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初探(共12篇)
作文初探 篇1
学生作文能否“表现”得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以下两点对激发和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课堂讲评
学生的作文我主张全收全阅,并且每次都作详细记录。在讲评时,首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进行表扬。把全文或开头、结尾写得好的拿来在全班朗读,特别好的,还拿到全年级中读,对于后进生的作文,哪怕全篇只有一句写得好,也热情地予以肯定。这样就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受到表扬,从而营造了一种先进更先进、后进学先进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激发了后进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差,对此,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承受着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平时与老师的表扬长期无缘,就连老师的笑脸也难得见到,他们的内心“思赞若渴”。因此当听到表扬(哪怕只是一句),一种扬眉吐气、与别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随着兴趣的产生继而转化成提高写作水平的持久动力。许多学生往往就是因某次作文中的一两句受到老师的赞扬而走向进步的。
本届学生张××,原来一篇作文多则一百来字,少则二三十字,就像造长句,而且句子不通,错字连篇,不催账从不交。自一次作文受到表扬后,不但后来能按时交,而且对写作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逐步取得了好成绩。又如,上学期在“给一线职工写安全信”活动中,我把它当成一次作文课来对待。当对第一稿进行认真讲评后,学生马上摒弃了“格式不正确、内容苍白无力”的缺点,在第二稿中便产生了质的飞跃。该企业把学生的信作为开展安全教育的教材,纷纷把信贴在专栏里进行展览,有的职工热泪盈眶地把信中感人之处摘录下来。他们还以学生信件为内容,出了一期“工作简报”,连同一封表扬信一并及时反馈到学校。简报在编者按中对学生们的信予以高度评价。
学生们普通的信件在一线职工中间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更加认识到讲评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尝到了讲评在作文教学中的甜头。
二、注意批语色彩
批语是教师批阅作文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可以说,批语是联系师生之间知识、感情的桥梁和纽带。因而,批语如何写、怎样运用“语言色彩”尤为重要。恰当的批语,学生会铭刻在心,不但能使学生明白自己文章的优劣,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且能激发写作兴趣,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发现这其中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我多次注意到,如果教师能把满腔热情倾注到笔端,就能达到此目的。
如我班周×,初一时作文总写不好,且经常跑题。一次我在批语中写道:“××(她的小名),很可惜又跑题了。你能写好,但要记住,首先认真审好题,然后再动笔写……”
这一声“小名”叫得她与我感情距离拉近了,写作积极性也起来了,经常主动来问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她现已进入经常受表扬之列。
再如,一次我要求写议论文。辅导时,我再三强调,不能以“叙”代“议”。可有些学生仍是南辕北辙。我一看火冒三丈。我真想在批语中写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马屁股钉掌,离题(蹄)太远”;“重写”……用这简单粗暴的方法倒省劲,然而它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因而我便耐下心来,当我发现有位同学记叙水平还可以时,便写道:“这篇记叙文写得颇有水平。记叙文的诸要素均得到较好的体现。遗憾之极,要求写的是议论文。而你犯了咱们再三强调的写议论文的大忌:不能以‘叙’代‘议’(其中‘叙’‘议’让他填空)。你说怎么办?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办法!”
这位学生看后,当即重写了一篇,并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不行我再写。”的确,平时作文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此时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保护、激发学生积极性,要平心静气、耐心批阅。仔细从字里行间找出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要热情帮助学生为他们指点迷津。
长期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和写作热情这个前提后,写作水平才能随之逐渐提高。因此,作文教学中“讲评”和“批语的感情色彩”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作文初探 篇2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老师写评语的批改作文方式,作文发下来学生只是去看老师的评语,对自己的作文倒是不怎么重视。这样一来,老师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作文教学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学生写完初稿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修改,也不能包办评价,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呢?
一、独自欣赏,自我评价。
每次作文写好后,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把习作仔细评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和老师、同学之间心与心交流的一个渠道。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大家才会从内心产生想完善的需要,这也为学生自评找到良好的切入点,进行自我评价之前,要求学生依据习作的要求明白评价的标准,有的放矢的展开评价,可以亮出优点也可以道出不足与困惑。自我评价过程特别要发挥朗读的作用,每写完一篇作文后,让学生要多读多改,至少大声朗读三遍,在读的过程中修改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并且用符号标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在需要修改的地方,打上问号。直到文从字顺后再抄写,誊清后还要检查,看有无错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客观上也缩短了教师批改时间。
二、互改交流,共同进步。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学生交流心得,并重新誊写张贴。学生各自把个自的思路历程展示出来,并进行相互的交流,广泛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凡是认为自己较好的达到了教师规定的训练目的同学,可把自己的文章重誊,并在文下写出自己认为自己文章的“得意”之处,然后进行张贴,接受其他同学的挑剔和学习;凡是觉得不符合、没有达到训练目的的同学可以再次进行写作操作,写完后仍然要找同伴按照教师先前的思维展示过程,进行交流,通过反复的修改、训练,使自己切实提高作文的某项能力。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三、教师批改,指点迷津。
通过自改、互改以后,作文已经基本上批改完毕,但并不等于批改这一环节的完成,最后一步是教师的批改,包括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批改学生的评语,不仅要指出文中的优缺点,同时还要针对评语情况作适当的点评,指点迷津。最好能做到面批。
经过以上三步,师生共同参与了批改,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更知其所以然,能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去查找自己在习作中的得失,体会到推敲、修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篇3
【关键词】 片段作文 训练内容 训练作用
常听学生说:“写作文,真头疼”。他们的抱怨也不无道理。每到作文课,一些语文老师就将作文题在黑板上一写,也不作任何提示,全由学生自己构思创作,且要求不少于600字。面对硬邦邦的作文题,要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设计开头、揭示中心、漂亮收尾,确实会让一些学生伤脑筋。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用片段作文训练作铺路石,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积累,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片段作文相对篇章作文没有完整的结构和情节,可以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一个片段,可以就一篇作文的某个组成部分写一个片段,可以用某种写作手法或技巧写一个片段……灵活性和随机性是片段作文的最大特点。
