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2024-10-12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精选10篇)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1

摘要:近年来出现的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应该在分析新贸易壁垒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 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以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新贸易壁垒,经济市场,措施

1 新贸易壁垒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所谓新贸易壁垒, 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 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 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点:

(1) 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 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2)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 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3) 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 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 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 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2 新贸易壁垒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 新贸易壁垒有如下特点:

(1) 双重性。新贸易壁垒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 其中有合理成分, 这无可厚非, 况且世贸组织协议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技术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为准。

(2) 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 相对较为透明, 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 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 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 让人防不胜防。

(3) 复杂性。新贸易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 它比传统贸易壁垒中的关税、许可证和配额复杂得多, 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 评定程序更加复杂。

(4) 争议性。新贸易壁垒介于合理和不合理之间, 又非常隐蔽和复杂,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达成一致的标准难度非常大, 容易引起争议, 并且不易进行协调, 以致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内容, 于是传统商品贸易大战将被新贸易壁垒大战所取代。

3 新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新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 就是我国许多产品由于技术、环保或劳工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 被拒之门外;二是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 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三是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 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 不得不退出市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 由于我国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环境技术标准要求, 被限制进口。由于发达国家技术要求较高, 我国一些产品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被限制进口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 1998年9月11日, 美国农业部签署一项新法令, 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采取严厉的检验规定, 所有包装都须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护剂处理, 否则, 所有入境货物将一律被拒绝入关。虽然经过我国政府的多次交涉, 但美国政府还是宣布从当年12月17日起将禁止中国木箱包装的产品进入美国境内。英国、欧盟等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 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当时的估算, 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2) 由于进口国家实施某种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 被限制进口。发达国家经常颁布强制性法令, 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加以严格限制, 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有害产品的进入。如浙江绍兴2000年就有两家纺织企业出口的面料因使用禁用偶氮染料被德国“封杀”。

(3) 由于进口国采取不合理的规定或标准, 被限制进口。发达国家有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 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 2002年7月10日, 日本政府对蔬菜进口商发出要“自我限制进口”中国冷冻蔬菜指令。原因是在中国冷冻蔬菜的检查中发现杀虫剂“毒死蜱”含量超过日本规定标准, 日本政府要求蔬菜进口商必须将农药超标的进口冷冻蔬菜全部销毁。

4 我国的应对之策

新贸易壁垒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主流贸易壁垒, 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新贸易壁垒涉及到技术、法律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 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 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突破新贸易壁垒。

4.1 政府对策

(1) 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 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 这就要求不仅要追求出口增长的数量, 还要追求出口增长的质量, 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对外经贸部门还应建立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鼓励那些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出口并在信贷上予以支持, 在条件成熟的沿海开发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树立几个在出口可持续发展上作出贡献的典型企业。

(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 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新贸易壁垒将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初, 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就已达80%, 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与此同时, 我国技术壁垒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二三十年的差距,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远远不能适应要求。90年代以来, 我国加快了国际标准采用速度, 1997年以后制定修订标准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占60%, 但从整体看,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状况仍很落后。因此, 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另一方面, 文本的采用不等于产品的采用, 采用国际标准的重点在企业, 最重要的是推动一大批出口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 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及生产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虽然大多数认证是自愿性的, 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及环境认证, 都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一盏绿灯。很多企业产品就是因为缺少认证而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所以政府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2 企业对策

(1) 出口生产企业应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职工的劳动条件,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根本上突破新贸易壁垒。

(2)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时代和环保时代的要求。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 从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3) 企业应努力提高环保水平, 提高环保投入、设置专门环保机构和人员、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绿色管理是企业赢得环境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

(4) 我国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出口市场需要的环境标志、安全标准、卫生标准或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 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

总之, 新贸易壁垒正在发展中, 对国际贸易, 当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们应当密切注视其发展趋势, 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宇.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3) .

[2]江晓娟, 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前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2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多边贸易框架推动着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又不断抬头,并且在其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发达国家运用绿色壁垒对进口产品采取的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绿色壁垒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同时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 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

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为12016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出口大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及其特点

1.绿色壁垒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2.绿色壁垒的主要特点

绿色壁垒与关税壁垒和其他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保护环境和限制自由贸易的双重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实施的歧视性。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静态效应分析

1.制约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长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升级,包括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新型环保材料以及进行绿色认证等等。这都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数量减少。如图l所示。

在图1中,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1线代表发展中国家某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供给曲线,D线表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假设在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前,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量与发达国家的进口量均衡,那么决定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当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商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出于发展中国家受生产技术、原料、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弹性变小,供给曲线S1向内移至S,均衡价格上升到P2,贸易流量则下降为Q2

2.使我国的贸易条件相对改善

如图1所示,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由P1上升至P2,反映在下图2中即表示为贸易条件由OF上移至OE。在0E相对价格下,我国的提供曲线也随之而上移,即曲线OB。我国的提供曲线OB与外国的提供曲线OA相交于P点。从图中可知,我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3.短期内使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外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会导致我国出口量减少,带来福利水平下降;而另一方面则相对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带来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从长期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两面的。但是在短期内,我国出口企业无法改变其产品结构,也无法迅速完成产品的认证和升级,所以其结果是出口减少,而贸易条件并未得到改善。短期内福利水平下降。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分析

2009年我国出口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从长远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向更加深远。

1.竞争效应分析

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绿色贸易,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虽然要承担开发新产品的巨大开支和风险,但产品通常能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企业若能积极开发出绿色新产品占领市场,无形中就拥有了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所以,开展绿色贸易有助f企业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可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转移效应分析

(1)发达国家大量向我国转移污染产品和有害废弃物

由于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标准较低,起不到绿色保护的作用,造成了低标准产品的大量涌入。如许多进口食品经多次市场抽查都表明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法国洋酒牛血粉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2)大量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比较注意生态环保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理而把在本国或者境外受到限制或者达不到环境要求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我国“三来一补”等方面的政策,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进口到我国,在我国生产加工后,再将制成品运回国内,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整个生产过程不仅严重污染我国环境,而且利用我国生产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廉价劳动力,直接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1.应加快环保立法,严格环保执法

