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效果

2024-08-02

输注效果(共12篇)

输注效果 篇1

静脉输注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采用改良过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6年6月在我科行静脉输注的病人160例, 年龄21岁~76岁;随机分成改良组及对照组各80例。穿刺针头均使用一次性7号头皮针。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诊断、血管状态、输注药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由笔者一人操作。

1.2 穿刺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即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针柄从血管上方或侧方以20°角快速进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 然后固定。

1.2.2 改良组

采用非握拳穿刺法[1]和直接进针法[2]进行静脉穿刺, 即扎止血带, 嘱病人手背向上自然平伸, 护士左手掌心向下, 紧握病人手指根部及手指, 拇指、食指分别在病人手背两侧, 绷紧手背皮肤,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针柄从血管上方或侧方以70°角快速进针, 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约呈20°,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 然后固定。

1.3 评定标准

疼痛或穿刺失败为效果差, 无痛或微痛且穿刺成功为效果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显示, 两组穿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4, P<0.05, 改良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改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静脉输注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也是大多数病人每日担心的问题之一, 疼痛和反复穿刺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影响治疗效果, 也会增加护理工作量。传统的穿刺方法有以下缺点:①病人握拳松紧度不易受操作者控制, 过松血管充盈不佳且不易固定, 过紧皮肤肌肉过度紧张, 挤压血管壁, 血管充盈受限, 较瘦的病人握拳时手背凹凸不平, 血管常陷入两条肌腱的凹处, 影响穿刺成功;②以20°角进针穿刺角度小, 针头进入皮肤后未能直接进入血管, 而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段距离后才能进入血管, 针头在皮下组织经过距离长, 对组织损伤越重, 病人疼痛越剧烈。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则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者左手握紧病人手指, 使皮肤松紧度受操作者控制, 不受病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血管处于最佳状态和固定状态, 同时可指压指端静脉, 使血液快速回流到手背静脉网, 使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回血迅速, 利于穿刺成功;②直接进针法加大了进针角度 (约70°角) , 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有效面积减少, 针头直接进入血管而减少了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 能快速穿入皮下, 从而大大减轻病人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 改良后的穿刺方法能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轻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减轻病人疼痛, 使静脉穿刺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发展, 明显优于传统的穿刺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云, 祝文红.提高老年病人浅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 2006, 5 (5) :73.

[2]任永峰, 史金枝.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山西护理杂志, 1997, 11 (3) :124.

输注效果 篇2

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必须严密观察。

5—10ml/分

输血速度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障碍者,1—2ml/分

任何血制品输注时间<4小时。

输血器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或每输2U血液更换一次。每袋血制品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血液制品内不得加入其它药品。全血或红细胞: 输血前将血袋向同一方向轻轻旋转,摇匀血液 1U红细胞在2小时内输完

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 200ml血浆输注时间<20分钟 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

输注前检查无血小板聚集现象 领取后立即输注 输注速度快,80-100滴/分,或者以患者能忍受的速度输注 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血小板悬起 1份治疗量血小板输注时间<20分钟 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

禁止将血小板长时间静置在台面上 1份冷沉淀的输注时间<20分钟 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 输注速度不宜过快,40-60滴/分

()()()()()((((((()))))))血浆

血小板

输注效果 篇3

[关键词] 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4-02

目前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时对抗肿瘤药物的浓度、速度、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化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应用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好的给药方式[1]。根据5-Fu在血浆中半衰期短(10~20 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取得更好疗效[2]。笔者所在科室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Fu顺利完成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次性输注泵是一种轻便、可随身携带的安全的输注装置,可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临床护士的青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癌症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且为病理确诊病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16~79岁;其中胃癌11例,直肠癌29例,结肠癌51例,肝癌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或PICC导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 44~48 h。

1.2 材料

采用尼普洛的一次性输注泵,规格:最大容量250 mL,流速5 mL/h。BD公司的安全留置针、PICC导管。

1.3 操作方法

从有效期内的灭菌袋中取出输注泵,检查泵有无破损。护士遵医嘱先用注射器抽吸0.9%生理盐水,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后,拧下输注泵接口上的盖子,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注射器乳头与泵的接口相接,注射器的尾部固定于操作平面上,输注泵置于注射器上方并保持垂直,缓慢下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再抽取一定量的5-Fu,同样,排净空气后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下压注药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注射器乳头折断于泵的接口内。加药完毕,手持输注泵使接口垂直朝上、让空气集中到接口处,可用手指轻弹外壳排出空气。拆开输注管路包装袋,用管路止流夹夹住管路,把管路接头与泵接口相接,使连接患者的一侧接口朝上,松开止流夹,药液流入管路,经过过滤器流入流控器,从患者接口流出,关闭止流夹。在泵体上贴上标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持续时间的标签,即可与准备好的静脉通路连接。连接好后,打开止流夹,并用3M透明敷料将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泵用专用袋子装好,告知患者起床时挂于胸前或装于口袋内。

1.4 护理方法

1.4.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绝望心理和恐惧感,大多数患者对新疗法缺乏了解再加上对持续化疗和长时间输液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反应[3]。因此化疗的整个护理过程首先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向其详细的介绍化疗用药的安全性、携带输液泵的必要性及安全优越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让患者明确整个化疗过程的基本思路,知己知彼,有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恐惧感也相对较轻,从而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1.4.2 静脉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胶布卷边、脱落,减少肢体的剧烈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倾听患者主诉,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疼痛,皮肤有无红肿,嘱患者勿牵拉,以免留置针与输注泵分离。

1.4.3 PICC管的护理 每次药物输注前后要用20 mL的注射器,抽足量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每7天为患者更换一次贴膜,如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外露刻度,且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1.4.4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输注泵内的化疗药物剂量大、浓度高、对周围静脉的刺激大,因此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泵入化疗药物时,在穿刺点上方用康惠尔透明贴敷在皮肤上2~3 d,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实用、不易脱落,容易被患者接受。

