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单证实务(通用7篇)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1
报关员职业能力内涵
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全过程。
报关员是指取得报关执业资格, 经海关批准注册, 代表所属报关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业务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根据海关规定, 只有向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和报关企业才可以向海关办理报关纳税业务, 报关员只能受雇于一个从事进出口业务、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或者报关企业, 并代表该企业办理报关纳税手续。
报关员职业的素质要求报关职业要求报关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 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对外贸易、商品知识, 必须精通海关法律、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 (1) 取得《报关员资格证》后, 需在2年内被相关报关单位聘用, 到海关注册成为报关员, 取得报关员证, 才能从事办理报关业务的报关员工作。 (2) 报关员要熟悉外贸流程, 能正确填写外贸单证和报关单。报关人员必须了解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国际商法、运输、银行、保险和海关各项政策、条款及相关流程, 及时了解海关政策调整、掌握报关程序和成本核算。 (3) 报关人员要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 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 (4) 报关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 规范操作。 (5) 报关员要一专多能, 会英语、能熟练操作电脑、会开车、有国际货运代理上岗证等。
报关员执业范围 (1) 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出口货物的商品编码、商品名称、规格型号、实际成交价格、原产地及相应优惠贸易协定代码等报关单相关项目, 并办理填制报关单、提交报关单证等与申报有关的事宜; (2) 申请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 (变更) 、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内销、放弃核准、余料结转、核销及保税监管等事宜; (3) 申请办理进出口货物减税、免税等事宜; (4) 协助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查验、结关等事宜; (5) 应当由报关员办理的其他报关事宜。
报关职业能力《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报关员各职业等级的工作要求, 以报关员职业的工作项目为基础, 设定了“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和“培训和指导”等模块。
报关实务课程设计新思路
根据报关员职业素质要求与报关员的执业范围, 要求教学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体系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对报关实务课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
(一) 报关实务课程设计原则
根据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理解, 结合四年多的《报关实务》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 提出提升学生报关职业能力, 报关实务课程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第一, 依据报关工作岗位确定报关专业目标;第二, 依据报关员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第三, 依据报关员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第四, 依据报关服务行业所需技能设计学习项目。
总之, 课程的选择要切合实际, 注重动手和操作能力培养, 以工作任务为引导, 提升学生的报关业务操作能力。
(二) 根据职业特点,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在报关教材中, 将报关程序分为四个环节: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报关是货代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务操作中, 其侧重点在于对货物的进出口申报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进口货物通关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现场申报的前期准备阶段 (即根据客户提供的单证, 正确无误地制作报关单) 。首先, 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基本报关单据 (海洋提单、发票、装箱单、合同、提货单) 是否相符;根据货物品名确定其归类, 并依照《上海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指引》要求制单规范申报, 查看是否需要特殊单证。其次, 通过H2000系统平台, 打单, 并发送报关单。再次, 接收回执并根据回执内容来区分“红绿”通道。《报关实务》教材第六章中有报关单证准备内容, 强调报关单如何填制和相关规范。根据报关单位实务需要, 我们将“报关单”这部分单列出来, 结合外贸单证制作, 尽可能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 以报关单制作为实训项目, 结合教学实训报关软件, 训练学生报关单填制技能、电子信息的发送与查询技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将教材内容与实训项目紧密结合。
现场申报在实行电子申报放行之后10日内, 携带整套报关单证前往现场海关进行申报。现场申报的流程为:现场派号→窗口接单→缴纳税费→等待放行。缴纳税费主要体现在教材第五章中, 我们要求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 对遇到的有关关税的征收进行核算。
申报结果根据货物的性质, 海关在接受现场申报时, 做出两种结论:放行和查验。查验是检查该批货物是否与申报时的单证相符。比如“退运货物”, 在查验时, 必定要查的几个因素有数量、品名、原产地 (必定是中国) 、退运原因 (根据申报时的情况说明为依据, 查看该批货物是否具备退运货物的条件) 。
(三) 优化教学内容
“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单证的接收、分析、审核、填制、复核、保管等。
“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现场作业和审批作业, 包括递单、打单、缴纳税费、配合查验、结关以及备案申请、报核销案等事项和手续的办理和转关运输办理。
“报关核算”:关税、进口环节税、保证金、滞报金、滞纳金计算, 完税价格的核算, 加工贸易企业与申报相关的数据平衡核算, 出口退税核算, 报关成本核算, 风险和效益核算等。
“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和“报关事务管理”:报关资格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绩效评估、报关事务的咨询策划等。
“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作为高级报关师, 要求具有能够办理海关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手续和提供相关业务支持的能力。
“培训与指导”:仅对中、高级人员设定。
根据《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设计的工作项目, 我们重新设计了课程内容 (见表1) 。
强化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制作了PPT课件, 并穿插在授课过程中, 这种教学手段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 在查缉走私教学中, 播放“小贸证”黑市的秘密, 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讲解作用。我们还积极探索并利用海关总署的网站相关下载资料和中国电子口岸的视频来进行课程的实训讲解, 实现授课、答疑和指导等化,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与运用学习方法。
(一) 报关实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报关实务实践教学框架分为三大阶段, 即课内实践阶段、模拟实训和课外实践阶段。
课内实践阶段要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课时比例。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对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报关所需各种单证的规范格式, 能灵活运用报关单的填制规范, 对报关中的单个环节及相关业务进行课内随堂模拟操作训练。例如, 根据松江海关对报关员加工贸易业务的培训资料, 利用海关相关的电子手册的软件对学生进行课上实务培训。
模拟实训阶段在报关实务课程结束后, 结合报关员考证要求, 进行报关综合实务培训, 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信用证或合同缮制报关所需的各种单证;根据海关对报关单证的填写规范, 准确、快速地填制各类进出口报关单;顺利地完成模拟的海关通关作业流程。结合报关实训软件进行操作演示与练习。
