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水贸易战略(精选5篇)
虚拟水贸易战略 篇1
摘要:虚拟水是指生产粮食和其他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全球平均值估算1998-2007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稻谷和大米、玉米、小麦、大豆所包含的虚拟水量,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贸易格局与虚拟水战略基本符合,10年间通过粮食贸易累计净进口虚拟水量为3 305.85亿m3,平均每年通过粮食贸易节省的虚拟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13%,占总用水量的5.87%。这些虚拟水量对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弥补我国农业水资源不足具有一定贡献,同时指出实施虚拟水战略应在国家尺度上进行宏观调控。
关键词:虚拟水,水资源,粮食贸易
0 引 言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资源是维系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不断增加,农业用水短缺现象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m3,年平均损失粮食250亿kg,每年农田受旱面积约为700万~2 000万hm2。虚拟水战略指缺水国家和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和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如果我们集中生产耗水量小的粮食作物,进口耗水量大的粮食产品,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用水的短缺。
目前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对虚拟水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及计算方法等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如Wichelns Dennis利用比 较优势理论对水资源与粮食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1];Hong Yang和Alexander L J.B. Zehnder对6个地中海国家包含在食物进口中的虚拟水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粮食进口能够有效地减少本地水资源的消耗[2]。在国内,程国栋最早提出了虚拟水战略思路,认为虚拟水理论是保证我国水资源安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3,4]。此后,刘宝勤等分析了虚拟水的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5];王红瑞等对国内外虚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水资源概念的扩展、虚拟水的量化、虚拟水贸易平衡等几个方面是未来虚拟水领域的研究重点[6];秦丽杰等认为虚拟水战略不仅能够解决当地的粮食需求,缓解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7];曹建廷等总结介绍了与农作物和畜产品相关的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8]。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概念介绍、理论分析阶段,对于虚拟水理论在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及其贡献分析目前还很少见报道。
1 虚拟水的概念及内涵
虚拟水的概念最早由Tony All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定义为在国际贸易中粮食流通产品中所包含的水量。Allan用这个概念说明贫水地区在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也进口了生产这些产品必须要使用的水资源量。因此,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9]。
当前很多国家都以虚拟水的形式解决国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如2001年南非向赞比亚出口了9 000 t玉米,从虚拟水的角度来说,就是南非出口了0.108亿t的水给赞比亚[10]。传统上,人们对水和粮食安全都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虚拟水战略则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虚拟水”贸易的形式来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的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虚拟水理论中所包含的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了在更大范围的尺度上寻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
2 虚拟水理论在我国近年粮食贸易中的应用及贡献分析
2.1 我国近年主要粮食对外贸易状况
我国的粮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稻谷和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几种,表1给出了1998-2007年10年中这几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贸易数量。
注:表中数据均来自我国国家统计局;“-”代表数据不详或不足最小单位数。
由表1可知,我国是粮食的净进口国,且每年粮食进口数量总体呈上涨趋势。2003年以后均为净进口年,净进口数量最大的一年为2006 年,达到2 486万t。就单个粮食品种来看,我国稻谷大米的贸易状况相对比较平稳,但进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玉米的进口数量和小麦的出口数量,表1中虽然没有列出具体数据,但由文献[11]可知,玉米是我国对外粮食贸易中的传统出口粮食之一,而小麦则主要以进口为主。此外,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出口数量,且进口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国的主要粮食贸易中,稻谷和大米、玉米以出口为主,但稻谷和大米的进出口差额不大,而小麦和大豆一直处于净进口态势。
2.2 虚拟水的计算
虚拟水计算是水研究专家对产品中的“虚拟”水量进行定量化研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分析方法。粮食作物的虚拟水量主要是其实际蒸散发量,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相同的作物因为生产技术不同,所隐含的虚拟水量也有很大不同,文献[12]给出了不同研究者对几种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量的估算结果。
注:*全球平均值;**加利福尼亚的研究值,除标准外;***日本的研究结果。
2.3 我国粮食贸易中虚拟水量贡献分析
结合表1 、表2中数据,可计算得到1998-2007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交易量,结果见表3(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选取全球平均值)。
由表3可以看出,1998-2007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7.95亿m3上升到2007年的654.71亿m3,累计净进口虚拟水量为3 305.85亿m3,相当于2007年整个松辽流域总用水量(605亿m3)的5倍多。其中,大豆属于高耗水作物,而且主要生长于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因此以进口为主,以此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而玉米属于我国的优势作物,故长期以出口为主。由此可见,我国粮食贸易格局还是比较符合虚拟水战略的。
此外,这些隐含在进口粮食中的虚拟水量在农业和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到2007年,净进口虚拟水量已达到农业用水的18.2%,总用水量的11.3%。从1998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通过粮食贸易节省的虚拟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13%,占总用水量的5.87%,具体结果见表4。
注:我国农业用水量和总用水量数据均来自1998-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3 结论与讨论
(1)根据1998-2007年我国稻谷和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的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了我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贡献。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贸易格局与虚拟水战略基本符合,10年间我国累计净进口虚拟水量为3 305.85亿m3,平均每年通过粮食贸易节省的虚拟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13%,占总用水量的5.87%,极大地补偿了我国农业用水的不足;
(2)虚拟水战略不仅适用于国际间的贸易,也适用于区域间的贸易;不仅适用于粮食贸易,也适用于其他高耗水产品的贸易。如我国东南沿海富水地区可以向西北内陆干旱区多运输一些粮食,节省下来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当地的工业和生活用水,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同时,应考虑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如大量进口粮食,将造成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因此,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应在区域或国家的尺度上进行宏观的调控。
参考文献
[1]Wichelns Dennis.The Role of the“Virtual Water”in Efforts toAchieve Food Security and Other National Goals,with An Exam-ple From Egypt[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1,(49):131-151.
