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安全

2024-12-09

临床安全(共11篇)

临床安全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及院内投诉不断增多,这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医院需承担经济和名誉的损失,而实习学员本人则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导致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培训及院校的实习计划不能很好完成,甚至影响其毕业和以后的就业。我院在如何培养实习学员的同时,达到保障医疗安全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扎实做好岗前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

1.1 医院概况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实习学员明确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及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等,为即将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使实习学员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的环境,医院为实习学员专门制作了一个医院简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使学员对医院的历史、科研、医疗设备、特色科室、重点专科等有一定了解。

1.2 强化制度学习

实习学员来院后,首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学习使实习学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正确的医疗职业道德观,用法律、法规、医德和诊疗操作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1.3 加强对《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

实习学员的病历书写是众多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关系着现在的医疗质量而且影响着实习学员的未来医疗行为,但是实习学员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给教学医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我院在针对实习学员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方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编写了一本《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并邀请医院内质量管理科主任结合临床科室医师在书写病历时常犯错误,给实习学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我院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每名实习学员在出科时必须手写一份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修改、评判,上交后统一由科室专家进行评定,选出优秀的病历,在转科大会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以奖促学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院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我院实习学员病历书写的质量。

1.4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实施以来,对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概念,对正确处理医疗事故,调整医患关系,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给实习学员培训时,专门邀请处理和调节医疗纠纷的助理员,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结合临床一些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讲解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实习学员明白两点,一是怎样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二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后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1.5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水平

医学属于高风险类行业,每一次诊治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当患者的期望值和现实产生偏差时,就会对治疗产生不满意,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要想减少医疗纠纷,就必须做好医患沟通。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结合临床有关医患沟通引起的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重点剖析讲解,帮助实习学员提高自我沟通能力,增强实习学员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言语表达、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增强了实习学员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 严格要求老师带教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2.1 精选优秀带教老师

为确保实习医师学到过硬的医疗技术,带教老师选拔是关键。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带教老师的精心选拔,挑选了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优良、技术能力过硬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任带教,这些带教老师能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我院还要求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每周至少1次轮流为实习学员进行教学讲座,更新和提高实习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2.2 严格带教老师管理

首先要强化老师带教意识,增强其带教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同时制定带教绩效考核方案,将其成绩与奖金、晋升职称挂钩;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议和实习学员会议,形成教师与学员互评制度和双向考核机制,采用双向评分的方式进行监督和考核。医院还专门针对科室和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制作了“带教科室测评表”和“带教老师测评表”,在轮转会议时组织实习学员对科室和带教老师进行测评,通过学员反馈意见,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决定带教老师在下一轮带教中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通过带教老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3 注重带教提高技能

临床实践是实习学员提高基础理论和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我院实习学员多为大专学历,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各院校的教学水平又不同,导致实习医师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临床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操作不当就易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些情况,我院要求科室在带教前对实习学员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方案,在带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常规”进行诊疗操作,始终遵守“放手不放眼”“言传身教”的带教原则;坚持多讲解、多示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书写、多提问,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让他们多动手、多操作,强化基本功,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医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临床实习学员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实习学员的医疗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促进医疗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乾,桂浩,潘伟华.加强实习医师病历书写监管保障医疗安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11-112.

[2]束丽萍,吴汉阳.强化进修生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J].黑龙江医学,2003,27(12):953.

[3]黄自发,姚志文,鲁翔,等.医学生医惠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2):87-89.

[4]汤丰宁.医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5-7.

浅谈临床护理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科室医疗护理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若控制不好,将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本人在临床工作多年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

表现为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或简化程序。如:洗手依从性低,配药不带口罩,加药不彻底,单独值班时缺乏慎独精神等。无视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等,造成患者坠床、各种管道脱落时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上班思想不集中,抱侥幸心理,不碍事。都可以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医疗护理安全。

1.1.2 护理水平不够,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护理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虚心好学,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

1.1.3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在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忽视患者的权益和知情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特殊检查及治疗无屏风遮挡,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病房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随意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安全隐患。当自身发生了差错,不好好吸取教训,不从自身原因分析,还一味的抱怨患者,甚至还觉得很委屈。另外在护理病历的记录中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如: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

2防范措施

2.1加强科室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完善科室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医疗护理风险。

2.1.1不断强化科室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每月举行一次科室医疗护理差错缺陷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1.2继续抓好毒剧药品,抢救药品、急救用物,高浓度药物的管理,做到由科室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完好率达100%。

2.1.3强化科室医疗护理应急预案,各种操作程序告知等知识的学习,不定期的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2.1.4落实科室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新分级护理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2.1.5抓科室医疗护理安全的标识的检查与落实,做到常检查,常规范、常自律。

