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损伤(共7篇)
肺部损伤 篇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约占颅脑损伤患者的13%~21%, 病死率高达70%~80%.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13%~18%, 因肺炎引起的病死率高达20%~50%, 所以能否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例, 现将有关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患者中男15例, 女8例, 年龄7岁~72岁;行气管插管者12例, 行气管切开者8例, 并发肺部感染者3例;死亡4例, 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 (1例为老年患者) , 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1例死于肾衰竭。
2 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 加之禁食、昏迷、卧床、吞咽及咳嗽等正常的生理反射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 还有侵袭性操作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极易造成气管内膜损伤, 使痰液排出困难, 加之耐药菌株的增加等因素都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升[1]。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退化且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等, 体质相对较弱, 抵抗力低, 并且昏迷、卧床, 免疫力更进一步下降, 使肺部感染的几率加大。
3 护理体会
3.1 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病室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有利于呼吸道的护理, 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之间, 湿度可在50%左右;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病室至少2次, 每次1 h, 照射时注意保护患者皮肤及眼睛免受紫外线光的直接照射;每日坚持用“84”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限制探视、陪侍人员,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异物, 防止误吸。尽早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
3.3 按时翻身、叩背。本组3例患者, 经胸部X线摄片示:肺纹理增粗, 痰培养阳性等确诊肺部感染。除积极治疗外应定时翻身、叩背,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及扩张肺泡。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下行体位引流, 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但应掌握正确的体位引流方法及注意事项。
3.4 认真做好脑脊液漏的护理, 本组病例中脑脊液漏者3例均因颅底骨折所致, 应抬高床头30°并取侧卧位, 防止脑脊液逆流入呼吸道误吸而致肺部感染。同时做好鼻腔、外耳道的清洁消毒工作, 且在吸痰时需注意, 严禁在患侧鼻孔吸痰。
3.5 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意识清楚的患者可选择适宜的漱口液, 意识障碍及昏迷患者可采取被动口腔护理, 即用蘸有漱口液的棉球清洁口腔;严密观察口腔内有无溃烂、感染征象, 如遇有可疑应做涂片培养加药敏试验, 以便临床用药。
3.6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了解血象及血气分析结果, 有助于对肺部的计划护理。
3.7 气管切开的护理:应严格无菌操作, 切口处每日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垫, 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及时吸除分泌物,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3.7.1 为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 抽吸前应先调大氧流量为4~5 L/min或吸痰时持续吸氧。保护气管黏膜不受损伤, 当送入吸痰管至一定深度后再吸引, 边吸边拔, 切勿上下抽吸过猛或固定一点不动, 每次抽吸时间不能超过20 s.
3.7.2 做到一人一吸一管, 即每一位患者吸一次痰要更换一次吸痰管, 气管切开患者抽吸口鼻分泌物的导管, 要与抽吸气管切开处分泌物的导管分开使用。若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 可在下次吸痰前, 向气道内打入2%Na HCO3或0.45%Na Cl液以稀释痰液刺激咳嗽, 从而便于分泌物吸出;也可用氨溴索15~30 mg+蒸馏水20 m L雾化吸入而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3.8 维持营养, 做好饮食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相当重要。伤后初期可根据病情选用静脉高价营养液全量或半量静脉滴注;伤后3 d~5 d留置胃管鼻饲, 可给予安素、能全素等要素饮食, 且要做好胃管的护理;当意识、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时可拔除鼻饲管, 取半卧位经口进食, 如有呛咳可适当推迟进食日期或采取少量糊状流质或无渣半流饮食。