首先,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制度,使之早日与国际环保惯例接轨。积极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加强外贸、环保、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其次,应该加大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企业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排污者和破坏生态环境者得不偿失,加大其外部不经济性运作的成本。这包括经济成本、违法成本及刑罚成本,充分体现法律的刚性约

束。通过严格的执法,使企业生产经营者确立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必受到处罚,并最终形成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高的预期成本的观念。

2.实施绿色高科技发展战略

调整国家现有的与发展趋势不相符合的贸易与环境保护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吐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再次,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绿色产业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围际竞争行列。从而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强化全民绿色经济意识。需要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3.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国家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国家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

与此同时,善于灵活运用WTO爭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改变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4.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好防范工作,以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5.积极推进绿色认证制度

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的环境标准发布以后,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承认、采用或推行。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是冲破绿色壁垒的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有利于把通过认证的环保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6.改善环境标志制度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3

一、绿色壁垒内涵分析

目前来看, 不同国家对绿色壁垒的认识尚未统一, 部分学者认为进口国政府为了对某些国家的进口产品加以禁止或限制, 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目的而设立的要求比较高的标准;部分学者认为之所以设立绿色壁垒, 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动植物、人类及环境。由于不同国家对绿色壁垒的认识并不相同, 我们需要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加以对待, 即为了达到保护本国各种资源及人类健康, 而制定比较高的标准, 实现对其他国家服务、贸易产品的限制。

二、绿色壁垒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我国是比较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贸易大国。但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 在产品上只能通过压低价格获得优势, 因此, 绿色壁垒保护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 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影响

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不重视产品环保的发展, 制定的国内标准无法满足国际标准要求, 因此不得不缩小或退出目标市场, 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份额。

例如, 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 欧美地区就制定了多达20多项的绿色壁垒, 对我国出口的农业产品加以限制, 结果导致我国在蜂产品、畜产品以及禽肉产品的出口分别下降16.7%、4.1%以及32.9%。同时, 欧美国家对玩具进口也制定了多个绿色壁垒, 而且要求具备安全证明及第三方测试报告, 给我国产品出口造成极大不利影响。

2. 在进口贸易方面的影响

绿色壁垒给我国进口贸易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西方发达国家贸易公司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而且技术水平高、公司实力雄厚, 因此, 产品进入到我国市场优势比较明显, 能够在短时间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一, 因我国制定的环境标准比较低, 导致其将产品污染物、废旧物等轻易的就能转移到我国, 尽管表面上看来, 我国吸引了大量外资, 但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 给我国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构成较大威胁。

3. 在出口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绿色环保措施的实际实施涉及很多环节和内容, 尤其美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需要经过很多繁琐的环节, 其间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并且在防病虫害、施肥等环节中均考虑环境污染问题。这种做法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生产周期, 不利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致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

三、应对绿色壁垒的针对性措施

绿色壁垒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 因此, 为减少其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我国应加强绿色壁垒的研究, 积极寻找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具体可参考以下措施的实施。

1.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研究发现, 受环保意识落后的影响, 我国很多企业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没有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 导致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一些国家的要求。因此,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首先, 对于出口产品我国应结合国际标准制定严格的标准, 减少其他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其次, 加强宣传,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环保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国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例如,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加大企业处罚力度等, 以树立良好的环保风气。

2. 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我国应充分认识绿色壁垒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满足国际贸易要求, 我国应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 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约束, 准确把握企业绿色经济发展目标, 而且还应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生产行为, 避免生产出的产品挡在绿色壁垒之外。

3. 加强我国绿色壁垒的完善

我国绿色壁垒的不完善, 给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 为此, 我国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实际, 在积极参考相关国家的绿色壁垒的基础上, 加强完善我国的绿色壁垒, 避免其他国家的产品给我国本土产品造成严重冲击。同时, 还应提高环保标准, 规范其他国家的污染物排放, 防止给我国环境造成污染。另外, 还应加大国外跨国公司的监管, 凡是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或给我国环境造成较大损害的企业, 应加大处罚。

四、总结

为进一步降低其他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 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我国应认真分析出口企业产品状况, 积极制定和采取有效解决方案与措施进行应对, 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杨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4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策略

绿色壁垒是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造成了越来越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如何突破这一绿色壁垒,就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的重点。

1.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制定。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消费购买力强、市场容量大,其他国家都想把产品和服务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以谋求更多的贸易利益。

1.2绿色环境标志(标签)

绿色环境标志是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由政府部门及其指定的认证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确认并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或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它是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取得发达国家颁发的绿色环境标志的情况下,才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

由于绿色环境标志是各国国内环境政策的产物,在国际贸易中容易构成潜在的贸易歧视和现实的贸易冲突。尤其当环境标志起到诱导消费者的选择,并影响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时,它就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

1.3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2005年1月12日,欧委会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推出了内含80多项具体措施的保证食品安全计划;2006年7月1日开始,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来的1/l00-1/20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茶叶进口法》等对各种进口物品的认证、包装、标志及检测、检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

1.4绿色包装制度

指规范商品包装(物)、包装材料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使用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要求的有关包装方面的法律、规章。在发达国家,为推行绿色包装,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赋予“绿色包装”以强制约束力。美国规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的减量、重复使用、再生、焚化、填埋5项优先顺序指标;丹麦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一些国家为推行绿色包装,还利用税收优惠或处罚等经济手段鼓励回收使用再生包装材料。

1.5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是指进口国以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由,对其认定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进口产品,除了课征正常进口关税外,再另外加征环境进口附加税。市场准入是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用的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措施。如2005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新法令,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物采取严厉的检验规定。

2. 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出口的影响取决于它的设立国家及其水平,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出口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2.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绿色壁垒措施在调节贸易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绿色壁垒措施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绿色壁垒体系来调节贸易进出口,已经迫在眉睫。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减少。

但是绿色贸易壁垒也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标准,降低污染排放,从而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2.2对进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另外,环保标准的国别差异导致一些发达国家将其有毒有害难以维持的印染、漂洗行业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这种不公平现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使之进入污染不断加重、贸易利益不断减少的恶性循环中。