1.4.5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细心的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心理情绪均比较稳定,均能配合治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泻2例、口腔炎2例。

胃肠道的反应可能与大剂量5-Fu输注有关,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通过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新鲜水果、蔬菜及维生素,大量饮水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对于腹泻患者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症状缓解。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

3 讨论

一次性输注泵的应用为5-Fu化疗提供了合理的给药方式,可减轻5-Fu的毒性。一次性输注泵能把5-Fu精确、均匀、微量、安全地泵入体内,保证氟尿嘧啶的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输液速度并保持输液速度的均衡,是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5]。因此容量应准确,加药前根据容量250 mL、流速5 mL/h、维持时间、10 mL余量计算注入贮药囊的液体量,准确注入贮液囊内的5-Fu药液及稀释液。将输注泵垂直,接口朝上,轻弹泵体,弹出空气。输注泵与静脉通路相连接时不可使用头皮针连接,因头皮针的硅胶较软容易反折影响流速,输注泵的管路较细长,应注意观察有无打折或扭曲,保持管路通畅。

护理过程中,各班护士在床边严格交接班,查看化疗泵的运行情况、输注泵球囊的体积是否缩小、管路是否通畅、余量、起止时间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本上。患者在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时,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但流控器必须固定在皮肤上,否则影响流速,在穿脱衣服时注意避免管道脱出,交待患者在使用输注泵化疗期间不要洗澡。指导患者保持输注泵不低于留置针水平,建议将泵体置于专用袋内挂在身上,或放在患者上衣口袋内,静脉穿刺侧上肢尽量不要弯曲,当药液快泵完时穿刺侧肢体不宜下垂过久,泵体要适当挂高,以免影响流速。化疗泵流速的快慢受温度、药物粘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为保证恒速输注,一定要把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为主,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可在化疗前和化疗中按医嘱给予止吐药托烷司琼6 mg静脉滴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给予饮食指导,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每天饮水量要在1 500 mL以上,即可排毒也可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出现腹痛、腹泻时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腹泻明显者,给予肠道调理药如蒙脱石散等口服。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刺激,并密切观察口腔内黏膜情况。

一次性输注泵不仅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方便患者使用。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只要每天观测注泵贮药囊大小就可了解灌注量多少,无需反复配药、换瓶,更有利于检查输注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穿刺点有无红肿等,便于随时调整输液滴数及排除输液泵电脑故障的时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对于患者来说,一次性输注泵安全可靠,方便患者在衣物袋、背包中携带,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减少卧床时间,能够适当并充分的活动,对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很大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对9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的护理,化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167.

[2] 周建明,龚枕夏,谭清和,等.不同方法输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6):436-438.

[3] 董惠娟,胡佳娜.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57-58.

[4] 王建荣,蔡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3.

[5] 陈利君.输液泵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5-716.

输注效果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9月住院日龄一个月内输注悬浮红细胞并于输注后24h内检测Hb值的新生儿共160人次 (不含术中输血及出血性疾病患儿) 。男101例, 女59例。伴败血病贫血病例24例, 伴肺炎贫血病例28例, ABO溶血病28例, 单纯新生儿贫血72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双胎输血综合征, 缺血缺氧性脑病, 肺透等其它疾病共8例

1.2 试剂及仪器

抗-A、抗-B, 抗-D, ABO标准红细胞、抗筛Ⅰ、Ⅱ、Ⅲ型细胞等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孵育器及卡式离心机、由达亚美公司生产;久保田配血专用离心机。贝克曼全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Hb值。

1.3 方法

1.3.1 分组按疾病主要诊断分为败血病组, 肺炎组, ABO溶血病组, 单纯新生儿贫血病组共152 例, 其他病种因病例少, 本文不讨论。

1.3.2 配血及相关的血液检测采用EDTA ( 乙二胺四乙酸) 24h内抗凝静脉血进行血型鉴定 (盐水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 、抗体筛选 (微柱凝胶法) 、配血 (盐水试管法和达亚美微柱凝胶法) 。 实验操作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

1.3.3 血液选择及输注同型配血主、次侧无凝集、无溶血相合者或次侧有凝集时, 再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选用较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凝集弱的血液进行输注;ABO溶血病患者选用同型配血相合红细胞或选用‘O’型红细胞配血主侧无凝集无溶血相合者, 其他同型配血主侧凝集时选用‘O’型红细胞配血主侧无凝集无溶血相合者。剂量按20m L/kg, 血液离开储存冰箱0.5h内输注。输前轻摇血袋使血液均匀后用注射器抽取所需的血液, 接上专用输血管, 用输液泵泵进, 速度为0.25-0.75m L/min。

1.3.4 观察指标新生儿输注红细胞后在24h检测Hb值, Hb值大于输血前的为上升, 小于或等于的为红细胞输注无效。检测Hb值允许误差为3%-4%。

1.4 统计学处理

P E M S 3.1软件包两样品均数及两样品率两两比较,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注:Hb升幅组间比较:1与2比t=2.2803, P=0.0269; 1与3t=0.2248 , P=0.8230;1与4t=4.4018 P=0.0000; 2与3t'=1.6415, P>0.05;2与4t'= 3.0241, P<0.05;3与43.0217, P<0.05。

注:组间比较:1与2比较:X2=4.6448, P=0.0311;1与3比较:X2=0.3095, P=0.5780;1与4比较:X2=13.1425, P=0.0003;2与3比较:X2=0.3095, P=0.5780;2与4比较:X2=0.9097, P=0.3402;3与4比较:X2=9.5238, P=0.0020。

