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体病

2024-10-17

牛支原体病(共8篇)

牛支原体病 篇1

牛支原体 (Mycoplasma bovis) 主要引起牛的肺炎、关节炎、乳房炎、角膜结膜炎等[1]。2008年, 我国首次分离到牛支原体并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该病已经在我国流行[2]。近几年, 在我国不同地区相继有犊牛肺炎病例发生的报道, 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方面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非常相似。2010年7月份以来, 宁夏从区外引进的肉牛相继发生以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室病原分离, 初步诊断为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 现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2010年6月中旬, 宁夏某地从外地引进近 200头8月龄左右肉牛, 经过长途运输后运至宁夏, 10 d后发现有部分引进牛出现呼吸道症状, 用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且发病牛数量逐渐上升, 截至2010年7月9日死亡5头。引进肉牛之前, 本地未曾发生过类似症状的群发性疾病。

2 主要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为38.5~41 ℃, 鼻镜干燥, 被毛粗乱、无光泽, 逐渐消瘦;常发生短暂咳嗽, 听诊肺部局部出现湿罗音。病情严重的牛从两侧鼻孔流出浆液性或带血鼻液, 呼吸急促;两前腿叉开站立;排粪里急后重, 粪便红血。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只进行解剖, 可见鼻腔有大量的浆液性或脓性鼻液, 气管内有黏性分泌液;胸腔有淡黄色渗出物;肺脏肿大, 红色肉变, 表面有大小不等、灰黄色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 剖面呈大理石花纹状且有脓汁流出 (见图1) ;部分病牛胆囊肿大;膀胱尿潴留等。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肺泡间膈增宽, 结构破坏, 淋巴细胞以及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化 (见图2) 。

4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活体病牛用消毒棉签在牛鼻腔内采集鼻液;对死亡6 h内的牛只进行剖解, 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抽取气管分泌液和胸腔渗出液, 对肺脏、肺门淋巴结、肾脏常规表面消毒, 取内部组织块, 分别浸泡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同时采集肺脏, -20 ℃冷冻保存。

将采集的病料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和支原体液体培养基, 37 ℃培养, 每隔24 h盲传1代, 连续盲传3代;将盲传3代后的培养物和肺脏内部组织小块分别接种于血平板、营养琼脂平板、支原体固体培养基, 观察2~10 d。将出现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内纯化后在平板上划线培养, 挑取纯化的菌落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同时将病料及培养物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进行PCR试验。

结果表明:接种于肉汤的病料盲传3代后颜色澄清、透明;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的病料盲传至第3代后培养基的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接种血平板37 ℃培养48 h后观察表面无菌落生长;接种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基经过约72 h培养后表面出现油煎蛋样菌落 (见图3) , 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颜色变黄且澄清、透明。挑取“煎蛋样”菌落抹片, 姬姆萨染色后观察到“豆芽状”的典型的支原体形态 (见图4) 。初步怀疑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肺炎。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PCR试验, 以牛支原体 (M. bovis) 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条带, 确诊该病为牛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肺炎。

5 讨论

2008年, 辛九庆等[2]在国内首次报道分离到牛支原体并进行了鉴定。湖北、重庆、四川、宁夏等地相继报道发生牛支原体肺炎[3,4,5,6]。报道中发病牛只大多数为从外地引进的1岁以下肉牛。发病时间多为引进后不久即发病。长途运输、环境气候变化、饲养方式改变等应激因素为该病主要诱因。此次疾病的发生也符合以上报道中的牛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特点。

支原体感染的病牛可通过鼻腔分泌物排出牛支原体, 健康牛可通过近距离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病。牛一旦感染, 可持续带菌而成为其他健康牛的传染源。牛支原体在环境中存活力差, 但在无阳光的情况下可存活数天, 如4 ℃下可在海绵或牛奶存活2 个月, 在水中能存活2 周以上, 20 ℃存活1~2 周, 37 ℃能存活1 周。粪中可存活37 d[7]。常规消毒剂均可达到消毒目的。目前, 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牛支原体可以感染人[3]。

