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用药

2024-09-02

基层用药(精选8篇)

基层用药 篇1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 许多新药纷纷上市, 临床上药物的品种不断增加, 在提供给临床医师更多用药选择的同时, 也使得患者用药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需求的增加, 药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理用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已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有调查显示, 全球1/3的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 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 对许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了解不够, 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而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生理的特殊性, 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与成人不同, 所以不合理用药的状况更为严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 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其中小儿外科处方1308张, 病历968份, 小儿内科处方1692张, 病历1032份。

1.2 评定方法

合理用药标准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中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为标准进行分析和评定。

2结果

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中,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其中剂量应用错误处方15张, 病历5份;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处方24张, 病历12份;联合用药不当处方30例, 病历18份;抗生素滥用处方33张, 病历18份。具体用药误区表现详见表1。

3讨论

3.1 用药误区分析

3.1.1 用药剂量错误

药物的剂量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关, 剂量过大会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剂量过小则起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将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内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审方过程中发现, 药物剂量的使用误区常见的有:①剂量过大: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阻断剂, 其药理作用为强效抑制胃酸分泌, 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正确使用剂量为:成人一次0.15 g, 2次/d, 但如果剂量过大, 如达到一次0.3 g, 则会引起胃出血, 增加肝功能损害, 反而加重胃溃疡[2]。②剂量不足:阿苯达唑为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 正确用量为:每次0.4 g, 一次顿服, 每片阿苯达唑片的剂量为0.2 g, 但如果用量为每次0.2 g, 2次/d, 则会造成患者一次用量不足, 达不到治疗效果。

3.1.2 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

有些药物对时效性及用药方法有严格的要求, 如不能正确用药, 则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误区有:①用药方法错误:酵母片的正确服用方法为嚼碎服用, 不宜吞服, 因为酵母片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 如不嚼碎则会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 影响药物作用;②素在儿科应用较多, 但不可滥用, 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方式。用于严重感染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患儿, 应大剂量短疗程用药, 同时有效有效足量的抗生素, 并密切注意注意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切忌轻率使用, 尤其是水痘患儿应禁用。

3.1.3 联合用药不当

联合用药是临床重要的用药方法, 在增加疗效的同时, 还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临床用药中存在较多联合用药不当的现象, 常见的有:①配伍禁忌:如奥美拉唑40 mg不得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奥美拉唑为偏碱性, 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棕红色沉淀, 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5~4.5, 是酸性溶液, 所以奥美拉唑不得与含酸性药物配伍使用;②重复用药: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出现心律失常时, 在应用维拉帕米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和硝苯地平, 3种药物同属于钙离子拮抗药, 同时应用和容易出现心悸、心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3]。

3.1.4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滥用是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较为严重的问题, 应引起重视。①抗菌药物不对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 但临床上却遇到上呼吸道感染即应用抗菌药物, 不光不会起到治疗作用, 反而使机体产生耐药性;②抗菌药物档次过高: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类药物, 只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时, 不得用于术前预防性用药;③违反联用抗菌药物联用原则:如美洛西林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罗红霉素为抑菌剂, 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 但对静止期的细菌无明显的抗菌作用, 而抑菌剂可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 减弱了美洛西林钠的抗菌作用。

3.2 合理用药的对策

基于以上常见的用药误区,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 加强监督

将合理使用药物纳入医院质控管理项目, 制订合理使用药物制度, 定期检查, 及时反馈, 掌握药物使用情况。

3.2.2 加强培训

通过发放用药指南, 举办药物合理使用讲座等方式,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 熟悉各种药物的主要适应证、药代动力学、主要不良反应等。

3.2.3 加强沟通

加强医师与患者、药剂科及护理等部门的沟通, 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主动向患者解释交代, 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及服药饮食禁忌等;遇有疑问的药物, 及时向药剂科咨询, 问清楚后再给患者使用。

总之,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儿科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住院病历, 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儿科常见的用药误区, 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 常见的用药误区表现在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联合用药不当出现配伍禁忌或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等。结论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基层医院,用药误区,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洪兰.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9.5 (26) :148-149.