课外实践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让学生到报关企业进行1年的实习。在实习中掌握通关业务流程, 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奠定工作基础。
(二) 考核体系的改革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报关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本课程考核目的上重点对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的考查。
考核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 占40%。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报关业务综合能力, 可安排期末考试。第二部分是实务操作, 由报关单证的填制和软件操作能力的内容组成。其中报关单证的填制占40%, 可安排上机操作实训考核。第三部分是平时成绩, 占20%。根据平时的出勤、听课、课堂提问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由教师给出。这种考核方式将平时的评价纳入期末总评成绩中, 改变了以往的只根据一次期末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 强调通过实训动手提高学生的报关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君斐.外贸类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 2007, (10) .
[2]漆莉.关于报关实务教学的探讨[J].魅力中国, 2008, (5) .
[3]梁莹莹, 孟亮.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6) :36-37.
[4]罗晓蓉.关于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7) :213.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2
一、项目课程及其特征
目前, 理论界对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解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整合理论与实践,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观, 该观念认为,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那些职业知识, 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
项目课程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 而不是知道什么; (2)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 (3) 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 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 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 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行, 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
二、《单证实务》项目课程的开发
1. 开发技术及流程。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指的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 这里的工作任务指的是典型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课程必须基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分析, 这样就使得工作分析技术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
《单证实务》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图见图1, 开发小组成员主要由专业老师、外贸公司单证岗位的从业人员、银行负责单证审核的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在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与对单证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我们发现单证岗位所涉及到的单证种类比较多, 对每种单据的制作要求都比较高。按照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 我们得出了表1, 其中详细列出了工作任务、教学目标、模块设计、参考学时。
2. 项目课程模块内容的选取原则。
内容的选取应当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 以“任务”为主线, 以“行动”为主题, 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及协调意识, 该课程中的项目都来自真实的工作实践, 且基本覆盖信用证项下所有单据, 通过独立完成, 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信用证项下制作要领, 为今后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课程结构。
根据开发经验, 项目课程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五种形式:递进式、网格式、套筒式、分解式、并列式。我们在开发《单证实务》这门课程时没有拘泥于某一具体的形式,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 表中的项目一分为三个模块, 该三个模块可以看成是递进式;项目三中的三个模块可以看成试并列式。在进行模块设计的时候, 我们模块的设置不是很大, 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 导致教学组织困难, 一般每个模块为2个~4个学时, 以使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有成就感。
项目的序化: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前期对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从而成为项目。此外, 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 这若干个模块都是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而设定的。详情可参看表1.学生在学习时, 教师要尽可能的多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便学生能从情境中体会到一些经验。
三、课程的实施建议及评价
培养面向外贸单证岗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 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训场所、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
1.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安排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教学, 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目标, 在学生培养期间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衔接, 就为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无缝过渡创造了条件。
2. 关于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载体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要求组织教学, 以典型服务为载体, 实施跨任务教学, 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关于师资建设。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吻合, 课程应由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中, 实践实训部分应以行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应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行业兼职教师数占比应不低于5 0%。
4. 关于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项目课程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设计要打破过去单项技能训练格局, 尽量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努力引进真实的开发项目, 营造实际工作氛围, 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5. 关于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应当是多层次, 多侧面的, 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三个方面的评价:
(1) 校外专家评估——主要从专家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采用听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集中讨论等形式。 (2) 行业企业专家评估——主要从岗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尤其是从实践能力角度对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评估——主要从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需求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摘要:项目课程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在我国也正逐步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模式。对于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对这些理论成果的应用却还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本文在介绍项目课程内涵的基础上, 针对《单证实务》这门课程, 尝试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技术, 完成从工作分析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开发。
关键词:项目课程,高职,单证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22
[2]徐国庆:职业院校能教什么[J].《职教论坛》, 2007/8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3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高职特色一直是高职教师探索和讨论的问题。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的过程中, 一直在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近几年对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的调研和分析, 笔者发现,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亟须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 近年来企业对商贸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高职学生要善于应用知识。 (2)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的“双证书”需求, 如何精简整合理论课程, 注重实训教学。 (3) 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难以适应当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设计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能力的掌握情况呢?笔者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来解决以上问题, 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要, 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项目课程及其内涵
所谓项目课程, 是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 (项目) ,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对该项目的实施来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整合理论与实践,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 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从项目课程的内涵可知, 项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教学内容直接来自实际工作或高度模拟实际工作;教学过程体现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划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逻辑结构;把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融合于教学项目中;以职业岗位工作评价标准来评价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
项目课程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科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内涵决定了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 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目的对工作知识进行学习。
项目课程源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它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课程作为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的, 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
高职《国际贸易单证实务》项目课程的实施途径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外贸从业人员及相关岗位人才的专业核心课程, 也是国际商务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涉外商务人才的必修课程, 一直受到国内外各高校经贸专业的重视。我院更是把《国际贸易单证实务》作为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眼光、能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课程来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院就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学生开设了《商务知识》课程, 在其中穿插讲授很多国际贸易单证方面的知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近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院《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组也在积极探索项目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通过调查研究, 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组与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外贸局、江苏志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市恒丰外贸公司、苏州报关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存在长期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 课程组与相关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 确立了课程大教学目标, 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了解单证工作的行为规范, 掌握企业单证工作流程、熟悉各种单证的制作方法及制单技巧, 并能够独立完成制单业务, 具备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争取通过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资格考试。
(二) 根据工作流程, 设置课程项目
课程组以真实的企业单证工作实践为主线, 以工作流程为框架, 以项目为导向, 科学设置了十一个课程项目, 并明确了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的课时安排, 如表1所示。
