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初探

2024-05-23

效果初探(通用12篇)

效果初探 篇1

新课程改革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不甚乐观, 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提高识字效率, 同时又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 本人进行了有效探索。一、让学生走上舞台当“主角”在教学过程中, 儿童如果不参与自己的真实活动, 教育就不能成功。事实证明, 那种学生围绕老师转的传统式教学, 已经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应在“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的智能、潜能, 使学生由“配角”变成“主角”,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而老师则由以往的主宰者, 传授灌输者变为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导演”。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1.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使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 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吧! (谜语:一口吃掉牛尾巴) 同学们听到这儿脸上都闪着兴奋与好奇的光彩, 情绪高涨, 个个都跃跃欲试, 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最正确的, 急着想告诉大家。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谁说的对啊!”同学们齐齐声说:“想。”“那么, 请大家翻开书, 读一读《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生字。”这样设计导语, 就能使学生积极并主动地参与识字。2.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兴趣古语“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供一生”。识字教学亦然, 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才能提高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 我不断帮助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基石。 (1) 利用“想象”, 快乐识字。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奇心强, 把一个个的生字宝宝想象成一个个情境,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孩子们愉快地识字。比如“吃”字, 学生往往多写一横, 成“”, 这时不妨想象一个动作情境, 请一名学生上台, 让其嘴里横衔着一支笔, 再给他一块糖让他吃, 自然吃不成, 因为他嘴里横着一个东西。这样, 学生会深深地记住这个“吃”字。 (2) 掌握规律, 主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 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 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 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 引导学生领会这些特点是很有益处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3) 动手描画, 理解识字。让学生根据画面猜字, 或者根据字来画画。这样将描画与识字结合起来,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绘画中认识了生字, 激发了他们的识字愿望, 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飞, 第一笔横折弯钩像鸟的身子, 弯钩里的一撇一点就像小鸟展开翅膀。再如教学时, 可以画一些简笔画, 让学生依据画面来猜字, 学生的识字兴趣会很高。诸如“森”——画上画着三棵树;跑——画上左边画着一只脚, 右边画着一个书包;会——画上画着一个人在云上走……看画猜字, 看字画画, 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学是孩子的天职, 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天性, 又完成了学生的天职, 何乐而不为之。 (4) 巧猜字谜识字。猜谜语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饶有兴趣的活动,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这一特点, 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 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如教学“坐”字时, 可以让学生猜字谜“两人坐在土堆上”。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坐”, 又巩固了旧字“人”和“土”,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了, 可谓是两全其美。除了老师出的谜语之外,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谜语。可见, 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 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 俯下身来, 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 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 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 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地学习, 更好地发展。三、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方式识字俗话说“学无定法”, 识字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支点”, 关键还是在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识字能力”, 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总之, 在我的识字教学研究中, 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们的识字课堂也不再单调, 在识字的学习中, 开启了孩子们的心智, 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筻

效果初探 篇2

从学校的课程设置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意见最多的是它,学术界讨论得最多的是它,家长意见最多的也是它;从学生一头来看,认为主课中最简单、最容易的是它,但往往学不好、影响自己成绩总分的也是它。爱恨交织,给我们语文教师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让学生从这悲观的氛围之中走出来,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皆大欢喜的乐园,便成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为之努力探索实践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思考很多。我想,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要求我们教师从教育观念的转化、教育实践的探索,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推广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是要改变我们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倡导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实现教育的转轨,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过去的传统模式作重新思考:造成今天教育教学上困境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个有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这几年的探究和学习中,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兴趣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具有智力价值和教育价值。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有:

1.注意课堂语言的美。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精炼,读音准确,明晰,且富有激情。如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边读边配上音乐,读得很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所渲染的氛围和意境之中,而且当我请学生来朗读课文片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模仿着我朗读时的神情,“一本正经”地读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备课,设计提问。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除了用他的热情、活泼、精力外,关键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推动着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进行,促使他们深入地思考、求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上《药》这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导入,我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平时生病该怎么办?很多学生都回想到看病,拿药。我接着继续引导说,看病的结果是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但是鲁迅先生的这个故事中,文中的人物花钱买了认为的“妙药”后,却没有逃脱一死,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渴望知道这一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我接着说,那么现在同学就开始阅读文章,然后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仔细阅读之下,文章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很好开展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有几个好的问题,就一定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引起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众所周知,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都差。有些学生为此缺乏自信心,甚至厌恶学习。然而要想获得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欲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学习欲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中取得胜利的欢乐。”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力使学生取得这方面的心理体验,使其成为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和树立学习信心的转折点。我的具体做法是:

1.正人先正字。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差生”写的字极不端正。为了消除他们的心理自卑感,我尝试着从抓学生的写字入手,“字如其人”,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写出的字是端正美观的;而龙飞凤舞,草草涂鸦的字则能反映学生在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上的各种缺陷。我以“心正则字正”来对学生进行规矩教育。

2.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该是自己学习的模范,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怎样的做法又是不合适的。有时候,教师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比平时的千百句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因而,正人先正己,让学生能够切实从自己这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

也是教授大语文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真 正的人生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3.适当的表扬。如:对能基本做到预习的学生大做文章,加以表扬;对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的学生也及时加以肯定;对上课积极认真思考的学生常投去赞赏的目光;对书写有进步的学生作业本在学习栏中展出等,这些学生日常学习中所应该能做到的“小事”,我是从不放过对他们的表扬的。表扬,使学生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在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学力”培养。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智能,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且也取决于后者是否是认为自己是个学习者,能成为聪明人。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教会学生“学习——记忆——实践——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成为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力争使自己做到:

1.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比较和归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我常建议学生做学习卡片和摘记,不断积累词汇和常识,帮助记忆。科学的记忆可以使知识更系统性,使学生的所学基础更扎实。

2.使学生由“学会”和“会学”变为“爱学”。授课不是把学习之酒往消极的空瓶中倾注那样灌输知识,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教师的好坏就无关紧要了。因为任何一个装满的罐子都能注满许多空瓶子。而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消极的窗口,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错误的。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最成功的课。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爱学”。教师决不可偏执于“灌”,一味地“喂”,要把教师懂得的变为学生懂,这需要中间的一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在多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悟出文道。学生在摸索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学习,掌握方法。

3.让学生自己精选练习,自己做老师,自我减轻负担。学习必然会有负担,因为知识变为能力的途径是实践。训练就是实践。所以学生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负担过重,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而主动求知欲望的淡化和学习兴趣减弱,将成为学生完善智能结构的极大障碍。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减轻负担。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低层次的简单的重复劳动。对此,我不仅自己不搞题海,而且我把作业的布置权利适当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平时的小测验,学生们做着自己出的题目,没了恐惧感;由于有些学生“守口”不严,泄露了题目,一些“差生”便拼命复习,每次考试都能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灵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没了对学习的厌恶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译林版英语

英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基础就是单词,词组,句子。本文以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基础,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力课堂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效果的探究。

一、有效课堂

在有效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许多初中学生认识不到词汇量的重要性,平时不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导致在考试中单词拼写错一两个字母,部分单词不会拼写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记忆单词的效果较差。我在教学实践中,会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参考很多教学方法和理论,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刚开始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英语音标,单词发音,我采用了Phonics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把Phonics教学法和传统的国际音标进行了融合,在帮助学生复习音标的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后来在词汇量的积累上,我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思想,把思维导图和词汇量积累进行结合,比如串联式的思维导图,由he到her再到hers等等。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还是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单词,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这个过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还有掌握了单词,学生才能在词组学习和句法学习中游刃有余。词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了忘,忘了学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我还引入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理论,采用了相关的软件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词汇的积累。

二、高效课堂

英语单词的学习是为了更高效的阅读英语文章。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还巩固了句法,课堂效率更高。

在实际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读到的英语小故事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单词不认识进行词汇量的积累,还会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各种句法结构,这对于学生句法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里特别需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在阅读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故事性强,贴近现实生活,短篇小说,或者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材料,比如生活小窍门,英语学习小技巧等。