2 结果

所有患儿盐水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 抗体筛选阴性, 输注红细胞后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24h内检测H b, 结果152例患儿输血后Hb均值111.0329±20.7557, 较输血前Hb均值97.2105±18.5232提高14.22%, P<0.05, 其中H b上升病例有107例, 上升率为70.39%, 平均上升27.47g/L, t=11.2848, P<0.05;下降病例有45例, 下降率29.61%, 平均降幅为13.88%, t=2.7489, P<0.05 (表1 、表2) 。

3 讨论

新生儿输血有许多独特性, 如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 不能耐受过多的液体, 对缺氧敏感, 不能耐受冷, 机体调节能力差, 因此新生儿输血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目前新生儿需要输血指征为[1]: (1) 新生儿出生24 h内静脉血Hb<130g/L。 (2) 急性失血量≥ l0%总血容量。 (3) 医源性失血累计≥5%~l0%总血容量。 (4) 慢性贫血患儿, H b<80~100g/L (H C T<0.25~0.30) , 临床出现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如安静情况下有气急、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体重不增和表情淡漠等, 且这些症状通过输血可缓解 (但贫血只是引起上述症状原因之一, 如考虑这些症状是由贫血引起, 才予输血治疗) 。 (5) 患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 需相对高质量浓度氧和呼吸支持治疗, 当Hb <130g/L (HCT>0.4) 时, 输注包含成人Hb的血液制品在肺功能障碍期间可提供更多的氧, 成人红细胞因含有较多的2, 3-二磷酸甘油酸 (2, 3-DPG) , 较胎儿Hb可释放更多的氧。患有肺部疾病新生儿和患有严重心脏疾病新生儿 (表现为发绀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也需要维持较高的Hb, 一般在130g/L (HCT >0.4) 以上, 以增加氧输送至全身改善缺氧。 (6) 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应予置换输血 (ET) 。 (7) 需要外科手术的新生儿, 其Hb阈值尚未明确规定, 由于新生儿心肺功能对贫血的代偿能力较差, 应维持Hb在100g/L (HCT>0 3) 以上。因胎儿Hb和2, 3-DPG间反应减弱, 氧释放较少及新生儿肝肾和神经系统发育较差, 更应根据不同的外科手术和个体差异确定输血指征。

本组病例输血前Hb均值为97.2105±18.5232, 并有相应贫血症状出现, 符合上述临床输血指征。多数 (107/152) 患儿输注红细胞后Hb值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平均提升27.47g/L, 较张长虹等[2]报道的平均提升35.56g/L低。败血病、ABO溶血病, 肺炎等均可不同情度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 以败血病、ABO溶血病影响较大, 肺炎较小。严重感染, 由于毒素的作用红细胞被破坏[3], 肝脾肿大, 血液重新分配, 故败血病组输血后Hb上升不理想或反降;ABO溶血病组Hb升幅较小, 可能与患儿从母体带来的血型抗体有关, 血型抗体继续破坏红细胞, 使Hb升幅不理想。红细胞输注无效率比较, 以败血病组最高。文献报道:输血次数达到6次以上者, 其抗体产生率高达87.9%[4], 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为50%[5], 败血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输血次数无关, 本文败血病无效输血共13例, 10例第一次输血即发生无效输血, 也说明败血病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这与文献报道相符。但是新生儿红细胞抗原点位少 (为成人1/4) 早产儿更少, 其产生抗体相对也少, 不易检测, 本人在实践工作中, 新生儿多次输血甚至10次以上, 但很少发现因输血次数多而检出抗体阳性的病例, 即使是主次侧配血不合, 抗体筛选也是阴性, 很少因为配血不合[6]抗筛阳性, 新生儿配血不合, 最多出现的是次侧不合且多是用微柱凝胶技术才能发现。因此新生儿输注红细胞出现免疫破坏也不易被发现。本文输注红细胞后Hb不升的病例输血前Hb均值 (121.4±33.4361) 较上升病例 (92.2523±14.5486) 高, 输血后反而下降, 说明输入的红细胞破坏迅速, 自身的红细胞也加速破坏。刘凌等[7]报道, 无效组与有效组输血后, 两组均无输血不良反应, 但输血后间接胆红素两组相比无效组明显增高, 也说明输入的红细胞或自身的红细胞破坏明显。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释放氧和运输二氧化碳, 以供机体需要, 因此输注红细胞主要是利用其H b携氧, 如果输注红细胞后循环血液中H b值得不到提高, 输血就达不到目的。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无效见于各科, 占总用血量14.10%[5]~15.47 %[8], 较本文病例低 (30.63%) 。刘金菊[9]、夏荣[10]报道红细胞输注无效多与多次输血、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等因素相关, 郑萍等[11]报道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患儿有无输血反应、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有输血反应史、输血次数≥3次、既往输血量≥8U的无效输注病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经常合并有感染发热肝睥肿大, 需要使用抗生素或进行造血肝细胞移植, 红细胞无效输注的发生率更高, 这与本文严重感染性病例败血病相符, 败血病患儿多有发热, 应用抗生素;吕运来等[12,13]报道输血无效与输血次数、原发病症以及妊娠次数有关, 其中儿科输注无效达36.4%, 本文红细胞输注无效病例见于肺炎、败血病、单纯新生儿贫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双胎输血综合征, 缺血缺氧性脑病, 肺透等多个病种, 虽然样本量小, 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但红细胞输注无效或效果欠佳确实存在。

干细胞输注治疗心脏病显示前景 篇5

伯尼.崔莱儿去年12月心脏病发作后,接受了标准治疗:血管成形术,医生用支架撑起打开她阻塞的动脉。随后,她又尝试另一种不同以往的治疗。她签署加入了一项临床研究, 经手臂血管输入干细胞, 让这些干细胞去完成机体自身不能完成的工作: 长出新的心脏肌肉。

伯尼是俄勒冈州的一名退休的职业护士, 自从她心脏病发作后, 开始多做运动, 吃的也更好了,伯尼说:“如果干细胞可以帮助我的心脏愈合更好或更快,这就值得一试。”

