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2024-09-06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精选11篇)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1

从人和动物呼吸道黏膜分离出的多种引起肺炎的微生物中, 肺炎支原体 (MP) 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2[1]。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非典型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 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同时, 难治性或重症病例明显增多。其感染症状与其他肺部病原体相似, 但发热病程明显延长, 且易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 甚至发生肺坏死[2]。因此, MP肺炎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该院儿科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MP肺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来源

抽取MP肺炎病例资料136份。其中男性78例, 女性58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5.7岁。诊断条件符合下列两项: (1) 临床诊断符合肺炎, 参照《儿科学》[3]。 (2) 实验室诊断血MP-IgM阳性。

1.2 方法

统计所有MP肺炎患者入院后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资料、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本组资料中108例病例在入院后5~7 d内均只做了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胸片, 28例病例除做前述检查外, 还做了痰培养, 但结果为阴性。在常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或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无效后才做血MP特异性抗体检查 (ELISA抗体检测) 。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36例肺炎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了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头孢唑林, 其中57例患者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5~7 d, 确诊MP肺炎后均给予了阿奇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治疗。其中使用红霉素59例, 使用阿奇霉素77例。有2例患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换用氯霉素治疗。

2.3 治疗效果

136例MP肺炎患者中119例痊愈, 16例好转, 1例死亡。

3 讨论

3.1 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必须靠咽拭子分离MP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 早期诊断法有ELISA抗体检测MP及PCR法检测MP-DNA等。由于MP肺炎易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 甚至发生肺坏死, 因此, MP肺炎的早期确诊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证实约10%~15%支原体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仅少数发展为肺炎。因此, 在治疗发热患儿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不要只选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于患儿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又同时或先后出现多器官损害时应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可能。近年报道MP肺炎的病例逐渐增多, 因此, 在临床收治儿童肺炎过程中, 在治疗48 h无效情况下, 应考虑支原体感染可能, 同时尽早做特异性抗体检测, 以尽早确诊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在本文调查的136例患者中, 入院后均在进行常规检查后给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5~10 d, 症状无缓解才做MP特异性抗体检查, 确诊后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针对性治疗。这无疑延长了患者的病程, 加重了患者症状, 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3.2 治疗方法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根据MP微生物学特点, 凡是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是无效的。因此, 治疗MP感染, 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等。因四环素类药物能在儿童牙组织沉积影响牙组织的发育, 造成四环素牙, 故8岁以下患儿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 故18岁以下患者不宜使用。而氯霉素类由于不良反应较大, 对于儿童MP感染不作首选。目前临床治疗儿童MP感染多首选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在肺组织和上皮渗液中浓度高于血浓度。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对于症状较重的一般选用静脉给药的方式。红霉素用量为30 mg/ (kg·d) 浓度不超过0.1%, 分2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量为10 mg/ (kg·d) , 1次/d静脉滴注。

本组136例病例在MP感染确诊后均给予了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其中2例患者在大环内酯类治疗无效后换用氯霉素治疗, 症状好转。

MP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生重症MP肺炎的病例明显增多。MP耐药也有增加的趋势[4]。因此, 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在诊治儿童肺炎的过程中要高度警惕MP肺炎, 以免误诊、漏诊, 延误病情。

摘要:目的 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 促进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合理诊治。方法 抽取该院儿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历共136份, 对病例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后。结论 需规范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蒋卉男, 杨璐, 李瑾.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26 (8) :631-633.

[2]张冰, 陈志敏.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8 (7) :531-534.

[3]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2.

[4]辛德莉, 陈晓庚, 韩旭.常用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4) :305-306.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2

平时应做好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有专家提醒,平时孩子要注意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开窗通风,使肌体的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合理地调配营养,及早地给孩子口服钙剂和维生素AD,晒太阳,这样可退减小儿肺炎的易感因素,也有助于肺炎的预防,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还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有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1-01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常同时合并支气管炎以及咽炎。该病发病季节以秋冬季节最多,其中以儿童以及青年居多,婴儿间质性肺炎应首先考虑本病[1]。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现就其临床诊治进行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5岁以内患儿常常出现夜间明显的哭闹、发热;5岁以上的患儿主要以发热、肌肉酸痛以及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的时间一般持续2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以后,还可出现咳嗽症状。

1.2诊断方法X线检查:可见肺部呈现多形态的浸润影,呈现阶段分布,以双肺下野多见,部分患儿可见由肺门向外伸展的小片状阴影;血液细胞学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其中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发病2周后,约2/3的患者冷凝集实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尤其在滴度逐步升高时。进一步测定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为阳性。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①呼吸道隔离。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小儿,尽量做到呼吸道隔离,预防再感染以及交叉感染;②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的患者,应及时给氧,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

