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2024-10-10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精选12篇)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1

静脉输注是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途径, 静脉穿刺亦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老年病人由于皮肤比较松弛、血管弹性差、脆而硬、血管不易固定以及疾病因素等影响, 病人往往产生无安全感和舒适感。在临床工作中对提高静脉输注治疗护理质量, 减轻病人痛苦, 使其满意、愉快地接受治疗。现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1 输液工具的选择

在满足治疗和诊疗需要的条件下, 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在考虑病人年龄偏大、局部静脉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输液时限和病人活动的需要, 应采用外周留置针穿刺, 以避免局部反复多次穿刺, 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如果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注针头, 以5号半针头即可, 如病情需快速补液, 应用脱水剂及静脉输血时可用7号针头。

2 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技巧

2.1 反复握拳法穿刺

老年病人血管充盈差, 皮下脂肪薄, 血管不易固定, 男性皮肤较粗硬, 穿刺阻力较大, 同时由于手背静脉穿刺次数较多, 血管壁因增生而成条索状, 触之硬且有滚动感, 穿刺前要扎紧止血带, 轻拍手背或嘱其多次反复握拳、松拳, 使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 穿刺时以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 针尖从血管正面进针, 见回血后放平针体, 再进针少许并固定[1]。

2.2 弓形背手掌穿刺

因老年病人手背过于肥胖或消瘦, 穿刺手背静脉时扎上止血带后不可用力握拳, 易将血管压平或使血管易嵌入掌骨之间, 暴露不明显, 因此将病人手背轻握成弓形, 护士左手拇指向上轻握其手心, 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端皮肤并压住静脉下端穿刺, 可使病人情绪放松并起制动作用, 易于穿刺。

2.3 离心逆行穿刺法

静脉条件差, 常用部位不易穿刺成功的病人采取选手背、足背下1/2至指 (趾) 段显露静脉用离心逆行穿刺方法。因逆行穿刺法可开发手足背浅静脉中部分因缺乏穿刺支点, 不易固定而未被利用的血管, 从而扩大手背静脉穿刺范围, 解决了长期静脉输注破坏了血管穿刺困难的问题。

2.4 两根止血带结扎穿刺法

因部分老年病人不能配合握拳, 肢体偏瘫, 水肿明显难以进行静脉穿刺, 采用2根止血带, 上下相距10 cm~15 cm结扎肢体, 约1 min后松开下面的一根止血带, 可见该处靛蓝色的静脉, 穿刺时用手指推和压指法, 将血管周围的组织液推开, 使血管充分显露后再进行穿刺[2]。

2.5 穿刺进针的角度和速度

进针的角度应视穿刺部位、静脉的深浅、粗细及滚动与否而定。采用40°~60°进针和传统30°进针相比, 具有穿刺速度快、阻力小、成功率高和损伤程度轻的优点, 同时病人大都感到微痛或无痛, 使病人满意和信任。进针速度应视静脉充盈度、血管有无滑动及穿刺的部位而定。对血管充盈差、回血慢、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因血管变脆、易破, 穿刺稍微不慎就会穿破血管造成皮下淤血, 在进针时速度应稍慢, 方向正确, 动作轻柔, 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空心感, 从而避免穿刺失败[3]。

3 穿刺后促进回血的方法

临床操作中, 护理人员常挤压输液管末端促进回血, 如若针头不在血管内, 可造成局部肿胀, 从而影响在同一部位重新穿刺的机会, 尤其是休克、脱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长期化疗等老年病人, 我们将调解器调于输液管中段, 穿刺前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靠近头皮针尾端的输液管, 使输液管内形成负压, 行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后, 血液可立即回流穿刺成功, 立即松开折叠部固定。此法是运用负压原理, 改变输液管内的压力, 增加静脉血流压力和液体水压差, 以提高回血量和速度, 提高穿刺成功率。

4 固定的方法

由于疾病因素需长时间静脉输注的老年病人, 常常因翻身、活动或进食等原因而担心针头滑动, 常使腕关节、指关节处于紧张强直状态, 可将柔软的毛巾或小筒状物体垫于病人的腕部或握于手掌内, 可提高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度。

5 输液中应严密观察病情

因为老年病人感觉迟钝、反应慢、病情变化比较快的特点, 护士应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等;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和输血治疗, 需在旁观察30 min, 确定无异常后方可定时观察;病情危重者应在旁守护,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好输液速度, 确保输液安全, 使病人和家属放心[4]。

6 拔针

6.1 拔针时机

输液器内残留液面12 cm~14 cm时拔针较为合适, 如果是贵重用药, 输液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药物浪费。

6.2 拔针手法

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方法, 即输液完毕后, 不关闭输液调解器开关, 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 切勿用力, 然后用右手迅速拔针, 并顺手反折头皮针软管, 防止液体漏出, 此法可减轻拔针时的疼痛[5,6]。

