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精选10篇)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篇1
通常情况下,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表现出的肺炎症状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临床实践表明, 这种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准确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延长患者治疗时间的同时, 还增加了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增加危重患者病死率, 影响预后效果[2]。针对此,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和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常重要。本文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52例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52例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中男50例, 女42例, 年龄20~84岁, 平均年龄 (62.7±10.3) 岁。
1.2 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对象, 进行常规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PCT、CRP以及痰涂片等实验室检查。清晨的时候, 在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抽取3 m L肘静脉血。在分离血清后, 将其保存在零下80℃的冰箱中, 随后进行统一检测。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CT。将两种鼠单克隆抗体与PCT抗原两个不同的结合位点, 一种抗体经荧光标记 (也即示踪剂) , 另一种固定在试管壁上。在完成此项操作后, 将抗体与患者血浆混合在一起, 形成夹心复合物。荧光标记抗体被缚在试管壁上, 通过发光试剂记数荧光标志物的含量,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标本PCT浓度成正比, 同时测定标准品, 根据已知抗原浓度的PCT制成标准曲线后, 可以定量得到患者血液中的PCT浓度。
在检测PCT后浓度后, 就需要检测CRP浓度。检测CRP浓度使用的是西门子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同时还需要使用乳胶增强投射免疫比浊方法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时候首先需要将液体稀释为标准液, 配置成浓度为36%的溶液, 并制作出相应的标准曲线。在检测的时候需要统一收集患者基本性资料, 并收集好CRP、PCT以及CPIS等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 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 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 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CRP、PCT与CPIS有差异,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CRP、PCT以及CPIS均明显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RP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而联合应用PCT与CPIS可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率,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患者中的PCT与CPIS高于存活患者, 联合应用PCT与CPIS诊断特异度明显提高。
3 讨论
就临床医学发展而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当前面临的一道难题。该种疾病不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同时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患者治疗期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致使病死率相对较高[3]。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时候, 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并不具备一定的特异性。与此同时, 病原学检测上也不具备统一的规范标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难度较高。CRP是患者在受到感染或组织遭受损伤的时候, 血浆出现急剧上升的蛋白质。但是对于ICU患者来说, 该因素不仅受到感染的影响, 合并存在的炎症、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均会导致CRP升高, 致使该项指标在呼吸机诊断中受到一定局限性。PCT是由116个氨基酸共同组成的无活性降钙素前体。这种物质通常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通常情况下, 健康人血液浓度不超过0.1 ng/m L, 但是如果受到细菌感染, 血浆浓度会升高。从最近几年临床实践结果就可了解到, PCT在诊断肺部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CPIS将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影像学结合在一起来评估患者感染的严重性。这对指导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 CPIS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相对较高, 且预后效果较差。因此, 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评估后, 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4]。而临床实践表明, 联合应用PCT与CPIS, 在反映患者实际情况上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52例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诊断的当天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原 (PCT) 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 且在诊断后1个月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存活率个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CRP、PCT以及CPIS均明显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RP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而联合应用PCT与CPIS可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率,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患者中的PCT与CPIS高于存活患者, 联合应用PCT与CPIS诊断特异度明显提高。可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方法对其预后应用价值非常高。
综上所述, 临床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 联合应用PCT与CPIS, 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度, 同时还可反映出患者病情进展状况, 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52例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诊断的当天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原 (PCT) 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 且在诊断后1个月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存活率个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CRP、PCT以及CPIS均明显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RP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而联合应用PCT与CPIS可明显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率,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患者中的PCT与CPIS高于存活患者, 联合应用PCT与CPIS诊断特异度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 联合应用PCT与CPIS, 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度, 同时还可反映出患者病情进展状况, 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临床肺部感染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参考文献
[1]李华, 任冬冬, 王振涛, 等.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12) :391-391.
[2]范兆普, 赵雪峰.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15, 20 (6) :1083-1085.
[3]张剑, 刘宏, 张宁, 等.降钙素原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2) :41-42.
