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感染

2024-07-12

小儿支原体感染(精选12篇)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1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MP) 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占23, 2%。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年龄向婴幼儿增加。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 可并发多器官损伤。现就我院门诊2005年1~11月就诊的MP感染患儿841例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年龄1个月~16岁, 男2339例, 女1526例, 表现为反复咳嗽, 最长咳嗽达1年, 或反复发热, 发热不退2个月;诊断有上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热待诊等共3865例患儿, 进行MP检查。

1.2 方法

对咳嗽患儿由检验人员直接用消毒干棉拭子采集患儿咽喉壁脱落细胞获取样本拭子, 用某公司提供的MPDNA检测试剂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MP—DNA检验;对反复发烧或发热不退患儿抽血采用ELISA方法进行MPlgM抗体测试。

2 结果

2.1 841例患儿有MP感染, 其中抽血查MPIgM抗体阳性是总的MP感染15%。各时期患儿MP感染率, 见表1。

2.2 各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 见表2。

2.3 841例MP感染的情况

在841例MP感染中, 包括: (1) 1例3~8岁的小儿, 胸片显爪节段性肺炎, 其中有9例伴有胸膜炎及少量积液;5例有一过性皮疹。他们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前5d高热不退, 除此无任何其他异常, 用β-酰胺类抗生素静滴3d以上无效仍高热不退, 第5天抽血发现MP抗体lgM阳性, 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齐霉素) 治疗l~2d退热, 紧接着出现咳嗽症状, 抗MP治疗l周后复查胸片, 肺炎片状影已基本吸收或明显好转; (2) 131例咳嗽2周以上的伴有一过性发热, 胸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3) 180例咳嗽1周以上不伴其他症状, 胸片诊断为支气管炎; (4) 7例3岁以下小儿, 胸片仅肺纹理增多紊乱的支气管炎表现, 伴有发烧3~7d, 大便稀次数增多和呕吐持续2d左右; (5) 60例反复干咳1个月以上, 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平喘及抗支原体治疗7d明显好转。 (6) 83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哮喘性支气管炎; (7) 8例婴幼儿, 反复中低发热2个月, 除此无任何其他症状, 作l大常规、血沉、抗O、PPD、胸片, 肝功、两对半, 自身抗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抗体, 发现支原体抗体阳性, 其余均阴性;抗支原体治疗3d以上, 开始退热。

3讨论

MP是1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非活性微生物, 耐寒不耐热, 37°C只能存活几小时;可感染任何年龄任何人, 若被感染者感染的数量少, 抵抗力强, 就成为MP的携带者。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 潜伏期2~3周, 它不但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以引起其它脏器损伤。MP感染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 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病程, 减少肺部浸润, 加快症状改善, 减低再发。一般服药2~6周均可治愈, 随访MP从体内清除时间, 最快要2~3周, 最长要12周。β-酰胺类抗生素对MP感染无效。

参考文献

[1]刘良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4) :380.

[2]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杂志[J].2002, 17 (8) :449.

[3]愈昌善.有关支原体感染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3, 8 (3) :209.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2

本病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少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nm,与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免疫力下降(20%):

肺炎球菌一般寄居在正常人的鼻咽部,一般不会发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脏病、长期吸烟等,肺炎球菌即可乘机侵入人体,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2、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其基本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及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显微镜下可见局部黏膜组织充血、水肿、变厚,细胞膜被损伤,上皮细胞纤毛运动消失,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中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的上皮细胞。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3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和流行的趋势,已成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小儿支原体肺炎占肺炎总数的 33.1~41.7%[1-2]。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不同,通常起病缓和,咳嗽剧烈而持久,病程长,预后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常有肺外并发症,对患儿的身体造成重大的损害[3-4]。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笔者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3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误治。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3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占56.21%;女67例,占43.79%;年龄3月~14岁,平均(5.38±3.47)岁;3月~3岁(婴幼儿组)57例,占37.25%,3岁~14岁(学龄前及学龄儿童)96例,占62.75%。

1.2 方法 收集153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出现咳嗽,婴幼儿组患儿大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患儿肺部闻及干湿啰音;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但肺部体征相对较轻。129例患儿有发热,占84.31%,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31例患儿出现气促、喘憋,占20.26%;38例患者在其双肺闻及固定细湿啰音,占24.84%;59例患儿可闻及干啰音,占38.56%;56例患儿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占36.60%;34例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

