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虚拟社区

2024-05-14

旅游虚拟社区(精选12篇)

旅游虚拟社区 篇1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2.1%,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 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着彻底的改变。艾瑞预测表示,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社区。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的服务产业, 借助互联网旅游信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借助旅游虚拟社区分享旅游经验、搜集信息、结伴同游。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旅游虚拟社区势必会成为旅游者经常光顾的网络社区。目前, 国内很多社交网站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网站粘性不够, 很多用户访问和使用社交网站只是一次性、暂时的, 缺乏持续参与意愿, 而从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来看, 保持一定数量的用户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如何防止用户流失、挖掘用户信息、增强用户粘性等问题成为各大网站关注的热点话题, 同时也吸引了各学科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本文针对旅游虚拟社区, 探讨用户粘性的因素及影响模型, 旨在为网络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旅游虚拟社区是以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为主体, 以电脑为媒介, 通过在线方式构建的一种虚拟社会网络。国内外对于旅游网络社区的研究历时不长, 尚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目前, 国内对旅游虚拟社区研究多集中在社区成员心理研究、行为特征的分析, 有关用户黏度、忠诚行为及持续使用行为的文章尚少。

粘性既指网站自身的一种特性, 即网站吸引网络用户返回并使之停留的性质, 又指用户持续浏览的一种心理状态。网络粘性行为是用户在持续使用网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伴随心理变化的过度使用行为, 这种持续使用行为如果在正常的范围内就属于粘性行为, 是介于正常使用和上瘾行为之间的一种状态。也有文章从忠诚度、归属感等心理依赖的角度来研究虚拟社区粘性行为, 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普适性的理论模型。鉴于此, 本文基于持续使用角度来研究社区粘性。目前, 对虚拟社区持续使用的研究普遍使用的是Oliver (1980) 提出的期望确认理论, 该理论指出, 消费者是以购买前的期望与购买后的绩效表现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是否对产品或服务满意, 而满意度又会对下次再度购买或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提供参考。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模型,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H2: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满意度。

H3: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

H4: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H5: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在期望确认理论的基础上, 众多学者对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陈瑶和邵培基证明用户对网站的感知转换成本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殷国鹏和杨波认为, 感知趣味性、期望确认度、感知隐私风险都会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假设。

H8: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转换成本。

H9: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趣味性。

H11:感知转换成本正向影响满意度。

H12: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满意度。

H14:感知转换成本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H15: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然而, 期望确认理论研究的是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并非实际持续使用行为, 薛君等在对我国消费者网络粘性行为评价及干预机制的研究中借由用户粘性来研究持续使用行为, 本文引用该假设。

H6:持续使用意向正向影响用户粘性。

此外, 用户的初始采纳是持续使用的前提。有关研究发现, 影响用户采纳最重要的因素是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因此本文将这两个重要的因素纳入模型并提出假设。

H7: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H10: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

H13: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

二、数据收集

在问卷设计中, 我们尽可能采取已有学者的研究并结合初期预调查的结果加以调整。本研究采用认同度的里克特五级量表, 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和各观测指标的题目。调查途径为网上和纸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 针对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多个旅游虚拟社区网站上获取数据, 此次研究数据获取时间为2013年9月至11月, 共收集问卷112份, 其中有效问卷102份, 有效率为91.9%。

三、数据分析

(一)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分析的步骤, 首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本研究用Cronbach's Alpha值检验内部一致性, 该值大于0.7为佳。用平均方差提取 (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 测量收敛效度, 一般要求该值大于0.5;用建构信度 (Construct Reliability, CR) 测量结构效度, 该值大于0.8解释程度高。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潜变量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 说明问卷是可靠的,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经检验发现变量的AVE值除了感知有用性略低于0.5之外均在0.6左右, CR值也均符合要求。

(二) 模型结构分析

本文利用Amos21.0, 采用最大似然估计 (Maxi-mumlikelihood) 的方法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利用Amos软件提供的模型修正建议,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明显提高, DF值为1.317、GFI值为0.778、CFI值为0.915、IFI值为0.918、RMSEA值为0.056, 除了GFI未达标, 其余变量均符合标准, 可以看出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修正后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 结果讨论

初始模型中15个假设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分析结果有以下几点。

首先, 假设H4和H6显著成立, 说明前文对粘性的定义得到了支持, 粘性的产生的确是建立在持续使用意向的基础上。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显著, 路径系数为0.881。

其次, 假设H1、H3、H7、H10、H11、H14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假设得到了支持。其中, H1和H3再次验证了期望确认模型的有效性, 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H7和H10验证了技术接受模型在信息系统初始采纳方面的有效性, 感知易用性作为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H11和H13证明, 感知转换成本在旅游虚拟社区显著影响用户的满意度与持续使用意向。

最后, 假设H2和H5没有得到支持, 期望确认度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仅为0.09, 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147。其他假设H8、H9、H12、H13、H15在模型修正时, 根据Amos提供的修表2初始模型检验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持续使用意向对用户粘性影响显著, 与薛君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持续使用意向是用户粘性形成的关键因素;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显著, 说明目前在用户参与旅游虚拟社区的动机中, 功利性收益是驱使用户持续使用旅游虚拟社区的关键因素, 社区管理者应该多提供对旅游者及时、有用的信息, 通过设置目的地信息咨询栏、资深驴友分享经验等栏目提高社区用户粘性。

感知转换成本也对用户粘性有影响, 但是影响程度远不及感知有用性。分析原因如下:网络社区种类多样, 很多用户长期使用两个以上的虚拟社区, 只要现有社区失去了吸引力, 用户就可以自由跳出该社区。社区的日志、说说等可以复制粘贴到新的社区, 同样人脉也可以转移, 转换成本相对较小。这就提醒社区管理者应通过诸如积分等不可转移的资源来提高用户转移成本, 提高用户粘性。

感知趣味性在旅游虚拟社区粘性影响模型中没有得到支持, 这可能与粘性的内涵有关。通过阅读文献发现, 粘性行为是一种心理依赖行为, 用户在持续使用社区的基础上形成的近乎上瘾的超然消费体验感, 与用户对社区的涉入程度和用户自身的心理体验相关。而感知趣味性对用户的初始采纳影响更大, 网站浏览者可能因为某个网站有趣而停留, 随着用户对网站涉入程度的加深, 用户的感知趣味性反而会降低, 因此感知趣味性对用户粘性几乎没有影响。对于社区网站设计者来说, 把有趣的版面置顶、推荐优秀博文、推介资深驴友等都可以吸引新用户。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旅游虚拟社区特性提出旅游虚拟社区用户粘性影响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显著影响粘性行为,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感知转换成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旅游虚拟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影响。

关键词:旅游,虚拟社区,用户粘性

参考文献

[1]徐小龙.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7) .

[2]赵青, 张利, 薛君.网络用户粘性行为形成机理及实证分析[J].理论与探索, 2012 (10) .

[3]陈瑶, 邵培基.社交网站持续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J].信息系统学报, 2011 (01) .

[4]殷国鹏, 杨波.SNS用户持续行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信息系统学报, 2010 (04) .

[5]薛海波.品牌社群影响品牌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超然消费体验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0) .

旅游虚拟社区 篇2

一、概 述

二、市场分析

三、系统设计

四、项目实施

五、投入计划

一、概 述

虚拟旅游这个概念早就提出过了,但真正实现虚拟旅游的网站还没有发现,国内的各大旅游网站也都只是提出了这么个概念,但因各种原因并未实现,就是打着虚拟旅游或在线旅游招牌的网站大多数也只是图片和文字介绍的简单罗列,只能帮助旅游者对旅游景点有个大概的了解。要想在众多旅游网站中生存下去,壮大自已,只有树立自已的特色,推出一些别人没有服务,才能赢得旅游者的亲眯,才能实现网站的价值,最终达到赚钱的目的。所以我们选择了虚拟旅游这个项目来实现网站的目标。

二、市场分析

旅游产业是一个黄金产业,充满希望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产业,为了能在竞争中胜出,大家各出奇招,我们选择虚拟旅游这个项目来做为我们超出其他网站的突破口。旅游产业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现在大家都处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了,谁先起跑,谁就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现在的大环境是: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成倍增加(2000年上网人数:1580万,占人口总数4.2%,电子商务年增长率:250%),宽带网络等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衡东、衡山都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开通宽带网),上网费用的下降,国家宣传网络的深入及政府对网络业的推动(政府企业上网工程等),都在为网络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准备着良好的外部条件,等到条件基本成熟时,网络业又将赢来一个新的春天。此为天时。我们是南岳衡山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专业网站,在当地及网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地的商家也都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但苦于不懂网络,无法进行网络营销,据我们接触的一些商家都对上网很有兴趣,我们现在利用这个项目来捆绑商家一起上网,形成一种规模,商家可以以最少的成本来实现网络营销,同时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树立我们在南岳衡山旅游的地位,南岳区委自已也做过一个网站,虽然也打着旅游电子商务的旗号,但实际上连个个人网站都不如,承建方深圳中域通公司只有几个网站的单,而且所做的作品,质量都很差,比如他们的客户之一的衡阳电视台网站,从去年到现在还没有做完,所有栏目都是空的,南岳区委目前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处境,他们的网站从去年十月开通到现在都没有更新过,从他们的情况来看,他们对网络有着比较强的需求,只是苦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实现,按照他们的待遇水平也不可能从外面请到有能力的人才。我们可以在不要政府投资的情况下实现南岳旅游的电子化。同时政府里很多人都对我们很支持。所以我们拥有地利之便。

实施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访问者(旅游者)的想法,在趣味性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寓游于乐,让旅游者开开心心地玩的时候,我们网站的人气也就做上去了,目前几个相关的项目如虚拟湖南城及上海的第九城网站都是虚拟项目里比较成功的网站,也是人气很旺的网站。当旅游者在我们网站虚拟旅游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挣取积分(虚拟货币),当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优惠,如:住房,景点门票等。只要他们喜欢我们网站,那么人和也就齐了。即得天时、地利又有人和,再加上我们周全的计划及富有创意的设计,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

三、系统设计

---网站应用系统策划

一.概述

1.“南岳旅游网(www.nanyue.net)”是介绍南岳旅游的专业站点,其内容涵盖了南岳的风景名胜.旅游服务.旅游文化,同时也提供网上预定,商家宣传,导游,投诉等系列特色服务,网站社区和网上交友也对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但是随着网站的发展,需要在网站功能性和技术性上有更高的要求。