[2]Hong Yang,Alexander L J B Zehnde.Water Scarcity and FoodImport:A Case Study for Souther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2002,30(8):1 413-1 430.
[3]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260-265.
[4]陈静.虚拟水引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新途径[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4):4-6.
[5]刘宝勤,封志明,姚治君.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06,28(1):120-127.
[6]王洪瑞,韩兆兴,韩鲁杰,等.虚拟水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1):66-73.
[7]秦丽杰,邱红,陶国芳.粮食贸易与水资源安全[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44-49.
[8]曹建廷,李原园,张文胜,等.农畜产品虚拟水研究的背景、方法及意义[J].水科学进展,2004,15(6):829-834.
[9]Allan J A.Virtual Water-The Water,Food,and Trade Nexus Use-ful Concept or Misleading Netaphor[J].Water International,2003,28(1):106-113.
[10]马静,汪党献,A.Y.Hoekstra,等.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6,17(1):102-107.
[11]马涛,陈家宽.虚拟水贸易在解决中国和全球水危机中的作用[J].生态经济,2006,(11):22-26.
[12]柳文华,赵景柱,邓红兵,等.水粮食贸易:虚拟水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29-134.
虚拟水贸易战略 篇2
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1],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是英格兰伦敦大学Tony Allan教授于1993年首次创造性的提出,是指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水。1996年Tony Allan[2~3]教授正式界定了虚拟水的定义: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量。虚拟水贸易是指贫水国家和地区通过进口丰水国家和地区的水密集型产品来利用商品贸易所携带的“虚拟水”,保证水资源安全的一种商业战略[4]。水资源贫乏的地区通过进口虚拟水可以减轻对本地水资源的压力,并且克服了真实水进口路途遥远、价格昂贵、缺乏生态安全性的缺点。虚拟水贸易将水资源丰富地区富余水的可利性与用缺水地区水赤字联系在一起,完成了水资源的二次调配。虚拟水贸易的实质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4]。
国际上许多国家经过实践都验证了虚拟水贸易对解决当地水资源缺乏的正面效应,如中东北非地区[6]、日本[7]、南部非洲共同体[8]、孟加拉国与印度[9]、埃及[10]。但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基本上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分析虚拟水贸易对国家解决水资源问题,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从一个国家之内的“区域”角度分析虚拟水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尚是空白。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我们国家内部发展区域之间的虚拟水交易,富水地区向贫水地区输出高耗水的产品,从而缓解贫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本文中笔者将对中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在中国推行区域虚拟水战略展开研究。
一、区域虚拟水贸易的经济因素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实质便是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的水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统一安排生产,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与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增进区域利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3]。中国各地区在水资源要素禀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较明显,地区间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和需求的差异也较大,这都为我们国家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提供了可能。但由于一些历史、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实行区域间虚拟水战略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影响因素:
(一)地区的经济实际影响区域虚拟水贸易
区域虚拟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实际。水资源短缺的西、北部地区又恰好是经济落后的区域,它们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应该减少高耗水的产品的生产如农产品、矿产品,减少本土水资源的消耗。但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及一些高耗水的初级工业产品又恰恰是这些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所以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高耗水的农产品、初级工业品等大量减产转而从东南部地区购入,当地的经济情况能否承受。还要考虑农产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在西北部地区大量减产的情况下,如果东南部地区受自然因素影响某年农产品歉收,必将导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甚至需要从国外市场进口补给。
(二)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制约区域虚拟水贸易
虚拟水贸易的实质是从全国角度调度水资源,总的来说可以节约和有效使用水资源。但是,各地区由于谋求本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地区之间相互戒备、相互隔离,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具体制定贸易政策时对伴随着实物贸易产生的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并不一定重视,他们往往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平衡等角度制定政策。尤其那些水资源丰富的潜在虚拟水输出的地区,它们在制定这些政策时未必会支持区域虚拟水贸易。而对于水资源贫乏的虚拟水输入地区而言,从保护本地区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就业等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往往也会限制区域虚拟水的输入,不利于区域虚拟水贸易。这种对地区局部利益的追求就构成了基于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战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因此,强化区域经济理念,促进区域协调与融合,消除地方保护是虚拟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引起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对于西、北部等缺水地区,需要减少对于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农产品等),将有限的水资源投入到耗水量少,可产生经济价值高的产品生产中,最大化的发挥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这将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巨大冲击,而对于东、南部富水地区则相反应增加对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就需要对现有各区域的生产格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基于虚拟水导向制定的政策联系起来,根据当地的实体水与虚拟水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贸易和生产政策,缓解实体水资源压力,保证食品安全和水安全,解决地理政治纠纷甚至水资源“战争”。在贫水地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以低耗水高价值的农产品代替水密集型产品。如果在采取虚拟水战略后没有相应的低水耗高价值替代品,则虚拟水战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因为虚拟水的进口而产生诸如失业、经济发展下滑等负面影响[13]。
(四)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区际贸易差额
在中国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西北部地区从东南部富水地区大量购买农产批等高耗水的产品,改变了以往“北粮南输”的格局,这将导致东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北部内陆地区区际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而区际贸易差额在GDP中占比较高,会带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变化,引发区际利益矛盾,这不能说不是问题。如果财政分配高度统一,区际贸易差额对某些地区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再分配加以调解,但在目前中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区际贸易差额过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很难通过财政分配得到调解,会成为一个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社会因素
(一)区域虚拟水贸易保证区域水安全