2.2对症治疗①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目前有效的祛痰剂甚少,必须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痰易净等祛痰剂;②平喘。对于憋气严重者,可选用小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比如氨茶碱口服;③抗生素应用。依据支原体的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于支原体无效,应选用能抑制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首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静滴的剂量为10-20mg/(Kg.d);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支原体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支原体做出的免疫反应,所以,对于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为地塞米松0.1-0.25mg(Kg.次)。

3结果

120例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120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周围白细胞以及嗜中粒细胞计数正常,患者未见出现临床并发症;1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4讨论

4.1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微小生物之一,平均直径为125-150um,无细胞壁,能在含有血清蛋白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2-3周后,菌落呈现煎蛋状,中间较厚,周围低平。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群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在患者发病前的2天直至病愈数周后,均可在患者的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以及破坏上皮细胞[2]。

4.2支原體肺炎肺部改变以及临床表现患者肺部改变呈现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可见少量的渗出液,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泡壁与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浆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形成,有坏死与脱落。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出液。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患者可出现乏力、咽痛、咳嗽、发热以及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其中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见粘液痰,发热时间一般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任见咳嗽。偶见患者出现胸骨下疼痛。X线可见肺部呈现多形态浸润,呈现阶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有的由肺门向外伸展,病变基本在3-4周后消失,部分患者可出现鼓膜炎以及中耳炎等临床并发症[3]。

4.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病毒性肺炎鉴别,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以及X线改变,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与病毒抗原的检测。呼吸道的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但是并非一定来自于肺部,需要进一步搜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方法为特异性IgG抗体,补体结合实验、中和实验等。

总之,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缓慢,病情隐匿,诊断除了依靠临床症状以及X线表现外,主要的诊断标准是血清抗原抗体检查,诊断率为100%。明确诊断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对症以及抗支原体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临床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立新.儿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45.

[2]王玉芬,黄苏东,余中方,等.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的肺功能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2):35.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4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儿童,诊断,治疗

肺炎支原体也是导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非流行年份占小儿肺炎病因的10%~20%, 流行年份可达30%以上[1]。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 还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 导致心、肝、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受损, 对儿童健康有很大危害性。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169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9例均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 其中, 男80例, 女89例, 年龄7个月~3岁为76例, 4~5岁为50例, 6~14岁为43例。

1.2 方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 (1)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 (2) MP血清特异性抗体 (MP-IgM) 测定是确诊依据[3]。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测定,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 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特异抗体MP-IgM, 滴度≤1∶40为正常, 滴度≥1∶80为阳性。169例患儿均送检外周血白细胞及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能、心肌酶谱、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全部患儿均摄胸部X线片, 部分患儿做痰细菌培养、心电图、B超、胸部CT等检查。

2 结果

2.1 16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及实验室检查

患儿大多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伴咳嗽, 伴胸痛5例。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 26例为驰弛高热;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63例, 28例咳嗽伴有白色或黄绿色黏痰。X线胸片支气管肺炎83例, 占49.1%, 右肺感染32例 (右下27例) , 占18.9%, 左肺感染26例 (左下20例) , 占15.3%, 肺门区感染28例, 占16.5%。71例 (42%) 有肺外合并症, 伴心肌损害45例, 占63.3%。20例痰培养细菌阳性, 其中肺炎链球菌阳性11例, 大肠埃希菌阳性6例, 肺炎克雷伯菌阳性3例, 具体见表1。

2.2 169例MP肺炎MP-IgM检测阳性结果

MP-IgM≥1∶80有169例, MP-IgM≥1∶160有122例 (见表2) 。

2.3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

本组16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有71例有肺外合并症, 占42%, 其中心肌损害45例, 占肺外合并症的63.3%, 心肌酶CK-MB均增高;有心肌炎6例, 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有变化, 包括室性期前收缩2例, ST段改变1例, T波改变3例, 治疗痊愈后复查心电图均正常。渗出性胸膜炎例5例, 右侧4例, 左侧1例, 均为少量积液。血液系统:轻度贫血10例, 血小板增多5例, 血小板减少3例。泌尿系统受累3例, 2例表现为镜下白细胞大于20个/HP, 无尿频、尿急、尿痛, 1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