6.3 拔针后的按压

因存在皮下进针点和血管壁上2个针眼, 采用大拇指腹顺血管方向按压皮肤穿刺点及其上方1.5 cm处法可减轻皮下出血, 亦可将输液肢体上举至心脏水平位以上, 也可减轻皮下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

6.4 按压时间

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出血有直接关系, 一般应按压3 min~5 min, 切勿边按压边揉搓, 而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老年冠心病病人应用此药后, 按压时间应以8 min~9 min为宜, 因为适当延长时间可减少出血面积, 有效降低皮下出血。

护理人员自身应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和掌握穿刺技巧, 了解老年病人的生理变化和外周浅静脉的特点, 以先远端后近端为原则, 认真选取血管, 选择穿刺的工具与血管直径相匹配, 并在穿刺时沉着、冷静、细心, 并对操作充满自信心, 这样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让病人满意, 才能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老年病人,静脉输注,穿刺,护理

参考文献

[1]刘卓, 李艳梅.静脉输注方法的改进与技巧[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2) :268-269.

[2]于瑞花, 马胜才.不同进针长度行静脉输注时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14 (4) :145.

[3]程秀红.改进周围静脉输注操作方法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4) :404-405.

[4]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2) :9.

[5]曹卫洁, 杨慧.病人静脉输注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 2008, 22 (10C) :2742-2743.

[6]桂翠萍, 刘红娥, 吉秀芳.手背静脉逆向穿刺在静脉输注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1 (7C) :1938.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2

比如:如何让一位刚入院的老年病人感到满意,首先老年人对手术紧张,恐惧的心理较为普遍,我们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入院宣教、病区环境、主管医生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由于每位老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护理及沟通上要因人而宜,但不论是哪一位病人,我们都可以用角色置换来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赢得患者的好感,也帮助自己解决了问题。今年白内障复明工程中有一位老人陪同老伴来我科住院,我问他是否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说没有,然后我就告诉他,按规定有农合是不交钱的,你没有入农合,需比别人多交500元钱,他一听就急了,拉着老伴走了,户口本证件也不要了。

下午我查到他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我说:“大爷,你先别急,听我解释一下好吗?我知道你挣钱也不容易,但是我们也是有规定的,我帮你算了一下,平时我们不开展活动的时候,做一例白内障手术是元钱,另加材料和晶体。你来给大娘做手术虽然比别人多交500元,但总的算下来可以节省1500元左右,还是优惠很多的。”通过我的耐心解释,老大爷最终理解了我们,愉快地让老伴接受了手术。在这件事情中,我用角色置换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与老人沟通,从而赢得老人的信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理解、关心、尊敬病人。

在于老人的沟通和护理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⑴要专心: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我们要专心于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比如:术后发口服药要反复交代好几次才能记住;术后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交代。⑵要耐心:老年人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己情感行为控制减弱,情绪不稳定,要正确对待老人,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

咱科曾收治一名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当天早上,病人突然头晕,血压骤升,在降血压处理后,我问病人才知道她害怕手术效果不理想,太紧张了,没休息好,我就安慰她:“手术很快,大概半个小时,青光眼就像高血压一样是终身病,但是经过手术治疗,没有诱发因素的话,一般不会再犯,所以你放心吧!出院后多注意不能生气,注意休息。”在和老人交流时要有耐心,用积极开朗的情绪去鼓励患者。⑶要关心:老人的子女大都已成家并有自己的工作,不能一直陪在病人的身边,所以需要我们给与热情关怀及照顾。比如给老人准备老花镜,帮老人拨电话号码,倒口服药等等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取得其家人和社会支持,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鼓励家人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来关心照顾病人。

上个星期有一位老人来做白内障,入院时我看她情绪是很好的,下午大夫给她谈了手术之后,她儿子却说老人不愿意做手术了,我就很惊讶。我问病人,老人半天才不好意思的说:“做了手术没人照顾我。”老人家在农村,烧地锅,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儿子工作又忙,术后至少一个月不能烧地锅做饭,因为短时间切口愈合不了,不能见烟气,还要点一个月的眼药水。这个老人也不能做到,老人越想越不愿意做了。

我就和她俩儿子说:“老人的手术肯定是可以做的。你们把老人接来一个月,过了这个恢复期就没事了。在这一个月内,你们合理安排时间,抽出时间给病人点眼药水,比如早上上班走之前给病人点1次,中午下班点1次,睡觉前点1次,这样既不耽误你上班,也不耽误点眼药水。你想想人都有老的时候,她看不清东西多着急呀,做完手术她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你们也可以省心了。”经过和她家人的沟通,老人做了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到0.6。

每一次进病房,我们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和病人沟通,有一次我巡视病房,18床老太太对我说:“姑娘,我这样趴太累了,能不能歇会儿?”我知道她做了网脱手术,打的硅油,需要俯卧。但是长时间这样趴太累了。我就告诉她:“你这样趴一会儿,然后坐小椅子上,再趴在床上一会儿。这样可以省点劲儿。”病人试了试感觉轻松多了。再比如咱科病人都年龄大了,大都是手术病人,记不住眼药水咋点,和每次的复诊的时间,我就在给病人办出院手续时,把这些写在门诊病历的空白处方便病人复查。