[2]李杰.从临床用药误区谈合理用药.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6.16 (6) :457-459.

[3]丁素华, 张云山.基层医院合理用药情况调查报告.医学信息, 2007, 8.20 (8) :1498-1499.

基层用药 篇2

【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应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患者1240例,对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方法及是否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30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2%,其中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11例,所用药物发生拮抗作用5例,应用抑酸药物剂量过大6例,联合用药致使患者产生过大副反应2例,联合用药致使疗效受到抑制4例,重复用药2例。结论: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中常会发生不合理用药问题,在给药时临床医师应与药师紧密配合,保证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促使临床用药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保障。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及药品研发进程不断加快,临床治疗中药品种类逐渐增多,同时药品成分也日益复杂。消化内科是基层医院重要科室,在治疗时用药范围与用药剂量相对较大,患者数量较多[1],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不合理用药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经济负担,很多时候还会引发患者出现新的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3%左右[2]的患者并非因自身所患疾病而死,其死亡原因为不合理用药。因此,对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解决对策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124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给药方法与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患者1240例,患者均因腹部疼痛、腹泻症状或消化不良现象至我院就诊,其中男686例,女554例,患者年龄为12-62岁,平均为(33.5±2.7)岁;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586例,黄疸89例,腹泻175例,消化性溃疡246例,其他144例。

1.2 方法

对1240例患者临床资料中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析有无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对不合理用药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对临床治疗中药物应用予以有效规范。临床治疗中所用药物均经质量审查合格,确定无质量问题,可将药物质量问题排除。

2 结果

在1240例患者中,30例(2.42%)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11例,占比36.67%;所用药物发生拮抗作用5例,占比16.67%;应用抑酸药物剂量过大6例,占比20.00%;联合用药致使患者产生过大副反应2例,占比6.67%;联合用药致使疗效受到抑制4例,占比13.33%;重复用药2例,占比6.67%。

3 讨论

在新医改不断落实及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对医疗质量与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医疗机构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医疗服务目标,而促使合理用药显著提高即是其工作重点。

3.1 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由于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临床用药种类多且患者数量较大,致使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用药问题时有发生。在本组研究中,124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2%,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11例):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是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一般而言,患者接受抗生素1-2周即可实现预期效果,然而很多患者却不遵医嘱,长期服用抗生素,致使體内致病菌耐药性增强。(2)所用药物发生拮抗作用(5例):若医师在给予处方药物时,所用药物间有拮抗作用,则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3)应用抑酸药物剂量过大(6例):消化内科中经常会应用H2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还有一定毒副作用,若长期用药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4)联合药物致使患者产生过大副反应(2例):联合用药时可能会使药物毒副作用增强,是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5)联合用药致使疗效受到抑制(4例):联合用药在消化内科中应用较多,若联合用药不合理,不仅不会达到提高药效目的,甚至会造成药物药效降低或出现拮抗作用。(6)重复用药(2例):在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虽然名称不同,然而其中有效成分相似或相同,或有效药物虽然化学名与商品名皆不同,但其主治功能基本一样,这些现象容易引发重复用药现象。

3.2 解决对策

不论何种原因所致不合理用药现象均会引发不良后果,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临床医师应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予以最大限度降低。首先,医师应对自身责任心予以强化,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积极参与到药物应用学术交流活动中,对相应法律法规深入、持续学习。同时,临床医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临床治疗中所用药物药性、药量等内容予以熟练掌握,准确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在引入新药后应积极学习,确保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为患者耐心介绍疾病相应知识与治疗目的,和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经常性交流,对患者治疗情况予以准确把握,对给药种类与给药剂量予以适当调整。同时,医院内应经常举行临床用药知识讲座,对不合理用药严重性展开有力宣传,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强化责任意识、临床合理用药的积极氛围,并且应强化临床医师专业化设置,为医生提供充分的专业化药学帮助,促使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性与安全性得到强化,从而为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

总之,基层医院消化内科中常会发生不合理用药问题,在给药时临床医师应与药师紧密配合,保证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促使用药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勇.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138-139.

