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精选12篇)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1
PREFACE/前言
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的利润数额并不适合成为分配现金利润和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基础。因为这种情形下:(1)分配现金利润可能会减损资本,违反资本维持原则(2)未分配利润和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也可能会违反资本确定原则。公司法意义上的经营成果应当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收入扣除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费用后的净额,这个净额就是现金经营成果。只有现金经营成果才能成为分配现金利润的基础,只有基于现金经营成果的未分配利润和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才不会违反资本确定原则。
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公司不因分红给股东而减损资本。资本确定原则要求公司股东的出资额必须是确定的,包括股东只能用符合法定出资方式的资产出资,股东用非现金资产出资应当评估作价。
会计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是权利和义务,而不是款项的收和付。在权责发生制下,公司产生应收账款时确认收入。然而,股东在分配利润时却要求分配现金而不是应收账款。这就造成利润分配可能会破坏资本维持原则。由于利润中包括了应收账款形态的资产,则未分配利润和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就会将应收账款这种非现金资产直接转增资本,这违反了资本确定原则关于非现金资产出资应当评估作价的要求。在这两点上权责发生制形成了与资本维持原则和资本确定原则的对立。
一、现金利润分配是如何侵蚀资本的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可分配利润为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利润要优先用于弥补经营亏损所减损的资本。因为通过弥补亏损能够使资本恢复到发生亏损之前的水平。这样看来,《公司法》第167条规定的分配现金利润似乎不会减损资本。
如果盈利挣得的都是现金,现金利润分配确实不会减损公司资本。然而,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净利润并不都是现金成果,则现金利润分配不可避免地存在减损资本的可能。
(一)基于经常性利润的现金利润分配
经常性利润是收入减除费用后的净额。研究利润分配是否会减损资本,我们需要考察经常性利润的产生是基于怎样的资产变化。
1. 因收入而流入公司的经济利益包括现金和应收账款等资产
虽然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比较谨慎,“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时才能予以确认”。但谨慎的目的只是希望所有的应收账款都能够收回现金,并不妨碍公司在取得应收账款时确认收入。
负债通常要用现金等资产来偿还,因此偿还债务并不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债务免除却由于使得公司未来用于偿还债务流出的现金确定不需要流出公司而形成了公司的收入。债务免除取得的收入可以视同是现金等资产的增加。
在资产交换的情况下,企业取得的收入会以其他资产的形态存在。
2. 因发生费用而流出的资产是现金和库存商品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费用有两种情形:
(1)流出资产。例如销售商品时发出库存商品,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时支付现金;
(2)当期应付未付的款项形成的负债。
后一种情形的费用也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是表现为当期流出现金,现金的流出是在后期。因而,从较长时期来观察,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3. 收入大于费用意味着什么?
收入大于费用即取得了盈利。盈利意味着会计期间流入的经济利益大于流出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了负债的减少。负债是公司后期要流出的资产,负债的减少可以理解为资产数额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了负债的形成,形成负债意味着公司后期要流出资产,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资产数额的减少。因此,经济利益的净流入表现为资产数额上的净增加。然而,流入资产和流出资产的具体形式差别很大。
通常情况下,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入的资产包括现金和应收账款,流出的资产包括库存商品和现金。虽然流入资产和流出资产在具体形式上的不对称让我们很难通过资产数额的净增加判断利润给公司带来了什么资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因收入而增加的资产并非全部是现金。这是造成分配现金利润可能减损资本的根源。
4. 分配经常性利润减损资本的一个例子
假设某公司在会计期间取得收入200万元,其中包括80万元货款和120万元应收账款。发生的费用是150万元,其中包括发出库存商品70万元和支付现金80万元。则公司的经常性利润就是50万元。考虑到流入资产和流出资产的具体形式,把流入的现金和流出的现金相互抵消,则公司的经营成果就相当于用70万元库存商品换回了120万元应收账款。
假设公司不存在非经常性利润,没有以前年度亏损。再假设不考虑提取法定公积金。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分配50万元现金利润给股东,这是否会减损资本?
如果120万元应收账款后期全部收回,此次利润分配不会减损资本。如果有20万元成为坏账损失,即只能收回100万元,则在真实利润只有30万元的情况下,发放了50万元现金给股东,只能以资本减损20万元为代价了。
公司销售商品取得的是应收账款,然而却分配现金利润给股东,这就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利润分配会减损资本的根本原因。
(二)基于非经常性利润的金利润分配
非经常性利润主要由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三个项目构成。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均可能是利得也可能是损失。为简洁地阐述基于非经常性利润的现金利润分配是怎样减损资本的,我们只考虑利得的情形。
1. 非经常性利润获得了什么样的资产?
(1)汇兑收益
汇兑收益包括两个部分:(1)外币货币性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超出期初公允价值的部分;(2)外币货币性负债的期末公允价值小于期初公允价值的部分。
可见,基于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收益虽然增加了公司净资产数额,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现金资产。
(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包括:(1)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超出期初公允价值的部分;(2)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公允价值小于期初公允价值的部分。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收益一样,虽然增加了公司净资产数额,但并没有给公司增加现金资产。
(3)投资收益
①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在存续期间产生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
a.长期股权投资存续期间的投资收益受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存续期间的核算可以采用成本法或者采用权益法。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收益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利润中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因投资收益增加的资产是应收股利。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享有的份额,该投资收益增加了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从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利润,不作为投资收益,而是视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收回,即相当于投资企业用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置换等值的现金。
可见,长期股权投资存续期间,投资收益增加的资产是应收股利或者长期股权投资。
b.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是将投资变现,收回现金。收回的现金超过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的部分就是投资收益。这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给投资企业增加了现金。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a.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利润或者应收的交易性债券利息就是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
b.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其账面余额的部分也是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既包括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也包括现金资产。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公司持有的债券投资。
a.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收的债券利息就是投资收益。
b.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其账面余额的部分是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表现为应收利息和现金。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公司持有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a.可供出售债券按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为投资收益。
b.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扣除因其公允价值变动而记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是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包括现金和应收利息。
⑤处置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投资收益
偿还交易性金融负债时的实际支付金额小于账面余额的部分是投资收益。这种情况下,公司对负债的实际偿付金额少于应当偿付的金额,并因此产生了现金投资收益。
总之,非经常性利润对应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也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加,形式多样。
2. 举例说明分配非经常性利润是怎样减损资本的
假设某公司的非经常性利润由三个部分构成:(1)外币应收账款按年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比年初增加了100万元;(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了2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因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增长了1 000万元,公司基于15%的股权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增加了150万元。这样,公司的非经常性利润是450万元。
假设经常性利润为零,也没有以前年度亏损。再假设不考虑提取法定公积金。如果把450万元利润以现金利润的形式全部分配给股东,会不会减损资本?