有了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为开展护理工作赢得了第一步。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3.58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86-01

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慢性疾病,是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心力衰竭的头号杀手。由于其能够引發多种并发症,对人体的心、脑、肾等多种脏器器官产生巨大的伤害,致死率极高,因此在医疗中愈发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在我国老年群体是高血压的多发群体,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老年人中,高血压的致死率屡屡创下新高。故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刻不容缓,本文就如何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提出了参考性依据。

1.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特点

1.1昼夜血压波动幅度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具有十分明显的波动性,尤其是对于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波动幅度更大,可出现夜间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血压波动的高峰时间在早间6点~晚间10点,而低峰时间在晚间10点~次日6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降低,这种血压出现较大波动的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总体治疗的效果评价分析[1]。

1.2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老年人受到年龄、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分泌以及血压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都会有所衰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等指标都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但是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以收缩压的升高为主。收缩压升高,会对心脏造成极大的危害,易造成心力衰竭,同时导致脑卒中的引发,而老年高血压以单纯舒张压增高的高血容量型高血压的几率比较少见。收缩压增高是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动脉弹性减退、僵硬度增加、顺应能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大动脉的弹性功能对于冠心病、卒中、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的并发症,并且存在着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塞等。因此,选择降压的方法也比较复杂。

2 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得体会

2.1药物治疗护理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最直接的护理方法就是药物治疗护理。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口服降压药,将要在服用过程中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老年高血压患者想要保证血压长期稳定,切忌血压下降就停药,血压上升又服药,这种做法会导致血压出现反复波动,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要注意到以下用药原则:首先,患者应尽量选择药效比较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从小剂量服用开始,以成人常用量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为最佳状态,并且需要根据血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药物的剂量;其次,血压不可以降得过快过低。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控制在140/90mmHg左右最宜,以防血压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供血功能;再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会比较大,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注意对其密切观察,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血压,随时向医生汇报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最后,尽量避免作用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利血平等药物,因为这类药物易产生患者抑郁等副作用。如果患者的病情必须要用到此类药物,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状况,便于及时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2.2生活方式治疗与护理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治疗与护理,主要体现在让其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以采取慢走、老年体操、放松疗法等一系列的运动方式,并且要注意到运动幅度和运动量,避免患者由于活动过度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血压升高而加重病情。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尽量有人陪护,不要独自一人进行锻炼,防止受到意外的伤害。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鼓励其参加一些活动或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听音乐等。这些兴趣爱好除了能培养成良好的生活状态之外,还能保持患者的精神愉悦,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控制。

2.3心理治疗与护理

通过医学调查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心理状态中具有十分明显的焦虑、抑郁、易激动等情绪。精神的高度紧张、情绪的激动多变以及外界条件的刺激都会对病情的加重起到促进作用[3]。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除了要进行药物、生活习惯的护理之外,还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动、静、禾、寿的道理,每天保持相应的运动量,遇事冷静,不急不躁,保持乐观的情绪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一旦患者出现紧张等情绪时,可以向朋友、家属来进行倾诉,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其次,要对长期进行高血压治疗老年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家庭护理包括出院前康复指导、加强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的情况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护理。

结论:目前在我国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群数量正在逐年增加。面对老年人这个群体来说,受到年龄、体质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其进行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护理、非药物护理、生活习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并通过临床效果可以得知,这些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进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05(11):170-171.

[2]李学学.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3,12(02):220-221.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患者120例, 男71例, 女49例;年龄60~94岁, 平均78 岁。脊柱骨折5 例, 上肢骨折20例, 下肢骨折95例, 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为多。

1.2 结果

98例手术治疗, 22例保守治疗。除1 例因合并严重心脏病转他科治疗后死亡外, 其余全部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 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 有的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失望, 也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恐惧、失眠等[1]。上述心理状态, 均不利于疾病治疗, 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 我们要给患者以心理、精神上的护理, 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早日恢复健康。入院时热情接待, 主动介绍自己、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后经常巡视病房, 多与患者亲切交谈;生活上多关心患者, 加强基础护理, 给以必要的照顾;治疗护理中多做解释工作, 操作慢而轻柔, 使之易于接受。

2.2 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进入老年期, 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 加之创伤、疾病及疼痛的刺激, 更易增加心脏负担及血管紧张度, 继而导致心脏及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老年骨折患者一经入院就应引起重视, 除对各种脏器进行全面检查外, 要经常巡视病房, 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倾听患者的主诉,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避免意外发生。

2.3 防止肺部并发症

老年患者由于骨性胸廓变硬, 活动受限, 呼吸肌收缩力减弱, 纤毛活动度减低, 均可使患者在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时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 老年骨折患者入院后, 吸烟者劝其戒烟,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等动作, 上肢能活动者做扩胸动作, 增加肺活量, 不能自行翻身者, 翻身时叩背协助排痰, 因疼痛不敢咳嗽的患者, 鼓励其咳嗽, 及时地把痰排出来,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给雾化吸入, 并注意保暖, 避免着凉感冒而诱发肺部感染。

