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

2024-07-15

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共12篇)

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 篇1

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讲道理” 是很多的家长会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发现,一些特别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宝宝却不是非常听话。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第一步要知道“做”比“说”有道理。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夫妻两个收养了10个孤儿,要是孩子犯错了,夫妻两个不会骂他们也不会严肃批评,而是让孩子通过体验,来了解需要知道的一个道理。有一次,父亲让家中的小女儿跟视力不好的姐姐一起到外面去玩,可是到了晚上小女儿却把自己的姐姐丢在了外面,一个人回来了。父亲了解情况以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让小女儿做了一个体验:用毛巾蒙住小女儿的眼睛,没有人扶着,让小女儿一个人走路。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小女儿变得特别懂事。

这夫妻两个可能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可是对教育的理解非常的透彻,要不是真的爱孩子的话,是不可能有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就是做比说重要。

教育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大部分人觉得对孩子表达负责和爱,就是不管是什么事情,就算是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做。这种单向主义思维方式,其实会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觉得那些打孩子的人是非常过分的,认为大人靠武力来教育孩子,是非常错误的。他自己有了儿子后,在孩子遇到不对的事情以后,采用的都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一点一点长大以后,他觉得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已经变得一点点行不通了。孩子总是不听话逆反,说什么都不听话。因此他逐渐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有时候教育孩子时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然后打了孩子。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3种方法对孩子有害无益。做“不讲道理”的家长,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说几条道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觉得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就好比是作文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的文字表达一样,语言所到之处,就应该是一个人想到了什么然后表达出来。其实大可不必像别人讨要说话技巧,家长可以一个人待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部分的爸爸妈妈其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但是他们是另外一个极端,跟孩子几句话说不拢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其实就变成了“不讲理”。在打了孩子后,接着又深情地讲“孩子,我打你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个借口。这简直是强盗逻辑,“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更加不应该的,发脾气加虚伪是万万不可的。

第三,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人生经验。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暗示孩子在学习上管好自己就可以了,给别人讲题浪费时间,别人成绩好了对自己有威胁,孩子从这些家长觉得对的事情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这般的“讲道理”,其实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了他的发展。

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明事理,家长最好是减少嘴巴里说的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

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 篇2

一、抓问题所在, 思影响源头

离开父母, 进入陌生的幼儿园, 没有生活和心理依靠的小班幼儿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突出表现在: (1) 饮食习惯差:存在着挑食、厌食, 不会用勺子吃饭, 依赖大人喂。 (2) 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脱衣服, 鞋子等, 不习惯午睡;玩具玩好后, 不会将玩具收拾好, 易随意弄丢。 (3) 缺乏礼貌, 不会主动问好:需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会向他人问好、说再见。 (4) 没有耐心倾听:他人或老师说话时喜欢插嘴打断, 有时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或提出问题。 (5) 不懂谦让:玩具一定要抢在自己的手里, 一筐的拼搭玩具即使不玩也要护在手边, 认为就是自己的, 别人不能玩。 (6) 坐姿不良:坐椅子容易翘椅子或晃椅子, 双脚喜欢搭在他人的椅子上;喜欢躺在椅子上, 如坐沙发。 (7) 乱扔垃圾:将餐巾纸擦后扔给老师, 或者直接扔在地上。

幼儿初期不良的行为习惯反映着在家庭中的生活表现, 亦是作为教师在教育时所要针对思考的问题。

1. 思家庭之差异, 纠教养之影响。

(1) 溺爱放纵。现在的很多家庭, 孩子都是家庭围绕的中心。农村地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 特别溺爱儿子 (孙子) , 衣来张手, 饭来张口, 行其所想, 恐其“着凉”。因而, “小皇帝”的教养方式, 让孩子有极强的“自我中心”理论, “唯我独尊”, 受不得一点批评;不愿承认错误, 经常发脾气, 以倔强哭闹来发泄得不到的心情。

(2) 说教或打骂。很多父母也意识到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但却不知道如何教育, 常常用错了方式。