2.1.6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定期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讲座,每周学习一次,以此提高科室医护人员防范差错事故。

2.2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2.2.1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书写病历记录要严谨、属实,尽可能医护记录相符、不漏填、误写或涂改,确保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为举证提供有利的证据。

2.3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人文知识的学习,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和“慎独”观念,在科室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和慎独业务培训,根据临床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仪器的使用,鼓励护士自学将取得的学历、职称与工资挂沟,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

2.4重视医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獨立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改善医护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同时也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还可收集资料与疾病相关信息。并能化解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能使医患互惠双赢,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5加强科室管理,完善支持系统

2.5.1护士长每周下午为患者安全查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予以解决。

2.5.2严把医疗用品进货关,三证齐全。

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安全 篇3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论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特性、质地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药物加工技术。中药经炮制后, 能起到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势、便于服用和贮藏等效用。作为中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药炮制在千百年来中药临床运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大特色。

2 中药炮制的历史地位及现状

中药炮制理论和工艺源远流长, 早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即有阐明[1]。《内经》中有“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疗热用寒药, 疗寒用热药”等经典论述, 《神农本草经》也有“阴干暴干”, “生熟”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记载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多种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这部炮制专著的出现, 把中药炮制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出来, 奠定了炮制理论体系的基础。汉代名医张仲景指出:“依方拣采, 极令净洁, 然后升合秤两, 勿令参差”。可见不仅在医史文献还是在临床用药中都有炮制的影子, 这足以说明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发展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 现今的中药炮制正处在一个危机的时刻。目前, 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 各省市有自己本省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即使一省之内, 同一种药材也有不同的炮制方法[2]。在控制炮制质量方面依靠感官、缺乏客观的标准易因感官的差异导致炮制质量的不稳定[3]。在医疗、医药商企中过去曾经必备设置的炮制室或加工场所正逐渐消失, 幸存的炮制室设施条件也十分简陋[4]。这种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中药临床用药, 使得临床中药运用的安全性滑坡, 而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 反过来又恶化了中药临床用药, 让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极其不利。

3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体现在中药的毒副作用。古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由来已久, 《神农本草经》就有“一日遇七十毒”的记载, 且历代医家对毒性药物的运用十分严格, “细辛不过钱”, 通过“朱砂水飞”、“巴豆制霜”来降低中药的毒性。但随着中医中药进入产业化、商业化时代, 商家们对中药的宣传往往打着“纯天然药物, 无毒副作用”的旗号, 误导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更为人鄙夷的是, 少数中医药工作者不顾中药的用量、用法及毒性, 最终酿成悲剧。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徐氏[5]总结出八大因素, 即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中药炮制不够规范、配伍用药不科学、给药途径及制备工艺不合理、辨证施治欠准确、市场管理有遗漏、专业人员水平不高、注射剂未达标。上述影响因素中, 直接或间接涉及中药炮制的就有3项。故中药临床运用的安全性和炮制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中药炮制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或消除中药毒副作用, 使之能运用于临床, 这与临床用药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中药如何炮制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呢?首先, 加强毒性中药的炮制工艺研究: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历来受到重视, 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毒性中药炮制工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方氏[6]在工作中发现用石油醚提取巴豆, 并在提取物中加入神曲山药粉填充剂混匀, 制成巴豆霜, 在降低巴豆毒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方面优于传统的方法。其次, 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规范;上文提到, 中药炮制方法不统一, 出现一地一法甚至一地多法的情况, 这对中药炮制以及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直接造成影响, 因为炮制方法的多样直接折射出炮制方法的不稳定性, 间接表现了中药药效的不确定性。制定统一的炮制规范, 依法加工炮制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证[7]。最后, 改进中药炮制方法:中药炮制历经两千多年, 由于历史、社会、科技、地域、个人观点及封建迷信等多种原因, 所保留下来的部分炮制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弊端, 应坚决摈弃。硫磺熏制已有上千年历史, 主要作用是漂白、杀虫, 但被熏制后的药物的砷含量明显增加, 而且在熏制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 若被熏制药物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500μg/g, 那么这些药物在直接炮饮时可产生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8]。综上所述, 中药炮制对临床安全用药的保障十分关键, 但不是任何中药炮制方法都是科学的, 去伪存真、科学运用才能发挥中药炮制的真正作用。