2.本应用系统拟采用php4语言及mysql数据库,客户端javascript脚本.二.系统功能及目标 1.针对性

针对对象大概为三个层面:

a.旅游爱好者,也是浏览本站的主要对象。

b.商家(主要指与南岳旅游相关消费商家,如饭店,宾馆,购物场所等)c.旅行社及相关机构。2.网站数据整合

实现相关数据整合,在网站各个栏目(如社区,虚拟旅游,交友等)不需要重复注册。3.互动性及趣味性

是本应用系统的特色之处,通过虚拟旅游,虚拟消费等交互方式增加趣味性。使个人,商家,旅行机构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4.扩充性

在系统的规划上,充分考虑到扩充性。实现模块化设计,可方便的更换相关效果,同时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方便的添加.修改.删除相关会员,功能,情节。三.系统模块划分及各模块的功能 1.用户模块:

用户注册--整个用户模块采用同一个数据库,包含积分(或虚拟货币),勇气值,体力值等。网上社区--和现有的社区功能相似,能查看 发帖子,查询其他用户 组建兴趣小组 网上交友等

虚拟旅游--采用旅游数据库生成,交互性强。根据用户的选择和其他条件,得到不同的情节变化:旅游风景和结果。同时和用户的积分(或虚拟货币)联系在一起。虚拟消费--结合虚拟旅游,可在提供的商家列表中进行虚拟消费。网上预定--可从用户界面直接进入网上预定。(见网上预定模块)(注:通过后台管理,能对以上模块进行管理,方便的进行增加,修改,删除)

2.企业模块: 企业包含消费商家,旅行社相关机构等。

免费注册--能发布免费消息,查看本站的合作企业等其他免费服务内容,也能交费而升级成为收费企业。

收费注册--发布广告信息,享受收费商家的服务等。如:将消费品名称.价格等加入数据库(和虚拟旅游,虚拟消费相关).3.网上预定模块: 线路预定,酒店预定,票务预定,可实现网上支付。

对所有浏览者开放,但如果已是本站的用户,可输入用户ID和密码,根据拥有的虚拟货币数量享受一定的折扣。四.应用实景

以下模拟几种对象进入本系统后的操作: 1。用户注册-->进入社区,虚拟旅游,虚拟消费。1.1 进入社区(略)1.2 虚拟旅游

a:选择旅行社(即本站注册旅行社名单),选择导游(如 王语嫣),选择开始路线,正式进入虚拟旅游。

b:进入具体景点(如南山),导游王语嫣介绍景点(文字),风景图片展示(如果有几张的话,可随机显示一张),可有其他的几种路线选择,如:走小路 做大路 爬上石岩等 将产生不同的情节。

c:在南岳文化的相关景点,根据机率可出现关于南岳文化的测试.d:旅游中的小游戏。如在大庙,可进行抽签游戏等。

e:按时间出现的事件。如:当前的访问时间是早上6:00 则可以看到南岳日出 f:随机事件。如游客甲突发疾病,该怎么处理。1.3 虚拟消费

如果体力消耗太多,不能继续旅游,则必须选择饭店或宾馆(和注册商家联系在一起)吃住。按照所拥有的虚拟货币,选择最适合的消费商家,品尝南岳的特色风味和特色文化。2。企业注册(略)

四、项目实施

本项目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实施项目的准备,查找和联络所有可能用得着的人和单位。同时准备实施这个项目所要的一切硬件如: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同时联络政府主管部门取得他们的支持。要想做好这个项目,必须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及有实力合作伙伴的支持,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同时要取得新网的代理权,以期取得最低的服务器及域名成本。

2、项目实施,系统实现和加盟商家合同签订同时进行,对所有目标商家实行,项目建设期内签订合同的,半价优惠,对于系统调试阶段加盟的,实行八折优惠,项目建成后,加盟的只赠送广告机会,不提供其他折扣和优惠。同时签订委拖预订代理合同,与所有在本站开展预订的商家签订合同。并寻找法律支持以保护系统建成后知识产权的保护。系统建设将需要对南岳相关商家及景点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接触,同时要拍大量的相片,以满足系统建设所需要。

3、系统调试,我们做完初步调试后,将在网上实行一段时间的调试期,并邀请网友参加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其他问题进行修正。程序设计采用技术外包的形式,委拖重庆一个程序设计工作室完成。调试完成后正式发布。

4、主要宣传方式:群发电子邮件,预订发送2000000封以上。

五、投入计划

一、硬件投入: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台,至少10000元(向合作单位借一台电脑及扫描仪)

二、系统设计:签订设计合同,系统调试完成后支付设计费(计划20000元)(具体金额及详细事项还在协商中)

三、其他费用:包括人员人工费,因设计量很大,部分动画设计请朋友帮忙,并付一定的人工费。办公费用及伙食费等。图片获取成本电话费及网络通讯费等。人员交通费等。

四、广告费,为了能最快同商家签订合同,要在当地电视台做适量的宣传。好能取得其支持。计划列出)

五、预期收入来源:

1、商家加盟费。包括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品商店、景点、旅社等。

2、预订收入:访问者在本站落单预订,所得到的提成。

3、加盟商家网页设计收费及网站建设收费。

4、商家网络广告收费。

“河北旅游进北京社区”启动 篇3

河北省旅游局局长栗进路致辞指出,此次活动是河北旅游与北京深度对接、广泛合作的新形式,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必将推动冀京两地在旅游发展上开展更全面、更务实的合作交流。仪式中,栗进路局长和北京金隅集团姜德义总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强势合作。北京公交集团代表、北京车友协会代表也表示了与河北旅游的长期合作意向。

河北旅游进社区活动以“这么近、那么美、就在河北”为主题,直接面向北京居民宣传推广河北省“承(承德)秦(秦皇岛)唐(唐山)精品旅游环线”、保定“两白一城”、石家庄“环省会”精品线路和沿线精品景区,极大地满足了北京居民出游需求。另外,河北省旅游局还推出了“坐公交游河北”及“万辆私车自驾游河北”项目。

本次“河北旅游进社区”活动把旅游营销落地于北京社区内,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河北旅游,同时在北京社区内设置旅游咨询站(点),专门设立旅游咨询员,并在启动仪式后分别组织河北省环北京各市、县利用周末时间面对面向社区居民介绍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产品与社区服务无缝对接,以方便社区居民出行旅游,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更多项、更细致服务,为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供更多的可选项目。

张家界会展旅游进京促销

(本刊记者刘媛媛报道)4月17日,2012年张家界会展旅游推介会在京举行,该活动由张家界人民政府、张家界旅游局、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合作双赢,共创辉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江、张家界旅游局副局长李平出席活动并讲话。

推介会主要介绍了张家界的旅游政策、得天独厚的环境及众多的景区景点,充分体现了张家界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先天条件及优势。

天津东疆湾景区旅游推介会在京召开

(本刊记者包德帅、梁永报道)由天津港东疆湾景区主办,北京启泰远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天津东疆湾景区2012(北京)旅游推介会”于4月17日下午15时,在北京新闻大厦召开。天津市旅游局、滨海新区商委、天津港集团公司等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天津近50家主流媒体莅临推介会现场。推介会为大家展示了东疆湾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色,齐全贴心的配套设施。同时,对广大旅游爱好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继承与传承——苗培红师生书法展在京举办

(本刊记者杨丹报道)4月14日上午,苗培红师生书画展于北京首都体育馆一层“名人书画馆”隆重举办。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等有关领导,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家新,中国书协历届理事邹德忠、贾起家等专家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300余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该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主办,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北京中天华夏书画院承办。

开幕式上,中国书协顾问、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李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等分别致辞祝贺。

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清明河园开幕

(吴旭生、本刊记者王泽民报道)2012年4月1日至4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联、省民协和开封市委市政府联合承办的“我们的节日”——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在开封清明上河园隆重举行。

此次文化节大大提升了开封市“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清明上河园“中国清明文化名园”的品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使清明文化节真正成为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彰显民俗、祈愿和谐、共谋发展的一场盛会。

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本刊记者赵建萍报道)“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笔墨尘缘”画展分“历史溯怀”、“传统追怀”、“苍生情怀”、“技道萦怀”四个部分,分别展示其大型主题性创作、早年教学的习作和水墨探索作品、普通人物生存状态等现实生活题材,以及古典历史人文题材作品,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冯远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以来约40年的美术创作历程和成果。展会展出作品近200件,题材多样厚重,凝聚着冯远对历史、现实、文化等多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冯远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该展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等联合主办。

旅游业成为大理州重要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张美娟报道)“天为何这么蓝,山为何这么绿,水为何这么青,鸭为何这么闲,人为何这么美,心为何这么静?难道这就是梦中大理?”这是微博名人于建嵘的南大理“微言”。隽秀舒美的词语,讲出了风花雪月,自在大理。

日前,大理白族自治州督查工作会议召开,大理州旅游局局长马金钟在会上表示,大理州旅游局按照旅游“二次创业”战略部署,全面启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已成为大理州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1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45.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2%:旅游外汇收入15036.67万美元,同比增长16.41%:接待国内旅游者1499.49万人次,同比增长15.61%:旅游业总收入138.41亿元,同比增长20.35%。2012年大理州决心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基础上,实现全州主要旅游经济指标20%以上的跨越式增长幅度,进一步提升大理在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巨型“喜”字酒店在津落成

(本刊记者梁永报道)5月13日,五层楼高的巨型“喜”字酒店在天津北辰区落成。“喜”字高35米,长40米,目前已经申报吉尼斯纪录。据了解,巨型“喜”字酒店的建设投资3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外最大婚礼题材的提供婚礼、婚宴、会议全过程服务的殿堂。

弘扬千年茶文化第二十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开幕

(吴旭生、本刊记者王泽民报道)4月28日,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中国(信阳)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在信阳市羊山新区百花会展中心北广场举行。今年茶文化节的主题是:传承弘扬茶文化,共享共赢“信阳红”。

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河南省副省长王铁主持,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致开幕辞。本次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盛况空前,创造了茶文化节三个历史之最:一是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创历史之最:二是转播创历届之最:三是参加开幕式的人员创历届之最。

高淳对接帮扶促发展

(本刊记者孙介军报道)近年来,南京市高淳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局长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认真履职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为高淳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历年来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有功单位,四星创评单位,文明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近日为促进武家嘴集团更好更快发展,该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与武家嘴集团对接帮扶,认真听取武家嘴需求情况,确定对接帮扶项目,定人定期进行对接交流,确保武家嘴集团名牌创建服务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项目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暨首届史迪威公路越野挑战赛云南保山开幕

(本报记者张美娟报道)2012中国·保山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暨史迪威公路越野挑战赛在云南保山隆阳区拉开帷幕,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袁伟民,成都军区原副政委马子龙等出席开幕式。

史迪威公路挑战赛在腾冲展开约6.5公里的拉力赛角逐,赛段位于腾冲县中和乡开荒寨旁,是一条通往缅甸的沙石路,路面窄小,弯道小且急,很多车手折戟沉沙。云南本土车队在决赛中表现喜人,共获得柴油组、汽油组,柴油改装组和新秀组等4项桂冠。本次赛事不仅是一次身心和驾驶技能的挑战之旅,更是纪念史迪威公路修筑70周年,纪念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旅。