2.2 实验室检查 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其中87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 10)×109/L,占56.86%,7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占4.58%,59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 ,占38.56%;89例患儿中性粒细胞>70%,占58.17%;107例患儿支原体抗体IgM≥1:128,占69.93%, IgM≥1:64 有46例,占30.07%。

2.3 胸部X线表现 97例患儿胸片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占63.40%;26例患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者紊乱,占16.99%;21例患儿表现为大片状渗出影,占13.73%;9例患儿表现为间质病变,占5.88%;个别患儿还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

2.4 治疗方案 所有患儿就诊后均首选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具体用法如下: 10mg kg-1d·-1连用5d,停药3d后,如果患儿症状明显减轻的,采用序贯疗法;如果患儿咳嗽仍较明显的,继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d,剂量同前,后再停药3d,再改为序贯疗法。阿奇霉素治疗疗程为2~3周,至患儿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其中18例患儿血常规及痰培养提示混有明显细菌感染,单一静脉点滴奇霉素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7~10d痊愈。肺外并发症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5 治疗转归 在本研究分析的1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01例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18例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是基础上,加用头孢菌素治疗后痊愈,而对34例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出积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外,还给予对症支持处理,痊愈出院。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成人及儿童均可感染病原体,在儿童群体中感染发病率较高。本研究发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仍以咳嗽(100.00%)、发热(84.31%)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胸部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到1/3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22.22%),所有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当患儿肺部临床症状明显且较重,但是肺部体征较轻时,首先考虑患有支原体感染,并用阿奇霉素对其进行治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7]。而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外并发症,以积极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可能对组织及器官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王晓青.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中国病案,2011,12(8):67-68.

[2] 许万宏.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 24(10):729- 731.

[3] 刘艳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 732-733.

[4] 陈学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进展.床肺科杂志,2011,16(8):1246-1247.

[5] 杨启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 8(1):162-163.

[6] 杜惠艳.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11,33(14):2180-2181.

[7] 莊探月.小儿支原体肺炎 23例临床研究.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3): 259-26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108例均符合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72例,女性36例,年龄<3岁8例(7%),~6岁30例(28%),~12岁64例(60%),~15岁6例(6%)。

1.2 临床表现

1.2.1 主要症状

(1)发热:108例(100%)来院就诊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腋下温度37.4℃~38℃18例(17%),~39℃68例(63%),>39℃22例(20%)。(2)咳嗽:104例(96%)。刺激性干咳62例(57%),伴白色粘痰20例(19%),百日咳样痉挛样咳嗽4例(4%)。(3)头痛:72例(65%),(3岁以下儿童不能明确叙述头痛)。以前额部钝痛为主,6例(6%)头痛部位不固定,体温升高时头痛明显,用退热剂体温降至正常后,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其它:102例(94%)伴全身乏力或精神萎糜、畏寒。16例(15%)躯干或双上肢皮肤有散在充血性丘疹或斑丘疹。4例(4%)伴有恶心、呕吐。3例(3%)病初出现惊厥。2例(2%)自觉胸痛。

1.2.2 体征

肺部干啰音36例(33%);限局性固定湿性啰音47例(43%),呼吸音低18例(17%),肺部哮鸣音2例(2%)。

1.3 辅助检查

1.3.1 胸部X线片

本组108例全部拍摄胸部X线片。双肺大片状阴影3例(3%);右肺部大片状阴影68例(63%),左肺部大片状阴影14例(13%),双下肺纹理明显增粗12例(11%),肺门影增浓8例(7%),合并胸腔积液1例(1%)。

1.3.2 实验室检查

108例支原体(MP)肺炎MP-Ig M血清检测:MP-Ig M≥1:160,有98例(90%);MP-Ig M≥1:80的10例,均做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其滴度都上升4倍以上。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6例(24%),白细胞降低5例(5%)。血沉增块58例(5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例(2%),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1例(1%),CRP升高36例(33%)。

