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2024-07-07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通用7篇)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1

由于2008年之后爆发的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在全球引起了恐慌, 对于各种挽救措施各国政府也在进行积极地采取, 将本国的损失降到最小, 因此而造成不断增加的全球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有了前进的趋势, 而我国是世界对外贸易量最大的经济体, 很多国家机构和组织要求本国政府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

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化解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基础

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产业结构, 进行调整的力度一定要增大。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的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些, 就应该将产业结构进行大力度的调整, 当前我国的出口模式大都是低价竞争、规模扩张, 而不会带动产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遗弃掉这种模式, 优化出口和产业结构, 实现共同增长。针对一般的贸易发展我们还是要进行鼓励,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加工贸易型进行升级, 转移出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环节, 以降低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会将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加大。国际环境在不断变化, 我国面临这样的情况, 应尽快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调整速度加快。首先, 要将管理贸易政策体系建立起来。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特点都是管理贸易政策中所包含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所体现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 鼓励国家对外贸易管理要结合法律法规平稳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一直是我国的重点, 而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共同将“内需”和“外需”进行拓展。同时, 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要尤为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起来, 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和冲突, 为外经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

要高度重视货物出口和服务贸易, 但对有实力、耗能低的企业也要鼓励他们走出去进行国外的直接投资, 我们一直是将商品出口, 但是现在要尽量改为资本的出口, 有效利用这两种资源和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推动我国出口贸易, 实现双赢。主要方式包括:第一, 当地分销网络在相关顺差的市场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因此要将其购买下来;第二, 有些国家对于加工生产企业的设立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可以将加工生产企业在这类型的国家中建立, 或者将其设置在国内行业过度竞争的领域中, 将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出口更多的增加到国外投资中。

四、针对不同类型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特点进行区别应对

1、美欧等对敏感产品的检测, 预防措施一定要做好。

目前,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发达国家采取的重要集中点。在发达国家, 这类产品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和市场, 但是却会将一些就业吸引进来, 并且也有尤为强势的产业协会组织。同时政府也会受到这类组织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 我国应该及时地找到应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方法。一方面,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运用国际诉讼, 要表明立场;另一方面, 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 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

针对贸易保护措施我们要建立一些正常的应对措施, 以便随时进行防范。

法律和取证方面是我国一定要作为重点进行的工作。面对证据的规范, 发达国家的要求很严格。在应诉中, 国内企业和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发挥的作用一定要积极主动, 针对证据收集一定要加倍重视, 在调查国的主管机构抗辩中, 一定要更有力。

2、对于发展中国家, 要确定重点, 制定措施各个击破。

我国已经被很多国家启动了贸易保护措施, 因此我们就需要对那些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于这些国家, 要将出口贸易和综合运输继续发展下去, 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合作更应长期的维持下去;设立贸易及经济、非经济冲突预警机制, 通过对能源、原材料进行购买, 加强与此类国家在特保和保护措施案件中的谈判能力。

针对和我国有产业结构竞争关系的国家, 要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 加工利益矛盾和冲突化解。例如, 在国际能源市场上, 印度在钢铁等行业和我国竞争激烈。08年以来, 印度有13项保护措施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已经停止调查了6项。同时, 应积极采取措施将其国内力量的分化作为重中之重, 把外部的压力向内部压力进行转化。

五、政府应在健全技术法规、标准以及认证认可体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促进标准的国际化与自主知识产权化, 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促进我国标准国际化有两个条件:第一, 国外一些先进的标准化, 我们要进行借鉴。针对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标准要进行宣传和应用, 以此来提升我国国际化标准。第二, 企业的标准应该是成熟的, 并且它的创新能力一定也要是最高的, 它要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准确的行业标准, 然后慢慢地将其演变为国际标准。

2、推动认证机构参加全球认证与互认体系。

我国要更加重视认证制度和法规, 并且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针对这些认证机构要有专门的考核和管理标准, 这样可以促使我国的认可机构在国际中立足。同时, 与国外认证机构的合作也是尤为重要的。

3、重点完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体系。

当前, 我国关于动植物的卫生检疫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应该将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规和标准尽快制定出来, 以便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SPS措施方面的差距。我国的技术贸易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并且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这对于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虓.论金融危机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问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 (10) .1.文虓.论金融危机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问题[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 (10) .