[2] 付文树.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73-75.

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环节管理 篇3

1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现状

1.1药师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对药学管理工作不够注重,导致基层医院在药事管理工作中能拥有药师管理技术职称的人少之又少,使其药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药学知识与执行药学法规的职能,从而导致药学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药学服务。另外,部分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的学历不高,大部分药学人员的学历都在中专和大专水平之间,而学历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水平的药师更加稀少。药学人员严重呈现年轻化的问题,与有经验的老药学人员相比,年轻药学人员存在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学服务的水平降低。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学人员是通过培训非药学专业性的人员,药师用药水平低和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基层医院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2]。此外,由于基层医院待遇低,高级的药师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同时基层医院的设备比较陈旧,严重影响药师工作的效率,影响药师提高自信心,从而导致发生恶性循环,出现药师数量少而工作量多的情况。由于基层医院对药学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使其药学人员不能很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基层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降低。

1.2药学管理制度落后

许多基层医院缺少规范性的药学管理制度,对于药物的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如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要有一定的便捷性,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临床常用药物的采购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药物在配给方面上,因药学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使其药物的储存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分配,在发放药物时出现混乱的现象,甚至把过期药物使用到临床治疗上,引发临床用药隐患。此外,基层医院存放药品的设备简陋,无法控制药品的药性挥发,且管理人员对药物养护知识不足与没有执行养护制度,导致药品受到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药品的药效,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品没有按照保存的条件进行储存,没有对药品存放的地方进行监测,缺乏调节通风、排气和控制温度、防鼠及防火的设备,特别是对生物与中药制剂的管理不到位,使其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不良的反应,使其药品的药效降低,导致药学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1.3基层医院医疗普遍存在用药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在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药品的疗效,无法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大多数的人只考虑到药物带来的常规功效,而忽略了药物具有独特的功效,使其许多药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药物中特殊功效,有利于药物的价值提高。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可以看到许多的医生给患者开大量的药物,其药物的使用过于频繁,导致药物过度使用,不仅浪费医院的用药资源,使其患者的身体对药物出现抗体,也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医生的诊断失误,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降低用药治疗的效果。

2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措施

2.1加强药师专业水平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管理的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药师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缺乏,作为一名药师应要掌握各种各样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理学同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药物研究的进展也需要了解,通过工作当中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用药经验以及丰富自身的用药经验,使其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可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3]。因此,药师要不断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提升临床治疗的经验,加强临床治疗的知识,并通过专业书籍、网络、媒体及报纸信息中的知识,不断提升、更新自身的药学素养,增强自身的临床治疗的能力。此外,在工作上应多与有经验的药师进行沟通交流,从交流中吸收不同治疗方式及用药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及诊断和用药的情况,对患者用药产生不良反应进行监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合理用药的有效性。

2.2提高药学管理制度水平

为了能提高药学管理制度的水平,首先提高基层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改变管理人员传统观念,让药学管理工作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对药学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且采用外派进修的方式激发药学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药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药学管理的水平。此外,药物管理应实行全面管理、重点统计和实际消耗,同时也要细化药学管理环节,提高人员、设备和药品管理,消除药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还要落实药品的管理制度,对药品采购、中西药调剂与中药炮制、药品标准及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需要实行制度化。药房人员应实施责任制度,对于特殊的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必须严格进行管理制度,杜绝药品的混淆,消除药品的严重污染,提高药学质量管理[4]。利用微机系统管理模式,逐渐实现药学部门质量的管理,从而提高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2.3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加强药师对不同药品的药性进行了解,如药物的性质、药物的药理反应、适合病症及服用剂量的知识是药师必须熟记和了解。因此药师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和剂量及用药的禁忌,并对药物的有效期和药物真假辨别方法及疗效差别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减少药物产生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5]。此外,基层医院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运用海报和宣传册及板报对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患者了解到安全用药的知识,避免误用药物危害到身体的健康。基层医院通过加强宣传合理用药和开展用药安全知识的讲座,不仅加强了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还保证了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积极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治疗的质量。

