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体检测

2024-05-10

血清抗体检测(精选10篇)

血清抗体检测 篇1

TORCH是1971年Nahmias提出的一组易引起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急慢性感染和小儿致畸、致残的重要病原体, 包括弓形虫 (TOX) 、风疹病毒 (RV) 、巨细胞病毒 (CMV)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2) 。近年来, 有关TORCH感染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就本院住院新生儿考虑感染所致黄疸156例, 检测分析TORCH特异性抗体, 并对其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科黄疸新生儿156例, 其中男93例, 女63例; 非黄疸新生儿80例, 男37例, 女43例。

1.2 方法和仪器

抽取检测对象静脉血3 ml并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TOX, HSV-2, RV, CMV的IgM抗体, 仪器为北京中石公司的SM-3型酶标仪及北京贝尔生产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 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黄疸组TORCH阳性率17.3% (27/156) , 对照组TORCH阳性率3.75% (3/80) , 两组TORCH阳性率比较, 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 5) 。两组TORCH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 其中5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 部分可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神经系统后遗症[1]。TORCH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下降[2], 胆红素体内淤积, 引起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其中间接胆红素堆积过多, 可通过血脑屏障弥散入脑组织而致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本组资料中显示156例黄疸患儿TORCH特异性抗体检出率高达17.3% (27/156) , 较非黄疸患儿3.75% (3/80) 高, 提示临床上黄疸婴幼儿是进行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的重点人群, 同时说明TORCH感染是导致患儿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母亲TORCH感染后IgG抗体可持续存在, 并可经胎盘传给胎儿, 新生儿早期血清中IgG的水平基本反应了母体的IgG抗体的情况, 我国CMV、RV及HSV感染又相当普遍, 因而检测黄疸患儿血清IgG意义不大, 故本文仅对新生儿进行抗IgM抗体检测。因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 早期新生儿血清中IgM抗体阳性可作为胎儿先天感染或获得性感染的依据[3]。

巨细胞病毒 (CMV) 是指一种人类疱疹病毒的, 最大的双链DNA病毒, 是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最常见病毒, 占新生儿的0.5% ~2.5%[4]。CMV是已知胎儿宫内感染诸多因素中最多者, 在新生儿经产道感染中巨细胞病毒占60%以上, 母亲在早期感染CMV对胎儿影响更严重。 胎儿感染CMV就有可能发生流产、死产、低体重儿、病毒尿症、先天畸形、缺陷、全身CID导致死亡, 智力下降, 听力下降等[5]。并可终生潜伏体内,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 可严重复发而致命。本组病例组抗CMV IgM抗体检测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故CMV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最为密切。

弓形虫是一种原虫, 广泛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的有核细胞内,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类饲养宠物的增多, 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组资料检出1例TOX-IgM, 应值得重视。 先天性HSV感染绝大多数为分娩过程中感染, 经胎盘血行感染少见, 故早期新生儿抗HSV IgM抗体检出率低。本组资料未检出HSV-2-IgM抗体, 可能似在该地区病理性黄疸的致病中无特殊的意义。风疹病毒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 是一种RNA病毒,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其感染概率与孕龄有关, 孕期越早, 感染胎儿的机会越多。

因TORCH感染易致胎儿畸形和胎儿期、新生儿期死亡, 已引起广泛关注[6]。且有时1~2年发病, 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7]。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不仅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和监测, 做好产前检查, 可疑TORCH感染新生儿更应开展TORCH检测, 做到早干预早治疗。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由于方法简便,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能满足要求, 检测时间短, 其结果可作为黄疸患儿TORCH感染的初步诊断依据。为临床及时区分黄疸类型, 对黄疸新生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预防婴幼儿核黄疸的发生, 减少病残儿的出生率及优生优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我院住院新生儿黄疸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对该院黄疸新生儿156例, 检测TORCH-IgM, 与对照组80例非黄疸新生儿相比较。结果黄疸患儿TO R C H-IgM阳性27例, IgM抗体检出率17.3%, 且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多。非黄疸新生儿TO R C H-IgM阳性3例, IgM抗体检出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结论 黄疸新生儿早期进行抗TORCH抗体检测, 能及时发现病原体, 尽早明确新生儿黄疸病因, 辅助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TORCH,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1]崔焱, 张宇侠, 尹志勘, 等.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7.

[2]吕庆杰, 闻德亮, 李冠群, 等.小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8 (8) :481.

[3]方峰, 董永绥.巨细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7) :397.

[4]周晓云, 许植之, 赵卫华, 等.先天性TORCH感染的治疗预后探讨.新生儿科杂志, 2004, 19 (3) :112.

[5]Nguyen MT, Camenisch T, Snouwaert JN, et al.The prostaglandinrecep-tor EP4 triggers remodeling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tbirth.Nature, 1997, 390:78-81

[6]彭丽, 王淑清, 迟宝荣, 等.新生儿TORCH感染及血清IL-4、IFN-γ和TNF-α的变化.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0 (6) :925-927.

[7]周长慧, 陈晓理.新生儿TORCH感染状况的研究.中国厂矿医学, 2005, 18 (3) :288-289.

