏学生”,这就是我们中职学校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学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师承担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是救人于危难,救人于水火。别的学校是锦上添花,而我们是要雪中送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之成才,我们的教师要比其他学校的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这样的学情决定我们职业高中的教学不是首先教知识、学技能、直奔主题,那样只能是缘木求鱼,而是要求我们中职教师首先要进行课堂管理,建立有序课堂,然后才是实施教学活动。

1.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里

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小学和初中被边缘化的学生,他们最缺少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所以管理学生要从尊重学生人格开始,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性,走进学生心里,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帮助。只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体验,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学生才会信赖你,向你敞开心扉,教师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管理,课堂管理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批评十句不如表扬一句。来到中职的学生他们更多地受到的是批评指责和责罚,多是消极的反馈。所以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学生久违了的积极的心理反馈,这要远远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但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对学生的缺点毛病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给予批评指出,帮助学生改正,使其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不是一味地逃脱和推卸,使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但教师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要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强烈的抵触情绪。

3.坚决贯彻“以爱为出发点,攻心为上,宽严相济,疏堵结合”的教学管理方针

在课堂管理上狠下工夫,大力提高自己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笔者从学校学情出发提出了“以爱为出发点,攻心为上,宽严相济,疏堵结合”的教学管理方针,强化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管理(特别是高一新生)。那些以暴抑暴、只堵不疏的方法只能管理一时,治标而不治本,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和矛盾,而且极易发生严重的师生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从学情出发研究适合学生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急功近利,不怕暴露矛盾,因为做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日之功。要始终坚持以爱为出发点,攻心为上,以沟通交流为主要手段,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法,持之以恒。

4.课堂管理关注细节,向细节要管理效果

教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繁杂琐事,没有什么惊天大事,课堂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要想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从抓课堂教学中的繁琐小事入手,重点突破,关注细节,抓住重点学生,持之以恒,我们转化一个学生就可以以点带面转化更多的学生,从而管理好整个课堂,这样做才是治本的管理方法。

二、知识教学坚决贯彻“小坡度、慢进度、重基础、抓反复、勤反馈、重实践”的教学方针,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来到我校的学生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不仅养成教育差,而且学习成绩也差,中考成绩多数在200~300分,有一部分100多分,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参加中考的,这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不会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使这样的学生能在职高学得会,跟得上是一件很难的事。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在加强有效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制定了“小坡度、慢进度、重基础、抓反复、勤反馈、重实践”的教学原则。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控制难度,循序渐进,加强反馈练习,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每学期要上一至两节学法指导课,在平时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进而乐意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始终面向全体,对落后的学生要特别关注,不能放弃,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当每个学生都有所学,学有所得,学得进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就迎刃而解了,真正做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

三、优化课堂过程管理,学习过程评价人性化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管理,笔者在学校课堂管理的常规制度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管理及评价,在重视结果的前提下,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是考试成绩和平时过程性评定成绩各占50%。改革专业课考试方法,实践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并重。过程性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教学实习、平时的实验报告、每个月的技能操作比赛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遵规守纪、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努力学习、完成各项实践学习任务,自己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分就很高,即使考试成绩较低,综合评定成绩也能及格,不用参加补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课堂表现较差,不遵规守纪,不完成作业,他的过程性成绩会很低,即使他的考试成绩很高,综合成绩也会不及格,期末参加补考。这样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工作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教师在实施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稳步推进,稳字当头。第二,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避免虎头蛇尾。第三,遵循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坚持思想工作先行,制度细则落实跟上,疏堵结合,攻心为上,讲方法重效果。第四,贯彻落实细则,要突出从教学中的小节入手,防微杜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养成教育逐渐提高,根据学情、班情、专业情况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细则,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第五,教师在推进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十句不如表扬一句。第六,加强班主任与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协作,实现多赢。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组织策略

一、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新课标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学者要将有效教学行为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缺乏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愿与人交流与合作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没有实现减负增效,还很难满足并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教学需求。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和借鉴,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组织策略

1.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能否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课堂前25分钟是一堂课的黄金时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相对集中,且经历充沛,学习状态和效果也是最佳的。而25分钟之后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此时他们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学习起来也会力不从心,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上的黄金时间对教学重点及难点进行精讲细练,待学生感到疲倦之后,就应该适当地布置一些相关的随堂练习,也可以进行趣味性的数学小游戏。由此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课时,为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及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我在课堂教学的前25分钟先将教学的重点“厘米的认识”进行精讲和细讲,并让学生自己用尺子测量书本和文具盒类的小物体,使他们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建立长度的观念。后面的小部分教学时间里我便让学生在下面与其他小伙伴一起讨论和研究小蟋蟀能够跳多远,并一起合作测量自己的一步一拃。

