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共8篇)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篇1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校本研修是在学校现实条件下、为满足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以校本教研与行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师研究与学习,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校本研修的组织是学校领导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在校本研修目标、方式方法、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并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制度和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涵义
校本研修,就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结合教师及各部门工作实际,每位教师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需要而开展的行动学习和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学校对教师的研修进行全程全方位的领导和管理。
二、校本研修的设计:需求分析
1.校本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学校层面上,校长思考的是: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我们知道,在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下,不管作出多大的努力,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参差不齐,而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学校办学将会出现“各显神通”的多样化差异性局面。诚然,造成学校之间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在策划学校的改革发展,乃至思考学校日常工作计划中,生源、办学经费、教学场馆、教学设备,等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在成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多种要素中,教师是第一要素。
那么,在学校发展改革层面上来思考教师的研修问题,就必须围绕教育、教学中急迫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比如,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我们通过统计和比较发现(统计本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是要解决那部分后进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例如这部分学生人数占总数 15% 以上,这个数据要在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定),我们确定学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应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学校领导一旦确定了工作重点,不要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因为:教师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教师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必须明确。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对教师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教师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然后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教师的现状与需求信息通常来自问卷调查,比如《教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收集到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转化对策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教师对此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这样,问题设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解决问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得到转化了,就是教师研修有了成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2.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同样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呢?被动地进入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主体性,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可持续的效果。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学校的改革发展通过教师研修而得到推进和实现,这似乎表示教师的研修是为学校服务的。这只是部分的正确,另一半,很重要的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同步的。
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部分需求,那是在学校改革主要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问卷来了解,比如《教师职业成就感满意度评价》、《教师教学绩效自我满意度评价》、《教师教学问题聚焦列表》等等,这些诊断和自我评价工具,从各方面了解每个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管理)层面,教学层面和教研层面。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就可以知道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修的方式和资源。这些信息足以让我们清楚,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个校长跟我说,现在的老师职业倦怠很严重,做培训搞研究都很被动。我说那么我们做个调查如何?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教师成就感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我们通过 3 个交叉分析看出: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最低(只有 50%),觉得工作并不是很有乐趣(满意度 37.5%),同时,数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 50%)。品德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数据为 75%),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只有 62.%),认为工作有乐趣的符合度也仅有 62.5%。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很高(达到 100%),认为工作中很有乐趣(认同度 100%),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 66.7%)。这些数据既直观又准确地描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成就感”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校长的感觉而已,从而帮助我们设计正确的校本研修项目。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给学校提出的 7 点建议:
① 建议引进比较优秀的青年男教师(主要是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领域)。
② 增强师生的自我成就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提高(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高原现象”)设置教学改革创新奖,给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每月一星”),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展现教师风采。
③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尤为关注中年教师),开设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趣味活动(请学校后勤部门策划),增强中青年教师(31 ~ 50 岁)的职业幸福感。
④ 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特别是小学高级教师),鼓励和帮助老师在专业职称和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特别要强调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更多地以学生发展为工作动力来源)
⑤ 对教学改革创新给予更多的激励表彰 中老年(40岁以上)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最符合“喜欢创新”)的9人。
语文课的创新有最大机会(55.6%);品德课的创新有较大机会(33.3%)数学课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二年级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的教师创新需要加强(占75%)
创新动力不足(认为在学校中的地位一般,100%)有5人在教学上喜欢改革创新。小学高级教师要加强。
⑥ 同伴互动互助应加强
特别是在业务活动中,应增强互动和协同性,比如同课异构、教研小课题的合作团队建设等。
⑦ 个案关注
有一位年轻的数学(1 年级)+ 英语(3 年级)+ 班主任老师,应该可以成为重点培养的年轻教师对象(小学二级教师)。
这些建议从内容、策略、方式方法及校本资源等方面为校长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使学校在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时有了可靠的依据,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更有针对性,因而实效性也更大。可见,教师在学校里不是自然而然就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只有发现和自我发现教师自身的潜能和需求,才能挖掘出教师群体的主体性,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真正的主人。
3.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学生层面需求
教师的研修计划中必须有“人”--这个“人”是学生。在长期的班级教学制度下,容易形成这样的误解:每个学生都只能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必须完成同样的学习目标。但是实际上,学生群体中包含着差异很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我们的教育教学问题,往往就是因为忽视或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而产生的。这个层面是教师在计划“研修什么”的时候必须思考的。
我们的校本研修,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在学生那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了解你的学生,找到研修的问题:
① 学生的阅读问题。
②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课堂关注的若干要素有:
时间--学生能够有效支配的课堂时间有多少?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学习效果如何?不同的学生怎样花费课堂时间?
位置--学生的座位安排是否有助于他们的学习(除了“秧田式”的座位布局,还有别的的样式吗?)