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意识到全球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水日献词《水安全———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权利》中指出:“水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让我们重申我们的承诺:为所有的人提供清洁、安全和有益健康的水。”安南的献词强调了水安全的重要性,把“卫生”和“公平用水”视为水安全。波恩国际淡水会议认为,以公平和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世界淡水资源是各国政府迈向更加安全、公平和繁荣的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扶贫是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水资源在人的健康、生活、经济增长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水资源安全涉及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各类问题,水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时,不仅对西北部等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安全有益,可以缓解国内的水资源压力和农产品的供给压力,有效利东南部富余的水资源,节约本地水资源以用于其他产业生产,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二)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居民收入
区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开展贸易,会引起本地区生产要素收益发生变化。从短期看,贸易会引起出口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因而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同时,进口竞争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因而这个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从长期看贸易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引起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益。
尤其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东、南部地区发达,西、北部落后且缺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果我们采取区域虚拟水战略,即要减少西北部地区农产品等高耗水产业转而与东南部地区交易获得,那么会社会总产值进一步下滑,与东南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情况。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政府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和措施,比如利用税收、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使任何个人或阶层都不因对外贸易而蒙受收入水平绝对下降的负面影响。对贸易可能引起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社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引导控制。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就业结构
虚拟水战略的采用也意味着贫水地区高水耗农业生产的萎缩,如果没有相应低水耗农业的引进,农村的社会福利没有相应的保障,则较多的农民在农村会面临生产生存问题。当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由于农民一般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较少,找到较好就业机会的较少,进而导致贫穷、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虚拟水战略对富水地区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上。推进虚拟水战略意味着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相关产业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农业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和比例都会相应增加,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产生影响[11]。
三、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生态因素
(一)虚拟水贸易具有“价值隐含性”和“环境友好性”
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事实上是伴随着实物贸易产生的,通过“市场协调”解决了区域间水资源的调度,且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弥补了“实体水”调度的诸多局限因素。贫水地区通过减少水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减少了当地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废水的排放与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干旱贫水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3]。
(二)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存在的变异及其生存环境,通常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粮食安全、生态健康以及农业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区域虚拟水交易导致一些高水耗的产品会减少甚至停止生产,而选择从其他地区输入或寻找替代品,这些生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另外,由于生物圈的存在,进而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进而对其他生物生存产生影响。农业产品的更改、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产生影响[11]。
(三)区域虚拟水贸易影响土地利用结构
对于虚拟水输入地区高水耗农业生产的减少,将会产生大量闲置农田,如果没有以低水耗农业生产替代,而是向城市化方面发展,则可能导致地面的植被覆盖率会降低,引起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使生态环境恶化,就改变了我们希望通过区域虚拟水贸易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修复生态环境的初衷。
对于虚拟水输出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平衡的影响上。加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增加,而同时意味着其他可耕种土地资源的减少,像森林土地资源、草地、沼泽地等等,对土地的利用结构产生影响,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四、总结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是一个复杂事务的综合体,不仅涉及到水资源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法律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中国要真正开辟一条有利于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道路还需要更多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摘要: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普遍关注。虚拟水贸易是一个复杂实物的综合体,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对中国推行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虚拟水,贸易,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
参考文献
[1]Bingsheng K,Pierre G.Water,livestock and ecosystems[C]//Water for food and ecosystems conference,Netherlands:FAO,2005:21-49.
[2]Allan J A,Karshenas M.Managing Environmental Capital:The Case of Water in Isael,Jordan[R],the West Bank and Gaza,1947—1995,in Allan,J A&Court J H.(Eds.)Water,Peace and the Middle East:Negotiating Resources in the Jordan Basin.I.B.Taurus Publishers:London.1996:124-154.
[3]Allan J A.Virtual Water Eliminates Water Wars?A Case Study from the Middle East.In:Hoekstra A Y edited.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2.IHE Delft,theNetherlands.2003:137-145.
[4]钟华平,耿雷华.虚拟水与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15.
[5]Hoekstra A Y,Hung P Q.Virtual Water Trade: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Crop Trade[J].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IHE,Delft,the Netherlands.2002,(11):239-304.
[6]Dennis wichelns.The policy relevance of virtual water can be enhanced by consider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J].AgriculturalWater Management,66(2004)49-63.
[7]柯兵,柳文华,等.虚拟水在解决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2004,(2):32-36.
[8]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9.
[9]Saila Parveen.Trading Virtual Water Between India and Bangladesh A Politico-economic Dilemma[EB/OL].http://www org/waterweek2003/Workshop%207%20Oral(28).htm,2005208210.
