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2024-10-04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精选5篇)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篇1

1 贸易壁垒的概念

所谓贸易壁垒就是针对某个国家对外商品进口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条例,从而影响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销售条件。就目前而言,国际贸易壁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非关税壁垒。随着WTO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未来贸易自由化概念的逐渐深入,其设定国际贸易壁垒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其本国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侵犯,但各种贸易壁垒形式的出现却打破了贸易自由化的初衷。

2 新型贸易壁垒的种类

2.1 绿色贸易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顾名思义与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国际社会为了保护环境而特设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从而有效的避免危害环境、不合格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这种贸易壁垒形式多数在发达国家较为广泛的使用,他们利用高新技术及环保水平,将商品强制性的进行技术质量标准界定,来限制非本国商品进入市场而影响经济发展。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是将商品无形之间构建一种技术障碍,将商品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制定贸易壁垒。主要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检验制度等形式对其进行商品要求,在生产技术及卫生检验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界定,从而达到限定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销售的目的,采用强制措施对其进行技术检验,进一步维护其本国商品的自由化。

2.3 劳工标准壁垒

这种贸易壁垒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强制性废除不规范劳动作业;二是禁止使用童工;三是在规定范围内,确保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低工资标准;四是要尊重及保护被雇用人的自由及集体议价的权利。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其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将劳工问题与贸易壁垒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本。

3 新型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从而将可持续发展与贸易发展连接在一起,进一步为新型贸易壁垒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贸易壁垒发展过程中,绿色壁垒及社会壁垒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而出现的两种壁垒形式,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4 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4.1 市场准入性差

众所周知,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数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估计我国受新型贸易壁垒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出口的大量产品都是销往于发达国家,就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为了保护其自身产品的发展,将产品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要求都要求的很高,我国产品很难完全保证其以上规则从而进入国际市场,有些产品经常因卫生不合格而被迫扣留,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产品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4.2 我国企业竞争力减弱,面临危机

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力上并不存在很明显的优势,大多数的企业为了满足新型贸易壁垒的需求,不得不将大量资金用于产品检验上,这就影响了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国针对检验产品的仪器设备并不具备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在仪器检验上需要购买大量的高新技术检验产品来对商品进行检验,这同样会增加我国企业的成本支出,各项检验体系的设立,并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4.3 新型贸易壁垒导致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不足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形式的不断出现,我国针对其金融市场并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融资发展模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并不能将其自身特点完全的发挥出来,受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融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实现网络化的融资。竞争力上在整体水平上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且一些不规范竞争手段的出现更是难以将我国企业融汇于整个大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5 我国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对策

5.1 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应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针对环境应该注意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建立绿色营销理念。新型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更加体现出企业重视环保消费的重要性。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跨越绿色壁垒,故此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同时,出口企业还应该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竞争优势。

5.2 建立新型贸易壁垒预警监测机制

针对现阶段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可以依据我国实际贸易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地预报警检测机制。预报检测机制的制定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将与企业相关的发展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后发布。受发展环境的制约,我国企业在新型贸易壁垒中处于一种劣势,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机构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针对新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5.3 制定与国际一致的标准

从我国贸易发展现状出发,根据新型贸易壁垒的制定,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来增强我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依据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规范来对其我国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我国产品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然后不断利用先进技术加以改进;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要不断总结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扩大出口产品的总额数量,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标准体系。

5.4 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其根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增强其产品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打破新型贸易壁垒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创新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不仅仅要利用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要利用创新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根本上确保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竞争力水平。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不受到外国产品的冲击,从而制定了更高要求的国际贸易壁垒,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进行很大的打压,因而制定保护其本国产品的新型贸易壁垒。当然,我国应该采取相关措施突破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研究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世界贸易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渐加深,从而使得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但是与此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发达国家而言是对本国产品的一种保护,但就我国而言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新型贸易壁垒的简要介绍提出了我国合理化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贸易壁垒,中国,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敬水.试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6).

[2]刘丽杰.试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3(19).

