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虚拟旅游

2024-09-13

移动虚拟旅游(共5篇)

移动虚拟旅游 篇1

今年初,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 (征求意见稿) , 公开征集社会意见, 这标志着移动虚拟运营将逐渐在中国市场启动。事实上,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移动虚拟运营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上已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

发展历程

移动虚拟运营商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美国和日本市场, 并自上世纪末开始, 以英国市场为起点, 逐渐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建立起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截至2012年10月, 全球已有503家公司运营的633个MVNO网络在向用户提供商业服务, 尤其在北美和欧洲成熟市场, MVNO的发展更为令人瞩目, 图1显示了至2010年MVNO在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用户渗透率情况。

不同市场、不同监管机构对于MVNO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其共同点在于MVNO不拥有无线电频谱资源和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础设施。而对于是否拥有核心网以及后台支撑系统, 不同的MVNO根据自身能力和市场策略, 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随着MVNO市场的发展, 移动通信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类新的网络经营实体, 即移动虚拟网络提供商 (Mobile Virtual Network Enabler, MVNE) 。MVNE负责建设一个移动业务运营支撑平台, 从移动网络运营商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 处批量获取网络资源, 再批发给MVNO, 同时为MVNO提供管理和接入服务, 从而降低MVNO的市场进入门槛及实际运行成本。MNO、MVNO、MVNE三者的运营模式关系, 可用图2描述。

在图2所示的运营模式中, 若MVNO运营商仅负责移动业务的市场营销部分, 则是较为单纯的移动业务转售者;若MVNO运营商拥有计费和用户服务系统, 则可成为业务提供商, 向用户销售自有品牌的SIM卡;若MVNO运营商拥有自己的核心网络、增值业务应用平台, 则成为完全MVNO运营商, 在这种模式下, MVNO运营商的主动性最大, 开发增值业务的能力也很强, 但同时对MVNO运营商的资本投入和运营经验要求也最高, 进入门槛较高。而MVNE的出现, 则使MVNO既能获得一部分核心网络的控制, 又能较为容易的进入市场开展业务, 对促进MVNO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根据工信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 (征求意见稿) , 将在国内市场进行试点的移动虚拟运营将更接近于业务提供商的模式。在目前国内市场和监管条件下, 这应该是一种较为积极稳妥的政策选择。

主要经营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国际MVNO运营商已经有了较为稳定成熟的经营模式。大致包括如下七种类型。

全业务提供商:主要是传统的固网接入或媒体运营商, 通过MVNO提供移动通信业务, 与其它业务形成互补关系, 提升其产品服务包的整体竞争力。代表公司如德国Freenet、意大利Fastweb、以及英国Virgin Media。随着移动宽带业务的发展, 移动宽带对传统的固定宽带和媒体内容运营商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使其能够扩展业务覆盖范围, 为用户提供超越家庭的、个性化的宽带体验。

零售商:一些传统的商品零售商凭借其广覆盖的店面资源和强大的品牌优势, 也建立了非常成功的MVNO业务。德国的Aldi、荷兰的Albert Heijn和英国的Tesco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在某些欧洲国家 (如法国、意大利) , 邮政局凭借类似的优势资源也在MVNO运营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最经济服务提供商:这一类MVNO运营商通常以全新品牌进入市场, 提供基本的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 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病毒式营销来获取市场。此类MVNO运营商通常容易在青年群体市场获得成功, 在这一细分市场内, 依赖口碑的病毒式营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低资费服务包也较为适合年轻人群体的通信消费模式。此类MVNO运营商的成功代表有英国的Giff Gaff和在德国、西班牙等国开展业务的Simyo。

民族和国际业务提供商:这一类MVNO运营商是目前欧美市场上一个非常成功的细分领域, 以少数民族群体的国际长途业务为目标, 通过在移民聚居区建立强大的分销渠道, 开展区域业务获得成功。如Lebara、Lyca Mobile、Ortel等都是此类MVNO的成功代表。中国电信国际公司在英国开展的针对中国移民和游客的MVNO业务, 也属于这一类型范畴。

企业ICT提供商:是目前相对小众的MVNO业务领域, 主要由传统的政企电信业务提供商进行服务, 如Cable&Wirless、BT等, 以MVNO作为对自身政企业务服务包的补充。但政企市场也是主要MNO重点关注的领域, 竞争尤为激烈, 所以对于MVNO来讲, 仍是进入门槛高、竞争激烈的小众市场。

