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成果

2024-10-03

校本研修成果(共12篇)

校本研修成果 篇1

校本研修成果

我这次有幸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

研修的内容丰富多彩,专题设计精妙。既有专家的专题报告、讲座,又有教师的核心理念,汇聚群英良策。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研修的热情所感染。转眼之间就已过去,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到最后的不舍。回顾研修学习期间的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培训突出成果

本次培训中我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资料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另外我在学习中看到了学员们上传的相当多数量的资源,在作业评判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经验。在专业文化素养上得到了提高并学以致用,将专家的指导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践中显示出专家培训指导作出的及时的思想追随和行为跟进增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网络研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已工作多年的教师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参加网络研修让我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深知这条路上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不会总是坦途。在“求知”的道路上就要把握机遇克服种种困难战胜自我就是胜利珍惜现在珍惜所有。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念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今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 “旧”的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通过认真学习研修,我明白了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实效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总之,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学习,更离不开每一次的网络研修培训。通过网络研修培训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使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教学。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更努力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

校本研修成果 篇2

连续几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教师培训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类师资培训虽然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紧张、培训方式单一,导致效果有限。所以,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方式在我校应运而生。

一、开展“教学攻坚”的由来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所以,校本研修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要切实开展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但要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需要一场场精心筹划的“攻坚”战役。这就是我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实践的由来。

二、“教学攻坚”的实施路径

我校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学期发布一个主题,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除此以外,还有记校本研修学分的“寒(暑)假修炼”主题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百人百课”展示活动、“走向名师奠基工程——新进教师培训”等。由于计划清晰有序,阶段目标明确,组织实施细致,措施保障有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我校只规定了主题,没有限定“攻坚”的形式。于是,我校每个教研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专门研究“三维目标”怎么表述、怎么落实、怎么测量的;有专门研究每章序言课怎么上的等。“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主旋律,不再是单纯讲理念,更注重的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念,然后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并进行展示。

校本研修提升智慧 篇3

一、备课反思 共享智慧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我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四轮备课:即个人精细备课、组内交流互补、领导指导共研、课后反思再备课。通过理论加实践的研究,个人与团队的合作共研,逐步探索出了集体备课的有效途径,使教师们掌握了解读教材的方法,教学各环节设计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一些典型课、重点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用集体的智慧支撑着学生的课堂,决不会因为教师个体影响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1.个人精细备课

本轮备课时间教师自主安排,我们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编写意图,承载的教学任务,及训练的重点;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教参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要有准确的研读和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认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困惑,预测出学生会可能出现的问题。

2.组内交流互补

本轮备课利用校内集体备课时间完成,是组内交流互补,智慧共享的过程。重点是要解决组内教师的困惑,及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要设计出当堂统一训练的习题。大家在共同交流和评议中初步达成设计共识,形成一份共案。

3.领导指导共研

本轮备课,是利用学校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学年组进行课前教学研究指导,对年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和教学经验传授。

4.课后反思再备课

经过三轮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还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对于常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教师个人课堂教学实践后马上进行自我反思并与组内成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反馈,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单元起始课、重点课和典型课,我们则开展教学先行课活动,即先由组内的一名教师按照共案进行教学设计,组内成员和教学领导共同听课评课,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体完善,其余教师再带着修订后的教案在自己班级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反思再完善。这种课后备课,一方面培养了老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帮助老师掌握一些典型课如识字教学,段落及重点句教学,古诗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计算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数学广角等的教学方法。

学校采用的是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是共享的,是主备人精心设计的详案,供大家探讨研究,共同修正。

二、教研专题 提升智慧

校本研修应是教师自主追求专业发展,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是基于教师,发展课堂的研修。我校以学科为单位,教师间针对学科课堂、学科内容等方面研究商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困惑,以问题即是研究的思想,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在此,研究教师必须明确目标:1.依托校本,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操作;2.促进教师自身提高,学生自主发展,亲实践;3.围绕专题,有成果预期,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善总结。