三、活力课堂

教材中的口语训练部分主要是 “speak up”,为了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我采用了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一个题目,让学生们自己编著话剧台词,以及情境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定的题目都是贴近生活的小事情,比如超市购物,公交车,家里看动画片等等。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学生们贴近了生活,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加了课堂的活力,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可以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有一堂课学生表演的是公交站问路。总共有3个学生,一个扮演来当地旅游的游客,另一个扮演在展台前等候的乘客,还有一个扮演路过的路人。在这个情景中,游客要去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但不知道怎样走,就问路过的路人“Hello, I want to Dongyue Temple, can I ask how to ride?”,路人说“I am not familiar Dongyue, you have to ask other people, right before the bus station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aiting for the bus, you go there and ask it”,然后游客就去问等候的乘客“Hello, I want to go Dongyue, how to go to?”等候的乘客说,“Many buses go Dongyue, my suggestion is to take the 8 bus stop at the large port city along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Road, turn left onto East forward, the front is Dongyue。”然后游客表示感谢,“Thank you, I should now be in which platform it?”乘客说,“It was at this site。”游客再次表示感谢。这堂课结束后,有学生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正好碰到了这样的情境,他还给外国游客指路,告诉游客乘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更加喜爱英语情境教学,对英语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四、结束语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是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新教材,但教材的宗旨是一样的,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本文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力课堂三个方面对译林版英语教学效果进行了摸索初探,旨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雪晴.例谈提高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效的方法——基于译林出版社《英语》“综合技能”板块的教学案例与分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11):44-48.

三维水墨效果之初探 篇4

水墨自然的渲染在宣纸上, 一幅幅美律的水墨画都是各个场景.但自从中国动画走上商业化道路上之后, 传统水墨动画由于制作工艺复杂,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艺术创作脱离商业市场运作, 使传统水墨动画近些年近乎绝迹。现在, 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画的故事性, 可看性, 水墨动画意境悠美, 但大多故事平淡。

本文根据3d技术探讨三维动画可行性进行探讨, 第一, 分析三维水墨动画发展的意义, 初步探索电脑图形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结合。第二, 通过软件进行实践, 利用三维软件maya来实现简单的水墨效果。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 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 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 浑然天成, 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 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 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 意境深远。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三维动画飞速发展, 近几年, 计算机图形学飞速发展, 传统真实感渲染技术日趋成熟, 非真实渲染技术开始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 在非真是渲染研究中, 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仿真无疑是最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在西方画系中, 油画水彩等已经能够成功模拟出来, 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水墨画, 由于其艺术效果的特殊性给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 还停留在2维模拟的初级阶段, 至于3d水墨渲染领域鲜有人涉足。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很多欣喜的陈果开始涌现出来, 水墨画仿真模型体系也日益完善起来, 为3d水墨技术实现提供了条件。

中国3d水墨渲染技术的研究, 在艺术和科学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 运用3d强大的表现力在三维空间中来创建三维水墨形象, 展示出传统水墨画所不能创建的空间, 对中国水墨画的变革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其次, 3d水墨渲染在渲染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对3d渲染的表现力是极大的增色。第三, 3d水墨画渲染技术将在虚拟现实、建筑动画、电影电视中得到广泛应用, 把水墨效果这种视觉盛宴引入各种影视媒体中, 让不易在2d里表现出来的水墨动画比较容易和高效地表达出来。

三维制作水墨动画的基本思路:利用maya软件进行水墨动画的模拟创作, 首先要建模, 与普通动画建模不同, 以笔触关系来建是水墨画的一大特色, 模仿浓淡的变化通过maya中一个节点facing angle来实现, 所有模型没有硬角, 比较光滑。如果采用nurbs建模, uv的走向和毛笔的笔势很像, 利用ramp Shader材质进行贴图, 非常方便。在三维水墨动画制作中, 画面要有透明感, 又要有浓淡的变化, 边缘还要有澐开的感觉。

国画的和基本技法包括擦、点、染等。每种技法包括很多种类, 但其目的无非是在笔锋、笔势上制造变化, 在笔触的湿润与干涩之间增加细节。

首先国画没有阴影, 也不讲究明暗关系, 更不讲究透视, 所以场景不需要灯光, 把摄像机设置成平行视角。

在maya中, 建立个ramp Shader, color改为黑色, transparency建立两个新的颜色标记。

在transparency最右边的标记单击selected color右边的按钮, 以normal方式建立一个新的noise纹理。

在noise的属性面板中把noise type改为space time, color gain改为h:0 s:0 v:0.18的深灰色。再进入它的坐标节点place 2d Texture1, 把它的pepeat uv改为0.2和0.5.