在临床诊断中, 牛支原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类似, 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在牛支原体肺炎和牛肺疫的诊断上, 仅仅分离培养还不能将牛支原体与牛肺疫病原体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 以及无乳支原体区别开。目前, 最简单、快速和准确的方法是 PCR 方法[4]。

在治疗过程中, 通过实验室药敏试验检出的敏感药物临床治疗效果也不佳。除支原体耐药性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外, 还可能与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有关。另外牛为反刍动物, 内服药物效果相对较差[8]。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不同牛场分离的牛支原体药敏特性有较大差异, 可选用环丙沙星。部分菌株对四环素敏感[2]。另据报道, 早期使用泰乐菌素类 (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瑞可新) 及泰妙菌素类抗菌药 (支原净、沃尼妙林) 也有一定效果[3]。笔者对本次分离的支原体进行了纸片法药敏试验, 发现其对四环素、土霉素、泰乐菌素、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都不敏感;对多黏菌素B敏感, 但经兽医临床用药效果并不理想。

如发生牛支原体肺炎, 应对全群感染病牛立即采取扑杀措施, 对尸体、粪便、垫料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对发病牛的圈舍及场地进行连续不断的彻底消毒;封锁疫区, 禁止疫区内的牛只流动和交易;经常作采样监测, 将采集扑杀的病牛肺脏病料送达有关部门进行病理学检测, 对周围养牛户进行全面登记采样作实验室检测, 开展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6]。

参考文献

[1]PFUTZNE H, SACHSE K.Mycoplasma bovis as an agent of mastitis, pneumonia, arthritis and genital disorders.Scientific and TechnicalReview[J].Offices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1996, 15 (4) :1477-1494.

[2]辛九庆, 李媛, 郭丹, 等.国内首次从患肺炎牛肺脏中分离到牛支原体[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8, 30 (9) :661-664.

[3]石磊, 龚瑞, 尹争艳.肉牛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流行的诊断[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7 (5) :629-633.

[4]冉智光, 谢建华, 骆璐, 等.我国部分地区牛支原体肺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诊断[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 32 (1) :40-43.

[5]尹灿友.西昌某牛场疑似牛支原体肺炎RT-PCR方法的诊断[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4 (1) :21-23.

[6]康云.肉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制[J].畜牧兽医杂志, 2008, 29 (1) :130-131.

[7]CASWELL J L, ARCHAMBAULT M.Mycoplasma bovispneumoniain cattle[J].Animal Health Res Rev, 2007, 8 (2) :161-186.

[8]杨祖林, 杨太根, 汪远根, 等.肉牛支原体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杂志, 2009 (增刊) :363-365.

关于鸡支原体病的研究 篇2

[关键词] 支原体疾病;药敏实验;抑菌直径

一、病原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在具有自体繁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结构也最简单。支原体主要靠寄生生存,寄生于各种动物的体内。鸡的支原体主要有败血支原体(Mycoplasmaga1lisepticum,MG)和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另外还有其他致病力较低的支原体如火鸡支原体、雏鸡支原体和禽支原体等。鸡支原体病的病原体是禽败血霉形体,属于霉形体目霉形体科霉形体属的一个致病种。一般呈细小球杆状或卵圆形,大小约为0.25~0.5um,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

二、流行病史

鸡对本病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既可以垂直传播又可以水平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支原体污染的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有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的发生。本病在鸡群中传播较为缓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

三、临床症状

病鸡初期呈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腹泻,鼻液增多,流浆液性鼻液,部分病鸡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沾污明显,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或发出奇声。如鼻甲骨或气管粘膜发炎时,分泌液增多,呼吸困难,打喷嚏。严重时,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呼吸是发出罗音,咳嗽。有时病初流泪,继而眼睑肿胀,眼睑上下粘合,甚至失明。全身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生长发育迟缓,逐渐消瘦。