[4]洪军, 陈敏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0 (3) :289-291.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6-01
【Summary】Purpose:Increas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AIDS, especially knowledg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infection.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hest X-ray. Result: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ever, Fatigue, Thin, Night sweat, Cough, Spitting, Body pain. Among 39 patients of tuberculosis, 62.9% of the total. The rest is lung infection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disease. These patient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skin infections and heart, liver, kidney and other multi-system damage. Conclusion: Lung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TB infection among the most common, The patient treatment,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Understanding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diagnosis of AIDS patients, early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AIDS Lung infection Tuberculosis
艾滋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缺陷易發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多系统的损害,常因感染而就诊,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机会性感染,而呼吸道是其侵犯的主要场所,HIV/AIDS 病人80%有肺部病变,其中90%是感染性疾病[1] 。本文就我院2007 年5 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2 例HIV检测阳性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 例艾滋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发布的HIV/AIDS 诊断标准。男性43例, 女性19例,年龄23~ 76岁,平均年龄49.5岁,以青壮年为主。45例来自农村,17 例来自城镇。病程 6 年 ~11 年。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咳嗽、消瘦、 乏力3 个月以上病史[2],伴有盗汗、咳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的分别为36例 ,全身疼痛 32例 ,伴有皮肤病的 26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20 例,脾大10例,下肢浮肿8例,心功能不全6例,全身浮肿5 例,腹泻6例,肝大3例,肾脏损害3例。
1.3 实验室检查:62 例均为血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于正常者43例,占69.4%;血沉100%增快。痰涂片阳性者23例,占37.1%。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者18例,占29.0%
1.4 胸部X 线平片:多为间质性肺改变:弥漫性肺纹理增多增粗,伴散在点状、斑片状、网状不均匀影,呈弥漫性或局限性毛玻璃样改变,肺间质纤维化蜂窝肺形成[3],绝大多数为双肺同时侵犯。肺结核患者39 例,16例表现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12 例表现为双肺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者11 例。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15例。支气管炎肺纹增粗表现7 例。
2 讨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一种有逆转录病毒引起,以T淋巴细胞受损为其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疾病[4] 。对其病毒来说,,肺与其他靶器官相比是更好的庇护所,以进行病毒的增殖、复制[5] ,艾滋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可以为细菌、病毒、原虫、霉菌等,肺部感染以肺结核为主[6]。正常人体遭受结核(TB)菌感染时,巨噬细胞有吞噬TB菌作用,在T淋巴细胞(CD4+) 作用下,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干扰素、白介素(IL-1 、IL-2) 、肿瘤坏死因子等,以控制TB菌在细胞内的生长。而且体内细胞毒T淋巴细胞(Tc)增殖,对TB菌有杀伤作用[7] 。HIV携带者在TB菌感染后,上述的各种细胞因子使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长期持续复制,促使HIV感染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性感染。反之,结核病患者对HIV的易感性增强。当艾滋病患者有结核病时,二者临床表现可以互相掩盖,如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厌食、咳嗽等。由于CD4+的功能衰减,体内结核感染面积大,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肺部的浸润病灶往往表现为双侧,易出现空洞,并累及中下肺叶,且易出现胸膜腔积液,痰菌涂片阳性率高[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对抗原迟发性变态反应性降低,导致结核菌素试验(PPD) 阳性率低,可能会增加漏诊的机会,且常同时合并多种其他机会感染[8]。AIDS 另一常见的肺部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早期就可有75%患者感染上PCP[9]。我院由于条件所限,未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法从肺泡灌洗液中寻找卡氏肺囊虫(PC) 、滋养体或取肺组织活检证实,是通过胸部X 片、CT及予复方新诺明试验性治疗,病情痊愈证实诊断的,故PCP 诊断病例较少,而影像学诊断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
综上所述,对HIV感染者做好咨询、宣教工作,使之了解和掌握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一旦出现肺部感染的有关症状或体征,及时诊断治疗机会性感染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柏蔷,李龙芸,主编.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03-711.
[2] 牟爱平.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26-527.
[3] 周燕,代吉,等.54例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西部医学,2010,22(10):1855-1857
[4] 原寿基.艾滋病[A] .见:于恩庶,宋干,原寿基,主编.新发现的传染病[ M] .第1 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44-75.
[5] 马屿.要重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并发结核[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11) :645-646.
[6] 李桂芝,冯舜.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 22 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5):549.
[7] 杨 .HIV 与结核菌双重感染.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 ,16 :33-34 .
[8] 王维真,刘康迈,危剑安,等.艾滋病与结核病.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9-44.
