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组织结构(精选12篇)
政府组织结构 篇1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探寻我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国际和国内的原因, 进而充分说明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府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影响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及特征
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一般认为,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正式使用的。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在当时, 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世界银行则把任何民间组织, 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 维护穷人利益, 保护环境, 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 都称为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也叫Third Sector (第三部门) 。非政府组织就是由抱有相同或相近志愿的成员组成的, 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成员、领导结构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之外, 而且独立运作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而关注于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 是有别于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组织性, 即有章程、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民间性 (非政府性) 主要是指独立与政府部门, 既不属于政府又不受控制和支配;非营利性, 不以营利为目的, 也不进行利润分配;志愿性, 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 而是自愿的;自治性, 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还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 即不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 也不从事传教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了解, 中国人是从国外的基金会开始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基金会从上个世纪社初, 就关注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 1949年, 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就中断了, 2004年曾经有媒体称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元年, 2005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 人们才开始关注非政府组织。在这之前, 这个概念对中国老百姓来说, 还是非常陌生的, 大家对于民间组织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妇联、文联、青联一类群众团体的层面, 群众在大陆语境下和党的领导是稳妥的对应, 而非政府组织则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词语, 可以引起一些使人警觉的联想, 所以很少会有人标榜自己是非政府, 并组织起来成为今天的非政府组织。
(一)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66年的初始发展期;1966-1978年的停滞期;1978-1995年, 因改革开放导致社会团体大量涌现;1995年中国举办世界妇女大会至今, 中国非政府组织自主性有所增强, 整体能力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数量激增。
(二)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研究证明, 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时, 由于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开始具备, 社会土壤与政策环境有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该国非政府组织将因此出现爆炸式增长。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既是一国“黄金发展期”, 也是其“矛盾凸显期”。一方面随着通货膨胀、大面积失业、垄断以及严重经济危机的出现, 出现“市场失灵”;另一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平竞争、维护弱者权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市场环境等方面无能为力, 出现“政府失灵”。人们向市场和政府之外寻求出路从而使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获得新契机。非政府组织不仅是公民表达意见主张、实现结社权的基本形式, 也是政府与社会的中介, 是政府与企业的协调者。一些政府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事情由非政府组织来做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以也就出现了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政府“还权”于社会以及“小政府, 大社会”的提法。
1、国际方面的原因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促使中国政府走向国际。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一直在强调与国际接轨, 力图尽快进入国际社会, 扩大中国在世界重大事务中的影响。毫无疑问, 加强与国际NGO的合作有利于达到这些目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跨国组织推动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及联合国组织之间双边或多边的合作, 以及与国际NGO合作。
2、国内方面的原因。 (1)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农户生产主体的地位, 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然而, 由于农户实际上处于分散状态, 从事孤立、封闭的个体生产, 生产技术落后、信息闭塞, 因此, 独立经营的农户对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可是, 原有的政府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由于物力、人力匮乏, 面对分散的众多农户往往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农村出现了第一批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自下而上的技术服务型NGO。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位制度逐渐弱化, 城市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重构。一方面, 游离于单位制度之外的个体户、私营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联结起来,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 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 而政府也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来沟通政府和分散的个人, 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在这种背景与需求下, 自1984年开始, 中国城市的NGO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3)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劳动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出现了许多新的弱势群体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全通过市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完全通过政府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不现实的。而国际经验表明, 非政府组织在满足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解决一些长期性的社会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 NGO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优势;具有与基层联系密切、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优势;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等等。这些优势使非政府组织在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也寄希望于非政府组织在消除贫困、解决就业、增进社会融合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社会中间层的出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形成了社会中间层, 中国社会中间层的形成, 不仅为NGO提供了新的筹资渠道、储备了志愿者资源, 而且也为产生新一代NGO的领导者提供了基础。
三、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 虽然提供公共产品仍然是政府的天职, 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唯一的提供公共产品的部门, 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服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非政府组织是移出的公共职能的合适承接者, 而且这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非政府组织就对政府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职能无所不包, 行政权力随时和无限制地侵入与控制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进而使自己的权力延伸到尽可能宽广的领域, 人们的一切物质文化需求都由政府计划供给, 有学者形象的比喻“政府的手伸进老百姓的被窝里”, 这就造成经济活力严重不足, 物质极度匮乏。在市场经济下, 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 市场经济也不允许政府是万能的, 政府的万能会严重损害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公共需求使得政府职能急剧扩张, 政府机构由此显得膨胀臃肿, 效率降低, 政府运作成本扩大, 社会不堪重负, 由此形成行政管理能力下降, 群众不满意度增加, 所以政府要逐步放手微观领域的管理, 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宏观政策调控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强对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进行调控, 把一个万能的政府转变成有限的政府。
(一) 建立一个责任政府
现代社会一般可区分为三大部门:政府、企业、非营利的社会组织。“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 (经济人) , 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NGO) 政府是企业相互竞争、社会组织相互竞争的规则制定者和服务者。经济主体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可能带来社会 (包括生态) 问题, 社会主体追求社会效益 (包括生态效益) 最大化, 防止和消除社会问题, 但需要消耗财富。政府制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规则和发展规划, 维护秩序。”所以只有建立一个责任政府, 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所谓责任政府, 就是说政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政府部门退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 要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转移出去。这就需要一个可依赖的组织承接从政府导出的社会公共职能, 如果社会公共组织缺位或者不到位, 社会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现代公民社会中, 政府治理意味着对人们行使属于社会的权力, 所以, 从实质意义上讲, 一个政府只有其在能够保障社会利益, 促进实现社会意志所提出的目的, 即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乎理性的、合法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它主要包括政治责任、道德责任、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及官员的生活与行为若不能适合人民及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将会失去其统治之正当性。
(二) 建立一个法治政府
从法治角度来看, 权力与责任是相联系和相统一的, 有权必有责, 行使多少权力必须承担多少责任, 而且政府权力 (职权) 本身就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 政府的权力 (职权) 必须依法积极行使而不能放弃, 否则就是失职, 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法治政府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 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 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治政府。用法律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 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
(三) 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2004年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 发布公共信息等, 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表明建设完善的服务性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 我们政府虽然强调的是服务, 但实际政府是对社会是一种管制, 因此政府是管制型政府。
企业、NGO、政府各自追求各自的价值,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NGO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追求经济和社会综合成本的最小化和公民福利的最大化, 政府在这三者中, 只做两件事:一是制定经济竞争的规则和发展规则;二是做服务员和裁判员。所以, 我们的政府必须是一个服务性的政府。
参考文献
李昌平.唯有打破“社会全能政府”, 别无选择[N].南方周末, 2010-07-08.
政府组织结构 篇2
行政管理 唐雨婷 201007064020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短短六十多年,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就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改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不停地寻求更好的改革方案?现阶段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现状又是什么?未来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将会怎样改革?
作为国家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运用行政权力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大。一个政府是否得民心、一个政党能否被百姓拥戴并长久留存于世,与他们的行政组织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警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很明确地指出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政府是人民选出来的,没有人民拥护的政府只是一具空壳。真正具有服务意识的政府,其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现状分析:
从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目标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行政组织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组织,因此,党的最终目标即为行政组织的最终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行政组织的目标就是尽快实现社会主义,使我国早日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但是,我国行政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的社会。
2、从制度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组织程序是各种行政法律、规章制度的结合。
由于单纯的纵向和横向组织结构各有优缺点,我国也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了网络型的直线职能式结构。从纵向看,我国行政组织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从横向看,每级政府内部又分为几个平行部门,比如:一个县政府下辖的教育局、地税局是平行的。
行政组织规划好后,相应的制度方面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行政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行政组织必然会腐败,因为人性都是趋利的,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必然会使其为所欲为(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我国及时认识到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保障,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等,还有一些规章制度,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3、从人员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主要由公务员、其他非公务员编制的后勤人员构成。
行政组织作为国家这样的阶级产物的执行者,它的组成成员的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影响了它的发展好坏和快慢。在我国,公务员很受追捧,被奉为“铁饭碗”、“金饭碗”,可见公务员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的受欢迎程度。这
么好的职位必然会有激烈的竞争,竞争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国行政组织的构成人员素质会越来越高,我国行政组织的执政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其它非公务员编制的后勤人员的素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提高,这会给我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从物质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场所、经费、设备等都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而缴纳税收的正是人民,因此,政府是在拿人民的钱为人民办事。政府在利用财政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利用“改善办公环境”的口号贪污或买一些奢华的物资。政府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的血汗钱真正发挥其作用。
5、从观念要素来看,行政人员应具有正确的组织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行政人员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人,这里的“高”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成绩高,还要有高尚的服务意识。行政人员应更多地树立一种“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他们应该明确:政府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不是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二)我国行政组织设置所面临的问题:
1、“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体现越来越少,“集中”越来越多。①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民主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呼吁民主之风。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政府的领导往往一人独大,什么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只是陪衬,几乎不影响领导的决策。这还只是在政府内部,普通老百姓呢?他们的苦可有几个领导懂得?这些老百姓 有话却无处说,这就是“民主”吗?