四、病理变化

单纯感染败血支原体的病例,可见轻度的鼻和眶下窦炎。自然感染的病例多为混合感染,可见到呼吸翻膜水肿,充血,肥厚,窦腔内充满粘液和干酪样渗出物。早期气囊轻度浑浊,外观呈灰白色,水肿,表层有增生的结节状病灶。病情严重时,气囊增厚,囊腔内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眶下窦粘膜发炎,窦腔内积有混浊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眶下窦勤膜充血肿胀。病理组织学可见被侵害的组织的勃膜显著增厚,有单核细胞浸润。该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各地的血清型和流行情况不一样,结合实践,我们做了药敏实验。

五、实验室诊断

1.病料:伊文星的患病鸡

在无菌情况下,取有典型症状的鸡只的支气管中下部的渗出液,加液体培养基磨碎制成悬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放于2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培养5d。

2.镜检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然后粘取鸡的呼吸道下部的渗出液体,均匀的涂抹在玻璃片上,待其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上晃动使液体干燥,然后放于过滤盆的两条玻璃棒上,用滴管吸取姬姆萨染色液滴于玻璃片上5min后,倾斜玻璃片倒掉姬姆萨染色液,再在玻璃片上滴上相同剂量的酒精,3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掉残留的染色液,冲洗干净后,自然风干或用滤纸吸千水分,放于显微镜下观察。

3.鸡胚的接种

取病鸡的呼吸道无细菌污染的渗出液经卵黄囊接种于7日龄鸡胚。接种在24h以内死亡的鸡胚为细菌感染死亡;如果是霉形体,在5~7d可以引起鸡胚的死亡,可见到鸡胚的呼吸道有干酪样的渗出物,关节脓肿,肝和脾肿大,心包炎,或全身水肿和肝脏坏死等症状。多次继代后,死亡更加有规律且病变更明显。

4.药敏学实验

将红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葱诺沙星的注射液10倍稀释,取直径大约5mm的无菌滤纸片分别浸泡于上述溶液中,制成药敏滤纸片,再将这些药敏滤纸片分别置于有鸡血清的琼脂培养基中,放于3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培养24h。多次重复试验,观察抑菌直径,选用合适药物。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6mm以下为不敏感,9mm为低敏感,10~15mm为中敏感,16mm以上为高敏感。

六、试验结果

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可见到菌落,典型的菌落呈圆形,微小,透明如露滴状。在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表面光泽闪光,如玻璃珠样,菌落中心常深埋于培养基中,呈致密的圆形的突起,周围环绕以透明的Him边,陈旧后中心突起部分变为淡黄色乃至棕黄色。

2.显徽镜观察

大部分呈球状,但还有的呈丝状,螺旋状等不规则形态。小球状是基本形态,直径大约为125N250nm,姬姆萨染色良好呈淡紫色。血液滴入抗原中,如果蓝紫色凝块的为阳性;仅在液滴边缘部分出现蓝紫色带,或超过2min仅在边缘部分出现颗粒状物,一可判为可疑;经过2min液滴无变化的为瘾性。

宁夏牛支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篇3

1 材料

1. 1 血清来源

宁夏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的16 个规模化养殖场的460 份牛血清。

1. 2 试剂

比利时牛支原体肺炎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批号为SMYC13D19) ,购自北京凯国科技有限公司。

1. 3 主要器材

Thermo Multiskan MK3 酶标仪( 序列号为3530912486) 、各种规格移液器,由宁夏大学农学院实验室提供。

2 方法

2. 1 步骤

采用间接ELISA法。1) 使用前把所有的试剂恢复至( 21 ± 3) ℃ ( 室温) ,打开包装,取出微孔板。2)将血清100 倍稀释,每孔加100 μL。例如: A1 与A2孔中加入阳性对照,B1 和B2 孔中加入阴性对照,C1和C2 孔中加入样本1,D1 和D2 孔中加入样本2,……,以此类推。3) 室温下加盖孵育1 h。4 ) 用洗液清洗微孔板3 次以上。5) 每孔加100 μL的酶结合物,( 21 ± 3) ℃下孵育1 h,加盖。6) 洗涤3 次以上。7) 每孔加入100 μL显色液。加入孔中的显色液必须完全无色,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蓝色,意味着移液管中的溶液已被污染。8) 室温下避光孵育10 min,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温度高低延长或缩短。9) 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液。10) 450 nm波长读取每孔的光密度值( OD值) ,在加入终止液后应尽快读取数值,否则显色物质会发生结晶,使信号加强,读值不准确。

