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案例(通用8篇)
贸易保护主义案例 篇1
贸易保护措施案例
------------------
进口设备因检验条款制订不合理导致重大损失案
【概要】
某年,河北省一家大型企业从J国进口了一台用于纸浆生产的专用生产线,工厂计划为此专门建造专用厂房。合同签订后,工厂即开始基建工程,合同货物也按时到位。但是,基建工程开始不久,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建工程款没能及时拨付到位,致使工程出现较长时间的停工。后来经过工厂的积极奔走努力,款项终于筹齐并重新开工。但未等到厂房建好,设备规定的检验索赔期限已经截止。厂方与外方协商延长检验索赔期限,但遭外方拒绝。后来在外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设备顺利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正式生产。但不久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转,中方认为是设备内在质量问题,要求外方解决,但外方坚持认为是中方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致使设备损坏,因此拒绝负责进行免费维修。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案情】
1994年5月,河北省一家造纸厂(以下简称S工厂)进行技术改造,与J国的一家造纸设备制造商签订了引进纸浆生产线的进口合同,合同规定引进该制造商具有80年代末先进水平的纸浆生产线,合同货值约为120万美元,到货时间为次年的3月,由外方负责安装调试,并保证在当年6月份开始投入正式生产。合同规定,合同签订后30天内由中方负责将货款的20%做为订金汇入外方指定的帐户,然后货款的60%通过S工厂开出的即期信用证结算,余下的20%由S工厂对设备进行调试安装并投入正常生产后的30天内付清。合同还规定,进口厂家如果对设备质量有异议,可以在设备调试安装完毕并投入正常生产后的90天内出具有关的质量检验证明,并在1995年9月30日之前提出索赔。
合同签订后,工厂立即着手专用配套厂房的基建工作。原计划基建工作在6月初开始,第二年的2月份结束,设备安装调试在5月底之前结束。但由于基建项目审批手续及前期准备工作的衔接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建工作拖了两个多月到了8月初才实际开始。然后到10月初,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项目资金没能及时到位,致使工程在开工后不到两个月便又陷入了停工。后经工厂多方奔走筹措,终于申请到技改项目配套工程贷款,使得工程在12月底才重新开工。
95年3月初,基建工程才进行了刚过一半,外方设备便按原计划运抵S厂,但由于专用厂房还未建好,只好将设备未拆箱而原封不动地暂时存放起来。除了部分关键的精密电子仪器部分放在仓库进行专门保管之外,其余的较大的部分均露天堆放在工厂的院内,任凭风吹日晒。
3月初,外方来电询问有关设备安装调试情况,中方回电告知因配套厂房未完工,设备安装调试需延后,具体时间由中方另行通知。同时中方还提出希望外方将货物质量索赔的期限顺延,但遭外方拒绝。对方请中方对产品质量放心,同时提出为了照顾中方的利益,索赔期限
可以从原订的9月底之前延至12月31日,余下的20%的货款仍需在正式投产后的30天内付清。中方对此表示了接受。
1995年8月中旬,S厂的专用车间建成,比原预定工期晚了近6个月。8月22日,外方技术人员一行三人到厂进行安装调试。在对设备开箱检查时,发现在露天存放的设备部分已经出现了许多锈迹,且有部分箱有被人撬开过的痕迹,经过核对货物清单,确认部分特殊螺钉螺帽及连杆等部件出现丢失,致使安装不能如期进行。外方对此情况非常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工厂最初打算在国内加工,但后来因材料达不到技术要求。于是又紧急从原出口厂空运,使得安装调试工作到了9月10号才实际开始,比原计划晚了半年。
经过中外双方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安装工作在10月下旬结束,然后进入调试阶段。11月10号开始试运行。进入正式投产阶段已经是11月20号。这样,原定的正式投产后90天的索赔有效期实际上只有40天的时间。于是,中方提出索赔有效期的问题,外方技术人员表示应该按原约定,即使要更改他们也不能做主。就这样外方安装调试人员返回了本国,中方也未再提及此事。
12月14日,S厂在对方的一再催促下将余下的20%的货款汇至对方。
1996年1月初,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专用继电器被烧坏,国产继电器不能配套,通知外方后,外方坚持认为这是由于中方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所致,不同意免费更换。经过与外方的多次交涉,外方终于同意在中方承担50%的费用及运送费用的前提下予以更换。但此后,设备运转出现了严重的不正常,故障频频,不断停机,班班完不成任务。工厂又与外方联系,外方派人前来维修,设备勉强运转起来。但外方前脚刚走,设备又出现了不正常。于是工厂又与厂家联系,对方又派人前来修理,如此往复了三次。
2月初,中方经商检部门检验,认定设备质量存在重大缺陷,要求厂方予以彻底修理,否则要求退货。
对方接S厂的电函后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回函中对方表明了以下的观点:故障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中方在设备安装之前对设备的保护措施不当,露天堆放致使货物的一些关键元件出现锈损,影响其性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违反操作规程,致使设备受损,这一切已经由负责安装的技术人员予以证实;况且设备故障发生在1995年12月31日之后,索赔期已经截止,买方无权再进行索赔;对方承担损毁继电器的50%费用完全是出于对客户的照顾,等等。对方还说,鉴于以上的原因,对方在今后对该设备进行维修时,所发生的费用应由中方负责。如果中方对原来的设备不满意,对方可以提供更好的设备,并可以提供优惠价格。对方在这封电函中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针对对方的这种态度,中方发出电函,态度非常明确,对方的设备存在明显的内在缺陷,我方是在正常操作中出现的故障,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误操作”问题。另外,中方在设备开箱前的存放保管工作上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因为所有设备的关键与敏感部分均在仓库内存放,露天存放的只是一些支架、料斗及辅助部件,即使有锈蚀也完全不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因此对方的所谓“造成故障的责任在中方”的论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S厂还指出,索赔有效期应是设备投入正式生产后的90天内,即1996年2月20日之前,而不是对方所说的1995年12月31日之前。
这样,中方S厂和外方在设备质量问题的责任所在上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最终形成了一个始终没能解决的遗留问题。
【分析】
