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2024-07-24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精选10篇)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1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资料

高尔夫运动竞赛类别

(一)职业高尔夫比赛

(二)业余高尔夫比赛 高尔夫竞赛方法

(一)比杆赛

(二)比洞赛

世界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

(一)世界职业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

1、职业高尔夫竞赛体系(三大体系)男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PGA)体系 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LPGA)体系 区域队际对抗赛

2、发展格局

3、积分排名

(二)世界业余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

第一章

当代世界主要职业高尔夫球赛事概述

一、英国公开赛

(一)概况

英国公开赛的全称是英国公开锦标赛,由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主办。

英国公开赛是四大赛之一,它是世界高尔夫史上最古老也是最负声望的大赛,首届比赛于1860年举办,当时只有8人参加。但如今从规模来看,它是四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一个,1993年参赛人数达1827人。比赛为分四天进行的比杆赛,二、美国公开赛

(一)概况

1895 年设立,由美国高尔夫球协会所主办,是高球界最具权威且最难获胜的赛会,职业与业余球员皆可参加。美国公开赛的全称是美国公开锦标赛,由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主办。每年6月在美国的不同球场举行比赛。比赛分四天举行,每天打18洞,共72洞。关于这项赛事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高尔夫选手菲尔-米克尔森在这项赛事中5次获得亚军,可谓是千年老二。

三、美国PGA 锦标赛

(一)概况

由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所主办,非会员无资格参加;1916年开始比赛,优胜者终其一生可以不经预赛即参 加PGA主办的比赛。PGA锦标赛在四大赛中奖金总额第二位,冠军奖金额仅次于美国名人赛,列第二位。每年8月举行,是四大赛的最后一项。1916-1957年采取比洞赛方式,1958年至今采取比杆赛方式。2009年这项赛事的冠军是韩国选手梁容银,他四轮具体成绩是(73-70-67-70),总成绩280杆,低于标准杆8杆,成就亚洲第一个男子大满贯赛胜利。

四、美国名人赛

(一)概况

美国大师赛(美国名人赛)1934 年创设,每年在乔治亚州的奥古斯塔球场(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举行邀请赛。美国名人赛可谓是世界高尔夫球比赛的第一。它具有特殊的参赛规定,其总奖金和冠军奖金是四大赛中最高的。它是四大赛中唯一场地固定地点的比赛,一、莱德杯

二、世界杯

三、总统杯

业余球员、职业教练员转为职业运动员相关规定

1、在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注册的业余运动员,职业教练员转为职业运动员,必须参加中高协每年组织的职业运动员考试,通过者方可获得职业运动员资格。

2、获得一及一年以上职业比赛参赛资格的职业教练员,在中高协组织的职业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或者在中国职业运动员年终排名名列前12位者(含第12名),经个人申报中高协审核通过者方可获得职业运动员资格;排名名列前70位者(含第70名),自动获得下职业比赛资格。业余球员、职业教练员转为职业运动员相关规定

3、业余运动员(包括港、澳、台)参加职业运动员考试,男、女运动员必须年满20周岁(以我国新一代身份证为标准),且连续3年参加中高协组织的业余比赛,每年参赛场次达到3场以上(含3场),以及在中国业余运动员每年年终排名名列前30位者,经个人申报中高协审核通过者方可参加考试。

4、加入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国家队的运动员,必须签署国家队入队协议书,方可成为国家队正式队员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业余锦标赛,亚洲运动会等重大比赛。

服役2年以上(含2年)的国家队正式运动员,年满19周岁(以我国新一代身份证为标准),经个人申报中高协审核批准后,方可转为职业运动员。

2010上半年中国职业赛事

• 中高协从今年起建立五个层次的大中巡赛事: • 最高层—顶级职业赛

• 汇丰杯高尔夫冠军赛

奖金 700万美元 • 第二层—职业公开赛

• Volvo公开赛

奖金 250万美元 • 第三层—职业精英赛

• 同一亚洲巡回赛(中、日、韩、奥洲)11场 • 美的精英赛、山东黄金杯、澳洲PGA锦标赛 • 总奖金

1300多美元

高尔夫比赛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巡回赛

竞赛组织者根据事先确定的竞赛时间和顺序,在不同的高尔夫球场,按照所规定的比赛方法进行分站比赛的组织形式。

二、高尔夫锦标赛

按照组织者所制定的比赛方法,向在一次比赛中获胜的团体或个人授予比赛奖品(奖杯、奖牌、奖金等)的竞赛组织形式。

三、高尔夫公开赛

对参赛球员资格开放,采用高尔夫锦标赛的基本方法所进行的竞赛组织形式。

四、高尔夫邀请赛

第二节

高尔夫比赛基本方法

一、高尔夫比洞赛

世界职业高尔夫比洞锦标赛(排名前64位)

(一)个人比洞赛(淘汰制)

(二)四人二球比洞赛

(三)四球比洞赛

(五)三人三球比洞赛

二、高尔夫比杆赛

球员在规定的一轮(18洞)比赛结束后,以球员实际完成的总杆数排列成绩和名次的比赛方法。

(一)个人比杆赛

(二)四人比杆赛

(五)四人二球比杆赛

赛事信息及规则

一、活动管理

1、比赛规则:比赛将依据古老皇家圣安德鲁斯球场规则和赛事组委会制定的当地规则进行。

2、比赛程式:分为总杆和净杆,以个人比赛形式进行。

3、总杆:成绩依据一天单场18洞个人比杆赛角逐。比赛结束后,以总杆杆数最低的选手为总杆冠军。

4、净杆:成绩依据一天单场18洞定分式计算。本次比赛的选手将分为三个组别,A组,B组和C组,每组获胜者将为定分式得分最高的选手。

5、差点:比赛日当天以“新新贝利亚”作为计算选手差点的依据。比赛规定男子最高差点为24,女子最高差点为36。

贝利亚差点制(Peoria handicap system)

新新贝利亚

1、从18洞任意抽出6洞不计,计其余12洞的杆数。

2、按“超过标准2、3、4杆之限制”调整杆数。

3、差点数:

(调整杆数×1.5-72)×0.8

记杆数与计分数的方法

一、比洞赛(match play)

3、赛毕胜负记法:

赛程至一方赢洞数 多于剩余待打洞数时结 束,因胜负已分,未打 的洞不必续打。

赛毕胜负记法

1、“3﹠2”

18洞的比赛,至16洞A已胜B三洞,此时的说法是A以三比二胜B(3﹠2),国人有谓胜三洞免二洞。

2、“7﹠6”

至12洞,胜七洞免六洞

3、至12洞,A已胜B六洞余六洞,若A再胜B一洞,如何记? “7﹠5”

赛毕胜负记法

4、赛至第17洞

A领先B一洞

“A胜B二洞 ”:

A再赢最后一洞

“A胜B一洞 ”:

最后一洞平手

“A与B打成完全平手”:

B赢最后一洞

比杆赛

1、总杆赛的记法及计算法

记法至为简单,即逐洞将实打杆数纪录下来;先记下前9洞合计杆数,再记下后9洞合计杆数;最后合计18洞的总杆数。

2、净杆赛的记法及计算法

作法也很简单,即自总杆数减去差点数所得杆数即为净杆数。

3、史特伯佛(Stableford)计分赛

第三章

高尔夫竞赛组织规划

一、高尔夫赛事组织环境因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

1、高尔夫赛事管理水平

2、高尔夫赛事人员配备

3、高尔夫赛事的场地情况

4、高尔夫赛事的财务状况

(二)外部环境分析

1、社会制度层面的支持力度

2、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3、文化观念的认识程度

4、社会消费价值取向的作用

二、高尔夫赛事机遇因素分析

(一)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知名赛事品牌

(二)打造赛事组织与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人才梯队储备

(三)友好往来与商务合作

(四)增加赛事的利润收入

三、高尔夫赛事挑战(威胁)因素分析

(一)来自经济方面的威胁和挑战

(二)来自自然界的威胁和挑战

(三)来自球场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

(四)来自参赛球员方面的不利因素

第三章

高尔夫竞赛组织规划

重要概念:

组织规划;SWOT分析;赛事规划;比赛规程

(二)确立适宜的比赛等级和规模

1、依据赛事目标确立

2、依据承办者客观基础条件

3、依据赛事资金预算和招商融资预期结果

二、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

二、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

第三章

高尔夫竞赛组织规划

重要概念:

组织规划;SWOT分析;赛事规划;比赛规程

第四章

高尔夫竞赛组织管理程序与方法

重要概念:

组织原则;基本程序;方法

一、赛前准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一)赛事会务行政组织与管理

1、组织或邀请参赛球员并接受球员报名

2、组织实施赛前球员签到

(1)报到时间地点(2)专人负责球员球包(3)设立签到台(4)派发比赛用品及比赛分组(或差点分配)表、比赛须知(5)引导球员指定地点就餐、休息或练习

3、组织比赛开球或相关开球仪式

(二)裁判员及客服业务学习与培训

1、裁判人员业务培训与学习

(1)裁判员(2)比赛观察员(3)记分员

2、竞赛服务人员业务强化培训(1)球童(2)巡场(3)安全员

3、后勤服务人员培训

(1)场地组(2)交通车辆组(3)餐饮配置

(三)赛前组织检查和设置比赛场地

1、发球台

(1)设置发球线标志(2)发球区的设置

2、球洞区通道

(1)球场界线与界桩设置

(2)水障碍区标志(3)整修地设置(4)障碍物认定

人造物体:道路及通道人造表面和侧面及人造冰

标示界外物体:墙壁、栅栏、立桩、栏杆及界外不可移动人造物

3、球洞区检查与旗杆位置(1)球洞区周围环境

(2)旗杆位置设置(蓝、白、红)

4、制定当地规则

(1)标示界线(2)水障碍区

(3)临时性状况——泥泞、过度潮湿(4)障碍物认定

二、比赛过程相关事项的组织与管理

(一)比赛开球

1、同一发球台开球

(1)按预定发球时间一次进行(2)时间管理

2、不同发球台同一时间开球

(1)第1和第10发球台同时开球(2)18个发球台同时开球

3、多轮比赛的开球

职业赛(男

4、女3轮):前两轮3人一组,后两轮(女后一轮)两人一组。后两轮(女后一轮)开球顺序:前两轮成绩好的开球时间拖后。

(二)比赛进行中相关事项管理

1、在比赛易发生问题的区域设置“比赛观察员”

2、对现场观众较多的大型比赛设置“比赛安全员” 警示牌 QUITE

3、根据不同比赛方法配置“计分员”

4、根据比赛需要合理配置裁判员

通常大型比赛2~3洞配1名裁判员

三、比赛结束的组织与管理

(一)竞赛记分组的管理工作

1、设立“收卡”和确认球员有效成绩的专门负责人

签名确认(同伴比赛者及本人)

2、“记分卡”验收人员确认“计分卡”有效性

3、成绩公布

(二)比赛颁奖仪式

第二节

高尔夫比赛分组编排与计分方法

一、高尔夫比赛的分组编排

(一)比洞赛的分组编排

1、盲式抽签

参赛数为2的乘方数:淘汰制

2、数字抽签

(二)比杆赛的分组编排

1、盲式抽签

2、设立“种子球员”

3、球场差点(单差点、双差点、20以上差点)

4、比赛性质

一、高尔夫比赛的计分方法

(一)比杆赛的计分方法

1、总杆比赛计分方法

2、净杆比赛计分方法

(三)临时差点比赛计分方法 “新贝利亚”临时差点计算程序与方法

比赛前,从前9及后9分别抽一短、一中、一长洞共6洞不计算成绩,其余12洞标准杆正好48杆。(1)(上半场成绩+下半场成绩)x1.5=扩大后的总杆成绩(2)(总杆成绩—标准杆)x0.8=临时差点(3)总杆成绩(18洞)—临时差点=净杆成绩

注意:成绩调整2、3、4(3杆洞——最多5杆、4杆洞——最多7杆

5杆洞——最多9杆)

职业高尔夫比赛:通过职业高尔夫赛事管理机构的运作,以经济运行的基本方法为融资手段,为参赛球员所取得的成绩颁发奖金或出场费的竞技过程。业余高尔夫比赛:依据赛事组织者所确定的赛事目标,通过不同的比赛形式和比赛方法,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没有比赛奖金和出场费的竞技过程。

高尔夫比赛:是指球员(职业或业余)依据高尔夫规则,按照比赛组织者所规定的比赛形式与方法,通过一轮(通常一轮比赛为18洞)或数轮的角逐,并依据参赛球员所完成的一轮或数轮成绩,计算并排列出参赛球员成绩与比赛名次的基本过程。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2

(一) 冲突及冲突管理

“冲突”是指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实体内部 (个人、团体、组织等) 或社会实体之间不相容、不一致、不和谐的状况。根据冲突发生的范围它分为自我冲突、人际冲突、组织内冲突、组织间冲突及国家与民族间冲突, 而工作关系中的人际冲突则是指由于工作的关系而发生的人际冲突, 它可分为关系冲突、任务冲突以及过程冲突。

而冲突管理 (conflict management) 相对来说, 是一个出现得比较晚的概念。在此之前, 研究者们都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冲突 (conflict resolution) 。这种思路的转变源于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 冲突, 尤其是冲突中的任务冲突, 本身无所谓好坏, 关键在于如何管理, 如果处理得当, 即建设性的冲突管理, 是有利于组织绩效提升的。目前学界广泛认可的冲突管理模式的划分是在Blake和Mouton等人于1 9 6 4年提出的栅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为支配、折中、迁就、整合及回避五种模式。虽然各学者命名方式有所不同, 但含义大同小异。

(二) 什么是有效的冲突管理

冲突及冲突管理是即使再优秀的组织领导者也无法完全自信的主题, 而它引起管理学相关领域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的原因便在于研究者们都感觉到它让人不快的外表下隐藏的巨大能量, 这股能量只有加以有效利用才能为组织带来福祉, 否则便可能成为摧毁组织的火山。

所谓有效的冲突或冲突管理, 即这种冲突或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组织绩效或有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 很多研究者对各种冲突及管理方式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得出的结论却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任务冲突不同于关系冲突, 它是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的, 而有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任务冲突与组织绩效也是呈负相关的;有的研究者认为5种管理方式中只有整合式是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 其它几种管理方式都是无效的或至少是无法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的, 而另一些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则是在某些情况下, 回避或折中式甚至迁就与支配式, 是恰当而有效的。

