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转移

2024-10-10

材料转移(共6篇)

材料转移 篇1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 (PNAS) 日前以《纳米氧化铝促进质粒介导的多重耐药基因跨种属水平转移》为题, 刊发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氧化铝纳米材料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军事医学科学院长贺福初院士表示, 这项科学发现, 不仅是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原创性新认识, 也是纳米材料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100纳米) 的材料。而氧化铝纳米材料因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而被不断应用于水源的净化处理。该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君文研究员带领课题组长年从事医学微生物安全评价与检测研究, 并一直关注着纳米材料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课题组经过5年潜心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 水中的纳米氧化铝可以使耐药基因从大肠杆菌转入沙门氏菌的效率提高200倍, 而大肠杆菌到粪肠球菌的效率能提高50多倍。他们还发现, 即使以往很难发生耐药基因转移的不同种类细菌, 在氧化铝纳米粒子的作用下耐药基因也发生了转移。氧化铝纳米粒子大大加快了细菌获取耐药基因的速度。

贺福初强调, 这项发现提醒人们, 不仅要重视纳米材料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巨大积极影响, 而且要重视可能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危害, 以及细菌耐药性转移和扩散的潜在危险。除纳米氧化铝之外, 其他纳米材料是否也同样具有促进细菌耐药性转移的功能, 这些科学技术之谜, 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解开。

材料转移 篇2

乡镇转移劳动力典型材料2007-02-06 12:27:00

ggg乡转移富余劳动力典型材料

2003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键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第一年,gggg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各族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动力,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2003年中,ggg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736人,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净增1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理出新思路

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一是转

变自身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还是围绕种植业抓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缺乏产品转化意识,强农、兴村、富民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只有重新审视资源优势,在结构调整上实现发展思路的新突破,立足城关乡的地缘优势,把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林果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攻产业,棉、果、畜一起抓,种、养业齐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农民增收的多元化。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摆脱出来,利用县、乡、村干部的宣讲,给农民讲经济发展形势,算增收帐。还适时组织干部、群众、专业户等不同层次人员到兄弟乡、外县进行观摩取经,让群众眼见为实,真正领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全年共组织大小观摩20余次,既开拓了眼界学了技术,又更新了观念,逐步转变了群众不愿调、不敢调的状况。现在维吾尔族农民种瓜、种豆、种菜的多了,从事畜牧、林果生产的专业户多

了,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民多了,外出打工、办个体的多了。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积极培育城郊畜牧业。一是抓好养殖区和大户带动工程。通过优先贷款、划拔饲草地、免除义务工等优惠措施,狠抓了养殖专业村、组和专业户的培育扶持工作。精心选择素质较高、基础设施条件好、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作为优质高效畜牧业示范户,以专业户带动千家万户。二是把改良畜种、畜群结构作为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提高出栏率、产出率、商品率和母畜比例。三是在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上下功夫。乡党委通过电教科技和观摩示范,大力推广科学饲养、防疫、繁殖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由粗放型饲养向科学精纯喂养转变。

(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示范带动下,乡党委坚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充

分利用城关乡交通便利、信息灵敏的优势,将设施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积极培育,使之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继续坚持提供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增强干部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大力提倡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特色品种,提升瓜菜产业的地位,努力增加收入。去年新建的105座大棚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的有70座大棚。

(三)加强林果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把加快林果业的发展作为调优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把重点放在了优质杏子、核桃、葡萄等经济林的培育和种植上,对已定植的各类经济林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定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走种植业收入低由林果业来补的发展之路。

(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立足本乡地缘优势,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到城镇建设、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中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在保护农民积极性上拿出新举措

做好“三农”工作,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增收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发展畜牧业上,对畜牧养殖大户、专业户优先划拨饲草地和棚圈用地,帮助他们解决贷款资金,减少牲畜改良和防疫费用。二是在发展设施农业上,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从2000年至今共投入100余万元兴建了336座温室大棚,同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

温室大棚,出台了免除义务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成本价提供苗木,水、电优先解决等优惠措施,并在农民反季节蔬菜出棚后,积极为农民联系销路,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在我乡市场卖菜的种植户,免收摊位费;对种植3个大棚以上的农户给予划拨建房宅基地;对大棚年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乡里给予150元的奖励。目前,我乡已有147户维吾尔农民种植温室大棚。三是在发展林果业上,积极为农民联系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林果种植大户,乡林业站技术员免费对果树进行嫁接,成本价提供病虫害防治农药。