5 近年来中药炮制技术的新进展

一些学者将新技术运用到中药传统炮制中来,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砂炒是中药炮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能够达到除异味、去毛、疏松药物等作用。有学者研究得出采用膨化技术炮制狗脊比砂炒狗脊更优越, 避免了砂炒火候把握不准、受热不均匀的缺陷, 消除了砂炒法烟熏、灰尘及挥发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影响, 同时又缩短了加工周期, 而且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9]。唐氏[10]等人采用微波法炮制干姜研究得出, 传统炮制干姜时火力和时间不易控制, 温度偏高, 受热不均匀。微波法具有穿透力强、内外同时加热、受热均匀、省工省时、准确地控制加热时间、避免环境污染的特点, 且通过挥发油薄层分析得出, 微波法与传统法炮制后干姜有效成分无明显区别。辅料是中药炮制不过或缺的部分。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已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 中药蜜丸、炮制辅料用蜜都为“炼蜜”。古代炼蜜用锅直火加热, 较难控制温度和受热的均匀度, 引起炼蜜质量差异较大;现代改用夹层蒸汽锅, 受热温度较均匀, 温度和时间又可控制, 保证和提高了炼蜜的质量[11]。由上可知, 新技术的运用使中药炮制有了很大的改善, 提高了中药炮制后的安全有效性, 给中药炮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6 小结

保证临床护理安全采取的对策 篇4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病人行为护理因素。病人管理是指对那些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身心的变化,与疾病的认识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与支持,若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因素导致的护理隐患。护理人员个体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人员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如紧急抢救的同时没有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告知义务,病人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引起护患纠纷发生。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及开展,护 1

理工作也变得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有些护士缺乏应急急救能力,从而延误病人的治疗及抢救时机。

护患沟通不到位。部分护士忽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导致患者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有: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涂改,病情描述简单,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特点以及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缺乏连续性。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患者个人因素。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危险性。患者能否与医护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对患者本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护理设备因素。仪器设备不健全或不处于良好状态,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环境物品因素。如危重、昏迷、幼儿患者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地面过滑导致跌倒,热水袋温度过高致烫伤,感染性病人与非感染性病人同住一室,造成院内感染。

2、对策

安全护理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

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上应体现“四勤”,即勤学、勤讲、勤问、勤记,反复灌输,护理人加强各种规章制度、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策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因此,要求护理文件记录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要求护理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组织学习,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记录存在过于简单化。主观判断偏多,内容质量不高,重点不突出,内容不严谨,以及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涂改,破坏了记录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现象,构建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专职病历监控员组成的护理文书质控网络,使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各司专职,各负其责。

加强沟通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支持。护理人

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需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提供安全的护理。积极有效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建立护患沟通制度,护理人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患之间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与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患者与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使其依从性增加,减少其违医行为,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规范护理行为、制度安全操作流程。护士观摩各项工作流程示范,指导年轻护士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切实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操作。确定护理监控重点,健全各项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制定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及专业水平。有计划地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确保护理安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病人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与病人接触密切、连续、广泛,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关系密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

平时护理工作中加强手的卫生,做到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内科病房临床输液的安全护理探讨 篇5

方法: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对60例进行分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临床输液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而对照组则有8例失误,引起异常疼痛。

结论:内科病害输液应采取安全护理,降低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内科疾病临床输液安全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8-02

内科疾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入院治疗。对于内科疾病处理,国内医学经常用到输液处理,通过向人体输入医疗药液以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临床发现,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及输液流程等问题,导致输液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症状。如:输液管血液倒流、穿刺疼痛等,这些都不利于输液治疗的提高。鉴于此,本次选择60例病人资料,对临床输液安全护理进行阐述,汇报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50岁,平均年龄36.3±1.2岁。其中,男50例,平均年龄38±0.9岁;女10例,平均年龄35.4±1.1岁。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病程时间2-6个月,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具体表现为呼吸感染、肺炎、胃炎、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1.2方法。

1.2.1分组。为了进一步表现出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作用,对60例进行分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评估。本次6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临床输液是否采用的安全护理,这也是两组病例效果对比的重点。因而,经过7d的临床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输液期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评估安全护理的相关疗效。

2结果

对观察组病人持续7d输液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输液状况进行对比,并实施统计学分析处理。综合对比静脉输液中两组病人的状态,具体结果:观察组输液操作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存在操作失误,约3.3%,造成病人穿刺疼痛;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约26.7%,有轻微疼痛或血液倒流的现象。两组失误率数据对比,充分表明了内科临床输液应坚持安全护理措施,通过规范各个环节操作以免对病人造成危害。

3讨论

随着临床输液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在内科疾病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更显著。静脉注射是输液最常用的方式,对输液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护士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穿刺疼痛或血液倒流等问题依旧存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异常症状,应坚持采用安全护理措施,严格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3.1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重点。