对这些研究进行比较与分析, 笔者发现产生这些矛盾性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研究是在不同的组织中进行的, 因此, 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性质以及绩效评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任务冲突促进绩效的条件是组织成员之间不会因为不同的意见而产生敌意, 能够各抒己见, 而领导者能够择其优者而用之, 组织成员也都能相互理解;而某种冲突管理方式之所有有效, 也是因为通过这种冲突管理方式, 组织目标能够更快更好的达成, 冲突双方能够不计个人得失。这就需要组织成员有共同的愿景, 乐于沟通与共同提高, 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不同意见。而这, 便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二、学习型组织

(一)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及意义

在《第五项修炼》中, 彼得·圣吉是这样定义“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 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并不断一起研究如何共同学习”。

自从彼得·圣吉提出此概念以来, “学习型组织”已经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领域也掀起了研究热潮。在研究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新的流派, 比较有影响的有哈佛加尔文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战略说, 他把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是能够熟练创造、获取、转化知识, 以修正它的行为, 这种行为更好地反映新的知识和认识。另外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流派是文化论派, 他们认为学习型组织说到底是一种组织文化, 这种文化强调学习, 鼓励实践, 允许失败, 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朝着共同的目标实现组织的愿景, 实现企业的变革。文化论派提出了七个纬度, 现在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多参照这七个纬度, 这七个纬度分别从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次来考虑, 它更加系统与全面。

国内的一些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者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定义, 或对该理论做了一些有价值的补充与诠释。比如杨百寅就曾对学习型组织所应该学习的知识进行研究, 将其划分为理性知识 (或显性知识) 、感性知识 (或隐性知识) 及活性知识三类。

总体而言,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包括两个主要内涵:第一, 学习型组织是不断学习的组织;第二, 学习型组织要促进学习。

(二) 在学习型组织中实现冲突的有效管理

因为学习型组织关注的是组织的学习与成长, 而学习是要在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中进行的, 是一个不断反馈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学习型组织比一般的生产型组织有更强的包容性, 另外, 由于它关注组织成员在组织工作中的生命成长的需求, 力求使每个成员在组织中活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的精神, 因此, 如果发生冲突, 组织成员间能够在快捷有效的沟通中相互理解, 因为他们怀有共同的愿景和博大的学习精神。在这种氛围中, 也能激发组织成员更多的使用整合式的冲突管理方式, 即使是使用其它类型的冲突处理方式, 也能让组织成员站在共同学习促进组织成长的角度去进行, 淡化一时的得失, 组织绩效的提升便成为一种必然。由此, 冲突的有效管理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 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 人际冲突仍是一个暗礁, 只有对其进行了及时的有效管理, 才能成功构建学习型组织。迈克尔J·马奎特在《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一书中提出, 学习型组织包括5个相互融合的子系统——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人员子系统、知识子系统及技术子系统, 其中学习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 同时它也需要其它四个子系统的支持与加强。不难看出, 其中的组织子系统和人员子系统直接的是由人构成, 包括企业各级领导与全体员工, 同时, 好的学习方法需要人去掌握, 心智模式的改变也需要人的突破, 因此, 如果在建设或变革过程中没有解决好人的问题, 学习型组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型组织便是一辆没有润滑油的汽车, 设计再完美也会很快报废。重视并敏感的认识到工作关系中的冲突问题, 及时的以共同愿景与学习思路加以引导, 才能让组织的学习性得以延续。

三、总结

以上分析对工作关系中人际冲突的有效管理及学习型组织的成功构建提出了启发性的建议: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 可以真正实现人际冲突的有效管理;同时, 也只有充分重视了人际冲突的管理问题, 才能成功构建学习型组织。

摘要:通过分析冲突及有效冲突管理方式相关研究, 得出冲突有效管理的条件, 再分析学习型组织的特性, 得到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实现冲突的有效管理, 同时对冲突实行有效管理才能成功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结论。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冲突,冲突管理

参考文献

[1]、Rahim, M.A. (2002) .Toward a theory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onflict.13 (3) , 206-235.

[2]、Friedman, R.A., Tidd, S.T., Currall, S.C., et al. (2000)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the impact of personal conflict style on work conflict and str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11 (1) , 32-55.

[3]、Amason, A.C. (1995) .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and dysfunctional conflict 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resolving a para-dox for top management team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1) , 123-148.

独立学院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培养质量;学科竞赛;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60-03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特殊形式已经存在很多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但是,根据教育部的26号令,要求全国的独立学院在2013年之前,全部限期转设。那么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是否过硬,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在日益严峻的招生形势下有没有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所有独立学院面前的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一项检验独立学院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学科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性赛事,在同一个赛场上,有来自211、985工程的重点院校,也有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在这样一个公开、平等、广泛的竞赛环境中,是对全国各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大检阅。通过学科竞赛这样一个真实、有效的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大平台,可以从中看出独立学院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具体状况。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科竞赛的成绩是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

二、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开展的组织

我校自2008年起,有序地参与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这些学科竞赛,都是在相关专业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权威比赛。单以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为例,我校参加了2008年广东中山、2009年湖南长沙、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2011年甘肃兰州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共获得全国冠军3项,全国亚军1项,全国季军1项,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8项。从取得的奖项中,可以反映我校培养的学生,特别是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办学10余年来,学生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当然,独立学院特殊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在学科竞赛方面的开展有别于公办院校。因此以我校参加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为例,总结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中的工作经验。

1.确定赛事和参赛项目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并逐年新增了一些新的比赛项目。这些新增项目对所有院校来说都是新课题,可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竞争。同时,有些项目较适合本科生,且花费的经费较小如双足竞步机器人和机器人游中国等。因此我校在选择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的比赛项目时,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选择的,以求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2.对学生的选拔与培养

学科竞赛的开展,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怎样将合适、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很有学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质,如果采用恒久不变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因此,对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方法不断变革和更新的过程。我校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的选拔和培训中,逐渐形成了“3+1”的培养方式,即对所有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3轮培训和测试,并逐轮淘汰,最后留下的学生进行1次假期集训。“3+1”培养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宣讲和理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报名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他们对比赛的性质和具体的比赛项目、规则以及必备理论知识并不清楚。同时,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必须通过对所有报名学生的宣讲和理论培训来培养他们的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学科竞赛的开展,在学生中间起到了最广泛的宣传普及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实际意义,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对我校的理论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中宣讲和理论培训完毕后,进行理论考试。通过考试进行第一轮淘汰。

(2)进行集中面试。理论考试其实并不是一个最理想的选拔方法,学科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面试对参赛学生进行考查。我校结合每一届学生的特点,设置了面试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面试,测试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3)进行实践能力测试。经过前两轮的测试,留下的学生能否成为正式参赛队员进行培养,还必须通过最后的实践能力测试。在这一轮的测试中,根据每年的比赛项目设置实际的测试科目。例如:完成STC89C52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测试学生对单片机小系统的组成电路的分析能力,电路的设计与焊接能力,电路的调试能力。通过这轮测试的学生已经具备成为正式队员的基础条件。

