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贸易

2024-07-26

虚拟贸易(精选5篇)

虚拟贸易 篇1

摘要:“虚拟土地”是指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数量。虚拟土地贸易是一种以“虚拟形式”隐含在商品和服务中的特殊土地资源贸易。随着各国家和区域对于能源的争夺愈演愈烈, 虚拟土地贸易平衡也受到更多关注。如果盲目的进行战略争夺, 必将导致各国家和区域陷入“囚徒困境”和零和博弈, 因此必须要寻求均衡的博弈策略以解决争端。通过模拟区域关于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的策略选择, 利用进出口函数分析区域进出口虚拟土地和自身虚拟土地消耗之间的关系, 分析建立区域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模型, 最终得出区域虚拟土地进出口与自身利用的均衡模式。

关键词:虚拟土地,虚拟土地贸易,博弈模型,均衡点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 同时土地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资源的富集或贫乏直接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安全。虚拟土地贸易战略的提出为平衡区域土地资源赤字、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对策集。随着虚拟土地贸易的研究扩展, 各国家和区域也越来越重视这一虚拟资源的争夺, 虚拟能源贸易为当今国际对外贸易打开了新的视野。虚拟能源战略的实施为缓减能源竞争矛盾、促进全球 (或地区) 能源均衡提供了新方法。然而一个区域该如何通过进出口贸易来保证获得最大的虚拟土地资源收益, 如果只是盲目的争夺资源, 只能导致各国或各地区陷入“囚徒困境”和零和博弈的结果。贸易摩擦此起彼伏, 贸易博弈主体的利益严重受损, 对各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虚拟土地与虚拟土地贸易

1.1 虚拟土、虚拟土地及虚拟土地贸易概念

虚拟土的概念源于“虚拟水”概念, 虚拟水 (virtual water) 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Tony Allan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经过不断完善, 目前较精确的定义为:在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被称为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 它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的, 同时也被称为“嵌入水”或外生水。

2004年国内学者罗贞礼借鉴虚拟水的概念, 首次提出了虚拟土及虚拟土战略的概念。所谓虚拟土, 就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数量。虚拟土同样也是土地资源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中。虚拟土战略, 就是指土地贫乏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土地富足的国家或地区购买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尤其是粮食) 来获得土地和粮食的安全。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给其它国家或地区, 实际上就是以虚拟的形式出口了土地资源;反之, 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入本地区或本国, 实际就是以虚拟的形式进口了土地资源, 这就是虚拟土地贸易。

1.2 虚拟土贸易的战略意义

虚拟土贸易可以有效地解决区域内土地利用不平衡的问题, 它重新的角度提出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找寻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寻求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生产潜力的前提下, 提倡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人口、土地、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 为土地资源短缺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了在更大的范围尺度上寻求缓解区域土地资源短缺和谋求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

2 虚拟土地、虚拟土地贸易及虚拟土贸易平衡计算方法

目前关于虚拟土及虚拟土贸易的计算方法研究较少, 学者均以虚拟水计算延伸至虚拟土贸易计算。严志强、颜章雄等学者根据柳文华、赵景柱和曹建廷、李原园等学者关于虚拟水的计算, 较为系统和完整的阐述了虚拟土及虚拟土贸易的计算方法。严志强等以产品需求地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土地数量来计算虚拟土含量, 该方法是回答了需求地通过虚拟土地贸易节约了多少土地资源。

2.1 虚拟土地计算方法与实践意义

计算某种商品的虚拟土含量, 公式如下:

VLCn, c=CLR/CY

VLCn, c表示n区域c种单位商品的虚拟土地含量, 单位km2/t;

CLR表示生产商品的土地需求量, 单位km2;

CY表示该商品的产量, 单位t;

即生产单位产量的某种商品需要消耗多少的虚拟土地, 商品的虚拟土地含量越高, 则表示商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高。对于土地贫乏的区域则应该尽量减少该类商品的产业布局, 以采取进口贸易方式来节约区域内土地资源;对于土地富集区域则可以集中布局该类商品的相应产业以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出口贸易向区域外流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2 虚拟土地贸易量计算方法与实践意义

计算商品的虚拟土地贸易量

VLTn, i, c, t=Tn, i, c, t*VLCn, c

VLTn, i, c, t表示出口国n向进口国i每年出口的c商品所含虚拟土地总量, 单位km2;

Tn, i, c, t表示C商品的贸易量;单位t;

VLCn, c表示C商品的虚拟土含量, 单位km2/t;

商品在贸易中随着双方交易流动, 其消耗的虚拟土地资源也隐含其中随商品的贸易在区域间转移。已知单位商品所消耗的虚拟土地资源, 区域间 (或国家间) 的虚拟土贸易量可由该种商品的贸易量计算, 即得出商品的整体虚拟土地贸易量。同时由于虚拟土地特征, 同种商品在不同区域中消耗的虚拟土地是不同的, 因此在计算虚拟土地贸易量时尤要区分是进口区域或是出口区域的商品虚拟土地贸易量。

2.3 虚拟土贸易平衡

2.3.1 计算商品的虚拟土地进出口总量

(1) 进口总量。所有进口商品的虚拟土地进口量的总和

(2) 出口总量。所有出口商品的虚拟土地出口量的总和

针对国家或区域间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总量, 可以计算进出口商品的虚拟土地进出口总量。商品种类数量相同的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消耗的虚拟土地总量存在差别, 这一差别使得进出口商品的虚拟土地贸易均存在一个平衡方程。

2.3.2 计算虚拟土地贸易平衡

VLTBn, t=GVLIn, t-GVLEn, t

VLTBn, t表示t时间内n区域的虚拟土地贸易平衡, 单位km2;

该平衡方程表示区域内虚拟土地进口总量与虚拟土地出口总量之间的差值。若VLTBn, t为“+”表示, 该区域是虚拟土地净进口地区;若VLTBn, t为“-”表示, 该区域是虚拟土地净出口地区。虚拟土地净进口区域的土地资源相对贫乏, 需要调整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尽量减少虚拟土地消耗量大的产品生产或产业规模扩大, 合理调整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适当增加虚拟土地消耗量大的商品的进口, 以节约本区域的土地资源。虚拟土地净出口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密集, 可以加大虚拟土地消耗量大的产品生产, 并采用集中式产业布局来扩大产业规模, 要改变零星种植和生产的模式, 更多改为集约式生产和布局, 适当增加虚拟土地消耗量大的商品的出口, 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 虚拟土地贸易平衡的博弈分析