这是一个由于合同条款规定不严谨以及中方工作环节衔接上的失误造成的纠纷。在这起纠纷中,外方生产厂家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产品责任问题推诿搪塞,也是造成纠纷的重要原因。但分析中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吸取的教训对我们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1.中方的第一个失误应该说是合同中的索赔期限制订得过短。一般说来,机械设备的质量问题具有很多特殊方面,不像一般商品可以在短期内经过商检可以发现,因此在规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将索赔期限适当制订得长一些,而成套设备更是如此。本文中的纸浆生产线的索赔期限只规定了投产后的90天内,这显然是不符合惯例的,对买方也是不太公平的。在外贸合同中,出口商往往倾向于将索赔期限规定得短一些,这样可以使自己少承担责任。但进口商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往往希望把这个时间规定得越长越好。本案中只规定了90天,显然是进口商没有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是一个较大的失误。
2.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打乱原有的计划。对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有合理的预测,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妥善的对策,使事态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本文中,企业在配套厂房基建工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S工厂对于项目实施的规划做得不好,资金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就盲目地上项目铺摊子,结果遇到突然情况后措手不及,导致工期拖延,引起了一连串的麻烦。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下日本企业家的严谨作风。日本企业家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注重规划,笔者在日本时就亲眼目睹一位日本朋友在搬家时的计划过程:他先用本块儿制造了一个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自己新家的平面模型,然后又把一些较大的家具也同比例缩小,然后试着摆来摆去,一直到最后自己满意后,才通知搬家公司动手。结果家具放进去以后根本不用变动,效果非常满意。日本人的这种国民性充分反映到了日本企业家的行为方式中,那就是对工作的每一步都制订出严密的规划。
3.意外情况出现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有误。当设备不能按预期计划进行安装调试时,没有对设备采取很好的保管措施,致使设备出现锈损,部分部件还有散失。这样一来,即使真得没有对货物质量形成影响,但也给外方推卸责任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出现意外情况之后,企业在以后的合同相关条款修订问题上缺乏重视,使合同的检验与索赔条款出现了脱节。检验可以在正式投产后90天内进行,但索赔期限却是到1995年12月31日截止。这样,在1995年12月31日之后,即使进口商检验出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也因已经丧失索赔权而变得毫无意义。
4.设备投入正式生产后还不到一个月,中方在还没有对设备质量做出最终鉴定的情况下就将余款汇出,这是一种非常轻率的做法,使得S工厂在以后的交涉中丧失了主动,导致自身因设备质量受到的损害不能得到补偿。
贸易保护主义案例 篇2
案例一:进口TT+进口押汇
YTGJ公司2011从国外代理进口医疗器械, 合同总金额为324万美金。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国内客户交来全额货款, 正常情况下YTGJ公司应于当日TT电汇对外付款。但YTGJ公司经过对汇率市场的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会继续升值;并且公司在银行有充足的进口押汇等授信额度可供利用。因此, 公司将该笔业务在银行办理了进口押汇。具体做法是:
1.2011年5月19日, YTGJ公司与银行签订进口押汇合同, 合同期限为3个月, 由银行代公司对外付汇;公司在银行同时存入一笔金额为2 138.40万元的3个月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归还押汇的保证。
2.银行于2011年5月19日对外付汇, 美元卖出价为6.516 5。
3.3个月后, 即2011年8月22日, 公司购汇还款。购汇时美元卖出价为6.407 0元。
YTGJ公司该笔业务项下的收益测算, 单位人民币元:
案例二:人民币定期存款+进口融资+远期售汇
YTGJ公司2013年1月从国外代理进口通用机械设备, 合同金额为211.6万美元。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国内客户交来全额货款。YTGJ公司经与银行沟通, 决定利用其开发的贸易融资产品“汇利达”, 该产品的优点是不占用公司正常的授信额度, 不产生其他风险, 并且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趋势节约购汇成本, 在叙做时即锁定收益金额。具体做法如下:
1.2013年1月24日, YTGJ公司在银行存入一笔1年期定期存款, 金额为人民币13 182 680元;并以该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为质押, 向银行申请办理进口外汇贷款2 116 000美元, 贷款利率按LIBOR加60点, 实际利率为1.29%, 并于当日对外支付进口货款。当日美元卖出价为6.23。
2.2013年1月24日, YTGJ公司委托银行办理一笔远期售汇交易, 交易汇价为6.331, 买入货币金额为USD2 143 675.50, 卖出货币金额为RMB10 871609.60, 交割日期为2014年1月29日;并约定到期由银行释放质押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交割后归还进口美元贷款本息。
该项业务由人民币定期存款、进口融资和远期售汇三部分组成。YTGJ公司该笔业务项下的收益测算, 单位人民币元:
如果时机得当, 收益水平会比上例高得多。
案例三:出口福费廷业务
福费廷业务即无追索权的买断业务, 其实质是出口商将因远期收汇而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买断行, 同时获得买断行的即期付款。福费廷业务可以帮助出口商转移远期债权下的债务人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有助于出口商提前收回货款, 改善现金流量。
例如:2013年2月, YTGJ公司向欧洲某国出口服装一批, 合同金额为USD590 000元, 结算方式为信用证90天;工厂要求发货后60天内支付货款。为解决经营资金需求、提前锁定汇率, 规避汇率损失, 公司向银行提出申请叙做福费廷业务, 并得到银行批准。2013年4月初, 银行在收到国外客户承兑书后, 向公司发放福费廷款项, 实际融资期限30天。
贸易保护主义案例 篇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国际贸易中的CIF说成到岸价,甚至在一些正规媒体的文章中也不时出现这样的说法。如在报道中国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时,常出现“中国大豆的离岸价(FOB)高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到岸价(CIF)”。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很容易引发合同双方产生纠纷。本文通过一起贸易保护的案例来分析,看CIF为何不能简单称为“到岸价”?