3结语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药房管理与建设,改善药学管理制度,使基层医院药学部门发展成为管理和技术及经营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有利于加强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制度,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其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摘要:在医疗活动中,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且各行业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丰富。目前基层医院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管理上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通过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人员的知识及多与人进行沟通,努力把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从而促进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基层医院,合理用药,药学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辛子明.基层医院药学管理问题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153.

[2]尚辉.医院药房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2996-2997.

[3]钱新民.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32.

[4]黄复润,刘小星,邓东明,等.合理用药的药学环节管理分析[J].北方医学,2015,12(7):145-172.

基层用药 篇4

1.1 处方1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20mg, 维生素B6注射液50mg ivgtt qd。 (2) 分析: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宜配伍。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的PH值为8~10时稳定, 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 维生素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 其p H值为2.5~4.0, 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

1.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0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ivgtt qd。 (2) 分析:头孢呋辛钠与地塞米松不宜配伍。地塞米松含2个烯键, 具有还原性;头孢呋辛钠含有羧基胺, 具有氧化性。两者配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属于配伍禁忌。

1.3 处方3

(1) 0.9%氯化钠注射液20m L,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雾化吸入qd。 (2) 分析:地塞米松磷酸钠的p H值是7.0~8.5, 盐酸氨溴索不能与p H值>6.3的其他溶液混合, 因为p H值的增加会产生氧溴索游离碱沉淀, 故两者不宜配伍。

2 溶媒选择错误

2.1 处方1

(1) 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2.0g ivgtt qd。 (2) 分析: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说明书强调其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 还能产生聚合物, 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 H值范围, 对所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其p H值依次为3.2~5.5, 3.5~5.5, 4.5~7.0。例如: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格率热压来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定的盐酸, 葡萄糖注射液的p H3.2~5.5。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 H值为6.0~6.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中除苯唑西林等噁唑霉素有耐酸性质, 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 其余药物不耐酸, 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 可与葡萄糖配伍, 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

2.2 处方2

(1)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乳糖酸红霉素针0.25 givtgg qd。 (2) 分析:红霉素孔糖酸盐, 可溶于水,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 但在0.9%氯化钠中溶解不良, 如果用0.9%氯化钠直接溶解药物, 则可生杨胶状物而不溶。如要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 再加入至氯化钠液中, 则可顺利溶解。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 充分溶解, 然后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 缓慢静脉滴注, 注意红霉素的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中, 但葡萄糖偏酸性, 必须每100m L溶液中加入40%碳酸钠1m L。

同样阿奇霉素的配制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 配制成100mg/m L的溶液, 再加入250m L或500m L0.9%氯化纳注射液中, 最终配制成1.0~2.0mg/m L静脉滴注液。

3 录入错误

3.1 处方1

(1)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 L, 利巴韦林注射液0.2mg ivgtt qd。 (2) 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规格为100mg/支, 而所录入的用量与药品规格相差很大,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2g。

3.2 处方2

(1) 头孢克肟颗粒50mg×6袋。口服0.5/次bid。 (2) 分析:头孢克肟颗粒的规格为50mg, 而所录入的与药品规格相差10倍, 与医生沟通后知是0.05g。

3.3 处方3

(1) 盐酸左旋咪唑片25mg×10片。口服3mg/次qd。 (2) 分析:盐酸左旋咪唑片的规格为25mg/片, 小儿剂量为2~3mg/kg·次。与医生沟通后知是3片/次。

4 超大剂量用药

4.1 处方1

(1) 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嗪注射液1m L im st。 (2) 分析:患者年龄2岁, 体重10kg, 儿童按体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mg/kg,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0.5m L。