2.3对出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厂商,其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绿色壁垒阻碍了国内许多厂商的出口,竞争对手锐减,出口市场广阔,而且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上升,更使得生产绿色产品的厂商能够补偿由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对于不能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旧采用舊的有污染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其境况将严重恶化。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短期内产品积压,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

2.4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4.1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

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2.4.2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一次性打火机出口,欧盟就提出一个CR 法案,完全的技术壁垒,限制进口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安装安全阀来避免儿童不慎使用的时候的安全性,这一点就给国内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厂家就带来了难题,涉及到了技术和成本的问题。

2.4.3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3. 應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3.1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占据强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全面认识绿色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作用,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当然,顺应这股绿色潮流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而这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3.2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此外,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使得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具潜力与市场。我们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同时,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必须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口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咨询,促进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3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活动,共同抵制绿色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可利用有关条款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的日益繁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及歧视性政策,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与环境新规则。虽然在遭到发展中国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仍坚持把环境问题纳入新一轮的WTO谈判中,但有一现状是不能忽视的,即在WTO的140多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已占3/4的绝对优势。只要发展中国家齐心协力,共同协调和合作,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那么WTO是不能也不敢漠视绝大多数成员的这一要求和呼声的。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同国际环保领域的合作,开展和参与有关国际环境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和谈判,扩大我国在国际环保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并利用多边合作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对抗那些不适当的绿色壁垒,减少因环保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4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一是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二是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是合格产品,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向企业发布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在认证程序上指导和帮助企业,不收费或低收费。

结束语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恰到好处地使用可以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认证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产品的出口创造条件,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

参考文献:

[1] 江小娟,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2]曾永珍.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经贸信息.2004.

[3]谷祖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壁垒制约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4.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篇5

关键词:蓝色贸易壁垒,贸易保护,SA8000标准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不断增强。与此同时, 在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贸易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关系失衡, 为了有效调整这种失衡, 一种新型且更隐蔽的蓝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自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出口总额所创造的总体收益不容小觑。我国出口份额的快速增长, 引起了欧盟、美国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极度不满和激烈抵制, 也就直接导致我国成为蓝色贸易壁垒的众矢之的, 遭遇蓝色贸易摩擦和制裁的事件也不断涌现。

一、蓝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蓝色贸易壁垒, 又称社会壁垒, 是以维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其源于社会条款, 社会条款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 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标准、劳动权利等方面规定的总称, 与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出口商品方面, 设置严格的劳工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 并根据其自身价值作为判断, 以保护劳工权益的名义限制某些商品进口, 维护国内市场秩序。这是一种贸易保护的行为, 也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限制手段。

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标准SA8000。SA8000标准由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 (简称SAI) 制定并实施,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认证, 并成为了最重要的认证标准之一。在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上, 对于童工、强迫性劳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等领域都制定了最低要求。SA8000标准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 要承担保护劳工人权的社会责任。

二、蓝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 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劳工标准的产品进口。许多欧美发达国家要求出口商品的国家及其企业合作伙伴, 必须遵循相关的劳工法规和劳工标准, 并将劳工标准条款纳入国际投资与贸易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中。同时, 发达国家依据有关的国内法规和国际公约, 限制或禁止进口严重违反劳工标准规定的产品。

(二) 对违反国际公认劳工标准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进口附加税是指一国除了对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一般进口税外, 基于某些特殊原因和为了达成某种目的, 而征收的某些临时性的税收。进口附加税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差价税。一些发达国家通常将违反基本劳工标准和造成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作为征收附加税的理由。

(三) 以劳工标准为由实施贸易制裁。主要是指一国针对另一国严重违反国际劳工标准的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性限制措施, 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基本劳工标准的商品的出口。在欧美发达国家推出的普惠制和其他优惠方案中, 就纳入了有关的保护人权和劳工权利的要求, 表明若确实存在违反劳工标准的情况和问题, 就会随即终止贸易优惠和发展合作。除此之外, 国际劳工组织也在调动所有的会员国和国际组织共同采取行动, 对违反核心劳工标准的一些国家实行贸易制裁, 从而逐渐加强核心劳工标准的实施。

(四) 社会责任产品标志计划。社会责任产品标志计划是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加贴标签, 用来表明生产该产品的工作条件是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发达国家的某些独立组织, 以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为对象目标, 在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贴上这种社会责任标志, 跟其他非标志产品相区别开来, 从而便于消费者的选择和辨识。

(五) 社会责任工厂认证。许多跨国公司基于自身贸易的需要, 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首先选择那些已经通过认证的工厂, 而有的跨国公司甚至表示只从拥有认证的一些工厂进行采购。企业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评, 并对不满足标准要求的地方进行调整, 通过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及合格以后, 才能取得有关的认证证书。

(六) 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或客户验厂是指跨国公司在达成购买协议后, 还会任命专门的人员到合约工厂进行检验, 他们通过初次验厂、定期验厂、跟踪验厂和突袭验厂的方式, 来检验工厂是否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动、是否强迫工人加班加点、是否拖欠工人工资、灭火器数量是否足够、安全通道是否通畅等。在欧美发达国家, 一些跨国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发展考虑, 利用积极主动、迅速及时的防御措施, 制定供应商应遵守的相关社会责任准则和基本劳工标准的要求, 并通过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其合作对象、合约工厂进行监察, 以保证合作者不违反相应的劳工标准要求, 若跨国公司在监察过程中发现与其合作的工厂有违反基本劳动标准的情况出现, 就可以对此工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 削弱我国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出口。据有关调查表明, 若实行SA8000标准, 有超过一半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表示将考虑重新跟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发达国家将SA8000标准与国内出口商的订单挂钩, 并以此来作为社会责任标准的衡量尺度。目前, 国内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竞争优势, 但仍然存在着员工待遇低、超强度工作及工作环境恶劣等情况, 为了保证国际销路和有效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企业增加整顿成本,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劳工条件, 以求达到所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规避蓝色贸易壁垒对自身的冲击。这将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上升, 从而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使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萎缩, 出口创汇能力减弱。

