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安全管理

2024-09-29

临床安全管理(精选12篇)

临床安全管理 篇1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用耗材在临床检测、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生物工程相关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发展,医用耗材已成为实施医学监测、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 其使用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1]。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对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管理的观念仍较薄弱,具体执行临床应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还缺少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人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使其了解如何规范开展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那么,何谓医用耗材使用安全管理?2010年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中指出,医用耗材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供参考。

1医院设定归口统一管理

1.1统一平台,专人管理

医学装备处作为对医用耗材进行申请、采购、使用和废弃的管理机构,对其临床使用安全进行管理;并同时明确管理职责,专人管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与监测,保证其使用安全,如突发疑似或不良事件立即处理,避免因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用耗材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进而避免大规模医疗事故的扩散;同时,在临床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主管护士三级责任分工来对医用耗材的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1.2建立规章制度和流程

建立并持续完善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制度、征求临床意见制度、供方资质审核评价制度、应急预案的设定与启动等。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流程,例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应急流程等。

1.3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对促进医院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显著的作用[2]。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医务人员对医用耗材的使用进行监控,及时上报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如发生疑似或不良事件,则第一时间取证,防止事态的扩散。

1.4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有效、全面地管理医用耗材的各个环节,我院根据医用耗材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不断对现有的医用耗材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开发,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3]。自2011年1月1日开始, 我院完全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管理医用耗材,使植入性医用耗材、 非植入性耗材均可做到批次可追溯,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用耗材及时回收封存。

1.5定期会议交流

通过与我院护理部协作,每季度组织会议专题培训交流,让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规范供应商服务

2.1严审供应商资质

严审供应商及生产厂商的资质,实行“一票否决” 制度来决定其是否继续经销,相关资质包括:经销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经销公司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经销公司业务代表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须有法人签字及盖章)、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国产)、生产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生产企业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经销商授权委托书(须有法人签字及盖章)等。同时在审查以上资质时要求供应商必须在以上资质文件上加盖其公章,以保证资料的合法性,并通过国家各级部门网站查询相关资料的真实性。

2.2临床使用前的安全论证

临床首次申请使用须填写《新增医用耗材审批表》,新增申请必须经过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首先严审供应商资质,包括上网查询是否存在不良事件上报、查看其公司管理现状、查看库房管理标准等。通过临床对相关耗材试用后,应对其进行使用安全评估,得到相关主任专家确认后方能准入医院使用。

2.3对临床进行技术支持培训

组织临床使用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医用耗材使用、存储等相关技术培训。管理人员将使用技术培训资料,如培训签到、培训表格、技术说明、PPT等存档,并标注档案号,方便以后再培训时使用。

2.4供应商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监测评估

供应商定期对供应的医用耗材进行安全评估, 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其他医院发生疑似或不良事件、 注册证是否过期、产品标志是否清晰准确、生产日期是否超出注册证的有效日期、产品的生产日期是否在本年内失效等。

2.5定期进行供应商售后服务评价

管理人员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售后服务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存在疑似或不良事件瞒报或漏报现象、 公司三证是否齐全、是否48 h内及时供货、该季度有无不良事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售后服务是否良好、诚信记录是否良好、满意度是否良好等。

3规范临床使用

3.1申请使用论证

医用耗材的首次新增存在以下2种情况:(1)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2)产品的更新替代。新增审批的任务是是否同意引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上可接受的产品或者是否淘汰技术落后、不适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我院在结合上海市医疗器械质控中心提供的《新增医疗器械(耗材)审批表》基础上,制定规范化审批流程,分别由科室主任、感染办、 医务处、医保办、财务处、医疗设备与材料管理处、分管院长及业务分管院长进行严格审批,最后院长同意后方可使用。期间各司其职,将行政决策与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有机结合,克服行政决策的局限[4]。

3.2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使用

管理人员必须告知并定期抽查临床是否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并在使用前将使用风险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产品相关使用技术说明必须详细列出所有参数,如某进口带药物支架系统包含以下相关信息:产品描述、支架介绍、输送系统、药物、产品信息、供应方式、预期用途、 使用适用证、使用禁忌证、警告及注意事项、支架的操作注意事项、支架的放置注意事项、植入后的注意事项、潜在不良影响、患者的选择和治疗、医生用前检查、输送系统的准备、输送步骤、支架的释放步骤、 退出步骤、不承诺保证声明等。

3.3临床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监测评估

管理人员定期对在院使用的医用耗材尤其是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行使用安全检测、使用结果考核、使用过程评估,并同时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厂家提供该批次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通过临床监控、询问临床使用和管理人员的方式来对使用结果进行考核及使用过程评估。

3.4疑似或不良事件上报

在可疑不良事件未确定之前,应启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在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以下应急预案进行处置:(1)当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尽快赶赴现场,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2)相关管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查明事件原因,依法提取有效证据;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医疗器械及其有关证据材料进行查封, 对质量可疑或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以控制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3)现场处理工作实行动态报告制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保障广大公众的用械安全[5]。

