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2024-08-04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精选7篇)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1

抗核抗体 (ANA) 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 (CTD) 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抗核抗体 (ANA) 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1], 而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干燥综合征 (SS) 等, 通常以抗核抗体作为筛查试验, 因此抗核抗体谱 (ANAs) 鉴别诊断在对个别风湿性疾病的确认十分必要,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分型、进一步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ANA和ANAs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以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5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患者, 同时行ANA和ANAs自身抗体检测的患者567例, 其中男235例, 女332例, 年龄分布:男20岁~95岁, 女9岁~94岁。

1.2 试剂和方法

1.2.1 ANA检测试剂为美国宙斯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人血清ANA抗体的含量, ANA<1.1结果为阴性, 阳性标本>1.1,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

1.2.2抗核抗体线性免疫印迹分析法 (ANA-LIA) 使用德国IMTEC公司IMTEC-Human ITC92000抗核抗体谱线性免疫印迹分析试剂盒, 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的12种不同抗原, 包括双链DNA (ds DNA) , 核小体 (Nucleosome) , 组蛋白 (Histone) , Sm D1, 核糖体P蛋白 (P0) , SS-A/Ro60k D, SS-A/Ro52k D, SS-B/La, 着丝点蛋白B (CENP-B) , 人抗硬皮病抗体70 (Scl70) , U1核糖核蛋白抗体 (U1-sn RNP) , 抗组氨酰-t RNA合成酶抗体 (Jo-1) 的Ig G类抗体。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1中看出ANA和ANAs有关联性, 但不是绝对的, ANA阴性的样本中有特异性抗体检出。在抗核抗体阴性标本中U1-sn RNP没有检出, 在47例ANAs阳性样本中, 有的是检出一种特异性抗体, 有的是2或3种自身抗体。

3 讨论

ANAs是指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 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本次所采用的核抗体谱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是基于间接酶联免疫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核小体、ds DNA、组蛋白、Sm D、U1-sn RNP、SSA/Ro60kd、SSA/Ro52kd、SSB/La、SC1-70、Jo-I、CENP-B、抗糖体P蛋白的Ig G型抗体。在我们的统计中, ANA阳性而ANAs阴性原因是我们所用的抗核抗体谱只能检测到的是12种抗体, 而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不止12种;有47例ANA阴性而ANAs阳性, 可能是疾病的初期, ANA量少难以检测或者是经过临床治疗病情得以缓解, 使得ANA总量转阴。

虽然ANA阳性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 结合临床诊断发现与抗体滴度及疾病活动有一定关系, 即滴度越高处于活动期可能性越大, 但特异性不强, 不能作为某种AID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自身抗体存在患者体内作用, 导致机体多器官损伤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化。检测自身抗体成为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ANA是出现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

近年来研究发现, ANA不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而且许多慢性疾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溃疡) 和某些肿瘤 (肝细胞癌、肺癌、骨髓瘤、淋巴瘤等) 患者血清中存在, 提示ANA可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2]。如果抗核抗体检测为阴性或低滴度而临床症状又强烈提示疾病, 那么检测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则可避免不必要的漏诊[3], 以便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对于ANA检测阴性而ANA谱阳性原因大多不明, 陈宝萍等[4]认为有可能在疾病初期, ANA含量较少, 难以被检测或者因临床治疗有效, 病情得到缓解而转阴;也有人认为是检测的都是Ig G, 而ANA还有Ig E、Ig D, 对后者的忽略也是造成ANA阴性的原因[5], 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是检测出疾病特异性或相关性自身抗体[6]。因此,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同时检测ANA和ANAs, 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检出率, 且随着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应用, 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体现, 使更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炎梅, 谭毅.抗核抗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8 (6) :814.

[2]邢艳.抗核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 33 (5) :218.

[3]王兰兰, 许化溪.临床免疫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81.

[4]陈宝萍, 任绪义.抗核抗体阴性标本的可提取核抗原谱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2 (1) :75-76.

[5]Higashi N, Niimi Y, Aoki M, et al.clinical featuresof antinuclear antibody-positive patients with atopicdermatitis[J].J Nippon Med Sch, 2009, 76 (6) :300-307.

