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2024-06-18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共8篇)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1

毕业论文

题 目 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

状及管理

专业

学生姓名张莎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

(一)概念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

(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

(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实问题研究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现状和管理进行了简单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区别对待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异同,有针对性的对现今两个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以期促进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学术研究。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职能现状管理

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

状及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

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尽管在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其相似的职能和特点,但严格上在侧重点不同情况下,二者又有略微区别,尤其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里区别更为明显。在进一步深层次研究这两种组织之前,我们先要明确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国际上通常由《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其有以下解释:“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燕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盈利为目的。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额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西方的语境,但目前即使在西方它也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与外延的术语,从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果严格按照目前最受认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认为只有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性的组织,才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

相对于国际上主流的定义,基于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和政治制度,对NGO和NPO的对待上也与国际有区别。在中国,官方一般将非政府组织称其为“民

间组织”,相对应于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这一称呼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之所以称其为民间组织,是因为我国的这类组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例如,很多这类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有的组织实际上在从事着一些营利活动。可以说“民间组织”一词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向适应的概念。对于这一类组织的范围,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王名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政党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同样,中国并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但是鉴于在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为数众多的在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虽不完全具备非营利组织上述的五个特性,但它们在性质、功能、组织特性等方而与非营利组织极为相近,或者其发展逐渐趋向于非营利组织。因此学者们大多更倾向于从中国实际以及推动和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非营利组织的范围限定得过于严格。比如康晓光主张,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就可被称为非营利组织。王名等人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总而言之,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并非严格无政府色彩,非营利组织并非严格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营利,在我国,这两种组织界限并不很明确,只是各自主要侧重点偏向不同,因而会在社会不同情况下灵活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

从上面已阐述的概念,我们知道在我国,NGO与NPO既然在概念上只是

侧重点不同,那同样,二者在特点与职能上肯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非政府组织可以认为它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赢利的、自愿组成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互动的产物。它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

1、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的组成和成员往往是基于有着共同的志趣、信念和目标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结合之上的,并为这些共同的志趣、信念和目标而自觉自愿地开展活动和行为。

2、自组织性 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程度一般来说虽然不及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那样严密,其活动和行为也相对比较自由,但仍然有其自组织性,而且其组成和成立往往也都要经过一定程序,有自己的活动规则(准则)、行为规范或章程。

3、独立性 既然是非政府组织,那么其运转肯定不能由权力机构主导,不是宗教、政党、宗族组织。虽然可以有政府民政部的共同协调管理,但其核心是强调无政府性、无宗教性的。正因如此,非政府组织才能不易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和长官意志的支配,便于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

4、自治性 非政府组织具有平等、自治和自主地开展活动的特点,是在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规则和品行约束范围内自立、自助和自主地存在和发展,这就尤其要求其行为的自律性,从而在本组织、本行业内充分地发挥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作用和功能。

5、公益性 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体现为所从事事业和服务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效益,所致力于解决的往往是被主流社会组织体制(企业-市场体制和政府-国家体制)所罔顾或所顾不及的一些重大或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排除某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兼具有偿服务性,即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前提下,可以收取一定费用,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和价值规律得到合理的报酬,以体现服务的社会需求性并便于自我发展。

6、专业性或专门性 非政府组织以自己特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条件来为社会或特定领域的人们提供服务,其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要凭借这种专业或专门优势来获得社会和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基于以上特点,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及政治制度,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大体可有以下六点:

1、非政府组织可以代表民众直接参与公共管理,推动政治民主化,促进行政伦理建设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民意,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是公益性的,代表人民的利益。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可以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完善行政伦理的发展。

2、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不足,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伦理的发展。

3、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总是以主流民众、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覆盖面有限。事实上,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时某项政策的出台会损害到少数人的利益,特别是某些弱势群体和社会边缘性群体的利益。非政府组织就是关注这些群体,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4、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市场的利润原则、功利原则,又极易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的经济腐败、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经济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调整和治理,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来解决。非政府组织可以利用其多样化的手段和灵活的机制,以市场为向导,合理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为民众和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伦理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可以培养其成员良好的个体美德,促进公民道德的发展和提高。

5、公益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伦理基础。这些伦理属性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活动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非政府组织的这种道德优先性,在组织内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关系和浓厚的道德氛围。这种良好的组织环境和道德氛围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人道主义、关爱他人和牺牲奉献的美德,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6、在社会结构并不十分完善的今天,社会各个团体的相互交流有时单方面依靠政府是完全不行的。在处理各个团体的交集点处,非政府组织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方面可以成为政府的最佳搭档,一官一民,共同应付某些复杂事件;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成为政府与民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缓冲地段,用通俗语言形容,就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 · 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

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综上所述,可见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相一致,上述的非政府组织特点是可以直接来描述非营利组织的。区别就在于在非政府性和慈善性(非营利性)这一特点上,二者各有不同程度上的偏重,在职能上,非营利组织也有着上述非政府组织第2~5等同样职能,这里要介绍的是非营利组织不同于非政府组织的另外功能:

1、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动员社会资源。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从而动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另一方面,发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或互助共益活动中,从而动员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

2、非营利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主要有三:首先,非营利组织将其动员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其次,非营利组织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维护并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再次,非营利组织通过接受政府委托或参与政府采购,加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的空间并提高其效率,同时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助力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

正规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现阶段已愈发成熟和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组织形式。针对NGO和NPO的现状,我们就其发展过程以及现今遇到的困难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

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出现纯民间组织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第一批NGO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自上而下的技术服务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包括技术研究会)。例如: 1980年四川省郫县成立的养蜂协会、1980年广东省恩平县牛江镇成立的杂优稻研究会。到了80年代中后期以后,在政府和中国科协的扶持和推动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城市,中国NGO的发展始于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时候。据统计,从1984年开始,中国城市的NGO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对浙江萧山市的一项调查表明:“1984年起社团发展进入高峰,到1987年四年间共成立新社团44个,比前5年的15个大大增加。它开始突破科技领域,向经济、文艺和体育方面发展”。可见,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制度的弱化为中国城市NGO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与良好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到了1989年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剧增至1 600个,地方性非政府组织达到20多万个;1997年,全国县级以上的非政府组织已达到18万多个,其中县级非政府组织21 404个,全国性非政府组织1 848个;1999年,全国各种形式的民间非企业单位总数已达到70多万个。在活动领域方面,他们已遍及各行各业,行业性、专业性、联合性、学术性门类齐全;在作用和影响力方面,它们在参与社会微观管理、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轻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缓解了政府的巨大工作压力,弥补了政府作为单一公共产品提供者的不足,对改善政府的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包括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未登记的民间组织。截至2001年底,民政部登记的全国各类社会团体12.9万个,重新登记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2万家。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活跃在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数量大大增加。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

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治民主建设和公众参与程度加快,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增加了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此背景下呈现日渐活跃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2、组织类型多样化。8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只有高度行政化的工青妇、文联、工商联、科协等九大团体。而目前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覆盖了以下14个领域工商服务、科技研究、教育、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生态环境、法律、宗教、农业及农业发展、职业及从业组织、国际及其他涉外组织。其中以教育、社会服务、农业及农村发展居多。

(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实问题研究

不难看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十分迅速,在为社会服务上作出的贡献十分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现今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 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

中国非政府组织得到的发展是不容否定的,但是要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适应当代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政策法律支持不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非政府组织是改革开放的 产物,而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是明显快于政治改革的。这就导致中国目前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但是政策法规却不完善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必然限制非政府组织的正常发展。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但是这些法律规范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太多,现行法规注重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而登记注册的门槛又很高,这就使很多组织长期处于“非法”游离状态,得不到相应的待遇。由于门槛过高,一部分组织难以在民政部门注册,只能在工商部门登记成民办非企业单位,而这种注册方式使得组织在纳税方面不能享受优惠,很多相关工作也难以开展。