血清抗体检测 篇2

文件编号:MXMBY/W66-001 标题:HIV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版号:第 1 版

1/2

HIV抗体初筛检测程序

1.实验准备:试验开始前将试剂和样品放置在室温,按实验室SOP或者试剂说明书做好试剂准备。

2.实验操作(以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公司的Anti-HIV 1+2 Antibody ELISA Kit 为例):

a 取出HIV抗原包被板。每次试验设空白对照1孔,阴、阳性对照2孔。除空白对照外,分别加入HIV阴、阳性对照各50微升,其余孔加入待检血清各50微升。贴上封口胶,置37℃温育30分钟

b 将50倍浓缩液用纯化水50倍稀释后备用

c 弃去各孔中样品、拍干。每孔加满洗液,静置数秒后弃去,如此重复洗5次,拍干。

D 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酶标抗原工作液50微升,贴上封口胶。37℃温育20分钟。

e 弃去各孔中酶液,用洗液反复洗涤5次(操作同步骤3)f 每孔加入底物液A 50微升,再加入底物液B 50微升,轻拍混匀,置37℃避光显色10分钟

g 显色完毕后,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轻拍混匀,立即以空白孔调零,置酶标仪450nm波长处测定OD值(参考波长为630nm)3.结果报告:对呈阴性反应的样品,可由初筛实验室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对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须进行复查,不能出阳性报告,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报告。梅县区慢性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MXMBY/W66-001 标题:HIV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版号:第 1 版

1/2 4.复检试验:对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品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篇3

【关键词】血清结核抗体;结核病;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0-01

结核病是多发于青年人群中的慢性和缓发性传染病。发病无季节限制,通常潜伏4到8周,80%结核病灶位于肺部,也可发生在皮肤、脑膜、颈部淋巴、肠、及骨骼等[1]。结核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传播,排菌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近年来,随环境污染加重、艾滋病患者增多,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以了解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目的,对100例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和80例非结核病患者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经数据整理和分析,已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结核病患者归为观察组,另将80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归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结核疾病分型:Ⅱ型35例(29.17%),Ⅲ型62例(51.67%),Ⅳ型13例(10.83%),Ⅴ型10例(8.33%)。结核病诊断参考《非结核分枝杆菌诊断与处理指南》。对照组患者病情:肺癌2例、肺炎35例、肺转移瘤8例、急性气管炎35例。对比两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发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分组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样(3mL),待血样自然凝固后进行离心处理,获取血清。本次使用试剂盒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诊断方法为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DIGFA)。原理: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膜蛋白抗原分离纯化,点样并固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膜上TB抗原捕获人血清样品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被捕获的结核IgG抗体可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缀合物标记成色(SPA能与IgG特异性结合),形成红色斑点,从而判断结果。检验方法:1.在反应板的反应孔中间,加入2滴封闭液,等待薄膜吸入。2.取40微升新鲜血清样本,加入反应孔中间,等待薄膜吸入。3.在反应孔中间加入6滴洗涤液,等待薄膜吸入。4. 在反应孔中间加入2滴金标液,等待薄膜吸入。5在反应孔中间加入6滴洗涤液,等待薄膜吸入。6.判断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真实性与科学性,本次实验数据都由我院专业人员收集,并且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t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TB-DOT检查发现对照组假阳性率为11.25%;观察组阳性率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核病检查手段主要包括涂片检测、x线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检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但其灵敏度较低,其操作过程较复杂,需要消耗较长时间。随着检查方法的不断进步,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因结核分支杆菌有特异性抗原,故形成使用血清抗体检测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基础,多种糖类、脂质及蛋白质等物质共同构成了结核分支杆菌表面,抗原物质种类较多[4-5]。胶体金法利用了斑点免疫金渗滤原理,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等待时间只需2.5min左右,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捷、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

研究发現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共出现35例漏诊,其漏诊可能与试剂盒敏感度、保存方法、操作技术及使用的抗原有一定关系。另有研究表示:经横向比较发现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应用中,灵敏度及特异性普遍接近,虽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偏低,但较稳定,不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否认。结合本次研究成果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可总结出以下结论:①血清结核抗体可对大多数结核病进行有效诊断,为结核临床诊断提供依据。②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有待提高,其稳定性较好。③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无需特殊仪器等优点。④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但与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及涂片进行联合检测结核,可有效提高结核病诊断正确率。

综上所述,采用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虽能对大多数结核病进行有效诊断,但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较低,难免漏诊。但其稳定性好,且可为结核病诊断提供依据,是可取的辅助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绍梅,邱薇,许柳清等.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16):2421-2422.

[2] 林培歆,甘朝阳.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PPD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12):133-135.

[3] 李德宪,吕江清,邝浩斌等.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预测价值:Bayesian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1):8-12.

[4] 冯金栋,阳幼荣,吴雪琼等.结核分枝杆菌Rv2041c重组蛋白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32-3735.

