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2024-06-10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共10篇)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1

支原体肺炎 (M P P)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 发病年龄多见于5~14岁, 近年发病年龄有变小趋势[1]。由于本病常缺乏肺部阳性体征, 同时常发生肺外并发症, 易漏诊与误诊, 应引起基层医生的高度注意[2]。笔者现就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支原体肺炎8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1周后, 检测M P-I g M抗体均为阳性。其中男56例, 女2 6例;年龄5~10岁49例 (59.8%) , 11~14岁33例 (40.2%) ;平均病程 (8.2±3.6) d。

1.2 临床表现

(1) 发热74例 (90.2%) , 热型不定, 多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 (2) 均有咳嗽, 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伴有喘息9例 (1 1.0%) 。 (3) 肺部听诊均无干、湿性啰音。

1.3 肺外并发症

43例 (52.4%) 。其中消化系统受累21例 (48.8%, 21/43) , 皮肤损害9例 (20.9%, 9/43) , 心肌损害6例 (14.0%, 6/43) , 高热惊厥3例 (7.0%, 3/43) , 渗出性胸膜炎、泌尿系统损害各2例 (各4.7%, 2/43) 。

1.4 X线胸片

呈斑片状阴影45例 (54.9%) , 大叶性肺炎18例 (22.0%) , 呈间质性肺炎改变11例 (13.4%) , 其他改变8例 (9.8%) 。

1.5 治疗与转归

给予对症及肺外并发症等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10mg/ (kg·d) , 静脉滴注, 连用5d, 停2d, 7d为1个疗程, 继续用阿奇霉素10mg/ (kg·d) 口服, 连用3d, 停4d。疗程3周。结果治愈79例 (96.3%) ;好转2例 (2.4%) ;无效1例 (1.2%) , 且不同意随诊。肺外并发症全部治愈。

2 讨论

近年来, 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10%~30%[3], 已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本病潜伏期较长, 起病大多较缓慢, 症状轻重不一。咳嗽是本病最主要的表现, 病初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肺部体征大多无阳性表现, 少数出现不同程度干湿性啰音。本组患儿年龄为5~14岁, 全部无肺部阳性体征, 但均有程度不同的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90.2%有发热表现, 一般出现在疾病早期, 少数持续时间较长。

辅助检查是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如X线胸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MPP患儿的X线胸片有其特征性改变:X线结果与症状、体征分离现象, 即患儿还没有肺部体征时, X线检查就已经存在相对较明显的病理变化。本病的特征性X线胸片表现为:病灶在肺门及内、中带, 并向外扩散, 由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扫帚样的稍高密度斑片影, 其内或周围见网状的增粗、僵直的肺纹理。这可作为MPP与其他肺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4]。另外, 下肺多于上肺, 右肺多于左肺, 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等特点[1]。本组患儿X线胸片检查全部阳性, 且以斑片状阴影为主。虽然X线胸片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主要还是以血清学检测手段诊断M P P更可靠[5]。

肺炎支原体不但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之一, 还可引起各种肺外表现, 导致机体多器官损害。其中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6]。本组资料中5 2.4%的病例出现肺外损害表现, 以消化系统受累为主。

我们认为, 临床儿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对发热和咳嗽症状明显, 但肺部体征不明显或有消化系统症状者应考虑MPP, 病初查支原体抗体阴性亦不能轻易除外支原体感染, 因为发病第2周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第1周[7]。

从治疗上讲, MPP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因为它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鉴于红霉素静脉滴注时相当一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我们常选用阿奇霉素治疗, 但输注速度仍然要慢, 疗程一般3周, 否则易致疾病迁延或复发。为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的痛苦, 我们选用序贯疗法[8], 起始1个疗程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 继之口服, 同时兼顾肺外损害的治疗。特别要注意的是, 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 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 应引起基层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朱妍艳, 项蔷薇, 罗运春.儿童支原体肺炎241例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1) :45.

[2]王慕逊.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78.

[3]胡国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综述[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9) :72.

[4]周平.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分析及临床特征[J].医学综述, 2013, 1 (11) :2112.

[5]陈凯.小儿肺炎支原体 (MP) 肺炎22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34 (5) :723.

[6]张晓波, 王立波, 张灵恩, 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56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6) :344.

[7]姑丽拜海仁木·尼加提江, 蒋莎义, 谢晓恬, 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 (232例) [J].医学信息, 2013, 26 (15) :371.