2、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者,人员老化、人才不足、人员流动太快严重制约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二者,组织结构制度不完善,组织的资金管理不透明,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效率,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容易引发社会对非政府组织能力的怀疑。三者,组织之间缺乏竞争与必要的合作,这也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3、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每个组织都会与社会力量去的合作,但是多数组织 得到的社会力量援助不够。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捐助不足、志愿者招募不足、社会认可度不足等方面。从社会捐助的角度看,大多数组织的项目开支除了基金会支持外,社会力量的援助显得较为薄弱。而社会上的捐赠者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普通市民对于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4、宣传力度不够。众多非政府组织开展了许多相关项目,但是社会公众知 道的却很少,宣传的不足也限制了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了解。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宣传是NGO生存的一条重要途径,合理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对NGO 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41.4%的非营利组织认为资金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他 相关的重要问题依次是:缺乏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11.7%),缺乏人才(9.9%),政府支持力度不够(8.5%),组织内部管理问题(7.5%)等。

具体来说,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也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在人力资源方面,绝大多数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其中有许多是从第一线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很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则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这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家长制等问题。

2,能力不足。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内外无数成功的经验表明,优秀的领导人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但我国现行组织人事制度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非营利组织,使得其中难以产生具有企业家精

神的优秀的领导人。

3、缺乏自治。从前述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属性看,无论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还是自治性、志愿性或组织性,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身上都表现得不鲜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缺乏自治。中国有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是通过获取自上而下的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或者由各级党政机构所直接创办,或者本身就从党政机构转变过来,或者由原党政官员及与党政关系密切的知名人士所创办。这些组织,不仅其主要的资源来源于党政机关,且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活动方式上、管理体制上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甚至依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即使民间自发建立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要挂靠在业务主管单位上,也会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干涉。这种状态随着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束缚了自身的手脚,也严重束缚了政府的手脚。

4、发展不平衡。这表现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就区域不平衡来说,不仅东西相比西部发展严重不足,沿海和内地相比内地发展严重不足,而且同为东部和沿海,区域之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有很大差距;就城乡不平衡来说,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非营利组织发展得较快,开展的活动较为集中,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和公信度也较高,但是在中小城镇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扶贫开发的少数外来的非营利组织之外,真正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很少,社会对这些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也很少;就不同领域之间的不平衡来说,非营利组织在那些相对说来政策宽松、易于得到资源而进入门槛较低的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但那些存在大量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公民参与的领域,包括一些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如失业与就业、社会保障、劳工权益保护、国际区域冲突和外交等领域,却因种种原因极少有非营利组织进入。这对于非营利组织整体部门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以上简要概括了中国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处在转型时期的整个中国社会。可以说,中国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结构变迁和体制改革未成熟的结果,反映了整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治理模式与体制的根本转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改善,将为社会服务做的尽善尽美。

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一旦在某种自然环境中出现了人,出现了人类活动,出现了人类与外界的关系,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反映这种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的范畴。”任何体制的运行都需要明确地管理主体,管理主体在管理体制中间居于核心的地位。管理主体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能动性。管理主体一方面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发挥自主性能力,改善运作机制,保证其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另外一方面,管理主体本身也可能置于更宏观的结构中,因而从这个方向来看,管理主体本身的变化又存在消极被动的一面。下面我们就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进行简单研究探讨。

(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我国现行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行使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职能。在这种体制下,各级民政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关在法律上是统一归口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其相应的职能通过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各级政府授权加以明确。但是在统一归口的同时,相关法规还规定:与非政府组织业务范围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单位,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双重管理体制从其所创立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强化有关部门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力度;同时,在非政府组织的准入上,又多了层限制。总体来看,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应该说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而这样的双重管理从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应该说更具有监督力度。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尤其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诉求也在增加,双重管理体制不仅渐渐的丧失了其监督的功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遇到许多困难与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中旧的管理体制还不容易摆脱,只有大胆改革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状况。

一、以非政府组织的科学分类为前提,实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监管。由于 现行的登记管理体制,现行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有效范围只限于合法登记的非政府组织。事实上还有大量未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此类组织由于不能纳入现有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而都被视为非法组织,换句话说,对于此类组织缺乏有效的法律法

规和管理政策。然而,要使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覆盖这类社会组织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就必须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分类,改革原来的“双重管理”为分类管理。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立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制定不同的法规和相应的制度框架,从而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这首先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首先,在宪法层面,我国公民具有结社自由等多项权利,因此,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都要从宪法提出的这一根本原则出发,尊重并体现宪法。另外,关于非营利组织立法的国际经验也表明,一般来说,只要不关涉税收优惠和筹款等事项,不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也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从我国现实情况和国际角度来说,改革双重管理体制为“准一元管理体制”,降低准入标准,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登记“双轨制”,保护公民结社的基本权利,将更多社会组织纳入法律范围进行监管,是可行选择。

三、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监管体制。现行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是控制取向型管理。随着社会组织法律框架的完善,社会组织的行政监管体制也要逐步完善。首先,在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和定位上,政府要改变目前消极型的行政控制体制,在承认并肯定社会组织的存在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分类监管和行为控制的新型管理体制。其次,在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上,逐步确立“备案登记、法人登记和公益法人登记”三级准入制度;再次,在社会组织的监管和自律上,建立统一协调、相对集权的行政监管体制,取消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将非政府组织统一归口于民政部门管理,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四、发展公益服务类非政府组织,建立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努力将非政府组织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整体目标中,努力构建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激励、合作互补的公共服务运作机制。由政府依法划定空间,政府公平选择对象,政府主动提供资源,政府有效引导方向。政府主动确立可以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空间,把非政府组织推向前台并为其创造各种合作条件,使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形成有效的功能互补机制,构建起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非营利组织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良好的管理。在人们对非 营利组织是否需要管理这个问题还存有疑虑之时,德鲁克的著作就像迷雾中的 灯塔,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指明了方向。1978年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管 理工作》一文中提出:“非营利组织还仅仅是一个新近出现的现象,但我们确实 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管理。”其中,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因为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和平年代,志愿服务在帮助弱者、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沟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等方面等也发挥了重要的“第三只手”的作用。因此,这里以具象化的志愿者管理的研究来代表抽象化的非营利组织的研究。

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当时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派遣了包括地理、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志愿者来中国工作。后来国外的其他组织也陆续派遣志愿者到中国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于社区服务的层次上,并逐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组织,90年代初期,另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出现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其中,广东是我国内地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源地之一,较早地将“学雷锋、做好事”与志愿者组织“自由、灵活、人性化、国际化”的理念相结合,创造了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史上四个“全国第一”。即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第一个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一个地方性公募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当前,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首先是打造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精品项目,既发挥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领域。其次,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已有商务部、团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还有多个省市正准备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或将志愿服务立法纳入2008年立法计划。再次,对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如火

如荼地开展。

(四)结束语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日益成熟,社会团体日益增多,社会事件日益复杂,这也就预示着NGO和NPO在社会和谐运行中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这种公益组织的研究力度,同时也要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支持它们的发展,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君丽:《关于界定中国事业单位与政府、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文献综述》,《现代经济》2007年第6卷第10期。

[2]唐斌:《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05年7月。[3]《现代法学》2006年第2期。[4]Lester Salamon,《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1995。