2.4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红霉素25~30mg/ (kg·d) 静滴7~10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 其中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显著者, 改为阿奇霉素10mg/ (kg·d) 静滴3~5d, 停药4d后口服阿奇霉素3个疗程。142例 (84.02%) 在治疗3~5d后体温下降, 咳嗽减轻;27例 (15.97%) 在治疗7~9d后, 体温平稳, 咳嗽明显减轻。合并细菌感染的28例 (16.56%) 同时给予头孢类治疗。169例均在治疗7~10d后复查胸部X线片, 吸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平均住院9.23d。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肺炎常见病原体之一, 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病率相对增高[4]。既往曾认为MP感染在5岁以下较少见, 目前研究表明, MP感染在学龄前儿童中 (包括小婴儿) 也很普遍[5]。本组病例44.9%为7个月~3岁, 4~5岁占29.5%, 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干咳, 本组占92.8%, 早期查体大部分无明显阳性体征。在实验室检查方面, 本组大部分外周血白细胞正常 (占74.5%) , 但红细胞沉降率 (55.02%) 及CRP (57.98%) 都升高。本组所有病例发病后4~6d内胸部X线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改变, 大部分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其他还有单侧肺感染, 主要为右肺, 占18.9%, 下肺 (81%) 多于上中肺, 肺门区感染占16.5%。本组研究表明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MP肺炎发病年龄有低龄化, 对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 并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无效的婴幼儿, 也应抽血检查MP-IgM抗体及做胸部X线片检查, 早期明确诊断。

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的上升, 其肺外合并症也逐渐增多, 且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 本组肺外合并症71例, 发生率为42%, 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心肌损害、渗出性胸膜炎、贫血、肾损害等, 以合并心肌炎的病情最为严重。MP感染并多脏器损害的确切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 目前普遍认为是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 MP抗原与心脏、肝、肺、脑、肾、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6], 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引起呼吸道外其他靶器官受损。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 含有DNA和RNA, 无细胞壁, 革兰染色阴性, 蛋白质丰富, 因此选用干扰蛋白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 一般先红霉素静滴用7~10d, 再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 既能控制肺炎支原体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 本组全部病例达到满意的疗效。在治疗中, 如体温持续不退, 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支原体血症、肺外并发症、耐药等。对合并细菌感染的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 对MP血症用血中浓度较高的红霉素静脉点滴, 对肺外合并症同时采用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桂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 (22) :1689-1690.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3]Matas Andreu L, Molinos Abos S, Fernondez Rivas C, et al.Serologic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J].Enferm Infece Microbiol Clin, 2006, 24 (1) :19-23.

[4]李培杰, 杜爱华.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幼儿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4) :258-259.

[5]Defilippi A, Silvestri M, Tacchella A, 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J].Respir Med, 2008, 102 (12) :1762-1768.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5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49-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疾病。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MPP)。因此,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3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在1~14岁。发热62例,占72.09%;均有咳嗽,其中干咳41例,占47.67%,有痰,多为自粘痰45例,占52.32%,23例患儿伴喘息,占26.74%,多半是婴幼儿。听诊为双肺呼吸音粗或低,36例可闻及细湿罗音。胸部X片检查,右肺片状阴影34例,左肺片状阴影26例,双肺中内带片状阴影15例,双肺颗粒状或点网状阴影11例。其中4例有少量至中等量的胸腔积液,5例伴肺不张。全部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金标法),WBC 3.9~10.0×109/L 78例,占90.69%,ESR检查53例,正常16例,20~60mm/h 27例,>60mm/h 10例;45例行C反应蛋白(CRP)检查,<8mg/L 24例,<50mg/L 15例,>50mg/L 6例。

2方法及结果

针对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我们应用阿齐霉索进行序贯治疗,每天静脉点滴阿齐霉索10mg/kg,1次/d,持续5~7d,然后口服阿齐霉索10mg/kg,1次/d,连服3d,休息3d再服,总疗程2~3周。并发肺外感染的进行对症治疗。治愈58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34%,有6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及轻度腹泻,经对症处置后缓解。

3讨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MP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是各年龄段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文献报道本病占儿童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50%。而且支原体由于缺乏细胞壁,对治疗一般肺炎的常用抗生索不敏感,为使肺炎支原体肺炎得到早期正确的治疗,及时的诊断显得非常重要。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抗生素应选择能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合成的药物,如作用于核糖体50 S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核糖体30 S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由于四环素类药物可使患儿牙齿出现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并易发生龋齿,还可抑制婴幼儿骨骼生长。氟喹诺酮类药物则可引起软组织损害,导致软骨病。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针对性抗肺炎支原体、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剂型较完全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合理、联合、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肺炎支原体的有效抗生素,体现在国内外临床上都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序贯疗法上,其可以降低患儿的治疗费用,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顺从性,方便患儿用药。