[3]韩雪琴.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2(4).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篇2

警惕反垄断成为对华贸易的新型贸易壁垒

戴 瑾 江汉大学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和倡导下,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逐渐弱化并逐步取消,而一些披着合理外衣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日趋增多。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利用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和反垄断法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成为一种贸易保护的新利器。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这一新型贸易壁垒所提出的挑战。

一、美国公司诉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案及其启示

2005年1月26日,中国几家维生素C生产企业(包括华北制药集团下属维尔康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维生药业、华源集团江苏江山制药及东北制药集团),接到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院送达的美国两公司(Animal Science Products和The Ranis Company)提出的反垄断诉讼传票,诉称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自2001年12月起联合操控出口到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维生素C价格与数量,“形成‘卡特尔’联盟,限产保价,操纵市场价格,使原告企业支付的售价高于加入‘价格联盟’公司所给的售价”,触犯了美国及加利福尼亚州反垄断法规,使原告公司蒙受了损失。原告表示要索取3倍的不明损害赔偿以及其他辅助赔偿。这是国外针对中国企业反垄断诉讼的第一案。

2008年11月6日,美国纽约州东区地区联邦法院做出裁决,驳回生产并出口维生素C的四家中国企业的中止请求,案件将继续审理。这一裁决对中国的被告企业来说是一大挫折,因为此案一旦败诉,可能涉及巨额赔偿,而且会引发其他出口行业的类似官司,实在是影响甚大。

中国维生素C企业集团遭反垄断诉讼案对我国政府及企业产生了以下启示:

一是本案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协调定价是自发的而后由政府默许的,还是在政府要求和强制下进行的。如果生产企业存在价格协调行为,其出口价格一致,美国法院就会对案件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对行为的动机和结果都无需调查取证,被诉方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其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辩解。如果企业之间共同定价是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现在的商务部)的推动下进行的,就是国家行为,属于美国反垄断法豁免的范围。此案说明,尽管外经贸领域竞争例外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原则,但这项策略仍然潜藏着遭到贸易伙伴反垄断法指控的风险。

二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协调会议和自律协议,成了遭受美国两家企业控告“垄断”的重要证据。维生素C从2002年5月1日开始列为海关审价、商会预核签章商品。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牵头下,包括被告在内的中国国内维生素C企业达成了维生素C出口数量和价格方面的协议,原告认为商会组织了联合操控与共谋活动。此案说明,政府及商会管理和调节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些方式需要认真反思。

三是欧美近十几年不断加大对价格卡特尔的打击力度,特别是针对维生素市场采取了规模空前的对国际卡特尔的调查和惩罚。中国企业以协调定价来应对倾销指控的威胁,可谓自撞枪口上。此案说明,在反倾销和反垄断两道紧箍咒的束缚之下,国内原料药企业原先的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低价+规模”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目前,利用本国反垄断法已经成为西方各国实行贸易保护,推行贸易壁垒的新手段。而且,这类法律纠纷有可能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另一个摩擦点。

二、反垄断贸易壁垒盛行的缘由及其影响

一些国家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地位,利用国家的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的实施进行合理的贸易保护,并已成为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的成果正在被贸易保护主义所侵蚀。一国如果滥用竞争政策或法规,或者对限制竞争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或执行反垄断法的失败,都会导致该国竞争规则的反贸易效应,进而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工具。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所导致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国际上限制竞争的行为越来越突出,诸如出口垄断协议、滥用国际市场优势地位、国际兼并行为等垄断行为愈演愈烈,这些行为都严重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和公平。反垄断贸易壁垒(TradeBarrierofAntimonopoly)由此产生。

(一)反垄断贸易壁垒盛行的缘由

1.各国立法状况不一是形成贸易壁垒的直接原因。竞争法或反垄断法具有规范市场经济竞争的“经济宪法”的地位,也是国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主要手段。为了维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目前约有100个国家制定了国内的竞争法或反垄断法,其中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制定的。竞争法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名称,美国的竞争法被称为“反托拉斯法”,欧盟各国统一称为“竞争法”,日本的竞争法称为“禁止垄断法”,我国的竞争法则称为“反垄断法”。但由于各国反垄断规则的差距很大,有的国家已经制定了竞争法,有的国家还没有制定竞争法。在立法的国家之间,其立法目的及标准也相差甚大,从而导致一国竞争法的实施会形成对另一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2.各国执法力度不一是形成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反垄断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执法活动也有很强的政策性。条文大同小异的竞争法,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之间执法差距很大。例如,反垄断法的先行者——美国反垄断法不仅覆盖了其国内的全部经济活动,而且在执法力度和惩治强度方面都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但现在欧盟对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却采取越来越严格的措施,像英特尔(Intel)、可口可乐(Coca-Cola)等公司均被指控有反竞争性行为,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却没有对这些公司提起任何指控。正由于各国在执行政策时宽严不一,一方面允许甚至鼓励本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又严格管制外国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这些都会对贸易自由化产生影响。有些国家甚至打着贸易自由化的旗帜,利用反垄断规则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在这种状况下,反垄断法就演变成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