3.9 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护士要掌握正确的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方法, 并及时送检, 以及时准确地分离病原菌, 及早确定病原学诊断,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小红, 刘小艳.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0, 14 (4) :15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病人中, 男15例, 女8例, 年龄7~72岁, 行气管插管者12例, 行气管切开者8例。并发肺部感染者6例, 死亡者7例, 其中4例死于肺部感染 (1例为老年病人) 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2 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 加之禁食、昏迷、卧床、吞咽及咳嗽等正常的生理反射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 还有侵袭性操作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极易造成气管内膜损伤, 使痰液排除困难, 加之耐药菌株的增加等因素都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升[1]。老年病人各脏器功能退化且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等, 体质相对较弱, 抵抗力低, 并且昏迷、卧床, 免疫力更进一步下降, 使肺部感染的几率加大。
3 护理体会
3.1 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
病室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有利于呼吸道的护理, 一般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之间, 湿度可在50%左右;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病室至少两次, 1h/次, 照射时注意保护患者皮肤及眼睛免受紫外线光的照射, 每日坚持用84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限制探陪侍人员,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或血液, 侧卧位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入气管, 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氧气吸入, 及时改善缺氧状态[2], 尽早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
3.3 按时翻身、拍背
本组6例病人, 经胸部X线拍片示:肺纹理增粗以及痰培养阳性等确诊的肺部感染病例。除积极治疗外应定时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及扩张肺泡。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下行体位引流, 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但应掌握正确的体位引流方法及注意事项。
3.4 认真做好脑脊液漏的护理
本组病例中脑脊液漏者3例均因颅底骨折所致, 应抬高床头30°并取侧卧位, 防止脑脊液逆流入呼吸道误吸而致肺部感染。同时做好鼻腔、外耳道的清洁消毒工作, 而且吸痰时需注意, 严禁在患侧鼻孔吸痰。
3.5 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神清病人可选择适宜的漱口溶液, 意识障碍及昏迷病人可采取被动口腔护理, 即用蘸有漱口溶液的棉球清洁口腔;严密观察口腔内有无溃烂、感染征象。如遇有可疑应做涂片和培养加药敏试验, 以便临床用药。
3.6 气管切开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切口处每日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垫, 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及时吸除分泌物, 但吸痰操作过于频繁易造成窒息、低氧血症、肺不张、气管黏膜损伤等诸多并发症, 并会增加病人呼吸道的机械性刺激, 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为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 抽吸前应先调大氧流量为 (4~5) L/min, 若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吸痰前后可给予2min的纯氧吸入。保护气管黏膜不受损伤, 当送入吸痰管至一定深度后再边吸边拔, 切勿上下抽吸过猛或固定一点不动, 每次抽吸时间不能超过15s。做到一人一吸一管, 即每一位患者吸一次痰要更换一次吸痰管, 气管切开病人抽吸口鼻分泌物的导管, 要与抽吸气管切开处分泌物的导管分开使用。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 可在下次吸痰前, 向气道内打入2%NaHCO3或0.45%NaCL液以稀释痰液刺激咳嗽, 从而便于分泌物吸出;也可氨溴索15~30mg+蒸馏水20ml雾化吸入而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3.7 维持营养, 做好饮食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相当重要。
伤后初期可根据病情选用静脉高营养液全量或半量静脉滴注;伤后3~5d留置胃管鼻饲, 且要做好胃管的护理;当意识、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时可拔除鼻饲管, 取半卧位经口进食, 如有呛咳可适当推迟进食日期或采取少量糊状流汁或无渣半流饮食。
3.8 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 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护士要掌握正确的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方法, 并及时送检, 以及时准确的分离病原菌, 及早确定病原学诊断,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小红, 刘小艳.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0, 14 (4) :151.