1.4 治疗

84例确诊患儿采用阿奇霉素5~10 mg/kg·d治疗,24例确诊患儿用红霉素20~30 mg/kg·d治疗,每日总药量分2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入,静滴药物浓度为1 mg/m L。重症肺炎应该限制每日总液体入量,一般按60~80 m L/kg·d计算,用药时按计算的液体量加入相当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仍按照1 m L葡萄糖加入1 mg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用药不足部分用口服红霉素予以补足。对胸片示:肺部大片状阴影的患儿,静脉用药至肺部阴影吸收好转,改为口服红霉素治疗;对胸片示:肺纹理增粗及肺门影增浓的患儿静脉用药至体温正常后2~3 d,改口服红霉素治疗。一般1~2周复查胸片,肺部阴影吸收好转后可带药出院,定期来院复查。对血常规白细胞高的26例患儿,均同时给予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对重症病例加强支持治疗。对热惊厥患儿给予监测体温并加用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对呕吐、纳差的患儿保证每日液量、能量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治疗,85例(79%)患儿在静脉用药3~5 d后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全身症状好转,食欲增加。23例(21%)患儿在静脉用药5~7 d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全身症状好转。4例(4%)患儿在同时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2~3 d后,出现大便较稀、次数增多(每日5~8次),立即停用β-内酰胺类药物改用青霉素,并同时给予口服补充肠道益生菌的药物金双歧及止泻剂,2~3 d后大便正常。98例(91%)患儿经治疗,1~3周均痊愈。9例(8%)治疗3~4周痊愈。1例(1%)在体温正常,肺部阴影响消失后,仍有轻咳,以晨起、午后明显,伴白色粘痰,加用氨茶碱治疗2周痊愈。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与临床

肺炎支原体是仅有细胞膜而无细胞壁的一种非典型微生物。支原体肺炎以往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以学龄前及学龄儿发病为主,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本组病例3~6岁占28%,6~12岁占60%,3岁以下占7%。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为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症状不一致,本组病例发热占100%,咳嗽占96%,但肺部听诊限局性固定湿性啰音占43%,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大部分无明显阳性体征。本病肺部X线改变,特点为支气管肺炎的改变,常为单侧,以右肺中下野多见,也可为间质性肺炎的改变,大部分为一侧较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也有双肺同时或先后受累的。本组病例一侧片状阴影占76%,双肺大片状阴影占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本组占71%;或降低,本组占5%。血清检测MP-Ig M≥1:160有98例(90%),MP-Ig M≥1:80有10例,送双份血清检测其抗体滴度均上升4倍以上。本组患儿白细胞升高占24%,可能与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有关。

3.2 诊断与误诊

108例均为收住我科确诊患儿。但大部分患儿病初1~3 d在院外接受过大环内酯类以外的抗生素治疗史。本组1名8岁男孩,因发热咳嗽5 d,胸片示:右上肺2~3肋间处可见一处片状阴影,以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收住传染科,经抗痨治疗7 d无效,再次拍胸片示:右上肺片状阴影较前吸收好转,左下肺出现大片状阴影,请我科会诊,根据病史、体征、胸片特点,白细胞正常,经查血清MP-Ig M滴度≥1:160,考虑“支原体肺炎”转我科。采用前述方法经治疗一周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继续治疗3周痊愈。提示临床医生,对持续发热伴咳嗽,用大环内酯类以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拍摄胸部X线片,化验血常规,早期检测血清MP-Ig M,以便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即时治疗,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3.3 病程和愈后

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占91%)1~3周痊愈,9例(占8%)3~4周痊愈,一例患儿4周后仍有轻咳,经加用氨茶碱治疗痊愈。文献报道结果显示[3],肺炎支原体感染似乎可以促使既往无喘息史的患者发生哮喘。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4]。因此,应重视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DENG JX.Clinical analysis on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719 cases infect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J].China Journalof Modern Medicine,2006,16(23):3607-3608.Chinese

[2]HU YM,JIANG ZF.ZHU FT.Practical pediatrics[M].7th edi-tion.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Chinese

[3]WANG XF.Mycoplasma and asthma[J].China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2009,24(8):648-650.Chinese

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原因 篇5

1、病毒影响

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其中以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

2、体质因素

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3、免疫力差

免疫力差也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小孩免疫能力系统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细菌、病毒的影响。

4、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内的分泌物,出生后由于呕吐、喂养不当吸入乳汁等也是小儿肺炎的原因。

5、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病理以肺泡炎为主;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易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小儿肺炎的病。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点

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③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

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而腺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

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支原体肺炎患者要注意哪些食物

支原体肺炎患者要忌食辛辣食品性质温热,因为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会导致病情加重。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等,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类的食物。