[8]胡艳萍, 陈红莲, 胡春英, 等.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5) :137.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2

【关键词】 成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临床特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09-01

成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约占内科疾病的四分之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其知识可有效避免临床工作中的误诊。肺部成人感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各种:

1 细菌性肺部疾病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

细菌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成人各类肺部感染性疾病病的80%。目前主要有医院内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及肺结核。导致医院内肺炎病原体主要有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与产生肠毒素杆菌、变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军团菌。吸入性肺炎的病原体常为厌氧菌。肺结核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

各种病原菌所致疾病临床特点为:

1.1 肺炎链球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很快出现寒战、高热、典型痰液为铁锈色痰,常有肺实变体征,X线显示为肺叶或肺段实变,无空洞,可伴胸腔积液。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痰、常伴发气急及毒血症症状、重者出现休克,X线示肺叶或小叶浸润,有空洞,或有脓胸,可存在液气囊腔。

1.3 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起病急、寒战、高热,典型痰液为砖红色胶冻样痰,很快出现全身衰竭。X线示肺叶、段实变,常呈蜂窝状脓肿,可出现肺叶间隙下坠。

1.4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常为在医院内感染所致,毒血症症状明显,病人出现高热寒战,咳脓痰,典型痰液可呈蓝绿色,X线示弥漫性支气管炎,早期肺脓肿。

1.5 大肠埃希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一般常有慢性病或机体免疫力下降后出现发热、脓痰、呼吸困难,X线示支气管肺炎,脓胸。

1.6 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高热、呼吸困难、衰竭,X线示支气管肺炎、肺叶实变、但无空洞。

1.7 厌氧菌所致的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常有吸入病史,临床出现高热,腥臭痰,毒血症症状明显。X线示支气管肺炎、脓胸、脓气胸,多发肺脓肿。

1.8 军团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出现高热、肌肉疼痛,特殊的相对缓脉。X线示下叶斑片浸润,进展迅速,无空洞。

1.9 结核杆菌所致肺部疾病临床特点 出现潮热(低热)、盗汗、颧红、消瘦、疲倦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咯血,胸痛。轻者常无阳性体征,重者病变发生的局部,可闻及湿性罗音。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罗音。胸水形成或肺实变者,可有叩浊、叩实、呼吸音减弱、呼吸音消失、胸膜摩擦音等肺部阳性体征。

除上述特征外,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还有以下特征: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增高,可有核左移;免疫抑制或病重者白细胞可不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2 病毒性感染所致肺部疾病的病原体

病毒性感染所致肺部疾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次是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近年还可见由器官移植及使用于免疫抑制药所致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水痘与风疹引起的成人肺炎为极少见病例。

病毒性感染所致肺部疾病的临床特点:

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成人肺炎的发病率较低。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粘痰。体征往往缺如。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C反应蛋白一般不增高。血清抗体回顾性检测:急性感染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病原学检查在临床上受采集标本难以达到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开展。

3 支原体与衣原体所致疾病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

支原体所致疾病的病原體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疾病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支原体与衣原体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和咳嗽。其咳嗽频率多,程度严重,是不同于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特点。患者体温通常在37.8-38.5℃,但一般不引起肌肉酸痛及胃肠道症状。肺阳性体症少是其一大特征。衣原体感染时可伴肺外表现,如中耳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目前血清抗体诊断为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相应的血清学诊断包括IgG和IgM抗体,IgM抗体阳性是急性感染的指标,单份血清IgM抗体滴度≥1∶16或IgG滴度≥1∶512,有诊断意义。但阴性不能排除感染。IgG抗体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增高,有诊断意义。C反应蛋白含量一般情况下不增高。

4 原虫所致的肺部疾病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

病原体主要为疟原虫、肺孢子虫。

疟原虫性肺部疾病临床特点为有与疟疾发作重叠或交叉出现的高热、咳嗽、咯血、胸痛、气急,体检肺部可听到干或湿啰音。X线胸片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细菌性肺炎,但抗炎治疗无效,抗疟治疗2-3天后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表现均有明显好转。

卡氏肺孢子虫病的临床特点:成人多为散发,发病多与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长期饥饿、恶性营养不良及免疫缺陷等有关。患者初起出现干咳,逐渐加重呈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体征不明显。肺泡间隔的细胞浸润是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成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可见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肺泡腔扩大,内含卡氏肺孢子虫的滋养体和包囊等。气管肺泡灌洗法或肺穿刺活检查找虫体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5 肺吸虫病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

肺吸虫病的病原体肺吸虫。临床特点为:有食生醉和未煮熟的蟹或喇蛄的食物史,除咳嗽外,因寄生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如皮肤或肌肉的皮下结节,寄生于脑部可形成脑内多发性囊肿,出现剧烈的头痛、癫痫、瘫痪、视力减退、头颈强直、失语等症状。血常规检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病人痰液检验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