(二) 阻碍对外贸易发展。企业不能达到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在面临劳工权益等人权问题时, 企业显然会在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出口商很可能痛失贸易订单。近年来, 家乐福、耐克等多家跨国公司在我国检查的工厂已经多达十万余家, 其中超过五万多家工厂都需要随时接受检查, 一些违反劳动法规、劳工标准且劳资关系紧张的工厂会被取消供应商资格。还会被视为没有责任感和社会道德, 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致使企业国际形象和品牌受损, 这种无形地、与之相伴地负面影响, 才是企业所遭受的损失中很难挽回和补救的部分, 不利于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 影响国内就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这就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岗位, 增加了就业率, 缓解了社会矛盾。企业若为了达到规定的劳工标准, 整顿成本和认证成本必然会使经营成本增加, 转嫁到企业本身的压力也会更大, 企业将可能试图通过减少雇佣人员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 会致使更多的劳工失业, 激化收入差距的矛盾和产生相关的社会问题。最终国内市场势必会因此萎缩, 直接阻碍经济的发展。

(四) 影响外商对华投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国内市场颇具潜力, 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进行投资, 其产生的投资强度随之有所提高。但若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 会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 也就削弱了外商来华投资的吸引力, 各地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也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基础薄弱, 跨国公司会担心其产品不符合标准, 而不愿来华开展投资业务, 进一步使得国内投资环境恶化, 导致外资外逃的情况发生。我国产业优化升级也就受到了影响, 出口贸易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减弱。

四、应对蓝色贸易壁垒对策分析

(一) 从政府层面出发

1、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我国职工的劳动权益相关保护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和《公司法》, 分别对员工的权益和公司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较而言, 我国现行的劳工标准在非法雇佣童工、强迫劳动、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和平等就业权方面的规定明显不够完善。政府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国内相关劳工立法, 提高劳动立法的实际操作性, 加强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严惩存在雇佣童工、违反工时及工资规定和有严重工作安全等损害劳工权益现象的企业。

2、构建SA8000标准信息平台与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政府应发挥其服务政府的作用, 组织专家学者对SA8000标准的合理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尽快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地设立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制定我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可行性研究, 运用收集、追踪国外的贸易壁垒措施的方式, 构建有关国外的庞大数据库和贸易壁垒信息集合中心, 将获得的相关信息对相关部门、企业进行及时回馈。利用SA8000标准具有的民间性,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组织企业应诉、信息情报支持、增进与进口国相关组织相互沟通等方面的作用, 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与此同时, 认真研究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 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国家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 方便企业查询, 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变力。

3、积极参与国际劳工组织活动与国际多边谈判。我国应该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 通过多方交流提升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在WTO的协商机制下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据理力争, 积极参与国际立法的制定, 坚决抵制发达国家无视国别差异制定损害发展中国家权益的过高标准, 努力争取在劳工标准内容与实施方面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安排。在劳工标准谈判中, 应揭露单边劳工标准的保护主义本性, 针对不公平之处提出抗辩, 处理好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问题, 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4、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要想保持国家经济长久增长, 关键是从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 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须体现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然而, 受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蓝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随着劳工成本的提高, 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成本压力, 出口模式需要随之作出变化, 才有可能缓解这种压力。各地政府应积极指导中小型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并制定和实行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逐步改变目前以低等商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 出口的产品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过渡到技术密集型, 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粗放型增长向效益、集约型增长的过渡, 让欧美发达国家不能再用劳工倾销作为借口, 对我国实施劳工壁垒措施。

(二) 从企业层面出发

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该是技术领先、管理领先并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 是那些把对社会、环境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成功融入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经营过程的企业。因此,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已刻不容缓。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增加经营成本, 相反会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企业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认识, 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规,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提高劳工福利待遇, 尽可能地将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要求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文化中, 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 加大SA8000标准的宣传力度, 鼓励企业有计划的改造运营流程和推进国内有关的标准认证机构的申请, 一张SA8000的认证书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含量, 这是金钱之外的潜在效益。

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区及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 制定相应的地方和行业法规, 建立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制, 对那些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增强企业经营行为的舆论监督、推行企业道德评价和社会信用制度, 强化对企业的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行业组织、国际组织的作用,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系, 以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 从而为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监管机制创造更好的条件。

3、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应该树立质量取胜的观念和增强国际营销意识, 做好对国外市场调研工作, 优化市场结构, 尽量使竞争方式从以价取胜转变到以质取胜, 提高出口产业附加值。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充分利用研发成果, 提升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能力, 扩大自身拥有的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 有效运用原产地标识、商标、包装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用海, 邵宏华.认识新贸易壁垒[J].宏观经济研究, 2009.11.

[2]张志敏.社会壁垒的合理性及对我国的积极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7.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6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大致上是指“进口国或地区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为环境保护法规与生态保护技术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及施行, 而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 学界和贸易界则更加直接地将其定义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贸易自由化发展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对传统进出口贸易保护提出了挑战, 而环境保护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广泛性, 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往往能成为设置各种壁垒障碍的理由和借口, 因而在WTO体系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我国在世界市场中, 对外贸易必然受到其很大的影响, 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对于分析当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劣所在和理清应对措施, 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

由于防止环境恶化与生态经济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因而绿色保护的范围几乎可以渗透到对外贸易的所有产品之中, 这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产品十分广泛, 从饮食、服装再到数码机电, 都可以被绿色贸易壁垒设置障碍。

1.2 关系的不平衡

绿色贸易壁垒关系的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相关产品如何才能达到绿色生态化的标准, 往往是由进口国家确定的, 而进口国家更多地考虑的是本国的消费习惯和生态实际, 将大量的限制性和不平等性条款潜伏于国际贸易协定和国际法条约之中, 这往往使得出口国陷于被动;另一方面, 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 由于技术和历史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生态技术与标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而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 往往却是以发达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和制定, 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使得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 因而造成了贸易中的不平衡。