[2].郝洁.应对国际上的特保与保障措施要区别对待[J].中国经贸导刊2010, (05) .2.郝洁.应对国际上的特保与保障措施要区别对待[J].中国经贸导刊2010, (05) .

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关系 篇2

“购买美国货”的核心内容

2009年1月底,奥巴马政府提交给美国国会并得到国会批准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从表面上看该条款在措辞上似乎美国仍在履行国际协定的承诺,但其内容和性质却充分表明了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同时也带有对中国等其他10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的色彩。该条款表述是:在“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的前提下,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其中所讲的国际协定,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墨西哥享有“豁免权”;根据《政府采购协议》,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享受“优待”,但中国等其他10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所谓“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仅限于极少数国家。

最为核心和耐人寻味的是,“购买美国货”有关条款的内容和性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较强的贸易保护行为的操作性,一旦有关条款落到实处,不仅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美国也不会从中获得长久利益。

美对华贸易政策的实质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背景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应对本无可非议,但在损害他国和破坏世界贸易有关协议的前提下,推行的具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和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条款,其性质不仅体现了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复出,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蔑视”和对有关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歧视”。

“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即体现了当前美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思路,也迎合了美国国内一些对美贸易现状还有不满情绪人的胃口,同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也不免带有“患得患失”的味道。该项政策出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当前美国经济面临困境等诸多现实原因。近年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贸易纷争似乎成了美国对外贸易关系中永无休止的话题和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中美贸易关系上看,中美建立贸易关系初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主要以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为主。在扩大美对华纺织品的配额范围的同时,对其他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等限制措施也不断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美国在加大对中国产品进口限制的同时,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而且要求中国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了中国的“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中国入世后,美国在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开放方面,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难不断升级,声称在中国执行双边知识产权协议中,一旦发现问题,美国将直接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近来,中美双边贸易摩擦又延伸到新的领域,美国又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又成为美国政策变化新的内容。

从2009年1月“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到9月对华采取轮胎“特保”措施,再到10月发起的对从中国进口无缝钢管双反调查,不仅反映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对抗性和连续性,也体现了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中美贸易关系现状

导致中美贸易现状,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美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把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融入其中;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美对华贸易逆差与日益加剧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导致美国当前对外贸易政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首先向中国发难。

近年来,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国会一直弥漫着反华情绪,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对华巨额的贸易逆差成为“购买美国货”出台和轮胎“特保”等案的口实。不可否认,中美双边贸易总量不断攀升与贸易不平衡加剧并存的确是客观事实,但这种平衡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贸易结构问题。目前美国所需进口商品的90%已不再是在本土生产的产品,因此美国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二是,贸易转移发生的变化。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增长迅速,过去美国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的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中国,导致美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增长。三是,由于美国始终不肯放弃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这些产品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四是,在美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上,明显带有“水分”的统计数据严重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美方统计的数据与实际逆差数字相差甚远。

另外,从表象看,中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中美贸易失衡有关,但也不难看出,美国对华的歧视性政治色彩,亦冲击着中美经贸关系。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中国威胁论”论调也在升温,利用贸易问题向中国施压。

“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及轮胎“特保”措施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反映了当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导思想,中美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下去,并随时有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升级。从发展趋势看,中美贸易关系将逐步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甚至涉及到我国经济安全的部分领域,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中美间出现的贸易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3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歧视性政策取向

随着经济区域化、一体化,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 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即: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 而对区域外则实行歧视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如欧盟不仅通过关税同盟与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筑起贸易壁垒, 而且将这种区域保护范围扩大到联系国 (如对4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的洛美特惠税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也标志着美国由片面的全球自由贸易退到强调“互惠”的区域自由贸易的立场上。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 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哀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 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竟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 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 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 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 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目前已接近30%, 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 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

2. 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 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 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 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 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 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 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等经贸集团遍布全。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 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1. 外国出于对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嫉妒和报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外贸出口速度更快。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的一倍多, 与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遭到西方国家的打击是必然的。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与外国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 客观上会导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

2. 反倾销措施中的反吸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反倾销案件中的吸收行为是指在采取反倾销措施后, 出口商或生产商可能与进口商达成协议, 将本应由进口商承担的反倾销税由出口商或生产商来承担, 从而继续向进口国倾销出口, 使反倾销措施无法达到抵消倾销的目的。反吸收措施就是在存在吸收行为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一种保护贸易措施, 它对贸易存在着反面影响, 也是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一大困难。