2.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经验,也就谈不上主动并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与挖掘,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音频及录像等资源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其以直观形象的感受,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做鸟巢——图形与拼组》,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在教授之前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功能精心制作了一个鸟巢,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的时候他们对这个课件十分感兴趣,且注意力都格外集中。这时我让学生对这个鸟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并鼓励他们说说怎样做出这种形状的鸟巢,哪个面需要长方形,哪个面需要正方形。与此同时我再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只见学生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看着多媒体上的图形,认真地思考和寻找着,在找出制作鸟巢所需要的图形之后,我让他们思考并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

回顾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一味地讲解教材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保持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由此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有增无减。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只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他们喜欢比赛和竞争,并期望取得成功之后能够获得赞美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带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要更多地去鼓励和赞扬他们。由此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之后,满怀期待地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是对教学仪器的使用,更多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图形及加减乘除运算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画图或演算,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画图和演算比较快捷,以此在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能够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开展合作式学习模式

合作式的学习在课堂中可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其开展前提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学习层次,以便开展科学合理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合作中有更多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他们在合作式的学习中获得自信心,并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并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我在课堂上教授了基本知识之后,便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及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辨别“东南西北”的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一同学说出任何一个方向,其他三位同学需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立马说出自己的方向。只见学生都不亦乐乎地进行着这样的活动,相互指出并纠正小伙伴不对的地方,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了。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更扎实了,也学会了用方位词说话。

总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离不开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秋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6).

[2]徐法焱.活跃课堂,强化思维:谈小学数学有效质疑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5(13).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9

11月3日——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驻马店市一高举行的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与班主任管理艺术培训会,期间听取了王文英老师和丁如许老师的精彩讲座。他们有着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用生动的事例,精辟的讲解,睿智的语言,给全场教师给以极大的精神享受和职业鼓舞。我们可以汲取他们之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

王文英老师指出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教师要学会鼓励自己,欣赏自己,培养职业幸福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不仅仅把教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许多乐趣。她指出教无定法,老师要用智慧和技巧进行教学,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做一个懂学生,懂家长,懂教学目标,懂自己的老师。教师的授课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可以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那一颗颗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无比快乐与美好。

上海市晋元中学的丁如许老师给我们做了《打造魅力班主任》的报告。丁老师指出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与学生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学生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能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丁老师指出班主任要勤于读书,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班主任

成就事业的需要。

丁如许老师强调做好今天的班主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久。在上好课的同时要对自己的主业进行深层度的研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老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并及时记录教育教学的思想火花,这样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丁老师非常重视班会课,因为班会课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班主任应认真设计,积极实施,努力上好班会课,让班会课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辛福生活的回忆。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可是听了两位老师的演讲,我觉得老师要做一眼泉,每一本教育专著,每一本育人经典都成了他的营养快餐。读书需要思考,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反思,需要读出新的感悟,作为老师要多读教育专著以充实自己,从书里面,从实践当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感悟,坚定走一条调查,反思,总结,升华的道路。

两位老师的讲座声情并茂,字字在理,句句良言。听他们的讲座是一种享受,一种陶冶,一种幸福,我要把这样的一种幸福传递给学生。两位老师让我真正感受到为人师的重要,真正领悟到了为人师应该具备的心怀和情操,引导我们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两天的学习结束了,但这些老师的精彩语录仍在耳边回荡。我们常说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繁琐的,但如果你用心投入其中,在工作中形

成良好的管理方法,面对一个个如此亲近灿烂的笑脸,我们又会觉得班主任是幸福快乐的。

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篇10

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革和改进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改为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各种能力。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要使学生的课堂讨论真正有效,确不仅仅是简单的有问有答,我说你也说,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到有效的组织,有的放矢,而不至于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空洞乏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的工作。