2. 变传统之教育, 重自主之学习。

教师常规教育内容的呆板也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的常规教育中, 教师经常会用如“小眼睛, 看老师;小手放在膝盖上”或“一二三, 坐坐好”等传统口令来做常规管理, 通过朗朗上口的语句让幼儿成为整齐划一的“机器人”。在老师的眼里, 常规好就是在教学时“人挺直, 手不动;答时起立, 完时坐正;在日常生活中, 喝水整齐排队, 安静地进行任何一项游戏。”然而, 再思考一下, 这样的常规教育只是在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 用“管”来实施。高控的教育方式下不断对幼儿提出要求, 但往往这样的方式适得其反。有些幼儿只是看见教师在说, 却没有去听到底在说什么。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接受教育, 影响幼儿的个体发展。

二、引关键培养点, 促好习惯共育

1. 文明礼貌记于心。

如教师创设“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引导小客人进入娃娃家时首先需要敲门, 询问家中是否有人, 能否进入做客;在得到爸爸妈妈肯定的回应后才能进入。创设“蛋糕店”, 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能学用:“你好, 请问想买什么?”和“我想买……谢谢你”。能礼貌地说“再见”。通过长时间的游戏, 进一步锻炼幼儿能问好的良好习惯, 并坚持有礼貌地进行对话。当然也会出现个别幼儿行为问题, 教师可以融入游戏中, 扮演角色进行行为纠正。

讲文明懂礼貌的强化更需要家长来以身作则。小班幼儿正处于好模仿阶段, 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 由于他们年龄小, 认知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 尤其需要榜样示范。父母平时若在孩子面前多注意言行, 文明对话, 敬老爱幼, 关心他人, 都会浸润孩子的心灵, 无声地改变、促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善于自理增信心。

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很多:会穿脱衣服、鞋袜, 会自己拿勺子吃饭, 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等。《指南》解读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利用游戏教会孩子简单的操作要领, 兴趣与成就感并存增强幼儿信心与主动学习。如儿歌:“小手洗一洗, 饭儿自己吃;衣服自己穿, 做个好宝宝。”培养幼儿自己整理衣服的能力, 可用儿歌:“小衣服, 做早操;伸伸臂, 对整齐;点点头, 拍拍肩;弯弯腰, 放放好。”用生动形象的儿歌, 抓幼儿兴趣点, 帮助幼儿训练自理能力。平时, 我们可以利用穿衣服比赛、叠衣服比赛、整理玩具比赛等竞赛方式, 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幼儿参加比赛, 并在比赛中巩固练习, 进一步加强自理能力。

3. 分享共与同伴行。

分享是在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需要加强培育的。由于多数幼儿仍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都是独享玩具、零食。常规问题中最让人头疼的往往是由于争抢而来打小报告的。当然, 学会分享也需要一个阶段, 教师无需因为幼儿的抢闹而对此进行惩罚, 可以先教给幼儿解决的方法, 如:“今天我先玩, 明天换你。”“我多一块先给你, 你多了也给我玩儿。”经过长期的磨合, 让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试着自己解决, 让幼儿认识到谦让和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进而逐渐内化。

幼儿园小班家园共育 篇3

关键词:独立性;家庭环境;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29-01

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宝”“小皇帝”“小太阳”,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情。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行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后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作为成人应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持续的、要求一致的培养。所以我觉得先要让我们家长知道幼儿自理能力和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一、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有的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认为孩子小,做事要累着孩子的;有的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真正放手---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1、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房间里,可以张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整理玩具的图片;在洗手间张贴卡通动物洗刷的图片;平时家里可以经常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碟片“好孩子自己走”“我有一双小小手” ……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做事的兴趣。平时还常提醒幼儿:“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家的宝宝是大孩子了,会做事情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做事的习惯。

3、坚持细微入手养成良好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们幼小时所以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可见,小时候养成习惯的重要,它能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早上自己来刷牙、洗脸、穿衣服、饭前自己洗小手、吃完饭自己擦小嘴巴、出汗了自己擦汗、有鼻涕自己拿手帕擦……这些事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细微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到的,但实际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的帮忙,并慢慢养成习惯。

二、融入一日,重在常规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至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好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