2、行政组织设置不合理、超编人员较多。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设置并不合理,有些地方政府会设置一些并不是很需要的临时单位,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仅仅是为了使一些任务尽快完成,但是这些临时单位过后又不撤销,最终导致我国行政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庞杂,开支也越来越大。我国行政组织里的人员并不都是公务员,很多人是非事业编制的,有些政府部门就是通过超额招收办事人员来增加财政拨款从中抽取利润的。
3、行政组织设置时职能不明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② 中国公民大概都很头疼去政府办事,因为有很多情况下会被告知“某人不在,稍后再过来”抑或“这事不归我们管,是归某某局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呢?归根结底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政府职能划分的不清晰使得出现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时政府手足无措的尴尬场面,很多领导也因此而丢了官职。
4、行政组织的地方利益意识较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③ 现在的很多政府机构有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他们为了保护本地企业不惜加高进入门槛,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对本地企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严重妨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行政组织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后果,国家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来监督这样的不公平行为。
5、我国行政组织中监管机构设置不到位,无法实现对使用权力者的有效监督。④
权力的行政组织内部权力设置不科学,很多领导在其机构里就类似一个个“小皇帝”,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这样的设置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客观条件。我
国虽然也有专门的监管机构,但这些机构设置很不健全,而且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上级部门的压力,很多监督机构比如:检察院、反贪局等等都不能很好地履行其使命。
二、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的改革方案: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而且可能会触动党的根基和国家的稳定,那改革就势在必行了。因此,我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地提出了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1、加快行政组织改革的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深化行政组织改革。行政组织设置的改革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事,在改革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论证,以免出现失控的局面。我国曾经有过几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其中有成效的只有1998年的机构改革,其它很多次改革都以机构数量反弹而失败,这是一个警世钟。国家应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外行政组织改革的成功案例,努力精简机构,聘用高素质人才,争取建成一个科学、高效、民主的政府。
2、国家应该积极推动监督机构的设立,加快规范行政组织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
目前,我国在行政组织的监督力度方面很薄弱,很多情况下都是已经发生、被大众知道的事监督机构才会出手摆平,这也导致很多人钻了空子。所以我国应大力推进监督机构的设立,可以把监督机构与其它部门分开,减少串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加强立法,把有关行政组织违规的具体行为详细地罗列出来,对蠢蠢欲动的官员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3、行政组织应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行政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产物,如果让一群素质低下的人去管理政府,人民必然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目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民怨”和“民愤”的恶性事件,所以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迫在眉睫。国家在公务员招聘这方面正在努力改进,但还是有些营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为此国家应在未来加大考核力度以确保所招聘的人是否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4、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同时禁止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提高人民的满意程度、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避免再出现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尴尬局面。国家应该明令禁止地方保护主义,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政府组织结构 篇3
对于当前面临的形势,吴敬琏说,当前是“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从现象上看是“四降一升”,就是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经济是一种趋势性下行的状态。
那么,怎么来迎接增速下降的挑战,过去办法就是扩需求、保增长。吴敬琏认为,这个分析方法很明显是从凯恩斯主义来的。他说,“我并不完全否定凯恩斯主义,但是要注意,凯恩斯主义用这种分析法应对的是短期问题,用短期框架分析长期的问题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误用。”因此,分析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不应该用需求侧的分析,而应该分析供给侧的各种因素。
吴敬琏认为,改革和开放对于效率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情况到21世纪初期就开始变化了,刘易斯拐点出现,新增劳动力开始减速,另外一个是城市化的过程。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效率提高的速度大大下降,供给方的因素减弱,就出现经济下行。现在要转到提高供给方面的效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某些制度构架和政府的监管构架进行改革。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制度的改革,不是政府调结构。实现当前重点任务,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形成一个兼容性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家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产品,不是去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不能直接地组织融资,直接地操办项目,不应该去指定技术路线等。
他说,当前就是要稳住大局,保证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集中主要力量推进改革,依靠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现在关键在于能否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改革建立起一个好的体制来。 而好的体制总的来说两句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试论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 篇4
政府优化组织的结构, 是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管理的措施。一是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优化组织结构, 就要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就要精简机构, 达到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使政府职能履职的要求重新整合政府组织结构, 使之能够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二是有利于政府深化机构体制的改革。在深化体制改革中, 问题多数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上, 政府的组织优化结构, 使政府要自己用好权, 负起责, 管好职责内的事。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只有政府组织结构真正优化了, 精简了机构和人员, 才能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使各级政府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防止和消除推诿扯皮现象, 而且能够使政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从而减少乃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 降低行政成本。
二、我国政府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 目前我国机构数量仍然偏多。
虽然经过七次大的机构改革, 机构不断在精简, 但除国务院办公厅外, 我国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还有25个。
2. 绩效管理不规范, 政府部门内部权责模糊。
一是年度考核计划忽视与公众、社会组织的沟通, 实效性、可操作性差。二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存在权责模糊, 工作人员对绩效意识缺乏。政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 机构重叠、职能交叉, 造成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等现象,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空位”或“撞车”的尴尬局面。三是工作中存在对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 评估方法简单, 不科学问题。
3. 政府层级过多。
目前, 我国的政府层级为五级, 即中央政府、省级政府 (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地级政府 (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县级政府 (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 、乡镇政府 (乡、民族乡、镇、苏木、民族苏木) 。这样的层级结构进一步加重了行政组织层级过多的程度, 直接导致基层政府信息向上传达层层失真, 中央政策向下层级时, 各层级层层截留, 对调动下级政府的积极性和有效履行职能不利, 不利于政府体制创新, 更不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4. 领导职数过多, 行政成本较高。
目前政府转变职能不够, 经过多次机构改革, 但各级政府的机构数量仍然比较多, 未能实现科学化管理, 加上政府、党委、人大、政协等机关, 行政机构数量多, 领导职数基数也大。从管理角度来看, 机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机构设置分工过细, 职能重叠交叉, 党政机构统筹设置的探索滞后, 以及政府部门自我扩张, 导致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双膨胀。导致行政成本和财政支出的负担。
三、优化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对策
1.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高决策权力、行政权力和监督权力,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
一是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 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责任, 完善政府职责体系。二是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又协调的要求, 政府部门要优化权力结构, 明确的权力性质、地位及其关系。建立健全各部门的决策职能, 加强决策咨询和现代智库的建设, 提高决策科学性。
2. 对绩效考评进行严格管理, 突出落实责任。
严格管理绩效既是政府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又是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客观需要。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来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从而科学制定绩效考评的体系和指标。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 从各级政府的特点和管理任务上出发,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标准, 增强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门制的实施。
在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以及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确保权责一致, 不断理顺各部门的职责关系, 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对那些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政府组织机构进行撤销合并;对那些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推诿扯皮以及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组织部门进行大整改大调整;对那些职能范围过宽、管理权限过大以及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 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
4. 严格控制机构数量、编制数量以及领导干部职数的配备。
一是各地各部门在设置机构、编制和人员职数上, 要按规定严格控制, 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和职数内配备人员。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理念, 重点改革机制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严格控制妥善处理需求中存在的矛盾。三是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的法规和政策, 严格控制行政和事业编制的混用, 以及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
小结
政府的组织结构是行政职能的承担者, 我们要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不断优化我过的政府组织结构, 从而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科学化。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等问题, 从扩大横向管理幅度, 缩小省级行政区划;精简行政层级, 推行大部制;按照行政组织机构的要求, 对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原则来设置机构;要着力打破职责同构, 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理顺关系, 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这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种配套改革措施, 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霞, 李玲玲.中国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析—以“整体性政府”为考量[J].理论界, 2009 (11) .
政府组织图 篇5
1.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可以任免一些县里的副职,其他没什么好说的。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县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地方的地方委员会,也可不设秘书长。其他没什么好说的。3.县人民法院
设置和职权:(不解释)4.县人民检察院
设置和职权:(不解释)5.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没有行政权,不是行政主体。工作包括:1.公文处理职能;2.调研信息职能;3.督促检查职能;4.协调事务职能;5.搞好服务职能;6.外事侨务职能;7.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政务信息网建设职能;8.办理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6.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每个地方不完全一样,一般县发改委负责全县整体经济发展,招商、以工代赈、对外经贸、海外务工。人称小政府
7.县经济委员会(经贸委)
设置和职权:(貌似合并了,现在叫工信局)8.县教育局
设置和职权:科室包括,教产管理中心;装备办;招生办;督学办公室;职称教科;普教科;学前科;计财科;人事科;办公室。
职权包括,教育资金,教学安全,教师职称,普通话推广,学校设立审批等。9.县科学技术局 貌似搞搞科研
10.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就是少数民族事务
11.县公安局(干部一般高配为副处级)
设置和职权:1.保障有关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法律的实施;2.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现行破坏活动; 3.预防和制止盗匪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4.依照法律管制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5.管理户口;6.管理剧场、电影院、旅店、刻字、无线电器材等行业和爆炸物品、易燃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7.保护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现场,协助有关部门破案;8.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的工作;9.在居民中进行有关提高革命警惕、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宣传工作;10.积极参加和协助进行有关居民福利的工作。
(县长和县委书记为正处,他们下属的各个局其实只是科级单位,鉴于公安局的重要性,局长一般由县委常委或者副县长兼任,因此县公安局为副处级。公安局一把手一般都是地方副手。
现在中国的公安和警察有些混淆,包括其所指人员和称呼应用,广义上警察是公安的一部分,警察又包括了如法院检察院的警察人员。总之,这个概念还很混乱。当前中国,公安将成为警察的曾用名。)
12.县监察局(一般与县纪委合署办公)
设置和职权:监察局是中国地方政府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与中央政府的监察部、省、自治区政府的监察厅对口。
13.县民政局
设置和职权:厄,这个好啰嗦,包括内部权力、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处罚。大家最熟悉的是婚姻登记,其实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如,收养、抚恤、伤残军人、社会福利证书审核发放、地名管理、五保户、低保、追认烈士、新办福利机构审批等等。内部权力包括内部人员的任免调动、考核奖励,机关财务支配等等。乱七八糟的。想了解的自己查。
貌似这个局还是有很多实际工作的。4.县司法局
设置和职权:地方司法局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管理和监督,地位与三权(政府、检察院、法院)平衡,但又不是独立的一个宣传管理法律的职能部门。
司法考试就是这个部门组织的(为什么不是教育部在组织?)这个部门还负责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其实这个部分的工作可以并入教育系统和公安系统)。还负责公正活动,还要研究起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不是有地方人大和常委吗?)