一、片段训练的内容
1、广义的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大体可以分为写景片段训练、状物片段训练、写人片段训练、叙事片段训练。写景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天象、气象、四季、山水等,状物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植物、动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建筑及交通工具等,写人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叙事片段训练内容可包括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兴趣爱好等。
2、一篇作文大体可以分为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开头、结尾等几个方面,在一节课里全部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这时我们不妨可以分别确定主题,逐一训练。如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可以给学生一个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话题,或者一则材料,给学生一刻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把对问题或材料的理解写下来,确定这篇作文的中心主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如进行选材训练,老师给出一个题目,学生审题、立意后,在大脑里搜索自己平时的经历和积累的资料信息,选取出最适合的材料后,简单的写下来作课堂交流。如进行设计开头训练,老师可以出示一个文题,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设计开头的方法作参考,让学生选取适合的一种写出自己的开头内容,当然,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跳出老师提供的参考,重新使用自己的方法设计开头。老师提供的开头方法大体包括:开门见山点题法、景物描写开篇法、设置悬念法、修辞开篇法、题记开篇法,等等。如进行设计结尾训练,方法与设计开头训练相似,老师提供的结尾方法有:首尾呼应,凸显主题;言为心声,呼唤召唤;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等等。如进行设计结构训练,可提供的结构模式有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对比映照式、穿插回放式等等。
3、片段训练也可以是对某种写作手法、技巧的训练。在写作一篇作文时,为表述内容、抒发情感的需要,学生常常会使用多种写作的手法和技巧,但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生作文时往往不能娴熟并正确的使用,因此,片段式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如在记叙文中老师讲到借景抒情的重要性时,可以设定要传达的某种情感,让学生写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写作一段景物描写,在批注中标明要传达的情感,并说出这样的描写和情感之间的契合点。老师在讲欲扬先抑、衬托、以小见大、卒彰显其志、虚实相生等手法时,都可以使用片段训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它们的印象,这样写大作文时就能根据具体需要在脑海里很快浮现出某种技巧、手法,并熟练、自如地使用上,使用好。
二、片段训练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一篇完整的作文,要求构思的缜密,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得不到高分,甚至不及格,学生的畏惧心理在所难免。而片段作文内容范围小,针对性强,相对简单些,只要学生认真对待,就会取得不错的训练效果,从而获得老师的赞许。因此,学生乐于写些作文片段,训练的多了,学生再写大作文时也就不厌倦了,这是一种“乐”的潜移和扩展。
2、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拓宽眼界
片段训练内容丰富,你看到的听说的每一个事物,每一处景观,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你知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形诸笔端。而且,为了这些片段训练,你还要搜集、整理大量的信息资料,长期如此,日积月累,你的知识量怎能不丰富?你的视野怎能不扩大?老话说的好,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么多的知识积累,你写大作文时自然会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经常进行片段训练,就必定会有意识地主动留心身边的人、物、景和事,这种“留心”自然会促成学生观察能力的增强;而身边的这些事物、人物和所要进行的片段训练内容、要求并不会自然的无缝对接,必须要通过联系、想象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自然会促成学生想象力的增强。
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篇4
刚开始时, 我发现学生的那支笔特别沉重, 写作文不知该从何下手, 该写什么。索性我们先把笔撇一边, 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抻出来说个够。先从有趣的说起吧!谈到有趣, 为师的脑子里马上注入了信息, 得给同学们讲一讲。于是我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是一年的夏天, 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 忽然看见菜畦里有一个黄球似的小东西在动, (那时我没戴眼镜, 看不清。) 感觉是一只小鸡, 我马上想到大黑豹对它来说太危险了, 立该扯着嗓子冲着前院喊:“大哥, 快点, 把你们家的小鸡捉走, 要不狗会吃它的。”大哥、大嫂连忙过来捉小鸡, 可菜畦都翻遍了, 哪有小鸡的影子?我明明看见了, 怎么?我正在心里低咕, 只见一只黄色的獭蛤蟆稳稳地从菜畦里走了出来……我还没有讲完, 有的学生就捂起了肚子, 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争先恐后地举手, 要讲他们自己的事。我一听, 还真不少, 有的说下雾了, 方营说看不清东西, 干脆闭起眼睛骑, 结果扎进了小沟。齐岩说, 早上起床怎么也找不到她的棉鞋, 原来小狗叨走了, 抱着鞋在外面睡起了大觉……在一番痛快淋漓地讲述后, 同学们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这么多有趣的事都可以在笔下流露。于是我稍做指导, 那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便活跃到了纸上。其实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 作文就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欲望一但被激起, 会带来无尽的收获, 而这个作文前“说”的热身, 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后来我们班开设了《心里话课堂》、《谈天说地广角》、《今天我主持》等一系列有关说的话题, 给学生说话一个多方位的训练场, 让作文拥有了一个不再枯竭的源泉。
观察、表演铺路
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 其他同学静坐等待, 时间这样地流逝好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 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 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 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 东张西望, 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入纸, 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被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 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 让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 然后再把学生推到一个写作的高潮。学生们不再为作文苦恼, 大家都发现原来作文太有意思了。班里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但学生们又无意识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 一下子, 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了眼前, 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 加之心灵的投入, 成就了一道道风味独俱的佳肴。
笔记、日记引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着写, 让写反过来激励着读。。我们班有自己的图书箱, 借还图书有严格的制度, 全是由学生管理。笔记天天记, 日记周周写。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做学生会不会看厌、读厌?如果你能看到学生们图文并茂的个人创作, 相信你一定会和学生一样深爱上这丰富的个人乐园。在这点上我不想多说, 只是觉得无论看书, 还是写作, 都应永远让学生感到新鲜, 永不疲惫。所以在笔记、日记的设计与学生动员上每个教师应多动脑子, 让学生永远热爱学习。