2. 2 结果判定

按照说明书计算出校验值( Val) ,根据0( Val≤37% ) 、+ ( 37% < Val ≤ 60% ) 、+ + ( 60% < Val ≤83% ) 、+ + + ( 83% < Val ≤ 106% ) 、+ + + +( 106% < Val≤129% ) 、+ + + + + ( Val > 129% ) 判定样品阴性或阳性的强弱。

3 结果与分析

在检测的460 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数148 份,阳性率为32. 17% 。三个地区的16 个场群全部检测到牛支原体抗体阳性样品,场群抗体阳性率为100% 。银川市4 个场群的个体阳性率为34. 48% ,吴忠市11 个场群的个体阳性率为38. 28% ,中卫市1 个场群的个体阳性率为31. 46% 。结果见表1。

3 讨论

1) 近年来,宁夏地区规模化养牛业发展迅速,一些主要动物疫病对养牛场的威胁也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宁夏三个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牛支原体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显示,场群阳性率为100% ,说明牛支原体隐形感染普遍存在。牛一旦感染,可持续带菌而成为其他健康牛的传染源,同时牛群中很难将该病原清除。建议各地区进行牛支原体的普查,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降低牛支原体给规模化养牛业带来的风险,做好牛场管控,防治牛支原体在各牛场内和各牛场之间的传播。

牛支原体病 篇4

1 乌兰县养殖情况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 草场面积82.41万hm2, 可利用草场47.45万hm2, 多为高寒干草原和山地草原。2011年全县存栏各类牲畜41.23万头 (只) , 其中牛1.18万头, 绵羊27.55万只, 山羊12.5万只。

2 材料和方法

2.1 调查材料

2.1.1 被检血清

被检血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采自乌兰县所辖的4个镇 (茶卡镇、铜普镇、柯柯镇、希里沟镇) 自然条件下放牧的牛、羊群中, 其中牛血清200份, 羊血清200份。清晨牛羊空腹时颈静脉采血, 将试管摆成斜面, 置于4℃冰箱中5 h后取出, 放在室温下待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 冷冻保存备检。

2.1.2 诊断液

衣原体IHA抗原 (批号110331) 、稀释液 (批号110331) 、衣原体阳性血清 (批号110331) 、衣原体阴性血清 (批号110315) 均购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2.1.3 器械

96孔110°V型微量聚乙烯反应板、定量加样器、微量振荡器、玻璃板等。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 (IHA) 试验。

2.2.1 铺板

采用微量加样器, 在反应板中每孔加稀释液0.075 m L。

2.2.2 稀释血清

用定量加样器取0.025 m L待检血清以4倍递增稀释, 从第1孔稀释至第3孔, 即1∶4、1∶64, 第3孔弃去0.025 m L, 孔内液体量为0.075 m L。同一板上同时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各2孔。

2.2.3 加抗原

向每孔加稀释好的抗原0.025 m L。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2 min, 盖上玻璃板在37℃下作用2 h后判定结果。

2.3 结果判定

在对照各孔均成立的前提下, 则被检血清1∶16孔出现“++”以上者为阳性;1∶4孔出现“+”以下者为阴性;1∶4孔“++”至1∶16孔“+”以下者为可疑。

3 检测结果

在被检测的400份血清中, 检出阳性血清17份, 阳性率为4.25%, 其中检测羊血清200份, 阳性17份, 阳性率为8.5%;共检测牛血清200份, 全部为阴性 (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 在乌兰县的羊群中衣原体的感染客观存在, 阳性率低于刚察县2001年杨春明的报道 (刚察县的阳性率9.00%) , 与陆艳等2005年报道的青海省某种羊场改良羊的阳性率 (2005年青海省某种羊场改良羊的阳性率4.85%) 基本一致。