2.4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的老年骨折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差, 皮肤薄而干燥, 耐磨性差, 易发生褥疮[2]。因此, 患者入院后应给予舒适的床铺, 并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 指导正确使用便盆, 防止擦伤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床铺污染后及时更换, 并擦洗会阴部;不能自行翻身的截瘫患者, 每2 h翻身1次, 并按摩受压处, 促进血液循环, 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垫软垫、气圈等;牵引患者骨突出处垫棉圈, 受压处轮换衬垫,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2.5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而致肾功能减退, 膀胱黏膜的老化、萎缩, 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 使膀胱残余尿增多, 加之卧床, 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因此, 应嘱患者多饮水, 有尿及时排空, 排尿时用手挤压下腹部, 使膀胱残余尿降低到最低水平。截瘫患者出现尿潴留时, 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并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 每日用0.1%的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1~2次。前列腺肥大者用药物治疗。

2.6 防止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唾液、胃液、肠液以及胰腺、肝脏的分泌功能均减退, 胃肠平滑肌萎缩常出现胃肠道迟缓性扩张及蠕动紊乱, 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胃肠道排空减慢, 加上长期卧床, 易引起腹胀、便秘。因此, 应鼓励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适量饮水,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做力所能及的运动,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按摩腹部, 增强结肠蠕动, 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灌肠治疗。

2.7 功能锻炼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 指导做床上主动和被动的功能练习, 每日按摩肌肉1~2次, 以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对手外伤、上肢骨折患者, 要在治疗允许范围内充分活动。除患肢局部活动外, 还注意全身性的锻炼, 如深呼吸、健康肢体活动等。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 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屈伸旋转功能锻炼。并告知,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不可过量, 以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度。

3 小结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 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仅在于延长更在乎生活的质量。因而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骨折也逐日增多。老年骨折患者的增多, 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老年骨折患者也成为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3]。因此笔者认为, 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 解决功能锻炼不主动、出院指导不重视及并发症预防等问题是促使骨折老人早日康复、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也是我们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6-217.

[2]茅伟青.卢惠娟.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 2007, 7 (2) :54-56.

老年护理心得体会 篇5

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多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不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骨折后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长期卧床,需要别人照顾,因担心给家人造成负担,易焦虑、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心理。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理解和配合:如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患者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关怀和照顾患者,尤其是子女要体贴老人,使老人保持较好的心态,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缩短卧床时间,争取早日康复。

2、局部护理

老年人骨折治疗处理后,后期康复时间较长,局部护理十分重要:小夹板外固定者,应密切观察其松紧度。夹板过松骨折易移位,太紧可造成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手捏夹板缚带能上下移动1cm为松紧适宜。石膏外固定者,在骨突部位易形成压疮,甚至压迫血管和神经。要密切观察伤肢情况,如果伤肢远端出现剧痛、发凉、苍白、麻木等情况,应立即解松缚带,报告医生处理。

3、预防并发症

3.1褥疮的预防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所以垫褥要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应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受压部位用手掌大鱼际轻轻按住,按摩数次,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2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的活性作用。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

因此,促进痰液的排出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对低效咳痰者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另外还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要维持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尘粒,避免扬尘。吸氧患者做好氧气的湿化,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气对鼻黏膜的长时间直接冲击等。

3.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加之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天饮水量应在mL以上,从而增加尿量。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如尿痛或排尿淋漓不尽,可用车前草煎水代茶饮,也可口服氟哌酸消炎。前列腺肥大者,应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觉困难,可用手按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每天清洁尿道口及会阴部皮肤,可有效地防治尿路感染。

4、营养饮食

老年人骨折后,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均衡,有利于康复。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豆制品、牛奶、瘦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有便秘情况的患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5、功能锻炼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6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36-0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因老年患者机体各脏器的机能逐渐减退,防御功能日渐降低,患病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会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1临床资料

本组22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65~83岁。95%以上老年患者都患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肿瘤等。

2心理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首先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详细询问病情,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特殊要求等,如静脉输液,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相关知识,输液用量及大约时间,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尽早解决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给予轻松舒爽的感觉。

3治疗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變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识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并且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3.1在社区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坚持“三查七对”原则。老年人的表浅静脉多有血管硬化,几乎所有的静脉血管壁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自发性纤维量的溶解度降低血管壁的脆性也增加。体型瘦的老年患者,皮肤干燥、松弛、皮下脂肪少、静脉充盈度和弹性较差,血管细而滑、不易固定;肥胖型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而细,这些都造成在选择血管穿刺的困难,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很重要。

3.2要根据输入液体总量和种类控制滴速,如从静脉滴入药物溶液在200~300ml、一般无心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滴速可控制在50滴/分左右;如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有明显心脏病及其它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控制滴速在30~40滴/分,否则易诱发或加重心脏负荷。若滴入刺激性较强药物,如氯化钾等药物时,一定要稀释药物的浓度和减慢滴速,还应选择较粗的静脉为宜。如大量补充液体每日在1000~3000ml时,除了要控制好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外,还应注意钾离子的丢失。为了防止低钾症,要严密观察血清钾、钠、氯的改变。