高三作文训练初探 篇5
高三作文训练不同于高
一、高二阶段的训练,高
一、高二侧重培养写作习惯 和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高三则需要培养综合写作能力,培养应试作文的能力。前几年,高三作文训练一般以给材料写议论文为主,但是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三作文训练敲 响了警钟--不能再让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模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习惯于模式作文指导的老师,习惯于模式写作的学生,如何在高三作文训练中改变原来的文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这里结合作文训练实际,对高三阶段作文指导做一些探讨。首先,高三作文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已经传递给我们作文指导的信息,即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上下功夫。未来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本身又是学生思想和认识水平的体现,如果作文训练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不能说不是作文教学的失误。只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解决不好的教学难题。
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引发学生思考的材料,明确训练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充当一个点火者,让学生自己去燃烧思想的火焰。既然是思维训练,就应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学生插上了想象的 翅膀,然后才能在文字的天空飞翔。我曾经用一组几何图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材料是从直线、曲线、等腰三角形、梯形、不完整的圆中任意选择一个图形,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在学生讨论之前,我提示学生由图形到拟题的思维程序是:图形→象征意义→ 联想人事→确定观点→拟题。比如,由直线想到无尽的人生之路,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人生 路上留下足迹,拟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有了思维样本,思路就打开了:有的把曲线想象成波峰浪谷,想到人生有辉煌也有失意,拟题为“平平淡淡才是 真 ”;有的把倒立的三角形想象成古代计时用的沙漏,拟题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有的把梯形想象成人生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角色,主张“扮演好生活的角色”;有的把不完整的圆说成是人生的缺憾,想到古代四大美人虽有各自的缺憾,但并没有影响她们的美,拟题为“缺憾也是一种美”;有个同学把所有的图形都考虑进去,认为每个图形都代表一种人生,认为人生有平凡、有波折、有辉煌、有缺憾,但只要充满信心,就能活出生活的色彩,拟题为“活出生活的色彩”。由此可见,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对事物有了深刻认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文章的立意就不会流于俗套。而我们一直在向学生强调的中心思想问题 也就得到了落实。
第二,高三作文训练应该尊重学生的创作主体意识,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
反思高考作文之所以出现新式八股文,是因为长期以来模式化训练湮没了真情实感的表达。有一本 《新概念作文》非常受学生欢迎,里边的文章选材涉及父母离异、中学生早恋、文理选择、师生众相、成人感受等各个方面,充分表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应该把高中生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允许他们以他们的视角去关注社会和人生,让他们的作文与文学创作接轨,变被动写作为主体创作,这样才能乐于写,写出真情实感。一个同学在他的习作《啊,语文》中写道:“以前,一提到语文,我就头痛,尤其怕作文。老师强调真实才能感人,我就写了《我是一个笨小孩》,写出我笨的苦恼,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当了范文呢。”我认为高三阶段虽然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作文材料,写各种体裁的文章,前提也离不开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的真实感受。
第三,高三作文训练应该多一些不限体裁的材料作文训练,发挥学生的写作优势
1999年高考作文不限体裁,预示着今后对学生作文要求要侧重文学水平。高三学生经过几年的写作实践,一般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有的同学看问题深刻,胸怀古今,喜欢写议论文;有的同学阅历丰富,擅长描摹万象,编织故事,喜欢写记叙文;有的同学多愁善感,即物 咏怀,即景生情,喜欢写散文。不限文体,才能让学生如鱼得水,发挥出应有的写作水平。
但是学生由文体明确的写作要求到文体不限,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学生突然失去了文体框框,往往不知所云。从我们模拟考试的作文来看,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说不清属于哪种体裁,只是把材料提供的意图简单扩展开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回到了“立意”上来。学生由材料联想到种种人事物理,提炼出观点或中心思想,就可以一显文笔功夫了。我以“ 孔子论水”来指导一次不限体裁作文。孔子说“君子德行如水”,就可以写一篇《水与德行 》的议论文,主张君子当如水一样执著、无私、清明。古有众人皆醉而其独醒的屈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今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可以由水想到电影《上甘岭》,想到电视关于水的公益广告,想到漫画无人管的长流水,想到世界各地的洪灾,写成《水与生命》的散文,更可以以“水”为线索构思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对 学生强调:不限体裁作文是更高层次的作文要求,不可以随意写,要认真考虑内容和形式。写记叙文就“像记叙文”,恰当地运用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写议论文就“像议论文”,具备议论文三要素,观点和材料统一,论证方法灵活;写散文就“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为了写好不限体裁作文,高三作文 训练当然要以各种体裁的单项训练为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为了薄发。
第四,创设限时作文环境,培养应试作文能力
高三作文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学生平时作文可以三五天写成,环境气氛适合自己的习惯。有的同学课堂上就写不出东西来,必须躲进书房开夜车。如果不改变这种写作习惯,即使这个学生平时文笔娴熟,也不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考作文一般需要一小时左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由立意到布局谋篇,形成文字,没有平时的强化性训练就难以适应。限时作文可以放在高三作文训练的后期进行,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比如当堂写当堂读,当堂评当堂打分,按照高考作文分数给分。要注意纠正他们没想好就写、边写边涂抹、不打草稿不敢写等毛病。
我曾让学生当堂(70分钟)完 成一篇关于“网”的材料作文,学生有了前面所说的写作基本功,完成限时作文并不难。材料是: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如蜘蛛网、人情网、因特网,请根据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7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我把他们的作文归为这样几类:人情网、关系网、法网、心灵网、教育网、生态网、因特网。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王占一同学在《网与结》中记叙了一位等待死神的老头儿因为一个流浪的小女孩而活了下来,同时也因为小女孩长大成人不再需要他而死去的故事。他写道:“尘世中的每个人,便是这网上的一个结,当其他的结不再需要他时,他的存在也就无足轻重了。人生是网,我是结,一个平凡不过的结,一个美丽无比的结。”顾盼同学针对一些人缺乏自信的 现象,在《网店》中以记梦的形式,借梦中网店古怪老头儿的禅性话语,揭示了战胜自我的重要性。结尾写道:“我一下从梦中惊醒,想着古怪老头儿的一席话,茅塞顿开,这大概就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吧? 心网是无形之网,网了人的自信,网走了人的成功。这心网宛若佛教 中所说的心魔,使人无奋起之心,只有颓废之意。我将战胜心网,勇敢地走向成功之路。” 写教育网的同学说:“古代科举考试是一张网,现在的应试教育又何尝不是一张网呢 ? 救救网中挣扎的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吧!” 写生态网的同学说:“人类在为生存环境而忧虑,而动物们忧虑的何止是生存环境问题呢 ? ” 诸如此类,精彩之笔不胜枚举。可见,限时作文使学生思维更敏捷。