1、以游戏化贯穿一日活动。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2、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3、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自信。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幼儿园家园共育计划 篇4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为家园共育提供基础。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义工进课堂、家长讲堂、及亲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原先对幼儿不关心、无所谓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祖父母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的尤为重要。

三、目标:

(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的联系、交往,力争让每位家长都能时刻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满意放心。

(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心家园栏,关心主题教学,做好家园配合工作,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请家长献计献策,共同商讨教育良方。

(四)根据家长的需要,提供便利服务。

四、本学期家园共育工作安排:

(一)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对本园的教育理念和主要活动安排对家长进行宣讲;公布热线电话,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班级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恳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好的发展幼儿潜能。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使家长在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及时的与园方沟通,对幼儿园工作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不断的发展。

(四)继续开展家长义工工作。对有意向参加义工的家长安排时间进班进行保育员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更加理解幼儿园老师。

(五)开展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户外拓展活动、21天读书计划等增进亲子关系,让更多的父母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方案 篇5

1.向家长展示幼儿一学期的综合情况;

2.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3.更好地向家长传达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助力家园共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活动准备

提前给家长发参会通知以及参会注意事项;

准备会议材料,如家长签到表、签到笔、演讲稿或演讲PPT;

整理幼儿照片或视频,制作成短片或PPT进行播放;

将幼儿平时的美术、手工等作品整理成册。

活动流程

1、家长签到

做好人员分工,进行迎接、签到和拍照,让家长有良好的参会体验。

2、观看照片或视频,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

教师播放幼儿入园以来的照片或视频,让家长看到幼儿一日生活的精彩片段,感受幼儿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和点滴进步。

(注:视频中每个幼儿的镜头都要有)

3、主持人(班主任)开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冒着寒冷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时间过得真快,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您的孩子入园已有一个学期了。这里记载了他们无数的歌声和欢笑声,留下他们成长的足迹。在此,我谨代表两位配班老师衷心地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

4、进行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篇6

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地位上的不对等;教师与家长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教师沟通对象的老龄化。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去取得家长们的信任。那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经常利用电子软件,比如“XX教育app”,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在线”系统,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这样,我们的家长工作将更具有实效性,家长们也会更加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家园的相互信任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会在家园联系栏里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消息栏或者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

逐步的帮助家长应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家园共育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明确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职责。家长应积极参与家园共育:首先,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一些家园共育活动。对于幼儿园举办的一些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应乐于参与。对于幼儿园印发的家长手册,家长要认真仔细的学习;其次,对于幼儿园提出的一些教育要求要密切配合。幼儿园经常会以张贴通知或是发送短信的形式,要求家长准备一些废旧材料,以供幼儿园制作教具或是布置幼儿园环境,有时也会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作业等,家长一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力配合最后,发挥自身的智慧为家园共育献计献策。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并对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或是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等。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篇7

一、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

1. 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使幼儿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2. 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其责任心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差,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因此,作为家长,要对幼儿讲清楚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做。家长在生活中应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操作激发其责任心。如,大小便后学着自己擦拭,为了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擦拭方法,家长可以为孩子创编儿歌或者手把手地教,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3. 让幼儿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感受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如,我们班的程程(化名)小班时自己吃饭都困难,天天到了午餐时间就开始哭闹,最后每次都以呕吐来拒绝吃饭。在和其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在家程程天天得有人喂,一边喂还要一边看电视、玩玩具,只要什么地方没满足他的要求就哭,结果把吃下去的饭都吐光,几次下来家长也没办法,只好依他,能喂着吃完就已经很满意了。进入幼儿园后,程程的父母对于他的教育方式有了改变,每次只要看到程程自己学着吃饭就鼓励他,还用不同的形式给予奖励,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己做事的信心。

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式

1. 通过家长会促进相互了解,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通过家长会进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系列讨论,有系统、明确的指导目标,有由浅入深转变家长观念、态度、行为的全班性家教指导活动。很多家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了解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共同确定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和措施。家园双方通过经常交流实施教育后的效果及时调节和补充教育方案,同时也交流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 家教现场研讨、辨析活动

