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24-06-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精选12篇)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篇1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水平总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 实际工资在较长时期内也呈曲折上升趋势。但是, 根据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观点, 资本主义的积累包含两级相反的积累:一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里的积累, 二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它的实质是,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既然资本家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剥削工人阶级, 那资本家为什么还会给工人涨工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否说明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改变了?本文就此进行相关探索。

一、实际工资的定义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也就是说,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这一本质被掩盖的形式。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名义工资即以货币量计算的工资, 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它与价值量相联系, 便于考察工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而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的数量, 它是反映工人实际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两者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即名义工资越高, 实际工资也就越高。但两者的变动趋势也常常不一致, 有时候差异还很大, 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

二、国内学者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探析

荣兆梓从相对剩余价值长期趋势的角度阐明了工人实际工资 (也即工人必要生活资料) 持续增长的原因。他认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工人阶级的反抗力度增强;其次, 单个资本家从自身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出发, 也可能用增加工资的方法提高效率;再次, 作为总体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从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 逐步调整了劳资关系的政策目标, 从对资产者的单方面袒护和对劳工反抗运动的镇压, 逐步转换到一种貌似公正的中性立场。

还有一个不应该忽略的因素是, 全世界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经济秩序下, 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 导致剩余价值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全球性的南北两极分化, 使得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能够用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超额剩余价值, 来增加本国工人工资, 缓解本国阶级矛盾。

荣教授给出其核心观点, 即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是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发生变化的基础性原因, 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劳动力不断的扩大再生产, 不是从数量上扩大, 而是从质量上扩大, 或曰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这就是20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实际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的生产力动因, 这就是工人及其子女受教育机会逐步增加的经济基础。毫无疑问, 工人运动的高涨为工人争得自身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仍然是根本。

方成族认为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消费的物质构成和物质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客观上要求实际工资应有相应的增加。

第二,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改变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新兴的电子工业、核能和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电子自动化控制系列代替了机械操作, 使劳动技能技巧向着复杂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要求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才能掌握和使用自动化、电子化控制装备。这就从客观上迫使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大幅度增加。

第三, 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 起到了抵制自身生活水平下降的作用。

顾学荣认为发达国家工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增长并不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实现的。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只是为实际工资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经济可能, 要使可能转变为现实性, 关键在于通过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和改善生活的反复斗争。工人阶级有组织地进行斗争, 各种规模的罢工斗争广泛开展, 使资本家遭到严重的经济损失。资本家迫于工人斗争的压力, 不得不在提高工人工资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 从而使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

孙彩霞在其著作《西方工会对工人工资的影响》中仔细阐述了工会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作用:工会可以通过限制非会员受雇提高工资;工会通过提高劳动需求从而提高工人工资;工会可迫使政府立法规定最低工资。

一些学者也从劳动力价值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例如, 蒋学模认为, 促使劳动力价值增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熟练劳动力培训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另一因素是劳动复杂程度和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增加。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同时增加使得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有可能同时增加。此外,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保障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大大增加成为促使劳动力价值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蒋学模认为雇佣劳动者的货币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不是劳动力价值本身, 但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大体上可以反映价值。所以, 他对于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的观点是认可的, 而且原因也主要是他所阐述的关于促使劳动力价值上升的两大主要因素。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发达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 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 曾经是高档商品的某些耐用消费品也成为一般社会需要而进入工人的必要消费领域。

第二,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 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教育费用增加, 并且这部分费用在工人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第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会的力量不断壮大, 工人阶级斗争的加强使得各种社会福利费用增加。因此, 工人实际工资增长了。

第四, 在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下, 剩余价值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全球性的南北两极分化, 使得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能够用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超额剩余价值, 来增加本国工人工资, 缓解本国阶级矛盾。

三、西方学者关于实际工资的探讨

西方学者在探讨实际工资时常常是与失业、就业、通货膨胀和收入差距等结合在一起, 而且常常采用统计手段, 通过数字来支撑其观点。

美国学者迈克尔·耶茨于2005年4月在《美国评论》上发表的《从统计数字看当前美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其中一个。他通过统计发现, 除公共雇员外, 总体上全国工人的工资在1947-1973年间显著增长, 其后22年下降, 1995-2003年间又有所增长。其中, 1995-2000年的年增长幅度是战后“黄金时代”结束以来最大的。2000年以后经济进入衰退和就业不增长的复苏期, 工资增长迟缓。进入2004年, 经济虽然升温, 工资却下降了;但是在整体上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趋势。

Zv i Hercowitz和Michael Sampson在《产出增长、实际工资和就业波动》一文中指出, 由于技术进步, 社会一定单位的产出呈增长趋势, 与此相对应工人实际工资总的趋势是向上的;但是由于就业波动, 工人实际工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与产出增长曲线不相一致的地方———就是当就业率比较低时, 虽然社会产出增长了, 但工人实际工资却不一定增长。这是因为高失业率造成整个社会购买力相对较低, 而资本家却不愿降低商品价格, 导致工人实际工资相对降低。该文中的数据主要是来自美国, 因此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 美国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产出的增长, 即技术进步。

S·J·Nickell和M.Andrews在《英国1951-1979工会、实际工资和就业》一文中着重探讨了英国工会在工人实际工资和就业方面的力量和作用。文中指出, 集体讨价还价 (collective bargain) 是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这主要是通过工会与企业、政府等的“讨价还价”完成。

Johnm.Abowd, Francisk Ramarz和David N.Margolis在《高工资工人以及高工资企业》一文中通过对超过一百万的法国工人的调查发现, 高工资企业也就是愿意给与工人高工资的企业其生产效率要更高, 获得的利润也更多;而工人也愿意去那些给与更高工资的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与企业家愿意放弃小部分眼前利润来换取更多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无关系。

通过对西方学者在实际工资增长原因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工会力量和资本家愿意以眼前利益换长远利益以及政府等都对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 但不能忘记西方学者是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不可能触及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并不代表其受剥削、受压迫的境况有所改变这一事实。

四、总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工人自己所生产的日益增加的并且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产品中, 会有较大的部分以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工人手中, 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但待遇高一些, 持有财产多一些, 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 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 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所以, 马克思承认, 随着资本积累的日益增加,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有增长的趋势, 但这不会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 更不会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本文认同马克思的观点, 认为虽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这只是资产阶级暂时缓和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手段, 是为了延缓资本主义制度继续生存的时间, 这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 也不会使工人阶级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摆脱贫困的厄运。

摘要:实际工资是考察工人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在较长时期内呈曲折上升趋势。关于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 国内学者先后有研究成果探讨这一问题, 西方学者往往将就业、通货膨胀等相结合来探讨该问题。但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并不表示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局面有所缓和。

关键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工资增长,原因综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 2004.

[2]、荣兆梓.相对剩余价值长期趋势与劳动力价值决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7) .

[3]、蒋学模.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的几个理论问题[J].复旦学报, 1983 (5) .

[4]、陈幼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工资历史变动考察[J].世界经济, 1986 (4) .

[5]、方成族.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J].厦门大学学报, 1988 (3) .

[6]、顾学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与劳动力价值[J].教学与研究, 1982 (5) .

[7]、孙彩霞.西方工会对工人工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7 (1) .

[8]、迈克尔.耶茨.从统计数字看当前美国工人阶级状况[J].国外理论动态 (京) , 2006 (8) .

[9]、Zvi Hercowitz, Michael Sampson.Output growth, the real wage, and employ.ment fluctua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5) .

[10]、S.J.Nickell, M.Andrews.Unions, real wage and employment in Britain1951.79[J].Oxf.Econ.Pap, 1983 (35) .

[11]、Johnm.Abowd, Francisk Ramarz, David N.Margolis.High Wage Workers and High Wage Firms[J].EconZom71etilica, 1999 (2)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篇2

摘要:最近几个月,雾霾天气持续袭击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都经历了重度雾霾,引起检测PM2.5的仪器“爆表”,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激起了民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和对环境污染换来GDP增长模式的不满。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其实,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环境污染问题,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发达国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表明,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必须有所作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做到经济“绿色化”、“循环化”,我们才能有理由坚信不久的将来,持续朗朗天,碧空白云,不是我们远去的回忆。

关键字:大气污染 法律规范 治理污染 发展模式

正文:

一:认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清洁的大气中,微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大气污染的原因

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平均停留时间少至几分钟,多至几十年、百余年。大气污染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级(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二级(次生)污染物,是由一级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或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生活污染源 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O2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工业污染源 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二: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大气污染

人类真正认识大气污染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之后。蒸汽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逐渐上升为主要能源,燃料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也随之日益加剧,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接连发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曾详细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工业发源地曼彻斯特市的污染状况,他指出:“从烟囱里喷出的浓烟,弥漫于城市上空,使大气混浊。﹝2﹞”英国的伦敦在手工业时期就曾出现过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1873年、1880年、1892年、1952年先后又多次发生由于燃煤造成的烟雾中毒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地发展,带来了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洛杉矶市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本世纪40年代以后,经常在夏季出现光化学烟雾。欧洲由于燃煤造成大气污染,使北欧许多国家降酸雨,多次引起国际争端。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带来的惨痛教训。由于工厂的无序生产,肆意排放废气,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使成千上万的民众深受其害。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地区是比利时重要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造成大气污染现象。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河谷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2、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4、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连续四天,伦敦全市浓雾不散,黑云压城。许多市民感到胸口发闷,并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发生。四天中发病死亡4000人。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史称“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主要由燃烧煤炭产生的煤毒烟雾形成,又称“伦敦型毒雾”。1956、1957和1962年伦敦又相继发生同类烟雾事件,共死亡约2000人。