消费电子产品的数据通道: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是该领域中的最好代表, 其数据连接的费用被隐藏在设备和内容的价值之后。由于电子阅读器消费的数字产品具有价值高、流量小的特点, 所以非常适合此种商业模式。但当亚马逊将其产品线扩展至平板电脑, 由于平板电脑主要消费音乐、视频等大流量产品, 所以就无法再提供此类“免费”的3G接入服务, 而需要用户额外付费。可以预见,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具有移动宽带的数据连接功能。而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扩展和资费的降低, 此类MVNO的经营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M2M方案供应商:在垂直行业领域, 很多专业系统集成商有着深厚的关系网络, 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而另一方面, 当前很多M2M应用的数据流量有限, 无法获得传统移动运营商足够的关注。所以, 专业的M2M方案提供商在垂直行业中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它们能够将系统集成、平台运营和无线连接服务集于一体, 形成规模效应。全球M2M领域内成功的代表包括Jasper Wireless、Kore Telematics和Wyless等。

除上述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外, 国际MVNO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与新兴业务进行集成、捆绑的融合经营模式, 如美国的Ultra Mobile就在探索MVNO与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的融合经营模式, 用户可将自己的Master Card账户与SIM卡绑定, 并可通过SMS短消息向海外亲属转帐。

MVNO的成功要素

通过观察和总结上述MVNO的经营模式可以发现, 成功的MVNO运营商通常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或要素。

首先是既有客户基础。如果MVNO运营商在进入移动业务领域之前, 就是服务类企业, 拥有固定的客户基础, 且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则其MVNO经营的成本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如BT、Tele 2、Virgin Media等公司, 在进入移动业务之前, 就是成功的固网或媒体运营商, 向客户销售按月付费的服务包, 具有广大的客户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则其向自身服务包中增加移动业务是个相对自然的过程, 且更容易发展高价值的后付费用户。

其次是强大的分销渠道。在这方面, 超市或百货零售商的经营者具有天然优势, 在进入移动业务之初, 即可利用自身的店面分布构建强大的分销零售渠道。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 即可购买MVNO提供的移动业务或产品, 而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和路程, 这将对MVNO初始的客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方面英国的Tesco、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Aldi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品牌美誉度对于MVNO的成功也具有重要作用。“做用户的朋友、为用户提供高价值服务”的品牌形象, 对Virgin Mobile在英国市场的起飞具有重要意义。而Tchibo在德国市场的成功也得益于其高质量、低价格的品牌认知。但是, 本世纪初期TDC Easy Mobile不成功的教训也表明, 仅仅有一个用户友好的品牌形象, 对于MVNO的成功还是不够的。在良好的品牌形象基础之上, 有竞争力的价格也是MVNO成功的必备要素。一般来说, 成功的MVNO都曾迫使在位的移动运营商降低其零售业务价格。欧洲典型市场 (英国、德国) 的数据也表明, MVNO的平均ARPU值显著低于市场整体的ARPU值。

业务整合也一向被认为是MVNO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把已有的优质业务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服务进行整合, MVNO运营商有望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其提供的综合业务。但在至今的市场实践中, 大多数MVNO运营商仍主要依赖价格、品牌和用户服务来开拓市场, 仅有非常少的MVNO由于业务和应用的整合而获得成功。所以, 在通过业务整合促进MVNO成功方面, 可能还存在较大的潜力。但另一方面, 业务整合也存相当的难度和风险, 这方面已有相当多的负面案例, 如美国Disney旗下的Disney Mobile和Mobile ESPN, 虽然拥有超群的内容与服务, 但其MVNO业务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业务整合的失败案例中, 有些是由于投资者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 而有些则仅仅是由于消费者更习惯通过现有的网络运营商获取他们喜欢的内容和业务。这些实践的经验教训表明, 对于具有业务应用优势的MVNO运营商, 整合优质业务资源, 确实可以促进其MVNO业务发展, 但对于拥有优质业务资源的内容应用提供商, 发展MVNO业务可能并不是其扩展市场的最佳手段。