旅游虚拟社区 篇4

关键词:数字旅游,虚拟旅游,智慧旅游

一、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概述

1、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的定义

(1)数字旅游的定义

数字旅游的主要内涵是:以“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它主要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与服务,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形象展示、产品销售等功能, 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综合性的服务。

(2)虚拟旅游定义

目前普遍认为:虚拟旅游是以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技术、触摸屏、360度全景体验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为基础,区别于现实旅游,让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模拟真实旅游场景内容,感受到旅游风光的一种全新旅游体验活动。

(3)智慧旅游定义

一般认为智慧旅游是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智能数据挖掘、高性能信息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旅游体验活动中的应用,为旅游业各主体包括旅游者、景区、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旅游信息的一种新兴旅游形态。

2、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特点

(1)数字旅游的特点

数字性。数字旅游的技术支撑有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空间信息技术与网络/Internet、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技术。

整体性。数字旅游涵盖了政府、各级旅游企业、旅游者;同时数字旅游是以旅游信息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旅游活动全部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实时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旅游信息、服务信息,为旅游政府、企业、旅游者提供最新的旅游动态。

客观性。数字旅游基于GIS技术的数据信息等具有客观、公平性。

(2)虚拟旅游的特点

虚拟性。游客感受到的景点是由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合成的,人们只是通过互联网欣赏一个模拟的场景。

自主性。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和旅游方式。

经济性。虚拟旅游系统,让游客不受时间、天气等的影响,不用在吃、住、行等方面花费时间与金钱。

安全性。一是不存在游客旅游安全问题。二是旅游景点的文物、设施等不被旅游者破坏。

(3)智慧旅游的特点

智能性。智慧旅游的主要应用对象有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景区、智慧游客。这四者能充分说明智慧旅游的智能性。

及时性。游客通过智能客户端及时获取相关旅游信息并互动;同时,政府、企业、景区的旅游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个性化和人性化。智慧旅游能为每一个旅游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而且比较注重全程体验,充满人性化。

二、关于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异同点比较

1、对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的相异点辨析

(1)提出背景不同

数字旅游是在戈尔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其概念也来源于“数字地球”。上个世纪90年代,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业迅速结合,虚拟旅游也应运而生。国外并无智慧旅游的提法,它是我国学者基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的。

(2)涉及主体不同

数字旅游的主体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各企业和旅游者为辅。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了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

在虚拟旅游活动中,游客通过虚拟旅游网站获得现实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旅游企业则将景区产品设计展示出来,让游客感受,并获取反馈意见,并做进一步的改善。

智慧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 主体也多,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其主体包括了旅游政府部门、景区、企业、游客等。

(3)技术支持不同

数字旅游的关键技术包括有宽带网络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等。

虚拟旅游的主要技术支持有以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触摸屏、360度全景体验技术、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智慧旅游的技术基础包括云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Web2.0技术、三网融合技术)、3G、4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

(4)研究层面不同

数字旅游服务可分为政府层面、旅游景区层面、旅游企业层面、消费者信息获取平台层面等。政府部门把握着一个地区的数字旅游发展方向,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旅游电子政务。

虚拟旅游的研究层面主要包括了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旅游企业建立虚拟旅游场景,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活动。

智慧旅游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景区、智慧企业、智慧游客四大部分。

(5)应用范围不同

数字旅游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消费者等,它是对旅游信息化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一个初步构建,以旅游电子政务建设为主。

虚拟旅游让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天下美景,把 “景点搬回家”,是对传统旅游的颠覆。它主要以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企业网站的建设为主。

智慧旅游是在数字旅游、虚拟旅游二者的基础上再发展的,是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高潮,涵盖旅游电子政务建设、 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企业网站建设等宏观和微观各个层面。

(6)旅游者旅游方式和所需费用不同

数字旅游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旅游的方式。游客可通过平台检索信息及相关资讯、预定门票、酒店等。

虚拟旅游足不出户但仿佛身临其境,不会有交通费、 住宿费、餐饮费、娱乐费等费用产生。

智慧旅游在这一层面与数字旅游比较相似,方便了旅游者活动,也会发生旅游费用。

(7)涉及旅游要素不同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都是现实旅游活动,必然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而虚拟旅游活动中,不会涉及到食、住、行、游等要素。

(8)对旅游环境影响不同

同理,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或多或少对旅游环境会造成一些影响;虚拟旅游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对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相似点研究

(1)终极目标相同

这三者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虽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使旅游业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研究方式相近

三者的发展路径和研究方式极为相似。学术上都是从概念、内涵,再到建设框架体系及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意义和积极作用等开始研究。

(3)技术基础相似

都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

(4)都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

信息化使旅游者面临更多选择,网络技术和旅游平台都在影响旅游消费者的决策。

(5)都对旅游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者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信息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1、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旅游的建设

政策方面,规范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方面的法规,同时积极支持旅游信息化发展。资金人才方面,我国的信息技术不先进,主要原因是研究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信息化研究的资金支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宣传方面,政府应该利用媒体等各种平台,积极宣传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2、以游客为中心整合旅游信息资源

智慧政府、企业、景区与智慧游客相互沟通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以游客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系统,满足游客各种需求,使旅游活动变得更加便利。

3、提升旅游景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鼓励景区管理部门对旅游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旅游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鼓励大型旅游信息服务运营商根据游客身份特征、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自动编排并推送有关信息,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4、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出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社区文明旅游工作总结 篇5

游相关部署效果总结

如何倡导文明旅游,除了大家本身的自律之外,其实更

需要一些强行的保护措施。这样而已保证社会和谐,而且,因为从此有了明文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就更加明了化了。一些旅游城市、景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游人不文明行为。我认为导致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因素很多,除旅游景点设施不足、文化差异和沟通不够等原因外,最重要的是游客只关注自身需要,不关心他人感受造成的我们谈理想、谈报国,却常常忽视“珍爱生命”这一底

线。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件件血的惨剧时刻警示我们:对交通法规的忽视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视安全,珍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共同营造一个道路畅通、交通和谐、出行文明的平安校园。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牢固树立安全行路的意识,增强交通法制观念。2.行人应在人行道上行走,横穿道路走斑马线;步行或骑车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不闯红灯、不乱穿道路、不在道路上嬉闹玩耍。4.出行时,不搭载轻便摩托车或改装电动车。5.骑车靠右,不逆行、不双手离把、不互相追逐、不扶身并行;不突然猛拐;骑车时不载人、不戴耳塞听音乐。6.上学时,必须在校门前下车,推车进校,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指挥,按学校规定有序整齐停放;校内主干道上不骑单车,确保校园道路畅通。7.从影响自己的家人开始,劝告自己的家人、亲戚要珍爱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乘车、安全乘船、安全骑车、安全走路。8.主动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积极参加交通安全社会公益活动。

平平安安出门,快快乐乐回家;交通安全进万家,幸福全靠你我他。学习和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为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创建机制。

为保证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王主任担任小组组长,办公室设在服务科,以便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解决相应的问题。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创建工作,学校作为创建活动的直接负责人,统筹协调各项

工作。学校围绕创建文明景区,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和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要求各部门按照考核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和整改,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和学校免费开放需求进行完善。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发动,号召全校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风尚。

为使创建工作在景区持久开展,学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 4次,对创建工作分阶段进行研究和部署,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布局中去。学校领导利用大会小会进行宣传,号召全校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齐心协力做好创建工作,使创建的目的和标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营造积极上向的创建氛围,学校制作板报1期,悬挂横幅6条,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排队日”宣传画报30张,宣传版画5张。同时给每一位职工发放了精神文明办制作的关于市民行为守则、道德规范宣传手册300份,做到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三、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管理制度建设。

我学校在原有工作管理机制基础上,严格按照考核标

准,结合学校存在的实际不足,相继制订、完善了《游客投诉处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

加以实施,不断完善,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形成长效机制的目的。

我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讲究礼仪。但在社会转型期

传统的东西丢了很多,而新的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且公众对这些规范的权威性还缺乏认同。我认为要推进文明旅游:一方面要加强对游客道德修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旅游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旅游区的规章制度,逐渐让大家对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重视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另一方面,景区工作人员要多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多设一些垃圾箱,多标一些文明牌,同时也要加强对违规者的管理和约束,一旦游客出现不当举止,管理人员要劝阻,对于不听劝告者,则要按规定给予严格处罚(二)优质文明服务。

文明城市的相应要求,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工作,树立优质服务窗口形象,全力达到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工作目标,以推动学校整体建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学校围绕创城工作和免费开放后如何好服务工作等内容进行4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人员的文明服务水平。加强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制订了清洁班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确保校内各地段干净整洁。在6月份学校开展的游客调查问卷活动中,学校环境卫生得到了市民的普遍好评。

年内游客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和设施完善等内容的投诉与

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4%,学校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基础设施改造。

自“五一”学校免费开放以来,因游人量大大增加,校

内基础设施使用率明显提高,损坏较快。学校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做好相应的设施维修、完善工作,先后完成了:工作的进行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校环境。

(四)安全防范管理。

为保证学校整体秩序优良,加大管理力度,学校为巡逻

队、秩序班配备了对讲机和其他设备,实行校内24小时巡逻,对校内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管理制止。严格按照市安监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规范,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检查记录、安全培训、安全工作方案和总结。对校内游乐设施严格实行每天巡检,每周一小检,节假日例行安全检查的检查制度,严格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各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8次。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2次。坚持重大节日活动期间,领导、保卫人员、水电人员值班制度。每月定期检查学校的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全年共开展2次百日安全生产督查专项行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督促整改。由于领导篇二:文明活动月工作总结

铜地旅呈“2011”97号 签发人:李世凡

铜仁地区旅游局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

活动的工作汇报

省旅游局: 根据贵局?关于印发?贵州省?文明旅游月?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旅办“2011”103号)精神,我局加强了对活动的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区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活动载体、抓宣传推介等做法,确保了?文明旅游月?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抓组织领导,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5月3日,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副局长袁丽君对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成立了以李世凡同志为组长、袁丽君同志为副组长、各科室及各县、市、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李世凡局长对活动开展作了强调。会后,局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行了局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联系各县、市、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和旅行社、景区、饭店责任制,主动指导各局和各企业的活动方案,现场指导活动开展,确保全区?文明旅游月?活动有序进行。

(二)抓活动载体,赋予活动丰富的内涵。在?文明旅游月?宣传活动中,全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结合本区域和本企业的实际,分别开展了庆祝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全省?十佳文明?和全区?十佳文明?以及?徐霞客杯征文?评选及表彰活动;在宣传上开展了?文明旅游?进社区、入广场,?文明旅游?万人签名活动;旅游商品展销,百家旅游企业让利优惠活动;结合各地民俗文化,开展了唱土家山歌,观苗家狮舞,品梵净茗茶等活动;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开展了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技能教育培训,行业自查自纠等活动。