4体会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最基层的服务机构,其覆盖面广、接诊人群多、人员流动大。它的服务宗旨是:生命相依,健康相托,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特点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为您及家人建立健康档案,全面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项目: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传染病报告、慢性病管理、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等,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方便、连续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医疗保障。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功能上的退化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出现许多的障碍和病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护理和老年慢性病防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湿疹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最低年龄56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64.31±3.28)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5.01±1.32)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最低年龄59岁,最高年龄74岁,平均年龄(65.38±3.19)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2年,平均病程(5.24±1.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给予老年慢性湿疹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护理。其中激光、药物的治疗措施主要是给予患者静脉注射40ml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持续1个疗程(4周)。部分患者由于皮肤瘙痒而不停搔抓,当皮肤有渗出时可配以氦-氖激光照射,1次/d,持续1个疗程(10d)。

1.2.2 常规护理

患者的病房环境应保持舒适、安静和清洁,做到病房通风整洁,空气清新,使室温保持在21-25℃,湿度保持在50%-60%,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在保证病房环境的同时帮助患者做好“三短九洁”,即胡须、头发和指(趾)甲短,面部、头发、手、口腔、会阴部、臀部、皮肤、足和肛门清洁。护理人员应对各项护理操作熟练掌握,并在对患者治疗前告诉患者治疗的注意事项[2]。

1.2.3 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疾病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再加上长期的皮肤瘙痒,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痛苦不堪。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免疫力较弱,所以对治疗更加不利。因此,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焦虑,精神不振、失眠、易发脾气等不良情绪反应,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失去治疗的信心。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对其主诉给予耐心的倾听,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表现出关心与体贴。对患者进行慢性湿疹正面的医疗、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通过宣传资料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有关慢性湿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努力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治疗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1.2.4 健康教育

湿疹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再刺激,所以护理人员应告诫患者务必加以避免。患者由于皮肤常常出现严重的瘙痒,习惯用手搔抓或用热水敷,虽然能一时止痒,却容易使其更加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告诫患者不能用热水、肥皂水洗涤,应该穿宽大的棉大衣,减少衣服与皮肤的摩擦。此外,患者的饮食也需要注意,禁饮酒、咖啡、浓茶之类的刺激性饮品,禁止食用辣椒、生姜、胡椒和花椒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卤制熟肉制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鸡蛋和豆制品等。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痊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完全消失,瘙痒感也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完全消失,瘙痒感有着明显的改善;有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有所改善,瘙痒感也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和瘙痒感均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8人,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0人,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老年湿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加上患者经常搔抓,使得皮肤出现浸润肥厚呈现出不规则的苔藓样改变并且伴有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4]。患者的病情比较不稳定,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皆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试验证明,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媛.心理治疗配合药物并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4):93-94.

[2]王婷,杨梅.床边智能型熏蒸仪治疗老年湿疹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37-38.

[3]张姣苹.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55-156.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73例, 女137例, 年龄58~92岁, 平均 (72.4±2.1) 岁, 糖尿病病程3~35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易疲劳等, 部分患者有眼、肾、血管、神经、足等器官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47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足。

1.3 护理

1.3.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 必须长期坚持。所以要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限制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及体力活动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增加对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饮食应低钠清淡, 少量多餐。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指导患者每天记录出入量, 自测血糖, 定期检测尿糖、24 h尿糖定量、体重等, 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1.3.2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有忧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使得体内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高, 从而进一步引起血糖的升高, 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 根据患者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 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耐心说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的危害与防治以及老年糖尿病的特点等;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不能因为暂时没有症状就麻痹大意, 要向他们强调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一定要坚持治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与规律的生活。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后, 可以切实提高糖尿病的疗效。

1.3.3 用药指导及防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 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由多种病因造成,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降糖药物使用不规范,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降糖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过敏、毒副反应, 指导并督促患者按医嘱规范用药;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血糖管理, 提高对防范夜间低血糖的认识。及早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老年糖尿病患者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 (尤其是脑梗死) 等疾病, 所以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密切注意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情况, 经常替患者测量血压, 强调每半年检查一次心电图, 每一年进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心脏负荷试验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 争取做到对心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必须每天按时翻身并注意检查皮肤情况, 尤其是足部皮肤的完整性, 如发现破损应及时诊治, 积极控制感染。应指导患者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足部的保护, 每天用温水泡脚, 保持脚趾的清洁与干燥, 防止干裂和感染;指导患者家属替患者按摩足底, 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日常要穿着宽松、柔软的鞋袜, 防止足部受到挤压。

1.3.4 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糖, 改善血液循环。每天适量的低强度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可以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体质并提高抵抗力, 所以必须持之以恒, 但切不可空腹运动, 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爱好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并帮助老年患者积极参加各项运动, 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 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2 结果

