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2024-06-1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精选11篇)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1

摘要:国内报关技能竞赛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属于技能大赛里面级别比较高的, 开展这项比赛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学与产业实践的相结合, 力争为社会发展培养报关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进一步提高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水平, 为社会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对报关技能竞赛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其对该专业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旨在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技能大赛,报关业务

一、引言

作为国内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改革创新举措, 报关技能竞赛已经成为现阶段用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与素养的一个标准。从20世纪初期开始, 报关竞赛已成为一个国内报关人才考核的项目, 从规模上获得了不断的拓展, 同时规范性也在逐步得到加强。国内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报关竞赛正式开始于2011年, 2012年正式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 这项比赛间隔时间为两年, 我国报关协会负责奇数年的比赛活动。竞赛全过程以该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与标准为参考标准, 主办方负责为考生创造一个完全逼真的报关工作作业流程, 从细节出发, 对参赛选手的报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要求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将报关员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职业素养的考核作为主要的考核对象, 严格执行各项参赛评选标准制度, 不仅仅为国家报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员队伍, 同时也推动了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更为高职报关专业学员走向成才提供了一个绿色通道。

二、报关大赛竞赛内容的变化情况

2011年国内首届报关竞赛在天津举行, 参赛选手要经过四项考核, 分别是:进出口申报、通关规划的制定、进出口产品的分类、报关基础知识的考核等, 比赛通过人机对话来进行。主要的考核目标就是参赛选手对基本报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产学结合的角度来看, 仍然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从2012年开始, 这项比赛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革新。竞赛中有团体赛的形式, 不同的队伍代表不同的报关单位, 选择参赛人员分别担任报关辅助员、报关员和报关经理这几个职务。从大赛主题出发, 制定本票业务的规划, 完成申报、检查、缴税、提货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因为该项比赛每间隔一年开展一回, 因此2013年在江苏开展。和上一年的比赛内容进行比较, 出现了以下两种区别:第一, 比赛划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两组, 这两组比赛每个学校要出6个学员来完成;第二, 比赛设置了决赛环节, 决赛以公开必答、抢答和选答三种形式来开展, 不仅仅考核参赛学员的专业技能知识, 同时也是对参赛学员职业素质的考核。

接下来的比赛还是在天津举行的, 这次比赛比上一年的比赛又有了新的变化。第一, 取消了自理和代理的划分;第二, 增加了进出口商品划分, 参赛人员在现场要通过分析归类要素, 对产品进行划分;第三, 增加了对参赛学员2票业务同时进行申报的考核。

三、报关技能大赛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的启示

(一) 构建产学结合专业发展平台, 校企协同共育人才

作为与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与日常生产活动应该紧密挂钩。它既具有一定的产业性, 同时又具有必须的教育教学性。换句话说, 职业教育应该从具体的岗位生产活动需求出发进行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制定。职业教育活动的产出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所以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与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机的协调, 紧密联系, 这不仅仅是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 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就现阶段的报关及相关专业发展来说, 如果想达到经济发展新阶段报关行业市场需求标准, 转变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才的现状, 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必须扭转只注重理论, 不重视实践能力的现状, 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不断加强中, 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而报关技能竞赛的全国性开展正是对这一发展需求作出的积极响应。分析不足之处、正视错误、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继续培养训练, 将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是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二) 以赛促教,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它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都很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师资队伍力量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产出的质量。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它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的最大不同就是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而报关技能竞赛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对职业教育社会性、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重视, 说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视与需要。从形式来看, 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较量, 实际上则是对教师业务能力与素质的考察。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水平,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竞赛培训与辅导技能, 也就是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 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适应职业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关于人的活动。所以不管是对什么专业的人才的培养, 除去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外, 也要重视对学员的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的形成以及精神素养的提高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才能取得效果。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意识是决定其专业技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学校以及用人单位都应该注重这一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 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员工的综合素养、信誉品质及创新意识。竞赛通关方案设计和进出口申报赛项均为团体赛, 它与企业报关业务流程的匹配性为100%, 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发展, 从多次竞赛结果来看, 参赛人员虽然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有了进步, 但是, 最终的结果却是参赛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个缺乏专业素质的技术人才, 即使掌握了娴熟的专业技术知识, 也无法将其充分发挥出来, 更不会为企业为人类生产发展做出贡献。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只有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到一起, 才能不断满足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促进企业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 高职报关技能竞赛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 既有专业基础理论, 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 不但有专业规范标准, 同时又有海关新政法律制度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比赛的人员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外贸英语函电等专业知识。所以, 在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 不但要将与赛事相关的理论基础全面纳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 还要相应地增加实践训练课程的课时, 为学生创造出业务活动场景, 提高学生处理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报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鑫.全国报关技能大赛带给《报关业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 2013 (9) :73-76.