3.1.1控制滴速。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1]。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3.1.2拔针的技巧。坚持无痛拔针法,保证临床输液操作的安全性。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2]。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3.2心理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3]。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4结论

总之,内科病房临床输液需按照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操作,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对病人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从而保证最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靳灵芝.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1期

[2]史常青,纪英,徐华,田春香,王茂云.长春瑞滨致静脉反应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0期

护士临床安全用药的监督与管理 篇6

2009年1月起, 我科联合药剂科对护士的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定期的理论及实操考试, 针对存在的药品安全隐患加强教育。同时不定期抽查各科室、救护车的药品摆放、医生开具处方的内容、溶媒的选择、静脉配药步骤、输液滴速等, 全面了解护士对药品制度规范、药物知识的掌握,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药品的使用、监督、宣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规范, 并耐心与护士交流, 收集合理的建议。

2 找出安全隐患是关键

2.1 药品的保管设施设备不足

个别科室配备未配备药品的冷藏设备, 降低了受温度影响的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不仅降低药效, 更增加了药品不合理损耗。由于药品储柜体积限制, 多半药品的未按规定分类放置, 如, 内服与外用药品混放、高危药品无警示标示、救护车内药品标签模糊、近期失效药品未作登记。

2.2 液体药品配置欠规范

个别护士配置液体时责任心不强, 调配处方时不按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 导致病人用药不足或过量, 既加大了患者安全隐患, 又易引起医患纠纷。许多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 一组液体多种药物加入, 提前配置多部液体, 影响药物的效价, 增加了拿混药品的风险。

2.3 医生处方潦草不规范

如临床上常会有这样的处方“头孢曲松钠1g+0.9%氯化钠250m L, 静脉注射”, 正确应为“静脉点滴”。由于大多数药品名称相近, 潦草的字迹容易造成药剂师发药错误, 潦草的数字也易造成护士配置液体药量出错, 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

2.4 药物知识浅薄、配伍禁忌不熟

如: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溶液同时使用可导致严重的过敏。头孢类抗生素在中性溶媒中的抗菌活性较高, 宜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氨基酸苷类和某些头孢菌素注射剂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头孢类的某些药可能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 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同患者说明: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h内应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1]。不熟悉配伍禁忌的护士就无法及时有效的排除不安全用药因素。

2.5 记录不完整, 药效反映缺乏连续性的观察记录

在一些忽视的护理记录中, 并未严格的记录药效反映和患者用药状况。如:对静脉点滴中出现的过敏、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并未连续记录;药物在静脉滴注的过程滴注速度及病人对滴注快慢的适应程度也未能在记录中反映。这样不仅不能为医生对患者的后期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更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3 加强安全用药管理是核心

3.1 增加硬件、规范储存

药品的效价受温度、酸碱度、光照等因素影响, 如不按药品说明储存, 药品就容易变质, 轻则影响疗效, 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患者安全, 各个配药室应配备冷藏设备, 并保持干燥整洁卫生。配备功能齐全的药品储柜, 对内服、外用、注射药品应分类摆放, 并加注明显标示。尤其对于高危药品, 更应该根据药品性质专门摆放, 并加注明显表示说明。

3.2 完善制度、督促落实

影响药品稳定性与配伍结果的因素很多, 护士由于缺乏药物配伍禁忌常识或粗心执行医嘱, 易造成药物浪费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医生、药剂师、科室负责人、院方领导应根据相关药品使用规范、医疗卫生准则及药学知识共同制定适用的临床常用药物指南, 指导护士规范配药, 如, 高、低浓度药品配置顺序、带色的药物加入时间、配伍禁忌、药物间隔使用、接空液体冲管、注射器单用制度等。不定期抽查, 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加强培训, 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机制, 督促落实临床安全用药。

3.3 规范医嘱、明确责任

医生有义务通过诊断患者病情并开具处方, 护士是患者医嘱的执行者, 因此护士是保障患者安全临床用药的把关人。护士条列规定:如果发现医嘱中溶媒的选择、静脉给药稀释浓度不恰当, 护士有权指出。对于不规范医嘱, 药剂师在查房过程中也应给与及时指出, 并同护理人员一起向科室负责人反馈意见, 及时督促整改。明确责任, 提高用药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3.4 牢记药品信息、宣传用药知识