学生 —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状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状态,等等,来自学生的信息很多,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分类提取,根据自己的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来选择。我建议老师们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听、说、读、写、问、思)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满意度评价来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
③学生的作业问题
作业肯定是大多数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可能是很多老师感到很“无奈”的事情。这就有了双重的问题解决需求,可以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的问题来源。
④学生的健康问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些专业的测试和量表来帮助我们诊断发现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尤为注重的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在丰富繁杂的信息环境里,在日益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兴趣、思维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发展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天面对而且必须要解决的。
⑤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某种正确的方法,学习就变得很有效率!
⑥学生的能力发展问题。学生的能力是能够通过教育来发展和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主要指的是学习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讨论:
一般学习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
学科学习能力: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如语言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等。一个学生,他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可能是不均等的。
实践技能型学习能力:我们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就是指的实践技能型的学习能力,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三、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
1.校本研修的基本任务
校本研修的任务是从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而来的。研修任务可分为中期和短期两种,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研修期限的是中期研修任务,一般是学校或教研组的重点任务,以学校课题或项目的形式,由教研组或教师研修团队承担;短期的研修任务一般不要超过两个月或半个学期,属于教师日常的阶段性的研修任务,也以研修项目的形式,由教师个人或教师研修小团队承担。
2.校本研修的团队建设
每个教师都要参加校本研修,但不是每个教师都必须独立承担研修项目,而是多数要以团队工作的方式来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研修团队,这是很常用的办法。但是要注意一点:研修团队是任务驱动的,就是说,围绕某个特定的问题解决任务来组建的,在比较大的教研组里,就可以同时有两个或以上的研修团队。也可以是跨教研组的人员组合成研修团队,这是围绕共同关注的非单一学科的问题解决任务来组建的研修团队,每个老师的研修行为都是团队研修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研修团队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要有具体的协作活动制度,保证每个成员都聚焦于研修任务的目标,通过分享与合作来推进研修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研修是教师个人或团队自身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必须是各负其责的,团队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是真实的项目领导者:谁的问题谁领任务,谁的任务谁负责完成,谁的能力强谁担任负责人。
研修团队应建立个人研修档案,格式参考如下:
姓名
职称 性别
学科
式
关注问题 你的最大困惑是什么:个人关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与研修任务相关)
研修任务 个人在研修团队中承担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教龄
通讯方
(QQ/Email 等)
个人专长
个人对问题解决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有哪些?
个人研读文献书目 个人已经及将要阅读的与任务相关文献著作目录 3.校本研修的实施方式
--个人自修式:教师个人独立研修,这是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老师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修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修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团队研修式: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修(具体内涵在另一讲中,这里不赘述。)但再次强调,这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修,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研修的效果如何,要看教师如何在专家引领下研修,一是不失自我:如果跟着专家走,离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远,则研修难有成效;如果能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则研修将既有实效又有品位。二是重在方法: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很有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三是贵在点拨:请专家指导,不是客套话,但不是要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研究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的问题和困惑去请教专家指点迷津,需要在我们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专家的点拨。
远程协同式: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共享式研修活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 QQ 群来进行,还有博客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一起关注和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4.校本研修的资源支撑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资源:
--阅读资源:研修要有问题,同时要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修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修,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修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修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专家资源:除了高等学校的教授,我们容易获得的专家资源是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专家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更主张学校建立自己的校本名师库,充分利用校本专家资源,带动和提升校本研修。
四、校本研修的个人计划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老师在跟我交流他们的教研项目时,总是表示他们的教研工作难度很大:你看,我还要上两个班的课,一个班的班主任 …… 一边教学,一边班级管理,还一边搞教研。我们也普遍看到学校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在学校工作计划之外,还把教研单独列为一项计划。这样,老师就必须分别完成“两项”任务:教学和教研。两者成了“两张皮”。教师负担因此加重,这是显而易见的。
校本研修要破除教、研“两张皮”怪圈,教与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活的统一体。因此,校本研修的个人计划应该与教师的个人教育教学计划合成一体。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师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修状态中提升实践水平。
如果我们搜索网络文献,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关于校本研修的个人计划。我的观点是三个字:简,实,新。个人计划是你的研修行动计划,要简单明了,直接易行。明确你的专业发展目标,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研修的本质,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切实改进你的教学,能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你的研修要有自己的独特性,立意要新,要在成功经验的基础有所创新。
所以,我建议,你的个人研修计划就你的“最大困惑”开始吧,找到你教育教学中最困扰你、且通过研修可以解决的问题。
个人研修计划(案例):
2011 年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是快乐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自学中求提高,在辅导中求升华。结合学本校的校本培训计划,本我将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学科新教材,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制定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
二、研修主题
“关注学生,提高学科的有效教学”鼓励不同的学科组、备课组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与学科有效教学相关的主题。
本学期的研修重点将围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展开研修活动,九年级的研修重点是从四化(知识系统化、题型归类化、方法具体化、解题规范化)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复习课复习质量。加强学习与研究,更新理念与手段,重视总结与交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研修单位,强化常规教研管理,展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推动学校教研组建设与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学习,帮助自己树立科研思想:我们为自己而研究,我们研究的是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