严格的财务控制则是MVNO取得成功的基础。当前大多数取得成功的MVNO都采取了非常简练有效的运营模式, 尽量规避手机补贴, 从而降低获取用户的成本, 避免由于大规模发展用户引起的利润下降。同时, 采用尽可能精准的营销和广告手段, 专注于瞄准特定细分市场的广告媒介。部分MVNO则采用了病毒式营销的方式, 通过口碑传播, 提升品牌认知度。

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影响

移动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和监管政策也对MVNO运营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 电信监管机构普遍对MVNO持欢迎和支持态度, 希望利用MVNO模式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 惠及广大消费者。但在具体的监管措施方面, 不同的监管机构根据各自市场的情况, 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政策。

MVNO相关监管政策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和处理MVNO与MNO的关系, 使MVNO能以公平合理的批发价格批量获取MNO的网络资源。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市场, 监管机构经过评估后认为, 其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存在充分竞争, MVNO通过与MNO正常的商业协商, 即可获得公平合理的网络批发价格, 所以无需为MVNO提供额外的政策支持。但在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 为促进市场竞争, 监管机构针对MVNO的发展制定的特定的监管政策, 典型的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北欧地区国家。香港特区电信监管机构OFTA在3G牌照拍卖过程中, 明确要求牌照获得者应在其3G网络中为MVNO预留30%的容量。而北欧国家 (如丹麦、挪威等) 的监管机构, 则曾强制要求MNO向MVNO开放网络, 并对MNO网络资源的批发价格做了明确规定。除上述常见的监管政策考虑之外, 对MVNO的监管还存在其它一些价值取向, 如韩国在自有技术Wi Bro发展初期, 就曾希望通过在Wi Bro网络上引入MVNO, 来促进Wi Bro网络的使用, 发展多样化的数据业务。

相比监管政策, 移动通信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对MVNO的经营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 MVNO在成熟市场 (如北美、欧洲) 中的用户渗透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市场 (如亚太、拉美) , 这与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阶段以及运营商经营文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移动通信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 移动网络运营商的主要注意力在于增量市场的争夺, 价格战通常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 MVNO经常被移动网络运营商视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和市场威胁, 难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获得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 MVNO往往也难以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市场准确发现和定位自己的细分市场空间, 而不得不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做正面的市场竞争, 所以其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而当移动通信市场进入成熟期后, 移动网络运营商市场争夺的焦点转向存量市场, 移动用户的业务需求也日趋多样化, 差异化服务成为争取客户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移动运营商往往没有能力满足所有细分市场的需求, 此时MVNO灵活创新的优势得以显现, 移动网络运营商逐渐接受MVNO的存在, 并乐于与之合作。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将为MVNO提供足够的细分市场空间, 使之能够生存发展。在欧美成熟市场, MVNO已经成为了移动网络运营商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 新兴移动通信技术的引入和新一代网络的部署, 也为移动网络运营商与MVNO运营商创造了新的合作双赢的机会。通过向MVNO运营商开放新一代网络, 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快速形成初始用户规模, 分摊网络建设的财务风险, 而MVNO运营商也有机会利用新兴技术, 提供更加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日本UQ的WiMAX网络、美国Clearwire的WiMAX以及即将开始建设的TD-LTE网络都是这一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

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繁荣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MVNO运营已经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并形成了稳定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和经营模式。既有客户基础、分销渠道、强大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是MVNO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通过业务整合促进MVNO发展方面存在较多的失败案例, 但这一方向仍可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严格的财务控制则是MVNO取得成功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MVNO的发展对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电信监管机构应根据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情况, 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必要时对MVNO的发展予以特定的政策支持, 尤其要协调和处理好MVNO与MNO的关系。而移动通信市场的成熟程度, 对MVNO的发展具有更为关键。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由高速发展进入成熟稳定阶段, MVNO将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与MVNO的共赢发展, 已是传统移动运营商在成熟市场上保持稳定发展, 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而新兴移动通信技术的引入和部署更为移动网络运营商与MVNO运营商的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当前, 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突破11亿, 市场空间逐渐趋于饱和, 又恰逢新一代LTE网络大规模部署的前夜。随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开展, 深入探讨MVNO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前景, 以及与产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移动虚拟运营商探路 篇2