临床上的药品种类繁多, 名称相似, 计量单位相近、外观类似等, 护理人员在加药过程中如不细心分辨就会使用错药。因此, 作为临床护士应经常记忆相关药学知识, 及时了解最新的临床用药常识, 牢记药效特点, 药物动力学、加强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科室负责人应及时联系药剂师叮嘱护士、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和时间。院方负责人还可以聘请权威专家组织临床安全用药讲座宣教, 如, 头孢菌素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使如药源性双硫样反应的预防及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合用用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的患者;奥美拉唑为质子汞抑制剂, 可控制胃酸分泌, 会降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的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而多潘立酮可加速胃的排空, 降低奥美拉唑的疗效。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4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目标

通过2009年1年的时间, 我科对护理人员临床安全用药进行多次考试、抽查和规范, 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有了明显的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 包括: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 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科室负责人的共同努力创建安全、有效、高质量的临床用药环境。由于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 对药品知识的了解认识较低, 然而却和患者联系最多, 尤其在临床用药、输液等方面。因此, 从各个方面监督和管理护理人员的临床用药安全, 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篇7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用耗材在临床检测、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生物工程相关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发展,医用耗材已成为实施医学监测、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 其使用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1]。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对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管理的观念仍较薄弱,具体执行临床应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还缺少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人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使其了解如何规范开展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那么,何谓医用耗材使用安全管理?2010年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中指出,医用耗材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供参考。

1医院设定归口统一管理

1.1统一平台,专人管理

医学装备处作为对医用耗材进行申请、采购、使用和废弃的管理机构,对其临床使用安全进行管理;并同时明确管理职责,专人管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与监测,保证其使用安全,如突发疑似或不良事件立即处理,避免因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用耗材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进而避免大规模医疗事故的扩散;同时,在临床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主管护士三级责任分工来对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1.2建立规章制度和流程

建立并持续完善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制度、征求临床意见制度、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应急预案的设定与启动等。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流程,例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应急流程等。

1.3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对促进医院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显著的作用[2]。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医务人员对医用耗材的使用进行监控,及时上报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如发生疑似或不良事件,则第一时间取证,防止事态的扩散。

1.4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有效、全面地管理医用耗材的各个环节,我院根据医用耗材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不断对现有的医用耗材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开发,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3]。自2011年1月1日开始, 我院完全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管理医用耗材,使植入性医用耗材、 非植入性耗材均可做到批次可追溯,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用耗材及时回收封存。

1.5定期会议交流

通过与我院护理部协作,每季度组织会议专题培训交流,让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规范供应商服务

2.1严审供应商资质

严审供应商及生产厂商的资质,实行“一票否决” 制度来决定其是否继续经销,相关资质包括:经销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经销公司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经销公司业务代表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须有法人签字及盖章)、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国产)、生产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生产企业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经销商授权委托书(须有法人签字及盖章)等。同时在审查以上资质时要求供应商必须在以上资质文件上加盖其公章,以保证资料的合法性,并通过国家各级部门网站查询相关资料的真实性。

2.2临床使用前的安全论证

临床首次申请使用须填写《新增医用耗材审批表》,新增申请必须经过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首先严审供应商资质,包括上网查询是否存在不良事件上报、查看其公司管理现状、查看库房管理标准等。通过临床对相关耗材试用后,应对其进行使用安全评估,得到相关主任专家确认后方能准入医院使用。

2.3对临床进行技术支持培训

组织临床使用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医用耗材使用、存储等相关技术培训。管理人员将使用技术培训资料,如培训签到、培训表格、技术说明、PPT等存档,并标注档案号,方便以后再培训时使用。

2.4供应商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监测评估

供应商定期对供应的医用耗材进行安全评估, 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其他医院发生疑似或不良事件、 注册证是否过期、产品标志是否清晰准确、生产日期是否超出注册证的有效日期、产品的生产日期是否在本年内失效等。

2.5定期进行供应商售后服务评价

管理人员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售后服务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存在疑似或不良事件瞒报或漏报现象、 公司三证是否齐全、是否48 h内及时供货、该季度有无不良事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售后服务是否良好、诚信记录是否良好、满意度是否良好等。

3规范临床使用

3.1申请使用论证

医用耗材的首次新增存在以下2种情况:(1)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2)产品的更新替代。新增审批的任务是是否同意引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上可接受的产品或者是否淘汰技术落后、不适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我院在结合上海市医疗器械质控中心提供的《新增医疗器械(耗材)审批表》基础上,制定规范化审批流程,分别由科室主任、感染办、 医务处、医保办、财务处、医疗设备与材料管理处、分管院长及业务分管院长进行严格审批,最后院长同意后方可使用。期间各司其职,将行政决策与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有机结合,克服行政决策的局限[4]。