(三)抓宣传推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

栏、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文明旅游月?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有关旅游出行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承诺等,做到人人知晓,家喻户晓。

二、取得的成效

在?文明旅游月?活动中,全区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悬挂宣传标语212(条)幅,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宣传23场次,举办各类活动15场次,参加活动的市民和群众近800000多人次,参加活动的重庆等地的游客100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和旅游相关法规资料150000份,参加公益惠民活动企业23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和区内游客出台相关优惠待遇20多条。通过活动的开展,企业的知名度得到提升,文明旅游深入民心,?满意在铜仁?主题活动得到了深化。

一是群众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活动开展期间,梵净山、九龙洞、苗王城景区,全区27家星级饭店和16家旅行社分别出台了相关优惠惠民措施,10个县、市、特区在铜仁市中南门设置旅游商品专卖柜,向铜仁市民和游客销售旅游商品100多个品种,让利近50万元,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5月19日-25日,我局与铜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为期6天的?桃源铜仁〃明清古城?2011年?中国旅游日?铜仁古城文化旅游节及8个系列子活动,有近10万名区内外游客参加;结合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安排,5月17日,我局行管科和质监科与铜仁市河西办事处共同在锦江 广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发放了?文明旅游 理性消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文明旅游倡议书?等宣传资料3000份,接待咨询近500人次;江口县举办的?文明旅游、优质服务?全民登山运动,有1000余人参与;松桃县结合民族文化活动举办的?贵州松桃盘石苗族‘四月八’暨首届舞狮艺术节?,参与的群众达30000余人次;石阡县举办的?泉茶合壁、魅力石阡?主题活动,有近20000余县内外游客和群众参与;万山特区开展的2011?中国汞都踏春行?活动,有近10000名区内外游客和群众参加,德江开展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的群众有近5000人次; 沿河县开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唱土家歌?活动,有近8000名群众参加。

二是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全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照?十佳文明?标准,在服务质量上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分别从服务设施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上,进行了对照整改。梵净山景区以游客满意度为抓手,结合中国西部最受公众喜爱的旅游景区评选活动,加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教育;九龙洞景区以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快景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宝鑫大酒店、天源大酒店等27家星级饭店开展了饭店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共培训一线从业人员700多人次。铜仁青旅、光大旅行社等16家旅行社加大了对?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旅行社国内合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学习,实行服务质量总经理负责制、导游出团服务质量回访制等制度,从标准和制度上抓好了服

务质量的提升。石阡县和松桃县分别在5月3日和5月27日举办苔茶杯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和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共有16家宾馆,120多名选手参与了厨艺、中式铺床摆台、茶艺等5个项目的比赛,通过竞赛方式提升了饭店员工的服务技能。

三是公民文明出行的理念得到树立。在活动开展期间,全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地、县报纸、电视上开展宣传60余次;在27家酒店大堂播放?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公益广告宣传片?近300个小时,16家旅行社及其分社悬挂宣传标语29幅,景区悬挂标语30幅;各县、市、特区悬挂标语及宣传广告牌40幅(块);同时,铜仁市、江口县、松桃县等8个县市开展了?文明旅游宣传?进社区、入广场等活动。江口、印江、石阡、松桃4县在?文明旅游宣传?进广场、入社区活动中,开展了?文明旅游倡议书?万人签名活动;10个县(市、特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县、市报纸、电视上公布了省旅游局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文明旅游倡议书?签名活动网址,号召网友签名、做出承诺,自觉践行“文明旅游、优质服务”理念。

四是推动了“满意在铜仁”主题活动的开展。结合活动的开展和即将在铜仁市举办的?中国龙舟邀请赛?,以及第九届民运会的举办,全区上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整脏治乱?和?卫生与秩序?整治工作,做到企业从业人员礼貌待客,环境干净整洁。局质监科每天专门派出1名同志参与铜仁市交通安全治理,疏导车辆,引导行人篇三: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城联创”工作为主线,以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落脚点,以理顺管理关系,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为保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发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着重解决了环境卫生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创建工作水平,全面推进了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突出“三个重点”,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第一,狠抓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2010年,我城区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指标任务,多措并举,强劲推进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首先扎实开展市容整治活动。围绕城区13条主干道、12条次干道、345条小街小巷以及城中村、大打市容整治战役。全年共清理流动摊点5691推次、跨门槛经营3268次、违章摊点1346摊次;治理车辆乱停放2151辆次,拆除辖区违章户外广告、乱贴乱挂广告11461处,面积5621平方米;查处工地乱象213处,建筑运输撒漏现象39起;强劲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纵深发展;结合实际开展文明交通活动。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进街道、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工地、进企业、进军营和“千名志愿者上街维护交通”、“文明交通伴我行”、“市民交通行为文明劝导”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市民交通行为;第二,重拳出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根据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城区结合实际和社会文化市场环境的特点,组织文明办、文体、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办,从3月1日开始就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治理。先后出动人力2500人次、车辆1300多车次,检查网吧450多家次、ktv娱乐场所120多家、印刷包装企业72家、音像店摊点750多个、文印店和书报刊亭100多家。全年共收缴非法出版书刊1200多册、非法出版物(包括六合彩资料)1300份、非法盗版光碟5000多张。对涉嫌韦规经营的12家网吧也作了罚款处理。公安、文体、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城区还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将77名“五老”队员和25支333名预访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监督队伍分别安排到辖区内的所有网吧进行监督,为治理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七个环节”,全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创城活动这一载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主要抓好以下“七个环节”:第一,弘扬良好风尚,推动道德建设。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新中国成立61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大赛、“爱我中华、颂我祖国”广场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使城区人民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二,着力推进文明礼仪建设。先后开展了文明礼仪培训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工地、进广场等活动,全年开展文明礼仪培训班281期,培训群众68000多名,举办文明礼仪风采比赛活动76场,形成了“讲礼仪、知礼仪、重礼 仪、行礼仪”的良好风气。第四,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力度。针对流动人口的性质和特点,采取集中、分散、入户的形式,抓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计生、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形成制度化、深入化、规范化,提高了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素质。全年开展流动人口法制、计生、工商、税务、道德等综合性宣传48场次、印发宣传资料89000份,举办流动人口培训班15期次、参加培训1890人次。第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健全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指导中心机制、未成年人多向教育机制等,在制度上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通过完善未成年人校外图书室、娱乐室、少年活动中心、科普室等场所的建设。第七,丰富群众生活,营造精神家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演出;庆“三八”趣味竞技活动。

二、关于下一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几点意见和要求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南宁市迎接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复评的决战年,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南宁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及全国、全区、南宁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实现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目标,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指标要求,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着力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为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2011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项龙头工程

“全国文明城市”是南宁的城市名片之一,这对于展示南宁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上一批相比,今年新一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城市间竞争激烈。全市上下要认清当前“时间不多、问题不少、任务不轻、真抓不难”的形势,扎实做好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复评迎检工作,全力实现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目标。一是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各镇、各街道及各相关责任单位要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指标分解责任要求,抓好复查迎检的培训、宣传、督查、整改等工作,加强自查自纠力度,找准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根据《南宁市2009—2011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及分工方案,抓紧实施人文环境硬件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积极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养成“居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的自觉行为。认真抓好入户问卷调查工作,要把群众满意贯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方便群众生活、解决群众难题、吸引群众参与。要在改善民生,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多为基层社区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便利。二是继续推进“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我们要把让城乡居民生活得

更加美好作为首府南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要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推进“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商机无限的投资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要立足于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发挥“发展环境测报员”队伍和“发展环境社会监督员”队伍作用,完善发展环境动态测报体系,跟踪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通过优化城乡发展环境,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让群众享受到优化发展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三是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素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和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城乡联动共建。开展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军(警)民共建、窗口服务行业创城达标竞赛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及典型示范的影响力。坚持从行业特点出发,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努力提高文明创建水平。在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促进优良党风形成。在窗口行业开展“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活动,引导人们信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水平。在各类企业开展“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培育企业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大力加强师德医德建设、网络道德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推进风景旅游区文明创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二要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基础工程篇四:2008年金花茶公园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总结

2008年金花茶公园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总结

根据南宁市旅游局、南宁市精神文明办和南宁市园林局联发[2008]3号文件《关于开展创建南宁市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公园按照文明服务、文明管理、文明经营的理念,紧紧围绕管理机制、环境卫生、园容园貌、服务质量等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市文明风景旅游区各项工作,以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树立南宁市新形象,迎接创文明城检查和自治区五十大庆。我园作为南宁市服务窗口,在获得国家aaa景区和南宁市优秀旅游景区、南宁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迈开步伐,乘势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南宁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考核标准细则》的各项工作,为南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做出了一定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推动了公园三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创建机制。

为保证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有序开展,公园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园王卫南主任担任小组组长,陈真盛副主任和黄华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服务科、综合办、园容科、保卫科等相关部门人员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服务科,以便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布置工作,解决相应的问题。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创建工作,公园陈副主任作为创建活动的直接负责人,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公园围绕创建文明景区,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和《金花茶公园创建市文明风景旅游区考核细则》,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要求各部门按照考核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和整改,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和公园免费开放需求进行完善。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发动,号召全园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风尚。

为使创建工作在景区持久开展,公园先后召开专题会议4次,对创建工作分阶段进行研究和部署,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布局中去。公园领导利用大会小会进行宣传,号召全园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齐心协力做好创建工作,使创建的目的和标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营造积极上向的创建氛围,公园制作板报1期,悬挂横幅6条,在全园范围内张贴“文明排队日”宣传画报30张,宣传版画5张。同时给每一位职工发放了南宁市精神文明办制作的关于市民行为守则、道德规范宣传手册300份,做到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三、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管理制度建设。

我公园在原有工作管理机制基础上,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结合公园存在的实际不足,相继制订、完善了《服务公司岗位职责》、《清洁班管理制度》、《车辆入园管理》、《游客投诉处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不断完善,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形成长效机制的目的。(二)优质文明服务。

(三)基础设施改造。

自“五一”公园免费开放以来,因游人量大大增加,园内基础设施使用率明显提高,损坏较快。公园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做好相应的设施维修、完善工作,先后完成了:①维修健身器材50次,维修休闲椅30张,垃圾桶6个,园灯30盏,更换水阀50个。②制作东西北门三个大门不锈钢铁序分隔栏5组,制作及安装门区《南宁市公园管理规定》及各类提示牌25块,新制作一批车辆停放牌6000张。③新安装80 个垃圾桶,20组健身器械,铺设电缆2500米,增设园灯90盏。④对园内公厕更换安装脚踏式冲水阀24只,改造便盆10只,更换公厕塑料隔断门23扇。⑤增建颖湖长廊1座,公厕1座,地面铺装1200平方米、水边护栏737米,预计在12月份验收完工。上述工作的进行大大改善了公园的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园环境。

