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2024-12-09

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精选5篇)

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篇1

一、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流动人口在深圳经商或务工, 他们在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把子女带到身边读书。 流动人口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在语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文化基础等方面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笔者长期在深圳的城乡结合部担任老师, 作为班主任, 经常会碰到这些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这一课题做了点探讨, 期望这一群体和其他学生群体一样健康成长。

二、流动人口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是一种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自己轻视自己、过低评价自己的心理障碍, 它属于性格上的一种缺陷。 自卑常常使人无法正确地审视自己, 从而容易形成诸如胆小、羞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性格和心理。 流动人口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1.为自己父母没有较好的职业而自卑

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来到城里, 大多从事脏、重、苦、累的活。用世俗的眼光看, 这一群体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人。 而城市学生的家长呢?有的是公务员, 有的是腰缠万贯的商贾。跟城里孩子比, 农民工的子女极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甚至会埋怨父母:为什么我有你们这样的父母? 为什么你们不是城里人? 针对这一情况, 班主任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 也不要泛泛地讲大道理。 正确的方法是与这些孩子共同分析他们的父母在城市中的作用, 想方设法让他们也为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员。当然还要告诉他们, 你们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不高, 收入相对较低, 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就更为急切, 因此, 你们应该比城里孩子更努力学习, 努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创造美好的未来。

2.为自己来自偏僻的乡村而自卑

农民工子女虽置身于城市之中却没有主人翁的感觉, 总有低人半截的心理, 要是再听到“ 泥腿子”“ 乡巴佬”的称呼, 不仅产生自卑心理, 还会对城里人产生仇恨心理。 久而久之, 这种心理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埋下不健康的种子。

3.为自身学习成绩不如城市孩子而自卑

流动人口的子女多数成绩较差, 他们成绩不佳的原因很多, 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生活极不稳定, 经常迁徙, 在一个学校刚刚适应, 又要转到其他学校,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 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而由此产生的学习断层, 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信心大减。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采用简单粗暴式的强迫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自尊心日益增强, 内心特别敏感, 对别人的评论格外在意, 对在社会、班级、社交圈里的地位及归属问题开始关注。 如果陷入自卑的漩涡, 渐渐就会孤僻、脆弱、自我封闭, 以至于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4.为自己的身体及其他条件不如城市孩子而自卑

流动人口子女初入城市, 有许多不适应。 言语土腔土调, 穿着土里土气, 担心同学笑话。城市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 身体比较好, 个子比较高, 而来自农村的孩子生活条件较差, 个子普遍矮小。 流动人口子女总觉得城里孩子见多识广, 自己孤陋寡闻, 害怕抛头露面, 从而陷入自我封闭, 不愿与人交往。 他们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下, 过分看轻自己, 缺乏求知的激情, 导致退缩行为, 表现为容易慌张、胆怯、害羞, 不敢参与班级活动。

三、引导流动人口子女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

流动人口子女的自卑心理不仅给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也给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障碍。学生一旦形成自卑性格后, 就会怯于与人交往而陷入孤僻、自我封闭, 从而形成不良的人际关系, 而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又将加深自卑心理。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这类孩子的心理动向, 及时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 可从以下方面指导他们调整自我, 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1.教育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

教师要以身作则, 消除城乡歧视, 同时利用榜样示范法、讲座辅导法等不断向所有学生传输平等友爱、优势互补的观念, 发掘流动人口子女的长处和闪光点, 让他们得到真挚的友谊, 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城乡儿童的融合, 使其在心理上树立坚强的信念: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必定能够成功的人。

2.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表现自己

流动人口子女产生自卑心理后,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明明是稍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事, 也往往因为自卑而轻易放弃。 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 让他们多体验小小成功的快乐, 从而逐渐强化自己的信心。

3.教育学生学会扬长避短

城里孩子拥有的长处, 有些农村孩子确实没有, 但农村孩子也有城里孩子所不具备的特长和优点, 比如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等, 如果一味地不合理比较, 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而终日的焦虑、紧张、忐忑不安又会加重自卑心理,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必强求自己十全十美, 要扬长避短, 挖掘潜能。

4.教育学生适当宣泄自己

自卑感是一种不良的情绪, 长此以往必将使自己的心灵封闭, 情感压抑。教师应特别关注农民工子女, 帮助他们及时消除自卑心理, 告诉他们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宣泄。 比如可以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信任的师长或心理医生倾诉一番, 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哭一哭。流动人口子女的自卑心理又有其特殊的背景。这个时期的学生, 接受能力强, 可塑性强,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高度重视, 方法得当, 尊重每一位流动人口子女, 本着为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 努力为其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空间, 就能使这些孩子走出自卑, 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现状的改善,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班主任倾听孩子胆怯细微的声音, 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 他们一定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 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享受同一片阳光。

参考文献

陈钰伟.浅议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归因及教育策略[J].教育革新, 2011 (10) .

