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贸易壁垒

2024-06-06

地区贸易壁垒(共12篇)

地区贸易壁垒 篇1

根据国际贸易准则的解释,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又称贸易障碍,是对国外国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就广义而言,凡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中国的烟草行业就存在着大量的所谓贸易壁垒,这些壁垒不仅存在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之中,同时更为常见的出现在我国的各个行政区域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在过去挽救了很多的烟草企业,更在现今挽救了我国的烟草行业,但同时也对为烟草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桎梏。

1 烟草行业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

入世的前后若干年中,中国烟草一直以来就是基于封闭性的国内市场生存和发展的,烟草业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但对于业内存在贸易壁垒问题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客观的说,烟草行业所选择的发展模式与其所经历的行业情形是有关系的,我国在建国后烟草业出现过蓬勃发展的局面,但云南烟与上海烟凭借自身优良的烟草种植条件或高人一筹的科技水平,一段时期内在国内各地的大行其势,严重挤压了其它地区烟草企业的生存空间,引起了各省市自治区烟草企业的强烈不满,造成了烟草业内所谓的“内部矛盾时期”。各省份为保护自身在财政上的一亩三分地,因此虽然中国烟草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但现实状况却是地方政府在近几十年内所采取的“地方专卖、市场分割、各成一体”的政策。

具体来说,这一局面形成原因远非如上所说的那般简单,首先,我国的烟草税收管理中有一对很尖锐的矛盾,就是“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与“烟草财税地方所得”。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希望通过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来实现烟草利益的最大化和行政管理的一体化;但这种管理模式的实际受益者却是各地方政府:在现行的分税体制下,高额烟草税收不但是维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基数的重要保证,而且也直接影响中央对其返还数量的多少;再加之烟草税收主要在生产环节缴纳,本来应该上缴中央财政的烟草主体税种(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很难真正到位。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烟草课征的高额税反倒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尽管卷烟消费税是中央税(其实是名义上的中央税),但它关系到中央与地方收入返还基数的确定,对地方政府而言,烟草消费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完成“两税”基数,以保证税收返还,而且消费税也直接影响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的增量的多少(因为超过基数部分按1:0.3返还)。因此,卷烟消费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十分重大,它们成为了烟草财税收入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各自从本地利益出发,各自为政。这使得烟草业的地方垄断专营事实取代了国家垄断经营,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对国内的卷烟市场进行了分割。有的规定必须先卖地产烟,对外地烟设置市场障碍,搞关系销售,在市场上大搞影响公平性的“寻租”行为,人为的设置贸易壁垒。

其次,烟草行业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就初步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对卷烟的生产与流通进行了统一组织协调,甚至对部分国有卷烟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控制,对于烟草的税后利润分配也采取了集中同意调配使用的方式,但总体而言,行业上下依然是一种行政依附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政企分开的目的,同时也未能形成资产管理关系。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行政管理关系,一旦国家烟草专卖局所制定通过的法令规章对地方上的企业存在着约束,则“本地利益”就会成为最好的挡箭牌。

此外,目前,全国大约有近一半的行政区域实施了烟草专卖地方立法。这些法令在贯彻落实《烟草专卖法》及其《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同时,又保护地方、封锁市场、设置壁垒,为烟草地方专卖设置合法性依据[1]。

烟草地方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地方财政上的一种“本位主义”思维的影响。

2 烟草贸易壁垒存在的两面性

贸易壁垒的产生源于我国的烟草财税体制,烟草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其产品的利润价值是相当可观的,这块蛋糕是任何一个经济实体或政府机构所不愿意拱手让人的,而且我国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应该说在“内部矛盾时期”,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

一是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充分地调动了地方对发展烟草产业的积极性;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国家局在烟草市场的管理上不可能渗透到基层,现今的政策可以使得地方政府舍得投入,舍得花大钱支持烟草行业发展,本地的财政收入也会因本地烟草企业的兴旺而受益颇多。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在分税制下能够从中央财政得到更多的税收返还,一方面确保税收返还基数的完成,另一方面使烟草利税的增长扩大,从而得到更多的增长分成。所以,各地对烟草行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促进了烟草行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各地通过支持和保护本地烟草业发展,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卷烟企业和卷烟品牌。这为我国烟草行业进行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烟草集团(公司)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是通过国家垄断来维护国家自身的利益。国家对烟草课以重税来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烟草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无论对国家财政还是地方财政,烟草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烟草工商利税达到2100亿元。连续多年来,烟草税收几乎都占到国家税收的10%,烟草行业已连续15年创税排名为全国之首,并且税利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换言之,在我国财政实力尚不强大的今天,烟草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倘若放弃垄断,这根经济支柱将受到重创,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连锁性的。

但是,我们对区域保护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应该看到自身的问题,尽管国内卷烟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低下,长期的自我保护导致了中国烟草企业参与全球性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也十分欠缺。入世之后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国际企业正逐步的在蚕食我们的市场,而我们却无力加以回击。这也说明由于现行财税体制所形成的区域间贸易壁垒已经对烟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了制约烟草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

首先,导致了企业潜亏严重,债权、债务负担沉重,以完税为目的,眼光短浅,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寅吃卯粮,借贷完税,烟草工商企业难以形成合力,各自追求利益目标。

其次,导致行业长远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往往成为空谈,而难以真正形成,企业组织结构难以调整,烟草财税收入潜力难以挖掘,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难以完善,专卖本意难以实现。

再次,导致了一系列不规范的地方行政行为,即保既得利益,利益主体干预烟草事务;设置市场障碍,利益主体实施地区封锁;指使行政执法主体偏离轨道,为地方利益保驾护航。

此外,区域保护还会引发整体性的问题,使得中国烟草大而不强,且缺乏一致对外的凝聚力;绩优企业不但难以成长,而且强者趋弱,绩优名牌趋弱,优势企业趋弱,优势产区趋弱,进而导致一方面国家烟草专卖被冲击,而另一方面地方烟草专卖在逐渐固化。

总而言之,至少在现阶段,“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宏观管理政策难以与“分税包干,基数返还,增收分成”的地方对策相抗衡,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客观存在,这的确是中国烟草业一个莫大的无奈。

3 积极面对问题,努力调整烟草财税体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

从整体上看,中国烟草业缺乏整体竞争力,我国烟草行业在响应WTO规则全面放开后的强冲击之下,将难以为续,这必将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重大的损失。今年是我国入世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世贸组织的规则普遍实施,严格贯彻落实的重要时期,烟草行业管理也面临转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方面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尽管在今后一段时期烟草行业仍将会继续实行专卖专营制度,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程序和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烟草行业将不可避免被要求必须严格的遵守WT0规则,这将加速我国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经济以及信用经济等软件设施。在此背景下,烟草行业必须按照WT0的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非歧视、透明度等基本原则及我国政府有关烟草问题对世贸组织做出过的承诺,以期改变过去多年来业内所形成的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的管理方式。烟草行业面临着降低关税门槛、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以开放国内市场、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等义务。同时,入世后也将对国内的烟草产品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烟草业应学习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大刀阔斧的进行配套体制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把核心企业做大做强,以研究开发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为重点,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战略。虽然设置区域贸易壁垒、搞地方保护,在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烟草的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行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贸易壁垒对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已开始显现出来,它的作用应更多的将精力转移到抵御国际烟草大鳄进攻的问题上去,不能总是停留在“内部矛盾时期”的作用上。