四、积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科技是兴农之本。目前,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薄弱,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的现状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增收的目的。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科技兴农作

为富民脱贫的根本途径狠抓不懈。一是成立各项产业技术服务队伍,针对不同时节的技术要求,对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比如在设施农业上、畜牧业上、林果业上都有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大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选树一批素质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懂一定技术的农户作为优质示范户。积极培育样板村、样板田、样板户,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目前,全乡共培育了28个科技示范户,11个示范基地。三是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科技之冬活动,加大对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全乡每年至少要举办8期各种科技培训班,年受训人数达1200人左右。全面开展了两熟套种、小麦良种繁育、大棚果蔬栽培、优质苗木嫁接、牲畜品种改良等科技工程,通过科技运用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增强不进则

材料转移 篇3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绝缘材料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和《电工材料》、《绝缘材料》、《模具工业》杂志主办单位, 现已成功入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配合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完善电工材料、绝缘材料、模具行业技术转移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与转化, 提升三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 现面向全国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以及可转移或产业化的技术成果, 相关事项如下:

一、项目征集范围

本次项目征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863”、“973”、科技攻关计划、创新基金、火炬计划、同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

2. 中央、省、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 (含各部委、省市区委办局) 推荐的可公开的科研计划项目及其成果;

3. 产品中试线及实验室基础上形成的成熟技术和工艺;

4. 适宜于进行市场推广的专利技术、实用技术;

5. 其他可供技术转移的项目。

二、联系方式

如有符合条件且有意愿进行技术转移的成果或制约企业发展亟待解决而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 请填写《技术转移项目信息表》或《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表》, 并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传回《技术转移项目信息表》、《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表》请在中国模聚网 (http://www.moulds.com.cn/) 或电工材料网 (http://www.e-material.com.cn/) 自行下载]

联系人:崔得锋赵浩融曹雨

电话:0773-58406330773-5888291

工伤保险关系转移所需材料 篇4

所需材料:

1.《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减少表》一式两份;

2.《承接工伤保险责任协议书》原件一份(原用人单位、新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三方签订);

3.《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转出单位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转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6.《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原件一份(退休的工伤人员提供,其他类别工伤人员无需提供);

7、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人员需提供经确认的《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工表十)》;

8.特殊情况,需提供其它相关材料。注意事项:

1.转出单位名称应与《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伤认定决定书》中单位名称一致,不一致的需提供其它相关证明材料(如:转移批复);

2.为确保养老金正常支付,工伤的退休人员转出业务时间为每月5日至20日;

3.对于社会化发放领取定期待遇的人员,单位应确认该人员工伤待遇社发情况; 4.原用人单位应在办理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关系转出当日,将《告知书》两份、《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交给新用人单位,双方签订两份《工伤保险关系转移材料交接单》,各执一份。

5.以上报表及所需材料复印件均须为A4规格(不能使用重复利用纸张),复印件内容清晰可见,并逐页加盖公章(骑缝章无效),公章要求加盖清晰、完整、无重叠,报表不得涂改。报表内容需机打或者黑色签字笔手工填写。

工伤关系转入

所需材料:

1.《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增加表》一式两份; 2.《工伤保险关系转移业务告知书》原件一份;

3.《承接工伤保险责任协议书》原件一份(原用人单位、新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三方签订);

4.《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或《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一份; 5.转入单位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6.转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7.领取定期工伤待遇的银行存折或银行卡复印件一份(社会化发放定期待遇人员提供);

8.特殊情况,需提供其它相关材料。注意事项:

1.为确保养老金正常支付,工伤的退休人员转入业务时间为每月5日至20日。2.对于转入的社会化发放定期待遇人员,转入单位还需按工伤社发业务提供相关材料。

3.新用人单位应及时到所在地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办理工伤职工工伤证信息变更。

4.以上报表及所需材料复印件均须为A4规格(不能使用重复利用纸张),复印件内容清晰可见,并逐页加盖公章(骑缝章无效),公章要求加盖清晰、完整、无重叠,报表不得涂改。报表内容需机打或者黑色签字笔手工填写。

承接工伤保险责任协议书

甲方(原用人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 乙方(新用人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 丙方(工伤职工姓名及身份号码): 鉴于 原因,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就丙方的工伤保险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并签订此协议,三方应严格遵照执行。