[2]林青.高职报关技能竞赛集训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 2014 (01) :10-11.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际贸易及进出口公司、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单位和报检单位,培养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报关、报检技能,熟悉进出口货运代理的市场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在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从事业务员和报关员或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

三、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商品归类基础、报检实务等。在校期间结合理论教学配有报关实训、单证实训、货代实训等实践环节。

四、职业技能

本专业学生在校可报考以下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2、全国或江西省计算机等级证书;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3

【关键词】报关专业英语 教学 应用英语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英语》为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报关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全面获得报关基本知识,掌握报关英语阅读、翻译和制单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报关业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具备阅读和理解与海关业务相关的资料的基本技能,掌握报关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娴熟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在不同环境中自如地转换,具备制单及单据处理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报关、现代物流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其专业英语教学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及我校的“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十二字教学原则。本着这一方针和原则培养学生具备报关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全面获得报关基本知识,掌握报关英语阅读、翻译和制单技能;使学生最终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业务背景中,借助报关英语开展相关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了解海关知识和报关的具体程序和习惯做法;②理解课文中的海关业务英语文章、样函或样单;③掌握报关员常用的英语词汇、术语、词组、句子、句型和习惯用语。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能读懂和翻译进出口贸易报关业务英语应用文;②会填制报关所需的各种单证;③能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借助书面和口语能力开展报关活动;④初步具备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海关职能介绍、货物和物品申报程序、进出口程序及国际运输方式、报关与货运代理单据填制4部分,共9单元。

(二)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课程特点及教材分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程教学重难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海关业务英语文章、样函或样单;

(2)报关活动的国家管制政策、报关程序、海关税收及报关单据的填制。

2. 教学难点

掌握报关员常用的英语词汇、术语、词组、句子、句型和习惯用语。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学情分析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英语》教学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专业的二年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大学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班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但是对于报关专业英语知识的了解较少,还需提高。

(二)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以报关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先事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自己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以九大单元为引导,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解报关单位、报关员的注册登记时,给出学生一个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如何完成报关单位的注册登记手续。

2.角色扮演教学法

使用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扮演报关业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达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能力的目的。

实施过程:如在学习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报关企业和海关等不同的角色。从而了解报关企业和海关在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时应提交的英文单证和海关应该签发哪些英文单证等,注意哪些事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专业英语词汇、术语、词组、句子、句型和习惯用语的运用。

(三)教学手段

1.利用课程教学网站扩展课堂教学,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2.组织教师利用自习进行课外辅导与答疑;

3.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课程考核标准与内容

1.学期考试

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内专业语言实践) ,实训/实践分阶段成绩20%,期末考试80%。

四、教学资源

1.教学团队:报关专业英语课程现有专职教师3人,且都具有双师资格,同时还聘有具有丰富商务英语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参与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

2.校内实训设备与条件:有多功能语言实训室1间,多媒体教室2间,配备优良的现代化商务洽谈模拟实训室1间和能为商务、应用、旅游项目运作服务的“三合一”项目运作平台1个。

五、教学效果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课程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特点鲜明。

行业企业专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学生能更快上手,而且再学习能力也不错。

校内督导评价:教师认真负责,实践指导能力强,教学队伍成员总体教学效果优秀。

学生评价:这门课程非常专业,感觉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与市场的联系紧密,实训实践切实提高了专业能力。

整个教学效果充分表明:

1.学生的职业理论知识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体现;

2.他们的专业语言通过职业理论得到认知和理解。

六、教学改革规划

①进一步加强该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编写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理论教学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课件;②加大相关资源上网数量,提高资源上网质量;③进一步发挥实训室与实习点的作用;④积极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4

自2014 年起, 海关总署不再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 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 由报关协会自律管理, 海关通过指导、督促报关企业实现对报关从业人员的间接管理。

二、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 重证书轻能力

很多高职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有进出口货物报关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而《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 (试行) 》规定, 报关员的职业技能包括“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培训和指导”等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体系不合理, 与报关岗位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源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报关课程体系时, 大多是抽取国贸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 如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 再加上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与商检等相关考证课程, 就算构成了报关专业的课程体系, 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广, 科目繁多, 学生没有足够精力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3.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

一般而言,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90后”的学生爱好广泛, 追求个性和自由, 喜欢探索新知识。然而, 很多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依然盛行单一的灌输教育, 学生被动听、被动学, 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和训练。加上报关专业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点繁多, 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4. 实训条件不足, 模拟软件作用有限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报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报关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通常, 实践教学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否则只能让学生阅读各种进出口单证样本, 很多操作流程也只能口述, 无法向学生展示报关现场操作。

5. 师资力量薄弱, 实践经验匮乏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或相关专业, 很少实际从事过具体报关工作。很多教师奔波于教学一线, 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专业走向, 对报关领域最新形势的把握, 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一些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任上把关不严, 对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力度不够, 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相对稳定性, 不利于保证日常教学的连续性。