3.5统一处理废弃物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严禁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首先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其次加强医疗废物回收处理贮存设施的配备和保障;最后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分袋收集处理。医院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列入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范围,感染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6]。

4结语

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医疗新技术的支撑平台,从过去作为疾病诊治的辅助工具,逐渐变为主要临床诊断、治疗手段,临床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在疾病的诊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在开展治疗和诊断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医用耗材的应用安全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临床安全管理 篇2

1.2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认识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正确输血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错误的输血不仅影响疗效、安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输血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病情,认真执行输血护理工作制度,一丝不苟地按输血护理常规工作。1.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理服务的首要前提。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如未及时输上,应尽快送回血库保管。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如未及时输上,应尽快送回血库保管。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血小板、CIK取后立即输注,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皮肤过敏反应②寒战、发热③腰痛、血尿④四肢抽搐⑤其他

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通知输血科及其他相关科室

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11、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输完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又是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还有利于临床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本文从分析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护理安全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的不力,行为不规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有待改进;绝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在医疗活动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不能及时开展护患沟通;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1.2病人因素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住院后,患者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焦虑、紧张,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当病情出现变化时,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病人对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导致病人对医院失去应有的理解和信任,不愿意服从护理人员的管理,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间接影响护理工作,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

1.3护理管理因素

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护理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等造成临床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同时由于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培训不到位。护理人员缺编、护士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1.4医疗基础设施因素

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病房内无放跌倒、防滑的警示标志,卫生间无紧急呼叫铃,冷热水无标志,病床无护栏等,医疗废弃物未按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无人检修、保养,造成在抢救病人时出现故障甚至无法使用,带来不良后果。

2加强护理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1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和制度是安全护理的保障,需要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病人要求,使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护理部要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明确护理人员如果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引发差错事故时,护理作为其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严肃性,提高护理人云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让其懂法、手法、依法,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2.2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和追究制,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小组,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对于护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意识等应做好预防措施,经常查找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现存问题,将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使護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每周对急诊科、供应室、手术室等关键科室进行检查指导,规范工作流程,强化院感控制理念。

2.3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护理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带领广大护士不断学习。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形式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院内要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有计划选派护理人员进修。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护理安全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2.4关心护理人员,合理配备、使用人力资源。医院要关心护士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完善职称评定、晋升等工作,体现护理人员劳动价值,使其安心本职工作。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上按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士的同时,了解护士工作和生活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身心放松活动,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经常与护士谈心交流,应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变化,动态调节护士人数,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改善。同时可根据护理人员的才能、资历等安排适合其能力的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防止因疲劳过度或压力过大照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2.5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应从方便病人和家属“医、食、住、行”的角度尽可能完善医院基础设施,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急病人所急,及时提供医疗资源和治疗服务。

2.6加强健康教育和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患者投诉,定期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让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和护理工作能顺利开展。

临床安全管理 篇4

1 扎实做好岗前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

1.1 医院概况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实习学员明确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及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等,为即将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使实习学员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的环境,医院为实习学员专门制作了一个医院简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使学员对医院的历史、科研、医疗设备、特色科室、重点专科等有一定了解。

1.2 强化制度学习

实习学员来院后,首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学习使实习学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正确的医疗职业道德观,用法律、法规、医德和诊疗操作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1.3 加强对《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

实习学员的病历书写是众多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关系着现在的医疗质量而且影响着实习学员的未来医疗行为,但是实习学员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给教学医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我院在针对实习学员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方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编写了一本《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并邀请医院内质量管理科主任结合临床科室医师在书写病历时常犯错误,给实习学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我院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每名实习学员在出科时必须手写一份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修改、评判,上交后统一由科室专家进行评定,选出优秀的病历,在转科大会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以奖促学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院实习学员对病历书写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我院实习学员病历书写的质量。

1.4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实施以来,对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概念,对正确处理医疗事故,调整医患关系,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给实习学员培训时,专门邀请处理和调节医疗纠纷的助理员,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结合临床一些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讲解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实习学员明白两点,一是怎样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二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后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1.5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水平

医学属于高风险类行业,每一次诊治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当患者的期望值和现实产生偏差时,就会对治疗产生不满意,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要想减少医疗纠纷,就必须做好医患沟通。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结合临床有关医患沟通引起的典型医疗纠纷事例进行重点剖析讲解,帮助实习学员提高自我沟通能力,增强实习学员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言语表达、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增强了实习学员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 严格要求老师带教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2.1 精选优秀带教老师

为确保实习医师学到过硬的医疗技术,带教老师选拔是关键。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带教老师的精心选拔,挑选了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优良、技术能力过硬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任带教,这些带教老师能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我院还要求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每周至少1次轮流为实习学员进行教学讲座,更新和提高实习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2.2 严格带教老师管理