第一条 甲方同意解除与丙方的工伤保险关系、负责为其办理工伤保险关系转出手续。乙方同意承接丙方的工伤保险关系、负责为其办理工伤保险关系转入手续。

第二条 工伤保险关系转出办理完毕当日,甲方应将《工伤保险关系转移业务告知书》两份、《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交给乙方,乙方应在当日到参保地社保经(代)办机构办理转入手续。

未在转出当日办理转移材料交接手续的,由此产生的工伤保险责任由甲方承担;未在转移材料交接当日办理转入手续的,由此产生的工伤保险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 丙方与甲方解除劳动关系、与乙方建立劳动关系的,甲方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至丙方与乙方解除劳动关系时,由乙方按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条 此协议一式五份,甲方乙方各两份,丙方一份。此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公章):

乙方(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丙方(签字):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工伤保险关系转移材料交接单

(组织机构代码:):

我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已于 年 月 日为工伤职工(公民身份号码:)等 人(多人的附名单)办理工伤保险关系转出手续,并将《工伤保险关系转移业务告知书》原件两份、《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交与你单位,根据已签订的《承接工伤保险责任协议书》,上述人员的工伤保险责任自 年 月 日起由你单位承担。

单位名称(盖公章): 单位名称(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

朝阳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心 :

现有(此处填写转移人员类型)姓名(身份号码:),经我单位与(新/原)用人单位协商,已就养老保险责任等问题达成一致,新单位同意承接该职工工伤保险及养老保险关系,特申请为其办理工伤及养老保险关系(转出/转入)手续。

工伤职工本人签字:

材料转移 篇5

目前我国处于是发展中阶段, 企业单独研发水平比较低, 尤为中小企业, 大部分通过技术转移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发送方提供制造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或应用某项工艺的系统知识到技术接收方的选择、获取、消化及吸收的整体过程。大部分学者将技术转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隐性知识不仅作为资源, 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由此可见隐性知识的转移是企业技术转移的核心。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小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

二、隐性知识转移含义

王琦雅认为隐性知识是嵌入到个体头脑中的、难以编码及表达的知识, 基于经验而获得。通过人的流动或学徒式等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活动传播而扩散知识。曹勇认为隐性知识转移是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合作方通过交流有效地促进知识转移的互动过程。黎仁惠具体提出隐性知识是隐藏在技术人员头脑中的经验或诀窍。综上得出隐性知识是隐晦的、难以模仿和转移的。

三、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 知识发送方因素

(1) 知识发送方的意愿

知识转移意愿是知识发送方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到接收方的意愿程度, 知识转移的意愿决定知识转移的程度。王涛认为知识发送方希望知识转移同样能得到相等的回报, 企业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使知识发送方在决定是否转移时存在矛盾的心理。既想通过合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 又不想知识共享、知识转移, 担心自己会无意间泄露核心知识失去具有竞争力的地位。在同等地位间进行知识转移时, 同行业的企业间存在直接竞争, 不同行业间的企业知识转移又缺乏利益刺激, 此外, 知识转移还耗费发送方一定的时间、精力等, 进一步弱化了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为了提升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 知识接受者应尽量选择知识互补的企业, 合作伙伴间的互补性越高, 伙伴间越有意愿进行知识共享和转移, 实现本企业技术多元化的基本目标。

(2) 知识转移的能力

有强烈的转移意愿与转移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 关键原因是知识发送方的转移能力高低决定转移的最终成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转移能力:一是知识发送方能准确定位接收方想要的技术, 二是能将该技术完整准确的表达。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能力取决于发送方掌握的知识及其表达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 发送方的知识储备量越大, 掌握知识接受者所需的知识可能性越大, 这是转移知识的基础;清晰的表达知识则是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手段。知识接受者应首先判断知识源的知识储备是否满足标准, 再根据以往合作经验、其他企业评价等信息来判断知识源传授知识的能力。

2. 知识接受方因素

(1) 接收方的接受意愿

知识接受意愿主要是知识接受方的主观意识, 即知识接收方是否抱有从发送方吸收知识的意图、主动吸收知识的程度。知识接受方作为知识转移的最终影响因素, 如果知识接收方获取外来知识的动机或意识薄弱, 减少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到知识转移的投资力度, 无形中降低了企业接受新技术的机会, 最终形成粘滞知识。接受意愿属于接受方的主观意愿, 由此可以得出, 强烈的接受意愿可以促进其快速、有效的从知识发送方获的所需知识, 以此扩大自身知识多元化, 缩小与发送方的知识差距。可以从内在动力和外加刺激两方面来提高知识接受意愿, 即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目标来推动成员渴望获得新知识, 强化其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另一方面, 组织可通过物质奖励等策略进行外加激励组织成员, 如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 落实组织成员获得新知识的具体行为。