(4)经过前3轮的测试后,最后入选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以2011年为例,报名参加的学生有208人,实际入选的学生为20人,只有将近10:1的入选比例。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中,针对实际的比赛项目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职责分工。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擅长的专业技能,将他们分为电路组、机械组和程序组。安排学生组合成各自的项目组。例如:在备赛2011年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项目时,由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参赛队,既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共同构成一个项目团队。这个团队在暑假期间进行了1次集训。集训的时间根据每年的比赛安排适时调整。一般通常安排在暑假进行。经过这次集训,项目组团队将会产生出技术核心(场上队长),并制作出参赛作品。学生在集训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是大学四年学习中不可多得的锻炼经历。

nlc202309010645

3.参赛的组织与管理

参赛是大赛组织的重要一环,需要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共同配合。要提前做好参赛前的各项准备。例如预订火车票、预先安排住宿等。在比赛现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故障,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在赛前做好各项技术预案,同时需要参赛师生具备沉着、冷静、灵活的处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根据比赛现场的各种情况,可适时调整和修改技术方案。这个过程最为考验参赛师生,他们必须在极其短暂的比赛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所长,竭尽全力去争取好成绩。

三、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管理

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科竞赛的管理及最后的比赛成绩。学科竞赛其实也是一项科研项目,制作参赛作品需要必要的硬件经费。因此,如果学校、系部领导充分重视学科竞赛,在参赛经费上提供较充分的保障,参赛成功就有了基础。目前独立学院基本形成了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制,由学院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组织教师具体执行学科竞赛的日常组织工作。从这种学科竞赛组织结构可以看到,完成一项学科比赛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量较大。我校为此设置了对学科竞赛的奖励制度。通过对获奖师生的奖励,推动学科竞赛工作的不断前进,并对全校师生起到宣传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风的改变,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进取。

四、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经费不足和训练不系统。

1.训练经费不足

如果将学科竞赛仅仅视为是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无伤大雅,将直接导致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学科竞赛是独立学院证明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没有较好的学科竞赛成绩,不足以证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质量。据我校的最终考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其考研成绩普遍比较理想,而且在录取时,其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导师青睐的机会远大于普通考研学生。

2.训练不系统

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毕竟时间不长,没有很强的技术积累,教师也普遍缺乏科研经历,因此在学科竞赛工作的训练中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学科竞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坚持开展学科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不断积累技术基础,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证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上不是昙花一现。

五、结束语

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我校办学质量屡受好评,综合实力位居榜首,也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的极大重视和支持。在校系两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在学科竞赛中争取了好成绩,对我校学生的学风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参赛学生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但是,独立学院参加学科竞赛,毕竟是从低起点开始起步,参与时间不长。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独立学院仍需看清形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坚持下去必会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长宏等.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0).

[2]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8).

[4]孟维杰,张晓书.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1).

[5]何永玲,樊东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6).

[6]赵瑞军等.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7]张瑞东,赵学余.加强学科竞赛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4

科 学 组 织 确 保 百 日 劳 动 竞 赛 总目 标 的 实 现

——XX高速公路XX标“比质量、创国优、争一流”百日劳动竞

赛活动总结

根据XX高速公路建设办公室7月5日《关于开展江苏XX高速公路工程“比质量、创国优、争一流”百日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在XX办、总监办、监理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张家港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精细管理,科学组织,加大投入,扎实推进,项目全体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昼夜奋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分三个部分进行总结。

成 绩 篇

1、工程进度方面:

百日劳动竞赛期间完成工程量为万元占合同金额的%。主要工程形象进度为:预应力管桩61851m,桩帽5768个,碎石垫层14795m3,土工织物113684m2,路基填方19.2万方,通道6道,箱涵3道,钻孔灌注桩194根,承台21个,系梁156个,立柱219个,墩、台帽119个,空心板梁96片,板梁安装32片,现浇箱梁75孔,预应力现浇箱梁3孔。

2、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方面:

在工程全面推进的同时,积极做好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同步推进。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一次报验合格率达100%,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材料堆放整齐,便道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安全事故为零。

措 施 篇

根据XX高速公路百日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项目竞赛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XX高速公路2008年度和三季度建设计划的要求,制定明确的参赛目标,并从组织管理和材料、人员、机械设备配置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组织机构,全面动员部署。

1、成立机构,组织保障。项目成立了百日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丁小智担任,分管施工生产的副经理XX担任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XX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并对各个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在组织上得到有力的保证。

2、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公司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确定了“以百日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继承和发扬我公司的传统作风,展现我公司的精神面貌和精品品牌,力争在百日劳动竞赛评比中跨入先进行列”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思想认识上得到统一。

3、动员部署,措施到位。2008年7月10日,项目经理部在施工现场召开百日劳动竞赛动员大会,这是对百日劳动竞赛活动进行全面的动员及部署,参加动员大会的人员有公司领导、项目领导、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人员,劳务队、班组长。在劳动竞赛期间,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组织生产会议十多场,分阶段研讨对策,并将措施落实到位,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各方支持,团结协作。

此次百日劳动竞赛活动,XX高速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或参建单位都极为重视,都对我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我标段提出的问题都及时给予协调处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监理单位严把现场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就进行跟班监督检查,确保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就能予以整改,缩短了检查整改的时间,为总的施工进度能按其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全面策划,组织实施。为确保百日劳动竞赛的有效开展,我标段从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现场安全施工、现场文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策划,组织实施。

1、工程施工进度

为确保工程进度,我标段上下认真配合,科学组织。一是加大投入促进度,在竞赛期间增加墩柱模板3套,起重吊车2辆,压路机2台,以满足施工需要,为了确保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加快支架的周转频率,我标段组织进场6000片门式支架。二是形成合力创记录。把各方力量凝成一股绳,加强工作合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施工效率。三是科学安排保目标。根据总目标要求,我标段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合理安排进度计划,详细制定出每个工序的工期要求,并采取日下达工作任务、小流水作业等施工方式,细化工作节点,科学组织,确保目标。四是强化责任增效率。从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劳务队到作业班组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职责,签订责任状,定期组织目标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2、工程质量

我标段在抓进度的同时,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合理的创优计划。施工过程中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质检部牵头,组织测量组、试验室每天进行工地巡查检查,加快过程监督检查,严把各工序过程质量关。

3、安全文明施工

我标段始终坚持“安全一票否决”理念,树立安全防患意识,建立、健全了安全保证体系,抓进度要建立在安全保证的基础上。一是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护各项措施,高空施工、高压线下作业、支架搭设、跨路跨河施工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二是强化安全过程监督,不留死角,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按创“文明工地”目标要求,布置场容场貌,施工便道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标志标牌设置明显。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1、对外宣传 我标段专门成立了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报道组,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通过积极向公司、局报刊投稿,在我标段网页上每日更新竞赛情况。

2、现场宣传

在施工现场及主干道两边增设大幅宣传牌,主要内容为企业概况、工程概况及效果图、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方案及内容、宣传栏及标识标语。

3、安全标语

现场的重点、危险部位、通道口等均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悬挂了安全标语,起到安全警示、安全提示的作用,并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不断予以补充、更新。

体 会 篇

本次竞赛活动已结束,我们作了认真、全面的总结,并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竞赛活动扎实开展的基础。竞赛活动一开始,公司领导、项目领导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竞赛目标,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分工负责,目标一致,步骤统一,确保公司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有力地促进了竞赛活动的扎实开展。

