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早阅

2024-05-24

幼儿园小班早阅(共7篇)

幼儿园小班早阅 篇1

宝宝就要上小班了, 每天早上哭闹着不要上学, 相信有很多家长这时候都会不知所措, 苦恼不已。针对小班幼儿入学初的抵触情绪, 提前做足准备的家长, 完全可以让宝宝减少焦虑和抵触情绪, 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入学前, 家长应该这样帮助幼儿

1. 熟悉幼儿园。

(1) 如果有条件, 先上小小班, 让幼儿提前体验集体生活, 熟悉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和日常要求, 这样可以使幼儿了解在幼儿园里的规则, 有助于幼儿对以后入园时的适应。

(2) 如果没上过小小班, 应该带幼儿先去参观幼儿园, 熟悉将就读的环境:自己以后的教室在哪里;看看哥哥姐姐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习、玩游戏的;看看盥洗室、寝室、餐厅;玩一玩滑滑梯之类的大型玩具等, 让幼儿从心里感觉到幼儿园是个快乐而有趣的地方, 打心眼里喜欢上幼儿园。如果能认识即将带班的老师而经常能与老师取得联系、认识与自己即将同班的同学, 那对幼儿来说, 上幼儿园将是个美好的期待。

2. 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没提前给幼儿做好心理准备, 在即将分离的时刻, 幼儿肯定会受不了而哭闹, 即使第一天因有新鲜感不哭闹, 第二天开始也会哭闹的, 所以提前做工作很有必要。

(1) 树立起上幼儿园的意识

您可以这样说:宝宝长大了, 要上幼儿园了, 每个小朋友这么大的时候都要上幼儿园。然后和他回忆起去参观幼儿园时候的所见所闻, 唤起他对上幼儿园的向往。还可以通过表扬他认识的在上幼儿园的一些哥哥姐姐, 夸他们“真能干, 在幼儿园里学了这么多新本领。以后宝宝上幼儿园了, 也可以像哥哥姐姐这样能干的”。

(2) 适当体验分离

如果宝宝从来没有和你们分开过, 那在送他上幼儿园之前, 偶尔可以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或您可以信任的、孩子又熟悉的好朋友家, 托他们帮带半天或一天, 让幼儿适时体验一下分离, 这对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是有帮助的。

(3) 切记不要恐吓孩子

有些家长为了想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的威严形象, 会说“你再不听话, 把你送幼儿园去, 让老师来收拾你”等类似的话, 孰不知, 这样做是在丑化老师的形象, 从而让幼儿惧怕老师, 不相信老师, 不利于他以后和老师的相处。

3.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 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然而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 家长的一切包办使得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 也让幼儿从心理有了错误的意识:“我什么都不用做, 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们会帮我做的。”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后, 他会发现别人都会做自己的事情而自己则什么都不会做, 虽然有老师帮助, 但幼儿心理已经形成了无能、自卑的阴影。所以, 在入园以前, 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 对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己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培养良好的作息制度。

在选择好幼儿园之后, 家长应该详细地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早上入园时间、早中餐时间、午睡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等, 然后在入园前两到三个月, 尽量调整家里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接近或一致, 以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 早睡早起

幼儿园一般规定幼儿在晚上9点钟前入睡, 这将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和发育, 也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 让次日的在园一日生活精力充沛。老师最不愿意看到在吃早餐或上课时就打瞌睡的宝宝。早起也是要培养的一个好习惯, 可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刷牙洗脸、着装, 保证你从容不迫, 大人上班、幼儿上学都不迟到。老师经常会看到这方面做得欠缺的家长, 像拎小鸡一样拎着孩子上楼, 匆匆忙忙地把孩子扔给老师, 撂下一句“快, 我要迟到了”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完全无视于孩子的感受。

(2) 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 这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在家里从来没有养成午睡习惯的孩子, 家长最好在他上幼儿园之前帮助他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从而让他不影响到别人的休息也让他自己得到休息。