我们利用情境创设、小品表演、语言表达、拍摄录像等,围绕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的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交谈,从而使家长在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中形成一定的认识。家长们也都一致认为应该重视孩子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如,当你拣菜时,孩子要来帮忙,不要怕孩子会把菜弄得没法吃或是把地上弄脏,也不要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动手,甚至还训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3. 个别指导形式

家庭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小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如,班中的罗加(化名),由于她父母生育她时年龄偏大,所以对孩子是呵护有加,什么事情都包办到底,使得罗加在同伴面前显得很特殊,罗加也逐渐感觉到自己和同伴的区别,开始排斥父母的帮助。可是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罗加自理能力和同年龄的孩子拉开了一段距离,所以利用家园双方共同的探讨,一次次的家访使家长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罗加的父母也开始为孩子着急,并逐渐懂得了教育孩子的根本是什么,过分宠爱是害了孩子。通过吸取成功家教经验,罗加父母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罗加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增强。

4. 书面家教指导活动

书面家教指导活动虽然是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体系,但是研究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指导家长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组织家长间经验的交流上。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个别家长交流和电话联系等方式,把各种家长的指导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家长指导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及时采用经验交流的方法,使家长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成功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对有些家长的疑惑和难题进行讨论,使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产生了互动。

幼儿园家园共育各阶段内容 篇8

关键词:幼儿;家园共育;各时期

一.入园期

小孩子入园的这段时间,都会有一些孩子不愿意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人或是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心理压力、陌生感,甚至是恐惧感。由于小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胃肠道不适等病症。

以上这些,情况,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可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首先,家长应适当提前一段时间让孩子去试着接触即将要面对的新的集体环境。或者,通过本小区内稍微大一点的小孩讲幼儿园兴趣的事情,吸引将要进园的小朋友,通过提前适应阶段,让孩子新环境形成一个很自然的过渡阶段。

其次,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可以适当提供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通过逐渐过渡让孩子渐渐去适应集体生活。

再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一同体验几天幼儿园的崭新生活。

二,亲子情感相对“断奶期”

熟悉环境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家长对自己的情绪要控制:

要学会“狠心”。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孩子一哭就很不放心,便躲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次数会增多,时间会延长。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心软下来,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专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相反,我们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家里长辈也说:“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产生抵触情绪。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

三.家园互通,渗透期

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家长应该如何向老师提出意见而又不影响孩子呢?现在向家长和老师推荐以下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三、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四、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也不要伤老师的面子。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是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的。

五、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六、“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七、尽管家长有进行合作的诚意,但是老师是否会显出不愿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家长们之间可以互通情况,必要时向园方或其他有关方面反映,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八,家长参与家长会,这是每一个家长必须参加的活动,从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园里的表现情况,也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理念。了解老师教育教学情况,有时可以这借机会向幼儿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九.兴趣班:由于家庭多方面原因,小孩进入幼儿园后,对部分学习工具产生强烈的情趣,我们老师学会观察记录反馈个家长,也许这一个兴趣在家长的配合下会影响孩子一生..

十.布置家庭作业:每到晚上,我县体育中心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再那里玩沙子,钓玩具鱼,对石膏头像上色,这些都是家园共育内容的园外拓展作业,也使得小孩学会与园外小朋友学会和睦相处。形成良好个性。

十一:提供亲自教育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另外,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

总之,在实际操作上,以上各个阶段不是分得很明显,可以互相渗透,几个同时并用。才达到良好的家园共育效果。

作者简介:

家园共育,促幼儿健康成长 篇9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长林幼儿园

李春梅

罗芳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儿园里,搞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1.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它也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同时也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开家长会对家园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家长之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会充分的展示它的作用。还有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例如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一日生活习惯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等等。

2.我们教师都要每天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的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杨雨欣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许沐研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还有哪几个孩子中午睡午觉需要用毛巾隔背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3.家庭访问是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经常性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幼儿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我们一学期有两次家访,开学初一次学期末一次在家访中我们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协助家长在家庭中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非常重要的是与家长共同协商,针对个体幼儿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应个体需要的教育方,案,.找准切口,让幼儿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