[5]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学术月刊》2006年9月。[6] 赵文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与发展》。[7]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东南学术》,2003。[8] 欧阳兵:《近期国内学术界对于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广州行政学院商报》,2006年6月。

[9] 许雪梅:《非营利组织管理:组织视角的探讨》,2005年9月。[10] 范明林:《对中国非,赢利、非政府组织的一种透视》,《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2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其创立的宗旨是通过各种精神产品和各种形式的劳务提供公益服务, 帮助政府分忧解难, 被认为是社会公平的实践者。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 例如组织多数规模比较小, 内部框架不够完善, 管理不严格;自主资源缺乏, 资金来源缺少稳定性和可发展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非营利组织的经营透明度低, 而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 对组织的信赖度下降。

2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漏洞和会计体制欠缺问题。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自身并没有专门的适合财务管理制度, 各个岗位分工不明细, 时常出现会计岗位兼任的错误, 有的非营利组织甚至没有成形的管理制度,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致使下级不受制度约束, 虽然有规章制度但不能够落实。

(二) 非营利组织财会人员水平偏低问题。我国非营利组织普遍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都不完善, 经营效益不佳, 薪酬少, 所以使得高端专业人才很少加入, 导致财务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的现象普遍存在, 业务技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有的单位不按规定建立账册, 法律意识淡薄, 工作效率低下, 极易在工作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 不利于管理人员管理, 整体素质难以提升。

(三)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问题。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 对这么一个庞大的领域进行管理, 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社会工程, 没有财务信息化软件工具, 难以推行财务制度规范化应用。财务管理日常业务中, 传统的手工记账则是很大的工作量, 同时, 人的思维始终没有电脑程序严谨, 很容易出现错误。

(四) 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不足问题。由于非营利组织相对来讲缺少新闻热点, 很容易被忽视, 加上组织中的财务管理往往只被内部人掌控, 导致非营利组织曝光度低, 大众群体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捐助者不能确定自己钱的用途, 将大大影响资金捐助者的积极性, 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积极建立起能够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机制。

3 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体制

(1) 加强绩效评估制度。完善非营利组织绩效的评估制度, 通过每一项绩效考核指标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 不单单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效率, 为组织营造优秀的工作氛围。

(2)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组织内的所有成员, 应该认真贯彻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不再让规章制度只是墙上的一张纸, 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个人员的行为, 组织管理者严格按照制度进行, 对于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员一律严惩不贷, 下级员工也可以起到监督上级领导工作的作用, 共同进步。

(二) 增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1) 专业培训。想要提升组织人员业务能力, 专业培训是有效的手段, 聘请专业能力优秀的老师集中讲解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快速的提升人员的能力, 培训结束后, 必须安排考察考试, 对每个人的学习成果进行严格的考察。信息迅速更新换代的今天, 只有人员知识的不断丰富, 才能带来组织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 同时, 每隔一段时期, 带领财务人员到其他组织进行交流学习, 互惠互利, 不断提升能力。

(2) 吸引人才。通过增加薪酬可以吸引人才, 增加薪酬前提是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是扩大服务收入, 非营利组织通过丰富服务的多样性、扩充服务场所的规模来增加收入, 二是商业投资, 经过组织领导的商议, 将组织持有的部分闲置资金进行商业投资。

(三) 加快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发展

(1) 建立内部信息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实时更新一些数据资料, 包括当日的资金收入数目、支出数目、确切时间和操作人员等详细信息, 确保每一条信息真实有效。在为内部工作人员提供做信息资源的同时, 为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的管理途径。

(2) 建立外部信息服务平台。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组织的运营情况, 包括资金是否运用得当, 管理者是否有管理的能力和资格, 了解组织的一些新的动向, 为组织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组织的信息平台的查阅, 实现资源共享。

(四)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监督力度

(1) 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管力度

会计工作的良好进行是财务管理管理的根本基础, 所以对组织的监督检查应该从会计人员的专业资格入手, 保证人员的业务专业性, 对财务部门的日常核算和管理要定期监督检查, 对部门负责人执行会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2) 加强社会的监管力度

非营利组织按照要求定期公开经营情况, 真实的反应每一项收入来源、时间和资金的去向, 包括组织人员的福利待遇也应该公开透明, 组织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供社会各界方便的获取, 群众有权利也有义务监督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3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9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在快速发展,各类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一个有效、负责、透明的非营利组织操作系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还相当滞后,积极推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当成为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试图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给出建议。

1 非营利组织概述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非营利组织前进,财务管理是所有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将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的社会效用最大化;二是帮助非营利组织树立外部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

2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制度、管理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具体到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资金总量不足

(1)摆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淡薄,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在大多数尤其是公立的非营利组织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完全不同,应当是“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不应该追求营利,也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以社会责任为唯一目标,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率、组织结构效率、造成大量浪费。(2)资金总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较低。非营利组织不像企业那样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各类资源提供者很难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及时获得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无法确定他们提供的资源是否被按照其捐赠意愿、合理有效的使用。有的非营利组织将会计信息披露的费用当作是可以压缩的成本,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充分透明。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低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其对组织的信任度,阻碍了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3)缺乏自创收入能力,很少进行其他活动来筹资。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人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与国外非营利组织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的比例较低。另外,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比较单一,一半的收入来自于政府提供财政拨款和补贴,很少有开展其他活动来进行筹资。

2.2 资金使用效率低

(1)资金使用效率低,首先体现在非营利组织对日常开支的监管不到位,日常开支的数额过大、开支项目、财务记录不完整上。非营利组织中个别人员“大手大脚”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浪费。加之组织经费紧张,各项开支费用相互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2)很多非营利组织缺乏项目投资经验,投资前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分析不足,一位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大都存在忽视资金安全、忽略投资风险、短贷长投的现象。如,很多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忽视了此类投资一般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对基本建设规模盲目扩张,一旦资金供应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行。(3)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容易陷入盲目扩张的怪圈。很多非营利组织认为组织扩大是社会影响力变大的表现,因而急切地扩张组织规模,导致与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偿还能力脱离,使非营利组织的债务负担过重,有的组织主要业务活动已经受到影响,这在近几年不断扩招的高等院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4)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中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所占比例偏低,这与财务管理所占的重要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他们通常专业知识有限,不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继续学习意识,无法适应新时期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特殊要求。

3 建议对策

(1)非营利组织应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让捐赠人充分地了解他们所捐助资源的使用情况,保证它们被谨慎地、按资源提供者的意愿使用,并且资金的使用过程都有完整的财务记录。可以在组织的网站上设立信息披露专栏,按捐赠者、项目等进行查询,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不断提高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更多的信任和资金支持。(2)加强对自创收入的管理,充分调研,科学定价,使自创收入成为非营利组织开支的有效补充。同时向国外成熟的非营利组织学习,提高服务质量,拓宽筹资渠道,广泛筹集资金。(3)非营利组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重视日常开支,优化项目投资。根据笔者在SIT①项目中的经验,非营利组织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对支出、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在保证正常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4)非营利组织应努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要加强专业形象的建设和宣传,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组织机制,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非营利组织事业注入新的活力。(5)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有效监督:一方面是政府监督,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定期、保质发布信息的组织可给予处罚,甚至可以通过免除组织免税权、注销其合法资格的方式进行制裁。另一方面要提高公众意识,让社会公众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建波.对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J].会计之友,2008(9):12-13.

[2]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探讨[J].山东经济,2007,23(6):107-111.

[3]张彪,张士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云梦学刊,2003,24(4):27-29.

[4]崔国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6,22(4):129-132.

[5] 张丽欣,王倩.浅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13):36-37.