[9] 陈玉玲,卢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 2) :114-115.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 01 0年1月至2 01 3年12月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50例, 气管切开时间>2周, 未使用抗生素情况下出现痰液增多或发热等临床表现, 且当时CPIS<6分;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用升压药物、非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所致发热。男36例, 女14例;年龄23~92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 两组一般情况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予加强拍背吸痰等处理, 发热者予物理降温, 同时立即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床边胸片、痰培养、痰涂片等检查, 连续3天。观察组加用复方鲜竹沥液 (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生产, 10ml/支) 2支鼻饲, 每日3次。7天后再行上述检查, 若CPIS≥6分则加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CPIS评分及1周后抗生素使用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均未出现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1周后观察组使用抗生素2例 (8.0%) , 对照组8例 (32.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 P<0.05) 。
3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出现发热、痰液增多主要为反流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 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抬高床头, 胃肠减压, 减慢鼻饲速度或暂禁食, 做好保暖等处理后多数患者不需使用抗生素即可恢复。CPIS较广泛用于指导肺部感染治疗后的抗生素停用, 笔者引入CPIS系统, 用于筛选暂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复方鲜竹沥液由鲜竹沥、鱼腥草、桔梗、枇杷叶、薄荷素油、生姜、生半夏组成, 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止咳, 对发热、咳嗽、痰黄稠者效果明显。生姜、生半夏、枇杷叶等能和胃降逆, 有助于防止误吸反流, 且生姜、薄荷可解表, 薄荷、桔梗能利咽, 对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鲜竹沥性甘寒, 归心肺肝经, 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为治疗痰热咳嗽之要药。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 主治痰热咳喘, 肺痈吐脓等, 具有抗炎抗菌, 增强免疫力等作用[2]。生半夏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生姜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两者同用, 生姜可解半夏之毒, 并可增加止呕效力, 且全方偏寒凉, 此二药性温, 可防止苦寒伤胃。枇杷叶可润肺止咳, 降逆止呕。薄荷素油是由薄荷的新鲜茎叶蒸馏冷冻等加工所得的挥发油, 具辛凉解表, 清利头目, 利咽, 疏肝行气等功效。桔梗宣肺祛痰, 利咽排脓, 并可引药上行, 直达病所。诸方合用, 共奏清热化痰之效, 并且兼具解表利咽, 和胃降逆等功效。
本文结果显示,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出现的痰液增多、体温升高, 若其肺部感染评分<6分, 加用复方鲜竹沥液治疗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参考文献
[1]Pugin J, Auckenthaler R, Mili N, et al.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by bacteriologic analysis of bronchoscopic and nonbronchoscopic"blind"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J].Am Rev Respir Dis, 1991, 143 (5 Pt 1) :1121.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诊断的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基础疾病的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茵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是其主要诱因。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肺部院内真菌感染因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44-01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1。院内真菌感染者絕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诊断的呼吸内科病房院内10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诊断的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10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26-87岁,平均年龄58.67岁。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以2007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
1.2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减轻,肺部阴影完全吸收。良好:症状稍微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效:症状与阴影无任何变化。恶化:症状加重,阴影明显扩大。
1.3方法。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诱发因素、真菌类型、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共2856例,其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10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78%。其中确诊病例6例,临床诊断病例10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6.48%。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9例,占54.6%)最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肺炎21例,19.4%;哮喘12例,11.1%;肺间质纤维化8例7.4%;支气管扩张症4例,3.7%;肺癌4例,3.7%。感染的易患因素为: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105例(97.2%),合并低蛋白血症63例(58.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37例(34.3%),合并糖尿病29例(26.9%)。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103例,95.3%),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6例(61.1%),光滑假丝酵母菌15例(13.9%),其他酵母菌22例(20.4%)。其次为曲霉菌属(5例,4.6%)。
3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9例,占54.6%)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19.4%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2。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9%,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5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3。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红兰.肺部真菌感染4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8(12):861
[2]史金英,张丽娟,张惠芬,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谱及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9,25(4):378
火罐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篇5