3. 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 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 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 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 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 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对象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检和检疫的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

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1.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国家应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 及时跟踪、研究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 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 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应该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2. 树立“绿色”新理念

绿色产品是21世纪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保证。企业要注重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 企业应通过绿色营销观念、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将绿色环保标志导入企业的识别系统等途径来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3. 实施主动灵活的国际谈判策略

近年来, 在多边贸易谈判中, 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面对这样的局面, 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大国实力, 在WTO中积极斡旋。我国在WTO的国际活动中, 应坚持原则, 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纳入多边国际贸易规则, 在策略上“主动出击”;在标准的内容与实施方式上据理力争, 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 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 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 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 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 创造比较优势, 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外贸发展,影响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林狂:《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 1994 (6)

[2]梅俊杰:《新贸易保护主义何新之有?》, 《社会观察》, 2004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4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人文贸易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23-02

一、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的理论概念

贸易,也被称为商业,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的交换。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人们只会从事一个小范围的工作,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来维持个体的正常生活。所以,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人,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

1848年1月9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公众大会上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曾经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不管商品相互交换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那些自由贸易的信徒认为,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对抗,他们这种妄想,真是令人莫解。恰恰相反,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为显著。”“先生们,不要受自由这个抽象字眼的蒙蔽!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家压榨劳动者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仍然关注的是“物”而非“人”,这种自由贸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不是关注劳动者的自由。所以,马克思强调真正自由的贸易应该是关注“人”的贸易,即:人文贸易。

我们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将人文贸易的内容归于以下几点: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文贸易提出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两个方面。第二,在人文关怀方面。马克思强调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劳动者,不是物质财富。所以,人文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重“人”,而后者重“物”。人文贸易强调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健康、劳工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等与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方面。第三,在公平贸易方面。马克思强调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国之间的往来是公平的和道德的,人文贸易强调国家间的“最惠”、“普惠”、“互惠”的道义观。人文贸易强调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人文关怀的忽视,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人文贸易的盛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但是,人文贸易也经常被一些发达国家所误用,他们经常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设置重重壁垒,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利用人文贸易而形成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可以说是人文贸易应用上的一个污点,它在使各国的利益评价标准逐步趋向统一的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并成为了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应用的缺憾——新贸易保护主义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传统贸易保护而言的,是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环境下,国际贸易保护逐渐出现了技术化(技术标准成为最为复杂、苛刻的贸易壁垒)、绿色化(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政治化(发达国家利用人权、劳工标准阻挡低成本产品进口)的特点,形成的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类型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主要有: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贸易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凭借着保护对象社会化、保护范围扩大化、保护主体集体化、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等特点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往来,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人文贸易观引向歧途。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评价

1.使各国在经济贸易与合作中逐步认同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各国逐步形成了新的贸易利益评价标准。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理论主要以一些空洞的经济数字作为贸易利益的衡量指标。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这种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要求了。所以,各国发现不仅要关注贸易的总量,还要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贸易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追求短期利益发展到追求长期的综合利益。

2.使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而走向歧视。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崛起,在某些产业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逐渐构成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主张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所谓的“公平贸易”,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本国市场的对等开发、放开,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借此为自己的贸易保护行为寻找新的借口。

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反倾销,这个所谓公平的贸易方法也正被很多国家作为一种补救性贸易保护措施所应用。而且日益使这种明显是防卫性的保护措施,变成一种新贸易保护的攻击性武器,进而越来越成为推进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的障碍。就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企业要求保护的申诉需求中,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一直占90%以上。那么这种表面追求公平,实质带有歧视性的贸易做法正日趋增加,所以说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范逐步偏离公平走向歧视。

3.成为发达国家推行霸权的主打工具。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文贸易的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且不稳定。而发达国家为稳定就业,缩小贸易逆差,利用人权意识、环保意识、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制定各种苛刻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质量标准以此来限制进口,这也就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环境、技术等优势制定很好的标准,这些标准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主打工具。

参考文献:

1.散长剑,蒋天虹.论国际贸易领域新的价值取向——人文贸易主义.国际贸易问题,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22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5.王亚飞.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表现特征[J].理论导刊,2007(6):98-100.