首先要强化老师带教意识,增强其带教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同时制定带教绩效考核方案,将其成绩与奖金、晋升职称挂钩;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议和实习学员会议,形成教师与学员互评制度和双向考核机制,采用双向评分的方式进行监督和考核。医院还专门针对科室和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制作了“带教科室测评表”和“带教老师测评表”,在轮转会议时组织实习学员对科室和带教老师进行测评,通过学员反馈意见,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决定带教老师在下一轮带教中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通过带教老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3 注重带教提高技能

临床实践是实习学员提高基础理论和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我院实习学员多为大专学历,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各院校的教学水平又不同,导致实习医师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临床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操作不当就易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些情况,我院要求科室在带教前对实习学员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方案,在带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常规”进行诊疗操作,始终遵守“放手不放眼”“言传身教”的带教原则;坚持多讲解、多示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书写、多提问,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让他们多动手、多操作,强化基本功,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医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临床实习学员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实习学员的医疗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促进医疗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乾,桂浩,潘伟华.加强实习医师病历书写监管保障医疗安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11-112.

[2]束丽萍,吴汉阳.强化进修生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J].黑龙江医学,2003,27(12):953.

[3]黄自发,姚志文,鲁翔,等.医学生医惠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2):87-89.

临床安全管理 篇5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07-09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第四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医学工程部门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

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第二章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第六条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第九条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

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医疗机构应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临床使用管理

第十四条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第十六条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学工程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学工程技术服务全过程及其结果均应真实记录并存入医疗器械信息档案。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防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

第十九条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医疗机构应如实向患者告知需说明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形成记录并存档。

第四章 临床保障管理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或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参照卫生行政部门等制定的医疗器械技术指南和有关国家标准与规程,定期对医疗器械

使用环境进行测试、评估和维护。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

对临床工程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入医疗器械信息档案。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在设备类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明显位置,公示有关医疗器械的主要信息,包括医疗器械名称、注册证号、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启用日期和授权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与医疗器械数量相适应、适宜医疗器械分类保管的贮存场所。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

第二十七条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备用方案。

第五章监督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质量安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停止可疑医疗器械的使用。第三十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信息档案,包括器械唯一性标识、维修记录和保障记录等,进行定期检查。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依据《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情况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第六章附 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器械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取得市场准入,在医疗机构医疗活动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临床安全管理 篇6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临床教学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7

1 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制, 加强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 每年增设新科室, 招聘新护士, 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此, 我院健全了教学管理组织, 护理部设立了护理教研室, 负责临床教学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组织临床师资培训, 定期召开各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会议, 布置教学任务, 总结带教经验, 进行教学质控等;各大科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各科室的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等工作;各科室均有教学小组, 设有总带教老师负责教学管理。通过逐级落实、层层负责, 强化了教学管理, 真正做到了“无缝隙管理”。

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营造安全带教环境

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护理管理水平[1]。临床带教中, 我们发现由于实习护士普遍缺乏护理安全方面的意识, 护理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面窄, 缺乏与老师和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遵守操作规程, 片面认为实习护生的差错全部由老师负责而不重视护理安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老师护理安全教育, 明确工作责任, 鼓励护士间相互协作、群体带教, 营造安全带教环境;加强对护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让护生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 明确服务对象, 恪守行为规范, 在实习全过程中, 老师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教育优先的原则, 要善于发现护生实习中的潜在性护理安全隐患, 及时加以防范, 确保护理安全。

3 充实临床教学内容, 弥补学校课程设置的不足

我国护理教材的内容与临床护理发展尚存在差距, 目前仍有许多学校没有设置关于风险教育的课程[2]。岗前培训是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课, 为此, 我们把护理安全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例分析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 给每一位护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院级和科级业务讲座中增加了病人安全、用药安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教会实习护生识别风险的方法, 弥补学校课程设置的不足, 对临床实习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4 规范操作行为, 针对风险环节严格把关

医院繁忙的工作环境, 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 实习护生缺乏临床经验, 操作不熟练, 更容易出错。有报道, 在差错事件发生原因的数据分析中发现, 不遵守操作规程为第二个原因[3]。为此, 我们将实习护生必须掌握的2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分解到各科室, 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负责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训练和考核, 以规范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在进入临床实习的第1~4周, 统一安排基础护理实习, 待护生对环境渐渐熟悉, 对护理工作常规和一些护理操作也有所了解与掌握, 再进行各临床专科实习和轮转;进入临床专科实习阶段, 严格执行带教老师职责, 带教老师在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 对各风险环节严格把关, 始终坚持“放手不放眼”;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 老师根据护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决定放手的程度和能承担的工作内容, 对护生进行指导、监督, 做到既对护生实习中的行为负责, 也对患者安全负责。