2.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落实新课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惑为重点,鼓励课后反思,加强学习与交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3.帮助自己树立更强的课堂质量意识,向课堂要成绩,要效果。
四、研修措施:
(一)管理方面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考勤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活动材料的整理;抓效益,抓质量。
2.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理论素养,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后为教学质量服务。在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与学期研修主题有关的教育教学专著,或每周至少学习理论知识并有 1 篇详实的理论摘要。
3.规范课题管理,注重教科研成果的推广积极贯彻“科研先导、研训一体”的原则,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自己所碰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研究,做出校级的微型课题,学校予以立项并加以评比,学校在研究经费上予以支持。
(二)搭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自身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听取骨干教师指导课的优越点。
(2)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遵守外出学习制度。
(3)为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与扩大我校在社会的影响力,举积极参加教师公开课活动。
(4)继续大力争取并承办上级教研活动,为自己创造展示的机会,促进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管理观, 以师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实践出真知的专业认识论和教师即研究者的教师角色论是校本研修的理论基础。
五、学习形式
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简评:
这是我从网上搜索、随意选用的一个案例(2011 年 6 月发布在某个教师的博客上),而不是用我个人的观点去选择。读完后,我有这样的看法:
一是人称不实,身份不明:题目写的个人研修计划,但这是个人研修计划,还是学校研修计划?个人研修的主体是个人,是某个老师,使用的人称是“我”。在教研中,我们的思维经常“断线”、“串线”,不能保持一致性,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大家应注意:即使你的研修是在团队中进行,也要记住 你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二是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把目标“伟大化”,把任务“宏大化”,是我们做研究的通病。以为把目标写得很大,校长就会更加看重、更加支持。结果不然。目标太大了自己难以完成,任务太模糊自己无从下手。所以,我们的研修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对象身上,要能够实现,就是“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紧紧围绕目标来给自己设置研修任务,要能自己“扛得起来”。
三是措施对外,方法变成指令。个人计划中的措施是自己如何研如何修,不是要求别人的,是对内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停留在“要……”,而是“如何做”。要写出你具体如何做,甚至是你的工作流程。四是内容不实,缺乏问题。研修什么?我只能提出上面的那些一般意义上的任务或问题,但是,对于研修者,你是不能象我那样提问题的,而是要具体到你自己的实践问题。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研修。
建议大家在计划自己的研修工作时,参照这样的思维流程:
五、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建设
校本研修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绩效的管理。要用制度来管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形成学校文化的一个要素。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研修,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1.教师管理档案库建设
学校可建立教师管理档案,包含如下信息:
--教师基本信息:自然信息,教育信息,职务信息。
--教师专业信息: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教师教学问题信息,教研过程信息。
--教师研修绩效信息:教师研修项目信息,研修成果信息。
--教师教学知识信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案例,题库。
2.教师阅读制度
教师阅读书目、文献目录,阅读要求,阅读活动安排,阅读成果交流评比等。
3.教师研修绩效评估制度
主要包括教师优秀研修成果的评选,从问题的针对性、目标的恰切性、任务的合适度、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实用性和成果的规范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涵盖教育教学教研各方面,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学校管理部门的评价,教研组的评价,教师同伴评价,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评价的对象有:教师的教学业绩,学生的发展状态,教师的研修成果报告。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篇2
一、组织策略
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有效实施“学、教、研”一体校本研修的基础保障、基本前提,包括内部保障、制度管理、团队建设、专业引领等基本因素。问卷调查发现:有67.74%的教师认为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会促进校本研修向深层次发展,对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41.93%的教师认为加强组织管理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需要做的工作。我们从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文化孕育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有效组织策略。
1. 机构建设
无论何种形式的校本研修都应该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实施。目前,各学校在主观上对校本研修工作比较重视,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专门的教科室研究机构,聘请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这在一程度上促进了校本研修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校本研修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二是职能不明确,缺乏规划、组织和协调;三是业务指导能力不强。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实施两点。
(1)成立“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工作室。学校的科研与教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教研”一体化这样主题鲜明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更应该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将科研与教研合二为一,成立专门的“学教研”一体化工作室,由业务副校长任主要负责人,负责教研与科研的统一管理与实施。如图1所示:
(2)确立各部门工作职能、流程和任务安排。业务副校长和教导处的主要工作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读书社、学科领导、教科室主任的工作安排,做到工作协调一致、互相支撑、相互融合。教科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规划和指导教科研工作,为教师开展主题式教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指导、培训。教科室主任的角色定位在协助业务副校长工作,指导骨干团队、各学科的教科研工作,起到协助、沟通、规划、指导的作用,也是基层教师与校外专家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2.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以年龄、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水平为界限,以自主、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为目标而组建的“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团队。
首先,建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骨干研修社团。以专题阅读、主题教研、专家培训活动为主,每月活动一次,提前布置主题,成员进行专题研修。以“读名师、研名师、学名师”主题研讨活动为例,主持人提前布置成员了解自己喜欢的名师,然后撰写相关的名师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布置下次活动。
其次,成立以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中老年教师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教龄很长、经验丰富,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石。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以自主研修、定期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一方面,以图书阅览室为主阵地,为中老年教师提供“精神食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可互相交换书籍,可以交流读书感悟,还可以积极献计献策,参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给太多压力,没有记笔记、写心得、发表论文等硬性任务,避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工程。
3. 文化孕育
文化的形成对存在于“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施加“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凝聚、熏陶、约束、辐射的功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文化的孕育,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氛围营造构建学习型组织,孕育出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目标明确、共同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