3.反倾销蜕变成反垄断争端,促发新型贸易壁垒。制定竞争政策和反倾销制度主旨都是规范竞争。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是被用来规范一个市场内的竞争关系,反倾销制度是在规范不同市场间的竞争关系。因此,两者在许多领域内常有重叠规范之关系。因此,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价值判断的标准就在于对自由竞争经济秩序本身的维护和促进,可以有效抑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危害,从而减少倾销的发生。另一方面,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保护的理念是竞争而不是竞争者,通过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协调竞争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对竞争各方的合法权益都给予平等的保护,而不是偏向于某一方。而反倾销制度追求保护国内特定竞争者的个体正义,实质上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或企业免受低成本的外国生产者的竞争行为的侵蚀。因此,出口商为了避免遭受反倾销指控,往往结成卡特尔协议,共同限制销量或提高价格。Partick A Messerlin结合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曾证明反倾销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从事卡特尔活动的企业用作保护其卡特尔利益的工具。因此,出口商就会陷入滥用市场优势,扭曲国际竞争秩序的争端之中。

由此可见,为减少被他国反倾销而主动采取措施,协调出口行为,这种应对之策本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外经贸领域竞争例外原则,但实施中却潜藏着遭到贸易伙伴反垄断法指控的风险。例如,我国维生素C企业的协调会议和自律协议在美国被指控为具有价格共谋的垄断行为。

(二)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存在着被滥用情形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问题是目前各国反垄断法产生冲突的主要因素。所谓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指内国反垄断法超越领土范围,适用在国外产生的但对国内有影响的一切限制竞争行为包括企业合并行为。它强调的是一国反垄断法的效力范围。目前已有 50多个国家确立了域外适用制度。以美国的立场最为典型。1945年美国铝公司案开创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效力的先河,认为发生在美国境外且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精神相抵触的任何行为,不管行为者是何国籍,也不管行为发生在何地,只要该行为对美国市场产生限制竞争的影响,美国就对其享有管辖权。欧、日各国竞争法及其域外管辖制度大都深受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影响。我国现行《反垄断法》也确立了域外适用制度。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此制度宣布对境外发生的外资并购案件拥有管辖权,从而禁止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域外适用制度从理论研究向立法实践的转化。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究其本质,是以国内法来规范国际经济行为,因此带有经济霸权主义色彩。如果各国法律都对域外管辖行使自由裁量权,势必造成滥用,不仅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带来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法律后果,而且会导致国家间利益冲突的扩大。以巨型石油企业埃克森和莫比尔的合并案为例,这两个企业几乎在全球都有经营活动,它们的合并要向美国、欧盟、加拿大等 12个国家或地区的反垄断主管机关进行强制性的申报,多重的申报不但加重了企业负担,同时会引起各国管辖权的冲突,影响到正常的经济交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制度往往沦为贸易保护主义工具。

(三)实施反垄断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荷兰集装箱企业博格引发反垄断调查,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等 17家中国企业被美国两家公司诉称合谋操纵镁砂和镁制品出口价格,说明反垄断调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自身产业发展的利器。反垄断诉讼以国家利益为重,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反垄断诉讼依据效果原则,只要对他国经济造成实质损害,都会成为被诉的对象。反垄断诉讼不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之内,一旦我国企业被诉,不能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只能采取其他的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反垄断贸易壁垒持续时间长,损害程度大过反倾销。