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篇2

谁是校园的弱势群体?不是校园的行政后勤人员,而是一般的普通教师。虽然教师的职业岗位或收入比较稳定,那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的。在校园内实际上普通教师的职业或岗位是最不稳定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并且处处受制于其他的校园群体。

首先,普通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普通教师在校园内实际上是属于工作不稳定的群体,校园内流动量最大的不是行政后勤人员,而是教师群体。教师实行聘任制,一般是一至三年的聘任期,聘期满后要作聘期工作总结,办理续聘手续。教师聘期满后,学校可以根据主观或客观的情况缓聘或不聘,一旦不聘就意味着另谋工作单位。―般由于校园行政或后勤岗位人满为患,教师不可能转行专职去搞行政或后勤工作,此外,许多教师都拉不下被淘汰出老师队伍的面子,而选择离开此单位另谋出路,不像行政人员,这个岗位不行,转到另一个岗位是很自然的事,几乎没有离开校园的情况。最近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方案明确提出:包括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要实行全员聘任制。但是目前仅是在一些学校搞试点,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实施。因此,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并没有聘任期限。由于没有签订聘任合同,因此要想辞退一个行政人员相当艰难。曾经有的学校由于个别行政人员的表现不佳而辞退,结果几年后,此人通过不断上访,上级人事部门以辞退不符合政策文件精神为由,又使其重新回到单位。

其次,普通教师的收入少。由于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的收入全部由财政统发,教师除了统发的钱,就没有其他的钱了,机动部分一般由各校自己掌握,一年一次按照职务岗位向行政倾斜发放,一般的中级教师的收入都拿不到平均数。大专院校不属于财政统发的范围,但是不少学校的校内分配制度都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方案,其收入分配一般都是向行政或后勤人员倾斜,现在不少学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一般都限定教师的编制,教师的平均课时,约16节左右,而与教师职位相当的行政后勤人员的校内收入则拿全体教师收入的平均数。照此推断,一个有副高职称搞行政后勤工作者的收入大约相当于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6节课的收入;一个副教授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和一个行政科室的科员或图书馆的馆员的收入相当;一个讲师一周上10节课的校内收入不如搞行政的中级职称者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行政或后勤的科员的收入;一个助教一周上10节课的收入与一个水电维修工的收入差不多。普通教师、课时安排较少的教师(并非按照教师意愿安排),特别是一些低职称教师的收入在校园内属于低收入阶层。一些教师想多点收入就要多上课,有的一周20多节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难以保证,长期如此,教师的身体要受严重影响。

再次,普通教师的工作量大。一般学校的课程、课时由课组、系室或教务部门统一安排。一些学校许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地一周上20节课以上,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院),有的教师同时上3、4门课,正如一些教师所述几乎成了上课的机器。按照有关规定,教师上每门课都必须要编制教学计划或教案,要精心地备课,要布置或批改多少次作业,并规定辅导学生的次数,要出卷组织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测验,每门课到期末都要有教学总结,每年都有科研任务等。实际上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在课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所谓“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而校园行政工作比较稳定,不少岗位工作人员每天人浮于事,一张报纸一杯茶,其工作量无法量化,一点小事要花费几个小时。不少行政科室,平时无所事事,但是为了提高收入,将工作拖至双休日或假期搞加班,领加班工资,如维修工平时没事聊天,专门等到了假期来加班搞各种维修工作。有的行政科室人员休息时间回来发一封信,打印一个材料,简单写一个通知?穴小材料?雪,甚至开关一下多媒体教室的门等半小时或一小时就算半天的加班。行政人员下班后,在业余休息时间,聊天、打扑克麻将等是普遍现象。而许多教师一周平均上15、16节课,一般都同时上2门课以上,要花费大量的业余休息时间备课查找资料,批改作业,完成科研任务等,从来没有什么加班费。