一、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本院住院患者, 共124例,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62例, 男37例, 女25例;年龄55—75岁, 平均 (63.5±7.5) 岁;。对照组62例, 男32例, 女30例;年龄53—74岁, 平均 (65.9±8.7)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配以拔火罐。
(1) 材料准备火罐:玻璃罐;辅助材料:95%的酒精棉球、止血钳、小口瓶 (内盛少许水) 、打火机、弯盘等, 走罐时还需准备凡士林、卫生纸、压舌板等。
(2) 操作方法
(1) 走罐:在背部涂抹凡士林或其他润滑剂后, 选择关口光滑的玻璃罐, 用闪火法排除罐内空气后, 利用负压作用吸拔于背部大椎穴, 然后沿督脉及膀胱经第一、第二条侧线推拉火罐, 直到推拉部位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充血, 之后再在大椎、肺俞、脾俞、肾俞、天宗等穴处留罐, 约8-10分钟后取罐。
(2) 闪罐:取穴主要是大椎、肺俞、脾俞、肾俞, 也可在肺部湿罗音对应的体表部位闪罐。选择关口光滑的玻璃罐, 用闪火法排除罐内空气后, 利用负压作用吸拔于背部上述部位, 并迅速闪拔起罐, 反复操作, 之后可见局部皮肤充血, 之后在相应部位留罐8-10分钟后起罐。
(3) 留罐:取背部大椎及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选择关口光滑的玻璃罐, 用闪火法排除罐内空气后, 利用负压作用吸拔于背部并留罐, 约10分钟起罐。
起罐时, 以左手抓住火罐, 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使气体进入罐内, 即可将罐取下。注意切不可未经按压用力猛拔, 以免拉伤皮肤。
三、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四、结果:
上表可见: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哕音消失时间、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五、结论
火罐联合常规护理可使患者肺感染治愈时间明显缩短。
六、讨论
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尤其卧床患者合并肺部感染, 可使用背部火罐, 以达到扶正驱邪的作用。
背部火罐是背部护理的重中之重, 人体的背部, 亦称脊背、脊梁, 常比作力量和希望的象征。其实, 背部不仅宽大有力, 是人体躯干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免疫系统等的重要区域, 是人体的保健特区。
脊椎是背部的主体, 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 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 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 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肺部真菌感染患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长期应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也可促使肺真菌生长。肺部真菌感染常见真菌包括致病性真菌及条件致病性真菌。对我院2009年以来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肺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其中男49例, 女11例, 年龄46~84岁, 平均62岁。体温在37.5 ℃~39.5 ℃, 所有病例都有咳嗽、咯痰、气喘症状。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肺炎33例、肺癌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肺结核3例、哮喘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
1.2 诊断
有诱发念珠菌感染的因素, 类似支气管炎或急性肺炎临床和X射线表现, 痰培养连续3次以上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涂片见菌丝, 可诊断肺念珠菌病。微生物学检查,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连续2次阳性 (包括曲霉属、镰刀霉属、结核菌)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阳性。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1.3 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 患者在停止使用诱发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或其他因素后, 病情常能自行缓解。
2结果
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 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5株, 热带念株菌6株, 曲霉菌4株, 毛霉菌4株, 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者29例。疗程视病情而定, 总疗程1个月~2个月。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 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27例, 临床症状改善, X线检查肺部病变吸收好转, 痰涂片未找到真菌29例, 无变化3例, 1例死亡。
3讨论
肺部真菌感染居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随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艾滋病等) 的增多、抗生素的长期广泛使用、人口的老龄化及对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 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常导致治疗不及时, 加之受基础病影响, 病死率显著增加。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除存在于空气、土壤外, 还分布于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消化道、生殖道和医疗器械中, 以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接合菌 (主要指毛霉) 和肺孢子菌多见。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 肺真菌感染占内脏深部真菌病的60%以上。其原因除与真菌培养、鉴定等技术的改进有关外, 更重要的是由于临床上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致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诱发或促进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致病。肺部真菌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祛除病因或诱因、抗真菌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免疫治疗等。患者应适当休息,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给予心理护理;饮食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注意改善机体状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祛除病因和诱因是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宜尽可能地及早拔除各种体内导管, 如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鼻胃管、引流管等, 暂不能拔除导管者, 应定期更换清洁的导管, 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无法肯定原来细菌感染是否已经完全控制, 暂时尚无法停用抗生素者, 应尽可能根据细菌学结果选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可滥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条件致病性真菌, 不能仅依据一次痰、粪培养阳性就贸然用药。感染严重程度、致病真菌的种类、患者的基础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是选择抗真菌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的主要依据。在有适应证的前提下, 治疗宜早, 应避免用药过量、疗程过长或用药中断, 中、重度感染需静脉给药, 通常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程需较长, 一般为6~12周以上, 某些病原性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皮炎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等疗程可达半年至2年, 合并AIDS者甚至需终身用药。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28.
[2]陶敏, 熊自忠.120例临床真菌感染的分析.安徽医药, 2005, 9 (10) :765.
