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2024-08-02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精选5篇)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篇1

1 贸易壁垒的概念

所谓贸易壁垒就是针对某个国家对外商品进口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条例,从而影响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销售条件。就目前而言,国际贸易壁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非关税壁垒。随着WTO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未来贸易自由化概念的逐渐深入,其设定国际贸易壁垒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本国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侵犯,但各种贸易壁垒形式的出现却打破了贸易自由化的初衷。

2 新型贸易壁垒的种类

2.1 绿色贸易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顾名思义与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国际社会为了保护环境而特设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从而有效的避免危害环境、不合格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这种贸易壁垒形式多数在发达国家较为广泛的使用,他们利用高新技术及环保水平,将商品强制性的进行技术质量标准界定,来限制非本国商品进入市场而影响经济发展。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是将商品无形之间构建一种技术障碍,将商品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制定贸易壁垒。主要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检验制度等形式对其进行商品要求,在生产技术及卫生检验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界定,从而达到限定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销售的目的,采用强制措施对其进行技术检验,进一步维护其本国商品的自由化。

2.3 劳工标准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强制性废除不规范劳动作业;二是禁止使用童工;三是在规定范围内,确保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低工资标准;四是要尊重及保护被雇用人的自由及集体议价的权利。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其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将劳工问题与贸易壁垒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本。

3 新型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从而将可持续发展与贸易发展连接在一起,进一步为新型贸易壁垒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贸易壁垒发展过程中,绿色壁垒及社会壁垒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而出现的两种壁垒形式,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4 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4.1 市场准入性差

众所周知,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数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估计我国受新型贸易壁垒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出口的大量产品都是销往于发达国家,就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为了保护其自身产品的发展,将产品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要求都要求的很高,我国产品很难完全保证其以上规则从而进入国际市场,有些产品经常因卫生不合格而被迫扣留,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产品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4.2 我国企业竞争力减弱,面临危机

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力上并不存在很明显的优势,大多数的企业为了满足新型贸易壁垒的需求,不得不将大量资金用于产品检验上,这就影响了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国针对检验产品的仪器设备并不具备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在仪器检验上需要购买大量的高新技术检验产品来对商品进行检验,这同样会增加我国企业的成本支出,各项检验体系的设立,并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4.3 新型贸易壁垒导致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不足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形式的不断出现,我国针对其金融市场并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融资发展模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并不能将其自身特点完全的发挥出来,受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融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实现网络化的融资。竞争力上在整体水平上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且一些不规范竞争手段的出现更是难以将我国企业融汇于整个大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5 我国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对策

5.1 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应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针对环境应该注意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建立绿色营销理念。新型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更加体现出企业重视环保消费的重要性。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跨越绿色壁垒,故此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同时,出口企业还应该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竞争优势。

5.2 建立新型贸易壁垒预警监测机制

针对现阶段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可以依据我国实际贸易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地预报警检测机制。预报检测机制的制定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将与企业相关的发展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后发布。受发展环境的制约,我国企业在新型贸易壁垒中处于一种劣势,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机构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针对新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5.3 制定与国际一致的标准

从我国贸易发展现状出发,根据新型贸易壁垒的制定,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来增强我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依据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规范来对其我国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我国产品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然后不断利用先进技术加以改进;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要不断总结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扩大出口产品的总额数量,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标准体系。

5.4 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其根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增强其产品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打破新型贸易壁垒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创新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不仅仅要利用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要利用创新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根本上确保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竞争力水平。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不受到外国产品的冲击,从而制定了更高要求的国际贸易壁垒,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进行很大的打压,因而制定保护其本国产品的新型贸易壁垒。当然,我国应该采取相关措施突破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研究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世界贸易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渐加深,从而使得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但是与此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发达国家而言是对本国产品的一种保护,但就我国而言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新型贸易壁垒的简要介绍提出了我国合理化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贸易壁垒,中国,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敬水.试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6).

[2]刘丽杰.试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3(19).