第四,普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有升学的压力,以升学的比例或分数来衡量一个老师的好坏。不少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如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听手机,不按照要求调课、授课或提交有关教学资料,上课纪律较差有学生睡觉现象,考试监考改卷出差错,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等都有相关的严格的处理(处罚)规定。不少学校规定教师上课要接受教学行政督导组的检查,如不定期检查教案的执行情况,批改作业、听课次数等情况,有时要进行突然袭击式的听课检查,每学期至少一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分,搞教学问卷调查等。如果上课的节数?穴工作量?雪不够,或者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等都要受到相应的利益机制的制约等。不少普通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的管理。特别是不少学校对学历未达标的中青年教师要有硕士或博士的学历学位的要求,中青年教师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行政人员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或出点差错,一般无人追究,行政人员没有谁来进行工作打分评价,几乎没有定期工作量的检查,一般都没有学历的要求等。因此,校园内压力最大的或经常有可能受处分的大多是教师,很少有行政人员被处分的现象。

最后,普通教师的事难办。不少学校或中层领导经常以各种名义外出参观学习开会,普通教师要想进修学习或外出参观学习开会非常艰难。有的学校普通教师的住房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有钱一次次地搞房屋的外墙和走廊的装修,学校领导有钱到国外去参观考察,有钱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旅游),有钱平均较大幅度地提高包括全体退休人员在内的校内津贴待遇,就是无钱解决普通教师的住房问题。由于学校及部门的领导都是由上面任命,只对上级负责,所以一般召集普通教师开会都是布置工作,有什么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要改进,应当怎么做等。较少征询普通教师的意见,有时即使说了也无用,如果不注意表达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被视为态度恶劣,不服从工作安排等,有可能会在你的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或教学检查上进行刁难,使你疲于奔命,如果恰巧学生对你的评分较低或有意见,有可能会无限上纲借机清理出教师队伍等。一般能够安排在校园内搞行政后勤工作的,都有一定的背景,普通教师也必须看其眼色行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要看管理人员的脸色,还没有下班要做好离开的准备,不要影响或拖延了关门时间,引来人家不高兴,更不要借后忘记超期不还,否则将招来非议甚至罚款。普通教师到后勤部门领取有关教学办公用品,先要问清人家在不在,现在能不能领,要找什么领导批条才能领,否则,你将跑无数次都领不到所需的办公用品。对有关的行政人事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毕恭毕敬,否则要转正、晋升工资、报评职称、报销发票等可能会一次次地打回,你要办的一些事可能会拖了又拖,不停地来回跑,有的可办可不办的事就不会给你办,有的可有可无的利益可能会没有,有的早一天可以享受的利益可能要晚些时间才能享受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普通教师几乎是处处要求校园中其他的群体办事,而普通教师没有人、财、物等任何的权利,其他的校园群体无需受制于一般的普通教师。总之,一些学校在长期的工作紧张或压力之下,不少的普通教师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状况普遍不佳。因此,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给校园内的一般普通教师一点关爱。

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篇3

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课程资源,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要求。但是现在,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 从而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进行, 无视了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老的教材内容简单而操作化, 已使我们的学生不感兴趣, 缺乏吸引力等等。以上诸多问题使学生中间出现了许多体育健康课程达标率低、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低下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 从考虑学校本身的发展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出发, 为社会人才打造身体素质的基础, 转换学生的意识, 使之达到健康育人的教育目的。