1.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性质温热,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

2.忌油腻食物:肺炎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6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83-01

肺炎支原体属于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引发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使患儿的脏器受到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其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5.05±0.51)岁;病程在1~15d,平均病程(5.55±2.05)d。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高热、阵发性连声咳嗽等为主。其中支气管肺炎共44例,支气管炎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例,其他情况的有14例。

1.2诊断依据①采用X线胸片检测患儿肺部的炎症迹象:胸片异常,肺部呈现紊乱纹理、不清晰阴影等情况,可以判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②ELISA 法检测:患儿的血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呈阳性[2]。

1.3研究方法观察、测定并记录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体征,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热程、季节、抗生素应用情况、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等因素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P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JP]

2.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 在以上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实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P<0.05),结果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83-01

肺炎支原体属于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引发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使患儿的脏器受到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其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5.05±0.51)岁;病程在1~15d,平均病程(5.55±2.05)d。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高热、阵发性连声咳嗽等为主。其中支气管肺炎共44例,支气管炎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例,其他情况的有14例。

1.2诊断依据①采用X线胸片检测患儿肺部的炎症迹象:胸片异常,肺部呈现紊乱纹理、不清晰阴影等情况,可以判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②ELISA 法检测:患儿的血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呈阳性[2]。

1.3研究方法观察、测定并记录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体征,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热程、季节、抗生素应用情况、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等因素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P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JP]

2.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 在以上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实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P<0.05),结果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83-01

肺炎支原体属于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引发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使患儿的脏器受到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其年龄分布在4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5.05±0.51)岁;病程在1~15d,平均病程(5.55±2.05)d。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高热、阵发性连声咳嗽等为主。其中支气管肺炎共44例,支气管炎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例,其他情况的有14例。

1.2诊断依据①采用X线胸片检测患儿肺部的炎症迹象:胸片异常,肺部呈现紊乱纹理、不清晰阴影等情况,可以判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②ELISA 法检测:患儿的血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呈阳性[2]。

1.3研究方法观察、测定并记录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体征,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热程、季节、抗生素应用情况、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等因素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1.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P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JP]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10月所收治的100例均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女25例, 男75例, 年龄5~72 (平均37) 个月, 病程1个月。

1.2 检验方法

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液与其他相关标本行临床检验与分析, 做到操作认真。经ELISA法测得患儿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 M阳性率, 再经冷凝集试验检出其阳性率, 之后检测患儿血液确定白细胞是否有增高。同时全面彻底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相关的其他实验室检验结果[1]。

2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通过ELISA法检测, 10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IgM阳性有58例, 阳性率为58%。其中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48例, 支气管肺炎5例, 支气管哮喘3例, 其他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患者15例, 多数患儿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尿常规正常80例, 异常20例。在此之中显示潜血阳性13例, 尿蛋白阳性7例。冷凝集试验阴性70例, 阳性结果30例。血液检查结果白细胞增高8例, 其他患者多数无异常。血小板<100×109/L的患儿55例, 其余血液实验室检查均处于正常值水平[2]。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多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 包括呼吸道受损上皮细胞的吸附及其细胞毒作用、某些自身免疫反应和神经毒作用等。与较大年龄患儿相比, 小龄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之后表现出的症状更为重,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应对患儿诊断准确且及早进行对症治疗, 这不仅使误诊误治减少, 而且还能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避免患儿承受更多的痛苦。在临床检验实际工作中, 常会有特异性抗体IgM显示阳性以及其他一些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出现就目前而言, 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感染后的特异性抗体IgM的检出率有明显增高。本组100例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 占48%, 说明此项检验方案准确率较高, 因此临床医生可尽早要求患者做MP-IgM的检测, 使得确诊依据更充分, 甚至可在一定时间内, 根据患者复查滴度变化的结果调整更好的治疗措施。此外, 本组的10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 仅有30例患儿的冷凝集试验报告结果显示阳性, 阳性率仅占30%, 由此说明, 当儿童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 该检查项目可能会出现漏诊, 敏感度不高, 临床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检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项目共同配合使用, 方便确诊[3]。

总之, 临床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病例, 如果其顽固性咳嗽喘息、发热等症状一直持续, 且使用普通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亦无好转, 应及时进行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将实验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以免发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错诊情况, 再加以科学的治疗方法即可达到临床理想的治疗效果。

摘要:通过ELISA法的检测, 100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中支原体-IgM阳性患者48例, 阳性率为48%。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患者8例, 冷凝集试验显示阳性病例占30%。当临床显示小儿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 应立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之后再与临床结合进行综合性分析, 以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情况的发生, 耽误患者病情。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粟迎春, 陈少华.40例支原体肺炎 (重症) 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3) :66-67.