(三) 根据课程特点, 实施项目课程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布置项目任务, 明确项目目标,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项目内容, 通过学生自查、互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及协调意识, 该课程中的项目都来自真实的工作实践, 且基本覆盖信用证项下所有单据, 通过独立完成, 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信用证项下制作要领, 为日后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 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恰当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 指导要恰到好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时, 及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 要调动学生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的欲望;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可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缺乏给项目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与项目课程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观念上, 很多高职教师是学科性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 他们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责任;在工作能力上, 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历, 难以根据课程目标开发出适合的教学项目。在师资培养方面, 目前高职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到普通本科院校进修研究生、博士生, 片面追求学历层次的提高。在教学方法方面, 高职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师资队伍结构方面, 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很少。即便一些高职院校有一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 但由于长期在学校环境下工作, 也逐步被同化。因此, 要保障项目课程模式的真正实施, 必须构建一支与项目课程模式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的高职教学团队。另外, 在项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项目的选取要建立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之上, 作为其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的选择也要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 而对工作任务最为熟悉的人就是那些长期在对应岗位上工作, 并有一定研究经历的企业专家。因此, 项目课程要确保其内容定位的准确, 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当然, 企业专家在项目课程开发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依赖于高职教师的主导行为, 即需要高职教师设计好项目框架之后, 再有针对性地引领企业专家发挥作用, 才能将职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
我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为课程组中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 制定并实施了课程组青年师资培训规划我院非常重视重点课程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每一位中青年主讲教师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 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同时, 学院和系部两级机构先后制定了师资培训规划及实施办法, 明确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各类短期培训、“双师素质”提高、企业实践培训、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的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组组织青年教师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院校和海关总署培训, 并适时安排青年教师出国进修。
校企合作,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苏州市商务局、江苏志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市恒丰外贸公司、苏州报关公司等行业企业展开定向合作, 请企业骨干定期到学校指导课程教学或者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请企业骨干进行指导, 给学生带来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 与企业合作编写课程教材, 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经典案例、习题、在线实训系统、课程手册等教学相关资料。这些教学资料相比以往专业教师自己编写的教学资料, 可操作性更强, 更贴合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让中青年主讲教师在企业担任单证部顾问等职务, 负责提供国际贸易、海关政策咨询、人员培训等工作, 以及定期组织教师到苏州市报关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创伟报关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等公司进行岗位实践, 了解企业对国际贸易类报关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 传统教学设施和环境难以满足项目课程实施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项目课程教学中, 由于教师作用的淡化, 必然要求学生自己承担更多的任务。课堂时间往往不能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要求, 所以, 有很多工作要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这就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课程网站, 将教学资料、文件全部传到网上。学生只要点击该网站, 就能查阅相关内容:如教材与参考资料、教学大纲、教案、自学指导、项目课程教案, 主要参考资料、课程答疑、习题与案例分析、相关外贸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科研论文等。主讲教师可在网上进行重点、难点答疑、批改学生上交的作业, 可以随时指导学生。这种网站也能为企业人员指导学生提供方便。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传统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个教室”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很难满足项目课程实施的要求, 这就要求依据项目课程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设计要打破过去单项技能训练的格局, 应尽可能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努力引进真实的开发项目, 营造实际工作氛围, 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院运用单证业务的不同项目, 让学生模拟不同岗位, 实施情境运做。软件模拟主要是运用实训室使单证业务各环节形成系统, 使学生能操作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课程开始就组建模拟外贸公司, 学生运用所学内容模拟一个环节, 从询盘、发盘、还盘、接受、订立贸易合同开始, 用信用证项下的FOB进口合同、CIF项下的出口合同实施各环节的单证项目来锻炼学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 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实践教学环境,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业务活动的积极性, 强化了他们的工作体验, 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校内实训基地固然可以通过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 但要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 还必须让他们走出校门, 把项目任务带到企业去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这样, 学生就能在参加工作之前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的项目课程实施目标, 毕业后也能很快融入工作环境, 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专业目前就有苏州市报关有限公司、苏州创伟报关有限公司、苏州物流中心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苏州恒丰进出口有限公司、苏州锦顺捷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期间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就与实习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
总之, 通过建立专兼结合的项目课程师资团队,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根据工作流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就可以较好地开展项目课程教学, 保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民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2]赵岩.“项目教学法”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10) .
[3]柴野“双挂牌”基地——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0) .