注释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4

单选15个,30分

判断10个,10分

名词解释2个,10分(下面1,2,4题为名词解释)

计算分析5个,50分

复习要点:

1、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征、组成体系及其关系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体系

3、财政周转金放款与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的核算

4、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财政实拨资金的概念及在事业单位拨入经费时的确认时点

5、财政应返还额度的核算

6、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7、经费支出分类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8、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顺序

9、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文物文化资产、短期投资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复习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预算收入的确认以(C)为准

A.征收机关的收纳数额 B.缴入国库经收处的数额 C.基层国库的数额 D.“缴款书上的金额”

2.与企业组织相比,我国政府单位的中期财务报告多出了(B)这个时间跨度的报告 A.月报 B.旬报 C.季报 D.中期报告 3.行政单位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A)入账

A.估价 B.市场价格 C.重置完全价值 D.计划价格 4.公安部门收取的居民身份证件费、出入境管理费属于(A)

A.应缴预算款 B.其他收入 C.应缴财政专户款 D.预算外资金收入

5.事业单位结账后,发生以前会计事项调整或变更,涉及以前结余的,一般应直接转入或冲减(C)

A.事业结余 B.经营结余 C.事业基金 D.结余分配 6.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最高层次的财务会计概念是(D?)。

A.会计要素 B.会计假设 C.财务报告目标 D.会计原则 7.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应计入(A)

A.经费支出 B.固定基金 C.其他收入 D.结余

8、行政单位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列入(B)

A.应缴预算款 B.其他收入 C.预算外资金收入 D.应缴财政专户款 9.事业单位购买债券,收到的债券利息记入(B)账户 A.事业基金 B.其他收入 C.事业收入 D.事业结余

10.文物文化资产盘盈,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应按照其公允价值,贷记(D)科目 A.捐赠收入 B.限定净资产 C.非限定净资产 D.其他收入 11.下列属于专用基金收入的是(C)

A.社会保障基金 B.其他部门基金 C.粮食风险基金 D.文教部门基金 12.事业单位专款结余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部分,形成(A)

A.一般基金 B.投资基金 C.专用基金 D.专项结余 13.行政单位对于无主物变价款应先做(C)入账

A.暂存款 B.暂付款 C.应缴预算款 D.应缴财政专户款 14.应当在其他费用账户中核算的项目是(A)

A.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B.资产盘亏损失 C.应偿还的受赠资产 D.资产减值损失

15.民间非盈利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活动目标、开展其项目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计入(C)

A.管理费用 B.筹资费用 C.业务活动成本 D.其他费用 16.应当在管理费用账户中核算的项目是(B)

A.募款宣传资料费 B.应偿还的受赠资产

C.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D.募款活动费

17.(A)是我国预算收入的主体。

A.一般预算收入 B.基金预算收入 C.专用基金收入 D.资金调拨收入

18.在财政周转金会计核算中,专门为处理呆帐而设置的科目是(D)A.其他财政存款 B.暂存款 C.暂付款 D.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19.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不使用(C)会计要素。A.资产 B.收入 C.利润 D.费用 20.人民银行国库拨付预算资金的依据是(D)

A.缴款书 B.申请书 C.收据 D.支付指令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BD)A.分配 B.调控 C.干预 D.监督

2、行政单位收入包括(ABC)

A.拨入经费 B。预算外资金收入 C。其他收入 D。上级补助收入

3、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应当划分为(CD)A.一般预算支出 B。基金预算支出 C。基本支出 D。项目支出

4、事业单位收入包括(ABD)

A.事业收入 B。经营收入 C。预算外资金收入 D。附属单位缴款

5、一般预算支出的支付方式有(BC)

A.集中缴库 B。财政直接支付 C。财政授权支付 D。差额拨款

6、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主要特征是(BC)。

A.等价交换 B.无偿性 C.非交换性 D.持续性

7、我国预算调拨支出有(AD)。

A.补助支出 B.调入资金 C.专用基金支出 D.上解支出

8、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包括(CD?)A.上解收入 B。补助收入 C。税收收入 D。非税收入

9、民间非盈利组织的收入包括(ABC)

A.政府补助收入 B.投资收益 C.提供服务收入 D.经营收入

10、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收入包括(ABCD?)

A.一般预算收入 B。专用基金收入 C。基金预算收入 D财政周转金收入

11、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包括(CD?)A.上解收入 B。补助收入 C。税收收入 D。非税收入

12、民间非盈利组织的收入包括(ABC)

A.政府补助收入 B.投资收益 C.提供服务收入 D.经营收入

13、我国预算收入的缴库方式有(ABC)。

A.就地缴库 B.集中缴库 C.自收汇缴 D.直接缴库 ?

14、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一般包括()

A.专项业务支出 B。专项购建支出 C。专项会议支出 D。专项大型修缮支出

15、下列属于负债的总账科目有(ABC)。

A.预收账款 B.预计负债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16、下列项目中,应当在“其他费用”账户核算的是(CD)。

A.资产减值损失 B.募款活动费 C.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 D.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17、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帐包括(BCD)工作环节。

A.年终结算 B.年终转帐 C.结清旧帐 D.记入新帐

18、下列项目中,应当在“筹资费用”账户核算的是(ABCD)A.一般借款费用 B.汇兑收益 C.汇兑损失 D.募捐活动费

19、我国高校专用基金主要包括(ABCD)。

A.职工福利基金 B.修购基金 C.住房基金 D.医疗基金 20、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收入包括(AC?)

A.一般预算收入 B。专用基金收入 C。基金预算收入 D财政周转金收入

21、我国已经颁布并执行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包括(ABCD)。A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B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C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D 《民间非组织会计制度》 E 《公立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

22、财政总预算收入会计预算资金调拨收入的内容包括(ABC)A 补助收入 B 上解收入 C 调入资金

D 财政周转金收入

E 预算收入

23、我国下列单位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是(ABCDE)。A 人大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检察机关

E 政党机关

24、下列专业会计中,属于事业单位会计的有(AD)。

A 中小学校会计

B 人民法院会计

C 民办医院会计 D 社会福利院会计

E 律师事务所会计 三.判断题

1、事业单位的各种无形资产在计价入账后应进行合理摊销。(Y)?

2、政府财务报告没有必要提供反映政府受托业绩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统计报表和文字叙述资料,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N)

?

3、事业结余中的项目支出结余如果按规定留归事业单位自主安排使用,应当直接转入事业基金,不参与结余分配。(Y)

4、行政单位的年终结余总数,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应当在接到财政部门在次年初下达的批复后才可以使用。(Y)

5、事业结余中的基本支出结余经分配后,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Y)

6、事业单位的经营亏损应当用以后期间的经营结余进行弥补,不可以用事业结余进行弥补。(Y)

7、限定性收入通常在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等这样的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中存在。(N)

?

8、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费用类科目期末只能结转至“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Y)?

9、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会费属于一种非交换性交易收入(Y)

10、行政单位的工资核算要通过“应付工资”帐户。(N)?