北京市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篇3
关键词: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市
虚拟水(virtual water)战略是一项宏观调控利用水资源以及相关产业结构的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在不同层面付诸了实施。根据国务院近期颁布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为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有关专项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对虚拟水战略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
1 研究背景
1.1 虚拟水、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战略
虚拟水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Allan[1]于1993年提出,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量。之所以称为“虚拟”水,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形式包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看不见的水,所以也称“嵌入水”。隐含在商品或服务中的水,通过商品或服务的贸易交换,就构成了虚拟水贸易。由于距离远、费用高等原因,在丰水和贫水地区间进行实体水贸易既不经济也不现实,而虚拟水易于运输和储存的特点,就为开展虚拟水贸易提供了便利。目前,虚拟水贸易已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而成为热门话题,并越来越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3]。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的国家或地区从富水的国家或地区进口水密集型的产品,以保障自己国家或地区内的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虚拟水战略为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已在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或地区如中东[4]和西班牙[5]等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虚拟水战略是平衡区域尺度水赤字的有效工具[6]。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虚拟水贸易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并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能较好的减轻局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对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冲突,创造持久性合作关系。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由于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通常十分困难,因此,虚拟水战略日益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付诸实施。
1.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SEA)是由英国的Lee等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和综合的评价[7]。它是在政策、计划、规划层面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一种决策和规划手段,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和手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SEA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8,9,10]。
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次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在环境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制度。之后,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趋势[11]。瑞典、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8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实施程序的条例》,主要规定了战略环评的内容。1987年,荷兰政府建立了法定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且该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并随后在1989年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规划。1991年新西兰政府也提出要求编制战略环境评价报告。到1996年,全世界大约有80多个国家制定了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
我国从1979年开始,陆续制定颁布了若干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都含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进一步提出了进行战略环评的必要性。2003年我国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以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为主,但是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的末端,建设项目环评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决策源头上保护环境[12]。考虑到建设项目环评的弊端,我国也开展了对战略环评的研究,并由此产生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环评实例[13]。除此之外,我国对汽车、化工、木材等行业也进行了政策层面的战略环评探索[14,15,16]。
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评价对象及其形式的确定、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的实施以及报告书的编制[17]。
2 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2.1 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根本和基础,粮食生产关系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同时,农业用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耗途径,粮食产品中隐含的虚拟水含量又很大,对国家整体的水资源消耗有重大影响。而我国不仅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差异也很大,为平衡地区间的水资源利用,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建设(例如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耗费多、规模大、涉及地区多的工程)。虚拟水理论表明通过调整地区的水密集型商品,使得用较小的成本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成为可能。而最主要的水密集型商品就是农产品。因此,虚拟水战略对优化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农产品结构、有效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平衡地区水资源、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旨在政策层面提出虚拟水战略,只考虑其对水资源的积极意义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科学。因为任何战略的实施都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地方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所以针对虚拟水战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很有意义的,从源头减少和避免盲目决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其他影响,并为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规模提供依据和指导。
2.2 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和原则
虚拟水战略环评的内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实施虚拟水战略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照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并考虑虚拟水战略的特点和要求,笔者提出虚拟水战略环评的基本原则。
a. 在规划虚拟水战略的同时,同步开始虚拟水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
b.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进行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优先进行考虑。
c. 分层次原则。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和区域、区块、单元层次等多层次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d. 整体性原则。即在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性的评价。
e. 突出重点原则。即在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突出重点产业、重点环境敏感区域等环境影响的评价[13,14,15]。
2.3 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决策的战略缺陷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测评价、公众参与等[18]。
评价的主要角度是:虚拟水战略与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例如:若以政策形式实施虚拟水战略,是否会导致经济和人口规模的更为高速的发展和过度膨胀,进而造成新的污染加剧、环境破坏等问题,是否会对虚拟水输出地过分依赖,是否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或产业结构不匹配,或其他可能增加的相应社会问题等。
2.4 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