一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推行校本研修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强调团队精神,责任共担,群策群力完成任务。每位教师在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彼此互动、共同成长,成为凝聚人心、通力合作的专业发展团队,成为合作探究的场所,促进学校建构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采取类似于“LDC”活动方式,任务分担,每人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目标,并且在团队中围绕中心目标进行学习、研讨、互动交流。
二是氛围营造。文化的孕育需要良好的氛围。校本研修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宽松、和谐的人文精神。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对话、分享、共赢的原则。
三是创造共享。主要采取工作分析活动(学期初对工作的前景作出规划、确立目标措施,工作结束后写出分析报告)、论坛活动(专题性论坛)、头脑风暴会议(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发散思维)、信息发布会(对研修信息进行发布)、网络研讨会(通过网上研讨交流,拓展研修空间)等方式,实现研修的创造与共享。
二、实施策略
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是实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前提与基础,是刚性保障;合作共享、和谐共进式研修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是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软环境与润滑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有效实施,这需要把握点上突破、面上结合的原则。
1. 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是指学校或教师个体就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解决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二者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其具有共同性(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即研究的问题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培训也针对研究的问题而展开,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提高教师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互补性(指学校教研部门与教师内心的成长需求相互补充)、整合性(研训人员的整合、研训内容的整合、研训形式的整合)三个特点。
一是入职阶段的“研训一体”。针对入职时间为1~3年的新手教师,采用“校本教学研究+引领性培训”的培训策略,成立青年教师研训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备课指导、课堂观察、微格教学、专题研讨、自主反思、师徒结对、教学比赛等形式,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其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对于新手教师,学期初通过指导小组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的学习,通过“自己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个人修改备课”的三级备课方式进行备课,然后指导小组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两周的时间,每月进行两次;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学后反思、备后反思、课后反思,并经常性地采用微格教学进行自主观察、检验,每月一次。领导小组由相关的学科领导、教研组长组成,负责组织教学比赛、汇报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分析会等活动,对新手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与指导小组相互反馈交流,共同指导新手教师的成长,活动的组织开展一般一学期进行一次。通过学习、备课、磨课等培训、研修相结合,在短时间、多形式的提高培训中,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经过3~5年的磨炼,逐渐达到熟练新手水平。如图3所示:
二是专业发展阶段的“研训一体”。主要是针对教龄在5~10年,进行过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执讲过烟台市级以上优质课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已基本成熟,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智慧。但是,研究发现,科研能力不高已成为其制约专业成长的根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提升,需要学校依然进行培训支持与管理,采用“校本支持+课题研究+学分管理”的系统模式。
校本支持系统、课题研究系统、评价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分别取向为技术支持、科研能力培养、管理评价保障、支持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最终取向为科研能力的提高。首先,新学年第1个月内通过专业阅读、同伴互助、问题诊断、课堂透视等形式,让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阶段性的研究观察;然后,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方式让其对所研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方法与阶段划分,为其立项申请、开题论证打基础,然后通过1~2年的时间进行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推广的形式为“召开推荐会”“展示研究成果”“课堂汇报展示”等。学校将其纳入考核奖励范畴,激励这部分教师更加积极、扎实地进行课题研究。
2. 三题三级
“三题”指的是专题阅读、问题教研、课题研究三种校本研修形式;“三级”指的是自主研修、骨干团队互助研修、专家引领,“三级”是建立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理论基础之上。“三题三级式”校本研修在其组织实施中,既可以是自为一体、单独存在的,也可以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如图4所示:
(1)专题阅读(自主研修)。专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长期的、持续的、研究性的、反思性的阅读方式,包括自主专题阅读和团队共同阅读两种组织形式。其中,自主专题阅读是以个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承担的课题为切入点、突破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阅读。
对于个人专题阅读的组织实施,需要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首先,要求每位教师选取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点,这个研究点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个点制定个人的专题阅读计划,学校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留做专项评估的依据。学校要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积极为教师提供书籍,以激励教师的阅读积极性;然后,教师根据个人的计划,进行有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之前,学校要做培训,教给教师阅读的方法,如,摘抄阅读笔记、制作读书卡、写读书反思、写分析报告或论文等,对于教师的阅读情况,学校要做跟踪式检查,采用交流和查纸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专题阅读质量要纳入教师考核。
(2)问题教研(团队研修)。“问题”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困难和疑惑,“教研”是通过教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说,“问题教研”是以学习、研究、研讨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里边“问题”是抓手,“学习、研究、研讨”是方式。
研修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参与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展开研讨,这个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观课议课”的研修形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观课议课按照“观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学目标(解决的主要问题)———观课教师分观课点进行观课(注意观课位置)———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共同研讨主题或问题(注意交流研讨方式)———授课教师教后反思(结合研讨建议和体会)———组内教师第二次磨课(基于问题修改后第二次上课)”的流程进行。
问题教研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出发,从教师渴望改变教学的需求出发,以实际教学为例,围绕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每位参与者都针对教学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困惑,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教师在参与式研修活动中感受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
(3)校级科研(专家指导)。调查问卷显示:65.83%的教师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每年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县级小课题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有研究意愿的教师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需要通过校级课题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按照“提出申请———集中汇报———行动研究———整理成果———现场鉴定”的程序关注和指导校级课题。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篇3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課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精选研修基本方式,才能有效地推进校本研修,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本研修组织与管理 篇4
---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专题研讨会上的专题发言西乡县教研室 李宏家
一、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活动.传统的教研活动以工作研讨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而校本研修则不局限于此,它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推进和实施校本研修?