一、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注意让学生有必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也可以将有些问题提前告诉学生,作为一项作业,由学生回去准备,学生一旦有了任务,有了心理准备,他就会去认真对待,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再回到课堂上来,学生肯定是有话可说了。,例如在上“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的时候我提前一周将课堂讨论的问题“搜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例”交给学生。结果学生搜集了几百条,课堂上他们争先恐后的把自己搜集的案例展示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二、勉励学生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就是让学生说生活中的事,说自己身边的事,因为这些学生熟悉,也就有话可说且能说的一是一、二是二,既有实际,又有感想,既有分析,也有总结,这种实话实话说,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讨论,能跳出表面,点到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诚实守信”一课时,我让学生列举我们周围存在哪些不诚信的现象,并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些不诚信现象对自己有什么危害。因为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自己身上,学生要讨论出来并不困难,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的引导学生深刻挖掘不诚信的危害,从而指导他们下决心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就使知识得到了升华,很好的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三、激发学生有感而说

有感而说的切入点,在于“感”。“感”时时有,事事有,但不一定这些“感”都有价值,有深度,那些容易达到层次的感想,往往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只要学生有了“关注”,自然而然就有了感想,这种感想必然是有深度的,是值得讨论的,而且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在认识上完成飞跃,反过来,也会使学生更加关注热点问题,为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公民打好良好的基础。药家鑫杀人案曾闹得沸沸扬扬,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且这一例子对学生也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于是我便把这一案例搬到课堂,并让学生进行讨论:结合书本知识说说药家鑫案对你今后成长有什么指导意义。学生纷纷从承担责任、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今年中考正有这方面的考题,这样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又提高了学生的觉悟。

四、勉励学生我做我说 我说我做,就是勉励学生说说自己做的事情,或若是某一件事情,加入由我来做,将会怎样,这种讨论的出发点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充分调动其讨论的积极性,直抒胸意,认清做人的价值标准。例如:在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我便把浙江渔民到青岛海域电网捕鱼的报道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

1、看了这篇报道,你会怎样做?

2、假如你是青岛市市长,看了新闻后,你认为你当前应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讨论的问题立时就与学生的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主人公,也就有了充分锻炼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最后,课堂讨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给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本知识,更要多读课外书刊,关心时事社会热点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讨论问题来,另外,教师还要保护好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既不要盲目赞同,更不能用过激的话对学生讽刺挖苦,要多鼓励,正确引导,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出实效来。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组活动 中职英语教学 有效组织策略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层面薄弱,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很低,此种问题严重影响到学习能力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能够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若干小组,学生通过成员间的合作来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小组活动的意义

小组活动起源于美国,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与个人独立学习相比,小组活动有很大的优势。小组活动能够使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得到增加,能够考虑到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质量。小组学习和传统教学相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英语学习差的同学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向有些学生虚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同时,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能力。有效性小组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联系配合,是学生们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小组内的学生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做到共同进步。

二、影响有效性的小组活动的因素

1.教师因素。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小组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安排的是否合理。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话题没有可探讨性,太难或者太容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或者教师直接讲授的任务,这些都属于不恰当任务。有些教师在给完学生任务时,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因为不清楚教师的要求造成小组学习的效率降低。

小组分配不合理。分配小组的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小组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时间不合理。教师给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裕,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又或者给时间太充足,耽误教学进度。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小组活动中教师不参与其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帮助,导致课堂失去控制。教师评价不全面。在评价时,教师注重对个人的评价和结果评价,忽略了其他成员的参与与合作。这种不全面的评价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导致小组活动形式化。教师缺乏对小组活动的设计和研究,达不到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学生因素。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需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很少参与活动,因此会出现以下问题:课堂纪律差,学生的参与度低,优等生成为小组代言人,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却不太参与活动,小组活动的效果不理想。从学生方面来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会话能力收到限制,缺乏交流和合作,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去进行英语交际等。

三、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小组活动要仔细的安排,有序进行,教师要控制活动的情况,不然很容易偏题。

1.准备阶段策略,认真设计任务,分配小组成员和培训学习者。设计话题应当难易适中,任务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历和兴趣,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根据小组的内容来进行灵活分组;培训学习者是要明确小组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培训的内容包括任务中的相关词汇,文化背景等,告诉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技巧,鼓励学生进行竞争合作。经过学习者的培训,学生会学会如何在小组中进行有效性的小组活动。教师对待优秀生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肯定学生们的进步,这样小组活动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2.教师指导、时间控制和落实学生角色。教师是小组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小组活动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控制。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的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当提供帮助,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果学生出现交流阻碍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讨论的策略,比如谈论技巧和补交交际的措施,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参与活动。

3.总结和评价。科学合理的总结和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高活动效果。在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需要回顾活动要点和效果,鼓励完成好的小组,并且指出小组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活动做的更好。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将学习过程和结果结合评价,可以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生动力。小组活动中的选题要适当有趣,合理安排学生,教师给予帮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夏甘霖.理工科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4).