肺部损伤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 男32例, 女24例, 年龄12~72岁, 平均 (34.8+3.2) 岁, 患者不同原因致颅脑损伤后入院, 入院时GLS评分3~5分42例, 6~8分14例。患者入院时无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 在住院一段时间后, 患者开始出现发热, 咳嗽, 咳痰, 痰液粘稠, 量较多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肺部拍片可见片状阴影, 提示肺部感染;肺部听诊可闻干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患者痰中培养出致病菌。以上几项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9年发布的《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所确定的并发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2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实施全程护理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 (89.64%) , 好转4例 (5.05%) , 死亡2例 (3.57%) 。
2 护理
2.1 环境因素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复杂, 住院时间长,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首先应专人予以全面日常护理, 将患者置于隔离病房, 病房安静整洁, 每天进行空气、物品、地面消毒2次, 适宜的温度20~24℃, 湿度50%~60%, 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2]。
2.2 积极治疗原发病
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 首先要对症治疗, 及时清除颅内血肿, 脱水降低颅内压力, 有效控制颅内压, 24 h监测血压、心电。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频繁呕吐, 呕吐物或颅底骨折出血以及深处的脑脊液很容易被误吸, 引起肺部感染或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另外, 由于患者脑缺氧, 可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 , 从而导致肺部淤血、感染。
2.3 加强基础护理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 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鼻饲饮食, 加强营养, 增强患者抵抗力, 尽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必要时给予胃肠道营养, 静脉营养[3]。常规翻身、扣背, 1次/2 h。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之一,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由浅入深, 旋转式彻底吸出痰液, 必要时气管内适量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有效排痰。同时每8小时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 ml+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 U, 配成雾化液, 从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 螺纹管距气道6~10 cm, 避免距离过近引起窒息。
2.4 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合理应用抗生素
对痰液较多昏迷患者, 特别是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急早行气管切开, 有利于彻底吸痰。每8小时更换气管套管, 系带。观察气管套管是否通畅, 辅料是否清洁干燥。对发热确诊肺炎患者应及早采取综合措施慎重选择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后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素。
2.5 加强患者早期功能训练, 针灸、按摩、早期进行肢体按摩等康复训练, 降低致残率。
对意识恢复的患者, 应给与耐心解释相关问题, 关心体贴患者减少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气管拔管后, 鼓励患者多说话, 促进声音恢复, 练习深呼吸, 戒烟,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常见原因很多, 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肺挫伤, 肺水肿, 肺淤血, 患者长期昏迷, 卧床,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一旦发生肺部感染, 患者病情就会急剧恶化, 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 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 应加强基础护理, 早期行全程护理, 提高治愈率,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1999 (22) :199-201.
[2]郑明新, 高绪文.医院感染.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7-8.
肺部损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40.5岁;致伤原因包括跌伤、坠落伤、车祸伤和其他, 详见表1。所有患者格拉斯哥评分 (GLS) 均为8分及其以下, 均行气管切开治疗。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 并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后, 17例患者痊愈且在家人协助下能自理生活, 8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例患者均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3 讨论
3.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特别是患者颅内压的变化, 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尤其是在使用脱水药甘露醇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尿量, 同时检测水电解质和肾功能的变化[2]。医护人员严格控制液体的输注速度和量, 颅内压高的患者补液量应低于1000~1500 ml/d。另外, 患者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
3.2 呼吸道护理
3.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医护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鼻、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 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应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和叩背, 叩背时腕关节用力、五指靠拢且掌心空虚, 从上至下, 从边缘至中心。其次, 医护人员应定时对患者进行吸痰, 吸痰前可先给予2~3 min高流量吸氧, 吸痰时间每次应少于15 s, 动作应快、轻、稳、准。医护人员还需观察患者痰液量、色和质, 若患者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如0.45%Na Cl溶液加热至37℃联合祛痰药和抗生素雾化吸入。
3.2.2 保持气道温化和湿化
由于患者气管均切开, 使得气管吸入的气体失去了加湿、加温和其他防御功能, 往往会引起气道发生痉挛以及分泌物排除不畅, 所以医护人员应做好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处理。正常情况下, 患者吸入进肺泡的气体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为保持在37℃和100%。本科室通常将氧气湿化瓶中的液体加热且保持至37℃再给予吸氧。
3.3 皮肤护理
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基础护理, 保持病床床单干燥和整洁, 根据患者个人体质每隔1~2 h为其翻身1次。对于患者易受压的骨突部位, 医护人员可通过手大小鱼际轻轻的按摩易压处, 以便促进其血液循环。另外, 医护人员还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定时给予患者温水擦浴, 2次/d, 同时还应保持口腔内以及会阴部皮肤的清洁, 给予2次/d口腔护理和会阴部位擦洗。
3.4 饮食护理
患者早期禁食3 d后, 若无呕吐和脑脊液鼻漏发生, 可采取鼻饲流质饮食。由于患者属于重度颅脑损伤, 常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所以应确保患者摄入足够多的营养, 使组织细胞得到快速修复。每天除了给予患者足够的纤维素、糖类和动植物蛋白外, 还应给予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等, 从而达到营养均衡。另外,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3.5 排泄护理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导尿管的固定和畅通, 防止脱落、扭曲、打折以及尿液的回流, 记录每天尿液量、性状和颜色;一般情况下不赞同采用膀胱冲洗, 如引尿管引流不畅或发生堵塞, 引流液出现结晶、沉淀而浑浊则可采取膀胱冲洗, 但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另外, 确保患者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若患者3 d未大便, 医师应给予开塞露纳肛或者使用缓泻剂, 必要情况下可进行灌肠。
3.6高热处理肺部感染患者若出现高热, 应及早给予物理降温, 并使用冰帽以降低脑部温度保护脑组织, 防止水肿发生。同时, 医护人员应每4小时测1次体温, 并将其绘成体温图。另外, 还可以给予患者药物降温, 积极探寻高热原因并积极治疗。
总之,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一般情况下病情严重且多复杂,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 同时还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从而给予患者细致和有效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 并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后, 17例患者痊愈且在家人协助下能自理生活, 8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例患者均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 及时、早期、有效对重度颅脑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杨秀华, 张久伟.重度颅脑损伤合并细菌性肺内感染172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 :102.