三、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1. 以报关岗位需求为核心,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当前, 企业对报关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都大大提高, 高职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报关岗位需求为核心,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 以打牢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注重实用为重点, 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既懂得报关服务一线知识, 又熟悉报关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 能按海关要求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 依据报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课程体系

高职报关专业应根据报关员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与报关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充分研讨, 改革和重组报关课程体系。高职报关专业要增加实践课时, 开设报关实训、单证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平衡, 将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进行合并, 尽量压缩非报关专业平台又欠缺实践的中间课程, 如合并《外贸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课程, 删减《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课时等。

3.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分析软件系统中设定好的各类报关资料, 对不同货物进行报关, 进一步掌握相关报关知识。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海关工作人员、报关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演练。另外, 还可以用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能力。

4. 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多渠道扩展实习条件

高职报关专业应配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 按照企业部门结构划分实训室种类, 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安排实训操作规程, 深入开展各项校内实训。以校企合作为载体,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创建坚实可靠的场所。同时, 邀请海关、报关协会、报关企业的相关专家来校做报告或开讲座, 介绍报关工作经历, 讲解报关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加深学生对报关专业的认知。

5. 强化师资力量, 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如到报关行、货代公司、外贸公司挂职锻炼, 熟悉报关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内容, 提升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聘请海关、商检、银行等相关单位的专家, 以及具有报关岗位一线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来校指导教学, 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最新的信息动态。

参考文献

[1]杨素琳.我国报关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技能提升[J].对外经贸实务, 2009 (3) .

[2]李瑞荣, 王韶清.“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

[3]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2013年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3.

[4]孔德民.试析报关员职业发展前景[J].现代经济, 2008 (4)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个人简历 篇5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上海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安徽 身材: 171 cm 57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贸易类:报关员、跟单员 物流类 操作员、单证员 工业/工厂类 跟单员、报检员、报关员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上海
个人工作经历: 暑假 在上海盛华和记通讯任客服专员

 

— 在上海××旅行社多次担任兼职导游

20暑假 在军训基地担任学生军训的生活教官

2005—年 在安徽卡夫食品有限公司任短期销售员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安徽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06-01
所学专业一: 报关与国际货运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 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2005-- 安徽工商学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已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

已考取报检员资格证书;

已考取国际货运代理证书

已考取C牌驾驶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我做事认真,有责任心,而且学习能力强,较快适应新鲜环境,喜欢向困难挑战自我;同时我待人真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校期间,我注重自己的全方位发展.

2005年,由于入学成绩前四名,获学院“奖学金”

2006年,获学院“二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标兵

2006年,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获学院“二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标兵

2006年,在学院的计算机知识竞赛中被评为“计算机应用能手”称号

20,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已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

已考取国际货运代理证书;

已考取C牌驾驶证.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如:在大学期间曾多次领导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双学小组知识竞赛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如:善于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学习,且创造出良好成绩。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如: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善于协同“作战”。

 

已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

已考取国际货运代理证书;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6

【摘要】根据调研对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以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 培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4-0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外贸的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和区域性国际物流繁荣。但是,广西国际货代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货代企业的设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企业设立门槛降低,企业数量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大。另一方面,从2013年8月1日起,广西交通运输业和全国同步开始推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绝大部分代收转付收费和代垫杂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需要全额纳税,极大地加重了货代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南宁海关从2013年7月1日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这对于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国际货代企业对报关及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对人才的要求,笔者随广西报关协会对广西北海、凭祥、柳州、南宁等口岸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走访。

一、广西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适用的职业岗位、近两年相关岗位需求量、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对毕业生的评价等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面对面交流、问卷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问卷有效率为97%。企业对有关问题的回答整理如下:

(一)关于需求岗位。10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主要有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9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报检员,80%的被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有单证员、业务跟单员。

(二)数量需求。90%的调研企业近2年内有相关人才需求,数量为1~2名。目前广西6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包含办有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9所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足1千人,另据统计有将近40%的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并且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流入珠三角地区。目前从数量来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毕业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

(三)需求的毕业生学历层次。在博士、硕士、本科、专科4个学历层次中,用人单位对大专及本科的需求量最大,无人勾选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意味着广西高职人才学历方面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要求。

(四)企业对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情况。通过调研,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素养。首先,具有诚信、正直、责任心。一个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勤勤恳恳优质地完成工作,而敬业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诚信、正直、有责任心的人。其次,具有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一个服务性企业,所以货代人才应该具备服务精神。另外,随着分工更加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协作才能完成的,所以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货代人才应具备的。最后,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激烈的货代企业工作要求员工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对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一项进行调研时,几乎所有被调研企业都勾选了员工应具备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协作精神这几项。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80%的被调研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较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缺少吃苦耐劳及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表现为跳槽频繁、稳定性差、以自我为中心。