藏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藏文作文;写作;教学
藏语是我们国家藏族同胞使用的语言,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博大精深,为了维护团结,保留藏区传统文化,弘扬藏民族传统精神,国家历来重视藏区藏语学习。但由于藏语方言众多,且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文字,藏语的学习也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藏文作文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吃力。藏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藏语教学的难点,笔者依据多年的藏语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藏文作文教学心得,以期促进藏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提高藏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藏文写作的认识
“写作是学生藏语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藏语学习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藏语能力考评中所占比例较高,藏语是藏区学生基础性的科目,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也密切相关。藏文写作是体现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藏语学科中包括了听说读写思等这几方面,学生藏语素养要得到健康发展,就要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而这几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促进的,需要进行综合训练才行,而能快速地写出好的文章来无疑是藏语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写作富含创造性思维,能够开发学生潜能,对于写作者来说要有大量知识积累,并能根据个人的情感价值体验,对现有语言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写作不是无源之水,它来源于写作者的语言把握能力和生活体悟能力,是以作者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作者对写作素材的创造性发挥。写作也是时代发展所必需,时代发展的节奏在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能够快速阅读,又要能善于表达总结。只有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藏语,才能更好地运用藏语,让藏语真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在藏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现实,明确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重视作文写作,能够不畏难,享受进步和表达的乐趣。鼓励学生利用藏语进行交流、学习和生活。
二、激发兴趣,强化听说读训练
“如何引导藏语学习生能够乐于阅读和积累、善于交流和观察写作是改进藏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话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靠多积累。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课内外阅读平常表达和文字写作结合,只有结合好,写作水平才能快速提高。在藏语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增强体验、表达感受的兴趣。对写作的兴趣是藏文作文成功的最大内驱力。要让孩子能说会写,就要多给他们说话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们说话表达欲望。作为初级中学的老师,藏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们创造更多、更好的藏语读写训练机会。经常利用各种学习、生活场合,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很多学生,藏语基础比较薄弱,用藏语说话时常常出现重复、颠倒和表述不清等情况,对待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开口,对于完整通顺表达的学生要多表扬,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也要多引导。藏语课堂的问答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藏语老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善于听,仔细记,多讨论,常表达。藏语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默写优美句子和典型表达。作为藏文老师,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多给学生读一些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文章,在读文章的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能概括出文章内容,如果学生听不懂,不妨多读几遍,直到大多数学生听懂为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表达词汇,更加灵活地进行藏语实践运用。要与学生多讨论文章内容,多搜集常用表达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会更精彩地表达。
三、积累写作素材,开展写作活动
藏区初中学生大都会说藏语,但说的不规范,讲的不流畅,他们往往地方语较多,假若藏语老师让他们把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写下来,对他们来说更是困难。要加强学生表达素材的积累,为此,要提高学生的藏语表达积累,注重经典表达、固定表达练习,要让学生养成勤收集并多积累精彩句段和藏语文章,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大多数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平时不能约束自己注意积累材料,每到藏文写作时就感觉肚里没货,只好搜肠挂肚,甚至直接胡编乱抄。要克服这个难题,就要靠平时养成多积累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多摘抄、多背诵名言名篇,并进行定期检查。
学生中很多人不喜欢写作、抗拒写作、恐惧写作,藏文写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教师藏语课内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朗诵比赛活动等趣味性较多的活动,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如何写作人物的外貌时,可以找一些同学做例子,让学生描写自己身边的同学,写完后在课堂上朗读交流,并让不同学生进行评价打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藏语作文课的时间让学生多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每学期除了要求学生写好若干篇大作文外,开辟藏文报、藏文网站等学校藏文写作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随笔、杂想。
四、撰写周记,培养写作习惯
“作文是学生思想的真实记录,是学生情感的沉淀”。.要激发学生学习藏语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藏文写作水平,“最为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并加以引导”.。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周记对于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引导学生写作能够率性表达,自然贴切,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讨厌写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把周记当成一种压力,强调周记要写真人真事,要写真情实感,写就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产生矛盾的事、见到的好人好事、与父母的交流、被老师批评后的感想……通过撰写周记,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悟生活、珍惜生活,学会思考。
nlc202309051822