3.2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使用

管理人员必须告知并定期抽查临床是否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并在使用前将使用风险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产品相关使用技术说明必须详细列出所有参数,如某进口带药物支架系统包含以下相关信息:产品描述、支架介绍、输送系统、药物、产品信息、供应方式、预期用途、 使用适用证、使用禁忌证、警告及注意事项、支架的操作注意事项、支架的放置注意事项、植入后的注意事项、潜在不良影响、患者的选择和治疗、医生用前检查、输送系统的准备、输送步骤、支架的释放步骤、 退出步骤、不承诺保证声明等。

3.3临床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监测评估

管理人员定期对在院使用的医用耗材尤其是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行使用安全检测、使用结果考核、使用过程评估,并同时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厂家提供该批次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通过临床监控、询问临床使用和管理人员的方式来对使用结果进行考核及使用过程评估。

3.4疑似或不良事件上报

在可疑不良事件未确定之前,应启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在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以下应急预案进行处置:(1)当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尽快赶赴现场,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2)相关管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医疗器械及其有关证据材料进行查封, 对质量可疑或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保障广大公众的用械安全[5]。

3.5统一处理废弃物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严禁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首先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其次加强医疗废物回收处理贮存设施的配备和保障;最后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分袋收集处理。医院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列入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范围,感染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6]。

4结语

临床安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74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38岁,平均(27.3±6.1)岁;职称:护士45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一般资料,包括护士的年龄、职称、职务等;(2)临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管理,技术、仪器及药品使用;护理教学对护理安全的影响等内容。每题按1~5级评分,非常不重要为1分,比较不重要为2分,一般为3分,比较重要为4分,非常重要为5分。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74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74名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评分结果显示,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规程得分最高为(4.31±0.85)分,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急救能力(4.28±0.80)分,新护士岗前培训(4.22±0.75)分,协调及沟通(4.19±0.76)分,临床护理安全规章制度(3.88±0.78)分,护理安全教育及培训(3.78±0.55)分,安全法规意识(3.49±0.68)分,基础理论及护理操作技能(3.67±0.50)分,药品摆放及标记(3.21±0.55)分,护士排班模式(2.88±0.52)分,得分最低的为护士排班模式。

3 讨论

3.1 组织管理水平对临床护理安全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规程是护理安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管理不够严格、临床科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都是安全护理的隐患。健全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基础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每个人都各负其责,才能防患未然。护理管理者要经常深入科室检查护理记录的书写和护理操作过程,从法律角度规范工作流程,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上报调整[3]。

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持护理人员数量适宜,各层次护理人员职称比例适当[4]。在患者增多的情况下,及时调用备班护士。积极解决护士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临床护士的各种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不安全隐患[5]。

3.2 仪器及药品使用对临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

急诊来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严重,抢救患者争分夺秒,所以平时的急救药品、仪器要做到有备无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抢救时机[6]。护理管理者对药品、仪器应设专人负责,每天严格检查。护士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7]。

3.3 护理教学对临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

如果护士的业务基础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不熟练,容易在患者抢救时发生操作失误和操作错误[8,9]。因此,必须重视业务学习,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新技术、新药品的不断涌现,护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护士提高自身学历,轮流选派护士参加临床护理上岗证培训班、临床知识理论学习班,获得急诊、急救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不断提高急救意识及急救能力[10,11]。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告知的临床实践 篇9

1 实施护理告知制度的重要性

1.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新的医疗形式需求,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专科专病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降低护理人员风险,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进行护理告知

护理管理者要组织病区护士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检查及所承担的风险有知情同意权,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3 制定合理规范的告知制度

包括:(1)明确知情同意的范围、内容和责任人;(2)制定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告知程序;(3)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应制作出相关的告知书,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操作风险告知,患者或家属须签字同意。

1.4 建立检查监督制度

督导检查临床护理告知的落实情况,保证临床护理告知落到实处。

2 临床护理告知的实施原则

临床护理告知涉及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病患相关疾病、操作及告知内容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切实把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到工作中。(1)尊重、维护患者的权利;(2)明确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3)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临床护理告知的保证;(4)把握告知的时机与适度是提高临床护理告知效果的有效技巧;(5)做好告知记录,这点较重要,在行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无书面知情同意书之前,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告知内容并请患者委托人签字,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6)注意强化告知,加深患者印象,如发口服药时,发药护士告知药物种类、主要作用、不良反应等,责任护士会再次强化“告知”,进一步加深患者的记忆和理解。

3 临床护理告知程序的内容

3.1 入院告知

住院环境及住院须知介绍,安全防范告知,如物品妥善保管,注意人身安全。

3.2 疾病护理告知

主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告知,告知饮食、各种检查、用药、体位、管道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3 住院费用告知