有业内人士评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是电信市场正式向民资开放的里程碑式事件。此后,电信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是基础电信运用商将可以专注于开展流量经营、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而另一方面,对移动虚拟运营商来说,则必须面对来自政策、“垄断者”以及市场的挑战,并借助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的服务,持续创新。

电信增值市场激活

所谓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是指不自建而是租赁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电信网络,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设备供应或者市场方面等优势,从事某一类基础电信业务及服务的运营商。不必要在基站等通讯设施上大量投入,却可以将更多精力用在细化的移动通讯市场,灵活多变地为用户服务是虚拟运营商最大的特征。

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上述获批的11家试点企业可以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讯网络为自身品牌的通信产品服务,语音、短信、流量等都可以被重新组合后打包销售。移动虚拟运营商还可以有自己的专利标志(品牌),出售SIM卡等。但工信部也对移动虚拟运营商所能开展的业务及时间范围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限制,据悉,移动虚拟运营商只能在规定的地区开展业务,并且不可以随意退出,其预收的资金也不可以用于不动产。

但无论如何,电信增值领域必将打破原有的三足鼎力局面,市场化的大幕正徐徐开启。

纵观整个市场,据预计,2013年我国移动通信的收入为87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后两年,每年净增的移动用户超过一亿,移动通信收入净增超过800亿元。2015年全球虚拟运营商移动用户数将达到1.86亿,占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的2.6%,相应收入亦将达到95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认为,民资虚拟运营商的进入将促进电信市场主体资本的多元化,并提升移动通信企业的业务创新能力,最终带来价格下降,并惠及民生。

政策解困后,摆在虚拟运营商们面前的就剩下业已成型的电信市场,而这对于这些新生的“挑战者”依然是困难重重。首先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由于同质化竞争,以及OTT(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业务)等后起之秀对传统电信业务的挑战,诸如语音、短信等的营业收入在不断下降。所以还想依靠复制分销或者价格战等方式获得成功已成幻想。有专家表示,“中国电信市场的混战已经深入到市区街道住宅乡村田间地头,这些都是民营虚拟运营商们必将直面的挑战。”其次他们还要面对已经趋于饱和的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各种移动互联网资源和应用已被深入挖掘。依据欧美成熟电信市场的成长经验,当移动通信市场趋于饱和时,虚拟运营商再想细分市场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国外案例

虚拟运营商在国内虽属新生事物,但在国外其实早已有之。最为值得借鉴的莫过于全球最大的移动虚拟运营商英国维珍移动(Virgin Mobile)。该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年便赢得了50万用户,其做法主要是对市场、客户进行细分,然后再将单一的移动通信产品或服务有机地捆绑打包,形成具有维珍品牌特色的增值服务产品,再通过在线和离线两个渠道进行销售。更具特点的是,维珍移动采用横向、纵向市场并重的策略。从纵向市场看,维珍移动把其客户群分成四大类:体育爱好者、文艺爱好者、旅行者、家居者。再针对这些细分的市场把其服务分成三大类:标准服务、特别服务、其他服务。

其中,标准服务包括免费留言信箱、短消息、来电显示等。特别服务都是定制化服务,包括通过短消息给兴趣群体传送即时新闻、体育比赛、文娱项目的售票信息等。其他服务则是给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开发交叉销售、升级销售的机会,例如客户可购买汽车路上修理应急服务、长达三个星期的语音留言保存以及国际漫游等。

有评价认为,维珍移动的增值服务客户群的划分清晰合理,市场销售策略独特,把握住了现代人注重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心理。维珍则认为,赢得年轻客户的认同和信任,掌握关于其的职业、兴趣的信息,是公司重要财源。

作为国外移动虚拟运营商新贵,Ting的发展则主要是有赖于逐步成熟起来的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发展成熟。为此,他们向移动宽带市场推出了共享资费计划,令多个终端共享套餐中的语音、短信和数据流量,大大降低了平板电脑及具有蜂窝链接功能的电子产品等新型移动宽带设备的使用成本,遂受到使用者的广泛好评。

纵观国外移动虚拟运营商,其最擅长的莫过于通过创新专注于细分市场,填补基础电信运营商力所不能及的领域。移动虚拟运营商以自身品牌为标识的运营模式,使他们既不同于增值服务商,又不同于电信代理商,他们往往尽最大努力提高用户黏性。

差异化创新求突破

在国内,如果移动虚拟运营商能在细分市场更多关注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这对于消费者无疑是件好事。