肺部损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1例患者中,男67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车祸致伤69例,坠落伤或跌伤20例,其他原因2例。本组患者均无慢支及肺气肿等疾病史,排除有明显胸、肺部损伤,全部患者伤后均有持续昏迷,昏迷时间12h~17d,GCS评分:3~5分42例,6~8分49例。对预计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均建议早期气管切开(伤后或术后1~3d内),本组有34例昏迷时间>3d者行气管切开术。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手术清除血肿、减压、脱水等),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感染,雾化吸入及加强气道护理外,均于伤后24h内给予沐舒坦(30mg,iv,q8h)。
2 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者22例,占24.18%,其中3~5分者17例,6~8分者5例,最终因肺部感染未能控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仅4例,占4.4%。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伤情越重发病率越高,临床较常见,有报道其发病率在24.3%~67.4%[1,2],最高达78.9%,是除原发性脑损伤过重死亡之外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有:(1)下丘脑、脑干损伤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大量介质的释放引起全身及肺血管收缩,造成早期出现神经源性肺瘀血、肺水肿[3];(2)伤后(术后)患者昏迷时间长或长期卧床(偏瘫),以致肺活量下降,肺部痰液坠积,肺泡膨胀不全;(3)患者昏迷、高颅压引起呕吐物误吸入肺部;(4)患者昏迷后呛咳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使痰液不易排出。同时因外伤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易引起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又反过来加重脑继发性损害:①其细菌毒素对脑微循环产生影响,使脑灌注不足、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水肿加重;②气道内浓痰阻塞、肺不张等造成氧交换能力下降引起低氧血症,从而使脑缺血、缺氧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引起患者死亡,因此,能否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是改善患者通气,增加脑部供氧,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最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肺部感染多发于伤后2~10d,且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控制,原因:(1)感染细菌的多样性,1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细菌感染[4];(2)耐药菌株很快出现;(3)条件致病菌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控制感染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如:(1)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气管切开,以减轻继发性脑损伤;(2)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尽量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3)根据痰培养结果早期、分段、有效使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支持;(4)加强气道管理及护理等。除此之外笔者应用沐舒坦针在预防、控制及治疗肺部感染上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1)沐舒坦可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及粘液的粘着力,改善气道粘膜纤毛区及无纤毛区痰液的输送[5];(2)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粘液及浆液分泌率,使浆液分泌增加,从而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纤毛摆动频率及强度增加,运输能力增强,痰液因而更易于排出;(3)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更快杀灭细菌;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6];(4)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轻肺损伤。本组发生肺部感染者仅22例(占24%),远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30%~50%,有效降低了因肺部感染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推荐使用沐舒坦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冯亚青,杨国然,梁丙联.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7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1995,10(2):23.
[2]王利锋,李高利.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6,20(1):45.
[3]李旭忠,崔广清,孙卫和,等.早期气管切开对改变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0(4):22.
[4]惠磊,左佑,冯光,等.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24(5):63.