具体操作实施内容如下:

1.教研主题调度会。教学领导与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推敲所确定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排除一些客观因素干扰,从教师自身、学科内容、课堂模式、学生能力等方面,并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填写小课题计划表。

这种自发式的研究思想,激起了教师浓厚的兴趣。有的教师从自身思想、学识、观念出发给自己定位先是自我改变;有的教师从课堂出发探索作文讲评课模式、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体育课堂小游戏作用的研究等;有的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和成长探索科学实验,体验快乐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研究、独立思考策略的研究、理财能力的养成、自我调整,体验学习幸福的研究等。这些来自教师心灵的问题,就是最宝贵的研究课题。

2.实践探索,交流提炼经验

研究主题确立之后,各个学科按照既定的主题开始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计划。并注重以下三种方式:

(1)注重课例研究

关注教师的课堂行为,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实际问题,是摆脱低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从课堂中就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实现从课例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2)专家引领

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实施者,更是学科课程的实施者,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发展新动向,各学科发展的新背景。学校围绕不同专题,聘请专家、学科骨干进行专业引领,这样教师的眼界开阔了,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趋于完美。

(3)提炼经验

实践即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施研究中要及时整理书写过程中的做法,避免遗忘,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教育教学智慧。

三、教师书写 点燃智慧

教学与书写是一位成熟教师的羽翼,教师除了记录与教育生活相关的文字,教师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也是丰富的。我们本着一边工作,一边梳理陶冶意趣的思想,倡导“我手写我心”的博文书写活动。敞开心扉,自然流露,拥抱生活;关爱学生,教学相长,启智共享。让教师理应成为一个自主的写作者。

校本研修就是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团队的相互作用,不断唤醒、激发教师的主动意识,使之在研究中不断成长。这样既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品质,也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研修成果体育 篇4

一、校本研修的原因。

为了改善我校数学学科学习效果不太好这一现状,我校数学组决定认真深入调查研究,找到真正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研修思路

我校数学组坚持占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高度,坚持师生共发展的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动,具有科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深入调查与分析

为了确定我们的研修方向,我们对我校的数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我们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和作业布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确定研修课题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研究我们的研修主题是提高课堂效率。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又分了几个相关的小课题,分别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与引导》、《教师的讲与不讲的选择》、《高效的基本原则研究》、《高效课堂中的师生习惯研究》等等。同时,在研修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逐步地形成体系,为将来的教学做有效的实践指导,使数学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以此促进教育的专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分组研修,共同进步

根据中学七、八、九年级的不同特点,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修。在此基础上,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研修,达到最后的目的。

三、研修特点

1、团结活泼,分工合作。数学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方案,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使全组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共求进步的健康组织。从而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2、机制严谨和谐。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经过全组的协调以及与学校的协调,设立了每周备课交流机制和每日合作机制,为研修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制保证。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天都坚持写课堂情况记录和反思,为研修的目的的达到做最好的资料准备。

3、先进理念引导。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以最先进的理念做为我们研修的思想引导,为我们的研修提供了理念保证。

4、全面实施。全组所有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四、保障措施:

1、设立研修领导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学资深教师,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民主决定研修时间与方式。

3、设立奖罚机制。结合内部管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校本研修成果 篇5

在最近的研修学习中,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慢慢养成了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谈谈自己感受。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文件精神,努力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2、通过学习市教育局编写的《教育教学管理手册》,培养规范意识,在规范中形成特色,在规范中提升质量,在规范中推进课改。

3、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通过系统的培训力争能够使用好电子白板,利用并有效整合好优课和班班通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学反思能力,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5、加紧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推动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三、具体措施:

1、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备课、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积极研讨,不断提高自我;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2、加强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在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才能丰富、完善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教师朋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篇6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实施的岗位大练兵。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老师上一节公开课并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通过实践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过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生活!