5 加强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由于我院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学校, 护生受教育的条件、环境、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别, 护理部根据临床教学质量标准, 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 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督察, 加强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护理部或护理教研室坚持每周1次到临床一线, 巡视实习护生的实习情况, 现场了解临床教学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实习小组长会议, 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督促护生护理安全的意识和落实, 并发放问卷调查表, 听取实习护生意见, 了解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 帮助科室和带教老师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6 贯彻《患者安全目标》, 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医院协会结合卫生部医院管理与评价的工作重点制定我国患者安全目标, 从医疗安全管理入手, 将患者医疗安全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探索医疗差错控制办法[4]。实习护生分布在临床一线各科室, 每天执行和参与许多护理活动, 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中, 为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共创百姓放心医院, 我们重点加强对护生查对意识的培养, 改进了查对方法: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活动时, 必须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实习护生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 学会从身边的事件中进行针对性分析, 从经验教训中提出防范措施, 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促进了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 在临床教学中, 护理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通过强化师生的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了她们对护理安全的责任意识;通过统一的基础护理操作训练, 规范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行为, 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 能比较系统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以满足临床实习的基本需要;通过查对意识的强化和查对方法的改进, 可进一步防范护理差错;通过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监控, 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 确保护理安全。通过以上应对措施, 我院未发生1件与实习护生有关的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的护理安全管理, 对确保护生实习阶段的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贯彻“患者安全目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中, 为适应护理工作新要求,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加强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 把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始终, 促进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学,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联蓉, 符坤秀.临床教学中护理安全问题与防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 25 (6) :34~35.

[2]韦金美, 高思民.风险管理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9) :73~74.

[3]Helen H.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 :23~24.

临床路径变异管理 篇8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查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2]。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包含质量管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等现代管理理论。临床路径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由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的制订必须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对诊疗过程做到实时监控。

2 变异产生的原因

尽管临床路径的制订是建立在科学的循证医学基础上,是多学科专业人员集体智慧的产物,其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为设置和预先安排的医疗服务程序,无论是准入标准,还是诊疗流程都势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诊断明确,没有严重合并症的准入患者,其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对医疗服务的反应也会不同,不一定都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径接受诊疗和护理,从而产生变异。变异代表个体的差异,任何变异都是有价值的,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改进。

广义的变异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或情形发生变更或变化,因而表现出与以前有所不同或者有差别。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个别病人偏离标准临床路径程序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即实际的病人或结果偏离预期的标准、规范、费用、目标或期望的结果[3]。

3 变异的分类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多种分类标准。

3.1 以变异来源分类

按照变异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4类:与患方相关的变异、与疾病本身相关的变异、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和与医护相关的变异。

3.2 以变异性质分类

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可划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正性变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缩短住院天数或减少住院费用;负性变异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或其发生不合理,属于管理的失误,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

3.3 以变异管理分类

按照变异管理的难易程度,可划分为可控变异和不可控变异。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不合理,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属于应该加强管理的变异;不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法制止和杜绝。

在进行变异的管理过程中,要尝试从多角度以多种分类方式对变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挖掘出变异的产生根源,依照变异的性质区别对待,对于可控变异采取措施及时修正,对于不可控变异尽量预防。

4 变异的记录与分析

实施临床路径已经成为提高医院质量的有效途径,科学的变异分析管理则为真正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可靠保证。

4.1进行变异分析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对路径执行过程做到实时监控,对发生的变异做到详细的记录。回顾性的临床路径相关信息是进行变异分析的源泉,而信息系统是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途径[4]。变异的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而医务人员手工记录在临床路径表中的变异情况很难做到真正的及时和客观,同时主观的语言描述缺乏标准化,对于后期的变异分析增加很大难度。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除能够实时地记录变异发生的时间和与之相关的诊疗操作外,还能够提供标准化的变异分类和产生原因供选择。利用信息系统执行临床路径,能够对路径标准之外的诊疗行为做出预估和警示,包括住院天数、费用等,有效地减少因医护人员疏忽造成的不必要的变异。

4.2进行变异分析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组建一个有多学科专业人员参加的管理团队,定期对收集的变异记录进行系统分析,该团队除包括经治医师、个案管理员外,还应该有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变异相关信息的提取及统计。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员及精力记录和收集变异相关信息,只有经验丰富且具有敬业精神的临床路径管理团队才能够对变异资料进行专业全面的分析,才能够对临床路径的不断完善提供持续的组织支持,才能够使医疗机构的投入与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产生应有的价值。