目前认为,如果临床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要获得理想的疗效,就必须兼顾抗肺炎支原体敏感药物的血药浓度与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平衡问题。本组应用阿奇霉素对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序贯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效果确切。近年还发现肺炎支原体对哮喘的产生、加重、慢性化可能起到一定作用,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在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菌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均可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辅助T淋巴细胞(Th2)过度活化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状态得以纠正,从而用于辅助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以期能尽量减少因长期使用吸人糖皮质激素(ICS)带来的不良反应[2]。阿齐霉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本组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序贯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62-564.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 篇6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0例, 男7例, 女3例;年龄5~7岁9例, <5岁1例;发病季节为8月~来年2~3月。①发热:10例发热均在38~40℃之间, 稽留热、弛张热均有, 热型实不规则。均是在院外发热6 d以上转来入院的。②咳嗽:6例顽固性阵咳, 如百日咳样;3例咳不剧;1例不咳。③肺炎体征:叩诊浊音不明显, 5例偶能闻及一些细湿啰音, 4例呼吸音粗, 1例肺部听诊阳性。④血白分:白细胞计数多在5~6×109/L, 并发肺脓疡的1例也仅9×109/L;中性细胞3例不高, 7例均在60%以下。⑤胸片:此10例病灶阴影均在右上、下肺野, 呈现斑片状或云絮状。⑥冷凝集试验:10例均在1周后测定, 滴定度从1∶64~1∶52。⑦血沉:仅3例>20 mm/h (魏氏法) 。⑧并发症:1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并发尿路感染, 尿培养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1例并发症为肺脓疡;出现皮肤症状者1例, 臀部、小腿上侧及手腕部风团样皮疹, 为红色, 高出皮面的风团, 部分融合成片。⑨抗生素应用:9例用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均无效, 改用红霉素后热退病愈。仅1例用氨苄青霉素后痊愈。⑩预后:10例均康复。

2讨论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篇7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由其所引起的支原体肺炎病情一般较轻,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良好[1]。近年来儿童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且重症表现者明显增多,起病急,发展快,为了提高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本文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重症MP肺炎的诊治和提高对重症MP肺炎的认识。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3例重症MP肺炎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重症MP肺炎均符合诊断标准[1]:热程>15 d、肺部体征严重、肺实变、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或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无反应者诊断为重症MP肺炎。本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岁~14岁,平均年龄9.5岁,于发病后5 d~9 d入院,住院14 d~32 d.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33例均有剧烈刺激性干咳及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8.5~41℃,其中体温>39℃25例,热型不规则,呼吸急促23例,胸痛13例,肺部湿啰音9例,呼吸音减弱18例。

1.3 并发症及肺外症状

22例伴有不同程度胸腔积液;18例出现心肌损害,心率增快(除外发热所致者),心音低钝;9例出现血尿或蛋白尿,5例少尿,血尿素氮(BUN)升高;10例伴皮疹(为斑丘疹);6例伴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胃肠道症状);3例合并肺不张。

1.4 实验室检查

33例血清特异性MP-Ig M抗体均阳性,效价≥1∶160.血培养均为阴性。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者24例,升高9例,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红细胞沉降率:33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26例,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心肌酶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18例。心电图异常9例,2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律不齐,6例表现ST-T改变。9例尿常规红细胞、蛋白(+~++),BUN升高5例。肝功能异常者7例。胸腔积液检查均为渗出液,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大致正常。1例痰细菌培养阳性,为肺炎链球菌。

1.5 胸部X线检查

33例X线胸片均可见大片状高密度肺实变阴影,以中下肺野多见,其中11例为双侧肺炎肺浸润,22例为单侧肺浸润。22例伴不同程度胸腔积液,其中12例为中重度胸腔积液,3例左肺不张并感染。

1.6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确诊后,除给予降温、止咳、平喘、化痰、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外,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及头孢类(头孢曲松钠)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给予甲基泼尼松龙2 mg/(kg·d)、丙种球蛋白200~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5 d.治疗1周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后仍至少继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2周。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者给予1,6-二磷酸果糖及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肝功能异常者给予肝泰乐及维生素C保肝治疗。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者给予抽取胸腔积液对症治疗,合并肺不张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等。

2 结果与转归

用药后4 d~11 d患儿热退,心电图于治疗7 d后检查恢复正常,心肌酶15 d后恢复正常。6例严重胃肠道症状者,持续用药10 d~14 d后缓解。胸腔积液于2周后逐渐吸收。肾功能异常者于治疗5 d内改善,血尿、蛋白尿消失,BUN正常。合并肺不张的患儿经积极治疗2周~3周复查正常,胸痛、皮疹亦随积极治疗而消失。经治疗3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其中5例患儿出院时肺部仍有阴影,随诊半年,阴影消失,无后遗症发生。住院时间14 d~32 d.