3.1 虚拟土地贸易的前提分析

虚拟土地贸易平衡是区域内虚拟土地进口总量与虚拟土地出口总量之间的差值。若虚拟土地进口量大于虚拟土地出口量, 则该区域为虚拟土地净进口地区;若虚拟土地进口量小于虚拟土地出口量, 则该区域为虚拟土地净出口地区。这一结论在基于虚拟土地的进出口贸易量之差得来, 但是这一结论仅仅只能表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含量是密集或是贫乏, 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区域内虚拟土地的流动变化。

一个区域的虚拟土地以隐含的方式包含在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中, 理论上虚拟土地净进口地区的土地资源贫乏, 为了节省区域内的土地资源, 虚拟土地净进口地区必然要向土地资源密集地区大量进口虚拟土地含量高的商品, 这就有可能会使该地区的进口总量增加, 造成对进口量的依赖, 这必将对该地区的经济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一旦国际市场上该类商品结构发生变动, 势必会对区域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冲击。而虚拟土地净出口地区的虚拟土地出口贸易可以为本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在乘数效应的带动下虚拟土地出口贸易量将会不断增大, 而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出口商品的产量将会不断增加, 一方面这会使得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不断被消耗, 同时区域内对于这些商品的供给量会因出口的增加而减少, 进一步导致商品价格变动, 从而将会国际市场造成影响, 也会损害区域内土地资源存量。通过不断的循环积累, 虚拟土地净进口地区过度依赖进口, 虚拟土净出口地区出口量过大, 这就会对国际市场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然而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总是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并存的, 并没有一个区域会单纯的只进口或只出口, 而一个区域的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上进行才能保证贸易的平衡, 既能节省区域的土地资源, 又能将土地资源充分的利用。

3.2 博弈模型的引入

博弈论是研究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事物的发展、个体的行为都是相互依存的, 整个群体都将会受到群体中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 个体不断的相互作用, 使得群体产生不同的运动结果, 发生不同的变化。考虑到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变化与相互影响, 引入博弈思维来分析区域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平衡态势, 将能有效的分析一个区域应采取何种策略来调整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既能节约本区域的土地资源, 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首先假设在封闭环境中有两个局中人 (即只有两个区域参与对外贸易, 且对外贸易也只在两个区域中进行) 的状态下, 局中人1和2参与对外贸易的所有条件都相同, 局中人1和局中人2都只进行一种商品A的贸易, 同时局中人1和2除了进行相互的贸易外, 还可以进行区域内的商品A的自产自销, 此时局中人所得效用单位发生改变, 进口虚拟土地含量X要失去经济效益以获得土地资源, 因此可得到1个效用单位;出口虚拟土地含量X得到经济效益但失去土地资源, 因此得到及虚拟土地得到1个效用单位。自产自销商品A既要消耗土地资源, 同时又要消耗原料及失去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 因此获得2个效用单位双方博弈模型为表1:

由于是在封闭环境中, 因此剔除双方同时进口、同时出口、一方自产自销同时另一方进口、一方自产自销同时另一方出口的情形, 剩下的是第一种零和博弈和双方均自产自销的情况。相比双方同时自产自销而言, 理性的局中人仍会选择双方进出口贸易来获得利益, 但是由于双方都希望能够通过与对方的贸易获得对方的土地资源, 因此双方仍可能继续争夺, 势必要吃掉对方, 而双方的实力相等时, 获得利益的可能均相同, 在这样的情形下, 理智的局中人会与对方协商, 不会与对方进行交易, 而是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被对方吞没, 那么此时土地资源将不会在贸易空间上流动, 而是由区域内部消化掉。

现在再将这个博弈的初始条件变化, 两个局中人不再处于封闭的环境中, 而是同可以向外界进口或出口虚拟土地产品, 此时在仍保持两个局中人的情况下, 同种无差别化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贸易将成为两个局中人争夺的目标。根据虚拟土地贸易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同种无差别化产品所包含的虚拟土地量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进口商品的贸易总量, VLTn, i, c, t=Tn, i, c, t*VLCn, c, 可以用公式简化为M=V*D, M是甲种商品虚拟土地进口贸易量, V是甲商品的虚拟土地含量, D是甲商品的进口量, 因此两个局中人相对于甲商品的虚拟土进口贸易量主要取决于甲商品的进口数量。此时两个局中人争夺的虚拟土地量可以简化为进口函数:D=a-bP1, D是进口量, P1是国际市场进口价格, a>0, b>0, 此时假设参考a=10, b=1的特殊情况下, 可以得到进口函数曲线为:

现在局中人1和局中人2为了争夺区域外的虚拟土地资源必定要向外界大量争夺进口商品, 而商品的进口量必定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牵制, 商品的进口量将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而减少。此时两个局中人要做出何种决策, 必须采取两步预测, 现在从局中人1的角度分析:

(1) 对对手的进口量进行预测, 这一步将使局中人对可能的市场价格产生想法。即当对手进口大量商品时, 必定会引起国际市场关于商品的猜疑, 价格必定会上升, 而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升高, 如图1, 当价格P1上升至10时候, 进口量会因为商品的价格过高, 超出可能承受的成本额, 而停止进口。

(2) 决定进口的数量。为了避免无休止的进口攀升, 局中人都必须对自己实际需要的进口数量进行控制, 因此必须要权衡从商品的进口量可能获得多少好处。进口商品是不仅是为了获得虚拟土地资源, 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一旦进口量过多, 不仅要造成自身资本的外流, 更会造成自身市场的供过于求, 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发展。

同理引入出口函数:S=λP2, S为出口量, P2为国际市场出口价格, λ>0。自产函数:Q=θ。出口量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而呈现正变化, 国际市场价格升高, 出口商品所获得的收益越高, 理论上虚拟土地出口量也随之增加。自产量不随着价格变化, 这是因为区域内土地上所生产的产品所包含的虚拟土地含量不会外流或增加, 它只被自身消耗。

现在将进口函数, 自产函数, 出口函数联立在图2中表示为:

E是进口量、出口量与自产量之间的均衡点, 当三者之间的数量达到E点时, 此时的价格P即为国际市场进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均衡价格。局中人的虚拟土地贸易平衡为图3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即:undefined。

当局中人1/2的虚拟土地贸易量保持在区间[0, R]中, 双方获得的土地资源收益及达到均衡, 既不会出现商品供过于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也不会出现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的资源紧张。此时, 双方可以相同的机会促使虚拟土地资源流动并获得最大的利润, 从而实现双赢结果。一旦一方突破临界点, 价格低于E, 就会挤占对方的市场份额, 对另一的利益造成损害, 甚至威胁到整个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触发贸易纠纷, 形成共输或零和博奔的结果。