再以normal方式简历一个ramp纹理, 用中键拖放这个纹理ramp1到noise1上, 从弹出菜单中选择coloroffset。

双击ramp1, 打开属性编辑器, 把它的type改为U ramp, 设置色条上的颜色。

这样渲染的效果就有了笔触的效果, 而且由于用了noise纹理, 所以在色彩最深的地方还不乏浓淡变化。

不过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选择hypershade下面的gamma调整节点, 它的作用是改变纹理的gamma值。与乘除节点类似, 他也能提亮或条案纹理, 不同的是他是以gama曲线方式变化, 不会改变纹理的最大和最小值,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因为没有灯光, 所以算得非常快。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 不要忘了在后期软件中调一调色, 与背景合成。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水墨动画创作脱离了传统水墨动画的创作方式, 但目前三维水墨动画还处在初级发展极端, 属于小规模制作, 如何达到先进动画技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 再创传统水墨动画的辉煌, 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

运用最先进的三维动画及合成手段, 将中国传统水墨表现出来, 并完美的运用在视频执着上, 将其想象空间如诗如画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丹, 孙美君, 孙济洲.水墨画仿真中画笔的行为实现,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vol.9.no2.2004

效果初探 篇5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纵卷叶螟的防效、用量和残效期,笔者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茆虫威、0.1%阿维・苏云菌、32%甲维・毒死蜱的杀虫、保叶效果均良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作 者:陆红明 康兴龙 计天岑 王桂云 谢海兵 作者单位:陆红明(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农业服务中心,201600)

康兴龙(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农业服务中心)

计天岑,王桂云(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谢海兵(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农业服务中心)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提升初探 篇6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机械制图突出“应用和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机械制图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观察、思考、总结教学经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教师的自我修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品授课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炼,提升内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相互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很难将某一学科独立出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调研新课题,防止知识老化。此外,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学有所趣,愿意为自己的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这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

2 精品课堂的保证

2.1 突出重难点,建立学生自信心。

高职学生的基础、自控能力及反应速度比本科高校的工科学生要弱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顾学情,盲目按照普通工科大学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在上课时必然会出现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就要特别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彻底摒弃对教材进行琐碎诠释的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可果断舍弃一些含混晦涩的知识点,找一些基础的常识性内容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之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一点点上升到理论高度。例如,在讲截交线的画法时,先从基本体的三面投影开始讲解再慢慢上升到截切后的画法,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轻松很多。

2.2 重视课堂练习。

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实践课教学,扩大课堂练习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绘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练习、讲解、修改中探索和总结制图的规律和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一些具有技巧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力求制图水平整体提高。

2.3 加强直观性教学。

首次接触机械制图,学生普遍存在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针对某一抽象结构可适当画出轴测图,降低想象难度。此外,强调学生重视实习,了解机械生产的大概环节,多观察常见的机械零件,如轴承、法兰、轴、倒角、倒圆等结构。课堂上善于借助挂图、多媒体、模型等加强感性认知。除此之外,笔者喜欢借助于教室内的实物讲解某一知识点。如讲到投影面及三视图的形成时,将教室的三面墙类比成V面、H面、W面,三面中的左右、前后和上下方位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再如讲解到圆柱体表面取点的三面投影时,笔者为了加强四条转向轮廓线的感官认识,将粉笔、水杯、饮料瓶、教室内的水管类比成圆柱体,然后找同学上来标记最左、最右、最前、最后的素线。

2.4 松弛有度,严谨与轻松并重。

语言是人类沟通顺畅的前提。而在工程界,图纸就是连接生产活动和技术交流的一门重要技术语言。如果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制图,势必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但学生作为初学者,并未注意到图纸与图画的区别,绘图时常常图画马虎,汉字数字书写随意。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板书示范标准。同时在课堂及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养成严谨的制图作风。

工科专业理论性较强,总体较为枯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恐学、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增强语言的通俗性和幽默性。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在课堂组织一些小活动。如讲到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一般线时可让两名学生来到台前用胳膊模拟直线,教室的三面墙模拟三投影面。既增加了直观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5 建立双向激励机制。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坚持和探索。但学生难免有惰性,上课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萎靡。为避免这种现象,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除了有正向激励,也要有负激励。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平时分设置为30分,大作业定为10分。平时分包括课堂出勤、上课积极性、作业质量,课堂小活动的参与度。大作业一学期组织两次,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及严谨的制图作风,如上学期将平面图形的绘制、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作为大作业。将作业评成A、B、C三等,A等每次+0.5分,C等-0.5分。对于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第一次发现是警告,第二次发现是扣除平时分,第三次发现就扣除卷面分。在这两种激励方式应用下,每一节课都是紧张而高效的。但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保持严格的执行力度及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即“课堂法制化”,不可或松或紧。