4 讨论

(1)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看出乌兰县4个镇羊群中衣原体病的感染客观存在, 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青海省西部地区畜禽流通日益频繁, 阳性畜就是未经严格检疫引入本地的。目前, 乌兰县对本病的检测和防制工作尚未列入常规检测和防疫计划中。

(2) 由于该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以亚临床型为主, 很少引起明显症状, 而且亚临床感染的牲畜可长期带毒, 虽然无明显症状, 但可以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因此, 为净化本病, 对畜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淘汰。对圈舍及用具严格消毒, 将流产胎儿、胎衣及死亡尸体应焚烧深埋和化制,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目前国内外均用鸡胚卵黄囊灭活油佐剂苗进行免疫接种, 但如果制苗株与发病地区分离株在抗原性上有差异, 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因此, 可用当地分离菌株制成灭活苗, 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牛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5

牛支原体最早于1961年由美国从乳腺炎患牛体内分离出其被鉴定为导致牛乳腺炎的病原。牛支原体呈世界性分布, 其可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症流产与不孕等多种病症, 其发病率为50%~100%, 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达10%50%。

2 临床症状

本病多在长途运输后的一周左右发病, 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 高热稽留34 d,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流脓性、清亮鼻液, 呼吸困难, 伴有痛性咳嗽。病牛继发关节炎, 严重者关节有脓肿, 跛行或不能站立, 其可继发结膜炎, 其眼睑水肿、流泪等。

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患牛肺和胸膜发生不同程度粘连, 肺部有少量积液, 并发生一定程度的肉变, 剖检死亡牛可见肺部广泛分布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心脏冠状脂肪呈胶冻样, 并有少量出血点, 心包积液, 心尖有点状出血;气管、喉头有少量出血点, 并有脓性渗出物;胆囊充盈、肿大;脾脏苍白、皱缩。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支原体分离鉴定, 也可采用PCR方法对牛支原体进行核酸检测。

5 治疗

5.1 对因治疗

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首选泰拉霉素 (瑞可新) , 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 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泰乐菌素类药物, 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四环素类药物, 如四环素、多西环素, 泰妙菌素类药物, 如支原净、沃尼妙林。

5.2 对症治疗

对病牛出现的咳喘、发热、流涕等症状可使用地塞米松、安乃近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5.3 支持疗法

检测病牛体内电解质状态和酸碱平衡, 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钾等。病牛出现食欲减退、废绝及脱水时, 其体内A、B、C族维生素可发生丢失或缺乏, 肌肉注射或口服此类维生素可提高康复速度, 增强免疫力。

6 综合防治

6.1 加强引种管理

严禁从疫区和发病地区引牛, 确需引入的应先对牛支原体进行检测, 以防引进病牛或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牛。

本病多因运输过程中的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及运输时间过长等不良因素诱发, 为防牛发病应注意避免出现上述现象。

引进牛应隔离观察30~45d, 确认健康后方可并群。

6.2 加强消毒

牛支原体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常用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发生疫情的牛场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2次。病死牛及污染物、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杀灭蚊、蝇和老鼠, 以免传播疾病。

6.3 加强饲养管理

一例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治 篇6

牛支原体肺炎可由条件性致病菌和特定致病菌引起, 是冬春交替季节和饲养管理不当的常发性疾病, 牛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或环境不良等因素极易诱发本病发生, 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母牛流产, 甚至造成死亡。

1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皮毛汗湿,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咳嗽, 湿性气喘, 体温39.5℃~42℃, 鼻孔流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 肺部听诊有干性或湿性锣音, 肺部叩诊可听见半浊音。 病牛治愈后身体消瘦, 间歇性咳嗽, 恢复缓慢, 约需15d以上。

2 实验室诊断

抽取重症病牛气管内物质和血液, 送检, 发现有支原体。

3 治疗

3.1 阿莫西林按10mg/kg·bw, 肌肉注射, 2 次/d, 连用5d;

3.2 双黄连注射液按40m L/ 头, 肌肉注射, 2 次/d, 连用5d;

3.3 复合VB注射液按20mL/头, 1次/d, 连用5d;