2、群策群力,科学组织,是竞赛活动快速推进的关键。开展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考虑到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技术性较强、投入较多等方面的因素,我标段制定了竞赛活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统一部署,根据竞赛目标要求,分阶段进行细化,阶段目标、区域目标服从总体目标。施工过程中,能科学安排计划、细化工作节点,在抓进度的同时,抓好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过程监督,群策群力,科学组织,有力保证竞赛活动的快速推进。

3、各方支持,团结协作,是竞赛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百日劳动竞赛是一盘棋,项目经理部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深入工地了解,研讨对策,同心协力抓安全、保质量、赶工期。本次竞赛活动,也得到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目标一致,各方力量凝成一股绳,加强工作合力,保证了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

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是竞赛活动有效开展的助推器。竞赛伊始,我标段坚持把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作为竞赛活动的助推器,通过各种方式在管理层、一线工人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鼓动,反复强调竞赛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百日劳动竞赛目标上来。在施工现场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通过一系列动员部署,充分调动参赛人员的参赛热情。

5、总结提高,取长补短,是竞赛活动开展的有效手段。在每一次项目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巡查后,我们就立即组织召开总结整改提高专题会,总结上一阶段工作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利用参与竞赛活动的交流平台,学习和借鉴一些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作法,取长补短,以提高我标段劳动竞赛的总体水平。

目前竞赛活动进程虽已结束,但各标段施工热情始终不减,我们也将保持清醒头脑,目标明确,做到“标准不降,干劲不减”,继续借这股东风,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发挥后劲,干出我标段风格,干出我标段的风采,圆满的完成后续的施工任务。

XX高速XX合同项目经理部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江苏XX高速公路工程“比质量、创国优、争一流”

百 日 劳 动 竞 赛 总 结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5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有奖知识竞赛”开展以来,诸城市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迅速部署。本着“组织全覆盖、党员全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镇街党(工)委、市直工作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党组织层层抓落实,在全市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高潮。主要作法是:

一、广泛宣传部署,扩大党员知晓率

一是进行专题研究。市远教中心全体人员针对知识竞赛的宣传发动、组织参赛、督查考核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组织参与竞赛的工作方案,向部长办公会作了汇报。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扎实做好参与竞赛组织工作,确保取得好成绩。二是层层安排部署。先后三次召开各镇街、市直党建工作系统调度会议,对竞赛时间、参与对象、竞赛内容、参赛方式、表彰奖励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现场进行了操作演示,分配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措施。三是开展广泛宣传。市里通过报刊、网络、远教频道、手机报等媒介对竞赛活动进行宣传,机关、企业、农村社区通过宣传栏对竞赛活动及有关要求进行宣传,力求每一名党员知晓活动、积极参与。

二、强化培训指导,确保答题准确率

一是对社区远程教育管理员进行专题培训。召开培训会,就12371网站用户名注册、答题需知等进行培训,使每一名管理员成为合格的网络知识竞赛指导员,负责组织好本社区党员群众的 参与竞赛工作。二是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为各单位发送了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的电子版,方便参赛人员系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专家宣讲团宣讲、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集中收看课件等方式进行培训,为参与竞赛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三是强化督查指导。市委组织部派出三个督查小组,定期到镇(街道)社区、市直单位进行督查指导,了解党员群众参与网络知识竞赛的进展情况,对竞赛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比如面上出现的注册时“帐号被锁定”的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进行了妥善处理。

三、精心组织参赛,提高党员参与率

要求镇街组织全体农村党员参与,市直党建工作系统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和系统内企业党员参与竞赛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市3518个基层党组织、2万多名党员参与网上答题。竞赛答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不同类别、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都能参与活动。

在市直部门单位,通过利用集体学习时间答题、科室之间比赛答题等方式,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较快完成了答题任务。在镇街党(工)委,由镇街远教管理员操作,组织全体大学生村官先集中竞答,再分散作答。在农村社区,利用电子阅览室设置开放答题点,针对部分党员不会操作微机的问题,通过发放明白纸、远教管理员辅导、党员一对一帮带答题等方式,确保参与答题的党员都能顺利提交答卷。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组织人员到种植养殖基地对种养大户进行宣讲,把竞赛试题送到田间地头。组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队伍,携带笔记本电脑深入老党员 家中,现场帮助老党员注册帐号、辅助答题。在企业,各支部利用工休时间组织党员学习十八大知识,演示答题方式,号召党员职工下班后回家上网答题。在学校,组织青年团员开展“学习十八大、紧跟主旋律、青春心向党”宣誓签名活动,对参与网络知识竞赛进行统一培训,并组织在学校电子阅览室统一答题。

四、开展丰富活动,扩大竞赛影响力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6

文:中大MBA40班 钟嫣霞

坐在中大MBA的课堂上,心里即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能有如此多优秀的教授学者给我们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紧张的是,不知道离开学校已经几年的自己,能不能珍惜好每次难得的机会,在6个小时之内不浪费分毫的吸取知识。

在上完丘磐老师的课之后,我完全打消了此前的担心,丘老师清晰的思路,缜密的思维,形象化的教学,让我不由自主的跟随着一次次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期间又不时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帮大家提神,在一天的时间中,最大化的教授给我们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课堂上,丘老师从企业的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的起源、演变、发展趋势等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讲解,期间,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方面是行为科学对人的管理,如何让员工有归属感,达到自我实现,建立公司的特有的企业文化。另一反面便是有关于企业的层级化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老师从几种不同的架构形式来进行讲解,最后更以中集集团的成功案例来进行分析,当讲到项目促进者组织的特点时,让我立马能对号入座,作为设计类公司公司,每个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时间性,占用资源性,使得在进行每个项目时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项目经理进行促进管理工作。此外,设计公司和制造业有着极大的不同,越清晰的流程可能更不适合去应对繁多的项目、变化的市场,所以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制定最适合自己公司的流程与组织架构。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7

关键词:水库管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由彼得·圣教授所提出的重要思想。此思想的提出, 在多项工作当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促进水库管理单位有效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此思想下, 使水库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上具备了新的思路, 因此, 这是当前水库管理单位需要进行积极探究的内容。

一、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

1、注重对知识的管理

首先, 将学习组织的知识平台予以拓宽, 在水库管理单位促进显性知识在其中的共享与传递。

第一, 在单位内部将一个符合自身的、健全的学习知识库建立起来, 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有效的应用进去。

第二, 对单位中看门人进行利用, 单位中的很多人是在水库工作了很多年, 非常了解单位中的人才价值和人才的进出情况, 尽管他们不一定是领导, 但是却能够非常准确的分配人才, 对他们在信息的交流及传播与显性知识的重要性要充分的给予重视。

其次, 对学习型网络组织的机构上给予完善, 使机构中始终能够将学习组织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 对隐性知识的培育和共享上予以强化。

就本单位而言, 对组织内传统的模式要予以突破, 将组织中的交互关系发展起来, 充分地将学习组织融入进去。所以, 对沟通上一定要强化, 将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氛围在人与人之间培育起来, 使职工能够互相学习, 彼此合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全身心地追求水管单位人力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

同时, 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将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使每一位职工都可以将自己的努力充分地应用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上, 组织学习在学习组织中是一种很难复制和模仿的能力, 在管理它的时候很多在于用内部的方式投资人力资本, 具体上就是将水库管理单位全体职工的潜力有效激发起来, 将他们学习的能力提升上来。