3 常规结构的总结

在机械零件中,有些结构是通用的。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总结出一些常規结构。首先,必须熟知的基本体,有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这些基本体的三视图的每个点、线、面做到烂熟于心。其次,给基本体增加材料,也就是叠加,有方形体、柱形体以及方形体和柱形体的变形结构,比如凸台、搭子、肋板、锪平。再次,给基本体去除材料,也就是切割,可以是开槽、挖孔。开槽可以开矩形槽、梯形槽、燕尾槽,通槽和不通槽。挖孔可以是圆孔、方孔、通孔、沉孔、螺纹孔等。最后,总结机械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倒圆、铸造圆角、起模斜度等。当学生熟悉机械零件的这些规律属性,再进行空间想象时就简单、高效得多了。

4 与AutoCAD的相辅相成

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初探 篇7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它是语言的构建材料。它在语言的使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很好地运用语言, 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 这是一个常识。语言教学的关键之一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词汇, 足够的词汇是成功使用语言的关键。正如维金斯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东西很少, 如果没有词汇, 什麽都无从谈起。可以说, 词汇是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的标志。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 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对词汇教学重视不够, 他们仅注重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教学, 他们往往认为单词是很容易学的, 词汇学习是较低级的智活动。课堂上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 只要学生认识理解单词的意思即可。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课后记忆背诵。学生则孤立地死记硬背, 并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而有的则相反, 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词汇教学方面, 结果却不尽人意。

如何在词汇教学方面突破瓶颈, 帮助学生在宝贵的高中阶段快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并能准确应用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并借鉴其他同仁的先进理念, 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共享, 以希望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我们要对英语的词汇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思想, 表达观点, 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教师一定不能轻视词汇教学这个基础工程, 不要认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基础, 可以自己拼读单词了, 记忆单词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了。其实,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词汇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音知识大胆拼读单词。学习生词时,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一开始就要读准记牢, 否则以后很难纠正过来, 总是似是而非, 学习生词除了知道词义和写法, 还要知道词性。性质决定用途, 单词的词性决定了它的作用。许多学生在书面表达时, 会乱用单词就是没有搞清单词的词性而误用。仅仅记住单词还远远不够, 因为孤立地强记尽管当时能记得, 但很快就会忘记, 因为我们没有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它。一个单词的作用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如一个句子的意思很有限, 只有在一段文章甚至一整篇文章中才能充分挖掘出它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和作用。一个单词也只有在句子里才能表现出它的词性和词义, 而它的作用和价值也只有在句子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所以要我们学以致用, 在学中记。提倡无意识记忆, 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不要立即放过或者立即去查词典, 而应根据上下文语义, 借助于构词法知识进行大胆推测, 从而判断出该词的词性词义。这样, 在看似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学会了生词, 扩大了词汇量。学生词汇量不断增加, 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综合应用能力自然相应地得到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 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 自信心提高, 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重视文化差异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毫无疑问, 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彰显文化的魅力, 文化决定语言的风格。就语言学语言显然是学不好的, 不能只注重语音语调语法的学习, 而忽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词汇的学习往往是抽象的, 枯燥的。一般说来, 教师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单个词的词义和用法, 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为词语的价值和作用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现, 孤立的词汇只是一系列无联系的无生命的文字符号, 是很容易被忘掉的。英语中很多单词的用法中国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需要对西方文化知识有相应的学习了解。

三、教师要注意记忆方法的指导训练

教师可采取各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如图片、幻灯片等, 还可通过编排戏剧表演游戏等加深记忆。适当的方法可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鼓励学生及时记忆, 巩固记忆成果。总之虽然语言是复杂的知识结构, 但是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细胞,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 使他们学得更轻松, 更快乐, 更高效。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 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是进行其他教学的前提。本文就如何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快速高效地扩大词汇量, 从而提高英语成绩作了初步的探讨, 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效果初探 篇8

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为学习主体,教师要求什么,学生就去学习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证明、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能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的衰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销售、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些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鉴于此,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平均数”时,让学生统计班中同学的年龄,并计算本班同学的平均年龄和每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等.再比如教学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时,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能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可以经常对学生说:“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如要求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人溪”“一个人”“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