业务处室:办公室、法制处、研究室、法制宣传处、律管处、公管处、基层处、司法考试处、计财处、法援处、审计处、行政处、组织处、人事警务处、宣教处、老干部处(这里也有老干部处)、纪检委(监察处)
直属机构:律师协会、公证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跟司法有什么关系?)、律师培训中心 法律援助中心等
15.县财政局
设置和职权:负责财政收入和支出,促进工农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管你P事),培训专职财会人员(又抢教育系统的生意)。
16.县人事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同时为外国专家局)设置和职权:人事局是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职务改革办公室、工资股、人事调配股、档案股、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部等。
此部门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负责全县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职位 分类、考试录用、考核、职务升降、奖惩、工资福利、退休退职、权力保障等工作。什么编制了,工资了,人才流动了,机构设置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了都归他管。
貌似他有很多工作,但想想也不对。人家发多少工资他管着了吗。至于人才流动不流动的,是市场的事吧。毕业生现在也不用分配了。就剩下军队转业干部和公务员考试了。
7.县知识产权局(原专利局)设置和职权:(很多)
这个是必要存在的。18.县国土资源局
设置和职权:国土资源局是负责对国土资源进行调查、规划、保护、促使其合理利用的政府职能部门。有耕地保护、地政地籍、土地利用、土地整理、执法监察等部门。
19.县规划局
设置和职权:测绘、工程审批、城市规划等。还有一些其他职能和其他部门穿插的不表。估计中国就是叫这个孙子部门规划成这样了。千城一面呀!!20.县建设局
设置和职权:跟上边个孙子是弟兄俩也负责规划测绘,不过这个还管着供水、燃气、市政工程、城市照明、城市广告、公共客运(天哪!)、房地产、园林、建材市场(这个可以独立于市场外),还负责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党群、纪律检查工作及工、青、妇、老干部工作。最要命的是还管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审批和保护工作。
21.县市政管理委员会(市政工程处)
设置和职权:貌似是所有地下的管道和线路,当好像也负责绿化,铺设人行道等等。应该就是市政公司。22.县交通局
设置和职权:(居然不负责航空,难道航空不是交通飞机不是交通工具呀。)这个部门手里有工程,负责公路规划,管理客货运输,有水的地方还负责水上安全和船员培训,协同有关部门制定投资、价格、税收、信贷、劳动工资、外汇和其他有关交通行业的规定。还负责交通备战,承办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23.县粮食局 设置和职权:厄,粮食局很重要。24.县商务局
设置和职权:这个部门打假、反垄断、反倾销,好像还管着屠宰。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只能。25.县文化局
设置和职权:文化局也能罚款,好像还有收费项目。管理图书和文化市场。26.县卫生局
设置和职权:负责卫生、慢性疾病、疾病的预防控制、妇婴保健、艾滋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负责新农合基金管理中协调(这个很难理解)。27.县人口与计生委
设置和职权:(MLGB不解释)
28.县审计局
设置和职权:国企呀、金融机构呀、财政收支呀、外援呀等的效益或执行结果他都管管(跟财政局啥关系)。还能起草一些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29.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是个新部门(国务院直属的国资委03年成立的,是个特设机构。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代表国家向一些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能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令。)30.县地方税务局
设置和职权:我国现行税种共有24个,按照财政分税制的要求,将24个税种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三种。其中,中央税归中央所有,地方税归地方所有,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分配后分别归中央与地方所有。为适应分税制的要求,全国税务机关分为国家税务局(简称国税)和地方税务局(简称地税),负责征收不同的税种。国税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
地税还要宣传依法纳税。
31.县国家税务局
设置和职权:(同上)国税可以起草税收方面的法律。32.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起草有关法律草案;管理经营活动;监督商品质量;查处违法直销和传销案(谁都可以当警察);反垄断;监督经纪人;合同管理;指导和监督广告活动;商标注册和管理;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监督个体和私营主。
33.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8—33这几个属垂直管理)
设置和职权:贯彻技术监督方针;组织重大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品牌战略;负责产品质量监督(不下四个部门管了);标准化;统一管理计量工作;负责ISO质量认证;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场、装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和监督管理;负责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依法查处违法环节;承担打假办日常工作;承担食品安全。34.县环境保护局
设置和职权:1973年我国才开始有这个方面的办公室、88年才正是建立。35.县水利局
设置和职权: 水利局就是现在的水务局,主要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给排水等。
36.县工业促进局(某某业促进、服务局)
设置和职权:这个真不了解,也没查到。应该不是每个地方都有。37.县农业局
设置和职权:贯彻农业方针;提供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及财政补贴;菜篮子工程;农业环境等;农业科研教育等;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等的检测管理;动植物防疫;组织农业方面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管理农机;扶贫开发。
内设机构: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科、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科技教育课科、种植管理科、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人事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38.县广播电视局(38、39进来部分地区已经合并)设置和职权:有个地方电视台。39.县新闻出版局
40.县文物局(属文物局下副科级单位)41.县体育局(部分地区与教育局合并)
(上述四个局在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情况的合并,也有部分地区的教育局和文化局与这些部门进行了合并,例如文化局并广播局,广播局并新闻局等等的。体育局和教育局很早前开始合并了。)42.县统计局
设置和职权:这个就是全国水份最大的局。可以不带行李横穿撒哈拉了。43.县物价局(属发改委下副科级单位)设置和职权:这个部门也反垄断。44.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像这样的部门越少越好,多了就踢皮球了。45.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同上
46.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要法院干什么的。47.县信访局
设置和职权:啊
48.县人民政府研究室
设置和职权:不懂不懂...49.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没有战争你就多余。50.县林业局
设置和职权:这个负责树林子,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绿化、森林保护、木材管理(莫名)、森林防火。51.县信息产业局
设置和职权:促进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包括电子产品的制造与开发。52.县老龄委
设置和职权:全称为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是一个地方、部门、组织、单位为了领导、管理、推动老年人群的全面工作的。53.县行政服务中心
设置和职权:原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
54.县招商局
设置和职权:给县里拉项目的,跑业务的很累,做办公室的很闲。有项目就有奖金。(也正是因此,一些地方领导,直管招商,不问后话。例如某县的县领导出台政策给企业三年免税,企业都呼啦啦的来了,来一个企业领导拿一份奖金。三年免税过了企业又呼啦啦的走了,领导就继续招商,继续拿奖金。)55.县房产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有物业科、综合科、白蚁防治所、测量队等部门,会管理物业公司,廉租房和拆迁也管。
56.县外事侨务旅游局
设置和职权:有的地方旅游和外事是分立的。57.县水产局
设置和职权:渔业。58.县园林局
设置和职权:搞绿化什么的,职权跟市政规划交叉了。59.县纪委
设置和职权:党内闹矛盾的人会在这里相互控告。60.县委组织部 设置和职权:落实干部政策;考察县的领导班子;制定干部队伍反战规划,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落实当的组织工作路线;承办党代会,人大,政协的有关工作和代表的考察;管理国企领导班子建设;指导全县的知识分子;负责确定建国前党员的一些个事事;负责党员干部的信访;向上级打小报告;办理老干部的离退休手续。
这个部门有实权那。61.县委宣传部
设置和职权:县委宣传部负责统管全县一切宣传媒体及事物,报纸、电视什么的。部长是当然的县委常委,但是不实惠。(手里没项目就捞不到油水)
62.县委政法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也是党的领导班子什么的这一套。还维护社会稳定什么的(真不知道他怎么维护)。63.县委政研室
设置和职权:不懂,但这个科室的主任是正科级的。64.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对台办
设置和职权:你说你是有多么害怕台湾呀,每个县都按上个这玩意儿,一个内地县关台湾P事。
65.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快疯了。
66.县国家保密局(机要保密局)
设置和职权:我潜伏看多了,但是这个真有。就像某国当年的秘密警察和某蒋当年的军统。67.县委统战部
设置和职权:统一战线这个大家都知道,他还管着台湾工作办公室。68.县委党校
设置和职权:你们都懂。69.县地震局/地震台/抗震办 设置和职权:吃米田共的部门。70.县中医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除了中医好像还管点其他事,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之类的。71.县作风办
设置和职权:听说还有纠风办呢
72.县乡镇企业局(轻工企业局或当地龙头产业的主管局)
设置和职权:承担全省乡镇企业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职能,具体负责承担全省农业产业化,农村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管理和乡镇企业统计管理。
73.县运输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负责国家、省内有关道路运输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落实上级运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工作任务;制定全州行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实施行业发展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依法行使对道路客、货运输、运输站场、汽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以及运输服务业的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管职责;负责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维护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和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负责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监管国有资产;负责公路运输管理费的征收。
74.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设置和职权:简称C.I.Q,是为国家进行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部门。职责是对出入境的货物、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携带物等进行包括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的检查,以保障人员、动植物安全卫生和商品的质量。(县内没有国境线怎么办呀。)
75.县公路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厄又是个管公路的。76.县海事局
设置和职权:内陆的海事局管江河湖泊的,跟环保、水利、交通又交叉了。77.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设置和职权:这个只有地方有,他下设的执法大队就是城管!78.县老干部局
设置和职权:照顾一帮退休的干部。79.县政府采购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没什么可说的。80.县监狱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没什么可说的。
81.县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县委外宣办一个机构两个牌子)设置和职权:没什么可说的。82.县人民政府参事室
设置和职权:大概是起草案的吧。83.县档案局(馆)
设置和职权:没什么可说的。84.县畜牧局
设置和职权:跟农业局的一部分职权重合。85.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设置和职权:没什么可说的。86.县机构编制委员会 设置和职权: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管理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
87.县政府口岸办公室
设置和职权:刚改的好像是。88.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设置和职权:重合了农业局一部分职权。89.县车管所
设置和职权:主要负责承办机动车注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补领、换领、审验及受理机动车和驾驶员相关的其他业务。
90.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县委县直机关工委)
设置和职权:负责县级领导的生活服务工作。县机关大院的规划实施、安全保卫、消防、物业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局本级财务管理和经费预决算工作。还有其他等等,是管后勤的。91.县妇联(群团)
全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92.中国贸促会分会(群团)
93.县残疾人联合会
有的地方残联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有的是全额事业单位。
94.县海外联谊会(群团)
95.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归国华侨联合会属于非政府性的社团组织,地位比较特殊,并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职能,主要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确定。
96.县科协(行政编)全称:科学技术协会
97.共青团县委 98.县总工会 99.县委党史办
100.县消费者协会(非编)
是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群众性社会团体 101.县摄影家协会(非编)
102.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非编)
由全国性文学艺术家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全国性的产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
103.县工商业联合会(非编)一个群众团体组织
104.县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事业编)105.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事业编)从有共产党开始就有了貌似 106.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写地方志的
107.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108.县委县政府招待办 县委县府的一个食堂兼旅馆 109.县金融办
设置和职权:地方政府金融办是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大管家、地方金融生态建设的组织者、金融产业布局的掌控人、地方金融监控的防火墙
110.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11.县招投标中心
设置和职权:政府指定的开标工程交易地点
112.县经济信息中心(县报社)(事业编,部分地区可能改行政编)113.县投资管理中心(员工事业编)114.县建设工程管理站 排水管理、路灯管理 115.县关工委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通常挂在组织部的下面,一般由退二线的领导担任关工委主任,然后下面配专门的干部。工作相对比较清松,属于被遗忘的部门。
116.县电教中心
摄影、摄像、网络维护、计算机维修、各种电声器材的使用维修等
117.县招办(考试中心)这个都知道
118.县供热公司(事业编)119.县供电公司(事业编)
供电局的人事编制都属于省公司,现在的三产不属于编制。120.县邮政局(事业编)121.县应急办
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应付各种灾害、流行疾病、交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
122.县气象局
123.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部分地区与水利合称水务局)设置和职权:基本工作是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量、水质、水位、水温等要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124.县通信管理局(通信传输局)125.县供销社
我很奇怪,现在还有 126.县农科所
127.县驻外(京、省会)办 128.县无线电管理局 129.县科学技术研究院 130.县勘察设计研究院 131.县人才市场 132.县图书馆 不是每个县都有 133.县公路总段 大概是交通局下属单位 134.县中心血站
红十字会下属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13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局直属的编制单位