(2) 接收方的吸收能力

知识的广度可以理解为企业涉及知识领域的范围, 广阔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它交叉知识的许多领域, 因此能够尝试新路径去探索新的领域。知识的多元化同样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更新颖的思想,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主创新知识的能力。同样的企业吸收新知识与其拥有的知识基础有关, 雄厚的企业知识基础影响其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并决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知识基础的广度影响着企业消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知识必须通过消化并整合内部知识、新知识融入到现有知识共同起作用, 吸收能力重点是技术的应用, 其与企业的商业化直接联系, 企业要探寻外部知识并获取有用的知识, 最终将其转化到企业内部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吸收能力中的任何一个层面都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环未有效发挥, 将影响隐形知识转移的速度和质量, 使隐形知识停留在知识层面, 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其转移的真正意义。

3. 信任机制

沟通是促进彼此感情的有力手段, 沟通也加强了彼此的信任。第一, 知识转移双方通过频繁沟通与互动降低彼此知识转移的难度。转移者之间的沟通能使双方在多次互动的过程中增加共同经验, 双方对事物的理解容易趋于一致。知识转移成员拥有相似的合作背景和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必要条件。因为存在某方面共同的知识基础, 人们才能更顺利地分享知识。第二, 企业是转移隐形知识的意愿取决于吸收隐形知识的对象, 知识发送方一般只会将知识转移给他们信任的人或企业。若转移双方互不信任, 不断怀疑对方的用意, 怀疑对方地能力, 他们完全没有转移知识的意愿。这些技术和方法唯有与知识接受方之间存在高度信任时, 才能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因此信任为促进知识转移和吸收创造了必要条件, 间接地降低了知识转移的难度。

四、研究结论

第一, 知识转移双方做好充分的沟通。首先, 沟通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方式, 这样使得双方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以及明白心理活动, 可以直观的发现隐性知识是否真的被接收方理解、消化。所以他们良好的沟通使隐性知识转移得以成功。其次, 高科技的发展, 使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 尤其是在沟通方面, 即使相隔较远仍然可以及时得到沟通, 这就加速的隐形知识的转移。

第二, 对于接受者来说, 应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加大对知识的投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的隐性知识, 若企业消化隐形知识的能力不强仍然要局限在当前的知识中。所以企业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使企业内部员工增强学习的动力, 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 应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知识转移是一个相互学习与促进的过程, 它需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 知识转移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水平可以影响彼此间的关系距离。由于隐形知识具有内隐性和专属性, 所以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的相互沟通, 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信任, 从而为隐性知识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静, 叶英平, 王晓彤.产学研合作中的隐形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 2014.

[2]王琦雅, 郭东强.企业联盟中隐形知识转移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 2012.

[3]张国峰.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向龙宇.知识联盟中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 2013.

国际技术转移中专利技术转移研究 篇6

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发展迅速, 成为产业转型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先进技术的国际间转移, 企业了解国际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创新经验, 寻找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机会, 提升关键技术掌控能力和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从而助力中国产业的创新发展。

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转移对象种类较多、过程复杂, 其中专利技术的国际转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专利技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进行研究, 并针对有意进行专利技术转移的机构提出建议。

2 国际技术转移的内涵

国际技术转移就是“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特定的流转模式, 如技术实施许可、技术权利转让、技术入股、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工艺、流程、管理方法的传授等方式, 流转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形象的例子更容易理解上述内涵。比如, 生活中我们通常吃的圣女果 (又叫樱桃小番茄) 、日常办公所使用的移动硬盘, 都是以色列的技术引入中国产业化的结果。还有德国和日本的裸眼3D技术、德国的汽车焊接工艺等, 也都是国际技术落地中国的例子。这些技术通过买卖双方间特定的转移协议, 以特定的技术

转移模式, 从世界上的各个不同国家或地区转移至我国落地, 带动中国的创新发展。企业通过引进、吸收消化或再创新, 一定程度缩短了研发周期, 降低研发创新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促进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作为产业的创新主体活跃了, 必将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和提升。