其实,公司的非经常性利润并没有增加任何现金。这类似于虽然你的证券账户中股票的公允价值增加了450万元,但你却无法拿走450万元现金,除非你卖掉股票。而公司因为有了基于权责发生制的450万元非经常性利润就分配现金利润,也只能挪用其他来源的现金。
非经常性利润中的主要部分是资产公允价值的增长,如果股东仅仅因为公司资产公允价值的提高就从公司提取现金,提取的现金只能来自对资本的减损。所减损的资本不能够用资产公允价值的升值部分弥补,因为这违反了资本确定原则:现金是确定的,资产升值是不确定的。而且在公司现金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股东的分配愿望就只能向外部借款。分配盈利还不得不借款,这确实是尴尬的。
(三)关于《公司法》第75条和《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
《公司法》第75条规定,“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出于对小股东利益的考虑,公司法倾向于有盈利就要分配现金利润。在盈利没有为公司挣得现金的情况下分配现金利润当然存在减损资本的可能。
《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规定企业的利润“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向投资者分配”。但有了这项规定并不能改变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现金利润分配减损资本的可能性。因为股东关于分配现金利润的要求是基于公司法而不是《企业财务通则》。而且,《企业财务通则》所指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即使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很好,如果现金流入主要是基于筹资活动产生的借款,分配现金利润仍然可能会减损资本。
二、转增资本是如何破坏资本确定原则的
转增资本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也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其中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仅指资本公积金中的资本溢价转增资本,因为资产溢价是和实收资本同时经过验资审计的,资本溢价对应的资产和实收资本对应的资产相同,资本溢价又因此可以称为准资本。我们这里探讨公司法规定的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对资本确定原则的影响。
(一)转增资本的操作规程
未分配利润有两个来源:(1)当年的可分配利润;(2)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累积数额。
法定盈余公积是按照当年净利润弥补亏损后余额的10%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的余额由两个部分构成:(1)从当年的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2)以前年度法定盈余公积中未使用部分的累积数额,即法定盈余公积的期初余额。
实践中转增资本的操作执行会计准则的规定。首先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和“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账户的余额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论调整账户余额。转增资本时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和“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账户的余额直接转入“实收资本”账户。
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扩大了股东名下的出资额,是股东的出资行为。虽然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均来源于利润,但转增资本显然不是股东以利润出资,因为利润并不是符合法定出资方式的资产。资本确定原则又要求股东以符合法定出资方式的财产出资,而且以非现金财产出资的,应当评估作价。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转增资本中股东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二)转增资本中股东的出资方式
1. 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出资方式
股东只能以自己的财产出资。未分配利润虽然让公司获得了净流入的资产数额,但这些资产数额对应的具体资产尚不是股东的财产。如果股东要以公司净流入的资产或者资产份额出资,只能基于如下的假设:
(1)公司通过利润分配的方式,将拟转增资本的未分配利润分配给股东;
(2)股东再将分配所得的资产交付给公司用于增加出资。
公司完全可以通过现实的而不是假设的利润分配完成转增资本,但现实的利润分配是不必要的,因为股东分得资产后仍然要用于出资,即从公司出去多少资产又会回来多少资产(此处不考虑转增资本涉及的股东应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资产不离开公司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账务处理完成转增资本,能够取得和现实分配一样的效果。这也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经济学效应。
虽然分配利润不一定分配现金给股东,而且,在假设分配利润给股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假设将公司的其他财产分配给股东。但由于分配给股东的非现金资产用于出资时还应当评估作价,这并不是转增资本的本意。因此,假设的转增资本只限于公司分配现金利润给股东的情况。因此,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中股东的出资方式是现金出资。
2. 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出资方式
设立法定盈余公积就是将净利润的一部分以法定盈余公积的方式预先储备起来,用于指定的用途(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净利润的这一部分如果不预先储备为法定盈余公积,就会成为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因此,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出资方式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出资方式一样,也是股东以现金出资。
(三)转增资本的数额限制
除了要求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的余额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以外,公司法并没有对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数额作出其它限制。但这并不代表全部的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都可以转增资本。
由于转增资本是基于分配现金利润给股东的假定,转增资本的出资方式是现金出资,这决定了转增资本的数额受到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中包含的现金数额的限制。未分配利润和法定盈余公积中有多少现金呢?
净利润是收入减除费用的净额。用流入的现金数额替代权责发生制的收入,所得到的净利润数额可不妨称为现金经营成果。以现金经营成果为基础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数额就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限额,以现金经营成果为基础得到的未分配现金经营成果就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限额。
三、公司法应当怎样界定公司的经营成果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利润并不是分配现金利润的基础,建立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未分配利润和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也受到公司净增加的资产数额中有多少现金的限制。可见,在公司法中使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利润概念并不合适。而且,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唯一表示方式。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就是以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纳税基础,从而避免了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公司法应当如何界定公司的经营成果呢?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收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费用
现金经营成果可以定义为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收入减除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费用后的净额。这样定义的现金经营成果是分配现金利润的依据,也是提取法定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和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的基础。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利润包括经常性利润和非经常性利润。相应地,现金经营成果也不妨分为经常性现金成果和非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
1. 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当期现金收入一当期费用+当期收回的前期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在产生之时不确认为收入,收回应收账款时再确认收入;
(2)当期费用的计量基础仍然是权责发生制。
当期费用包括流出的资产如现金和库存商品,也包括未流出资产而形成的负债。因为负债是后期要支付的现金,从较长时期来看,当期费用都是确定流出的资产,因而,将负债列为当期费用并无不当。
2. 非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收回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处置相关资产的现金收益
(1)收回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核算时收到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利润、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持有可供出售金融债券期间的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在收回当期确认为收益。
(2)处置相关资产的现金收益
包括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现金收益。如果处置资产时没有取得现金,而是取得了应收款,则只能在收回应收款的当期确认现金收益。
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非经常性现金经营成果
(二)怎样理解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1. 公司法所指的盈利和亏损指现金经营成果为正数或者负数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即“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的税后利润”,其中的亏损指现金经营成果为负数,其中的税后利润指现金经营成果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的余额。
2.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础是现金经营成果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为公司的法定公积金”,其中的“提取利润的10%”应当理解为“提取现金经营成果的10%”。
由于提取盈余公积并不像提取住房公积金那样,将专门的资金储备起来专款专用,而是仅仅进行账务处理,与盈余公积相关的资产仍然留存在公司。因此,就盈余公积扩大生产经营的用途而言,提取盈余公积的基数其实并不重要,即以净利润为基数或者以现金经营成果为基数都不影响该用途的实现。
盈余公积还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弥补亏损主要是为了给股东分红创造条件。由于亏损是指现金经营成果的亏损,则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应当是用现金经营成果的储备来弥补。在这个意义上,盈余公积的提取基础应当是现金经营成果,而不是净利润。
从转增资本的角度考虑,更应当将现金经营成果作为提取盈余公积的基础。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公司法第143条的规定: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这个规定隐含了这样的认识:“利润就是现金经营成果”。否则,在收入全部是应收账款的情况下,税后利润将不包含任何现金,公司就将无法收购本公司股份了。
SUMMARY/概要
由于分配给股东的非现金资产用于出资时还应当评估作价这并不是转增资本的本意。因此,假设的转增资本只限于公司分配现金利润给股东的情况。因此,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中股东的出资方式是现金出资。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2
一、债务成本(一)简单债务的税前成本 p =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
式中:p -债券发行价格或借款的金额,即债务的现值;p -本金的偿还金额和时间;i -债务的约定利息;k -债务成本;n-债务的期限,通常以年表示。(二)含有手续费的税前债务成本 p (1-f)=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式中:f-发行费用占债务发行价格的百分比。(三)含有手续费的税后债务成本 1、简便算法税后债务成本k =k ×(1-t)式中:t-所得税税率。这种算法是不准确的。只有在平价发行、无手续的情况下,简便算法才是成立的。2、更正式的算法p (1-f)=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二、留存收益成本(一)股利增长模型法 k = +g式中:k -留存收益成本;d -预期年股利额;p -普通股市价;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 =r =r +β(r -r )式中:r -无风险报酬率;r -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β-股票的贝他系数。资本主义和西方当前的危机 篇3
关于历史终结的宣布从来都是非常轻率的,而这些预言也总是被证伪—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这次却颇具讽刺意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西方必胜的论调导致了伊斯兰的对抗性反应。
今天的世界反而处于一种新的、而且意识形态更加明晰的局面。后现代实用主义解释不了西方与激进伊斯兰之间的斗争。对西方来说,问题是它是不是已经放弃了用来应对敌人所需的那种资源。我是说,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唯物主义和世俗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携手共进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考虑,那就是,西方世界会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资源?
