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初探

2024-07-06

思路初探(精选12篇)

思路初探 篇1

远觉中学地处偏远山区, 生源较差, 有一个队伍较大的后进生群体。加之学生家长大都外出打工, 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学生中存在问题较多, 象地底下涌动着不安定的岩浆, 随时都有可能喷射出来。面对如此艰难的教育现状, 德育工作始终是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为此, 经过长期艰辛的摸索, 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远觉中学实际的德育道路。

一、转化好一个后进生, 是我校德育工作较为成功的前提

远觉中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来到学校的, 或是被家长逼着来到学校的。不少学生心理障碍严重, 人格发展不健全, 情绪不稳定, 惟我独尊;意志力薄弱, 抗挫折能力、抗诱惑能力差, 辩别能力差, 易被外界同化;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意志消沉;掌握知识过于呆板, 自学能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 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针对学生的实际, 学校把后进生转化作为工作的重点, 并且提出:“转化好一个后进生, 等于培养出一个高材生”、“先成人后成材”。学校将后进生转化纳入量化考评的指标, 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资源上学校也对后进生进行了倾斜, 安排精兵强将, 担任职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学校领导班子对后进生的人本主义关怀, 使得学校每一位教师都以转化后进生为荣, 以为学校德育工作作贡献为荣。

二、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我校德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提出了“带队先带人”的理念, 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去。一是在调配年级长、班主任的时候, 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人品、作风、敬业精神、能力等的考察, 确保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出类拔萃。对少数敬业精神不强、工作能力较差的, 及时进行调整, 以确保教师队伍有较强的战斗力。二是重视德育科研。学校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 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会上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 在浓郁的科研氛围中,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学无止境”。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这不仅有一个量的问题, 还有一个质的问题, 更有一个“给”的艺术问题。鉴于此, 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全方位提高自己。

三、班主任富于师爱, 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面对后进生, 要提高转差工作的效应, 班主任老师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 给后进生施之以爱。学校的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师爱的重要性。一是他们认识到, 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与师爱, 因为只有这种爱才无私奉献, 一无所求。但师爱又不同于母爱, 因为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后进生产生出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班主任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 只有当班主任老师给后进生以真挚的爱, 给后进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 后进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 才会对班主任敞开内心世界, 老师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转差效应, 才会使后进生从顺从、认同、内化, 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因此, 班主任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后进生,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寓理于情, 情理结合, 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从而收到较好的转差效果。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从一个人的心理、生理发展来看, 这正是他们心理定势形成的不可替代时期。这正是一个人生长的高峰期, 心理的转折期, 受教育的最佳期, 违法堕落的危险期。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可以终生受益。为此, 班主任十分重视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尊心、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动力。面对自卑心极强、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 班主任没有嫌弃他们, 而是从爱的情感出发, 关怀他们, 爱护他们, 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他们, 为他们创设各种各样可以看到自身价值的机会, 让他们带着成功的心态生活在集体之中, 而集体的关心, 爱护又给了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 集体的纪律又使他们加强了自制力, 让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转化成前进的自信心。在这种教育氛围中, 学生感到了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在爱中体会到自我价值与能力, 他们加倍努力, 在人生道路上快步前进。

四、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使毛病多多、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逆反、戒备等心理, 学校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帮助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一是帮助学生排除自卑心理, 化自卑为自信。教师从学生身上找闪光点, 然后通过表扬激励, 强化这种闪光点,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二是帮助学生排除戒备心理, 与学生心灵相通。由于不少学生以前受到的批评特别多, 即使做了一些好事、成绩上取得了进步, 也很难得到肯定与表扬。这对于自尊心特强的后进生来说, 犹如一把利剑, 深深地刺痛着他们。他们对周围的人猜疑、不信任,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戒备心理强的职高生, 班主任必须坦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慢慢地, 他们就能够不断进步。三是帮助学生排除逆反心理, 建立朋友关系。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好奇心理强、对立心理偏激心理强。而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 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同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而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分析能力, 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所谓“时尚”的生活方式, 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地接受、崇拜、效仿;这就往往与老师、家长的传统思想教育产生冲突, 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但它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若不及时疏导,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 严重妨碍自身的成长发展。为此, 老师注意改变自身形象, “把微笑带给他们”, 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 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 还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 认真细致地做他们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共同携起手来, 帮助他们从痛苦迷茫中挣脱出来, 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 从而努力去学习。即使批评教育, 也要注意“艺术”性, 要“爱”字当头, 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衣, 做到良药不苦口。四是帮助学生排除厌学心理, 激活学习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 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予鼓励, 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 成功的喜悦,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校教育要发展, 德育工作必须要放在第一位。远觉中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 强化了德育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渗透作用, 使学校形成“以德治校, 育人为本”的新格局,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思路初探 篇2

华师一附中刘晓霞

高二上学期,我校的语文课选择了三本教材:一是必修四,二是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三是读本。其中内容多、形式新的选修教材成为本学期教学的难点。从内容上看,《外国小说欣赏》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两篇课文、一篇理论介绍,而且大部分课文都是短篇,所以,老师可以从容地教,学生也可以细细地学。