5、日本四日市烟雾污染

日本东部海岸有一个四日市,人口不到30万,由于发展石化工业,空气被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二氧化硫与工厂排出的重金属微粒混合,形成硫酸烟雾,让四日市长年烟雾弥漫。自1955年以来,四日市许多市民因此患上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这些病统称为“四日气喘病”。1961、1964、1967和1970年四日市还发生了全市性的气喘病大发作,一些患者不堪痛苦而自杀。﹝3﹞

三、发达国家治理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迫使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着手治理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用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由于相继制定了有关空气质量法、大气污染控制法;并加强了严格的环境管理,以及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使得一些国家的大气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出台专项法案,官方网站及时健康提醒。美国国会早在1955 年就通过了《空气污染管制法》,明确联邦政府将为控制空气污染提供研究资金。1963年国会通过了首部《清洁空气法案》。1971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署,并颁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美国环保署所采用是PM2.5 的标准。美国民众可以通过环保署网站随时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环保署网站的首页有“我的环境”的链接,只要输入自己的地址或邮政编码,就可以查出当天的空气质量。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作还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及时、易懂信息。美国环保署列出了一些小贴士,提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夏天将空调温度稍微调高些,冬天稍微调低点;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高的日子里,减少乘车外出的次数,减少或停止使用壁炉或烧木头的炉子;避免燃烧叶子、垃圾及其他物质。

德国: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已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在此转变过程中,德国的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功不可没。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无外乎两种。首先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具体到个人,环境专家建议民众出行时长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骑车或步行。在家不要乱烧树叶和木头,选择节能减排的采暖方式,使用节能家电和可再生能源。

重视空气质量管理与环保技术研发。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主要有三大战略:首先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方案;其次是用技术等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关停污染源;三是完善监管机制,针对具体污染物给出排放上限。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法国:为改善空气质量,法国采取应急和长期措施双管齐下的办法防治空气污染。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除应急措施外,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措施。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俄罗斯:制定环保综合项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境内曾经大规模地发展过重工业,导致了很多地方的环境污染。然而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的转变,俄国内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从中央到地方各州都制定了并执行旨在减小污染保护环境的综合项目,比如用天然气替换现有的易污染的能源品种、装备和改进环境净化设施和设备等等。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莫斯科一些主要街道在上下班高峰时也会变得灰蒙蒙。为此莫斯科市政府一方面加快修建公路桥梁设施缓解交通,另一方面呼吁市民多多乘坐地铁出行。

新加坡:收紧车辆和燃油排放标准。近年来,化工产业和柴油车辆导致二氧化硫和微细颗粒PM2.5 的浓度超标,新加坡政府决定在这两年内逐步收紧车辆和燃油的排放标准。从2014 年1 月1 日开始,柴油驱动车废气排放标准由目前的欧洲四期收紧到欧洲五期;2014 年4 月1 日开始,汽油驱动车废气排放标准由目前的欧洲二期收紧到欧洲四期;炼油厂、电厂等也需要使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和低硫燃料等,同时改善生产流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四、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PM2.5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狠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③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④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①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②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③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④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①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②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③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④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五、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事实上,“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在2012年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9月27日,国务院又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与部署,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由“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可以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出现。治理PM2.5有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减排工程应尽早落实。解决PM2.5污染问题,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思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概括起来就是“协同、综合、联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八大减排工程,共计1.3万个减排项目,将大力削减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也在此呼吁各地,尽早安排资金,将减排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责任落实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首先是全力推动修改《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应该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法》中的一些基本法律条款,力争使环保法能够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面对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并且联系中国实际,加之完善的法律做后盾,并且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企业。只要做到标本兼治,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一个有美好环境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和注释】1、2、3、摘自《人民日报》记者孙红艳专访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全文

发达国家发达在哪里等 篇3

城市是否干净跟工业建设的规范和严格的标准有关。室内并不是一尘不染,而是灰尘不大,打扫起来非常方便;公共设施都非常干净,公共厕所跟自家的卫生间没有什么不同;大街上各种栏杆扶手都没有什么灰尘,可靠可摸;公共汽车、火车也都整洁干净。

有序

可以看到的表象是,社会大机器上各个零件的运转都很有序,办事或者等候服务不急不躁,人再多也不拥紧、排队就是了。人们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司机轻易不会摁喇叭,除非遇到险情。绝对没有电动车、黄鱼车开到人行道上骚扰行人。

简单

首先体现在办事不用送礼,尤其不能送礼给公务员,否则有贿赂之嫌。其次婚庆生子、搬家做客是有人情往来的,但是很简单。重大节日期间的送礼只限于家人,其他宗教节日、国庆节等不送礼。不要小看送礼文化的简单,这给生活减轻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金钱和非金钱的。

规范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明码标价。例如在比利时按照法律规定,每年的1月和7月是法定的减价月,商家只有在这两个月里才能进行大规模的减价活动。减价的商品是真正的减价,不是先抬高商品的价格再进行的伪减价。

再一个规范的是网络服务。几乎所有的公共信息都能在网络上查找到,所有的公司、学校、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任何浏览器都能打开。

福利

公共设施的福利体现在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所、成人教育学校中,26岁以下的青年乘坐公共汽车、火车,购买各博物馆的门票都有优惠。看病的挂号费,如果是普通门诊的话,21欧元可以报销回15欧元。

建设

发达国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值得我们借鉴,个人和单位没有权力随便拆除历史建筑。但是很多古建筑都到了风烛残年,怎么办?修。有些实在修不好的就想办法保留一个面。

城市建设另一个做得好的地方是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再利用。垃圾分得很细,平时定时收的垃圾有:普通生活垃圾、塑料金属包装、生物垃圾、废纸、玻璃瓶。固定点回收的有:废电池、旧衣物。要打电话叫人来收的垃圾有:旧家具、废弃自行车、旧电器等等。扔生活垃圾、塑料金属包装和生物垃圾需要付费,其他的免费。

俱乐部

体育运动、摄影、戏剧、舞蹈、绘画等被发达国家的人们所喜爱,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做成第二职业的爱好,比如我的一个同事是教授,但同时也是一个业余戏剧演员,每年都有固定演出。

自尊自爱

最后一个要说的发达是人们的自尊自爱之心。年轻人不会去追逐簇拥名人,即使在公共场所看见有名的运动员或者市长等人,也从不围观。人们不会盲目地崇拜一个人,也不会低声下气。

后小资:平凡中的精致

月薪3000元或20000元都可以称为后小资,所以后小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小资有钱没钱都在意精神生活,从做学生的时候就有自己喜欢的书和音乐,爱过,理想破灭过,在非常世故了之后心里还是有柔软的一块;很聪明、有鉴赏力、懂得保护自己,最擅长自恋,以自我为中心但不侵犯别人,干什么都有个姿势;后小资发不了大财,但衣食无忧,缺乏大智慧,但却有足够的小聪明。

后小资在加夜班回家的路上会想,要是能打的上楼就再美不过了,没事去星巴克泡着,有事去罗杰斯泡着,半工作半娱乐就去Fri-day。在量少而精的愿则下,后小资都不算胖。出于维持身材的心理,后小资们齐声推崇日本菜。与在打车、喝咖啡上的慷慨相比,后小资买衣服的开支实在不算庞大。太贵的品牌粗俗,太廉价的品牌粗糙,最好是适中又耐穿的,像后小资这个称呼一样低调,只穿黑白灰、极简的款式。

不管潮流怎么五彩缤纷,后小资也不为所动。一周去一次书店,一个月去看一次小剧场话剧;不怎么看报纸,但热衷于买杂志,标准是英文原版的、最新的,摆在洗手间里,随便翻翻就能得到一种满足。

后小资层次不商,也不算时髦。他们既不是社会精英、权钱兼备,也不打算为了“心灵的自由”彻头彻尾和芸芸众生断绝关系。因为太舍不得自己,太豁不出去,从来狠不下心干点儿什么,所以他们注定了没有太大出息。后小资们最大的本事是享受,在不多的金钱和太多的欲望之中,斤斤计较着自己的幸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篇4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关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文献:赵晓、刘阳 (2005) 从宏观国际经济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地位进行了分析, 认为中国正经历20年左右的国际显性摩擦时期, 而中国作为新的大国被国际接纳, 达到新的国际均衡时期还需要20年, 这是现阶段中国遇到发达国家各类经济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好将夫在其论文“全球经济的抵制场”中特别对全球化中跨国公司的行为做了研究, 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越来越不受政府控制, 离开国家和民族, 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抛弃民族自行其是。他们选择具有稳定政治结构、廉价劳动力、适当基础设施和较低税率、对环境要求较低的国家进行资本输入。