[6]吴东梅, 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的同时申请检测ANA和ANAs的门诊和住院患者6121例。其中男1020例,年龄18~75岁,女5101例,年龄14~86岁。

1.2 IIF检测ANA:采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ANA(马赛克)IIF试剂盒,商品号:FA1510-1005-1,每个反应区含2种抗原复合基质:HEP-2细胞和猴肝组织。以抗体滴度≥1∶100为阳性。

1.3 LIA检测ANAs:ANAs检测采用LIA法,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试剂条含有17个测定项目:抗ds DNA、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histones)、抗Sm D1、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0)、抗SSA/Ro52kd、抗SSA/Ro60kd、抗SSB/La、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 B)、抗硬皮病70抗体(抗Scl-70)、抗U1-sn RNP、抗线粒体M2型抗体(抗AMA-M2)、抗J0-1、抗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抗体(抗PM-Sc1)、抗Mi-2、抗Ku。将血清1∶100稀释,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肉眼判断反应结果。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2014年6121例标本同时用IIF检测ANA和LIA检测17种自身抗体,发现有IIF检测ANA阳性1200例,占19.6%,阴性4921例,占80.4%,LIA检测ANAs阳性1659例,占21.1%,阴性4462例,占70.9%。其中IIF-ANA-/LIA-ANAs+的有1107例,不一致率为22.5%。IIF-ANA+/LIA-ANAs-的有124例,不一致率为10.3%。见表1。

2.2在1107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中阳性率最高的前五种自身抗体是SSA/Ro60kd、SSA/Ro52kd、抗Sm D1、抗SSB抗体、抗histones,阳性率为分别为29.62%、18.32%、10.20%、9.58%、8.61%,总占76.33%,其余的占23.67%。见表2。

3讨论

抗核抗体是以细胞成分为靶抗原的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总称,以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被认为是ANA检测的“金标准”[2]。而随着靶抗原的纯化技术不断提高,不断涌现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其中LI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检测方法。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IIF检测ANA与LIA检测ANAs的结果不一致,笔者通过对二者不同结果进行分析,试图阐述该类标本检测自身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在对2014年6121例标本同时用IIF检测ANA和LIA检测17种自身抗体中发现,IF-ANA-/LIA-ANAs+的有1107例,不一致率为22.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前五种自身抗体是SSA/Ro60kd、SSA/Ro52kd、抗Sm D1、抗SSB抗体、抗histones,阳性率为分别为29.62%、18.32%、10.20%、9.58%、8.61%,总占76.33%,其余的占23.67%,结果与周仁芳等人的报道的以SSA为主要抗体一致[3]。分析原因可能是HEP-2细胞SSA的表达丰度低以及固定过程中抗核抗原出现弥散丢失。有文献报道,如选择转染Ro60c DNA的HEp-2000细胞基质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4],另外其他抗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漏检,笔者认为可能是:(1)IIF中HEp-2细胞为人源的细胞,部分表达的靶抗原含量低,且不均一,不同固定方法对特定抗原可能会丢失,故容易漏检,而LIA所包被的是来源于牛的胸腺和脾脏纯化抗原,含量高且固定,当标本抗体浓度低时,也可被检测(灵敏度高)。(2)方法学上IIF一般手工操作,且操作繁琐,滴度判断需系列稀释,荧光染色不稳定,荧光类型需肉眼判断,少见的特殊类型还需经验丰富专业技术人员鉴定等;而IIF可自动化,判读方便,重复性较好。

而IIF-ANA+/LIA-ANAs-的有124例,不一致率只为10.3%,表明以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的IIF法能检测出绝大多数自身抗体,是目前筛选ANA的理想实验。

综上所述,IIF-ANA与LIA-ANAs的检测有其互补性,二者不相互替代。IIF-ANA具有覆盖ANA抗体面广,同时即是筛查试验又是ANA检测金标准的特点,而LIA-ANAs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疾病特异性,故两种方法学间存在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如果单用任何一种方法检测都有可能造成ANA阳性结果的漏检、漏报或AID的漏诊。因此,临床应用时,尤其对AID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需联合进行IIF-ANA筛查和LIA-ANAs检测,减少漏诊或误诊。

参考文献

[1]Shoenfeld Y,Gershwin ME,Maroni PL,et a1.Auto antibodies[M].Second Edition.Netherlands,2007:29-32.