血清抗体检测 篇4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血清学调查

随着贵州省养羊业的发展,2009年正安县实施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成为贵州省新增的10个养羊大县之一。为了解从外省引进山羊的主要疫病流行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免疫接种工作,快速做出重大动物疫病的预报和预警,科学指导相关疫病的防控工作,从而保障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我省近几年在羊群中主要流行的疫病有: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蓝舌病(Bluetongue)、山羊痘(Goat pox)、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羊传染性胸膜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 and goats)等[1,2,3]。为此,正安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与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合作,对正安县引进的山羊开展了相关疫病的血清抗体检测工作,具体检测情况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待检血清:

待检血清分别采自四川省简阳市、攀枝花市,贵州省德江县和云南省等地引进的山E—mail∶as.bjzhou@gzu.edu.cn

羊血清,共计262头份,置-20 ℃冰箱保存待检。

1.1.2 检测试剂:

(1)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批号20081120、20100705)、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批号2010302、20110705)、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批号20100705)均购自国家农业部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3)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3101、2011080201)、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3102,2010080202)、羊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2808)均购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4)山羊痘检测采用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建立的山羊痘P32基因表达间接ELISA方法。

1.1.3 主要仪器:

加样器(10~100 μL),移液枪尖(若干),V型微量血凝板,无离子水,恒温箱,酶标仪,微量振荡器,低速离心机等。

1.2 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1.2.1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检测:平板凝集试验:采待检血清30 μL加入玻璃凹孔中,取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 μL置待检血清旁,用牙签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4 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液体基本透明,则为阳性(+)。

1.2.2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于V型板每孔加入PBS 25 μL,再将待检血清25 μL加入第1孔,与PBS混合均匀后吸取25 μL移至第2孔,依次做倍比稀释,连续做8孔。然后于每孔加入25 μL丝状支原体亚种抗原致敏红细胞(绵羊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敏红细胞),于震荡后置于37 ℃温箱中温育2~3 h后观察结果。判定标准为:红细胞全部凝集,形成一层均匀膜,布满整个孔底为“++++”;红细胞在孔底形成一层薄膜,面积比前者小为“+++”;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膜凝集,边缘松散或锯齿状为“++”;红细胞在孔底呈稀薄、散在、少量凝集,孔底有小圆点为“+”;红细胞沉于孔底,但周围不光滑或中心有空斑为“±”;红细胞完全沉于孔底,呈光滑的圆点为“-”。“++”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

1.2.3 口蹄疫O型和AsiaⅠ型免疫抗体检测:(1) 用包被液稀释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 000),在ELISA板上每孔加 50 μL,震荡,封板,室温过夜。(2) 抗原抗体(阴阳性对照血清及待检血清)反应,在V型血凝板上按50 μL每孔量用PBST将待检血清从1∶4开始做2倍连续稀释至1∶512。同时稀释阴、阳性对照血清,然后每孔加入50 μL用PBST稀释到使用浓度的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1∶5),病毒抗原对照孔加100 μL。震荡混匀,封板,4 ℃过夜。(3) 用洗涤液(1×PBST)连续洗ELISA板5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再将抗原抗体混合物从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按次序转移至ELISA板上的相对应孔,每孔50 μL,封板,37 ℃温育1 h。(4) 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豚鼠抗血清稀释液稀释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50 μL,封板,37 ℃温育1 h。(5)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1×PBST稀释兔抗豚鼠酶结合物至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50 μL,封板,37 ℃温育1 h。(6) 同上洗板5次,每孔加50 μL底物液(务必加双氧水),37 ℃温育15 min。每孔再加5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立即在492 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D492 nm)。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标准,O型(AsiaⅠ)抗体以≥26(1∶64)判定为免疫合格。

1.2.4 山羊痘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 (1) 取空白酶标板,于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P32蛋白溶液(稀释到最佳包被浓度)轻轻震荡,加盖封口膜,常温包被过夜。(2) 弃去孔内剩余液体,用洗涤液(1×PBST)洗ELISA板(100 μL)5次,每次洗前静置2 min,在吸水纸上拍干。(3) 每孔加入封闭液(5%脱脂乳100 μL)震荡,37 ℃封闭1 h,同时1×PBST 稀释待检血清(1∶50)。(4) 重复步骤2。(5) 将一抗即待检血清稀释好后,每孔加入100 μL,同时加入阴、阳、空白对照各2孔,轻震荡后37 ℃作用1 h。(6) 重复步骤2。(7) 将酶标二抗兔抗羊IgG-HRP稀释到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100 μL,轻震荡后37 ℃作用1 h。(8) 重复步骤2。(9) 每孔加入100 μL含H2O2的底物液,37 ℃闭光15 min,加入专用底物液A&B各1滴。(10)每孔加入终止液(1.25 mol/L H2SO4)100 μL终止反应,立即在酶标仪492 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D492nm)。判定结果:undefined,证明此阴阳对照有作用,将所有结果依次带入以上公式undefined,结果>2.1的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对正安县外地引进种羊进行羊布鲁氏杆菌病抗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口蹄疫O型和AsiaⅠ型免疫抗体、山羊痘血清抗体进行相关疫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通过对种羊血清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看出,正安县外地引进的种羊目前没有发现布鲁氏杆菌病感染,阳性率为0%(0/262);羊O型口蹄疫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9.42%(193/243)、81.18%(207/253),且均在70%以上,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要求,免疫效果较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检测抗体分别为0%(0/262)、3.81%(10/262);山羊痘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9.58%(231/232),在70%以上,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要求。