《社会保险法》立法效果初探 篇9

关键词:社会保险法,背景,现状,意义

一、社会保险法的背景

社会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关注, 很多国家都把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6月3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并于1995年10月1日实施, 为我国保险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修正了保险业法的部分, 自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我国保险业始于1805年, 而中国人自己开始办保险是在1875年之后。并且在1959年以后,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商业保险没有机会生存, 国内保险业停办了20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 商业保险业务在我国才得到初步发展。由于当时我国保险业无论是保险监管人员, 或是保险立法者, 都经验不足, 保险法呈现出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在近10多年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保险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说, 保险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事物、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监管方面的需要, 暴露出了现行保险法的滞后, 面对这样的发展, 按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已开始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险, 目前我国社保体系已初步建立, 但各项社会保险分别通过单项法规或政策进行规范, 缺乏综合性统一法律;社会保险强制性偏弱, 一些用人单位拒不参加法定社保, 或长期拖欠保费;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社保制度缺乏衔接, 社会各界对制定社会保险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 从2007年开始审议, 经过了3年4次审议, 终于在2010年10月28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二、社会保险法的现状

《社会保险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 同样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各省市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统一集中学习, 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方案。

1、《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养老保险可以进行转移续接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断出现续接难, 造成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农民工退保。据深圳市社保部门统计, 2009年深圳共有580多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退保人数100万人次。新法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 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 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其中安徽省2010年全省共有8500多人次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河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明确规范全省养老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办理流程;深圳社保机构规定, 调入深圳的人员, 由调出地的社保机构打印一份参保凭证, 在深圳的新单位参加保险以后, 就可以向市社保局提交一个社会保险转移续接的申请, 审查以后, 会跟当地的社保机构联系, 把他参保的相关情况, 包括资金、缴费年限等数据转过来, 在内地参保的年限可以跟深圳的连续。2010年底,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 比上年底增加2123万人。

2、《社会保险法》规定建立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制度

为彻底解决参保人异地就医报销问题, 浙江省、辽宁省、陕西省等各省市利用自身力量和现有的省政务外网网络, 实现全省基本医疗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 建立了医保省内异地联网结算系统, 通过“一卡通”支持省内跨统筹地区就医的参保人员在省内实现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 实现了与各大医院的医保数据交换、传输和资金结算, 解决了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结算不便和异地人员报销不便等问题。医疗保险服务逐步完善, 全国已有90.9%的地区基本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3、《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 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 2010年吉林省社会保险零点结算的数字显示:“全省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覆盖人数达到554万, 比上年净增加29万, 养老保险费征缴180亿, 比上年净增18亿……”;辽宁省葫芦岛市至“十一五”期末, 全市社会保险参保191.2万人次, 比“十五”期末净增了101.7万人次, 增幅为53.2%。在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的同时, 葫芦岛市分别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建昌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现参保总数分别为30.7万人和29.8万人, 参保率达91%和90%;内蒙古自治区全区2010年上半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7.7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6.9万人, 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67.8亿元,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1.7亿元, 同比增长18%;2011年末, 天津将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42万人, 医疗保险492万人,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达到259万人、320万人和20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障112万人, 医疗保险48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收入达1700元。2010年底, 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206万人, 比上年底增加3059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 比上年底增加66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173万人, 比上年底增加1278万人。由此可见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保障水平显著增强。

4、《社会保险法》强化征收确保社保基金不落空

在过去20多年的社保制度实施过程中, 经常有一些企业、劳动者对社会保险意识淡漠、有意逃避缴纳保险费, 使得社保基金缴纳停滞不前。新法规定强化了社会保险费缴纳的强制性, 规定用人单位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并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不缴纳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新法将促使企业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社会保险问题, 使其在追求利润更大化的过程中, 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福利。2010年,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8646.4亿元, 同比增长15.7%;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4810.9亿元, 同比增长20.4%。

5、《社会保险法》加强了社保基金监管的措施

到2009年底, 社保基金已达到7766亿元, 然而近年来有关社保基金的大案不时传出, 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关专家指出, 目前一些地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集行政监管与投资运营于一身, 自己监管自己, 成为制度的一个极大隐患。因此新法加强了针对社保基金监管的措施。新法规定: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 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三、结语