包括日清单告知,特殊费用的预先告知等。

3.4 健康指导告知

如功能锻炼方法、注意事项及方式等。

3.5 护理操作告知程序

其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所做的是什么操作;(2)操作的概念;(3)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适应证;(4)操作前要做哪些准备;(5)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6)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配合方法;(7)操作后的注意事项;(8)操作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拒绝操作的后果,并让患者及家属明白。

3.6 出院告知程序

包括正确的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积极情绪调查、复诊时间等。

4 临床护理告知的方式

4.1 口头告知

其特点是简捷、明了、通俗易懂,缺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4.2 书面告知

其优点是随病历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缺点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或家属在阅读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问题。

4.3 公示告知

包括:(1)医院简介;(2)就医指南;(3)收费查询;(4)药理信息。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存在问题。

5 临床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的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符合患者的病情;(2)护理人员所提供的让患者知情的信息及维护患者知情权行为与院方及医生意见相一致,防止护理行为影响医院与患者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3)患者在社会人群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病情及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护士在进行护理告知过程中要注意告知技巧,要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用意有效地传递给患者及家属;(4)要加强对护理告知工作的管理,及时总结和分析护理告知现状及问题,不断完善告知内容。

6 临床护理告知的成效

6.1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告知,对复杂、疑难病例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和不足,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最完善的护理。我科2008-2009年各项质控数据较2007年均有提高,全面完成了护理部年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6.2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全员参加,营造了安全氛围,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与护理有关的法制知识,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和后果有了预见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技能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保证了护理质量。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二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1]。

6.3 加强了护患沟通

经常性地回答问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的交流更加自然,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促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护理程序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施以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6.4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

护士告知意识及告知技巧不断增强,和谐了护患关系,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士逐渐将维权意识和义务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与和谐,全年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升至97 %以上。

6.5 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强化了大家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部每日均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由2007年的95.3 %上升至2008年的97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6 保证了护理安全

护理告知要求护士对住院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做正确及时的评估,并且针对评估的问题做相关的告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情做到“早知道、早告知、早预防”。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全年住院患者中,无1例发生坠床、跌倒、走失、自杀等护理意外。2008-2009年,我科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无差错发生。

患者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已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2],医疗服务中“以患者为中心”不应仅是句口号,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医疗行为体现。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临床护理告知贯穿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告知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是体现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体现患者知情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告知制度,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和意义,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将护理告知工作落到实处。总之,通过护理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医护的自身权益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姚飞,郭三兰.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预防意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3):231.

临床安全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65-01

处方集就是处方汇编,加强医院处方集制度是为病人治疗选择所需的药品提供可靠的资料,帮助医师、药师,开方调配和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医药科技工作也大大的向前推进,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处方集在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可以为药物的疗效评价,药物的选择应用和如何节约经费提供指导资料。所以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是医院药剂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977年11月美国制定处方集收集,1978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指导委员会批准了《医院处方集指南》,1981年英国根据药物增长出版了新的处方集。我国医院处方集制度起步晚,除大医院外,有一部分医院还没开展这项工作,不少医院药事管理机制运行尚不完善。有些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大处方,开贵药、进口药,不注意处方的合理配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以至于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使疗效好的一般药物用量逐渐减少。门诊开方随意,不能按处方规范标准化进行,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1 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势在必行

1.1 医院处方集制度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它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医院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医院处方集制度现行目标 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提高医疗质量。其内容包括:医院药事机构批准使用的药品资料,各药的基本治疗资料,医院药品使用管理制度资料,例如,药物剂量规则和计算图表以及各种药物的百分浓度等。

1.3 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调整药剂检查员制度严把药品质量关,严格购药及制度管理,做到定期考核,并且根据医院专科特点,就诊人数,技术设备等实际情况,有分管领导组织,以药师、医师等人组成医院处方集编写小组。

1.4 其处方集内容 包括健全完善的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如处方的调配和使用考核方面的管理制度,药房工作制度。首先,药品按性质分类,特别根据临床的需要,制定出一整套临床切实可行的院内协定处方,以减少病人的等候。其二,药品的目录是处方的主体,每个处方都要有注解,其主要内容和的大小根据需要和资料范围灵活安排,如:病人的开方,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有效期的药品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混悬液摇匀再服)。

1.5 药品处方书写应规范化、标准化 列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药品名称(通用名)主要作用用途,剂量、规格、用量用法等。

1.6 将医院处方集印成袖珍手册 医师、药师人员人手一册,作为开展临床用药工作的参考工具书。

1.7 推行医院处方集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可采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使用药物类型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节约经费的状况要全面的记录下来,根据数据来判定推行医院处方集管理后的工作效果,从中找出经验。