如何让这一本选修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请十个学生谈谈在小说阅读中的方法、心得与困惑。得出的结论是:

1、学生有热情。相对于其他文体,学生更愿意读小说。

2、阅读无深度。一半以上的学生仅以猎奇或是读故事的心态来读小说,把情节一看,阅读就结束了,没有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作者技巧、思想内蕴。

3、知识不系统。对于小说阅读的方法,还停留于“情节、环境、人物”三个方面;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只有断点式的印象;对外国小说的发展,一无所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做出了这样的定位:

1、教材定位:不是必修教材小说单元的延伸,而是深化、更新和拓展。必修5册书,只有两个小说单元,其中的外国小说只有两篇:《老人与海》、《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重在欣赏人物形象,后者重在把握情节和主题。教师应通过本选修教材中的“情节”、“人物”、“主题”、“场景”单元的教学,深化、更新学生在必修中的相关知识;应通过“叙述”、“结构“、“情感”等单元拓展学生阅读外国小说的视野。

2、内容定位:在开课之初(也可以是整个选修模块上完以后),为学生适当勾勒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在进行单元教学时,以理论带欣赏,重点关注必修中没有提到的新概念,如“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人物与情节的淡化”、“主题的实现”等。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一、结合教材定位,勾勒文学史的大致轮廓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所以,在开课之初,我用了一课时,为学生大致梳理了一下外国小说发展的流程,重点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创作主张,强调现代主义小说诸流派的创作主张——向内转、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二、结合学生情况,确定内容上的先后顺序

《外国小说欣赏》一共有8个单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而设定。这8个元素有的是学生很熟悉的,比如“情节”、“人物”、“主题”、“场景”、“情感”;有些是学生很陌生的,如“结构”、“叙述”、“虚构”。而教材的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开篇第一单元设置为“叙述”,难度太大,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脱节。所以,我没有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单元顺序来讲,而是按照人物——情节——场景——情感——主题——结构——叙述——虚构这一顺序来安排教学,让学生能够顺利、流畅地把必修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选修教材中来。

在每一单元内部,教材安排了两篇赏析课文、一篇理论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课文赏析和理论指导的顺序。若是学生整体能力出众,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即先赏析课文,再进行理论总结;也可以采用演绎法,即先进行理论指导,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认识,再用具体的课文来验证这一认识。

三、结合理论指导,确立每单元的教学目标

以“人物”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理论指导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贴着人物写,列举了两种方法——揣摩心理、描写言行,介绍了人物的两种类型——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所以,对于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抓住两点来引导学生阅读:

一、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作者塑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在《娜塔莎》中,我们可以通过娜塔莎的一系列动作来体会这个姑娘的热情和活泼:她披着短外套,跑到索尼亚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又跑到母亲面前,刚刚吻到她,又跑到女仆面前。我们也可以通过娜塔莎的心理来体会这个小姑娘的单纯和对爱情的渴望:她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尔兹的不是她。而娜塔莎与索尼亚的争吵,又可以看出她的盲目、固执,这是人物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为人物命运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到这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性格复杂、立体丰满的圆形人物。

四、运用各类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示范与学生主讲结合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老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的首席。新课改的理念如何落实?选修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方试验田。

本选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部分。我们不妨在这两个部分上做文章:精读课文由老师来做示范分析,略读课文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完成。在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讲课的切入点和重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难点,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拿出课时和讲台,让学习小组把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

2、分析与朗读、表演、视频相结合选修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生动的人物对话,对精彩的故事情节,这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在讲《娜塔莎》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个性,我在第二小节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个课本剧表演,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安排了一段分角色朗读。

3、课内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因为课内教学时间有限,有些研究课题可以交给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常常觉得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老师又觉得新课改后教学要求高教学内容多,如果把研究性学习与我们的选修课结合起来,就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在进行外国小说的教学时,有学生对现代派小说很感兴趣。我建议她邀请几位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性课题小组。然后,我们坐在一起,试着找一个有效的研究课题。在讨论中,我发现几位同学都读过卡夫卡的作品,于是就引导学生把卡夫卡的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题目定为“卡夫卡笔下的真实与虚构”。学生把研究提纲以开题报告的形式传给老师审批,老师附上指导意见后,学生开题、研究,最后以一篇论文作为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五、结合必修教材,完成能力上的顺利迁移

也要注意一点,这一本选修教材和我们必修教材中的小说单元有很多相承相联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完成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之间的沟通、统一,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完圆形人物的时候,可以加以拓展:在我们曾经读过了小说中,有没有圆形人物?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在必修中学到的人物形象,如心狠手辣但又聪明伶俐的王熙凤(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曾经安分守己后来揭竿而起的林教头(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 篇3

摘 要:现在电梯已经变成现代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建筑物进行垂直交通运输的非常关键的途径,不仅体现了建筑的档次,更体现了建造者的形象。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电梯的设计属于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梯设计的影响。有鉴于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对办公建筑的电梯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

现在建设者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中电梯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电梯设计专业具有较晚的起步,因此在设计电梯的时候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在设计电梯的阶段就可能会出现电梯的荷载、电梯的速度以及电器的数量等各种方面没有做到充分的考虑,这样就会导致电梯在未来的应用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电梯的设计问题。