6.金泽虎.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导向透视[N].光明日报,2007.01.23

(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辽宁辽阳 111000)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5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1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西方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 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不同, 新贸易保护主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护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 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 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 为了少受或不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 各贸易伙伴之间为维护本国利益进行的较量, 势必造成贸易摩擦, 继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各国经济面临巨大灾难, 为摆脱经济危机, 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 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1.2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2.1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 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相应的, 其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新兴出口产品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干扰, 导致国家间摩擦升级, 国际竞争加剧, 各国开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指导, 利用WTO相关协定以及本国的法规政策, 限制进口, 以保护本国企业以及国民就业免受外国商品和外国劳务人员的竞争。

1.2.2 双边贸易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体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层面中形成, 其在初期有促进双边贸易增长, 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 被很多国家广泛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为了缓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实行自由贸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其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 事实上, 全球经济就被分割成了多个小经济体。各个经济体之间依然存在着贸易壁垒并同时加剧了贸易摩擦。

进入21世纪, 区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加快。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等区域经济联盟的发展, 实际上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 对外构筑了新的贸易壁垒, 既保护了成员国的市场, 提高整体竞争力, 又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毫无疑问, 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色彩, 也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发展。

1.2.3 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

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 即使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 依然保持着上升的经济增速。与此同时, 以“金砖四国”和越南、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料。在一些中低端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对发达国家的原有份额造成冲击。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体系里, 存在着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 核心区代表着世界经济增长集中的地区, 往往处于世界经济的主导支配地位, 而边缘区处于从属地位, 并向核心区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等。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其出口产品对以前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区, 即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影响, 而发达国家也不再拥有绝对优势, 由此,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加。此外, 核心区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 而采取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或建立起有益于本国经济的体系以应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新特征

2.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而做出的反应。特别是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地区或国家, 在对华贸易中, 总是以产品技术上的严格标准来限制进口。2004年, 欧盟出台了一项规定, 即中国在欧盟的中医药企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注册, 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出欧盟市场。而6年过去后, 到2011年, 大多数在欧中医药企业没有完成注册而被迫退出了广大的欧盟市场。究其原因, 除了部分中医药企业对注册积极性不高之外, 更为重要的就是欧盟变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对所有中药药材成分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要求, 但是事实上, 很多中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标准, 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医药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黯然退场。

(2) 反倾销。

由于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远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 使进口国的国内相关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 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 通过反倾销这一合法的方式去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 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多。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现在, 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韩国、墨西哥等, 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据WTO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至2012年, 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分别是78、78、44、51和60。从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上半年底, 印度共发起反倾销诉讼案件数为513, 比传统的反倾销诉讼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各自318和293要高出很多。

(3) 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 损失尤为严重, 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主要是因为在中美贸易里, 中国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美国征收“碳关税”, 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但在现阶段其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4) 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 即劳工壁垒。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社会条款的争论开始, 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各国采用相同标准的社会责任认证条款, 发达国家积极推进SA800标准, 即社会责任标准的直接动机, 并不在于维护劳工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 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但是, 发展中国家要想履行SA8000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 企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劳工条件;另一方面, 企业对产品生产中应遵循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漠, 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不够。

(5) 金融保护主义。

金融保护主义是指金融行业里的贸易保护, 主要出现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日等国家中央银行要求本国的商业银行不能将贷款贷给国外, 只能贷给国内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否得到央行救济的首要因素。因此, 许多商业银行只将贷款业务瞄准国内企业以获得央行给予的救济补贴 (王旭, 2010) 。除此之外, 很多发达国家的央行决定抵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 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表示质疑, 且认为其主权财富基金由政府控制, 不利于遵守市场规则运作。

2.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

(1) 保护对象的领域扩大。

传统的贸易保护存在于实物产业, 或是弱小的新兴工业, 主要涉及有形货物和农产品。而新贸易保护的对象, 除了一些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 如钢铁业, 还有看不见的第三产业, 如上文中提到的金融保护主义, 还有劳动力雇佣的领域。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 对劳动力的来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相比外国的短期合同工, 它们更愿意招聘本国的劳动者。这就减少了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 相应地减少了资金的外流。此外, 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 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为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 并形成出口信贷、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2) 政府干预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后, 全球经济陷入低迷, 为了尽快度过萧条期, 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本国企业的支持。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 决定对美国国内的钢材产业进行补贴保护, 限制进口使用其他国家的钢材产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复苏。但是, 在不同时期, 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各有见解。不过, 在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进行国家和世界福利分析时, 得到的结论总是自由贸易使国家和世界的福利水平增加, 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时, 各国因各自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而福利有所不同, 但是世界的福利水平都下降。因此,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 过多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只能是世界福利水平的下降。