阿米什.拉维尔大夫是心血管专家,五年前来威斯康星大学医院的, 他来以前还没有这种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拉维尔大夫说:“再生医学给成千上万那些血管成形术,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许多患者最终死于心衰,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资料,美国大约有500万心衰的患者,这些患者都被贴上了无医可寻的标签。”“而现在已经有了可供选择的疗法”

目前,拉维尔大夫的这些干细胞治疗是使用供者或患者本人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他希望 10多年后胚胎干细胞或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也能用于这些类似的研究。现在这些成体干细胞的临床治疗是在检验心脏疾病中的一个较新的理论:就是心脏卒中或其他心脏疾病所造成的心脏损伤至少可以部分是可逆性的。拉维尔大夫说:“我们所做的是试着去恢复心脏的功能,而不是仅仅去着眼于去停止心脏的进行性损害。”

感恩节过后,伯尼感觉乏力呆滞,她已往装饰圣诞树时的热情也不在了。12月11日,半夜醒来时她觉得很烧心。这种感觉持续到清晨。她给自己的大夫打电话。大夫告诉她去急诊室就诊。在那里测试,发现她有心脏病发作。

一个星期后,她接受了干细胞输入。为了测试这种治疗是否真正有效。她本人不知道是否输入了真正的干细胞,还是安慰性输液。拉维尔大夫说:“输入的干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两大类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其它像脐带,羊膜和胎盘等组织中也有这种细胞。这种细胞被认为能减少心脏病发作时的炎性反应,而炎性反应能进一步损伤心肌细胞。这种细胞也能鼓励心脏自己的干细胞长成新的肌肉。”

从供者采集的干细胞,经手臂上血管输给受者,损伤心脏组织释放的蛋白质,引导干细胞循血流到心脏留置到损伤心脏组织部位。这种干细胞移植到他人时似乎不会引起排斥,因此,受者不用使用药物来抑制他们的免疫系统。

伯尼是美国国家范围内临床试验在威斯康星大学医院的首例治疗病例。干细胞产品由Osiris 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经处理的细胞可冷冻在血袋里,运送到治疗单位。临床试验预计治疗220例。

伯尼自心脏病发作以来一直骑自行车锻炼,在购物中心周围散步,避免红色肉类,吃低脂肪,低盐的食物。她说:“我感觉比我心脏病发作之前好多了,可能是输干细胞的缘故。” 威斯康星大学医院治疗的另一个患者史蒂夫.米拉,输入干细胞后也感觉好多了。三年前他因胸部疼痛也接受了治疗。“但病情恢复并没有持续很久”他说。史蒂夫71岁,多年来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多年来,与米德尔顿71岁,几乎不能走路,伴有剧烈的胸痛,胸口总要贴着硝酸甘油药贴,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以缓解疼痛,尽管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和几次血管成形术,但仍需上述药物维持。

在这项研究中,大夫给史蒂夫注射一种药物,动员他骨髓里的干细胞进入血流。而后,从血液里采集和分离干细胞。接着医生用一种特殊的导管,将干细胞注射进入心脏肌肉。此后不久,他便可以走更远而无疼痛,也减少了硝酸甘油的使用。治疗后,史蒂夫大约有四个月的良好状态。随后慢慢回复到以往的状态。

目前大多数临床研究主要在为了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安全的。以后的研究可能会包括几种不同剂量的干细胞输入或更加特异性的干细胞输入,以便确定这种治疗能使患者获得多少益处。

手术后,能否输注丙种球蛋白 篇6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丙种球蛋白。

主要成分是抗体

丙种球蛋白是比较特殊的药物,因为它是一种血液制品,必须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生产。它的别名还有:免疫血清球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其中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才是化学名。

人体血浆中天然存在丙种球蛋白,其中大部分具有抗体活性。所谓抗体,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专门对付细菌或病毒等外来病原体的蛋白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提倡感冒了不吃药,靠自身抵抗力对付病毒感染,后来还真的康复了,就是因为自身的抗体发挥了作用。给人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其实就是将抗体直接补充到人体内,使之进入较强的免疫状态,一旦细菌或病毒入侵,这些抗体就直接参与到与“敌对分子”的战斗中,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

并非保健品 用药须对症

正由于丙种球蛋白富含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在一些重症感染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目前它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等。

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部分神经免疫性疾病如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以进行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瘫痪为特征)。值得一提的是,丙种球蛋白除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能促进受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再生。

尽管丙种球蛋白可以用于上述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必须注意,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不能完全排除血液污染的可能,临床也陆续有过因注射丙种球蛋白而感染丙肝病例的报道。从控制传染角度着想,丙种球蛋白不能当成保健品随便用,需要严格按上述适应症凭处方用药。另外,丙种球蛋白价格较贵,提供的免疫增强效应却是短暂的,因为它的半衰期为16~24天,一个月后体内即已代谢清除,往往需要再次补充。

滥用危害多

一般说来,轻微的感冒、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会使自身体内产生抗体,相应地给予抗感染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即可治愈。患这类疾病,体内的免疫系统由于抗体的产生反而更加强大,如果总是通过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或其他疾病,自身免疫系统反而失去锻炼机会,导致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甚至免疫力下降,最终会更加容易生病。增强抵抗力不可以依赖免疫增强剂如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干扰素等,对于正常的人群来说应用任何免疫药物非但不能防病,反而会抑制免疫功能或者引发新的免疫紊乱性疾病。

况且,作为血液制品,丙球还是有传播丙肝病毒的可能,尽管几率非常小。另外,输注丙球速度过快时容易发生发热、寒战、皮疹、恶心、头痛、胸闷等过敏反应,有时注射后几天还会发生上述不适症状。