对于如何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行业内有许多意见和建议,烟草业内有识之士曾经提出过将地方税务部门征收烟草税的权力统统改为由中央政府征收,地方上不会因为设置壁垒而得到好处,这样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消除壁垒。建议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努力去创造外部环境,改造内部环境。从外部来讲,要清除区域壁垒,必须进行税制改革,只有现行税制改革了,才能彻底破解这座壁垒。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以消费税为主体的高额烟草税收就与地方财政收益息息相关了。为了丰厚的烟草税收利益,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政府对烟草企业进行各种行政干预,设置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政障碍,烟草企业也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因此,烟草税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从内部而言,专卖隶属于计划经济,是用垄断计划来控制经营,没有计划控制,就没有专卖经营,但这个计划是全局性的,而并非是局部的,是一种统筹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复合体,是一种全盘的资源配置方式,破坏了这种方式,就意味着战略失败。从这点讲,地方专卖必须先从内部来攻破。但以上想法操作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来自地方的阻力会严重的束缚中央进行操作的决心,因为这个问题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有目的性的徐徐图之,可以通过一系列带有过渡性质的政策去逐步改变原有的财税体制,现大胆提出以下建议:

(1)将卷烟消费税由生产环节纳税改为在消费环节纳税,或改卷烟消费税为生产、销售环节各纳税50%;地方不再完全以本地企业的烟草产量来作为课税的标准,而更多以本地市场上单位时间内流通及消费的烟草数量作为依据进行征税,这样地方政府可以将精力从抵御外地烟草的进入转移到繁荣本地烟草市场的任务上来。

(2)将卷烟消费税由完全在产地缴税改为逐年递减的方式转移到销地缴纳;通过这种做法,地方上也可以通过吸收外地烟草产品进入本地而增加自身的财政收入,这样地方政府对外地烟的态度就从会排斥转向逐渐接受,甚至到完全鼓励。

(3)将烟草的各项税收合并为“烟草专卖税”,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向中央财政解缴,对地方财政收入基数中的烟草税收数额,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返还;这样做国家局可以在将征税权收回后,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安抚作用。

(4)将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从地方财政基数中和征收返还中扣除,以上一年的平均数为返还基数,确保地方财政利益;这一方案是上一个方案更为具体的实施,其实质是将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从地方财政基数中和增收返还中扣除,以其以上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数额来确定一个返还基数,以此来确保地方既得利益。从此以后,当地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无论增加或者减少,都不改变返还基数数额。因此,地方上将不会因为设置贸易壁垒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将有利于行业内企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行业实施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有利于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整合好行业的资源,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的几个方案,是笔者个人综合各方思想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其中的一些方案也可以共同使用。最后一个方案,个人认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震动性不大,税率的变动与调整虽会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只会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计算确定,显得比较温和。

但是,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到的是,关于打破贸易的壁垒,专家们可以有很多的方案被提出,但之所以迟迟未能付诸于行动,这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宏观制度背景下,烟草产业的整合并不单单是行业主管部门能完成的事,它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如国家计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及各省级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这就需要各个方面需要统一思想,多多进行沟通,共同协作。同时,对于行业主管部门而言,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应适应入世需要,以产业整合为核心目标,进行积极的政策调整,为我国的烟草业长远发展,创造烟草行业的大企业、大品牌而努力[2]。

参考文献

[1]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姜成康.200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6.

地区贸易壁垒 篇2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贸易技术措施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各国获得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政策手段,表现出数量越来越多、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加大政府投入、推广国际标准、建立区域性协调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案例:

2003温州打火机案:突破欧盟CR技术壁垒初战告捷

温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奋力抵制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装置的CR法案,几乎同时,又以非凡的智慧,赢得了欧盟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国内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信息闭塞,对国际贸易的新动态、新法规两眼一抹黑,温州打火机抵制CR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胜利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舞台中,WTO运行机制和规则是及时掌握主动权的有效武器。同时,温州打火机在突破技术壁垒和应对反倾销上的成功经验,还提示我们,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到国际贸易的运作中,另外,行业协会在其中,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003年12月17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在温州通报,欧盟有关机构近日决定,暂不将打火机CR标准作为《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的参考标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这意味着CR标准暂

时不构成对中国输入欧洲打火机产品的技术性障碍。这是中国打火机企业继2002年8月成功抵制欧盟反倾销后取得的又一个新成果。

CR法案:8年前已经开始困扰中国企业

2001年10月,温州企业和协会获悉欧盟标准化委员会正在拟制一项关于打火机安全使用条款“防止儿童开启装置措施”的法案(即CR法案),规定出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洲。2002年5月中旬,欧盟通过了将从2004年6月起正式实施的CR标准。CR法案并非是欧盟的专利,实际上,早在8年前,美国的CR法案就让中国吃尽了苦头。1994年,美国出台了针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之后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现在的出口量只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10。而欧盟的CR法案,也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CR法规草案。在获取信息上,中国企业整整迟了4年!

安全锁的工艺并不复杂,但专利已为国外垄断。温州打火机业如果花大价钱购买专利,成本必然大幅提高,出口之后将失去竞争优势。若温州企业自行研制安全锁,千辛万苦出的成果还可能撞上国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便不侵权,确认专利的机构不在中国,必须递交进口国相关机构认可,认可时间需1年以上,且代价不菲。欧盟的CR法规主要是受BIC公司、东海公司等欧洲打火机制造商的影响,目的是抵制中国及远东地区的打火机进口,保护欧洲本地产业。欧洲各国以及日、韩等国因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打火机出口价均在2欧元以上,惟独中国的在2欧元以下。这样的价格,是以劳动力成本低、管理高效、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等产业优势换来的。温州素有“世界打火机王国”之称,目前温州现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打火机5亿多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国内98%。温州已经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销售中心、信息中心。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温州金属打火机开始出口欧美等国家,并以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优势打破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几十年的局面,迫使他们90%以上的打火机企业关闭,纷纷转向与温州合作,搞定牌生产。

应对CR:有理有据有节

尽管知道信息晚了好几年,但此时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已非8年前可比。8年前,面对美国的CR法案,中国无计可施,只好将市场拱手相让,8年后,中国选择了积极的抵制。

国家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组织温州外经贸局及温州烟具协会、企业对打火机的定理、分类进行科学评估,对各类打火机的安全性能进行科学实验,并拿出哪些该加、哪些不该加“安全锁”的科学论据,将之提交欧盟参考。温州烟具协会获悉后也马上作出反应:成立应对小组;抓紧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聘请著名律师咨询、交涉;请求国家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筹集活动经费,出国游说。