二、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本学期,加强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完课程之后,向相关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三、注重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保存。

四、自我感悟

数学可不可以变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校本研修管窥 篇7

一、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机制,体现课改、师训、教研三位一体的培训原则,以问题、读书、行动、反思、改进为基本模式,在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以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又能将教师培训与教师日常工作及其个人追求密切结合起来,形成高效、自觉的培训氛围,培养教师自觉的学习习惯。学校要成为具备“自我学习”机制的组织,就要使学校中的教师都有学习的意愿。

校本研修机制还应该包括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评价,我们要鼓励教师自主评价,让教师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学校可采用学分制管理以及课程合同管理,对任务赋分,重要的任务分值高。学校必须强化学分的权威性:实事求是评分,及时通报评分,与考核挂钩、与调动挂钩、与评先进挂钩、与升职称挂钩。学校应使评价本身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职业操守的有效手段,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注重个人反思、绩效分析与学生满意度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目标明确(提高教师素养)、形式多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开发校本研修课程

学校要创建校本研修课程体系,使教师在使用中体会所学,在使用中发挥所学,满足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形成上进的学校氛围。

我国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课程,基本上是采用职前“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在职“专家讲座+教研员传达+教学模式推广”这两种方式。所采用的内容,重理论而少有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为此,我认为,学校应该基于教师自身的立场设置研修课程,关注教师当下的课改教学实践,以课改实践之所需,带动师训课程之所设,进而以立足于实践所需基础上的研修课程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教师立场,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实践智慧。因而校本研修课程要以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为目标。施瓦布指出:“教师将不会也不能够只是被告知要做些什么……教师实践是一种艺术……每天都会发生数以百计的瞬时抉择,而且是每一天和每一组学生都会发生不同的抉择时刻。没有任何命令与指示能够规划得如此完善,以至能控制教师的精巧判断与行为,使之做出经常性的即时抉择,来符合每一个不同情境的需求。”因此,校本研修课程要让教师们成为研修课程的开发者和授课者,即让那些同学科教师中的先行者、探索有所成的教师成为研修课程的讲师,使他们能够基于实践经验来反思课程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理论的师训课程。

学者托马斯·古斯基认为: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观念上发生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因为实施了某项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发展理论所认为的,先通过“洗脑”改变教师观念,然后才有教学效果的改善。因而,教师培训主要的策略应是行动培训,在课改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这种基于实践的感悟反思总结的课程,亲切自然,切合教学实际,能给予其他教师以经验启发,容易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同时,这些教师通过表达,运用了自身的理智,对课程现象和课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了他人的认同,更促进了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校的校本研修课程将以师德建设(包括职业操守、教育思想与组织文化)为前提,以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学校也应是以集中培训、备课组建设与个人研修实践等多种方式结合作为课程实施特征,而以项目管理、培训管理以及教师成长档案管理等为师训绩效管理的主要方式。我认为,具体的校本研修模块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系列。

1. 师德建设模块系列

师德建设模块系列指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具有学校文化建设特征的教育思想与新时期师德教育要求,建设相应的微型课程。它的内容包括教育哲学(回归教育本体,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终极关怀),学校发展历史中成功的教育案例价值分析,教师个人教育道德素养、教育案例分析等。它的实施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也可以是个人反思。

2. 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模块系列

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模块系列指能体现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的组织文化特征,着力建设符合学校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它的内容包括围绕学科发展动向,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模式进行改造,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色,又能体现学科发展方向与规律的新型学校课程。它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实施项目研究(学校进行项目管理),也可以是对个人教学的改进计划,或者是综合研讨活动(观课、听课、评课等)。

3.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模块系列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模块系列指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教师视野,培养教师情操和生活情趣,关怀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实践、身心上的保障。它的目的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精神世界。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相关学科知识、与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相关的教育学知识、文化素养与气质的培养、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心理辅导等。它的实施方式可以是集体活动(如工会组织相关的读书节、体育节等),也可以是专家引领式的学科组活动、个人研修、专题讲座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拓宽眼界,解放思想,形成适应当今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新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并提供技术支持。