(四)园容景观改造。

①公园根据游客的观赏需要和景观改造要求,打造了“百品茶魂”景观,建设景墙3幅,置景石33吨,铭刻历代名家茶花诗词403字,为精品茶花苑景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②进行茗香丘和芳草庭两个景点的方案设计和部分施工工作,茗香丘基本完成绿化种植,用乔木62株、灌木466株、茶叶树8000株、草皮2810平方米设计了以“几曲听茶”为主题的景点,并配置点题石雕小品和植物造型“茶”字、茶壶、茶杯。③芳草庭景点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配置书简、花架、花箱、摇椅等小品元素,以花镜的形式种植多年生花卉和展示部分植物的药用科普知识为主题,营造出亲切自然的庭院风貌。④完成园内50平方米休憩木质平台的建设。⑤颖湖周边景观改造。对受冻害严重的原大叶榄仁山进行改造,栽种乔木71株、灌木554株,铺草皮2810平方米;对黄土裸露严重的无忧山和紫薇林景区进行了植物配植,共栽植阴生地被植物20多个品种1045平方米,铺草皮480平方米。各项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景观档次。除“百品茶魂”景点外,公园全年共投入园容园貌改造资金21万元。

(五)安全防范管理。

为保证公园整体秩序优良,加大管理力度,公园为巡逻队、秩序班配备了对讲机和其他设备,实行园内24小时巡逻,对园内违章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管理制止。严格按照市安监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规范,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检查记录、安全培训、安全工作方案和总结。对园内游乐设施严格实行每天巡检,每周一小检,节假日例行安全检查的检查制度,严格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各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公园进行安全大检查8次。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2次。坚持重大节日活动期间,领导、保卫人员、水电人员值班制度。每月定期检查公园的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全年共开展2次百日安全生产督查专项行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督促整改。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公园内未发生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事件,推动了公园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六)经济、社会效益。

每年1-3月茶花盛开之际,我公园定期举办独具特色的茶花展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公园精心准备、筹划举办了“迎新春茶花展”活动,入园游客量为1.9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公园五一免费开放后,入园游客量大增,五一期间,游客入园人数3万人次,国庆长假期间接待入园游客10.54万人次,全年接待入园游客约150万人次,有力地拉动了园内经营点、游乐点的经济效益。公园并积极与社区举办创文明城文艺演出,与社区医院联合开展健康早市活动等活动,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园对外宣传,提高了公园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公园今后规划及构想

我公园经过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使公园全体职工的文明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园林景观、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受到广大市民称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公园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金花茶特色专类园,把金花茶公园建设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到为的精品旅游公园。

1、进一步突出公园特色,结合中国茶花和茶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具知识性、文化性、观赏性的园林景观。

2、结合金花茶育种科研工作和金花茶科普馆,利用园内现有的植物资源,建设一批集科普知识、科普功能的活动基地。

3、继续广泛引资、筹资建设公园,使公园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断更新,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4、加强窗口服务意识的培训,规范各项服务操作,强化服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公园服务质量。

5、在国家aaa级景区、市文明单位、市优秀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为公园争创自治区文明单位创造良好条件。篇五:西峰区文明旅游月活动总结

西峰区旅游局

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工作汇报

市旅游局:

根据贵局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的活动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活动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工作的督促指导,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局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活动载体、抓宣传推介等做法,确保了“文明旅游月”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健全机构,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5月初,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党支部书记对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成立了以同志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工作人员的的工作职责。冯榕局长对活动开展作了强调。会后,局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二)丰富载体,赋予活动丰富的内涵。在“文明旅游月”宣传活动中,全区各旅游企业结合本区域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庆祝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安全生产月”旅游宣传活动和景区门票全免活动。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开展了行业自查自纠,并派员参加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 大赛等活动。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文明旅游月”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有关旅游出行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承诺等,力求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二、取得的成效 5月19日,为喜迎“首个5〃19中国旅游日”,我局组织辖区26家旅行社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有关单位在金象大厦门前举行了以“牵手5〃

19、欢畅神州游”为主题的隆重喜庆及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旅行社和景区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后每年的 “5〃19中国旅游日”景区都将免票对游客开放,以示庆祝。辖区“农家乐”示范户也于当日对游客进行消费打折活动。活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中国旅游日”的认知程度。6月11日,在庆阳市“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我局在庆阳市东湖公园门前举行了旅游安全宣传活动,以“安全旅游、和谐发展”为主题,当场散发《旅游出行提示》2000份;《旅行社条例》2000份;《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及旅游保险知识等各1500份。规范了辖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外出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做好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

时,我局及时组织检查,督促落实。至目前,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措施全部得到落实。

旅游虚拟社区 篇6

一、乡村旅游

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按照旅游目的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将旅游划分为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社区(以下简称“社区”)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组成要素;乡村旅游必须以乡村性为依托,乡村性的三大载体是田园风光、村落景观与乡土文化。

中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内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就是农村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二、大众旅游阶段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加,社区将面临持续增加的环境、资源和文化压力;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

1、交通工具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游客在旅游途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如机动车辆,会给社区带来环境污染,如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随着大众旅游阶段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国内自驾游的兴起,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数量将持续增加,社区面临的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为了安置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如机动车辆,社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如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停车场。随着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社区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将逐步增加。

2、游客的旅游活动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在社区的旅游活动,会消耗社区的资源,如食物、水和能源,并产生一定的污染源,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游客离开后,社区居民清理环境卫生,如洗刷餐具、清理垃圾和废水,也需要消耗社区的资源,如水和电,并会产生新的污染源,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着大众旅游阶段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活动在社区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源将持续增加。

3、旅游活动给社区带来的文化冲击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将加速社区商业文化的发展,并提升其在社区文化中的地位。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依托,乡土文化是乡村性的文化载体;在旅游活动中,如果商业文化掩盖了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将失去文化依托。

乡村旅游的过程,也是城乡居民文化交流的过程。如果社区同时接待的游客数量远高于社区的人口数量,社区在文化交流中将处于弱势地位,游客们不恰当的旅游行为将会给社区文化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大众旅游阶段游客数量的增加,社区在乡村旅游活动中面临的文化压力将持续增加。

综上所述,随着大众旅游阶段游客数量的增加,社区将面临持续增加的环境、资源和文化压力,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采取积极的措施。

三、大众旅游阶段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社区在大众旅游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1、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根据社区的环境、资源、人口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社区的接待能力并动态监控规划的执行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规划有误,应该及时修正原有规划;如果社区居民只顾眼前利益,盲目扩大游客的接待数量,则应该引导社区居民合理协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严格执行原有规划。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有利于降低乡村旅游过程中社区的环境、资源和文化压力,有利于社区居民服务强度的降低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科学定位

中国尚处在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户群是有钱、有闲、有乡村旅游需求的城市居民。随着国内城市生活的综合压力和综合成本逐步增加,能满足以上条件的城市居民应该属于中产或精英阶层。因此,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应该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将乡村旅游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符合游客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旅游规划的水平和可行性。游客的旅游需求是变化发展的,现在中、高端游客的需求,可能就是未来大众游客的需求;现在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进行旅游规划,有利于满足未来大众旅游的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还有利于社区拓展目标客户群,如境外游客。

3、科学定价

乡村旅游的价格应该由三部分构成:服务费,资源使用费和环境补偿费。游客的旅游活动需要社区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因此需要支付服务费;由于社区的服务水平较高,游客应该相应支付较高的服务费。游客的旅游活动需要消耗社区的资源并产生污染源,因此需要支付资源使用费和环境补偿费,用于保持社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中、高端游客的消费能力较高,旅游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社区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并收取相应的增值服务费。

对乡村旅游科学定价,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区居民的劳动价值,有利于社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规范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

游客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媒体要引导游客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营者也应该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宣传,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社区居民应该对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行动态监督,及时沟通并纠正游客不恰当的旅游行为。

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接待者和经济受益者。在旅游活动中,社区居民应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条件,将社区文化中的积极面展现给游客。对于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社区居民应该积极采纳;当游客的期望与社区的利益出现矛盾时,应该向游客进行必要的解释。

乡村旅游过程中,城乡居民规范的旅游行为和城乡居民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社区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5、良性竞争

社区之间应该积极发展自身的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以降低质同化的竞争压力;在相邻且旅游吸引力质同化的社区之间,要通过服务水平和种类的竞争来实现客源的市场分流和社区之间的市场分工。在社区之间实现良性竞争的基础上,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本社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数量,并规范其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社区内部的良性竞争。

乡村旅游的良性市场竞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通过乡村旅游持续获得良好的综合收益。

四、结语

随着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会持续增加,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在实践中,如果上述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社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获得良好的综合收益;在典型社区良好的示范作用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数量会稳步增加,总体接待能力会稳步提高,良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那时,国内大众旅游市场的乡村旅游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乡村旅游将实现在大众旅游阶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 篇7

(一)研究背景

“社区”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楠在1881年提出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术概念,至今在各种社会学文献中已经有一百来种定义。有许多学者对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现有文献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述,人们也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从现有综述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比较及对国内这一领域的文献综述,而对国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较少。本文则对该领域的国外学术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梳理,以求进一步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

(二)文献来源及概况

为了了解这些年来国外对社区参与旅游这一领域研究的具体情况,本文在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资料收集。以英文单词“旅游”及“社区参与”为主题;将研究领域限于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学、环境自然科学;将发表文献数量九篇及以上的外文期刊进行综合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0篇,现将这280篇相关外文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二、国外社区参与旅游文献主要研究内容

(一) 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研究

旅游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于是大量的社区旅游研究便集中在旅游业发展对社区各方面的影响上。Arthur(1980)揭示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Butler(1981)以Cambrils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的结论,具体体现在当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地价上升等方面;Keogh等(1987)的研究主要着重于旅游业的发展给社区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发展导致地价上升、生活成本增加、外来文化和冲击和犯罪率增加等问题;Elise Truly等(1989)客观地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希腊Grete岛的居民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妇女角色变化、结婚年龄推迟、性观念更开放、家庭领导权等方面;Pam等(2000)对澳大利亚北某个旅游社区的研究中提出了旅游业给社区带来的双重影响,其中积极影响表现在社区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与外来文化融合、设施设备得到改善等,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环境遭到破坏、自身文化变质、物价水平增加等;Tazim等(2003)在对新西兰的一个乡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同样发现旅游发展给当地社区带来的两面性。