3 讨论

目前,我省养羊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较常见的有气候因素、传染病、营养条件、遗传基因等。山羊传染病一直是危害羊群的重要因素,其中布鲁氏杆菌病可引起怀孕山羊和人的流产和早产等,给人和羊群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4,5,6];口蹄疫可引起人和动物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糜烂,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严重危害羊群的健康[7,8];山羊痘可引起山羊呼吸困难、流黏液性或脓性鼻液,在皮肤与某些部位的黏膜出现痘疹和水疱等,给健康羊群带来严重危害[9,10];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引起山羊高热、咳嗽、消瘦、呼吸障碍等,影响当地养羊业的发展[11,12]。其中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和山羊痘是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当地养羊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当地牧民的身体健康。

通过这次对山羊进行相关疫病抗体的检测,初步掌握了正安县引进山羊的主要疫病情况。要加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特别绵羊肺炎支原体)等疫病的防控工作。本次实验结果为今后我县山羊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科学的指导;为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龙冲冲,颜艾,周碧君,等.贵州省山羊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1)∶1~2.

[2]张双翔,周碧君,姜汉雯,等.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继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诊断[J].贵州农业科学,2011,9(6)∶144~146.

[3]郝宝成,梁剑平,王学红,等.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5)∶152~154.

[4]张金峰,邵云龙,王晓霞.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查[J].中国畜禽种业,2010,9∶100~101.

[5]丁勇,张晓清,冀永红,等.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调查[J].河北畜牧兽医,2000,4∶32~33.

[6]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1~156.

[7]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78.

[8]王海珍.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J].养殖技术顾问,2011,8∶212~213.

[9]祝水岳,蒋月娣,张东华.山羊痘的诊治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2)∶84~85.

[10]王芳,雷震,于力.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12∶945~948.

[11]McMartin D A,MacOwan K J,Swift L L.A century of clas-sical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from original descriptionto aetiology[J].Brit Vet J,1980,(136)∶507~515.

血清抗体检测 篇5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调查;抗体检测;ELISA

中图分类号:S85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37-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主要引起怀孕母猪后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呼吸道症状和断奶前死亡率升高等。该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全球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北美洲,1987年;欧洲,1990年;亚洲,1991年)。该病毒于1991年由荷兰Lelystad中央兽医研究所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首次分离得到,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PRRSV欧洲型代表株),1992年美国研究人员在CL2621细胞上也分离到PRRSV(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我国于1996年由郭宝清首次分离报道该病毒,并证明为美洲型PRRSV感染所致[1-2]。为明确使用PRRS疫苗的种猪场血清抗体消除规律,以便更好地免疫控制PRRS的感染,本试验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对江苏某规模猪场不同日龄猪群进行了PRRS疫苗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被检血清样品采自江苏省某自繁自养规模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免疫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IDEXX公司(lot:40959-W531);其他試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确定样本采集数量

收集该规模猪场的资料,尤其是不同生长期猪群体的大小和群体的变动情况。为准确了解猪群中PRRS抗体水平,根据统计学、流行病学确定试验样本抽样数为30份,在抽样的过程中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对部分样本量进行了调整。

1.3免疫程序

商品猪在4周龄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弱毒苗1头份,母猪每年免疫3次。

1.4血清的分离

前腔静脉无菌采集猪血2mL,分离血清-70℃保存。

1.5血清中PRR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使用IDEXX公司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PRRS抗体水平,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650nm处吸光度D650nm。

结果统计和判断:阳性对照平均值减去阴性对照平均值≥0.015,且阴性对照平均值<0.015,试验数据有效。阴阳性判断:计算样本D值与阳性对照平均值之比(S/P),S/P≥0.4判为阳性,S/P<0.4判为阴性。

2结果与分析

2.1样本数量的确定

按照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的样本数进行采集,共采集血样2089份(表1),制备血清,-70℃保存备用。

2.2样品检测

使用IDEXX公司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89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猪群中血清样品的PRRS抗体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图1、图2、图3)发现,总的阳性率很高,平均达90%以上。保育猪的PRRS抗体阳性率在85.7%~100%之间,育肥猪的PRRS抗体阳性率在76.7%~96.4%之间、空怀母猪的PRRS抗体阳性率96.3%~100%。其中,育肥猪PRRS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且整齐度也较差;空怀母猪的PRRS抗体阳性率较高,阳性值也较高,整齐度好(数据未显示)。

3小结和讨论

自从PRRS出现以来,国内外建立了许多PRRS抗体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3-8],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IDEXX公司生产的PRRS抗体检测试剂盒应用最广泛,因此笔者选

择了可信度相对较高的IDEXX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PRRS自传入我国后在国内的蔓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内的土种猪感染率都很高[9-12]。在我国自繁自养的种猪群中类似调查还比较少,也没有连续的监测。