[3]韩雪琴.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2(4).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篇2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明显特征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所采用的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出于维护国内政治经济稳定的考虑,我国不仅遭受了美国“合规性”贸易壁垒,而且又出现了美国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时间集中、多种“合规性”贸易壁垒同时使用等新的特点,使我国对美的贸易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主要表现为美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激增。同时,遭受壁垒的产品范围已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逐年加大。另外,WTO允许的适当保护,也成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合法”的生存土壤,被用来作为进行贸易保护的法律依据,使得许多标榜“合规性”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隐藏着深层次的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反倾销仍然是中美贸易的主要摩擦形式,保障措施(尤其是特别保障措施)、“337条款”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的新手段。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等WTO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外,美国又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以及长达10年的WTO多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随着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作用的下降,新的合规性贸易壁垒逐渐被美国政府滥用。前些年美国对我国石蜡蜡烛、活页环、钢铁管件等产品连续发起反规避调查;还对我国维生素C、镁砂和镁制品提起过反垄断诉讼,这是历史上我国首次遭受的反垄断诉讼。此外,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它所制订的各类技术标准多达5万多个。随着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增加,更具隐蔽性和灵活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无疑将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常规手段。

相互发起贸易救济成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美国紧盯中国加入WTO承诺不放松,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执行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利用各种政府和非政府报告对中国施压。中美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入世以来,美国频繁引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使其取代欧盟成为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国。此外,为了监督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情况,美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企业、国会组成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对中国的贸易、投资、出口管制、人权、法律、宗教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指责。事实上,通过对美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分析,存在大量名义上符合或不违背WTO的有关规则,但实质上是为了保护美国相关产业和市场而滥用的一系列贸易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

美国实施《国家出口振兴计划》的客观需要

美国滥用“合规性”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中美两国产业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美国政府希望借助800多亿美元的投资,为民众提供46万个就业岗位,以逐步落实当年出台的《国家出口振兴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要使美国出口额在5年内翻番,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政府提振美国出口的计划举步维艰。而落实该计划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所谓的“加速建设自由与公平准入的世界市场”。在此前“汇率战”未能得逞的情况下,美国又借助课征高额反倾销税等貌似“合规性”的手段发起贸易摩擦的策略也就顺理成章了。

调整对美外贸发展战略,构建和谐中美经贸关系

多年来,我国奉行“出口至上”的外贸战略,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政府财政负担也不断加重。当前,我国应该将关注的重点从贸易顺差和贸易额转移到贸易平衡和生产率提高上来,逐渐改变出口增长的方式,鼓励、促进和指导企业自主创新,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档次。随着中美经济往来的不断深入,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并建立自己的工厂,我国应该在这一有利的条件下,借鉴美国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通过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格局。增加国内的消费市场和能力,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

另外,我国要合理统筹国内发展与对美经贸关系,同时要树立全局战略意识,坚持与美国发展的全面经贸合作,全面构建和谐的中美经贸关系,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篇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 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最新出炉的2014年第一季度外贸数据成绩单中, 宁夏、陕西、重庆、甘肃的同比增长率分别是100%、87.2%、82.3%、35.52% (中国经济网)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 2013年, 我国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7.7%, 增长速度比我国东部地区同期高出9.1%。[2]美国在金融危机以来, 加大了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力度, 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影响很大, 尤其是对于本身发展基础较差的西部外贸企业而言影响更为显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总损失高达95%。主要来自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所谓的“技术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更是对国内产业的重创。

张建清等 (2011) 分析我国中西部受国际金融影响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均在不断的下降之中, 西部本就不高的贸易比重更是在逐渐下降中, 再加上发达国家 (区域) 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 不断提高进口标准来抑制我国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利用我国制度上不完善之处, 但其重点研究为东南部发达区, 并非西部。

夏倩蓉 (2008) 在其研究中同样涉及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选取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样本, 并采用法规分析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品、药品领域技术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 对于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作用的日益衰弱,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借助贸易壁垒手段保护本国市场, 抑制进口。而文章仅是泛泛而谈整个国家的状况, 从国家出台政策的角度出发, 而非从外贸企业自身角度讨论, 针对性不强。

蒋鹏芳 (2009) 利用清单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法等对茶叶出口遭到抑制的原因及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虽然我国茶叶产量及质量领先, 但其附加价值和技术水平较低, 在国际市场中不具优势。欧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地区) 就相继以技术贸易壁垒手段, 提高对产品技术水平的标准和要求, 扩大检测农药的种类等, 使我国茶叶出口越来越严峻。从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为了影响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