6 肺真菌感染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

病原体有白色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环孢子菌、毛霉菌等。临床特点为:临床症状与体症均没有特异性,但询问病史对于肺真菌的诊断至关重要,也是诊断肺真菌病的重要线索和依据。一般常有肺部或肺外基础疾病。经漱口后采集的痰涂片或培养找到菌丝或孢子是常用并且有诊断意义的方法。

参考文献

小儿肺部感染72例病原菌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小儿科就诊的肺部感染患儿72例。其中男41例, 女31例。年龄5个月~12岁, 中位年龄5岁7个月。诊断标准: (1) 出现发热, 体温>38.5℃, 伴有咳嗽、咳痰; (2) 肺部X线片见小片状阴影或胸部CT示片状阴影; (3) 胸部正位X线提示肺部阴影; (4)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 (5)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痰多、脓痰、呼吸加快等; (6) 痰中培养出致病菌。具备上述≥4项者诊断为肺部感染。

1.2 病原菌检测

患儿先用清水漱口, 指导患儿深咳出痰液并将痰液置于无菌痰盒中, 随后立即送检, 合格标本的标准是:低倍镜视野下多核白细胞>25个, 上皮细胞<10个的痰标本。将合格的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18~24h后有检测人员观察菌落的特征并对菌落进行染色。病原菌检测的操作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委员会标准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 质控菌按卫生部统一标准。

2 结果

2.1 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 有54例, 占75%,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3例, 大肠埃希菌11例, 鲍氏不动杆菌4例, 铜绿假单胞菌16例, 革兰氏阳性菌18例,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 肺炎球菌4例, 粪球菌2例。见表1。

2.1 治疗及转归

治疗: (1) 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护理、氧疗; (2) 对症处理:祛痰、平喘; (3) 应用抗生素。转归:所有患者经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

3 讨论

小儿肺部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而治疗的关键是较早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原菌, 选择有针对性敏感的抗生素。目前, 抗生素的滥用及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 小儿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组成也发生显著的变化, 目前小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多药耐药菌多见, 且对常见抗生素如青霉素、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 大环类脂类等抗生素耐药, 结果导致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又导致耐药菌的再次产生, 形成恶性循环, 成为小儿科临床的难题。

在本研究中,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组成仍旧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同时, 在本研究结果中显示目前小儿肺部感染真菌引起的比例有所上升, 则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 尤其是经正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需要考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小儿科就诊的肺部感染患儿72例。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 有54例, 占75%,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3例, 大肠埃希菌11例, 鲍氏不动杆菌4例, 铜绿假单胞菌16例;革兰氏阳性菌18例,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 肺炎球菌4例, 粪球菌2例。结论 小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应以警惕。

关键词:肺部感染,病原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英.浅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15) :249.

[2] 焦绪勇, 张晗, 尚云晓, 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BALB/c小鼠肺组织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 (3) :226-230.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5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86例,占57%;3岁以上患儿66例,占43.7%?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46例,占53.5% ;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12例,占14% ,二者之间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4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32例,占37.2%;二者之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症;治疗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感染性疾病重要的病原体之一?MP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断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患儿中诊断MP感染患儿15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6例,女57例;年龄55天~12岁;<1岁40例,~3岁46例,~5岁34例,≥5岁32例;婴幼儿共86例,占57%;3岁以上患儿66例,占43.7%?发病季节:第1?2季度52例,占34.4%,第3?4季度100例,占66.2%?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的17.7%(151/854)?

2.方法

采用晶美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76例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均进行血?尿?粪常规,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选择性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B超?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

3.诊断标准

(1)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2)X线胸片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表现;(3)MP-IgM阳性;(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显效?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者78例,占51.7%,以发热为主者50例(其中单纯发热者28例,22例仅伴轻微单声咳嗽)占33.1%,二者合计占84.8%?单纯咳嗽者22例,占14.6% ?发热以高热常见,多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咳嗽多为阵咳及干咳?86例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46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12例,占14%,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χ2=9.863 ,P<0.01)?且婴幼儿病例多为较密集细湿口罗音,其中伴满肺干鸣音4例,伴满肺喘鸣音4例,表现为重症肺炎6例;而3岁以上患儿中多为局限性中?细湿口罗音?

2.X线胸片表现

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124例,占82.1%,大叶性肺炎10例,占6.6%;间质性肺炎6例占4.0%;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12例,占7.9% ?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8例,肺气肿10例?

3.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4.0~10.0)×109/L者96例,占63.2%;(10.0~42.0)×109/L者50例占32.9%;(2.2~4.0)×109/L者6例,占3.9% ?CRP 10~160mg/L者50例,轻度贫血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6例?