3.4 清肺散按200g/头, 口服, 1次/d, 连用5d, 并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 连用3d, 间隔一周后, 重复一次。

4 预防

4.1 加强牛舍通风, 保持牛舍清洁, 牛抗寒性较强, 没有必要进行全封闭式饲养。

4.2 制定良好的消毒程序, 并严格执行, 发病期间垫料应同步更换。

4.3 降低饲养密度, 不同日龄的牛分群分圈饲养, 适当增加日照、运动时间。

4.4 制定保健方案, 日常采用中药类药物或添加剂进行预防管理, 提高牛体的抗病能力, 做到未病先防。

4.5 建立隔离圈舍, 病牛集中饲养;新引进牛先隔离观察, 并对引进区域进行流行病学关注, 暂停新牛的引进。

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报告 篇7

1 诊断

1.1 临床症状

新从外地引进肉牛, 买回后1周左右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 42°C左右, 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乱、消瘦, 病牛咳嗽、喘, 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 有清亮或脓性鼻汁。有些牛继发腹泻, 粪水样带血, 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病例牛场发病时存栏牛291头, 陆续发病114头, 发病率39.18%, 死亡64头, 病死率21.10%。

1.2 病理变化

气管弥漫性出血且有脓性分泌物;胸腔积液, 胸膜与肺粘连, 横膈膜与肺粘连;肺表面有纤维素附着, 肺间质增宽, 实质性变化呈大理石样、脂肪样变化;胆囊充盈肿大, 呈浑浊的红色;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未见明显病变。

2 治疗

2.1“早诊断, 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本病的基本原则。有牛场证实在牛群引进后立即进行全群治疗, 可明显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2.2 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牛支原体无细胞壁, 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类不敏感, 因此应选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药物。

2.3 病例牛场采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注射头孢曲松钠、甲磺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不明显。除牛支原体耐药性、疾病发展到较晚时期等原因外, 还可能产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有关。另外牛为反刍动物, 药物内服效果相对较差。即使实验室药敏试验检出的敏感药物, 临床治疗效果也常很差。确诊后全群采用30%替米考星注射液, 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3 综合防治措施与注意事项

牛支原体肺炎是与运输应激密切相关的一种牛传染病, 在我国是随着肉牛的异地育肥生产模式而新出现的疫病。感染牛和羊, 不感染人。病牛可通过鼻腔分泌物排出牛支原体, 健康牛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牛而感染发病。牛一旦感染, 可持续带菌而成为传染源, 同时牛群中很难将该病原清除。

牛支原体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但在无阳光情况下可存活数天, 如4°C下可在海绵中或牛奶中存活2个月, 在水中存活2周以上;20°C存活1~2周, 37°C存活1周。粪中可存活37天。常规消毒剂均可达到消毒目的。

较差的饲养管理因素与不利环境因素是该病的重要诱因, 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对该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环境与管理因素中, 运输、通风不良、过度拥挤、天气变化、饲养方式改变及其他应激因素等均可诱发该病并加剧病情。因此, 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加强牛群引进管理

尽量减少远距离运输, 不从疫区引牛。犊牛在运输前应做好调适工作, 至少在运输前30天断奶, 并使其适应粗饲料与精饲料喂养。运输前还应做好牛口蹄疫等规定疫病的预防接种, 做好牛结核、牛支原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检疫检测, 并进行驱虫治疗, 确保引进牛的健康。引进牛应隔离观察30~45天, 确保健康后方可并群。

3.2“自繁自养”原则

在有条件情况下, 进行“自繁自养”, 这是控制疫病流行的较好办法。

3.3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 清洁, 干燥。牛群密度适当, 避免过度拥挤。不同日龄及不同来源的牛尽量分开饲养。适当补充精料与维生素及矿物元素, 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

3.4 加强疾病预防

牛支原体病 篇8

本文通过对我区某奶牛场疑似患该病的牛进行诊断, 病理剖解关节液浓稠, 关节面有大小不一似虫蚀状损伤, 肺部有病灶, 其它内脏器官没有肉眼可见的明显病理变化。通过采样, 对疑似患该病的牛的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 没有检出可疑致病病原菌, 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呈阳性。初步判断该病是由支原体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1 牛支原体性关节炎病原分离鉴定方法