学生刚开始写的周记可能还不能达到藏文作文的表达水平,比如出现书写不整洁、错别字频现、格式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内容不整一等诸多问题,这时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毕竟这些周记是学生水平的真实展示,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针对这种情况,不要轻易修改周记中的语句,更不能写一些打击学生的评语。要尽量做好表扬、引导、教育,比如可以评价道:你的想法让老师很感动,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只要努力,你的未来不是梦;犯错是难免的,关键要看怎么去面对,加油吧!老师相信你是个上进的孩子。通过这些交流,让学生爱上表达,明白写作无非是内心的真实表达,是内心的交流与展现。这样,学生便会逐步养成写周记的习惯,逐步养成善于表达的习惯,发现自我闪光点,激励自己更加进步。
只写简单的周记还远远达不到藏文写作的要求,当学生的周记开始语句通顺、思路清晰的时候,就要逐步提高要求,让周记逐步向藏文作文的要求靠近。比如字数上的要求、格式上的要求、层次上的要求、结构上的要求、段落上的要求、中心思想上的要求等等。鼓励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甚至是想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内容。在周记评语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点评,要先说优点,比如中心突出、事件真实、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语句较通顺、脉络清楚等。不足之处也要委婉点出,并鼓励学生更加进步。老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文,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老师给自己的批语,认真揣摩,积极进步。
总之,尽管藏文写作对学生来说是较为头痛的,但藏语写作也并不是很难攻克,只要得法,便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藏文写作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藏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藏文写作的认识,强化听说读训练,积累写作素材、开展写作活动,撰写周记、培养写作习惯,不断促进学生藏文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耿锡哲:《西藏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7年7月.
[2]黄友良:《对藏族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3(2).
[3]周晓波:《作文教学技巧及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4]张玉松;孙惠:《藏族中学生情绪与自我意识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8).
高一作文教学初探 篇7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 作文教学无计划,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人慨叹, 最难教的是作文, 最好教的也是作文。最难教是因为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 没有系统的作文方法和技巧, 没有固定的作文课时, 即没有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权威依据。每个语文老师的作文课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语文素养密切相连, 如爱好写作的老师多讲一些, 写作一般的老师讲得比较少。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最难教还因为教育对象虽然是一群十六七岁的鲜活的生命, 他们意气风发, 情感丰沛, 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渴望理解和交流, 个性张扬, 对未来充满向往。但是高中各科沉重的学习任务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家———学校, 两点一线, 读书———吃饭———睡, 三位一体的生活抑制了他们原始的创作冲动, 以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科上, 在书山题海中寻求一时的满足和快感, 于是开始漠视语文, 尤其是写作。最好教是因为作文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需要备课, 写一个作文题目在黑板上就可以混一节课, 主管部门也无话可说, 加上批改作文时给学生一个好分数, 评讲作文时把写得好的念给大家听。这样课前无计划, 无目标, 课后无反思, 无总结,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2. 中学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
近年来, 全国高考作文的大趋势是变话题为材料作文, 因此从高一就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 做各种各样的材料作文, 即使学生对材料茫然不知也要亦步亦趋。老师一边从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给学生讲材料作文的技法, 一边让学生读相关的材料范文, 把他们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这样能提高作文分数,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学校、社会对老师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殊不知, 训练的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作文不是“我手写我心”, 心有戚戚焉, 并一吐为快, 而是挤牙膏皮, 凑字数, 应付交差。
二、有效增强高一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 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激活学生的记忆, 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 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
这个工作必须从高一抓起, 把每周的晚自习上成作文课在课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抛开一切作文之外的附加条件, 潜心于本真的作文教学。
面对高一新生, 为了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让他们自由作文, 结果多半以亲情和友情为主题。概括起来表现亲情的经典题材是下雪天送棉衣, 下雨天送伞, 半夜生病送医院, 深夜灯下缝补衣服等, 千人一面, 大同小异。表现友谊的是同学帮我打饭, 灌开水, 早上像爸妈那样提醒起床生病时自掏腰包给我买药等。可见学生的作文不但素材陈旧, 枯燥, 脱离生活实际, 而且思想浅薄, 缺乏境界。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死记硬背, 生拉活扯, 移花接木不是作文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以亲情为话题进行的实战指导。
我开始讲故事, 现身说法, 第一个故事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那是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因为做错事被妈妈打了 (在灶里烤木材, 没把火埋好, 材烧毁了, 还殃及了一些家什固发现及时, 没有酿成火灾) , 一气之下没吃早饭就去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也等于是负气离家出走, 心里很委屈地想, 饿死算了。一到学校见了自己的伙伴, 早就把这些倒霉事给忘了, 只是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 有点头昏脑涨的感觉。那个时候, 我没有零花钱, 即使有, 学校也没吃的东西卖, 有点后悔, 不该任性, 但还是强打着精神上课。大概是第三节课, 杨老师的几何, 我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一心只想吃东西。这时我听到同学们小声的说话声, 有的还不停地朝教室后面看, 我转过头去一眼就瞥见了我的妈妈, 她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惊恐、拘束地站在教室后面, 面对讲得很投入的老师她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给老师告了假, 拉着妈妈走出了教室。我流泪了说不清是惊喜, 还是羞涩, 总之, 满腹的委屈烟消云散。从此我不再与妈妈赌气, 做事更谨慎小心。但今天想起这事仍然倍觉温馨。”听了我的叙述,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第二个故事是“拐弯处的爱”:“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严厉、父亲的呵斥耿耿于怀, 认为父亲不爱他, 很郁闷!一天, 小男孩与同学上学, 父亲跟他们同行了一段路, 在岔路口分手了, 小男孩不停地数落父亲的不是, 他的同学跟他打赌说:‘你信不信, 你的爸爸会在路口的拐弯处回过头来看我们。’小男孩说:‘除非太阳从西边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是把头将信将疑地扭了过去, 正在那一瞬间他爸爸也正回头朝他们望, 无言的对视融化了小男孩心中的坚冰, 小男孩释然地笑了, 很轻松地奔向了学校!”