发达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它并不需要它们的公民有很多信仰。事实上,如果有太多的信仰反而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这在欧洲尤为如此。这也是西方在面对激进伊斯兰所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消除恐怖主义需要的是正义,需要铲除促使某些人从事恐怖主义行为的土壤。恐怖主义是一种暴行,同其他任何暴行一样,但它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人会说,如果你试图解释恐怖主义的原因,那么你就是赞同恐怖主义,但历史学家指出了纳粹主义崛起的原因,并不能就说他们赞同纳粹主义。在解释伊斯兰恐怖主义时不应该回避西方世界以实用主义态度应对伊斯兰社会的历史,美国人应该知道是中央情报局(CIA)在阿富汗扶植了极端伊斯兰,以应对苏联的入侵。在中东,西方世界也曾插手制造过这种情况,而这也是造成恐怖主义的原因之一。恐怖分子要对恐怖主义负责,但恐怖分子并不会在真空中行动。
作为一个欧洲人,我对美国感触最深的就是,这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社会。相比之下,欧洲因为有着漫长的灾难史,是一个非常消沉的地方。整体而言,人们并不会对未来抱有太多希望。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所以这是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地方,甚至任何一种形式的消极几乎都会被认为是思想犯罪。你要说你“能够”做某件事情,你能取得“成功”,而不是成为一个可耻的“失败者”,如果你做不到,那是因为你没有付出努力,基本上就是这种论调。美国对自己始终有着过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而在现实中,我觉得这是极端危险的。在欧洲,相比于这种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盲目自信,做一个优秀的、老派的、虔诚的愤世嫉俗者和悲观主义者或许会更安全。这是因为欧洲人有对自己的局限和所面临困难的清醒认识,但美国人通常都不会这么想,他们喜欢说“如果我努力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之类的胡话。在未来新的时期,美国或许需要暂停脚步,尝试着学习一些“功课”—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它可能是一个正在衰退的世界强国;它或许正处于下降的而非上升的历史轨道中。它应该对这种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执迷于它的理想。
当资本家也开始谈论资本主义时,我们知道这种体制已经陷入困境了。在我看来,西方当前的危机正是人们盲目崇拜市场力量这一神话的后果。我在去年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并引起关注,这说明资本主义已经开始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并可能会成为一个批评对象。这本书并不企图让人们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只是想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或更具吸引力的马克思版本,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误读,很多自由派和保守派评论员在评论马克思时都很轻率,但这只是彰显了评论员的无知,而不是马克思的无知。比如,我希望他们看过这本书后会这样想,“哦,原来马克思是反对国家的(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就已经被提上议事议程),他比右翼保守主义更敌视国家机器,他没有去设想一个完美的社会,对平等的说法也保持高度警惕。他反对盲目崇拜物质生产,从来没有梦想过一个所有人都穿着连体工作服、背后写着编号的未来。他的理想在于休闲而不是劳动,他关注经济问题恰恰是为了削弱经济对人类的控制。”同时我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只在学术圈热闹的理论。在美国,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占压倒性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同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一同讲的。我曾经在杜克大学讲过马克思主义,他们说,“如果你在这里讲马克思主义,他们会趋之若鹜,学生们甚至连门口都挤不进去,但如果你在5英里外的地方讲,他们会射穿你的脑袋。”这反映了一种悖论。马克思主义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它还是社会主义运动和劳工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主流,在应对资本主义的问题方面可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当富人们的贪婪造成天价的账单,但这些账单最终却转到早已身无分文的穷人身上时,政客们应该摘掉他们的有色眼镜,考虑另外一种最适合的政治选项,我这样认为。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4
1978年, 我国城镇的基尼系数为0.16左右, 农村的基尼系数为0.22左右, 都是相当低的。但这是分别就城市和农村内部而言, 即使在当时, 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如果考虑到非货币性收入更是如此。改革开放以后,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收入分配方式逐步多元化、市场化。结果, 无论是城市内部, 还是农村内部, 收入差距都逐渐拉大;而城乡差距, 仅以名义收入的比值而言, 虽有波动, 但整体趋势仍是扩大的。而且总体来说,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相当严重的。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方面, 分别计算的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比整体计算的居民收入差距低很多。段景辉和陈建宝 (2010) 通过抽样调查计算的2004年中国城镇基尼系数为0.3703, 农村基尼系数为0.3589, 而城乡混合基尼系数为0.4554, 比城镇基尼系数高出23%, 比农村基尼系数更是高27%。实际上,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方面。李实和岳希明 (2004) 通过对泰尔指数的分解得出, 城乡收入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占到4成以上, 它要高于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对总差距的贡献。陈建东 (2010) 通过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计算得出, 1996年我国城乡之间的基尼系数对总的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就已经超过了55%, 占到了一半以上, 2007年更是达到了64.1%。
整体而言,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发展水平成反比, 即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 经济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更大。段景辉和陈建宝 (2010) 计算的我国部分地区的城乡差距基尼系数表明, 东部地区多在0.1以下, 中西部地区均高于0.1 (除内蒙古外) , 且多数在0.15左右。甘肃省地处大西北, 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城乡收入差距比较严重。以段景辉和陈建宝计算的城乡差距基尼系数而言, 甘肃省在全国是第二高的, 仅次于四川。若以甘肃省城乡收入比值与全国值做比较, 可以看出, 甘肃省的城乡收入比值的变化情况大致与全国的一致, 而数值比全国要高。
二、理论分析
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很多,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两类。改革开放以前, 政策因素占主导地位。当时, 中国实行城市偏向的重工业发展战略, 为积累资金, 辅之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 使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为限制劳动力流动, 又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 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制度。因此, 当时实行的这种二元经济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甚至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 政策因素仍然存在, 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依然很明显, 然而, 市场因素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如果从投入要素角度分析,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两个重要的市场因素。
人力资本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来源, 人力资本投资必然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进个人的生产能力, 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得到更高的收入报酬。因而在市场经济当中, 人力资本的不平等必然会带来个人收入的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物质资本的不平等。现在学者们多认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将会逐步降低。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物质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 这将导致经济收敛, 收入水平也会趋于相等, 即便后来又区分了“无条件收敛”和“条件收敛”两种情况, 但那是由物质资本以外的因素造成的, 物质资本不会导致经济差距和收入差别 (Robert M.Solow, 1956) 。新古典增长理论所说的经济收敛是一个长期过程, 因而, 长期来看物质资本差异并不会产生人均产出的不同, 如果包括税收政策等其他因素都相同, 也必然有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然而在短期, 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一般都承认:人均物资资本高则劳动生产率就高, 人均收入水平也高。尤其在经济发展初期, 物质资本在生产中作用巨大, 因而物质资本差异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中国城乡之间物质资本的差异比人力资本的差异大得多, 而对于像甘肃省这样的地区而言, 物质资本的巨大差异肯定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本文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城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
三、指标和数据说明
本文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度量城乡收入差距。以城镇和农村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物资资本, 它们分别除以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即得到各自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各自人均物质资本。估计人力资本并没有统一的方法, 有收入法、投入法、教育年限法等。本文选择以投入法来衡量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大致可分为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机会成本, 但由于统计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相关数据, 文本只能用居民消费中的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交通通讯支出三项的和来衡量人力资本投资, 显然这些都属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 因而将会低估人力资本存量, 但由于我们关注的是城乡人力资本的比值, 而城乡个人人力资本的差异与总的人力资本差异应该是一致的, 因而这样处理对我们的分析不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数据均来自历年《甘肃统计年鉴》或《甘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 由于统计口径或指标的变化, 本文在某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实证分析
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即VAR模型) , 以R I, R PC, R HC分别表示甘肃省城乡收入比, 城乡物质资本比, 城乡人力资本比。实证分析用Eviews软件进行操作。
1、确定最大滞后阶数和平稳性检验。
为建立R I, R PC, R HC的VAR模型, 首先要确定最大滞后阶数。我们选择滞后阶数为3进行滞后长度准则的检验, 发现LR, PPE, AIC, SC, HQ五种滞后准则选出来的滞后阶数都是1阶, 于是我们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定为1阶。
为了验证VAR (1) 模型的平稳性, 需要计算它的差分方程的特征根, 如果所有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圆内即模长小于1, 则VAR (1) 模型是平稳的。经计算模型的三个单位根的模长为0.54和0.90, 均小于1, 所以VAR (1) 模型是平稳的。
2、VAR模型参数估计。
基于以上的分析, 通过软件能够得到VAR (1) 模型的参数估计, 最后得到的模型写成矩阵的形式为:
其中Y=[RI RPC RHC]’
而且, 从估计结果和各统计量可知, RI, RPC, RHC的前期值分别对当期值有比较明显的正向影响, 而其他估计系数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 仅从符号上来讲, 估计结果是符合经济意义的。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VAR模型的动态特征, 即可以分析每一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它自身或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图1为RI对RI, RPC, RHC的脉冲响应结果的联合图表, 结合相应的数据表 (此处略) 可以知道:城乡收入比值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在第一期即有较强的反应, 使其增加了0.21左右;随后响应强度开始逐渐减弱, 不过我们看到其减弱的速率并不是很快, 在第10期似乎还没有收敛的迹象。因此, 城乡收入比值本身具有很强的正自相关性, 或者说城乡收入比值具有“惯性作用”, 如果前期的数值较高, 则在较短的时间内, 这一比值很难较快的降下来。
其次, 我们发现物质资本比值的冲击对城乡收入比值竟然产生了负向的影响, 而且强度还比较大。这似乎表明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扩大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比, 但这是与我们的理论相矛盾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首先, 由于城市偏向的政策, 加之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物质资本积累, 结果造成了城乡物质资本投资过度不平衡, 城市物质资本可能存在内部扭曲, 即城市物质资本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其次也存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失衡, 甘肃省的城乡物质资本比值是人力资本比值的4到5倍, 这说明就城镇而言, 物质资本大大超过人力资本, 而且失衡比例也远远高于农村, 这也会影响到城镇物质资本效能的充分发挥。那么, 如果前期城乡物质资本比值扩大, 当然对于绝对值而言, 城乡物质资本存量本身都是增加的, 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 农村增加的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用要大于城镇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用, 这可能导致城乡收入比下降。
另外, 我们看到城乡人力资本比值的冲击对城乡收入比值的影响强度不大, 基本上为弱的正向影响, 这说明人力资本比值的新息确实对城乡收入比值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但可能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一直不被重视, 人力资本存量有限, 尚未较强地影响到城乡收入比。
4、方差分解。
对VAR模型还可以用方差分解研究它的动态特征, 利用方差分解可以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由图2可知, 城乡收入比值的变动主要是受自身冲击的影响, 前3期都在85%以上, 随后逐步减小, 到第10期基本趋于平稳, 但仍高达60%以上;其受物质资本比值的冲击在前几期比较小, 随后逐渐增大, 在第7期超过30%, 随后的增长幅度不大, 到第10期达到37%, 也基本趋于平稳了;其受人力资本比值冲击的影响最小, 虽然影响有增大的趋势, 但到第10期仍未超过10%。总之, 城乡收入的比值主要可由自身的变动来解释, 物质资本比值也很重要, 人力资本则处于相对不太重要的地位。
五、结论
从上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条结论:第一, 甘肃省城乡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不平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二, 考虑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 则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的影响程度更大;第三, 动态来看, 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前期值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的当期值的影响是负的, 产生此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城乡物质资本差距过于悬殊且城镇内部的物质资本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 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扩大城乡物质资本比值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比, 我们更应该探讨和关注城镇物质资本内部的效率损失。而人力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作用并不大, 这主要是由于相对于物质资本,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过少, 不足以显著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同时, 我们还看到, 城乡收入比值的变动更多地还是由它自身决定的, 这一方面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地缩小;另一方面, 我们在此只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投入要素的作用, 其他如政策因素等诸多方面并没有考虑, 这些因素实际上被包含进城乡收入自身的序列当中, 这也决定了城乡收入比值的变动对其自身的影响相当大。因此, 本文讨论的虽然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但其他因素仍然很重要, 也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 1999 (4) .