4.肺外并发症

全部151例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56例,占37.1%?86例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24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32例,占37.2%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χ2=5.946,P<0.05)?婴幼儿病例多为单系统受累,3岁以上患儿则多为多系统同时受累,部分病例病情亦较重?

5.治疗与转归

151例院外病程1~35天,超过1周者占55.3%,平均8.4天,其中20例病程短于3天为初治病例,余131例均曾院外接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静脉点滴治疗?142例在开始阿奇霉素治疗2~3天时,体温下降和(或)咳嗽明显减轻,6例在治疗开始后1周体温始降至正常?合并细菌感染者18例同时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共点滴4~5天,平均住院6.2天,提前出院者门诊继续完成疗程,所有病例间隔5天后再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口服用药5天?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治疗3周肝功能恢复正常?心内膜炎4例随访6个月心脏杂音消失2例,明显减轻1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基本恢复正常?

三?讨论

人体感染MP后体内最先产生IgM,而后产生IgG及S-IgA?另外,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组织相应症状[1]?小儿MP感染病例逐年有所增加,既往认为MP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报道婴幼儿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其原因可能为:(1)MP感染年龄前移;(2)病原体不断进化导致MP致病能力增强;(3)实验室检测技术进步,临床医师对MP感染重视程度及诊断意识不断提高?本组资料婴幼儿病例占57%,其中超过一半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密集固定细湿口罗音,X线胸片示斑片状阴影,即所谓“典型”肺炎样表现,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较大患儿则临床表现显着不同,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且常成为就诊原因?

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简便易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本组资料有6例患儿起病后2~3天即已显示阳性结果,有利于早期诊断?阿奇霉素对MP感染病例临床疗效好,其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2]?

基于小儿MP感染病例临床特点,儿科医生应予以足够重视?没有条件开展相应实验室检查的基层医疗单位儿科医生若遇有:(1)持续高热伴全身不适,X线胸片有炎症表现;(2)婴幼儿肺炎,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不佳,即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试验性治疗,逐一换用即获满意疗效,基本可以临床确立诊断,并继续用足疗程(2~3周)?

参考文献

[1] 项全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120-121.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5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小儿,顺尔宁,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 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为临床特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1]。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 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肺部感染, 并发展为呼吸衰竭, 危及其生命安全[2]。为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5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6例, 均符合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分期及分级标准, 其中男81例, 女75例, 年龄6个月~6.5岁, 平均3岁;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和呼吸困难, 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绀46例, 发热108例, 发作时双肺均可闻及哮鸣音以及弥漫性或散在性湿啰音。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等一般性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 所有患儿均给予氧气吸入、解痉、控制感染、镇静、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对照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m L+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1m L+生理盐水3m L行雾化吸入, 4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4mg/次, 于晚上睡前顿服。

1.3 疗效标准[4]

显效:治疗3d后, 患儿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显著缓解, 心率恢复正常,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基本消失, 胸片病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7d后, 患儿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基本缓解, 心率恢复正常,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 胸片病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7d后, 患儿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 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 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观察组半年内复发3例 (3.85%) , 对照组半年内复发34例 (43.5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治疗过程中,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以平滑肌功能异常及气道炎症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慢性呼吸道疾病, 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和多基因的遗传因素有关, 同时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5]。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变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和加剧。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急症之一, 由于其抵抗力差, 对各种诱发因子具有高敏性, 气道常处于高度反应状态, 因此常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 故及时有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显得十分重要。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关键是在解痉的同时予以抗炎治疗, 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6]。目前研究证实, 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在联合应用时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常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配伍吸入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方案[7]。布地奈德是目前唯一能直接通过雾化吸入进入呼吸道发生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它能抑制呼吸道释放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 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缓解气道非特异性高反应, 达到减轻哮喘症状的目的[8]。硫酸特布他林为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可选择性地对平滑肌细胞发挥作用,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同时可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从而能显著控制和减轻哮喘症状, 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时可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 减少后者的用量, 有利于提高患儿的适应性。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是通过高速氧气将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 吸入后对痰液具有较好的稀释作用, 从而有利于排痰、解痉、消炎以及平喘等。与此同时, 患者还可以得到持续的较为充足的氧气供给, 而且, 吸入的雾气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 其自我感觉也较为舒适[9]。有研究显示, 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 LTs) 是发生支气管哮喘的最重要炎性介质, 由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释放, 通过激活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和噬细胞上的半胱氨酰白二烯受体并作用于支气管壁上的血管, 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水肿、气道分泌物增加, 同时通过促进局部炎性介质释放和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和气道高反应, 此外还可激活和聚集气道内的嗜酸性细胞[10]。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与存在于各种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中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致炎效应。从而减轻气道炎性分泌, 缓解平滑肌痉挛, 达到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的目的。顺尔宁属于一种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或长期治疗, 包括预防其白天及夜间的哮喘发作, 而且对因阿司匹林敏感以及因运动而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中, 采用顺尔宁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观察组, 其短期及中期疗效均高于单纯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对照组 (P<0.05) , 结果显示, 顺尔宁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显著, 且安全可靠, 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3) :24-25.