第三个故事:“一个边远山村的女孩, 高考前几天回家调整, 相依为命的妈妈很疼爱女儿, 为了慰劳女儿高考复习的辛苦, 为了减轻女儿暑天的酷热, 妈妈跑几十里赶集买了个西瓜回来切成块状叫女儿吃, 每次女儿也叫妈妈吃一块, 妈妈都找各种理由推辞说不喜欢这玩意儿, 女儿信以为真, 把所有的西瓜都吃了, 可不经意间她发现妈妈收拾桌子时, 在啃她没啃干净的西瓜皮, 而且津津有味。她一下子恍然大悟, 内心除了甜蜜, 更多的是酸楚, 眼泪涌出来了, 但她不能让妈妈发现, 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在高考的考场上正是以这则真实的故事, 用一颗赤子之心作文, 打动了改卷老师, 获得了作文满分!”
孩子们,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低之别,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一切, 是否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
教室里开始不平静了, 孩子们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了, 一个个跃跃欲试, 都好像有话要说。
我趁热打铁, 发下作文纸叫学生二度作文, 重写亲情话题。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 风景各异, 一篇篇都是父爱母爱的颂歌, 一段段都是孩子内心真情的倾诉, 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改第一次作文华而不实的作风。
其中一个孩子写她寄住在姨妈家, 尽管衣食无忧, 但看到姨妈与表妹的黏糊劲, 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酸溜溜的, 很想妈妈。
另一个孩子写在万家团圆之时, 她和奶奶、妹妹在家过年, 十分冷清, 没有年味, 此时她没有怨恨妈妈不陪伴自己, 而是担心妈妈, 含辛茹苦, 只身在外, 有家不能回, 妈妈你的年是怎么过的?瞬间我觉得他们长大了, 从依赖变得自立自强, 有一种强烈的责任自觉。
二度作文让我明白, 孩子们是多情的, 老师要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活他们的记忆, 激起他们沉睡的热情, 从而形成创作的冲动, 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他们就会一吐为快, 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有了丰富生动的内容, 再谈作文思想的锤炼, 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及时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要快, 而且必须写评语, 这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不但可以就写作谈写作, 还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亲其师, 信其道。
评讲作文, 朗读, 贴墙, 交流, 多种方式并举, 对于有特点的在班级朗读, 比较优秀的贴墙, 并拿到其他班级交流, 语言和立意俱佳的推荐报刊发表。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成就感, 从而形成比、学、赶、帮争先恐后的写作局面。
作文自主评改初探 篇8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修改评价提到:“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 一般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方式。作文互改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协作精神。” (第148页) 关于写作的目标要求提到:“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第178页)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切实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并掌握一定的修改技巧和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的实践活动, 提高写作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学会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和吸收, 以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把作文的修改过程变成再学习和认真反思的过程, 变成自勉自励的过程。
首先, 老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篇作文示范批改。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一篇作文: (1) 看题目和内容是否相符; (2) 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 (3) 看段与段之间是否有联系; (4) 看前后是否照应; (5) 看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6) 看字体是否工整; (7) 看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 (8) 看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以上几点基本要求可以根据具体学情而定, 分年级逐步提高进行训练。
学生自主评改的基本步骤:
(1) 学生自改。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作文评改标准, 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自评。首先改正用字 (错字、别字、不规范字、掉字添字等) 、用词 (表述不当、生造词语) 、用句 (语法、逻辑、习惯等) 、标点。其次根据主题的需要对详略、句段进行增删或调整。最后自我评价本次作文的得与失, 与他人进行交流。
(2) 学生互评。互评就是在课堂上学习小组之内的成员交换互评互改。第一, 帮助对方纠正自评中尚存在的问题, 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更正, 并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里。第二, 针对对方作文进行局部赏析, 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不能吹毛求疵, 对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评价, 并在旁边写出体会、理由。对作文中的闪光点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在自己批改的作文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谁评的谁负责, 这样做可以责任到人。
(3) 小组总评。在小组组长的协助下进行互换评改, 进一步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精批细改, 对对方批改中存在的异议进行探讨、交流。然后每位同学一本作文进行整体评价, 结合“作文评改的切入点”写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评语。评语可以从字、词、句、主题、写法等进行评析,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感受等, 并定好等级。
(4) 学生批改完后, 教师汇总学生评改的分数, 把作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其中优秀的作文由评阅者当众朗读, 并讲评作文佳处;其他两个级别的各选一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析。这样做, 同学们不但训练了思维, 锻炼了口才, 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并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5) 互动交流。教师针对本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体赏析;选出较典型的作文进行集体修改,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的要点及评改的标准;选出在作文评改中出现的优秀评语进行赏析。学生是站在同学、朋友的角度来看作文, 所以在作文评改中也出现了很多有新意的评语, 如有些学生的字迹潦草, 就出现了这样风趣幽默的评语:“同学, 你知不知道字如其人啊?愿你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与文题要求不符合, 就有人这样写:“南辕北辙了, 快调整方向吧!”等等。同学之间幽默的谈吐、善意的劝告都是行之有效的一剂良药, 在规劝别人的同时, 也给自己敲了一次警钟。