2 讨论

2.1 医院实行处方集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需要人、财、物各个方面的投入和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要让每个人都重视这项工作。

2.2 处方集的实施难度大 如收集信息资料,评审论证,编写出版,都需要医院有关领导的的重视和支持。

2.3 为了便于收集、查阅、突出医院的特色 可分成中药,(包括中药外洗协定处方)中成药、西药三部分。

临床教学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11

1 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制, 加强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 每年增设新科室, 招聘新护士, 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此, 我院健全了教学管理组织, 护理部设立了护理教研室, 负责临床教学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组织临床师资培训, 定期召开各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会议, 布置教学任务, 总结带教经验, 进行教学质控等;各大科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各科室的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等工作;各科室均有教学小组, 设有总带教老师负责教学管理。通过逐级落实、层层负责, 强化了教学管理, 真正做到了“无缝隙管理”。

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营造安全带教环境

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护理管理水平[1]。临床带教中, 我们发现由于实习护士普遍缺乏护理安全方面的意识, 护理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面窄, 缺乏与老师和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遵守操作规程, 片面认为实习护生的差错全部由老师负责而不重视护理安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老师护理安全教育, 明确工作责任, 鼓励护士间相互协作、群体带教, 营造安全带教环境;加强对护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让护生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 明确服务对象, 恪守行为规范, 在实习全过程中, 老师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教育优先的原则, 要善于发现护生实习中的潜在性护理安全隐患, 及时加以防范, 确保护理安全。

3 充实临床教学内容, 弥补学校课程设置的不足

我国护理教材的内容与临床护理发展尚存在差距, 目前仍有许多学校没有设置关于风险教育的课程[2]。岗前培训是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课, 为此, 我们把护理安全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例分析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 给每一位护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院级和科级业务讲座中增加了病人安全、用药安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教会实习护生识别风险的方法, 弥补学校课程设置的不足, 对临床实习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4 规范操作行为, 针对风险环节严格把关

医院繁忙的工作环境, 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 实习护生缺乏临床经验, 操作不熟练, 更容易出错。有报道, 在差错事件发生原因的数据分析中发现, 不遵守操作规程为第二个原因[3]。为此, 我们将实习护生必须掌握的2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分解到各科室, 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负责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训练和考核, 以规范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在进入临床实习的第1~4周, 统一安排基础护理实习, 待护生对环境渐渐熟悉, 对护理工作常规和一些护理操作也有所了解与掌握, 再进行各临床专科实习和轮转;进入临床专科实习阶段, 严格执行带教老师职责, 带教老师在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 对各风险环节严格把关, 始终坚持“放手不放眼”;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 老师根据护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决定放手的程度和能承担的工作内容, 对护生进行指导、监督, 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 也对患者安全负责。

5 加强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由于我院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学校, 护生受教育的条件、环境、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别, 护理部根据临床教学质量标准, 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 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督察, 加强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护理部或护理教研室坚持每周1次到临床一线, 巡视实习护生的实习情况, 现场了解临床教学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实习小组长会议, 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督促护生护理安全的意识和落实, 并发放问卷调查表, 听取实习护生意见, 了解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 帮助科室和带教老师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6 贯彻《患者安全目标》, 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医院协会结合卫生部医院管理与评价的工作重点制定我国患者安全目标, 从医疗安全管理入手, 将患者医疗安全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探索医疗差错控制办法[4]。实习护生分布在临床一线各科室, 每天执行和参与许多护理活动, 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中, 为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共创百姓放心医院, 我们重点加强对护生查对意识的培养, 改进了查对方法: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活动时, 必须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实习护生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 学会从身边的事件中进行针对性分析, 从经验教训中提出防范措施, 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促进了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 在临床教学中, 护理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通过强化师生的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了她们对护理安全的责任意识;通过统一的基础护理操作训练, 规范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行为, 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 能比较系统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以满足临床实习的基本需要;通过查对意识的强化和查对方法的改进, 可进一步防范护理差错;通过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 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 确保护理安全。通过以上应对措施, 我院未发生1件与实习护生有关的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的护理安全管理, 对确保护生实习阶段的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贯彻“患者安全目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中, 为适应护理工作新要求,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加强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 把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始终, 促进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学,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联蓉, 符坤秀.临床教学中护理安全问题与防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 25 (6) :34~35.

[2]韦金美, 高思民.风险管理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9) :73~74.

[3]Helen H.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 :23~24.

上一篇: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下一篇:主动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