一、案例简述
我国广西某药品公司(以下简称卖方)同美国某进口公司(以下简称买方)于2009年2月9日在秋展会上签订了一项CIF合同,该合同条款规定:卖方按CIF纽约每件人民币115元的价格卖给对方某种棉制针织衬衫共计2000件,总值为外汇人民币230000元;合同增加了附加条款,约定货物在买方指定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的工厂或码头进行安全交付;并且买方委托卖方投保一切险;如有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同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方案”,它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尤其抵制“中国制造”的商品。早在2005年美国商务部就曾对外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做出了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在这一限令淡化后,新出现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使这批货物被禁止进口滞留在仓库,卖方提交全套单据,买方拒绝了收取单据。卖方说“限制进口的物品”不能成为买方拒绝付款的理由,而买方称附加条款要求将货物运送至美国港口已经默认装运合同为到达合同。
由于买方拒绝付款,卖方于2月21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对该合同规定应付而拒付的2000件货物所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仲裁委员会收到卖方的仲裁申请后,本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方针,首先推动当事人双方继续协商,但在协商过程中,买方不肯和解,反而步步紧逼,声称市场价格急骤恶化,并一再催促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庭详细审阅了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证件,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认为按照CIF贸易术语,卖方按合同规定装运,且买方没有让卖方加保战争险等特殊附加险,因此该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和所有权及产生的附加费用都是买方的,与卖方没有关系,并据此做出裁决,应由买方收取单据且付款给卖方结案。
二、案例评析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CIF条件下,卖方交货地点在装运港而非目的港,风险也是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之后转移的,卖方虽然承担从交货地至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并负担相关费用,但是,并不承担从交货地至目的地的风险。因此,从交货地点及风险划分界限来看,称CIF贸易术语为“到岸价”是不科学的。
按照《2000年通则》,在CIF术语下,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如下:
卖方义务主要包括:(1)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3)按照买卖合同的约定,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4)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办理货物出口手续;(5)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6)提交商业发票和在目的港提货所用的通常的运输单据或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信息,并且自费向买方提供保险单据。
买方义务主要包括:(1)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单据,受领货物,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和除运费、保险费以外的一切费用;(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办理货物进口所需的海关手续。
在风险划分的问题上,CIF的风险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之后转移给买方。例如,采用CIF术语成交的合同,如果载货船舶在尚未驶离装运港就触礁沉没了,买方是无法向卖方提出索赔的,理由是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已转移至买方,买方只能依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这说明卖方对于风险并不负责至目的港。在本案例中,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后就已转至买方,故不能进关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
在保险险别的问题上,按照《2000年通则》对CIF的解释,卖方只需投保最低的险别,但在买方要求时,并由买方承担费用的情况下,可加保战争、罢工、暴乱和民变险等特殊附险。一般情况下,卖方不负责投保战争险,除非合同中有投保战争险的规定,或买方有要求,并由买方承担费用时,卖方才可以加保战争险。而本案例中,买方委托卖方投保一切险,而没有追投特殊附加险。一切险是平安险、水渍险与一般附加险的总和。
从交货方式来看,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近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在这种交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名称、内容和份数相符的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的运达目的地,买方仍有权拒绝付款。而本案例中,卖方提交了全套单据,按照CIF贸易术语规定,买方必须履行收取单据定期付款的义务。
三、案例启示
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选择贸易术语执行合同时,发生争议是常有的事。本案例并不复杂,但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三点:
1.掌握贸易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时,要充分考虑贸易双方的政治经济风险。这种风险涉及到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主要是指政治决策、社会问题、货币问题中贸易问题影响商业环境的可能性,由此造成企业的财务或资源损失。尤其在经济危机期间,为了争夺市场,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各国往往采取关税壁垒或进口限令等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些对对外贸易造成了许多障碍。本案例中,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纺织工业市场,做出了对来自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对于这种政治经济风险,我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应紧跟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做好商业情报,成为有远见的贸易商。
2.谨慎选择合适的国际贸易术语。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进行充分沟通,包括贸易术语、投保险别、租船订舱及仲裁机构等的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使得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如本案例中,CIF条件下,卖方是以在装运港装货完成其交货义务的,风险也是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后就转移给买方,是象征性交货;而如DES条件下,交货地点为目的港口,风险也是在买方在船上收到货物后转移。因此,在实际业务中,当事人对外成交时选用何种贸易术语,还需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做到既有利于达成交易,又避免因承担过大的风险而造成意外的损失。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 篇4
一、案情
原告美国X X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X X公司)诉称:原告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注册地为美国纽约州,系被告股东之一。2005年5月8日,原告与山东X X公司签订《聊城X X公司合同》,约定: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合资成立聊城X 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聊城X X公司),即被告,注册地为山东省聊城市;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均以现金方式出资,原告出资折合人民币292.5万元,占45%的股份,山东X X公司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占ss%的股份;原告与山东X X公司应在被告领取营业执照后15日内,投入各自出资额的40%,之后60日内投入剩余的60%。另·外,该合资合同还附有一份《专利使用权协议书》,约定:原告将自己拥有的12项实用新型专利使用权提供给被告聊城X X公司使用,专利使用费为70万元人民币,支付时间为原告与山东X X公司首期资金到位后10天内支付40万元人民币,之后40天第二批资金到位后再付30万元人民币。该协议书与合资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005年6月13日,被告取得营业执照,正式成立。此后原告依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但被告始终未向原告支付专利使用费。被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①支付专利使用费70万元人民币;②承担原告为本案诉讼支出的律师费3万元人民币,调查费2 000元人民币。
被告聊城X X公司未进行答辩。
原告为支持自己的主张提交如下证据:①[2006]纽领认字第0009123号、第0013098号、第0037716号认证书;,以证明原告系合法成立的美国公司;②与山东X X公司签订的合资合同及专利使用权协议书,以证明原告与山东X X公公合资成立被告及协议被告购买涉案专利使用权的情况;③12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及2份专利使用合同书,以证明原告对涉案专利具有合法的使用权及转让权;④验资报告及银行证明,证明原告、山东X X公司对被告的出资均已到位。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1月8日和2004年1月6日,原告分别与龙口XX技术研究所和杨某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取得了涉案12项专利的使用权及将上述专利许可其下属公司、合资公司使用的权利。2005年5月8日,山东X X公司与原告签订《聊城X X公司合同》一份,约定:双方共同在山东省聊城市投资设立聊城X X公司,注册资本为650万元人民币,山东X X公司现金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占55%股份;原告现金出资292.5万元人民币,占45》《股份(如以外币出资,按照缴款当日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合资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15天内双方将各自投入40%的现金注人合资公司账户,之后60天内投入剩余的60 j《现金;同意由合资公司出资购买原告所拥有的12项专利使用权,该使用权作价70万元人民币,具体条款参照双方签订的《专利使用权协议书》。同日,山东X X公司(甲方)与原告(乙方)签订《专利使用权协议书》,约定: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合资公司出资70万元人民币购买乙方所拥有的12项专利使用权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双方首期资金到位后10天内先付40万元人民币,之后40天第二批资金到位后再付30万元人民币,本协议作为合资公司合同的附件与合资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005年6月k3日,被告取得了批准号为商外资鲁府聊字[2005] 1068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该证书载明被告注册资本为650万元人民币,其中,山东X X公司出资357.5万元人民币,原告出资292.5万元人民币。同日,被告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5年7月5日,原告向被告聊城X X公司投入99 980美元;2005年7月18日,原告通过济南X X公司支付给被告300万元人民币,后被告退回150万元人民币;2005年1 1月1日,原告向被告投入99 940美元。上述两笔美元投入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后,原告共向被告出资3 136 400元人民币。2005年9月20日,山东X X公司被告出资3 581 980元人民币。2005年10月
8、日,被告开机投产,但至今未向原告支付专利使用费。
二、问题
(1)国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篇5
Ps:这是国际贸易ppt上的案例汇总,大家也可以去看课件!