(6) 教师反评。教师力争为学生评改作文搭建一个宽松、自主的平台, 在批改方法和注意事项上进行指导。在学生评改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排忧解难, 全面掌握学生的批改情况, 对于在评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作文评改结束后教师必须抽出全班作文的部分进行反评, 反评时可以针对学生的作文, 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语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最后进行综合信息的整理和反馈, 并形成书面材料。
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9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些学生为了应对教师布置的作文习题,要么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要么为使情节动人,不惜“家破人亡”或者用一些名言警句凑字数,提高深度,更有甚者,一篇所谓的作文写出来之后,根本就搞不懂他在作文中想要表达什么中心。不难看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然而作为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个题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难题: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在反思中立足于现实,摸着石头过河,个人认为,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努力,作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设动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事物的最初形态往往更接近它的本质,放开学生的手脚,写自己愿意写的事,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的笔端流泻个性的光芒。现在的作文其实就是生活作文,向生活靠拢。平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讨论、听音乐、读书、看图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让学生实际体验之后,他们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用喜欢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此外,学生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兴趣,也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如:调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写出起源;学校要举行学生文艺汇演,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写一封邀请函,以一个主人的身份,详细地介绍此次文艺汇演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要充分开放学生生活,真实抒发学生的性灵。
二、创造想象,注重表达的独创新颖
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要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观察思考时,学生要善于抓住个人独特的感受,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避免众所周知的结论;在写作时,不但要独到、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带有鲜明的个性。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这在学生独创性表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上说,创造想象就是要体现首创性、新颖性和独立性。可见,学生的独立构思在作文训练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根本无力在作文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前面的一些题目上,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应付式的作文教学。同时,许多教师都提倡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美文的素材,不可否认的是,学生能够欣赏到很多优美的文章,领略到许多优美的词句,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而是拼命地用脑海中现有的一些优美词藻去进行堆砌,失去了语文习作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成为了词藻堆砌的工具,应该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消失殆尽。高考作文中的假大空作文随处可见,外形美观,但是没有血肉。
三、创建演讲,重视作文的口头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因而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尤其是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口头语言交际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交流信息的途径。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思维缜密,有的放矢,措辞严谨,思路清晰,这是必须具备的内在实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专门设立演讲时间,让学生能够围绕某个话题畅所欲言,不要求写书面作文,只要求口述生动有趣,使听众愿意听,听得清楚,受到感染。教会他们掌握口头表达技巧,如学会掌握声调、说话的速度等。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讲,而且要教会学生评。要求学生先“想清楚”,再“说清楚”,最后才是“写清楚”。重视口头作文训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使口头作文训练和书面作文训练有效地沟通起来,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快提高。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坚信,书面语言总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口头语言训练好了,书面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创意训练,贯彻文题的锤炼多磨
所谓“一题多做”,是指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文进行批改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对自己的作文再修改,反复多次。最近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了一篇习作《雨过天会晴》,首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然后进行第一次批改,主要侧重如下几个方面:1.审题方面,是否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2.结构方面,结构是否清晰,文章是否完整;3.材料,材料能否为中心服务,材料的安排是否得当等。将第一次修改的意见发还给学生,并且与每一个同学对话,和他谈谈对本次作文的看法,并且听听他对此次习作的看法,建议他能够在达成共识的方面进行作文的修改。待学生将修改稿写好后,再进行第二次批改,这次是进行面批,和学生一起分析此次作文与上次作文的利弊,已经达到要求的,不再修改,未达到要求的,再根据要求进行修改。通过对同一文题的反复修改,将最后的成稿与第一次习作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最后一次的作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与第一次的习作相比,优劣在哪里,对下次的习作有哪些启发。
其实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必在意作文的量,而是通过几次行之有效的反复修改,让学生从中切实体会到如何将一篇文章写好,尽量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同时,在不断的重复中,让学生成为修改的主人,自己去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10
那么, 要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水平呢?