二、入学时, 家长应该这样做

1. 提前起床, 给宝宝一些宽松的时间。

早上, 您应该提前一点时间起床做好准备, 然后把孩子叫醒, 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做事情动作比较慢的孩子有足够的耐性, 而不是因为时间仓促而大声喝斥孩子, 这样会“两败俱伤”, 谁都不开心。有了充足的时间, 在上学路上就会有适当的交谈、欣赏风景的心情, 这样, 幼儿会觉得这是一个愉快的早晨, 带着美好的心情, 他会开心一整天。

2. 带上一个他心爱的物件。

孩子上幼儿园, 就意味着要和家人分开一整天, 心中不免有焦虑情绪。和老师商量一下, 如果能够带上他自己一个心爱的物件 (像小玩具或布娃娃之类的) , 作为孩子的精神依托, 幼儿会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会变得镇定。很多小班的宝宝一般会在早上刚入园和午睡时抱着布娃娃。

3. 分别时要干脆, 相信老师。

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抱着孩子说了一次又一次再见, 抱了又抱, 亲了又亲, 还是舍不得走, 受不了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岂不知, 这样会让幼儿的焦虑骤增, 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分离变成了恐惧和绝望。所以请你在说完一次再见后就干脆地转身就走, 孩子的哭声也只会持续几分钟, 要相信老师, 因为有着专业知识的老师知道怎样开导他, 怎样引导他融入在老师组织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当中, 让他在幼儿园度过愉快的一天。

4. 按时来接幼儿。

孩子在幼儿园一整天, 对初入园幼儿的耐力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在看着同班的幼儿一个个被接走, 看到别人的家长也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家长, 心里免不了有孤独感。所以请你一定要按时去接你的孩子,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 天黑得比较早。

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 一般适应期在10天左右, 家长不能操之过急。你在密切关注孩子适应变化的同时, 一定要经常和带班老师进行沟通, 及时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 以进而调整教育方向,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谈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 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是保障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他们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而幼儿在三四岁这个年龄阶段,独立性开始形成,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急于探索,成人对其看护相比以前又有所降低,所以这一年龄段,幼儿走丢事件相对容易发生,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一些自救的方法、提高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妈妈不见了》的集体教学活动,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故事《妈妈不见了》,引导幼儿了解在公共场合不能远离成人单独活动,否则会发生走失的严重后果;借助PPT课件《爸爸妈妈不见了》层层递进地讨论启发,让幼儿知道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自救的方法,使幼儿逐渐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与家人走失的危险性,建立自我保护防范意思。

2.让幼儿学会意外走失后的求助、自救办法。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名字和手机号码以及家庭住址。

2.FLASH课件《妈妈不见了》。

3.PPT课件《爸爸妈妈不见了》。

4.小鼓一个、花一朵。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幼儿懂得外出时不要随意离开家人的危害性。

2.难点:知道与家人意外走失后的求助和自救方法。

五、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妈妈不见了》故事课件,幼儿聆听故事,根椐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小兔和兔妈妈去哪里买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兔为什么会与妈妈走失?小兔这么做危险吗?

(3)狡猾的狐狸想蒙骗小兔,小兔上当了吗?为什么不能跟它去?

(4)小兔最后想了什么办法找到了妈妈?

小结:小兔子擅自离开妈妈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就会遇到坏人,可喜的是小兔子没有上狡猾的狐理的当,它想了一个好办法,请小熊阿姨通过广播寻找到妈妈。我们在与家人外出时,千万不能擅自离开家人,否则就会发生意外危险(重点指导,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合不能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否则可能会发生走失、被坏人诱骗的严重后果)。

2.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根据画面讨论,学习意外走失后的自救办法。

图片一:你们发现小明和爸爸妈妈到哪里去游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小明一家来到游乐场。)

图片二:在游乐场里发生了什么事?(小明与爸爸妈妈走失了。)

图片三:小明可以求助的提示(警察、工作人员、原地等待符号、爸爸妈妈电话示意图、广播)。

关键提问:(1)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明找到爸爸妈妈?(知道要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住址。)