3 讨论

3.1 重症MP肺炎的发生机制与临床特点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基本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2]。支原体感染一方面通过病原体在呼吸道黏膜的定植[1],释放毒性代谢产物,造成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平滑肌增生等导致闭塞性支气管炎,另一方面支原体感染激活B淋巴细胞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MP-Ig E抗体,增加气道炎症递质的释放和趋化性,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2,3],因此患儿常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症状,易发生喘憋和呼吸困难。儿童重症MP肺炎肺外表现多见,本组33例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肺外症状,其中18例出现心肌受损、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改变,9例出现血尿或蛋白尿,5例出现少尿、BUN升高,6例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0例出现斑丘皮疹。肺外系统损害可能是心、肺、肾和平滑肌上皮存在自身抗体,感染后可出现多种血清学反应[4],即感染免疫反应。

重症MP肺炎的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诊断治疗不及时。医生对MP缺乏认识或不了解检查MP抗体正确采血时间,导致病情延误。本组有5例患儿在外院早期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而单纯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病情加重后转入。(2)MP感染后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变态反应,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肺部大面积受累。(3)M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根据本文及有关文献报道,归纳重症MP肺炎的临床特点为:(1)起病急,临床症状重;(2)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胸部X线片提示肺大叶实变伴中~大量胸腔积液;(4)易引起闭塞性支气管炎、肺不张;(5)对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临床如遇有上述特点的肺炎时,应考虑到支原体肺炎的可能,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证据,同时除外其他病原菌感染。

3.2 重症MP肺炎的治疗

3.2.1 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对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或蛋白质合成或细胞膜完整的抗生素均敏感,由于所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本组33例儿童重症MP肺炎均首选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头孢菌素类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5],故对部分重症MP肺炎,用阿奇霉素与头孢曲松钠50~100 mg/(kg·d)联合治疗,临床观察疗效较单一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佳。

3.2.2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临床发现重症MP肺炎患儿痰液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增高,文献报道重症MP肺炎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递质增多,提示其可出现较强烈的炎症反应,这样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引起肺不张、胸腔积液及肺外表现的基础。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抗炎作用,丙种球蛋白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调理功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双重治疗作用[6]。对于重症MP肺炎,早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25~0.5 mg/(kg·d)静点,减量后改为泼尼松口服]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5 d]治疗,临床症状、胸腔积液及炎症反应指标控制较好,尤其是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者,主张早期应用激素。

3.2.3 对症支持治疗

除应用抗生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外,雾化、补液、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在临床治疗中亦起一定作用。

总之,我们要提高对重症MP肺炎的认识,及时寻找诊断依据,一旦确诊,尽早、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积极防治并发症。对单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不佳者,可及早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虽然本病病程较长,症状重,但早期合理治疗可治愈,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王晓芳.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8):648-649.

[3]陈实,钟素萍.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20例临床研究[J].海南卫生,1997,(4):248.

[4]翁心华,沣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698.

[5]侯春蕾,毕秀杰,杜娇娇.联合方案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6):52.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者住院治疗的2 3 2例患儿,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129例 (55.60%) , 女性患者103例 (44.40%) , 最小年龄为6个月, 最大年龄为14岁, 平均年龄为 (7.14±2.51) 岁, 其中6个月~1岁患儿31例 (13.36%) , 1~3岁患儿57例 (24.57%) , 3~6岁患儿63例 (27.16%) , 6~14岁患儿81例 (34.91%) 。最短病程1 d, 最长病程45 d, 平均病程为 (14.7±5.2) d。临床表现:本组232例患儿皆有热型不规则的发热症状, 体温最高为41℃, 227例患儿热程在1~7 d, 5例热程>7 d;咳嗽症状:部分伴有黏痰, 多数为刺激性干咳。呼吸音粗糙的患儿有207例 (89.22%) , 其中单纯伴有哮鸣音者29例 (12.50%) , 单纯伴有湿啰音者167例 (71.98%) , 哮鸣音与湿啰音共存者11例 (4.74%) 。多数患儿出现腹泻、呕吐、恶心、食欲不振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

1.2 排除标准

①患儿年龄>14岁;②患儿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③头孢类或者青霉素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儿;④患儿在患病前曾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风湿病或者心肌病等疾病。

1.3 方法

本组患儿在入院时先抽取静脉血做肺炎咽试子培养或者血清MP-Ig M抗体测定, 并且做胸部X线检查, 以及便、尿、血常规。对患儿的胸部影像学、肺部体征、呼吸道症状、发热等检查表现做详细记录。