本研究共采集了江苏省某规模猪场不同类型的猪血清2089份,应用ELISA法检测PRRS抗体,结果发现抗体阳性率很高,在90%以上,不同种类猪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时间差异也不明显,偶尔出现抗体水平稍低的月份。其中空怀母猪的抗体水平比保育猪和育肥猪更高。结果表明,该猪场免疫程序合理,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且补免及时。

在采样过程中,样本数量虽然可以通过统计学、流行病学方法,按照一定的置信度和群体大小来确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常困难,一些不可预测因素影响,如动物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同阶段、采样随机性和可实现性、动物捕捉的难度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本试验最初设计对种公猪进行血清采样,但是由于种公猪的种用特征、性情暴躁、獠牙对操作者的危险性等评价,最终决定放弃,而仅对部分精液进行了采集和检测(数据未发表)。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采样量和置信度,应予以校正或者评价。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PRRS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非常重要,以此作为参考进行免疫程序的制定和修订,能更好地控制PRRS的感染。但是,由于IDEXX公司的商品化试剂盒成本非常高,很多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检测和监测成本,因此加强国产试剂盒的研发和应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2):3-7.

nlc202309032131

[2]陈博文,孙颖杰,罗长保,等.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血清学检测及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初报)[J].中国兽医杂志,1996,22(5):6-8.

[3]AlbinaE,LeforbanY,BaronT,etal.An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forthedetectionofantibodiestothe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J].AnnRechVet,1992,23:167-176.

[4]YaharaY,OhkuboY,KariwaH,etal.Evaluationof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andimmunofluorescentantibody(IFA)testforthedetectionof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PRRSV)antibodyinpigsfromconventionalfarms[J].TheJournalofVeterinaryMedicalScience,2002,64(7):583-588.

[5]SeuberlichT,TratschinJD,ThürB,etal.Nucleocapsidprotein-based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fordetectionanddifferentiationofantibodiesagainstEuropeanandNorthAmerican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J].ClinicalandDiagnosticLaboratoryImmunology,2002,9(6):1183-1191.

[6]冷章明.基于豬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及抗原表位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7]吴忆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M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3,7(7):51-55.[HJ1.68mm]

[8]孙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工程双标记疫苗株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9]刘沫飞,李蕾,郑辉,等.2010—2011年我国五省PRRSV分离株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12):6-11.

[10]黄伟坚,卢桂娟,陈樱,等.南方三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2):150-154.

[11]陈光明,刘玉华,金彩莲,等.泰州地区外表健康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96-197.

[12]王小敏,何孔旺,周忠涛,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4,1(1):232-238.

血清抗体检测 篇6

关键词:抗子宫内膜抗体,自然流产,血清

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是一种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并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反应的自身抗体。其检测方法很多,其中ELASA法因敏感性强,特异性高,重复性好且方便经济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我们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EMAB在不明原因不孕症及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来自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妇科门诊自然流产患者110例,年龄21~35岁,为婚后2~10年间,自然流产2~6次(包括孕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死胎等)。对照组为结婚后一年内怀孕的正常健康的宫内早孕患者60例,无自然流产史,年龄23~31岁。

1.2 标本收集

观察对象均空腹抽肘静脉血2 ml,待自凝后,离心机分离取血清,-20℃冷冻待测,为消灭批间误差,全部标本一次检测完毕。

1.3 试剂

由华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EMABIgG试剂盒。

1.4 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结果显示:阴性,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自然流产组与对照组EMAB检测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ELASA法以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的优势赢得青睐,并被多家生物制剂公司制作成为成品试剂盒,使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测更加方便经济,通过本实验我们认为ELASA方法检测EMAB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价格便宜,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不孕症,自然流产的病因探讨有重要参考价值。

3.2 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对机体无抗原性,但女性生殖道感染使其内部环境发生改变、生理屏障受到破坏、女性体内独特型抗体和抗独特型抗体的网络功能紊乱,同时也可使免疫系统受损及损伤子宫内膜,导致机体将自身内膜组织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EMAb,以及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EMAB。后者不仅与异位子宫内膜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同时也可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细胞中的抗原位点相结合,激活补体系统[1]。局部产生免疫病理变化,直接影响子宫内膜腺体的功能[2],从而使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直接影响子宫内膜腺体的功能,使营养胚胎的糖原等分泌不足,导致孕卵着床失败或发育不良,最终以不显性的早期流产告终[3]。本实验结果也显示:流产组的EMAB阳性率34.5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实验的结果也看出,自然流产与体内EMAB密切相关,体内存在这种抗体是导致不孕及流产原因之一, 因此对自然流产的患者,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可以为这类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免疫治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绍坤,曹茵,张建鸿,等.760例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结果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9):762.

[2]Meek SC,Hodge DD,Musich JR,el al,Autoimmunity in infertilepatients with endomtrosis AMObstet Gynecol,1988,158(6Pt1):1365.