1、提高教师素质的“战略举措”(人人参加,自主发展);
2、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理论上提升,实践上突破);
3、落实教师培训政策有效途径(解决工学矛盾,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职业生活幸福感的有力抓手(专业发展是通往幸福快乐生活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成长:职业幸福感是精神动力,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是内在动力,同伴互助、绩效考核、专业引领是外在动力);
5、实现学校(依赖)↔(发展)教师(从事)↔(成就)教学(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双高”“双普”?只有重视“研修”,才能真正提高质量。)《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指出: “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
保障措施:行政推动——学校实施——全员参与——教研引领——进校培训——电教支撑
三、怎样组织实施校本研修?
一是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策划、全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具体任务是:具体任务是:①加强领导,管研结合。把改进培训和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②示范引领,强势推动。亲自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校内外校本研修资源,主动加强与校外专业支持机构的合作;③研训一体,活动推进。筹划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完善研修制度,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④保障服务,搭建平台。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的保障,为学校研修文化的形成营造创造环境和氛围。二是主任。是校本研修的纽带,(教研室或教研组)是以同伴互助为主要途径,主要通过组织多种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实现课程内容教学化、研究活动系列化、研究内容课题化。
三是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人,主要以自我反思为主,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其个人专业成长与学校,学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方向要正确
基于教师,促进教师;基于教学,改进教学;基于学生,提高学生;基于学校,发展学校。
(三)内涵要明确
1.内涵: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校本课程
(1)校本培训:以教师需求为内容
案例
一、高新一中培训模式:●干部培训高端化 ●教师培训层次化 ●通识培训全员化 ●专业培训多样化 案例
二、旬阳县校本培训①通识培训打基础(重点:转变教学理念)②学科培训析标材(重点:认知课标教材)③专题培训转行为(重点:“教”、“学”、“评”、“研”的变革)④因需培训破迷津(重点:针对“问题”定点“爆破”)
(2)校本教研: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
案例
一、西乡一中的点课活动
案例
二、城北小学集体备课模式: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反思提升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维度一.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课前准备)、倾听(课堂倾听)、互动(相互交流)、自主(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教学环节)、呈示(课堂呈现)、对话(提出问题)、指导(学习指导)、机智(教育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关注教与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学习目标)、内容(教材处理)、实施(教学方法)、评价(评价方式)、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维度四.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学习能力)、民主(课堂气氛)、创新(教学创新)、关爱(关注学困生)、特质(教学优势、特色)。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
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3)校本科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校本课题研究县级课题研究市级课题研究
省级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草根性、平民性、全员参与,源于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再服务于实践,“我的实践我研究”,“我的研究我受益”,“他行我也行”。
(4)校本课程:以资源开发为载体
“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改编、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即“校本的课程开发”;二是自编的课程,即“校本课程的开发。
2、内容(陕教师〔2010〕69号)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遵从和倡导四个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三个维度设置基本内容:小学58条,中学61条。
(1)专业 理 念 与 师 德: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2)专 业 知 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中学为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学科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中学为学科教学知识)(即实践性知识)、通识性知识(即发展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3)专 业 能 力:教育教学设计(中学为教学设计)(即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中学为教学实施)(即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中学)、激励与评价(中学为教育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即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即反思发展能力)。小学五个领域、中学从六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4)关系要理清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校本研修基本原则
1、面向全员、整体推进。全员参与,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2、区域协作,资源共享。倡导”大校本“理念,优质资源共享。
3、以校为本,突出特色。立足本校实际,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4、聚焦课堂,注重实效。校本研修根植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特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师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的。教师,要把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阵地,探索怎样让今天的课比昨天上得好,明天比今天更好,脚踏实地地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名师”是在课堂教学中磨练出来的,优秀教师成长=教学+反思+行为改进+及时提炼。校本研修只有从课堂教学出发,研究课堂、诊断课堂,同时还要回归课堂教学常态,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真正使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双翼。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课堂,成长在岗位。研修与教学的关系: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教学即行动,互动即交流,专家即引领,效果即成果。
(5)思路要清晰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个结合:学习培训与交流研讨结合、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结合。
(6)要素是核心
实践反思(基础)、同伴互助(基本形式)、专业引领(关键),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
实践反思的表现形式:
1、课后备课。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2、写反思日记(教学日记、教育日志)。记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解释到的、反思到的内容。
3、写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法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情境描述+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反思或评析。
4、写教育案例:案例是对有价值的教育事件的叙事及其评价的过程。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5、写教学课例。以某一节课或某些课为研究对象,展现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或教学片段)+教学反思。
6、微型课题研究。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梳理、筛选和提炼成为一个课题。“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如《三年级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培养兴趣的策略研究》。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同伴互助的表现形式:
1、组织观课议课:讨论教与学的联系、体会更多的教学可能、促进经验与反思。
2、案例研修:诠释、解读和研究,获得教育教学的更多可能
3、课例研修:说课、听课、评课,①一课多轮;②多人同课; ③同课异构; ④多课一题(一个主题);⑤互助式观课; ⑥邀请式观课; ⑦反思式观课