4.2 处方2

(1) 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250m L;氯化钾注射液5m L Ivgtt qd。 (2) 分析:此配伍钾过量, 葡萄糖氯化钠钾250m L中含有氯化钾0.375g, 而钾的浓度不能超过3.4g/L, 故在250m L中氯化钾的量不宜超过0.475g (4.75m L10%氯化钾) , 与医生沟通后改为2m L。

5 结语

基层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5

关键词: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儿童是世界是未来,中国拥有4亿儿童,他们需要健康医药保障和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指的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随着人们对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儿童不良反应报告的增加,合理用药迫在眉睫,笔者随机抽取10所基层医院的儿科门诊、住院部处方共2400张进行抽样分析,根据卫生部2006年11月27日通过的《处方管理办法》和有关临床合理用药手册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儿科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性。

1 给药途径不合理

静脉滴注往往成为儿科患者的主要给药方式。形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师只注重于静脉输液确实比口服和肌肉注射给药效果要快要好的特点,却对静脉输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习惯将其列为首选;另一方面,患者家属主动要求输液,助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婴幼儿,静脉输液不仅疼痛,而且还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带来潜在危害和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同时输液给药与其他途径给药相比医疗成本要高得多。

2 药物剂型不合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品中,儿童专用剂型不到10%,而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由于剂量分割不准确,剂型被破坏而改变药物的稳定性和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仅难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而且增加了ADR(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例:患儿,9岁,体重22kg,临床诊断癫痫,晚上临睡前(9Pm)服VPA缓释片1片(0.5g),次日惊厥不能被控制,所以于9Am追加1次半片VPA缓释片(0.25g),惊厥发作控制仍不理想,后经临床医师仔细询问才发现此患儿服药时先将其瓣成碎片后吞服,破坏了药物外包膜及骨架结构,使其失去了缓释作用,难以控制病情。

3 药物选择不合理

如小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其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控制感染,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其中抗生素主要应用于侵袭性细菌感染,要根据临床特点结合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真菌性肠炎首先停用原抗生素,积极抗真菌治疗;对于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但儿科临床医师已习惯用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腹泻,由于前者能覆盖胃肠道粘膜,影响抗感染药物作用,同时可吸附抗菌药物从粪便中排出,故应分开服用。

4 ADR(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低,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较差,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因此易发生ADR(药物不良反应)。

例:女,2岁,10%葡萄糖100m L+更昔洛韦50mg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致癌、免疫控制作用和生殖系统毒性。说明书中应标明对于12岁以下儿童患者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

基层用药 篇6

1 现状

1.1 医疗机构药品配置也就是根据医疗机构地理环境, 医疗机构的性质等级等具体情况, 而制定不同的药品配置标准, 即类似于医疗机构内部的基本用药目录, 但不同点是, 医疗机构药品配置是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和批准的, 一般不得超范围使用。经过数年的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 县级以上医院均已建立了基本用药目录, 但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药品配制制度 (基本用药目录) 基本还是个空白。甚至就连基本规章制度也了解不多, 如知道或领会《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单位或个人少之甚少。众所周知, 我国是农业大国,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涵盖了我国大部分人口, 其承担着繁重的基本医疗、基础保健、计划生育、防疫等众多任务, 所有这一切都关系到群众健康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由此可见, 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2 笔者曾多次参加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检查和实地调研。由此而知的是乡镇医疗机构药品配置数量较大, 品种繁多, 特别是抗菌药物的配置。根据所掌握的信息, 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连三线抗菌药物都有配置, 并且使用量亦相当可观。调查还显示在这样级别的医疗机构内部分药品质量也不容乐观。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药品零售药店药品配置更为惊人, 可谓是要啥有啥, 应有尽有。我院临床上经常发现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或其他就诊患者中, 在来我院前已就过诊的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已用过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 这些患者所用药物, 或为当地医疗机构所给用, 或是其自购药品并使用。药物的滥用, 特别是相关抗菌药品的滥用, 将会给患者继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与困难。此种状况目前非但没有明显缓解, 反倒是在事实上呈现为抗菌药物的给药计量逐步有上升趋势。这种局面的存在, 必然使耐药人群逐步扩大, 最终将会出现有病而无药可治的局面, 此值得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1.3 私人诊所在验收标准中就有药品配置规定, 但超范围医疗行为和超范围使用药品在有些地方还相当普遍, 甚至是比比皆是, 村卫生室的主要任务是防病治病, 其治病主要应以诊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兼有保健、防疫等相关任务。但现有的状况却并非如此, 在某些这样的机构中, 他们无病不治、无药不用、无所不能。更有甚者, 有个别药店竟在无坐堂医师、无执业护士的情况下, 为患者输液, 担当起“治病救人”的职责。上述种种状况, 甚为普及、甚为严重, 有些做法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怕。