[2]Ghirardello A,Bendo R,Rampudda ME,et a1,Commercial blot assays in the diagnosis of systemic rheumatic diseases[J].Autoimmun Rev,2009,8(8):645-649.

[3]周仁芳,胡朝军,张蜀澜,等.抗核抗体筛查实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实验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12):1344-1348.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3

1 抗核抗体简介

从传统定义上看, ANA是一组专门针对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 (DNA) 、核糖核酸 (RNA) 、蛋白质、脂类、酶类及这些物质分子复合物的抗体, 其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大多数属于Ig G类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免疫荧光技术的日益改进, 目前对ANA的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细胞核成分, 其靶抗原的分布已由传统的细胞核拓展到整个细胞, 除细胞核外, 还包括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等。

随着对ANA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已发现具有明确不同临床意义的ANA 20余种, 形成了初具体系的抗核抗体谱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s) , 这些抗体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症 (MS) 、干燥综合征 (SS) 、皮肌炎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衡量疗效, 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4,5]。值得注意的是, 某些非结缔组织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也可见ANA阳性, 正常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

2 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是公认进行ANA筛查的首选方法, 多以Hep-2细胞和灵长类动物肝脏如猴肝冰冻切片为抗原底物片。Hep-2细胞即人喉癌上皮细胞, 其核抗原丰富、特异性强、含量高, 核大、细胞结构清晰, 易于判读荧光染色核型结果, 该基质片较鼠肝 (肾) 冰冻切片检测ANA, 阳性率可提高10%~20%[6]。

2.1 荧光染色模型IIF检测ANA, 主要有以下6种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以Hep-2细胞为基质) :

(1) 核均质型 (homegeneous pattern, H) , 间期细胞核呈均匀的荧光, 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亦呈均匀的荧光, 荧光更强, 该型的靶抗原主要有ds DNA、ss DNA、核小体和组蛋白。 (2) 核颗粒型 (spekled pattern, S) , 又称核斑点型或核斑块型, 间期细胞核呈颗粒样荧光, 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 染色体周围区域为颗粒样荧光, 可细分为核粗颗粒型和核细颗粒型, 其靶抗原主要有n RNP、Sm、SS-A和SS-B。 (3) 核仁型 (nucleolar pattern, N) , 间期细胞核仁阳性,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阴性, 主要包括抗PM-Scl抗体、抗RNA多聚酶Ⅰ抗体、抗原纤维蛋白抗体和抗Scl-70抗体。 (4) 核膜型 (membranous pattern, M) , 间期细胞核呈均匀的荧光, 核周增强, 此型与抗板层素 (Lamins) 抗体相关。 (5) 着丝点型 (centromere pattern) , 间期细胞大小、数目 (40~60个) 相同的点状荧光均匀的分布于整个细胞核中, 分裂中期细胞的中间位置出现带状的浓缩点状荧光, 此模型对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6) 胞浆型 (cytoplasmic pattern, C) , 即细胞浆荧光染色阳性, 主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 (胞浆粗颗粒型)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胞浆细颗粒型, 有时可见核仁阳性) 、抗Jo-1抗体、抗高尔基抗体、抗溶酶体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和抗波形蛋白抗体等。实际工作中, 同一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荧光染色模型的混合型也比较常见, 此外,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荧光染色模型, 如中心粒型、中间体型和纺锤体型等。

2.2 抗体滴度。

应用IIF检测结果应报告抗体滴度, 以便于临床对病情程度进行判断, 其对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也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一份血清内含有多种自身抗体, 高滴度的核均质型ANA往往会掩盖其他核型, 此时需用不同稀释度的血清进行检测, 有助于区分所含有的各种荧光染色模型。

3 报告模式

一个合乎规范、能体现所有检测信息的报告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要素: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包括滴度) 、参考范围和检测方法等。笔者推荐的报告模式见表1。

此外, 应用IIF检测ANA, 由于不同的抗体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荧光染色模型, 也就是说抗体和荧光染色模型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因此仅根据荧光染色模型特点来推断抗体的特异性往往是比较片面的 (抗着丝点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及抗中心体抗体等特殊荧光染色模型除外) , 而免疫印迹法则可以准确地鉴定部分靶抗原。因此在ANA的检测中, 强烈建议IIF和IBT联合应用, 以相互补充, 相互佐证, 避免误诊漏诊[7]。

参考文献

[1]郭大文, 张英辉, 单娜, 等.抗核抗体核型与条带免疫抗体谱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6) :560-562.