[5]Gilhssen A,Nowak D.Characterization of N-acetylcysteine and am-brox- olin anti-oxedant therpy[J].Respir Med,2007,92(4) :609-623.
肺部损伤 篇6
1 临床资料
在2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 男16例, 女12例;年龄29岁~72岁, 平均39岁;致伤原因为车祸和高处坠落伤, 均合并肺部感染, 其中院外带入1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均行气管切开术。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颅内压的变化,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观察用药的反应及效果, 特别是应用脱水药甘露醇时应注意观察尿量, 并检测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严格控制输入液体的量及速度, 颅内压高者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1 000 mL~1 500 mL。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并记录引流的量、色、性状。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血压平稳抬高床头15°~30°。
2.2 呼吸道管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叩背, 叩背时五指并拢, 掌心空虚, 腕关节用力, 由下而上, 由边缘向中心叩背部。定时吸痰, 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2 min~3 min, 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 s, 吸痰时动作轻、稳、快、准[2,3], 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参数。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如果痰液黏稠可行雾化吸入, 我科常用加热的0.45%氯化钠溶液 (37 ℃) 加祛痰药及抗生素行氧气雾化吸入。
2.2.2 保持气道湿化、温化
因本组病人均行气管切开, 使吸入气道的气体失去了加温、加湿及部分防御功能, 易导致气道痉挛、分泌物排除不畅, 因此要做好气道的湿化、温化护理。在正常情况下, 吸入气体在进入肺泡的时候就已达到核心体温 (37 ℃) 和100%的相对湿度, 这是气体交换和气道纤毛清理功能的最佳条件[4]。我科常将氧气湿化瓶的液体加热并保持 (37 ℃) , 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每小时6 mL~8 mL, 并把湿化液加热, 使进入气道的液体温度恒定在37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5]:①湿化满意, 即分泌物稀薄, 能顺利通过吸管, 导管内没有结痂, 病人安静, 呼吸道通畅;②湿化不足, 即分泌物黏稠, 吸引困难, 病人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 发绀加重;③湿化过度, 即分泌物过分稀薄, 咳嗽频繁, 需要不断吸引, 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 病人烦躁不安, 发绀加重。故应根据每例病人的具体情况应用, 以免加重肺部感染。
2.2.3 其他
将输液瓶外用的网罩修剪之后, 罩在气管套管的外口处, 上面并用湿而不滴水的双层纱布覆盖,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 温度、湿度适宜。
2.3 皮肤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根据病人的体质1 h~2 h翻身1次;对易受压骨突部位经常用手的大小鱼际处轻柔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可增加些胶原蛋白类、维生素类食物。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予温水擦浴2次。保持口腔、会阴部清洁, 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会阴擦洗。
2.4 饮食护理
早期禁食2 d~3 d后, 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由于创伤严重, 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应该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 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每天除了足够的糖类、动植物蛋白、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外, 还应保证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充足, 达到营养均衡。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2.5 排泄护理
维持保留导尿管的通畅, 防止打折、扭曲, 防止尿液回流, 观察并记录尿液量、色、性状。一般不主张膀胱冲洗, 如果导尿管发生堵塞或引流不畅, 引流液浑浊, 出现沉淀、结晶等需要膀胱冲洗,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大便通畅, 3 d未解大便的病人, 遵医嘱予开塞露纳肛, 也可用缓泻剂, 必要时予灌肠 (颅内高压者除外) 。
2.6 高热护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用冰帽保护脑组织, 以防脑水肿。4 h测体温1次, 并绘制体温图, 必要时予药物降温。积极寻找发热原因, 及时治疗肺部感染。
2.7 安全护理
病人意识丧失, 容易发生意外, 应加上床栏以保护病人。对烦躁的病人予保护性约束, 避免强行按压以防脱臼。防止冷热伤害。
2.8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说出心理的焦虑、恐惧, 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 讲解病情及目前的治疗情况, 并指导家属学习康复的知识及技能。
2.9 康复护理
病人病情稳定后, 先给予床上被动运动, 从手指、脚趾处开始逐渐至上肢、下肢等大关节处, 循序渐进重复进行。如病人清醒后给予逐渐的主动运动;未醒的病人还可给予感官的刺激, 如播放音乐, 家属给予呼唤, 给予皮肤刺激、按摩等。经常刺激病人多咳嗽, 增强肺功能。清醒的病人鼓励其多咳嗽和深呼吸, 促进肺扩张, 增强呼吸功能, 早日拔除气管套管。
3 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护理工作繁重, 病情复杂多变, 需要护士耐心、细心护理。
关键词: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志斌, 陈艺坊, 葛慧珠, 等.颅脑损伤昏迷者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3, 8 (1) :51.