1.4 治疗方法

在本组232例患儿未确诊前先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确诊后先给予连用7 d的静脉滴注红霉素 (每天20 mg/kg) , 再改用每天静脉滴注10 mg/kg的阿奇霉素3 d为1个疗程, 停药3 d后再开始下1个疗程, 患者在1~2个疗程病情有所好转后开始每天15~30 mg/kg的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连续静滴2周, 或者每天10 mg/kg阿奇霉素口服治疗, 服药3 d停药4 d为1个疗程, 总疗程为2个疗程。同时给予支持治疗、雾化吸收、化痰、止咳以及退热等。

1.5 疗效评定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体征、呼吸道症状以及体温等有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体温恢复正常, 体征、呼吸道症状等已减轻;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体征、呼吸道症状以及体温等未减轻甚或加重。④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本组例数×100%。

2 结果

2.1 胸部X线片

本组232例患儿的胸部X线片中均为单侧病变, 主要表现为17例 (7.33%) 间质性肺炎;166例 (71.55%) 双肺纹理呈网状结构, 并且紊乱、增粗、增多;81例 (31.91%) 由支气管肺炎导致的斑片状阴影;59例 (25.43%) 由大叶性肺炎导致的大片状阴影。

2.2 实验室检查

对本组232例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白细胞低于4×109/L者有21例 (9.06%) , 白细胞高于10×109/L者有58例 (25.00%) , 其余153例 (65.95%) 患者白细胞均为正常, 即总数在 (4~10) ×109/L范围内。其中心肌酶异常37例 (15.95%) , C反应蛋白增高55例 (23.71%) 。本组患儿MP-Ig M抗体测定皆为阳性。

2.3 治疗效果

本组患儿在治疗后, 显效192例 (82.76%) , 有效38例 (16.38%) , 无效2例 (0.86%) , 总有效率为99.14%。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肺炎支原体的体积在病毒和细菌中间, 在目前的临床中是可独立生存的已知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 经常是因为黏附在呼吸道的表面引起呼吸道的感染,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染。肺炎支原体因为没有细胞壁, 所以作用于细胞壁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没有效果, 应使用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尽早的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 可以对医师的用药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2,3]。但是经研究表明,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生药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毒副作用, 不适合在临床中参与治疗[4]。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 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要的治疗药物, 如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2]Korppi M, Heiskanen-Kosma T, Kleemola M.Incidence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Ser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primary health care[J].Respirology, 2004, 9 (1) :109-114.

[3]陈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7) :562-564.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9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以咳嗽和发热多见, 常以顽固性剧咳或百日咳症状为突出表现, 婴幼儿可表现为喘憋或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大多不明显, 偶有呼吸音粗糙, 少数有不同程度的干啰音, 部分可有肺外表现, 严重时, 可伴发多系统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可查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一般IgM抗体于发病前1周左右出现, 2~3周达高峰, 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升高, 或抗滴度≥1 ∶ 32者可诊断为急性感染[2]。

X线检查, 可见肺部点片状或云絮状模糊阴影或仅肺纹理增粗。

1.2 一般资料

观察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8例患儿, 年龄1~14岁, 男30例, 女18例, 学龄前儿童36例, 学龄儿童12例。

1.3 临床患者与观察

每例患者均给予红霉素30 mg/ (kg·d) 静脉滴注7~10 d后, 改口服红霉素类药物至2周。同时, 在此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20例患儿肌内注射胸腺肽, 10 mg/次, 2次/周, 疗程6周。 年内随访发现, 未用免疫增强剂的28例中有20例患儿再次复发, 而辅用免疫增强剂组中仅有6例复发, 复发者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仍有效。

2结果

对观察数据, 进行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见表1) , 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在常规疗程治疗给足的情况下, 辅以免疫增强剂的治疗, 可以减少长期带支原体状态, 减少复发, 与不用免疫增强剂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3, P<0.01。

3讨论

由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一般实验室检查中缺乏特异性症状, 易与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支气管肺炎混淆, 故在临床上常易被忽略造成误诊或漏诊, 在临床上遇到久咳不愈的患儿可查血清特异性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查。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为间质性肺炎表现,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吸附作用和免疫学作用有关, 有报道[3]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ZIL-2R) 水平明显增高, 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 免疫调节剂帮助细胞免疫平衡早期恢复可能起到缩短病程及治疗时间的积极作用。故而在治疗上给予免疫增强剂治疗是有利于病愈的。

参考文献

[1]Principi N, Esposito S.Mycoplasma pn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cause lowerrespiratorytractdisease in paediatric patients.Curr Opin Infect Dis, 2002, 15:295-300.