4 结论

土地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至关重要, 在寸土寸金的当今社会土地资源的竞争更是空前激烈。虚拟土地贸易战略拓展了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资源争夺的策略集。通过虚拟土地战略土地资源不再是静止不动的资源, 而是变成流动的, 并且能够参与国际对外贸易的能源。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和区域可以通过贸易方式向土地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区域购买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以保证自身的土地资源安全。通过虚拟土地贸易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 但是同时虚拟土地贸易战略也是双刃剑, 一旦一个国家和区域过分依赖于虚拟土地资源进口, 就会引发贸易逆差问题, 从而很可能会导致对外经济受制于人, 对内经济产生重大风险, 反过来又再次引发土地资源争夺问题, 甚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虚拟土地贸易平衡的稳定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需要保持本身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 还要保持虚拟土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性, 适度选择前进与后退战略, 通过维持相对的均衡数量,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 才能有效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严志强, 颜章雄, 胡宝清.虚拟土地、虚拟土地战略与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理论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 2007, (10) :7074.

[2]高秋杰, 田明华, 吴红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述评[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1, 18 (1) :57-62.

[3]王砚.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博弈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罗贞礼, 龙爱华.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 2004, 26 (5) , 624-631.

[5]姜爱林.论土地的概念与特征[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0, 17 (3) :10-15.

[6]罗贞礼, 黄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研究——兼论虚拟土战略与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301-307.

[7]Prajit K·Dutta, 施锡铨译.策略与博弈——理论及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70-71.

虚拟贸易 篇2

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1],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是英格兰伦敦大学Tony Allan教授于1993年首次创造性的提出,是指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水。1996年Tony Allan[2~3]教授正式界定了虚拟水的定义: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量。虚拟水贸易是指贫水国家和地区通过进口丰水国家和地区的水密集型产品来利用商品贸易所携带的“虚拟水”,保证水资源安全的一种商业战略[4]。水资源贫乏的地区通过进口虚拟水可以减轻对本地水资源的压力,并且克服了真实水进口路途遥远、价格昂贵、缺乏生态安全性的缺点。虚拟水贸易将水资源丰富地区富余水的可利性与用缺水地区水赤字联系在一起,完成了水资源的二次调配。虚拟水贸易的实质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4]。

国际上许多国家经过实践都验证了虚拟水贸易对解决当地水资源缺乏的正面效应,如中东北非地区[6]、日本[7]、南部非洲共同体[8]、孟加拉国与印度[9]、埃及[10]。但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基本上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分析虚拟水贸易对国家解决水资源问题,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从一个国家之内的“区域”角度分析虚拟水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尚是空白。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我们国家内部发展区域之间的虚拟水交易,富水地区向贫水地区输出高耗水的产品,从而缓解贫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本文中笔者将对中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在中国推行区域虚拟水战略展开研究。

一、区域虚拟水贸易的经济因素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实质便是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的水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统一安排生产,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与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增进区域利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中国各地区在水资源要素禀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较明显,地区间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和需求的差异也较大,这都为我们国家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提供了可能。但由于一些历史、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实行区域间虚拟水战略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影响因素:

(一)地区的经济实际影响区域虚拟水贸易

区域虚拟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实际。水资源短缺的西、北部地区又恰好是经济落后的区域,它们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应该减少高耗水的产品的生产如农产品、矿产品,减少本土水资源的消耗。但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及一些高耗水的初级工业产品又恰恰是这些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所以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高耗水的农产品、初级工业品等大量减产转而从东南部地区购入,当地的经济情况能否承受。还要考虑农产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在西北部地区大量减产的情况下,如果东南部地区受自然因素影响某年农产品歉收,必将导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甚至需要从国外市场进口补给。

(二)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制约区域虚拟水贸易

虚拟水贸易的实质是从全国角度调度水资源,总的来说可以节约和有效使用水资源。但是,各地区由于谋求本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地区之间相互戒备、相互隔离,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具体制定贸易政策时对伴随着实物贸易产生的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并不一定重视,他们往往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平衡等角度制定政策。尤其那些水资源丰富的潜在虚拟水输出的地区,它们在制定这些政策时未必会支持区域虚拟水贸易。而对于水资源贫乏的虚拟水输入地区而言,从保护本地区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就业等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往往也会限制区域虚拟水的输入,不利于区域虚拟水贸易。这种对地区局部利益的追求就构成了基于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战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因此,强化区域经济理念,促进区域协调与融合,消除地方保护是虚拟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引起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对于西、北部等缺水地区,需要减少对于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农产品等),将有限的水资源投入到耗水量少,可产生经济价值高的产品生产中,最大化的发挥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这将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巨大冲击,而对于东、南部富水地区则相反应增加对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就需要对现有各区域的生产格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基于虚拟水导向制定的政策联系起来,根据当地的实体水与虚拟水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贸易和生产政策,缓解实体水资源压力,保证食品安全和水安全,解决地理政治纠纷甚至水资源“战争”。在贫水地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以低耗水高价值的农产品代替水密集型产品。如果在采取虚拟水战略后没有相应的低水耗高价值替代品,则虚拟水战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因为虚拟水的进口而产生诸如失业、经济发展下滑等负面影响[13]。

(四)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区际贸易差额

在中国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西北部地区从东南部富水地区大量购买农产批等高耗水的产品,改变了以往“北粮南输”的格局,这将导致东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北部内陆地区区际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而区际贸易差额在GDP中占比较高,会带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变化,引发区际利益矛盾,这不能说不是问题。如果财政分配高度统一,区际贸易差额对某些地区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再分配加以调解,但在目前中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区际贸易差额过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很难通过财政分配得到调解,会成为一个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社会因素

(一)区域虚拟水贸易保证区域水安全

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意识到全球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水日献词《水安全———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权利》中指出:“水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让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为所有的人提供清洁、安全和有益健康的水。”安南的献词强调了水安全的重要性,把“卫生”和“公平用水”视为水安全。波恩国际淡水会议认为,以公平和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世界淡水资源是各国政府迈向更加安全、公平和繁荣的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扶贫是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水资源在人的健康、生活、经济增长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水资源安全涉及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各类问题,水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时,不仅对西北部等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安全有益,可以缓解国内的水资源压力和农产品的供给压力,有效利东南部富余的水资源,节约本地水资源以用于其他产业生产,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二)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居民收入

区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开展贸易,会引起本地区生产要素收益发生变化。从短期看,贸易会引起出口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因而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同时,进口竞争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因而这个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从长期看贸易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引起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益。