(2)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爸爸妈妈尽快找到小明?(不乱走,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

(3)我们可以求助哪些人帮助小明找到爸爸妈妈?(警察叔叔、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以及广播设施。)

(4)假设讨论:当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时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小结:我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时一定要紧跟着爸爸妈妈,万一和爸爸妈妈走丢,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也可以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还可以求助警察叔叔或者工作人员帮助寻找,千万不要随便找陌生人帮助或跟陌生人走(重点关注,幼儿是否知道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可以在原地等待,并向警察和工作人员求助,掌握求助、自救的方法)。

3.击鼓传花游戏“找父母”。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玩“击鼓传花”游戏。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请手持花朵的幼儿说出爸爸妈妈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继续游戏(重点要求,幼儿能正确的叙说自己和爸爸妈的名字、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

六、改编故事《妈妈不见了》

节日到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到商店里去买新衣服。商店里的人可真多呀!当兔妈妈在给小兔挑选衣服的时候,小兔被另一边的玩具吸引过去了,这么多玩具,可真好玩呀,小兔看着看着入了迷。等小兔抬起头,发现妈妈不见了,害怕地哭了起来。这时,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狐狸走到了小兔的身边,对小兔说:“别哭!别哭!我认识你妈妈,我带你去找妈妈吧。”

小兔想了想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我会自己找妈妈。”于是,小兔跑到玩具柜台的小熊阿姨面前,请求小熊阿姨的帮助,小熊阿姨急忙带着小兔朝广播室走去,利用广播帮助小兔寻找妈妈。小熊阿姨把小兔带到了商场的广播室。不一会儿,广播室传出了:“小兔妈妈请注意,您的孩子现在在广播室,请您听到广播后马上到广播室来。”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初探 篇3

一、多种方法解除孩子焦虑,使之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孩子易感,刚入园时,只要有哭声,其他孩子也会跟着伤心,所以教师要温言细语顺着孩子的心意“别哭,我打电话叫你妈妈早点来接你”。“宝宝最乖了,让我抱抱看”;有的孩子为不会自己吃饭、不会如厕焦虑,老师时刻要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绪倾向,及时伸手帮助孩子;还有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茶杯,跟不上队伍等等情绪低落,这都需要老师和保育员的帮助,在老师忙不过来时,也可以请中大班孩子或班上特能干的孩子带一带能力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孩子喜欢滑滑梯,喜欢过小桥,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游戏活动,多讲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投其所好,使孩子暂时忘却要爸爸妈妈的心,喜欢上幼儿园。

二、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的孩子因为不认识自己名字,所以每人的书本上一般都要用标签纸写上名字(给老师发书看),在名字旁边还要贴上代表某个孩子的贴纸(给孩子用)。孩子入园后,一般会分桌、分组管理,在第一次分发书本时,教师最好给孩子确立好哪一桌用哪一个柜子,书本看好后,让孩子自己学着叠好放在桌子中间,并请本桌能力稍强的孩子送到相应的柜子里,这样下次只要这一桌的小朋友到柜子里拿好书放到桌上,这一桌的孩子看贴纸取到的就是自己的书了,省去了每次老师点名发书的烦恼。

有些孩子挑食严重,教师可以开导,“××菜真香啊,啊,肯定非常好吃!”“这个海带吃了长个子”“这就是小白兔喜欢吃的青菜和萝卜,宝宝们尝尝看”。甚至一些善意的谎言“吃了白豆腐,你也会跟老师一样白的!”