[4]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5]朱凯杰, 陶俊丰.关于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6) .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4
《报关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有所欠缺,有必要开发《报关实务实训》教材作为补充,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掌握报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报关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报关实务实训》教材开发思路
《报关实务实训教材》应该遵循“理论够用,重在操作”的原则,所编写的项目内容与顺序和实际报关现场相同,所选用的资料最好来自于报关一线。实训环境模拟海关报关现场,这样,高仿真的报关资料和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学习效率高。
二、《报关实务实训》教材开发步骤
1. 调研活动。
在教材编写前,编写人员应该深入报关业务现场、报关公司进行调研,了解我国关于进出口货物报关管理的新理论、新政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新规定、新做法。这样,编写教材时才能保证“时效性”与“准确性”。
2. 专家座谈会。
在教材编写前,应该请在海关业务现场的专家和报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共同研究确定要设置哪些实训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3. 教材编写。
(1)编写人员。因为是实训教材,所以最好请在海关业务现场的专家和报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与从事报关实务的资深教授、学者共同参与。(2)资料收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市场变化,我国的贸易管制政策与海关管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实训教材的资料也要做到“与时惧进”,及时收集最新的单证加以整理与更新。
三、《报关实务实训》教材编写内容
1. 项目设置。
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实训教材中通过设置不同的项目,按照报关业务工作流程来编写,逐步培养学生的报关业务能力。项目编排的先后有逻辑性,前一个项目是后续项目的基础,学生每做完一个项目有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 项目内容。
本教材项目完全按报关的工作流程来编写,分为三部分:企业报关前的准备;进出口货物报关前的单证准备;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首先,企业报关前的准备:(1)报关单位的注册登记手续。 (2) 报关员的注册登记手续。这一部分是进出口货物报关前的准备工作。即企业应该取得报关权,办理报关手续的人应是报关员。通过上述两个实训项目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报关单位的海关注册登记手续的步骤及怎样才能成为报关员。其次,进出口货物报关前的单证准备:(1)代理报关委托书的填制。(2)进出口商品归类及税费计算。(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许可证》的申领。(4)出口收汇核销单的申领及使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这部分是进出口货物报关前的单证准备工作,即报关应该准备哪些单证。通过上述六个实训项目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货物报关要哪些单证,怎样申领,报关单如何填写,进出口税费怎样计算。第三,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1)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2)保税加工货物的进出境报关。(3)保税加工货物的深加工结转报关。(4)出口加工区货物的报关程序。(5)外商投资企业货物的报关程序。(6)进出境展览品的报关程序。(7)暂时进口货物的报关程序。(8)货样广告品的报关程序。(9)无代价抵偿进口货物的报关程序。(10)租赁进口货物的报关程序。(11)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物资的报关程序。(12)海关监管货物转关的报关程序。这部分是具体训练,对不同的进出口货物,海关报关程序是不一样的。通过实例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货物不同,报关单证不同,海关监管方式不一样,报关程序也不一样。即学生能够根据进出口货物的所有人、用途、交易方式等确定货物适用的海关监管方式,准备报关单证,掌握报关步骤。
四、使用实施效果
本校按照上述思路与方法已开发了《报关实务实训》校本教材,并在仿真的报关实训室训练使用,学生普遍反映《报关实务实训》教材的实用性强,所有的单证资料来自报关一线,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了《报关实务》课本教材实践性的不足。按报关工作程序进行项目编排,顺序连贯,每一实训项目目的明确,重点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通过实训能掌握基本的报关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现在的金融危机中,出口定单减少,企业用人数量减少,毕业生就业困难。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只是做了一些尝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开发出与实际“零距离”的实训教材,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改变我国目前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
摘要:文章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报关实务实训教材》开发的意义、思路、步骤、方法及效果。
关键词:实训教材开发,意义,思路,步骤,方法
参考文献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5
《报关实务》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是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有利于货运与报关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直致力于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 力争使该课程成为职业核心课程中的精品, 事实表明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赞誉。
1.1 课程定位
本门课程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及管制制度, 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报关知识去开展工作, 为从事国际贸易、报关、报检等工作和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
坚持把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 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建基于报关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报关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以报关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 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2 报关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密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进行, 一线教师多次深入国际物流企业, 在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 坚持教学内容选取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相一致的原则, 确定了体现报关行业报关实务的课程内容, 同时也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的要求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采用模块化结构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同时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时数量, 真正体现“工学结合”。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 与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一起, 根据报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按照报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对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 将课程分解为六个主要模块, 19个教学项目, 共对应46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以上的建构之后, 建立起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 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详细建构图如下表所示。