4、主题(专题)研究:从工作实际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的或最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5、师徒结对
6、集体备课:①个人初备; ②集体研讨; ③修正教案;④教学实践;⑤课后交流、反思;⑥二次备课;⑦资料保存。
7、教学经验交流会
8、课程资源开发
9、课题研究
专业引领的表现形式:
1、读书研修:校本研修的理想境界——建立学习型组织。
2、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和名师送教
3、进行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外出培训)
4、名师骨干引领
5、网络学习:网络邮箱(Email)、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CQ)、教育博客(网络日志)(edu-blog)。
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7)模式要实用
案例
一、渭南市临渭区 “校本研修下的课题促进模式”
三大特色:关注问题解决,是校本研修的方向;直击教学常规,是校本研修的内容;聚焦课堂教学,是校本研修的重点。
案例
二、临渭区前进路初中“五维观察,一课三上”的校本研修模式 :
“五维观察”是指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分成五个观察小组,使用共同制定的五个维度进行量化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和评价,以期较为精准的度量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五个维度分别是:教学目标、教材处理、课堂结构、情景创设、学生表现。
“一课三上”研修循环流程如下:
一上汇报课:课前说课——上课——填写修改量表——议课评课——修改教案及课件。
二上展示课:课前说课——上课——填写修改量表——再议课评课——再修改教案及课件。
三上精品课:课前说课——上课——填写量表——议课评课——总结点评——形成精品案例。
(8)方式要多样(陕教师〔2010〕69号)
1、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 ;“茶馆”式座谈;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3、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5、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9)方法要新颖
校本研修方法列举:
1、读书研修法;
2、专题研讨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课例)分析法、5、实验参与法;
6、导师引领 法、7、“四课”互动 法(说课、听课、上课、评课)、8、名师献课法;
9、专家会诊法、10、观摩学习法;
11、学历提高法;
12、案例分析法;
13、课堂观摩法;
14、自修反思法;
15、研训一体法;
16、沙龙研讨法;
17、专题讲座 法;
18、课题研究法。
(10)分层来实施
1、找准起点按需分层: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个性、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一定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对教师群体合理分层,组建不同的研修团队是实施分层校本研修,提高研修效果的前提和关键。
2、各有侧重因人施研: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团队确定不同的研修重点和目标。教师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为主,有的以修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每个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锤炼技能、丰富经验、增强能力、提高品
质,即:不断地研修。
(11)整体得提升
为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省市县确立了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骨干教师机制的激励机制“三管齐下”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三、如何进行校本研修管理
(一)组织管理到位
1、完善机构设置(1)校长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到位;(2)明确指定了校级领导分管校本研修工作;(3)有得力的中层干部负责组织校本研修;(4)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研修组织运行顺畅。
2、依托研修资源:人力资源:成立教师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深入学校指导校本研修;物力资源: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等;财力资源:设立专项经费。
(二)制定研修计划
研修计划决定了校本研修的方向,确定了校本研修的目标,为校本研修有计划地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因此,从教师个人到教研组再到学校教研室,都要制定专门的研修计划,并层层包容,合理取舍。
(三)健全研修制度
学校要建立校长抓校本研修的管理机制,由教研室或教导处日常监督,教研组具体实施,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的三级研修体系,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实行负责制,责任到教研组,责任到教师个人。
(四)落实活动组织
校本研修活动策划方案基本模式 :●
一、策划缘由 ●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目标
●
四、活动过程●
五、问题与反思
“一次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 包括六个要素:其一,目标清晰。其二,内容适度。其三,设计合理。其四,方法适切。其五,程序严谨。其六,成果启迪。
(五)凸显研修成效
1、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岗位成才。即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它记录着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感悟与感动、成绩与不足、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2、教科研氛围浓厚。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师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汇集校本研修成果,每年把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等筛选汇集成册。
3、教学质量提升。不断自查与总结,创新研修方式,提高研修效果,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逐步实现,形成办学特色。
五、如何评价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一)、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内容
一般包括:校本研修的愿景规划、活动设计、活动过程、研修效果、组织管理等。
(二)学校的校本研修评价方式
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和思考 篇5
安康市汉滨区教研室 富毅龙
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共识。
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主要靠高校离职进修、脱产培训以及业余学习等方式进行。20 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教育的大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20 世纪60—70 年代,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模式,首先在英美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概念。美国“能力为本的师范教育”主张以“学校为基地”培训模式,1968 年霍姆斯小组倡导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1972 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以“学校为中心”,并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教师专业进修的主流方式。
进入21 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催生了校本教研的概念。2002 年12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江苏锡山召开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讨会”,会上朱慕菊、余文森、顾泠沅等提出了在新课程中,要重建教研方式与教研制度,其中余文森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说,并为大家所接受。2003 年3 月31 日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正式提出: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
教学实践中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2004 年以后,“校本研修”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并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著名学者顾泠沅认为: “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因为它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主人。校本研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它重在推进工作,其成果将首先聚焦在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等整体水平的提高上。”教育学者严先元认为: “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究其原因,从上看,反映出各教育部门都在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发挥中小学校的自身作用;从下看,折射出各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争取办学自主权,获得自由发展的愿望。2004 年3月27 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一个培训会议讲话时指出,在培训方式与培训模式上要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校本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充分运用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现代培训体系,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可见,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