1.4 我国早已实行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 这很有必要, 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防病、治病、保健的基本需求, 但广大群众对这种合理用药的意识还相当淡薄, 大多数群众对药品有关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造成的局面就是, 感冒了就购买点抗菌药物吃吃, 发烧了就打个滴流或用点激素等不良医疗习惯。这也是非医师造成的滥用抗菌药物较为普遍的一种状况。

1.5 市场条件下的医疗环境, 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完成经济目标, 为了个人获取更大利益, 有些医疗机构、有些不良医师, 常常是在对患者用药方面, 科学态度不严谨, 不该用药的给于用药, 该用一般药物的给于更高标准用药, 该少用药的给于长时期用药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抗菌药物等的滥用。

2 对策

2.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严格执法力度, 加强《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清除盲区, 执法检查应制度化、经常化, 对于某些违法行为应严惩不贷、绝不姑息[1]。

2.2 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配置制度和标准, 规范医疗行为, 科学管理药品, 加强合理用药督查, 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配置制度和标准, 政府干预合理用药, 使药品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理, 促进合理用药。

2.3 加强合理用药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教育, 干预和督查, 使人人知道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 有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自购药品有疑问时一定要咨询医师和药师。加强网络药学建设, 医疗机构开设门诊咨询窗口, 多渠道, 多方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科学用药, 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和用药依从性, 减少或避免药品对人体的不必要的伤害。

2.4 加强医师、药师和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和义务培训。提高医疗药学服务水平, 合理使用各种药品, 最大限度的提高药品在防病、治病中作用, 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 结语

药品配置制度只是药品管理模式的一种, 也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一种较为合适方法。合理用药是造福人类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也是医务工作者、药学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药人员要不断提升医疗、药学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做到合理用药, 科学用药, 使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来应用药物, 从而达到来使药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相关部门要在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把关、监管, 对于不当利益链条应毫不犹豫给以斩断, 以杜绝在利益驱使之下的滥用药物现象发生。

总之, 基层药品配置管理的加强, 合理用药进程推进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它需要的不单是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努力, 而是需要全社会全体大众来共同努力。

摘要:充分了解基层医疗单位药品配置现状, 加强药品配置管理, 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并逐步与国际药品管理模式接轨的管理模式。药品配置制度和标准的实行将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 推进合理用药进程, 此举将有效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 促进医疗改革步伐加快, 使得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在药品使用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关键词:药品,药品配置,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基层用药 篇7

1无适应证用药临床表现

1.1 无用药指征

具体表现在无临床用药指征而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如一般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未合并细菌感染、无应用抗生素指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或治疗。抗生素并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也无法缩短病程, 只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1.2 症状不明用药

表现在无明确诊断而草率用药, 如处方诊断为胃痛, 不知是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或是十二指肠溃疡, 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就草率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这样的做法容易掩盖、延误或加重病情。

1.3 用药与诊断不符

表现在临床诊断应开具的药物与处方所开具的药物不相符合。如临床上给予外伤患者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复方新诺明片是抗菌药物, 用于外伤的预防性药物, 反而容易增加不良反应。