[2]邢艳, 唐中, 袁国华.抗核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 33 (5) :218-221.

[3]Egner W.The use of laboratory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SLE[J].J Clin Pathol, 2000, 53 (6) :424-432.

[4]李本忠, 光辉, 陈家东.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 (4) :260-262.

[5]陈永峰, 王晓华.抗核抗体在结缔组织病中的临床意义[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 21 (4) :269-271.

[6]汤春园, 陶瑕, 李山.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研究与实验室检测的进展[J].内科, 2008, 3 (3) :421-423.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组(SLE):按标准确诊的患者SLE患者5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2例,年龄在11~70岁。

②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MCTD):按标准确诊的MCTD患者2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8例。

③干燥综合征组(SS):按标准确诊的SS患者18例。

④系统性硬化征组(SSc):按标准确诊的SSc患者10例

⑤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按标准确诊的RA患者25例

⑥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其中男5例,女27例,年龄在18~60岁。

受检者血清系我院2005至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70°保存之标本。

1.2 试剂及检测方法

①ANA检测ⅡF试剂由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将血清用PBS作1:100稀释,滴加至加样板上,将猴肝和Hep-2细胞制成的生物薄片盖在加样板表面的凹槽里,确保载片上所有生物薄片均与液滴接触,室温温育30min,洗涤,然后将荧光素加至加样板上,重复上述步骤,反应结束后在OLMPBS-BX4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将荧光核型分为均质、斑点、核仁、核膜、着丝点[2],阳性血清作1:320、1:1000、1:3200、1:10000稀释。

②ELISA试剂盒由美国Trinity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美国Fax-2000酶标仪进行比色。

③肝抗原基质片:大白鼠肝印片按常常规制片[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核型同生物薄片IIF。阳性血清按1:20、1:40、1:80、1:160、1:320稀释。

1.3 统计学处理

3种方法检测的不同疾病的ANA阳性率比较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用3种方法检测ANA的阳性率

132例患者ANA阳性率,生物薄片ⅡF与ELISA试剂比较无显著性(P>0.05)以鼠肝为抗原基质ⅡF与前二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不同疾病分别用3种检测方法比较,见表2

2.3 同一标本3种方法检测其两两之间的符合率情况

132例患者中,生物薄膜ⅡF和ELISA阳性均114例,生物薄膜ⅡF阳性ELISA阴性3例,ELISA阳性而生物薄膜阴性7例,两法均阴性8例,符合率为92.40%。生物薄膜ⅡF和鼠肝ⅡF均阳性102例,生物薄膜阳性而鼠肝基质阴性22例,鼠肝基质阳性而生物薄膜阴性2例,二者均阴性的5例,符合率为81.0%.ELISAT和鼠肝均阳性98例,ELISA阳性而鼠肝基质阴性的27例,二者均阴性的7例,符合率为79.5%。

2.4

对照组32例,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AN A生物薄片和鼠肝基质都是应用同样的ⅡF的原理,但二者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所测得的抗体阳性明显高于后者。其原因是,一方面生物薄膜ⅡF技术采用的是Hep-2细胞和灵长类肝组织的组合基质,制成超薄切片,固定在同一检测区,避免因单独采用肝组织作为基质,难以检测到着丝点阳性标本的缺点,因为与Hep-2细胞相比,鼠肝组织的荧光相当弱,很容易漏检,另一方面,生物薄膜IIF技术采用特殊的温育系统,血清与荧光抗体先滴加在平板上,然后将抗原基质片反盖在上面,载片上所有生物薄片确定与液滴接触,反应在固定的空间及一致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因操作过程中因时间、温度、试剂量及不同操作者对结果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阳性率.同时,生物薄膜ⅡF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抗原基质片清洗时,只需置于缓冲液中1min,清洗后抗原基质片不需干燥,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非特异性荧光的沉积。