肺部真菌感染46例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自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 对痰、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肺部组织学检查真菌阳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入选标准
(1) 血和肺部组织学检查1次阳性。 (2) 痰和BALF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 或痰和BALF中培养出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者, 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a.除基础疾病表现外, 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的表现;b.胸片或胸部CT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c.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1.3 疗效判定
痊愈:指临床症状消失, 肺部阴影吸收。好转:指临床症状减轻, 肺部阴影未吸收。无变化:指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2 结果
本组4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和好转28例 (60.87%) , 无变化5例 (10.87%) , 恶化3例 (6.52%) , 死亡10例 (21.74%) 。肺部真菌感染真菌类型、与基础疾病及可能诱因的关系见表1~3。
3 讨论
真菌可以通过不同的致病机制引起肺部病变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常见的有3种情况:第1类是原发性真菌感染, 如荚膜组织胞浆菌和双相性真菌球孢子菌, 它们常感染正常健康人并以轻症感染者多, 严重感染则常常是致死性的。第2类是真菌引起的机会性感染, 如酵母菌 (念珠菌) 和曲菌, 常感染免疫力低下和有基础病的患者;第3类是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 主要见于曲菌。国内真菌感染常见第2、3类[1,2]。在第2类真菌感染中, 基础疾病在国外的资料中主要集中在血液病、肾脏病、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国内器官移植手术尚少, 艾滋病发病率低, 真菌感染在后二者发病较少。本组资料显示, 97.8%肺部真菌感染均有基础病, 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慢性肾病多见。其他系统疾病如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肺部真菌感染者相对少见。我们观察到肿瘤性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有比例较大, 因此肿瘤性疾病在肺部真菌感染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在感染的诱因中, 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除此之外, 我们还注意到低蛋白血症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本组资料中有28例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占病例数的60.87%, 仅次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国外认为持续的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1×109/L持续1周) 是真菌感染的主要促发因素[3], 本组资料中白细胞<1×109/L病例数仅3例, 但均为血液病, 故对血液病的治疗须注意防止粒细胞过低。真菌为条件致病菌, 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 常有引起感染的基础疾病, 但是肺部真菌的原发性感染也不容忽视。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 肺部真菌感染在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征性, 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 即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 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无法完全区分。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占73.9% (34/46) , 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 占43.48% (20/46) 。其次为曲霉菌属, 其他毛霉菌属和青霉菌属均少见。因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防污染毛刷和环甲膜穿刺获取下呼吸道标本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形成常规, 肺部感染病原的确定主要仍是靠痰标本。国内一般采用深部痰连续3次培养出同一菌株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指标, 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痰真菌培养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尤其是曲霉菌[4,5]。但临床上常有重视痰细菌培养结果轻视痰真菌培养结果的现象, 并且往往是在抗细菌感染和抗结核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存在有真菌感染, 客观上也提供了真菌感染的可能, 而痰细菌培养和痰真菌培养其标本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同的机会。本组资料中有16例痰真菌培养3次阳性而临床上仍考虑为污染。我们认为对痰真菌培养3次阳性应该慎重解释, 应进一步行防污染标本检查或其他检查确诊或排除诊断。国内翟介明等[6]对24例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用随机前瞻性经纤支镜采样研究表明, 经纤支镜采样诊断率为75%, 且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纤支镜检查。因此, 对于临床诊断困难者, 可开展纤支镜采样, 病情较重者甚至可在床旁进行, 这样对明确病原菌和气道内情况均有益处。肺部真菌感染目前呈上升趋势, 并且病死率较高, 本组死亡10例, 占21.74%, 其中基础疾病为慢性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风险值较高。尽管我们的样本量较小, 但从中可以看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 其基础病为慢性肾病、血液系统疾病比基础病为肺部疾病的死亡风险要大。这可能与基础病为肺部疾病者与基础病为慢性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相比, 其全身免疫力尚好有关。氟康唑抗菌谱广, 毒性低, 半衰期长, 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90%, 其抗念珠菌活性较酮康唑强24倍, 特别在痰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 更适合于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对大部分真菌感染有效, 但由于其肾毒性而应用有一定限制, 但对于毛霉菌、组织胞浆菌和某些严重的隐球菌感染有较好疗效。国外资料也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真菌全身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1]。本资料1例隐球菌肺炎的病例, 在应用氟康唑治疗的过程中肺内病灶逐渐增多, 而换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病灶逐渐稳定、吸收。现在有改变剂型的两性霉素, 副作用有所减轻, 为重症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Kauffman CA.When to suspect fungal infection as the cause of nonresolving pneumonia[J].J Respir Dis, 1999, 20 (2) :283-293.
[2]Fraser RS, Peter Pare JA, Fraser RG.Synopsis of disease of the chest[M]//.2ed.Philadelphia:Saunders, 1994:332-354.