输注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1 月—2014 年1 月于晋江市医院行短小手术患儿112 例。排除标准: 发育不正常、营养不良者; 心、肝、肾、肺等器质性损伤或病变者; 精神病史或家族遗传精神病史者; 近期使用镇痛、镇静药者; 支气管哮喘病者。患儿行麻醉手术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 ( ASA) [3], 以Ⅰ级符合要求为准。患儿中男67 例, 女45例; 年龄3 ~ 9 岁, 平均年龄 ( 5. 3 ± 1. 9) 岁; 体质量11 ~25kg, 平均体质量 ( 14. 9 ± 3. 0 ) kg; 手术时间11 ~ 30min, 平均手术时间 ( 18. 2 ± 3. 0) min; 手术类型: 隐睾下降固定术34 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32 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8 例、其他2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 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3 例, 女23 例; 年龄3 ~ 8 岁, 平均年龄 ( 4. 8 ± 1. 7 ) 岁; 体质量12 ~ 25kg, 平均体质量 ( 15. 3± 2. 5 ) kg; 手术时间12 ~ 29min, 平均手术时间 ( 17. 8± 2. 6) min; 手术类型: 隐睾下降固定术18 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6 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3 例、其他11 例。观察组患儿中男34 例, 女22 例; 年龄3 ~ 10 岁, 平均年龄 ( 5. 6 ± 1. 8) 岁; 体质量11 ~ 24kg, 平均体质量 ( 14. 3 ± 2. 5) kg; 手术时间12 ~ 31min, 平均手术时间 ( 18. 5 ± 2. 9) min;手术类型: 隐睾下降固定术16 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6 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5 例、其他11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儿麻醉、手术操作分别由同一组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实施, 均行喉罩, 常规心电血氧监护。对照组给予8%七氟烷 ( 生产厂家: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5122131) 面罩诱导麻醉, 氧流量6L / min, 至患儿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喉罩, 将纯氧流量调整为2L/min, 七氟烷浓度调整为3% ~ 5% ( 1. 2 ~ 1. 5MAC) , 手术期间保持麻醉, 七氟烷维持。观察组先给予1% 利多卡因 ( 生产厂家: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510091) 0. 5ml进行静脉麻醉, 1min后采用输液泵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滴注, 剂量0. 2μg·kg- 1·min- 1, 然后采用靶控输注系统进行丙泊酚 ( 生产厂家: 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16IB0310) 诱导麻醉, 丙泊酚血浆目标浓度为3μg/ml, 术中维持麻醉剂瑞芬太尼0. 2 ~ 0. 3μg·kg- 1·min- 1。

1. 3 效果评价标准清醒程度: 采用警觉/ 镇静 ( OAA / S) 评分法评定, 总分1 ~ 5 分, 1 分: 轻拍轻推无明显反应, 嗜睡; 2 分: 仅对轻拍轻推有反应, 言语不清; 3 分: 仅对大声呼唤或反复呼唤有反应, 目光呆滞; 4 分: 对姓名呼唤反应迟钝; 5 分: 对姓名呼唤反应正常, 清醒或哭闹。苏醒时间: 麻醉药暂停使用开始到被呼唤睁眼的时间。

1.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 ( T0) 、麻醉诱导结束 ( T1) 、喉罩置入时 ( T2) 、切皮时 ( T3) 、切皮后 ( T4) 、喉罩拔除时 ( T5) 的心率 ( HR) 、呼吸频率 ( RR) 、平均动脉压 ( MAP) 、血氧饱和度 ( Sp O2) , 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10、15min清醒程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等麻醉效果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HR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 ( P < 0. 05) ; 时间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RR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 ( P < 0. 05) ; 时间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MAP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 ( P > 0. 05 ) ; 时间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Sp O2时间与方法间有交互作用 ( P <0. 05) ; 时间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两组患儿T2 ~ T4 时间点的HR、RR、MA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T0 ~ T5 Sp 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观察组10min清醒程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两组患儿15min清醒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患儿出现了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咽部不适及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9%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 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3) 。

3 讨论

小儿短小手术刺激小、时间短, 其麻醉要求过程稳、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肌松要求低。临床应用中, 小儿全身麻醉使用的方式如七氟烷吸入麻醉或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对而言, 这些麻醉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如苏醒时间过长, 不利于临床麻醉的应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是指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动学原理, 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麻醉深度, 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给药方法[4]。靶控输注首先给予机体一个负荷剂量, 使血浆和血循环丰富的组织药物浓度迅速达到目标值, 然后按照药物排除或转运的速率进行补充, 其突出优点在于易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靶控输注麻醉的关键是相应药动学模型的准确性[5]。

瑞芬太尼作为麻醉镇痛药物, 是纯 μ 阿片受体激动剂药物, 具有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 消除效率高, 无蓄积等优点。在符合持续用药的基础上, 对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6]。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 作为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 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 目前多采用靶控输注[7]。由丙泊酚药动学和药理学研究, 丙泊酚的临床适应证已由传统的3 岁以上扩大到如今的婴幼儿和新生儿, 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8]。

临床实践表明, 靶控输注用药的效果优于人工控制输注用药, 靶控输注主要依照药动学原理, 通过调节靶位 ( 血浆或效应室) 的药物浓度实现调整或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满足临床手术麻醉等应用。根据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良好应用效果, 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 可实现更加有效的手术麻醉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儿T2 ~ T4 时间点的HR、RR、MAP比较, 差异显著; 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停药后10min清醒程度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表明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显著, 可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 加快患者清醒进程, 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注: 1mm Hg = 0. 133k Pa;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晋江市医院行短小手术患儿11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吸入麻醉, 观察组患儿予以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 (T0) 、麻醉诱导结束 (T1) 、喉罩置入时 (T2) 、切皮时 (T3) 、切皮后 (T4) 、喉罩拔除时 (T5) 的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 (Sp O2) , 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10、15min的清醒程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等麻醉效果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T2T4时间点的HR、RR、MA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0T5时间点的Sp 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停药后10min清醒程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15min清醒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显著, 可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 加快患者清醒进程, 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关键词: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

参考文献

[1]刘华程, 宋海龙, 黄茜茜, 等.我国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6 (7) :458-461.