与ELISA相比,尽管ELISA技术简单,但更适合于大批量的标本检测,且与ⅡF比较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也较好(92.4%),但生物薄膜ⅡF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准确分辨出各种核型,根据核型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本研究25例RA患者,检测结果16例阳性,其ANA阳性率偏高,可能原因是:所选标本均为本室留取的临床已确诊的RA患者。

国内长期以来检测ANA的基质片来源不一,检测结果又受抗原片的厚度、缓冲液的浓度、荧光抗体的质量及室温等的影响,不利于ANA检测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生物薄膜ⅡF法采用2种抗原基质片、特殊的温育系统、荧光抗体和统一配制的缓冲液,为ANA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物薄片ⅡF法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使检测方法标准化,便于进行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评价生物薄膜间接荧光法(BIDLHIP-ⅡF)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生物薄膜ⅡF技术,使用2种以上的抗原基质(Hep-2细胞/猴肝)检测13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ANA,并采用纯化多种抗原包被ELISA及鼠肝抗原基质ⅡF法进行比较。结果生物薄膜ⅡF的阳性率为90.9%,ELISA的阳性率为92.4%,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鼠肝抗原基质ⅡF法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薄膜检测ANA具有灵敏、快速、标准化的特点,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薄膜,Hep-2细胞/猴肝,ⅡF法,ANA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风湿免疫学临床与检验学习班讲义,2001,5:64-70.

[2]马东来,张少静,文夫瑞德.斯特克.自身抗体及免疫荧光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2000:37-39.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 年8 月至2015 年1 月间收治的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内科、血液风湿科, 患者均符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 , 男性患者26 例, 女性患者64 例, 年龄在13~65 岁, 平均年龄 (32.2±10.4) 岁。选取同期收治的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性8 例, 女性27 例, 年龄在15~66 岁, 平均年龄 (31.2±10.6) 岁。

1.2 检测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核抗体进行检测, 选用配套试剂盒完成检测, 以说明书为依据, 完成检测操作, 通过荧光显微镜对浆位置进行观察。利用胶体金斑点渗透法对抗ds-DNA抗体给予检测, 利用免疫印迹法对抗ENA给予检测, 根据说明书完成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 16.0 分析, 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给利用 χ2检验表检验, P<0.05 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体检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指标检测情况比较经研究得知, 与正常体检者相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ANA、抗ds DNA、抗Sm、抗n RNP/Sm等指标检出率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正常体检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ANA检测情况如表2 所示, 从ANA核型阳性率上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浆颗粒型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正常体检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ANA检测情况 (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中缺乏典型性。通过实验室检查, 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现阶段, 临床中可以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ANA、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诊断, 有临床研究证实, ANA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敏感度非常高, 据数据资料表明, 该指标检出的阳性率约为90%[2], 不过特异度并不够理想。

临床中很多疾病均可能出现ANA阳性的情况, 其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部分正常体检者在检测过程中, 也可能呈现为阳性现象[3], 因此, 临床中不可单纯将ANA作为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指标。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在系统性狼疮患者中, 抗ENA、ds-DNA、ANA阳性率分别为48.89、62.22%、93.33%, 这表明联合检测的检出效果更好。

现阶段, 临床中主要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NA进行检测, 若有ANA的存在, 则会发生荧光反应, 有特殊荧光模型产生[4]。抗DNA抗体与患者的病情活动存在较大关联, 有临床研究表明, 抗ds-DNA抗体滴度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表现为正相关[5], 这更加证明了该指标对SLE诊断的重要价值。抗ENA是抗非组蛋白抗体, 包含多种自身抗体,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 抗ds-DNA、A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 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利于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出率,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且操作快速、简单, 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琪玲.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0) :1377-1378.

[2]吴东海.风湿病的实验室检查[J].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5) :353-354.

[3]孟博, 张志斌.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及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6, 19 (1) :78-79.