以上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负面影响的日益凸显,学者们也不再仅仅关注于“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研究,而逐渐转向于“旅游与社区参与”关系的反省和深思,意识到“社区参与旅游”的迫切性及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重要性。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加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研究逐渐增多。Arthur认为在旅游发展初期,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普遍持支持态度,但伴随旅游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居民态度也随之有所转变;Michael运用“旅游依赖”假说,并在美国西部的四个乡村社区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的观点,即社区居民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与社区旅游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旅游发展水平越高,社区居民对旅游的消极影响认识越突出;Victor Teye等在非洲加纳的两个小镇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通过七个旅游相关因素(包括与游客的社交互动、有利的文化影响、福利影响、日常生活的负面干涉、经济成本、性开放、拥挤的感觉)来测量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旅游发展并没有达到当地居民所期望的,而且在这一相关领域工作的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有着消极的态度;Kathleen等依据“社会交换理论”,在美国进行全州性调查来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意识到旅游带来的许多积极和消极结果,其中那些认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居民觉得他们从旅游发展中获益,而且认为旅游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积极影响;Andrew Lepp对乌干达Bigodi小村庄的385名成人进行调查,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当地居民对旅游业一致持有积极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旅游业能够带动社区发展、改善农业市场、产生收入并能带来意外的财富,Andrew Lepp进一步运用“理性行为理论”,并假设居民的积极态度能够使他们产生旅游保护行为,通过在Bigodi村庄长达六个多月的对当地居民行为的实地观察,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

(三)社区参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探讨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Kerry在20世纪末较早地研究了美国当地政府对待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研究发现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实施方法,并发现了社区一体化的可能性;Cho等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城镇旅游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旅游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即长远计划、完全的社区参与、旅游业的环境可持续性与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及旅游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很大的关系;Matilde则研究了尼加拉瓜两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研究在其生态旅游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及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Hamira和Ghazali Musa在研究伊朗Masooleh这一国家级遗产保护城镇(主要以独特的居民建筑著称)中指出,Masooleh城镇的旅游业想要在将来得到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其计划和管理当中来;Francis Eric在加纳Bosomtwe盆地湖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更倾向于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建议当地旅游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教导社区居民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旅游做出贡献。

(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保障研究

旅游业整个发展的过程,也是各相关利益主体: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和游客相互博弈,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许多学者认为社区居民能否真正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保障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社区居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权利应得到保障。Akam最早在对肯尼亚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便提出如果当地的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对当地社区居民赋权;Scheyvens也在20世纪末研究生态旅游时引入社区增权概念,提出赋权框架是帮助分析当地生态旅游的社会、经济、心理、政治影响的一个合理机制;Sebele则深刻剖析了博磁瓦那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收益和面临的问题,同时肯定了社区旅游给当地居民做出的贡献,并指出确保乡村居民获权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学者索菲尔德在《赋权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书中对旅游赋权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解释。他指出,赋权与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居民参与、管理控制、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力量和过程,赋权深深根植于旅游发展的政治学之中,对居民赋权是社区可持续旅游发展重要的前提和条件。然而许多国家的社区被置于决策

过程之外。如Haijia在对约旦旅游发展的研究中便发现一些当地政府在未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就一意孤行,强行开发当地旅游业,甚至将社区居民隔离在当地旅游发展之外,从而使当地旅游业及当地居民都受到了损失。

三、结论与展望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篇8

一、理论依据

社区是指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群体,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生态旅游是指未被破坏自然区域的一种旅游方式。社区生态旅游就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 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的旅游, 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形成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社区生态旅游是一种注入文化的旅游形式, 以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为目的, 并且保障当地居民的参与利益, 主导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牵涉到多门学科, 其理论依据涉及社会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下面将主要从这几门学科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 社会人类学

社区本来就是社会学的范畴, 社区又是由群聚的人组成的, 因而, 社会人类学是社区生态旅游重要的理论依据。社区主要的重点是在一个区域的人, 基于他们临近的地缘关系, 加强彼此间的关联性、共同感。

参与本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 社区参与指社区居民参加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 体现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 也是生态旅游概念中的核心, 社区参与有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社区的经济进步。

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与是指旅游目的地社区及其居民以其自有的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到生态旅游的决策、管理与执行体系, 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广泛参与, 以此获得利益的分配, 同时促进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的全面发展。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与既具有一般社区参与的特点, 又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 秉承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关注, 以社区参与使生态旅游活动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经济学

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概念, 是指“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行为”。对于旅游产品而言, 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 其产品的供给情况及所达到的市场均衡有别于普通物品。

图1中D表示需求曲线。在假定不存在消费的社会溢出的前提下, MPB=MSB, 需求曲线D既是MPB曲线, 也是MSB曲线。供给曲线S反映旅游区产品的边际私人成本, 我们把它称为MPC。该曲线表明旅游区企业用于提供旅游产品的成本, 这些成本是边际社会成本的一部分。旅游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 在图中表现为MSC曲线, 位于MPC曲线左上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旅游产品的最优提供量应该是Q*, 价格为P*。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对外部不经济性的消除, 这正是生态旅游关键内容所在。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旅游活动的固有属性下, 旅游业要消除外部性必须采取企业合并的形式, 具体应用在生态旅游中表现为社区参与, 这也正是社区生态旅游的核心所在。

(三) 管理学

在西方管理学中, 组织管理有两种基本组织机构模式, 一种是垂直型组织模式, 另一种是扁平化组织模式。具体在旅游管理中, 张朝枝、保继刚等人对国内外遗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发现, 关于旅游遗产资源的管理模式, 总体上有两个观点: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设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全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即“垂直管理体制”;建立多位一体的地方政府来管理遗产资源, 即“属地管理体制”。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 旅游景区与外部社区处于经常性的交易之中, 且交易规模、速度变化较大。采用垂直型管理模式, 上层管理者对下层的信息反馈往往强烈滞后于环境的变化, 且在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过滤。在属地管理体制中, 行政部门集经营与管理于一身, 其管理模式并未体现扁平化的水平沟通原则, 管理决策以行政方式运作, 属“变态的垂直型模式”。

二、管理模式

模式是指事物的程式化, 是对同类事物有共同效应的一种抽象。社区生态旅游由于具有旅游资源、发展要素、参与主体等相似的共同特征, 管理模式中将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共同问题、共同措施、共同途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即可抽象出具有一般性的程式化的事物, 也即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根据主导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体不同, 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社区自主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 下面分别对各类管理模式进行详细讨论。

(一) 社区自主管理

社区自主管理模式就是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中, 社区居民主导着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发展、管理、经营、保护等管理职能。社区自主管理模式要求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导者是社区居民, 他们远比外来利益者更倾向于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

在社区自主管理模式中, 需要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自主管理的特点, 而产业链的本土化、经营者的共生化、决策权的民主化在管理活动中是自主管理的具体体现, 这些将是社区生态旅游自主管理模式的关键点。如图2所示, 产业链的本地化可以使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链条利益最大程度地留给当地居民;经营者的共生化有助于旅游产业链的完善, 可以提供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决策权民主化是在社区生态旅游中对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以实现统一管理、民主决策, 保障旅游发展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每个社区居民手中, 从而调动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二) 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中, 政府主导着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发展、管理、保护等经营管理职能。从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体制上看, 政府管理模式实际是管理机构内部实行的政企合一和政企分离两种管理体制。

在政企合一体制下, 管理机构的下属基层单位, 党、政、财、文等一把抓, 既管资源、生态保护, 又管环境卫生、安全秩序, 还管经营, 对管理机构履行定额承包, 按投资比例, 上缴承包金。政企合一的结果是,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重视经营, 放松管理, 互相排斥, 闹独立王国, 给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带来威胁;权力财力分散, 管理机构穷, 基层单位富, 无法从事规划项目或全局性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项目的开发建设, 无益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在政企分离体制下, 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营利性经营管理行为分开。资源、生态保护等管理更多的是政府行为, 其部门属事业单位, 不参与经营, 由管理机构下达任务, 定期考核, 人员工资及专项工程, 均由管理机构拨给;营利性经营属企业单位, 不参与行政管理, 自负盈亏, 上缴相关资源有偿使用费。经营、管理两条线, 各负其责。

(三) 委托管理

委托管理模式是当地政府将社区生态旅游区整体或某项权益租赁、承包、买断给相应企业, 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或其他形式回报的活动。委托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开发权与保护权相统一, 由受委托企业作为开发、经营和资源保护的主体。

委托管理模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明确社区生态旅游区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将其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从管理机制来看, 如图3所示, 一般生态旅游区所在地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的景区管理机构, 如景区管理委员会或景区管理局等, 作为政府派出管理机构, 行使政府对景区的行政管理职能, 负责景区规划编制和实施, 按照规划审批建设项目, 对景区经营和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监督, 协调利益关系, 对景区进行直接管理和间接调控。

委托管理模式强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 政府和企业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能, 相互制约。由政府授权一家企业垄断性整体开发, 政府统一规划、企业长期经营, 是相关利益者各自利益的必要保障。三权分立、但又相互平衡制约是模式有效运行的制度保证。社区生态旅游的所有者、经营者与管理者通过法律协议对各自的责权利进行合理、清晰的界定, 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在共同发展中谋求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三、结论

经营管理模式设计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最为关键与复杂的环节。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各主体的利益化, 大大加重了景区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的复杂性。合理的制度安排必须协调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要设计一个促进景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

如何既实现社区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 同时又达到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是社区生态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政府的必要干预为前提,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实现多元化投资, 进行市场化经营, 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区居民的利益保证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基石。社区居民既是社区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利益主体, 其生活与生产积淀下的人文特质又是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旅游标识物, 所以社区居民利益的保证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

政府的宏观管理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用。社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 涉及公共产品供给, 相关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健全仍需政府进行投资和管理。

摘要:近年来, 理论界和实业界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被广泛认可的管理模式。现有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社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妨碍其人文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变革现有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以达到构建社区生态旅游, 提出改进对策的模式, 丰富旅游理论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Trave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The Historic/Cultural Traveler[C].2003 Edition.

[2]Cohen, E.Traditions on the Qualitative Sociol ogy of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

[3]朱建安.世界遗产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J].旅游学刊, 2004 (4) .

[4]杨瑞芹.公共旅游资源三权分离管理模式的构建[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4) .

[5]钟泓.基于社区的旅游管理模式实证研究一以桂林龙脊梯田景区为例[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8) .

[6]韩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以甲居藏寨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5) .