本组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全面规范的护理后血糖情况均控制良好, 病情得到相应改善, 无皮肤感染和压疮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与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相似点, 但老年糖尿病还是有其自身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 智力与记忆力衰退, 有时可以无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或者被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状所掩盖, 因此必须重视其临床特点, 尽早诊治。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并防治并发症是老年患者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详细的饮食与锻炼计划;同时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解决心理问题, 使患者能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 帮助糖尿病患者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绝不能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 全面、细致、规范的综合护理行为对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改善预后有着明显重要的作用,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所采取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观察其病情控制情况及预后。结果: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 无近期并发症发生, 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有其自身特点, 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指导可以提高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质量并显著改善预后,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老年无痛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9

关键词:老年,无痛心肌梗死,治疗,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闭塞或血流中断引起所供应心肌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的较为典型的特点为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 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 发热等,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增高, 血沉加快, 血清肌钙蛋白以及心肌酶谱增高[1]。但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的退化, 反应较差, 常常表现不典型, 很容易导致误诊漏诊, 给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带来一定的困难, 先就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老年无痛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现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 我院共收治老年无痛心肌梗死患者60例,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岁, 其中30例合并糖尿病, 10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0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6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气短, 恶心呕吐, 心率不齐, 呼吸困难, 突发晕厥以及意识障碍等。

1.2 方法

对6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 查阅患者的病历以及护理记录, 记录患者的临床一般症状, 以及发病时间, 发病时的状态。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及其心电图记录, 发病后的3d内每隔8h记录心电图一次, 如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及时报告给临床医师。同时注意心电监护以及心肌酶谱改变。

2 结果

本组6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 其中以意识障碍以及呼吸困难较为常见, 其次为血压改变, 心率失常以及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心电图改变以Q波型ST段抬高较为常见, 其次是非Q波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最为常见, 25例, 其次为下后壁梗死占15例, 前侧壁梗死患者10例, 前间壁合并下壁梗死10例。

3 临床护理

3.1 对可疑为无痛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的退化, 对痛感的反应力较差, 这样给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 当老年患者来院就诊时, 如出现以下情况, 应作为重点的观察对象:高龄患者, 合并有其他的慢性病的患者, 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原来患过冠心病的患者;以恶心呕吐乏力以及腹泻等作为首发症状的临床患者, 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外, 应考虑无痛心肌梗死的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晕厥以及抽搐等症状;出现低血压型休克的症状的患者。此类患者入院后, 应立即给予快速心电图检查, 24h以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 一旦确诊为无痛心肌梗死, 立即给予特殊护理并防范并发症的发生[2]。

3.2 做好实验室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

由于心肌的坏死造成心肌酶溢出细胞外, 导致血清酶明显升高, 在EKG变化之前血清酶已经升高, 所以现在临床上检查血清酶已经成为检测心血管疾患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帮组很大。CPK、CPK-MB、AST、LDH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的检测[3]。目前临床上越来越重视血清肌钙蛋白的检查, 其与CK-MB检测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100%。所以,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明确这些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在抽血送检时一定要及时准确, 以避免酶的活性降低, 造成漏诊误诊。

3.3 严格临床护理, 预防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有:①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的2周以内, 好发部位为左心室前下壁1/3处, 主要的原因为心肌坏死, 梗死部位弹性丧失, 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导致的酶性溶解作用, 导致心脏破裂;②室壁瘤: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早期, 或梗死灶的纤维愈合期, 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率不齐以及心功能不全;③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等。所以对于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引起患者以及家属的重视, 使其密切配合好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工作, 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无痛心肌梗死的护理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一样, 要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 心电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准时给药[4]。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要立即组织抢救, 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 以挽救患者生命。

3.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 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合并慢性病的老年人, 主观认为其治疗已经无价值, 产生孤独感以及轻生的念头而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一定要在行为上消除患者的疑虑, 表现出冷静, 镇静, 护理周到, 态度和蔼可亲, 护理操作技术娴熟, 动作轻柔。护患关系沟通从点滴作起, 一杯水一个问候作好入院介绍, 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信仟, 使他们保持最位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总之, 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血增多。早期明确诊断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无痛可能是由于梗死区域血管与神经缺血, 受损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 同时老年人常伴有脑动脉硬化和糖尿病以及心脏植物神经的衰变也会降低其对疼痛的敏感性。部分患者起病急并以严重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休克, 消化道出血等) 为主要表现, 易掩盖症状, 造成误诊或漏诊, 使护理观察的难度增大, 要严密观察病情, 备好除颤器, 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好急救药和积极配合抢救。同时总结经验以提高对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8) :710-725.

[2]罗凡初, 杜志民.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 8 (1) :1-3.