3 专利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角色

3.1 专利技术是企业国际市场战略布局的利器

专利技术具有地域性的法律属性, 即一项专利技术只在获得授权的地域内享有法律上的排他性。比如, 一项技术在美国获得专利授权, 那么该技术只在美国受到专利法律的保护, 享有排他性;如果该技术没有在韩国申请专利, 那么该技术在韩国使用是不受韩国专利法律保护的。一些跨国公司基于国际市场的战略考虑, 希望开拓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市场, 由于自身人员、资金、产能等限制问题, 通过国际技术转移的手段, 将专利技术转移至该地区, 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制造场所和销售渠道等, 实现技术产业化。如果该企业在技术的转入地也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权, 那么在转入国家即享有该技术排他性权利, 提高其市场竞争门槛, 实现技术或产品的国际性布局。

3.2 专利技术转移是目前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主流

专利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数量、创新高度和市场认可度上, 都占据主流位置。在创新高度上, 一项技术在某国或地区获得专利授权, 都是对其技术创新性的一种法律认可。因为各国专利法律都设置了一定的创新门槛, 作为判断其是否授予专利权的依据。

其次, 转移的权利直接明了, 市场认可。获得专利权的技术, 专利权利要求书上固定下来的权利要求, 就是转让的全部或部分权利, 交易双方看起来简单、直观, 法律范围容易界定, 市场认可度高。而技术秘密、工艺、流程、管理方法等的转让, 没有明确的法律确权文件, 买方较难确认待转让权利的范围, 尤其在技术秘密的转让中, 这种难确定法律范围的风险更突出。如果待转让技术的法律确权文件不清晰, 买方购买时就需承担较大风险, 买方对这样的技术也更谨慎, 市场交易量较专利技术低。

在数量上, 专利技术也占绝对比重。绝大部分转移的技术都具有某国的专利权利, 这样能提高其在区域市场的排他性, 提高市场门槛, 增加该技术在区域的使用价值。比如, 一项技术具有美国专利权, 该技术转移意向转移至中国, 如果该技术没有中国地区的专利权, 一般会考虑申请中国专利。如果不打算在中国获得专利权, 在技术转移合同中会规定严格的侵权责任承担条款, 即如该技术在中国涉及知识产权侵权, 由转让方承担侵权责任。

3.3 专利技术是价值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专利技术具有地域属性和排他属性, 决定了其区域性的权利独占地位和市场独占价值。如果该专利技术转移的是国家或区域性独家实施许可协议, 则在该地区买方享有技术的独家使用权利, 该技术的市场估值将较高;如果在该地区转移的是一般专利实施许可协议 (非独占) , 则可能在该地区与其他买方共用该项技术, 那么该技术的估值将减弱。因此, 技术是否具有区域专利权, 是区域独占性许可协议, 还是一般性许可协议, 将直接关系买方对该技术的市场占有度, 影响未来的市场预期收入, 决定对该技术的估值和决策。

专利技术代表一定的创新高度, 越接近产业技术的核心专利, 估值越高。各种专利法律对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有所不同, 中国的专利法规定要满足“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三性要求, 才可获得专利授权。技术的创新高度越高, 或者说越接近产业的核心专利技术, 那么该技术的市场准入门槛就越高, 带来的市场独占价值越高, 未来利润空间越大, 价值评估就越高。

4 专利技术转移的阶段性划分

专利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技术所处权利阶段不同, 其法律状态不同, 能够进行转移的权利不同。通过充分的专利技术尽职调查, 确认其所处的权利阶段, 能够有效的规避技术转移风险, 选择合理的转移模式。

在充分的尽职调查中, 明确该专利技术在哪个国家获得专利权, 相应的法律状态怎样、价值和风险的初步判断等。比如, 一项技术在专利申请前意向转让, 该技术的法律状态可以界定为“技术秘密”, 技术持有人拥有专利的申请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七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二十九条, “技术秘密转让合同让与人承担的 '保密义务' , 不限制其申请专利, 但当事人约定让与人不得申请专利的除外”。“人民法院不以当事人就已经申请专利但尚未授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由, 认定合同无效。”

表1主要是针对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技术, 其阶段性法律状态及适用的技术转移方式。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技术可能与中国专利法上的阶段略有不同, 可比照上表, 确定其专利技术所处的阶段, 及所适用的专利转移模式。