参考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设计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如下:规划方案、现状调查、必要性认识及可行性分析、确定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修改规划方案或规划目标、得出评价结论、采纳环境影响可行的规划方案、放弃环境不可行的规划方案、编写报告书、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等步骤。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 北京市的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鉴于其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和特殊性,进行战略策略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时,首先要对研究区域进行概况分析。由于本文所提出的虚拟水战略环评为预测性质的前瞻性分析,因此要先预设政策的相关条款,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1 北京市概况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天然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北京市已成为一个严重缺水城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m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30,缺水形势严峻。尽管北京市近年连续干旱,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图2)。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1999~2008年统计年鉴。
3.2 北京市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导致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使得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被破坏。为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市在水资源管理、再生水利用、节水挖潜、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保证了在多年连续干旱的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用水。但是长远来看,北京市难以依靠自身完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外部引进水资源,减轻水资源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体上说,从外部引进水资源有2种方式。
a. 引进实体水。即利用水利工程的方式直接从富水地区调水,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但由于该项工程推迟至2014年,这无疑是给北京市水资源埋伏了更严重的短缺危机。
b. 引进虚拟水。即通过贸易进口水密集产品而实现间接的引进水资源。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虚拟水正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成为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实体调水相比,隐含在贸易中的水资源重视程度不足。
北京市已多年过度开采地下水以供应北京市居民用水,地下水平均年降1.2 m,水源地地下水位已达到39 m深。邻近的河北省已然是我国最为缺水省份之一,但为保证北京市用水依旧向北京市输送了3亿m3水。此外,北京市近些年加大了再生水的利用力度,现在回用再生水已达到4.8亿m3,占整体供水量的15%。北京市还加大了雨洪水的收集利用,但依旧不能使水资源短缺情况有明显改观。所以,对北京市而言,实施虚拟水贸易战略已成当务之急,其对优化北京市的水资源管理、更为高效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北京市拥有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学者认为,能否采用虚拟水战略的关键取决于区域的经济实力,即是否具备购买能力[2]。
3.3 北京市的虚拟水战略
拟定的北京市虚拟水战略的总目标,即从富水地区(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引进水密集型的产品,以减少在北京市内生产的用水,从而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压力。
参考北京市现已实施的一些办法,并进一步考虑北京市的发展形势,笔者提出的北京市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具体方法有:
a. 进一步压缩高耗水低产值的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粮食消费以进口为主。
b.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缩减高耗水工业。
c. 进一步发展耗水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并在可能情况下输出高科技和服务产品。
d. 继续探索并实施与虚拟水战略相适应的产品流通体制和机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补贴进口。
e. 增加林草地面积,通过林草地面积的扩大满足改善自然生态的目的。
f.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虚拟水战略管理等造成农民收益下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时,以相应的就业保障体系和就业促进政策,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g. 加强节约实体水的力度和宣传。
实际上,尽管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和政策说明,北京市已有实施虚拟水战略,从近年来北京市的产业调整就可见一斑;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北京市是虚拟水的净输入地,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的虚拟水输入量还将继续增长[18,19,20]。首都钢铁厂(以下简称首钢)的迁出以及北京市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同时进口量逐渐上升。首钢在迁出之前是北京市的耗水大户,每年耗水量高达5.5亿m3,相当于25个昆明湖的水量。首钢迁出不仅可为北京市节省大量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压力,还能减轻炼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可将节省的水资源改用于生态建设及低耗水的高新服务产业,对创造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同时通过进口钢材还可为北京市引进虚拟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经济发展增速,城市化进程快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激增,相应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北京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1980 年为0.451 %,2000年为0.337%,至2004年已减少到0.325%。其中粮食作物面积比重从1980年的0.471%降低到2004年的0.272%,蔬菜面积比重从1980年的1.619%降低到2004年的0.634%[21]。尽管科技进步粮食单产提高,但北京市粮食种植面积的锐减还是造成北京市粮食产量递减。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稻谷的产量开始少于1万t(图3),并开始大量从外进口谷物产品,且增量明显(图4)。
注:数据来源于198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8年统计年鉴。
3.4 北京市虚拟水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的主要角度是虚拟水战略与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北京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分配,已经具有虚拟水战略的特征。所以,对北京市的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要在考虑现有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
3.4.1 对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
减少高耗水低产值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可减少农业用水量,尤其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很有帮助(目前北京市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自备井)。缩减种植规模,减少耕作面积,相应会增加土地裸露率,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将违背实施虚拟水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建议适当增加林草地面积以应对潜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实际上北京市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北京市绿地面积稳步增加(图5),将减少粮食作物耕作节省下来的水用于浇灌林草等,是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增加水涵养能力的。
注:数据来据于北京市2008年统计年鉴。
3.4.2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由于北京市的特殊因素,保证粮食储备确保北京市粮食安全十分必要。但实施虚拟水战略无疑会对此产生负面影响。强真等[22]人曾对北京市耕地承载率和粮食自给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人口超载率从1990年的48.1%逐步提高到2004年的84.91%;而2000年以来北京市粮食生产总量仅能满足不到其20%人口的需求。即随着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规模下降,北京市粮食的对外依赖度升高。2003、2004年北京市所需粮食总量的90%、84.91%依赖于从外部进口。另有资料预计,未来北京市将以至少年均增加50万外来人口的速度继续发展,加之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北京市的粮食对外依赖度可能会进一步升高。所以,在坚持拟定虚拟水战略的同时,还需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北京市的粮食生产能力,并有计划的逐步扩大北京市的粮食储备,至少要能够保证北京市310万农业人口的粮食需求。
3.4.3 对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影响
实施虚拟水战略对产业结构影响很大。北京市虚拟水战略将缩减高耗水行业(农业以及纺织、钢铁冶炼、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规模,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北京市目前的城市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文件中也将此作为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重点,这就是说虚拟水战略基本符合北京市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并有利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虚拟水战略与北京市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是协调共赢的。