老师要以很大的耐心陪孩子长大,教他们自己使用调羹,学习自己穿鞋子。许多小班孩子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经常搞错,教师可以在孩子脱鞋子放鞋柜时指导他们放正确,这样起床时,孩子就能轻易穿正确。

三、安全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

小班孩子控制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每周教师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力求玩具、桌椅等安全可靠。室内外可以贴上各种标记,比如紧关水龙头的标记,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记,那毛巾擦嘴的标记等等,让孩子一看就懂,提醒孩子按照标记做事。

小班孩子安全最重要,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我会正确用剪刀了》、《危险的东西不要碰》、《汤洒了,怎么办》、《如何安全玩滑梯》、《好宝宝,不推人》等等,孩子从懵懵懂懂的感知到能遵守小班常规,是需要时间验证的,我们要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一点点的学,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那都是成功。

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时刻提醒孩子,比如“小朋友,要警惕,异物不放囗鼻里,吞进肚里有危险,排不出去真着急”。“散步跟着老师走,千万不能离开队”。“安全知识记心上,危险的事儿我不干,自我保护最重要,我是老师的的乖宝宝”等等。

随着小班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扩大了交往范围,但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所以小班孩子常发生言语缺乏,动作来补的现象,导致同伴间常常发生咬人、打人现象,有时候是迁怒,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原因就动手。教师每周一必须将孩子的手指甲剪干净,同时查看孩子口袋,预防异物。孩子每有打闹现象时,要秉着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断官司”,不能因为事情琐碎繁忙而草草了事,因为一开始的公正会让孩子从心底里信服老师。

安全教育可以是让孩子看图片讨论,也可以老师播放偷偷拍摄的视频给大家看,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渐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逐渐分清美丑善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四、让孩子在园在家一个样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走路进教室,能自己独立进餐,会自己穿脱衣服,可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忙,有的家长不但不严格要求,还非常溺爱,导致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所以,常规教育要延伸,让家长参与常规教育,让孩子在家也能独立洗手、吃饭、穿衣等。来园离园时礼仪“老师早”“老师再见”,做客的礼仪等等要提醒孩子,各方面配合好幼儿园的教育,使常规教育常态化。

现在微信的使用使家长能常常看到老师发的视频,诸如,孩子在园吃饭的视频,洗手玩游戏等的视频,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一比,好的要鼓励,做错了的,家长要正确教育,叮嘱其改正,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的对策 篇4

如果不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吃透你就很可能在一些教育行为上失误。我们需要牢牢掌握的育儿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试行是我们必须常备的教育法律。我们到底让孩子们学什么?(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是我们的责任,孩子到了社会上会遇到什么事情,教一些相关的东西)。我搜索了几个关键词:情感,让孩子快乐,同时也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同伴之情、父母之情、师长之情。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兴趣,学习的兴趣,生活的兴趣、交往的兴趣、探索的兴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阅读能力。技能,会用画笔,会交流,会表达表现,会操作会研究会生活技能、体育技能等等。

二、细化幼儿园一日环节,完善相关要求

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首先要完善一日生活环节要求。喝水对幼儿的要求:

1.用自己口杯喝水,喝水时不说笑。

2.不浪费开水,口杯用后放回原处。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口杯要在幼儿使用之前消毒,每个幼儿的口杯应入在口杯柜中固定的地方。

2.幼儿需要喝水时,应随时给水喝。应保证班上随时有开水,并及时提醒幼儿喝水。

进餐对幼儿的要求:

1.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

3.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4.和菜:干点与稀饭应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进餐前半小时安排幼儿安静地活动。

2.进餐前十五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

3.指导值日生工作,擦净餐桌,准备餐具。

4.领取和分发食物。掌握与登记每餐主、副食的领取量,幼儿实际进食量和剩余量。

5.组织洗净手的幼儿进餐。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不处理幼儿的问题,不引起哭泣,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

6.进餐时保、教人员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进餐时,不拖地、不扫地。

7.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擦嘴毛巾、漱口杯进行消毒。

8.午餐后组织幼儿进行10~15分钟自由散步。

午睡(夏天两小时半,春、秋、冬两小时)对幼儿的要求。

1.午餐前散步、入厕,保持安静情绪,不高声讲话或嘻笑喧闹,脚步放轻,进入寝室。

2.中大班幼儿自己摆好枕头,拉开被(毯),按顺序脱去外衣裤:先解开上衣扣子,再解开鞋带(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脱鞋、袜子、裤子、最后脱上衣,并折叠整齐放固定地方,鞋放在床下。