136.县人民医院(事业编)137.县中医院(事业编)
138.县妇幼保健院(事业编)
139.县中学(第一中学或以县名命名的中学)140.县开发区管委会 权限视开发区大小而定 141.县工商联(群团)142.县民革
143.县农公党委 144.县民盟 145.县致公党委 146.县民建 147.县民进
148.县九三学社 149.县台盟
150.县黄埔同学会
归统战部管理,主要是办公室文秘和打杂 151.县人民银行(包括几大商业银行)
人民银行是行政编,其他银行是企业编(不是事业编)152.上级银监局驻县监管办 这个不了解
补充: 县城投公司
负责城市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属于国企性质的公司起源于90年代初,国家要求政企分家,政府不能再直接进行城市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就把政府这块的职能剥离给城投公司了,专门负责这块。一般来说,城投公司有较深的政府背景,较强的经济实力。蔬菜局
这个部门我是去年才听说的,很稀罕,哈哈哈
说白了是怎么把菜种好的局。这个局得员工最多应该是事业编。领导肯定是行政编。县农医局
农医局貌似归卫生厅管 县医保局
公务员待遇行政编 县二轻局
原有的轻工局即是第一轻工业局,后又成立的轻工业局称第二轻工业局。轻工局即一轻局所管理的企业多数为全民国有企业,二轻局所管理的多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好像现在二轻也没啥事干,也没啥人。县工业园区办
听说我们县有个工业园,以前是混混出没的地方 刑警队 隶属公安局 交警队
隶属于公安局,县里的交警大队基本上是一个由临时工组成的痞子窝,在执法的过程中害死过很多人其危害不亚于城管。城管打死人的不多见,县交警队追死人的很普遍 消防局
公安部建制级别,其他不了解。消防总队
政府组织结构 篇6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非政府组织;困境;对策
1.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服务型政府应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公民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把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作为政府的价值取向,实现从权力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换。构建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把握“服务”。现代社会组织已经不再是“等级森严的金字塔,他们将是相互交织的网络系统——控制松散,权力分散”。公共治理慢慢成为由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对社会进行实施的局面,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将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
1.1 参与公共管理
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非政府组织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公益或者本组织成员的利益为目的,其动机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具有利他、公益的价值取向,与以公民为本位相吻合。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和公共部门之间追求公共利益目标,它对公共事务的介入,唤醒了民众对自身事务的关心,也引发人们对政府行政理念的思考。既然政府行政是公共利益的体现,那么政府行政就应在思想上摒弃以往指挥命令式管理的惯性,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以民为本,规范权力,并与公众相互合作,良性互动。
1.2 制约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主体作为“经济人”,也有其特殊的利益追求,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往往会舍弃公众利益而选择私人利益,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背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体制外力量的地位日趋凸显,有力地限制和制约了政府公共权力,促进了权力行使的公平性与开放性。
1.3 协助公共服务
传统政府是“全能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大包大揽。服务型政府是职能有限的政府,这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政府自身改革和进步的的一种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必须把它的能力主要投注于基础性的工作上,对于那些非基础性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就需要由非政府组织承担起提供的职能,使得政府专心“掌舵”。而且非政府组织更加贴近民众,能够提供更为灵活、快捷、多层面的服务。
1.4 提升服务效率
服务型政府是效能政府。有效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中,政府按照行政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产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并回应和满足社会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由于非政府组织它本身的特性使得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更容易减少出现寻租、贪污等腐败现象的几率。
2.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出现了利益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现象,这促进了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分化。非政府组织开始在社会公共领域独立承担或与政府合作承担相当一部分社会服务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势头迅猛,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非政府组织体系。根据民政部网站统计数据,1989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为454个,而到2007年底我国各类非政府组织达38.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0.7万个,民间非企业组织17.2万个,基金会1369个。虽然从数量和发挥的作用上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差很远,但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的今天,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已越来越大。虽然如此,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还是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还是处于政府主导、非政府依赖于政府的模式之中。这是因为:
2.1 非政府组织自我发展机制不完善
独立性是非政府组织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往往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我国的许多非政府组织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因为,我国许多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是出于政府转型的需要,一些由于机构调整而不好安排的政府官员被安排到非政府组织担任负责人,这些负责人又利用自己原来的从政背景,利用各种方式获取国家财政的拨款和补贴。这就使非政府组织蒙上了“官民二重性”和“半官半民性”,导致其与政府几乎没有对抗关系和竞争关系,所以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中,都没有将其独立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
2.2 非政府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备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非政府组织登记注册由各级民政部门主管,而日常性事务由业务主管单位管理,这就形成了双重管理体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也规定:社会团体在成立登记时,必须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由于法律规定“门槛高”,使很多非政府组织注册困难,只能以其他形式注册或者处于“地下工作状态”和非法存在的状态。目前,全国农民已自发成立了近13万个协会,但绝大部分还没有登记。如果政府不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帮助非政府组织取得合法地位,将导致它们不能公平而正当地开展活动,如近来出现的施粥组织就出现进退两难的境地。
2.3 非政府组织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制领域有很大的空间,与市场经济改革后企业的法规建设相比仍然比较滞后,有很多地方都是法律空白,对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层次和质量不高。从一些具有法律效力条例的内容来看,对其管理偏重于登记程序,导致与其他法规衔接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真正完整的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条文。
2.4 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不全面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正处于初期,许多非政府组织的内部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章程履行程序、人员录用与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无章可依,有章不循的问题时有发生,以致于出现管理混乱、腐败等现象。此外,非政府组织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其影响力和作用的发挥。
2.5 非政府组织运行的经费不充足
经费缺乏是我国非政府组织一个相当普遍和非常严峻的问题。政府对一些非政府组织没有经费支持,资金的来源问题就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发展滞力。相当一部分的非政府组织处在严重资金不足的状况,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出现了有名无实、空头组织的现象,严重的就是名存实亡的状态。甚至有一些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竟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对称的经营性活动。
2.6 非政府组织专业人才不具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服务中出现了复杂性、专业性的趋势,如汶川地震的救助,情况复杂,而且需要专业化的非政府组织来协助,而参与汶川地震的救助的绝大多数非政府组织难以确保活动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的参与。高级专业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在一些情况复杂的事件中的工作质量,有时甚至损害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其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不能确保其有专业化的队伍,在社会服务中就比政府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最终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职能的发挥和提供服务的效果,降低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社会信任度。
3.创新非政府组织的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模式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创新机遇。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这几年内快速增长,其活动领域触及到教育、防灾救灾、扶贫、社区发展、国际交流、政策咨询等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构建新时期的非政府组织就应该摆脱政府主导、依赖政府的模式,走向“互动合作”这一创新关系模式。
3.1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和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相结合
由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部门一起进行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又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了在发展市场经济、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充分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政府要主动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放松政府规制,保证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领导,改变以往既有的笼统化和消极型的行政控制体制,加强指导,逐步构建分类监管、资源引导和行为控制的新型管理体制,让其在组织和人事制度上脱离对政府部门的依赖,独立行使组织自身宗旨和目标,承担弥补政府与市场失灵的职能。
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社不分现象使大量非政府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政府选择相对于社会选择占明显优势,同时双重管理体制的存在,以及对政府资金的严重依赖,使非政府组织更多地扮演着政府部门辅助机构的角色。因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社分开,分清楚政府和社会的界限,还非政府组织的“本来面目”,创造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拓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提高其独立性。两者间应当建立平等的协作机制,政府要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社会化方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相结合
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使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权利能够得到法律保障,注册登记和监管能够有法可依。而现行法规体系,由于滞后性及部分规定的不合理性,导致我国非政府组织艰难地在政府和市场挤压之下,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而难以展现在国外非政府组织身上所看到的勃勃生机。所以,改革现行法规,建立较为完备的法制体系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立法,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基本权利,逐步取消现行法规中对非政府组织发展人为设置的限制性内容,从“入口”的制约转向“过程”的监管。目前,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制定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统一规范的基本法律,二是修改和改进非政府组织专项管理法规。
社会和法制环境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但相比较而言,对其生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更为根本的是自身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非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构和制度,克服行政化、官僚化倾向;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做到收支规范、账目清楚、公开透明,保证非政府组织的廉洁性。通过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非政府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最后,加强行业自律。非政府组织要健康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公信力,除了按照法律要求加强政府监督外,还应在自己行业内部提出一套比较高的标准,建立切实有效的自律机制。
3.3 拓宽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和提升人员素质相结合
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通过财政手段扶持非政府组织发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要尽快建立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机制,将这块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资金支持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可以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但是非政府组织也有能力承担的职能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支付一定费用由非政府组织承担;或者可以考虑划拨一部分经费,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解决非政府组织缺乏资金的问题。除此以外,还必须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逐步提高正当性营业收入和民间捐赠收入的比例。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专职人员很少,兼职人员也不足,人员总体规模小。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人员构成上存在整体水平不高,领导能力不强,专业水平不足等缺陷。针对目前这种现象,应当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加强对非政府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尤其是要提高其筹集社会资本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制定公开办事制度、行业道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服务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罗伯特·D·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2002,(10).
[4]刘丽华.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