旅游虚拟社区 篇9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其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遗产价值的一种确认,一种荣誉的授予。因此世界遗产有很强的号召力,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促进世界遗产所在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地开发存在的问题

从1987年我国第一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世界遗产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市场拓展的重要品牌,也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重点。世界遗产具有稀缺性,也具有独特内涵,极具观赏、游览和研究价值,具有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申遗热”,追求世界遗产的旅游经济利益是推动这场热潮的重要原因。对于世界遗产地来说,世界遗产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众多的游客将给世界遗产所在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并且快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各地在申遗过程中不惜代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多地方在获得世界遗产地的招牌后,拥有了世界遗产的光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也的确很好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许多世界遗产地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高,不少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地土著居民的利益,尊重当地文化,保护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且随着世界遗产旅游逐渐升温,这些世界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管理和经营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1997年12月2日,山西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名义进入该名录的地方。申遗的成功的确带来了很高的旅游收入,当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从申遗前的18万元一次性跃至500多万元。但是随着平遥旅游的过度开发,平遥古城已经不再是当时遗产专家鉴定时候看到的模样,这座古城已经逐渐变为“空城”。2002年,4.5万居民中有近一半的人被迫陆续迁离,以利于所谓的更好地开发旅游事业。这一举措,实质上是对世界遗产的破坏,其文化部分就已经变得不再完整。

3 社区参与对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影响

3.1 社区参与的概念

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参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针对旅游业发展使旅游目的地尤其是相对贫穷地区受到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思路。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来访者越多,旅游影响越明显,为了减少负面影响,“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社会行动中来”已经成为旅游地开发中非常关注的发展方式。它强调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以社区土著居民群体为核心的理念。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融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决策、执行体系中。本地居民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想法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旅游业给旅游目的地社区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社区参与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3.2 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不能把世界遗产片面定位于旅游资源,因为世界遗产地不是经济开发区,必须保护遗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护是宗旨,是利用的前提。由于旅游业本身是经济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发展世界遗产旅游时,必须对旅游业加以引导和管理,对游客人数和行为进行必要限制。发展旅游业和世界遗产保护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关系。如何权衡商业利益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如何切实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前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开发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发展一定要保证当地居民全面参与发展过程,实现旅游真正为遗产地居民服务。参与是保障遗产地居民获益的基本前提之一。包括参与有关旅游发展的决策、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参与旅游收益分配、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等。概括来讲,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参与决策的制定以及参与旅游收益的分配。

3.2.1 参与制定决策

参与制定决策意味着本地居民有机会就发展遗产旅游表达他们的希望、意愿和担心。实际上,社区是遗产地真正的主人,应当对旅游划和实施旅游发展策略拥有发言权。这对于一些类似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尤其关键,因为在这些社区中的每一代人中,了解其文化、传统和文物的人越来越少。参与决策同时可以使得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长为旅游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从而在旅游的组织和管理中拥有具有实际意义的发言权。让本地居民参与发展遗产旅游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本地社区不希望参与旅游,那么坚持开发旅游就会非常困难,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而如果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遗产旅游的发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遗产地——水城威尼斯可以作为一个社区参与支持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尊重原始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了1000多年,威尼斯人并未在强大的经济诱惑面前迷失方向,而是不惜诀别现代化的便捷,继续努力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至今城市里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品种繁多的旅游工艺品也都是古老的手工制作。

3.2.2 参与旅游收益分配

参与旅游收益的分配,意味着本地居民应该有机会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社区旅游规划还应该包括为本地居民创造拥有自己企业的机会,以及获得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机会以及获得培训机会。黄山的社区旅游发展在这方面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黄山风景区开发计划从一开始就使得本地居民有收益。如在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黄山风景开发区委员会积极地引导和鼓励本地居民建设辅助性旅游、服务设施以及旅游景点。这使得本地社区收入增加,经济逐渐繁荣。黄山风景开发区委员会还与村民们一起建立了以本地野生动物猴子为特色的旅游景点。这一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的开发对该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本地居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而这些就业机会则稳定了本地经济。

参考文献

[1]程尽能.遗产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 2002,17(2):38-41.

[3]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 2000(1):47-52.

[4]李先军.入遗别成双刃剑[J].北京科技报,2008(14):17-18.

[5]吕琳璐.社区参与与世界遗产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以吉林省集安市世界遗产旅游区为个案[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6.

[6]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杜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 1998,17(2):81-83.

[7]王涛,张立明,任亮平.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5):114-116.

[8]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张文,肖玲,方淳.发展旅游业的社区参与问题[J].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报告,2005(5):48-51.

旅游虚拟社区 篇10

在西方社会, “社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其发生与发展由来已久, 但关注社区与旅游的关系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社区与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 二者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游社区的范围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旅游社区可能指某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居住区及周边地区, 可能指某个文化共享圈, 也可能指某个地域范围。社会学对中国社区的界定倾向地域特征, 故笔者认为, 中国的旅游社区应该是某个地域范围之内的、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有组织的社会集体, 他们共享资源、共同生活、共建文化。具体来说, 旅游社区是以地域界限划分的城市、城镇、乡镇、乡村及其局部等。

从纵向比较来看, 社区旅游经历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理念”的转变, 经历了从关注“旅游者经历”到关注“社区居民经历”的转变, 这两个转变反映了社区旅游的发展趋势正朝着理性的、人文的方向迈进。从横向比较来看, 由于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差别, 研究者对社区旅游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社区发展论者积极倡导社区旅游的发展;社区影响论者则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衡量社区旅游的影响;社区旅游参与论者主张社区居民的公平参与和公平分配;社区资源保护论者则慎重对待旅游开发。笔者认为, 社区旅游应该始终以社区为出发点, 通过科学的、健康的旅游发展,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 尊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经历, 降低旅游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二、加拿大St Jacobs社区旅游现状

由于土地肥沃和河网密布,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南部的滑铁卢早在19世纪就成为欧洲移民落脚的首选之地, St Jacobs小镇就位于滑铁卢, 距离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75公里。St Jacobs小镇拥有怡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 常住人口约1600人, 但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超过150万。

St Jacobs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小乡镇, “传统农业经济”成就了St Jacobs“乡村田园”的社区旅游形象。此外, St Jacobs的门诺派宗教信徒的宗教教义和朴素生活给“乡村田园”涂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旅游者对St Jacobs的浓厚兴趣缘于“乡村田园式的返璞归真”与都市生活的纷繁形成了强烈对比, 人们被带回了过去的、简单的生活场景中去。

St Jacobs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 门诺派教徒的生活方式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门诺派是新教的派别之一, 信奉16世纪荷兰宗教改革家门诺·西蒙斯的教义。门诺派教徒穿戴朴素, 生活方式简朴而传统, 拒绝现代化的工具, 如汽车、电话等, 他们长期居住农村, 从事传统农业。St Jacobs的门诺派教徒依然保持着19世纪的生活方式, 他们身着黑色衣服, 戴黑色宽边礼帽, 乘坐双轮单座马车, 这样的景象一直保持至今。上世纪70年代晚期, Snider面粉加工厂被翻修了一番, 向游客展示面粉加工的工艺过程, 以及面粉加工、贮存、运输等工具。在此后的30年中, St Jacobs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项目, 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今天, St Jacobs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餐馆、剧院、精品店、礼品店、手工艺作坊、葡萄酒厂、文化旅游景点等已达到100多处。还有多轮单座马车、上世纪50年代的蒸汽机车、农贸市场、600多商贩摊位、Outlet购物中心、剧院, 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St Jacobs更加重视区的整体形象, 社区的维护、修缮、垃圾处理和回收都统一安排, 这使整个社区更加干净、整齐、统一。社区内的标志牌、路标等都是精心设计的, 与社区的主题保持高度的统一性。

三、加拿大St Jacobs社区旅游的启示

1. St Jacobs社区旅游以社区发展为目的, 以旅游发展为手段

上世纪7 0年代早期, 滑铁卢扩建征用了大片土地, S t Jacobs社区居民开始到滑铁卢做生意, 社区商店停业, 社区经济走向衰败。St Jacobs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维持社区的繁荣。旅游者的好奇和游客人数的增加, 让社区找到了经济复兴的突破点——社区旅游。但St Jacobs社区居民意识到放任自流的旅游发展对宗教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提出要对旅游业进行“鼓励”、“规划”和“引导”, 并具有前瞻性的提出要让门诺派基督教徒和本社区的其他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人, 强调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建立在对门诺派教徒的生活传统和价值保护的基础之上。他们认识到社区生活、宗教、文化是社区旅游发展的基础, 必须对旅游发展加以引导, 让它更好的服务社区建设和发展。

在St Jacobs, 旅游不是社区发展的惟一选择和出路, 居民还有自己的农场耕地, 他们的农产品不仅满足本社区居民需要, 部分销往滑铁卢, 部分留做旅游商品。此外, 部分居民在政府部门工作, 或从事其他工作。因此St Jacobs社区有名的农贸市场就不能每天开放, 否则会占用居民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 农贸市场每星期只开放两次, 这样的安排给这些商贩充足的时间做自己的工作。由此可见, 社区居民的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多元经济结构使St Jacobs社区呈现出繁荣景象, 保持了社区乡村田园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它让居民意识到改善生活的途径很多, 旅游发展只不过是促进社区发展的一个手段, 应该理性的对待。

相比较而言, 在中国, 旅游发展常是当地社区 (尤其是西部社区) 发展的主导力量, 有时甚至是惟一有效的选择。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就显得模糊, 甚至本末倒置。按照“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观念, 社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 应该发展其他可能的产业, 以分散风险, 毕竟, 旅游的季节性、脆弱性等特征可能会给社区的发展带来预想不到的灾难。当我们摆正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时, 相信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不会总是围着市场的指挥棒转, 而是会朝向理性的选择。

2. 社区参与是St Jacobs社区旅游的显著特征

社区参与是St Jacobs社区旅游的显著特征, 并且体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社区内多数居民都参与到了社区旅游发展中, 他们从事旅游商品零售、餐馆、家庭旅馆、旅游工艺品经营、旅游企业工作、社区志愿活动等。其中门诺派教徒、女人、年轻人是St Jacobs社区旅游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从起步时的“受雇者”逐渐成长为“自雇者”, 有的则壮大为“企业主”。社区的餐馆、家庭旅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平台。餐饮销售和服务领域以利润分红和股份制为主要特征, 为了留住优秀的雇员, 保持餐饮经营的相对稳定性, 餐饮企业主往往让雇员持有一定的股份, 使雇员以股东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餐馆的经营和服务中。该社区的零售业比较发达, 原因是商铺摊位所有者与经营者共同合作。所有者为小商品经营者提供贷款, 使实力不强的租赁者有能力租用商铺或摊位拓展自己的小生意;经营者和所有者也会约定销售利润的某个百分比作为房租, 这使双方利益向度保持一致, 促进和谐相处, 共同营销。