第一产业方面,有研究指出:不同国家都须作出选择将水用于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或谷物或苜蓿等的低价值作物的战略选择[23]。就北京市而言,实施虚拟水战略就是选择了把水从低价值农作物的生产中调到生产蔬菜、水果和鲜花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目前北京市已取消了水稻种植,小麦种植面积也在减少,而主要种植玉米。这使北京市农业总用水量逐年减少、用水效率显著提高[24],同时,进口农作物为北京市调入了大量虚拟水,有效保障了北京市地区的食用水安全。北京市第一产业已向节水型种植业结构方向发展,这是北京市产业调整和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共同目标。
第二产业方面,北京市已在逐步淘汰三高产业,并向低耗水、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在生产环节节省了水资源,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用更少的水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实际上,通过比较1990、1997、2000和2002年各工业增加值构成变化和各部门所占比重的变化,可以发现北京市近年来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冶炼等高耗水行业所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而科技含量高且耗水相对较小的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所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5]。
总体来说,北京市通过结合实施虚拟水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出口自身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身存在比较劣势的产品,谋得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3.4.4 对农民收入及就业的影响分析
虚拟水战略实施后,北京市内部分的粮食市场被进口粮食挤占。根据年鉴统计,北京市每年进口的粮食产量约为50万t,可能会影响北京市农民的收入和进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考虑到虚拟水战略是在充分发挥本地农民生产条件下仍不能满足粮食需求的一种解决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战略,进口的粮食应是农民因水资源短缺无法生产的。即如果没有进口粮食,种粮农民也不会由此受益。相反,如上所述,进口粮食可以使农民使用有限的水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所以,虚拟水资源对改变种植结构是有利的,对农民增收也是机遇。另外,根据北京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形势,北京市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化的“6种农业”(指籽种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转化[24]。发展观光农业,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减轻农业和农民的压力,创造良性的循环机制。
3.4.5 与其他方案的比较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北京市供水10~12亿m3,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的缺水压力,且南水北调进京后首先将补充地下水,能够间接改善生态环境。但各种原因导致南水入京推迟5年,这无疑会给北京市水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加快虚拟水战略的实施进程是极为重要的。即使将来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引水进京,虚拟水战略在经济上还是具有优势的。南水北调工程量大、投资多,工程风险和经济风险都很大,并由于引入实体水,还有较高的水质风险。相比而言,虚拟水战略通过直接购买产品的方式既减少了投资成本,又可有效避免各类风险的发生。
另外,北京市再生水计划的实施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也有贡献。2007 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6.2%,未来污水处理率还会进一步增加。但对污水进行回用处理需要一定的成本,且此成本还会随水质要求的提升而大幅增加。虚拟水战略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4 讨 论
“虚拟水” 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后,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少。目前,西班牙是世界上唯一将虚拟水战略作为国家政策执行的国家,我国应该对此多加关注,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发展我国的虚拟水贸易策略。
在开展我国虚拟水战略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不应忽略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上所述,尽管北京市实际上已经实施了虚拟水战略,但对其的环境影响分析却一直是空白。虚拟水战略环评应该受到重视,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开展这方面研究;不仅国家区域内的虚拟水战略没有开展环评,对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国际虚拟水贸易的战略环评也未见研究。
笔者只对虚拟水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简单提出了虚拟水战略环评的概念、原则、内容、步骤,以及开展的必要性,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上,这一工作还需开展更为深入的探讨,比如明确虚拟水战略环评与国家规划环评、政策环评及其他环评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国际虚拟水贸易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如何有效建立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建立虚拟水战略环评的后评价制度等。
5 结 论
虚拟水贸易战略 篇4
山东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但人口却占全国的7.0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水资源标准,山东省属于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的极度缺水区[1]。要解决山东缺水问题,根本上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是关键,其中调整第1、2、3产业的结构,建立基于水资源保护的节水型社会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矛盾的唯一举措。
“虚拟水”概念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J. A. Allan在1993年提出来的。开始时是指包含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水资源,后来延伸到隐含于水密集型产品中的水资源量[2]。虚拟水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进行水资源量的间接交易。如,生产1 kg蔬菜平均需要消耗200 kg水量,如果不考虑调入山东省的蔬菜量,按有50%的蔬菜约0.2亿t参与外销,相当于从山东省调出了40亿m3水量[3]。而跨流域工程调水等真实水的调配方式具有投资大、水价高、移民和占地多、水质和生态安全风险大等缺点,运用虚拟水贸易进行水资源的二次调配,并将该思想运用于山东省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具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虚拟水贸易分析大多采用针对具体产品的表观消费方法,只适用于对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核算,难以衡量工业产品的虚拟水贸易量,更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系统把握区域间虚拟水的流动关系,且存在进出口产品重复计算的风险[4]。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虚拟水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不足。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W. Leontief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一种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数量依存关系,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制定以及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数量分析方法[5]。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山东省虚拟水贸易有助于深入剖析宏观经济与水资源之间的双重关系:一方面,水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日益紧缺的水资源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工程项目的实施,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需要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证。因此,本文选取投入产出方法对山东省的虚拟水贸易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山东省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内水资源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1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通过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反映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使用量加入其中,制作水资源投入产出表,并以其为工具,计算出直接耗水及完全耗水等耗水系数,是该分析方法的关键。
1.1耗水系数
耗水是用来测度各生产部门用水强度的指标,可用以反映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水资源在各部门的利用效率。一些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可能用到上游生产部门的产出产品或服务,由此带来部门间接用水,因此,在对耗水量进行分析时,分为直接耗水及间接耗水2部分[6]。
(1)直接耗水系数。
直接耗水系数即生产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耗水指数,相当于常用的万元产值取水量。表达式为:
式中:Wj为j部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Xj为j部门产出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2)完全耗水系数。
完全耗水系数是指生产部门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包含于所有其他部门提供给该部门的中间产品中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表达式为:
式中:H为直接耗水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aij],aij=xij/xj,表征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用以表征直接消耗于完全消耗之间的相关关系[7]。