尤其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东、南部地区发达,西、北部落后且缺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果我们采取区域虚拟水战略,即要减少西北部地区农产品等高耗水产业转而与东南部地区交易获得,那么会社会总产值进一步下滑,与东南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情况。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政府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和措施,比如利用税收、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使任何个人或阶层都不因对外贸易而蒙受收入水平绝对下降的负面影响。对贸易可能引起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社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引导控制。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就业结构

虚拟水战略的采用也意味着贫水地区高水耗农业生产的萎缩,如果没有相应低水耗农业的引进,农村的社会福利没有相应的保障,则较多的农民在农村会面临生产生存问题。当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由于农民一般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较少,找到较好就业机会的较少,进而导致贫穷、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虚拟水战略对富水地区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上。推进虚拟水战略意味着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相关产业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农业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和比例都会相应增加,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产生影响[11]。

三、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生态因素

(一)虚拟水贸易具有“价值隐含性”和“环境友好性”

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事实上是伴随着实物贸易产生的,通过“市场协调”解决了区域间水资源的调度,且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弥补了“实体水”调度的诸多局限因素。贫水地区通过减少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减少了当地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废水的排放与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干旱贫水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3]。

(二)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存在的变异及其生存环境,通常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粮食安全、生态健康以及农业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区域虚拟水交易导致一些高水耗的产品会减少甚至停止生产,而选择从其他地区输入或寻找替代品,这些生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另外,由于生物圈的存在,进而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进而对其他生物生存产生影响。农业产品的更改、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产生影响[11]。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土地利用结构

对于虚拟水输入地区高水耗农业生产的减少,将会产生大量闲置农田,如果没有以低水耗农业生产替代,而是向城市化方面发展,则可能导致地面的植被覆盖率会降低,引起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使生态环境恶化,就改变了我们希望通过区域虚拟水贸易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修复生态环境的初衷。

对于虚拟水输出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平衡的影响上。加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增加,而同时意味着其他可耕种土地资源的减少,像森林土地资源、草地、沼泽地等等,对土地的利用结构产生影响,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四、总结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是一个复杂事务的综合体,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法律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中国要真正开辟一条有利于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道路还需要更多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摘要: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普遍关注。虚拟水贸易是一个复杂实物的综合体,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对中国推行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虚拟水,贸易,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

参考文献

[1]Bingsheng K,Pierre G.Water,livestock and ecosystems[C]//Water for food and ecosystems conference,Netherlands:FAO,2005:21-49.

[2]Allan J A,Karshenas M.Managing Environmental Capital:The Case of Water in Isael,Jordan[R],the West Bank and Gaza,1947—1995,in Allan,J A&Court J H.(Eds.)Water,Peace and the Middle East:Negotiating Resources in the Jordan Basin.I.B.Taurus Publishers:London.1996:124-154.

[3]Allan J A.Virtual Water Eliminates Water Wars?A Case Study from the Middle East.In:Hoekstra A Y edited.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2.IHE Delft,theNetherlands.2003:137-145.

[4]钟华平,耿雷华.虚拟水与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15.

[5]Hoekstra A Y,Hung P Q.Virtual Water Trade: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Crop Trade[J].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IHE,Delft,the Netherlands.2002,(11):239-304.

[6]Dennis wichelns.The policy relevance of virtual water can be enhanced by consider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J].AgriculturalWater Management,66(2004)49-63.

[7]柯兵,柳文华,等.虚拟水在解决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2004,(2):32-36.

[8]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9.

[9]Saila Parveen.Trading Virtual Water Between India and Bangladesh A Politico-economic Dilemma[EB/OL].http://www org/waterweek2003/Workshop%207%20Oral(28).htm,2005208210.

虚拟贸易 篇3

山东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但人口却占全国的7.0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水资源标准,山东省属于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的极度缺水区[1]。要解决山东缺水问题,根本上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是关键,其中调整第1、2、3产业的结构,建立基于水资源保护的节水型社会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矛盾的唯一举措。

“虚拟水”概念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J. A. Allan在1993年提出来的。开始时是指包含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水资源,后来延伸到隐含于水密集型产品中的水资源量[2]。虚拟水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进行水资源量的间接交易。如,生产1 kg蔬菜平均需要消耗200 kg水量,如果不考虑调入山东省的蔬菜量,按有50%的蔬菜约0.2亿t参与外销,相当于从山东省调出了40亿m3水量[3]。而跨流域工程调水等真实水的调配方式具有投资大、水价高、移民和占地多、水质和生态安全风险大等缺点,运用虚拟水贸易进行水资源的二次调配,并将该思想运用于山东省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具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虚拟水贸易分析大多采用针对具体产品的表观消费方法,只适用于对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核算,难以衡量工业产品的虚拟水贸易量,更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系统把握区域间虚拟水的流动关系,且存在进出口产品重复计算的风险[4]。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虚拟水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不足。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W. Leontief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一种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数量依存关系,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制定以及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数量分析方法[5]。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山东省虚拟水贸易有助于深入剖析宏观经济与水资源之间的双重关系:一方面,水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日益紧缺的水资源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工程项目的实施,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需要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证。因此,本文选取投入产出方法对山东省的虚拟水贸易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山东省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内水资源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1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反映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使用量加入其中,制作水资源投入产出表,并以其为工具,计算出直接耗水及完全耗水等耗水系数,是该分析方法的关键。

1.1耗水系数

耗水是用来测度各生产部门用水强度的指标,可用以反映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水资源在各部门的利用效率。一些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可能用到上游生产部门的产出产品或服务,由此带来部门间接用水,因此,在对耗水量进行分析时,分为直接耗水及间接耗水2部分[6]。

(1)直接耗水系数。

直接耗水系数即生产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耗水指数,相当于常用的万元产值取水量。表达式为:

Ηj=Wj/Xj

式中:Wjj部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Xjj部门产出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2)完全耗水系数。

完全耗水系数是指生产部门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包含于所有其他部门提供给该部门的中间产品中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表达式为:

D=Η(Ι-A)-1=(dj)

式中:H为直接耗水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aij],aij=xij/xj,表征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用以表征直接消耗于完全消耗之间的相关关系[7]。

与直接耗水系数相比,完全耗水系数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度量各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

1.2输入输出虚拟水

就山东省而言,产品的净流出量由国外使用、国内省外使用、进口和外省流入4项组成,其中国外使用和国内省外使用为输出项,进口和外省流入为输入项。净输出为输出项与输入项之差,正值说明该部门产品输出大于输入,负值说明该部门产品输入大于输出。