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校本研修”界定为: 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在基本了解“校本研修”的历史并拜读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解读后。反观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整体缺乏联动与规划、校本研修方法单
一、信息传递方式单向,致使校本研修工作流于说教、流于纸面,活动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研修活动主题不明确,教师参与度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一些成功的成熟的理论。笔者建议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在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一线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首要目标是要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自然应该基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教学领域的新问题。只有基于现实问题情境下的校本研修才是真正扎根于实践、扎根于课堂的研究。问题驱动下的校本研修可以保证校本研修的开展有内在的动力。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只有把校本研修的重点和主要方面安排在课堂教学上,校本研修才会获得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学生的大力支持。结合世界各国在“翻转学习模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引入“微格”教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是指局部,“格”是指录像定格。“微格”教研就是用录像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录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学1在教研活动时通过采用习基本方法理论、观摩特定教学行为的教学录像、探讨教学技能、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集体指导下的个人反思”等“微格”教研方法为教研组的活动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健全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多主体参与的研修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上所述,将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纳入评价体系已是大势所趋。针对中小学教师,评价是校本研修中的必要程序,关系到教师的发展与提升,实施发展性评价无疑是现实之举。发展性评价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又反映了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如果能够将这样的评价融入到校本研修之中,对于校本研修实效性的落实有着积极意义。2
1陈利清.走“微格”教研之路,如何让别人与自己一起说?[J].地理教育,2012.08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篇6
吴 林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
一、养成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
首先,我们要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生存必须、完善人格、拉长生命和终生奠基”等等这些闪烁着哲理灵光的语言,带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兴奋地看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如计算机 的培训、普通话的培训、英语培训、简笔画、钢笔字的培训、师德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等,让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拜师”,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师傅带徒弟,也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虚拟专业引领人”,如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以及身边诸多的优秀教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阅读、研究它们的论文、论著,还要通过博客、网页、论坛、信箱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
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过去陈旧课程的彻底变革,更是对我们已经成为习惯的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要想在教育领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时代、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进。即,要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其实,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话题有很多。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就我们学校而言,开展教研活动、写论文随笔、实施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等,都是有效的研究途径,我们都应该积极而认真地参与其中,并力求取得发展!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篇7
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 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 创设一切便利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 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 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 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在实施校本研修时要让教师积极投入到研究之中, 以教研活动为抓手, 积极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
一、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本研修, 是一种学习、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 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 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要“基于学校发展学校、基于教师发展教师、基于学生发展学生”;“要走近教师, 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把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首要任务。”为了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并能有效开展, 学校组建了校本研修中心, 制定了关于教研、继教的责任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工作有相对稳定的登记员, 教研室主任有职责说明书、继教登记员有岗位说明书。
二、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构建校本研修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 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就“如何构建和谐的校本研修文化来提高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性,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两年来, 我校通过制度文化、领导文化、主题文化、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实践, 初步形成了一种校本研修的良好文化氛围, 多元化开展有效研修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决定了教学研究是教师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 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与实施课程的基本条件, 是课程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 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对学科课程进行选择、加工、改造, “激活”课程资源,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从而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等得到提升, 增强教师的学习、实践、探索的能力。
(1) 我们以“集体备课——个性教学”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模式, 即以一个教学内容为单元, 展开集体备课活动, 基本流程:个人钻研教学内容—集体研讨交流—骨干引领拟定共享资源—网上交流评价—个性化选用形成教案—因材施教, 听课评课—教学反思性交流—形成精品教案 (或教学案例) 。
(2) 以“一课四稿”为载体, 开展课堂教学实验:选定一堂探索课, 进行集体研讨, 形成教学设计稿;上课者通过教材钻研, 分析学生实际, 形成说课稿, 在教研组进行说课;在教研组进行公开教学, 听课者写出评课稿, 上课展写出反思稿, 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 总结成功之处, 修改教学设计稿, 在组内共享。