记者获悉,京东、阿里巴巴等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已经开始凭借各自优势,发力这一前景相当广阔的市场。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向外界表示,随着电信基础业务服务及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上各个链条的飞速发展,阿里集团将充分运用积累多年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利用云计算及OS移动操作系统,对旗下各项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力争在电信增值市场上有所作为。京东集团副董事长赵国庆向媒体表态,京东将重点打造彩信、移动数据包、语音、短信等电信服务。并提出将在2014年5月或者6月开始上线虚拟运营商的有关业务。他还放出豪言,表示京东将力争在5年内成为继移动、电信、联通三大巨头之后的第四大运营商。

特别是随着4G牌照的发放,虚拟运营商的机会将更多来自于差异化创新,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律部主任李海英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虚拟运营商的发展贵在模式的创新,他们极有可能在移动支付、4G、创新的社交形态、以及有关移动互联网等相关领域有所斩获,并力争打破行业中已有的“垄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崭新的移动虚拟运营商们需要将着力点放在移动宽带市场,以及最新的智能终端产品上,通过新的细分市场创造全新的业务模式。虚拟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将电信业务与自身优势的深度融合抑或绑定,创新更多数据流量套餐,让消费者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数据服务。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初探 篇3

关键词:移动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移动Web

0 引言

伴随着全球范围的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手机、Pocket PC、PDA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移动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实现,把人们从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远程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

1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是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支撑下的学习环境。而随着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学习社区产生了新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数字化学习时代迈向了移动学习,同时也催生了新型的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支撑下的移动学习环境--移动虚拟学习社区。

从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解及移动学习的特征出发,我们不难把握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涵义。可以认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就是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新型移动学习环境支撑平台。在这种学习环境支撑平台上,拥有共同学习目标、兴趣的学习者可以形成新型的学习组织,建立学习共同体,突破传统虚拟学习社区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采用交流、讨论、互动、协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移动学习。

2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

2.1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原应用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以组织绩效为出发点,强调的是一种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智能型组织,能够快速地将智能与经验传播到整个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动机是内驱的,人们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憧憬,并且通过学习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学习型组织”不应只是新能力的发展,而应是本质上,个体与整体之心智思考的转变。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奠定了思想统一的基础,在移动虚拟学习社区中,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学习社区的认同。这种信任与认同有助于学习社区的和谐与发展,有利于社员个人的成长和集体的进步。

2.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和加涅等为代表的认知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主义的有力批判和扬弃基础上,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社会建构主义的最大共同点出发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它是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演化出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

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部分主张不是各自独立,零乱组合,而是相互依存地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有一主导思想贯穿其中。这一主导思想是:承认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存在并可被认知,个体通过与社会的协商(主客体间的互动),充分利用符号、语言、活动等中介或个体中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理论基础。学习强调知识经验的建构,移动学习更加强调基于社会、文化、情境的学习构建环境,而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正为这种社会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为移动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虚拟情境。

2.3 非正式学习理论

学习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和培训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形式。非正式学习广泛存在,它满足了大部分的学习需要,具有如下特点:

(1)非正式学习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不依赖他人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产生的非正式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全责。

(2)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非正式学习不像正式学习那样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知识来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电视、网络等大多媒体,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的。

(3)非正式学习强调协作。在努力创造一种自我发展和探究氛围的同时,鼓励团队通对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提高团队的集体智慧和绩效。因此,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更强调交流共享。

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非正式学习的过程,移动虚拟学习社区为这种非正式学习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交互环境,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保障,有利于非正式学习的有效开展。

3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

3.1 突破时空的高度互动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最有效的交互方式,互动性也最高。在交流互动的时候,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如果在师生地理位置分离的情况下,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互不复存在,一种方法就是通过Internet架设虚拟学习平台,组建虚拟学习社区,产生一定的交互,但是这种方式交互程度或多或少受到时空的限制,师生之间不能随时随地的产生交互。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架构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完全突破时空的限制,师生之间、会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交流与互动。

3.2 个性化学习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社区里的资源,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定制符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自由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设备,在移动虚拟学习社区里实现自主的个性化学习。

3.3 社会建构化知识共享

虚拟社区中的学习是建构在“虚拟世界”的环境中的,但是这种“虚拟世界”又是现实世界和真实情境的再现。由于移动学习所实现的时空突破,学习者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学习,通过特定的社会情境,将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即时地在呈现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其他学习者可以在社区里分享这种真实的社会建构的知识,加深彼此间的交流和经验共享。

可以看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可以实现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有利于社会建构的知识经验的产生和分享,实现会员个人能力和社区集体智慧的共同提升。

4 结束语

Web2.0应用的普及,移动与互联网跨平台应用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网络向3G的过渡,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构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利用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移动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学习与交流方式。然而,如何设计开发有效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以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2]刘柳.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学科学版),2006(6).