三、分类研修,分类考核

完成分类研修课程体系与考核指标建设,建成动态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管理平台。

首先,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基于教师队伍问题的忧患,学校应该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自身内需力,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提升教师发展的需求与成效。由于以往教师进修大多是开展通识性课程研修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层次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学校要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分类研修”的制度、课程和相应的评价学分指标。比如,我们可以把教师发展需求分为两大层次:中学初级与中级教师属于“一次发展”层次,中学高级、高级后期教师属于“二次发展”层次,制定出全面合理而实在的考量指标,不搞千人一面,不做疲于奔命、烦琐而又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评审而做的事,走出校本研修活动形式化的困扰。

其次,针对教师潜能发展方向与学校培养需求,设置分层研训课程及相应考核学分指标。按照不同类型的教师,明确不同层次及类型的教师研训发展的具体任务。每个学校必须有一个全面、均衡、合理又实在的考量指标。我认为,考量指标可分为三类,即成果式、过程记录式和实践操作式,并配以合理的学分来量化。例如,区级课题完成验收合格,全年学分获得一半;完成市级课题,给全年学分;校本课程全参加无缺勤,给全年学分;提供完整具体的带教计划、个人教学改进探索实践全程资料、参与完成学年课程改革实践计划的给全年学分。另外,学校还可由此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动态的管理评价系统。教师所有的研修活动都采取网上登录的方式,留下研修过程的记录并自动生成研修学分。这样,网络系统就具有了研修计划达成度的提醒功能,也有了文献资料保存功能、数据自动统计汇总功能、校园文化宣传功能、教师个人研修学分认定功能、上级考评检查功能。这就促使了研训活动实现管理的网络化与动态化。

教师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8

自我反思——我要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反思。这两所普通的乡镇学校,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土法上马”的校本研修方式:

1、写《教学后记》。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教学工作尤需反思。教师应一课一反思,课课回头看。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要求老师们每上完一课写简要的“教学后记”,通过后记形式强化教学反思。在“后记”的写作上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客观——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中成功或失误的原由简要写出来。从成功和失误中悟出规律或找出原因,只要是有价值的。

(2)及时——教学后记及时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反思就非常的有利于于下一节课的教学。

(3)简明——写后记提倡言语简约。因为写后记主要是自己看,无须太详细,否则会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负担。

写后记首先是基于记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深刻思考和感悟。初写后记可以是零散的、无主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主题写专题性的后记。如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写多篇后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总结,写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专题总结;最后,还可以在自己总结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2、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这两所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学习中注意对名言警句的抄录,一般还要求熟读成诵40句段以上,并要求能学以致用。现在,每位老师能够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都超过五六十段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说课评课以及论文的撰写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辑录《教法集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精彩教学片断和环节记录下来,并适当地进行点、划、批、注,每个月一般要求要有3例以上。过去,老师上公开课前,学校领导要组织很多老师来出谋献策,现在由于融化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例,并经过自己内化后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就非同一般了,近三年来,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县、市和自治区级的教学赛课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同伴合作——助我学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职业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的做法是:

1、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后记式,由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资源共享。“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座谈交流。

2、加强互动性的课堂研究,主要做法是:预约课—— 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所听的课;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和同事邀请听的课;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二次课——在大家评议基础上再用不同的方法上一次甚至多次,以求切实的提升; 开放课—— 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在多种形式的上课和听课中,强调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在相互的说课、评课和反思中,丰富了教研的内质,生成了新的培训机制。