根据《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山东省向省外输出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总量在1997年及2002年的表中只用一项“净流出”表示,而在2007年的表中,分列为“国外使用”、“国内省外使用”、“进口”和“省外流入”4项,针对这一数据情况,对1997年及2002年只计算了净流出的虚拟水量,而对2007年的数据,则将“国外使用”和“国内省外使用”合并为输出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将“进口”和“省外流入”合并为输入产品及服务的价值,而输出产品及服务价值量减输入产品及服务价值量之差则为净流出价值。

在分析各行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所带来的虚拟水效应时可根据产品及服务净输出量与相应完全耗水系数的乘积得出;而在计算14个行业的总输出虚拟水量时,由于完全耗水系数中存在行业间耗水量重复计算的问题,故应采用各行业产品及服务净输出量与相应直接耗水系数乘积之和。

2数据来源及处理

2.1数据来源

鉴于投入产出数据的限制,本研究选定的基准年为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数据来源分别为:①1997年、2002年、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价值型)》中各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②1997年、2002年、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中山东省取用水总量及农业用水量数据;③1997、2002、2007年《山东省环境年鉴》中各工业行业用水量数据。

2.2产业及数据合并

由于宏观经济系统庞大及缺乏行业内部数据等原因,无法对各分支行业均进行计算和分析,故在计算之前,对各产业部门进行了分类和合并。结合经济生产和水资源使用两方面的因素,并以《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分类作为基本参考,将山东省宏观经济系统大体划分为以下14个产业部门[8],如表1所示。

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4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及用水量数据进行合并,为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计算作准备。

3计算及结果

在理论方法和数据准备的基础上,对1997、2002、2007年山东省的输出虚拟水量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见表2、表3。

4分析与结论

根据虚拟水的概念,区域产品或产值的输入和输出,就意味着水量的调入和调出。由于各行业产品的流入流出而带来的水量的流入流出在各行业间相差也较大,如2007年食品工业为2.416 2×105万m3,而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为-0.399×105万m3,这说明,就山东区域内而言,通过输出食品,输出水量2.416 2×105万m3,而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及供应却间接性地带来了0.399×105万m3的水量的引入。通过分析净流出耗水量,如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增加输出水量少的行业部分的比重,同时降低输出水量多的行业部门的比重,那么对于省内水量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4.1分行业虚拟水分析

(1)根据表2和表3中的计算结果,对国民经济3大产业进行比较,见表4。

以2002年为例,山东省农业部门输出1.49×105万m3虚拟水,占总输出虚拟水的92.79%,工业部门输出0.08×105万m3虚拟水,占总输出虚拟水的5.84%。而从贸易经济量来看,2002年山东省农业输出158.8亿元,仅占总贸易输出量的7.75%;工业输出1 842.6亿元,占到总贸易输出量的89.92%。这说明山东省2007年的农业贸易输出量虽远小于工业贸易输出量,但输出的都是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对水资源短缺的山东省而言,大量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输出,直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2)纵观3年数据,工业产业中,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的虚拟水净输出量均位居前列,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的生产原料均来自农业,农业是耗水量最大的产业部门,导致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间接用水量较大。

(3)虽然工业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远不及农业,但是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对其虚拟水贸易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①工业是与农业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及第3产业的生产活动依赖于工业创造的良好条件;②调节地区内部产业结构,达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研究山东省虚拟水贸易的最终目的,而工业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4)从分行业角度分析,应适量消减农业在山东省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鼓励实施虚拟水战略,加大粮食进口;工业应调整其产业结构,向节水型产业的方向发展;第3产业消耗较少的虚拟水,应作为今后的行业重点进行发展。

4.2年际虚拟水分析

(1)计算结果表明,1997、2002、2007这3年的净输出虚拟水量分别为:2.157 1×105万m3、1.605 8×105万m3、-2.773 1×105万m3,由数据可看出,3年的净输出虚拟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就分行业数据而言,农业3年的数值分别为:2.162 3×105万m3、1.49×105万m3、-3.560 2×105万m3。说明近年来,通过商品贸易的形式,山东省减少了虚拟水的输出,这对缓解水资源短缺是十分有益的。

(2)具体到各行业,农业净输出虚拟水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总量保持一致,尤其是在2002-2007年,由净输出转变为净输入状态,这对我省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有利的;第3产业的净输出虚拟水量亦持续上升,但不高于该产业贸易输出量的增长速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工业净输出虚拟水量持续上升,且高于其贸易输出量的增长速度,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效率有关,这种形势应通过加大节水力度进行扭转。

5结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本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外围寻求解决地区内部问题的对策。虚拟水贸易战略即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思路。

虚拟水贸易量的计算是本研究的难点和关键。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投入产出方法能够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较为清晰地量化区域经济贸易过程中的水资源调配量,具有以下优点:估算全面,涵盖了宏观经济各产业部门;利用投入产出关系,在考虑各部门间复杂联系的前提下,计算方法相对简明,数据口径统一,可操作性强;方法依赖于投入产出表和部门用水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虚拟水战略具有远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山东省而言,也具有挑战性。具体而言,在虚拟水贸易的指导下,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应从水的产出率角度出发,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第2、3产业的比例,农业内部提高节水高效作物的比例,以及工业内部提高节水高新科技产业的比例。这应作为政府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

6讨论

(1)本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1997、2002、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均为现价价值型表,由于缺乏3年现价与不变价之间的衡量关系,难以准确地定量比较3年之间各项系数之间的数量增减,只能定性地刻画3年数据的变化趋势。

(2)由于本文的研究基于宏观经济的角度,数据源自于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其中农业是作为一个大类进行划分,而农业的构成决定了分析较为困难,其下属的农作物、蔬菜、林业、渔业、牧业及副业等的用水量及输出输入量相差很大,但是在本文中计算产品输出输入虚拟水量时难以表现出来,以后的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3年间净输出虚拟水量变化较大的具体原因。

虽然本文选择和采用的数据指标比较单一,但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作为一个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地区,运用虚拟水贸易的理论进行水资源分析是可行的,且说明了一些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参考。

虚拟水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控制区域内虚拟水含量高的行业,也不是单纯地进口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产品比例。因此,在虚拟水贸易领域仍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要做,以真正为政府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摘要:山东省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投入产出和用水量数据,对山东省虚拟水贸易进行了计算,提出虚拟水量计算的新思路,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分行业和时间的角度分别进行讨论,并提出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表明,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的研究对山东省缓解水资源问题,实现新时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投入产出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品,王维平,马承新,等.山东省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1):117-120.

[2]董文福.“虚拟水”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2):77-80.

[3]王维平,曲士松,孙小滨.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2):76-78.