5 专利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

总体来说, 专利技术的转移主要通过权利的转让和实施许可两个途径。基于这两个基本途径, 衍生出不同转移模式, 这些转移模式外在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但本质都是转让或许可。具体实践中, 依照买卖双方对转移的需求不同, 可以选择不同的转移模式。合理的专利技术转移模式, 能在实现买卖双方共赢的基础上, 提高技术转移的成功率。主要的技术转移模式有:

5.1 专利技术入股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 专利技术可以作为非货币财产出资, 作价入股并参与利润分配。《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需要注意的是作价入股的是权力的转让, 还是专利权利的实施许可。如果是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 那么转让方不再是该权利合法的持有人, 而由受让方成为法律上的持有人, 受让方享有使用、许可、转让等权利;如果是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许可使用权作价, 那么卖方依然是专利技术的权利持有人, 买方取得的仅仅是使用该技术的权利, 这样的入股条款就比较薄弱。

在实际交易中, 技术买方资金不充裕, 又希望实现并控制技术产业化的情况下, 此种交易模式可行。主要因为技术转移风险不确定性高, 技术买方往往不接受技术转移的高额报价, 一般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比如, 北京番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负责人与美邦力和康德威两家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 美邦力和康德威出资, 成立北京番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这样既保证了力学所的利益, 又降低了企业采购技术的成本, 便于实现提高进技术转移的成功率。

5.2 企业间并购

国际企业间通过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的形式, 其中一家取得另一家企业的法人产权, 获取被并购对象的专利技术或市场销售渠道。企业在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选取并购的模式, 一般是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并购获取被并购企业的专利技术, 掌握产业链上核心专利技术、专利组合, 提高市场门槛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壁垒;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获取被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市场份额, 从而占领区域市场主导地位, 或为了从一个国家地区进入被并购企业的国家地区销售。

选择进行并购的专利技术领域, 往往是收购方企业所在国家行业专利技术比较薄弱, 而被收购方企业所在国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高, 甚至掌握大多数核心专利。近几年我国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是

采用并购方式的热点领域。比如, 2013年6月深圳迈瑞医疗宣布以1.05亿美元收购美国ZONARE医疗系统公司。美国ZONARE公司是一家有14年运营历史的超声设备产品领军企业, 其独有的ZONE-Sonography核心图像技术, 多年来在世界高端放射领域始终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该公司排在美国高端放射超声领域前五位。通过此次收购, 迈瑞获取了ZONARE公司的高端超声技术和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核心专利技术基础薄弱, 行业的整体专利数量较电子、通信等行业规模小很多, 而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对技术的创新性要求又比较高, 所以在这样的领域一般选择并购的模式进行转移, 减少研发成本, 迅速拓展市场渠道。

5.3 专利技术交叉许可

专利技术的交叉许可模式是指两个专利技术的权利持有人间, 相互许可对方使用自身专利技术的方式。其交换的是技术实施许可权利, 该种交易模式一般不涉及资金, 通过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实现。目的是交易双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躲避国际专利诉讼, 共同抵抗竞争对手。

专利技术的交叉许可模式, 一般应用于专利权利总体体量比较大的行业, 比如电子、通讯、互联网等领域。因为在这些行业区域性的专利权利总体数量很巨大, 意味着专利的“雷区”布局比较密。企业很容易就踩到另一家企业的专利“雷区”, 引发侵权纠纷, 甚至诉讼。比如, 2014年1月谷歌公司和三星公司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该协议覆盖两家公司未来10年的专利组合。双方此次合作目的是通过强大的专利组合提高各自产品的技术门槛, 减少专利诉讼的可能, 协作共赢。对于竞争对手, 则提高了各自的市场竞争力, 联合抵抗其他市场竞争对手。

5.4 专利池许可 (专利联营许可)

专利池 (pantent pool) 也可称为专利联营,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协议向第三方许可一项或多项专利的模式。简单的理解就是专利权利多对一的概念。一般专利池内部先达成交叉许可协议, 再向对方实施许可, 提供标准的许可合同, 许可费用按照事前约定的方式分配给成员。典型专利池有欧盟的DVD标准的“必要专利池”、MPEG-2标准中的“必要专利池”等。

专利池一般与行业技术标准紧密相关。比如AVS专利池与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解密相关, 其依托于中国音视频产业联盟, 目前成员已经达到了上百家。AVS专利池鼓励企业通过设计制造大量符合标准的产品来谋取利润, 预防专利阻碍标准制定与产品开发的僵局。AVS专利池内部大部分权利人间相互交叉许可, 对使用池内专利技术的产品每台收取一元人民币专利费用。这种专利权联合对外许可的模式, 降低了使用专利池内技术的企业成本, 负责企业需要分别与多个权利人谈判, 减少了企业的负担, 也为池内专利权利方带来许可收益。