11、某事业单位收到所属报销单位交来的收入,应列入“附属单位缴款”账户(Y)

12、行政单位的工资核算要通过“应付工资”帐户。(N)

13、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类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N)

14、行政单位的年终结余总数,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应当在接到财政部门在次年初下达的批复后才可以使用。(Y)

15、事业结余中的基本支出结余经分配后,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Y)

16、事业单位的经营亏损应当用以后期间的经营结余进行弥补,不可以用事业结余进行弥补(Y)

17、行政性收费既有可能是预算内资金,也有可能是预算外资金。(Y)

18、一般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取得的无条件捐赠应当在收到捐赠资产或者受到解除相关负债时确认捐赠收入。(Y)

19、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或管理层对所接受捐赠的资产市价的限制条件构成限制性捐赠收入。(N)?20、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会费属于一种非交换性交易收入(Y)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不存在所有者,所以没有设置净资产会计要素。(N)

21、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为政府组织与盈利组织。(N)

22、行政单位会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而购入固定资产不增加支出。(N)

2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即非营利组织会计。(N)

24、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Y)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直接支付?适用的支出范围是什么?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适用的支出范围包括工资,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

2、财政周转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财政周转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设置供有偿周转使用的的资金。财政周转基金的来源渠道一般有两个:一是由财政预算安排,这部分财政周转基金在财政列报预算支出时转入;二是年终结算后由财政周转金收入减财政周转金支出后的净收入转入。

3、简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

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是一个独立核算的非营利组织。

4、简述财政周转金的概念与管理原则

财政周转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用于周转使用的有偿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原则:十六字原则,即“控制规模,限制投向,统一管理,加强监督”。

5、简述转移性收入的概念与内容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6、什么是限制性净资产?

如果资产或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如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利息等)的使用受到资产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则由此形成的净资产即为限定性净资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净资产的使用直接设置限制的,该限制的净资产亦为限定性净资产。(p168)

7、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净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净资产是一级政府所掌握的资产净值,即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的剩余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净资产,包括各项结余,预算周转金及财政周转基金等。

8、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如何划分?

我国现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体系:(1)财政总预算会计。(2)行政单位会 计。(3)事业单位会计。(4)其他: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基建会计。(5)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其中,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基建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五.业务题

(一)行政单位发生业务

1、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100万元,转入建设银行

2、财政通过其零余额账户为单位支付了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48000元,离休人员离休费10000元。

3、收到财政部门从预算外资金专户中核拨的预算外资金75000元

4、终了,对比预算指标,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尚有15000元没有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仍有26000元没有收到,另外,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有5000元没有使用,做结账处理。

5、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为单位支付了一笔日常行政活动经费96000元

6、以现金支付王某出差伙食补助等300元。

7、收到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66000元

8、开具授权支付令,支付物业管理费3800元

9、开具支付令购入办公用品一批12400元,已经验收入库

10、开具支付令购买办公用设备一台,价值2000元

(二)事业单位业务

1.以专用设备一台对外投资,评估价位95000元,账面原值为88000元 2.将一项专利权作价对外投资,双方协议价67000元,账面价值70000元 3.年末按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事业活动用固定资产修购基金45000元

4.年末,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科目贷方余额为13000元,事业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科目贷方余额为6700元,属于尚未完成的重大学科建设项目结余,做年末结账处理。5.财政直接为单位支付了一笔日常活动经费12000元

6.某科研单位A业务开发部专门从事科技产品的开发业务,实行成本核算,本月份从仓库领用材料1500元,投入开发甲产品;月末分配该业务部发生的办公费等间接费用,应由甲产品负担的为500元;试制完成的甲产品成本16800元,已验收入库;另外,本月出售甲产品收入为12000元,款项已存入开户行;月末结转销售产品成本8000元。

7.单位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取得收入10000元,已存入开户行;月末按规定计算营业税(税率为5%)。

8.报废固定资产一台,发生清理费用180元,以现金支付;残料变价收入1500元,已存入开户行。

答案: 1.借:结转自筹基建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借:应付工资—在职人员 48000 —离休人员 1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8000 3.借:银行存款 75000

贷:预算外收入 75000 4.直接支付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15000

贷:拨入经费 15000

授权支付时,(1)未收到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26000

贷:拨入经费 26000(2)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5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 5.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96000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96000 6.借: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300

贷:现金 300 7.借: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6000

贷: 拨入经费 66000 8.借: 经费支出 38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800 9.借: 经费支出—办公费 124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2400 10.借:经费支出 2000

贷: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

(二)事业单位业务

1、借: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95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95000 借:固定基金 88000

贷:固定资产 88000

2、借: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67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70000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70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70000

3、.借:事业支出 45000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45000

4、借: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 13000 —项目支出结余 6700

贷:结余分配 19700

5、借:事业支出 12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2000

6、借:成本费用—直接材料 1500 —其他间接费用 500 贷:材料 2000 借:产成品—甲产品 16800

贷:成本费用 16800 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经营收入 1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040 借:经营支出 8000

贷:产成品 8000

7、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事业收入 10000 借:销售税金—事业收入 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500

8、(1)收到残值收入。

借: 银行存款 1500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500

(2)支付清理费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80

贷:现金 180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 1.接受海外机构捐赠文物一件,捐赠人没有提供有关的计价凭据,也没有对捐赠提出明确的使用限制条件;经评估该文物的公允价值为50万元。

借:文物文化资产 500000

贷: 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500000

2、转让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45000元,协议作价为42000元,已存入开户行;办理交易费用1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按规定计算营业税(税率为5%).借:银行存款 42000

其他费用—无形资产处理净损失 3000

贷:无形资产 45000 借:其他费用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借:业务活动成本 2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2100

3.年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检查,发现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1240元

借: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1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240

4.按照捐赠人的要求将接受捐赠的一批物资计100000元从仓库领出使用在限定的乙项业务活动上;

借: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100000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00000 借: 业务活动成本 100000

贷:存货 100000

5、开户行收到A单位捐赠的款项50000元,指定用于购买办公设备两台;签发支票购买上述指定设备,价款50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50000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6、月末计算本月份应纳所得税数额为260元

借:其他费用 2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60 ?

7、2010年5月17日通过证券公司购买某公司股票,购买价为20万元,交易费用等计2500元,作为短期投资;5月20日股份公司宣告分派股利4000元;5月31日出售上述股票,出售价格为21万元,交易费用等2625元。

借:短期投资 202500

贷:银行存款 202500

借:其他应收款 4000

贷:短期投资 4000 借:银行存款 207375

贷:短期投资 198500 投资收益 8875

8、由于无法满足政府补助所附带的限制条件,因此确定向政府退还12000元的政府补助收入款项,已由开户行支付。

借:管理费用 12000

贷:其他应付款 12000

(四)某市财政局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1)收到国库报送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各项营业税、所得税等收入合计300万元,行政收费收入60万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60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3600000

(2)收到国库报送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发生退库,各项收入减少20万元。

借:国库存款—般预算存款 20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200000

(3)收到国库报送的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电力基金收入合计60万元,养路费收入合计20万元。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80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电力基金 600000

一养路费 200000

(4)本级安排粮食风险基金56万元,存入农业发展银行。

借:一般预算支出 5600000

贷:国库存款 5600000

借:其他财政存款 5600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 5600000

(5)收到省财政拨入粮食风险基金20万元,已经到账。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6

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的一大分支,另一分支是(A)

A 企业会计 B 预算会计 C 管理会计 D 财务会计

2、在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中,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会计属于(D)

A 财政会计 B 事业单位会计 C 非盈利组织会计 D 政府会计

3、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成本核算的特点是(C)

A 完全不要求成本核算 B 要求全面成本核算

C 部分非盈利组织会计要求成本核算 D 政府会计要求成本核算

4、从会计主体角度看,政府组织会计主体包括政权政府组织与政府组成结构内两个层次,以政权政府组织为会计主体和专业会计是(B)

A 非盈利组织会计 B 财政总预算会计 C 行政单位会计 D 事业单位会计

5、西方政府会计模式中,注重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侧重对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为(C)

A 美国模式 B 德法模式 C 英国模式 D 日本模式

6、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A)。

A 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B 反映内部管理情况

C 反映盈利能力 D 反映偿债能力

7、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C)