[4]赵旭,杨志峰,陈彬.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中国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86-294.

[5]Leontief W.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economic struc-ture:an input-output approach[J].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1970,52(3):262-271.

[6]王维平,戚红.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模型[J].水利经济,1995,(2):58-65.

[7]白雪梅,赵松山.对列昂惕夫逆阵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3,(6):6-8.

虚拟贸易 篇4

1 虚拟企业文化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指出,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具有导向作用, 可以凝聚员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 我们有必要为虚拟企业建立属于它自己的企业文化, 从而更好地推动虚拟企业的发展。

虚拟企业的特殊性及其发展又要求我们从原有单一企业的文化中跳出来, 建立新型的、适应其需要的企业文化来推动自身的发展。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虚拟企业的特殊性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组织结构的动态性以及企业边界的模糊性, 等等, 原有企业单一企业文化的简单直接加总已经无法满足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切入点, 找到这些单个企业文化中拥有的、能够共同促进虚拟企业发展的、属于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点。由此, 我们想到了国际组织。

2 从国际组织视角研究虚拟企业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际组织的定义。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 该联盟是由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成立的, 并且具有常设体系的一套机构, 其宗旨是依靠成员间的合作来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

从定义上看, 国际组织与虚拟企业就有很强的相似性, 比如二者的成员数都是两个以上, 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这就使得我们想到, 二者之间是不是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呢?国际组织所具有的文化对于构建虚拟企业文化是不是也有可借鉴之处呢?通过对国际组织和虚拟企业的相似性的比较来说明这两个问题。为了比较的方便, 也为了进行更清晰的比较, 在下面的分析和比较中, 选用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世界贸易组织 (WTO, 以下用WTO代替) 作为国际组织的代表, 来与虚拟企业进行相似性的比较。

(1) 目的相似, 二者都是参与者为了完成共同目标和共同发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结合起来的。WTO各成员国是在维护主权平等的基础上, 为实现共同的经济发展而结合在一起的;而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则是为了抓住市场机遇, 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加入进来的。

(2) 基础相同, 都是以契约为合作基础的。WTO的本质是契约, 它以议定的协议来限制各成员国政府;而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行为, 都是通过大量具体和非具体的契约形式来进行的。

(3) 各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在WTO的各项基本原则中, 自由、平等、公平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其中;虚拟企业各成员之间, 由于各自具有不同的核心优势, 大家都没必要受别人的指使, 所以他们之间也都是平等互利的关系。

(4) 环境相似。WTO和虚拟企业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主体, 他们的行为都属于自由的社会行为, 他们参与进组织都是一种合意行为, 都面临着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传递飞速和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 只是WTO面临的是国际这个大环境, 而虚拟企业面临的是略小一些的小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虚拟企业与以WTO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因此, 可以从国际组织的视角来分析和构建虚拟企业的文化。

3 国际组织视角下虚拟企业文化的构建

世界贸易组织 (WTO) 是世界上唯一的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其核心是《WTO协议》。这些协议是世界上大多数贸易国通过谈判签署的, 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则, 其本质是契约, 约束各国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制在议定的范围内。在WTO的各项基本原则中, 自由、平等、公平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其中, 而这些规则又约束着各成员国, 使得他们彼此相信其他成员必将在WTO法律框架内活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促使各成员国在矛盾与妥协中求得共同意志, 并在信任机制的保障下信守承诺。

根据对WTO组织相关背景的了解, 我们总结出构建虚拟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当树立的主要一些理念, 即:契约思想、相互之间的信任、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合作共赢等四个方面。下面, 我们来具体地谈一谈在构建虚拟企业文化时对这四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 契约型文化

契约从语义上来说, 可以被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规定了每个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并对遵守或不遵守契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的协议。契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比如哲学、比如法律等, 从这些方面可以发现契约所具有的共同的一些东西:一是要求主体拥有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人格;二是要求主体富有理性自主精神;三是要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订立契约的目的;四是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守诚信原则。

虚拟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就是各独立自主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 为了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通过协商而建立起来的, 而这些又恰恰是契约关系的基本特征。因此, 我们认为, 为了促进虚拟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应当将契约思想纳入到虚拟企业文化中来, 形成契约型文化。契约是虚拟企业各成员之间合作的基础, 是其法律保障, 因此契约文化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各成员的行为, 有利于牵引和提升各成员企业的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契约型虚拟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 树立契约信念。契约信念的基础就是承认个人人格的平等, 它体现了人对人的文化理解。人之所以进入市场与他人进行交换, 并以契约的形式对这种交换行为加以规范, 乃是源于人对人的文化的理解。契约信念要求交换者在全面履行契约的基础上, 依靠自身努力, 在公平竞争中决出胜负。

第二, 培育契约意识。契约意识是契约信念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表现, 契约意识的培育需要形成以下几种观念:意识自主观念、理性观念、公平竞争观念以及法律约束观念等。

第三, 完善契约道德观念。在契约型文化的建设中, 契约道德观念的完善主要是对个体道德观念的完善和对群体道德观念的完善。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提升为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而虚拟企业中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为企业带来员工敬业尽职和奉献精神的增强, 也为企业带来创新的动力。

第四, 构建契约制度。契约制度是契约文化在实际操作中物化了的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对于契约制度的建构, 主要是要确立经济上的市场制度、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以及契约的法律制度, 为契约的履行提供法律保障。

3.2 信任型文化

管理运动先驱爱德华·戴明 (Edwards Deming) 博士曾说:“一个系统要想实现效率最大化, 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信任, 人员、团队、部门以及分公司之间就不可能合作。如果没有信任, 每个成员都将致力于保护自己的眼前利益, 这将会对自身以及整个系统造成长期的损害。”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形成一个群体。WTO各成员国为了实现国际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 必须要做到对其他成员国的信任。对于虚拟企业而言, 信任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虚拟企业中, 信任的作用体现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虚拟企业组建初期, 需要信任作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基础;在虚拟企业运行的过程中, 信任是克服工作困难的有效润滑剂, 能够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地运营;在虚拟企业解散时, 来自组织环境的信任将会继续延续下来。

虚拟企业成员的相互信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有时决定着虚拟企业的成败。因此, 在构建虚拟企业信任型文化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承认个体, 即对个体的技能、态度、行为、文化背景等的接受、认可和尊重, 同时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因为我们只有尊重别人、了解别人, 才能够较容易地获得别人的信任。信任是相互的, 只有相互的信任才能带来共同的利益。