1.3 难以察觉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自身并无具体法规和条款, 而是隐藏在贸易协定与国家公约执行的过程之中, 或者在出口国产品到岸时提出绿色标准, 这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容易导致出口国遭受损失。

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本质上是不公平的, 贸易保护条款具有一定虚假性,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既有消极负面的, 也有一定促进与激发作用, 因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1 消极影响

2.1.1 降低出口贸易市场准入

这是最为直接的影响,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相关建设和配套制度与资金都比较落后, 在对外贸易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一系列高标准的环保措施与绿色认证标准来限制我国大量产品的出口。随着ISO14000环保标准管理系统在欧盟的启动, 发达国家在绿色认证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几乎完全达成一致, 形成了强大的绿色贸易壁垒力量, 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 欧盟与美日韩所占比重高达77%, 发达国家结成的绿色贸易壁垒联盟通过设置大量高标准的环保要求与认证制度, 将我国大量的对外贸易产品拒之门外或征收高额罚款与关税, 这些都将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大打折扣。

2.1.2 大大增加对外贸易成本

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大量的认证制度和绿色标准来限制进口产品, 而这些体现在了产品从生产、储存再到运输销售的所有过程, 为了获得市场准入,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用于各种检验和获得各种资格认证, 同时在包装和检疫等方面也必须向发达国家靠拢, 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检验和转运以及认证。由于我国环保技术与环保产业都比较落后, 基础建设和可利用的资源极少, 因而上述的认证与检疫几乎都只能由发达国家完成, 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贸易产品的成本, 而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最大的优势便是价格优势, 对外贸易成本的大幅增加, 将进一步降低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优势。

2.1.3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下降。

环境成本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并不计入成本, 因而“以资源换价格”的价格优势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而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在WTO系统中的全面推广, 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由90年代的年均15%跌至10%的区间以内, 且还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由于产品优势不断下降和绿色贸易壁垒越发普遍, 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开始下降, 而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服务业、知识产权和投资等, 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4) 影响对外贸易关系。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 对外贸易摩擦剧增, 而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 在对外贸易中, 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行单边贸易保护, 导致对外贸易中多边贸易摩擦的不断上升, 而发达国家由于环保建设和相关标准贴近, 已不断相互统一和协调, 组成了绿色贸易壁垒阵营, 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或者设置人为障碍, 我国作为贸易大国, 又是WTO系统内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相关贸易摩擦不断上升, 这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不断受到影响, 有的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大量的产品无法出口, 或者要为获得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支付高昂的成本, 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2 积极影响

2.2.1 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不重视环境保护, 以牺牲环境谋求对外贸易的增长,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必须彻底放弃以环境换经济的思维。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 我国各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必须采取措施提升产品, 使之符合绿色标准和各项认证, 而各项认证与绿色加工、包装也孕育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必将为我国的绿色经济市场注入大量资金, 推动环保企业与环保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将促使大量新兴环保企业与绿色经济出现, 这将从本质上改变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 政府为了保障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也将加大对环保产业和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的投入, 而这些都将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基础建设与相关配套制度、设施、资金的进步, 为我国绿色可持续生态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推进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变革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凭借低价产品占领市场, 而这直接导致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的下游环节, 没有发挥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经济功能, 而且这还使得大量的瓶颈性高精尖技术长期掌握在发达国家, 对我国形成技术包围, 影响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全面推行,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越发明显和巨大, 传统的廉价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 为获取市场准入必须支付高昂费用, 甚至根本无法准入。而达到绿色标准和相关认证的产品, 不仅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国外市场, 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关税优惠, 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等国际性金融机构中, 也有专门针对绿色产品的优惠利率贷款, 符合绿色标准和认证的新型产品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绿色贸易壁垒能够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组成的变革,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逐渐被淘汰, 而绿色经济型产品逐渐上位, 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实现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 加强“市场准入”的杠杆调节作用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了限制, 以市场准入加大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 但是反过来国内市场也可以利用市场准入来限制高污染企业和产品的进入。

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使发达国家将大量不符合绿色标准和达不到其经济利益预期的产品拒之门外, 同时他们却将大量高污染高危险度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诸如废弃物、电缆、电池等高污染高能耗等。据统计, 我国每年进口的“洋垃圾”已由1999年的99万吨剧增至2008年的2750万吨, 数量惊人。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 同时还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难以符合西方国家的绿色标准。

利用绿色贸易壁垒, 可以将大量的重污染和高能耗产业与产品拒之门外, 而这些企业在发达国家无法支付高昂的环保费用和税收必须转移发展中国家,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容纳了近5000家污染密集型企业, 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对其进行限入甚至禁入, 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同时可以为发达国家带来较大的产业压力, 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对外贸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3 应对措施

3.1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基础建设

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需要强有力的基础建筑, 在这方面,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投入, 加快推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环保产业的硬件基础设施, 同时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从本质上建立符合绿色标准的基础。而企业则应该加大投入, 通过新型设备和高级人才的引入, 不断降低产品的能耗与污染。

3.2 积极建立并完善绿色经济认证体系

在这方面, 应该在企业中广泛宣传环保认证思想, 引导和推动企业向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标准靠拢, 逐步以国际通用标准来要求国内产品的生产及运输, 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产品的市场准入建立通行证, 与ISO14000认证以及国际环保认证紧密结合起来。

3.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 应该在对外贸易中尽量谋求主导地位, 在环境认证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发展中国家结成联盟, 积极参加有关环境认证的国际性谈判, 对于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设置的贸易歧视与产业转移, 力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在制定推行之前, 同时对于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的标准, 必须明确拒绝接受。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与进一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双向的, 只要能在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现实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 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 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产业的变革, 相信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周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6) .