3.不带小玩物上床(发夹、项链都取下),迅速盖好被(毯),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

4.早醒幼儿可进行安静活动,不出声响,不影响别人。

对保教人员要求:

1.幼儿就寝前半小时,开窗通气。在冬季、幼儿入室就寝时应关闭窗户。

2.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放好枕头,拉开被(毯),脱叠衣物。

3.夏季上床前为幼儿冲脚。

4.午饭后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散步及入厕,努力避免新异刺导致兴奋,影响入睡,禁止高声谈笑、喧闹现象,创造安静气氛。

5.及时、细致地为每一位幼儿盖好被(毯),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夏天酷热时,用柔软毛巾为幼儿轻轻地擦去汗水。

起床(30分钟)对幼儿的要求:

按时起床,掀开被子,按顺序穿衣服。

1.穿衣顺序:上衣——袜子——

裤子——鞋。

2.穿衣方法:先将上披肩上,捏好衬衣袖口,再伸进衣袖翻好衣领,拉衣襟,再扣衣扣。

3.穿裤子:先将裤子前片朝上放好后,两脚同时伸进裤筒,裤腰往上提,把衬衣放入裤腰内,拉展弄平整,系好裤带。

4.穿袜子:袜底放平,袜尖向前,两手将袜筒捏到袜后跟,再往脚上穿。先穿脚尖,蹬上脚跟,拉上袜筒。

5.穿鞋:先分清左右鞋,穿好系好活扣鞋带。

对保教人员的要求:

1.按时请小朋友起床。认真询问幼儿的睡眠情况。

2.指导与帮助幼儿掌握与执行起床、穿衣、整理床铺等一系列的常规和要求。

3.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4.逐个检查幼儿服装,床铺是否整齐。提醒收拾整齐的幼儿入厕解便。

5.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注意班级管理工作细节

1.班级常规管理。常规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的规则,从幼儿的个体的发展需要来看,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积极愉快的参加各项活动,使幼儿较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使幼儿的生活有节奏,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积极自我情绪管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避免变向体罚现象。上班时应时刻提醒自己要用专业的态度、专业的话语和专业的精神面对孩子面对家长。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孩子以及孩子们集体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还有带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家长及环境。而教学活动是你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式绝对不是唯一的工作。

3.班级管理常规工作的落实。值日生、小组长(谁要当值日生:当平时不乖的孩子举手时,有经验的教师会及时抓住教育契机:你以前哪里做的不够好要改正等,不能扼杀他的念头,要及时给他树立目标让他改正缺点)、班长、家庭作业、社区活动、生活制度、日常事务登记、物品有序摆放、正确的指导语、代币法奖励,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能讲的,操作的,有章法可依的制度。耐心细致的去贯彻实施。

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 篇5

一、现小班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表现

1. 以自我为中心。

娃娃家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所以, 每次都有好多小朋友抢着去娃娃家玩, 在游戏的时候, 我问霏霏:“你是娃娃家的谁呀?”她回答是妈妈, “那爸爸是谁呢?”结果, 好几个小男孩都指着自己说是我是我。

2. 场面混乱。

小班的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平行游戏, 看到有小伙伴玩这个玩具, 他们就想玩这个玩具, 于是我在每个区域投放相同材料的量都很多, 由于材料多了, 没过多久, 娃娃家里的东西就乱作一团, 地上到处是水果、蔬菜, 没人整理。

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都是“小皇帝”, 爷爷奶奶太宠爱了, 导致他们想要什么就有, 一点没有受过挫折, 个个以自己为中心, 要别人迁就他们。所以, 在活动中时, 他们也只关注自己, 想扮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 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 自控能力差。

儿童的自我控制意识还不强, 有些小朋友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控制、负责, 有时抵制不了外界的诱惑, 忍不住脱离自己角色。

三、针对原因采取的策略

1. 家庭方面。

我们知道, 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 性格的发展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是很有说服力的。当孩子看到父母与孩子、朋友之间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 那也会帮助孩子养成学会分享, 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2. 材料投放。