[3]金伟秋, 陈安宝, 吴鹂兰.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12) :951-9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10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精神紧张等症状。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饮食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他们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如高血压患者不应该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 但是一些老年患者却不以为然, 结果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风险。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注重严格执行医嘱。他们没有依照医师的吩咐在规定的时间吃药, 这也同样给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险。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要求患者必须长时间服用专门药物, 但是许多老年患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结果影响了治疗效果。一些老年人对高血压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 往往当高血压前期症状出现时,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结果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得了病。通过调查发现, 有45%的老年人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才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疾病, 有72%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本身以及相关信息了解非常少, 缺乏一定的疾病意识和心理准备。

2 老年高血患者心理分析

2.1 恐惧焦虑型

高血压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治愈难度很高, 而且一旦患病就会伴随终身, 随着病情的恶化, 还会出现许多并发症。面对此类情况,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产生心理落差;同时由于同外界的交流减少, 医院活动范围狭窄, 感觉到孤独。长此以往则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种情绪更会导致肾上腺活动增加, 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产生恶性影响。

2.2 积极乐观型

这类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高, 个人素养很高, 对高血压疾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他们性格比较开朗, 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并且能够积极地配合医师的护理治疗。

2.3“无所谓”型

这类老年患者疾病症状不明显, 长期不能恢复健康加上年龄过大, 对自己的身体恢复失去信心, 他们对病情的认识也不够, 对康复不再抱有希望, 进而不配合治疗, 再加上一些老年人自身反应就比较迟钝, 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通常表现为不按规定吃药, 对作息时间也不在意, 偶有不适, 也只会认为是自己血压高了一点, 没什么大不了。这样也会影响其后期的治疗[2]。

2.4 极易动怒型

这类患者往往年轻时是高学历、高知识分子, 以男性居多。患者长期住院治疗, 失去了活动的空间, 所以对生活小事也存在着极度地不满, 往往会无缘无故地对子女和自身发脾气。

3 护理措施

3.1 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

降压药是大多数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必备之物, 老年患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服用。服用降压药时, 患者的血压应该是处于稳定状态, 最忌讳的服药方式是血压升高后才服用, 血压降下去就停药, 这样会导致患者血药波动较大, 会对身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老年人的体液相对较少, 内脏功能相对较弱, 经常会出现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要注意所附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服药的时间, 要注意适度降压, 而且要进行密切的观察, 根据动态血压适当地进行调整。而且要用字体较大且颜色较深的标签明确标注药物服用的时间和剂量, 以便于老年人记忆, 以确保能够按时吃药。

3.2 生活方式指导

(1) 在日常生活方面, 首先应该督促老年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督促他们每天早睡早起。日常生活中, 医护人员要叮嘱他们注意劳逸结合, 使他们的情绪时刻都保持轻松愉悦, 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也要防止他们疲劳过度, 这会给他们的疾病治疗带来很多益处。 (2) 一些老人喜欢喝酒或抽烟, 在日常生活中, 医护人员应该督促老年高血压患者戒掉这些习惯。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 而尼古丁会使人的交感神经核中枢神经产生兴奋, 从而使得人的心率加快, 与此同时, 人体内还会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 致使小动脉收缩, 这些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老年病患抽烟, 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且, 如果患者饮酒, 还会使得身体出现动脉硬化现象, 这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 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限制老年病患饮酒抽烟。 (3) 医护人员应该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让他们吃含盐量较低的食物。医护工作者可以组织老年病患在户外进行慢跑活动或者练习太极拳, 从而增强他们身体的抵抗能力[3]。在日常生活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不应该超过5 g/d, 医护人员要和病患家属通力合作, 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家属要和患者耐心沟通, 使他们得以接受。而且还应该鼓励老年患者尽量吃植物油, 不吃动物油, 不吃腌制食品等。

3.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患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老年病患的焦虑、紧张、激动等心理都会影响到其后期的治疗。所以,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与老年病患耐心、真诚的沟通, 彼此间建立起情感连线, 尽量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医护工作者还要进一步了解病患的内心顾虑, 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 从而使他们保持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4 结语

近些年来,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 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 为了使高血压疾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日常治疗过程中, 我们应该给予老年高血压病患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要让他们对高血压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而且要积极引导他们合理控制饮食, 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 而且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正确的使用药物等, 尽可能地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摘要:高血压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多, 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总结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体会, 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其对其心理进行的分析, 并有相关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晓灵.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2) :67.

[2]顾丽欣.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 13 (11) :1725.

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 篇11

[关键词]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8-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因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1]。因此,除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外,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31例,护理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31例,其中男102例,占比例为44.2%,女129例,占比例为55.8%,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1岁。231例患者均有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在2个月到17年之间。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绞痛213例,占比例为92.2%;持续高热、黄疸25例,占比例为10.8%;发热、寒战、乏力、消瘦67例,占比例为29%;右上腹和肩背部隐痛,上腹部饱胀,嗳气、泛酸93例,占比例的40.3%;恶心呕吐46例,占比例的19.9%。心前区疼痛34例,占比例为14.7%;慢性腹泻、食欲减退33例,占比例为14.3%。术前伴有冠心病11例,心律失常23例,高血压57例,糖尿病59例,慢性支气管炎53例,陈旧性脑梗塞12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18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7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10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7例。