中方提出了抵制CR法案的充分理由:温州金属外壳、可重复使用的打火机与一次性塑料外壳打火机在产品结构、使用材料、生产工艺、价格及产品消费对象都游很大的区别;我国已实施出口打火机法定检验制度,其法定检验标准已与国际质量体系(包括安全标准)接轨,经国家法定检验合格后出口,其质量可靠、安全性强。另外,欧盟向我方提供的有关打火机发送安全事故的资料,全部属于一次性打火机,从这一点看也即证明温州金属打火机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能;并且,从温州金属打火机10多年来的出口历史看,从来没有接到国外消费者有关安全事故的投诉。显然,CR法案规定出口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需要安装“防治儿童开启装置”,其实质是把价格和安全牵合在一起,不合理、不科学,价格高低无法代替安全。正常的技术标准不能对贸易造成扭曲,造成歧视,这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

温州烟具协会起草了抗辩理由书和报告,逐级向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浙江省、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外经贸部反映。他们在温州市外经贸局指导下,组织各企业认真学习WTO规则,并向海内外广征对策,邀请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考察温州打火机业,结成阻止CR法规的“欧亚同盟”,并向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和卫生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递交了反对意见书,陈述抗辩理由。

与此呼应,协会还联络欧洲有关媒体,开展舆论攻势。据悉,参加投票表决CR法规的总票数100多张,但通过或否决的有效票数仅需30%。为了争取30%的票数,协会也作了多方努力。

2002年 3月21日,温州烟具协会组织打火机企业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联合国家外经贸部公平贸易局出访欧盟,辗转于德、法、意等欧盟成员国,分别与欧洲

标准化委员会、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以及欧洲打火机进出口商协会、鼓动制定CR法案的法国BIC总公司等,进行了十多次多边会谈。

14天行程中,这支抵制CR法规交涉团辗转于德、法、意等各欧盟成员国,分别与制定CR法规的主要机构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10多次会谈。交涉团表示,中国对欧盟各国保护消费者利益及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标准予以理解,但反对CR法规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理由是:该法规用价格标准来决定安全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其次,用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不利的特定价格(2欧元以下)强制他人履行安全责任,不公平,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几乎是惟一生产进口价低于2欧元打火机的国家,CR法规实质上专门针对中国产品,是一项歧视性措施,违背WTO的非歧视性原则。

他们还指出:温州打火机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出口前均已通过国际公认的ISO9994安全标准检测。一些国家因儿童玩打火机造成伤害的案例,均与温州产打火机无关。交涉团对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一些恶化迹象表示抗议,希望与欧盟各成员国一起努力创建公平、科学、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标准。

交涉团最后提出,希望欧盟采用技术参数作安全标准,强烈要求取消CR法规草案中对2欧元以下产品的规定,“我们不希望打火机成为双方贸易的点火器”。

经过严正交涉,欧盟表示将尽快启动修改方案。2003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带领温州尼博烟具公司等打火机企业负责人前往欧盟进行抵制CR标准的谈判、交涉。这一系列工作对欧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地区贸易壁垒 篇3

一、技术壁垒的概念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也称技术性障碍,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它主要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从表现形式来看,技术壁垒主要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

构成技术壁垒的实质性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安全标准:是指那些以保护人类和国家安全为理由而采取的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措施。2、卫生标准:是指以人类健康为理由对进口动植物及相关产品实施苛刻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以限制或禁止商品进口的贸易措施。3、包装标识:主要是通过对包装标识进行强制性规定来达到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目的,它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4、信息技术标准:是指进口国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对国际贸易信息传递手段提出要求,从而造成贸易上的障碍。

二、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亦称环境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房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均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达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很难达到。2、多边环境协议。目前,国际上已签订的多边环境协议有150多个,其中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料,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因此影响面非常大。随着多边环境协议执行力度的增强,其对贸易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3、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汲取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5、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以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为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最近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这种“绿色补贴”壁垒有日益增加之势。

三、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产生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点:

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4、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5、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四、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有如下特点:1、双重性。新贸易壁垒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其中有合理的一面;然而新貿易壁垒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这又是它不合理的一面。这些负面的东西有时以至于混淆是非,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2、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让人防不胜防。3、复杂性。新贸易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它比传统贸易壁垒复杂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评定程序更加复杂。4、争议性。新贸易壁垒介于合理和不合理之间,又非常隐蔽和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达成一致的标准难度非常大,容易引起争议。

五、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发展,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走向分化,其中的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壁垒逐渐弱化,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并有升级强化的趋势。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的新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将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

总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正在发展中,对国际贸易,当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密切注视其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作者单位 :锦西石化分公司)

地区贸易壁垒 篇4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 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 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 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 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 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 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 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 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 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 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 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 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 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 笔者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 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 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 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 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 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 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 如前文所列, 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 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 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 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 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 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 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 因此, 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 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 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 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 特别是自由贸易, 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 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 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相反在环保方面, 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 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 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 “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 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 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 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 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 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 限制其进口, 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 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 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 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 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 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 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 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 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 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 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 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 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 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 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 是三个不同的表述, 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 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 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 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等, 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 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 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 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 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 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 认真积极应对。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 但当前表述者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因此, 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 在此根据WTO相关法律文件对这些概念进行厘清,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 (贸易) 壁垒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 2006, (8) :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7, (2) :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 2003, (5) :11.

[4]曹建明, 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 (1) .

[6]宣增益.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77.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篇5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

影响

引言: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当前,很多国家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贸易,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产品成本,降低我国出口企业效益

(一)环保标准提高了出口产品成本。绿色贸易壁垒的推行要求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产品的出口过程,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亦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也相应增多。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产品的环境保护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亦不尽相同,在满足了一个进口国环保要求的同时,可能仍达不到另一个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二)繁琐的检测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为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我国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投入的设备、人力、昂贵的检测费已经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又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较之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国内商检部门和企业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检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本,不得不大量进口检测设备;更有一些进口商不承认我国的检测结果,必须由指定的外国认证机构认证,而这些机构的认证费非常高。如绿色标志制度所带来的直接费用就是收取标志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这些费用的数额一般是根据标志产品年销售量的百分比进行计算,对国内和国外的申请者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它对于小型生产企业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而言是个负担。通常,出口企业不得不将较大份额的环境费用在内部消化,由此增加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

二、绿色贸易壁垒不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外市场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加,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门外。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些国家实施环保行动较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其国内市场严格的环境要求与标准正逐步形成形形色色的壁垒,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我国许多产品由于环保、安全因素无法进入这些市场或被迫退出市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1)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2)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3)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8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影响。如果绿色贸易壁垒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需求引导效应减少了我国产品出口