[5]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2).
[6]马青艳,周庆华.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8).
[7]孙景民.全球化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8]张济琳.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J].软科学,2006,(1).
[8]陆明远.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J].社团理论研究,2004,(6).
[9]赵维良.政府职能转变中非营利组织的组作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
[10]张立荣,金红磊.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四维视角透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
本文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08年科研基金一般项目《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政府转型的路径选择》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08LDKX09。
作者简介:
肖华孝(1969—),男,江西泰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组织结构 篇7
一、非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外交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非政府组织 (简称NGO) , 又称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 其涵盖面较广, 不像政府、市场那么容易辨认。早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中, 就曾使用该概念, 并指出:“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得采取适当办法, 俾与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于本理事会职权范围内之事件。此项办法得与国际组织商定之, 关于适当情形下, 经与关系联合国会员国会商后, 得与该国国内组织商定之。”[1]
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存在分歧, 美国学者勒德·克拉克曾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非政府组织是私人的、非营利的职业组织, 有着独特的法律特点, 关注公众福利目标。”[2]虽然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 其应具有“组织性、私立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志愿性五大特点[3], 才能称为非政府组织, 从类型上讲, 其包含独立研究机构、基金会、基层社会组织等类型。
2. 非政府组织外交
在全球化的今天, 国家间因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国防建设等需要, 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但因意识形态差别、国家利益争取、安全防卫维护等原因, 国家间的冲突也日趋复杂。
传统外交虽然在当今国际交往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是国家维护本国利益和实施国家战略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官方性、权威性等特点, 使传统外交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外交实践中, 不能灵活应对各种摩擦、冲突。
非政府组织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一种补充,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其作用越发不可忽视。非政府组织外交可以归结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讲,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他国公众实施影响的一种外交形式, 是越过他国政府直接影响该国公众, 进而影响该国政府决策的一种行为。非政府组织外交虽然实施主体具有非政府性, 但是一国政府实际是可以通过政策制定、资金引导甚至是幕后支持等手段, 影响非政府组织, 使其帮助政府完成外交战略意志。况且, 非政府组织本身具有的专业性、灵活性、非官方性等特点, 使其在影响他国公众时, 更易于受到公众信任。
二、美国非政府组织与其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1. 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特点
(1) 起步早。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美国移民文化、契约精神、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 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4]其发展起步早, 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2) 规模大。美国非政府组织经过近500年的发展, 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 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 从饮食、医疗、大学到宗教、艺术等, 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据美国国税局2012年3月公布的数据, 美国公共慈善组织有近100万家、私人基金会有近10万家, 此外还有40多万家其他类型的组织。[5]
(3) 相对成熟。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在政府管理与自我管理上相对成熟。美国政府在法人注册、税收认定、监督管理等方面法律相对完善, 非政府组织在资金来源、专业化、组织化等自我管理方面也相对成熟。
2. 美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 与美国国家战略发展亦步亦趋, 在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 日渐昌盛, 是国际社会学习的榜样。
(1) 美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的特点。第一, 法制化。美国法律体系相对完善, 在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方面亦是如此。良好的法制环境, 为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保障。非政府组织自身运营、财务管理、资金支持等, 无一不在法律监管下。第二, 专业化。美国是发达国家, 有先发优势, 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引领世界他国发展, 是他国效仿和学习榜样。在专业领域, 当然包括非政府组织专业领域, 如人员引进、员工培训、政府监管等方面, 特别强调专业性, 而行业协会一般也有相当严格的评估标准, 以保证其专业化、规范化。第三, 项目化。美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的互动, 往往通过项目委托的形式, 政府提供资助, 提出要求, 非政府组织根据政府提出的要求, 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美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与政府意志是无法割裂的。第四, 信息化。信息的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使世界逐渐成为“地球村”, 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信息化的发展, 也为美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提供方便, 美国非政府组织利用自身的信息化优势, 在信息传播、话语权等方面, 牢牢占据主动地位。
(2) 美国国际非政府组织分类。基于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美国国际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第一, 丧失独立型。此类非政府组织受美国政府控制, 其战略目标与美国政府一致, 两者亦步亦趋, 如索罗斯基金会。第二, 半独立型。此类非政府组织不受美国政府控制, 但与政府意志不悖, 在自愿的情况下愿意与政府合作, 如福特基金会。第三, 独立型。此类非政府组织完全不受美国政府控制, 往往与政府唱反调, 亦不愿与政府合作, 虽然此类组织相对少, 但亦有之。
三、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与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
1. 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
(1) 美国传统外交的弊端。美国作为当今第一强国, 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冠绝全球, 在传统外交领域, 美国要实现其战略意志, 能与其“硬碰硬”的国家凤毛麟角。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到来,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全球化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促进交流的同时, 也让贫穷的国家看到了贫富差距;它在人们呼唤“西方民主”的同时, 也让人们看到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灾难;它在人们盲目崇拜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仇视和憎恨。当美国政府为自己的国家战略实现“庆功”时, 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敌人”, 当发现“个人”对美国仇视和报复时, 想通过传统外交应对是难以实现的。当面对“个人”时, 美国政府就好比“拿起拳头打蚂蚁”, 无处着手、无法聚焦。“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给美国传统外交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 而非政府组织外交在这些“命题”上, 恰恰能发挥其作用。
(2)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外交。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一般依托从事国际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开展, 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 故其控制性、约束性、执行力等方面不像传统外交有力, 但在传统外交无法发力的“个人”领域, 却能发挥其特长。但基于非政府组织自身成长的需要、部分国家利益属性, 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福特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等, 对美国价值观输出、“美式”民主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 在东欧、中东等一系列颜色革命中, 美国非政府组织在分化目标国意识形态、塑造“美式”民主价值观、反对派资金支持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相当活跃。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成为美国外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
(1) 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美国官方的行为由于意识形态、政治需要及附件条款等, 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非政府组织淡化了官方概念, 打着基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通过捐助、培训等方式, 解决当地的实际困难。其形式更易于被接受, 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容易得到认可, 这对塑造美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作用。
(2) 输出“美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息息相关, 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样的事务看法不同, 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进“美式”价值观及民主。非政府组织援助的过程, 其实也是当地民众接受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的过程, “美式”生活理念、思想观念一旦形成, 固化成为人们日常意识形态, 对于“美式”民主价值传播, 目标国外交政策影响, 美国外交目标实现, 影响无疑不可估量。
(3) 丰富与目标国交流管道。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国家竞争等原因, 一些国家与美国敌对, 政府官方交往甚少, 而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可以丰富与目标国交流管道、消除隔阂、增进交流, 树立美国正面形象, 进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交流管道的丰富, 对目标国了解美国、理解美国文化与政治立场, 增进互信, 促进两国发展大有裨益。
(4) 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国的核心利益, 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的使命。政府传统外交由于官方性、全局性等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有局限性, 而非政府组织外交关注的问题比较宽泛, 对实现国家利益大有帮助。如索罗斯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的宗教及传统下形成, 与美国政府合作, 以美国的外交目标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通过非直接方式干预, 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四、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尽管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差异, 但不妨碍我们从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中吸取经验。鉴于目前我们要实现崛起的国际战略及目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地位, 我们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的实践。
1. 加强非政府组织外交战略研究, 完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国情, 分析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利用资金、政策等支持, 加大非政府组织外交战略研究, 为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对优秀学者和重点智库, 可以重点扶持, 委托其制定非政府组织外交长远实施规划、具体实施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索罗斯基金会”, 推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发展。
尽快制定非政府组织参与外交战略的相关法律法规, 增加扶持力度, 引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为非政府组织发挥外交战略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2. 加快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实力建设
首先,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增强人力资源综合素质, 重视绩效、奖惩、培训等,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6]其次, 建立完善的财务公开、透明机制。坚持信息公开和财务评估, 防止腐败滋生。再次,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和自律机制建设, 形成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内在约束机制, 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还要加强专业化建设。非政府组织服务具有专业性特点, 因此, 要加强非政府组织专业化人才和服务建设。在国际专业领域, 还要特别注重专业权威的树立和培养。
3. 搭建战略平台, 建立协调机制
非政府组织由于本身的非政府性, 其资源整合整理、合作协调能力、资源共享能力较弱, 而要想发挥非政府组织外交的作用, 就要鼓励非政府组织“走出去”, 参与国际事务, 增进国际交流。
所以, 政府要搭建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的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共享平台, 建立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走出去”的协调机制, 拓宽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交流与合作渠道。
4. 利用非政府组织争取国际话语权, 维护国家利益
当今世界, 一些西方国家牢牢把持国家话语权, 使中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中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承受很大的国际压力。唐家璇曾指出:“中国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积极利用非政府组织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音。”[7]
所以, 中国要利用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 发出自己的声音, 影响国际舆论, 宣传我们的外交政策, 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摘要:美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早、规模大, 发展相对成熟, 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 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对于塑造美国国家形象、输出“美式”意识形态、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现崛起的国际战略,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实践, 并大力鼓励中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外交,非政府组织外交,非营利组织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宪章:第十章第71条[EB/OL].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chapter-x/index.html.