1.4 结果 23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203例(87.9%),好转25例(10.8%),死亡3例(1.3%),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术后并发症51例,其中:切口感染17例,经换药处理后延期愈合;心衰5例,经内科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23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胆瘘2例,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经治疗1例康复,3例死亡。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他们除有普外科患者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外,他们还经常会在患病过程中过多的担心来自家庭的因素和各种关系,因此他们对于手术的态度与年纪相对年轻的患者相比来说更加迟疑。这就使得对于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地位十分重要。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对这些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善于针对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特点热情、主动,积极的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易于理解的医学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具体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在心理上支持、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清晰的认识到手术对于他们的帮助作用,从心里层面帮助其消除各种顾虑,从而积极配合手术和相关治疗。

2.1.2 一般护理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疼痛反应迟钝,胆石症初期症状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应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观察及指导病人深呼吸放松等,以缓解疼痛。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体液和电解质的补充,以确保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处于一个相对酸碱平衡状态。根据手术方式给予肠道准备。

2.1.3 并发症的預防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处于退化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实施手术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全面的术前检查。尤其是对其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一些治疗护理措施来确保其主要脏器的功能处于正常的状态。对于同时并存心脏疾病的患者,要做心电图检查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吸氧;对于并存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对于慢性肺部感染患者,应给予抗生素从而进一步有效控制炎症;对于吸烟患者,要积极引导,劝其戒烟;对于同时并存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其血糖的变化,确保其血糖处于正常的水平范围内;对于其他异常者,应进行专科会诊,使其恢复正常或达到能耐受手术的程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主要是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注意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的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评估其呼吸及循环功能;是否有水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高血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等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的测定。

2.2.2 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运动能力下降及疼痛反应迟钝,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要保持皮肤的清洁,经常的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受压部位实施按摩。对于病情较轻、恢复较好的老年患者,我们医护人员要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要根据患者的食欲变化,调整好患者的饮食。

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容易萎缩,纤毛的正常运动也会受到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麻醉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以及术中术后受凉,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我们及时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雾化吸入并给予协助咳嗽排痰。

2.3.2 胆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疼痛反应迟钝,应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及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情况,应警惕胆瘘的可能。一旦发现胆瘘的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讨 论

由于老年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疾病多,胆囊血供差,全身免疫力低下,反应差,临床表现逍遥而实际病理变化严重,所以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发作时多凶险,而且经常合并中毒性休克或就诊时已发生胆囊坏疽和胆囊穿孔,因此病死率高[2]。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发病初自觉症状常不明显,疼痛反应迟钝病程进展快,实际病变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并存疾病和并发症较多,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业务素质,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身体康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手术,由于对体内脏器干扰小,病人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更适合于老年病人[3]。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纳新.老年胆石症患者手术治疗体会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109-110.

[2] 王兴娟.老年性胆囊炎胆石症48例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0,8(12):238-239.

老年输卵管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老年输卵管癌患者共80例。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 (第七版) 》的相关诊断标准[3],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以及不能耐受手术者。患者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 (71.3±3.3) 岁;按1992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大会 (FIGO) 输卵管癌分期[3]标准划分:Ⅰ期19例, Ⅱ期2 1例, Ⅲ期24例, Ⅳ期16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编号, 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化疗护理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 因部分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不高, 且记忆力逐渐衰退等原因, 护理人员在讲解时要以通俗的语言、耐心的态度进行,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改善患者因认知程度不高而导致的治疗依从性较低[4]。

1.2.2 心理护理

患者因对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的担心, 难免会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消除患者心中的不良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 待恢复饮食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由流质饮食逐渐向半流质饮食过度,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为主, 指导患者多食新鲜果蔬,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1.2.4 并发症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是该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如:加强术后肢体锻炼、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1.3 判定标准[5]

疗效判定参照如下:显效:患者的病灶面积缩小幅度在80%以上, 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患者的病灶面积缩小幅度在50%~80%, 实验室检查结果仍有轻微异常;无效:患者的病灶面积缩小幅度在50%以下, 甚至在增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 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非常满意为91分以上, 基本满意为81~90分, 一般为61~80分, 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6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表示较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 7.5%, 对照组为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表示较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因其发病机制未明, 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导致术前诊断率较低[6]。本病好发于绝经后妇女, 因其容易发生淋巴、腹腔及远处转移, 加上早期诊断率较低, 导致本病的预后不佳。手术辅以化疗是当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 而治疗期间辅以积极的护理干预则能显著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前两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后两者则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运用结果显示,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老年输卵管癌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疗效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俊英, 纪庆红, 张捧娃, 等.老年输卵管癌患者的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11) :1100.

[2]李小菲.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05) :588-589.

[3]马俊英, 郝巧, 马明娜, 等.加强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疏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1, 33 (07) :1065-1067.

[4]鞠小梅, 许燕.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5) :4337-4339.

[5]邢海红.输卵管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07 (15) :232.

上一篇:材料转移下一篇:希腊人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