发达国家的许多绿色贸易措施,如环境标志制度、环保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其实施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获得绿色标志或通过绿色技术标准认证的产品,从而最终促使生产商提供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达到环保的目的。虽然这些措施中绝大部分都是非强制性的,进口产品可自由申请,但是由于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都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非常强烈,上述环保措施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偏好,因此此类措施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进口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而且,为了促使厂商进行环保技术创新,这些国家制定的此类措施的环保标准一般都比较高,这就使得本已处于环保技术劣势的我国出口产品更是难以达到其标准。因此,在进口国市场中,此类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就更为显著,消费者对缺少此类标志或达不到标准的我国出口产品的偏好降低,表现为需求下降,从而减少对我国产品的进口。

四、绿色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

基于国际环境贸易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对绿色技术理解的不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存在严重对立。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的利益,屡屡打着环保的旗号,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频频引发双边和多边贸易摩擦和纠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出口商品经常受到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许多出口商品被销毁、退货、禁止进口,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发我国与进口国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严重的引发贸易战,对双边、多边贸易关系,甚至外交关系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五、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我国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品及污染产业通过贸易和投资向我国转移的事件屡屡发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可利用的贸易机会明显增多,加之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投资形式或技术转让形式实现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对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引进的控制和管理方面,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出污染物和污染产业的形式主要有:

(一)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向我国输出污染。主要方法有:

1、以兜售“资源性”废物为名,通过直接贸易形式把“洋垃圾”转移至中国。

2、通过提供假检验证书或其他欺诈手段,向我国输出在本国禁止生产和流通的有害产品。

3、发达国家向我国销售低于本国技术标准的产品。

(二)以投资形式将高污染产业或者项目移至我国。以投资的形式向我国转移在本国禁止生产的石棉、铸造、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纸浆生产等高污染产业或者项目。我国有些地方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一些外商以此为机会,在不少地区投资兴建污染治理费用高、处理难度大、易给我国带来严重污染和危害的生产性企业,以获得高额利润。20世纪九十年代初,某些跨国公司利用本国产业调整之时,将一些在其国内已被法律禁止的污染型产业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

(三)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将国际公约禁止的落后淘汰工艺输入我国。最典型的例子是:根据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认定书》,发达国家对使用氟利昂的产品已于1996年禁止生产和销售。一些外商利用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对国际公约内容不了解,把生产或使用受控物质的大批企业转移到我国。结语:由于我国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品,廉价的劳动力是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绿色贸易壁垒抬升了我国产品的价格,尽管一些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没有对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使其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如果绿色贸易壁垒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余鹏.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7.7.国贸0914班

钟思娟

国际贸易壁垒分析 篇6

关键词:贸易壁垒;分析;趋势;措施

现阶段与工业革命产生前做对比,各国经济贸易的方式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并出现了两种主张,一种是自由贸易,另一种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两种贸易主张一般出现的规律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主张与各国的经济是有相关性的。自由贸易与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繁荣的时期相吻合,当本国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实施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相吻合,当本国出现这种情况时,主张贸易保护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国际贸易政策。一些国家极力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能优化本国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互利。然而,我们要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既要认识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认识到事物有风险的一面。

上述已经阐述了自由贸易的好的一面,有风险的一面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本国比较弱的产业才会在外国流入a本国,这样一来就会冲击本国的产业,使本国的产业很难在有所发展,它还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民族产业的发展,使本国经济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很多国家认识到国际贸易政策的利弊之后,就都采用两种贸易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民族产业的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势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受其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使其被限制的产品越来越广。目前,发达国家针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贸易新壁垒中,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天上、地下、陆地、海洋、动物、植物等。只要你想得到的,均会被限制。只有能够采用的,全都用上了。

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影响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苛刻。新壁垒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具体的业务进行设置的。它不仅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产品、产业的发展,使其技术含量和结构得到广泛的提高和升级,预测的难度越来越高。新贸易壁垒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之前针对单一的产品或产业的贸易壁垒转化成了高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其新壁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强。更有甚者,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优势强调一些发展中国家做不到的人类健康与安全和生态平衡。恰好迎合了人们对人体健康和其环保性能的需要,让人们觉得这种贸易壁垒是理所当然的。进一步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业,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落后对方,到最后只能俯首称臣。影响了本国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一个产品不合格,整个行业将受到牵连。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威胁我国产品出口市场。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威胁,对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造成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市场很大,技术水平较高,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劳动者的利益。我国出口贸易面对发达国家的这些现状时,面对着严重的挑战。

抑制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由于每个国家的自然条件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的认识水准不同,造成了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产生不同,新贸易壁垒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的劳动力成本低优势难以发挥,进而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当中受挫。

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出口的产品有其我国的特征,由于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自然而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会相对来说要多很多,再加上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面对纷繁复杂的产品标准高门槛,我国基本上束手无策,使我国有些产品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要求,最后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降。我们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受新壁垒影响最严重。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措施

(一)宏观方面的措施。(1)构建一个应对贸易新壁垒的防预体系。我国已经在一些领域采取了果断措施,例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也收到了未曾想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新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这些措施在应对新贸易壁垒时还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新贸易壁垒防预体系。这个体系要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体现有效性和可行性。(2)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化是站在国际的角度上,一种通用的产业标准。它是反映了国际先进的科技水平,先进的国际水平与较高的质量水平相对应,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共识。它对贸易争端起到了一定的参照和指导作用。采用国际标准的实施,避免本国的标准与世界标准脱钩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在便利性的基础上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更容易了解市场需求,打破国际贸易壁垒。(3)建立一套完整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制定与实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它是一套完整的制度,对可能采取贸易壁垒的国家政府一点宽容的余地都没有,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使其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前,必须仔细考虑面临的国际环境,贸易壁垒调查要时刻铭记于心,这样使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意识增强,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潜在贸易壁垒的产生。

(二)微观方面的措施。(1)制定科技兴贸战略,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新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非常的强,这就要建立健全新产品研发机构,通过科研的力量使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随着新贸易壁垒措施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适应新环境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道路。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溶于产品为一身,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市场。由于各国的国内现状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标准也不是统一的。所以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要务之外,还要努力开拓新市场,第一时间对市场进行多元化格局,避免依赖性过于严重,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3)转变经营观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的战略接下来是很多国家坚持的战略。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敢上,时机成熟的企业要大胆“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绕过国外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结束语: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去抵抗外贸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压力,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贸环境,同时,外贸企业要随时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的结构,力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心全. 当前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策[J]. 中国检验检疫. 2004(12)

谈绿色贸易壁垒 篇7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应对

一、何谓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随着我国加入W T O,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阻碍作用将愈来愈少,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已经对我国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而且这一障碍还呈发展的势头。

二、绿壁的国际化趋势

1、环境恶化促生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环境问题,如水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也加速了绿色贸易的发展。但是环境的现状和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并没有被发达国家予以充分的重视,倒是由此籍口开始了有利于自己的绿色贸易保护的各种措施。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