关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赵瑾 (2005) 认为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十大特点, 分别是保护的焦点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手段主要依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为主;保护方式由限制进口变为通过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出口、通过多边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的技术比较优势、通过劳工标准、技术标准达到全面禁止进口的目的;其动机由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转变为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梁丹 (2005) 分析了当今发达国家国际贸易政策中“新人文主义”倾向及其背景, 认为如SA8000等人文壁垒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为己所用的产物, 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要, 也是跨国公司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要求。Benoit Laplante&Jonathan Garbutt (1992) 则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中的环境保护主义进行了研究, 认为需要国际环境政策的共同协调来防止环境政策变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非关税壁垒。

二、近年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方面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的干涉。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受到美国政府相关部分干涉、中海油并购尤科斯失败等等。

2、反倾销

以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为例, 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 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6年6月, 世界范围内共发起2938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中国以500起的总数量排名第一, 占世界总量的17.02%, 为第二位韩国的2倍多。

3、技术性贸易壁垒

主要包括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以及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等。近年来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据统计,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占到世界贸易壁垒的10%~30%, 而最近几年几乎占到了80%。有关数据显示, 入世以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每年对我国出口额的影响约为450至500亿美元, 占出口总值的25%以上。

三、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1、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为了用于分析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行为的动机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本文将构建生产与消费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国生产函数。

根据新增长理论, 若假设经济增长是希克斯中性的, 则一国的生产函数一般写为:Y=Af (L, K) 。

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 L代表一国劳动力, K代表本国资本。这里将要根据全球化背景对其进行一些改进。首先, 在全球化下可以将生产资料分为易流动与不易流动资源两类, 其中劳动力目前根据现状仍然属于不易流动资源。其次, 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它可以购买本国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资料。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可以借由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全球优化配置, 一国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或者说资源事实上是世界易流动资源能够被本国利用的部分加上本国劳动力能够被利用的部分。第三, 假定一国的技术研发投入是总资本存量的一定比例, 那么技术的进步也取决于本国总资本的数量。尽管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开发模型得出技术水平的稳态值与研发资本投入比例无关的理论推论, 但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还是十分明显的。第四,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其技术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小于技术密集型发达国家, 因为其生产过程主要依靠劳动投入, 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即产出的价值较低。这样, 归结以上四点变动, 全球化下a国的生产函数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Y=Aρf (Laθ3 (Ka+Kf) , Swθ4 (Ka+Kf) )

其中, La代表a国的劳动力数量, θ3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能够开发使用本国劳动力的比例, Sw代表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总量, θ4代表由本国资本和外商投资资本决定的世界易流动生产资料可以由本国利用的比例。

此外,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 产出必须有相等数量的需求才能保持稳定, 总产出若超出总需求, 则会由价格水平变化减少至实际需求水平, 即Y=D。

同时, 在消费全球化背景下, 假设任何国家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该国的人口和人均收入, 而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需求将通过a国产品满足。这个比例应当取决于a国产品的价格和综合垄断程度, 它又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不可代替程度等因素决定。因此, a国产品面临的需求包括a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产品的需求量两部分组成。即:

D=θ1Da+θ2∑DW

θ1=θ1 (k (P, A) ) 坠θ1/坠P<0坠θ1/坠P>0

θ2=θ2 (k (P, A) ) 坠θ2/坠P<0坠θ2/坠P>0

Da=f (la, ia) 坠Da/坠la>0坠Da/坠ia>0

Dw=f (lw, iw) 坠Dw/坠lw>0坠Dw/坠iw>0

其中, k表示a国产品的综合垄断系数, 它由该国产品的价格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θ2<θ1, 因为本国需求通过本国产品满足的比例通常要大于外国。l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口, iw代表除a国外的任一国家w的人均收入。

由以上几个方程可以基本了解经济全球化下一个国家生产函数的全貌, 它将用于本文分析全球化对发达国家采取“反全球化”行为动机。

2、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长期动因

全球化给部分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契机, 开始挑战发达国家国际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化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迅速发展, 其中又以经济全球化最为直接和深刻, 包括生产、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全球化。不断壮大的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将大量资金注入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且政治比较稳定的发展中国家, 在那里将它们的资金与被投资国的大量劳动力与技术结合起来, 以用低成本生产出产品, 再销往包括被投资国在内的广大世界市场, 从而获得高额企业利润。这种资金及其代表的易流动生产要素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聚合的效应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工厂。根据全球化下的生产函数:Y=Aρf (Laθ3 (Ka+Kf) , Swθ4 (Ka+Kf) ) , 必然造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 并附带使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制度、国内就业、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和优化。可以说, 全球化给予部分发展中国家绝好的历史契机, 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在经济方面有可能挑战美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历史告诉我们, 任何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遭到现存霸主国家在各方面的阻挠和压制, 直至新兴国家完全崛起为止。而在当今社会, 经济成为决定国家地位的最核心力量, 因此采用以贸易保护为主的经济手段来压制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便是发达国家政府有意愿采取的最好方法。这也是它们在这个全球化时期采取反全球化行为的长期动因。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短期动因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益与发达国家利益分离的后果迫使发达国家政府在现阶段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 使得跨国公司取得了越来越独立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在这个意义上, 跨国公司的所在国与其它国家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跨国公司作为单独的企业法人要实现的只是自己的最大利润。这种跨国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分离在短期内立即产生了以下两个结果: (1) 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空心化, 跨国公司将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技术密集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部分发展中国家, 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成为夕阳产业, 从中释放出的大量劳动力一时难以转移至新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造成了失业问题。 (2) 跨国公司带动的这些产业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地依靠向发展中国家进口, 结果导致其与吸收了大量FDI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

四、应对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与意义

针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 发展中国家的最好应对举措就是利用全球化跨国公司转移资金和生产要素的契机, 发动民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并努力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 抛弃低价产品的战略,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价格, 防止发达国家使用反倾销。

第二, 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 破除发达国家的标准壁垒, 便利自己的产品进入世界市场, 并提升国家地位。

第三, 加强技术创新, 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经济增长, 同时可以促进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程度。根据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和全球化下生产函数, 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假定本国的产出总能拥有相应需求, 那么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增长就可以直接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国许多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和各个国家、地区对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都得出了正面的结论。

第四, 加强民族企业的技术创新, 可以有效提高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根据市场原理, 产出如果没有相等的需求, 供过于求, 或者说产品没有销路, 就会通过价格的下降逐渐减少, 直至与相对的需求量相等, 也就是说这种缺乏相应需求的产出是不能持久的。因此, 保证本国产品有相应需求量对于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参考文献

[1]王逢振等:全球化症候[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2]韩可卫: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特点分析[J].时代经贸, 2005 (11) .

[3]李思一: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经验[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0 (7) .

[4]梁丹:国际贸易政策的“新人文主义”倾向及其形成的背景[J].学习论坛, 2005 (9) .

[5]曲如晓: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三大壁垒及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5) .

[6]赵瑾:当代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十大特点[J].世界经济, 2005 (3) .

[7]李俊、王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 2008 (8) .

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范文 篇5

一、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的日益需求和农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30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它们的主要做法是:

1、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

一方面,他们十分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如日本在1980年~1985年期间,对其农田道路坡面植被设计、施工等制定了标准,坡面形状、排水沟和不同地区种植的植被类型、种类等都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鉴于有机农业在环保、健康以及持续发展上的重要性,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即按照欧盟农业环保法规的有关规定,要求农民在经营常规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历2年~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及以后生产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及药品,并要求农户在从事有机农业的一切活动中,必须按照有关标准或法律规定进行。

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与工艺的标准化,如欧盟各国在进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依据国际统一标准(ISO9001)、欧盟统一标准(HACCP)、国家标准(BRC)、行业标准EUREP/GAP等,并把这些标准贯穿于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而且其标准覆盖率达到98%~100%,使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包括从农作物种子选育和育苗时候的培土到使用的肥料、农药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车间的卫生条件、加工设备的条件、包装材料、储运时间、温度以及储存的天数等都要遵守有关食品安全检查和质量保证标准。日本在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标准化上则更加具体,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严格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如果说注重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主要是注重产前、产中标准,那么注重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则主要注重产后标准。目前,发达国家无论在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上,还是所采取的措施都是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除履行IS09001、《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国际标准以外,其各国政府还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根据本国实际,颁布一系列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法规和政策,如欧盟统一标准(HACCP)、国家标准(BRC)和美国的水产品和禽肉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等,以保证其农产品的加工生产达到安全与质量标准。在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他们还有强大的执法体系作保障,对不达标农产品一方面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另一方面是实行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制度。

3、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构筑农业“技术壁垒”