2无适应证用药原因与分析

2.1 医师因素

医师无原则的迁就照顾患者是造成无适应证用药的主要因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是军队基层卫生机构无适应证用药的重要方面。医师把药物当做是一种安慰剂, 在无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姑且用之, 不负责任的随意的盲目用药, 突出表现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

2.2 患者因素

患者缺乏基本医疗常识是造成无适应证用药的直接诱因。患者只要感到身体有任何的不适就主动要求医师用药, 并未分析身体不适是何原因引起的。再加上患者对不适表述不清、表情痛苦, 让医师难以诊断, 单凭经验, 造成用症状不明用药。如有的医师责任心不强, 一见发热或疼痛患者, 就草率地使用抗菌药物。

2.3 心理因素

基层部队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均可使官兵心理发生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如抑郁、烦躁等, 表现出身体种种不适, 主动到卫生机构就诊。在医师缺乏心理学知识运用的前提下, 无适应证用药在所难免。对如何提高群体心理调节能力, 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而造成无适应证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2.4 药师因素

目前, 药师在整个临床过程中, 未参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履行监督作用, 对处方开具的药品与诊断不相符合视而不见, 仅起到单纯性发放药品作用。药师职责缺失。

3减少无适应证用药措施

3.1 医师的原则性

一是医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立场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加强自身品质修养, 始终牢记“患者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的思想。任何患者一律平等, 杜绝迁就照顾, 做到用药有依据。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技能, 努力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

3.2 加强健康教育

(1) 要定期安排军医到基层连队讲授常见病预防保健知识, 增强官兵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掌握第一手资料; (2) 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宣传, 提高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减少官兵因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 (3) 建立官兵健康档案, 突出心理档案建立, 详细记录每位官兵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心理品质等, 为有针对性疏导提供明确方向。

3.3 重视药师作用

一方面:药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体现专业化素质, 成为医师诊治的协助者, 为医师提供用药帮助、解释药物的使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履行职责, 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建立药师医师交流制度, 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提高医师用药质量。

3.4 发挥营连卫生人员作用

基层用药 篇8

1 患者不合理用药原因

1.1 患者到医院自行“点药”

有些患者到医院不经医师检查, 询问病情, 相当然地认为自己这次和上次病情差不多, 吃的药也应该一样, 直接索药;还有的患者往往只看广告, 不看疗效, 完全不顾及长期使用和乱用药品的危害。

1.2 习惯用“新、特、贵”药品

认为价格越贵, 疗效越好;认为药品越新、疗效越好, 殊不知越新的药品, 临床检验期短, 不良反应报道的少, 长期应用会引起一些未知的毒副作用。

1.3 热衷于一些滋补性及维生素类药品

如六味地黄丸、钙制剂、维生素类药物。不管自己合适不合适, 需要不需要, 盲目要求使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应于肾阴虚, 而肾阳虚者用桂附地黄丸, 2种药属于同宗用异。而维生素类药品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蓄积中毒的危险。

1.4 不按规定服用药品, 随意延长或缩短服药时间

例如将胶囊掀开服用, 造成药效发挥不稳定;不听医嘱, 随意延长或缩短服药时间;疗效不明显时随意加大剂量, 口含片用于口服: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吸收快而且完全, 血药浓度高, 能迅速缓解症状。

2 医师不合理用药因素

2.1 由于医师对药物成分不熟悉, 药代动力学知识欠缺

在联合用药时出现不合理用药, 2种药物所含成分相同或药理作用相似, 在应用过程中, 仍然按每种药品的常用量, 结果造成用量过大, 不良反应累加。如:三九感冒灵+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因三九感冒灵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故属于重复用药。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等, 奥美拉唑在体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中的CYP2C19代谢成5-羟奥美拉唑, 其次是CYP3A4代谢[2]。常见的CYP3A4抑制药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钙拮抗药等。因此凡是CYP2C19及CYP3A4的底物、抑制药均能显著改变其血药浓度, 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2.2 在中成药的使用过程中, 出现不合理现象