本次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计, 完全体现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 根据报关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 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块和工作任务。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此为中心,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践操作→理论提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受到学生的广泛赞誉。
第一, 项目教学法。
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 基于每一个项目和任务,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六大教学模块, 19个教学项目, 46个工作任务。
第二, 案例教学法。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剖析案例, 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 研讨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对于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及争论,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
第四, 情景模拟教学法。
将报关业务引进校内实训室, 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报关程序。通过情景模拟教学, 使学生掌握报关各个环节中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 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报关及相关工作。
2.3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
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岗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直以来力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在岗教师得到更多汲取营养的机会, 加强授课教师与外界交流。通过建设过程, 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研究领域更加深入、专业教学水平更高、专业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师梯队。
2.4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革和完善
《报关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始终坚持以培养报关员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海关报关工作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为导向, 建立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课程结构,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因此,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 我们专门制定了实验和实训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与此同时, 积极利用我院的综合实训室来开展模拟教学, 特别是引进3D模拟操作软件来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训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5 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报关实务》以六大模块、19个项目以及46个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所以也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具体如下:
总成绩=平时 (20%) +模拟实训 (40%) +笔试 (40%)
正是这种客观的考核方式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效果
本门课程在进行改革后, 形成了“校企互聘, 教学相长;冠名培养, 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一方面, 通过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检验;另一方面, 通过聘请学校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 也得到了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 教师将新信息、新标准和新要求带到课堂教学中来, 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享。与此同时,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冠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大连震邦国际物流公司成立了冠名班, 真正实现订单培养,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门课程的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 积极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良好, 不仅受到了本校督导以及本校学生的好评, 同时也受到了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课程进行改革之后, 教学内容组织完善, 以报关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内容整合。教学内容紧贴行业企业, 做到了学有所用。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充分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乐于实践, 掌握了全面的报关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实现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团队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有具有丰富工作经历的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深度参与, 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丰富。课程资源库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系统性、职业性和拓展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的介绍, 详细阐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重新构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和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情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赞誉。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6