(3) 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 国际贸易的发展始终具有超前性, 但是不可否认, 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因此为了发展本国贸易又减少贸易摩擦, 区域经济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相关区域经济策略制定, 成员国的相互协作使其可利用区域经济来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这可谓一举两得, 既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的关系, 还可以有效地限制区域外的国家贸易对本区域的影响 (张立, 2010) 。

3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 出口贸易量下降, 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后的低迷状态, 让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和企业的状态, 还有本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开始运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降低进口, 保护本国企业。因此, 对于外贸依存度较大的国家, 例如中国, 短期内会受到很大影响。各个国家都对进口产品制定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 对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环境生态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 实际上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但对中国企业来说,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 因此, 贸易量下降, 增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 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 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 同比下降16%, 虽然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但是影响仍在蔓延, 2011年, 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到个位数, 不超过3.5%, 2012年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 出现负增长。

3.2 贸易摩擦频发

发达国家应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 而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中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010年1至5月, 共有14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制造”发起31其贸易救济调查, 总案值达到18亿美元。同时,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数量也在上升中, 比如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数据显示,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反倾销调查站到了总案件数的41%。中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和最大受害国。除此之外,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针对知识产权、劳动福利、产品安全等问题上, 提高对中国的检测标准和进入门槛。

3.3 增加了出口成本并导致出口企业失业率上升

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下降, 都体现出中国贸易行业的萎缩状况。由于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产品, 为了维持一定量的出口额, 出口企业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去生产产品, 出口成本大大提高。相应的, 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变小, 企业不再需要这么多员工, 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裁员。这在中国沿海地区更是普遍。很多民工或者临时工甚至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被解雇, 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3.4 金融保护主义导致吸收外资困难增加

因为金融保护主义的出现, 许多国家的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其他国家。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国内建设的各个行业, 由于本国不能创造足够多的财富, 而有能力的国家又不愿意将贷款外流, 这就让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面临了一个困境。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绝大部分归功于外商的直接投资, 由于金融保护主义, 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有足够吸引力, 外商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海外投资, 无疑放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4 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4.1 国家角度

(1) 积极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市场需求下降, 这使中国一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减少, 并陷入经营困境, 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 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 中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 加大公共投资, 拉动国内消费, 积极扩大内需, 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 以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尽快走出低谷。

(2) 建立贸易预警及对话机制。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 如果信息不畅, 就无法适应变化。因此, 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有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 加强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的研究, 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等, 建立起有关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和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动向, 及时向国内企业发布预警信息, 并帮助知道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3) 加强金融体系管制和优化。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有形产品转至无形产品, 那么掌握这一国财富资源的金融体系就应该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应该出台相应的金融保护政策, 在本国国内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财富的外流。不过, 金融创新虽然会带来新的契机, 但同时也有着风险, 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政府过度干预, 那么对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4.2 行业角度

(1) 健全自身管理和协调机制。

首先, 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 健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和日常职能部门, 健全和强化决策机制, 充分体现协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 行业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运用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加强数据库建设,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奖惩制度和人才流动。最后, 行业协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发展动态, 及时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布最新信息, 调整其出口规模, 规范出口秩序。

(2) 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 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标准化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对中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 行业协会要加强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 制定标准化法规和实施细则, 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 规范其市场行为。同时, 广泛收集和研究国际上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信息, 加快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 通过技术和学术交流提高行业内产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4.3 企业角度

(1) 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特点非常明显, 即出口目的地很集中。而且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样其实很有风险, 就如同“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 要是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太过集中, 那么受到的风险也就增大。因此, 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争取将出口目的地的范围扩大, 例如非洲、南美、中美。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产品需求很大, 而且出口地分散的话, 风险也就降低了 (李武歌, 2010) 。

(2)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创建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 中国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价多量的贸易方式获得利润, 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导致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的迅速增长。

首先, 企业应该意识到单纯的低价并不是长远之计, 要有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的观念, 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 这也是规避反倾销的关键之处。

其次,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这需要企业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提高生产水平, 同时, 研究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也很重要。这样, 才能使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含量。最后, 企业也需要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 中国作为世界出口贸易第一大国, 导致中国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程度日渐加深。反倾销的对象逐渐从发达国家转为发展中国家, 并且案件逐渐增多, 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另外, 技术性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的出现, 也要求中国讨论并研究在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时应有的对策。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兴.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 2006, (4) :44-46.