1 科学地设计电梯的数量

在设计办公建筑的绿色电梯的时候首先要评价电梯的运营能力,如果电梯具有缓慢的人员运载速度以及较低的效率,就会使下面大批等候电梯乘客的时间被延误,从而使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也使得办公楼的设计档次降低,甚至还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对电梯方案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电梯的使用性质和自身的经验准确的判断电梯的大小和数量,比如,如果一栋行政大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公务员的办公使用,那么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时候只需要满足建筑面积5000-7000m2/台的设计标准,然而如果是一座出租办公的写字楼,就需要对不同的出租对象进行充分的考虑,对电梯的数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建筑面积3000—5000m2/台的设计标准。要以建筑物的交通分析作为依据,对其服务人数、服务面积进行综合的考虑,最终将电梯的全程运行时间、分区分段、提升高度、速度、荷载重量以及数量等确定下来[1]。

2 科學地设计电梯的轿厢尺寸、井道以及速度

一般来说,电梯的速度与建筑物内人员的活动频繁程度、密度、建筑的规模和层数等具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实际的工程经验和相关的材料,对电梯的速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常如果建筑具有6-12层的高度就需要在1.0-1.75m/s的速度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建筑具有12-20层的高度就需要在1.75-2.0m/s的速度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建筑具有20-30层的高度就需要在1.75-2.5m/s的速度范围内对其进行控制。电梯机房和井道的设置都会使建筑的建设成本受到影响,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确定选择使用电梯型号,所以在对电梯井道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其能够满足多种电梯型号的要求。电梯井道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梯轿厢尺寸的影响,由于受到使用单一性的影响,所以办公建筑常常采用方形的轿厢,在选用轿厢的时候必须要对轿厢的高度和面积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提升轿厢高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顶层的缓冲层。一般的1000kg的电梯都具有1600×1400mm的尺寸,在电梯轿厢设置的时候往往将轿厢门设置成2100mm的高度,然而因为现代人的身高普遍的增加,现在一般采用2400mm的轿厢门高度,所以轿厢也相应的提升到2500mm以上[2]。

3 科学地设计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都布置在办公建筑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讲,从基层一直到顶层都要设置消防电梯,同时还要对消防前室进行设置,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在同一区域对消防楼梯间和消防电梯进行设置,并且对消防前室进行共用。消防电梯必须满足下面的要求,也就是从首层到顶层消防电梯不能够超过60s运行时间的要求。一般来讲,各个楼层到地下室的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消防电梯,其除了运输人员之外,还要运输大量的货物,所以在对消防电梯基坑设计的时候要使电梯的运载能力得以适当的加大,比如可以选择1350kg的客货兼消防梯。要以不同的消防分区为根据对消防电梯进行分别设置,设置消防梯的主要原则就是在不大于1500m2的建筑面积时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在大于1500m2但是不超过4500m2的建筑面积时设置两台消防电梯,大于4500m2的建筑面积时设置三台消防电梯,而且最好是在每个分区都设置一台消防电梯[3]。

4 科学地设置无障碍电梯

在包括自用办公建筑等办公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一些建造者总是在设置无障碍电梯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很多业主认为自己不需要对无障碍电梯。然而对无障碍设施的设置除了体现建筑本身的价值之外,还能够将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的自身形象体现出来,表达的是一种社会的爱心。相关的规定要求如果建筑在对电梯进行设置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有一部电梯属于无障碍型,相对于普通的电梯而言,无障碍电梯的主要差异就是设置电梯轿厢和电梯厅等内容,在对无障碍电梯进行设置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符合无障碍的要求。

5 结语

在办公建筑中电梯的设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办公建筑本身具有多功能以及大型的特点,因此更要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电梯。在建筑方案中必须要将电梯的大小以及数量等内容合理的确定下来,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还要进一步的论证设计阶段,从而全面的深化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倩.现代商业区建筑供配电设计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2(03).

[2]刘思嘉.国外居住区配电设计方案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1(19).

企业所得税计算思路初探 篇4

一、永久性差异的确定

永久性差异, 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标准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确认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以后期间永远不会转回。该差异包括四种类型:会计收益非应税收益、应税损失费用非会计损失费用, 这两种类型会导致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时应予以扣减;应税收益非会计收益、会计损失费用非应税损失费用, 这两种类型会导致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时应予以调增。即只考虑永久性差异的情况: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会计收益非应税收益金额 (应税损失费用非会计损失费用) +应税收益非会计收益 (会计损失费用非应税损失费用)

二、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该差异是会计和税法在核算时由于时间差异所形成的, 且在未来期间需要转回。其确定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分析。一是确定账面价值。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而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即为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二是确定计税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 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 确定资产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即按税法的相关规定确定资产、负债的价值。三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上述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并进行分析, 判断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从而进一步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 并将该金额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 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或应予以转销的金额, 作为递延所得税。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依照上述分析, 结合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结合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笔者总结为以下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即对上述纳税调整项目作具体调整) 。确定应交所得税。即: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四、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确定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 当期所得税费用金额是指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金额是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即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 =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例]AB公司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 2009年利润总额为750万元 (税前会计利润) 。会计与税收之间差异包括: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违反经营罚款6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售后服务预计费用100万元。分析如下:

(1) 确定永久性差异, 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为会计收益非应税收益,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减;违反经营罚款60万元为会计损失费用非应税损失费用,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调增。 (2) 确定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 但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 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出售时实现损益, 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使资产账面价值 (60万元) >计税基础 (0) , 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使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元。增加递延所得税费用15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 企业按照会计准则, 有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计入了当期损益,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 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 而税法规定, 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 不允许税前扣除, 即其计税基础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 使得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为可抵扣暂时差异, 使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使本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 (万元) , 增加递延所得税收益50万元。售后服务预计费用确认100万元, 因税法规定, 与产品保修相关的费用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使得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使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使本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 (万元) , 增加递延所得税收益25万元。 (3)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750-50+60-60+200+100=1000 (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25%=250 (万元) 。所得税费用=250+15-50-25=190 (万元) 。作出会计分录。

上述应纳税暂时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总计15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25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0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600000

参考文献

泰安市生态城市建设思路初探 篇5

根据泰安市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建设泰安生态城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如何建设该生态城市的.建议:(a)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泰安市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b)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初步建立起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c)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d)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作 者:翟金波 王超 田伟君 潘剑锋 ZHAI Jin-bo WANG Chao TIAN Wei-jun PAN Jian-feng  作者单位:翟金波,王超,田伟君,ZHAI Jin-bo,WANG Chao,TIAN Wei-jun(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潘剑锋,PAN Jian-feng(长乐市环保局,福建,长乐,350200)

刊 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3(3) 分类号:X21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泰安市  

初中历史作业创新思路初探 篇6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72-01

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需要更新,理念需要改变。在当今中小学生减负和新课改要求下,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新型人才。所以,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上,我本着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努力让历史作业成为促使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工具。以下是我个人在历史作业上的一些尝试

一、 放手学生、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常常扮演着课堂垄断者的角色,其实,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包办,不放心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它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现空间,设计一些可知可感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知中走进历史,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习题设计。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会议竟然决定将在山东侵占的一切全已转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竟然同战败国一样被人宰割!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青年学生群起激昂,满腔爱国热情如潮水般爆发,他们以演讲、游说等形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抗争的大潮,假如你是当时万千青年中的一员,请你有感而发写一篇演讲稿,用你的激情、智慧感染国人,和你一起加入视死力争主权的抗争队伍中。(八上《伟大的开端》)

二、 发挥历史功能、客观公正评价人与事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思维发展、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局限,往往不能完善的看待、处理事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习历史目的之一,就是用辩证的思维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与事情。

习题设计: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无奈,只好决心求和。光绪二十年,李鸿章做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同日本的伊藤簿文进行会谈。伊藤向李鸿章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如日本要占据大沽、天津、山海关三地,它以为在强大的压力下,李鸿章是不敢拒绝的。谁知李鸿章竟断然拒绝。李鸿章说:“中国有的是力量,我们再到战场上见,不必在和谈上枉费时间了。”有些日本人认为和谈受阻是李在当中做梗。3月24日,当李从会谈地出来,乘轿返回行馆时,途中遇一刺客,向他开了一枪,枪弹打入左颧骨。李昏倒,刺客被俘。这样一来,各国使节对日大加指责。日本自觉理亏,才同意签订了《马关条约》。

请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李鸿章。

评析 :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而且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特殊身份和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这样,可以完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全面的、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相关的内容:如对左宗棠陈独秀等人的认识与看法)

三、进行角色互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地位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古代先贤们也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是学的开始,为此,在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并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时,预习后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英国要卖鸦片给中国?既然知道鸦片是毒品,中国人还要去买?既然毒害人民的身体,鸦片为什么在中国泛滥成灾?别的国家为什么不买呢?

2、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吗?

评析:进行角色换位,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容应对中考

现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新颖、灵活,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如应变能力、答题技巧、思维方式、语言组织等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我发现,对于一些开放性习题的回答,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力,干涩、枯燥、口语化严重等缺点,没有语感和美感。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合适的习题,既需要学生熟悉历史,统观全局,更需要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而这正是拉开学生层次的地方。对于这样的习题处理,我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如先个人完成,不尽人意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小组共同完成,然后进行优秀范文展示。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一种思想再加一种思想,它就成为智慧。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可以博采众长,互通有无,成熟思维。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初探 篇7

思路一:螺旋上升理论指导下的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学习应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根据这一原理可以设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步感知阶段;②中期提升阶段;③末期定性阶段

教者应根据每一阶段的特点确定作业设计模式。

第一阶段:初期认识阶段,即新授内容的认识阶段。此时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感性的,设计作业应以浅显的、简单运用的问题为主,如教材配备的基本题部分,尽量少出现复杂的问题。题目的类型不宜多而全,一竿子到底,如果在短时间内把一个知识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全部展示,会造成信息过载,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第二阶段:中期再认识与提升阶段。每学段(期)数学教学内容常分为四至五个章节,在第一章授完开始第二章的学习时,即可开始对第一章的概念、思想方法进行回顾,教师应筛选出前一章的重要思想方法,涉及的主要题型,按小切块逐步呈现,每一至二月完成一个知识点的重现与提升。每次作业出现的知识点只能有一至两个,量要小,难度宜适中,以小见大,体现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运用。