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使得变异相关的数据收集变得简单易行,标准化的记录方式使得医政部门能够方便地评估整个医疗机构的质量,从而能够从宏观整体地把握医护人员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并能够及时地做出调整。变异资料记录的实时性、收集内容的标准化、记录范围的全面性为变异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变异分析不同于简单的信息反馈,应确立科学的变异讨论计划,制定应对变异措施,利用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来实施这些措施。变异分析必须与医疗机构的战略改革相联系,否则这项工作只是给医务人员增加一种额外的负担使得变异数据贬值,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变异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既可以以单个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又可以从单条临床路径、单病种,甚至整个医疗机构出发。以单个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时,主要由经治医师和个案管理者共同完成变异分析;以单条路径、单病种、整个医疗机构作为分析对象时,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就变得至关重要无论从数据的提取,还是后期的统计分析都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鼎力支持。完备的、多角度的变异分析,使得医政部门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医疗资源配比的合理性以及业务流程的顺畅性,并且能够及时调整临床科室与检查科室之间的运作渠道。通过实施严格的变异管理,与医护相关的变异和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发生率在我院明显降低。

5 变异管理存在的困难

临床路径工作在各个医疗机构实施的时间并不长,由于行业内部尚未形成统一的变异分类细化标准,因此各家医疗机构都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临床路径变异的理解进行变异管理。这就造成变异的收集范围、记录内容以及分析结果难以实现行业范围内的互相对比及借鉴。医疗机构对于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的宣传及引导尚存在拓展空间,部分医护人员对变异存在偏见,谈“变异”色变,势必影响变异记录的及时准确。

临床路径工作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临床路径的变异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及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表明临床路径是符合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要获得持续质量改进,必须建立科学的变异管理体系,同时依靠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在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协作下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规范[5]。

参考文献

[1]Kris Vanhaecht,Marcus Bollmann.Prevalence and use of clinicalpathways in 23 countries-an international survey by the EuropeanPathway Association,Journal of Inregrated Care Pathways,2006,(10):28-34

[2]曾波涛,许婷婷.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40-42

[3]霍添琪,韩杰.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中国医院,2011,15(2):8-10

[4]董军,李军.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2):67-69,72

临床安全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前 (2012年1—12月) 和实施后 (2013年1—12月) 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单及质量监控结果分析总结资料。

1.2 方法

(1) 由总护理部组织选择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和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人员数名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制定重点环节 (输血、跌倒、管道滑脱、走失、有创护理操作等) 临床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上报表, 组织讨论并进行修改完善, 发放到临床各科室。

(2) 做好临床科室培训工作。利用每天晨会和每周、每月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讨论, 强化认识, 使护理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内涵, 自觉按照临床路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 在护理实践中全面实施护理安全路径。包括患者入院时安全评估、风险预报、入院后安全宣教、安全标识使用、安全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及预见性护理安全。这规范了护理行为, 改变了过去盲目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做法, 确保了护理安全。

(4) 全面落实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1) 护士评估发现风险24h内上报护士长。 (2) 科室护士长自查, 依据临床路径内容随时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科室护士长接到上报信息2 h内到达现场, 每周对所管病区进行检查督导并记录, 在每月分析总结时提出建议意见上报护理部。 (4) 护理部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 听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并定时讲评护理安全路径实施情况, 以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 实现持续改进。

2 结果

(1) 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升, 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

(2) 临床路径实施后护理重点环节压疮监控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下降, 治愈率上升。实施前难免性压疮发生率8.2%, 实施后1.4%;实施前难免性压疮治愈率34.1%, 实施后85.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1) 实施护理安全路径管理后,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上报率提升。我院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不健全, 无医疗护理差错强制性报告系统, 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必须上报, 但对一些并末或轻微引起患者损伤的差错, 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担心受到惩罚而隐瞒, 这样不仅无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 还可能会为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5]。调查表明[6]:只有15.0%的护士希望同行立即指出自己的不规范环节, 并进行整改, 但不要向其他同行或更上一级领导公开;而能主动将自己的错误在本科室公开者占30.0%。说明仍有部分护士没有将患者利益摆在首位。传统管理理念使管理者在分析和处理护理差错事故时, 注重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不安全因素, 对个人加以惩罚, 而忽视管理制度或流程的缺陷。这种做法不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发生, 治标不治本。实施标准化路径管理后,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升, 护理管理者能及时发现现存或潜在缺陷并启动安全路径管理, 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预防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实施标准化路径管理, 规范护理行为。临床路径实施目的是减少住院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 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各学科协作的全面服务。医疗质量有两个主要部分, 即决策质量和准确实施质量, 临床路径重点关注准确实施的质量。制定护理安全路径管理流程图, 能增加患者安全护理一致性, 减少患者住院时的各种变异情况, 避免护理失当, 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3) 有利于对护理安全质量实时控制,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路径作为一种重点环节过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具, 为患者护理安全实时监控与管理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首先, 通过标准化路径实施及变异信息记录与分析, 实现对安全护理过程的预见、反馈和现场控制;其次,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平台, 实现对护理管理过程信息的实时提取、汇总与分析。实践证明, 临床路径是一种即能保证医疗质量, 又能降低医疗费用, 还能实时控制得到基础数据的管理模式[7]。