[2]刘瑜, 余春涛, 董宗祈, 等.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儿科杂志, 1999, 17 (2) :8.

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 篇10

【摘要】探讨杭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4年12月被诊断为肺炎住院患儿,用ELISA检测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5年共监测患儿16036例,其中2220例阳性,总阳性率为13.84%。2010年到2014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33%,9.11%,17.83%,26.86%,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2.81%、1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阳性率最高。季节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结论:杭州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学龄前儿童是感染好发期,并以夏秋季高发。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ELISA;流行病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44-0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肺炎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19%,位居死因首位。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MP) 感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MP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30%[1]。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尤其是免疫学方面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MP肺炎患儿不仅可出现严重的肺部病变尚可发生全身炎症综合征等重症表现,并且和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MP感染与儿童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MP肺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存在明显的增加和流行趋势,然而本地区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研究收集了5年间临床患儿资料,对MP感染做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确诊的肺炎患儿,共16036例,年龄<18岁,肺炎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2]。

2、检测方法

用ELISA法进行抗体检测,选用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纯化MP抗原包被板条,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特异抗体,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2010年-2014年各年度肺炎患儿MP—IgM 检出率比较

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共送检肺炎患儿血清16036份,2220份MP—IgM 阳性,总阳性率为13.84%。其中2010年3093份,阳性175份,阳性率为5.66%,2011年2948份,阳性216份,阳性率为7.33%,2012年3094份,阳性282份,阳性率为9.11%,2013年3394份,阳性605份,阳性率为17.83%,2014年3507份,阳性942份,阳性率为26.86%,5年期间阳性率逐年升高,有统计学差异(χ2=880.064,p<0.01)。

2、不同性别肺炎患儿MP—IgM 检出率比较

10395例男性患儿,检出阳性1332例,阳性率为12.81%,5641例女性患儿,检出阳性888例,阳性率为15.74%。结果显示女性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不同年龄肺炎患儿MP—IgM 检出率比较

将患儿按照年龄段分为四个组:〈1岁、~3岁、~7岁和 〉7岁。其中〈1岁送检7252

例,MP—IgM阳性480例,阳性率为6.62%,~3岁3705例,MP—IgM阳性625例,阳性率为16.87%,~7岁2705例,MP—IgM阳性700例,阳性率为25.88%,〉7岁2334例,阳性415例,阳性率为17.78%。~7岁组即学龄前儿童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781,p<0.01)。

4、不同季节MP—IgM检出率比较

5年共送检标本16036例,按季节统计,春季(3-5月)送检3984例,MP—IgM阳性452例,阳性率为11.34%,夏季(6-8月)送检3932例,MP—IgM阳性643例,阳性率为16.35%,秋季(9-11月)送检4134例,MP—IgM阳性663例,阳性率为16.00%,冬季(12-2月)送检3986例,MP—IgM阳性462例,阳性率11.59%。夏秋季的阳性率(16.19%)显著高于冬春季(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88,p<0.01)。见图1。

三、讨论

MP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无细胞壁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隔3~7年可产生一次地区性流行,且持续时间可長达1年以上[2]。本研究资料显示,我院5年间肺炎住院患儿MP-IgM阳性率为13.84%,与本地区王汉斌等[3]的研究资料相一致,比国内其它地区的同类研究资料稍偏低[4-5],可能与不同地区MP感染的流行高峰不同,检测手段不同有关。从2013年5月开始,本地区MP感染阳性率明显升高,一直延续到2014年,这与MP的流行特征相一致。

从性别来看,女性患儿阳性率比男性患儿要高,与大部分文献报道的一致[4],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地区研究资料从年龄分布来看,婴儿(<1岁)阳性率最低,学龄前儿童(~7岁)阳性率最高,幼儿和学龄儿童的阳性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年龄分布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1岁以内婴儿感染率低可能与婴儿从母体带来的抗体仍起作用,并且婴儿的活动范围比较小,被感染的概率小有关,并且我们检测的指标是IgM抗体,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初次感染支原体后不一定产生足量的抗体,影响检出。因此对了婴儿抗体检出阴性,应注意结合其它如DNA检测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加以考虑。

季节发病率各地报道不宜,与我国的气候多样性有关,我国北方以冬季为多,南方则以夏秋季较多。本研究资料杭州地区,从图1结果可示,夏秋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与杭州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干燥,适于MP生存有关。

MP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果不做病原学检查,很难与一般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别,血清学抗体检测是目前国内为应用最多的诊断MP感染的实验室方法。人体感染MP后一般1周出现血清特异性IgM抗体,3~4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2~16周左右消失。由于MP感染潜伏期为2~3周,但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急性期MP感染的诊断指标。MP抗体的检测结合一定区域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对预防以及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 Korppi, T. Heiskanen-Kosma, M. Kleemola,et al. Incidence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ser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primary health care[J].Respirology 2004,9: 109-11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4-1205.