[2]王彤, 殷凯生.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江苏医药, 2006, 32 (3) :253-25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0) :745-753.

[4]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5]姜丹.探析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0, 2 (12) :93.

[6]梁伟, 黄建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复方干粉吸入剂治疗6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2) :69-70.

[7]刘隽.舒利迭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7) :822-823.

[8]郭瑞海.不同雾化方式在支气管哮喘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1) :321-522.

[9]朱至明, 陈建华, 吴思雨.2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9) :1095-108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年龄1个月~16岁, 男2339例, 女1526例, 表现为反复咳嗽, 最长咳嗽达1年, 或反复发热, 发热不退2个月;诊断有上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热待诊等共3865例患儿, 进行MP检查。

1.2 方法

对咳嗽患儿由检验人员直接用消毒干棉拭子采集患儿咽喉壁脱落细胞获取样本拭子, 用某公司提供的MPDNA检测试剂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MP—DNA检验;对反复发烧或发热不退患儿抽血采用ELISA方法进行MPlgM抗体测试。

2 结果

2.1 841例患儿有MP感染, 其中抽血查MPIgM抗体阳性是总的MP感染15%。各时期患儿MP感染率, 见表1。

2.2 各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 见表2。

2.3 841例MP感染的情况

在841例MP感染中, 包括: (1) 1例3~8岁的小儿, 胸片显爪节段性肺炎, 其中有9例伴有胸膜炎及少量积液;5例有一过性皮疹。他们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前5d高热不退, 除此无任何其他异常, 用β-酰胺类抗生素静滴3d以上无效仍高热不退, 第5天抽血发现MP抗体lgM阳性, 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齐霉素) 治疗l~2d退热, 紧接着出现咳嗽症状, 抗MP治疗l周后复查胸片, 肺炎片状影已基本吸收或明显好转; (2) 131例咳嗽2周以上的伴有一过性发热, 胸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3) 180例咳嗽1周以上不伴其他症状, 胸片诊断为支气管炎; (4) 7例3岁以下小儿, 胸片仅肺纹理增多紊乱的支气管炎表现, 伴有发烧3~7d, 大便稀次数增多和呕吐持续2d左右; (5) 60例反复干咳1个月以上, 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平喘及抗支原体治疗7d明显好转。 (6) 83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哮喘性支气管炎; (7) 8例婴幼儿, 反复中低发热2个月, 除此无任何其他症状, 作l大常规、血沉、抗O、PPD、胸片, 肝功、两对半, 自身抗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抗体, 发现支原体抗体阳性, 其余均阴性;抗支原体治疗3d以上, 开始退热。

3讨论

MP是1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非活性微生物, 耐寒不耐热, 37°C只能存活几小时;可感染任何年龄任何人, 若被感染者感染的数量少, 抵抗力强, 就成为MP的携带者。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 潜伏期2~3周, 它不但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以引起其它脏器损伤。MP感染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 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病程, 减少肺部浸润, 加快症状改善, 减低再发。一般服药2~6周均可治愈, 随访MP从体内清除时间, 最快要2~3周, 最长要12周。β-酰胺类抗生素对MP感染无效。

参考文献

[1]刘良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4) :380.

[2]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杂志[J].2002, 17 (8) :449.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入住院治疗的38例先心病并肺部感染的患儿, 其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0~1岁12例;1~3岁19例;3~6岁7例。其中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以上结果均经心脏超声明确诊断。所有病例X线胸片均提示肺部感染。临床体征:全部病例听诊大多数可在心前区闻及心脏杂音, 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啰音, 部分患儿可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

1.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处理, 必要时应用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等。

1.3 护理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护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 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3]。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对促进疾病的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年龄比较小, 病种复杂, 简单的传统教育无法满足患儿家长的需要。因此对先心病患儿及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可以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儿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 先心病的种类、诊断及主要治疗手段; (2) 肺部感染的诱因、症状及对患儿可能的影响; (3) 饮食、休息及用药的具体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4) 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的项目及具体方法等。