(1) 不断增添新材料, 丰富游戏内容。在活动中, 要学会不断增添新的材料, 有利于他们探索、发现, 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另外, 在投放材料时, 应考虑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 半成品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思维, 对游戏是有推进作用的。比如:在角色游戏中, 超市里没有顾客时, 营业员就会没事做, 这是他们可以拿出一些材料比如彩纸和包装纸, 用来做糖果, 可以丰富游戏的情节和内容, 也能丰富材料, 锻炼他们动手能力。

(2) 围绕主题, 增加材料。主题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完全影响幼儿对知识的获得和接受。我们在提供材料前, 先要了解主题内容, 才能提供相应的材料, 体现利用价值。例如:可以结合相应的时节开展活动, 这次的中秋节, 就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收集相关的材料, 有月饼盒或者泡沫塑料等, 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入专门的区域中, 就可以开设一个“嫦娥月饼店”。让幼儿做营业员, 也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DIY小制作, 利用提供的材料让幼儿做月饼, 不仅发展他们的小肌肉群, 锻炼动手能力, 还让幼儿喜欢活动。总之, 适当的刺激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应不断提供新材料, 细水长流, 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兴趣。

(3) 结合孩子的差异, 材料应具差异性。《纲要》指出:要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那么作为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让幼儿量力而行,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就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去做营业员或小舞台的主持人, 继续发挥他们的长处, 当然相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小朋友, 我们也要多鼓励, 以爱的教育去表扬他们, 鼓励他们参与, 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去和别人交流。总之, 教师应结合不同孩子的需要, 提供相应的材料, 给予相应的帮助, 让他们爱上活动。

3. 自控能力的培养。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 当孩子们开始游戏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 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去选择, 幼儿情绪愉快, 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提高, 从而在活动时就能保持专注、持久地活动, 也就能有效的调节, 控制自己的行为。

总之, 我们应考虑各种材料的投入方面, 皮亚杰曾指出:孩子们的能力是在于周围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应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游戏活动, 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 教师也要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 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 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

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相应的区域, 投放相应的材料, 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得到能力发展的活动。根据现在小班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时, 能更投入, 更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篇6

一、投放多元材料,解放大脑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活动的对象是材料,材料的选取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和能力,这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里,在无拘无束的游戏环境中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材料的准备、挑选、投放等环节,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及其能力发展的水平。区域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实现。

1. 游戏材料的投放数量和种类要适当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如果不经挑选就投放材料,也许能暂时吸引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拿这个材料玩玩,再拿那个材料玩玩,这样幼儿只学会了拿起材料———游戏一会——丢弃材料———更换材料,这显然与当初投放游戏材料的初衷相悖。因此,在选取游戏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游戏材料是否能有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以确保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随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依据分析的结果对游戏材料进行更换、撤除、补充。

2. 游戏材料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他们接受

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材料应具备选择性,并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除了准备每个游戏必需的材料外,还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材料,给幼儿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

3. 材料的投放层次要丰富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区域游戏中的材料是整个游戏的主要元素,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直接互动,才能顺利开展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想班里的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快乐与发展,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必须考虑层次性与丰富性。层次性指围绕同一个教育目标,投放的材料要从简单到复杂,使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

4. 保证材料的安全卫生

幼儿园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幼儿家中、身边的废弃物,教师要把材料的安全、卫生放在第一位,确保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不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对收集过来的材料要加以严格的清洗消毒,然后晾干、暴晒,待达到卫生标准后方可让幼儿进行游戏,以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创设合理区域,解放空间

陶行知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布置要结合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要求、幼儿的年龄等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要从幼儿的认知水平、成长需求出发,让幼儿做区域的小主人。在区域环境的布置中考虑要全面,做到既便于幼儿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开展合作,又要防止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干扰,竭尽所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灵活调整区域,解放双手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所谓灵活性就是各个活动区的设置不是一程不变的,它可以伴随幼儿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区域游戏中要创造条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性活动,让幼儿的双手在拼、摆、剪等系列动作中活跃起来,不断通过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幼儿的真实感受,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内容,形成相对稳定的、可以迁移的方法,对幼儿探究意识、探索精神的培养意义深远。