血清抗体检测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银屑病患者和72例健康患者, 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43例, 女29例;年龄为13~75岁, 平均年龄为 (44.3±0.5) 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为 (4.5±0.6) 年。对照组男45例, 性27例;年龄为14~72岁, 平均年龄为 (43.4±0.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静脉采血3m L, 同时留置于普通的试管, 实行血清的分离工作, 然后放置于—85°进行储存, 通过标准的试剂加以酶免疫的稀释, 然后对EB病毒抗壳抗原/Ig G和Ig M/VCA﹑Ig G/EA—D和Ig G/EBNA—1抗体进行严格的检测。

1.3 评判的标准

采取试剂盒确定质控血清的A值, 同时对其判定值进行认真的计算。如果判定值高于1.1, 则代表其属于阳性。若判定值低于0.9, 则代表其属于阴性, 在两者间的判定值, 则可以判定为可疑。

1.4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3.0, 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 标准差应用代表, 通过组间进行对比, 以配对t进行检验, 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 P﹤0.05, 则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抗体阴阳结果的对比

通过统计和分析, EB病毒抗壳抗原/Ig 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54 (75)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5 (20.83) ,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Ig G/EA—D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检出率为32 (44.44) , 对照组的检出率为4 (5.55) ,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最后Ig G/EBNA—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EB病毒抗体Ig G判定值的检测对比

对照组EB病毒抗体Ig G为:1.339±0.305, 观察组为:1.878±0.672。对照组EB病毒Ig G/EA—D为:0.581±0.538, 观察组为:1.311±0.915。对照组EB病毒Ig G/EBNA—1为:3.166±0.375, 观察组为:3.976±0.698, 两组患者EB病毒抗体Ig G判定值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3 讨论

EB病毒, 为疱疹病毒的一类, 主要的特点为:嗜人类B淋巴细胞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的增加, 且呈对称发展[2,3]。通常情况下, 感染急性期会产生抗EA抗原颗粒, 然而其持续时间并不长。其主要针对抗EA—D抗体, 但是Ig M/VCA抗体通常会存在于急性感染﹑近期感染。感染的时间增加, 阳性检出率就可能消除。因此, 现阶段临床方面一般会于急性感染期进行检验。与此同时, 抗壳抗原/Ig G抗体, 通常也会产生于急性感染期, 持续的时间明显比Ig M长, 同时可能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4]。两者的差异在于, EBNA抗体会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提高[5]。其存在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特征, 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原因, 其和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有直接的联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EB病毒Ig M/VCA进行抗体的检测,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显示为阴性。但Ig G/EBNA—1抗体进行检测的时候, 检测结果同为阳性, 由此可见银屑病患者和健康的人群均为既往感染。两组患者EB病毒抗壳抗原﹑Ig G/EA—D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即可看出银屑病患者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导致潜伏的EB病毒出现活跃的状况。

综上所述, 银屑病和健康人群体内的EB病毒进行比较, 银屑病患者的EB病毒的活性更大, 所以很大程度会处于激活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段西凌, 邱练芬, 胡开华, 等.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1) :13—15.

[2]郭哲, 高哲, 马丽娟, 等.银屑病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 (4) :414—416.

[3]蒋逸云, 刘伦飞.银屑病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测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6) :120—121.

[4]青小鹤, 刘乐, 王志超.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5]王文生.加味皮炎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 (血热证) 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血清抗体检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市申请输血的患者3 326例, 其中, 男1 768例, 女1 558例;年龄1个月~85岁, 平均48岁。其中有输血史261例, 妊娠史635例。

1.2 检测试剂

木瓜蛋白酶 (粉剂) 、抗人球蛋白及抗体筛选细胞 (含RH、Kidd、MNSs、Daffy、Diego、Kell、Lewis血型系统主要抗原) 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抗体鉴定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凝聚胺试剂由台湾Ba So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及凝聚胺法进行抗体筛选, 对抗体筛选阳性者采用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进行抗体鉴定。

2 结果

在3 326例申请输血患者血样中, 共检出抗体筛选阳性16例 (0.48%) , 其中2例同时检出抗D、抗C两种不规则抗体。16例抗体特异性详细见表1。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可引起交叉配血困难, 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接受不相容输血或妊娠时, 可发生严重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1,2]。Rh血型系统5种抗原均具有免疫原性, 而通过免疫产生的相关抗体需要在胶体介质或抗人球蛋白实验中才能检测出来。笔者所检出的16例不规则抗体都是经过筛查和谱细胞反应确定抗体类型。如不做D抗原鉴定, 将会使Rh阴性者在首次输血时接受Rh阳性血, 机体处于被致敏状态, 再次输血时发生免疫记忆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在本组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 单纯抗D阳性6例, 抗E阳性3例, 另有2例患者同时检出抗D、抗C阳性。这些抗体的产生, 可能与输血的频数及妊娠史等因素有关。曹荣祎等[3]报道了12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 95例有输血史及妊娠史。本组资料检出16例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 8例曾有输血史, 6例有妊娠史, 与报道基本一致。卫生部明文规定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4]。因此, 掌握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开展输血前抗体检测十分重要。

近年来国内采用凝聚胺、微柱凝胶法等技术检测不规则抗体, 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3,5]。本文采用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 其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这些技术目前仅限于一些较大的 (县级以上) 医疗机构开展, 而乡镇卫生院开展的甚少。为此, 作为乡镇卫生院, 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Rh血型系统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工作, 防范因不规则抗体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 除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外, 还应用谱细胞对抗体性质进行鉴别, 以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 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赴平, 邹文涛, 陈金风, 等.血浆置换并冰冻红细胞输注抢救重度血管内溶血性贫血1例[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4) :258.