一、变口语化向书面语转化的训练
现在, 有不少人认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 写下来就是书面语言, 说得好就是写得好。这是不理解口头语和书面语言存在的差别。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使用口头语言, 使作文内容显得生硬, 缺乏生气, 没有诱人的味道, 像喝一杯白开水。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几点: (1) 鼓励学生多造句, 能否把一个句子写好, 是训练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一个因素; (2) 平时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动员学生多读、多记,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书面语言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作文材料, 同时语言表达也得到了日复一日的锻炼。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书面语言的基本功日益完善。
二、篇、章的训练
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虽然词、句子、句群, 都是表达语言的单位, 但是能够完全体现语言社会交际的不是词、句子、句群, 而是成篇的文章。因此只有让中年级的学生写成成篇的文章, 完整地表情达意, 才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当然有的学生刚开始时, 可能不尽人意。教师要在教学中找出其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鼓励,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极积性。从篇、章对学生进行训练, 逐步使学生写出的文章结构紧密, 内容充实, 有灵有肉。
三、进行直观的作文训练
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亲身体验, 才能有真挚的感情流露。能否这样, 直接关系到一篇作文的, 这样对写作文收藏也快。如在一节写物的作文课上, 教好坏。常常带学生到户外去观察, 不仅用眼同时也用心去观察师走进教室, 从包里拿出一个苹果, 先让学生从苹果的外形、颜色进行观察, 在大脑中对苹果剖开分别让学生尝尝, 是什么味道, 这样学生对苹果这东西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了, 写出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通过这方面的训练, 使学生能产生创造性的想象, 这样就培养了他们提笔就能写的能力。
课堂作文命题初探 篇11
一、对课堂作文命题方式的再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自拟题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作文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纲对作文的命题方式的要求是很宽泛的。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形式的逐步多样化,中学作文教学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实际上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单一的作文命题形式对学生作文思路和想象力的束缚是始终存在的。叶圣陶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应当让学生写自己胸中的积蓄,根据学生胸中的积蓄来命题。他强调:“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作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为了评卷和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只能尽可能在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命一个明确的作文题目的。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作文命题,就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一下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由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对常见文体的基本写作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认为不宜采取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方式,而应采取多角度系列化的命题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老师限定的框架内练习写作,逐步入规入格,不至于漫无边际,无从着手。
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作文练习,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后作文。
第一组《向您介绍我》 《我的一家》 《我的理想》
第二组 《我们的学校》 《开学第一天》 《南华学校印象》——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第一组作文题目,主要针对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都想了解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而设计的。
而自己的情况,就是最粗心大意的同学也是了解的,应该来说是有话可说的。考虑到有的同学对这类题目比较熟悉,以前写过这类题目而没有兴趣,才设计了“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来作为补充。
第二组作文题目,转换了一个角度,主要是利用一般人新到一个地方容易产生的新奇感而设计的。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作文,一般都能写出一些具体内容。
题目布置后,先介绍各个题目的一般写法,再分类提供范文,给学生的作文时间也比较宽松,允许第二天交作文本,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由思维、写作,提供了条件。
这第一次作文,学生就表现出来了较强的写作欲望,并出现了好几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又一起到来。我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组织中秋晚会的欲望,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投入到中秋晚会的筹备活动中来。结合这一次活动,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作文:
《我为中秋晚会出主意》
《我第一次在学校过中秋》
《难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思故乡》
《我班的中秋晚会》
这一次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他们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没有搜肠刮肚的苦恼,而是慢慢的有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课也不是那么反感了。
三、效果
通过我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
1、学生在作文时思维比较活跃,感到有话可说,作文内容具体充实。学生已经初步从老师要我写中解脱出来,初步尝到了写作的甜头。
2、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部分贴近生活,从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材写出来的作文,从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3、通过作文讲评课展示较好的学生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其实并不难,使大多数学生树立起了作文的信心。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12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可由于学生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 “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 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能吟”, 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的学生作文好, 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才能做到下笔成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 尤其是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及当今文坛流行的一些作品, 如《花季雨季》、《少男少女》、《哈里·波特》等, 还有《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人文性较强的杂志。有些文章短小精悍, 富有哲理, 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要求。书看多了, 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也就多了, 写作素材也随之得到广泛地积累, 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 决不当旁观者, 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有用心发现才会有所收获。
二、教会学生观察思维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 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 故作文无病呻吟、生拉硬扯、胡乱拼凑, 缺少写作素材和技巧, 自然就缺少真情实感了。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行为, 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 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一花一世界, 一鸟一天堂”, 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意识。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 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 对生活哲理思考, 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 探究生活的真谛。
三、在阅读教学中相辅进行写作教学, 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
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思维———吸收”, 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 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 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 思维训练是读写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 我们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 并着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使学生在借鉴、模仿创新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一面》一文时, 就可以结合已学过的《童年的朋友》引导学生就人物描写集中进行比较阅读, 揭示写作规律。《一面》一文集中于对鲁迅先生个性化的衣着、外貌特征的描写, 语言朴实自然描写由粗到细;而《童年的朋友》一文全篇浓墨重彩竭尽人物描写之功, 语言生动形象, 人物形象鲜明。在不同的写作风格中都以形传神, 凸现了人物独特性。“教是为了不教”,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接下来, 我就引导学生选择本班的一位同学或某一位任课教师进行外貌描写, 力求传神, 题目是《请你猜猜他/她是谁?》因为前面有了铺垫, 学生就可以把握观察的顺序与描写的重点, 做到有物有序, 绘声绘色。
四、教会学生运用写作技巧
写作也是要讲究技巧, 讲究方法, 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 才能把文章装扮得花枝招展引人注目。我仍然喜欢在教学时, 分析到写作技巧, 然后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教授《散步》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按照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写一段话, 如有的学生完成得很好, 抓住了父亲一次不经意地回头写出了浓浓的爱意。学习《口技》文章介绍口技人的本领和听众的反应采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就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写一个感人的情节。
五、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很多教师都认为什么事都由自己做才放心, 作文批改也不例外。殊不知教师这样辛勤地批改, 等作文本一发下去, 学生除了看看那红红的分数外, 也就没有别的什么收获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小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 学生的兴趣很浓, 觉得过瘾。但在学生活动中, 我事先会做好批改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 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的的进行修改, 同时还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 取长补短。讲评课上, 让优等生朗读自己的好作文;让中等生讲述自己的好段落;让学困生来读自己的好句子、好词语。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判断能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文初探】推荐阅读:
五步作文教学初探05-25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08-08
“开放式”作文教学实践初探05-15
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08-12
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_语文论文08-25
实践初探07-15
教学初探07-19
应用初探05-20
效果初探05-23
工作初探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