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速度日益加快的趋势,发达国家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农业标准,这些农业“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如欧盟在近年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项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项,茶叶农药标准最少含量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制定严格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程序,如美国目前已建立了近60种认证体系,尤其在实行HACCP管理后,要求所有对美国出口的农产品企业都必须获得HACCP的资格认证;制定了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如欧盟1999年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检验标准,要求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得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虫蛀眼,木材必须热处理,使含水量低于20%;环保标准不断升级,如欧盟目前已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凡是达不到该系统标准的农产品不允许进口。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业是短缺自然经济状况下的农业,农业生产的目标是解决10多亿人的温饱问题,追求的是农产品数量,质量问题长期被忽视,农业标准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造成我国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过高。另外,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环境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农业标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并在一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而言,面对农业结构调整、面对全球竞争愈演愈烈的新形势,我国农业标准化显得十分不适应。

1、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要求太少,缺乏完善的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如我国的多数新鲜速冻蔬菜只要求检测六六

六、甲拌磷、杀螟硫磷和倍硫磷等4种农药及汞、砷两种重金属,不符合我国蔬菜生产农药使用情况和环境状况;1999年我国农业部发布了109种兽药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但目前仅发布了其中的52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没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

2、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行业多,体系混乱

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分属农业、商业、外贸等多部门,由于行业的差距,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之间存在层次不清、强制与推荐性标准界限不明等问题,在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复、矛盾等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无所适从,同时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判定带来困难。

3、部分农产品质量标准多年未修订,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标准化工作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及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修订周期长、对市场经济发展反应不及时。许多标准如粮油标准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距今已有20年左右,标准中的有些项目已不适应产品的发展要求。

4、农产品标准采标率低,与国际标准差距大

农产品标准的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保护水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标准多达8000多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采标率都在80%以上,但我国农产品标准的国际采标率低,以蔬菜为例,我国蔬菜目前尚没有采用CAC标准.采用ISO标准的比例仅为3.4%。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和不完善以及监督实施不力,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农产品分级不严、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了安全性差、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等严重问题。近年来,我围已发生多起因食用含有违禁药物或药物残留超标的畜产品而中毒的事件。农业标准化水平的落后,也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贸出口。因此,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本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对于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并且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对建立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是非常有益的。笔者认为我国农业标准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的农业标准水平

认真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尤其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相关标准,可以大幅度地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2、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和区域标准化活动

通过参加国际标准化和区域标准化活动,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以及主要贸易缔约国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对正在制定的标准或其提供的标准草案及时提出意见,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地提供给我国的相关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贸易机构,避免因信息的阻断,产生不应有的标准壁垒和损失。

3、主动承担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的制定工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70%,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的起草和验证工作,使我国在国际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农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贸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4、充分利用WTO规则,制定我国相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WTO打破了农产品贸易关税壁垒,但是允许以食品安全为由建立绿色技术壁垒。我们要充分利用该规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我国相关农产品的高水平质量标准,设置我国的技术壁垒,保护我国农业。

5、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标准化中去,同时,要鼓励农业生产企业、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或它们之间的联合体,按一整套国际先进的标准组建高水准的实验室,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权威的质量保证平台,还可以促进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发展。

6、加强农业标准的宣传与贯彻

要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工作,引导农民、农业生产企业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大力改善监督检测手段,实现监督检测的现代化,确保农业标准贯彻执行。

一、欧洲四国考察见闻,欧洲畜牧业较发达(指欧盟十五国),多数国家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土地总面积324,269千公顷,农业用地面积140,627千公顷,耕地73,499千公顷,永久性草场56,006千公顷(草场面积约合8.4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27%。欧盟十五国2001年人口3.77亿人,农业人口1565万人,占总人口的4.15%。2001年存栏牛8141.5万头,生产牛肉745.5万吨,平均胴体重281.3公斤,产牛奶17121.2万吨,平均单产5904.7公斤;存栏羊11884.2万头,生产羊肉103.4万吨,平均胴体重14.1公斤;存栏猪12182.5万头,生产猪肉1754.3万吨,平均胴体重86.7公斤。此行专家顾问团考察团主要考察了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荷兰王国地处北欧洼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3米,土地有限,仅41864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半低于海平面。人口155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占全国总劳动力的4.9%,但农业劳动者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3000万人,一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可养活80个人。荷兰农业生产主要是畜牧业、花卉业和种植业,三业的比重分别为55.1 %、34.7 %和10.2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4.37 %,成为荷兰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荷兰畜产品以出口为主,其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65 %,出口额约占总出口额的20 %。在荷兰畜牧业生产中,75%为奶牛业,畜牧业以家庭牧场为经营单位,每个牧场平均经营35-40公顷土地,养奶牛100头左右,2001年牛存栏40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1075.5万吨,人均占有698.88公斤。

在荷兰,考察团参观了阿姆斯特丹WAIBOERHOEVE(来以斯塔)公司畜牧研究所试验农场,并同该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该所针对荷兰近年来人工成本高于奶产品三倍的市场变化,在重点研究内容上,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不同饲养方式的对比研究,采用高效饲料定量配给法和地上塑料打捆拉伸膜青贮等技术,使畜牧业由粗放型饲养生产转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给考察团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荷兰,像这样的研究所试验农场共有9个。在管理体制上,主要靠商业企业和农民资助,研究成果则通过开办讲座、培训等向农民有偿咨询,同时规定每年9月30日向社会开放。

(二)法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养牛业是法国畜牧业的主体,不仅家畜品种多,而且生产水平高,法国牛存栏头数为2000多万只、羊1000万只,而且品种多、质量高。法国畜牧业种草养畜的先进技术、科学化的管理经验、商品化的市场经济调控、家庭牧场的经营方式、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快速的信息系统、知识更新的专业培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持证上岗条件保证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世界畜牧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考察团参观了法国农业部国家牧场培育和饲养的夏洛来、利木赞肉牛,蒙贝利亚乳肉兼用牛、兰布兰羊、夏洛来肉羊、萨能奶山羊等世界著名品种。肉牛体重公牛一般在1000-1300公斤,母牛一般在600-700公斤,平均日增重1200克以上,奶牛产奶量一般在8000公斤以上。这些品种不仅对法国的畜牧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全世界的养牛业、养羊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法国在坚持良种登记、建立国家登记档案,种子公母牛选种选配制度,形成一整套良种繁育体系及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方面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对发展新疆畜牧业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法国人工草场面积大,质量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并已建成永久性高产改良人工草场。与此相配套的是合理的载畜量,这样既保证了牛羊有足够的饲草满足营养需要,又使草地得到保护、生息和繁衍。这一做法对我们具有同样的借鉴作用。

法国除具有良好人工草地之外,还同步发展牛羊饲料工业。青干草晒制、地窖青贮和地上塑料打捆青贮,保证了牛羊越冬的饲草饲料。补充饲料则根据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年龄、不同体重和生产目的相配合,加工成颗粒饲料供给饲养农户,农户经常邀请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推广专家对饲料配方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另外,饲料矿物质舔块是牛羊微量元素的有效补充,舔块放在饲槽旁边,牛羊可随时获得微量元素的有效供给。

(三)德国畜牧业十分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全国农业可利用面积达1716.2万公顷,其中可耕地1167.6万公顷,放牧草场454.5万公顷,占26.5%。德国对发展农牧业十分重视。全国农户不到60万户,而农户年投资总额约为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全国有62万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83%的农产品自给自足。畜牧业主要以奶牛、肉牛和猪为主,生产水平高。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已成功的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道路。据介绍,德国的各种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50-70%,种植业为畜牧业生产了80%以上的谷物饲料,特别是玉米种植为德国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饲料,1986--1990年,原联邦德国玉米收获面积从18.7万公顷增加到22.8万公顷,东西德统一后,1991-1998年则从28.3万公顷增加到34.1万公顷,八年间面积增加了20.5%。同时,德国在畜牧业生产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养牛的牛粪均采用化粪池堆积、塑料薄膜掩盖发酵处理,然后用粪罐车运往草地进行喷洒,这样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肥沃了牧草地,我们在多天的考察旅行途中,见到了许多牧场及牛群羊群,却未见一起乱堆粪便的现象,可见他们的环境意识很强。德国畜牧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水平高。2001年,德国的牛肉生产屠宰头数为435.3万头,居世界第9位;每头胴体重321公斤,世界排名第3位;总产1460万吨,居第8位。猪肉生产屠宰头数4399.2万头,排名第3位;每头胴体重92.5公斤,世界排名第12位;总产407万吨,居第3位。

考察团在德国重点参观了慕尼黑市肉联厂。这是一家建厂已100多年、市政府下属的非盈利性企业,每年屠宰牛8000头,每周屠宰猪5000头。其经营模式是:肉联厂提供场地、设备和卫生检疫等服务,屠宰加工则由肉类经销商完成,政府对肉联厂给予补贴,肉联厂上交政府16%商业税,肉类经销商上交政府7%增值税,每个经销商都有自己的肉品品牌。肉联厂通过动物宰前保护手段的改进和宰后的肉品检测(肉品含水量、细菌指标、抗生素含量)提高了肉品的卫生质量,特别是疫病防治从饲养源头进行跟踪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社会大众的食肉安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四)意大利领土面积的23%为平原地带,35%为山地,42%为丘陵地带,最大的平原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波河平原,森林覆盖面积大约为21.1%,共计64,000平方公里。意大利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中小企业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98%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意大利的企业显示出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意大利皮革鞣制加工技术世界领先,皮革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考察组参观了威尼斯标洛乔万尼区一家年加工600万平方尺手套皮革的私营皮革厂,主要了解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厂家进口新疆产原皮的数量、质量要求和合作意向。