3、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上课、 说课、评课、教案设计和一份教研组风采介绍),最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采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最后由学校 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在“风采展示”的过程中,组内教师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4、在课题研究中合作探究。科研兴校就要有科研课题,而且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集体探究的活动,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学校科研室的统领下,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人都参与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自学、讲座、研讨、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课改以来的几年中,这两所学校各自都有8——10个县、市以及自治区级的课题。从目前结题的情况看,老师们的确是从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开辟主题论坛。学校为教师开辟教育教学论坛,曾先后举行过“我的教学故事”、“我的好课标准”等主题的沙龙式座谈研讨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使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在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明晰事理、提升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逐渐地能教会评、能说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学习和研修的习惯。

专家引领——带我学

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给予行动上的诊断,“专家引领”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显性的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员、知名专家来学校作学术讲座、现场指导或咨询座谈等。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就分别请了县、市、区的多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还聘请了一些全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专家除亲临学校指导外,还通过电话、邮件、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2、隐性的专家引领。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学习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隐性的专家引领方式是主要的和大量的。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都有计划的统一购买了不少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著作,基本上是一个学期着重学习一本,而且还要求做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摘录《教法集锦》、举办沙龙式的理论学习座谈会等。

3、上“移植课”和“移植报告会”。除“请进来”外,还采取“走出去 ”的方式, 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到学校后再举行“移植报告会”;外出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优质课后,回到学校就上“移植课”; 派出优秀教师参加脱产学习和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后,回到学校后就让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专家引领。

英语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篇9

一、基本思路

为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把21世纪课堂评价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让日常教学中能力目标可平可测。结合学科特点,突出研究重点,实践应用为本,融入常规教学,大胆探索创新。同时应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常用工具,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拓的宽视野,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修目标

1、老师们深入理解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专题的理论。

2、老师们熟悉评价方法,能灵活运用一种以上的评价工具,把评价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

3、创建适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充分体现21世纪技能的21世纪课堂评价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修重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确定“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为能力培养研究重点

四、研究内容和时间

(一)、探讨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

我们觉得“问题化教学”、“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单元计划的框架问题的启发,我们发现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所学的内容提出深思熟虑的疑问,而不应该仅仅是教授或学习一些材料。在教学时,我们必须把课程内容的主题与结论性陈述转换成问题的形式,进而设计激发某种答案的评价形式。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主要探究模式如下:

1.实践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学生进行小课题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现今的网络已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而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并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来,让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创新。由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是实践研究性学习,所以教学周期由课时延长为星期,有课堂进入实践基地、社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模式结构如下:

①项目问题导向:教师为学习者构建项目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首先要确定项目,确定任务、目标,提出解决的问题和评价量规。

②学生小组探究: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有关资料、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或社会调查等。

③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和社区服务,实现对新知识获取的途径。

④发布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用信息化手段(如演示文稿、网站论坛等)进行交流共享。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应进行课程化管理,进行实践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研究学习有的放矢。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让学生不仅能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还能认真思考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确定观点的充分性。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获取信息,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信息素养,将进一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形成学习作品时,关键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构思布局,指导具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具有自己的创见和观点。

2.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由学生分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组成一个个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查阅资料、社会调查、人物专访、寻找网上资源等实践活动。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演示文稿或形成小组的研究结论。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生成信息,形成研究成果,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为:观察收集问题,确定研究专题。这是教学的开始,是问题提出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以兴趣为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用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也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学会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条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向心,在明确了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个性,选取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

②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这个阶段,是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查找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也可以发挥自主性,到教师提供的导航信息以外的地方去进行研究活动,甚至打破网络的限制,利用其它信息媒体如电影、电视、图书、报纸等信息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者亲身参与的活动来进行信息的探究,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在其中只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则在一种主动交流的氛围中,协作学习,互相探索,互相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③组织表达交流,展示研究结果。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由学生展示他们初步研究所得。学生将自己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结果,通过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汇报材料,然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起点拨、引发认知冲突的作用,让学生互相进行评议。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既提高分析能力,又培养高级思维技能。