1《报关实务》在中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报关实务》课程在中职外贸专业中未得到足够重视, 在教学工作中照本宣科, 对教学内容缺乏提炼, 教学设计没有理实相联, 既达不到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的, 也难以和其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有机联系。
目前, 《报关实务》课程仍然以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大多采用“满堂式”和“填鸭式”教学, 学生机械生硬地记忆和考评, 难以把知识融汇为业务整体看待, 有悖“就业导向, 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
此外, 《报关实务》旧有教学设计以海关全国考证教材的内容为基础, 其特点是信息量大, 内容规范, 涵盖面广, 是“大通关”管理的阐述, 但当前中职外贸报关专业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 年龄较小, 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 就业方向以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和报关行为主, 业务工作以外贸报关环节为主, 相比“大通关”管理而言相对简单一些, 因此教学设计如何进行“业务操作知识”和“业务管理知识”的主次安排, 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如何进行中职《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
戴士弘教授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他强调教学的“能力导向”, 认为教学改革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以岗位实际为导向、教学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根据这种理念,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情况, 认为中职《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基于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情境设计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设计, 首先要解决课程的“内容序化”和“内容筛取”问题。笔者通过与海关和行业专家的调研, 认为中职《报关实务》可打破以往考证型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排序, 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学习情境一, 报关与海关管理基础。本模块是学生掌握报关实践技能的前提知识, 文字内容量大而分散, 旧模式里往往要求学生机械性地背诵记忆。可通过分组讨论进行知识的图表归纳, 教会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内容的组织、描述和再转化, 达到理解的效果。
学习情境二, 进出口商品海关归类。这是外贸报关教学中对“货”的认知教学的重要一环, 准确规范完成报关业务的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商品归类能力, 既要锻炼学生快速准确归类的个体能力, 也要培养团队合作进行自查纠错改错的集体精神。
学习情境三, 进出口海关税费计算。传统的进出口税费计算公式抽象难懂, 通过创新改革对其改良, 能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应用的准确性。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此方面的改进, 如王兴城提出的“T-E-A”综合税计算概念, 通过严格遵循关税T、消费税E和增值税A的计征顺序, 利用“税金=税基×税率”基准公式把传统计算公式的乘除法改为加减法, 计算更为快捷方便。本情境要注意题量的练习, 按“T-E-A”顺序从易入难递进训练。
学习情境四,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作为报关业务的一项核心技能, 本情境的学习须以上述情境作为前置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单据的填制须注重“合法规范, 逻辑紧密”。
学习情境五, 各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设计。如果上述情境是强调海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封闭性知识, 本情境则是注重分组角色扮演的开放性实践操作。
学习情境六, 报关业务综合实训。这是对课程达到全面认知和相关实践后开展的综合性实践, 需利用到电子化实训软件和实训基地进行全仿真训练。
2.2 突出生本主体的项目任务型教学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能力导向”, 就应当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 做到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通过情境序化, 利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开展教学,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对业务问题的分析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的报关实务材料, 通过分组和角色扮演模式, 由学生自主完成业务实训, 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而教师的作用则以项目任务导入、和学习过程导控和结果评估为主, 体现“教、学、做”相结合, 实现“学中练, 练中学, 理论知识任务化, 实践环节情境化”。
如在“报关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某种商品的进出口情境, 给出商品的重要贸易条款如贸易当事人、品名规格、价格、数量和运输细节等, 提供网络环境, 让学生以四到六人的标准分成项目小组讨论和分工, 进行商品归类的确定, 计算税费, 完成报关所需单据的制作, 最后完成该商品的报关流程设计。教师做好任务过程中的督导、任务完成后的点评和归纳补充, 然后提出内容量更大难度更高的新任务, 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保持积极认真心态, 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
3《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能力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合作的机会, 学习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因此《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教学的长效优质, 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教师应具备深入广泛的行业认知和经验。
报关业务是一门政策性和实效性都很强的工作, 因此教师的教学更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必须创造和争取机会到行业中去, 与海关、各类报关企业的专家、兄弟院校等广泛沟通交流, 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政策资讯和行业实例, 掌握人才需求的发展动向, 从而做到“职、教”转化的及时准确。
3.2 要注重知识层次的递进提高。
中职《报关实务》既不能沿用“满堂式”和“填鸭式”教学, 也不能简单的“平面反复训练”, 而是要科学安排, 立体提高。比如在“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情境中, “经营单位”由于合同执行企业是否“三资”性质、贸易标的是否投资总额内的设备物品等会造成填制的区别, “装运港/指运港”也会由于直航/无商业增值中转/商业增值中转等情况造成填制的区别, 这些都可以在任务的设置中进行难度递进的安排。
3.3 要注重学生层次的差异教学。
对于理解能力强, 完成任务质量好的小组和学生要多给予开放性的问题思考, 反之则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反复操练。
3.4 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应用。
报关业务是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 可以把国际商务谈判至报检、许可证件申领、报关、货代、电子口岸、收付汇核销等环节的报关教学融合到外贸流程中去,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S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兴城.进出口税费计算的新概念[J].科学论坛, 2007 (6) :40.