2.职业能力。(1)积极正面人际沟通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是和进出口发货人、海关、检验检疫、船代、船公司等多方进行沟通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且是积极正面的沟通能力。(2)异常危机处理能力或应变能力。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往往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考验个人的应变能力。所以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不可或缺的。(3)持续学习能力。国际国内法规、物流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比如,这几年与报关有关法规、海事法、国际航协规定一直在更新,如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报关员考试等。为了提高通关效率,通关也一直在改革,比如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所以,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工作要求。

根据调研,几乎所有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大部分企业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半以上的企业还要求员工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而在对毕业生的不足提出批评时,60%的企业反映目前的毕业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2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目前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弱。

3.专业知识方面。调研发现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1)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国际货运代理业是接受进出口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和发展动态,还要具备物流营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与代理、报关、报检、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技能。(2)财务管理知识。物流企业是以物流为主体功能,但同时伴有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财务进行有效合理的经营管理,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节约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能熟练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处理业务工作。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成为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本行业人才还应该对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行业人才是承接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运输等事宜的,所以应该具有较为熟练的英语特别是物流英语的应用能力,能进行英文函电处理、英文单证制作,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部分企业认为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个别企业反映学生英语能力有待提高,但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整体评价还可以。

二、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报关与国际运代理企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毕业生的不足之处。多数被调研企业也对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进一步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关注的要点,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除增加及重视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人文教育贯彻在每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之中。其次,通过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讲座、开展职业心理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精神。通过课堂模拟训练、课堂分组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第二课堂及素质拓展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最后,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全面的人才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艺术竞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他们对人才评价体系中,就有对工作(学习)态度、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二)加强“双师”队伍与教材建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建设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学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其次,从其他院校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也可以重点引进行业、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技能人员等任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实践实训指导任务,最终建设一支与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材建设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以企业真实工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思路进行编写。另外,在编写上不仅要考虑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可以邀请报关货代领域的企业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教材。为了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可以以企业真实案例、真实单证为原型来编写。

(三)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训教学在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广西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建立报关货代模拟实验室,设计报关、货代、船代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训室的具体建设上,可以以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虚拟、模拟及仿真是德国实训建设也是德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一些设施、设备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我们应借鉴德国的这种实训建设经验,加快虚拟模拟及仿真实训室建设,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作,解决部分企业实训难题。

另外,广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加强与区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为导向,建立校外实训的基地。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外顶岗实训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比如,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去顶岗,也可以比较灵活的小组为单元在学期中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如小组成员共同负责一个工作岗位,轮流顶岗,有课的上课,没课的去企业顶岗。

在本次调研中,80%的被调研企业表示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见,不是企业不愿意和学校合作,只是还没找到比较好的合作方式。

(四)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没有制度和法律来制约双方的合作行为,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一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为继。因此,完善保障机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目前校企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法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的奖励机制,加大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的保护;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如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制订等,可适当地减免税收,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以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为例,德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多项法律法规,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的不少省区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而目前广西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除完善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厦门为例,近年来厦门政府就出资委托厦门智源管理咨询公司举办厦门生源的高校学生暑期实践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博,廖穗.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

[2]范婵娟,孟娜.德国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

[3]孔繁正.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7)

[4]秦小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7

在很多对外国际贸易的企业中,报关及国际货运人员的工作主要涉及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和国际货物仓储配送等工作,报关人员需经常与涉及管理海关进出口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货运的相关企业和客户打交道,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需求。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货运流程,具备关务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管理能力等。

据统计,我国在2013年初直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企业已接近3万家,特别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有很多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量很大,更是刺激了我国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像国际营销、国际客服操作、船务跟单、物流调度人才需求。

目前在我国依然采取注册报关人员的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报关人员的总数在8万人左右,这些人员中大约80%的人员在企业。随着海关总署从2014年起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可以预见今后报关人员间的就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二、我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院校针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化的招生与培训,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来说,当前我国大约有180多所院校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大专学历教育。此外,一些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会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及考证培训等。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对报考报关与国际货运的学生开展培训,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以及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培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许多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操,很多院校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训条件、师资力量薄弱,造成许多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很多企业在相关保管人员的招聘之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二)原因分析

1. 提前培养方案准备不足。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训需要更高的一些技巧和培训方案,很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些院校在自身教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未对行业用人标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匆忙上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缺少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导致学校的专业课程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提前预案的不足,很多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设计上与需求方企业缺少合作和联合培养的方案,缺少深度合作和形成良性互动,致使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2. 缺乏专业的培训人员和教师。

目前,很多学校以及培训机构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老师很多都缺少实际行业经验,特别是像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深造,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就从事教学,这样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缺少专业的培训基础资源。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教学很多需要依靠实训教学,但是这一块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这些基础投入上的不足,同时缺少与校外企业的参与,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到企业对所学专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供需双方的匹配成为问题。