[4]王国丽, 王有为, 肖莎丽, 等.6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4 (3) :174-175.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 年龄24~59 (39.4±15.6) 岁, 病程 (6.9±4.8) 年, 其中SLE 22例, 类风湿性疾病24例, 干燥综合征 (SS) 15例,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MCTD) 20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11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5例, 系统性硬化病 (SSc) 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 年龄24~59 (39.6±15.4) 岁, 患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无脏器功能衰竭表现, 无心脑血管疾病。2组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人员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5ml, 放置30min后在3500r/min条件下离心, 时间为8min, 离心半径为10cm。而后将样本放置在-20℃的环境中保存。采用间接免疫发光法对抗核抗体 (ANA) 进行检测, 用磷酸盐缓冲液以1∶100的比例稀释血清和荧光标记物, 将其添加到样本上, 确保载玻片上的滴液能够与生物薄片完全接触, 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培育, 时间为30min, 而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3]。而后采用欧蒙印迹法进行检测, 采用欧蒙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对各类抗体进行检测, 操作方式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当显色剂显色后, 若出现黑色标志线, 则视为监测结果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ANA、抗n PNP、抗Sm、抗SCL-70、抗SS-A、抗SS-B、抗PM-SCL、抗PCN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均存在不同的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均为0, 且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5.5%高于其他疾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患者疾病发生的过程中, T细胞会参与到细胞的免疫活动中, 而B细胞活化也会产生体液免疫, 导致多种抗体出现[4,5,6,7]。多种抗体会加重疾病的复杂性, 因此, 寻找与患者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指标学是非常有必要的[8,9,10]。抗核抗体谱能够对血清中存在的多种抗体谱进行检测,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均存在不同的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均为0。SLE患者ANA阳性率高于其他疾病。证明了抗核抗体谱能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虽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多存在抗核抗体谱阳性表现, 但SLE患者免疫调剂能力明显低下, 且细胞在凋亡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吞噬染色质断裂过程中释放的核酸, 进而产生了多种抗核抗体谱, 导致其检测结果高于其他疾病。在其他研究中发现[11,12], 抗ds 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早期红斑狼疮肾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我院并未对此点进行调查, 因此还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注:与SLE亚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抗核抗体谱能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 且能够进行鉴别诊断,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抽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2组患者抗核抗体 (ANA) 、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均存在不同的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ANA、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均为0, 且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ANA阳性率为95.5%高于其他疾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NA能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但其特异性并不高, 仅能够作为疾病筛选试验, 但抗核抗体谱能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抗核抗体检测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门诊和住院患者818例, 男182例, 女636例, 年龄在8~80岁, 平均 (42.4±17.3) 岁。按照临床诊断将病例分为SLE组与非SLE组, SLE组360例, 非SLE组458例, 包括类风湿关节炎 (RA) 128例、干燥综合征42例、皮肌炎55例, 显微镜下多血管病41例, 混合结缔组织病27例,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7例, 硬皮病10例, 风湿性多肌病9例, 其他疾病129例。SLE的诊断依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2], 非SLE的各类疾病均符合相应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 离心分离血清, 当日完成检测。

1.2 试剂和仪器

1.2.1 试剂

抗核小体抗体Ig G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法) 和抗核抗体谱 (Ig G) 试剂盒 (欧盟印迹法) 均为德国EUROIMMUN公司产品。

1.2.2 仪器

芬兰雷勃Multiskan MK3型号酶标仪, XD236自动蛋白印迹仪为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产品。

1.3 方法

1.3.1 ELISA法

采用德国EUROIMMUN公司生产的抗核小体抗体Ig G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法) , 方法及步骤如下:已包被核小体的微孔板中加入1∶201稀释的血清100μL, 室温孵育30 min, 冲洗3次后加入100μL酶结合物, 室温孵育30 min, 冲洗3次后加入100μL底物显色剂, 室温避光孵育10 min后每孔加入100μL终止液, 在30 min内应用酶标仪450 nm比色, 检测A值。结果判定:以20RU/m L作为Cut-off值, 结果<20 RU/m L为阴性, 结果≥20 RU/m L为阳性。

1.3.2 Western blot法

采用德国EUROIMMUN公司生产的抗核抗体谱 (Ig G) 试剂盒 (欧盟印迹法) , 方法及步骤如下:患者样本用样本缓冲液1∶101稀释, 取所需膜条用1.5 m L样本缓冲液预处理5 min, 吸去孵育槽中的液体, 加入1.5 m L已稀释的血清样本, 在摇床上室温孵育30 min, 清洗3次, 每次5 min, 加入1.5 m L稀释的酶结合物室温孵育30 min, 再清洗3次, 每次5 min, 加入1.5 m L底物液室温孵育10min, 用蒸馏水清洗膜条3次, 每次1 min, 取出膜条风干后按照膜条上条带标记位置判读结果, 与非抗原包被区比较, 阳性反应将在相应的抗原处呈现深色条带, 抗原位置出现白色条带判读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ELISA与WB检测Anu A的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两种方法诊断SLE的准确度比较采用χ2检验, 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 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LISA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结果