1.1 试剂

支原体肉汤培养基, 批号200905;支原体琼脂培养基, 批号200905;小牛血清, 批号200904;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公司) 160万U青霉素, 批号200903, (宁夏启元药业) ;醋酸铊。

1.2 支原体培养基的配制

(1) 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取支原体肉汤培养基2.6g加入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分装, 121℃高压灭菌15min, 然后在无菌间超净工作台加入20%的小牛血清即20mL, 每毫升培养基加入青霉素1000U, 每100mL培养基加入1%的醋酸铊2mL。

(2) 支原体琼脂培养基取支原体3.9g加入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121℃高压灭菌15min, 倾倒平皿时将支原体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加入20%的小牛血清即20mL, 每毫升培养基加入青霉素1000U, 每100mL培养基加入1%的醋酸铊2mL, 然后倾倒平皿。

1.3 样品采集

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犊牛血清、无临床症状犊牛血清、年内产犊 (犊牛患关节炎疾病) 母牛、干奶期母牛的血清各10份, 采集患病犊牛的血清、肺、肝、肾、关节液、脾等, 用支原体肉汤基础培养基分别用厌氧培养和有氧培养, 培养温度为37℃, 取1支未接种血清的支原体肉体培养基作阴性对照。对通过培养48~72h培养基由粉红色变成黄色的血清样本连续传代培养3次观察培养结果。然后将连续传代培养变黄色的肉汤移植于支原体琼脂培养基, 37℃厌氧培养 (蜡烛法) , 并且挑取疑似支原体菌落进行传代纯化培养。

1.4 支原体菌落观察

典型支原体菌落成“油煎蛋”样, 支原体菌落小, 肉眼难以观察, 必须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见;本次试验采取革兰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方法, 根据支原体菌落姬姆萨染色后长时间不退色的特点进行观察。

2 病原分离试验结果

具有临床症状犊牛血清、无临床症状犊牛血清、年内产犊 (犊牛患关节炎疾病) 母牛、干奶期母牛的血清, 用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分别用厌氧培养和有氧培养试验, 试验培养结果显示有临床症状犊牛和干奶期母牛组50%呈阳性。初步判断该病是由支原体引发的关节炎疾病。病料肺、肝、肾、血清通过支原体肉汤连续传代培养3代, 肉汤均由红色变成黄色;由肉汤移种固体培养基, 长出似支原体“油煎蛋”样菌落。关节液肉汤培养结果可疑。疑似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检出与资料介绍支原体的形态、染色特性很相近;培养物尚需进一步纯化以便做进一步的生化实验、血清实验;在继续实验中, 脾肉汤培养呈阴性。由于试验条件及试验技术的限制, 未能获得纯化培养物, 以致无法再做进一步的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 没能达到对病原的分离鉴定目的。

3 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的方法

本病病菌对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抵抗力不是很强, 在阳光直接照射下, 经过几小时即告失活。一般的消毒剂如万分之一的升汞和5%的漂白粉几分钟内即可将它杀灭。因此注意牛舍场地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基本措施。病牛需隔离治疗。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 初生犊牛静脉注射四环素20万U/头·d, 5%葡萄糖250mL, 连用3d。 (2) 有临床症状患病犊牛静脉注射四环素20万U/头·d, 5%葡萄糖250mL, 连用3d;静脉注射头孢氨苄青霉素0.5g/头·d, 水杨酸钠10mL, 局部封闭注射。 (3) 干奶期奶牛预防措施:干奶期饲料中拌饲0.15‰强力霉素。还可用上述半量的药物行患病关节局部注射。

(参考文献从略)

摘要:牛的支原体性关节炎或称霉形体性关节炎, 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的传染病。本文通过采集我区某奶牛场疑似患该病的牛的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没有检出可疑致病病原菌, 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呈阳性。初步判断该病是由支原体引发的关节炎疾病。据调查, 该病在我区的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 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谈下一篇:传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