与直接耗水系数相比,完全耗水系数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度量各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
1.2输入输出虚拟水
就山东省而言,产品的净流出量由国外使用、国内省外使用、进口和外省流入4项组成,其中国外使用和国内省外使用为输出项,进口和外省流入为输入项。净输出为输出项与输入项之差,正值说明该部门产品输出大于输入,负值说明该部门产品输入大于输出。
根据《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山东省向省外输出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总量在1997年及2002年的表中只用一项“净流出”表示,而在2007年的表中,分列为“国外使用”、“国内省外使用”、“进口”和“省外流入”4项,针对这一数据情况,对1997年及2002年只计算了净流出的虚拟水量,而对2007年的数据,则将“国外使用”和“国内省外使用”合并为输出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将“进口”和“省外流入”合并为输入产品及服务的价值,而输出产品及服务价值量减输入产品及服务价值量之差则为净流出价值。
在分析各行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所带来的虚拟水效应时可根据产品及服务净输出量与相应完全耗水系数的乘积得出;而在计算14个行业的总输出虚拟水量时,由于完全耗水系数中存在行业间耗水量重复计算的问题,故应采用各行业产品及服务净输出量与相应直接耗水系数乘积之和。
2数据来源及处理
2.1数据来源
鉴于投入产出数据的限制,本研究选定的基准年为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数据来源分别为:①1997年、2002年、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价值型)》中各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②1997年、2002年、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中山东省取用水总量及农业用水量数据;③1997、2002、2007年《山东省环境年鉴》中各工业行业用水量数据。
2.2产业及数据合并
由于宏观经济系统庞大及缺乏行业内部数据等原因,无法对各分支行业均进行计算和分析,故在计算之前,对各产业部门进行了分类和合并。结合经济生产和水资源使用两方面的因素,并以《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分类作为基本参考,将山东省宏观经济系统大体划分为以下14个产业部门[8],如表1所示。
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4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及用水量数据进行合并,为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计算作准备。
3计算及结果
在理论方法和数据准备的基础上,对1997、2002、2007年山东省的输出虚拟水量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见表2、表3。
4分析与结论
根据虚拟水的概念,区域产品或产值的输入和输出,就意味着水量的调入和调出。由于各行业产品的流入流出而带来的水量的流入流出在各行业间相差也较大,如2007年食品工业为2.416 2×105万m3,而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为-0.399×105万m3,这说明,就山东区域内而言,通过输出食品,输出水量2.416 2×105万m3,而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及供应却间接性地带来了0.399×105万m3的水量的引入。通过分析净流出耗水量,如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增加输出水量少的行业部分的比重,同时降低输出水量多的行业部门的比重,那么对于省内水量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4.1分行业虚拟水分析
(1)根据表2和表3中的计算结果,对国民经济3大产业进行比较,见表4。
以2002年为例,山东省农业部门输出1.49×105万m3虚拟水,占总输出虚拟水的92.79%,工业部门输出0.08×105万m3虚拟水,占总输出虚拟水的5.84%。而从贸易经济量来看,2002年山东省农业输出158.8亿元,仅占总贸易输出量的7.75%;工业输出1 842.6亿元,占到总贸易输出量的89.92%。这说明山东省2007年的农业贸易输出量虽远小于工业贸易输出量,但输出的都是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对水资源短缺的山东省而言,大量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输出,直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2)纵观3年数据,工业产业中,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的虚拟水净输出量均位居前列,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的生产原料均来自农业,农业是耗水量最大的产业部门,导致食品制造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间接用水量较大。
(3)虽然工业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远不及农业,但是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对其虚拟水贸易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①工业是与农业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及第3产业的生产活动依赖于工业创造的良好条件;②调节地区内部产业结构,达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研究山东省虚拟水贸易的最终目的,而工业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4)从分行业角度分析,应适量消减农业在山东省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鼓励实施虚拟水战略,加大粮食进口;工业应调整其产业结构,向节水型产业的方向发展;第3产业消耗较少的虚拟水,应作为今后的行业重点进行发展。
4.2年际虚拟水分析
(1)计算结果表明,1997、2002、2007这3年的净输出虚拟水量分别为:2.157 1×105万m3、1.605 8×105万m3、-2.773 1×105万m3,由数据可看出,3年的净输出虚拟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就分行业数据而言,农业3年的数值分别为:2.162 3×105万m3、1.49×105万m3、-3.560 2×105万m3。说明近年来,通过商品贸易的形式,山东省减少了虚拟水的输出,这对缓解水资源短缺是十分有益的。
(2)具体到各行业,农业净输出虚拟水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总量保持一致,尤其是在2002-2007年,由净输出转变为净输入状态,这对我省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有利的;第3产业的净输出虚拟水量亦持续上升,但不高于该产业贸易输出量的增长速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工业净输出虚拟水量持续上升,且高于其贸易输出量的增长速度,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效率有关,这种形势应通过加大节水力度进行扭转。
5结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本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外围寻求解决地区内部问题的对策。虚拟水贸易战略即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思路。
虚拟水贸易量的计算是本研究的难点和关键。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投入产出方法能够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较为清晰地量化区域经济贸易过程中的水资源调配量,具有以下优点:估算全面,涵盖了宏观经济各产业部门;利用投入产出关系,在考虑各部门间复杂联系的前提下,计算方法相对简明,数据口径统一,可操作性强;方法依赖于投入产出表和部门用水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虚拟水战略具有远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山东省而言,也具有挑战性。具体而言,在虚拟水贸易的指导下,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应从水的产出率角度出发,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第2、3产业的比例,农业内部提高节水高效作物的比例,以及工业内部提高节水高新科技产业的比例。这应作为政府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
6讨论
(1)本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1997、2002、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均为现价价值型表,由于缺乏3年现价与不变价之间的衡量关系,难以准确地定量比较3年之间各项系数之间的数量增减,只能定性地刻画3年数据的变化趋势。
(2)由于本文的研究基于宏观经济的角度,数据源自于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其中农业是作为一个大类进行划分,而农业的构成决定了分析较为困难,其下属的农作物、蔬菜、林业、渔业、牧业及副业等的用水量及输出输入量相差很大,但是在本文中计算产品输出输入虚拟水量时难以表现出来,以后的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3年间净输出虚拟水量变化较大的具体原因。
虽然本文选择和采用的数据指标比较单一,但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作为一个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地区,运用虚拟水贸易的理论进行水资源分析是可行的,且说明了一些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参考。
虚拟水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控制区域内虚拟水含量高的行业,也不是单纯地进口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产品比例。因此,在虚拟水贸易领域仍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要做,以真正为政府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摘要:山东省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投入产出和用水量数据,对山东省虚拟水贸易进行了计算,提出虚拟水量计算的新思路,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分行业和时间的角度分别进行讨论,并提出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表明,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的研究对山东省缓解水资源问题,实现新时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投入产出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品,王维平,马承新,等.山东省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1):117-120.