[2]P·B·弗斯顿伯格.非营利组织生财之道[M].朱进宁, 等,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12-14.
[3][美]萨拉蒙, 等.全球公民社会[M].陈一梅,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2-14.
[4][5]丁晶晶, 李勇, 王名.美国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则的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 2013 (7) :95.
[6]陈晓春, 刘娅云.我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战略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6 (2) :81.
政府组织结构 篇8
一、组织结构问题分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在组织结构设置上普遍存在“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现象, 且多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人员不多, 但组织结构相对复杂, 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门职责不清。突出表现在两块牌子之间的职能界面模糊, 权利边界模糊, 职责不清, 同时还存在多头管理, 造成工作流程不畅。以南京保障房公司为例, 就是保障房指挥部与保障房公司之间存在严重的职能界面模糊的问题;二是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 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三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 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脱节和矛盾;四是信息沟通层级较多, 渠道较长, 反馈较慢, 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
二、组织结构设计
1. 设计思路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 在正式设计之前, 要明确设计思路。通常建议分三步进行。首先, 通过对组织战略与目标的分析, 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模式;其次, 对公司业务进行分解、汇总和分类, 确定公司基本职能, 进行职能分类和部门分化, 根据部门分化的结果, 依据权责匹配原则进行部门权限的划分, 设计部门职责和组织结构图, 编写部门职责说明书;第三, 进行工作分析, 设计部门岗位与岗位职责, 编写岗位说明书;最后, 根据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具体如图1-1所示。
2.职能结构设计
职能结构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首要工作, 是科学设置部门和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公司业务进行梳理, 确认公司的职能;二是对公司的职能进行自然分类。职能分类要从实际出发, 不可过细, 导致职能重叠, 也不能过粗, 造成职能缺失。以南京保障房公司为例, 在职能结构设计上确定以规划前期、工程建设管理、投融资管理、招商管理、成本指控和质量控制为关键职能的职能框架。
3. 职权结构设计
职权设计一般包括两方面, 一是职权的纵向结构, 即集权、分权的设计。一般由高层的经营决策权、中层的专业管理权和基层的作业管理权组成, 这三部分连贯起来成为上下衔接、贯通到底的纵向系统。二是职权的横向结构, 即部门职权分立与衔接的设计。是指同一管理层次各个部门的职权配置及相互关系, 包含各部门的专享职权、同级部门之间的协作职权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权。通过对保障房公司的研究发现, 此环节重点要做好两方面设计:
(1) 管理幅度设计。哈罗德∙孔茨对影响组织跨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下属所接受的培训越多越充分, 他们向上级请示的次数就越少, 这样有利于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从而增大了管理的跨度。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工作性质:工作复杂程度越低, 管理幅度越大, 反之越小; (2) 人员素质:管理者能力越强, 素质越高, 管理幅度越大, 下属能力越强, 素质越高, 管理幅度也越大, 反之越小; (3) 业务标准化程度:业务标准化程度越高, 管理幅度越大, 反之越小; (4) 信息化程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越先进, 管理幅度越大, 反之越小; (5) 集分权程度:管理者越善于授权, 管理幅度越大, 反之越小; (6) 其他:组织的凝聚力、人员的分布等因素。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E.戴尔对100家大型企业管理者管理幅度的调查结果, 最高经营层的管理幅度中位数在8-9人。尽管这种经验统计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但毕竟是从企业实际中获得的直观数据,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管理层次的设计。从管理层次来看, 组织有两种基本形态, 即高长型组织和扁平型组织。如果一个组织采用较窄的管理幅度, 则要求组织有较多的管理层次, 该组织形态称为高长型组织;与此相反, 采用较宽的管理幅度, 则要求组织有较少的管理层次, 这种组织形态称为扁平型组织。两种形态各有优缺点, 如表1-1所示。
三、搭建组织结构运行保障体系
组织结构的运行效果, 除受组织结构本身的影响外, 还取决于组织机制与职责的落实情况, 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保证组织结构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南京保障房公司的时间经验后认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应重点通过完善管理规范、建立资讯平台、完成工作流程、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五项措施来确保组织架构的运行。
1. 完善管理规范, 实现制度管理
对于国资背景的融资平台企业来说, 管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环节。管理规范的不明确、不完善, 造成很多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感情偏好的差异, 导致的工作不力、管理不当、处事不公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组织管理效能的发挥。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为避免严重的责任不清、推诿扯皮问题, 必须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加强责任制度的完善, 即在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与要求,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2) 完善作业标准。为推进公司发展, 公司应该完善各类企业标准, 尤其是操作标准、工作标准和定额标准。
2. 建立资讯平台, 完善联系方式
资讯平台是企业的“神经系统”, 可以帮助企业拓宽沟通的渠道、明确沟通的流程和处理方法, 进而保障员工在工作中适时地、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信息。
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在内部纵向沟通上主要采用报告、报表的书面形式, 在横向联系上, 主要采取会议形式。如通过每周的总经理办公例会协调解决跨部门的工作问题, 保证工作上相互协调。总体来说, 在沟通联系方式选用上, 正式方式过多, 非正式方式偏少, 灵活性不够, 沟通效果差。当遇到特殊冲突时, 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因此, 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在日后的管理中要建立资讯平台, 完善联系方式, 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 合理的授权, 确保员工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 按照规则进行自主决策, 减少纵向沟通负担过重,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快反应速度。同时, 也会减少横向部门沟通的频率, 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直接增加沟通的效果。
(2) 聘请外部专家, 成立冲突协调专家委员会, 针对突发的、群体性、重大的、具有破坏性的部门间、员工间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冲突矛盾, 进行专项管理和解决。
(3) 成立临时整合机构, 包括项目部、临时工作组等。
(4) 进行适度的员工轮岗。轮岗可以让员工之间彼此熟悉和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困难。在此基础上, 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信息的准确, 互相理解, 加强彼此包容和合作。
(5)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 创造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分享, 促进协调的顺畅。
3. 完善工作流程
从整体顺序来讲,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之间, 先要重新设计流程, 再进行组织机构设计。即弄清楚需要做什么工作和如何把这些工作结合起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把握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哪些技术予以支持。在此之后, 才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组织结构调整。但在现实的工作中, 往往只是公司的总工作流程设计先于组织结构设计, 内部具体工作流程是与组织结构设计同步进行或滞后。为确保组织结构正常运行, 需对部门内部的具体工作流程做适当完善。以员工招聘为例, 融资平台企业习惯性做法是用人部门需要用人时, 直接找总经理提需求, 经同意后, 总经理直接给人力资源部下招聘任务。在整个人员招聘过程中, 人力资源部只是一个搜索简历、办理面试和入职的工作, 失去了职能部门该有的建议和参谋的职能。为了更好地保障组织结构的高效运行,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应在原有招聘流程基础上进行完善, 增加人力资源部的人才规划、编制审核、需求审核的职能,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理想的招聘流程应如图1-2所示。
4.建立有效决策机制
企业决策机制在经营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 不仅是设计其他机制的基础, 而且贯穿于其他各机制运行的始终。健全的决策机制是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 其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与决策的运行规律相符。通过对南京保障房公司的研究发现, 在决策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决策效果差, 速度慢。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信息不足, 信息分析不透彻, 决策方法不科学。针对以上原因, 对决策机制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 聘请外部专家, 增加决策专家委员会, 为公司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和科学的分析, 保障决策的正确性。
(2) 建立决策框架。根据“对问题的共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技术知识”两个通用决定决策方法的组织特征, 构建权变决策框架 (如图1-3) , 帮助我们选择决策模型, 加大决策的准确性和速度。
(3) 选择垃圾桶决策模型作为公司的决策模型。通过对照决策框架的内容,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公司适合采用垃圾桶决策模型 (如图1-4) , 有助于站在整个组织的立场上考察遍布组织的、管理者频繁做出的决策问题。
5.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作用下, 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会呈现出相互衔接, 运转流畅的局面, 组织结构运行表现稳定。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组织设计成功的成败。通过对南京保障房公司的研究, 为确保组织结构的健康运行, 应该要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做好以下方面:
(1) 加大激励性报酬的比重。为增加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思想, 建议适度提高管理者的总薪酬水平, 加大激励性报酬比重, 将薪酬结构比例调整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4:6。同时, 在支付形式上也可以做相应调整, 适当增加股权激励。
(2) 调整考核期限。考核期限设置要合理, 应根据工作性质, 确定考核期限。业务部门考核期限可设置较短, 以季度为期限, 管理部门应设置较长, 以年度为期限。
(3) 调整激励指标。目前, 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性报酬支付的考核指标是以经营业绩作为唯一考核指标。这样容易造成管理者为了业绩不择手段等负面影响。为了让薪酬激励机制更好地为组织结构设计服务, 建议在考核指标上增加部门协调能力、员工指导能力等等指标。最好采用360°绩效考核体系。
组织结构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 此类企业的发展与生存都遇到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此类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发展迅速, 数量巨大, 涉及范围较广, 从组织结构设计视角研究融资平台企业发展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企业之间、部门之间也使得沟通速度变快, 距离变短。现代企业只有设计适合的组织结构, 并且能随着企业的发展, 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才能更好地面对竞争和挑战, 才能在巨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本文以南京保障房公司为例, 浅谈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该如何调整设置组织结构, 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 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组织结构 篇9
1 非政府组织(NGO)的政治背景支撑
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等方面开始了多方参与新格局重组,该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导作用,并且变现出鼓励社会自治化、政治民主化、多元主体互动化的态度,不可否认,我国正迈入“整体性社会”为特征的“公民社会”方向转变过程,由直接管理过度到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过度到宏观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过度到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若想实现上述过渡,则必须要求政府重审自身角色,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事业单位、企业等关系,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领域、经济领域权力收缩,实现非政府组织(NGO)承担政府部分职能的重要政治支撑背景。
2 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竞合关系构建的现实需要