2、发达国家双重利益手段

各国为使环境成本达到最低,都想通过各种手段使一部分内在化环境成本向其他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则选择绿色贸易壁垒将此成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它不仅降低了自己产品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同时还实现了本国环境保护,

3、全球经济化催发绿色贸易壁垒

非歧视原则使发达国家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他们不得不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公平交易。不过,发达国家并不甘心就这样与别人分享其成,他们不仅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实际优势地位,而且利用一种更隐蔽的手段来维护其经济利益。

实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保护环境的合理性与变相贸易保护的不合理性。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存在其统一的一面,但强调自由贸易不顾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会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生存。

三、对我国的实际影响

绿色壁垒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从此绿色贸易壁垒就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对我国影响最深刻的是农产品贸易。

1、准入制的羁绊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烦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譬如,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如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76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2、生产方式的束缚

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我国农产品生产方式和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

3、多米诺式效应

例如日本对我国蔬菜原来实行20%的抽样检查,自从查出了我国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实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蔬菜实行批批检查,进而到对中国的松蘑、青豆等植物源产品进口都实行批批检验。继而引发欧盟对动物源食品及中国茶叶实施批批检验。

4、标准化的必然

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

四、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特别是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观念更新

绿色壁垒也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通过迎战绿色壁垒挑战,改善我国的农业环境及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改善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九五”制定的未来50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从2010年到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30年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迎战贸易绿色壁垒与我们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2、结构调整

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3、政策扶持、

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以优惠的鼓励政策,从信息、技术、税收、贷款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W T O规则规定,当补贴不具有“专向性”时,补贴是被允许的。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方面的补贴,不仅不对贸易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而这种绿色补贴称为正常补贴,是被允许的。目前,中国政府建立了唯一授权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这家机构已先后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鉴定了认证合作协议,这为我国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对方市场打通了渠道。

4、科技投入

并轨国际市场,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调整农药化肥结构,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我国缺乏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在不足200种农药中,产量最高的21种大多是高毒农药。应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逐步引导和发展生态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研究开发并引进农药降解技术。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建立的“全球环境基金”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领域的优惠贷款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及绿色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5、生态化基地建设

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让我们切实认识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影响而设立,通过突破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2008,(3).

[2]、顾佳佳,赵银德.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10).

[3]、封肖云.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破译绿色壁垒[J].当代经济,2008,(2).

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探析 篇8

一、蓝色贸易壁垒的基本概述

(一) 蓝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 绿色贸易壁垒提出较早, 也比较常见, 蓝色贸易壁垒的名称就是相对于绿色贸易壁垒而确定的, 其目的是维护蓝领工人的切身利益, 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形式。蓝色贸易壁垒又可被称作“社会壁垒”、“劳动壁垒”, 是由社会条款发展而来, 其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SA8000标准, 该标准涉及到童工、强迫性劳动、歧视、工资等各个领域。蓝色贸易壁垒要求出口产品或者劳务的国家必须遵守和事实特定的劳工标准, 通过这种要求实现本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限制他国的产品或劳务输入。从本质上看, 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政府行为, 是对本国参与的国际贸易活动的调控和管制。如今, 蓝色贸易壁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和构筑起来, 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在贸易协议中都特别加入了蓝色贸易条款, 根据这些条款,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一旦产品或劳务输出国违反规定, 那么输入国就有权采取行动限制或制裁输出国的贸易行为, 从而保护蓝领工人的基本社会权利。

(二) 蓝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蓝色贸易壁垒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 这种贸易壁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鲜明的歧视性。发达国家在推行蓝色贸易壁垒的过程中, 往往是基于本国的利益, 因此在判定选择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双重标准, 更有利于本国, 而对他国更加严厉。

其次,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强烈的隐蔽性。发达国家打着维护人道主义的旗号实施蓝色贸易壁垒, 借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条件和人权问题施加压力, 这种内外不一致的现象体现了蓝色贸易壁垒的隐蔽性特征。

再次,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深刻的影响性。蓝色贸易壁垒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强大的影响, 一方面这种影响体现在对发达国家的强有力保护, 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的国家的深刻钳制。

第四, 蓝色贸易壁垒波及的范围更广。“蓝色贸易壁垒”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发展中国家运用其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领域, 因此波及的范围比传统非关税壁垒更广泛, 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业、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二、蓝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效应

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在实际的贸易活动中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效应, 这两种效应因主体不同而表现各异。对我国来说, 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也同样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 蓝色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

首先, 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出口企业来说, 蓝色贸易壁垒能够督促他们提高劳工标准, 缓解企业与劳工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稳定和促进企业与劳工之间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发达国家的蓝色贸易壁垒能够带动国内的出口企业吸收先进的管理标准和管理理念, 从长远来看, 在客观上提高了企业本身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 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来说, 蓝色贸易壁垒有利于推动我国劳动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通过蓝色贸易壁垒, 可以反映出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规的缺陷和不足, 并且在这些缺陷之间找到我国与国际劳动法律之间的差距, 为我国的劳动法立法方向和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指导。目前, 我国的劳动法在很多细节地方还不够完善, 比如在用工歧视、童工雇佣、强迫劳动等问题上没有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定, 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发展。而蓝色贸易壁垒, 能够督促我国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劳动法规, 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以法律推进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有序发展。

再次, 对我国出口企业中的劳动者来说, 蓝色贸易壁垒保护蓝领工人的劳动权益,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幌子, 但不可否认这种保护必然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施加压力, 或多或少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标准, 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二) 蓝色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

首先, 蓝色贸易壁垒推动我国出口企业采用新的劳工标准, 劳动的收入提高, 相应的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会大幅增长, 由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不再突出了。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和积极的态势,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 而蓝色贸易壁垒将导致国内投资环境趋向恶化, 投资者会选择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而放弃中国, 这样势必会导致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其次, 蓝色贸易壁垒要求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定期支付标准认证的成本, 以及无形之中提高的劳动力成本、企业管理成本等,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共同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成本增长的必然结果就是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久而久之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我国对蓝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下, 蓝色贸易壁垒的实质影响方向不好做出简单的判断, 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面对发达国家的不公平竞争, 应当尽快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予以应对, 主动出击, 才能尽可能化解负面效应, 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首先,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向来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优势, 多分布在食品、五金、纺织等行业,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劳动成本低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 但该优势是以牺牲企业道德为代价, 最大限度的压榨生产经营成本, 特别是劳动力成本, 因此劳工与企业容易出现人权和劳动保障、劳工权益等方面的争端。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是目前亟待改革的重点, 以使我国由劳动力资源优势向高科技资源优势逐渐转变。

其次,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为劳动力市场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法律机制, 以人为本, 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不给发达国家的蓝色贸易壁垒留下把柄。并且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充分尊重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除此之外, 政府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制定劳动用工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并尽可能维护自身利益。