[2]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其城乡分解[J].世界经济, 2010 (1) .
[3]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财经, 2004 (3—4) .
[4]陈建东:按城乡分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 2010 (4) .
[5]薛进军:中国的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6]西奥多·舒尔茨: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7]西奥多·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Robert E.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篇5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本特点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佘贵生产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基本矛盾十分尖锐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篇6
一、宏观概述
自16世纪起,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从此时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便随着近代工业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及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不断强化而逐步形成。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开创时期。
在这个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消除了东西两半球的隔绝状态,西欧国家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迅速展开,世界市场的雏形显现。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仅在英、荷等极少数国家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殖民活动只限于世界上一部分地区。所以在这个时期远未具备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条件。
(二)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超出西欧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意大利、德意志、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爆发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固有的扩张性及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必然导致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它们不仅拥有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而且还拥有商品价廉物美的经济优势。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而使更多的落后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把这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转化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殖民者不但破坏了当地旧的社会秩序,而且还按自己的意愿对当地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这样世界就在资本主义纽带下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尽管如此,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领土尚未瓜分完毕,此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只是初步形成。
(三)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迅速形成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普遍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垄断迅速发展起来,且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二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垄断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进行使列强攫取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欲望变得更为迫切,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倾向空前强化。因而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条件下和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不仅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大力扩张,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登上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舞台,从而掀起了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领土几乎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在殖民扩张的同时,列强强化了在经济上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和控制。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输出已成为资本主义攫取超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通过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直接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为金融资本统治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掠夺性的世界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使落后国家进一步沦为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联系,使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展到世界每个角落。所有这些汇合起来彻底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壁垒,瓦解了一切落后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至此,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和交换的体系也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宣告了资本主义绝对统治下的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趋势。整体世界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着的孤立封闭以及政治、经济上的狭隘,体现了在以社会化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下各国居民相互交往日益扩大、开放的趋势,因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之所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宰割、奴役紧密相联的,这种联系的加强意味着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当然,这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
二、考点解析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贸易扩展。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
1概念:所谓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2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
3原因:之所以出现上述殖民掠夺的特点,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4影响: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对西欧殖民国家来说,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为他们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来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这些地区长期落后,但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品,这是物质基础。
(2)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为商品贸易提供了途径与便利条件,这是世界市场联结的纽带。
(3)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了它们征服世界的能力。列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和市场,加紧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了西方主宰世界贸易的格局,所以说殖民体系是这个时期世界市场的重要保障。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
(2)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工具的创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更加畅通。
(3)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7
我们来看看2012年后期和2013年早期的情况。关于裙带资本主义的例子我们可以一连讲上几个小时,比如新税法中对NASCAR赛车手的7800万美元税务注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也许这种注销很受欢迎,这个我不太知道, 但是它确实是裙带资本主义的结果。
纽约自由区的税收优惠又是很好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个税收完胜的例子,就是由前康涅狄格州参议员、现好莱坞电影界的掌门人之一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给予那些在美属萨摩亚群岛经营的企业的特惠。他给这些企业两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延期,不过规定这些企业要允许影视制片商将在美国发生的第一笔1500万美金的制片费作为开支勾销。这便是一种大规模的裙带资本主义。
还有一些例子涉及到最近得到政治任命的几个人。参议院2013年2月确认了杰克·卢(Jack Lew)成为新一任财政部部长。关于这次任命有一件非常令人瞩目的事,就是他在花旗银行的合同。卢在花旗是从事对冲基金的行政管理工作。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也只能是如果)他被任命到政府高层任职的话,他会收到一笔奖金。现在看来,并非所有的贿赂都是不合法的,因为这种预期的贿赂看上去还是行得通的。只要你购买了期货合同、合同上要求未来某个时候支付费用给某个官僚即可。这不同于在现货市场购买它———现货市场是给了好处差不多立马就兑现贿赂的。我认为允许预期支付给政府监管者费用本身就有问题。
玛丽·乔·怀特(Mary Jo White)是另外一个例子。怀特是个非常杰出的律师———美国德普律师事务所(De- bevoise & Plimpton)的前合伙人。她现在已经被确认担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怀特在德普的时候,她的一个客户就是投资银行公司———摩根斯坦利。2005年, 摩根斯坦利的董事会决定让约翰·麦克(John Mack)担任CEO,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报告表明,麦克可能已经违反了联邦证券监管法中关于禁止内幕交易的那些恼人规定。
接下来怀特的客户———摩根斯坦利给她打了电话。他们说如果他们选约翰·麦克担任CEO,而他第二天就被起诉证券诈骗的话,未免太过尴尬。所以他们请怀特看一看麦克是否会被起诉。于是怀特就致电给证券交易委员会执行部负责人琳达·查特曼·汤姆森(Linda Chatman Thom- sen),问她麦克先生的情况怎么样。尽管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都有数百人乞求得到关于SEC是否会结束调查以及什么时候结束调查的消息,怀特还是搞到了她想要的答案。麦克先生如愿升到了摩根斯坦利CEO的位置。顺便提一下,汤姆森已不再担任SEC执行部主管。她现在是位于纽约的达维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合伙人。