中期提升作业的特点是:1、突出上一章知识的重点内容;2、分散出现上一章的知识点,增加了知识的可接受性;3、拓宽知识运用的广度和深度;4、每次作业内容较杂。

提升性练习安排:一般可放在当天作业中,小剂小量,不吃重,每日都有,这样在新授章节完成时,对上一章的提升已不知不觉做得基本到位。教授下一章节时,依照循此法,完成对第二章的提升,同时可能对第一章存在的不足进行补救性提升:即对掌握不太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作补救性训练与讲评,以达到提升的效果。

通过中期的提升,学生对原有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知识的运用有了更广泛的涉及,为形成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三阶段:后期定性阶段。具体做法:①对一学期以来做的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分段切成小块,以每天2-3页为标准(内容不多时可以页数多一些),选取具有典型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②对当天布置阅读回顾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有几类问题;有几种方法;能否确保这儿页中出现的类型都能顺利解答。

效果检验:如何保证学生的复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调动学生动脑,去认真思考归纳呢?必须每天布置检验类作业。笔者的做法是:从上日所布置的内容中取抽几个典型的问题稍作变动,如函数问题中图形改变所在象限,结论与条件互换等,做到问题改变,但方法原理不变,限时完成。以检验复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案例分析:以初二上学期一次函数作业设计为例。

基础题:

1、点P(0,1)______(在,不在)y2-2x+3的图象上。

2、y=-3x+2与x轴的交点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是______。

3、y=-x+2与y=3x+1的交点是

4、已知

①画图象;②求直线与两轴交点;③判断增减性;④求直线与从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等。

提高题及拓展问题:

1.观察图象,回答:对于y=-2x+3,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0(>0,<0);2、观察图象,回答:y1=3x+2,y2=-2x+1,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1=y2,y1>y2,y1

初期阶段:①以一次函数的基础题为主,部分出现提高题——面向全体学生,拓展作为选做题——面向优生

②尽量涉及本章中的主要问题及解题思想方法

中期提升阶段:①基础题与提高题相结合,尽量搜集与一次函数相关的提高题,每日一题,放在当日的新授课作业中。

②结合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再练习,再评讲

③注意适当变式

中期提升是整个螺旋上升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此阶段可以涉及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大量问题。

第三阶段(复习阶段):

1.复习材料:本学期已做的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

2.具体安排方式:

①阅读要求:已会做的——阅读一遍;错误的——重新思考、解答

②抽查作业:为保证阅读效果,应布置有针对性作业

思路二:课堂与作业的互动

分层的作业设计,限时限量,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增加作业的弹性。巧解课堂与作业互动的难题。笔者认为,改变作业的方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具体措施:

①作业限时独立完成,不拖拉。切断抄袭的渠道,使学生认识到,要使作业能顺利完成必须充分运用课堂。

②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弹性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优生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一般在设计作业时,以四题左右为宜。第一题源于课本习题或课堂例题,难度较低,只要课堂知识清楚,即可做出来,以此类作业,促进学生了解课堂基本知识。第二、三题将例题作适当变换,只要理解课堂例题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即可完成以此类作业,促进学生透过知识的表象,抓住例题所涉及的规律性。第四题,挑战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灵活运用课堂所涉及的思想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面向中上等学生。

新农村整治改造规划思路初探 篇8

1 新农村整治改造的意义及建设目标

新农村整治改造有助于寻找城乡统筹发展的契合点, 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新农村改造指引下的村庄规划可以通过对村庄发展策略的研究, 找出村庄与城镇互动的契合点, 进而制定以城带乡、城乡耦合的发展战略, 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改造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由于我国新农村改造的基础条件千差万别, 各地可以有不一样的方案, 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速度和目标要求, 各地新农村改造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适合本地农村发展的目标。

2 新农村改造基本原则及思路

2.1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 采取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规划建设中, 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 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农民积极性, 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 保护农民的利益。

(2)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集约用地的原则:针对各基层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 实事求是, 逐步搬迁。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体现人性化, 通过精心组织, 合理布局,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村庄建设规划应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

(3) 突出地方特色, 维护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 同时兼顾民风习俗。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协调统一。

2.2 整改思想及方法

(1) 统筹规划, 分类实施:统筹, 是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筹基础设施的布局。另外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的原则, 按照不同的基础条件, 探索各农村的正确改造模式。根据其资源生态等情况, 结合宏观背景和经济背景, 制定详细的改造规划。

(2) 点面结合, 整体推进:点面结合, 是指由点到面。实行示范村培养建设, 一来为大面积发展摸索方法, 二来可以带动其他乡镇的效仿。我国部分地方建设了多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带动了周边村庄的改造发展。