第四章
案例一
中国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苹果酒一批,国外来证货名为:―Apple Wine‖,于是我方为单证一致起见,所有单据上均用―Apple Wine‖。不料货到国外后遭进口国海关扣留罚款,因该批酒的内外包装上均写的是―Cider‖字样。结果外商要求我方赔偿其罚款损失。问:我方对此有无责任?为什么? 案例分析
• 我方应负责赔偿。
• 作为出口公司,理应知道所售货物的英文名称。如来证货名与实际不符,一则要求对方改证,二则自己更改货物上的英文名称。如只考虑单证相符而置货物上的名称不顾,势必给对方在办理进口报关时造成严重后果。
第五章 例题1
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口―门锁‖(小五金)一批计100箱。每箱体积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每箱重量为25公斤。当时燃油附加费为40%。蒙巴萨港口拥挤附加费为10%,试计算该货物的运费。
计算方法
(1)查阅货物分级表。门锁属于小五金类,其计收标准为W/M,等级为10级。
(2)计算货物的体积和重量。
100箱的体积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100箱=2.4(立方米)。
100箱的重量为:25*100箱=2.5(公吨)。
由于2.4立方米小于2.5公吨,因此计收标准为重量。
(3)查阅―中国-东非航线等级费率表‖,10级费率为443港元,则基本运费为:
443*2.5=1,107.5(港元)
(4)附加运费为:
1,107.5*(40%+10%)=553.75(港元)
(5)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100箱门锁,其应付运费为:
1,107.50+553.75=1,661.25(港元)例2:典型的计算班轮运费题
从我国大连运往某港口一批货物,计收
运费标准W/M共200箱,每箱毛重25公斤,每箱体积长49厘米,宽32厘米,高19厘米,基本运费率为每运费吨60美元,特殊燃油 附加费率为5%,港口拥挤费为10%,试计 算200箱应付多少运费? 解题
W=25公斤=0·025运费吨 M=0·490·320·19=0·029792运费吨 因为M>W,所以采用M计费
运费=基本运费(1+附加费率)运费吨
=60 (1+5%+10%)(200 0·029792)
=60 115% 5·9584
=411(美元)
答:200箱应付运费411美元。案例1 某公司向美国出口茶叶600箱.合同与信用证上均规定:“Each month shipment 200/S Commence from January.”问如果该公司于1月装200箱,2月不装,3月装200箱,4月装200箱,是否可行 为什么
分析
• 不行.• 信用证要求从1月开始,每月等量(200箱)装运,共装运600箱.这就要求卖方应该是:1月—3月,每月交200箱.• 卖方如果1月装200箱,2月不装,3月装200箱,4月装200箱.违反了信用证的 要求.买方有权要求:从2月开始,该批及以后各期均告失效.案例分析3 有份CIF合同,出售矿砂5千公吨,合同舶装运条款规定:“CIF Hamburg,1989年2月份:由一船或数船装运。”买方于2月15日装运了3100公吨,余数又在3月1日装上另一艘轮船。当卖方凭单据向买方要求付款时,买方以第二批货物延期装运为由,拒绝接受全部单据,并拒付全部贷款,卖方提出异议,认为买方无权拒收全部货物。分析
• 根据合同―由一船或数船装运‖的规定,可以认定该合同是允许分批装运的。
• 卖方在履行合同时,分两批装运,第一批货物的装货时间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只是第二批货物违反了合同规定的期限。因此,买方不应对符合合同的第一批货物拒收或索赔权力。
• 至于第二批货物,虽然违反了合同,但是,装运时间仅仅超过期限一天,一般不能视为根本性违反合同,因此,买方拒收第二批货物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最多只能要求赔偿。
案例分析
我某外贸公司出口货物一批,以信用证方式成交,买方来证规定:“Shipment not later than 31 May 2002 ,Expiration date :15 June 2002‖.又规定―This credit is subject to UCP500‖.该外贸公司5月10日将货物全部装船,提单签发日为5月10日,当受益人于6月8日交单议付时,却遭到议付行拒付,为什么?
分析
• 议付行拒付有理
• 根据UCP500规定,银行可以拒绝接受超过提单日21天才提交的单据.本案中,提单日是5月10日,则最迟交单日应该是5月31日,而不是6月15日.第六章
有关共同海损的实例分析
我国诺华公司与新加坡金鼎公司于99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饲料的CFR合同。
诺华公司开出信用证,装船期为2000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金鼎公司租来运货的“亨利号”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货2000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金鼎公司出具保函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亨利号‖途经某海峡时起火,造成部分饲料烧毁。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饲料湿毁。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迟延,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赶上了饲料价格下跌,诺华公司在出售余下的饲料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诺华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
(1)途中烧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2)途中湿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3)诺华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饲料价格下跌
造成的损失?
(4)承运人可否向托运人金鼎公司追偿责任? 答案:
(1)属单独海损,应由诺华公司承担。因为途中烧毁的饲料不属共同海损,而依CFR术语,此时的在途货物已由诺华公司即买方承担风险。
(2)属共同海损。因为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危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饲料被湿毁。此项损失由诺华公司与船舶公司分别承担,这是共同海损的结果。(3)可以。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当然应对买方的损失负责。(4)可以。因为金鼎公司出具人保函。
1.FOB条件下装运途中遇险受损索赔被拒案
【案情】2001年8月,我某出口公司对外签定一份以FOB为条件的农产品合同,买方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仓至仓条款的一切险。货物从我公司仓库运往装运港码头时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事后我公司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要求保险公司赔偿,被拒绝,后我公司又请买方以买方的名义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样遭拒绝。
【问题】保险公司是否有权利拒绝? 为什么? 【分析提示】 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必须具
备三个条件:
⑴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损失;
⑵ 索赔人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者;
⑶索赔人具有可保利益。
• 本例
保险公司拒赔卖方是因为损失发生时他虽有可保利益,但他不是保险单的合法持有者,因此无权向保险公司索赔;拒绝买方是由于损失发生时他对货物不具有可保利益,虽然他是保单的合法持有者,但保险公司仍有权拒绝赔偿。
2.航运船舶遇险受损案
【案情】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下令往舱内灌水,火很快就扑灭,但是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船拖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这次造成的损失有: 1)1000箱货被火烧毁; 2)600箱货被水浇湿; 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 4)拖轮费用;
5)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上人员的工资。
问题:从损失的性质看,上述损失各属何种海损?为什么? 【分析提示】1)、3)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这两项损失是由于火灾这一风险直接造成的;2)、4)、5)属于共同海损,因为这三项损失是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进行救火而向船舱灌水,造成的特殊牺 牲和支 出的特殊费用。
第七章
佣金的计算与支付方法 佣金的计算方法
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含佣价=净价/ 1 –佣金率 计算
1)如报含佣价CFRC5%每公吨100美元,那么每公吨付佣金多少?