2、对激励机制上予以完善

首先, 对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予以关注。在对金钱激励达到了某种程度之后, 递减性就会出现在其效用中, 特别是没有恰当的使用, 这样短效的激励方式就会被呈现出来。所以, 水管单位的人力管理部门要将与需要适合对的职业管理机制建立起来, 对不同价值观需求的职工给予满足, 在学习组织理念的基础上, 为职工将公平竞争的机制构建起来, 并且在学习组织的基础上将本单位有效的竞争机制建立了起来, 为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上带来巨大的帮助。此外, 为了将可比性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建立起来, 单位还可以将技术级别设立在各个专业当中, 这样不但能够将一些人才在单位中的基础技能和表现反映出来, 对人才的经验阅历也能够反映出来。

其次, 将人性化的文化氛围营造起来, 对自主管理予以实施。被管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反对的, 因此, 水管单位也是一样, 在学习型组织的前提下, 要对宽容式的信任管理予以应用, 将更为开放、宽松的环境为职工们创造出来。总之, 不存在高度的信任, 最大的头脑潜力就不可能被发挥出来。水管单位只有将自主工作的权利给予职工, 将发表意见、言论自由的权利提供给他们, 对职工犯下错误要学会容忍, 将充满关爱和乐趣的人性化文化氛围营造出来, 使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这样才可以将生生不息的长效引力为单位人力资本提供出来。

3、对单位中的价值观进行检视,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尺度进行评价

首先, 单位的亲和力提升上来, 将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培养起来。只有高度统一职工的信念、成就、追求与单位的理念、成效和目标, 才可以将本单位茁壮成长的金光大道构建起来。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吸引, 将交流的机会提供出来, 在单位的文化中能够有效的融入职工的价值观、个性, 通过努力令他们向组织中融入。

其次, 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以人为中心是水管单位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将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向导, 同时这也是学习型组织在水库管理单位中进行应用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并非是单纯的以某个人或者群体为本, 水管单位需要充分的进行认识, 而是将社会公众为本、职工为本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单位在几项里面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并非简单的将物质鼓舞为本, 也并非简单的凭借精神的鼓舞为本, 对应的是对层次不同的人的需要上进行把握, 对人的不同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上给予满足, 并非单纯的利用照顾关怀为本, 而是将本定为对人的塑造, 就是将发展的机会为人提供出来, 将有用之才为单位培养出来;在学习型组织的前提下, 不断为本单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注职工彼此间的和谐发展, 使学习型组织成为水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导向, 进而促进本单位的发展, 并非将对人的口号在短期给予重视为本, 而是将长期对人的尊重的实施为本。在单位的灵魂中本单位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进去。

二、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

1、将立体开发模式构建起来

学习组织一旦非常的成熟, 可以将知识链中的智慧组合成组织的竞争能力。它规定不但在观念上对本单位最为珍贵的人力资源予以重视, 并且通过优化组合管理实践, 将人和事的关系问题处理好, 将开发人力资源的系统观念树立起来, 有效的结合起认人、挑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等人力资源开发的环节, 将一个最为实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构建起来。为单位的竞争将有力的条件提供出来, 因此, 在学习型组织基础上将水库管理单位立体式人力资源管理框架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2、对个人的素质培养上予以强化

人的事业是企业的特征, 同样适用于水管单位中, 单位的灵魂是人,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受教育的程度,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单位的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所以, 将人的素质提升上来, 对人的创新意识上进行启迪, 将人的创新能力培育起来, 在开发本单位人力资源的时候要将人的知识智慧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来对待, 利用教育和培训, 令人能够有着合理的知识结构, 不断的增强创新的意识, 对自我要不断的进行超越, 使水管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向着一个更加合理的方向迈进。

3、对群体合作关系予以密切

学习组织的粮食是知识, 可以将职工的能力提升上来, 提升技能, 将职工的服务和工作水平提升上来, 组织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 在开发人力资源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资源, 在改进单位人力资源结构中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开发本单位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此, 如果能够将群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对人力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轻松。所以, 在培养提高个体素质的同时, 对群体的行为上更要应该进行调整, 对群体合作关系上要密切的关注。利用建立起共同的愿景, 对团队的学习上予以强化, 在提升组织凝聚力的时候对良好的水库文化上充分利用, 将本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优整体效果发挥出来。

4、优化保障因素

活动资源是人力资源的特征, 有着可增值性、可激励性和能动性。所以, 在学习型组织的前提下开发水库管理单位人力资源的时候, 不管是在培养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时候, 或者在对成员群体行为趋同性进行组织与调控的时候, 都应该将措施定义为保障措施, 对多元的投资形式上进行使用, 将群体团队学习、个人知识获取的基本条件奠定起来, 将一种能够令单位工作人员协作共享知识和自愿交流知识的宽松环境营造出来, 为了能够确保人力资源被有效合理的开发出来, 要对多种激励方式上进行使用。并且单位的投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力资源的质量, 因此, 开发水库管理单位人力资源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其中的保障因素。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为我国水库管理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水库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只要将人力资源工作做好, 才能够将人力基础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单位的竞争力提升上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工作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怎样根据水库管理单位外部环境的改变, 将符合标准的人力资源开发出来, 这是摆在水库管理单位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习组织在其他国家和各行各业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 在水库管理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将这种理念应用进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国林.探析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2011 (08) .

[2]王改英.学习型组织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0 (08) .

[3]涂礼雄.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06) .

[4]朱耀顺, 孙康, 朱家位.学习型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模[J].人力资源管理分析.2011 (11) .

[5]贾媛.学习型组织_——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领域[J].焦作大学学报.2011 (01) .

[6]舒爽.论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科技.2010 (02) .

[7]赵敏.论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管理新智囊.2011 (08) .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8

[关键词]分配角色;责任担当;管理主体的递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初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中从改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强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并针对自主合作学习做了一些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

一、组织

科学分配角色,明确角色的责任担当。学习小组的构成一般以六人为宜,组员要相对固定,组长应由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好的学生担当。组长以下还要设主持人、纪录人和第一、第二、第三汇报人,使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课程探究的需要及学生的自身特点承担不同的角色。角色分配的依据是:主持人由喜欢“包办代替”的“组内权威”,或者习惯“一言堂”的学生担任。这类学生通常思维敏捷,领悟和表达能力强,有极强的表现欲,要通过这一责任的担当,促使其将发言权主动地分配给他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讨论、探究、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记录人则应选用“不积极参与”或者“不善于倾听”的学生担任。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集体观念淡薄,喜欢自行其事。通过这一职责的担当,可促使这类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始终聚精会神地参与讨论探究。第一、第二汇报人则应选择两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综合、汇总能力不强的学生担任。要多给他们表达展示的机会,通过适时的鼓励评价,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汇报人的主要责任是在展示中做最后的归纳总结、拾遗补缺,因此要选那些归纳总结和表达综述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来担任。