《社会保险法》是关乎民生的基本立法, 是一部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 关乎每个公民的福祉保障的法律, 《社会保险法》对各项社会保险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 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异地“漫游”, 确立的全国统筹的目标, 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政策, 并且加强了对社保基金的监管, 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和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社保立法, 将给百姓带来什么?——聚焦社会保险法五大民生热点, 司法业务文选, 2010, (37) 。

[3]龚正:《解读社会保险法亮点》, 时事报告, 2010 (12) 。

[4]林晓洁:《社会保险法》历时3年终获通过事关亿万百姓利益, 劳动保障世界, 2010 (12) 。

[5]范浩、石铁、刘晓燕:《社会保险法》是解决社会保险费“空账”的金钥匙, 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0 (12) 。

“丰钛宝”叶面肥施用效果初探 篇10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当朗忽洞苏木旧局子张三娃地块中。试验地耕层有机质含量为9.8克/千克, 全氮为1.01克/千克, 有效磷18.2毫克/千克, 速效钾118毫克/千克, p H为8.2, 土壤质地为沙壤。栽培方式为膜下滴灌。

2. 供试肥料

天津九策东方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丰钛宝。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丰钛宝”系列产品是公司科研人员经多年研究开发的农业科技成果。“丰钛宝”含有Zn、Mn、Fe、Mg等对作物必需和有益的微量元素, 可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各类果蔬、经济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等方面。

3. 供试作物

马铃薯, 品种为夏波蒂。

4. 方案设计

试验田共设三个处理, 四次重复。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 长10米, 宽5米。

处理1:马铃薯常规施肥, 亩施齐华配方肥 (13∶17∶15) 50千克;

处理2:马铃薯常规施肥+喷施等量清水;

处理3:马铃薯常规施肥+喷施“丰钛宝”。

5. 使用量及施用时期

九策公司提供的“丰钛宝”每10毫升对水10千克, 即原液稀释1000倍;每亩每次施用40毫升, 三个时期使用量合计为120毫升/亩。

使用时期:苗期6月14日喷第一次, 现蕾期7月19日喷第二次, 开花盛期8月10日喷第三次。

二、结果分析

1. 经济性状分析

试验结果 (表1) 表明:处理3较处理1单株薯块重增加217克, 较处理2增加157克。单株株数处理2和处理3均稍有下降。大薯所占比例处理3达53.4%, 处理1和处理2分别为42.1%和48.1%。

2. 产量结果与分析

试验测产统计结果见表2。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丰钛宝”较对照1亩增产642千克, 增产率23.8%, 较对照2亩增产464千克, 增产率16.1%。喷施后发病率有所降低, 使用“丰钛宝”增产效果显著。

3. 经济效益分析

“丰钛宝”与常规施肥和喷施清水相比:较常规施肥区增加成本68元/亩, 增产642千克/亩, 平均总节本增效381.4元;较喷施清水增加成本18元/亩, 增产464千克/亩, 平均总节本增效306.8元/亩, 经济效益显著 (“丰钛宝”效益分析见表3) 。

三、结论

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初探①② 篇11

关键词:理论力学  教学方法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97-01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中许多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是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创新性学科,并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另外它还是培养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2]。所以作为该课程的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讲好理论力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切实掌握理论力学相关理论基础,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讲好绪论课

理论力学的第一节绪论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绪论课,可以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通过列举一些生动的力学例子,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课堂上不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力学原理,先让学生自己去想,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感到理论力学内容丰富而且有东西要学,初步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调节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绪论课也要着重介绍理论力学课程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课程主要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并建立起学好理论力学的信心。

2 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

理论力学内容多,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及虚位移原理等[4],但是一般课时安排为64学时,要在这么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透,讲细,对任课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突出并强化重点。静力学部分重点是平面任意力系,借助平面任意力学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静力学分析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运动学是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重点掌握运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两种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动力学部分是三大定理以及达朗贝尔原理,重点是掌握分析具体工程实践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求解方法。另外,在突出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关联,以及区别和大学物理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分析,避免学生因知识点似曾相识,学习时不认真,眼高手低,而到最后对基本的力学分析都无从下手,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3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因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理论力学中公式、定理较多,逻辑推理性较强,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用多媒体来呈现,就会出现学生思考空间不够而很难跟上的现象[5],或者即使跟上了多媒体播放的速度,但是下课再做题目还是很困难,而需要再返回翻找教材而效率较低的问题。所以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而应把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合理安排权重,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讲解和推导,课堂的引导与总结等亮点内容应该用板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建立清晰的知识构架,从而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中。