佣金=1005%=5(美元)
2)如原报含佣价CFRC5%每公吨100美元,那么CFR净价多少?
净价=100-5=95(美元)
3)如报净价CFR每公吨100美元,不影响收入的条件下,CFRC5%价多少?
CFRC5%=105(美元)? CFRC5%=100/1-5%=105.26 4)如原报价CFRC2%每公吨100美元,不影响收入的条件下,CFRC5%价多少? 净收入=100-2=98(美元)CFRC5%=98/1-5%=103.16
第八章
• 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女上衣 1000件,合同规定绿色和红色上衣按3︰7搭配,即绿色300件,红色700件。
• 后国外来证上改为红色30%,绿色70%,但该出口公司仍按原合同规定的花色比例装船出口,后信用证遭银行拒付。•(1)为什么银行拒付?
•(2)收到来证后,我方应如何处理? 分析
•(1)信用证项下要求单证必须相符,否则银行不予议付。本案中装运单与信用证不符,所以银行可以拒付。
•(2)卖方应于收证后立即通知开证人改证,绝不能置信用证于不顾而单凭合同规定行事。第九章
• 案例分析2:某国一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出口商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商复验发现下列情况:
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有沙门氏细菌超过合同标准。
2、收货人实际收到998箱,缺少2箱。
3、有15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缺少60公斤。• 问:根据上述案情,进口商应分别向谁索赔?
• 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因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
• 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在目的港应如数交足。
• 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保险单责任范围以内,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
案例分析:有一份合同,印度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口一批黄麻。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宣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制度。A公司因无法取得出口许可证而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遂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问:印度公司能否主张这种权利?为什么?
• 印度A公司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
• 因为印度政府在买卖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宣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和配额制度,A公司无法取得出口黄麻的许可证即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这属于不可抗力事故。• 故印度A公司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
2、日本某商人在广交会上向我国天津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仪器一批,合同中未规定任何日方履行合同义务的先决条件。中方5月开出L/C后被日方告知,该仪器为―巴统‖出口管制产品。日方因无法获取许可证,要求解除合同,按不可抗力请中方免责。问中方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 中方应该坚持日方负责损害赔偿的责任。
• 因为:1)该仪器须领出口许可证的情况不是在订约后出现的,日方在订约前理应知道这一法律要求,它不是不可预见的,因此,就本案具体情况来说,不能构成不可抗力;
•(2)在CIF条件下,申领出口许可证是卖方的义务,卖方对未能申领到许可证应承担责任。• 故应该坚持日方负责损害赔偿的责任
• 案例分析:我某出口企业以CIF纽约条件与美国某公司订立了200套家具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2001年12月交货。11月底,我企业出口商品仓库因雷击发生火灾,致使一半以上的出口家具被烧毁。我企业遂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美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我方按时交货。我方经多方努力,于2002年1月初交货,而美方以我方延期交货为由提出索赔。
问:(1)我方可主张何种权利?为什么?
(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 本案例中,我方遭受了出口商品仓库发生雷击火灾,致使议案左右的出口家具烧毁,属于不可抗力,我方可以不可抗力事故为由,向对方提出延期履行合同的要求,但不能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 美方的索赔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既然发生了不可抗力事故,且已备好的货物一半被烧毁,这必然影响我方的交货时间。另外,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可免除遭受不可抗力事故一方不能如期履约的责任。美方应考虑实际情况同意延期履行合同。因此,美方的索赔要求是不合理的。
• 案例分析:甲方与乙方签定了出口某货物的合同一份,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同意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方国家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品质问题发生争议,于是将争议提交甲国仲裁。经仲裁庭调查审理,认为乙方的举证不实,裁决乙方败诉。事后甲方因乙方不执行裁决向本国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乙方不服。
问:乙方可否向本国法院提请上诉?为什么?
• 乙方不可向本国法院提出上诉。
• 因为,仲裁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排除法院对该案件的管辖权,仲裁裁决的效力是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 本案中,乙方败诉,应按该裁决的内容执行 第十一章
1、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
案例分析: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传方式邀请我方发盘,我于6月8日向A方发盘并限6月15日复到有效。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按我方发盘条件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中间商A的来电称:“你8日发盘已转美国B商”。经查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我将信用证退回开证银行,再按新价直接向美商B发盘,而美商B以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到达为由,拒绝接受新价并要求我方按原价发货,否则将追究我方的责任。
问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对方的要求不合理。
根据《公约》的规定:一项接受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接受必须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
本案中,我方发盘中特定的受盘人是香港某中间商A,其发出的接受通知才具有接受的效力。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开来的信用证可视作一项发盘,该发盘必须得到我方地接受,合同才成立。在合同未成立的情况下,B方就要求我方发货是不合理的。
案例分析:我某公司与外商洽商进口某商品一批,经往来电传洽谈,已谈妥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但我方在电传中表明交易于签定确认书时生效。事后对方将草拟的合同条款交我方确认,但因有关条款的措辞尚需研究,故我方未及时给对方答复。不久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对方电催我方开立信用证,而我方以合同未成立为由拒绝开证。问:我方的做法是否有理?为什么?
我方拒绝开证有理。其依据有三:
1)我方最后所发电传列有―签定确认书时生效‖;
2)事后外商提交书面合同草稿,我方尚未答复,再次说明合同成立的条件并不具备; 3)合同既未成立,外商催我开证,理应拒绝
第十二章
例
1、我某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某客商签订一份轻纺织品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买方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将信用证开抵通知银行,并经通知银行转交给我方出口公司。我出口公司审核后发现,信用证上有关货物装运期限和不允许转运的规定与双方签订的合同不一致。为争取时间,尽快将信用证修改完毕,以便办理货物的装运,我方立即电告开证银 行修改信用证,并要求开证银行修改完信用证后,直接将信用证修改通知书寄交我方。 问(1)我方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2)正确的信用证修改渠道是怎样的?