1.3.2 生活护理

(1) 病室要严格消毒, 避免院内感染。注意患儿保暖, 室温保持在18~22℃, 同时患儿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不足, 再加上肺炎呼吸次数增多, 呼吸道黏膜比较干燥, 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0%~60%。另外, 患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 代偿机能差, 肺部有炎症时换气面积减少, 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因此必须保持病室空气流通[5]。 (2) 保持安静和保证患儿充分睡眠是病情恢复的主要措施, 患儿静卧, 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哭闹, 重型患儿严格卧床休息。各种操作尽可能时间集中, 操作准确轻柔, 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患儿尤为重要。同时保持病室安静, 减少陪护人员[6]。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 缺乏肺弹力组织, 黏膜血管丰富, 纤毛运动差, 清除能力弱, 易感染使痰液阻塞呼吸道, 影响治疗, 因此, 保护呼吸道通畅极其重要。对痰液黏稠、咯痰不畅的患儿按医嘱给予予沐舒坦7.5~15 mg加生理盐水2 m L空气压缩器雾化或氧气驱动雾化 (氧流量为4~6 L/min) 吸入, 2~4次/d, 使药物达到气管、肺部及细支气管, 痰液变稀薄利于咳出。同时吸入15 min后行翻身、拍背, 以利痰液排出, 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6,7]。

1.3.3 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8]。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给患儿家庭带来精神上、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这种心理反应不仅影响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 也直接影响着患儿, 并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9]。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 恢复起来较其他肺炎患儿慢, 家长往往思想准备不足, 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关心患儿, 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 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对于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 医护人员要给予耐心解释和疏导, 消除家长和患儿恐惧心理, 并说服其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使其心理平衡, 情绪稳定, 以愉快的心情关心和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同时, 护士要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说话要谨慎, 语言要精炼, 操作要细致, 使患儿家属及患儿解除顾虑,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帮助患者尽快解除主要症状, 如疼痛、高热不适等。只有解决了患儿的躯体痛苦才能使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情绪, 获得理解和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8,10]。

1.3.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患于未然。患儿年龄越小, 病情往往变化快, 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 应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给予及时处理, 以保证病情正常转归。 (1) 心率:心率增快是心力衰竭较早出现的体征, 是小儿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如果婴儿心率>180次/min, 幼儿心率>160次/min, 儿童心率>120次/min, 需要考虑是否有心衰的可能; (2) 呼吸:婴儿>60次/min, 幼儿>50次/min, 儿童>40次/min, 并伴有唇周发绀、三凹征、点头样呼吸、鼻翼煽动, 应视为心力衰竭征象。 (3) 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5%以上。 (4) 神志和精神状态:如果患儿烦躁、哭闹不止, 为心力衰竭时脑供血不足的兴奋症状。要重视患儿的哭闹, 及时处理, 避免加重或者诱发心力衰竭。 (5) 尿量:尿量的多少既是心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又是补液量、补液速度的指标之一。 (6) 若患儿有严重的憋喘或者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烦躁, 常是呼吸道痰液梗阻的表现, 需要立即头侧卧位、拍背、吸痰、吸氧等处理。 (7) 如果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气急、肝脏短时间明显增大等心力衰竭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减慢输液速度, 配合医生做好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11]。

1.3.5 饮食护理

饮食及喂养是供给患儿足量热卡和营养的关键。护理要点: (1) 有先心病的患儿, 喂养比较困难, 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 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 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 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2) 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 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 (3)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适当限制食盐摄入。 (4) 重型患儿喂养困难, 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 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 (5) 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以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及热卡, 以增强体质。 (6) 年长患儿鼓励食用含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等, 以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排便用力, 一旦发生便秘给予开塞露通便[2,12,13]。

1.4 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型钠尿肽 (BNP) 水平, 评价治疗效果。检测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儿在入院后第2天以及出院前1天清晨, 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 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 然后置于-80℃的冰箱内保存。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儿BNP为 (535.2±55.7) pg/m L;患儿入院后给予积极治疗干预, 治疗后BNP下降至 (137.4±28.4) p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篇8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伴发脑炎、心肌炎等。本文所研究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如果不及时治疗,易遗留下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对儿童的成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1]。因此,探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在了解发病机制的同时进行综合诊断,为患儿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1 肺炎支原体感染概述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与自然界中,由于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抗生素对其并没有治疗作用,而细菌的蛋白合成抑制和支原体免疫血清能够有效抑制菌落的继续生长,因此,要引起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效果。