有些临床医师应用中成药无视中医的辩证施治, 而是按照西医理论应用中成药。例如:双黄连口服液用于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者禁用, 但有的医师只要是感冒必用;如给胃炎患者开具用于治疗胃癌的胃复春片, 给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开具牛黄上清丸等。

2.3 给药次数, 时间及给药剂量不科学

由于不同药物在人体内药效动力学不同, 医师用药应根据药动学特点给药, 如:青霉素半衰期为30min, 宜每天2~3次, 可有些医师为了省事, 每天1次, 结果造成不良反应增加, 疗效减弱。罗红霉素0.15g/片, (t1/2为8.4~15.5h) , 每天3次, 可造成超量。红药片、补肾益脑片、祛风止痛胶囊、疏肝片等中成药增加服药频次为多见, 均由每天2次增加到每天3次。祛风止痛胶囊中含有制草乌有毒, 特别是对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 增加服药频次意味着增加了其发生蓄积中毒的风险[3]。

2.4 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

头孢氨苄胶囊联用罗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头孢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的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 对繁殖期的细菌杀菌作用强, 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而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 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两者合用使β-内酰胺类杀菌作用减弱而产生拮抗作用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由于基层医院未有作药敏试验的条件, 医师大多靠经验联合使用抗生素, 易造成细菌耐药。

2.5 受年龄限制的药物, 选用不当

许多药物的使用有年龄限制, 如:20岁以下的患者使用甲氧氯普安宜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18岁以下的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使关节软骨组织受到侵蚀并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65岁以上的老人;氯雷他定、阿苯哒唑, 2岁以下儿童使用都有明确的限制。

3 药师不合理用药因素

由于药师严重不足, 调剂处方多由卫生员担任。由于卫生员专业知识不够, 多停留在按处方取药的阶段, 不能向患者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对临床各科疾病的用药方案了解不够, 有存在主观臆断的现象;药学专业理论实践与临床结合不紧密, 不能判断哪些处方是不合理用药;哪些处方是医师因临床需要采取的特殊用法, 这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药审查的第二道防线出现漏洞, 审方的质量降低。

4 解决不合理用药的对策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药品使用管理薄弱, 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确保合理用药,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已成为基层医院不容回避的问题, 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

合理用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 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 不能片面和单纯追求眼前疾病的治愈、好转或症状缓解, 还要长远考虑所使用药品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给患者及医院带来的危害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 通过营造优良、优质的医疗服务氛围, 使医师把维护患者利益作为首要任务, 使合理用药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4.2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由于偏远基层医院信息闭塞, 从其他渠道获取卫生保健及合理用药知识较难, 上级卫生机关应利用局或网, 在网上发布一些基本卫生用药常识, 以及国家基本药事政策规定;或开展一些讲座, 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基层, 使广大患者了解乱用、滥用药品的危害, 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以便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4.3 加强对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上级卫生机关应定期组织临床药学专家为医师作有关合理用药的新知识, 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更新合理用药的观念, 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应积极开展医院内部合理用药主题讨论会, 以便医师之间能够及时交流用药经验, 应选派医务人员及药师到国内其他医院进修、轮训。要求医师掌握多科常见病, 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4.4 加强合理用药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药品的分类管理, 特殊药品管理, 规范和约束医师不合理用药行为。严格处方管理制度, 应用PASS系统对临床用药实施监控, 从制度上对医师的医嘱和处方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坚决制止大处方, 多种类合并用药的不合理用药, 杜绝“人情药”, “大处方药”。建立健全处方分析制度, 定期检查医师的处方并进行评比, 加强对医师处方行为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同时,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以人为本, 把合理用药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极大地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真正把为患者健康服务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2010年全国职业药师继续教育材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106.

[2] 沈斌, 张继明, 冯小敏, 等.3种质子泵抑制药代谢性相互性作用处方分析[J].医药导报, 2010, 29 (1) :109-111.

上一篇:病情动态监测下一篇:无效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