[2]程小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J].商品与质量, 2012, (7) :30-31.

[3]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33-356.

[4]王旭.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8) :33-35.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6

第一, 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个别国家的小范围内, 而是波及到全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渐紧密, 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扩大, 而是更多地依赖世界市场, 因此进出口贸易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单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运转良好则各个国家共同受益, 一旦经济波动则诸国共同遭殃。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巨大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 各个国家为了自保,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得不采取措施实施贸易保护。而这种贸易保护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内, 而是世界范围内保护。另外, 这种贸易保护不仅波及的范围广, 而且向外扩展的速度快。金融危机签的贸易保护大多是受到影响的国家之间较慢地渗透和蔓延, 而这次金融风暴来势凶猛, 使得各个国家没有反击和应对的能力, 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住自己的利益, 因此, 现在的贸易保护兴起的速度较之以前要快。

第二, 现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传统领域, 而是扩展到其他新兴领域。金融风暴之前的贸易保护, 涉及贸易保护的国家大都是重点保护且刚刚起步的幼稚产业, 例如很多国家重点保护农业以及实力较为薄弱的工业。还有一些保护主要是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 例如有的行业事关国民的就业就要重点保护。然而, 现在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这些领域了, 而是更多也更全面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保护。例如, 不少国家逐渐开始保护其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以及与金融有关的行业, 甚至有的国家直接规定进口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 减少和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随着这些贸易保护形式的变化多端, 新出现的金融保护也格外令人注意。金融保护以前是很少见到或者不曾见到的, 但是现在也开始出现并且成一种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成为很多国家救市的工具, 例如,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稳定和救援方案, 就仅仅是针对本国的金融机构, 而对于外国在美的金融机构则根本置之不理。欧盟不少成员国也要求接受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本国企业提供贷款, 以限制资金外流和帮助本国经济复苏。这些措施都表明国际贸易保护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其保护的范围也较之以往更加宽泛。这种贸易保护的风潮已经走出了原来的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的范围, 走向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保护。

第三, 贸易保护所针对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宽范围的, 而是有了更多和更明确的指向性。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 尤其针对中国商品, 因为美国国会正是以抵制“中国制造”为借口, 推行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以前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贸易保护, 都不会有那么绝对的限制, 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针对性很强的贸易保护。同时, 这种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地影响其他国家。一旦一个国家实施了对某个国家某一领域的贸易保护, 其他国家就会竞相效仿, 如此一来, 该国所受到的打击将是以往的数倍。例如, 在中国与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僵持不下时, 其他国家也对中国的轮胎出口提出了种种限制, 印度和巴西相继增加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附加税, 阿根廷也开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样一来中国的轮胎行业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见, 贸易保护的针对性增强, 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打击力度明显增加。

第四, 国际贸易保护不再像以前那样赤裸裸, 而是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 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虚伪性。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惨痛后果、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理论上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 都使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 但大部分国家都是言不由衷, 表面一套行动一套。他们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做出种种不进行贸易保护的承诺, 然而另一方面却在背后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据统计, 2008年在20国首脑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中, 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 绝大多数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等措施, 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冲击。在现实面前, 以前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文。有的国家虽然依然打着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旗号, 但是其实质上在歪曲的理解世贸组织的规定。其结果是他们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例如, 有的国家会以国内就业和经济安全为由, 限制其他国家的出口。很明显这只是一个幌子, 只是给自己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只不过这样的幌子和外衣, 有的容易识破, 有的一直隐藏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组织施加了压力, 同时也对那些限制国家贸易保护的条款提出了挑战。另外, 反倾销这种表面看似公平合理的措施也越来越演变为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毕竟反倾销以国际公约和多变规则为依托, 这种方式就比较好用, 也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青睐。但是, 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 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这就使得很多国家可以有机可乘, 钻了空子。于是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例显示出他们对《反倾销协议》的滥用。他们打着反倾销的幌子, 实施着对本国商品的贸易保护。由此可见, 反倾销的滥用也是国际贸易保护日益隐蔽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对国际贸易的隐形保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 贸易保护的手段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 而是采取了更为广泛的形式。在经济发展一度萎靡和衰退的时刻, 各个国家都是倾其所有尽可能的去保护本国产业, 于是就产生了更多以前很少出现或者根本没有出现过的贸易保护手段。他们的保护不仅仅局限在关税壁垒, 更多的采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相结合。为了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政府采取了采购、劝说以及反倾销等多项措施。对于本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国家要么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 要么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 同时更多的向本国企业提供经济救援。由此可见, 这种对本国经济的保护采取了直接支持和间接扶持相结合的形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 消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为其开拓国外市场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 现在的贸易保护, 政府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它一方面要想尽办法限制进口, 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鼓励出口, 开拓国外市场。更重要的是, 这两方面的实现都不再局限在原来所有的单一的形式, 而是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渠道。