4 例题的选择与讲解

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来设计或选择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在课程的重点讲解部分,尽量采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的题目来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巩固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讲解例题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进度和思路,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理论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所以学生普遍感觉课程难学,枯燥无味,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6]。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和积累一些与理论力学有关的故事和实例,在讲解基本理论前或讲解后通过穿插联系这些生动贴切的生活和工程实例,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对身边的力学问题深入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如果教师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小故事可以做成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配以幽默诙谐的声音,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基本理论,就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理论力学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也应该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做这门课程的合格授业者。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初步想法,以期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当然,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涉及到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要想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的科技教育同行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谢晓梅.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1):59-60.

[2] 刘静,汪中厚,周晓玲.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177-180.

[3] 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39-41.

[4] 艾薇,候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 力学与实践,2009,31(5):75-77.

[5] 李彦彦,闫晓妍.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内江科技,2011(11):84.

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初探 篇12

一、整体把握《统计学》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定量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 我们应采取整体把握其内在联系, 不拘小节, 突出各章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定量思维习惯。例如:在导论中, 让学生分别采用定量和非定量两种方法去描述一个企业职工队伍状况, 通过比较, 可突出统计学定量认识事物的优势。在定量描述中, 学生会用到诸如职工总数、大中专毕业人数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比重等指标, 此时如果我们能适时增加一些如平均年龄、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使得对该企业职工的认识更全面;还可启发他们通过纵向对比反映工资、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规律, 通过横向对比反映该企业职工队伍所处地位, 存在的差距, 使得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 从而展示统计学在定量认识事物方面的独特魅力。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学生们认识到定量方法不但更具体、精确、深入而且可操作性更强、结果更客观, 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方法的欲望。

二、注重《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突出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统计学中的许多理论方法在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其中有许多概念、方法是两门课程共同的重点、难点, 如上表所示。如果在统计学教学中能将二者结合起来, 在例题、练习题中尽量选用相关的财务指标, 可以降低《财务管理》课程学习难度, 为以后进修本课程和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

三、课堂教学精耕细作,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统计课堂教学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法之外,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 可以突出以下三种方法的应用。

1. 逐本溯源教学法

虽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科学, 但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比如大数定律是统计的灵魂, 概率论是统计抽样推断的灵魂。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惜课时, 甚至可以在课本内容之外, 补充教学内容, 将其中的道理讲透,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退为进教学法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它是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 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在传统教学中, 一般是先从介绍概念、方法入手, 通过举例、总结和进一步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但是, 由于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理解能力不强, 他们如在某一方面理解不了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以先退一步, 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直白、简单例题, 使学生运用过去已有知识、经验就可解决, 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适当时机提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题技巧, 启发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使之升华为理论, 最后再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原理、方法解决复杂问题。这样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能自始至终地抓住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不断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也培养了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

3. 实践教学法

统计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为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认识现象本质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现实问题, 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比如, 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单位成本都降低了, 为什么企业的单位成本却上升了。通过讨论、演算, 学生们明白了是两个车间的产量结构的变化对总平均成本的影响造成的, 从而加深了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四、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际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综合课题研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讲完《统计学原理》绪论就给学生布置了《家庭收入与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的综合课题, 要求学生结合课程进度, 对统计工作的“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四个阶段全过程参与实践, 最后撰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这就迫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紧迫感, 带着问题投入学习和研究, 亲自设计统计调查方案, 编制调查表格, 开展统计调查, 取得统计数据资料, 亲手整理统计资料, 计算统计结果,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撰写出分析报告。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们以工作主体的身份, 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 融会贯通地运用理论知识, 解决所遇到的一个个问题, 这样做的结果是将单纯的知识性学习转变为增长才干, 训练技能的综合性学习,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统计学》作为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向被认为是枯燥、难学、用途又不大的必修课程。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效果初探】推荐阅读:

实践初探07-15

教学初探07-19

应用初探05-20

工作初探05-31

成本初探06-03

审计初探06-25

思路初探07-06

心理初探07-06

作用初探08-21

实施初探09-22

上一篇:排涝标准下一篇:怎样适应高中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