[2]肖谷清,肖小明,谢祥林.组织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化学教育.2005(12).

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是多种因素整合的系统,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目标或任务要求, 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遵循一定的原则, 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它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制约着教学的有效进行, 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同时, 它需要教师对课堂中的物质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有限的管理, 进而掌控教学时间和进度, 保证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达成的行为和策略。

二、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分类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划分为民主型、自主型和专制型三类。

1. 民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 会对课堂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能够合理安排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 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自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强调学生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他们常常给予学生较少的监控和强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监督时, 会只关注不良学生的课堂行为, 对一些优秀的学生, 教师会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另外,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 教师认为应该给予学生自己去处理、解决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相信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

3. 专制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持有这种理念的教师, 他们认为整个课堂教师负有控制学生行为的责任。教师往往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以及相关的规定来实现对学生的控制, 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 更多会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把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视作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过程, 教师强调运用一些控制策略来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教师。

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 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 也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 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 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 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 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2.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 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 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 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3. 教学环境。

一个课堂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就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独立性指的是班级和班级之间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一样, 一个班级在不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课堂心理环境也不一样;稳定性指的是一个班级在某门课的课堂上心理环境一旦形成, 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 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积极策略

所谓的有效性, 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让学生生命体的整体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学习技能的发展, 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条件的方式方法。

1. 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发生互动, 并浸染其中的气氛或氛围。教师展示温情和支持, 鼓励竞争或合作, 允许独立判断和选择的方式和程度因而创造了课堂气氛。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仅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而且还会营造各式课堂氛围。尽管社会心理学家的早期研究试图说明某类课堂气氛最利于个体行为, 而结果表明不同的课堂气氛皆有利弊, 这要看其特定的目标。因为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 从这周到下周, 目标在变换, 所以为了服务目标的实现, 你的课堂气氛也必须随之变更。当目标更换而你的课堂气氛不变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有脱离任务的、破坏性的、甚至是对立的行为。建立有效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花时间创建使学生感到愉快, 振奋, 融洽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 积极的情感会改进学生的态度, 提高高级思维的技能, 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和保持成效显著的学习氛围, 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制定有效课堂规则。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同时坚持实施这些规则, 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和平、安全的学习环境, 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清晰和连续、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制定规则应遵循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 让学生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制定规则的方式依其参与程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完全参与型即教师将制定规则的权利赋予学生, 由学生提出并决定规则的内容;第二种是学生主导型即由学生提出规则然后征求教师的意见, 学生依据教师的意见对规则进行修改;第三种是教师指导型即由教师对规则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 和学生共同确定规则的内容;第四种是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提出规则后交给学生讨论并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在综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对规则的内容进行修改后再将修订后的规则发给学生。

3. 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为引导教师高度关注教学有效性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可以尝试定期举办课堂教学效能分析研讨活动, 并将此活动制度化。课堂教学效能分析, 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分析, 反思影响教学目的达成度的因素, 以便优化教学设计,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使教师在课前和课中的辛勤付出得到更有效的回报。形成课堂教学效能研讨活动制度, 能够不断纠正视听, 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引导其自觉追求课堂教学道德意义上的高效率。

4. 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

处理课堂不良行为时, 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指责和处罚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虽然有可能轻易而迅速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但也有可能导致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 惩罚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行为。这是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受责备, 使学生发怒或者抱怨但不能让他们去检查自己对问题所负的责任, 惩罚的后果往往是, 学生开始采用更加微妙的回避技巧来对付惩罚, 他们学会了如何推托责任、不承认做过这些不合规范的行为;第二, 影响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或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关系。学生渴望在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尊重的需要与日俱增, 即便学生本人的行为的确有过失, 但如果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惩罚他, 学生也会因为感觉在同伴面前丢脸而对教师怀有敌意, 师生之间还有可能在课堂上爆发严重的冲突。最终他 (她) 常常厌恶有关的教师, 同时尽量避免和教师会面, 或许也不喜欢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 甚至企图在班上拉帮结派、寻求支持, 一起对抗教师, 以便重新树立个人的地位。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时不能简单地采用指责和处罚的方式或对不良行为置之不理, 如果能将违纪行为看成是生活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同时能够正确地区分由文化、价值观差异产生的问题和行为问题, 那么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就不会怒火中烧, 而是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对合理有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谈振华等.课堂教学理论读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美]戴维.课堂管理技巧—当代教育理论译丛.李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七年级上期第一堂语文课教案下一篇:水果促销方案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