ELISA与WB检测818例患者Anu A阳性率分别为35.1% (287/818) 和31.1% (254/818)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 P<0.05, 见表1) 。两种方法检测Anu A结果的总一致率为91.3%, 其不一致情况以WB阴性而ELISA阳性多见 (6.4%) 。以SLE的临床诊断为金标准, 360例SLE患者中, ELISA与WB检测Anu A阳性率分别为72.5% (261/360) 和66.1% (238/360)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3, P<0.05) ;两种方法检测SLE的准确度分别为84.7%和83.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66, P>0.05) ;ELISA检测Anu A诊断SLE的敏感度为72.5%, 特异度为93.2%, WB检测敏感度为66.1%, 特异度为96.5% (见表2) , 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和0.81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3, P>0.05, 见附图) 。

2.3 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Anu A结果分析

818例患者中, ELISA共检测出287例Anu A阳性, 其中261例为SLE患者, 19例为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 7例为其他疾病患者;WB共检测出254例Anu A阳性, 其中238例为SLE患者, 7例为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 9例为其他疾病患者。

SLE组中, ELISA检测结果<20 RU/m L的99例患者中, 84例 (84.8%) WB检测结果为阴性, 15例 (15.2%) WB检测为弱阳性;ELISA检测结果为 (20~99) RU/m L的83例患者中, 38例 (45.8%) WB检测结果为阴性, 29例 (34.9%) WB检测结果为弱阳性, 16例 (19.3%) WB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检测结果>100 RU/m L的患者中, WB检测结果均为弱阳性和阳性, 以阳性者居多 (148/178, 83.1%) (见表3) 。非SLE组中, ELISA检测结果<20 RU/m L的432例患者中, 仅4例 (0.9%) WB检测结果为弱阳性, 其余428例 (99.1%) 患者WB检测结果均为阴性;ELISA检测结果为20~99 RU/m L的19例患者中, 13例 (68.4%) WB检测结果为阴性, 其余6例 (31.6%) 检测结果为弱阳性;ELISA检测结果>100 RU/m L的7例患者中, 6例 (85.7%) WB检测结果为阳性, 仅有1例 (14.3%) 患者ELISA检测值>200 RU/m L而WB检测结果为阴性。见表4。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是患者体内可产生多种针对细胞核结构和组分的自身抗体。Anu A是以核小体为靶抗原而产生的自身抗体, 属于自身抗体的一种。近年来研究显示, Anu A比抗ds 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3], 特异度较高, 并且Anu A与SLE疾病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 (LN) 的发生明显相关[4,5]。

目前检测Anu A的方法较多, 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WB、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CGCIA) 和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 等。本研究针对以上检测方法, 选择了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的ELISA法和WB法进行比较, 并结合临床诊断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客观评价二者的试验性能。WB用于体外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人抗核小体的Ig G类抗体, 操作简便, 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张国庆等[6]人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u A, 显示在SLE中阳性率达72.4%, 敏感度72.4%, 特异度达97.7%。ELISA用于在体外定量或半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抗核小体Ig G类抗体。DOSTAL等[7]应用ELISA检测Anu A在SLE中的阳性率为73%, Anu A在SLE患者、狼疮性肾炎患者及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体内的浓度分别为为76 IU/m L, 139 IU/m L和117 IU/m L, 远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SULEIMAN等[8]对90位SLE患者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 Anu A阳性率 (52.2%) 高于抗ds-DNA抗体阳性率 (36.7%) 。秦莉[9]等对ELISA法检测Anu A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显示Anu A对SLE的诊断平均敏感度为64.9%, 平均特异度为92.6%, 提示其漏诊率高 (34.1%) , 误诊率较低 (7.4%) ;并推荐ELISA法检测Anu A用于SLE诊断, 但也表明该方法不适合用于SLE筛查。胡学芳等[10]人应用ELISA法检测122例SLE患者, 结果显示Anu A阳性率为68.85%, 敏感性为68.85%, 特异性为90.91%, 并且Anu A在SLE合并LN的患者中阳性率为84.48%, 提示Anu A与SLE的肾损害有明显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 ELISA检测Anu A阳性率 (35.1%) 高于WB (阳性率31.1%)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LISA检测值较高时WB的灰度也较深, ELISA检测值较低时WB的灰度也较浅, 多为弱阳性。ELISA检测结果阳性而WB检测结果阴性时, ELISA检测值多在20~99 RU/m L之间, ELISA检测结果阴性而WB检测结果阳性时, WB检测结果均为弱阳性, 说明两种方法检测Anu A结果的总一致率较高, 符合性较好。