[2]杨维娜, 荣保平, 梁宝侠, 等.西安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 8 (2) :120-121.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年龄1个月~9岁, 男1269例, 女763例, 表现为反复咳嗽, 最长咳嗽达1年, 或反复发热, 发热不退2个月;诊断有上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肺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热待诊等共1932例患儿, 进行MP检查。

1.2 方法

对咳嗽患儿由检验人员直接用消毒干棉拭子采集患儿咽喉壁脱落细胞获取样本拭子, 用某公司提供的MPDNA检测试剂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MP-DNA检验;对反复发烧或发热不退患儿.则抽血采用ELISA方法进行MPlgM抗体测试。

2 结果

2007年1~12月1932例中有450例患儿有MP感染, 其中抽血查MPIgM抗体阳性是总的MP感染15%。各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 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MP感染率总的是23.29% (450/1932) , 与多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中男儿的感染率是21.83%, 女儿的感染率是22.67%, 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显著性。MP感染全年散发, 本次调查高峰季节是1~5个月, MP感染的最小年龄是45d。MP感染在小儿中不断上升, 据文献报道MP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30%, 本次调查为21.76%, 可能有一部分门诊病儿因家长不配合, 未做MP检测所致。感染的年龄有所提前, 过去是5岁以上多见, 本次1~3岁最多见, 感染率是22.11%。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是MP感染的流行年。MP是1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非活性微生物, 耐寒不耐热, 37°C只能存活几小时;可感染任何年龄任何人。若被感染者感染的数量少, 抵抗力强, 就成为MP的携带者。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 潜伏期2~3周, 它不但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以引起其它脏器损伤。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 多数认为与MP的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毒素有关;而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感染的全身多系统表现可能与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肾、肝、脑、肌肉和皮肤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 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最多见是支气管和肺部炎症;小儿持续顽固性咳嗽, 刺激性干咳, 无肺部体征, 要考虑MP感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MP感染尤其注意;或者发烧5大用β-酰胺类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无效, 在排除其他疾病时要考虑MP感染, 此状况很易误诊为流感, 血常规难与区别, 做相关检查;抽血查MP抗体最好在高热的第4~5天以后阳性高。MP感染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 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病程, 减少肺部浸润, 加快症状改善, 减低再发。一般服药2~6周均可治愈, 随访MP从体内清除时间, 最快要2~3周, 最长要l2周。β-酰胺类抗生素对MP感染无效。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将儿科门诊2007年1~l2月怀疑有MP感染的患儿1932例, 年龄从1个月~9岁, 进行咽部脱落细胞MPDNA检测或血中MP抗体检测。结果有450例感染MP, MP感染率是23.29%, 其中男21.83%, 女22.67%, 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 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有的反复干咳, 有的高烧不退, 肺部体征不明显, 但早期胸片有异常。结论MP感染无并发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6周效果好。MP从体内清除要2~12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刘良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0 (4) :380.

[2]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8) :449.

[3]愈昌善.有关支原体感染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3, 8 (3) :209.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9

1 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1.1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

势,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超过30%, 并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感染病原。好发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且病情相对较重, 近几年来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秋末、冬初偏高, 有小范围流行, 伴有多脏器受累。

1.2 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的病原体, 是一种介于细菌及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多由肺炎支原体携带者的口、鼻分泌物, 经空气传播。肺炎支原体首先直接侵入鼻咽部, 继而累及气管、支气管、肺脏及相应的脏器组织, 还与其激发免疫反应有关。