二、管理

(一)重点

重点是管理主体的递变。要实现管理学习的主体由“教师代管型”向“组内相互管理型”、最终到“自我管理型”的递次转变。一般来说,初中新课改的实施普及较小学要早,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从未接触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最初阶段,教师往往要示范性的担当起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能。教师要身体力行,从角色的选择、小组评价制度的确立、组内角色任务的分配等各个细微环节入手,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探究、如何总结、如何补充、如何展示,做到逐一示范,面面俱到。在这个“教师代管”的启动阶段,教师应着意重点培养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着意重点选择、培养出一个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较快、较好的小组作为示范样板,再通过引导、完善、推广、复制等一系列举措引领班级其他小组,适时向下一阶段——“组内相互管理”阶段转变。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上,制定较完善的小组评价及课堂研讨过程评价细则,让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能按照这个细则进行相互管理。小组之间有互评,小组内每个成员之间有互评,并将每个组员的评价与小组的整体评价挂钩,以求养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小组”的合作精神,在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小气候。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多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逐步过度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当、人人有任务、人人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阶段,在实践“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主体的迅速转变,最终完成班级“自主合作学习”的体系构建。

(二)难点

1.难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最常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到位而影响了课堂讨论探究的进度;二是由于个别学生语言表达不够简练、精确,而常常迁延讨论时间,以致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课前预习的要点不够明确;二是缺乏简练、精确的表达技巧。有些学生回家不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这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做了适当调整,每天课后留几分钟作为预习环节,教师明确预习内容,由教师或组长对个别潜能生进行一对一督促,检查其预习结果,尤其加强对第二天预习效果的检查力度,并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对潜能生实行设有“进步系数”的加倍奖励评价,使其分享到成功的快乐。而课堂展示环节的语言表达精确度问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训练及特别的奖励评价后也得到了解决。这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就有了保证,为顺利向“自主管理阶段” 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防止“同组异质”的组内搭配向两极分化发展

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即好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而潜能生的成绩则越来越差。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必须在角色的科学分配上下工夫。角色分配的意义就在于取长补短,以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在欠缺的方面也能得到明显、持续的进步,最终使成绩好的学生在合作中提高管理协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使潜能生在组长和优秀生的牵引、带动下不断取得进步。

作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初中教学的实践当中,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也同样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逐一发现、破解,并在不断探索、总结中使这一模式日臻完善。这也是每个初中教师必须要肩负起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责任编辑 赵永玲)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9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分组,它的目的在于合作学习。因为很多人在一起,人数过多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只能是一盘散沙,所以要分组,使得人数减下来,便于合作。人数多少人比较合适呢?一般的经验是2-4人为好,在目前我国大班额的情况下要开展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我的经验是2个人为好,就是同桌组成2人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好处是不用调换桌位,分组方便,不必打乱教室里的秩序,便于有序的管理,因为大班额的情况下要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难以管理和教师难以照顾到各个小组。

分组以后,为什么难以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这里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到此为止,余下的事就是学生的啦,这样是不行的,还要明确学生的分工。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哪位同学管纪律等。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然而我们的合作学习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既不给学生分组,也不具体分工,马上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有的走来走去,有的相聚一团议论纷纷,教室里一窝蜂似地嗡嗡叫,看似学习讨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讨论问题,大多数学在谈天说地凑热闹。这种分工不明确的合作学习是毫无效果的。我的体会是管纪律的同学最重要,有了这一角色就能保证合作不偏离学习,不偏离议题,从而使合作学习这条大河最终到达大海这一目的地。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 篇10

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高尔夫运动及产业一直是国内最为发达的区域, 其赛事密集, 球场、运动人口、球具制造与销售企业的数量都特别多, 开设高尔夫专业的中高等院校也不断增长, 因此, 对高尔夫企业所需的服务与管理类人才需求分析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内高尔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体育产业的春天来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46号) (以下简称46号文) 指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 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 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 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高尔夫球老少咸宜、容易普及的特点以及其打造多年的职业化体系, 决定了这项运动在我国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高尔夫政策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高尔夫运动前景看好

国内高尔夫运动从1984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的开业算起, 到2015年已走过31年的历程。三十余年来, 我国的高尔夫政策经历了从“支持”到“限制”、从“限制”到“禁止”、从“禁止”到“逐步规范” 的变迁。限制、禁止政策下的高尔夫项目建设并没有按照政府意图获得有序发展, 政策没能得到较好的执行, 因此政策出台的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在只有“堵”没有“疏”, 以堵代管的政策背景下, 各级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上级政府单一、刚性的清理和整顿行动中只能以瞒报和拖延来形成既定事实, 导致上有政策限制和禁止, 下有对策隐藏和包庇, 结果既损害了国家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又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质疑, 还大大“妖魔化”了高尔夫运动的社会形象, 推升了舆论对高尔夫项目的偏颇认识和过激指责。

“十八大”以来, 依法治国、确保政令畅通被提上重要日程。 2014年7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 、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4]1496号) 文件, 要求地方政府执行2011年对违规高尔夫球场清理整顿文件。随后, 各地积极响应, 配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整改通知, 对不符合政策的违规球场进行了整改。 至2015年9月18日, 列入清理整治范围的667个高尔夫球场中, 取缔74个、退出26个、撤销33个、整改534个。这场整治工作无疑挤出了国内高尔夫运动的泡沫, 降了“虚火”, 为这项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鉴于高尔夫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和对国民经济的积极贡献, 我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简单禁止高尔夫项目政策的不可行, 明白“强堵”远不及“巧疏”的道理, 坚持有堵有疏、堵疏结合的高尔夫管理模式。经过规范发展, 高尔夫行业必将在我国获得健康、高速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高尔夫企业服务与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从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看, 各个地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序等差异较大, 总体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高尔夫球场在全国各地的区域分布也极不均衡, 大体呈现由东部向西南部、中部、西部渐次减少的态势。大部分球场和球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中心城市, 其中又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 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全国范围内, 京、沪、粤的高尔夫运动发展相对成熟、普及程度较高, 对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最大。

高尔夫相关产业涉及庞杂, 从球场设计与建造, 草皮培育、种植、养护, 到球具设计、生产、销售, 再到技术指导、俱乐部管理、客户服务等, 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众多。因受技术及设备相关因素以及现有高尔夫发展状况的制约, 本文对球场设计与建造、草坪养护等上游企业的人才需求不作探讨, 仅就高尔夫产业中、下游企业所需要的服务与管理类人才进行分析。

(一) 高尔夫球技术指导类人才需求情况

受国家政策影响,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下场打球的中年人有所减少, 但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青少年却增长迅速。随着高尔夫运动的日益平民化, 参与运动的人口日益年轻化, 珠三角地区的青年少高尔夫培训项目蓬勃发展起来, 青少年高尔夫培训必然需要一批合格的高尔夫教练。

在珠三角地区, 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地, 高尔夫青少年培训项目异常火爆, 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高尔夫兴趣班。高尔夫运动注重规则与礼仪, 强调诚信与自律, 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坚韧独立、彬彬有礼、从容乐观的性格, 对孩子诚信自律的品德培育也大有帮助。

调查部分高尔夫球场、练习场、高尔夫学院管理人员, 大家一致认为近两年来参与高尔夫球技术培训的人员比例日渐增多。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 老少咸宜的高尔夫运动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国人喜爱。各个年龄段的高尔夫技术培训项目必将获得蓬勃发展, 球会需要的一大批合格高尔夫教练为现在开设高尔夫专业的院校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些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技术培训, 将高尔夫球教练及技术培训老师作为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重要目标。