在SLE的诊断方面, 两种方法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ROC曲线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是反应敏感度和特异度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 其曲线下面积越大, 诊断准确性越高, 可用于两种诊断方法的统计学比较。ELISA与WB诊断SL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和0.813, 提示两者对SLE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 ELISA略高于WB, 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LISA检测SLE的敏感度为72.5%, 特异度为93.2%, WB检测SLE的敏感度为66.1%, 特异度为96.5%, 与国内外文献基本相符[6,7,8,9,10]。

因此, ELISA与WB检测Anu A的总一致率高, 对SLE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目前, 在我国风湿病实验室普遍采用WB进行抗核提取物抗体谱 (ENA) 的检测, 虽然WB与ELISA检测Anu A在SLE诊断中的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ELISA可以定量检测Anu A的浓度, 可以观察血清抗体的变化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对疾病的监测和指导更优于WB检测方法, 不过ELISA检测试剂价格高于WB, 在基层实验室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应用WB进行Anu A检测的初筛, 需要时应用ELISA进行复检, 可以提高6.4%的Anu A检测阳性率, 为临床提供更好的SLE诊断及疾病活动度的信息。

摘要: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和免疫印迹法 (WB) 检测抗核小体抗体 (Anu A) 的差异, 为临床工作寻找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818例临床血标本,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360例,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58例, 同时采用ELISA和WB两种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Anu A, 计算每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 并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LISA与WB检测Anu A的阳性率分别为35.1%和31.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无差异。结论 ELISA与WB检测Anu A的总一致率高, 对SLE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提示临床监测时, 可应用WB进行Anu A检测的初筛, 需要时应用ELISA进行复检, 可以提高6.4%的Anu A检测阳性率, 为临床提供更好的SLE诊断及疾病活动度的信息。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抗核小体抗体

参考文献

[1]VA NDANA D PRADHAN, MANISHA M PATWARDHAN, KANJAKSHA GHOSH.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as a disease marker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other autoantibodies[J].Indian J Dermatol Ve, 2010, 76 (2) :145-149.

[2]HOCHBERG MC.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erit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 1997, 40:1725.

[3]SATO S, KODERA M, HASEGAWA M, et al.Antinucleosome antibody is a major antoantibody in localized scleroderma[J].Br J Dermatol, 2004, 151 (6) :1182-1188.

[4]KANAPATHIPPILLAI P, HEDBERG A, FENTON CG, et al.Nucleosomes contribute to increase mesangial cell chemokine express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upus nephritis[J].Cytokine, 2013, 62 (2) :244-252.

[5]赵宏丽, 丁素先, 李慧茹.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 41 (4) :254-255.[5]ZHAO HL, DING SX, LI HR.Detect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in SLE[J].Clin J Dermatol, 2008, 41 (4) :254-255.Chinese

[6]ZHANG GQ, LU ZM.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in diagnosis of SLE[J].China Prac Med, 2012, 7 (4) :77-78.Chinese

[7]PTOVI, DOSTAL C, BECVAR R.Prevalence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other autoimmune systemic diseases[J].Ann N Y Acad Sci, 2007, 1109:275-286.

[8]SULEIMAN S, DAUD K, AFZAL N, et al.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as a disease activity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 2009, 12:100-110.

[9]秦莉, 吴丽娟, 王兰兰, 等.ELISA法检测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价值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 (3) :204-210.[9]QIN L, WU LJ, WANG LL, et al.System evaluation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in diagnosis of SLE used by ELISA[J].China J Evid-based Med, 2007, 7 (3) :204-210.Chinese

上一篇: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下一篇:生产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