[3]Brown AE.Overview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cancer patients[J].Semin oncol, 1990, 17 (3Suppl6) :s2-s5.
[4]曾木英, 于国, 谭汉君.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41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6, 16 (3) :152.
[5]Treger TR, Visscher DW, Bartlett MS, et al.Diagnosi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caused by aspergillus usefulness of respiratory cultures[J].J Infect Dis, 1985, 152 (3) :572-576.
85例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真菌感染,肺部疾病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导管介入治疗等,使得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为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一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85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年龄37~82岁,中位年龄(45.3±10.3)岁。
1.2 诊断标准
(1)血培养1次阳性即可确诊。(2)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出同一菌种2次以上阳性,亦可确诊。(3)除基础疾病外,近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表现。(4)有导致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连续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或不规则使用抗生素超过1个月;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强的松0.5mg/(kg·d)超过2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指口服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或静脉化疗超过2个疗程以上。(5)胸片或胸部CT有渗出性改变,或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
1.3 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2 结果
2.1 病原学分析
85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均经痰、气管分泌物或血培养出真菌,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61.2%(52/85)、光滑念珠菌21.2%(18/85)、热带假丝念珠菌9.4%(8/85)、曲霉菌5.9%(5/85)、毛霉菌2.4%(2/85)。
2.2 合并有基础疾病情况
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94%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以肺部基础疾病51例,占60%,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子气管扩张多见;2型糖尿病12例,占14.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4例,占16.5%;风湿免疫性疾病8例,占9.4%。
2.3 继发真菌感染常见的诱发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49例,占57.6%;糖皮质激素11例,占12.9%;免疫抑制剂7例,占8.2%;化疗11例,占12.9%;气管切开或插管5例,占5.9%,HIV感染2例,占2.4%。
2.4 临床特点
常见临床症状:咳嗽65例,占76.5%;发热52例,占61.2%;、呼吸困难47例,占55.3%;胸痛39例,占45.9%。体征: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痰鸣音76例,占89.4%;呼吸音减弱23例,占27.1%,呼吸音增粗11例,占12.9%。口腔黏膜可见鹅口疱,或口腔乳酪样白斑和食管炎15例,占17.6%,拉丝样白色黏稠痰者21例,24.7%。胸部X线和(或)CT检查,提示肺炎67例,占78.8%,表现为支气管肺炎41例,占48.2%,肺部片状影或渗出性病灶18例,占21.2%,肺内空洞形成8例,占9.4%。
2.5 治疗与转归
肺部真菌感染根据感染病原体选用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等,用药时间为2周~2个月。
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和好转52例,占61.2%,无变化7例,占8.2%,恶化5例,占5.9%,死亡21例,占24.7%。21例死亡病例中,10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达47.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例,病死率占23.8%,气管切开或插管3例,占14.3%,其他3例均为合并有严重肺部疾病患者
3 讨论
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得肺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且趋向复杂化,常导致致死性终末感染。已有研究发现真菌菌种分布,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其所占比例高达80%[1]。本研究发现致病菌以仍念珠菌属为最多,尤其是白色含珠菌,其所占比例高达61.2%,这也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尤其是以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多。因老年人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多,长期反复住院,交叉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其自身生理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反复化疗为继发感染的主要因素,因目前存在广谱抗生素滥用及过渡使用的情况,使人体正常菌群被杀灭或抑制,导致体内致病菌得以恶性繁殖,终致病群失调,引起真菌二重感染;长期留至静脉插管和建立人工气道,可导致机械性损伤及外源性污染,亦是引起真菌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特异,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查体可以有肺部湿啰音或干啰音,可出现胸腔积液。支气管镜下的表现可以正常,部分患者可见支气管腔内多发结节,结节样或息肉样新生物,气管外压性狭窄或气管内大量白色干酪样物质。影像学上表现亦缺乏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无法完全区分[2,3]。
本研究85例患者均接收抗真菌治疗,痊愈和好转52例,占61.2%,无变化7例,占8.2%,恶化5例,占5.9%,死亡21例,占24.7%,与文献报道相近[4]。氟康唑抗菌谱广,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90%,特别在痰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更适合于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对大部分真菌感染有效,但由于其肾毒性而应用有一定限制,但对于毛霉菌、组织胞质菌和某些严重的隐球菌感染有较好疗效。国外资料也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真菌全身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5]。两性霉素脂质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及米卡芬净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的涌现,为临床治疗肺部重症真菌感染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汛,李桂明.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4):425-427.