再次, 我国应当从制度上建立起蓝色贸易壁垒的调查机制。2002年, 国家原外经贸部颁布《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 初步建立起了蓝色贸易壁垒的调查制度,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依据这一规则建立起的调查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 相关部门应当适时根据经济形势、时代背景的变化予以调整和完善, 才能让制度切实发挥作用, 指导对蓝色贸易壁垒的调查过程。

摘要: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形式, 通常表现出隐蔽性、双重性、较大影响力等特征, 并且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了双重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蓝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必须合理把握其积极的、消极的效应, 以正确的姿态和方式予以积极应对, 面对蓝色贸易壁垒时才能灵活应变, 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权益。

关键词:国际贸易,蓝色贸易壁垒,双重效应,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单宝.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及两手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5)

[3]于浸凯, 于梦轩.蓝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J].山东经济, 2011 (1)

[4]荀克宁.蓝色贸易壁垒的辩证审视与理性应对[J].东岳论丛, 2012 (9)

[5]李顺萍.蓝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文化, 2014 (6)

[6]唐娅娇, 李晓燕.蓝色壁垒影响我国出口的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商贸, 2012 (5)

[7]王庆颖.社会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14 (32)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 篇9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或“环境壁垒”, 它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 兴起于90年代。随着WTO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协定的逐渐完善, 传统关税壁垒的实施越来越困难, 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就以保护本国环境、自然资源和人体健康为理由, 设置了一系列苛刻的甚至高于国际公认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对外国商品的进口采取一些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虽然这些政策法规有利于进口国的环境保护, 但却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 发达国家就是利用他们设置的这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政策, 非常有效地限制了进口国产品的进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强烈依赖出口经济的中国, 自然是成为受到“绿色贸易壁垒”冲击最严重的国家。面对这种新的世界贸易局面, 如何认识“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政策, 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探讨和寻找适当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来积极应对进而有效地破除“绿色壁垒”的影响, 意义非常重大。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存在形式

当前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借口, 对一些“所谓”污染环境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高额的附加税, 或者直接限制甚至禁止其进口; (2) 绿色技术标准。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 便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手段, 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例如, 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 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必须达到某些技术标准; (3) 绿色环保标志 (又称“绿色通行证”) 。它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图形或图标, 从而告诉消费者, 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最后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例如德国率先推出的“蓝色天使计划”, 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都属于绿色环保标志的范畴; (4) 绿色包装制度。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制定了各种法规, 来规范包装材料市场。它要求产品在包装的过程中应该较为节约资源, 并产生较少的废弃物, 同时该产品在消费过后, 其包装还可以回收再用或再生, 既易于自然分解, 又不污染环境。例如德国公布的《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 日本强制推行的《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等各种“绿色包装”法规; (5)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主要指有些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中是否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等进行全面的卫生检查, 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目前全球共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且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 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就有3746种, 涉及的贸易金额高达47320亿美元。

二、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作为强烈依赖出口经济的我国, 面对国际上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 甚至有些是直接针对我国而提出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 我们需要做到: (1) 首先不能回避问题, 应该积极应对, 找出我们自己的不足, 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条款的谈判工作, 进而最终破除壁垒; (2) 要依据原则, 积极抗辩。例如日本曾以我国有瓜实蝇病虫害为由, 禁止我国的哈密瓜对日本出口, 后经中日双方长期友好磋商, 同意共同联合进行调查研究, 最后确认“瓜实蝇不适宜在新疆生存”, 最终我国的哈蜜瓜进入了日本市场; (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环保相关产品的重要性, 并积极调整我国的贸易和产业结构, 通过政策导向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贸易发展顺应历史潮流, 并且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 (4) 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由于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能得到认可, 因此大力向企业宣传与环境有关的各种标准和制度, 对于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5) 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 引进外资的同时, 应该着眼于子孙的长远利益, 对外商投资建设的项目需要进行严格审批, 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企业。同时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 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 否则责令其关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面对当前“绿色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趋势, 只要国家和企业同心同德, 上下一心, 在不远的将来, 一定会取得反“绿色贸易壁垒”的胜利, 进而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 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逐渐被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引进到国际贸易竞争中, 一些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借口, 设置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即“绿色贸易壁垒”政策。面对这种新的世界贸易局面, 如何积极应对进而有效地破除这些壁垒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存在形式, 以及作为强烈依赖出口经济的我国应该如何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1]黎友焕.新贸易壁垒浮出水面[J].经济导刊, 2008

[2]翁鸣.不可低估的绿色壁垒[J].国际贸易, 2009

[3]江小娟.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4]陶忠元.绿色壁垒的中性透析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9)

[5]程慧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3) :45-48

[6]赵涛.浅谈绿色贸易壁垒[J].科技向导, 2011, 35:84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0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是国际贸易从来就有的, 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是单一原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作用大大削弱形势下的政策工具选择, 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或者说是开放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 贸易自由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关贸总协定多轮谈判, 关税大大削减,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经济衰退, 迫使发达国家为保护国内企业、缓解国内失业压力不得不寻求关税以外的措施限制进口。于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涌现, 并逐渐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政策工具。但非关税壁垒影响了国际间商品、资金、信息和技术流动的加速, 因此, 世界贸易组织在继续关税减让的同时, 加强了对非关税措施的国际约束, 使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使用空间逐步缩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采取技术性壁垒的手段, 以达到既能被WTO有关的规则所接受, 又能限制进口的目的。所以, 20世纪90年代, 主要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后,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 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的政策工具。同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人们环保、安全、保健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必然体现。当今人们环境保护、生命健康和安全意识空前提高, 为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商品进口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可能性, 所以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理由, 以TBT协议规定或滥用有关规定,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通过正当或歧视性的技术标准, 把某些商品拒之门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虽然1979年3月东京回合谈判形成的《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草案》和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给予了界定, 但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众说不一。据笔者研究, 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 以夏友富教授的表述为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 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 保护环境, 防止欺诈行为, 形成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1]夏教授这种表述是当前国内学者较为认可、最通用的概念。第二种, 以朱仲棣教授的表述为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地区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 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规定某些技术上的标准以及相应的认证和检验制度, 从而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一种非关税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或组织, 如叶柏林教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研究所等。第三种, 以南开大学谢娟娟博士的表述为例:“从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角度来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等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 以及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而认为规定的认证、审批和检验程序, 在一国关境上达到了限制商品的进口、阻止或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 对国际贸易利益造成扭曲的一种非关税措施。”[2]

笔者认为, 第一种表述较为全面, 既包括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标, 又概括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目的、结果。虽然夏教授在论述过程中说明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性措施”, 但遗憾的是作为位概念, 则没有界定其在贸易保护中的地位。第二种表述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定义的, 缺少其产生的原因, 追求的目标。第三种表述相对于第二种表述增加了目的性, 但是不全面。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