第六, 贸易保护不再仅仅局限在物品上, 对自然人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自然人的流动是贸易形式中重要的一种, 它指的是己国公民在其他国家境内提供劳务, 获取报酬的形式。以前这种自然人的流动是合理合法的, 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所允许的。“有关自然人流动的谈判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争论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人尤其是非技术和半技术型自然人流动的管制形成了新的壁垒, 阻碍了自己的贸易利益, 提出发达国家应取消对自然人流动的管制。”然而, 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合理要求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 相反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 反倒受到更多的不平等的对待。自然人的流动成了一种奢侈的想法, 这也成为发达国家实施本国贸易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他们面对本国失业率的增高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 竞相宣布“只用本国人”。这就加强了对自然人流动的管制, 形成了一种新的壁垒——外籍劳工壁垒。例如, 美国就曾宣布雇美国人议案, 规定美国的银行只能招聘本国公民, 限制外国人在银行领域就业。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 世界各国掀起贸易保护的热潮。金融危机俨然已经过去, 但是在后危机时代, 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明显减少, 反倒以一种新的形式变本加厉地呈现出来。本文拟从特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 以期更深刻的了解现阶段贸易保护的状况, 并且为制定应对贸易保护的对策提供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保护,特点

参考文献

[1]高永富.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J].国际商务研究, 2009, (2) :42.

[2]周江燕.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 (6) :110~113.

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篇7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

我国贸易结构存在“高进低出”即高价进口石油等化石能源,低价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特点。这种大进大出的能源进出口形式,不仅消耗了大量宝贵资源且浪费了外汇储备、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贸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快贸易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转向能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贸揚。直至今日,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仍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艰难而曲折。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会遭受严峻的挑战。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 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自年“轮胎特保案”之后,又在无缝钢管等领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措施。年月,欧盟就“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终裁,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的反补贴税和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第一次对我国发起“双反”案。年月美国,就“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初裁,认定中国输入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如果终裁依然维持这个结果,这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甚至会影响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打击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措施不断增加,涉及的金额也在急剧增加。一方面使我国企业遭受巨额损失,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打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经营利润。今年来,“中国威胁论”从国际政治领域向经济、贸易领域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二、 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1. 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FDI一直被视为解决国内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通过实施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水电优惠、税收政策、低价供应土地等来吸引FDI。FDI对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储蓄一外汇双缺口”的不利影响。第二,伴随FDI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优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服务贸易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且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逆差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等。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指数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如保险业、金融服务业、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出口竞争力极弱,只是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如建筑服务业、广告宣传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措施

1. 提高FDI利用效率的措施

FDI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FDI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我国进行投资的,其投资的行业、地域、规模等是与外商自身竞争实力相适应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比重过大,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等经济社会问题都与FDI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联。为达到趋利避害,合理的利用FDI,提高FDI利用效率的目标,政府必须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合理引导FDI的流向,提高利用FDI的效率,使其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结构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增强FDI在促进地区间经济、贸易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功能。

2. 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相对于美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与服务业仍不发达,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具体分析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方针、政策。(1)服务贸易企业除提供丰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外,更应努力营造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文化氛围来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完备的薪酬体系和科学的绩效体系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2)我国服务行业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还缺少像埃森哲、毕马威这种国际性知名服务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的服务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并充分发挥作为本土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建立健全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来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3)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根基。要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先增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向服务业倾斜,削弱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准入限制。

四、结语

综上,通过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可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制定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优化贸易结构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建良,汪涛.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问题讨[J].湖南财经高等学校学报,2009.

[2] 马丹丹,杨迎春.能源消费约束下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J].经济纵横,2011(5):95-97.

上一篇:员工建言行为下一篇:香料低热量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