(二) 高尔夫球具生产、维护与定制类人才的需求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相关数据显示, 中国目前已经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尔夫球具生产国。尽管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尚未到成熟阶段, 但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高尔夫用品厂商纷纷落户中国市场, 并设立加工厂。“中国制造”已成为我国高尔夫用品制造业重要的成长模式, 同时我国也不乏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高尔夫用品制造业。高尔夫用品生产与销售无疑需要一批真正懂得高尔夫的人才去设计、去经营、去管理。这些人才除了少数的引进外, 绝大部分还得靠国内高校去培养。

从调研情况看, 高尔夫用品生产企业和球具专卖店都倾向于招聘一些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 有一定的高尔夫技术基础, 对高尔夫文化有较多了解的员工, 但目前阶段这样的员还非常少, 所以企业比较难招到满意的员工。

1.球具设计、制图类人才缺乏。调查显示, 球具设计岗位对设计、制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 这相对无设计和制图功底的学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目前, 开设高尔夫专业的院校对此类岗位的人才需求鲜有关注。

2.球具制造类岗位用工荒问题严重。高尔夫球具制造 (尤其是杆头制造) 工艺复杂, 绝大部分工序至今仍然依赖手工完成。由于人力成本的变化, 世界高尔夫球具生产中心从早期的美国转移至日本,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再由日本转移到台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由于台湾对劳工权益的保护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 大批高尔夫生产企业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2010年全国的高尔夫用品制造企业超过2 400家, 仅东莞市塘厦镇, 就聚集了130多家高尔夫生产企业, 在顶峰时期, 该镇生产的球具占据了世界高尔夫球具市场40%的份额。业内人士介绍, 珠三角地区生产的高尔夫球具超过世界高尔夫球具订单的80%, 产值逾30亿美元, 员工超过5万人。随着高尔夫运动的持续发展, 球具市场也呈现一种快速稳定的发展状况。高尔夫球具买方市场的形成, 不但对消费者有利, 而且对整个球具产业制造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球具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需要大量工人。但是高尔夫球具制造业有污染 (粉尘、有机溶剂、噪音等) , 工作环境较差, 薪酬又不是很有竞争力, 所以用工荒问题在一直存在。例如, 高尔夫球杆的生产高度依赖手工制作, 其工作强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 抛光工和喷漆工非常紧缺, 即便高薪也很难招到人。有高尔夫球具制造企业高调招聘高校毕业生, 却很少有人问津。

3.球具维护与定制类技术人员成为热点。高尔夫球具维护与定制在欧美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美国现已有超过3 800家的球具服务中心。现在, 大陆地区高尔夫球具维护与定制正悄然兴起, 不少球场和专卖店开设了高尔夫工房, 从事球具维修与定制服务。据了解, 目前广东地区半数以上的球场和专卖店配有高尔夫工房, 其他球会和专卖店虽然没配备, 但也已将工房列入了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 只要高尔夫大行业在发展, 高尔夫工房市场是极具潜力的, 对高尔夫球具维护与定制类人才的需求是很实在的。高尔夫球具维护与定制类人才还有一个其他高尔夫从业人员不能比拟的, 就是拥有丰富和扎实的球具知识, 使他们在球具营销方面有着专业知识上的优势, 球具专卖店非常欢迎这类人才。国内部分高校较早关注到了球具维护与定制类人才的广阔前景, 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倾注了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例如,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从2010年开始与业内知名的球具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先后投入上百万元, 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建成了高尔夫球具维护实训室和球具量身定制工坊。该校高尔夫专业一直将高尔夫球具维护技术等设为核心课程, 近几年来培养了不少具有球具维护技能的毕业生, 深受珠三角地区高尔夫工房和高尔夫球具专卖店欢迎。球具维护与量身定制虽然是小众市场,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会大于供给。从相关岗位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虑,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比较适合。由此可见, 部分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将球具技术作为特色发展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三) 高尔夫俱乐部 (球场) 对高尔夫服务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1.球场数量增长快速, 但规模总量还相对较小。目前, 全球共有32 000多座高尔夫球场, 其中美国拥有近两万座, 亚洲3 800多座。我国经过三十年来的发展, 国内高尔夫俱乐部的数量增长快速,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到2015年9月共有667座高尔夫球场 (经过近期的清理整治工作, 五百多座高尔夫球场将拥有合法身份证) 。 无论从球场绝对数还是人均拥有的球场数来看, 我国的球场数量和高尔夫产业发展规模都还比较小。

2.球会现有员工素质整体偏低, 急需一批专业技能强的高校毕业生充实或置换。近三十年来, 高尔夫运动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球场和球会的快速扩张, 球场数量的增加急需一大批服务与管理类工作人员加盟其中, 但国内滞后的高尔夫教育使得球会很难及时找到满意的人才。朝向集团发布的高尔夫白皮书显示, 我国高尔夫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庞杂, 基本都不是科班出身, 甚至部分根本就没有专业, 也就是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高尔夫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 如果一个球会的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 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家正常运营的18洞高尔夫球场, 需要的服务与管理人才至少为350人。据调查, 目前运营中的高尔夫球场中, 85%以上的工作人员入职前没有经过接受过专业的高尔夫教育或正规的高尔夫培训。入职后的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人力资源成本, 使得球会的员工培训负担异常沉重。近年来, 高尔夫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且早期进入球会从事服务与基层管理的人员年龄也越来越大, 所以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如球童、前台接待、会所服务员、巡场员等成为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3.国家政策及战略调整部署将促进球场数量稳步增长, 俱乐部对服务及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必将量价齐升。高尔夫运动集健身、 休闲、娱乐为一体, 老少咸宜, 普及相对容易。随着经济发展, 特别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的一项战略部署, 高尔夫运动在我们国家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近期对球场的清理整治工作虽然暂时性缩减了球场总量, 但这为球场以后的规范和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未来十年, 结合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和健康休闲体育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 球会对服务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将随着高尔夫产业的规范发展而量价齐升。

(四) 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策划类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高尔夫赛事也不例外。“高球赛事搭台, 经贸交流唱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集中体现了高尔夫赛事的经济功能。举办赛事在促进高尔夫运动普及和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商机, 因此高规格的赛事往往能吸引众多知名品牌的商业赞助, 除直接服务于高尔夫运动的服饰球具厂商外, 银行、汽车、奢侈品、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也慷慨解囊赞助高尔夫赛事。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球场数量众多, 多家球会频繁地举办着大规模、高规格的高尔夫赛事, 行业对高尔夫赛事组织与策划类人才的需求旺盛。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撑力量。目前国内大型高尔夫赛事的举办, 基本都是靠国外的专业机构进行运作。因此, 加大国内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运作等专业人才的本土培养是我国高尔夫赛事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动珠三角地区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高尔夫运动及产业一直是国内最为发达的区域, 其球场数量从多、赛事密集, 运动人口、 球具制造与销售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行业企业对服务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旺盛, 尤其是高尔夫球技术指导、球具维护与量向定制、高尔夫装备贸易与销售、赛事组织与策划相关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开设高尔夫专业的院校应将这些岗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或重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EB/OL]. (2009-09-23) [2016-02-17].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3]张国华.从高尔夫政策变迁论政府对高尔夫的“堵”与“疏”[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1) .

[4]郁小平, 夏洪胜.高尔夫球运动的经济作用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5]冯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

[6]王平安.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 .

上一篇:二年级写字教学反思下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面对新领导刁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