(4) 促进沟通, 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护理安全路径管理, 通过与家属的沟通,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使其对自己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有一个大体了解, 清楚即将接受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 (临床路径) 。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成本, 减少患者焦虑和疑惑, 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 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发展, 对当代护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路径是对传统护理理念的冲击, 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新机遇, 对护理人员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实施临床路径, 各科室的支持、医护人员的配合是关键。因此, 临床护理管理者的角色要做适度调整, 做好分配、协调、沟通、制度制定等工作, 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节约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满意率。

摘要:目的 运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 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制定临床护理关键环节安全路径指导;加强护理人员安全路径学习和认识;严格按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安全控制工作;加强临床路径实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依据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价。结果 临床路径的实施使护理安全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 能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不良事件,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 降低患者安全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鸣明, 刘鸣.循证医学概念和起源[J].华西医学, 1998 (3) :265.

[2]陆栋定.临床路径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2) :17-20.

[3]张伟英.临床路径概论[J].上海护理, 2005, 5 (1) :72-74.

[4]祝松.从国内医疗市场现状看临床路径的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 2005, 19 (3) :59-60.

[5]丁力, 姜安丽.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11) :18-19.

[6]蔡志翔.对护理人员“处理错误方式”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医院, 2006, 10 (4) :63-64.

临床安全管理 篇10

1 护士临床用药零库存管理的意义

1.1 减少药物过期

病房里储存大量药物, 容易因为检查不到位而造成药品过期或变质。病房根据专科特点储存必要药物, 可以优化药物管理程序, 方便护士清理药柜, 减少药品积压, 增加药品时效性, 有效防止药品过期或变质带来的损失。

1.2 减少护士在药物管理上的工作时间

护士进行药物管理的时效性增加, 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服务于病人,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研究如何提高业务技术, 以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2 护士临床用药零库存的实施

2.1 量出为入, 科学制订药品储备基数和品种

在实施零库存前, 病区的库存药基数和品种具有随意性, 药品消耗后申领一般由药物管理员根据经验手写领物单, 缺乏科学性, 因而导致药品积压或流失。因此我区根据病区的专科特点, 讨论制订药品基数, 通过三级药房系统提交备药申请计划发送至药房, 药房负责人根据各科疾病特点及药品需求量审批配发。备药既要保证临床急用, 又要避免积压, 对某些使用频率高低且用量少、药物性质不稳定或有效期短的药品应按需发送申请到药房领取。对于接近有效期6个月以内且科室使用少的针剂, 应及时通过系统向药房提交退药申请或更换, 消除使用过期药品的安全隐患。急救药品根据病区特色制订清单, 按编号排列, 定位存放, 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补充。管理员每天检查, 保证急救车处于应急状态。化疗药物不仅污染环境, 对护士健康也会带来损害, 因此不设基数, 予以撤架, 统一由医院配药中心配药。

2.2 储备药品柜粘贴标签, 药品分类放置

药品柜外粘贴标签, 瓶签标明中文药名及剂量、规格、用法, 标识醒目, 方便护士取药。氯化钾及高浓度氯化钠等高危药品专柜放置, 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使用红色醒目标志, 提醒配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核对。

2.3 药品储存管理

配剂室温度应控制10 ℃~30 ℃, 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记录。配剂室禁止病人及家属进入, 以保障住院病人用药安全。升白细胞药物、胰岛素注射液等生物制剂应放入2℃~8 ℃冰箱冷藏, 冰箱内放置红液温度计。胰岛素种类较多, 放置时应按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混合胰岛素分开放置, 配药时注意核对清楚, 严防差错发生。胰岛素开瓶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瓶口, 在瓶身写上开瓶日期, 以方便检查, 有效防止药品过期。

2.4 特殊药物管理

麻醉药品的品种、基数统一管理, 备存于保险柜, 钥匙专人保管。实行班班点数, 项目包括药品基数、药品使用登记本、麻醉处方, 登记项目不能缺项, 药品使用登记本跟麻醉处方登记项目要相符。麻醉药品用后护士凭麻醉处方及空安瓿到药房登记申请取药。一类精神药品设置专柜存放, 专册登记。

2.5 病人专用药物管理

病人个人的药物必须为正常渠道购进的药品, 保存前应向护士出示发票, 在保存时注明床号、姓名, 单独存放。对于手续不完备的病人自备药品护士不执行医嘱。停药后及时退还药房, 避免浪费。

2.6 口服药物管理

口服药暴露于空气中易受温度、光线、湿度的影响而发生氧化, 如维生素片剂暴露于空气中36 h后即可能变色, 因此维生素C不作为病房库存药物。口服药物拆零后放入大口瓶中储存, 药瓶每月清洗1次, 药柜每周整理1次, 包括清洁卫生、清点药品数量、检查药品质量, 及时发现过期药品及变质药品, 及时清理。为防止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混放及保证药品的有效性, 实行每季度更换药品1次, 并做好登记。