三、解决当前我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措施

(一)做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为了做好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政府方面需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如国家以及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海关行业标准》《报检员国家职业标准》等行业规范标准。政府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大相关行业标准的持续改进以及规划,稳定本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招生比例,有计划地增设本专业的中职教育,适时考虑在本科院校开展本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多形式的在职专业继续教育培训。

要做好行业内的健康导向的培养模式。行业内应积极引导学员重视实操的学习,加强对院校教育进行鼓励政策导向,对于既熟悉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的学员进行优先就业指导。此外,行业内应制定更为合理的国家资格认定标准,鼓励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获得职业资格的国家认定。

(二)做好培养的预案与培训体系建设

高等院校在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充分的预案设计之后再增设相应的专业。高等院校在开设相关专业前做好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案,要做好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技能任务分析表为基础,将专业课程划分岗位任务课程体系模块,并依照工作的流程要求确定授课顺序,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相关院校要充分做好专业培养的市场调研,并与相关的需求方做好深入的联系。

同时,作为重视实际操作的培训机构,要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各类培训机构应做好各类实操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建立较为完备的实训模拟实验室,不断增强机构实训教学的能力,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各类培训机构应加强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引进等方式,吸引更多具有专业背景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满足机构教学的需求。

(三)在教学的课程设置中注重岗位能力培训

在现今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下,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应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兼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商品学基础、报关实务、关税实务、商品归类基础、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海关行政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现代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国际集装箱运输实务、进出口贸易电子化、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业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高级商务交流。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应结合课程设置和实际工作来进行,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成实践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的跨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道德,敢于承担责任,学会与人沟通、协调、合作,具备一个准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高校在进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培训过程中,除了日常的课程专业培训,应有计划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并且与相关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做好联系,安排学生实习的工作。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的培训以及课程外的实践教学的结合,对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定实习、实训成绩的主要依据,目的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为了实现实训、实习,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硬件水平,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聘请在海关、检疫等政府以及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学校亲自授课,将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供学生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形成职业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四、结语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才培训的高校以及培训机构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结合我国当前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培训现状,从国家以及教育机构层面需要做出不同的努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探寻高校、企业、行业多渠道、完善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与外部需求的良性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渐频繁,对外贸易的数量逐年增高,这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在我国由于各类高校对人才培养上做的不到位,出现了国际货运人才需求与培养上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2013年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3.

[2]闫超栋.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探索,2010(2).

[3]杨素琳.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2(8).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8

高等职业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面向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以及报关、报检单位, 培养具有报关和国际货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因此, 非常适合在这一专业中应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笔者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来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可以开展一些与报关和国际货运专业相关的知识竞赛、英语演讲、辩论比赛等, 学生们置身于这种育人情境中, 不仅思想道德、理想情操等方面受到了熏陶, 还促进了学生们相互团结、合作的精神, 这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创设真实模拟现场, 加强课堂互动

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前面唱独角戏, 整堂课下来教师机械讲, 学生被动地听, 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结果不仅教师自己上的很辛苦, 学生学地很迷糊, 而且课堂教学质量也很低。如果教师能灵活巧妙地在课堂中将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真实场景, 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扮演着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兴趣, 使得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行分技能模块训练

为了培养较强的工作能力, 熟悉掌握报关、报检技能、进出口货运代理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师在技能模块训练中, 通过对单证的操作, 报关业务、报检业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等专业模块的实践来掌握核心技能。例如, 在进行单证操作模块训练时, 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公司, 自己担当公司的经理负责管理公司的一切运作, 由学生分组各自担当几个公司业务部门, 充当扮演着单证部、进口部、投资合作部、拓展部, 学生们各负其责, 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在实训模块得到实际锻炼。在进行报关业务模块训练时, 教师可以根据报关的业务进行分组,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实际操作报关中的各个流程细节。在进行国际货运代理模块训练时, 教师也可以模拟进出口货运代理公司, 根据进出口货运代理业务将学生们进行分组, 让学生熟悉进出口货运代理生产的一线业务知识并掌握集装箱方面的知识。

四、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 推行高校的“双证书”学习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人才市场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很快就能上岗。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具有独立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在学校里强化自已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 高等院校要推行“双证书”的新形学习形式, 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 学生只有拥有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 即报关证、报检证、货运代理资格证等, 那么就业机会就会多, 也就是说拿个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多, 那他的就业选择性就大。

五、加强和推行校外顶岗实习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人才的需求, 强化学生实践工作能力, 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强和推行校外的顶岗实习。加强和推行校外顶岗实习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培养的重要教学, 是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有效方式, 可以使学生很好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为学生将来走上岗位打下基础。高等院校在操作校外顶岗实习应注意以下四点:

1、校方应针对学生专业提供对口的专业实习岗位单位。

2、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就需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这其中一定要有安全教育以及常用的社交礼仪的内容。学生在初到岗位的时候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逐渐的适应, 以前在学校的习性都要有所改变。例如, 在读书的时候迟到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可是在公司里面迟到有可能会破坏公司的劳动纪律。