A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利润

B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

C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6

D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

8、我国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中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的专业会计是(C)。

A 财政总预算会计 B 行政单位会计 C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D 事业单位会计

9、我国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中完全采用收付实现制度制会计确认基础的专业会计是(B)。

A 财政总预算会计 B 行政单位会计 C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D 事业单位会计

10、政府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主要计量方法是(A)

A 历史成本 B 公允价值 C 重置成本 D 可变现净值

11、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中,需要编现金流量表的专业会计是(D)

A 财政总预算会计 B 行政单位会计 C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D 事业单位会计

12、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记账方法是(C)

A 收付记账法 B 单式记账法 C 借贷记账法 D 增减记账法

13、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支,集中核算”,迥会计核算机构为(A)

A 会计核算中心 B 资金结算中心 C 国库支付机构 D 单位会计部门

14、与企业会计相比,我国政府会计的特有的会计原则是(D)。

A 相关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一贯性原则 D专款专用原则

15、按政府的预算级次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C)。

A 中央预算与部门预算 B总预算与分预算

C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 D功能预算与经济预算

16、在财政预算体系中,负责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和财政支出、支拨工作的机构是(D)。

A 财政部门 B 税务部门 C 预算单位 D 国库

17、国库是财政的出纳机关,我国实行代理国库制,国库 设立在(A)。

A 中国人民银行 B 中国银行 C 国家发展银行 D工商银行

18、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代理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和支付所有的财政资金的制度是(C)

A 政府采购制度 B 国库制度 C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19、在国库集中支付下,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设立的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的账户

(D)。

A 国库单一账户 B 财政零余额账户 C 小额现金账户 D单位零余额账户

20、从政府采购客体来看,政府采购的范围包括(C)

A 货物、工程、设备 B 设备、服务、工程

C 货物、工程、劳务 D 货物、设备、劳务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包括(ABCD)

A 政权政府会计 B 政府组成机机构 C 公立非盈利组织

D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E 国有企业、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相比较,其特征有(BCDE)

A 社会环境不同 B 组织目标不同 C 财务资源来源不同

D 财务资源分配不同 E 受托责任与业绩考核不同

3、下列专业会计中,属于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有(ABE)

A 财政总预算会计 B 法院会计 C 学校会计

D 国有企业会计 E 国库会计

4、西方政府会计与我国政府会计不同,西方政府会计的特征主要有(ABCD)

A 一般采用基金会计模式 B 普遍采用修正应计制确认基础

C 需要对预算与承诺进行记录 D 按财务资源的性质划分会计体系

E 采用会计制度规范模式

5、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ABDE)。

A 资源提供者 B 社会监督机构 C 投资者 D 服务对象 E 政府组织

6、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资金运动,内容包括(AC)。

A 预算资金运动 B 生产资金运动 C 业务资金运动 D 投资资金运动 E筹资资金运动

7、我国已经颁布并执行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包括(ABCD)。

A 资源提供者 B 社会监督机构 C 投资者 D 服务对象 E 政府组织

8、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包括(AB)

A 资产负债表 B 运营情况表 C 利润表 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E 利润分配表

9、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包括(ABC)。

A 一般预算 B 基金预算 C 债务预算 D 资本预算 E 投资预算

10、要政府集中采购下,采购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ABC)。

A 财政金额支付 B 财政差额支付 C 采购卡拨付 D 现金支付 E 供应商支付

三、判断题

1、我国所有的学校医院均属非盈利组织 均为非盈利组织会计(错)。

2、我国的国有企业由政府投资举办的,所以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错)。

3、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主要是为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错)。

4、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不存在所有者,所以没有设置净资产会计要素(错)。

5、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为政府组织与盈利组织(对)。

6、我国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是采用规范的形式(错)。

7、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中,各专业会计均来要求成本核算(错)。

8、政府预算是对政府与非盈利组织财务资源的一项计划安排(对)

9、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将预算支出进行了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对)。

10、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将实现会计集中核算,预算单位不再有会计核算(错)

四、简答题

1、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内容,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如何划分?

答:(参考要点):

我国现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组成合体系:

(1)财政总预算会计;

(2)行政单位会计;

(3)事业单位会计;

(4)其他: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基建会计。

(5)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其中,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国库会计、税收会计、基建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事业单位会计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哪些?其要求是什么?

答:(参考要点)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政府组织。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加强社会的宏观信息;(2)资源提供者,需要了解财务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其使用效果,考核受托责任;(3)服务对象,需要了解财务资源的运用情况,考核服务水平;(4)社会监督机构,需要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以便进行监督。

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哪些种类?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采用哪种方法? 答:(参考要点)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立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等。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发生数额计价。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价值等计量方法。

4、会计确认基础包括哪些种类,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如何选择会计确认基础? 答:(参考要点)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发生的数额计价。按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方法。

5、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及其对政府会计的影响。

答:(参考要点)

主要内容有:

(1)对政府收入进行了统一分类。

(2)建立了支出的功能分类体系。

(3)建立了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会计没有根本影响。只是预算收入、支出 结余的明细科目发生了变化。

6、我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

答:(参考要点):(1)国库单一账户;(2)财政零余额账户;(3)单位零余额账户;(4)预算外资金账户;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7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 且净盈余不得分配, 由志愿人员组成, 实行自我管理、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从1995年“新启蒙”至今的十多年中, 我国民间组织基本保持了10%左右的年增长率。这些组织的服务与影响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社区、环保、公益、慈善、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1]。而且, 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点: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以及公益性[2], 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广州为例

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数据, 本文作者长期与被调查对象相处, 并采取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 调查问卷样本介绍

本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广州市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2008年7~8月, 我们共发放问卷230份, 收回230份, 剔除重复的答卷以及缺漏等无效问卷后, 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1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3%。

问卷共有25个项目,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动机、组织管理、组织文化、绩效考核、激励方式、培训的态度等。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58.1%, 男性占41.9%。其中19~30岁的人员最多, 45岁以上的最少。志愿者以学生为主要群体, 其他依次为工人、普通公司职员、高级管理人员、老师、白领、医生等。他们中的87.14%加入志愿服务活动, 只有少数人参与机构的组织运作。此外, 53.8%的志愿者会在闲暇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分别有27.1%和11.4%的志愿者在每个周末和寒暑假参与服务, 偶尔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比例为7.6%。61.4%的志愿者年志愿服务的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每年志愿服务时间为100~200小时和30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所占比例均在15%左右。

(二) 问卷调查结果

1、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需要与动机具有明显的非功利性

为了了解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志愿者的影响, 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根据量表中有关志愿者对组织各方面评价的得分将其分为高低两组 (表1) 。

将量比总分的高27%设为积极评价组, 将低27%设为消极评价组。我们从性别、评价两个变量来比较志愿者服务的内在因素以及对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和期望等几方面。帮助有需要的人和从中感受快乐被认为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首要的动机。

如表2所示, 帮助他人都是志愿者行为的主要动机。男女在动机的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如在“帮助有需要的人”、“结交朋友, 提高自身社交能力”、“有空闲时间, 充实自己生活”、“有助于个人未来工作、学业的发展”这几方面, 女性得分高于男性, 这几项属社会性指向, 可能与女性的乐群性和内在的社会需要较高有关。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 在“有空闲时间, 充实自己生活”方面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女性的此类动机显著高于男性。 (注:这几项属社会性指向, 可能与女性的乐群性和内在的社会需要较高有关。)