3 实行零库存后待改进问题

3.1 存在问题

实施零库存后, 护士往返药房的次数多了, 而且药房工作量大, 药师不能马上发药, 延长了护士取药的时间。由于病人病情变化不定, 药品用量、用法主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 因此可能会造成缺药的问题, 护士取药时间过长而延误用药的时间。药剂师由于工作繁忙, 药片拆零后同一病人的药物一般会混装于同一个纸袋内, 缺少任何标识和说明, 护士核对药物时只能凭经验及依据药品的总颗数来猜导致差错率增加。

3.2 对策

当护士接到新医嘱后, 马上通过电脑审核并提出取药申请, 然后及时跟药房取得联系, 告知要取药的床号及药名请药剂师提前准备好, 可节省护士取药过程中的等候时间。如遇晚间护士值班人手短缺, 则可联系二线值班帮忙取药。 科学备药, 对于病区使用频率的药品要有适当库存, 以保证临床用药所需。特别是抢救用药, 应保证急救车24 h处于应急状态。药剂师在摆药后把药品分装好, 在包装袋外注明药物的名称、规格和总量, 方便护士核对。同时对护士进行药品知识的培训, 从而提高护士的素质, 杜绝差错的发生。

精简病房药品贮存, 配以管理系统对用药信息的统计, 及时了解库存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进一步优化药品贮存管理规程。我区自实行零库存措施后, 药品存放的品种精简, 贮备基数有据可查, 杜绝了过期物品, 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摘要: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采用三级药房管理对病房贮存药品, 实行零库存并优化人员管理, 结果药品存放的品种精简, 贮备基数有据可查, 杜绝了过期物品, 明显提高了病房贮存药物安全。

关键词:病房,药物贮存,安全管理,零库存

参考文献

临床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分层管理;手术室;新护士;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56-01

近年来部分医院开始针对临床资深护理人员接受临床指导员训练,临床指导员制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训练过程,透过有经验的护理师,以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引导、评价、鼓励并支持新进护士技术的发展、角色的适应,其角色的模范有助于专业社会化、工作满意度及专业表现之提升[1]。

1管理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重要性

指导护士指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有专业的护理能力,能清楚医院的规范及所赋予的角色,由各医疗院所自行定义其年资、护理能力与角色功能。本研究指导护士为在重症单位工作至少三年以上,其护理临床专业能力进阶为N2 以上,并有一年以上指导新进护士的经验。新进护士指无实际护理工作经验之应届毕业生,或有护理工作经验而初次进入新的单位。本研究所指新进护士为初次进入重症单位,完成新进护士职前训练,在重症单位三个月以上,未满一年的新进护士,包含过去无工作经验或有临床工作经验者。新新人类的产生主要受青少年次级文化的影响,而青少年次级文化受本身心里特质,以及外在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失调的影响,并对同侪团体的认同大于成人社会规范的遵守,是非常自由、乐观及充满想象力,但也是带有抗议及批判色彩的一群,并伴随着计算机、行动电话及现代科技化的产品成长,因此领导者必须更有耐心与倾听这些新族群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找到具体确实的方法来做事。新进护士由学校转换角色成为正式之护理人员,除了需将其学校所学之护理知能应用在临床照护中,还要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若发现原先预期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时候,会感到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产生焦虑,因此常感到无力、挫折与压力,进而打退堂鼓离开护理行业[2]。

2分层管理在手术室新护士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护理学校聘请一位临床实习老师负责全年在医院带一组学生实习,也有部分学校由课室教学的老师兼任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少部分学校在学生实习的单位,甄选资深护理人员担任临床指导老师,以固定一位老师对一位学生的方式指导。国内主要采用护理临床教师制度,并运用在大学临床护理教育,以增进学生专业角色社会化。在临床也有部分医院针对新进护士采临床辅导员制度,以一对一的方式辅导,然而各家医院对此制度的作法不同,有些虽然有临床辅导员,但因为辅导员和新进护士班别不同,而使新进护士在各个班别接受不同资深护理人员指导。根据我院护理人员资质现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临床护理服务的价值,实现结构的合理化,充分挖掘蕴含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临床各病区实行护理人员按层次管理模式。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新进护士感受到中度以上的工作挫折,所遭遇的工作挫折由高至低依序为:危急与异常情况的处理、人力与人际关系、临床工作之熟悉与安排、能力与受肯定的程度、设备与物料的使用、与医师关系及单位内气氛等,并倾向于找主管及同事求助来协助处理;在压力方面,年龄越小及没有外院工作经验的自觉压力越大,且专科以上学历者压力越大,非志愿工作者压力大于第一工作志愿工作者,集体报到者压力大于个别报到者,且压力越高时越容易产生挫折。可协助护生将知识学理与临床配合,除了增进护生在工作优先次序安排和决策的能力外,对新进护士尚能协助其技术操作更熟练、增进处理病人及家属的能力、加速专业成长、减低工作和行政上的冲突,使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并对护理有正面评价。指导护士亦可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培养教学使命感,发挥专业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也获得尊敬、成就感,角色得以扩展、满意度也提升。指导护士担任护理角色模范、指导、支持、咨询者及协助新进护士对工作的调适[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在护理管理委员会组织和商讨下,依据其核心专业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是否为管理者、性别、婚姻状况、科室、从事工作年限、年龄为准,制定各层级护士评定和考核标准,合理地对护士进行分层设置、选拔、审核、培训与考核。各临床科室根据在职护士的资质现状,合理设置4个层级护士,分别为护理专家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