St Jacobs社区参与不仅表现在就业、收入方面, 还表现在社区的福利上。社区旅游商品展销会、旅游节庆活动等筹集到的资金被用于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福利上。例如:在被子节上拍卖得到的收入全部投入门诺派中心委员会作为公共基金, 用于社区慈善事业和社区修缮。旅游的部分收入也被用于建设社区医疗中心, 主要受益人是门诺派教徒, 与此同时, 还有像助产计划等也在进行中, 以降低婴儿的出生死亡率。

社区参与是社区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 社区旅游的概念反复强调社区的公平参与和公平分配, 社区参与体现了以社区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没有社区参与的旅游只能是地理意义上旅游目的地活动, 而不是社区旅游。

3. St Jacobs社区旅游强调对社区文化的保护

St Jacobs社区旅游发展初始, 社区居民就非常注重对自己社区文化的保护。St Jacobs社区门诺派宗教文化解说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说中心不仅为来访的游客提供相关的信息, 并通过实物、照片、工艺品展现了门诺派教徒从欧洲、俄罗斯等地移民到加拿大的历史过程。该解说中心不收取门票, 但接受捐助。来访游客对门诺派宗教教义以及教徒的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们可以到解说中心来了解情况, 中心工作人员会尽量回答游客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客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与此同时, 教堂也承担着保护和传承门诺派宗教文化的责任, 门诺派教堂的事工所做的工作是不可低估的。

志愿者是St Jacobs社区文化的核心部分。St Jacobs的10个社区每年举办45个节庆活动, 200名志愿者参与到各种节庆活动的筹备和组织中。有时装节, 午餐节, 拍卖日, 其中每年一度的被子节最有特色, St Jacobs被子节展现和传播门诺派女教徒的被子文化和制被工艺。St Jacobs社区也组织每年一度的枫糖节, 向游客展示枫糖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S t Jacobs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让社区的节庆活动充满了活力, 节庆活动不仅是旅游活动, 也是社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Murphy P.E..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and London:Methuen, 1985

[2]http://www.community-tourism.org/

[3]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6/09/notes_on_christianity_part_v.html

[4]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 (4) :401-413

[5]http://www.stjacobs.com/html/history.html

[6]张骁鸣:西方社区旅游误读与反思[J]旅游科学2007 (1) :

社区经营视角下旅游经营路径研究 篇11

关键词:社区经营;旅游经营;古镇旅游

一、前言

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经济学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思想由城市管理转为城市经营[1],经营模式日趋完善和成熟。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教授。他提出著名的“国家营销”和“地区营销”的概念,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著作风靡全球。社区经营理念是从城市经营概念中发展而来的。主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发展机制,运作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社区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借助社区经营理念探讨区域旅游的新发展方式[2]。

二、社区经营理念的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一)资源主导型。该类旅游发展模式指在旅游业带动下产生新的区域,旅游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区域内社区数量增加,旅游为本地的发展提供原始动力和极大的支持,本地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催生的,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政府充分利用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市场指向性较强,旅游市场规模较大,旅游设施完备,旅游服务功能全面,城市环境优良,旅游收入对财政贡献较大,旅游业是绝对主导产业[3]。

(二)经济主导型。该类旅游发展模式指旅游功能聚集在某些特定地区,并建设基础设施吸引游客,但这些设施是从社区背景中分离出来并且伴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成为强化的旅游空间[4]。其中,既有典型的生产场所转化而来,像居民住宿设施变为旅游吸引物,也有标准化的新设施为旅游者特别建设。

(三)政策主导型。该类旅游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社区所处的区位条件良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采取超常规发展模式推进旅游社区建设[5]。政策主导型旅游经营模式由政府搭建平台,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社区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旅游业对社区的形象建设、品牌打造、带动客流、资金流、信息流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6]。

三、社区经营理念下陕南地区古镇经营策划

(一)陕南地区古镇的研究背景。陕南地区古村镇旅游资源丰富,秦岭山水、古镇观光、乡村采摘、民俗文化等独具魅力。现已打造了宁强县青木川镇、柞水县凤凰镇、山阳县漫川关镇、等一大批知名的旅游村镇,初步形成了特色的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类的旅游古村镇。尽管如此,目前陕南地区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利用环节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陕南地区古镇基本经营理念。陕南地区古镇经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陕南地区古镇在进行开发与经营时需要秉承自下而上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理念,因此,在做好古镇实际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需要兼顾核心区并辐射周边整体环境,在政府引导下激励陕南地区古镇内居民进行自下而上的自制与管理,在实现旅游景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解决有关当地民生的一些现实问题与矛盾。

(三)陕南地区古镇经营核心思想。要确保陕南地区古镇开发与发展的整体性,与此同时兼顾当地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在经营时要避免过于重视经济与商业利益,要考虑到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陕南地区古镇内祥和的生活氛围的营造。陕南地区古镇经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经营时需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民生。

在管理和经营上需要提高陕南地区古镇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当地居民的自主性管理。依靠古镇居民的广泛参与,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经营管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体现当地居民对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提高生活水平的集体诉求,在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谋求古镇的整体性发展。

(四)陕南地区古镇的特色经营。陕南地区古镇在规划中应与社区经营理念紧密结合,将传统的局限于发展核心景区转向兼顾周边环境整体发展,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活气息社区的营造,坚持以人为本,走与当地社区相结合的循序渐进式的开发模式。

1、就地取材,挖掘特色。陕南地区古镇的发展与兴起源于其水路交通枢纽的节点效应,作为贸易交易地,帮会文化、移民文化给古镇留下了深深地烙印。陕南地区古镇的文化挖掘需紧密结合船帮文化、移民文化,结合古镇地貌结构及特色建筑,设置不同文化展示区,为游客重新呈现一个古老的文化重镇。

2、吉福古镇,主题鲜明。船帮文化是陕南地区古镇旅游发展之魂,而要使陕南地区古镇在众多贸易古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深化和活化它的文化精髓。文化的活化可以通过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帮会会馆遗址展示;第二,多式样民居建筑类型体验;第三,地方传统小吃经营;第四,特色巡游文化演艺活动。通过这四种形式,最终让陕南文化变得摸得到,看的着,吃的到,听得见。

3、精明管理与合理开发。对于陕南地区古镇的开发不能以商业开发模式为主,应注重陕南生活氛围的营造,以陕南地区古镇居民的生活要求为切入点,依据古镇特色建筑分类老建筑,并设定相应的功能及用途。在景区业态引进上,充分考虑陕南古镇文化特色,避免商业模式的生搬硬套,同时也要为景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凝聚其传统社区文化。

4、游客导向,提升品质。建立完善的景区服务、保障及投诉体系,坚持精细化,为每一位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古镇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享受。首先,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让游客有尊严。对景区内管理设置硬性条件,保证景区游客始终享受一流服务。其次,以游客休闲体验为导向,让游客旅游有品质。在景区门票设置上,最大化满足游客利益,提供开放式的巡游活动,为游客创造古镇游览氛围。

四、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古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分必要的。而古镇在当今社会全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完整地保存历史文化资源,并可作为区域历史文化集散中心,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去探究。在社区经营理念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好地突出古镇所拥有的特色性文化,形成每个古镇所拥有地方性格,在古镇保护中呼吁公众的参与,唤起公众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黃研.国内外城市经营理论探索[J].科技信息,2010,13:582.

[2]于吉京,邹宏霞.岳阳张谷英村旅游经营模式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04:90-91.

[3]赵磊,方成.社区居民参与古镇旅游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朱家角和西塘古镇为例[J].财贸经济,2011,08:113-121.

[4]王燕华.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

[5]彭燕平.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篇12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生态旅游到底能够给社区带来什么利益、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的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内容究竟是什么、社区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措施有哪些、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规范怎样制定等等问题的处理一直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对生态管理的论述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影响因素

(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

由于旅游业影响范围比较大,因此对旅游实施管理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从总体上看,这些影响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内因主要是指开展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当地相关获益人,这些获利群体的积极参与能够最大限度的对社区生态旅游的进行和发展发挥巨大效用。因此,在对社区生态旅游进行管理是要将这些内部因素全部作为主要的调控对象。可以将内因具体分为三个主要组成成分,分别是旅游公司、政府单位以及当地群众,这三个组成成分之间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相同领域内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它们共同作用、共同促进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社区生态旅游的外部影响因素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外因主要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者、外在环境积极非政府组织。尽管社区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社区居民收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施管理规范时就可以忽略掉旅游者的需要,相反的,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对象,他们的需求都对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活动中馋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它的社会地位正在稳步的提升过程中,并且在群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了一架互通有无的交流桥梁。在社区生态旅游的扩展中,非政府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调节、交流、咨询等作用,非政府组织通过使用合适的方法,再结合自身影响力,对社区旅游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达到维护当地群众利益和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目的。而外部环境则可以确保社区生态旅游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规范、经济、措施、安全等方面对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全面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

社区旅游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它将当地居民在旅游中的地位重新进行设定,并以社区的形式对旅游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使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在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完美呈现。但是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最根本问题是旅游的发展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仍然在被运用,没有确立居民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认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居民进行旅游活动时具有单调性和被动性,同时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决策权力不足。因此,在强化社区旅游管理时,应该有效指导,从精神方面、规范方面和行为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指导和教育,不断加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

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阻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首要待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水平低下包含很多因素,对妨碍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两点:第一,以降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促使服务质量急速下降,这一点也是国内旅游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受到群众消费观念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情况,不但导致难以确保旅游企业获利,而且导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需求也都难以保证,这种现象也同样出现在社区生态旅运营过程中,是这种现代型旅游管理模式陷入极大的困境中来,第二,旅游其一二产品创新能力弱。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旅游项目内容过于单调。社区生态旅游最吸人眼球的地方就是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强,但是受到旅游企业制定的行程表的影响,新型的社区生态旅游有变回到传统的观光旅游,原本的价值意义得不到体现,严重阻碍了社区生态旅游的长期发展。

三、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利益分配机制

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利益获得者的创造能力和主管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社区生态旅游的今后发展。在完善和和改进利益分配机制时,要特别强调现代化的手段和理念,使利益分配机制能够达到大部分人的需求目标,同时,要具有生态补偿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第一,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社区生态管理模式,将通过旅游获取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当地居民。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运用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公民的利益,引导居民自主开发旅游项目,并为当地居民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第三,在旅游业的纪念产品中要突显地方文化特色,例如,在纪念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以当地特色材料为主进行加工,在饮食,住宿等方面加强地方特色建设。

(二)强化居民教育,提高旅游参与度和管理意识

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居民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社区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上可以采取下面几种办法:首先建立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保障机制,使居民对旅游的发展和定位有表决权和知情权。其次,建立方便快捷的沟通机制,是居民和游客之间可以实现互通有无。最后要建立完备的旅游问题处理机制,使居民能够从客观角度提出与旅游发展中的问题相关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并把这些想法和方案反馈到相关部门。

(三)净化旅游市场,为社区生态旅游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上一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下一篇:电化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