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共4篇)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篇1
对贸易保护主义来说, 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一针催化剂。近一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恶化, 一些国家自危、自利、自保倾向抬头。有识之士为此感到忧虑, 呼吁各国在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时, 一定要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孤立主义的历史重演。
历次全球经济危机往往都伴随着贸易争端的高发。1930年美国政府大范围提高关税, 引发了全球范围报复性贸易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 主要国家放任货币贬值以扩大出口的做法引发了贸易摩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明显增多。
当前, 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各国工厂倒闭剧增, 失业率上升, 政治压力和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越来越多国家以“经济安全”和保护本国虚弱产业为由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阻挠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企业出口。
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 它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从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到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业标准等, 以及产业保护主义,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更加复杂多样, 隐蔽性更强。在危机加剧的背景下, 即使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措施也应慎用, 这已成为各国共识。在2008年11月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 各国领导人同声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承诺在未来一年内, 避免设置新的贸易和投资壁垒。2008年底的APEC领导人会议和今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 再次发出了反对保护主义强音。
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针对他国的贸易保护举措, 不仅会损害对方, 最终也会伤及自身。经验告诉我们, 大规模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
1930年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颁发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 结果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复。面对危机, 各国以邻为壑, 全球贸易总额大幅缩减, 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小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 美国自身也深受其害, 出口总额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这一法案即使在美国国内也被普遍认为是大萧条加剧的催化剂。
如今全球贸易形势已相当严峻:经济危机导致外需衰退, 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 甚至出现大幅萎缩。德国2008年11月份出口额较前月大幅下滑10.6%, 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中国2008年11月以来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 其中2009年1月出口下降了17.5%。如果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使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 造成的后果很难预料。我们应该认真思索, 这样的后果世界能否承受, 又是否值得承受?
危机当头, 重要的是各国携手共克时艰, 而非互相指责, 以邻为壑。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金融风险积聚长期积累的结果, 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加强磋商、增强合作, 保持国际贸易渠道畅通, 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当年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 与贸易保护主义决裂, 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受到严重冲击。去年第3季度以来, 经济增速放缓, 出口大幅下滑, 就业压力加大。即便如此, 中国仍坚定认为, 贸易保护主义是条死胡同。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 2008年中国从各国进口11 331亿美元的商品, 增长18.5%, 促进了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危机爆发以来, 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 中国内需的提升可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今年, 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 积极组织企业采购团, 赴海外大规模采购进口设备、商品和技术。
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倡导国际经济合作。我们主张积极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 以开放迎接挑战, 以合作应对危机, 共克时艰, 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篇2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全书用前启后承、古今中外的重要史实来展现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进程。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晰阐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是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的第一课。全球化核心之一便是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而这正是本课内容的着力点。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课既是对本书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内容的呼应与深化,又启领本单元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内容,是“以史为鉴”的典型例证。是学生理解当代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知识基石。
二、学情分析
据我的了解,我校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再加上思想活跃,富于想象,所以常会提出一些特立的设想和见解。但就阅读理解能力而言,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抓不到关键词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他们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较薄弱,无论是从高考的标准衡量,还是从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衡量,都亟待提升。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我的教学体会,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标分析
本课课标要求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从课文素材上看,主要选取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我是这样解读课标的。就知识目标而言,学生要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过程和相关规定;就能力目标而言,学生应能分析出以下两层内容:第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该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学生通过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中心地位的取得,深刻感悟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以上课标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过程和相关规定,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体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分析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
根据教学分析和学习目标,我提炼出以下学习重难点:
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过程、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篇3
本课是第八单元的起始课,应注意单元知识的整合,本课侧重于讲述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本课设计试图以材料的呈现整合教材,结合当今政治经济的趋势,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美国在战后初期是如何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强权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从而确立其经济霸主地位的。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经济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形成正确的国际关系意识和洞察力。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美国与苏联国旗,师:战后世界呈现那两大经济体系?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简洁直观的让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案例一: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背景:展示1941年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师:美国和英国都想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到底鹿死谁手呢?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材料一:展示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二战中,英国有1/4的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减少近70%。法国1944年,工业生产总指数只相当于1938年得40%。德国1946年工业产量为1937年的34%。材料二:结合书中【历史纵横】,强调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材料三: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争相贬值,动荡不定,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纪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巩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教师: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二战之后的英国和美国,用时下流行的PK说法,你认为谁占得上风?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培养其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探究,得出材料中透露的历史信息:必要性:二战后,需要建议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的机制;可能性: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而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有能力建议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教师总结: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决定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美国最终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案例二: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协定,先后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课内活动。