[2]孙铁英,郭岩斐,方保民.常见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6):337-338.
[3]Kauffman CA.When to suspect fungal infection as the cause of non-resolving pneumonia[J].J Respir Dis,1999,20(2):283-293.
[4]祝焱,陈曙平,舒毅剐,等.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1):89-92.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篇9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脑出血;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46-02
脑出血是以发病急、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并发症多,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会影响病人的康复,并增加死亡风险,是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我院早期加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脑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肺部感染并发症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临床有发热、咳嗽、肺部啰音表现,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经X线检查肺部有浸润性病变等确诊。为保证病例观察的持续性,对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预计24h内死亡的患者不入选。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胸部X线检查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和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安宫牛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1丸口服(对有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者予以插胃管鼻饲)。均以7d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治愈:治疗2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基本吸收;显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吸收在60%以上;有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缓解,证候积分减少≥3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吸收在30%以上;无效: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胸部X线检查病灶对比原发时无明显吸收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影像学检查比较用药2周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影像学检查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而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和轻度腹泻反应,均证实为抗生素引起,排除安宫牛黄丸因素。
3讨论
脑出血并肺部感染属中医学“中风”和“咳嗽”之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致风、火、痰、气、瘀阻于脑络,津液不循常道,聚而为痰,痰郁久则化火,火极则生风,上干清窍发为中风。而中风出现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则为痰火郁闭证。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互结;或外感邪气入里化热上责于肺,肺气壅塞,宣降失常,发为咳嗽之症,痰热壅肺是主要病机,痰热为两者病机中的共同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肺部感染是老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理为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系统紊乱易产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肺瘀血,肺部分泌物瘀积,细菌易繁殖而致感染,而肺部感染影响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加上体温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脑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加上脑出血患者往往合并烦躁,使用鎮静药抑制咳嗽反射,不利于痰液排出。另外,脑出血患者因使用脱水剂降颅内压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而致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卧床及合并咽反射、咳嗽反射障碍等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增高,插胃管和气管又增加感染机会,治疗棘手,对病后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4]。提高肺部感染治愈率意味着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吴瑭所创,与紫雪丹、至宝丹合称“温病三宝”,是开窍方剂中凉开的代表方,其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阳闭证,得到临床认可[5]。其主要成分为牛黄、郁金、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明雄黄11味药组成。全方具有清热解毒、镇痉息风、涤痰开窍的功效。对于中风神昏痰热闭窍证者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泻火的作用。方中牛黄能清心开窍豁痰解毒,与麝香开窍醒神共为君药,犀角解毒、清热、泻火,助牛黄清心包之火,冰片、郁金芳香辟秽,通窍开闭,以增强麝香开窍醒神的效果。佐药为朱砂、珍珠镇心安神,以除烦躁不安;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6]。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腑,为一身元宗、百神之会,脑腑神明则能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安宫牛黄丸通过醒脑开窍之功效,使脑府统帅五脏六腑、平衡气机,使神醒而不乱。同时中医认为治咳先治痰。虞抟《医学正传》认为“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安宫牛黄丸通过清化热痰,则痰祛热泻,利于咳嗽好转。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解毒、抗炎、降压、抗惊厥、降低机体耗氧的作用。不仅能保护人的生命中枢系统[7-8]。还能抑制和灭活细菌、病毒[9]。并且对细菌毒素对脑细胞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安宫牛黄丸能抗惊厥解热,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又有明显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11]。刘启泰实验证明安宫牛黄丸不仅对细菌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还具有显著的抑制血管通透增加的炎症反应[12]。通过降低体温,防止或减少惊厥,减少气道分泌物,达到减轻脑水肿、肺水肿、肺瘀血和脑损害目的,促进大脑功能和肺功能恢复。另外动物实验证明牛黄具有清热和呼吸兴奋的作用,能扩张支气管并起到止咳嗽作用[13]。
综上所述,治疗组经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后患者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和胸部影像吸收好转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故安宫牛黄丸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2]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8-1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8
[4] 郑龙,杨兴国,李发华.进展性出血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1(4):904-905+908.
[5] 陈兴洲,李宏建,陆兵勋.恶化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2):109-111.
[6] 段富沣.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69.
[7] 黄玉芳.安宫牛黄丸的研究近况[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7(1):58-60.
[8] 黄红英.安宫牛黄丸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1993,24(2):63-64,66.
[9] 许再玲.安宫牛黄丸和肝安治疗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8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7):302-303.