第二, 要建立起全体成员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具有进取性的远大目标。在这种目标体系下要求企业成员有强烈的责任感, 努力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出企业成员间的信任, 建立起知识共享平台。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信用经济, 也倡导诚信为本, 信用直接关系着交易成本, 信用与交易成本成反比, 即:信用程度低, 意味着交易成本高;信用程度高, 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收益。

第三, 作出相应的制度保证。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都是有代价的, 因为信任是将自己的东西放到别人手里, 这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为了形成有效的信任型文化, 使得大家都有动力去信任别人, 有必要从制度上作出相关保证, 以保证信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3 融合型文化

虚拟企业普遍实行并行作业, 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把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独立模块, 再根据成员企业的技术优势来各自承担相应模块的研制开发工作。这改变了传统的以时间为序的串行工作方式, 使得员工们的工作地点呈现出离散化的特征, 员工们可以散居在世界各地, 来自不同国家、种族, 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 但这也为管理和协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利于虚拟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们提出要构建融合型虚拟企业文化。融合型文化的构建, 主要是围绕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开展的, 我们需要首先知晓企业文化冲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般来讲, 虚拟企业成员间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虚拟企业的员工可能分布在各地, 可能来自不同国家、种族或组织, 他们所具有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不同, 受到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每个成员都习惯于从自身的认知点出发去理解别人, 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上的失误。

二是价值观念不同。价值观是个人或社会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况的一种判断和持久信念。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他们的价值观念一般是不同的, 其行为方式和态度也是不同的, 而作为多企业联合体的虚拟企业自然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三是语言、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 自然导致人与人或企业成员之间在语言、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上的差别, 会让员工之间不能完全把握住对方所提供的信息, 甚至造成信息丢失;长期处于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会有思维定势, 不利于接受新鲜事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企业, 各成员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 不能够弥补语言和思维定势带来的缺憾, 更容易阻碍虚拟企业的发展。

因此, 构建有效的融合型虚拟企业文化要求我们要协调并处理好以上所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并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为员工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提供有效的帮助, 建立虚拟企业战略目标,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因为有效的沟通是虚拟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虚拟企业文化形成的前提, 只有让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 成员企业才会形成共同目标, 员工也才会有集体意识、有相同的价值观念, 从而推动虚拟企业快速发展。必要的时候, 可以进行相关的文化培训, 增进了解。

3.4 合作共赢型文化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 大多数国际性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共同利益, 即每个组织都预先假定有一个其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WTO各项基本原则, 比如:非歧视原则、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等, 都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其最终是以各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虚拟企业也有一个共同发展的原则, 那就是合作共赢的原则, 即各成员企业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 共同谋求发展, 共同进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使得人们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一的企业已经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 虚拟企业的出现正是在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条件下, 实现了满足多企业利益共同发展的要求。可以说, 虚拟企业的出现, 本身就是多企业为了实现合作共赢的结果。

合作共赢型虚拟企业文化是强强联合的文化, 它要求各企业在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因此, 在构建合作共赢型文化时应做到:

第一, 树立合作竞争观念。在新经济时代, 合作比竞争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首要战略。为此, 企业必须克服“击败对手才是胜利的”传统竞争观念, 转而树立一种务实的“共赢”的合作观念, 在市场角逐中不仅要学会竞争, 更要学会合作。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法则是以合作方式共享资源, 而不是以竞争方式掠夺自由。企业为了生存, 必须首先学会合作和彼此依赖, 为竞争而合作, 靠合作来竞争, 树立合作竞争的长远思想和新观念。

第二, 要学会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虚拟企业是建立在成员各自拥有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动态组合, 虚拟企业要学会集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 充分利用各企业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4 结束语

以上所述的四种文化中, 契约型文化是整个虚拟企业得以运行的保证, 是其他文化建立和实施的强制性保证;信任型文化是虚拟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融合型文化为其他文化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从国际组织视角来研究虚拟企业文化的构建, 尚属一种尝试, 但也不失为一种思考问题的好方法。只是, 在构建上述虚拟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我国仍然存在非契约配置现象以及契约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等, 这些都不利于契约型虚拟企业文化的构建;又如, 虚拟企业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有成本的, 有时某些企业需要做出牺牲甚至是丧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违背了当初建立虚拟企业的目标, 也不利于合作共赢型虚拟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理论研究和构建过程中慢慢加以改进。

摘要:虚拟企业作为信息时代中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 和国际组织在建立目的、基础、环境及成员责任义务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通过分析从国际组织视角研究虚拟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提出了构建虚拟企业文化的四个方面:契约型文化、信任型文化、融合型文化和合作共赢型文化。从国际组织视角研究虚拟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尝试, 对于虚拟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虚拟企业,企业文化,国际组织,契约

参考文献

[1]黄花.浅谈虚拟企业文化及其目标模式的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 2005 (1) :22-24, 91.

[2]孟凡波, 孟华.虚拟企业文化相关问题分析[J].商业研究, 2005 (8) :173-174.

[3]潘一禾, 张丽东.认识现有国际组织的西方组织文化背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12) :67-71.

[4]解树江.虚拟企业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2) :11-13.

[5]耿改智, 杨亮才.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 2004 (4) :35-37.

[6]赵光侠.契约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4) :73-75.

[7]梁文艳, 刘耀中.全球虚拟团队的跨文化冲突和沟通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2) :20-21.

[8]袁文霞, 徐桂红.虚拟企业应构建诚信企业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 2005 (1) :48-50.

[9]孙建华.论中国信任文化的传统与现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135-138.

[10]胡峰.文化多元性、时间性与全球虚拟团队[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8) :12-14.

[11]王硕, 黎仁贵.虚拟企业文化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9-11.

虚拟贸易 篇5

许多行业的知识、技能、行规或术语, 无法完全用文字或语言加以详述。若要学习该专业技能, 唯有进入专业情境, 亲自观察和参与, 才能有所收获。《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前教师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外贸函电范例、合同文本、贸易术语和国际支付方式来讲评合同磋商、签订和履行外贸业务流程。[1]单纯地脱离市场环境的理论教学效果非常差, 所以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发时, 应该整合网络技术、设计情境教学内容、建立虚拟学习社区, 从而让学生置身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亲自动手参与、思考和讨论。本文试图以《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发为对象, 探讨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 (Situated learning) 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 (Jean Lave) 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 (Etienne Wenger) 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 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 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 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 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简言之, 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2]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 ”一词最早由美国人瑞格尔德 (Rheingole) 提出, 它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空间, 参与者借此空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并形成一种社会关系。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VLC) 是虚拟社区的一个子集, 虚拟社区强调的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 而虚拟学习社区所强调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如网络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等都属于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供具有共同兴趣和学习目的的人们在互联网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学习。[3]在这样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彼此共享观点、思想、资源、知识以及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 达到学习的目的。