简而言之,美国有很多裙带资本主义的例子。很明显, 裙带资本主义的供求非常之大,以至于这种污秽的资本主义之风不仅已经刮起,甚至在条件成熟之处大有统领之势。裙带资本主义囊括先是它需求的一面———需求来自于象摩根斯坦利、或者高盛、或者任何想获得司法利益的受监管机构———而供应则是由官僚或者当选的官员提供的。 这里面的要素无非就是随着经济监管的增加和竞争的减少,裙带资本主义在发展。这不是简单的道德方面的故事, 因为我们选出来的政治官员和我们的商人都是在达尔文学说中的环境下运作,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这个过程会淘汰掉最弱的参与者,而那些赋有更好的生存特征的公司和监管者可以做到更好。这种情形可以很好地解释裙带资本主义势头的上升及其周期性的下降趋势。
或许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裙带资本主义趋势走低的个案发生在近19世纪末。当时美国没有任何当代的规定来说明如何获得企业执照。那时候应该说更是处于一种特殊许可时期。为了得到一个企业执照,人们不得不去公司所在的州立法机关,并且使其通过一个特殊的法规,以便让他们来做某些事,比如承担这个公路或者那个桥梁的建设等。当然了,这就是裙带关系滋长的一种肥料,因为一些人是通过贿赂来获得这些许可的。私人领域里的人们面临着可怕的二选一:要么就拿出银子给政客进贡,要么就关门歇业。大家普遍承认这些许可是与权利垄断并存的。人们花费不少资金办事,而政府立法者则从中揩油。
这一点毫无争议。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授予企业执照这方面出现的裙带资本主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消失了。当美国很正当地转为公司制度之时,经济状况已经悄然改变。结果是,个人或团体现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 花35或50美金立即在任何州组建公司,甚至包括很出名的特拉华州。这番正当地转为公司制度的变化开始导致企业对特殊许可需求的下降。人们不再认可为得到这些许可而花大把银子。立法部门也开始允许人们从一个州获得许可、在另一个州从事商业活动,前提是大家自由阅读商业条款和宪法中的特权和免责条款。所以,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伙人去了一个州的立法机关,而该机构不愿意给他们许可的话,他们还可以去另一个州。于是州与州之间就形成了竞争。这样的竞争促使企业执照的价格降下来,最终各州进入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对于企业许可的管辖区竞争,这也成了各州价值最大化的一种体现。监管方面的变化就这样使裙带资本主义的影响逐渐降低了。
还有其它一些更为人熟知的通过竞争来战胜裙带关系的例子。在过去,美国大学篮球联赛(NCAA)、尤其是东南联盟中,球队都是白人队员。但当几个篮球教练———特别是来自得克萨斯西部(学院)队的教练———意识到如果他们在选择队员的时候不带有歧视,那么他们的球队会发挥得更好。直到这时,白人队伍一统天下的局面才算告一段落。当黑白队员混合的得克萨斯西部队在美国大学篮球联赛中打败了清一色白人队员组成的肯德基大学篮球队的时候,这些认为设置的城墙最终坍塌了。
我在火奴鲁鲁的一家公司工作时曾经观察到一个非常类似的现象,随着各个公司竞争性的不断增强,那些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日本人、菲律宾人和其他亚裔人的名字慢慢地也都渗透到上层了。在纽约的很多公司里, 犹太人的名字也遇到了同样的结果。
所以裙带关系就像生物学里的成长一样,只要环境允许它生长,它就会滋长。摆脱它的唯一办法是创造一种环境,使其从需求中所获得的回报、或者从政客或官僚手中寻求到的特殊优惠要比其付出的成本低得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益群体就没有动力去要求得到特殊照顾了。
创造一种不存在裙带资本主义现象的经济制度要求做到两点。第一,需要有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裙带关系成为竞争者无法负担得起的奢侈品。第二,需要有一个自由的市场体系,促使企业家和工商企业都在市场进行价格、服务和质量等方面的竞争,而不是在华盛顿古琦峡谷(Gucci Gulch)的走廊里从事裙带交易。
摘要:本文以较新、较现实的实例重点论述和分析了裙带资本主义在美国的滋生状况,指出这种现象时涨时消,关键还是在于环境,只要环境允许,它就会滋生和蔓延。正是因为裙带关系多是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通过给予额外的税收优惠或其它不符合正常手续的手段为自己或与己相关的人、事谋取福利,它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作者认为,如果想要遏制裙带资本主义之瘤,就要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自由的市场体系。
关键词:裙带资本主义,趋势,税收优惠,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本文原载美刊《哈佛法律与公共政策》(Harvard Journal of Law&Public Policy),2014(1).
[2]杰弗瑞·斯巴邵特(Jeffrey Sparshott):卢成为财政部长已成定局[N].华尔街日报,2013—02—27.
[3]乔纳森·威尔(Jonathan Weil):花旗男走向财政部[J].彭博(期刊),2013(2).
[4]约翰约瑟夫沃利斯(John Joseph Wallis):美国历史上体制型腐败的概念[D].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5.
[5]罗伯特M爱尔兰(Robert M.Ireland):19世纪美国地方、私有和特殊立法的问题[J].AM J LEGAL HIST,2004(271).
[6]南佐民:美国裙带资本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其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7]吴敬琏:市场经济应防止陷入“权贵资本主义”[J].决策与信息,2004(1).
[8]张广凯:《经济学人》公布裙带资本主义排名:香港第一中国在美国之后[J].上海经济,2014(5).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8
1、资本家投身慈善事业的原因或动机
资本家投身慈善的动机有很多, 或出于仁慈, 或出于扶危济困, 或是宗教信仰使然等等, 但是, 不论何种动机, 要从事慈善事业都必须付出。所有诸如比尔·盖茨的慷慨善举, 都是爱心的付出, 这一点是肯定的, 绝非我们想象中的“伪善”和“作秀”。因为捐献是一种道德行为, 而不是法律要求, 基于对社会特别是对贫困之人的怜悯与同情, 假如没有这种基本的同情心与善心, 那些有钱财之人就成了“现代守财奴”。富人不是圣人, 他们的慈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
除了爱心之外, 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基督教是分不开的。在美国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 大多数捐款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圣经》中有大量关于慈善的记载, 基督教劝导人们要有博爱精神, 基督教的教义深入人心,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信仰准则, 直接指示着他们的行为规范。富人们对自己的发家史有负罪感, 获得上帝的救赎是他们从事慈善事业的重要动力, 他们认为慈善会让他们自我圣化, 接近上帝。另外, 美国税法规定对慈善捐赠与公共慈善机构免税。美国税法鼓励慈善, 因为它们为社会创造了公共利益, 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而且美国的遗产税具有高税率、累进制的特点, 也为慈善捐赠提供了外在的激励机制。
2、资本家的善举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迄今为止,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政权, 都不可能把这个国家的一切问题彻底解决。国家遗留下的这些社会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 日积月累, 就会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慈善事业所进行的扶贫济困, 创办学校, 养老助残, 热心公益, 大兴教化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 解决了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困难, 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方面起一定作用, 化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在稳定社会秩序、营造社会和谐氛围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3、全面认识资本家形象的转变
社会不平等是慈善事业的伙伴, 巨额财富会激发人的慷慨之心。慈善事业的膨胀深刻的反映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充满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种各样的矛盾。资本家的财富越来越多, 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日益分化如果得不到遏制, 迟早要面临社会革命与动荡, 资本家为了让他们发财致富的事业持续下去, 为了让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秩序永远存在下去, 热衷于慈善事业。但是, 资本家不论如何捐款, 只是帮助了一部分人, 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和世界的贫富分化的总体态势与趋势, 即使大量的捐款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尽管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却并未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相反财富集中度继续提高, 富豪不断增加。表面上慈善家宣称向贫困的根源开战, 却恰恰回避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贫困的真正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有机体。资本家的慈善之举不仅彰显了资本家慈善的一面, 也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与对世界的观点和态度的提升。资本家的价值观向双向性发展, 一方面赚钱扩业, 追求经济价值。一方面捐款行善, 追求社会价值, 取之于社会, 回报于社会。但资本家慈善之举的背后是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是他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利益而殚精竭虑的高度自觉。从本质上看, 以慈善基金会为主体的美国慈善事业, 是美国统治阶级统治美国本土乃至世界的隐蔽工具。资本家吞噬了大量社会财富之后, 再返还它, 这并非仅出于赎罪感, 还出于与敛财同样地动机:取得比他人更高的地位、满足优越感、居高临下地对待受援者。公益事业带给富人的好处远甚于穷人。对热衷于慈善事业的资本家的评价, 借用美国基金会史学家尼尔森的话, 可以这样概括“慈善家们既不像其崇拜者说的那样崇高, 也不像批评者指责的那样自私”。
资本家的慈善之举是“美好”的, 但是, 这个世界并不会仅仅因为资本家的慈善捐款而变得“更美好”。假如我们因为资本家的慈善捐款, 而忘记了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改造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这个根本道理和根本道路, 那么资本家的慈善就真的达到了资本家的“意识”外的目的了, 即:让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状况永远存在下去。面对资本家的慈善之举, 我们心里仍要牢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全靠我们自己。
二、美国慈善事业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启示
在我国, 慈善事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不断提升, 逐步发展起来, 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我国的慈善事业与美国相距甚远, 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政府、制度、民众运动、媒体和文化还没有营造一个让富人变为慈善家的环境。我们的政策应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增加人民财富。借鉴美国的慈善经验, 逐渐营造一个有利于慈善的环境。现阶段, 对于企业家, 应当立足于如何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产业, 如何引导他们合法地扩大财富, 依法纳税, 诚信经营。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 多加鼓励, 不能苛求。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慈善事业会伴着我们的国家实力、法律制度、文化、公民素质逐步提高与健全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 ,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胡培兆:《资本家的本质与形象》, 《学术月刊》, 2007, (3) :89-93。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9