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占据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地位。当跨国公司利用其竞争优势成为限制竞争的市场势力时,它们就可能给东道国的经济和技术全面均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国际技术贸易中,以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主的技术许可方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知识产权战略经验,利用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急于引进先进技术的心理,实施限制性商业行为对被许可方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限制,以垄断并不断扩大其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利益。再如,跨国公司以控制为目的并购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泉州市41家国有企业被外商成片收购,大连市二轻部门企业被外商成行业收购造成企业经济主权的旁落,必然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形成垄断的现象。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公司滥用市场支配优势、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这三种行为,虽然其主体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企业,但其行为后果单方面地影响了我国市场的竞争秩序,这些应该是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及反垄断主管机关关注的重要对象。

三、我国规避反垄断贸易壁垒风险的策略

反垄断规则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工具,由于游离于WIO的争端解决机制之外,目前又没有统一的国际公约调整各国的做法,因此,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有必要警惕国外以反垄断为借口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第一,在WTO框架下形成一个统一的与贸易相关的反垄断措施的协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促进国际间的竞争,建立全球适用的竞争政策是必然发展趋势。而WTO又是协调各国竞争政策的最合适的场合。正如《多哈宣言》所指出那样,“我们必须在某些关键领域进行更多的工作”,各成员国应当加强国际竞争政策方面的双边与多边协调和合作,采取必要行动进一步推动反垄断措施的协议的达成,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为各国的实践建立一个统一性的标准。

第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从2008年8月1日付诸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贸易保护条款规定上看,对于保护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抽象规定。有必要在未来反垄断法具体实施细则中,依据相关的竞争政策指南,紧密结合产业政策目标以及对外贸易政策与法律制度规定,对贸易保护条款的相关适用范围、程序予以明确详细的规定,从而真正实现贸易保护的立法目的,防止过度、无序的竞争,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此外,我国必须积极参加反垄断法的国际执行的合作与协调,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第三,企业通晓进口国有关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及豁免制度的规定。在缺乏统一的解决违反竞争法纠纷的机制下,建立域外适用制度,还可以制止外国对我国企业滥用反垄断法,起到威慑作用。此外,企业还应了解进口国有关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一旦遭受国外反垄断诉讼,我国被诉企业可以设法寻求“外国主权豁免”、“国家行为豁免”和“外国主权强制原则”等抗辩理由,以便进行有效规避。

第四,企业应当审视自己的出口商品协调机制。之所以采取出口商品协调机制,根本原因是此类商品几乎全部属于成熟产品,没有独创的技术,企业不得不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因此从中长期看,要化解进口国对我国商品设置反垄断贸易壁垒的风险,治本之策在于企业应该尽快走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行业协会或商会应指导企业避免实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在法律、行政章程制度下对其会员企业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生产、营销、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开展对外贸易促进活动。另一方面,行业协会或商会应当协调行业内的有序竞争,加强对会员企业进行监督和约束,审慎灵活地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合法的经济权益。

[1]王先林﹒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海峰﹒世贸组织新型贸易壁垒法律规制及热点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宋海伟、王海峰﹒反垄断贸易壁垒机制初探[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2).

[4]王海峰﹒试论反垄断贸易壁垒与 WTO竞争规则 [J]﹒法学,2007,(10).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篇3

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化解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基础

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产业结构, 进行调整的力度一定要增大。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的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些, 就应该将产业结构进行大力度的调整, 当前我国的出口模式大都是低价竞争、规模扩张, 而不会带动产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遗弃掉这种模式, 优化出口和产业结构, 实现共同增长。针对一般的贸易发展我们还是要进行鼓励,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加工贸易型进行升级, 转移出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环节, 以降低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会将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加大。国际环境在不断变化, 我国面临这样的情况, 应尽快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调整速度加快。首先, 要将管理贸易政策体系建立起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特点都是管理贸易政策中所包含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所体现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 鼓励国家对外贸易管理要结合法律法规平稳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一直是我国的重点, 而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共同将“内需”和“外需”进行拓展。同时, 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要尤为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起来, 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和冲突, 为外经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

要高度重视货物出口和服务贸易, 但对有实力、耗能低的企业也要鼓励他们走出去进行国外的直接投资, 我们一直是将商品出口, 但是现在要尽量改为资本的出口, 有效利用这两种资源和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推动我国出口贸易, 实现双赢。主要方式包括:第一, 当地分销网络在相关顺差的市场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因此要将其购买下来;第二, 有些国家对于加工生产企业的设立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可以将加工生产企业在这类型的国家中建立, 或者将其设置在国内行业过度竞争的领域中, 将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出口更多的增加到国外投资中。