如表3所示, 与对于性别的分析一致, 两个组在“帮助有需要的人”方面都取得了最高分;另外, 积极评价组在“受朋友、媒体等影响”上取得了同样的高分。从均值上看, 在前5个方面, 积极评价组得分略高于消极评价组;在后5个方面, 消极评价组略高于积极评价组。

与对性别的分析不同的是, 在“帮助有需要的人”、“有空闲时间, 充实自己生活”、“有助于个人未来工作、学业的发展”动机的几个方面, 积极评价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评价组。志愿者最不看重的动机是宗教信仰, 也较少能够从非营利组织的组织文化中感受到收获, 这可能既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有关, 也与非营利组织人员流动较大、团队结合不够紧密, 以及团队人员相处时间较短有关。

2、人才短缺、资金缺乏、法律支持不足是非营利组织的软肋

由表4可知, 专职以及专业人才短缺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一,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 非营利组织大都有着官民二重性的特征;第二, 相对于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政府,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是通过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以及社会的捐助, 除了官办型以及半官方半民间型的组织能得到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外, 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是得不到政府资金的支持。第三, 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地区, 如广州、北京等地有关于志愿者的地方性条例以外, 国内还没于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完整的法律体系。第四, 社会公信度仍然较低。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板

从表5可知, 积极评价组和消极评价组均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机构存在问题的主要归因。在对机构的认识上, 男女志愿者都认为目前非营利组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流动大、专职以及专业人才短缺。志愿者将其归因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 改善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机构中人员流动大的问题。但采取何种激励方式需视情况而定。

基于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 重视并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支持

志愿者服务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开展, 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制度保障, 政府应将志愿服务活动推向法制化, 规范志愿服务的活动, 保障志愿者的权利, 并对不合法的行为予以追究。

1、尽快建立并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法律体系。政府应尽快出台《志愿服务法》, 从法律的高度建立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社会地位, 为志愿者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法律支持。

2、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加大对非营利组织领域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在政策、经济上扶持非营利组织, 使它能独立地快速地发展起来。同时, 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宣传, 提高社会公信度, 鼓励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来。

3、把志愿服务纳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志愿服务正是以“扶贫济困”为目标, 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 这与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非常相似。

(二) 健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做好志愿者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平衡角色冲突。鉴于非营利组织的理想性和使命感, 组织人员配备宜采取倾向于提高工作激励潜力的激励性方法, 强调能级相符原则, 给员工安排适合其才能兴趣的工作, 以增加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做到人适其职、人尽其才。组织必须确定工作职位的关键功能以及成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协调组织内人力资源角色, 鼓励团队合作, 在专职员工和志愿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合作关系, 促进组织使命的实现。

2、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一, 改善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外部条件。例如, 为志愿者提供保险。志愿服务情况不佳, 既有组织内部组织体制原因, 也有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原因。[3]志愿者参与具有较大危险性活动的时候, 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志愿者承担起这种风险, 而不应让志愿者个人承担。保险应涵盖志愿服务的主要风险领域。第二, 改善激励方式, 满足志愿者的内在需求。针对志愿者不同的动机与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定期举行聚会, 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一种团队和谐的氛围;提供学习机会, 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注重内部的激励, 下放管理权限, 使志愿者显示出自身的能力,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4]

3、适度壮大专职人员队伍。目前, 非营利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比例悬殊, 如广州启智服务总队为2∶5000, 美新路为3∶87。急需壮大专职人员队伍, 特别是专业的专职人员;推广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 密切联系志愿者人群中的管理者。

4、推进组织创新, 促成“学习型管理”。以信息和网络化为基础, 通过学习加激励, 以团队学习为特征, 采取柔性策略, 强调上下互动的沟通与合作。在扁平化而又充满弹性的组织中, 在促进个人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实现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 促进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积极借鉴港澳台地区以及外国的经验, 定期派员外出培训学习, 促进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 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庆钰.非政府组织何以能够生存与发展[EB/OL].人民网, 2006-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67459/67461/4572406.html

[2]莱斯特·萨拉蒙, 非营利部门的兴起——公民市场与第三部门[M].何增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43.

[3]谭建光.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篇8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知识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4-0108-04

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最初被联合国用来界定那些“凡非经各国政府相互同意建立之国际组织”。但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以及“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兴起,非政府组织活跃的舞台不断扩大,其组织形式及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且不以创造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合法机构。身处“知识爆炸”的冲击中,知识资源的开发、保存及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在组织资源、发展水平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非政府组织仍较多的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忽视或低估了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力量。

一、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内涵

由于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而且知识的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复杂,这导致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Yogesh Math,otra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安达信咨询公司用公式KM=(P+K)来解释知识管理。其中,KM代表知识管理,P代表知识工作者,K代表数据、信息、知识、智能,S代表分享,+代表信息科技,即信息科技协助知识管理的建构。上述定义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知识管理研究中逐渐形成的共识,即对知识本体和管理过程的认识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考虑非政府组织的特性、需求及定位,在界定非政府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内涵时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资源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的识别、获取、整理及保存贯穿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但必须弄清哪些知识资源组成了非政府组织的知识框架。非政府组织的知识资源大致可分为五类:(1)组织管理知识。“非营利机构也需要管理”,非政府组织需要协调与管理大量的志愿者与公益活动,掌握并应用组织管理知识是提高非政府组织工作绩效的最有效手段。(2)技能培训知识。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大、开发不足的特点。具备符合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特点的技能培训知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不但能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服务水平,而且能增强对组织的认知与忠诚度。(3)营销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非政府组织的“喂给型”资源投入被证明是低效的,这要求非政府组织采用营销手段来积极主动的募款、吸引赞助或投资,以实现资源投入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这使得营销知识与理论在非营利机构中有了用武之地。(4)业务知识。非政府组织的业务范围广,它要求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在特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如环保非政府组织应具备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等。(5)非特征性知识(non-characteristic knowledge)。这种知识主要来源于非政府组织外部,尤其那些拥有各种工作背景的志愿者所带入非政府组织的知识,由于其不具有非政府组织的特征而容易被忽视。

(二)知识工作者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

德鲁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预言“知识社会”的到来。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知识的普及与应用使社会充满竞争性和流动性,这不仅拉大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更带来了传统政府与“就业机构”难以应对的社会管理问题。于是,社会变革呼唤新的社会部门——非政府组织来深入到传统部门无法触及的角落进行治理。知识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产物是知识工作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受过正规教育、具备专业技能的知识工作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其影响力扩散到社会各个部门和阶层,并逐渐成为社会部门的领导核心,非政府组织也不例外。共同的产生背景将非政府组织与知识工作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运用知识和技能换取权力与利润的同时,知识工作者更加渴望追求权、利之外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具备各种组织管理知识、技能培训知识、营销知识、业务知识和非特征知识的人,基于自我实现的信念志愿投入到非政府组织之中。这些知识工作者是非政府组织知识资源的天然载体,他们既充当着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对象,又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三)知识创新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目标

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共存的环境中,知识创新可以使组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与营利机构相比,知识创新对非政府组织具有不同:意义。成功的营利性企业为赢得或保持竞争优势而致力于不断开展知识创新,成功的非政府组织同样为了达成公益使命而努力进行知识创新。公益使命是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价值。借鉴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分析发现,非政府组织使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身就包含了知识创造与创新。首先,被社会认可的道德、信仰、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中形成公益使命感,具有强烈公益使命感的人聚合到一起组成了非政府组织;随后,非政府组织将这种使命感用文字、语言等方式“外化”(externalization)为显性的组织使命;当然,使命的产生并不代表知识转换的终结,它还必须通过“组合化”(combination)过程和“内化”(intemalization)过程进行传播、修正和创新,使其能融人到组织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并为大众所接受。由此可见,知识创新是非政府组织实现价值与知识管理的最佳契合点。