报关与单证实务 篇7
《报关实务》是物流专业的拓展课程和国际物流模块课程,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是以上专业学生形成报关职业能力的核心实践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硬件的支持。为此我们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将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以完成真实的典型任务为导向,在课堂上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会操作技能,养成职业观念和实践工作能力。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工作流程学习,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实践技能考核。
1报关企业工作模式和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通过对武汉市一些外贸企业、报关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等相关领域进行调研,对自理报关单位和代理报关行的工作模式及设置的工作岗位分析如下:
1.1 工作模式
流水线工作,一个员工一个岗位,岗位实行点对点交接,不相互交叉。
报关流程设置
上述作业实行单向流水线作业。
接单员:接到单据后对单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并填制报关委托书。接单员对单据进行分单,单据流向报关员岗位和报检岗位;
录单:报关员接到单据进行录单,并打印出核对单。自己复核后单据流向复核;
复核: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电子申报:复核无误进行申报,并手填报关单。打印出报关单,单据流向申报平台;
申报平台输机:收到报关单后进行录单,自我复核。单据流向现场递单人员;
现场递单人员进行海关现场,并跟进。
1.2 工作岗位分析
以上对报关工作模式及报关行业工作岗位的调查分析,充分体现了报关实际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范围及岗位要求等,它是本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的基础。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报送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上理论课再到上实践课,这种教学模式对报关实务课程是严重缺乏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有同样的感悟,在学生上理论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感觉枯燥无味、知识模糊,同时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应用与巩固。学生到上实践课时理论知识没有及时的应用可能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理论课就没有明显的效果,从而会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结合。二是重证书,轻能力培养。现行海关有关文件规定,从事报关工作须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这规定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把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按照应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忽视学生通关能力的培养,使持证学生到工作单位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单位二次培训,违背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理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对报关教学重新设计,根据报关员职业素质要求与报关员的执业范围,要求教学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体系和考核体系等方向设计教学体系。
2.1 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依据,设计报关实务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出发,依据报关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相对应地设计工作项目及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来源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制定课程的技能标准,围绕技能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以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为支点,提炼能够包含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适用性。通过对企业调研以及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本课程从企业实践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求等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相一致。同时,课程教学内容紧跟报关实践最新变化,以适应报关行业对人才最新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反映了职业资格标准。以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大纲为为重要出发点,对教学内容的详略进行考量和取舍,以满足学生考取报关员资格证、获取进入报关行业敲门砖的需求。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实施
根据职业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货物报关流程、商品编码查询、报关单填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先“跟学”,边学边做,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学会了相关岗位技能和知识,然后再进行项目模拟训练,达到巩固和熟练技能的效果。
将报关实务流程引进课堂,从大量报关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套完整的报关业务流程。然后按项目教学法要求编制报关情景和项目任务,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把实训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在学完项目任务之后,学生基本掌握报关操作技能。在学完所有报关流程项目任务后,进行大通关综合实训,设置报关情景,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货物报关流程。报关实训室建成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训练,可以熟练掌握报关流程中所需要的技能通过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对报关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报关实际操作过程,为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报关人员、国际物流人才、国际贸易和涉外企业管理人才提供保证。
通过这种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缩短书本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上岗的“零距离”。
3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效果
通过对报关实务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3.1 学生报关专业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报关实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报关职业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打破讲课的概念,以工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从已掌握的知识着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师生自由讨论,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项目和任务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办理各项通关资格注册和备案手续;识别海关工作流程;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填制各类报关单证;掌握不同贸易方式下海关业务的办理。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能够独立完成报关单位报关业务中的常规操作,经过岗位简单培训和实践后具备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
3.2 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培养
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课堂和实训基地,完成实际的报关过程中报关员需要完成的相同的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演变成仿真的模拟操作,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深。
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生根据教学项目课题和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内容,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进行或参与项目任务方案设计、模拟报关项目流程,将项目结果以书面报告或模拟演示的形式,与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交流,探索教师精讲、项目小组相互探讨、学生边思维边实践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 “学”、“做”的过程中,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助能力,执业能力得到同步锻炼。
参考文献
[1]汪五一,王琳,胡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改实践分析及教学整体方案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徐婷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中国海关网.www.customs.gov.cn[EB/OL].
【报关与单证实务】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与报关求职简历07-31
《外贸单证实务》09-18
单证实务教学11-11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05-26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10-15
进出口单证实务11-01
报关实务作业10-26
报关实务实训08-13
报关实务复习重点06-01
报关报检实务实验报告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