通过反复查阅资料和思考,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护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查房过程中通过参加讨论、主持人的归纳总结和管理老师的引导,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PBL教学还能够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理解力、学习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能激发实习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使学生原有的知识被激活,随着疾病的发展、转归,激起实习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构建继续学习的需求和联系,并不断验证对提出的问题、假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手术室新进护士管理过程中体现的是在“学中用”、“用中学”,老师用平等的思维引导和启发及小组之间的自由发言、讨论,使每个实习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结论

对于新进护士来说,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上从校园走向实践的一个过程中,更是通过分层管理,可以有效的运用这些措施进行护理实践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对護理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院护理人员资质现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临床护理服务的价值,实现结构的合理化,充分挖掘蕴含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临床各病区实行护理人员按层次管理模式。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敏. 影响中医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因素及管理建议[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2:102-104.

[2] 董玉红,杨凤涛,金亚. 有计划的岗位培训在重症医学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2:106-107.

临床安全管理 篇12

1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质量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临床及各种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要提高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 就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各种管理措施, 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法律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等, 提高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

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医院是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因此护理人员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而且还代表着医院履行合同, 有义务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患者不是普通的消费者, 患者与医院建立着一种合同的关系, 两者之间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3,4]。在合同中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合理的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护理, 避免过失对患者造成损害。如, 在对患者予以静脉注射时要按照规定给患者做皮试, 避免患者对其过敏甚至有生命危险[5]。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的状况时要规范书写护理文书, 保证其严肃性和真实性。

1.3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和经验不足、不重视业务知识学习都会造成护理失误或是护理事故, 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要盲目执行医嘱, 要追求深入、周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不要对护理的操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1.4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

护理人员在值班时责任意识不强, 经常出现离岗、睡岗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在值班时巡视病房不及时, 心不在焉, 不按规定进行交接班。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恢复。

1.5 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健康服务机构中要具备与不同种类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医护人员不要对患者态度粗暴, 无端发脾气, 避免造成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2管理策略

2.1 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的对策

医院组织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6]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7]等法律条例, 做到让医院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做到人人懂法律、知法规、守法制。

2.2 针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的对策

医院组织部安排了专业知识讲座以及新的医疗操作等的讲座, 鼓励医护人员参与更高水平的学习。严格实施护理操作能力的考核, 尤其是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以及资格审查, 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可以上岗。

2.3 针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欠缺的对策

医院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文明的语言, 对患者的一切行为做到心平气和的去叮嘱、解释, 做到经常与患者沟通, 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多体谅患者的情绪,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召他们,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的信任和理解。

2.4 针对患者引起的护理安全的对策

患者本身身体状况不好, 导致有的心理压力很大, 对自己的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 容易出现焦虑、猜疑和紧张的情绪, 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有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医院的医疗技术, 让患者接受和付出医嘱和护理, 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受医院的治疗, 从而顺利的恢复身体健康。

3小结

医护人员的法律认识程度提高, 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沟通能力明显增强, 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表现满意。通过了解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提高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要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就要对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 然后实施相对应的措施, 从而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影响, 有效提高综合护理质量。

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中,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 准确的执行医嘱, 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在医疗市场竞争花日趋激烈的今天, 护理安全成了患者选择就医的最可靠、最重要的保准之一。因此, 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要做到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素和相对应的管理策略。方法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结果 医护人员的法律认识程度提高, 医院的规章制度健全,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沟通能力明显增强, 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表现满意。结论 通过了解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提高综合素质, 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不安全的因素, 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方便、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玉芬, 陈婧.对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杂志, 2008, 22 (11) :3080-3081.

[2]沈浙英.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2 (21) :69.

[3]夏索娜.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实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0, 18 (5) :154-156.

[4]王姣江, 孙继良, 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1) :46.

[5]管玉梅, 陶艳玲, 杨毅华.全面分析防范护理差错重复发生.国际护理杂志, 2007, 26 (5) :32.

[6]高晔.浅谈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0, 18 (5) :160-161.

上一篇:材料作文如何立意论文下一篇: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