[3]王汉斌,华春珍,刘霞,等,我院2011-2013年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阳性309例分析[J],健康研究,2013,33:419-423.

[4]冯志敏,程伟,周祖发,等,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137-13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01~2014-01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标准, 均为住院患儿, 无心、肝及神经系统疾病者。男35例, 女23例, 年龄3~12岁, 平均 (8.12±2.32)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 其临床表现为少量白痰、持续性剧烈咳嗽、肺部干湿口罗音。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均对血常规、心肌酶谱、支原体抗体Ig M进行检查, 同时行X线胸片检查,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心肌酶等水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确诊后均给予20mg/g·d红霉素 (武汉久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872;规格:0.3g) 治疗, 采用静脉滴注方式, 每日1次, 连续治疗7d后, 改为口服10mg/g·d阿奇霉素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397;规格:0.1g) , 同时辅以祛痰及清热等常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若遇到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患儿, 应静脉滴注10mg/g·d阿奇霉素 (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52;规格:阿奇霉素0.25g、葡萄糖12.5g) , 连续治疗4d, 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等级, 治愈:患儿咳嗽、肺部干湿口罗音及白痰均消失, 体征恢复正常, 经X线检查无异常症状;显效:患儿咳嗽、肺部干湿口罗音及白痰有所改善或消失, 经X胸片检查, 患儿病灶阴影有明显吸收现象;有效:患儿咳嗽、肺部干湿口罗音及白痰得到缓解, 经X线检查, 患儿病灶阴影有明显吸收现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等于治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通过实验室及X线胸片检查, 见表1。

2.2 治疗结果

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26例, 占44.83%;显效13例, 占22.41%;有效17例, 占29.31%;无效2例, 占3.45%, 临床总有效率98.28% (56/58) 。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也是多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其以春季和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临床中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因素有很多[4], 如:小儿自身的体质较差、营养不良、贫血等, 小儿的呼吸系统等器官的发育不完善, 自身免疫力较低等等。除了小儿自身的因素造成其产生肺炎支原体肺炎, 还有小儿的生活环境, 如果小儿长期生活在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也会引发其患上肺炎[5]。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小儿肺部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其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高热、咳嗽、头痛、咳痰、喉部疼痛等[6]。在本次研究中,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给予实验室检查, 得到16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27.59%) 、10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17.24%) 、24例血沉增快 (41.38%) 、8例心肌酶谱增高 (13.79%) 。通过X线胸片检查, 得到30例云雾状阴影、23例胸闷周围炎、5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典型症状, 导致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 或是治疗不彻底, 将会再次引发, 将直接影响儿童成长及发育。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 由于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的特点, 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主要是通过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 进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达到阻碍支原体生长繁殖的效果[7]。而红霉素为最早应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较好疗效。但由于该药能够刺激患儿胃肠道反应、损害肝功能等, 进而抑制其应用[8]。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患儿口服后, 能够迅速吸收, 稳定胃酸, 其分布于临床活性有密切关系, 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疗程较短, 加上不良反应少, 在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从药物动力学来讲, 先用红霉素治疗, 可有效抑制支原体感染, 随后用阿奇霉素治疗, 能够避免单用红霉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两者联用, 可达到显著疗效。在本次研究中, 58例患儿先用红霉素治疗, 然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其临床总疗效达到98.28%。其临床疗效高于其他研究者[9], 这可能与本次所选患儿有关, 实际体征有所不同, 导致临床疗效率较高。此外, 为了提高小儿的健康治疗, 需要加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防治, 防治工作可以从小儿生活环境、自身等方面入手, 例如改善小儿生活环境的质量, 加强通风, 建议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 多晒太阳, 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改善小儿的饮食, 提高营养等。综上所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较高, 在其诊断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疾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确诊, 对其进行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同时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74-1201

[2]王瑜.小儿支原体肺炎84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 34 (2) :71

[3]张筠, 王坤, 于静, 等.1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 23 (2) :57

[4]杜启鹏, 吕勤, 叶茂青, 等.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及治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8) :1824-1825

[5]杨艳, 张芳, 孙之芹, 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医学综述, 2014, 20 (2) :354

[6]雷东红.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7) :975

[7]葛玉荣, 邓丽华, 唐文欣, 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25 (2) :73

[8]高超男, 孟庆云, 邓范艳, 等.44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25 (1) :90

上一篇:优化烟叶结构下一篇: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