上述文献均针对发达区域, 忽视了西部自身的独特性。且就目前形势来看, 西部发展前景巨大, 市场广阔, 但待于开发, 因此经济实力较弱, 对于其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的不足,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以红酒出口企业为例, 对于我国西北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美国技术性新贸易壁垒对我国西北外贸企业的影响[3]

近年来美国与我国的贸易始终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逆差, 据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 2013年美国货物进口额为22668.6亿美元, 其中自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4%, 同比上年进口增长3.5%。中国同样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 2013年逆差额分别达3184.2亿美元。显然, 中国出口是美国新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打击对象。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恰恰是中国西北外贸企业的软肋。一是严密复杂的技术法规体系。[4]其次, 除政府标准化机构之外, 美国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非官方标准机构, 其作用和地位并不逊色于官方机构, 同时美国政府还通过财政支持、行政支持等支持非官方标准机构的运营。[5]二是规制手段科学严密, 规制目标复杂。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得不成为对其他国家的歧视或限制国际贸易的隐蔽手段, 它设置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已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一)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西北部优势企业产品的出口

我国西部农产品是西部优势产业, 在西部外贸发展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 农业总产值达到11669亿, [6]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美国农产品非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西部外贸企业发展。

(二) 数量的增多, 要求的繁杂加剧西部外贸企业发展问题严重性

以新疆出口棉花为例,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得新疆棉花的出口量大幅度降低。美国每年以杂质、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晰等理由扣留大批我国出口农产品 (张宝均, 2002) 。这不仅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农产品与运输费用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使美国消费者丧失了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 从而影响未来我国与美国的农产品的正常贸易往来。

(三) 繁琐复杂的检验认证程序降低西部外贸企业竞争力

美国对相关的检验认证程序规定极其细致, 步骤更是繁琐, 然而对于本身外贸实力较弱的西部企业来说必须进行大量的设备、人力和检验费用的投入才可能实现贸易的顺畅, 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张瑞华等, 2001) 。

三、中国西北外贸企业SWOT分析[7]

我国西北部外贸企业在这样严格的壁垒情况下, 亟需对自身的优劣条件进行分析与把握, 只有选择利用自身优势并积极应对劣势后才能够在美国现行的技术性新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寻求发展。

(一) 独特的优势

一是资源相对丰富。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 可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支持。二是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西部人口较多, 劳动力价格低廉。三是相对于大企业的灵活性较差。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 因而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四是具有区位优势。西部地区是我国东中部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南亚、以及蒙古、俄罗斯的重要通道。

(二) 存在的劣势

一是科技水平低。西部中小企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科技存量相对不足, 与大企业的技术差距明显。二是员工绩效低。中小企业人员技术工艺落后, 高素质人才匮乏。三是经营不稳健。中小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弱, 习惯依靠政府政策的保护。四是缺少资金的支持。五是信息闭塞。西部特有的自然环境使得信息的传递受到一定的阻碍, 致使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容易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三) 宏观环境的机会

产业由东到西的梯度转移。出口退税的调整和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一方面关上了西部中小企业的一扇门, 但政策的倾斜将引导东部企业将曙光照进西部的开放之窗。西北部企业更要顺应政策要求, 积极投身到转型中。

(四) 客观的竞争风险

一是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竞争者。西部中小企业不仅要承受来自国内发达地区企业的竞争压力, 还必须面对来自国外的人侵者, 使得西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二是替代产品增多。广大的开放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 不进行改革就是坐以待毙, 终将被替代品挤出市场。三是行业政策变化。如2014年新一轮出口退税的调整和加工贸易新政, 对于整体势力较弱的西部中小企业来说形势更为不利。

四、西部外贸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需要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从内外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利用地理位置优越性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带动西北部小规模企业快速运转起来。

(一) 跨越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1. 政府需要转变职能, 引导西部企业跨越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夏友富 (1999) 提出政府职能应尽快从以前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应定位于如何更好的更多的为西部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以及生产活动中所必备的服务, 引导企业跨越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扶持相关产业。

技术性贸易壁垒说到底还是产品质量问题, 从长远看, 生产出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居于优势, 才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唯一出路。

3. 建立应对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西部企业应加快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站, 提供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外技术性措施的最新动态, 以确保将我国产品的出口及生产、加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避免产品出口时遭致多重测试、检查和认证对贸易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以最大限度实现贸易自由化。