3发达国家个税一览 篇6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收,它是针对公民个人的所得征收的,一般采用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高,课税就重;所得低,课税就少,因而被称为税种中劫富济贫的“罗宾汉”,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税种。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

美国:税制完善

美国个人所得税是美国在1861年为筹措南北战争的经费而设置的一种税。此后其调控个人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凸显出来。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已经从一个次要税种一跃成为联邦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征收个人所得税,但8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归联邦政府所有。

税率标准

美国对居民的全球收入征收个税,对非居民外国人的境内所得征收个税。纳税人的各类收入合并计算,并按同样税率征税。但资本利得(指纳税人出售、转让房屋、土地、证券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本性资产所获取的收益)适用特别税率,比如对持有时间超过12个月资产的长期资本利得,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2003年5月6日~2009年1月1日最高不超过15%,此后不超过20%),否则适用于普通税率。

个人所得税依纳税人填报的纳税申报表类别而不同,目前有已婚合并申报、已婚分别申报、未婚单身及户主4种类别申报表。虽然2006年税率均为10%~35%的6级累进税率,但由于各级距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差异较大,因而纳税人以不同的身份申报,税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已婚夫妇合并申报要比分别申报的税负轻得多。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为调整后的毛所得减去个人免征额后,再减去标准扣除额或分项扣除额中二者较大者。

其中,调整后的毛所得为毛所得扣除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62款规定的调整项目后的余额。

2006年美国个人免征额的限额是3300美元。这一数额每年不同,由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根据零售物价指数进行调整。为了体现公平原则,美国高收入者的个人免征额是逐步降低的。如果纳税人调整后的毛所得超过规定限额下限,每超过一个2500美元(已婚分别申报者为1250美元),纳税人的个人免征额就要降低2%。如果纳税人调整后的毛所得额超过规定限额上限,则不能申请免征额。

标准扣除额每年由美国国内收入局根据零售物价指数做出调整,2006年已婚合并申报、已婚分别申报、户主和单身的标准扣除额分别为10300、5150、7550、5150美元。

分项扣除则包括纳税人支付的某些利息、某些州和地方税、与慈善捐赠有关的扣除、纳税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及某些医疗费用等。

花絮

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因存在各种必要的税前扣除与税后抵免,在公平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却过于复杂,使IRS和纳税人均不堪重负。每年4月15日是美国人中报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的最后截止日期,纳税人务必在此之前花费较大精力(或请税务专家帮忙)核算自己的缴税数额。由于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通常15日晚上邮局开到深夜,门口放着投递箱、纳税人开着车鱼贯去送装在大信封的申报材料,构成一道奇特的纳税风景线。

英国:历史悠久

1799年,英国于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时,也并非是对臣民课税以达公平或效率之目的,而主要在于缓解其当时与法国的史称“拿破仑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此后英国个人所得税时征时停,1874年始成为一个稳定的税种,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一大税种。

税率标准

英国也将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纳税人就来源于世界范围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英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所得额(见表1)。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的总所得额减去准予扣除的指定项目后,再减去个人免税额的余额。

其中,个人准予扣除基本项目包括符合规定的某些利息所得、保险费、教育费用、捐赠、赡养费、投资优惠减免等。1984年3月14以前的人寿保险单中,12.5%的保险费可以从养老金中扣除。

个人基本免税额为准予从总收入中扣除的金额,每年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2006~2007年度,准予扣除的个人基本免税额为5035英镑。超过65岁的纳税人还可享受老年扣除,充分体现了英国对低收入老年人的优抚。65~74岁的纳税人,个人免税额为7280英镑;超过74岁的纳税人个人免税额提高到7420英镑。不过,如果享受老年扣除的纳税人总收入超过20100英镑,则个人免税额减少一半。

花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今年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10年来英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税收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发达国家普遍降低针对个人收入的各种税收(个人所得税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英国却一直提高这类税收标准。2001年以来,英国对个人收入征收的税率从31.8%上升到33.5%。与此相反,其他发达国家的此类税收却在逐步下降。有专家认为,英国与国际个税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原因在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国际社会近年来的趋势是通过减少个人悅收来推动劳动力市场发展,英国則靠个人税收的增加来支撑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日本:税负走低

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征税体制,由中央征收的税种称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种称为地方税。相应地,日本的个人所得税也包括中央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国税)和都道府县、市町村征收的个人居民税和个人事业税。

税率标准

日本同样将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应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非居民只就日本境内的所得纳税。日本现行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如表2所示。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为总所得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个人扣除项目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扣除、配偶扣除、抚养扣除、医疗费扣除、社会保险费扣除、人寿保险费扣除、损害保险费扣除、捐赠扣除、残疾人扣除、鳏寡扣除及各种损失扣除等。每项扣除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规定,如纳税人为本人、抚养的配偶及每个抚养人申请的个税扣除额分别为国税个人所得税38万日元,地方居民税33万日元。16~22岁的受抚养人还可以申请国家个人所得税免税额最高为25万、地方居民税免税额最高为12万的附加特定免税额。再如社会保险费扣除,按照家庭构成是独身还是夫妇,是抚养1个还是2个孩子,以及是否有残疾人等特定抚养对象,分别规定了不同标准的扣除额。因而,许多日本人尽管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抚养的子女人数不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不同,那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就有很大不同。

近年来,大力刺激股票市场发展也成为日本个人所得税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转让持有5年以上资产的资本利得可按净资本利得的50%征税;出售某些指定证券的资本利得可区别于其他所得按26%的税率征税;而通过指定证券公司转让上市股票实现的资本利得按10%的税率征税(2008年以后适用20%的税率),且其资本损失可以向后结转3年。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通过指定证券公司转让股票的,以及总购置成本不超过1000万日元的转让上市股票的资本利得,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花絮

择校同样困扰发达国家 篇7

英国儿童从4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表面看来, 家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 其实不然,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学校, 英国家长也会殚精竭虑为儿女就学奔忙。

英国的学校有公立、教会和私立之分。公立和教会学校面对的是广大工薪阶层, 不收取费用。不过, 家长们要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也要费些力气。

一般情况下, 与学校的距离是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优秀公立或教会学校的关键因素。于是, 一些类似于“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广告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英国萨维尔斯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 靠近优质公立小学和英国164所优质中学的住宅比一般的住宅价格高出10%以上。即便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最严峻的时候, “学区房”的抗跌性也比较强。

教会学校招生时要看家长的宗教背景, 这就迫使有些家长突然变得“虔诚”起来, 在孩子入学的前几年成为教堂里的常客。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 在填写住址信息时, 英国和美国都存在一些作弊的行为。2008年英国地方政府协会进行的调查发现, 超过3/4的地方政府认为家长在住址方面撒谎的事件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将靠近优质学校的祖父母的住址填在申请表上, 或者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 然后再租给别人。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冒充某个已经在优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兄弟姐妹, 以便在排队时能够靠前一点。甚至有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好的学校而造假, 差点锒铛入狱。为了甄别和杜绝家长提供虚假信息资料事件, 英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普尔市政府甚至动用新制定的反恐法规来对涉嫌造假的家庭进行秘密侦查。

美国同样如此。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会选择在有好学校的学区买房;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 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 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过, 这样做属于“打擦边球”, 一旦被查出将会受到严厉查处。

在美国南加州,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已经成为许多人, 尤其是向来重视子女教育的亚裔考虑的主要问题。许多人在买房时首先考虑该学区的整体成绩是否拔尖。记者所住的亚凯迪亚学区2008年在全加州综合排名位居第29位, 其中亚凯迪亚高中更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好学校, 吸引了大批亚裔学生。

供求矛盾难以解决

印度很多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 提供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考前的所有教育, 能否进入一所好学校的幼儿园, 就关系到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因此, 每年11月到12月, 大城市的父母和他们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一场“幼儿园入学战”。据报道, 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 每个入学名额大约有20个小孩竞争。

虽然不少幼儿园参考印度教委建议的百分制, 但每个条件打多少分完全由自己决定。有学校规定家庭中有校友或有亲属在读的加30分, 家离学校近给40分。由于录取必须得55分, 意味着入学的至少须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之一。有家长抱怨说:“这就像维持一个王朝, 将我们这些准备第一次入学的挡在外面。”

一些家长也抱怨, 即使进入合格分数线, 学校也青睐那些父母毕业于如印度理工、印度管理学院或者中央公务员的精英后代。

印度一些幼儿园的入学费用甚至超过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5万卢比 (1美元约合46卢比) 的入学费用。一些家庭表示:“孩子出生前我们就开始为其上幼儿园攒钱了, 还没入学已经花了6万卢比。”新德里和附近地区好的幼儿学校入学费用大约在7.5万卢比, 每个季度还要交1万到3万卢比不等的学费, 以及每年上万卢比的交通费和IT费等。