[3]李周, 孙若梅.中国环境问题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江晓娟, 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前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7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所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为由, 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 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如标签要求、产品检验检疫制度, 绿色技术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 用以来限制进口贸易。简言之,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口产品适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 设置复杂的认证认可程序。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1.技术标准

产品的技术标准就是产品的质量的保证, 制定更高的标准也是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2.卫生检疫标准

为了保护环境生态资源, 确保人类动植物健康,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苛的产品检验制度, 但是这些标准也应有一定的限度, 如果过于严苛, 使其他国家甚至本国都难以达到, 那么将限制进口。

3.包装要求

产品的包装对产品的保护和宣传至关重要, 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产品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前, 我国出口的商品包装简陋, 才导致质量上乘的商品在其他国家也没有竞争力。

4.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又称质量认证。是直接或间接用于确定是否达到了技术性法规或者标准中相关要求的程序。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被各国接受, 那么将促使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 在现实中, 各国的质量认证繁杂苛刻, 很难被广泛接受。

认证可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是有授权机构出具证明认可和证明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比如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必须获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体系认证是指确认或生产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规定。目前最流行的国际认证体系有ISO90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制约出口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科学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很难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过于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因此我国在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时, 时常面临废弃、退货、销毁的结果。2002年1月, 我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不合格件数占全部进口检验不合格件数的64.86%, 而全年我国不合格件数的平均比重也达到50.84%, 这些产品中以食品土畜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54%。

2002年, 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57亿美元, 增幅为0, 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35%下降至32%。同年, 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32.9%, 畜产品下降4.1%, 蜂蜜下降16.7%, 对欧盟源性产品出口下降46.2%。2002年我国冻肉鸡出口量同比减少8万多吨, 出口额减少2亿多美元, 鸡农损失2亿多元, 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

(二) 影响市场准入

据海关统计, 美国、日本以及欧盟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进出口伙伴, 与此同时, 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我国出口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和欧盟制定的各项技术性法规多达几万条, 日本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是名目繁多、种类多样, 极为苛刻。其中, 日本不仅对商品规格要求很严, 而且在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更为严苛, 他们要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做定向调查, 并进行定向分析, 同时,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疫防疫制度非常严格, 对于入境农产品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以下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防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验。同时, 由于农产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用。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 还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是日本阻挠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常用做法。

近几年来, 日本进口中国的水产品需要逐个检验, 日本人对头发极端反感, 日本人若在检验货物时发现输日冷冻对虾的冰块中混入了哪怕几根头发, 他们都会把整批的出口对虾退回, 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限制我国对虾的出口。

(三) 影响价格竞争力

我国出口企业为使产品能够顺利出口, 必然会改进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措施, 因而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 在国际上削弱其竞争力。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内商检部门测试、评估的技术或标准得不到进口国或进口商的认可, 而这些国家会制定国外认证机构认证, 费用非常昂贵, 因此会增加成本。

(四) 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日益盛行

SA8000是SOCIAL ACCOUNTABILITY的缩写,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起源于美国, 其宗旨是确保所供应的商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社会责任标准也成为许多跨国企业考虑合作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 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的一些企业都受到了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而我国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 确认标准。

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篇8

一、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及其特点

(一) 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

俄罗斯主要的贸易壁垒有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现阶段, 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关税分为零关税和5%、10%、15%、20%的关税, 但是对汽车、白糖、酒精、酒类制品、烟草制品等特别敏感的商品实行25%或30%的进口税率。俄罗斯除了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外, 还对来自非独联体国家的商品征收两次增值税、全部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根据《俄罗斯进口管理政策》, 俄罗斯目前主要使用的非关税壁垒有反倾销、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关税配额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二) 中俄贸易中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的特点

俄罗斯贸易伙伴众多, 相关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贸易壁垒的设置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鉴于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因此在俄罗斯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 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呈现出下列特点:

1.俄方在食品进口和原材料出口上设置较多的关税壁垒

从被征收关税的产品种类来看, 俄方对食品的进口、原材料的出口实施了较多的关税控制。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与其他进出口产品的税率相比, 食品的进口税率和原材料的出口税率偏高。其中食品进口税率基本在10%~20%之间, 个别种类进口产品进口关税高达25%或30%;原材料出口方面, 2009年俄罗斯将其原木出口关税税率上调至80%, 且不低于50欧元/立方米;其次, 俄在食品进口和原材料出口税率方面调整频率较高, 并且呈现出走高的趋势。

2.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俄方仍在使用配额、许可证等比较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但是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隐蔽性、目标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 俄罗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从近年来中方产品遭受俄方贸易壁垒的情况可以看出:俄方对从中方进口的几乎所有产品均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具体体现在俄方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要求符合俄罗斯联邦国家的安全标准并且这些“安全标准”正在逐年提高;从中方进口的主要贸易产品均需要经过俄方复杂的检疫检验过程和申请程序, 同时俄罗斯还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的包装、标签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又如在汽车的准入方面也提高了中方产品获得认证的门槛。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中俄贸易的各类产品之中。

3.涉及反倾销和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不多

同中国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纠纷不同, 中俄贸易很少产生以“倾销与反倾销”、“知识产权纠纷”为主的贸易纠纷, 这主要是由目前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决定的。中俄双方主要的贸易产品是农产品及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及服装、能源及原材料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这些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有限, 因此中俄贸易涉及到反倾销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贸易纠纷就比较少。

4.俄方贸易壁垒使用范围广泛

俄方几乎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使用了贸易壁垒, 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口为例, 俄罗斯征收进口关税的总原则是进口关税随着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体现在具体商品上:良种牛、猪、羊等进口实施零关税;谷物进口税率为5%;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进口税率10%, 但自2001年8月10日起针对淀粉、菊粉的进口征收10%~30%的特别关税, 有效期为3年。大多数蔬菜的进口税率为15%;干、鲜水果的进口税率为5%, 但是鲜、干葡萄、鲜甜瓜及木瓜、苹果、梨等征收10%的进口关税;香烟或者烟草代用品制成品的雪茄及卷烟进口关税为30%, 其他烟草制品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烟草精汁进口关税税率为20%。对农产品和食品除征收关税外, 还设有一系列的非关税壁垒, 比如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和配额的使用。俄罗斯对肉类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配额限制,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 俄方分配给中国的禽肉进口配额正在逐年减少。