2 探究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2.1 发病机制研究: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该感染体通过滑行进入人体纤维毛细胞的隐窝中,黏膜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二者紧密结合,从而破坏了黏膜上皮细胞,抑制人体中的纤毛清除作用,同时释放出多种有毒代谢产物,具体有:蛋白酶、氨、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呼吸道中发生病变,引发炎症[2]。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肺炎不仅能够造成人体细胞外发生病变,而且能够入侵主细胞,具有穿透支原体的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具体有:心肌炎、脑炎、肾炎等多种病变,严重时会引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毒出现,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一旦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要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2 临床症状探究:

目前,患儿在临床上表现出: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婴幼儿在发病时,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其病会损伤患儿肺部,同时对其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损害,具体有:心血管、神经、泌尿、消化以及血液系统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3];针对患儿偏大者,其临床症状表现出阵发性干咳,且越来越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严重时会有咳血现象或者是喘息加重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2.3 临床诊断和鉴别: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别,具体诊断过程中,操作复杂、耗时长,容易耽误患儿的治疗时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血清学方法检查,采用双份血清对照和定量PCR技术,结合患儿的病程和年龄,进行综合诊断,有效提高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患儿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4]。

3 临床治疗进展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界中最小的微生物,缺乏细胞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影响细菌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在抗生素治疗时并没有治疗作用。一般采用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对儿童会造成牙齿黄染、肾毒性,抑制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上应常采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5]。目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肺炎支原体耐药性明显上升,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干扰。然而针对中度以上患儿一般建议其采用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限为1个月左右,阿奇霉素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浓度可维持在10d左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患者在连服用3天后需要停4天之后继续服用,避免药物长期服用对机体其他系统造成损害;针对重度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一般常用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期限为5d左右,之后建议口服阿奇霉素,总共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最终达到支原体感染敏感抗生素血药浓度与细胞内药物浓度平衡的目的[6]。

除此之外,在临床上还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状况时,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阻断免疫学机制,改善患者病情,另外该药物在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下,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避免出现病情继续恶化[7]。具体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氢化可的松,以静脉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5~10mg/kg,减轻患者肺组织支原体浓度,此外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患儿病房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同时为患儿提供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和足够的液体,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和变换体位,有助于机体内分泌物彻底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消除患儿体内黏稠分泌物,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痛。

4 小结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婴儿、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患者发病时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轻重不一,其病可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破坏机体其他系统[8]。肺炎支原体是经过飞沫传播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因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对该病实施综合判断和耐药性检验,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总之,医务人员在进行综合诊断后进行鉴别,为患儿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抑制病毒对肺细胞的损害,进一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盛晓燕.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研究,2013,22(12):201-203.

[2]李晓丹,程燕,陈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0(07):231-235.

[3]玉兰,吴良霞.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3(5):331-332.

[4]付晓燕,秦选光,辛德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4(20):102-104.

[5]冯华娟,石秀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20):111-113.

[6]周文,李政锦,杜文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20):325-326.

[7]张艳君,向希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5,2(05):365-367.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9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支原体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95-01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属于反复性发作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或精神激动常能诱发此病.一般支气管哮喘常有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婴幼儿湿疹,变态反应性鼻炎,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吸入粉尘,皮屑以及进食鱼虾等物诱发毛细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粘液分泌物增多,致使小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腔狭窄,造成呼吸困难.哮喘可反复发作,夜间较重,发作时,患儿呼吸困难,以呼气时为甚,并伴有哮鸣音,表情痛苦,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出冷汗.若哮喘持续较久,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小儿哮喘一般预后较好,大多数患儿在青春期前后可自然痊愈.肺炎支原体(MP)是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MP感染后常可诱发患儿支气管哮喘并使病情加重。近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13年1至2013年8月间儿科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所选择为研究对象的患儿来自我院2013年1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3例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ELISA 法进行MP-IgM 滴度检测,排除了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

1.2 资料一般情况

43例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5岁,平均年龄8岁,其中1~8 岁29例,占总患儿的67﹪。所有患儿支气管哮喘诱因均为呼吸道感染。

1.3 临床表现

43例患儿均出现咳嗽、咯痰、气喘、反复阵发性胸闷等临床症状,且症状在早上和晚上比较严重。哮喘发作时患儿呼吸困难,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双肺听诊呼气时相延长,28例(65﹪)双肺可闻及水泡音,13例(30﹪)住院期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1.4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首先进行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及呼吸功能等常规检查,同时进行MP-IgM 抗体检测。在患儿住院1~2周内抽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冷冻待检测使用。采用滴金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IgM 抗体,试剂盒选购自华兰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5 治疗情况