(1)我方的做法可能会产生:因有关方面不同意修改信用证或拖延修改信用证,导致我方无法凭证结汇的结果;无法辨别信用证修改通知书的真伪就办理装运,到头来导致无法凭证结汇的后果。(2)正确的信用证修改渠道是:
受益人—开证人—开证银行—通知银行—受益人
例
2、我某出口公司与非洲某商成交一批货物,来证规定9月装运,但计价货币与合同规定不符,加上备货不及,直至9月对方来电催装时,我方才向对方提出按合同货币改证,同时要求展延装运期至10月。次日非商复电:―证已改妥。‖我方据此在10月初将货发运,但信用证修改书迟迟未到,致使结汇单据寄达开证行时被拒付。我方为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在进口地的仓储费用开支,接受了进口商改按D/P•T/R提货的要求,终因进口人未能如约付款使我方蒙受重大损失。 试就我方在这笔交易中的处理过程进行评论,找出我公司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我公司应吸取的教训是: 1)、发现信用证中的计价货币与合同规定不符,备货不及要求展延装运期至10月,没有及时向对方提出信用证的修改问题; 2)、信用证修改书未到,我方仅凭非商复电―证已改妥‖即将货物发运,导致货运单据寄达开证行时被拒付; 3)、为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在进口地的仓储费用支出,接受了进口商改按D/P•T/R提货的要求,致使我方要承担进口人不能如约付款的风险。
例3:某公司收到国外买方通过开证行开来的即期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证中规定卖方不得迟于2001年2月15日装运。我方因港口舱位紧缺,无法如期装运,于2月6日电请买方将装运期延展至3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同时延展。2月10日接买方来电称:―同意你2月6日电将装运期改为不得迟于3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同样延展一个月。‖接电后,我方立即组织出运,于3月12日装船完毕并于15日备齐全套结汇单据向银行交单议付,但银行拒绝收单。 问:银行的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银行有权拒收单证。
根据《UCP500》的规定: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益人的同意,不可撤销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提示 篇6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案例一:IBM的服务转型(上)
讨论:
(1)怎样理解服务的含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
提示:如果我们把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和不可分离性结合起来,还可以看到服务与商品的一个感性差别,即购买商品所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预期的,是相对确定的,而购买服务所可能得到的品质和效果则是难以预期的,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与商品相比,服务具有较少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服务业与制造业,总体讲两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从历史进程看,服务业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与制造业相伴而生、携手发展起来的。
(2)IBM是如何依靠服务的理念的提出实现转型的?这种转型是否有必要?
提示:从一个制造型企业转型为以服务和客户为中心确实是一种挑战。
案例二:IBM的服务转型(下)
讨论:
(1)“IBM就是服务!”包含着什么要素?怎样理解IBM的服务口号?
提示:IBM从顾客或用户的要求出发,帮助用户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定期检修,培养技术人员,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提供产品说明书和维修保养的资料,听取使用产品后的评价和意见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服务,使顾客或用户达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从而建立起企业有口皆碑的信誉,营造出独特的IBM文化。
(2)结合IBM的做法谈谈你对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产业的看法。
提示: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广阔市场和强烈需求,并从制造业中不断分化出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咨询策划、教育培训、物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服务等,从而使服务业日益壮大、日趋完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平台和服务支撑。例如,人力资源服务为制造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物流服务为制造业提供高效率的原材料、零配件采购供应和产成品配送;科技、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为制造业提供智力支持,加快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工艺流程的再造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 1
作关系的创新,从而使服务业成为制造业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强大动力源泉。
案例三:美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讨论:美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做法对我国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提示:法律完备、统计口径合理、机构设置科学、信息流动通畅。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案例一:迪尔多夫模型——既肯定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的适用性又承认其缺陷
讨论:
(1)迪尔多夫是怎样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的?
提示:详见案例。
(2)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分析是否适用。
提示:适用,但也应同时结合如竞争优势理论等其他理论。
案例二:佐丹奴的成长
讨论:
(1)佐丹奴的关键成功要素和竞争优势资源是什么?它的竞争优势可不可持续?今后这些将如何发展?
提示:佐丹奴设立标杆法:○1计算机化(学自Limited);○2紧密的控制系统(学自麦当劳);○3节俭(学自沃尔玛);○4按值定价(学自Marks & Spencer)。
(2)以佐丹奴为例,谈谈如何建立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示:不断探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考察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否具有持久性。
案例三: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讨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是什么?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提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结构与全球服务贸易存在一定差异。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部门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于全球水平;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占出口的比重低于全球水平,特许和专利权使用出口占比低于全球5个百分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占比低于全球5.1百分点,而且新兴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水平。因此,中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行业时应进行
出口促进,这是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章 服务业跨国经营
案例一:联邦快递在中国
讨论:
(1)结合联邦快递在中国的经营,分析服务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股权战略。
提示:欧美快递企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最大限度地谋求控股和独资。联邦快递走上独资之路,只是时间的问题。
(2)中国在服务业对外引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什么对策?
提示:从世界经济福利的角度讲,服务业FDI能够通过跨国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它的影响是双重的。我国服务业引进利用FDI,促进了企业改革,提升竞争力;宏观上,促进了服务业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服务业市场体系的完善。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诸多问题。
案例二:流行的特许经营店
讨论:
(1)为什么服务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
提示:节省成本,保留核心技术。
(2)试列举出服务业跨国公司成功实现非股权安排的实例,分析这些企业服务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的原因。
提示:肯德基、麦当劳。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案例一:美国服务贸易管理和促进体系的主要特点
讨论:针对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美国服务贸易政策对促进服务贸易的作用。
提示:美国商务部会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财政部、运输部、进出口银行、小企业局、国际开发署以及美国贸易与开发署等机构都向美国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
其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民间组织则主要在贸易促进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美国各州自行制定不同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法规。各州政府还对本州服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有的州设立了服务贸易促进机构,有的州通过半官方机构开展工作,如加州就通过社区大学组织和国际贸易促进中心开展贸易促进工作。各州在海外设立了250多个促进机构,重点促进旅游、教育等各州服务贸易重点部门。
案例二:成功的飞跃:印度软件业的崛起
讨论:
(1)印度政府为发展软件业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提示:将电子工业视为“国家的神经”,决心“用电子和教育把印度带入21世纪”。在印度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中政府提出到1989—1990印度的软件出口将达到30亿卢比的目标。辛格政府采取了下面三项措施:第一,对所有出口软件的企业免除所得税;第二,对实际出口量3倍于国外订货任务的软件企业的进口关税从65%减至25%;第三,免除进口软件的双重税收。
(2)为什么印度政府选择软件产业为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
提示:新型服务业。
(3)为什么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它的理论依据何在?谈谈你对这一贸易理论的认识。提示: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整体趋于活跃。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的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世界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服务贸易都成为主要议题。
案例三:日本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及其政策分析
讨论:日本服务贸易政策对日本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是什么?其对中国的借鉴是什么? 提示:促进了日本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应该借鉴鼓励性服务贸易政策。
第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协议
案例一:2006年韩国服务贸易逆差增势迅猛
讨论:
(1)为什么韩国服务贸易出现了大量逆差?