四、及时总结评价,解放嘴巴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因此,教师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想法,与同伴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表现好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特别要对进步大的幼儿给予奖励,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被认可的喜悦,还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积极地参与。

五、结束语

教师在指导小班区域游戏时,要仔细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水平,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并开发利用更多新颖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唐惠一.明确的欣赏方向充足的操作材料[J].幼儿教育,2009(10).

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艺术探讨 篇7

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常规

小班是孩子从家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都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的,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是, 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培养。小班孩子刚入园以自我为中心, 自由散漫, 我行我素, 常规习惯较差。例如:每次绘画活动刚开始, 老师在交代时, 大部分的孩子就早已把绘画盒子打开, 两手抓满了油画棒急切地等着作画;还有一种现象是:一根线条没有画出, 油画棒盒子内早已清空, 趴在地上捡油画棒的忙得不亦乐乎, 要么就是将油画棒上的纸撕得一丁点不剩, 丢得满地都是, 活动结束后的桌面、地面一片狼藉小朋友的手、脸也变了样, 这种现象在开学初更是见惯不惯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开展好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在之后的教学中, 我一改以往的做法, 每一次绘画活动前都与孩子们进行常规谈话。如: 怎样珍惜和爱护自己的油画棒, 画盒子里有许多油画棒, 整齐地排好队, 五颜六色的画棒很漂亮, 告诉孩子要学会爱护它们, 需要的时候要一支一支地拿出来, 用后要轻轻地送“回家”,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使孩子们记忆犹新, 并能较快地学会取放油画棒, 也能很好地爱护自己的油画棒了, 通过不断地强化, 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已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二、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将绘画教学游戏化

绘画教学中, 运用趣味性语言及游戏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特别是针对小班的孩子更有效,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好动, 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 凡是新奇的事物, 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语言, 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所学的知识。如:画小鸡我是这样说的:“可爱的小鸡身体圆圆大大的, 脑袋圆圆小小的, 大圆小圆碰碰碰, 碰在一起拉着手, 圆圆头上画眼睛, 小小嘴巴尖又尖。瞧, 它们急着找虫吃, 快快画上小腿脚, 小小腿像小飞机, 画好了小鸡就去捉虫吃。”孩子们在趣味性语言的引导下, 积极地投入到绘画中, 他们全身得到放松, 心理压力也大大减轻, 我在教他们绘画的时候, 总鼓励他们边讲边画, 无论是老师在范画, 还是幼儿作画都是如此;又如:画“西瓜”, 我是和幼儿一起画, 鼓励幼儿说出:“大西瓜, 圆溜溜, 穿上绿衣裳, 扎着金丝辫, 涂上颜色更美丽。”每到涂色时, 孩子们会积极地和老师互动:“涂涂涂, 涂呀涂, 一笔一笔慢慢涂, 不要涂到线外去”。就这样, 孩子们边说边画, 很快一个大西瓜就画出来了, 孩子们看着画好的西瓜还在兴奋地交流着:“看, 我画得西瓜又大又绿, 老师会夸我画得好。”“我画的西瓜可甜了, 画好了, 我要送给好朋友吃。”

三、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兴趣, 而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虽然幼儿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 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是浅层的兴趣, 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因此, 在教学中, 我用儿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 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掌握绘画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另外,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考虑到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 除了涂涂画画外, 还进行其他形式的绘画活动, 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四、运用多种材料, 从视觉角度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时, 幼儿会为材料所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既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轻松获得成功, 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 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 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 等等。如在印章画“喂小兔吃青草”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同的小棒棒等, 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小兔的周围, 一棵棵小青草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 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喂小兔吃青草, 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五、运用游戏的口吻评价幼儿作品

上一篇:虚拟水贸易战略下一篇:给排水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