虽然教育官员知道收取高额入学费违反了教育委员会的规定, 但是因为只有家长带着证明来投诉, 当局才能处理, 而他们迄今没有接到这类投诉。

印度教育学家阿尼尔指出, 家长追求的精英学校只占印度学校的5%, 上这些学校费用也很贵。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一些邦政府曾试图将这些学校划入“社区学校”, 强制招收附近的小孩, 虽然邦议会通过了这一决议, 但学校的游说使得邦长没能签署这一决议。

要求改革学校教育的教育学家巴拉德认为, 出现这些情况, 本质上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政府应该尽量鼓励开设更多学校, 让开办私立学校更容易, 并开始给所有学校评级打分。“让我们面对学校垄断的现实, 承认学校是营利机构, 而不是将其定为非营利机构的同时却对腐败和行贿学校领导视而不见。”他说。

教育资源平衡与“补差”是关键

日本跟中国一样, 也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由于基础教育发达, 师资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 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平都大体相同。学校无论规模大小, 在校学生多少, 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甚至有些残疾儿童就读的学校, 如东京都立品川聋哑学校, 仅有几十个学生, 也同样建有游泳池和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等实践活动室, 并且各类器材齐全, 还有一座可容纳上千人的室内体育馆。

日本教育资源之所以分配相对均衡, 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 经济发展相对均衡。虽然东京、大阪等地处于领跑位置, 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并不显著。这也就从客观上削弱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其次,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 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可以调剂各地的教育经费, 制定整个教育的大政方针, 决定教学内容, 颁布教学大纲。每所学校的教学活动都以此为基准, 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能保持一个比较齐整的水平。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篇8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指包括了政府、居民、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等所有经济部门在内的资产负债信息。 它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结构、国民财富及总体经济实力的状况。

(二)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资产负债表有利于政府摸清 “家底”。 资产负债表中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三大要素,反映了国家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资产负债表对资产负债进行了细化,如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等各种资产,这充分反映了政府资产的结构及资产的战略价值,摸清了政府的“家底”,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和做出正确的财政决策。

2.有利于合理安排债务规模与结构,防范债务风险。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急剧扩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盲目举债。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政府资产的存量及资产的变现能力,根据资产的存量合理确定举债规模,根据资产的变现能力合理安排负债的结构、 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不同方式融资的结构。 因此,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加强对债务的规范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3.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艾伦等曾利用资产负债表研究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他认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他认为,经济衰退使企业部门资产大幅度缩水,负债严重超过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并停止借贷。借贷方的不足造成了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滞等问题,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 金融危机爆发的条件是国家的资产负债结构不稳定且受到足够大的冲击,导致债务结构恶化。 由此可见,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政府资产负债表是政府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公开可以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一是审计部门的监督, 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是经过审计机构审计后对外公开的;二是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可以督促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责,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二、主要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从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部门的分类及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根据Goldsmith的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应包括所有能用货币计价的有市场价值的资产和负债, 并且要求所有经济主体都遵循国民会计原则的标准来选择和定价资产负债项目。美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由四大项目组成:有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权益。 有形资产又细分为土地和可再生资产,金融资产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券、贷款等,负债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权等,权益细分非公司企业的股份、公司股票等。

2.部门的分类。 美国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把整个国家划分成7 个部门:非农业家庭部门、非农非公司化的企业部门、农业部门、非金融的公司部门、金融机构、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

3.具有争议资产负债项目的处理。 具有争议的资产负债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收藏品、国家文物古迹、地下资源、非基金式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等, 这些资源最大的特点是难以估价,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会很大。 所以,对于这些资源目前美国还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内。

(二)澳大利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澳大利亚的资产负债表由下列项目组成: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净资产、备忘项目。 非金融资产又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对外负债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备忘项目是那些虽然未被列为资产但对机构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例如耐用消费品、直接投资、接受国外投资等。

2.部门的分类。 澳大利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由统计局编制的,其由总表和子表组成,总表反映经济整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子表反映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状况。澳大利亚统计局把国内的机构单位分为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政府和居民四类。

3.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 理想情况下,澳大利亚以市场价格计量资产,在缺乏市场价格时,根据资产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除了用现价计算资产负债,从2001 年起澳大利亚统计局开始发布不变价格计算的资产负债表。

4.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澳大利亚对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是比较先进的,其对资源环境资产的估值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对种植林木采用保险价值估计其市场价值, 按树龄计算林木的保险价值; 采用净现值法估计地下资产的价值, 采用NPV法对自然生长林木进行估值。

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中估计自然资源的价值, 还通过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尽可能详细和客观的统计, 表现在统计方式和统计内容两方面。 统计方式包括货币计量方式和实物计量方式。 统计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包括居民部门对水、 能源的使用和保护情况、各行业的环境管理情况、水和空气的情况等,并进行了环境核算,对一些重要资源单独建立统计账户,如水账户、土地账户、森林账户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是计算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及环境资产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如地下资产损耗、土地损耗、森林损耗等。

(三)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核心是资产、负债的核算及财富和净值的概念,分为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净值。非金融资产包括居民建筑物、非居民建筑物、 消费类耐用品土地等; 金融资产包括官方储备、加拿大流通货币及存款、消费者信用等。

2.部门的分类。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一系列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包括经济部门的、公司部门的和政府部门的,经济部门的又细分为个人及非公司制企业、公司、政府、非居民等;公司部门细分为若干子部门;政府部门的由30 个不同的部门组成。加拿大对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每季度的和年度的。

3.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 从2004 年开始,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既包括账面价值信息又包括市场价值信息。

4.环境和资源会计系统。 为妥善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加拿大绿色计划”,并开发了加拿大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系统,该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和环境保护支出账户。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用于记录自然资源存量的数量及其变化,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包括三个子账户:地下资源子账户、木材子账户和土地子账户,对于地下资产和木材资产是1997 年进行估值并纳入国家资产负债表中。 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记录矿产和能源的年度流量的细节,矿产和资源流量账户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水源和海底资源等的核算问题,海底资源1967 年纳入计量,水源及温室气体1981 年纳入计量。环境保护支出账户核算为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发生的支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家庭对环境保护的支出、政府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本支出以及政府间或部门间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用途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扶持的资本支出以及运行成本支出。环境保护支出核算的难点在于多目的支出项目的计量,目前加拿大对环境保护支出的计量主要通过商业调查的方法来确定。

(四)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把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等;非生产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如土地、水资源、地下资源等,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商誉等。 金融资产如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通货等。 负债包括债券、贷款等。

2.部门的分类。 英国统计局将整个经济分为七个部门:居民部门、工业和商业公司部门、货币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公共公司、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除了国家和七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外,英国还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自然资源、大气排放和油气储备、能源消费资源环境编制表格进行报告。

3.争议项目的处理。 争议项目是指难以估值的资源,对于这些资源英国进行了相关处理。 军事耐用品和消费品没有在报告中列示, 采用在资产负债表中补充说明; 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油气储备和能源消费采用表格报告;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根据其现存使用价值进行估计, 由于其不可靠,所以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气候和人力资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三、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差异分析

(一)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及内容不同

由于各国家采用的编制标准不同, 所以对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不同,账户设置标准不同,对每一类中具体包括的项目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 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认识和信息需要不同。

(二)会计主体的确定不同

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首先将整个经济进行分类,分别编制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然后再编制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实际上,对各部门的划分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确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国家, 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各部门。

(三)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

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负债表中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资产负债表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各国家拥有的资产不相同;二是由于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造成的,对于难以估值的资源,如地下资源、海洋资源、人力资本等难以估值的,由于各国家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所以估值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将该资源纳入了资产负债表,估值技术不发达的则没有。

2.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不同。 不同国家对相同资源的估值方法不同,采用的计量属性也不同,如大部分国家提供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信息, 加拿大则提供了账面价值信息和市场价值信息。

3.国家资产负债表体现了国家的特色。 从国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了各国家的特色, 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较为成熟, 这与他们的国家特色息息相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国家的财务状况的,所以促进了国家环境和资源会计的发展。

四、 总结

关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各国都处在探索发展中,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发布过国家资产负债表。 目前各国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资产负债的分类不同, 致使各国之间的资产负债表缺乏可比性;二是资产负债的计量,比较不同年份的资产负债水平应采用不变价格,但目前很少有国家做到这一点;三是难以估值资源的处理, 由于每个国家对该资源的估值技术发展不同,其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程度也不同。

摘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目前编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差异

参考文献

[1]余斌.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2]林中华.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初探[J].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14,(3).