体育素质的不同差异在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中, 能显出各自的优势、劣势, 比如, 在力量项目教学中, 身材弱小的同学, 学习和掌握技术困难, 而在技巧项目教学中, 高大肥胖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困难。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也表现在同一运动项目中, 比如, 跳高项目教学中, 有一些同学胆小, 学习、掌握技术困难。还有一些女生出于害羞和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等原因较难融入体育教学。还有就是, 现在生活条件的优越带给孩子们承受能力的缺失, 他们不能跑和跳, 不能完成各项身体练习, 对体育活动身体极端不适应。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许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体育技能的速度和熟练程度较其他同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体育素质差异不以智商为依据, 比较难以辨认和分类, 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绝对弱势这一群体的学生数量较少, 和正常人比, 他们的身体好比“残疾人”, 但比一般残疾人的身体要健全的多。调查发现, 他们平时在班级里大多能和睦相处, 对于来自同学之间的玩笑, 常常是一笑置之, 自身的身体缺陷并没有使他们感到悲观, 能以正常人的心态融入到同学中去。但是一到上体育课或搞体育活动时, 却出现了被同学歧视、排挤的现象。大多数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考虑问题狭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老师是没有权利歧视他们的, 应该教育同学们更加关心他们, 真诚耐心的帮助他们, 不要在体育活动中让他们做体育活动的服务员、标志员、观察员和裁判员。我在八年级接手了一个班级, 上第一节体育课的时候, 班级里有个女生个子很高也很胖, 在别的同学做准备活动的时候, 她习惯性的站在一边看同学活动, 帮同学看衣服。这时候我是能看得出来她是非常希望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 我立即让她归队参加活动, 并且安排她侧重于力量方面的练习。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 她的积极性很高, 还报名参加了运动会, 在当届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铅球第二名的好成绩。

有人说,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而那些体育达标率低的学生就是没发现特长的运动员。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关注那些有缺陷的学生, 老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设计时, 都要体现出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目标, 针对绝对弱势学生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在我任教的初二某班有一个男同学两腿发育不平衡, 第一堂室外课我专门设计了他的练习内容和目标, 其他同学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对他就安排了“贴墙立正”“手扶单杠走直线”的练习, 在以后的每堂课上都有专为他个人设计的练习。每次他都能在同学们的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中较好的完成练习, 他的专注和刻苦不仅使他找到了改变自身缺陷的信心, 而且激励了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愿望, 针对性的设计和大众化的教学相得益彰, 所以每次课都能很好的完成教学计划。

体育弱势群体只是对体育活动身体不适应, 身体上的弱势并不说明他们的情感也弱势, 设置那些能体现他们情感的强势活动项目也能达到锻炼其身心的目的。我所任教的另一个班级有一个过于肥胖的同学, 性格开朗, 同学们开玩笑送他绰号“巨无霸”, 他听后也豪不在意, 但对各项体育活动明显的不协调, 耐力也不好, 分组集体游戏时, 同学大都不愿意和他在一组。在开学后的第三次课我就安排了分组拔河比赛, 众所周知, 胖子在拔河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见他坐在地上把绳子往腰间一缠, 喊了一声“谁能把我拉起来?”同学们无不欢天喜地的想和他分到一组。这次活动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体现了他的价值, 也使他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 进一步融洽了与同学的关系, 同学们也渐渐接纳了他。后来, 在做集体活动项目时, 好多同学喜欢和他在一起, 不管输赢却让人开心和投入。

事实上关注弱势群体的过程也是体育弱势群体刻苦锻炼、互帮互助顽强拼搏的过程, 也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我行, 我能行”的榜样过程。事实证明:失败固然能激起人们奋发向上的愿望, 成功更能激励人拼搏进取。

关注弱势群体确保安全生产 篇4

一、重视安全、关心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首先,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就在于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的广大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其次,我们党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

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不单纯是哪一个阶层、哪一个群体、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包括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一个伟大事业的实现有赖于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活力。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一部分。他们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员并不是不愿工作或没有工作技能,而是由于社会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造成的,是政策性的产物,关注弱势群体问题,可以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其才能和创造力,这使一庞大群体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使用,使他们有机地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这样,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才是平衡的,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整个社会也才会是真正的活力的社会。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的社会,是有序的社会。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临界点,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使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视安全关心弱势群体是城市建设管理需要

积极组织研究开发安全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一要改善施工工艺减少和消除危险作业。比如在结构和设备吊装明,将构件及设备上的各种附件和附属设施在地面组装好,将大量的高处作业变为地面作业,减少高坠事故的发生。二是实现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标准化。三是淘汰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施工技术。要严禁企业使用危及安全的施工技术,并淘汰老化陈旧的设施、设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施工工人员素质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建筑业农业工约3200万人,占从事建筑施工人员总数的9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每年还将会有大量新的农民工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以来对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身心健康非常关注,建设部今年也把改善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士标准》,并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积极探索改善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生活环境;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建立建筑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发展工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农民工队伍管理。