2 临床表现

2.1 起病多缓慢, 病程长, 个别起病急骤, 病初症状类似上感, 经2~3d

开始发高热, 热型不定, 可持续1~2周, 多有咳嗽, 初为干咳, 后转为顽固性剧咳或百日咳样阵咳, 痰液黏稠, 量少。婴幼儿由于肺组织发育特点, 感染后喘憋、呼吸困难明显, 可闻及哮鸣音。年长儿肺部体征不明显, 多数仅表现为呼吸音粗或减低, 少数可闻及干、湿性音, 但消失快, 故体征与剧咳及高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为本病特点之一。2.2肺外表现, 支原体感染患儿多有不同系统、不同程度的脏器损害, 表现为相应脏器损害的症状。肺外表现的机制目前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 但也不除外肺炎支原体直接感染所致。多见于胸闷、心悸、窦性心律不齐等心肌损害症状, 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头痛、嗜睡、昏迷甚至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不同程度的血尿等泌尿系受累情况。不同形状的皮疹, 不同程度关节痛、肌肉痛和血液系统改变。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者, 病情重, 易误诊, 值得重视。

3 辅助检查

3.1 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支原体Ig M, 药盒由日本富士生物公司提供。病程7~14d查支原体抗体。

3.2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在正常范围, 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

增高, 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 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 个别患儿引起轻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当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这时容易漏诊支原体感染。有些病例还要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心肌酶谱、尿常规, 有些项目要定期检测。

3.3 胸部X线摄片

多显示肺炎表现, 单侧以大片或节段性高密度影为主, 两侧呈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阴影, 肺部大面积受累者可合并胸腔积液灶, 个别病情重的可有肺不张影像。肺部阴影表现特异, 与临床症状不一致, 完全吸收迟于临床症状消失1~2周, 甚至还要长。

4 诊断

当患者以发热或 (和) 咳嗽起病, 有黏稠痰液, X线胸片呈现显著片状阴影,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或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肺外表现的可拟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确诊依据为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1]。

5 治疗

除对症治疗和加强支持疗法外, 大环内酯类是特效药。

5.1 多数病例已经确诊, 应首选红霉素。

治疗期间, 需要剂量足, 疗程够, 15~30mg/ (kg·d) , 静脉滴注10~14d, 然后口服红霉素类或阿奇霉素共3~4周。红霉素不能耐受或红霉素耐药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3~5d, 后停用3~5d,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或据病情改口服阿奇霉素, 连服3d, 停4d, 如此服用2~3个周期。

5.2 病情重的急性期早期应用激素3~5d, 效果满意。

对有肺外并发症, 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可减轻病原体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所致的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 同时针对各脏器损害程度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 脑膜炎者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治疗, 肝炎给予护肝, 结膜炎给予滴眼液。若提示患儿有双重感染, 可联合应用抗生素, 部分患儿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 临床疗效较单一应用佳。95%病例于1周内症状减轻, 精神状态好转, 总疗程3~4周均治愈。

5.3 在对支原体感染治疗时, 用药要足量、规范、彻底, 杜绝反复感染以免发生抗体蓄积性免疫应答反应而造成多脏器损害[2]。

个别重症病例, 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故有关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治需进一步探讨。

6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消失, X线胸片示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消散;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X线胸片示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消散;有效:主要症状略有减轻, X线胸片示炎性病灶吸收消散在50%以下;无效:治疗后症状及胸片均不见好转。

7 如何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红霉素治疗, 疗效确切, 价格便宜, 应用广泛。为了减轻红霉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血管的刺激性, 应采取以下措施。

7.1 患儿不要空腹吃药, 进食后再进行输液, 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30min, 可服用思密达3.

0g, 输液浓度不超过0.1%, 滴速均为5~10m L/ (kg·h) 。

7.2 在输液中加入山莨菪碱针剂和维生素B6针剂, 解痉、止吐, 或碱化液体, 每100m L液体中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0.

1m L, 减少刺激。

7.3 应有计划使用血管, 选用粗大血管以免疼痛影响输液速度或拒绝注射, 能减轻红霉素对血管的刺激。

7.4 阿奇霉素用药安全, 患儿依从性好, 口服方便, 不良反应, 首选口服药。

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不断增高, 临床不典型病例及肺外表现增多, 使得病情复杂化。反复感染MP可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 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 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因此, 要重视婴幼儿中MP的感染, 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误诊误治率,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病程, 促使患儿的早日康复。