(3) 政策配套, 加快发展:要及时主动的启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根据环境的变化, 改革创新, 努力消除各种制约因素。搞活土地存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退宅还耕, 多搞绿化建设, 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

(4) 全面协调, 提高社会管理:在新农村整治改造的建设中, 要注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村管理体制的改变,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环境管理等机制,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提高农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落户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 增强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3 湛江市调顺村的整治改造

新农村的整治改造建设, 离不开对村庄发展背景、基础条件和动力等因素的研究, 既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又要考虑现阶段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出合理的新农村整治改造策略, 从而兼顾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3.1 规划指导思想与主要技术路线

(1) 规划指导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 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规划主要技术路线: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 明确调顺村村庄改造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

3.2 改造的主要环节

(1) 道路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功能和布局, 完善主、次、支道路体系;科学确定道路网密度、面积率及断面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提高可达性及利用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交通设施。农村整治过程中道路规划原则: (1) 内外交通相互分离且有机联系的原则; (2) 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道路相互分离的原则; (3) 生态性交通的建设原则。

(2) 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的公共设施:主要有会所、体育活动设施和管理配套用房等。会所一般结合小区公共绿地配置;体育活动设施和管理配套用房则利用高层住宅架空层设置。商业主要集中设置在调顺大道和观湖大道旁, 集中的布局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凝聚力、增加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以集中解决交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问题。建国以来, 国家建设始终以教育为本。因此在农村发展建设中, 必须根据居住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合理安排教育设施用地。

4 整治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我国地域广泛, 在农村改造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在此提出一些解决意见, 如下: (1) 用地功能与结构布局混乱, 没有合理规划。考虑到居住的生态环境, 建议高层住宅建筑沿用地周边分布, 部分可以沿绿地分布, 建筑朝向以南北向为主;公共绿化用地尽量安排在市区中央位置;幼儿园、配电房等公建用地, 要根据其功能和空间来安排。

(2) 道路交通组织不够合理。在大城市中往往存在交通不畅的问题,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 在新农村整治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但这并不是说要大肆规划和修建道路, 而是合理规划, 使其通而不畅, 便捷而不拥堵。

(3) 特色空间未能充分利用。很多地方进行改造时只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案或上级的指示, 没有充分利用其特色。例如可以利用其地理环境, 或者特产等优势, 发展其他副业以促进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4) 缺乏景观规划控制。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应逐渐提高, 高水平的景观建设可以提高人们文化情操。

总的来说在建设的同时, 要注重整体效果, 要整齐, 便捷, 更要符合生态和谐的宗旨。

5 结语

新农村改造政策必须立足实际, 探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 最大化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现实意义。例如, 湛江市某村结合“生态文明村”和“特色文化村”的建设, 新建村口小游园, 布局错落有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提高了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 很值得借鉴。

摘要:新农村整治改造强调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改造原则,道路规划

参考文献

[1]常瑞甫, 肖运来.县域尺度上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徐磐石.推进自然村落改造建设农村美好家园[J].上海农村经济, 2008, 5.

[3]甄峰, 赵勇, 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 2008, 4.

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 篇9

“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 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 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 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 只要三言两语, 不要啰嗦, 能让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 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叶圣陶语) ,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 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 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高中学生。因为他们有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 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 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基于这一认识, 在上文言文时, 用二十分钟时间, 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本, 读课文下注释, 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第一, 通过自读, 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 如有困难, 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 通过自读, 理清文章思路, 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如果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 让他们亲自投入阅读实践, 直接去感知课文, 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 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的习惯, 学会了自读的方法。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 基本上扫清字词障碍, 而且还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因此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提高了主动求知的信心, 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会学文言文。

二、讨论有的放矢, 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自读, 讨论便能有的放矢, 在自读过后, 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比如“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侍坐》) , 这是一个介宾后置句, 即“以师旅加之”, 直译就是:用别国的军队来加在这个国家之上 (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略这个国家) , 而“因之以饥馑”:“因”, 课文下注释是“连着”, “饥馑”指荒年, 直译就是“用荒年连着”, 这句话就翻译不通, 这类难题一个人难以解决, 但经过讨论之后, 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之以饥馑”应该和“加之以师旅”是相似的句式。所以“因之以饥馑”应为“因加之以饥馑”。这样翻译过来就是“连着用荒年加在这个大国之上”, 就通了。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 答案找到了, 激发了合作的兴趣, 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三、探究注重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

过去, 由于搞“满堂灌”, 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 而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任务很繁重, 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 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 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 便能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 在老师的指引下, 让学生自己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侍坐》一文, 其中有一句“暮春者, 吾服能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手舞雩, 咏而归。”“浴”“风”二字, 课文下注释是“洗澡”“乘凉”, 在讨论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不太理解, 暮春时节, 到水中洗澡, 在舞雩台上吹风, 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这时, 我也觉得“浴”和“风”解释成“洗澡”和“吹风”确有不妥。于是我索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创新, 你认为这个“浴”和“风”可以怎样解释?学生联系到现在的“足浴”, 是不是可以解释成“洗脚”呢?“风”古汉语字典上即“讽诵文章”, 连起来就是:到沂水去洗洗脚, 在舞雩台上讽诵文章。这样翻译似乎更合情理。课后, 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确实找到了我国古代每逢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也即暮春时节, 有到河边洗脚洗手的风俗, 为的是祛除疾病。诗经中的《溱洧》一诗便描写了上巳节士女聚会的情景:“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兰兮……”可见, 这个“浴”确为“洗脚”之意, “风”即“讽诵文章”。《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引仲长统乐志之论曰“风于舞雩之下, 归高堂之上。”很明显王仲把“风”释为“讽”即“讽诵文章”之意。在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有根据的以后, 学生更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因为从中他们找到了自信, 找到了乐趣。