4.建立班级网站,将班级开展的活动及一日生活情况,清晰地传到网上,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和活动安排,也可以在上面留言,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信息交流更为流畅。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1.为了进一步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的工作,我们还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节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每年三八节、六一儿童节’运动会元旦,各班都会组织“家园同乐联欢会”,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演出节目。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我们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如彩色世界主题中,通过幼儿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即将结束此次活动时,我们组织了《亲子同乐会》,让家长与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一本颜色小书等。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这段学习的成果,也充分地表现了幼儿的能力,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

2.〈纲要〉总则明显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家长不同的工作、文化背景等让家长走进课堂,直接进行交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能为孩子们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增强教育力度和提高教育效益。我园每学期末都要举办一次面向全体家长展示汇报半日活动,家长客串教师的活动,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活跃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气氛,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更为家园共育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梁。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小班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车辆图片及孩子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并按类型布置成“停车场”或者“车展店”等,供孩子们认识、探究。在中班主题教学《幸福一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大量的全家福照片等带到幼儿园来,老师则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小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每个班都设置了不同的区角,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不少!由于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园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经常借助家长的不同职业、特长、爱好等资源来提升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请在交警工作的家长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请身为医生的家长告诉孩子们怎么讲究卫生预防生病;请卖菜的家长教孩子怎么辨别新鲜的蔬菜;请在消防工作的家长讲解如何预防火灾……

四、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另外,家长委员还承担组织班级家长小组活动的任务,定期组织家庭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这样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加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度,也更有效地团结班级其他的家长们。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幼儿园家园共育调查问卷表 篇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多年来,我园深入贯彻“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开辟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幼儿园一直把家长工作当作幼儿园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家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探讨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家园共育合力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括号中填上反映您真实想法的选项,然后交给孩子带回园。调查结果不公布。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答卷,综合整理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给您提供帮助。谢谢合作!请在您选择的答案后面打“√”。

1、幼儿园将利用网络资源,各班的教学活动及丰采放入幼儿园网站,为小朋友建立登入账户和密码,您认为:好()不好()一般()您的孩子上幼儿园()班家里电脑有()没有()

2、各班的家园联系栏里的内容您每周看1次()2次()3()天天看()不看()

3、平时您对孩子缠着您看书或陪她(他)玩,您的态度是:很有耐心()走开,妈妈有事(),不理睬()骂他()有时接受有时不接受()

4、您的孩子心中有事时,最想对谁说?妈妈()爸爸()姐姐哥哥()其他人()

5、您对孩子要做的事给予过亲自引导吗:经常()偶尔()没有()

6、当孩子在幼儿园犯了错误时,您的态度是: 训斥打骂()抱怨幼儿园、老师()主动与老师联系,积极处理()

7、您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是靠:家庭家长()学校老师()亲属()社会()

8、如果老师还没有上班,您会不会放心把孩子提前送入学校,让他自己一个人在班级里:会()不会()

您认为孩子来园时是不是应该把孩子亲自送到教室:是()不是()她自己走()

9、您是否愿意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很愿意()有时间偶尔参加()不乐意()

10您是否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表现情况:经常()一般()偶尔()从不()以后幼儿园开家长会您认为什么时候比较好:上下午()晚上()双休日()

11、如果班里要为孩子开制作课或活动课,你是否愿意为孩子准备用品:

非常愿意()一般()不同意()其他意见()

12、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般都去哪里:超市()商场()书店()逛街()其他()

13、您清楚知道孩子班上老师的联系电话吗,是否有主动打电话联系了解孩子情况? 知道,经常联系,或者特殊情况联系()不清楚,不主动()忘记了()

14、您多长时间主动与老师联系一次: 约一学期()约一个月()约一个星期()从来没有()

15、你是否经常对你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经常教育,时时提醒()偶尔()几乎没有()

16、你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除了五大领域的纲要内容外还应学到哪些知识,请根据孩子的班级进行解答:

17、谈谈您的看法(不够写在反面):