摘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 且常年散发, 病种多样, 对各脏器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但肺外症状不断增加。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特点, 确诊依赖于抗MP-IgM检查结果。治疗上应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但对肺外并发症也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广林, 马连刚.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少年横纹肌溶解1例[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1, 28 (1) :53.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53例, 女45例;年龄4个月~11岁;其中4个月~1岁14例, 1岁~7岁41例, >7岁43例。病程3d~1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是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症状, 表现为弛张热和不规则热。91例患儿有咳嗽症状, 初期多为阵发性干咳, 以夜间咳嗽为主, 后期转变为频繁性咳嗽。肺部听诊发现肺部啰音28例, 一侧或两侧呼吸音弱14例, 干性啰音12例, 湿性啰音6例, 肺部始终无体征38例。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41例;蛋白尿9例;心肌酶谱异常11例;血沉增快49例;转氨酶升高22例。用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M, 所有患者MP-IgM阳性。X线胸片正常69例, 单侧或双侧呈弥散性点片状阴影23例, 肺门影增深6例。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脉注射红霉素 (20~30 mg/kg, 临床发热、咳嗽加服泼尼松1~1.5 mg/ (kg·d) 分2次服用, 连服3d, 口服阿奇霉素片10mg/ (kg·d) , 服3d停4d。

对照组: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50~80 mg/ (kg·d) 。加口服阿奇霉素片10 mg/ (kg·d) 服3d停4d, 临床发热、咳嗽患者, 加退热及止咳等对症治疗。

1.5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消失, X线胸片炎症病灶基本吸收;好转:主要症状消失, X线示炎症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后症状及胸片均不见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罗音。小儿肺炎有典型症状, 也有不典型的。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小儿肺炎潜伏期大多为2~3日或稍久[2]。

轻症患者只有鼻部症状, 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 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 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开始为频繁的剌激性干咳, 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 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3]。如感染, 常涉及鼻咽及咽部, 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 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呼吸表浅增快。除呼吸道症状外, 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重症患者除轻症肺炎表现加重外, 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等症状严重。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 伴有冷感, 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 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罗音。较严重症状中, 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 并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惊厥大多见于婴幼儿, 起病后1~2日连续几次。

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 但在早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较高;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 严重病例有时也可减低, 但中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小儿肺炎的治疗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联合用药[5]。可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对症治疗, 如发热时给予服用退热剂, 咳嗽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对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 首先选用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红霉素, 口服阿奇霉素片;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加口服阿奇霉素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不一致, 应避免误诊、漏诊。红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小儿肺炎,肺炎支原体,治疗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2]孙倩.12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9) :37-38.

[3]玉红.抗生素序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07, 2 (7) :46.

[4]金巧英.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17) :21-23.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1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护理效果观察

肺炎支原体感染(MP)是一种小儿呼吸道感染多发病症,由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和咳嗽,治疗不及时不仅会累及脑、心、肾等多脏器及免息系统等多系统受损,同时还会造成小范围流行,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为了加强有效护理对患儿恢复效果的影响,我院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10岁,平均5.4岁,其中1~3岁16例,4~10岁24例。病程<1周23例,1周~1个月10例,1~3个月7例。临床诊断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静脉取血,采用ELSA法检测,血MP-IgM抗体呈阳性。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喘、咳痰、声音嘶哑等。部分患儿伴有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损表现。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

1.2.1用药护理一般治疗支原体感染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但由于患者均为儿童,此类药物会对患儿有刺激性作用,常易引起患儿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为减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适当给予维生素B6止吐,同时在静注时,要保持8~12滴/min的输液速度,避免引起患儿发生心力衰竭和静脉炎。

1.2.2发热护理在护理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呼吸、体温和心率等变化,若患儿体温不稳定,应每小时检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稳定后,每两小时检测一次体温,若患儿高烧不退,应先给予冰敷、饮水、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若长期体温得不到缓解,可给予一定量的散热药剂。患儿退烧过程中,应预防受凉,擦拭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注意保暖。

1.2.3咳嗽护理要加强对患儿咳嗽指导,通过咳嗽这种保护性反射,排出分泌物。通过更换体位,拍背护理,促进患儿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若患儿严重咳嗽,可给予一定剂量的止咳药物治疗。若痰液不易排出,可给予吸痰护理,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1.2.4神经护理若疾病累及到神经,引起患儿发生抽搐,抽搐时应给予神经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垫上牙垫,预防舌咬伤,并及时给予镇静药物支持;不可强行按压患儿肢体,预防患儿骨折;观察瞳孔变化和呼吸变化情况;对眼睑自行闭合困难的患儿,应涂抹红霉素眼膏;同时对患儿进行交流,减轻焦虑心理[2]。