二、影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因素分析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知识的获取、储存、共享、应用与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的可持续优势,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其知识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固有的、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

(一)商业化程度

由于传统募款方式在日益增长的运转开支面前捉襟见肘,非政府组织开始寻求商业化途径来解决经费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进入营利性机构的活动领域。与此同时,大量营利性机构也渗入到非政府组织的传统势力范围。竞争与合作并存是非政府

组织与营利性机构博弈的结果,两者的竞合程度与非政府组织商业化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非政府组织与营利性机构的竞合关系对于知识管理策略的实施有着直接影响。在竞争激烈的活动领域中,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借助知识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合作占主导地位的活动领域中,营利性机构的知识管理经验更容易被非政府组织借鉴与吸收。相反,在竞合程度较低的领域中,非政府组织将缺失知识管理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非政府组织商业化程度越高,其开展知识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

(二)组织规模

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知识工作者的培训、知识增值的过程都需要大量其他资源作为支撑。一般认为,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能较好地解决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知识存量有限等制约知识管理应用的桎梏。另外,大型非政府组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还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规模大的组织应用知识管理就容易,规模小的组织应用知识管理就困难。人员越多、机构越庞杂的非政府组织也使得知识管理的复杂性越大,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也越长。中小型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短,但由于投入能力的限制,往往以牺牲系统性能为代价,换取系统尽快应用。因此,应把组织规模作为影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

(三)公共关系

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是指其在与各类社会组织或群体交流与互动中,塑造和保持组织形象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日趋“元差别化”,组织的差别化与竞争转移到了公共关系领域。注重公共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更可能扩大其社会效益和争取支持。目前,传统的资源型公共关系正逐渐向知识型公共关系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关策略注重挖掘、整理和保存顾客知识以及创造与传播品牌知识。非政府组织也愈加重视通过提供知识型产品和服务来树立形象,如发行公益出版物、举行公益讲座、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公共政策咨询等。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的公关策略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越注重公共关系的非政府组织将越重视知识管理的运用。

(四)组织文化类型

根据组织文化、组织战略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组织文化分为四类,即适应型、使命型、小团体型、官僚制型。具有适应型文化的非政府组织以通过实施灵活性和适应顾客需要的变革,把战略重点集中在外部环境上。它鼓励通过知识的开发、运用来形成环境适应性,如科技类中介组织等。以使命型文化为特点的非政府组织关注外部环境中的特定顾客而不追求迅速改变,对知识创新的依赖性不高,如同学会、联谊会、服务型俱乐部等。具备使命型文化的非政府组织特征在于建立起一种共同愿景,使成员都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它强调发挥成员的个性与能动性,重视创造性知识和新观点的产生,典型组织有志愿者协会、兴趣团体等。程序化和等级化是官僚制型文化的主要特点,这种非政府组织渴望稳定、规范与秩序,而层级与保守对知识的流动和分享会造成一定的迟滞作用,如宗教类组织等。综合上述分析,说明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文化是追求稳定还是期望改变,对于知识管理都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五)志愿者的流动性

志愿者是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非政府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志愿者向非政府组织提供志愿性的知识、技能、资金等,非政府组织为志愿者提供表达自我意愿和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渠道。然而,对于志愿者来说,非政府组织既不是其谋生的主要渠道,也不是提供志愿服务的唯一选择。组织依赖性不高导致了志愿者群体的高流动性。志愿者的流失意味着其所掌握的所有知识的流失,并使得与该志愿者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志愿者的工作无法进行或是无法达到原来的效果。这是对一个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的重要考验。志愿者流动性高的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更侧重于对志愿者的知识进行及时筛选与储存,以减少志愿者流失所带来的知识损失。相反,志愿者流动性低的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则侧重于开发与传播志愿者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的效能。

三、强化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建议

政府、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对于非政府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创建以“知识”为核心的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培育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等。结合非政府组织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挥知识管理的最大效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知识志愿者”

非政府组织中的成员是应用知识管理创造组织价值的主体,他们在参与志愿活动中体现的高度使命感和合作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知识转移和共享方面的表现就不那么出色了。要克服非政府组织知识共享障碍,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培养“知识志愿者”,即不为物质报酬,基于对组织使命和信念的认同,自愿为组织提供知识的人。非政府组织应为其成员从知识工作者转化为“知识志愿者”提供条件。首先,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给“知识志愿者”安排适当的工作,使其参与这项工作,并感到自己的知识对这个项目有效用、有意义时产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动机,如委托有建筑专长的志愿者负责新办公室的装潢设计。其次,树立“知识志愿者”的榜样与标杆,形成一种环境压力,让其他人学习和效仿,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风气和氛围;最后,综合知识共享的参与程度和效用来评价个人知识贡献,根据实际知识贡献给予肯定。

(二)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规模、结构、业务范围、收入来源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措施和手段。常见的知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编码策略和个性化策略。在编码策略中,知识被仔细编码并储存在知识库中,组织成员可以不与知识开发者接触便获取和使用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知识反复使用的效率。然而,要维持和管理知识库,并对知识进行存储、编辑、评估和分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适合规模较大、资金充足、知识管理能力较强的非政府组织采用。人性化策略则将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人与人接触来进行共享。这种策略形式灵活、成本低廉、知识交流迅速,较为适合中小型非政府组织采用。

(三)广泛开展非政府组织知识营销

非政府组织知识营销是顺应知识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知识和信息的迅速膨胀、知识管理理论与技术的运用及不断创新,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丰富的营销手段和策略。知识营销要求非政府组织挖掘其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与顾客形成共鸣。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网络等现代通信渠道,迅捷、直观地将信息与知识传递给顾客,如应用RSS(聚合信息)

服务技术、PUSH(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和博客等。这些技术一方面能帮助非政府组织推介其价值观念、品牌知识、产品知识及服务知识,动员潜在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另一方面,还能根据订阅这些服务的顾客个性化信息,使非政府组织了解到其顾客的兴趣、偏好和关注的焦点。

(四)构建非政府组织知识门户

随着网络的盛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建立起自己的主页,但这些网页的内容与功能往往只集中于组织概况、开展活动、捐助情况等信息的发布,而忽视了开辟知识门户的重要性。例如红十字会是参与应对全球性“甲型流感”的主要非政府组织,在其官方主页上却没有公布专业权威的“甲型流感”预防治疗知识。为了实现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和更新高效便捷,同时为非政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公众提供交互的知识平台,非政府组织应建立起基于网络、标准统一、业务关联、内容完整、分类合理、面向用户的知识门户,并在知识门户中加入搜索引擎,方便使用者通过此门户存取知识。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Econmic and Social Council,Review of consultativoarrangementg wi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DB/OL]。

[2]樊治平,知识管理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21-22。

[3][美]安达信商务咨询,刘京伟译,知识管理的第一本书[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39。

[4]Emanude Lettieri,Francesca Borga,Knowledge Management lnNon-profitOrganlzations[J],Journal 0fKnowledgeManagement,2004,(6):16-30。

[5]徐兵,彼德·杜拉克读本[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454-457。

[6]林山,黄培伦,蓝海林,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的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4-55。

[7]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版社,1999:98-106。

[8]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17-218。

[9]王妮丽,崔紫君,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3,(6):70-72。

[10]Morten T.HBnsen,Nitin Nohria,Thomas Tiemey,What’s yourstrategy h managing knowled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2):106-116。

上一篇:勺子的英语单词下一篇:政府办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