一、序言
会计作为一种计量特定主体财富的工具, 它适应经济生产活动的需要而发展。资本主义, 是一种经济社会制度——私人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 并以此创造利润, 同时, 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方面从突破西方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萌芽, 到历经冒险资本主义, 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经历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等, 一步步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决定会计的发展方向, 推动着会计在技术方法和理论思想上不断规范完整和系统, 使会计走出封建庄园, 成为通用的商业语言, 并日益向国际趋同。
本文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为脉络主线, 观察各时期会计发展的特征, 从宏观上把握会计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为现实会计的困境提供历史的思考角度。
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会计核算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马克思在其宏著《资本论》中提到“在14和15世纪, 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 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但是马克思在后文中又立即指出, “但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首先, “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是指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其“最初萌芽”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有两种, 一是较低级的庄园内的“家内制”, 工人领取计件工资;另一种是工厂里的“集中制”, 工人领取计时工资。从会计角度看:第一, 庄园“剩余产品”的出现, 促使会计对其计量和分配, 记录者将“会计信息”向庄园主汇报;第二, 工人计件和计时工资制度要求会计对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准确核算, 这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第三, 威尼斯等这些城市地处地中海交通中心, 贸易频繁, 会计在其中扮演财富计量和分配的重要角色——这使得资本主义的萌芽最早在意大利“某些城市”出现。
其次, “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是因为在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停滞, 并随后在英国开始。究其原因——从会计相关角度来看, 意大利萌芽的两种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家内制, 分散而简单的手工业, 会计只是简单核算收入和支出, 计算庄园主收益;集中制, 工场作业, 在15世纪的意大利也并不占多数。随着哥伦布新航路的发现, 意大利又失去了地中海交通中心的优势, 贸易减少, 经济发展缓慢。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意大利逐渐停滞下来。然而, 英国凭借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成为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从会计角度来看, 英国手工业的发展, 类似意大利的集中制, 以英国呢绒业为例, 首先改变分散的生产方式, 集中生产, 使产量不断增长, 同时, 呢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其他手工业的进步, 英国成为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会计在成本核算和财富利润分配实务上也得到发展, 更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小结:从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停滞过程可以看出, 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的发展。“剩余产品”、庄园主的“交换”以及地中海城市商品贸易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和推动了会计计量、记录等核算方法的改进发展。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停滞, 使会计的发展也受到阻滞。
三、冒险资本主义时期:会计监督
15世纪前后, 由于意大利控制着地中海贸易枢纽, 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推动下, 西班牙等国家为了寻求另一条贸易通道, 开始推动发展航海冒险事业的探险活动, 称之冒险资本主义时期。从1487年到1522年,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先后率领船队最终开辟了新航路。
在这一时期, 会计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会计作为一项核算工具存在, 主要体现在为冒险事业筹集资金, 还体现在从组建船队、安排人力、到记录以及最终财富的分配或者损失的计算;二是会计发展了管理活动, 即监督职能——由于这一时期, 航海探险活动多是皇室或政府支持, 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代表的皇室或政府提供资金、人力和物力, 并随船队指派“记录员”——其主要职责是对皇室或政府负责, 对资金、人力和物力的用途以及财富进行监督管理和登记。
小结:会计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冒险资本主义时期的是海外探险冒险活动, 社会经济的主体仍然是自己自足的封建庄园主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贸易经济还没有足够的显现。但是,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 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会计的监督职能在这一时期初步显现应当是会计在技术发展以外的会计思想的一次进步和发展, 这也是适应这一时期冒险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四、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会计披露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外殖民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 冒险事业探险者让路给殖民贸易活动, 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接踵而至。这一时期, 社会经济特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本“嗜血”的逐利性使得从皇室、政府到普通老百姓都加入这一海外殖民掠夺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比如世界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家银行“阿姆斯特丹证银行”成立, 第一家股票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等等。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 影响着社会商业制度的巨大革新:例如, “信用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出现等等。经济贸易和商业制度的发展, 促使会计在记账技术方法上和理论思想上都有了的巨大改进和发展。在记账技术方法上:簿记方法的改革应该是最显著和最具意义的进步和发展。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已广泛流传并日益成熟, 使原来单式记账开始向复式记账变革。在会计理论思想上:帕乔利的复式簿记方法及其有效应用奠定了会计基本框架和思想, 比如, 关于平衡观念、会计恒等式与复式簿记借贷相等的记账规则等。
在商业资本主义时期, 会计主要是核算商业贸易活动, 帮助商人记账。复式记账发下, 会计系统核算, 提供完整信息, 帮助商人有序地了解和处理事务。从这个角度上, 会计刺激了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荷兰证券交易所出现后, 普通百姓开始参与海外贸易之中, 会计促使商业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但是, 由于会计本身的发展未能跟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步伐——最主要体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刚刚出现, 不完善等问题, 再加上市场过热、投资者盲目, 欧洲出现早期三大经济危机事件——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事件、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和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之后, 随着公众开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公共会计制度开始被提出。
小结:商业资本主义时期, 是马克思笔下资本“嗜血”逐利的时代。会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包括复式记账的簿记方法革新与推广成熟、现代意义的公司会计的保险制度思想和银行的信用制度思想等。会计的繁荣发展是这一时期商业贸易活动下的一种体现, 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一种反应, 但是会计本身在发展中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准确、客观披露可靠信息, 换言之, 在会计披露制度上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反作用于早期欧洲三大经济危机之上。这一时期, 会计第一次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 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在此后的资本主义前进发展中, 会计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越来越深刻。
五、工业资本主义 (财务资本主义) 时期:成本
新航路开辟之后,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等国先后进行殖民扩张, 这些殖民贸易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 为随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的准备。生产专业化和制造业的发展, 预示着工业革命 (财务资本主义) 时代的到来。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开始, 欧洲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 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 生产效率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开始普及, 在实践中逐渐产生了成本计算方法。理论上, 经过以琼斯为代表的会计学者研究提出:会计核算应反映生产资料利用情况和企业经济利益。这使得产品成本的内容, 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和对生产资料利用的明细化, 成本概念也被正式提出。以成本为中心, 琼斯提出虚账户概念, 同时提出费用类账户发生额也要求在期末结转到产品成本里。此外, 折旧思想的提出要求计提机器设备等生产过程中的折旧, 并以此核算产品成本和企业当期收益。成本会计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得到发展, 要求更准备核算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在成本会计的准确核算、计量作用下, 成本被不断降低, 利润不断增长。在利润驱使下, 资本家不断并购, 最后形成垄断利润,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后期也就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小结: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开始专业化和明细化, 会计适应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更加明细地核算和计量产品成本和企业利益。同时, 在结合成本概念的提出以及成本内容的丰富, 实践中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成本会计开始被提出、运用。