1.2.5饮食及运动护理多给予患儿饮水,水中可加入板蓝根或金银花,有利于患儿平衡体温,消除口腔异味、口唇干裂及口腔溃疡。若发生溃疡,可给予呋喃西林液漱口。加强患儿的营养,避免刺激性食品,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和新鲜水果为主。同时,支持鼓励患儿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

1.2.6心理辅导患儿因为患病而引起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患儿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易懂的语言对患儿讲解疾病情况和治疗的必要性,以此鼓励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接受治疗。

1.3疗效评估显效:治疗1周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哮喘音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好转;有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哮喘音略有减轻,咳嗽略有好转;无效:治疗2周后,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准。

1.4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目前儿科呼吸道感染中比例较大的疾病之一,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以久咳、高烧、呼吸困难为主,且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生,会造成多脏器及多系统损害,会行成小范围流行,为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患儿年龄小,为此在护理中应根據患儿的年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加强交流,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从生理和饮食上等方面给予患儿人性化的护理[3]。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对患儿特殊情况,全面,综合性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张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12(1):239.

[2]张彩秀.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5(15):367.

[3]尹丽,王晶,李秀香.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3(27):241.

作者简介:李艳丽,女,(1973.10-),河南内黄人,大专.内黄县妇幼保健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小儿支原体感染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 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25例, 年龄分布为5个月~11岁。其中年龄在24个月以上的患儿有16例, 年龄在5个月以下的患儿有11例, 年龄在5个月~24个月之间的患儿有33例。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均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发热现象, 部分患儿出现高热现象, 同时伴有干咳、咳痰、呼吸困难、呕吐等消化道症状[2]。对患儿进行X线检测, 从底片中可以明显发现形状均匀的絮状阴影出现在患者肺部[4,5,6,7]。

1.2 检测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血液检测, 包括血生化, 血细胞分析等, 同时对患儿进行冷凝集试验, 以及痰及细菌培养检测。同时, 对患儿体内的MP-Ig M抗体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患儿血液常规检测结果

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显示, 12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在4.0×109/L以下, 28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在10.0×109/L以上, 白细胞计数结果处在4.0×109/L~10.0×109/L之间的患儿为20例。患儿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 血小板技术结果处在100×109/L以下的患儿有14例, 血小板计数结果处在100×109/L以上的患儿有46例。血沉检测结果显示, 有10例患儿的红细胞沉降率>20 mm/h;25例患儿的C-反应蛋白>10 mg/L。

2.2 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19例, 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有23例, 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有11例,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有7例。

2.3 痰培养结果

患儿的痰培养结果显示, 有9例患儿表现为肺炎支原体阳性, 有5例患儿表现为肺炎链球菌阳性, 有3例患儿表现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 有1例患儿表现为阴沟肠杆菌阳性。

2.4 冷凝集试验结果

经过检验, 60例患儿中, 有24例患儿的实验结果呈阴性, 其余患儿的实验结果均呈阳性。共计有40例患儿的尿常规检测没有出现异常结果。

3 结论

近年来通过对临床上出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救治发现, 该病发病的主要人群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之中[4], 患儿的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18周岁之间, 与前几年相比, 近年来,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和其他病菌感染引起的症状相似度极高, 均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5], 因此在判断时需谨慎进行。临床上主要通过对患儿采用其他辅助检测, 来确诊病因, 并与其他的病原体感染相区别, 以便于医师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 来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特异性。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约有84.3%患儿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呈现出正常或者上升的趋势, 同时患儿痰培养结果显示, 仅有17.3%的患儿检测结果为肺炎支原体阳性。这说明,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仅依靠单一的方法是无法对患儿病情做出有效判断的。综上所述,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为了准确的判断患儿支原体肺炎的病情,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应对患儿进行多方面的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增加患儿的治愈率, 改善治疗情况。

参考文献

[1] 赵彩妮, 宋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98 例临床检验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0 (34) :4417-4418.

[2] 吕刚飞, 吴修辉, 方千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11 (3) :94.

[3] 刘芳.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 (30) :372-373.

[4] 李欣, 邹薇薇.8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检验分析报告[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0, 4 (11) :97.

[5] 夏伏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7 (19) :113.

[6] 张德文, 罗兴旺.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1 (31) :65-66.

上一篇:金融风险投资下一篇: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