[3]柴晋颖,王飞绒.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 (5).

移动虚拟旅游 篇4

日前,工信部向11家民营企业发放了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即虚拟运营商牌照。京东、万网、迪信通、话机世界、乐语通讯等成为首批幸运儿。

依据工信部对虚拟运营商经营业务的规定,获牌企业将可以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基于自身品牌的通信服务。通信服务具体包括:短信、话音、流量等重新组合为更灵活的套餐,销售给用户;发售SIM卡;发展增值服务,如语音邮件、短信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不对参与试点的企业数量设限,并将试点受理申请的截止日延伸到2014年7月,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试点资格。因此,业界认为第二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将很快浮出水面。

对于期盼已久的民营企业而言,工信部的批文终于让其步入了广阔的电信市场。而随着这批虚拟运营商的诞生,我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也终于迈出了最实质性的重要一步。业界关心的是,在电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时代,虚拟运营商能否让电信行业的垄断坚冰有所消融?又能否通过切入电信行业为自己谋得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艰难的落地

2013年1月,工信部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表明了管理层有意将移动零售业务导向社会。同年的5月17日,工信部发出工作通告,决定正式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并公布了最终试点方案。工信部还要求拟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民营企业,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商谈,准备申请材料。

虽然行业最高管理部门对于推动移动转售业务进入快车道热情高涨,无奈行业主角——电信运营商态度一点不积极。在工信部《试点方案》规定的最后期限临近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才齐齐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由此可见电信运营商的诸多不情愿。

在业内看来,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转售业务的“消极怠工”完全可以理解。一方面,三大运营商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业绩下滑,传统的语音、彩短信等业务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另一方面,移动转售业务意味着运营商手中的蛋糕拱手送给“外人”。

虽然有着诸多不情愿,但迫于工信部的压力,移动转售业务终于迎来了今天的放牌。即便如此,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均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合作伙伴无缘首批牌照。有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这主要源于中国移动对虚拟运营商改革顾虑重重,担心恶性价格战,导致对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的审批结果出炉太晚,错过了工信部的首批牌照审批时间。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超过一半属传统手机渠道商。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市场背景。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审批过程与一般的通信业务发牌过程不一样,这些企业都是先与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才能去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与运营商一直有很深接触的“关系户”,自然更加有优势来签订这个协议,相对而言,运营商也更清楚这些“关系户”的内部情况,所以更加容易给出授权。

争先恐后的入局者

与电信运营商的“表里不一”相比,对虚拟运营商牌照心有所属的企业的态度则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在工信部去年5月公布《试点方案》之后,民营企业就自动进入“备战”状态。这其中,既有天音控股等手机分销商,也有263等增值服务商,还有鹏博士等宽带网络运营商,更有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各方对于移动转售业务的觊觎,可窥一斑。

从数量上看,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分别与14家、16家、17家企业签订了移动转售的合作协议,剔除12家重合企业后,参与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2家。

此次获牌之后,先行获得“通行证”的企业更是争先恐后地打响了进攻战。京东副董事长赵国庆掷下豪言:“预计在今年五六月份京东正式上线虚拟运营商相关业务,5年内力争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迪信通方面则表示,几年前就开始从单纯的以手机零售,向代理运营商放号与增值服务方面渗透,未来将借助虚拟运营商牌照带来的机会强化上游运营商等软性服务。

民营企业迫不及待的背后,是他们看到了移动转售业务在国外的相对成熟,及其带来的新机会,因此各界对于国内市场寄予了无限厚望。

数据显示:韩国移动业务转售商经过3年多发展已占据大约5%的用户市场份额。在电信市场更为开放的欧洲及北美等发达地区,虚拟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占比更是高达7%-10%。按照工信部早些时候发布的通信市场报告,截至2013年10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6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81.9%。其中,3G用户总数达到3.79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渗透率达到31.2%。