5.5 特许经营

专利技术的特许经营是其特许权利的拥有者以合同约定的方式, 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等从事经营性活动。特许经营协议中许可的专利技术既可以是专利权, 也可以是专利使用权, 发生的专利技术转移可能是专利实施许可, 也可能是再许可。

特许经营模式和产品的流通相关联, 通过加盟的方式实现经营模式的转移。受许人通过有偿买卖, 建立并使用特许人的经营体系, 最大程度地减少经营风险, 运用特许人的品牌、专利、模式经营, 从中稳妥获利。特许经营在餐饮、服务等领域居多, 在技术转移领域体现的是以“特定载体”为销售对象的特许经营, 比如电脑产品、农业用生产机械、医疗器械等。典型的案例比如联想1998年开始实行的联想1+1特许专卖店体系。经过发展, “联想1+1专卖店”逐渐形成覆盖到全国大多数城市的特许经营店。因为当时“电脑”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 培训经销商的技术和销售经验, 减少市场的无序竞争。在这种特许经营的模式中, 涵盖了专利技术产品的许可使用协议, 也是技术转移的一种模式。

6 进行专利技术国际转移的建议

专利技术的国际转移虽然有不同的模式, 交易双方依据各自的需求选择, 但是不管在哪种模式下, 技术转移意识、风险评估、价值判断是难点。我国技术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 交易量虽有显著提升, 但距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技术市场的活跃度仍相差甚远。为此, 作者对有意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企业或个人提出如下建议, 希望有所帮助。

6.1 提高对专利技术国际转移的认知度

认识到专利技术的国际转移并非难事, 可具有很高市场价值。从自身的核心专利技术、产业链位置、目标市场战略、公司整体战略等角度, 考虑是否有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需求。依据需求出发, 需找目标公司技术, 选择转移模式。不要有畏难情绪, 因为技术转移在美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在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人员。可委托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协助进行工作。

6.2 进行充分的专利技术尽职调查

对专利技术进行全面、充分的尽职调查。具体包括检索专利技术法律状态是否有效;分析目标技术的趋势、上下游配套技术;寻找目标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及是否有可替代技术;调查目标技术的来源, 能否自由使用目标技术而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 确保目标技术的知识产权的范围、保护力度、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以及核心知识产权无遗漏的转移;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关系, 避免与未知知识产权共有人产生纠纷等。可委托专业的律所或知识产权咨询机构完成专业的尽职调查, 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交易风险。

6.3 确定客观的评估价值区间

通过先进的鉴价机制, 评估专利技术的市场交易价值, 降低无形资产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简单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技术市场研究和知识产权及法律状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技术市场研究、了解该技术在目标国家或地区产业链所处位置、先进性程度、市场预期、目标竞争对手情况等, 进行初步市场估值;另一方面通过专利技术信息分析, 进一步锁定该技术的先进性, 是否可替代性等, 进行深刻的市场估值。通过上述两方面基本具体价值区间。必要时, 可再委托无形资产评估机构, 利用已有评估模型进行精确。

6.4 制定决策迅速、稳健

明确自身需求和目标技术价值后, 进行迅速、稳健的决策, 才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国际技术转移中涉及的技术或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目标市场、竞争对手及产品等有充分预见, 并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迅速、稳健的做出决策。如果犹豫不决或拖沓, 可能错失市场时机, 那么就失去了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价值。

6.5 选择高效、有利的转移方式

结合交易双方的目的, 选择适合的转移模式, 能够快速、高效的达成协议。比如急需市场销售渠道的, 可以通过企业并购、专利实施许可、特许使用的方式拓展渠道;需要技术产业化的可以选择专利技术实施许可、技术入股的方式, 先行开展产业化;需要专利技术尽快获得资金性收益的, 可以考虑技术入股、技术实施许可的方式, 获取股权收益和技术实施许可使用费用等。

参考文献

[1]陶鑫良.专利技术转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7-10.

[2]柳卸林, 何郁冰, 胡坤.中外技术转移模式的比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2-133.

[3]张平.专利联营之反垄断规制分析[J].现代法学, 2011 (6) :17-18.

[4]罗涛.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经营[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4 (1) :12-13.

上一篇:斯蒂文森下一篇: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