④信息资料重组,形成研究结论。这个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升华。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再次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将会对自己初步研究所得进行整理、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研究结论或形成专题报告。两个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理论根据、不同的操作程序、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内容形式,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

(二)、运用项目研究方法,开展课堂评价单项题研究 英特尔®教育是“框架引导,任务驱动”与“探究学习方式”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计划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本课程活动时,自觉地运用英特尔®项目研究的方式——“任务驱动式”和“项目学习式”,来进行21世纪课堂评价的分层次单项研究。

首先,在开学前,对照《21世纪课堂评价》进行梳理、补充、完善,开发新的评价方式,完善评价量规、评价量表,讨论新的评价策略。其次,分阶段、分层次在全面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开学后,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方法,开发评价工具,反复实践,改进完善评价方法。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实施。最后用1周进行初步总结完善,还要掌握各种评价工具的技术支持。9月20日左右形成初步校本研修成果,争取用一学期时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21实际要求的课堂评价方案,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练好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采用英特尔®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合作交流,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共同成长。

“英特尔®未来教育十分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集体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就评价策略、方法、内容、工具、实施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大家合作学习,互相评价,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教育团队的活动中,我们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开辟教师博客群组,让每个教师开通博客,把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感悟、叙事反思都写在上面;创建BBS论坛,开设网络教研版块,进行教研活动,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还通过教师QQ、微信结对子,实现本校教师和外地教师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势。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篇10

校本研修期间,除了完成校本研修的工作以外,还在本校担任教学工作任务,学校工作需要的地方我也尽力去完成。在这忙碌、辛苦、奔波的日子,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收获,只能说在成长中经历,在经历中成长。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校本研修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1、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每次开展研修,主要是课堂教学交流,问题研讨等活动,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集中学习的机会,还将个人在研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交流和解决。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性材料。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4、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5、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学生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校本研修之“同伴互助” 篇11

构建互助平台,让互助由“推动”变为“主动”

同伴互助意识的挖掘,外因不能起到决定作用,教师之间真正的互助,还是要通过教师自己的内因来发挥作用,而非借助于学校制度与规范来实现。

第一,“三人行”,让互助团队从“自愿”走向“自主”。2009年,东升小学别有意义的“三人行”学会成立了,该团队是由东升小学语文教师自发组织的民间学术团体。在以交流引导学习、以论辩促进创新的活动中,学会成员得到历练和提升。2009年、2011年,学会独立成功参与、承办全国第一、二届古诗文大赛,学会两名成员获得赛课一等奖,3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等级奖;两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为县学科带头人……

第二,“1+3+N”,让互助因同伴“各有所获”而走向“自觉”。2010年,东升小学“1+3+N”研究团队成立了。该团队由“伙伴学会”成员、骨干教师、学术主持人、其他一线教师组成。“1”指一名学术主持人,主持研究活动;“3”指理论支持、实践操作支持和课堂执教者,由每个教研组各选派一人组成;“N”指参与学习研究的所有教师,协同参与、共同成长。

该团队因其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实现了互助的多层次性,让團队同伴在不同层次各有所获。2010年,团队成员张华林、吴君送教青白江;2012年,该团队参加在达州举行的省科研共同体活动,研究课和经验论文均博得同行专家赞扬……一支凝聚各类、各层次教师的互助团队因其在互助团队中都各有所获而逐渐走向“自觉”互助。

投放“材料”,为“同伴互助”注入催化剂

当“互助”的意识已经构建,为确保“互助”的温度处于稳定,甚至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适当的外力是加深互助行为、促进互助目标实现的催化剂。适时投放“材料”(不同的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思考、探究、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加快、提升“同伴互助”的深度。

第一,预约式推门听课——提升“互助”的效果。预约式推门听课有别于传统的推门听课,我们根据不同班级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做到提前预约、明晰意图、充分准备、互学互助、发现特色、重视常规。