2.1 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存在感较低
尽管目前非政府组织(NGO)遍布我国的各省、市,并且涉及到流动人口、贫困人群、残障人士、妇女等公共服务领域中,可以说,非政府组织(NGO)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压力。然而,除了重大事件媒体报道的时候,各种非政府组织(NGO)才会出现在社会视野中,但是平时却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这种社会存在感和其社会责任感并不相称,容易引发公信度危机。
2.2 非政府组织(NGO)管理规范不足
尽管我国对非政府组织(NGO)提出了相应政策法规,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与支持,正视其合法身份,然而,调查研究表明,非政府组织的“非法身份”仍占据多数,数倍于“合法身份”组织,缺乏良好的管理规划化办法,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 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竞合关系模式的构建
3.1 引入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的竞争
根据“多中心”理论,提出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互动中的两方面竞争机制:①公共事务管理权力竞争,公共事务管理中非政府组织(NGO)将会对政府管理权力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且起到部分替代作用,所以,在其中引入竞争机制,凸显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的优势所在。②资源竞争,特别是财源方面的竞争,一般来说,政府财政主要来自税收,非政府组织(NGO)则来自于公众捐献,总之,二者所有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人民,假如不依据政府财政公共事务支持处理,那么容易产生间接竞争关系,如果依据政府支持,则会构建直接竞争关系,结合一方的竞争能力,得到更多的资源利用能力。
3.2 建立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的互动合作
政府方面需要重视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并且重新审视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功能。非政府组织(NGO)在公共领域处理中较政府更加高效、低成本,能够尽可能的满足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是最为和谐的民众—政府沟通枢纽。非政府组织(NGO)并非离退休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的机构,亦非政府附属单位,是自发性的无私公众组织,同时,非政府组织(NGO)目的不在于切割政府权力,而是协助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此,政府要积极的解决非政府组织(NGO)的法律问题,并在法人地位、登记、审批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适度为非政府组织(NGO)提供人事豁免权,防止存在二者之间的人员裙带关系。当然,政府方面要积极与非政府组织(NGO)展开合作,在慈善、科教、文卫等方面深度协调,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理论道德体系。政府需要强化监督非政府组织(NGO)力度,避免发生“非法组织”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非政府组织(NGO)和政府的良好竞合关系,有益于二者互信机制的构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致力于社会公共领域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兰定松.非政府组织对推动贵州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5(3):93-95.
[2]李子昂.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思考[J].商情,2014(9):117.
政府组织结构 篇10
一、“善治伙伴”关系的界定
善治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 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实际上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是国家、政府将自身权力向社会让渡的过程。善治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其参与灾后重建提供了良好契机。笔者基于“政府———非政府关系的类型学理论”对“善治伙伴”作出基本的界定。
(—) 双重模式 (Dual Model)
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筹集资金和配送服务, 只不过两者各司其职, 非政府组织弥补政府的不足, 向政府力量无法达到的顾客提供服务或提供政府所没有的服务。这是我国目前灾后重建中采取的主要模式。
(二) 合作模式 (Collaborative Model)
即政府提供资金, 非政府组织配送服务, 包括“合作的卖者”模式和“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 后者与前者区别在于非政府组织更具有自治、决策和发言的权利。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政府目前灾后重建中的最佳选择。“善治伙伴”强调促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动, 这也是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向。
二、灾后重建中“善治伙伴”的角色困惑
总体来看, 特别是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相比, 灾后重建中,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让渡空间有限, 且动力不足。事实上, 非政府组织并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行动者, 政府与其呈现的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 即政府处于中心, 非政府组织处于边缘。
(一) 政府的合作引导功能缺失
灾后重建中, 由国家和政府对资源和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将各子系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整合集成起来, 并强化其整体行动的能力以发挥协同效应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有权力更有责任赋予其以一定的决策、协调与管理职能, 使其在自身的核心优势范围内及时做出相应的表现。但实际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在灾后重建中, 政府在对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管理中设置了严格的、具有约束性的管理体制, 将非政府组织置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 使他们缺乏变革的能力和创新的动力。
(二)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经验匮乏
目前, 对于大多数非政府组织来说, 政府未主动提供给他们健康发展和参与灾后重建所需的让渡空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或是疏于联系, 或是政府仅以传统行政命令的方式传达其决策, 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沟通。而有效的沟通以信息共享为前提, 我们亟需灾后重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该平台为双方的协调提供便利, 为快速反应提供支持。
(三)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空间受限
事实上,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程度, 决定了政府在政策层面赋予非政府组织行动权利的大小, 在制度层面上决定了非政府组织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数量在我国,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决定两者的关系模式, 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这种信任关系不能建立起来, 也影响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分工与合作。近年来,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 非政府组织更多地被定位在危机应对阶段与政府进行紧急合作。灾后重建中, 他们的价值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延展。
三、灾后重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有效合作
(一) 建立和完善“善治伙伴”关系的法律保障体系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平等合作不能寄希望于政府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自律。非政府组织若想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谋求与政府组织的平等合作, 必须借助法律体系和制度设计明晰双方在公共事务治理领域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即明确各自的治理边限。建立和完善“善治伙伴”关系的法律保障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要以立法或政府授权的形式明确灾后重建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权利范围与相应责任, 使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其中需要强调的是, 政府应该在灾后重建中居于核心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和资源, 以弥补政府功能之不足, 降低政府救治成本。二是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统筹规划制度的设定。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具有培育、发展职责。在灾后重建中, 应由政府根据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非政府组织的现状确定其发展规划, 引导其行动与重建目标相一致, 即灾后重建一方面要实现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灾区生产方式和民众生活方式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加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政策支持。鼓励扶持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在灾区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组织功能, 体现自身特色, 对政府功能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
(二) 构建行之有效的“善治伙伴”监督机制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既是监督的主体, 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对象。政府要授权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并对他们的参与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 防止他们借助参与重建投机获利。由于授权的存在,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建立在二者共同理念—灾后重建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的。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应该做到:一方面授予非政府组织一定权力, 同时满足其部分合理的利益要求, 从而为其参与灾后重建提供一种正向激励;另一方面, 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制约和监督, 防止其自利行为的产生。政府应规范灾后重建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机制, 尤其是明确各监督主体 (民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 的职责, 避免相互扯皮。另外,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监督的重点应放在非政府组织是否违法上, 而不是非政府组织日常运作的管理。可建立非政府组织的问责机制, 重点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监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基于善治理论, 非政府组织一定范围内肩负着相应的对于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不同意见的表达监督政府权力。非政府组织利用自己的合法空间和渠道, 把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愿望反映给政府, 从而影响政府决策;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政府权力。
(三) 健全高效率的“善治伙伴”沟通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这个由政府主导, 企业、社会团队和个人共同参与的重建机构,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 有效引导了各方重建主体互相配合。要确保协调小组的人员、资金等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特别要明确组织职能的有效划分及合理的权责分配。二是搭建二者之间高效率的信息沟通平台。协调机构的决策者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政府发展需要的过程, 利用技术增进信息的搜集、储存、提取、分析和交流。政府必须加快灾后重建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构建信息共享交互系统, 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信息交互平台, 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 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和相应的备份系统, 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资源重组共享。三是“善治伙伴”的双方都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即政府要主动寻求与非政府组织建立灾后重建中联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要积极地探寻灾后重建中与政府协作的有效途径。
非政府组织与抗震救灾 篇11
当前,一场抗震救灾的战役正在全国打响,中国政府表现出了空前快速的反应以及亲民作风,行动雷厉风行,出招相当准确,而且善于开放性地听取民众意见,在空降救援以及海外救援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数千年之新起点
这一次的救援工作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民间组织,尤其是各类NGO组织(非政府组织),也以自己的力量参与了抗震救灾。如:陈光标率领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队伍,由60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展开了大规模救灾行动。此外,南都基金也十分活跃。NGO的救援队伍甚至在救灾前线组成了联合办公室。
真是可喜可贺!