A.您是怎样理解“家园共育”,并谈谈您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您还有哪些关于幼儿园、教师、班级工作及促进孩子成长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家园共育 篇11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重任,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外部力量,对其负有共同的教育责任。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发挥效能,共同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实现教育一体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挖掘社区的文化内涵,融合社会教育化促进幼儿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还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力求真正做到生活在社会、学习在社会、教育在社会,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1.我们利用小区的变化,对儿童进行浅显的爱小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主题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情感,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2.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和家长一起带领孩子们到小区的游戏场地去荡秋千、滑滑梯、走平衡木;到公园、郊外去看花草树木、野餐;到本地的名胜古迹去观光;在秋收时节,我们带孩子们到农村看成熟的农作物,与农民伯伯一起体验收获的快乐;到动物园去看孩子喜欢的猴子、企鹅等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孩子的爱心;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我们带领孩子到商场、超市去购物,仔细观察收银员的工作,让幼儿感知多种角色,让孩子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以及对金钱的价值有初步的认识;带领孩子走向菜场,亲自感知买卖的讨价还价。通过与社区内人员的语言交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然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超市”“医院”“理发店”等多种区域游戏。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这些活动以后,教师与孩子一起探讨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孩子、老师、家长之间产生了很好的互动关系。

二、有效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共同促进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园活动,我们采用互动教育。我们利用父母的职业特点,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如:我们班的一个家长是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我们会邀请她为幼儿园的孩子讲解“如何预防近视”“如何预防感冒”和其他日常小知识,并请她担任我们幼儿园的健康老师;请在派出所工作的家长,讲解防暴力、防骗中怎样来保护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请当消防队员的家长为孩子讲解遇到火灾如何逃离的知识,并配合我们一起进行安全演练;我们邀请当小学教师的家长来讲解怎样很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为了丰富幼儿的玩具种类,我们发动家长,让家长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幼儿可以玩的玩具。有的家长用牛奶盒子、牙膏盒子为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汽车,用旺仔瓶等制作了踩高跷,用奶粉桶制作了小推车,用布缝制了“毽子、沙包”等。不僅节省了资金,传承了社会文化,而且还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让教师们在一日活动中,能更好地去组织幼儿玩这些游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三、密切与社区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育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在联合国的几个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国际会议上对社区资源的重要性反复强调。指出:“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参与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毫无疑问,一个社区的人文气氛、环境布局、设施和其他因素对在其中生活的孩子会有影响。我们幼儿园处于小区的中心位置,小区内有文化站、老干部活动中心、小学、中学、医疗诊所,附近有社区托老所。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邀请社区的一些爷爷奶奶来为他们表演歌舞;在“九九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组织大班孩子去社区托老所,和那里的老人们一起联欢。活动前,我们让孩子们准备了送给老人们的礼物,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了老人们爱吃的蛋糕和水果,有的孩子制作了手工。在活动中,孩子们与托老所的爷爷奶奶一起吃水果、蛋糕,还为她们表演了自己喜爱的舞蹈,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

几年来,我们幼儿园还和社区一起开展了“我为灾区献爱心”“爱心助学”等一系列献爱心活动,我们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设立了捐款箱,与社区一起收集捐赠来的钱物,在捐款箱前老师和家长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孩子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玩具、图书、衣服、储蓄罐里的钱。在孩子的带动下,许多家长,还有过路的行人也纷纷掏出钱来,献上一份爱心。通过这些活动更加深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实践证明,家、园、社区同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通过这些社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为幼儿园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进一步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的主体意识、社会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心幼儿园)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12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并形成一种合力,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 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 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 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 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幼儿期, 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 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 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 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 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 除此之外, 对于幼儿来说, 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 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 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 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 配合老师的工作。

(1) 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 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 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孩子需要什么。 (2)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 (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 ,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 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 过度保护, 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 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 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 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 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 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 这种“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习惯, 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 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 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 尊重与理解是前提, 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 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 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 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 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 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 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 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 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 取得家长的信任, 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 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 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 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1) 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 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 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 一个故事, 一张贺卡等, 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让家长一起来庆祝, 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 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 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 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 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 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 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 陶冶幼儿的情操。 (2) 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 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 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做完幼儿体操后, 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 有的踢球, 有的跳绳, 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 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 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个小时下来, 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 而且精神焕发, 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 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 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 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 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 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 独生子女的普遍, 使越来越多的幼儿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 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 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上一篇:写林黛玉的作文下一篇:就业指导考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