[2]何菊梅, 张敏.抗E抗体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例报告[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4, 1 (1) :29.

[3]曹荣祎, 刘风华, 于洪敏.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 12 (2) :149-151.

[4]张进萍, 陈卫红.应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管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 21 (4) :442-443.

血清抗体检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的结核病患者共120例, 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1, 非结核病患者共120例作为对照组2。3组一般资料如下, 试验组男86例, 女34例;年龄为 (47.3±4.2) 岁;菌阳性肺结核46例, 菌阴性肺结核49例, 肺外结核25例。对照组1中男84例, 女36例;年龄为 (47.1±4.0) 岁。对照组2中男87例, 女33例;年龄为 (47.2±4.1) 岁。对3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 监测所用试剂为美国Dyna Gen公司生产的名为杰明 (Myco Dot, TM) 的结核病快捷诊断试剂盒, 并使用ELISA方法, 以LAM为抗原进行结核杆菌抗体检测, 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按步骤进行, 检测结果按说明书进行正确分析。试验组在接受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的同时接受PPD检测及痰涂片检查。痰涂片检查在患者入院3 d内进行, 收集患者入院前3 d的清晨进行深度咳嗽所得痰液, 保存于清洁密封的带有螺旋盖的容器中, 取部分痰液作为标本涂片进行抗酸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 若100个视野中出现3个及以上的抗酸杆菌则视为结果阳性, 反之阴性。PPD检查是指选择患者前臂掌侧作为皮内注射部位, 使用1 ml的注射器向内注射0.1 ml含5 IU PPD, 注意做好标记, 于注射后48~72 h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及周边皮肤情况。硬结直径≤4 mm为阴性;硬结直径5~9 mm为弱阳性;硬结直径10~19 mm为阳性;硬结直径≥20 mm或直径<20 mm但局部存在明显水疱、破溃、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则为强阳性。观察比较3组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比较试验组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PPD检查及痰涂片3种检查方法差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结核抗体检测、PPD及痰涂片检查比较

试验组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2.50% (99例) , PPD检查阳性率为57.50% (69例) , 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52.50% (63例) , 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及PPD检查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3组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试验组结核杆菌抗体检出阳性率 (99例, 占82.5%) 分别高于对照组1 (12例, 10.00%) 和对照组2 (18例, 占1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PPD实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测结核杆菌感染的方法, 将提取的纯蛋白衍生物PPD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于患者前臂中上1/3部位, 通过48~72 h进行注射部位硬结及周边皮肤的观察[1], 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杆菌, 并初步估计结核杆菌活动情况。此种检查方法有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所需时间长, 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是否感染的结果, 不能对结核患者进行快速早期诊断。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是随着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医学的进步发展的一种进行结核抗体检测的方法, 其检测过程中使用的LAM是结核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有明显的免疫原性, 同时可作为结核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因此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通过特异性的LAM抗原进行检测, 准确性高[2]。

本研究通过对3组不同人群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如下。使用PPD实验、痰涂片及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对试验组结核病患者检查, 发现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检出率及准确性最高 (P<0.05) , 且与PPD实验及痰涂片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检查结核病的手段, 值得临床应用。对3组进行分析, 发现健康人群及非肺结核患者亦存在一定的检出率, 说明正常人可携带少量的结核抗体, 在进行抗体检测时被检出。因此在选择LAM时需注意灵敏度不可过高, 否则易导致假阳性率;同时灵敏度过低不利于疾病的检出, 易漏诊结核病初期、低水平抗体的结核病患者。对两对照组结果分析, 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抗体检测可以正确区分结核病及肺结核病患者,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应用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用于临床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具有明显效果, 与常规PPD试验及痰涂片相比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娴, 周芳芳.6726例结核病人痰检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 (1) :147-148.

血清抗体检测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收治的1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患者, 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 组45例, 男40例, 女5例, 年龄19~67岁, 平均 (37.71±13.07) 岁;慢性重型肝炎组 (CLF) 18例, 男17例, 女1例, 年龄21~68岁, 平均 (41.17±12.99) 岁;肝硬化 (LC) 组102例, 男77例, 女25例, 年龄20~80岁, 平均 (50.77±13.41) 岁;原发性肝癌 (HCC) 组25例, 男20例, 女5例, 年龄31~74岁, 平均 (48.72±12.23) 岁。慢性重型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诊断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按全国统一教材内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男25例, 女5例, 年龄20~50岁, 平均 (32.82±9.52) 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 (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 近3个月未用免疫制剂 (包括干扰素) 。且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抽血查肝功能、自身抗体 (ANA、ENA谱、RF、免疫球蛋白、C3) 、HBV-M、HBVDNA, 血清标本分别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生化科、免疫实验室、感染科实验室检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HBVDNA的检测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试剂购自广州达安公司, 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仪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 试剂购自深圳匹基公司,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仪测定, 下限值为103拷贝/m L。