进行文言文教学要注意: (一)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不是教师讲, 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去研究讨论。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地学习, 任何科学的教学也是毫无价值的。 (二) 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启发点拨和方法指导为主, 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新课标》) 。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 我逐步形成了“自读—讨论—探究”的教学思路, 效果尚可。

高三年级组管理工作思路初探 篇10

高断思考, 在不断实践, 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开展精细的德育工作三年德育工作尤其要讲究精, 细化当常。如何做抓不懈, 到精细化高三阶段, 级呢?1我、认高为度要重抓视好常四规个管方理面。班。级常规管组理事睡, 就觉如是等学日。生事复的情一出虽日勤小地、, 做纪头一律绪些、繁平卫多凡生, 而、却细吃马小饭虎的、管不得的。高, 三了因为, 仍然不能忽视习惯教育最寻常的也是最容易忽。比略理如有的学生在高三阶段作息安排◇题——晚上睡得晚而白天效率低, 班主出现问工炳理, 就是要简单的事黄道任要督促他们改正。情重复做做好班级, 只有这常规管作2样, 班、开展必要的文体活动和系统的风和学风的建设才能见出成效。思主育课题绝班对会不。高能三减年少级, , 低课年前级要组有织歌的声文, 体体路活和学文习动娱情也晚绪要会很适, 紧当高张参三, 加需一, 要样学适参校度加组调。织节因的。为“运学让动学生会初境界生快, 但教师乐学习”, 不能放弃努力虽然这是不容。高三, 尤易达到的探3其要讲、通过“导师制究张弛有度的学”建立家习方式。校联系。

高三犹如一场战斗, 学生在前面冲锋, 教师是指挥者, 家长是后勤保障人员。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难以打胜仗。

为了增加凝聚力, 提高战斗力, 我们开展了“导师制”工作。年级给每位老师分配10多位重点指导的学生, 把学生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材料提供给教师, 教师全面跟踪了解和关心所分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 与家长一道, 全面关爱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每月至少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

4、开好三次学生集会。第一次集会, 时间选在高二结束暑假补课开始的时候, 目的是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进入高三。

第二次集会是考前100天“誓师大会”, 目的是让学生以昂扬的斗志冲刺高三。以我校06级高三为例, “誓师大会”上安排了教师宣誓、学生签名、师生高歌《真心英雄》等活动环节, 令学生热血沸腾。

第三次集会, 时间定在考前一周。此次集会重点放在考前心理辅导上, 目的是让学生以从容的心态、轻松的心情走进考场。

二、钻研高效的教学工作

1、加强三项研究。一是对高三教学整体规划的研究。要按照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基础回归、考前指导五个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系统而有效的安排。二是对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研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对它们深入钻研是研究高考的重要步骤。在此基础上, 还要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研究当年本地的高考信息。三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课堂教学才具有针对性。在教学中, 要对学生分层教学, 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的学生有不同层次之别, 设置梯度不同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关注三类学生。培养尖子生, 形成有竞争力的组织。在新形势下, 尖子生发展如何, 去向如何, 直接影响学校的高考声誉。对尖子生的培养, 要建立四种机制: (1) 目标机制。古人云:“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取法乎中, 得乎其下。”我们提倡尖子生要敢于为考上名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2) 训机制。要有专门的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 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 (3) 合作机制。引导尖子生相互合作学习, 在高起点上飞得更高。 (4) 竞争机制。鼓励班内尖子生之间竞争, 更要激励年级同层次尖子生之间的竞争, 对阶段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

关心学困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学困生, 要倾注更多关心, 激发其上进心, 增强学习信心, 褒奖上进典型。教师要看到他们每一次哪怕细小的进步, 在厚积里期待薄发。

资助贫困生, 融进爱的温暖。一方面, 从年级经费里拿出部分补课费资助贫困生。另外, 打开“真情通道”, 发动年级教师向贫困生献爱心, 和资助对象建立联系, 既关心其生活, 也关心其学习。据不完全统计, 我校06级高三教师为学生资助的费用不少于1万元, 贫困生在感受老师温暖的同时, 学习更加投入。

3、理顺五种关系。 (1) “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关系。为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试甚至分层排课是不错的尝试。 (2) “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不能通过占用学生的时间来提高教学成绩, 要把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 为此, 应建立“作业限时制”。 (3) “压力”与“动力”的关系。高三阶段, 学生和教师都是有压力的, 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教学成绩的取得, 过多的压力则会影响工作效果, 要把压力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疏导、问候, 年级管理者对教师多关怀、鼓励。 (4)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高三的教学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上做文章, 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教学工作才更有成效。 (5) “个人”与“整体”的关系。高三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每个教师都要为集体着想,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总分最高。为此, 对各个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时间要作出不同的分配, 对教师的考核要着眼于整体效果, 捆绑考核到班级和备课组。