[2]董佳, 王保国.等效镇痛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 (33) :6-9.

[3]王明仓, 陈玲阳, 林仙菊, 等.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丙泊酚镇静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4) :449-453.

[4]刘华程, 李军, 孔微微, 等.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5 (11) :1280-1281.

[5]张生长, 王世祥, 王福生, 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23) :4540-4541.

[6]王潇, 赵斌江.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 (11) :1133-1134.

[7]尹秀荣.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5) :541-543.

输注效果 篇8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 输注悬浮红细胞已经成为治疗贫血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之一。但是血液必须通过社会各界的无偿奉献才可以得到, 是一种宝贵资源, 目前没有任何药品能够替代, 所以合理使用血液也是输血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在观察反复输血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的输血疗效时, 我们发现, 输注后血红蛋白 (Hb) 含量增加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相反, 从临床输血申请单审查, 这些患者的输血间隔时间明显缩短, 输血次数及输血量明显增加。为探讨目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们在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血液科及肿瘤科住院患者中抽取50例病人, 对他们50次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后的Hb情况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血液科及肿瘤科室共50例住院患者, 其中, 男性26, 女性24例。

1.2 调查方法

回顾性病例调查分析。所有病历均系ABO、Rh (D) 同型输血, 输血前检测配血相合, 没有不规则抗体存在, 每例患者输注均为4单位悬浮红细胞。查阅输血前后的病程记录及Hb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3 红细胞输注效果判定

输注悬浮红细胞制剂后24 h内复查血红蛋白 (Hb) 。在排除继续失血、血液被稀释等原因, 且临床未见溶血性输血反应体征后, 与输血前相比, Hb没有升高到预期值的85%以上 (预期值Hb (g/L) = 所需红细胞剂量 (U) ×5+输血前Hb (g/L) ) [1], 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2]。

2 统计方法

使用 SPSS11.0 软件对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

3 结果

(1) 输注后患者Hb平均值均有上升, 但部分患者输注后的Hb并未达到预期值。见表1。

(2) 50例患者的50次输血中, 输注效果未达到预期值的有18次, 占总输血次数的36%。输注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见表2。

4 讨论

悬浮红细胞主要应用于贫血患者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提高机体的运氧能力。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往往都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 其中部分患者需要反复输注, 但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很多患者的输注效果不佳。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 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十分显著, 输注后效果显著, 但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血红蛋白升高幅度没有达到预期值。从表2看出, 36%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升高没有达到预期值。在28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中, 有11例因放化疗影响了患者输血后的疗效, 占总放化疗人数的39.3% 。4%的输血前后有发热的病人, 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血循环加快, 输入的部分红细胞被快速消耗, 也影响了输注效果[3]。还有一例是由于使用了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格列卫) , 引起骨髓抑制, 全血细胞减少。伴有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过多血细胞可在脾窦内潴留, 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 加以脾内血流滞缓, 酸度增高, 葡萄糖降低, 红细胞更易损伤而被破坏[4]从而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血液病患者 (尤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因其自身因素, 如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 抑制其增殖, 或造成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正负造血因子失调, 抑制造血, 从而导致造血衰竭[5]。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后期呈恶病质状态, 机体过度消耗, 输注的红细胞也会迅速被破坏导致输注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不同原因, 临床医师必须制定出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而不是仅凭一张血常规报告单就决定给患者输血的剂量。更重要的是必须在输血前对可能造成输血效果不佳的负面因素进行改善, 如发热患者最好在体温正常的时候输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最好进行治疗后再输血等等。特别是放化疗期间, 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 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证明, 输血本质上是同种异体间血液的移植, 输血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很难完全杜绝的[6]。恶性实体瘤,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产生同种免疫的风险性较高[7]。同时, 反复输血的病人可能因产生意外抗体而导致红细胞的破坏, 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输血量越大, 输注次数越多, 引起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我们要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 减少不合理输血, 提高治疗效果, 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摘要:为评价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后的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 对中心近两年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的50例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 对输注红细胞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受本身疾病影响, 输血后的预期效果与实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说明对不同的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要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输血方案, 充分考虑影响输注效果的不良因素, 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红细胞,肿瘤患者,输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吕运来, 负中桥, 兰炯采, 等.红细胞无效输注回顾性初探.中国输血杂志, 2007;20 (3) :220—221

[3]丁琪, 孙先玲, 兰炯采, 等.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08;21 (1) :10—12

[4]徐晓东, 郭成焕.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 (7) :1351—1352

[5]李峻, 胡明辉, 周永明, 等.中医药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异常研究进展.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9 (6) :49—51

[6]朱自严.提高输血疗效必须首先完善输血前血液的相容性试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2 (32) :134—136

输注效果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40例, 男23例, 女17例;年龄15~70岁;体质量35~80kg, ASAⅠ~Ⅱ级, 术前无严重心、脑、肺、肝、肾等疾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2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 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输液、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Sp O2) 监测。均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0.37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 测定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 A组于切皮前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异丙酚1mg/kg, 微泵输注异丙酚2~4mg·kg-1·h-1维持, 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止给药。B组于切皮前所有患者给予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Ramsay镇静[1]分级标准:Ⅰ级:患者烦燥不安;Ⅱ级:安静合作, 定向准确;Ⅲ级: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入睡, 轻叩眉间反应敏捷;Ⅴ级:入睡, 叩眉间反应迟钝;Ⅵ级:入睡, 对刺激无反应。Ⅳ~Ⅴ级为镇静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镇静效果, 镇静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时, 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不适, 需予以适度的镇静, 过去一般采用较大剂量镇痛、镇静剂, 如氟芬合剂, 虽有一定效果, 但不甚满意。异丙酚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本研究通过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 镇静催眠效果良好, 减轻了患者痛苦, 麻醉效果满意, 且异丙酚临床作用持续时间短, 麻醉结束时清醒快, 维持麻醉期间调节药物浓度能够较快的出现相应的反应, 麻醉深度容易控制[2]。