六、经理资本主义时期:受托责任
1841年, 纽约西部一条铁路上的撞车事故, 引发了公司制度的改革, 要求具有管理才能的专家担任公司领导, 资本家只做公司所有者。经过伯利、米恩斯、钱德勒关于公司经济中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问题的研究, 到19世纪70、80年代, 职业经理人已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经理资本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
经理资本主义时期, 企业的所有者退出了直接经营管理层, 转聘委托有专业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去代理管理企业, 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开始分离。企业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则成了这种评价委托代理关系的现实替代变量。会计, 在这一时期, 最终要的是要反映管理层对企业所有者承诺职责履行情况, 并核算监督管理。
在经济的发展前提下, 会计只倾向于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 忽略公众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这将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引发危机——1929年--1933年美国“大萧条”便是一例。会计披露可靠而相关的信息, 成为重点。随后, 《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相继出台, 要求民间的独立审计替代联邦的监管,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并规定采用“统一的会计原则”对企业会计信息充分披露, 这开创了以会计准则作为基本规范的现代会计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小结:以两权分离为特点的经理资本主义时期, 公司制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对会计的要求早已不是简单的核算技术与方法的改进。作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的企业财务报告, 还应该反映受托职业经理的承诺责任履行情况, 这是会计思想的又一次飞跃。“大萧条”之后, 会计信息披露也开始越来越被重视。这一时期, 哈特菲尔德、佩顿和利特尔顿等学者在斯普瑞格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础上, 通过财务报表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经典的会计体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一次推进了会计在技术方法和思想上的巨大改革。
七、金融资本主义时期: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出现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下降, 资本市场上职业基金经理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投资基金资本主义, 也称金融资本主义。这一时期, 金融市场开始证券化、多样化、自由化和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 对传统的会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会计确认上, 衍生金融工具的事前确认打破了传统会计只是事后或事中的确认, 比如远期合约的收益, IAS39号要求签订合约同时要确认远期的收益;在计量上, 传统的要求事后见交易凭证而进行的历史成本计量已不能适应复杂的金融工具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被广泛的提出和应用, IAS也建议最大程度上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披露上, 受会计确认、计量制约, 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事项不能在报表内列示、披露。与此同时, 金融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全球化, 促使着会计准则的全球化, 从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统一衡量标准。
但是,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在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下, 公允价值计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信息, 放大了危机, 引起了恐慌, 酿成全球金融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随后签署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中, 要求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调查, 并在必要情况下停止执行该准则。但公允价值是否真的一名不文, 还将探讨。作为一项会计计量原则, 竟影响到政治领域, 可见会计的边界已向资本主义的多个领域拓展, 影响资本主义进程。
小结:当前金融资本主义时期, 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经济的虚拟化、金融化, 她给会计带来的挑战已经突破了传统实体经济对会计的要求。公允价值, 作为又一种适应社会经济特点的新的计量属性被提出, 在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已然掀起了一场革命。可正如一把双刃剑, 在经济运行稳定良好的时候, 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准确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这也是公允价值最大的贡献, 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 在经济运行出现巨大波动时, 在顺周期效应影响下, 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反而不能真实公允反映资产价值, 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的质疑。可是公允价值掀起的革命还将继续。历史, 再一次见证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的要求和促进发展, 并反过来, 会计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
八、结语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变革, 我们发现:会计发展不可能听任落后的会计思想束缚新的历史阶段的会计工作, 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但也不可能超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会计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 产生超前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时期, 会计都会有与之对应的鲜明的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会计的发展要求和改革方向, 同时, 会计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应该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推动作用, 也包括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的反应。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 篇10
关键词:小说《小城畸人》,畸人,清教精神,资本主义
1. 引言
小说《小城畸人》描述了美国中西部小镇上的人们的生活。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行为怪异, 思想极端, 内心孤独。安德森的传记作家詹姆士·西维尔认为, 称他们畸人不是指他们外貌畸形, 行为怪异, 而是指一群被不合时宜的想法折磨的普通人。他们人格分裂, 远离社会, 漂泊在自己的意识中。本文认为这些人物的畸形不是他们生活中的失败造成的, 而是社会的理性化远离他们的个人创造力, 使他们成为了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单调的工人。我们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外部力量, 不仅可以理解文本的人物, 而且可以理解书中提到的那个时代, 由此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力量的变化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当我们把注意力转至社会而不是个人的时候, 可以发现个人畸形不是由于个人性格造成的, 而是由于交织的外部力量, 具体而言, 当快速的工业化影响他们的生活时, 宗教和资本主义对个人性格施压, 使人成为畸人。如果这样看待文本, 我们可以这样说, 从《小城畸人》中可以追踪到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社会学途径。
2. 清教遗产和小镇的社会转型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根植于我们过去的清教主义的伦理。《小城畸人》故事之一《虔诚》中杰西的贪婪和随之的异化, 展示了清教式的敏感性和前工业时代和资本主义的绝妙联系。杰西在安德森描述美国中西部的社会阶层时起了很有趣的作用, 杰西是唯一能控制别人生活的人。《虔诚》不仅是小说集中最长的故事集, 而且是《小城畸人》的中心人物乔治唯一没有提到的部分。但是, 这一部分提供了小镇人们的宗教和社会背景:乡村的、怀旧的、爱国的、肤浅的、道学家的。小说的主人公是小说中唯一是统治阶级的人物, 而其他人物如里菲医生和店员爱丽丝都生活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杰西代表了社会的上层, 而小说的其他人物则代表了被征服的社会底层, 社会的疏离正是这种社会秩序造成的。实际上, 安德森并没有像其他的人物一样, 把他称为畸人。像杰西那样的资本家, 使社会底层的人们变成了畸人。小镇的背景是自相矛盾的, 表面上好像是古典的田园风情, 正是社会的改变使他们变得疏离和古怪。但是, 小镇的结构说明安德森看到了在田园风光背后的残酷事实。如安德森的传记作家雷克斯·伯班克恰当地指出了安德森的犬儒主义, 以及作者后来认识到的他的家乡的黑暗面如我们看到温士堡的黑暗面 (伯班克:23) 。我们可以说小镇不是一个田园世界, 而是被工业革命的快节奏破坏的农村。正如小说的叙述者告诉我们的, 小镇正处于田园的农村转变成“世界史上最物质主义的世纪的开端” (安德森:48) 。因为内战夺去了杰西的四个哥哥, 他只好回到农场。农场上的人们“整天在田里干活, 吃的是粗粝油腻的食物, 夜间像疲惫的野兽般睡在麦秸铺上, 而浸进他们生活的, 很少不是粗暴和兽性的, 而且在外表上, 他们自己也是粗暴和兽性的” (安德森:35) 。杰西住的房屋被描述成“就在木头架子上外面三合板钉上” (安德森:34) 。也许这三合板表示工业化的感觉在寻找覆盖农业的过去———就像那些木头一样。虽然那些人物意识到他们农村的根, 但是, 他们为了创造进步的幻想, 会很快地掩盖过去。正如安德森的小说主要描述快速工业化的美国中西部, 我们可以说人物的异化的主要动力正是资本主义的快节奏造成的。正如韦伯所坚持的“当今的资本主义既然已经左右了经济生活, 它事实上就是在通过经济界适者生存的过程教育着、选择着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 (韦伯:38) 很明显, 温士堡的居民处于这个过程, 正是经济制度造成的, 而不是他们的内在现实。我们通过安德森的描写, 可以感知到他们的畸形, 这是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带来的焦虑。小镇深陷两难选择。一方面是混沌的过去的突然改变, 一方面是外表上看起来很光明的未来。在这种经济动力下, 很少人有能力预测到可能的否定结果, 每个人将会被束缚于牢房一样的条件, 而现在用手做的事将会用机器代替。没有人预测到工业革命最终将会使人们相互疏离, 被工作异化。韦伯坚称为了在特定区域发展资本主义, 一种道德伦理首先需要存在, 以寄生的方式, 资本主义把自己依附在现存的社会的道德规范里, 使用这些规范里的价值观。正如批评家指出:十字路口的中西部主要道德就是清教遗产。清教由从纽约来的定居者带到俄亥俄州, 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居民思想中生根。清教的神学是加尔文宗的主要学说, 信仰者认为, 工作得越多, 你得到的恩宠就越多。
3. 马丁的职业概念
韦伯对社会阶层的分析的中心就是马丁路得的“职业”的概念。在韦伯看来, 职业所要求的就是人需要接受的神圣的要求, 换句话说, 这个任务是上帝规定的。此外, 清教教义规定:“上帝可以接受的唯一的生活方式, 不是去超越僧侣的禁欲主义的世俗道德, 而是通过完成上帝要求的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 这就是感召。”所以, 根据清教教义, 那些不努力工作完成自己的感召的人被认为是不值得上帝恩宠的。这个概念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 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正是这一点必然使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职业的思想”。 (韦伯:59)