提示:由于海运、航空等运输业顺差的减少,以及境外观光、留学等逆差的大幅增加,2006 年韩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增势迅猛。
(2)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
提示:我国政府应制定合理政策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案例二:推动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讨论:如何发挥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的互补、扩大两者的服务贸易?
提示:进一步推进泛北部湾服务贸易合作,以次区域合作带动整个区域合作。今后一段时间,泛北部湾服务贸易合作将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重点。
案例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分类
讨论:比较各国管理体制的特点,总结出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特点及优缺点。
提示:参见具体内容。
第六章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
案例一:美国如何促进服务贸易增长
讨论:美国促进服务贸易的政策与中国相比,其优点是什么?如何利用其政策促进中国服务贸易?
提示:首先应归功于“国家出口战略”的实施、美国出口促进“服务先行策略”。利用美国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激励政府与企业合作,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案例二: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
讨论:
(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一直居于从属地位?
提示:这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也部分由于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不够重视。
(2)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提示:对服务贸易进行国家调节,是当代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一种新趋势。为了维护本国服务
部门的正常发展和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能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其国内的一些关键性的服务业都采取了某些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和保险业是由本国资本所控制的,外国分支机构基本上不能介入。
第七章 传统国际服务贸易
案例一:新西兰旅游业和旅游贸易的基本情况
讨论:中国应如何加强与新西兰的旅游贸易合作?
提示:影响中新之间旅游贸易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一是中新之间没有直达的航班。二是新西兰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我国国内旅游业界对开拓新西兰市场还不够重视。从以上两点出发考虑如何加强合作。
案例二:各国保险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讨论: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险法律制度?
提示:借鉴各国保险法律的经验,扬长避短。
第八章新兴国际服务贸易
案例一:新兴软件外包城——班加罗尔
讨论:中国有哪些软件外包名城?它们与班加罗尔相比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提示:大连。大连是对日本、韩国软件外包,而班加罗尔则是对美国、欧洲的一线软件外包。班加罗尔的各项法律体制、促进政策、行业环境更加成熟。关于大连的软件环境可具体参考“大连软件园网站”。
案例二:美国专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讨论:美国专业服务贸易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如何发展中国的专业服务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案例 篇7
第一, 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个别国家的小范围内, 而是波及到全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渐紧密, 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扩大, 而是更多地依赖世界市场, 因此进出口贸易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单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运转良好则各个国家共同受益, 一旦经济波动则诸国共同遭殃。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巨大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 各个国家为了自保,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得不采取措施实施贸易保护。而这种贸易保护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内, 而是世界范围内保护。另外, 这种贸易保护不仅波及的范围广, 而且向外扩展的速度快。金融危机签的贸易保护大多是受到影响的国家之间较慢地渗透和蔓延, 而这次金融风暴来势凶猛, 使得各个国家没有反击和应对的能力, 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住自己的利益, 因此, 现在的贸易保护兴起的速度较之以前要快。
第二, 现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传统领域, 而是扩展到其他新兴领域。金融风暴之前的贸易保护, 涉及贸易保护的国家大都是重点保护且刚刚起步的幼稚产业, 例如很多国家重点保护农业以及实力较为薄弱的工业。还有一些保护主要是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 例如有的行业事关国民的就业就要重点保护。然而, 现在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这些领域了, 而是更多也更全面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保护。例如, 不少国家逐渐开始保护其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以及与金融有关的行业, 甚至有的国家直接规定进口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 减少和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随着这些贸易保护形式的变化多端, 新出现的金融保护也格外令人注意。金融保护以前是很少见到或者不曾见到的, 但是现在也开始出现并且成一种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成为很多国家救市的工具, 例如,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稳定和救援方案, 就仅仅是针对本国的金融机构, 而对于外国在美的金融机构则根本置之不理。欧盟不少成员国也要求接受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本国企业提供贷款, 以限制资金外流和帮助本国经济复苏。这些措施都表明国际贸易保护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其保护的范围也较之以往更加宽泛。这种贸易保护的风潮已经走出了原来的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的范围, 走向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保护。
第三, 贸易保护所针对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宽范围的, 而是有了更多和更明确的指向性。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 尤其针对中国商品, 因为美国国会正是以抵制“中国制造”为借口, 推行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以前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贸易保护, 都不会有那么绝对的限制, 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针对性很强的贸易保护。同时, 这种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地影响其他国家。一旦一个国家实施了对某个国家某一领域的贸易保护, 其他国家就会竞相效仿, 如此一来, 该国所受到的打击将是以往的数倍。例如, 在中国与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僵持不下时, 其他国家也对中国的轮胎出口提出了种种限制, 印度和巴西相继增加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附加税, 阿根廷也开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样一来中国的轮胎行业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见, 贸易保护的针对性增强, 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打击力度明显增加。
第四, 国际贸易保护不再像以前那样赤裸裸, 而是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 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虚伪性。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惨痛后果、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理论上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 都使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 但大部分国家都是言不由衷, 表面一套行动一套。他们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做出种种不进行贸易保护的承诺, 然而另一方面却在背后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据统计, 2008年在20国首脑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中, 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 绝大多数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等措施, 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冲击。在现实面前, 以前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文。有的国家虽然依然打着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旗号, 但是其实质上在歪曲的理解世贸组织的规定。其结果是他们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例如, 有的国家会以国内就业和经济安全为由, 限制其他国家的出口。很明显这只是一个幌子, 只是给自己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只不过这样的幌子和外衣, 有的容易识破, 有的一直隐藏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组织施加了压力, 同时也对那些限制国家贸易保护的条款提出了挑战。另外, 反倾销这种表面看似公平合理的措施也越来越演变为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毕竟反倾销以国际公约和多变规则为依托, 这种方式就比较好用, 也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青睐。但是, 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 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这就使得很多国家可以有机可乘, 钻了空子。