如果按照韩国市场5%的用户市场份额来算,未来中国的移动转售企业将获得大约6000万用户。而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财报显示,目前ARPU值平均每月每户收入在50元-70元之间,那么未来移动转售业务的市场将有300亿元到42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虚拟运营商的市场规模能达到欧美等国的10%,未来移动转售业务的市场规模更是有望达到800亿元的高峰。

入场券的意义

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业内,都对移动转售业务的开闸表达了相当的期待,但作为“关键先生”的电信运营商表现出来的阳奉阴违,给移动转售业务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据悉,电信运营商按7折左右价格将短信、流量资费“批发”给虚拟运营商,短信结算价格是7分钱每条,流量是120元每G,语音资费是0.1元每分钟。这样的“批发价”与电信运营商自推的资费套餐相比几乎毫无优势。因此,虚拟运营商如果仅仅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零售渠道,显然是无利可图,而这一点已成业内共识。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就坦言,移动转售商不可能拿到极为优惠的资费,单纯靠移动转售业务挣差价只能挣“辛苦钱”,甚至很可能赔钱,为此,付亮建议企业锁定专属目标群,推出特色服务,掘第一桶金。

通信资深观察家曾高飞也建议拿到牌照的11家企业不要与三大运营商停留于传统语音业务的价格战上,必须在细分市场和增值服务上盈利,提供更专业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

提供电信运营商差异化的服务似乎是虚拟运营商的出路。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顾建兵就表示,获得牌照之后,企业不想只是纯粹做转售业务,而是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值得玩味的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差异化服务,顾建兵表示不方便透露。

毋庸置疑,移动转售业务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蛋糕,各方对此都无法“淡定”。但显然,入场之后,离真正的分享还有相当的时日。无论是传统的手机分销商,还是互联网新贵,抢得一张入场券只是开始。

虚拟旅游的优势分析及其运作策略 篇5

[关键词] 虚拟旅游 思路 策略 优势

一、虚拟旅游的意义与现状

1.什么是虚拟旅游

虚拟旅游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终端身临其境地游览景点的一种旅游形式。它的方式大致是:虚拟现实技术系统营造虚拟旅游环境,旅游者通过计算机,运用某些设备完全进入虚拟环境中,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该环境,同时用于操作该环境中的物体。

2.虚拟旅游的背景

网站的旅游板块正在不断地丰富壮大,国外的Travelcity、Expedia、YahooOnline,国内的Sohu、Sina、163.net等网站中的旅游频道内容越来越丰富。一方面旅游网站越来越多,网上旅游信息资源愈来愈全面;另一方面关于旅游的内容逐渐多样化,层次也愈来愈深,于是侧重于景点的“虚拟旅游”也应运而生。

据美联社消息,45%的成年美国互联网用户利用了虚拟旅游的功能。年龄稍大些的用户更喜欢参加虚拟旅游活动,其旅游的目的地包括博物馆、大学校园、公园等。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称,52%的年龄在40岁~49岁之间和37%的年龄18岁~27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参与了虚拟旅游活动。

3.虚拟旅游的现实意义

第一,虚拟旅游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有效措施。世界遗产的数字化,可以支持无限次地拷贝,可以支持人们远程浏览和欣赏那些易损而又有极高科研价值的旅游资源,避免了直接旅游破坏的产生。

第二,虚拟旅游是重现历史古迹的重要手段。很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只残存了一小部分或是全部消失,那些根据科考及史书的资料、加上人们的想象而制作成的虚拟景观,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者的遗憾。

第三,虚拟旅游是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途径。不论是想去参观自然界中人类无法或是很难到达的地方;还是想去了解因为经济或其他条件限制而无法深入探究的高科技的东西,虚拟旅游的出现,使得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第四,虚拟旅游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兴方式。互联网是一种新兴强势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高信息量、高速传输、时效性强、信息全球覆盖及互动性等等优势。

4.虚拟旅游的现状

虚拟旅游的数量迅猛增长。2006年中国虚拟型旅游网站的数量占中国旅游网站数量的三成之多。

由于虚拟旅游起步时间不长,故产品层次普遍较低,提供的内容几乎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或是一些广告、图片而已;对旅游者最终关心的风景区的资料不够丰富详细,深度广度不够。