根据以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内涵的界定, 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合规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按朱仲棣教授定义为“合规性”贸易壁垒。此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或地区为实现保护国家或地区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其国民或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 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标, 并依照WTO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二种:客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此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贸易各方由于历史、文化或地理因素造成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差异或技术水平差距而造成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三种:外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此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以合法目标为借口, 有意并违背有关WTO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而给贸易造成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 很多学者把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他们都认为, 狭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而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有两种意见, 即有的认为是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检验检疫措施;有的则主张是指技术规章与规范, 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与措施, 包装与标签要求、绿色壁垒。笔者认为, 划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类型应以其壁垒的性质为依据, 而上述对类型的划分是以其外部表现形式为依据, 尽管其体系的要件内容多少、主次不同。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 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许多强制性标准也是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技术法规一般涉及国家安全、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节能等方面。

2.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各项的组合。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 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4.产品检验和检疫措施

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包括:保护人类的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以及外来动植物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命免受饲料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以及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保护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等。受此影响最大的产品是农产品、食品和药品。主要检测指标为农药、兽药残留量的限定值;加工过程添加剂的规定;对动植物病虫害的规定;其他污染物的规定;生产、加工卫生、安全的规定等。

5.信息技术壁垒

信息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与贸易相关的信息表述不衔接, 不接轨, 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所造成的贸易壁垒。包括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商品的标识、标签制度、计量单位制、电子贸易、网上招标等。

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 是调整贸易利益的手段, 其直接目的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或地区的消费安全, 维护的是本国的利益。但从目前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 特别是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客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和经济组织, 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 实则是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巩固和维护其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垄断地位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掠夺, 削弱其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角度讲, 则是维护旧的国际政治秩序, 通过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巩固其在政治上的话语权、控制权和霸权。

摘要:正确了解和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 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挑战, 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和我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快速增长的重大问题。应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上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背后的深层次实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非关税措施,定义,表现形式,特点

参考文献

[1]夏友富, 俞雄飞, 李丽.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02 (10) .

掣肘与瓶颈:融资、贸易壁垒 篇11

2004年,民营经济仍将面临2003所面对过的诸多问题,融资问题首当其冲。河北民营 企业家孙大午作了一个尝试,但这个尝试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却没有得到法律的许可。

据从国家发改委得到的消息称,国债将会首次考虑投向民营企业,尽管具体数额没有确 定,但无疑这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随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很多投资、融资的 障碍都会逐渐消除。比如在投资方面,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变审批制为备案制,过 去民间资本搞一个项目也要审批,以后可以改成备案。

2管理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崛起、发展、壮大,成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尽管如此,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仍然有不少民营企业很快便被淘汰出局,消失的 无影无踪。沧海横流,大浪淘沙,对于民营企业的“死”,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那些出局的民营企业出了怎样的问题,他们是怎样“死”去的?病死、挤死、拖死、找 死、压死、憋死、猝死、冤死、老死、被人捅死。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民营企业的这十种死法,时有发生,对比之中若发现了类似问题 ,及早改之,方可稳步向前。

3富豪问题

刚进入2003年,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被枪杀就拉开了这个富豪劫的序幕。一一细 数 ,全年近30位富豪死的死、伤的伤、被捕的被捕、判刑的判刑、加上被审查的、外逃的、资 产一夜间损失缩水的,让外人看得惊心动魄,让富豪们也变得悲戚、紧张了起来。

4贸易壁垒问题

2004年又是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的高峰年。

从家具、彩电、纺织品到农产品,中美贸易磨擦不断;另外欧盟化工品、印度生丝等也 遭遇反倾销,这些在今年将继续影响相关产业及市场发展。

农产品:绿色壁垒动摇70亿美元产品出口。从今年开始,欧盟将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 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我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

纺织品:极可能遭遇特保制裁。2004年是纺织品实施配额的最后一年,纺织品最有可能 遭遇特保制裁。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已根据我国关于纺织 品限制措施的承诺进行了国内立法。

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85%的企业不容乐观。

SA8000:预计2004年将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实施SA8000标准带来的直接或 间接消极影响。

2004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遭遇更多壁垒

2004年,我国企业的出口还可能遭遇更多的壁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外制订 的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农产品:70亿美元遭遇绿色壁垒

从今年开始,欧盟将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的销售,其中涉及我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 0余种。由于这些农药属我国种植业常用的品种,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 农产品出口欧盟构成壁垒。此外,日本把从我国进口的大米残留检测项目由56项增加到104 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也由29项增至62项,日本则多达77项。据联合国的一份 资料预计,今年仅绿色壁垒就可能使我国7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

纺织品:极可能遭遇特保制裁

使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简称:特保)制造壁垒,将是2004年外国制造对华 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是纺织品实施配额的最后一年, 最有可能遭遇特保制裁。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已根据我国 关于纺织品限制措施的承诺进行了国内立法。

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85%的企业不容乐观

据商务部和国际商会组织的统计,2002年以来,每年都有70%以上的中国企业遭遇到技 术壁垒。而进入2004年,国外采用的技术壁垒更有针对性,涉及面更广。我国企业一直具有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最近美国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 钩。SA8000标准是指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 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而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勞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 料、纺织等。今年SA8000标准如果实施,将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在华采购,相当多未经认 证的中国企业将失去订单。

预计2004年将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实施SA8000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消极 影响。另据美国相关商会组织调查,目前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如果SA80 00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

民营企业面临重大问题

2003年对于中国的富豪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多事之秋,甚至有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富 豪们的劫难年。

一一翻看富豪们的历史,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摆在了眼前,这一年的悲情富豪们的故事, 全面解释了富豪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李海仓的被枪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财富创造的追求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力的 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问题,从而拉开2003年对于中国富豪们生存状态深入探讨的序幕。

周正毅、许培新的落马,吴志剑被调查,直接反映出转轨时期,中国民营经济的财富尚 处在一片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业尚欠缺一个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这使得他们容易骗取贷款 。财富的分配和归属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孙大午的缓刑、乔金岭的自杀反映出的则是私营企业家们的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孙大 午因为不会与当地搞好关系,最终导致在政策的边缘崴了脚;乔金岭则是因为与当地关系良 好,一心树立慈善富豪的形象,因而不甘有任何污点损毁自己的名声、损毁企业的发展,从 而走向自杀的不归路。

蒋泉龙、侯丽萍、刘波则都是在资本市场跌了大跟头的人,前两者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 头,同时也险些被资本市场吞噬。后者则干脆玩的就是心跳,当数十亿负债压身时,不得不 选择逃亡的生涯。

杨斌、陈凯的判刑和被捕则反映出一个侧面,在中国市场日趋规范的今天,市场的制度 正在日益健全起来,靠三寸不烂之舌圈财圈地行不通了,想发不义之财也不可能了。

对于周正毅而言,上海静安区那块占地17.64万平方米的地产不仅是一块“鸡肋”,更 是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地区贸易壁垒 篇12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定义, 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大致上是指“进口国或地区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为环境保护法规与生态保护技术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及施行, 而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 学界和贸易界则更加直接地将其定义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贸易自由化发展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对传统进出口贸易保护提出了挑战, 而环境保护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广泛性, 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往往能成为设置各种壁垒障碍的理由和借口, 因而在WTO体系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我国在世界市场中, 对外贸易必然受到其很大的影响, 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对于分析当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劣所在和理清应对措施, 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