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复合异丙酚时须注意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本研究中, A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可能与异丙酚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及降低外周阻力有关, 因此术前、术中宜补足血容量, 及时处理。A组中有2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 经面罩辅助呼吸在2~3分钟内自行恢复。

综上所述,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是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式, 具有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 安全, 可控制好, 患者安静, 不紧张, 无痛苦, 不良反应少, 是上肢、肩、锁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泵输注异丙酚镇静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40例, 随机分成A、B组各20例。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确切后, 再微量泵输注异丙酚, 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止给药。B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确切后, 给予氟哌啶+芬太尼。根据Ramsay镇静分级标准, 观察2组镇静效果。结果 A组镇静满意率为95.0%高于B组的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异丙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镇静效果确切, 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异丙酚,微泵输注,臂丛神经阻滞,镇静

参考文献

[1] Ramsay M, Savege T, Simpson B, et al.Controlled sedation with alphaxalon-alphadalon[J].Br Med J, 1994, 2:656.

输注效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择期乳腺肿物切除局麻手术的女性患者, 年龄最大47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为32.5岁。排除标准: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地西泮, 或对以上药物过敏;有听力障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术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语言沟通困难。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在手术前不使用药物, 禁食8 h, 全部患者均告知其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配合, 以及镇静的目的。入手术室后, 对患者的呼吸频率 (RR) 、指脉血氧饱和度 (Sp O2) 、收缩压 (SBP) 、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舒张压 (DBP) 进行监测。在术前15 min内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含量为0.05 mg/kg的咪达唑仑, 同时用TCI-Ⅰ型靶控输注泵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嘱患者深呼吸, 必要时给予托下颌或面罩加压给氧等辅助措施[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VPS评分、Ram Say评分、Sp O2、SBP、HR、MAP等指标在术毕 (T4) 、游离肿物时 (T3) 、手术切皮时 (T2) 、局部浸润麻醉时 (T1) 、局部浸润麻醉前 (T0) 五种状态下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同时还要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肌肉僵硬、呼吸抑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计算瑞芬太尼平均血浆靶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肌肉僵硬、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也无1例应用阿托品或麻黄碱。平均血浆靶浓度为 (2.8±0.8) ng/ml, 最大血浆靶浓度为4.2 ng/ml, 最小血浆靶浓度为1.8 ng/ml。由表1可见, T4时Ram Say评分下降, T3时Ram Say评分升高, T3时HR降低, T2时HR降低;T4、T3、T2、T1、T0五个时点的Sp O2、MAP、SB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4时VPS评分下降, T3时VPS评分达高峰, T2时VPS评分开始升高。

注:与T0时相比, ★P<0.05;与T2时相比, ▲P<0.05;与T3时相比, △P<0.05;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手术采用单纯局麻已难以满足患者的无痛和镇静要求。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快速起效, 1 min可达有效浓度, 作用持续时间仅5~10 min, 能够较好地起到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本研究中各时点SBP、MAP无差异, 说明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且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在手术切皮和游离肿物时HR降低, 这可能与瑞芬太尼兴奋迷走神经,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减少儿茶酚胺释放等作用有关[3,4]。综上所述, 局麻+瑞芬太尼低血浆靶浓度TC能够使得手术变得有效、安全, 特别适合于乳腺肿物切除术等应激反应小、手术时间短的手术, 但是瑞芬太尼若长期使用, 应准备相应的辅助呼吸设备以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

参考文献

[1]Albertin A, Casati A, Bergonzi P, et al.Effects of two target-con trolled concentrations (1 and 3μg/L) of remifentanil on MACBAR of sevoflurane[J].Anesthesiology, 2004, 100 (2) :255-259.

[2]Fattorini F, Romano R, Ciccaglioni A, et al.Effects of remifentanil on human heart electrical system.A transesophageal pac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J].Minena Anestesiol, 2003 (69) :673-679.

[3]Wwale NK, Rogers CA, Cooper R, et al.Effect of remifentanil infusion rate on stress reponse to the pre-bypass phase of paediatric cardiac aurgery[J].Br J Anaesth, 2004 (92) :187-194.

糖尿病患者可以输注葡萄糖么 篇11

通常,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这对保证各器官组织尤其是脑组织、骨髓、神经细胞及红细胞等利用葡萄糖非常重要。特别是正常的脑功能维持,对血糖水平依赖度很高,血糖水平过低,可引起人昏迷、抽搐,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降糖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导致人体对葡萄糖利用障碍,从而表现出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故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高血糖,一般不选用葡萄糖作为药物稀释液。但是,在下列情况下,给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注葡萄糖又是不可避免的。

1.纠正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酮症酸中毒,纠正酮症酸中毒需要依赖葡萄糖溶液的配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治疗原则为尽快静脉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通过胰岛素治疗消酮、降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寻找和消除诱因、预防并发症等。通常认为,经抢救治疗后,当血糖水平下降至14毫摩/升以下时,即可选用5%葡萄糖补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此时,输注葡萄糖的溶液的作用是:①供给热量,纠正代谢紊乱;②配合补充胰岛素,加强胰岛素依赖性组织的葡萄糖利用,减少酮体生成;③促进钾离子内流,维持电解质平衡;④防止血糖降低过快而出现低血糖。由于葡萄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为弥补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通常,按2~4克葡萄糖加入1U短效胰岛素,以保持输注过程血糖平稳。