(二) 建立具有适应我国国情的自主外贸结构体系

1. 运用区位优势, 发展开放型经济。

在2013年9月出席上合组织元首会议期间, 习近平主席首次发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8]的倡议。他呼吁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层面来看, 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国西北部外贸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西部外贸企业需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 加强同中亚五国的贸易沟通, 抓住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努力发展, 在运输低成本条件下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 抓住产业由东到西的梯度转移的机会。

利用政策的倾斜以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及劳动力价格优势, 将东部企业逐步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学习东部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以及科技水平,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人员素质, 提高生产效率。吸取东部企业经验, 形成固有的“核心竞争力”。

3.

我国西部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企业规模小, 竞争力较弱, 这样的国情决定了在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应对技术壁垒时, 更应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职能和作用。这些民间组织的成立能够极大的提高西部中小企业的凝聚力, 有利于及时分析的外贸出口形势, 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4.

有实力的西部大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越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争取在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中的发言权 (范丽娜, 2006) 。通过在他国建立办事处, 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修改方向, 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如酒泉钢铁集团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在南非、菲律宾和蒙古国[9]都设有办事机构, 便于及时掌握市场动向, 针对市场变化及时给予反应。

参考文献

[1]张建清, 魏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基于贸易结构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2) .

[2]夏倩蓉.论影响食品和药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Z].复旦大学, 2008.

[3]姜鹏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 2009.

[4]张瑞华, 谢秀峨.解读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7) .

[5]赵艳玲, 晏钢, 张旭峰.西部地区中小制造企业打遣绿色品牌的必要性SWOT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7) .

[6]夏友富.影响未来的重要因素——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 1999 (6) .

[7]范丽娜.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中国应对之策[J].经济管理, 2006 (8) .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篇4

337调查是指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自从颁布以来经多次修订,现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接到美国企业的调查要求后,有权对涉案企业进行调查和裁定。其发起门槛非常低,只要美国企业认为某一进口货物侵犯了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就可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337调查。只要该企业可以证明进口的产品确实已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有权禁止该产品的进口。并且通过烦琐的诉讼程序和昂贵的诉讼费用,有效吓阻大批国外的竞争者。

二、337调查对常州出口企业的影响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 2011年,在美国发起的69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企业26起,占比37.7%,与上年同期持平,继续位居首位。1995年以后,涉华337调查总体呈上升态势,且2003~2011年涉华337调查分别居各年涉案国(地区)之首。常州作为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出口企业也不可避免的频繁遭遇这种比反倾销反补贴更为严厉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一)对常州出口企业影响现状

05年,Unilin集团以来自全球30家木地板企业侵犯其在美国的4项专利为由,提起337调查申请,其中涉及17家中国企业,仅常州就有常州市赛力木业有限公司、常州武进中鑫木业有限公司,常州市东家装饰有限公司3家公司。而在这次诉讼中3家公司惨败,使得常州的三家公司不得不选择支付高额的费用出口美国,或者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07年,在英国泰莱公司提起的337调查中,常州市牛塘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在经过两年的诉讼之后,终于成功胜.虽然该案件成为江苏生物技术领域的首起获胜案例,但是为了应对这场诉讼,牛塘化工共花费2000余万元巨资,其中仅律师费就超过1500万元……

因而,我们应该深刻研究牛塘化工的成功经验,为常州出口企业找到应对337调查的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

(二)存在的原因

1. 常州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常州有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山寨”、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来获得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因而当他们遇到来自国外的337调查的时候,大多不敢去应诉,只能接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制裁。虽然最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研发能力,但是往往没有一套科学的研发流程,甚至出现有些公司在立项的时候没有注意查阅相关的文献,在自己研发出来后,才发现该成果早已被其他企业注册。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知道在中国申请自己产品的知识产权,却想不到到其他国家去申请产品的知识产权,造成再出口该产品时侵犯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

2. 我国企业不积极应对337调查

我国企业在面对337调查时普遍采取不应诉的策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遭到337调查后的应诉率不足40%。这就让美国企业感到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不敢应诉的,通过337调查可以很容易的打击中国出口商。从而助长了美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的趋势。