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 篇9

一、逐步完善的农村垃圾治理政策法规

发达国家对农村垃圾处理走过了一条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章可循到建章立制、逐步走上法治化的路子。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几乎没有系统的法律条文,个别国家虽然有些规定,但大多不够完善。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有必要将农村垃圾的处理纳入城乡管理机制,并用法律的形式把农村垃圾的管理一并纳入城市垃圾的管理中,列入城市的建设规划之中。在垃圾处理的法治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

1、法规性政策

1965、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与议会先后通过了《固体废弃物艘法》和《资源保护与回收法》。

1974年,英国制定了《污染控制法》。

1976年,法国颁布了关于废弃物处置和回收的75—633号法令。

1972年,联邦德国通过了《废弃物管理法》。1986年又通过了一项新的《垃圾法》,内容包括产品的回收再使用、作为二发原料或再生制品的再利用以厦回收热能等的再利用,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在垃圾处理时,要求首先考虑热能回收,然后考虑卫生填埋。

除了国家颁布的法案包含有对农村垃圾治理有相关规定外,一些国家或地区还颁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法规,比如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和肯塔基州,就对农村地区路边倾倒垃圾的问题颁布了法规,对非法倾倒垃圾的行为有详细的条文加以规范和处理。加拿大的卡佩勒地区颁布了关于村庄垃圾收集设施的规定,对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收运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

2、经济性政策

为促进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减量、回收利用和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财政手段向生活废弃物处理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如通融资金、补助金和税收等,有的国家对废弃物生产者则要收取垃圾收集和处理的全部费用。经济性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垃圾治理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农村垃圾的产量。

1、美国鼓励废弃物处理的研究开发

美国的一项经济奖金制度规定,对制定和修改固体废物计划的州、市或州间机关实行补助;对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研究开发、调查研究以及实际验证实行补助;对资源回收装置的设计、操作管理、监督和维护人员的训练计划实行补助。此外,美国西雅图市还实行垃圾收费制度,结果是垃圾产量减少了25%。

2、德国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

德国在垃圾处理中十分重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正反两个方面:正面鼓励包括对废弃物输送车实行免税制度等;反面惩罚包括对垃圾生产者直接收取对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处置的全部费用。此外,德国还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环境卫生收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排污处理费,另一部分是社会服务费。生活垃圾收费制是管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可以抑制垃圾量的增长,同时还可补偿垃圾处理的运行费。

3、日本实行垃圾收费制

收费标准有三种:一是按垃圾排出量收费;二是按户或人头收费;三是超量收费。日本实行垃圾收费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取得很好的效果,实行收费后垃圾数量明显减少。

(4)新加坡征收垃圾处理费用

新加坡规定,所有单位和居民都要缴纳垃圾收集与处理费用。其标准为:居民垃圾每月每户5-10新元(居民的垃圾收集分间接收集与直接收集两种,直接收集费高于间接收集)。

二、走向科学的生活垃圾分类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垃圾分类。在一些特别注重环保的发达国家,垃圾分类被认为是垃圾处理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在一些发达国家,是否接受和实行垃圾分类,甚至被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是否融入该国的标志。

1. 日本:

日本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日本,家家都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里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同时,规定扔垃圾要在规定的日子里扔:比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旧报纸是每周二扔;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日本家庭每户都有统一分发的表格,写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头、电池等十余种。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一目了然。

2. 英国:

在英国,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3. 美国:

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4.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3个深绿色大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红盖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5. 瑞典:

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瑞典的清扫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该公司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清扫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还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用以回收各类废弃物。

6. 芬兰:

在芬兰,各个城镇的居民区和购物中心,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品分类回收箱。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和旧衣服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或直接将垃圾送到赫尔辛基地区3个垃圾处理中心的废品分类回收点。回收点再将金属废品送到金属处理厂回炉,将玻璃瓶送到玻璃厂当原料,将废木料送到热电厂作燃料,而废纸和纸板则被造纸厂再次利用。对于像废油、硫酸、电池和药品等有害垃圾,垃圾管理局每年春、秋两季派专车进行回收,然后送到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工厂进行特殊焚烧处理,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

7. 瑞士:

瑞士是世界上“扔”垃圾最认真的国家。从下面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窥见到瑞士人扔垃圾之认真之“一斑”:

(1)玻璃瓶。瑞士人家用过的玻璃瓶在扔之前,必须先冲洗干净,然后放在一起,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带到超市去扔。超市有专门的大柜用来收集废玻璃瓶。大柜设有三个洞口,用于收集不同颜色的玻璃瓶(棕色瓶,绿色瓶和无色瓶)。在瑞士,人人都会按指定的洞口扔玻璃瓶,决不会弄错。

(2)塑料瓶。同样的,在超市摆放有类似的收集柜。收集柜设有两个洞口,用于收集两类塑料瓶:一类是装牛奶的,这种瓶(或者桶)不透明;还有一类是其他饮料瓶,是透明的。在扔瓶之前,瑞士人同样要把塑料瓶清洗干净。能压扁的还要自己把他压扁,然后才扔掉。

(3)电池。也在超市用专用柜按硷性和酸性分类收集。

(4)灯管。分成四类,回收柜外面都有文字和图案说明,保证不会扔错。

以上几种垃圾都是无味的,因此放在超市收集是个很好的办法。家庭去超市一般都是开着车去的,把以上垃圾装上,到了超市先扔垃圾后购物,习惯成了自然,很为方便。上述垃圾都是由销售厂商负责回收,这样,销售、回收一条龙,也很合理。

(5)金属。大致分为铁、铝等几类。

(6)绿色垃圾。所谓的绿色垃圾就是家庭里产生的植物垃圾,如摘剩的蔬菜、剥下的菜皮、倒掉的茶叶等。这类垃圾要用专门的绿色垃圾塑料袋来装,然后倒入垃圾站指定的绿色垃圾箱里面。

(7)报纸杂志。这类垃圾捆得整整齐齐、四四方方,放在垃圾站。

(8)不可回收垃圾。这类垃圾属于家庭产生的其他常见无毒的生物垃圾,如骨头、食物残渣、碎纸片等。这类垃圾要用专用的塑料袋装,然后贴上交费标签,放到垃圾站。在瑞士,没有人随意用非垃圾专用袋来装垃圾,也没有人不贴交费标签。这一切都是自觉遵守

(9)特种垃圾。特种垃圾(比如油类、橡胶、化工涂料等),政府都有分类标准公布,并且会经常更新,细化分类标准。比如废弃的药品,就新出了专门的分类规定。

三、比较先进的农村垃圾收运模式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村垃圾收运起步也较早,农村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收运体制已臻成熟。

1、欧盟:

欧盟的收运管理理念是“乱倒垃圾是犯罪”。农村垃圾收运多采用”市政当局主导一社区居民监督’的管理方式,所有农村社区的生活垃圾都是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社区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由市政当局负责配置和安装。市政当局会在农村社区用宣传板的形式提醒居民按照规定收集垃圾,居民对政府的垃圾收运服务和规划有异议可以上诉。

欧盟推荐采用的是分类收集图收运模式。居民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用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类收集,经过专用收集车辆的运输,到达指定处理点集中进行处理。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根据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对违反规定收集的垃圾箱.工作人员将拒绝收集甚至罚款。整套农村收运设施和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用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在资金上确保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2、美国:

美国的收运理念的是“垃圾公司深入乡村”。美国的农村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全国范围存在数量巨大的小型公司负责垃及的收集运输(见图2)

美国农民居住得比较分散,完善的收集网络能够覆盖到每家每户,每户的生活垃圾都能得到有效收集。

3、日本:

日本农村垃圾的收运强调“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农村垃圾分类较细,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投放,农民也可以是公司的员工。公司收取农村生活垃圾的同时也收取一定的费用。每户将分类后的垃圾用轮式垃圾箱收集,按照规定时间送到收运路线边,由专车收集运输到指定的集中处理。部分地区按不同星期回收不用类型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塑料、橡胶、皮革、金属、废电池等。专用垃圾车定期收集经过严格分类的废弃物,然后直接送人处理厂回收利用。分类收集减少了后续处理阶段的难度。

垃圾收集车也有严格的分类,统一为自动封闭式和自动加压式。自动封闭式可以防止恶臭等二次污染,自动加压式可以将易拉罐等废弃物压扁成片,提高垃圾收运效率。

四、日趋完善的农村垃圾管理体制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垃圾管理体制,将农村垃圾与城市垃圾一起交由政府统一管理,或委托专门企业管理。

发达国家治理垃圾的战略目标有两条:首先是避免产生垃圾,如果产生产生量最少;其次是最大可能地进行回收利用。

在生活垃圾的管理模式方面,德国、加拿大和美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德国:

德国非常重视包装废物的回收利用。目前,纸张纸板的回收率已选到67%,居发达国家首位。德国一次性塑料饮料瓶的使用比其它欧洲国家要少得多,主要是加大了可重复使用容器包装特别是玻璃瓶和周转箱等的使用量.减少了一次性包装的使用。

为了使垃圾的处理与环境相容,德国对垃圾处理的技术选择做了严格的规定,其优先顺序为:①源削减;②回收:③焚烧能源;④最终填埋处理。

垃圾处理必须服从这个技术等级,即只有在高层发的技术方案不能被利用时,才能使用各个层次的技术方寨。垃圾处理技术等级的确立和强制实施垃圾的回收利用,使得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很低的程度.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也推动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

2、加拿大:

加拿大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的制度相当完善。例如卡佩勒北部针对该地区的垃圾收运就发布了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规范,对乡村垃圾收集处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户主必须按照规范设置自家的垃圾收集容器,垃圾容器必须是有盖的金属或塑料容器,所有废弃物在进入收集容器之前必须经过打包,并且不能超过容器限定的重量。此外.对垃圾收集时段和垃圾尺寸大小也都有规定。

规范对可回收垃圾的收集也有详细规定。可回收垃圾的收集要用特殊颜色标明并附说明性语言,设在特定区域,垃圾在进入收集容器前必须保证满足容器上提示的要求。比如废纸必须达到干燥和没有被污挚等要求。

3、美国:

在美国,每个家庭的厨房水龙头旁边,都安有一个小粉碎机,用于随时处理一些生活垃圾,然后流到下水道冲走。每个家庭都要将垃圾分类,装入塑料袋,然后装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垃圾桶推到大门外的马路旁,等待环卫公司特大垃圾车的到来,将分好类的垃圾装到车厢不同的格子里运走。杂草与落叶由每个家庭成袋堆放在自家周围。环保部门也派工具车前来割草、清扫路边的树叶、修整树枝。割下的草当场粉碎,可作饲料;截下的树枝,由高大的粉碎机粉碎,将之用在公共场所,如儿童游乐场等铺设成厚厚的柔软的“绿色地毯”,更多的是放到树根周围,防止水分蒸发,并可防止泥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产生扬尘污染环境。

在独门独户的家庭,没有统一的自来水供应系统。不过,只要水龙头一拧,照样有冷、热“自来”水。自来水来自每家院子里的井水,井口安有电动水泵。自来水由钻井公司负责挖掘,经过检验达到饮用水标准才可交付使用。对老式的井,地方有专门的服务商家,免费检验水质,如不合格,要收费做出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 篇10

关键词: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经验

发达国家处理生活垃圾的历史久远, 处理的方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1,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趋凸显, 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 而国外的垃圾处理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1 国外的垃圾处理技术综述

1.1 日本

日本曾经是有名的垃圾公害国, 因环境污染导致居民患病的情况不计其数。基于这些情况, 政府和居民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各方努力下, 日本政府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令, 利用文化理念加强国人的环保意识。在日本每年的日历中都明确标注每日产生的垃圾类型, 全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此外, 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的严格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每个垃圾箱都有多种文字说明并配有图标和图画, 由此提示人们分类投放垃圾, 如果不按照规程处理垃圾, 将面临巨额罚款。种种措施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 而其国内都保持整洁的环境。

1.2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 每户居民的家里都有绿色、黄色和蓝色 (或红色) 3个垃圾桶。绿色垃圾桶用来装树叶、树枝, 黄色垃圾桶用来收集可回收垃圾, 蓝色垃圾桶则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每户居民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 每周都有垃圾车分别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居民同时要为垃圾的处理付一定的费用。例如, 车主给车子换了新轮胎后, 废旧的轮胎要交给工厂处理, 车主必须支付旧轮胎的处理费用。

1.3 美国

美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与澳大利亚相似, 首先居民要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 分装到不同的垃圾箱里, 垃圾处理公司每周按期运送垃圾。通常不可回收垃圾和回收垃圾分开收集, 居民要为所产生的垃圾付费, 产生的垃圾越多, 所收缴的处理费就越高。

1.4 爱尔兰

爱尔兰对垃圾处理也有明确规定, 要求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 (按重量或体积计算) , 居民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1.5 加拿大

加拿大多伦多市规定不同垃圾产生量的收费标准, 垃圾越少, 居民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就少, 从而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鼓励居民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对于违反规定的, 则实行高额的罚款。

2 我国可借鉴的国外垃圾处理经验

2.1 实行垃圾分类制度

进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量的有效方法, 同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 减少资源的浪费。分类工作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居民的思想认识和社会管理的配套制度[3]。例如, 日本用10年的时间进行全民教育, 并通过学校进行环境教育, 让孩子教育家长, 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 相关的配套制度也是必须的, 如果不按照分类制度投放垃圾, 则会面临巨额罚款, 从而使每个居民都能遵守分类制度。

2.2 实施垃圾收费制度

垃圾收费制度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实施垃圾的收费制度, 并根据垃圾产生量收取不同的费用, 垃圾产生的越多, 所缴的费用就越多, 甚至是数十倍。实际处理经验表明, 设置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减少垃圾排放量, 同时也为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4,5,6]。例如, 芬兰从1996年开始征收垃圾税, 而这些费用也全部用在垃圾处理、废物清理、维护处理设施以及废物运送等方面。一些国家还从生产的源头下手, 使用容易回收、处置和消纳的材料, 甚至在产品设计上考虑到以后便于回收时拆解。如国外的大部分印刷品都使用环保油墨, 该类材料就便于回收利用。

2.3 政府实施经济补贴制度

许多发达国家常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国民保护和利用资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7]。在垃圾处理方式上, 政府可以进行相应的经济补贴, 例如对于适合采用沼气处理生活垃圾的地区, 可以采取国家补贴、地方政府投入和个人资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乡、镇和村建设的各项垃圾处理设施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补贴, 从而为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提供资金保证。我国部分地方已经采取这些措施, 并取得可喜的效果[8]。

2.4 限制企业的入住标准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 许多企业将厂址迁到农村发展, 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同时应该注意到, 企业的入住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 要限制企业的入住标准, 重点支持生态经济、循环和低碳型工业、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9]。

2.5 完善的法规和制度

各种处理措施和方法能否得以有效的实施, 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是必要的保障。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法规, 做到责任细化, 有法可依, 逐渐形成系统的法规政策[10]。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 从而有效抑制人们制造大量垃圾的行为[11,12]。我国的农村垃圾处理需要一个系统长远的统筹安排和规划, 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学红, 许初鸣.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思考[J].城乡建设, 2008 (7) :64-66.

[2]任伟方.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探索[J].新农村建设, 2006 (11) :46-47.

[3]江淑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科技资讯, 2008 (1) :135-136.

[4]焦新芳.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是民心工程[N].中国建设报, 2011-07-15 (7) .

[5]程宇航.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J].老区建设, 2011 (5) :55-57.

[6]谢冬明, 王科, 王绍先, 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 :786-788.

[7]杨荣金, 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1 (5) :82-86.

[8]陈淑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垃圾处理困局[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14-16.

[9]付素霞.对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问题的探索[J].经济论坛, 2007 (15) :124-125.

[10]盛金良, 杨云.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综述与展望[J].科技资讯, 2008 (10) :145-146.

[11]新华社垃圾围城调研小分队.垃圾处理:看看发达国家怎么做[N].经济参考报, 2010-03-30 (5) .

发达国家布局人工智能 篇1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950年,图灵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1956年夏,以麦卡锡、闵斯基等为代表的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从1956年起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人工智能经历过两个经费枯竭的寒冬(1974-1980,1987-1993),也经历过两个蓬勃发展的春天(1956-1974,1993-2005)。

从2006年开始,人工智能再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行计算能力、大数据和先进算法,使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的重视,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收购活动也如火如荼。

发达国家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体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和标志。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加紧布局,各自推出人工智能研究项目。

美国:大脑研究计划(BRAIN)

2013年4月,美国正式公布“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大脑计划”(BRAIN)。该计划第一目标是绘制出一幅囊括大脑所有活动的详图,其最终的临床应用包括通过直接改变神经回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奥巴马总统当年为该计划拨款1.1亿美元,覆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HIN)、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国家科学基金会。2014年HIN工作小组制定了未来十年的详细计划,预计每年将投入3亿-5亿美元开发用于监测和映射大脑活动和结构的新工具,十年计划共需花费45亿美元。

欧盟:人脑工程项目(HBP)

2013年初,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计划(HBP)为欧盟未来十年的“新兴旗舰技术项目”,该项目汇聚了来自24个国家的112家企业、研究所和高校等机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2亿欧元。该计划强调实用性,重点包括对脑结构、功能和机理的研究;对与脑有关疾病的研究,并加大力度研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大脑的工作模型。计划在2018年前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意识和智能的人造大脑。欧盟官员认为,欧洲人脑工程项目(HBP)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则对欧洲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起到关键作用。

日本:大脑研究计划(Brain/MINDS)

紧随美国和欧盟之后,2014年9月日本宣布启动大脑研究计划Brain/MINDS。该计划为期10年,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主导实施,旨在理解大脑如何工作以及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大脑神经回路技术,从而更好地诊断以及治疗大脑疾病。按照智能程度,人工智能的目标分为超级智能、广义人工智能和狭义人工智能。

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首超发达国家 篇12

根据这份报告, 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1.35万亿美元, 其中发展中国家占52%, 而发达国家只占42%。发达国家比例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比前年下降了32%, 降至5610亿元, 接近10年前的水平。其中欧盟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减少量相当于全球减少总量的三分之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下降了23%, 38个发达国家中有22个减少了对外直接投资。

报告称,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尽管生产成本上涨、出口市场疲软以及外国公司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等因素给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压力, 但是2012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仅下降了2%, 仍保持在121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此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更加令人瞩目。2012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了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上一篇:真空相变加热炉下一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