四、针对不同类型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特点进行区别应对

1、美欧等对敏感产品的检测, 预防措施一定要做好。

目前,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发达国家采取的重要集中点。在发达国家, 这类产品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和市场, 但是却会将一些就业吸引进来, 并且也有尤为强势的产业协会组织。同时政府也会受到这类组织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 我国应该及时地找到应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方法。一方面,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运用国际诉讼, 要表明立场;另一方面, 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 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

针对贸易保护措施我们要建立一些正常的应对措施, 以便随时进行防范。

法律和取证方面是我国一定要作为重点进行的工作。面对证据的规范, 发达国家的要求很严格。在应诉中, 国内企业和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发挥的作用一定要积极主动, 针对证据收集一定要加倍重视, 在调查国的主管机构抗辩中, 一定要更有力。

2、对于发展中国家, 要确定重点, 制定措施各个击破。

我国已经被很多国家启动了贸易保护措施, 因此我们就需要对那些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于这些国家, 要将出口贸易和综合运输继续发展下去, 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合作更应长期的维持下去;设立贸易及经济、非经济冲突预警机制, 通过对能源、原材料进行购买, 加强与此类国家在特保和保护措施案件中的谈判能力。

针对和我国有产业结构竞争关系的国家, 要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 加工利益矛盾和冲突化解。例如, 在国际能源市场上, 印度在钢铁等行业和我国竞争激烈。08年以来, 印度有13项保护措施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已经停止调查了6项。同时, 应积极采取措施将其国内力量的分化作为重中之重, 把外部的压力向内部压力进行转化。

五、政府应在健全技术法规、标准以及认证认可体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促进标准的国际化与自主知识产权化, 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促进我国标准国际化有两个条件:第一, 国外一些先进的标准化, 我们要进行借鉴。针对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标准要进行宣传和应用, 以此来提升我国国际化标准。第二, 企业的标准应该是成熟的, 并且它的创新能力一定也要是最高的, 它要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准确的行业标准, 然后慢慢地将其演变为国际标准。

2、推动认证机构参加全球认证与互认体系。

我国要更加重视认证制度和法规, 并且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针对这些认证机构要有专门的考核和管理标准, 这样可以促使我国的认可机构在国际中立足。同时, 与国外认证机构的合作也是尤为重要的。

3、重点完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体系。

当前, 我国关于动植物的卫生检疫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应该将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规和标准尽快制定出来, 以便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SPS措施方面的差距。我国的技术贸易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并且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这对于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虓.论金融危机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问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 (10) .1.文虓.论金融危机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问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 (10) .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篇4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人文贸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23-02

一、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的理论概念

贸易,也被称为商业,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的交换。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人们只会从事一个小范围的工作,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来维持个体的正常生活。所以,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人,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

1848年1月9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公众大会上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曾经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不管商品相互交换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那些自由贸易的信徒认为,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对抗,他们这种妄想,真是令人莫解。恰恰相反,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为显著。”“先生们,不要受自由这个抽象字眼的蒙蔽!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家压榨劳动者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仍然关注的是“物”而非“人”,这种自由贸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不是关注劳动者的自由。所以,马克思强调真正自由的贸易应该是关注“人”的贸易,即:人文贸易。

我们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将人文贸易的内容归于以下几点: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文贸易提出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两个方面。第二,在人文关怀方面。马克思强调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劳动者,不是物质财富。所以,人文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重“人”,而后者重“物”。人文贸易强调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健康、劳工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等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方面。第三,在公平贸易方面。马克思强调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国之间的往来是公平的和道德的,人文贸易强调国家间的“最惠”、“普惠”、“互惠”的道义观。人文贸易强调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人文关怀的忽视,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人文贸易的盛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但是,人文贸易也经常被一些发达国家所误用,他们经常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设置重重壁垒,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利用人文贸易而形成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说是人文贸易应用上的一个污点,它在使各国的利益评价标准逐步趋向统一的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并成为了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应用的缺憾——新贸易保护主义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传统贸易保护而言的,是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环境下,国际贸易保护逐渐出现了技术化(技术标准成为最为复杂、苛刻的贸易壁垒)、绿色化(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政治化(发达国家利用人权、劳工标准阻挡低成本产品进口)的特点,形成的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类型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主要有: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贸易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凭借着保护对象社会化、保护范围扩大化、保护主体集体化、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等特点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往来,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引向歧途。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评价