2. 常规极化液配比常见的葡萄糖溶液用途是常规极化液的配比,常规极化液是由10U普通胰岛素和1.5克氯化钾加入500毫升的10%葡萄糖液组成。此溶液在提供糖、氯化钾的同时供给胰岛素,可使细胞外液钾转运回心肌细胞内,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

3.其他情况其他必须应用葡萄糖溶液的情况有:某些特殊药物的配伍需用葡萄糖溶液,否则会引起药物形状或作用的改变,如改善心脏循环的药物异舒吉(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改善肝功能的药物思美泰(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奥沙利铂等;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为了防止水钠潴留,一般可用葡萄糖加胰岛素给药进行治疗;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代替生理盐水,防止代谢性酸中毒发生;进食受限的患者,利用葡萄糖补充热量等。

可见,糖尿病患者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而是要根据情况由医生酌情掌握。当然,糖尿病患者输注葡萄糖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糖水平,这样既确保了安全,又起到了治疗目的。

葡萄糖溶液是常用的治疗药物的稀释溶媒之一

由于葡萄糖极易溶于水,葡萄糖溶液是常用的治疗药物的稀释溶媒之一。葡萄糖溶液能够给患者提供热量及营养,补充体液,对维持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活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输注效果 篇12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记录2013-02-01~2014-04-16我科100例应用环磷腺苷葡胺的患者, 年龄37~81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

1.2 方法:

将减少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的措施应用于50例观察组患者, 对照组未应用措施, 观察应用措施后减少副作用的有效率。

2 结果 (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及预防护理措施)

2.1 输注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

本文患者输注环磷腺苷葡胺发生的副作用表现有: (1) 胃肠道副作用主要表现是轻微恶心、腹泻腹痛等。 (2) 心悸、心慌、头晕等症状; (3) 少见胸闷、心前区疼痛; (4) 偶见耳鸣; (5) 输注环磷腺苷葡胺的静脉疼痛、静脉炎。

2.2 积极护患沟通并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

护士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可助患者树立信心, 告知患者输注环磷腺苷葡胺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可以避免患者紧张, 明确向患者说明输注环磷腺苷葡胺过程如发生心悸、心慌、头晕、轻微恶心、腹泻腹痛、耳鸣、静脉血管疼痛等所有不适, 应及时联系护士帮助解决。国内专家文献[2]有:化疗过程中, 护士要多巡视, 鼓励患者听喜欢听的音乐或歌曲, 可达到放松患者紧张心情, 转移注意力的目的。新加坡文献[3]有:新加坡医院护士行为准则有:要求护士对患者应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笔者观察发现, 我科护士服务态度表现好并且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一次穿刺成功) 时, 患者表情充满信任, 护士此时向患者传递知识, 告诉患者在输注环磷腺苷葡胺过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可以避免患者紧张, 一定告知患者严禁自己动手调快输液速度, 可以明显减少副作用。

2.3 预防胃肠道副作用措施。

(1) 静滴开始15min内, 护士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轻微恶心、腹泻腹痛等不适。 (2) 培训科室全部年轻护士, 在刚开始输注环磷腺苷葡胺的15min内, 缓慢静脉滴注。

2.4 预防心悸、心慌、头晕措施。

(1) 缓慢静滴, 成年人开始静滴以每分钟20滴静滴, 如静滴5min后无副作用, 可调节至每分钟30滴的速度静滴, 如果每分钟30滴的速度静滴出现副作用, 可适当减慢静滴速度。 (2) 环磷腺苷葡胺一日不超180mg, 只能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稀释, 可明显减少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 (3) 笔者在2010年3月, 发现一医师静脉推注环磷腺苷葡胺, 副作用明显。在临床工作中, 医师工作比较忙, 如果年轻医师医嘱是静脉推注环磷腺苷葡胺, 护士应提醒医师避免静脉推注环磷腺苷葡胺, 可杜绝副作用。 (4) 环磷腺苷葡胺应用90mg时, 应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m L稀释后静滴;如果环磷腺苷葡胺应用180mg时, 应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稀释后静滴, 可显著减少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

2.5 预防胸闷措施。

如果患者短时间发作胸闷, 可采取安慰患者, 如果患者发生2次以上胸闷、心痛, 护士汇报医师后, 立即按医嘱交待患者口含复方丹参滴丸1次, 每次10粒, 效果较明显。

2.6 预防耳鸣措施。

(1) 增加饮水, 给环磷腺苷葡胺期间成年患者饮水量每日可达2000m L。 (2) 环磷腺苷葡胺一日剂量不超180mg。

2.7 预防静脉疼痛及静脉炎措施。

(1) 缓慢静滴环磷腺苷葡胺。 (2) 避免患者空腹静滴环磷腺苷葡胺。 (3) 冬天输液温度比较低, 此时指导患者将保温袋压在输液管道上面加热输液, 可以显著减少静脉血管疼痛。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穿刺静脉局部静脉炎, 汇报医师后, 护士按医嘱指导患者应用硫酸镁粉溶解成50%浓度冷敷局部, 连敷3次后恢复。

3 讨论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后, 笔者通过观察静滴环磷腺苷葡胺的患者并做好记录, 与医师合作, 总结减少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的措施, 整理有效措施后, 应用于观察组50例静滴环磷腺苷葡胺患者发现, 副作用发生率为10%, 未用措施组 (对照组) 其副作用发生率为28%,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副作用发生率下降18%, 说明本文措施具有明显减少环磷腺苷葡胺毒副作用的效果。本文措施易操作, 效果明显, 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诚望本文措施对国内护士的工作和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常聪.从不良反应监测到全面警戒[N].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7-3 (A5) .

[2]卢体芳.输注化疗药物所致毒副作用的措施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1) :83.

上一篇: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利用下一篇:美国新型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