3、及时的跟进以便管理。教师与辅导员要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所发生的各种问题, 并有效地将其处理好。

4、实习总结。实习工作结束后, 每个学生需要对此次实习写出一份总结报告,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详细的说明一下自己对于岗位操作和所学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为今后开展教学工作获取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六、工学结合师资力量的培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数量足够的实践教师。因为师资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在不少学校专业教师实际上也就是实践教师, 虽然专业教师拥有较为丰厚的理论基础, 但实际操作方面距离实践教师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与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历从而难以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而且这对于实践教学成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现在不少学校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开始重视起来。高职院校不但需要大量的引进有着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还同样需要多多利用一些诸如教师企业见习的良好机会来增加专业教师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实践教学的目标达成。

摘要:工学结合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同时, 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本文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例,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国艳:《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高职教学体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

[2]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 《职教通讯》, 2006, (5)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9

一、高职专业设置应体现比较优势战略

专业设置是高职校专业发展战略模式的重要内容。专业设置和调整要符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制的比较优势。专业设置的比较优势战略应立足行业的岗位要求, 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层次及其自身的办学优势要素, 选择设置适合本校办学特色的专业。是否能够培养具备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在不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条件下, 学制或者说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制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五年一贯高职学制的优势目前已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普遍的看法是可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并据此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五年时间里, 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 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相对较长的学制更有利于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的讲授, 更利于安排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正因为如此,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定位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 注意设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年龄小、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性教学内容较多的专业”。而报关专业的特点非常符合这一描述。

二、报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及两种学制对比

1.培养目标分析。报关及国际货运是货物进出口活动和国际物流链中的的必经环节, 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实施密切相关, 报关与货运业务有着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毕业生作为代表进出口单位办理报关、货运业务的专门人员, 其主要职责是向海关申报货物并办理进出境海关手续以及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流程操作。其中包括报关、报检、生产、运输、仓储、银行、保险、商务、外汇等多重环节, 其职业岗位应该是报关员 (师) 、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及外贸跟单员。根据行业《国家职业标准 (试行) 》的规定, 我们不难总结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 (见表1)

2.培养方案比较。要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必须要有经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支撑。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报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十多门, 在满足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学时要求的前提下, 从笔者近20年的报关专业教学实践看, 要使得培养方案系统、完整并达到期待效果, 理论教学学时长度应该不少于2500学时。另外要达到“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比例占50%左右”的要求, 实训课程应该在2000学时以上。

三年制高职理论总学时只有2800左右, 无法满足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见表2) 。为了开满这些课程, 普遍的做法就是降低课程的教学时间 (包括实训) , 而寄希望于学生的课后自学。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挤占了本用于个性发展的空间, 不能统筹培养全过程, 不能科学处理德智体美诸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不能兼顾课程间的相互衔接、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从而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一些骨干专业课, 如果不保证充足的课时就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比如《报关实务》, 涉及报关与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各种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税费征收、报关单填制等等知识, 内容复杂、全面、细致并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 72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海关商品归类》是报关专业较难的课程, 涉及进出口商品21类税则税目共计8194个, 从教学实践看要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至少160学时。五年制高职总课时可以达到5000学时, 不但克服了以上三年制的弊端, 而且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带来可能。三年制高职的培养模式一般是2.5+0.5, 即2.5年的公共课、专业课及校内实训, 最后一学期 (0.5) 是毕业实习 (实际上是直接工作了) 。其缺陷是理论课程压缩, 专业知识不扎实, 实训课时不够, 操作技能不熟练, 教学与社会需求缺乏真正有效衔接。我们经过15年的探索与发展, 逐步形成了报关专业凸显岗位人才培养特点的“四段四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 (见表3) , 即对五年学制总体设计为 (3.5+0.5+0.5+0.5) 模式, 四个阶段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推行课课衔接、理实衔接、能力衔接、校企衔接的理念, 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完全对接, 并最终完成培养“适用、实用、能用”人才的目标。

三、两种学制报关专业教学效果比较

(一) 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对比

技能竞赛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我们参加了2011年“首届全国高校报关后备人才技能大赛”。该赛事由中国报关协会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委员会主办, 为迄今全国职业院校报关行业最高水平的赛事。全国28个省市43所高校组队参赛, 比赛分进出口申报技能、通关方案设计技能、进出口商品预归类技能和报关基础知识四个部分。南通商贸作为唯一的一所五年制高职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同台竞技, 以绝对实力赢得个人金牌、团体总分第一。

(二) 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查对比

2011年底我们选取了长三角地区报关和国际货运行业企业40家 (上海10家、苏州13家、南京1家、无锡2家、南通14家) 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和数据准确, 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 访谈对象为公司总经理级或人事经理, 方式为比较式问卷。调查重点为1年期高职报关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满意度, 每个项目设“好”、“一般”和“差”三个选项, 分值分别为3、2、1分。在对调查数据整理统计的基础上, 比较两种学制报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10个主要项目的调查结果如下:

(三) 职业资格考试比较

作为报关专业的毕业生, 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应该可以作为衡量职业能力的标杆之一。江苏省开设五年制报关专业的学校只有三四家, 每年参考考生基本上是本科和三年制高职的毕业生。我校共有6届五年制高职报关专业学生参加, 全员一次平均通过率为28% (全国为9%左右) , 考分4次江苏第一, 数次南通第一。

四、五年制高职报关专业的主要比较优势

以上数据显示, 外语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指标三年制高职具有优势, 原因在于它的生源是高中后, 而五年制的生源是初中后 (中考录取时是达不到高中线的) 。如果五年制高职报关专业能吸引较为优秀的生源, 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相信这些将得以改观。其他指标则五年制具有相对优势, 具体主要表现在:

1.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五年制高职生源年龄较小, 可塑性强, 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这一点对于报关行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参加过多次由海关、中国报关协会、上海海关学院组织的报关人才培养论坛, 所有的专家及行业老总均把这点放在首位。许多三年制高职乃至本科生普遍缺乏抗压能力、敬业精神, 就业期望值过高, 跳槽频繁, 对企业缺乏忠贞度, 这些都成为报关企业发展的硬伤。在学生人格中心还未完全形成时, 通过五年的情商教育、个性化培养, 可以养成优良的职业素养,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2.知识结构更为合理。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 而非研究性人才, 是培养理实一体的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现行的三年制高职报关专业更多的是靠近本科院校培养模式, 由于学制限制, 大部分学时都耗费在一些公共课程上, 既不能达到很高的报关专业理论水平, 又缺乏大量必要的技能训练。五年制高职正可利用学制长的优势传授比较全面的适合报关行业需要的知识。

3.更利于教学模式创新。报关专业等大多数文科类高职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一样购置机器设备供学生在校内训练, 但可以立足本行业的特点, 转变办学思路, 开展模拟公司 (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实体公司) 、模拟申报大厅、直接引用校企合作单位真实案例实训、“建教合作”、对口合作企业顶岗实训等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这对三年制高职来说实施空间不大, 而对五年制则成为切实可行之举。

参考文献

[1]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佚名.五年制高职优势渐明晰[N].中国教育报, 2003-04-21.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10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分层次”教学试点介绍

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 第三年为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时间。依据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的岗位设置及相应职业资格认证效力及考试难度, 分设报关集训班及报关专业班, 实行两套不同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学生入学后, 第一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为学生开设统一的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课程, 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明晰就业取向, 开设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奠定专业知识基础。第一学期期末由学院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分层次”教学分班初试, 根据成绩优先原则, 学生自愿选择进入报关集训班或报关专业班。依据选择, 第二、三学期学生分别在报关集训班、报关专业班进行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学习, 待全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第四学期返回原班进行通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并进行顶岗实习前教育。

报关集训班为学院特色班, 该班专业培养方向为报关员、报检员及国际商务单证员。学生在报关员集训班学习期间内实行集训班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课程主要以如上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科目为主, 选用教材即为资格考试规定教材。报关专业班培养方向为外贸跟单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及国际商务单证员。学院对部分课程增加课时以弥补该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及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弊端。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分层次”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 明确学生职业发展取向使学生学有所专

对于培养规格为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实际的学习能力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 于在校期间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二) 提高该专业学生获证率增添就业砝码

由于“分层次”教学的分班原则着重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人喜好, 且报关集训班及报关专业班的培养方向采取了差异式培养,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保证了学院“双证制”的有利推行。据对该专业2011级、2012级“分层次”教学职业资格认证统计, 报关集训班获证率达100%, 报关专业班获证率为85%。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解决了“部分学生吃不饱, 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近年来, 高职高专生源水平层次不齐,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且多项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学时, 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学生吃不饱, 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报关集训班学生在2012年度全国报关员考试中获得地方关区第一的好成绩, 报关专业班的俄语考生也在实习就业前获得了理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分层次”教学中实训力度较弱, 理实衔接程度不够

由于“分层次”教学环节现有课时主要是针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应试教育以及本地企业能提供的实训空间、时间有限导致实训力度不足, 部分课程理论与实际出现脱节现象。学院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加大软件实训力度, 并提供更多的技能大赛参赛机会,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确保学生在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的同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缩短学生与职业岗位操作的距离。

(二) “分层次”教学中报关专业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分层次”教学中报关专业班部分学生由于分班初试成绩不理想在后续学习中学习热情不足, 甚至极个别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在“分层次”教学中将通过讲座、兼职辅导员的心理疏导等多种途径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提高学生的“逆商”。

结束语: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得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高职高专生源水平的现状需要“分层次”教学的全面大力推广, 面对差异化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开展“分层次”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莹.中国国内差异化教学的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 2010 (4) .