由于防止环境恶化与生态经济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因而绿色保护的范围几乎可以渗透到对外贸易的所有产品之中, 这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产品十分广泛, 从饮食、服装再到数码机电, 都可以被绿色贸易壁垒设置障碍。

1.2 关系的不平衡

绿色贸易壁垒关系的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相关产品如何才能达到绿色生态化的标准, 往往是由进口国家确定的, 而进口国家更多地考虑的是本国的消费习惯和生态实际, 将大量的限制性和不平等性条款潜伏于国际贸易协定和国际法条约之中, 这往往使得出口国陷于被动;另一方面, 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 由于技术和历史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生态技术与标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而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 往往却是以发达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和制定, 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使得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 因而造成了贸易中的不平衡。

1.3 难以察觉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自身并无具体法规和条款, 而是隐藏在贸易协定与国家公约执行的过程之中, 或者在出口国产品到岸时提出绿色标准, 这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容易导致出口国遭受损失。

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本质上是不公平的, 贸易保护条款具有一定虚假性,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既有消极负面的, 也有一定促进与激发作用, 因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1 消极影响

2.1.1 降低出口贸易市场准入

这是最为直接的影响,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相关建设和配套制度与资金都比较落后, 在对外贸易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一系列高标准的环保措施与绿色认证标准来限制我国大量产品的出口。随着ISO14000环保标准管理系统在欧盟的启动, 发达国家在绿色认证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几乎完全达成一致, 形成了强大的绿色贸易壁垒力量, 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 欧盟与美日韩所占比重高达77%, 发达国家结成的绿色贸易壁垒联盟通过设置大量高标准的环保要求与认证制度, 将我国大量的对外贸易产品拒之门外或征收高额罚款与关税, 这些都将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大打折扣。

2.1.2 大大增加对外贸易成本

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大量的认证制度和绿色标准来限制进口产品, 而这些体现在了产品从生产、储存再到运输销售的所有过程, 为了获得市场准入,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用于各种检验和获得各种资格认证, 同时在包装和检疫等方面也必须向发达国家靠拢, 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检验和转运以及认证。由于我国环保技术与环保产业都比较落后, 基础建设和可利用的资源极少, 因而上述的认证与检疫几乎都只能由发达国家完成, 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贸易产品的成本, 而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最大的优势便是价格优势, 对外贸易成本的大幅增加, 将进一步降低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优势。

2.1.3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下降。

环境成本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并不计入成本, 因而“以资源换价格”的价格优势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而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在WTO系统中的全面推广, 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由90年代的年均15%跌至10%的区间以内, 且还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由于产品优势不断下降和绿色贸易壁垒越发普遍, 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开始下降, 而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服务业、知识产权和投资等, 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4) 影响对外贸易关系。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 对外贸易摩擦剧增, 而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 在对外贸易中, 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行单边贸易保护, 导致对外贸易中多边贸易摩擦的不断上升, 而发达国家由于环保建设和相关标准贴近, 已不断相互统一和协调, 组成了绿色贸易壁垒阵营, 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或者设置人为障碍, 我国作为贸易大国, 又是WTO系统内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相关贸易摩擦不断上升, 这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不断受到影响, 有的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大量的产品无法出口, 或者要为获得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支付高昂的成本, 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2 积极影响

2.2.1 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不重视环境保护, 以牺牲环境谋求对外贸易的增长,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必须彻底放弃以环境换经济的思维。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 我国各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必须采取措施提升产品, 使之符合绿色标准和各项认证, 而各项认证与绿色加工、包装也孕育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必将为我国的绿色经济市场注入大量资金, 推动环保企业与环保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将促使大量新兴环保企业与绿色经济出现, 这将从本质上改变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 政府为了保障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也将加大对环保产业和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的投入, 而这些都将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基础建设与相关配套制度、设施、资金的进步, 为我国绿色可持续生态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推进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变革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凭借低价产品占领市场, 而这直接导致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的下游环节, 没有发挥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经济功能, 而且这还使得大量的瓶颈性高精尖技术长期掌握在发达国家, 对我国形成技术包围, 影响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全面推行,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越发明显和巨大, 传统的廉价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 为获取市场准入必须支付高昂费用, 甚至根本无法准入。而达到绿色标准和相关认证的产品, 不仅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国外市场, 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关税优惠, 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等国际性金融机构中, 也有专门针对绿色产品的优惠利率贷款, 符合绿色标准和认证的新型产品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绿色贸易壁垒能够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组成的变革,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逐渐被淘汰, 而绿色经济型产品逐渐上位, 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实现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 加强“市场准入”的杠杆调节作用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了限制, 以市场准入加大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 但是反过来国内市场也可以利用市场准入来限制高污染企业和产品的进入。

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使发达国家将大量不符合绿色标准和达不到其经济利益预期的产品拒之门外, 同时他们却将大量高污染高危险度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诸如废弃物、电缆、电池等高污染高能耗等。据统计, 我国每年进口的“洋垃圾”已由1999年的99万吨剧增至2008年的2750万吨, 数量惊人。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 同时还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难以符合西方国家的绿色标准。

利用绿色贸易壁垒, 可以将大量的重污染和高能耗产业与产品拒之门外, 而这些企业在发达国家无法支付高昂的环保费用和税收必须转移发展中国家,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容纳了近5000家污染密集型企业, 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对其进行限入甚至禁入, 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同时可以为发达国家带来较大的产业压力, 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对外贸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3 应对措施

3.1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基础建设

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需要强有力的基础建筑, 在这方面,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的投入, 加快推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环保产业的硬件基础设施, 同时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从本质上建立符合绿色标准的基础。而企业则应该加大投入, 通过新型设备和高级人才的引入, 不断降低产品的能耗与污染。

3.2 积极建立并完善绿色经济认证体系

在这方面, 应该在企业中广泛宣传环保认证思想, 引导和推动企业向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标准靠拢, 逐步以国际通用标准来要求国内产品的生产及运输, 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产品的市场准入建立通行证, 与ISO14000认证以及国际环保认证紧密结合起来。

3.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 应该在对外贸易中尽量谋求主导地位, 在环境认证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发展中国家结成联盟, 积极参加有关环境认证的国际性谈判, 对于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设置的贸易歧视与产业转移, 力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在制定推行之前, 同时对于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的标准, 必须明确拒绝接受。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与进一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双向的, 只要能在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现实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 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 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产业的变革, 相信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周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6) .

[3]李周, 孙若梅.中国环境问题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江晓娟, 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前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深邃的主题内涵下一篇:重性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