[10] 陳馥馨,林育华,史吴瑶,等.新编中成药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4-286.
[11] 虞坚尔,邱根祥,李晓葵,等.安宫牛黄丸在儿科临床的再运用——附340例小结[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4(5):18-19.
[12] 刘启泰.两种安宫牛黄丸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杂志,1982,5:23.
[13] 刘成德,刘洋,旺建伟.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6,26(6):14-15.
COPD并肺部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篇10
关键词:COPD,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较难逆转的进展性的疾病, 在世界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 也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疾病[1]。因患者气道防御机制明显受损, 清除功能降低, 常因气候变化、寒冷受凉, 劳累因素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 造成COPD急性加重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肺部合并感染时炎性渗出物增多, 支气管黏膜炎性水肿呈加重反应, 故选择一种有效方式对肺部感染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COPD并肺部感染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采取2种辅助排痰法治疗, 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55例, 女25例, 年龄51~86岁, 平均71岁。住院时间9~15d, 平均11.5d。其胸部X线片、检验、病史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 均常规行肺部CT确诊断肺部感染, 痰普通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 依据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病情程度进行划分, (FEV1≥70%) 为轻度, (FEV150%~60%) 为中度, (FEV1≤50%) 重度, 轻度30例, 中度18例, 重度12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细菌培养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在抗感染、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化痰的基础上, 采用20mL生理盐水注射液+45mg沐舒坦雾化吸入, 2次/d。5~10min后排痰开始, 7d为1个疗程。2组辅助排痰的方法分别如下。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40例, 行传统胸背部叩击法治疗, 嘱患者取坐位, 腕部放松, 五指向掌心微弯曲并拢, 呈空心掌规律迅速的对胸背部痰液集聚的肺叶叩击。每个肺叶行1~3min叩击, 从肺外侧到内侧, 鼓励患者在叩击时作咳痰、咳嗽和深呼吸, 每次叩击时间为15~20min, 2~3次/d, 进餐前实施。对患者的呼吸、面色、排痰、咳嗽情况在叩击时进行观察, 同时询问患者感受, 若有异常, 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1.2.2 观察组
将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采用多频体外震动排痰机辅助排痰, 震动强度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调整, 缓慢经肺叶下段向上震动, 从外侧至内侧, 将整个肺部覆盖。每次为10~15min震动时间, 2次/d, 进餐前实施。并在治疗时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询问, 积极处理异常。
1.3 观察指标
对2组在治疗后日均排痰量、SPO2值、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种排痰法舒适度进行比较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行x-±s表示, 计量数据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SPO2、日均排痰量、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舒适度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3。
3 讨论
COPD是我国老年群体中常见和多发疾病, 病情在肺部并发感染后恶化迅速, 具有较高死亡率, 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变主要在大、小气道位置, 以支气管黏膜水肿、炎症、腺体分泌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3], 患者肺部合并感染时炎性渗出物增多, 支气管黏膜炎性水肿呈加重反应, 支气管腔受痰液阻塞, 脑泡内水压增加, 氧分压减少、潮气量下降进而造成肺泡通气量不足, 患者换气功能发生障碍, 发生低氧血症, 肺功能因气道严重阻塞而呈进行性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有效的排痰方法对疾病的康复时间起到了决定作用[4]。
本次研究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分别采取手工叩背排痰法和震动排痰仪进行治疗, 加强护理工作, 结果提示, 后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前者,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手工叩背排痰法的肺泡产生的分泌物及深部小支气管分泌物排出效果欠佳, 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力量的轻重度不好把握, 护士的体力消耗大, 预期效果不理想。震动排痰仪对移动和排除肺内部支气管等小气道代谢物和分泌物有明显效果, 能很好的向深部组织传导, 有效的将细小气道中的痰液排出, 并能使支气管、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对肺通气的状况起到改善作用, 提高SPO2, 进而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 对COPD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抗感染、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化痰的基础上, 行雾化吸入, 并采取震动排痰仪进行排痰, 操作方便、简单,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收费低, 安全性高, 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9~312.
[2]BelloneA, LasciollR.Chest phys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effectiveness of thress methods[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0, 81 (5) :558~560.
[3]Gotfried MH.Macrol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sthma and COPD[J].Chest, 2004, 125 (2Suppl) :52~61.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推荐阅读: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05-09
感染肺部06-07
新发肺部感染07-16
肺部混合感染05-31
小儿肺部感染08-11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0-14
HIV肺部感染10-21
肺部感染性08-11
肺部和皮肤感染09-14
肺部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