[2]赵瑞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1B) :29742975.
[3]乔晓玲.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2B) :430431.
[4]蓝惠兰, 王首红, 黄碧灵, 等.3种呼吸机湿化管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 :13.
肺部损伤 篇7
1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7例, 女8例, 年龄25岁~67岁;开放型颅脑损伤3例, 严重脑损伤伴颅底骨折11例, 脑干损伤3例, 颅内血肿8例。
2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2.1 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
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 使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不畅, 细菌易滋生[1];使用镇静剂后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 肺活量减少, 不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2 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有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 当吞咽咳嗽减弱或消失, 如昏迷、气管切开时便易发生感染[2]。胃管留置刺激咽部, 使局部黏膜损伤, 细菌易在咽部存留, 同时胃管留置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 增加反流和肺吸入的发生[3]。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丧失, 反复吸痰导致气管黏膜的损伤, 都会引起肺部感染。
2.3 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长期应用, 可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抑制抗体形成, 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为了预防感染, 多以广谱、高效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导致耐药菌素的产生、菌群失调、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2.4 营养供应不足
重症颅脑损伤后禁食2 d, 机体因应激而产生各种全身代谢反应, 为了防止脑水肿, 控制液体入量, 多种因素导致能量摄入不足, 机体抵抗力下降, 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易蔓延。
2.5 其他原因
无菌操作不严格和环境污染, 如在吸痰、气管切开护理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另外患者的排泄物、痰液、被褥上的尘埃造成空气污染;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探视人员进出;吸氧、吸痰装置的污染, 这些均可造成肺部感染。
3 护理对策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意识障碍患者呕吐时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清醒患者应鼓励其深呼吸和咳嗽;根据病情能下床者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者卧床休息, 床头抬高15°~30°, 翻身、叩背1次/2 h, 注意在患者呼气时叩击背部, 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的冲击下排出[4]。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吸痰, 吸痰时动作轻柔, 以防损伤黏膜;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 应加大氧流量 (6~8 L/min) , 吸入2 min, 保持气道湿润, 给予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药, 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抗感染。
3.2 控制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每日2次, 并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情况, 发生霉菌感染及时处理。留置胃管者插管时应比常规留置胃管长度加深至4 cm~8 cm, 使胃管接近幽门部, 能有效减少鼻饲液反流的发生。鼻饲前应将气囊充气, 吸净痰液,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鼻饲后30 min禁止翻身叩背, 尽量不吸痰, 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吸入性肺炎。
3.3 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使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较多的热量和蛋白质, 增加机体抵抗力, 纠正负氮平衡, 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因此应在伤后第3天鼻饲流质行肠内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也可选用能全力;必要时输注血浆、白蛋白、全血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理人员要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 抗生素现配现用, 根据药物半衰期 (T1/2) 安排给药时间, 按规定时间用药。监测患者体温,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以及痰液的色、质、量, 听诊肺部啰音有无减少, 正确及时地留取痰标本, 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3.5 避免和减少医源性感染
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 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吸痰时口鼻吸痰管与气管内吸痰管分开使用, 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雾化器、吸氧管道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使用过的其他医疗器械或用物也应严格消毒灭菌。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 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 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60%~70%;避免呼吸道感染者探陪, 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做空气培养, 进行细菌监测。
总之,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着重于预防。护理的重点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加强营养支持,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医源性感染。对患者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才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国华.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7) :957.
[2]江东红, 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3) :179.
[3]王卫清, 蒋晓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2009, 5 (1) :37.
[4]史风梅.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2) :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