三、重视安全关心弱势群体是法律责任的必须

依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全国建筑领域于2004年初正式实行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这两项行政许可。这两项行政许可的实行,正值《行政许可法》颁发和施行前后,当时,国务院清理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但是在建筑领域却新增设了两项安全生产许可,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应当强化监督直接涉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职能转变趋势。

关注大学校园中的弱势群体 篇5

analys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and the causes,and expounds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资源分配上、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特殊成员。他们往往在经济、政治、心理、人际交往或是其它某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高校中因经济贫困、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而在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较同龄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管理,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将会引会一系统社会问题并使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

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

(1)成绩落后的学生。(2)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3)家庭贫困的学生。(4)情感脆弱的学生。(5)意志力薄弱的学生。(6)适应能力差的学生。(7)性格怪异的学生。

2 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当前高校的很多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缺失现象,价值取向严重曲扭。较少与他人交往,集体意识差。

(2)家庭原因:这其中又包括经济、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原因。

(3)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竞争的加剧,国家对低收入群体扶持力量不够。首先,是这部分群体的社会能力本身较低,加之扶持力度不够,更加加剧贫富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弱势群体的子女偏早的产生自卑心理,并形成很大影响;校园的风气较之原先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学生心理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种思想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得有悖于常理,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一大原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毕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就业后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和压力对他们也是一大考验,由此引发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更大挑战;独身子女自小缺乏独立能力,依赖性强、自我管制教育能力差。

(4)学校原因:其实许多高校对弱势群体还是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收效却并不明显。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课程设置缺乏对社会事物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能力,重知识而轻实践。

3 正确对待高校弱势群体的对策

(1)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及日后工作目标的正确树立有着重大作用,为学生日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好铺垫。目前我们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范围不够到位强度不均衡。从这方面来看,文科院校要强于理工科院校。如作为必修课的“两课”,在许多学校只是被作为选修来要求,在课时设置和课堂质量都未达到要求,如此,极大程度限制和削弱了“两课”作用在高校课程上的作用,进一步减弱了学生对“两课”理论性知识的理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日后遇到挫折和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并在日后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进取,日益完善自己。这一切,都源于高新对思想政治的重视,并要对其进行加强和完善。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存在的一个事实是:很大一部分高校弱势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可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迫切性。高校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队伍。首先要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档案,尽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进行矫正,为心理咨询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依据。第二,要根据弱势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如: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知识讲座等形式等。对他们开展心理辅导和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让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会心理调适,会学用正(下转第63页)(上接第12页)常的心态对待学生、生活上的挫折。

(3)净化校园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决定了与其他环境的不同性。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和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净化校园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4)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现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学生的管理不灵活、管的范围太广,对学生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束缚,以致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军;反之,另一种是对学生放得太松。对学生完全放手,不加以引导,结果是学生不能利用好现实有利条件,掌握好正确方法,最终没有得到锻炼。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应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抓重放轻。大方面为学生指明方法及目标,在一定范围内为学生自我发挥提供帮助。

学校管理者应在宏观上领导各院系沿着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使各院系学生工作围绕学校这个大的核心运转,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在院系管理学生工作时,不妨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让学生的潜能更充分挖掘出来,以此形成个人独有的个性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即能让学生的才能得到舒展,又能让学生在发展中找到“对手”,形式益性竞争,这对学习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应在自己所处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爱好或特长,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以这个标准为基准不懈努力并达成目标。

(5)积极引导和鼓励弱势群体大学生自强自立。在一定程度上,弱势群体很难通过个人的力量来改变现在所处的地位,然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素质普遍偏高,使他们有能力去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回报。事实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如做家教、勤式俭学等方式使自己的经济和生活得到独立;有的通过同学间真诚的帮助和开导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有的通过自动咨询心理专家走出阴影,对生活有了积极和正确的态度。部分学生的观点是:“弱势群体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现实、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目标。这过程中不能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弱势群体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些为我们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自我解困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大学生弱势群体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使他们能真正成为社会栋梁,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本文从现在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入手,分析高校中弱势群体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并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弱势群体,表现,原因,途径

参考文献

[1]赵雄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当代教育论坛.

[2]邵灵红.论高校大学生“问题群体”的危机干预体系.湖北社会科学.

[3]严明.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当代青年研究.

上一篇:系统数据采集器下一篇:临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