此外,多数从事虚拟旅游业务的景区网站建设水平严重滞后。有的网站过分重视网站首页的感观刺激,加入大量多媒体,导致接入速度太慢;还有的网站则内容单薄、互动性差。

尽管目前水平较差,但虚拟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虚拟型旅游网站有超过实体型旅游网站的趋势。以美国为例,目前其虚拟型旅游网站占到了该国旅游网站数量的近六成。

表1 中美旅游网站类型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取自http://www.pandaholiday.com/数据整理,美国取自http:// www.pu.edu.tw/o

二、虚拟旅游的优势及与真实旅游的相关分析

1.虚拟旅游的优势

第一,自主性。任何有旅游愿望的虚拟旅游者,不受时间、空间、条件、数量等限制,都可以自主地选择和确定旅游的时间、地点、方式和途径,邀请导游或旅游同伴,选择任意形式的人们想像所及的任意虚拟旅游环境去旅游。

第二,超时空性。虚拟旅游能够将过去、现在、未来、微观、宏观、宇观、客观、主观以及幻想世界等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随地提供给旅游者。

第三,交互性。旅游者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手段与虚拟旅游中的物体、事件相互作用或交流信息。比如去虚拟园林参观,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癖好来随时修改。

第四,安全性。旅游者可以放心地在虚拟环境里旅游,不用担心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同时,它对于避免旅游活动影响自然、人文环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及自然生态的平衡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虚拟旅游对真实旅游的影响

(1)虚拟旅游对真实旅游的积极影响

①虚拟旅游将是真实旅游的主要营销方式。虚拟旅游比普通营销方式更优越,故它吸引的消费者和带来的旅游收入每年都在大量攀升(见表2、表3)。这是因为,虚拟旅游借助网络节省了建设销售渠道的费用,与其他媒体广告相比,其成本最低,故其价格折扣也最多。同时也因为,与传统营销4P组合不同,虚拟旅游讲求的是4C的组合: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它更注重和顾客生动、直接、高效的交流,消费者可以自由而直观地对产品进行选择,又可以及时地向旅游企业反馈个性化的需求。随着虚拟技术和安全保障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虚拟旅游将是真实旅游的主要营销方式。

②虚拟旅游促进真实旅游自身的飞速发展。营销方式虚拟旅游的出现,一方面使真实旅游在新增人文景观和服务设施发面,很容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扩大了真实旅游的地域竞争性,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都促使了真实旅游的飞速发展。此外虚拟旅游也被渐渐地引入到旅游规划中来,使真实旅游更完善、更以人为本。

(2)虚拟旅游和真实旅游的相关分析

①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会消弱真实旅游的吸引力。雅虎统计表明,为打开一个网页,浏览者最大忍受时间为8秒,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走掉。在旅游营销中,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不仅仅只是首页速度,其他的诸如:链接网址、导航系统、联系方式、景区配套、游客反馈、网站推广的设置与否、正确与否、更新周期等都会消弱真实旅游对体验者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潜在客户群的流失。

②虚拟旅游会成为较低收入者真实旅游的替代品。虚拟旅游会成为一种为广大较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行方式,对人们心中向往却无法到达的旅游目的地起到暂时解渴的作用。正如影碟和家庭影院的出现,使很多畏惧电影院高票价的人选择了在家看“大片”。但始终虚拟旅游不会替代真实旅游,给他们带来生存危机。我们知道电话的发明,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易行,但是它并没有由此而取代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三、虚拟旅游的发展思路和运作策略

1.虚拟旅游的发展思路

首先,应加大虚拟旅游在真实旅游营销中的运用。真实旅游属于纳尔森的“体验性产品”,传统营销只是通过语言来描述,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而虚拟旅游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此外,真实旅游中散客的快速增加,要求企业生产方式从标准化迈向个性化,虚拟旅游则可辅助完成“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

其次,虚拟旅游可以普及到真实旅游的规划中。由于虚拟旅游有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逼真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激发创作灵感,便于判断、易于修改、可操作性强,显著的人机交换功能、可进行联网规划设计等优点,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虚拟旅游必将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和发展。

上一篇:通风系统优化下一篇:民间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