二、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不同, 关税壁垒主要是单纯地通过提高进口税率来增加进口产品价格, 以此来削弱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能从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影响进口, 且形式多样, 每种具体形式的非关税壁垒还有自己独特的影响机制。因此, 综合来看, 贸易壁垒对中俄两国贸易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的, 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 积极影响

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其本质是对产品质量提高要求, 是对环境的保护, 因此俄方这两种非关税壁垒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俄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中俄主要贸易产品质量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 使得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不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产品难以在俄罗斯市场立足。所以, 俄罗斯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相关行业的出口商主动采取各种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使出口商品达到俄方的具体要求。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已经广泛应用于中俄主要的贸易产品并且对提高中俄贸易产品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正随着俄方各种产品标准的逐步提高和细化, 从最终产品延伸到产品的生产过程甚至原材料的生产过程, 大大提高了中俄主要贸易产品的质量。

2.有利于改善中俄贸易商品结构

目前中俄之间的贸易还是以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两种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随着俄方对进口产品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我国出口商必定会加大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投入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达到俄方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 从而提高我国对俄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进而改善中俄贸易商品结构, 有利于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 消极影响

1.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快速发展

俄罗斯关税壁垒的特点是税率较高且经常征收临时性关税。虽然在贸易中中国享受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俄罗斯将许多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都排除在优惠清单之外, 这一点在俄罗斯对许多“敏感性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可见一斑。

有关资料显示, 俄罗斯进口纺织原料的关税税率多为5%, 部分商品如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装饰毯、刺绣品的关税税率为20%。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口关税较高, 绝大多数为20%, 其中鞋类制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为15%。不难看出, 针对纺织品及服装这类生活必需品, 俄罗斯制定的关税水平比较高。

俄罗斯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征税比较多变。比如, 2009年3月, 俄罗斯临时提高大米进口关税, 每公斤大米的关税从原来的0.07欧元提高到0.16欧元, 进口关税税率提高了128.6%, 有效期为2009年2月15日至5月15日。这使得我国大米出口商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俄罗斯较高的关税税率大大加重了我国出口商的税负负担, 其频繁地调整关税税率并不时地征收临时性关税也加大了我国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往往由于俄方进口关税的临时调整给我国出口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

2.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虽然中俄两国的贸易秩序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灰色清关”、“包机包税”仍然干扰着两国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额的进口关税为“灰色清关”和“包机包税”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为了躲避俄方过高的关税, 我国很多出口商选择俄方的“清关公司”, 通过付给清关公司一些费用, 由清关公司全权负责出口货物通关。但是这些所谓的清关公司却不能提供符合标准的货物出口单据, 这使得货物从我国出境时是合法的, 但进入俄方后就成为了不合法的商品。由于我国出口商常常在需要出示合法的货物通关单据时拿不出单据, 俄方便以此为由, 没收我国出口商的商品, 使我国出口商蒙受较大损失。2004年的“艾米拉事件”、2005年在俄罗斯萨达沃特花鸟市场针对“中国鞋”的行动、2009年6月俄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 并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等, 都给我国出口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也影响了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3.苛刻的技术标准增加了中国商品对俄出口难度

适度地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生产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 生产出符合俄方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的产品, 但是如 果俄方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惟一手段, 以我方难以达到的、苛刻的技术标准来要求我国出口产品, 则将不利于两国贸易的开展, 增加了中国商品对俄出口的难度, 不利于中俄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大。

4.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不利于中俄贸易长远发展

我国加入WTO之后便开始履行“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承诺, 但俄罗斯仍然徘徊在世贸组织的大门之外, 因此俄罗斯仍然使用较传统的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这些非关税壁垒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能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但长期效果是负面的。

首先, 一国的出口结构是由其资源禀赋决定的。一国如果对本国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保护, 就要在生产中使用更多的本国资源去生产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产品, 这其实是对本国资源配置的一种扭曲。俄方想要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 来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目的, 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比如, 俄罗斯对禽肉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配额管制, 以期其国内的禽肉行业能够得以发展, 但是实际上禽肉行业的发展却十分有限。其次, 俄方希望通过保护相关行业, 来改善自己的出口结构, 但由于受保护的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根本无法出口进而达到改善出口结构的目的。再次, 如果俄方对本国相关行业进行保护, 就会降低相关行业的竞争程度, 尽管短期内相关行业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长期来看, 由于缺乏竞争, 过度依赖政府保护, 企业将不思进取, 影响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 进而影响中俄贸易关系的长远发展。

为了能够实现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0年, 中俄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 更充分地发掘中俄两国的贸易潜力, 加快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俄方应积极降低关税税率, 尽量减少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技术标准;中方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大技术投入, 增强环保意识, 生产出高质量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中俄双方应加强沟通, 充分发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应大力加强中俄两国民间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机制, 加强两国互信建设, 减少贸易壁垒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消极影响, 谱写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项目《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特殊互惠政策安排及协调机制及我国对俄经贸政策的调整研究》, 项目批号:11532Z011。]

摘要:俄罗斯主要的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其贸易壁垒的设置和实施根据贸易对象的不同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 俄罗斯贸易壁垒呈现出关税壁垒设置较多、使用广泛、技术性贸易壁垒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俄罗斯贸易壁垒的实施对中俄贸易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若使用不当也能起阻碍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中俄两国的贸易潜力, 俄方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贸易壁垒的使用;中方应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中俄双方也应加强沟通, 增强互信, 共同努力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贸易壁垒,中俄贸易,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晓郁.面向未来的中俄经贸关系[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新经济对贸易壁垒影响论文 篇9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原因;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二)特征

1.内容更具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基础的,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更容易获得进口国政府的支持,也更能顺应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需求。

2.形式更具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等为实施的依据,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或歧视性,不太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不利影响

(一)苛刻的标准使我国商品出口受到限制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约占80%左右。由于这些国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我国一些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被限进口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如近年来,我国对日出口蒸青绿茶不断增长,触及到日本茶农的经济利益,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加强对进口茶叶的质量检验,采取原产地标准等限制措施。“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茶叶的农残限量指标将从原有的83项增加到276项,部分农残项目将改“茶汤检测法”为“全茶溶剂检测法”。按照饮茶的习惯,消费者只饮用茶汤(水),而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约10%左右,而“全茶溶剂检测法”可以完全检测出茶叶中农残,新规定将极大增加茶叶农残被检出的几率,这将严重影响我国茶叶对日的出口。