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搜集资料,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设计成台词,推荐学生代表进行表演。生甲: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2001年9月10日,我们向阿根廷政府提供了2.4亿美元的新贷款,用于加强阿根廷央行的外汇储备和充实阿根廷政府的财政。而阿根廷将继续执行其比索与美元等值汇率政策,所借款项也必须在5年内清还。IMF的议事规则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所缴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4%的份额,IMF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因此美国享有实际否决权。生乙:我是世界银行(WB)的发言人,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总部也在华盛顿。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现在的主要帮助对象是发展中国家。2009年,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目提供7.1亿美元的贷款。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美国认购的股份最多,占总投票数的17.37%,对世界银行事务与重要贷款项目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师:通过两位同学的阐述,这两大机构(IMF和WB)的宗旨是什么?哪个国家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如何做到的?这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如美国财政部长所言,“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教学反思】
“历史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包括解释的学科。”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进而理解历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亮点之一,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由途径。这课是现代史的范畴,材料很多,搜集方法也很多,可以来自网络、图书馆、调查研究,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可以是图片、视频、重大新闻、时政要点等等。在选取和运用材料时,就存在一个取舍问题。如何利用材料清晰反映与教材有关的历史事实,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关键。本课我选择了一些直观的图表,图片,再配以文字说明,并且积极运用书本已有的资料,如【资料回放】和【历史纵横】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呈现不在于多少,关键是能贴近学生,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篇4
关键词:中国企业,世界贸易,保护主义
0 引言
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 世界各国经济遭受了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世界金融危机, 对经济发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资生产、贸易、生活消费都出现了萎缩, 世界经济的发展明显减缓。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各国的需求急剧降低, 市场也在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自国经济, 有的国家不顾国际舆论的指责, 开始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 贸易争端的情形在不断加剧。
1 贸易保护主义原因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遭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到2001年9月初, 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提起反销售案件379起, 涉及五矿、化工、轻纺、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余种商品。其中裁定倾销成立的占60%以上, 其立案数、裁定率均居各国之首, 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近两年,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对中国反倾销案激增, 仅2000年就达52起, 在数量上又以欧、美为最。
对于当前的贸易争端问题, 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认同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 而许多市场化程度远不如我国的国家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 这显然是不对的。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则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发展。“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最大障碍。正是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进一步刺激了有些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内相关产业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为一种形式上合法、不易遭致报复、能够有效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手段, 被越来越多地强加到我国企业的头上。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 不仅发达国家搞保护, 发展中国家也在搞保护。美国、印度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实际上在美国提出特保案之后, 印度就已经着手采取措施了。所以美国的措施将可能直接导致其他成员国直接引用美国的做法对我国的商品实施贸易制裁。
2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这场贸易保护主义大战中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遭遇贸易摩擦的行业、产品和金额都在不断地增多。据统计, 2009年, 全球一共发起了203起反倾销调查, 其中针对中国的产品就占到了68起, 占了总数的34%。2010年1至8月份, 一共有19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63起, 案件数上升了12.1%。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之类的摩擦还在继续增加,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困难的时期, 欧美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展开调查的举措, 等同于向世界发出了纵容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 此举势必使中美、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冲击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 也不利于中美和中欧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3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面对当前恶劣的国际贸易新形势, 仍然要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中国将怎么办?如何更好地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防止世界经济“挂倒挡”?
3.1 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和调控
加大政府对外交涉的力度。我国应努力通过对外交涉反倾销应诉工作的实践, 进一步澄清有关中国经济体制问题, 尽早确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并依据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的反倾销协议, 有效抵制国外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歧视, 为扫清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歧视性做法提供基础。
3.2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品牌意识
做好反倾销, 企业练好内功是关键。如果的确存在倾销, 那么任何努力都是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历来形象不佳, 长期以“低质低价”取悦国际市场。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 国内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产品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越来越为消费者重视。价格已不再是唯一的、重要的竞争手段。
产品质量的提高, 不仅仅可以通过成本的提高, 还可以建立的品牌形象加大产品附加值。其他国家同质同类出口产品的价格为什么能大幅度超越我国产品, 原因不仅在于成本的差异, 还在于产品的附加值不同。由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低价而方, 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通过压低价格增加竞争力的低谷。
3.3 加强企业合作和行业协调
在反倾销诉讼之间, 应诉企业必须精诚团结, 加强内部的交流和协调, 不能互相拆台, 不能互相攻诘。应该在本产品商会或协会的组织下, 协调好价格, 遵守出口秩序等。企业间也必须共享对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行情, 包括价格、数量, 大致成本等情报。
在行业商会和一位大型出口商的高管的有效组织下, 当一个产业获知可能有人要进行反倾销申诉时, 这个行业的组织或协会就应该警示所有出口商, 并帮助他们做好回答美国商务部初步调查问卷的准备。相反, 行业合作不够, 就会对所有出口商都造成损害。如果没有行业组织和企业高级管理层对案件的尽职尽责和企业内部明确的汇报渠道和职责分工, 要应对好反倾销调查是不可能的。
3.4 强化反倾销意识, 积极应诉
据统计, 全球反倾销案的成立率大约是53%, 而在美国, 一般只有27%的反倾销案被裁定倾销成立, 35%的案件被裁定倾销不成立, 其余38%的案件由控告方中途放弃。这表明, 反倾销问题可以通过进口国法律得到公平或适当解决。
在反倾销案件正式立案后, 涉案企业应当积极应诉, 不应诉将会直接导致我国涉诉产品失去诉国市场, 因为如果不应诉的话, 对方国家则有权使用所谓“最佳可获得信息”主观地进步裁决。为此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应诉: (1) 在应诉过程中要争取进口商和国外用户的协助; (2) 应聘请一位熟悉反倾销应诉业务、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律师为我方的诉讼代理人; (3) 选择合适的“替代经济国”; (4) 如果我国企业对进口国当局的最终裁决不服, 可以上诉法院, 要求进行司法审查。
为了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应设立统一的对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管理机构, 协调和统一管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完善许可证配额管理制度, 利用颁发出口许可证、配额等行政手段, 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进行管理, 从而改变各地、各部门低价竟销的局面;强化行业进出口商品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 各进出口商品协会对其所管辖的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价格、标准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 对违反的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制裁和经济处罚。
近日我国轮胎特保案取得了新进展,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中国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作出判决, 称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采取针对非市场国家的替代国方法计算并征收反倾销税, 同时又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不合理, 这很可能导致税率的重复计算。这无疑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反对美贸易保护主义, 争取公平待遇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