这让我看到中国未来成长的一个新起点,也就是公民社会的崛起,或者如十七大报告所提倡的那样,“基层群众自治”开始在中国隐隐出现。这将彻底变革中国的未来!让中国走上一条更加健康发展的社会与政治现代化之路。
须知,在中国,几千年来,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往往只存在强大的政府和原子型的个人,缺乏社会组织(传统中国还有一些宗族和乡绅的存在,现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几乎荡然无存),尤其是种种专业化的有效的NGO。
不必都劳政府
而在欧洲,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一直是教会唱主角,其各种社会组织一向比较发达,到现代社会就更是势不可挡。在美国建国以前,清教徒是主导力量。那个时期,虽然没有政府,当然也不存在“美国”,但因为有教会作为社会的协调力量,因此北美并不因为是无政府社会,就沦落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事实上,那个时候在美洲的人既有上帝(“天”),也有社会规范(“法”),日子也还是过得不错的。今天的美国,各种基金会,各种非政府组织,再加上美国占社会主流的基督教会,美国的社会组织就像细胞组织发育那样齐全,就像毛细血管那样四通八达,神通广大!
好比说同样是救灾吧。在美国,往往是各种NGO反应最为迅速,先声夺人。因为他们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无须像官僚机构那样信息上传下达,层层汇报,完全可以不待命令,马上动手。譬如:在芝加哥,尽管也时常会发生暴风雪等灾难,但当地的各种社会组织一般都会马上出动,运用其独有的专业能力,高效率地进行应对。至于政府,则往往是后知后觉,等到政府一来,许多事情几乎都处理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许多事情并非完全都属于“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因而并不见得都要政府来处理。就算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并非就要完全依赖于政府,事实上民间组织,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各种社会机构也都是可以帮助政府来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尤其是在灾难出现的非常时期,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几乎统统都是失效的。这个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更多的力量尤其是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与政府组织的共同配合,可以说是迅速进行灾害救助的最佳方式。
一切刚开始
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组织才刚刚起步。这就使得政府非常辛苦,尤其是政府中有担当的领导人相当辛苦,不得不东奔西跑,亲临前线。否则,整个体制的身体就无法转移到灾难救助中来,整个国家资源无法向灾区倾斜。
政府组织营销与绩效管理探讨 篇12
我国关于政府营销最早进行研究是徐小佶《试论政府营销》, 他把政府营销定义为政府营销是指通过市场营销原理与方法的运用, 对社会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宏观调节和控制, 推进政府目标、观念或计划的实现, 以保证全社会协调健康的发展, 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管理过程。随后肖文旺、李德荣、董丛文、闫志刚等众多学者从诸多方面对政府营销进行了研究。有的认为政府营销是一种理念上的指导, 是运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原理来指导政府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 树立营销的思维;有的认为政府营销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通过运用营销各种手段, 达成公众满意或超值满意的全过程;有的认为政府营销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及在政府部门的自身运行中利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动作, 推广政府政策, 树立政府形象, 建立与公众的良好关系, 并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终实现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无论定义如何, 其着眼点都聚焦在了政府作为主体、公众是营销的对象、需求满足过程、交换等营销的基本点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政府组织营销定义为政府组织创造并同社会公众交换制度产品及公共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其营销行为具有服务群体的广泛性、营销行为的强制性、社会监督的复杂性、过程的非赢利性的四个特征。
2 关于政府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 其根本目的是不断促进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 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Aubrey Daniels提出“绩效管理”这一概念后, 人们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采取了两种取向:其一是组织取向, 即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一种体系 (Williams, 1998) , 旨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保持竞争优势;其二是个体取向, 认为绩效管理是指导和支持员工有效工作的一套方法 (Armstrong, 1994) , 旨在开发个体潜能, 实现工作目标。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个体取向, 但这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对于组织进行划分, 可分为企业、政府、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不同类型绩效管理方式各有差别。本文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企业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理论提出后, 国内外很多学者就政府绩效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应将绩效管理引入公共部门, 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关于政府绩效管理有很多定义。有的认为政府绩效管理就是项目管理, 有的认为是成果导向型的管理。政府绩效管理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GPM) 或称为目标-效果导向管理, 是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总称, 是指政府根据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 以绩效目标的建立、实施、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公共资金管理制度。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制度, 它的主体是政府, 对象是公共支出。
综上分析企业绩效管理侧重于经济收益分析, 而传统的政府绩效管理局限于公共支出或成本管理, 忽略了公众在政府绩效考核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组织营销绩效管理将综合两种不同组织的考核方法, 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公众满意度为重要考核指标, 同时结合成本-收益考核的新型政府绩效管理方法。
3 政府组织营销中的绩效管理构想
绩效管理有助于评估营销活动开展的效果, 同时也能对营销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样将营销绩效管理运用于政府营销有助于提高政府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首先我们需明白政府营销所涉及的要素, 以下是政府营销的简单交易市场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营销可以分为主体 (政府组织) 、客体 (公共产品与制度) 、对象 (公众) 。政府营销绩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主体和客体两部分, 其流程如下:
(1) 明确政府营销绩效管理考核对象。政府组织营销指
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以为公众提供和创造价值的需求管理过程。因此政府营销绩效管理考核的对象为政府组织和由其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其中政府组织绩效考核应将部门考核和公务员个人考核相结合起来。我国政府营销绩效管理对象不明确, 导致了营销活动中缺位、错位、失位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明确营销绩效管理考核对象, 可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提高政府营销活动的效率。
(2) 绩效界定和设定绩效指标体系。政府营销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以为公众创造价值为导向, 其所涉及的活动多种多样。针对政府营销活动的所有产出, 具体说明绩效的哪些方面对政府组织来说是重要的, 即政府营销中的关键绩效。结合服务型政府构建理念, 对于政府组织来说公共产品提供的及时性、经济性和其营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公正、公平性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SMART原则, 由此我们来构建政府营销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3) 政府营销人员绩效评估。政府机构公务员是政府营销活动的执行主体, 他们的绩效影响着政府营销活动的效果。对于政府营销人员的评价主要在于执行力、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创新能力方面。由于长期以来行政观念的影响, 我们的政府人员缺乏为公众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而政府营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需要政府人员树立公众为导向的哲学, 同时也加强这些方面的考核。
(4) 公共产品提供的及时性与便利性评估。企业营销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的将产品或服务传递到目标顾客手中, 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中效率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们许多政府只注重公共品的供给, 而忽略了公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品, 所以导致了公共品供给的滞后性和公众使用公共产品的不便性。政府营销活动应先对调研公共需求, 提高公共产品的针对性。
(5) 成本绩效考核。政府营销活动虽然不能以经济性为主要评价标准, 但由于传统政府经营不注重成本控制, 导致财政赤字经常过高, 所以导致了建立企业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营销活动经费的来源是税收, 注重成本控制事实就是在为公众创造价值, 符合公众的需求。如果某些公共品能由私营部门提供更具有经济性时, 就应该将其外包出去以节省成本。因此政府营销要做好预算管理, 注意成本考核。
(6) 公众满意度考核。政府营销活动一切以公众需求为中心, 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价值。政府营销开展的各种活动如地区形象宣传、招商引资、旅游推广, 都是为了发展地区经济, 为公众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公众是否满意是评价政府营销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
(7) 绩效反馈和控制。在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后, 要将考核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与原计划不相符的环节, 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与提出解决措施。传统政府组织工作一般都是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汇报, 活动过程中缺乏指导控制措施, 导致问题产生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绩效反馈和控制是伴随政府营销活动全过程, 有利于政府营销活动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
【政府组织结构】推荐阅读:
政府组织型模式05-26
非政府组织参与10-06
区域服务型政府组织06-12
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06-18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06-12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06-18
非政府组织管理课程考试题库专题09-11
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与转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