韦伯声称:“职业的用处和他在上帝的恩宠, 主要是通过道德来衡量的因此也可以用产品的重要性来衡量。” (韦伯:85) 换句话, 除非社会认为是有用的, 职业才会认为是恩宠。成功的动力大大地被激活。韦伯坚称:“我们今天如此熟悉的思想, 实际上还没有明显, 即一个人的职责就是追求一个人的天职, 个人应该承担责任从事他的职业活动, 不管它包括什么。不管对于那些判断者显得没有什么, 只是利用他的劳动和他的财产。这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突出特点。” (韦伯:13) 我们经常把职业等同于目的, 而韦伯坚称在工业社会, 完全地依赖一种职业会带来否定结局。与内战前有创造力个人满足的工作相比。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工作不需要很多技巧, 通常是枯燥无味, 既不是令个人满足的, 又不是受别人尊重的。因此, 这样工人被他们的工作异化了, 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了。因此, 为了社会更加具有生产力, 只好剥去人的精神, 因此创造一个完全异化的民众。安德森创造一个微型社会, 这里的人们困于“理性的铁笼”。社会, 就像安德森描述的小型社会, 与工厂联系, 每个人和每个机器都充当一个角色。出于实际, 工人不会离开这些角色。在迪尔凯姆看来, 正是这些角色使得社会更好运转。然而, 在韦伯看来, 即使社会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目的合作, 在承担同一个目的时也已经分化。关于这一点, 马克斯坚称这个理性把工人和他们创造性人物分开, 因此处理劳动力处理机器的同样的方式。理性的铁笼, 在韦伯看来, 使得每一个人固定在各自的角色, 这样他们和他们真正的本质分离了。清教徒希望在职业中工作, 而我们被迫这样做。因为当禁欲主义从寺院里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开始主宰世俗道德, 在现代经济秩序中发挥作用, 这个秩序被机器生产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占领, 当机器生产控制了当今每个人在这个机器时代的生活, 不仅仅与经济力量相联系, 且决定了人们的命运, 直到最后一吨煤烧完。
4. 贪婪与上帝的恩宠
理解贪婪是决定性的内部因素。社会学性阅读, 通过定义, 主要就是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个人的形势的影响。通过韦伯的理论解释这些人物的行动, 我们能看到外表上的贪婪实际上建立在路德的天职的基础。财富通过这个视角能看成一个罪恶, 如同懒惰一样。韦伯在论断中提到巴克斯特, 认为利润在很多方面是上帝恩宠的表示和一个人的天职的紧密。对于巴克斯特来说:“天职的有用性, 因此在上帝看来的恩宠, 用道德力量衡量, 用社会的物品的重要性来衡量。”巴克斯特进一步坚称, 有利可图就是有用的表示。如果上帝给他的仆人显示有利可图的机会, 他就是让那仆人服务的表示。如巴克斯特坚称:“忠实的基督徒必须通过把握机会来履行使命。”在这样的逻辑下, 一个富人被认为就是上帝的人, 而一个穷人就是一个罪人。韦伯这样描述新教对于财富和贪婪的态度:“财富在成为懒惰和罪恶的享受生活的引诱之物的时候才是坏的, 财物是坏的, 只有它成以后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候。”换句话来说, 对于一个兴旺的资本家如杰西, 懒惰和舒服的生活就是一种罪恶。韦伯坚称, 根据新教伦理, 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 他充分当好一个合格的资本家, 根据韦伯, 这是建立在同样的精神上, 使得他的祖先成为合格的清教徒。
加尔文教的核心教义就是预定论的概念, 即那些是选民和那些不是选民都无法改变他们跟上帝的关系。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成功和财富来证明自己就是选民之一。杰西正是表达了这样的精神, 他提到自己就是“那种控制这些土地的人”, 而且自己就是那样做的。安德森坚称:“通过那个时代的标准, 杰西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男人。”他身材矮小, 瘦弱纤细, 希望成为一个牧师, 穿着一件黑色的长外套和一个窄窄的领带 (安德森:31—32) 。然而这里主要的质量, 不是一个身体上的特征或者装饰, 而是他的技术能够“控制他人的技术”和强迫他们为他空前地努力劳作。不像那个时代的标准, 杰西的能力不是指身体的力量, 而是指在工业社会必需的控制能力。重要的是杰西运用新教伦理来控制他人。作为一个上层人物, 具备作为上帝选民的信念, 杰西能够展示把新教伦理作为一个工具对他的下属, 为了劝他们追求更高的遵从和生产力。像杰西·本利特这样的资本家深切地意识到资本家的信条“时间就是金钱”, 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 这一条可以用作说服的方法。正如新教伦理视个人财富为个人天职的证据, 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同样的指导方针运转, 把财富视为价值和权威的象征。正如杰西的下属可能把杰西的财富视为价值的象征, 他们也会很快认为他就是直接权威。这里重要的是安德森具体地告诉我们, 杰西可以控制别人的灵魂, 而不是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或者身体。这推动了韦伯的思想, 资本主义不完全是逻辑结果, 如大众共同相信的那样, 带有贪婪和竞争是主要的推动力, 相反发现它的主要精神气质的是新教伦理。
5. 结语
今天的读者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安德森的小说获得很多, 因为他仍然能够感知和解释社会的各个方面, 他可以预测其后果。如果我们继续让他的故事衰弱和遗忘过去, 我们将会失去一个宝贵的因素。通过社会学思考, 进入安德森的小说, 我们发现, 当今的社会仍然可以从小说人物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很多方面, 安德森小说的人物充当那些帮助社会转型的人的样本。虽然他们完全是虚构的, 但研究他们让我们感到他们如同是历史上的真正人物。研究他们使得我们可以解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一方面, 我们感谢这些人物带来我们社会的兴旺发达。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这些例子看到今日的一些困境的根源, 如我们看到工业社会的阶级斗争的开始和发生在不断断裂的社会的异化。从社会学角度对《小城畸人》进行解读, 我们不仅仅可以了解文本, 同样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现在、过去和将来。
参考文献
[1]Burbank, Rex, Sherwood Anderson.New Haven: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Hawe, Irving.Sherwood Anderson:A Biographical and Critical Study.Stanford:Stanford UP, 1966.
[3]Dewey, Joseph.No God in the Sky and No God in Myself:“Godliness and Anderson’s Winesburg.”Wines-burg, Ohio.Modlin, Charles and Ray Lewis White Eds.Norton Critical Ed.New York:W.W.Norton&Co, 1996:194-203.Print.
[4]Weber, Max.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1905.Trans.Talcott Parsons.Ed.Richard Swed-berg.Norton Critical Edition.New York:Norton, 2009.
[5]White, Ray Lewis.Winesburg, Ohio:An Exploration.Boston:Twain, 1960.
[6]Williams, Raymond.The Country and the City.New York:Oxford UP, 1973.
民企、国际资本和养猪 篇11
中国民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机会寻求”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个阶段企业尤其是一部分先下海的个体经营者利用各种关系和资源抓住市场某个空缺获得一次性的暴利。第二个“市场先导”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秦池酒厂、爱多等标王为代表,企业家靠独特的眼光和强大的广告及销售能力在短期内使企业爆炸性发展。第三个“全面竞争”阶段,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综合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这种竞争不只限于本土企业之间,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全球竞争对手的猛烈攻击。收购与兼并是第三阶段的主旋律,一些中国知名民企的衰落是竞争的直接产物,如家电行业的小鸭、饮料业的健力宝等。
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寻求资本的支持几乎是早晚的事情。民企和外资对接升温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资本市场资金充裕。2006进入中国的风险资金大概是40亿美元,而过去每年投资的项目总值也就10亿美元左右。VC必然会寻找他们习惯投资的Broad IT以外的领域投资。传统行业中的民企,由于其创始人全心全意的投入,运营状况和成长性通常是VC所寻找的。同时,已经投资民企的国际资本大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起到了标竿作用。如MS Dairy、CDH、CIC等战略投资者于2002和2003年,向蒙牛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在短短三年内获得了约26亿港币的投资回报。中国有二三千万家大大小小的民企,可挖掘的潜力是巨大的。
但民企和外资对接的挑战也不小。除了公司治理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公司主业不清等各种问题以外,我以为文化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VC是把企业当猪养、民企把企业当孩子养。
总结我浙江老家的养猪大户能够成功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养猪人和VC一样脑子很清楚,对一头猪值多少钱心里有数。VC对一个企业的估值尽管有主观因素,但遵循一定公式和模式。民企老板则不同,把企业当孩子养。孩子是无价之宝,于是双方对企业的估值就是对接的第一大挑战。第二,VC和养猪人都是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的。什么时候杀、什么时候卖、用什么饲料完全有个客观的判断。最近猪肉的价格猛涨和养猪人的这个特点不无关系。养孩子则完全不同。谁都知道小孩的钱好赚。平时不管多抠门的人在孩子的花费上很少有犹豫的。更不会有人养孩子把回报当第一要素来考虑。第三,VC和养猪人对所有权和控制力都看得比较淡薄。民企老板则对企业的控制力看得尤其重。其实孩子在七八岁前,对父母的话是言听计从的。到了十二三岁你讲话孩子就开始打折扣了。再到了十七八岁,孩子越大,你控制力一定越弱。同样,企业要长大,老板对企业的控制力也一定会减弱,股份会变小。但控制力有多种形式。没有人会怀疑Bill Gates对微软的控制力,但他其实只占微软的10%左右股份。
技术和资本是不是洪水和猛兽 篇12
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的另一个侧面也是资本发展史,资本的逐利性和流动性越来越强。
资本和技术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车之双轮与鸟之双翼而又彼此交融,正以它们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面貌轰轰隆隆地飞奔在人类发展的高速公路上。给每一个人带来欢欣和鼓舞,同时带来迷茫与困惑。
近来物业管理行业有两个热门话题:一是泛在网络下的跨界商业(或服务)模式整合变化与升级模式;二是彩生活上市激起的资本市场与物业管理的首次触“电”。技术与资本,不可避免地挤进传统物业管理的业界围墙。“门口来了陌生人,你不和他合作,他就要打劫你”,而且这种打劫是没有警察管的。
面对新技术应用的阵痛和资本介入会否冲击行业的存在根基这样的疑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在本刊记者的专访中如是说: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整合,都在交叉,都在相互渗透。未来的竞争是资源(包含技术与资本——本刊注)整合的竞争。所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
“在一个市场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会对资本的到来持拒绝态度。我的担忧却是相反的,资本市场对行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诚哉斯言,答案就在其中。
技术和资本显然不是洪水和猛兽,但是前提是你必须保持高度开放的心态,主动走上前去学习她,欣赏她,接纳她,拥抱她。
【资本家和资本主义】推荐阅读:
不变资本和可见资本11-10
资本和劳动05-18
资本和金融项目06-28
人力资本和技术10-05
资本和金融账户10-12
机会主义、资本和艺术05-30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11-18
实收资本和验资报告06-17
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11-08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读书笔记 摘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