[2]李庆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探究[J].全国商情, 2013 (15)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篇11

一、报关员资格考试改革概述

(一) 改革主要背景。

海关总署此次改革报关员资格考试制度, 主要的背景是是减少资质资格类的许可和认定, 是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转变海关职能, 减少审批环节, 发挥报关协会的作用和职责, 清理不必要的许可和认定, 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 改革后考试组织工作。

依据中报协【2014】9号文件, 2014年起报关员资格证考试改为报关水平测试, 组织机构改为报关协会, 考试内容改为:《报关基础知识》和《报关业务技能》, 颁发“报关水平测试成绩分析报告书”, 作为招聘从业人员的基本依据之一, 从而建立起“行业评价、行业认可”的管理机制。测试两个科目:一是报关基础知识 (100分) , 较2013年报关员考试试题简单, 而且报关及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的校内成绩可以替代基础知识的成绩。二是报关业务技能 (200分) , 主要包括进出境报关、保税加工报备报核、商品归类、报关单填制、报关核算等与报关从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 (含模拟操作) , 更加强调实用性、操作性。考试时间没有大的变化, 每年6月份网上报名, 11月份统考, 12月份发布成绩, 次年1月份颁发《报告书》。

(三) 改革后报关行为管理。

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取消后, 海关将按照“由企及人”的管理理念, 通过指导、督促报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进而实现对报关从业人员的管理。同时, 报关从业人员作为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 其报关行为仍需接受海关监督管理。总署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相关规定, 将通过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管理报关人员。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据《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统计, 全国共有215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院校设立本专业的一个依据就是海关设置的准入门槛:大专以上学历+海关总署每年组织的通过率约为10%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如今, 海关取消门槛, 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本专业未来的招生和培养问题, 当然, 从其它角度看, 也会带来一些机遇。

(一)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 可能会造成生源的流失。

报关员考试改革后, 由于报关员门槛降低, 加之后续的报关员具体管理制度还在制定当中, 因此可能会引发未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生源的流失。因为原先的核准制度废除后, 理论上不用参加任何考试, 任何人只要被企业录用都可以成为报关从业人员, 这样, 专业设置的吸引力势必下降, 于是会造成报考本专业的人数下降的可能。

2. 本专业如何培养学生有待改变。

之前, 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培养方案是很明确的, 即主要将学生培养成报关员等, 基本手段是组织学生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当下, 海关取消了行业准入制, 而且对从业人员学历没有明确要求, 所以未来高校是否还有必要培养报关员、怎样培养报关员, 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二)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 高职院校专业优势可能进一步凸显。

原因主要有:一是任何行业在录用员工时, 专业对口是最大的优势;二是尽管报关员水平测试失去准入性、权威性, 但它的性质仍是企业招聘员工的依据之一, 而高职院校本专业在校生可以免试《报关基础知识》考试科目, 这将有利于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

2. 海关取消门槛后, 报关行业从业人员将有所增加, 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原先一些有志于从事报关行业的人员由于受从业资格的限制, 没能进入到本行业, 或者受到限制, 没有直接从事报关工作, 现在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这个行业,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报关从业人员将会增加, 消除报关员“挂靠”现象。

3. 培训需求量将有所增加。

当前中国国际贸易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 增长7.9%, 报关行业必将同步发展。行业门槛也大大降低, 一是学历降低, 没有明确要求;二是取消了资格限制;三是报关员的薪资及发展前景良好, 这些因素都将吸引相关人群加入到本行业, 因此会带来培训需求量的增加。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 差异化教学, 创建精英班。

随着行业的放开, 高职院校本专业发展要走差异化道路。因为整个行业人才需求永远存在低、中、高的不同, 而中高层次报关人员必需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学历高, 二是理论全面、技能突出。因此, 只有通过3~4年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而这些恰恰是培训机构、报关企业、自学等渠道不能达到的。所以, 高职院校提升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规格, 引入报关与国际货运精英班教学理念, 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办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同培训机构、报关企业、自学等渠道的同一性。

(二) 有效化教学, 强调技能。

从报关协会组织的考试要求来看, 未来报关行业将更强调报关实操能力, 比如报关单填制、商品归类、加工贸易报备等等, 与之前的报关员资格证考试有很大的不同, 而报关协会并没有认可高职院校的作用, 反而需要通过参加其组织的《报关业务技能》考试来得到认可, 因此, 高职院校日后在培养报关员时, 要更加注重报关实操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建设模拟软件、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 服务性教学, 承担社会培训。

由于行业门槛的降低, 培训需求量将增加, 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 比如开办短期培训班、考证班、网络教学等形式, 开展岗前、岗中培训, 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财经频道.统计局: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增长7.9%[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224/c1004-24446725.html/2014-2-24

上一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下一篇:低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