三、开展校本研修,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学生课堂的生活状况的好坏决定于教师和教师对课的设计的优劣。校本研修的取题更多的从学生出发, 从课堂教学出发,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把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校本研修活动的重点。
1. 不断给予教师课例研究的任务, 在教研组内注入合作学习和理性思考的活力, 让教师在先进理念引领之下行为不断跟进和改善, 使之将新课程理念融于其教学行为之中, 从而有益于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2. 教师研究的深入有赖于教师自身学科思维的深度, 学校教师发展差异告诉我们, 能胜任高层次研究的教师往往专业功底扎实, 其研究成果也多, 其专业引领的作用也大, 由此, 需要我们各教研组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管理通识培训之时, 更应注重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3. 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 每年从四个方面, 十个纬度向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教师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8
自我反思——我要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反思。这两所普通的乡镇学校,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土法上马”的校本研修方式:
1、写《教学后记》。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教学工作尤需反思。教师应一课一反思,课课回头看。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要求老师们每上完一课写简要的“教学后记”,通过后记形式强化教学反思。在“后记”的写作上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客观——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中成功或失误的原由简要写出来。从成功和失误中悟出规律或找出原因,只要是有价值的。
(2)及时——教学后记及时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反思就非常的有利于于下一节课的教学。
(3)简明——写后记提倡言语简约。因为写后记主要是自己看,无须太详细,否则会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负担。
写后记首先是基于记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深刻思考和感悟。初写后记可以是零散的、无主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主题写专题性的后记。如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写多篇后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总结,写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专题总结;最后,还可以在自己总结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2、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这两所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学习中注意对名言警句的抄录,一般还要求熟读成诵40句段以上,并要求能学以致用。现在,每位老师能够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都超过五六十段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说课评课以及论文的撰写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辑录《教法集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精彩教学片断和环节记录下来,并适当地进行点、划、批、注,每个月一般要求要有3例以上。过去,老师上公开课前,学校领导要组织很多老师来出谋献策,现在由于融化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例,并经过自己内化后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就非同一般了,近三年来,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县、市和自治区级的教学赛课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同伴合作——助我学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职业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的做法是:
1、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后记式,由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资源共享。“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座谈交流。
2、加强互动性的课堂研究,主要做法是:预约课—— 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所听的课;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和同事邀请听的课;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二次课——在大家评议基础上再用不同的方法上一次甚至多次,以求切实的提升; 开放课—— 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在多种形式的上课和听课中,强调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在相互的说课、评课和反思中,丰富了教研的内质,生成了新的培训机制。
3、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上课、 说课、评课、教案设计和一份教研组风采介绍),最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采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最后由学校 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在“风采展示”的过程中,组内教师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4、在课题研究中合作探究。科研兴校就要有科研课题,而且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集体探究的活动,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学校科研室的统领下,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人都参与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自学、讲座、研讨、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课改以来的几年中,这两所学校各自都有8——10个县、市以及自治区级的课题。从目前结题的情况看,老师们的确是从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开辟主题论坛。学校为教师开辟教育教学论坛,曾先后举行过“我的教学故事”、“我的好课标准”等主题的沙龙式座谈研讨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使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在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明晰事理、提升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逐渐地能教会评、能说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学习和研修的习惯。
专家引领——带我学
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给予行动上的诊断,“专家引领”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显性的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员、知名专家来学校作学术讲座、现场指导或咨询座谈等。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就分别请了县、市、区的多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还聘请了一些全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专家除亲临学校指导外,还通过电话、邮件、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2、隐性的专家引领。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学习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隐性的专家引领方式是主要的和大量的。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都有计划的统一购买了不少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著作,基本上是一个学期着重学习一本,而且还要求做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摘录《教法集锦》、举办沙龙式的理论学习座谈会等。
3、上“移植课”和“移植报告会”。除“请进来”外,还采取“走出去 ”的方式, 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到学校后再举行“移植报告会”;外出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优质课后,回到学校就上“移植课”; 派出优秀教师参加脱产学习和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后,回到学校后就让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专家引领。
【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推荐阅读:
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制度07-31
校本研修的课程化论文09-16
校本研修的意见或建议09-22
校本研修年度研修计划09-15
小学教师校本的研修计划09-26
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案09-30
校本研修成果10-03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心得10-20
幼儿园个人校本的研修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