(二)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环境标准不相同,因而在理论上就有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国家向环境标准低的国家转移的情况发生。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且项目较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因此,必然会有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使我国的产业环境恶化,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

(三)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责任存在争议。首先,发达国家早期发展经济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其次,他们利用经济技术优勢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这些都是造成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正如胡主席所说,发达国家对环境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大部分的责任。但是现如今,发达国家却运用绿色壁垒将这种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负担,这种做法势必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四、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原因

(一)国家制度不完备以及体制不完善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标准较低

据专家统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例如,许多国外贸易商为市场竞争所需,对我国低技术含量机械产品廉价收购,而在产品质量上有意识地降低要求,不关心国外消费者利益。另外,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而受到间接影响。

五、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一)政府深入展开各国标准研究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谈判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并与各国签订互认协议、国际标准的谈判与起草工作,在逐步采用国际标准向别国看齐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二)企业要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并提高产品质量

面对国外日趋严格的环境要求,企业应提高自身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认识,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切实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此外,出口企业还应深入研究世贸组织中有关环境与贸易的规定,及时了解国际新动态,预测国外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境新要求,及时掌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另外,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出口少的问题,应该对出口产品进行严格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提高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建立反壁垒预警机制

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主体大多为中小型的集体私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对于发达国家随时变化的各种贸易壁垒政策没有能力及时了解并采取有效的反壁垒措施。因此,我国政府应认真研究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的影响,及时了解国际上产品标准的制定及变化的相关信息,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采取积极措施,为企业扩大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金玲.中国能源绿色技术融资亟须政策支持[N].中国产经新闻,2007.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10

一、绿色壁垒的特点

(一)合理性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民的健康,是保护本国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敏感,这就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慢慢由原来的纯粹消费转化为绿色消费。绿色壁垒就是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环境的心理,给自己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二)虚假性

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看似很合理,但实际上是制造贸易障碍,是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发达国家制定的关于绿色壁垒的标准,表面上看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其标准是灵活易变的,而且标准是对是错,更是无理可据;并且该壁垒大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三)不平衡性

绿色壁垒通常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设置的,所以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公平的,这是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歧视,其目的还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四)隐蔽性

绿色壁垒常常隐藏于各种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进入的最好借口。和其他贸易限制的措施相比,它有更多高明的地方:一方面它制定出复杂多样的标准,让出口国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它又非常隐蔽,很好地回避了歧视、摩擦、纠纷等问题,让出口商觉得有口难辩。

(五)时效性

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一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后,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必然会渐渐达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这时进口国原先对该产品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一产品所实施的绿色壁垒有一定的时效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存在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但问题依然存在。

(二)对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的最主要的障碍。1995年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欧盟、东盟、台湾、韩国等,对他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三)对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保持了近二十年的两位数持续增长速度。1978~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增1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7年以后,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原因除了出口基数、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外,主要因素就是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的重要工具而被广泛应用。2001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8%。这个速度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拉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尤其如此。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国家发改委公布,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1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1.68%。

(四)对出口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出口商品的研制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流通成本、认证检验成本等开支提高。仅以出口商品包装为例,我国出口商品包装与发达国家标准相差较大。

(五)对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

19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屡屡打着环保的旗号,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频频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与纠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出口商品经常受到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许多出口商品被销毁、退货、禁止进口,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发我国与进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纠纷,严重的引发贸易战,对双边、多边贸易关系甚至外交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三、对我国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分析

首先,环保意识不高,尤其是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绿色经济观念缺乏,认证意识不高。其次,面临着激烈的绿色市场竞争,绿色产业基础薄弱。我国绿色产业,起步晚、产值少、技术含量不高,还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再次,相关贸易法律法规对环境要求重视不够,政府管理引导有待完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出现环境成本外部化,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最终造成其难以跨越“绿色壁垒”。最后,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在我国已有的国家环境标准19278项中包括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有关的各项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到50%。

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绿色贸易壁垒,大多都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树立的。但是为了全球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法规制度以约束、惩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而迫切的。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创建绿色消费组织,整顿绿色产品市场,及时提供非绿色有严重环保损害的产品信息,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的信誉,提高居民对绿色产品的信赖程度,推动绿色消费浪潮,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公认的高尚行为,营造绿色消费市场。同时,转化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由单一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向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转化,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我们应根据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强化环保执法,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另外,必须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口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咨询,促使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积极参与国际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活动与谈判,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讨论研究和制定,扩大我国在国际环境与贸易立法中的影响,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努力降低主要贸易对象国“绿色壁垒”门坎。密切关注国际贸易领域与环境领域的相关活动,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公约和贸易规则的制定。我国应在“合纵连横”中掌握主动,在环境与贸易中联合发展中国家,了解世界环境贸易政策新动向,争取公平合理地以集体力量参与谈判,影响条约的制定。

(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在中小企业中扩大关于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等概念的宣传,鼓励企业自觉向ISO14000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按照世贸组织WTO《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定绿色技术标准,促进环保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完善环境标志制度。这是我们实现对“绿色贸易壁垒”跨越的根本所在。以协议中有关发展中成员待遇的条款,向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有关国际组织申请设立中所需的技术,在需要的情况下可有针对地申请协议项下的全部、部分义务。同时也充分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我国的贸易谋求公平的机会。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树义.从绿色壁垒的双重性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C].2002年中国环境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

[2]李友华.贸易壁垒商筑形势下的我国对外贸易[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4).

[3]蔡守秋.欧盟环境政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曲格平.从斯得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道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三个路[J].环境保护,2002(6).

[5]林汉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J].经济参考研究,2002(5).

[6]黄耀辉.中国纺织服装业推出绿色服装应对入世[J].国际贸易,2001(6).

[7]吴克列.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

[8]吴风林,胡亨魁.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8).

上一篇:传输知识下一篇:数字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