于是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例显示出他们对《反倾销协议》的滥用。他们打着反倾销的幌子, 实施着对本国商品的贸易保护。由此可见, 反倾销的滥用也是国际贸易保护日益隐蔽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对国际贸易的隐形保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 贸易保护的手段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 而是采取了更为广泛的形式。在经济发展一度萎靡和衰退的时刻, 各个国家都是倾其所有尽可能的去保护本国产业, 于是就产生了更多以前很少出现或者根本没有出现过的贸易保护手段。他们的保护不仅仅局限在关税壁垒, 更多的采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相结合。为了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政府采取了采购、劝说以及反倾销等多项措施。对于本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国家要么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 要么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 同时更多的向本国企业提供经济救援。由此可见, 这种对本国经济的保护采取了直接支持和间接扶持相结合的形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 消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为其开拓国外市场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 现在的贸易保护, 政府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它一方面要想尽办法限制进口, 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鼓励出口, 开拓国外市场。更重要的是, 这两方面的实现都不再局限在原来所有的单一的形式, 而是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渠道。
第六, 贸易保护不再仅仅局限在物品上, 对自然人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自然人的流动是贸易形式中重要的一种, 它指的是己国公民在其他国家境内提供劳务, 获取报酬的形式。以前这种自然人的流动是合理合法的, 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所允许的。“有关自然人流动的谈判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争论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人尤其是非技术和半技术型自然人流动的管制形成了新的壁垒, 阻碍了自己的贸易利益, 提出发达国家应取消对自然人流动的管制。”然而, 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合理要求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 相反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 反倒受到更多的不平等的对待。自然人的流动成了一种奢侈的想法, 这也成为发达国家实施本国贸易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他们面对本国失业率的增高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 竞相宣布“只用本国人”。这就加强了对自然人流动的管制, 形成了一种新的壁垒——外籍劳工壁垒。例如, 美国就曾宣布雇美国人议案, 规定美国的银行只能招聘本国公民, 限制外国人在银行领域就业。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 世界各国掀起贸易保护的热潮。金融危机俨然已经过去, 但是在后危机时代, 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明显减少, 反倒以一种新的形式变本加厉地呈现出来。本文拟从特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 以期更深刻的了解现阶段贸易保护的状况, 并且为制定应对贸易保护的对策提供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保护,特点
参考文献
[1]高永富.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J].国际商务研究, 2009, (2) :42.
[2]周江燕.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 (6) :110~113.
国际贸易中的预期违约案例 篇8
〔案情〕
2008年6月,中国某甲公司向国外某乙公司出售钢材,约定:最迟装船时间为2008年9月5日,买方以信用证方式付款,价格条款是CFR。合同签订后,乙公司依约开立了信用证,甲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备妥货物运抵港口。但在装船日前乙公司以经济状况不佳为由数次要求甲公司延期装船,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延期发货。随后全球经济危机发生,该货物价格大幅下跌,乙公司要求在货物降价的情况下才能修改信用证。双方谈判一直持续到2008年11月底,此间货物市场价格下降60%。甲公司宣告解除合同,依法将货物转售后向乙公司提出索赔。但乙公司认为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是CFR,甲公司作为卖方应租船订舱装运货物,因货物未交付导致的损失由甲公司自行承担。但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构成预期违约,甲公司中止履行合同合法。
〔案例分析〕
该案引发了对预期违约制度的探讨。
一、《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一)《公约》中的预期非根本违约
公约第71条:“(1)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能履行其大部分主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2)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装运,他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是买方持有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本款规定只与买方和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有关。(3)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对本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预期非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
第一、须有客观事实表明一方当事人预期不能履行义务:首先是一方当事人履约能力有严重缺陷;其次是一方当事人的信用有严重缺陷;再次是一方当事人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表明其将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
第二、《公约》使用了“显然”一词修饰上述三个客观标准的程度,进一步限制了当事人的主观成分。
第三、一方当事人“显然”不履行的应是合同的大部分义务或重要义务。但这种所谓重要义务应以不构成根本违约为限。
第四、义务中止履约方必须及时通知违约方停止发货和停运的情况,并要求违约方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
根据《公约》的规定,预期非根本违约的救济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中止其义务的履行。《公约》对中止履行权的适用条件要求从履约能力、信用和履约行为三方面予以考察,对买卖双方的利益予以平等地保护。
第二、行使停运权。根据《公约》第71条第2款规定,停运权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仅为卖方享有。来
第三、要求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履约担保。合同一方当事人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目的在于提醒对方当事人注意其已发现对方将可能违约,对方当事人应对这种提醒作出反应,来消除一方当事人行使中止履行权所基于的情形。
(二)《公约》中的预期根本违约
《公约》第72条规定:“(1)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2)如果时间许可,打算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合理的通知,使他可以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的保证。(3)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已声明他将不履行其义务,则上一款的规定不予适用。”
预期根本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至前,可以从客观事实推断对方违约,或者一方已声明他将不履行合同义务。预期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为:
第一、须有客观事实或者一方当事人将不履行义务的口头或书面声明表示一方当事人预期不能或不会履行义务,在程度上必须达到“明显”的程度。
第二、一方当事人将不履行或一方当事人声明其将不履行的是合同的根本义务。
预期根本违约的救济方法:
第一、行使解约权。《公约》为了防止解约权的滥用又对之进行了限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须“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二是除违约方明确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明示预期根本违约外,如果时间许可,解约方均应履行通知义务,以便对方可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
第二、请求赔偿损失。这种损害赔偿请求权与解约权是紧密结合的。另外,《公约》同样适用各国均已确认的合理减轻损失原则,即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因违约造成的损失或防止损失扩大。
第三、如果时间允许,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的履约保证。这说明在时间允许的通常情况下,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要求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仍然是主要的救济手段。
二、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我国《合同法》第108条关于预期违约责任的条款,第94条关于预期违约解约的条款,第68条、第69条关于不安抗辩权和因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及相应的担保条款,再加上同样适用于预期违约的《合同法》第7章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款,形成了一系列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预期违约制度。
三、关于本案
从本案的情况结合笔者上文对预期违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案中买方乙公司的行为已构成预期违约:①乙方在向甲方要求延期装运时的邮件中表明:乙方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经济状况不佳,要求货物降价—其现在不愿意依据合同约定的价款履行支付义务;②在双方之前的两份合同履行中,一份合同中甲方向乙方销售的另一种型号钢材于2008年8月15日运抵目的港后乙方一直拒绝付款收货;另一份合同中乙方未按约定在08年8月2日开立信用证。因此,有鉴于一方的上述违约行为,虽然争议合同价格条款是CFR,但如果甲方再将本次合同争议货物运抵目的港,如果发生目的港无人付款提货的情况,甲方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异地处置货物将更加被动。由于甲方怀疑乐天继续履行合同的意愿,反复要求乙方确定明确装船日期,要求其提供付款保证—修改信用证,甲方援引预期违约救济措施,中止履行其交货义务是合于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