1.使各国在经济贸易与合作中逐步认同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各国逐步形成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理论主要以一些空洞的经济数字作为贸易利益的衡量指标。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这种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要求了。所以,各国发现不仅要关注贸易的总量,还要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贸易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追求短期利益发展到追求长期的综合利益。

2.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崛起,在某些产业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逐渐构成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主张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所谓的“公平贸易”,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本国市场的对等开发、放开,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借此为自己的贸易保护行为寻找新的借口。

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反倾销,这个所谓公平的贸易方法也正被很多国家作为一种补救性贸易保护措施所应用。而且日益使这种明显是防卫性的保护措施,变成一种新贸易保护的攻击性武器,进而越来越成为推进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的障碍。就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企业要求保护的申诉需求中,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一直占90%以上。那么这种表面追求公平,实质带有歧视性的贸易做法正日趋增加,所以说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走向歧视。

3.成为发达国家推行霸权的主打工具。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文贸易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且不稳定。而发达国家为稳定就业,缩小贸易逆差,利用人权意识、环保意识、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制定各种苛刻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质量标准以此来限制进口,这也就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环境、技术等优势制定很好的标准,这些标准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主打工具。

参考文献:

1.散长剑,蒋天虹.论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价值取向——人文贸易主义.国际贸易问题,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22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5.王亚飞.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表现特征[J].理论导刊,2007(6):98-100.

6.金泽虎.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导向透视[N].光明日报,2007.01.23

(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辽宁辽阳 111000)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篇5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

我国贸易结构存在“高进低出”即高价进口石油等化石能源,低价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特点。这种大进大出的能源进出口形式,不仅消耗了大量宝贵资源且浪费了外汇储备、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贸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快贸易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转向能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贸揚。直至今日,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仍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艰难而曲折。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会遭受严峻的挑战。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 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自年“轮胎特保案”之后,又在无缝钢管等领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措施。年月,欧盟就“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终裁,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的反补贴税和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第一次对我国发起“双反”案。年月美国,就“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初裁,认定中国输入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如果终裁依然维持这个结果,这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甚至会影响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打击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措施不断增加,涉及的金额也在急剧增加。一方面使我国企业遭受巨额损失,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打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经营利润。今年来,“中国威胁论”从国际政治领域向经济、贸易领域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二、 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1. 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FDI一直被视为解决国内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通过实施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水电优惠、税收政策、低价供应土地等来吸引FDI。FDI对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储蓄一外汇双缺口”的不利影响。第二,伴随FDI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优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服务贸易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逆差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等。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指数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如保险业、金融服务业、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出口竞争力极弱,只是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如建筑服务业、广告宣传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措施

1. 提高FDI利用效率的措施

FDI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FDI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我国进行投资的,其投资的行业、地域、规模等是与外商自身竞争实力相适应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比重过大,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经济社会问题都与FDI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联。为达到趋利避害,合理的利用FDI,提高FDI利用效率的目标,政府必须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合理引导FDI的流向,提高利用FDI的效率,使其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结构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增强FDI在促进地区间经济、贸易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功能。

2. 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相对于美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与服务业仍不发达,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具体分析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方针、政策。(1)服务贸易企业除提供丰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外,更应努力营造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文化氛围来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完备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绩效体系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2)我国服务行业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还缺少像埃森哲、毕马威这种国际性知名服务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的服务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并充分发挥作为本土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建立健全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来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3)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根基。要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先增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向服务业倾斜,削弱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准入限制。

四、结语

综上,通过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可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制定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优化贸易结构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建良,汪涛.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问题讨[J].湖南财经高等学校学报,2009.

[2] 马丹丹,杨迎春.能源消费约束下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J].经济纵横,2011(5):95-97.

上一篇: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抗生素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