3. 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美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一方面呼吁美国企业在本国建立生产企业,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新的隐蔽的手段(如337条款)来打击中国出口商。

三、解决办法

(一)加强技术研发,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一方面,常州企业可以利用长三角优良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的专业人才,加大研发力度,掌握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主动研发企业的奖励,加大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常州企业的研发水平,提高应该对337调查的能力。

(二)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常州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丰富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中国律师在国外知识产权诉讼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得常州企业或者相关组织,深刻了解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在遇到来自国外的起诉时,能够泰然应对。

(三)对美国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变得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可以通过世贸组织或者其他外交手段向美国施加压力,让其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如果必要,也可以通过报复手段,让美国感受到压力,从而打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美国新型贸易壁垒 篇5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简称TBT) , 是指一国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 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欺诈等为由, 强制或非强制性地采取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手段, 并且对国际贸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当的障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 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 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一般来说, 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时, 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明确, 配套性、系统性强; (2) 法律法规与标准衔接较好; (3) 先进实用; (4) 制定过程透明度高,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比较多; (5) 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明显。技术法规和标准本身的产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 但是过分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制造障碍, 容易形成壁垒。

2. 繁多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

根据WTO的《SPS协议》, 各成员国可以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免受病虫害或带病虫害有机体侵入而采取一些检验、检疫措施。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 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 给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3. 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

发达国家规定了大量的合格认证制度, 这些认证制度在细节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 并且认证价格不菲, 从而给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如美国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ntrol Point) 即 (HACCP) 管理体系, 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的水产品和肉类食品。欧盟也认可采用HACCP体系。日本政府则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质量认证制度, 要求凡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并加贴认证标志。

4. 严苛的包装和标签要求。

美国是世界各国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 1992年12月12日实施的“食品标签法”, 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 (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蔬除外) , 要求表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 , 否则禁止销售。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 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 (进口品) 等。欧盟理事会修订了关于食品标签、说明及宣传的第200/13/EC号指令。新条例旨在确保消费者更容易得知食品, 要求必须在标签上标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

1. 美国的促进机制。

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 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 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 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 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信贷公司、海外农业服务局、美国商务部、农业协会、农产品贸易协会等。此外, 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 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 制订生产计划, 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 建立和利用出口价格协调机制, 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 (2) 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开拓计划: (1) 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农产品销售, 美国国会和政府共同制订该计划, 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 直接面向国外最终消费者。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 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服务局, 经海外农业服务局审定后拔付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 (2) 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 借以开拓新市场, 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美国政府制订了此计划。方式也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以返还偿付的形式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援助。 (3) 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 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 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 (4) 构建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灵活而有力的, 以科学为依据, 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 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有效、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体系, 并在法律规章制度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2. 欧盟的促进机制。

2003年6月26日, 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新农业政策改革决议。改革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 分别从2004年和2005年开始执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革直接补贴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 取消原来与产品类别和种植面积有关的挂钩补贴, 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场补贴” (Single Farm Payment) 。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额将根据以2000-2002年为基期的情况确定。一经确定, 补贴就与种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多少无关。 (2) 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上述各项补贴政策包括单一补贴政策, 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 但是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 (3) 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 (Farm Advisory System) 。在2006年以前, 各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个新的农场咨询系统。但是2007年以后, 各成员必须都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2010年以前, 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这个系统。2010年, 农业委员会将报告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 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决定是否将该系统变为强制农民参加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农场审计部门将定期地对农场投入物的投入水平进行审查, 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的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有关的费用将由欧盟的农村发展基金支付。 (4) 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按照新的改革决定, 将对大农场直接补贴标准予以调减。调减的幅度是:2005年为3%, 2006年为4%, 2007年以后为5%。据测算, 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 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的实施, 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 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 日本的促进机制。