1.2.2 血清自身抗体和免疫指标的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 (ANA) ,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 (ENA) 谱, 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 (RF) 和Ig G、Ig A、Ig M、C3。试剂购自欧蒙医学诊断试验有限公司。

1.2.3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OLMPUS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血清白蛋白 (ALB) , 质量控制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较

19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 61例至少有一项自身抗体阳性, 总检出率达32.1% (61/190)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 (1/3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597, P=0.001) 。其中ANA、ENA、RF检出率分别为23.2% (44/190) 、5.3% (10/190) 、14.7% (28/190) , 见表1。

例 (%)

2.2 慢性HBV感染者各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 (CHB) 组、慢性重型肝炎 (CLF) 组、乙肝后肝硬化 (LC) 组、原发性肝癌 (HCC) 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 (11/45) 、27.8% (5/18) 、33.3% (34/102) 、44.0% (11/25) ,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 (1/30) ,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CHB较=4.501, P=0.034;字2CLF较=4.114, P=0.043;字2LC=10.708, P=0.001;字2HCC=13.221, P=0.000) , 但四组间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2.3 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与病毒指标的关系

1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HBV DNA阳性者153例, 占80.5%。HBV DNA阳性组中, 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为34.6% (53/153) , 而HBV DNA阴性组中, 自身体抗的总检出率为21.6% (8/37) , 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317, P=0.128) , 见表3。

例 (%)

2.4 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与临床特点

自身抗体阳性和自身抗体阴性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 阳性组的年龄、ALT、AST、TBIL明显增高, ALB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年龄=2.37, P=0.019;tALT=4.33, P=0.000;tAST=2.60, P=0.01;tTBIL=3.53, P=0.001;tALB=-2.47, P=0.014) , 见表4。

*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HB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有大量研究表明HBV感染后的肝组织损伤并非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直接作用的结果, 而是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病理性免疫损害。这种乙肝免疫损伤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是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性免疫效应的现象, 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应答过于亢进的表现[3,4]。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发现慢性HBV感染后存在各种自身免疫现象, 主要表现为血清中检测出各种自身抗体。HBV感染产生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为: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导自身抗原修饰, 从而激发自身免疫;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控制自身免疫的机制紊乱; (3)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机体自身抗原之间的分子模拟[5]。

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检出率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不一, 多为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且滴度较低[3,4]。笔者在19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发现自身抗体:ANA、ENA、RF的总检出率为32.1%, 其中ANA检出率达23.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与文献[3-7]报道基本一致。而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肝炎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 (11/45) 、27.8% (5/18) 、33.3% (34/102) 、44.0% (11/25)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CHB较=4.501, P=0.034;字2CLF较=4.114, P=0.043;字2LC=10.708, P=0.001;字2HCC=13.221, P=0.000;) 。表明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着自身免疫现象, HBV感染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反应, 导致机体自身免疫紊乱。同时发现抗HBV DNA (+) 组和HBV DNA (-) 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 (P=0.128) , HBV DNA阳性常提示患者处于病毒复制活跃期, 这一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期和静止期时患者出现自身抗体几率没有显著差异。

本文结果提示不同性别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它们的产生直接与感染HBV相关, 而与男女性别间的免疫差异无关。自身抗体阳性与年龄明显相关, 表明自身抗体的出现不仅与HBV感染有关, 而且与HBV感染病程长短, 病情迁延加重有关。此外, 本研究显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ALT、AST、TBI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者, ALB明显低于自身抗体阴性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自身抗体阳性者其肝损害较重, 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肝细胞相互作用发生超敏反应损伤肝细胞、释放转氨酶所致[8]。上述结果表明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出现自身抗体是慢乙肝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性表现, 并可能是肝炎病毒造成肝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9]。HBV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免疫系统, 破坏机体的免疫耐受性, 诱发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从而加重肝损伤, 使病情迁延不愈。总之, 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 说明自身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10,11]。机体的免疫系统根据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不同过程与结果导致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 机体将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或超抗原等激活免疫反应, 导致T细胞过度激活或破坏, 产生自身抗体, 其程度可能与感染者病程、肝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12]。提示自身抗体的出现可能是对肝损伤释放自身抗原的应答, 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加剧肝脏的病理损害, 自身免疫在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可在保肝、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自身抗体, 不仅对认识疾病有意义, 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190例, 其中4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 18例慢性重型肝炎 (CLF) , 102例乙肝后肝硬化 (LC) , 25例原发性肝癌 (HCC) , 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 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05) , 但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 (t年龄=2.37, P=0.019;tALT=4.33, P=0.000;tAST=2.60, P=0.01;tTBIL=3.53, P=0.001;tALB=-2.47, P=0.014) 。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 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 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上一篇:航空结构件下一篇:财会教学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