43例患儿初诊时均按照200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进行规范化治疗,当确诊呼吸道感染原为MP后,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进行序贯治疗,连续用药2~ 3天至体温下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喘息发作控制在48小时以内。随后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一周内连续服药5天,并坚持2周。对患儿进行随诊,详细了解每个患儿的病史、病程、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情况,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的转归情况。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通过影像学及常规检查可以确诊患儿支气管哮喘。根据急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急性诊断标准为双份血清抗体IgM滴度升高4倍以上,间隔时间为1周,血清抗体 I gM≥1:32;慢性诊断标准为双份血清抗体 IgG≥1:16,且第 2 次结果比第 1次结果增高 2 倍以上,间隔时间为1周,并排除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本次调查的43 例患儿均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急性感染32例(74%),慢性感染11例(26%)

2.2 治療结果

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温、气喘、胸闷均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临床药物治疗的深入,患儿肺部哮鸣音消失,哮喘在2周内均未发作。

3 讨论

MP 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 感染后常可诱发或加重儿童患者哮喘病的发作。因此,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4]。本次调查研究发现,45例患儿中急性感染患儿占74%,说明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密切关系,M P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之一。由于 MP 感染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难以区分,且在治疗上大量使用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导致 MP 感染难以控制,哮喘反复难愈。免疫学检查MP- Ig M 显得尤为重要,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本研究中的4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使用了抗 MP 药物阿奇霉素治疗以后,哮喘得到有效控制。阿奇霉素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除菌抗炎作用,是支原体感染首选的抗生素,可缓解哮喘症状并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因此,临床医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抗哮喘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 MP 感染的可能, 积极采用各种检测手段做出病原学诊断,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早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 姚依茵,陆丽华.儿童哮喘治疗情况的调查[J].吉林医学,2009,30( 5) : 40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2004,24( 2) : 100-104.

[3] 丁国标,涂琳,汪龙辉.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2 例临床分析[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3) : 01.

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年龄1个月~9岁, 男1269例, 女763例, 表现为反复咳嗽, 最长咳嗽达1年, 或反复发热, 发热不退2个月;诊断有上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热待诊等共1932例患儿, 进行MP检查。

1.2 方法

对咳嗽患儿由检验人员直接用消毒干棉拭子采集患儿咽喉壁脱落细胞获取样本拭子, 用某公司提供的MPDNA检测试剂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MP-DNA检验;对反复发烧或发热不退患儿.则抽血采用ELISA方法进行MPlgM抗体测试。

2 结果

2007年1~12月1932例中有450例患儿有MP感染, 其中抽血查MPIgM抗体阳性是总的MP感染15%。各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 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MP感染率总的是23.29% (450/1932) , 与多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中男儿的感染率是21.83%, 女儿的感染率是22.67%, 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显著性。MP感染全年散发, 本次调查高峰季节是1~5个月, MP感染的最小年龄是45d。MP感染在小儿中不断上升, 据文献报道MP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30%, 本次调查为21.76%, 可能有一部分门诊病儿因家长不配合, 未做MP检测所致。感染的年龄有所提前, 过去是5岁以上多见, 本次1~3岁最多见, 感染率是22.11%。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是MP感染的流行年。MP是1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非活性微生物, 耐寒不耐热, 37°C只能存活几小时;可感染任何年龄任何人。若被感染者感染的数量少, 抵抗力强, 就成为MP的携带者。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 潜伏期2~3周, 它不但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以引起其它脏器损伤。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 多数认为与MP的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毒素有关;而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感染的全身多系统表现可能与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肾、肝、脑、肌肉和皮肤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 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最多见是支气管和肺部炎症;小儿持续顽固性咳嗽, 刺激性干咳, 无肺部体征, 要考虑MP感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MP感染尤其注意;或者发烧5大用β-酰胺类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无效, 在排除其他疾病时要考虑MP感染, 此状况很易误诊为流感, 血常规难与区别, 做相关检查;抽血查MP抗体最好在高热的第4~5天以后阳性高。MP感染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 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病程, 减少肺部浸润, 加快症状改善, 减低再发。一般服药2~6周均可治愈, 随访MP从体内清除时间, 最快要2~3周, 最长要l2周。β-酰胺类抗生素对MP感染无效。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将儿科门诊2007年1~l2月怀疑有MP感染的患儿1932例, 年龄从1个月~9岁, 进行咽部脱落细胞MPDNA检测或血中MP抗体检测。结果有450例感染MP, MP感染率是23.29%, 其中男21.83%, 女22.67%, 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 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有的反复干咳, 有的高烧不退, 肺部体征不明显, 但早期胸片有异常。结论MP感染无并发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6周效果好。MP从体内清除要2~12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刘良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0 (4) :380.

[2]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8) :449.

[3]愈昌善.有关支原体感染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3, 8 (3) :209.

上一篇:成效因素下一篇:弹塑性本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