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听课组,认真分析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优劣之处,确立听课活动的意图,提前与被听课教师做好预约工作。各听课组在听课前进行分工,并按照分工认真开展听课活动。在听课过程中,对教学富有特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跟踪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预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互助”的效果。

第二,教研组擂台赛——加速“互助”的形成。2010年开始,为促进教研组同伴之间的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学校推出了“教研组擂台赛”活动。该项比赛以教研组为单位参加,分为教材解读、课例比赛两部分。组内同伴需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备课方可完成。在活动中,同伴之间明确分工: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无论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初生牛犊”型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经验丰富”型教师都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互助收获。

借助同伴互助,改变教师对话的形式,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一个个有着共同发展愿景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正成为我们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小学)

基于博客平台的校本研修 篇12

如果有网络, 如果这些札记能得到共享, 不是有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提高和进步吗?网络教研改变着教师传承性、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由于博客是以个人主动参与为特征的网络表达和交流形式, 解决了层级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困难, 提供了师生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客观条件。在网络教研中, 共建体现主体, 参与获得提高, 合作高于竞争, 共享集体智慧, 是传统教研不曾具有的优势。我校于2006年联合政平小学、前黄中心小学、漕桥中心小学, 创建了联合博客网 (http://www.lhblog.net) , 开始了基于博客平台, 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些尝试与实践。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校本培训

随着校园网和教育网的发展壮大, 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而联合博客的建设也让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的优势日趋凸现。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 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现在基于博客平台的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途径。如开学初, 我校组织每位教师进入教材分析的学习, 把每个年级的教材解读与教材分析放在博客上, 让教师选择自己所在年级的教材进行学习, 并写好反思与学习笔记。通过这种形式, 弥补了传统培训中不利于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局限, 又利于查看不同教师学习的体会和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 教师们可以随着教学的深入, 随时进行学习, 一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一边补充自己原先的学习体会, 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深入。

●●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

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博客平台为这种转化提供了桥梁, 网络化的校本教研, 开创了教研活动新模式。

1.互动备课。

基于博客平台的“集体研课、分工备课、资源共享”等备课方法, 使教师有了更多的钻研时间, 获得更多的信息, 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在友好、合作、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研课能力。对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是一个有利的推进。

2.问题交流。

利用博客平台的“回复”, “引用通告”等功能进行开放式的校本教研, 而这是教师之间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集体学习集体反思的校本教研, 是所有教师都参与集体交流, 共同解决疑难, 共同分享果实的一种学习方式。

3.案例剖析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主要内容。通过博客平台, 把教师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视频挂在网上,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帮助上课教师找出不足;而上课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平台上的名师课堂, 吸取精华, 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从而使网上的视频课堂与案例剖析成为丰富教师教学经验的捷径。

4.互动评课。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开展。校本研修的重点, 也应放在提高教师课堂执教能力方面。将优秀课例和校内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在博客上发表, 供教师品评。这样的评课活动随时进行, 教师们能在此过程中, 相互切磋, 共同进步。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校本研修从专家讲座、集中培训, 撰写教育随笔, 到教育叙事研究, 体现了教师从接受知识到自我反思、自主研究的转变,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基于博客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使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变化。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 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它只是给读者讲教育故事, 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写教育叙事的过程, 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的过程, 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 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 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将教育叙事写在网络上即书写教育日志, 保证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有序开展, 又可以提高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 其优点有目共睹: (1) 教师的教育叙事可以得到充分共享; (2) 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便于归类, 整理; (3) 网络上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的个人反思转变为群体反思。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与研讨

博客平台交流使校本研修不再受空间和范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博客上与其他学校的专家、名师“面对面”, 一起面对新课改、讨论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发展新课改。同事、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和帮助, 可以激发教师参加教研、投身课改的热情;同时加深了教师相互间的团结与协作意识, 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研修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交流论文下一篇:餐厅员工奖励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