[2]董文福.“虚拟水”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2):77-80.
[3]王维平,曲士松,孙小滨.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2):76-78.
[4]赵旭,杨志峰,陈彬.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中国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86-294.
[5]Leontief W.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and economic struc-ture:an input-output approach[J].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1970,52(3):262-271.
[6]王维平,戚红.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模型[J].水利经济,1995,(2):58-65.
[7]白雪梅,赵松山.对列昂惕夫逆阵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3,(6):6-8.
虚拟水贸易战略 篇5
一、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
陕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关中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80立方米, 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8, 陕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890立方米, 低于国际公认需水线, 陕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高, 但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汛期。陕西省水资源利用中, 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6.5%, 其中, 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构成, 其次为工业及城镇供水。现有的用水方式落后, 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为48%, 与发达国家的70%-90%相比差距较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35%, 废污水处理回用率低于10%;城市生活用水形成浪费性缺水, 仅自来水管网每年冒、滴、漏损失量就占年供水量20%以上。陕西省在有限的水资源情况下, 也出现了过度开采、水资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乃当务之急。
二、农产品虚拟水贸易对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的新启示
1. 虚拟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经济生产和生活消费中需要从自然界投入原材料和各种资源, 我国长期以来低估了环境、资源的成本, 这势必会带来生产和贸易结构的扭曲。若水资源价格被低估, 则无法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那么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虚拟水更加被弱化, 这将导致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囹圄。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 农产品生产对陕西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虚拟水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可阻止其过分强调的重农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结构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 从而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的利用, 促进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的相和谐。
2. 农产品是水资源密集产品。
水资源同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生产自己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 进口自己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 将会获取贸易利益。在社会生产的各大部门中, 农业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其为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等, 农业生产与其它部门生产相比较耗水量较大, 从投入生产要素的角度看, 农产品则是水资源密集产品。对缺水地区而言, 大量生产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将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 陕西省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陕北、陕南、关中地区差异较大, 各区域经济发展需寻求其潜在优势提升发展空间。
3. 农产品虚拟水贸易可缓解水资源压力。
虚拟水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 跳出了传统的以“水”为中心解决水资源配置的问题, 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新思路。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利用虚拟水贸易实施虚拟水战略, 具体表现为缺水国家和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和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农产品虚拟水贸易将引发产业间的用水转移, 优化水资源配置, 有效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更大范围内发挥虚拟水的经济价值, 其不仅分析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也关注水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机会成本两方面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思路, 在综述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 并增加经济收益。
三、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是加速陕西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 大范围调整用水结构较为缓慢, 但可在不同区域 (陕北、陕南、关中地区) 根据区域水资源供求量进行适当调整。
1. 应注重发展节水农业。
陕西省区域经济特点显著, 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 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用水的有效性。可在陕北地区通过改进耕作技术、培育耐旱品种、调整农业结构等方式发展旱地农业;关中地区需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生态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陕南地区水资源相对充沛, 但需注意在管理层面的节水政策制定与执行。
2.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相同农作物在不同区域种植, 其耗水量差异较大。以关中地区为例, 粮食作物的耗水量普遍大于其他农作物, 水稻、花生、棉花耗水量较高, 可适当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 增加其他粮食作物及蔬菜的生产。陕北地区水资源匮乏且植被稀疏, 可利用间套作来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单一性, 局部地区应继续退耕还林, 改变水涵养环境。
3. 适当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
农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农产品的进出口意味着水资源的进出口。陕西省农产品出口以粮食、水果、棉花、蔬菜为主, 其中由于棉花耗水量加大, 因此, 农产品出口贸易需考虑产品本身的耗水量, 避免以虚拟水形式出口极其有限的水资源, 在调整贸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水资源稀缺型产品将有助于进口更多的虚拟水, 从而节省区域内的水资源。
摘要: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总体上为水资源紧缺省份, 匮乏的水资源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农产品生产中投入量较大, 隐含在农产品生产中的虚拟水通过农产品贸易进行流动, 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农产品种植结构及贸易结构的调整可为缓解水资源压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水资源,陕西省
参考文献
[1]赵毓梅等, 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 (2) :96
[2]田贵良, 许长新, 社会产品价格对水价的敏感性——基于虚拟水贸易框架的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 :47
[3]韩雪, 孙才志, 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机理研究[J], 资源科学, 2013 (8) :1567
[4]许长新等, 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及贡献份额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 (12) :111
【虚拟水贸易战略】推荐阅读:
虚拟水贸易07-31
虚拟贸易07-26
虚拟水理论08-24
贸易提升战略05-15
战略贸易理论研究10-31
当前对外贸易战略11-01
国际贸易发展战略05-15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07-02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11-02
钢铁贸易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研究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