2 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2.1 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

通常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共享知识等, 明确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是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前提。其中, 共同目的是学习者参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条件, 尽管不同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的目的不尽相同, 但都有其自身建设宗旨, 如有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在线的网络学习课程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 有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提供一个共同的空间就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彼此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共同的文化背景强调虚拟学习社区是同一类人的集合体;公共空间即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交流与互动平台, 每个成员可以在社区里畅所欲言并共享空间里全部资源;虚拟学习社区秉承自愿参与的原则;共享知识是以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为主要目的。学习者通过共享他们的知识与经验, 共同地解决问题, 共同地承担学习任务, 逐步形成可随时随地访问的共享的知识资源库。

2.2 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虚拟学习社区平台主要包括五个功能模块:注册登录、业务操作、个人空间、社区和社区服务, 其中社区平台的业务操作模块是基于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进行构建的[4]。具体虚拟学习社区功能框架如图一所示:

(1) 注册登录模块

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 每个用户必须拥有自己的个人信息空间, 因此必须要有注册和登录模块。学习者经过简单的注册, 登录社区后, 成为合法的虚拟学习社区成员, 才能拥有社区成员所享有的一切权利。我们这里设定教师为超级管理员, 可以给每个社区成员授权, 对社区成员及社区一切资源进行管理, 包括发布社区公告、给予社区成员帮助等。

(2) 业务操作模块

(1) 角色选择

尽管我们构建的是一个虚拟学习社区, 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这个共同的社区里发表自己对业务知识的理解, 可以参与讨论, 但因为我们的社区是以国际贸易课程为基础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 故而需要构建一个外贸业务操作的真实情景。所以这里我们设定的角色分别有五个: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每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和所拥有的权限不同[5]。

(2) 基本资料

每个进入业务模拟操作的社区成员事先都必须进行角色的选择, 每个角色对应的基本资料也不同。基本资料板块主要是记录公司的各项详细信息, 包括用户编号、账号、注册资金、单位代码、税务登记号、海关号等基本信息, 这几项由社区管理员事先统一分配。第一次登录业务操作模块的用户都需要先注册一个公司名称, 否则不能进行其他业务操作。

(3) 财务资料

财务资料版块相当于公司的财务部, 所有业务往来所发生的收入、支出、贷款明细都会被记录在这里。

(4) 库存状况

库存状况版块只供进口商、出口商、工厂三个角色用户使用, 这里相当于公司仓库。随着业务的发展, 系统将根据进货后库存量增加和销货后库存量减少的原则自动统计出来, 供使用者查询, 但不能做修改。

商品编号、名称与电子商务区中“产品展示”里的资料相对应。进货或出货时, 系统均以商品编号来自动计算库存量的增减。

数量:在工厂画面, 这里显示生产出来的实际数量;在出口商和进口商画面, 系统将根据合同签订的销售数量, 在出货或进货以后自动增减库存量。

采购成本:只有出口商、进口商才有此项, 显示出口商向工厂采购、进口商向出口商采购时所签合同中有关该项产品的采购成本的平均数。例如:出口商分别向两家工厂采购某产品, 与A工厂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0元/件, 与B工厂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2元/件, 则两次进货后, 显示的采购成本为11元/件。

库存成本:只有工厂才有此项, 显示工厂生产某产品成本总和的平均数。例如:某产品第一次生产时, 成本为5元, 第二次生产的成本为5.8元, 则库存中的生产成本显示为5.4元。

(5) 业务中心

不同角色进入这里, 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列出了与该角色相关的工作内容, 例如:进口商为起草合同。

(6) 电子商务区

这里是基于互联网, 类似于阿里巴巴的B to B电子商务中心, 提供完全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使用者可以在各个页面中查到通知、今日汇率, 以及工厂、出口商与进口商的详细资料;关键词搜索功能帮助使用者快速找到需要的供求信息、公司、产品资料, 为外贸实训提供更大空间。

(3) 其他模块

除了前面介绍的注册登录、业务操作之外, 该虚拟学习社区还具有其他虚拟社区共同的内容, 如:个人空间、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其中个人空间版块主要是供用户维护个人资料, 发布自己的观点、评论, 共享自己的资源等等;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版块则是由教师或教师授权的版主来管理社区成员及社区资源, 发布社区公告, 提供在线帮助等。

3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实现

3.1 开发环境

目前各种网络系统运行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C/S (Client/Server) 模式, 即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主从式运行模式;一种是B/S (Browser/Server) , 浏览器与服务器的运行模式。B/S运行模式采用三层结构, 弥补了C/S两层体系结构带来的不足, 综合了浏览器、信息服务和WEB等多项技术。B/S模式更加开放, 与软硬件平台无关, 应用开发速度快, 生命周期长, 应用扩充和系统维护升级更加方便。在这种结构体系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来实现, 除很少一部分简单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实现外, 几乎全部的事务逻辑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实现。

本社区平台系统从应用角度出发, 可采用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交互层、中间层和数据层, 如图二所示。

3.2 开发技术

(1) ASP技术

俗语说:“工欲利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开发学习平台的过程中, 工具与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流行的基于B/S模式的开发语言有ASP、PHP和JSP等, ASP与其他两种语言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2) 开发工具

本社区平台采用Dreamweaver与Photoshop软件作为开发工具。使用Photoshop软件可以使社区平台的页面更加人性化, 更有亲和力。使用Dreamweaver软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创建网页, 并生成相应的代码, 使网页的创作过程变得简单化, 并且生成的网页极具表现力。数据库技术是ASP实现动态页面功能的基础, 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匹配的数据库尤为重要。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有Access、Mysql、SQL Server等。本社区平台采用Access数据库, 它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桌面型的关系数据库, 主要应用于各种中小型的网站系统, 以其便于安装、操作简单的特点而著称。

4 结束语

笔者通过构建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开发, 以期能促使教师从单纯讲授知识转变为面向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境教学, 促使学生走向基于技术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得到真正回归, 有效提高学生新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模拟实践的综合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根据情境学习理论, 利用Internet技术, 营造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以国际贸易具体业务为基础, 以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及共享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 构建基于国际贸易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虚拟学习社区, 并提出了要实现该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 以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学习。

关键词:情境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虚拟学习社区

参考文献

[1]张君斐.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4) .

[2]姜庆, 雷体南.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 2005, (09) .

[3]卢媛媛.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和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29) .

[4]天涯虚拟社区:http://www.tianya.cn/.

上一篇:会计与审计的关系下一篇:物流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