(1) 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 该协会由农林水科大臣任会长, 各省厅、地方政府、各全国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贸易、旅游促进团体、以及地方出口促进团体作为成员。该协会负责制定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战略, 确定农产品出口的具体目标, 完成并实施年度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 与外国政府交涉取消农产品进口壁垒等。 (2) 加强对外交涉, 为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铺路搭桥。为扩大农产品出口, 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国交涉, 在关税、检疫等方面取得进展, 比如, 通过双边F T A协议, 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高关税;要求进口国调整顿秩序检疫政策, 或根据进口国的检疫要求采取改进措施等。 (3) 建立面向出口的生产、流通体制。此举主要是通过构筑面向出口的生产体制, 导入新的技术, 生产出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 符合海外市场标准的、与日本市场有所不同的农产品。同时, 为了保持农产品的出口品质, 降低成本, 建立出口包装和保鲜系统, 利用共同的运输方式, 开发出专门出口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流通体制。 (4) 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 (1) 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日方对农产品出口的海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然后将该信息分发给相关单位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 如检验检疫制度、商标登记、培育权保护等;也包括市场需求、商品价格、流通状况、饮食习惯等。 (2) 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出口计划、开发海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等。具体方法如在国内成田机场介绍、销售日本品牌农产品;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设立直销点, 搜集市场反应;召开生产、流通、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准备会等;在国外, 政府协助民间进行市场调研、疏通政府关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加强与海外相关贸易部门的联系;另外, 金融机构还向农产品出口提供融资和保险的服务。

三、建构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美、欧、日等国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尽管很多, 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官方层面的政府努力, 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农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 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 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

与多数人预期的相反, 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 但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却遇到极大阻力, 主要是日本和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壁垒。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 真正的自由贸易仍然只是一种理想, 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 同时也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实际用于农业的政府支持却十分有限。因此, 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 深入研究世贸规划, 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 探索建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 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抵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所谓“绿箱”政策, 指的是政府在执行支持计划时必须符合: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 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贸易扭曲, 对生产影响很小;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作用。根据WTO规侧, “绿箱”措施可免除削减义务。由于绿色政策在W T O规则里并不承担削减义务。因此, 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2) 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我国黄箱支持量允许标准为8.5%。目前我国黄箱支持量不大, 主要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面。除了玉米以外, 我国粮食品种的支持量都是负保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很少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都处在世贸组织的“微量允许标准”之内。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 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农业协议要求, 转换支持方式, 主要应补给生产者。因此, 对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应做较大的调整, 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并重新确定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 (3) 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 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鼓励企业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进品生产加工检测检验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在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 (4) 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 研究制订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体办法, 针对农产品的特点, 加快研究、设计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 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 (5)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 (1) 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 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 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 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 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 (2) 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 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 0%以内时, 国家对本国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为国内生产成本8 2%~9 0%时, 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 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吕, 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 0%时, 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 (3) 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重点资助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国际博览会、交易会, 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市场调查, 广告促销、营销策划、产品推介, 以及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认证认可及国际零售商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推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 支持国内认证机构开展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 资助出口企业通过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 (4) 改善出口农产品的物流条件, 提高出口率。加强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 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用, 实现省际互通。要重点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运输问题, 以降低出品成本, 突破发展瓶颈。

2.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 基本原则。 (1) 坚持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 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 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 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 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 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品, 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 从实际出发, 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 并组织实施。 (2) 坚持技术创新, 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 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 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 优化出口产口结构, 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坚持市场化方向, 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 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4) 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 拥有自有生产基地, 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 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 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 (2) 具体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方式, 质量不高, 标准不统一, 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 使我国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低劣抵消了, 因此, 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以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为参与竞争的基础或前提。 (2)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 (3) 进行宏观调控, 整合各地优势, 形成合力。 (4)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增加优势农产品的产量。 (5) 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实现出口市场的区域多元化格局。 (6) 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 (7)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

[1]HACCP是指以预防为主的食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方法管理体系。其基本原则是:1.评估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的风险, 分析其潜在危害 (HA) ;2.鉴别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点并按已分析出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 (CCP) ;3.确定与各关键控制点相适应的临界值;4.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频度以确保符合临界值;5.确定经监控认为关键控制点失控时, 应采取的纠偏措施;6.确定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7.建立全部的程序文件和与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相适应的准确有效的记录。

[2]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gov.cn

[3]“绿箱子”保护, 商务部网, http://www.mof.gov.cn., 2008年1月24日下载

[4]叶堂林:“世贸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 2004年6月, 第144页。

[5]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gov.cn/, 2008年2月21日下载

[6]《农产品出口的“十一五”发展规划》:http://www.mofcom.gov.cn/, 2006年8月24日

上一篇:输注效果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