4、重视考试的三个环节。考前抓命题。命题前要有双向细目表, 设计好不同考点不同层次的试题;

年级统一预设年级平均分, 将考试的实际分数与预设分数进行比较, 给予不同的命题费;年级统一协调各学科的难度, 不能让试题都偏难或都简单, 每次让一至二门学科增加难度。

考中抓考风。考风正则学风正。凡有违纪舞弊现象, 及时通报, 及时处理, 轻则给以扣分, 重则报学生处处理。

考后抓分析。有四个层面的分析:年级、备课组、班级、教师, 每个层面的分析各有侧重。试卷必须分析到每个学生的每一道题, 作为教师必须清楚每一个学生是哪些题出错, 错误原因是什么;要清楚每道题有多少人出错, 有哪些典型的错误。考后加强与发生典型错误的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样, 教师的试卷讲评才有针对性, 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注意教学的五个细节。

中学生物教学创新思路初探 篇11

【摘 要】创新能力是人类所具有的最宝贵的潜能之一。运用创新思路教学,就是依靠与创新能力发展相联系的原理,采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心态和健康个性。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 创新思路 实验氛围 创新能力 创新个性

创新是人类的灵魂和最宝贵的潜能,放弃了创新,国家和民族就难以进步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介绍笔者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初步思路。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新观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强调。当然,这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笔者认为,如果希望学生能够不断取得创新,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心理;如果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生物学知识在学生的眼中变得丰富多彩,魅力无限。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对旧理念和旧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最为重要和迫切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上思前想后,一会儿害怕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要点不够全面,一会儿又担心给学生着重强调的内容是否能紧跟高考考点。现在回头想想,这些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笨拙的做法。其实如果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便会悠然自得地徜徉在生物学知识的浩瀚海洋当中。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学生自然会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于整个生物知识体系及理论的宏观掌握也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那么提高高考成绩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实验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生物教学的实验环节,需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实验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平等交流[1]。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勇敢地尝试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验中前用低温处理的一组洋葱根尖与其他对照组进行了交互对比,有学生观察到洋葱在做低温处理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典型分裂均相有不同程度增加。又例如在进行标本“压片”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到,如果将标本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再在其上盖一层载玻片,之后再进行轻压,当需要拿取盖在上面的一层载玻片时,由于两个玻片之间存在液体,所以非常容易导致下面的玻片和实验标本产生位置的移动,从而对实验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这时便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想法,即能否将实验操作流程方法进行改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好想法。这就是一个创新的好典范。最后,学生通过不断实验并进行对比,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操作流程方法,即先放好盖玻片,然后后盖上一张小片的滤纸,最后再盖上一层载玻片,然后进行压片。实验过后发现,根尖仍然保持得十分完整,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三、学以致用,注重联系实际

生物教学的一个重大原则便是学以致用,这也是生物教学的终极目标。既然如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让理论教学达到最高效率。例如笔者在讲解有关抗体的知识时,就将某年的高考生物真题与课堂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联系春季流行性感冒病易发高发的情况,了解到若将患有同类传染病但已经治愈患者的血清注射到其他正在患病的患者身上,能够达到加强治疗效果的目的,这是由于已经治愈的患者血清中含有对该类病毒的抗体。与此同时,笔者还将其与我国有关这些方面的高科技进展进行联系。例如教学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时,将其与生物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些高尖端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全方位比对,然后在恰当的地方进行联系,这样不断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营造非常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不断总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课的课后小结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以前我们的实验课小结总是流于形式,成为一个摆设[2]。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本中的实验方案虽然是由高级别的专家敲定,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许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在实验课后根据自身实验所进行的情况,从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装置等全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然后思考变革和创新,总结出最理想的实验方案。如课本中对于脂肪检测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徒手切片并切取花生的子叶薄片作为实验观察标本。但是,在实验的实际操作流程中,大量学生都无法切取到理想的花生子叶薄片,从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在实验总结和反思中,我让学生互相讨论怎样改进这一实验操作方法。学生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案,我再让他们逐个进行尝试并选出最优方案,最后终于确定了采用涂片的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就是将被浸泡的花生种子剥掉种皮,然后用手指轻轻捏住并在载玻片上反复涂抹几下,这样便有少量花生子叶细胞能够粘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可以观察细胞中非常清晰可见的花生脂肪颗粒。

五、培养创新个性

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矢志不渝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对创新的热情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意志,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证明自己观点并乐于创新实践[3]。例如某次在教授生物进化知识时,我让学生列举生物进化史上一些科学家的动人事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个性。所谓的创新个性包括三个方面,即创新目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这是创新教育和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助推力。我们都知道,兴趣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生物科学的兴趣就在于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又能够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从而再次促进创新。每年我们生物教研组都会举办生物科技节,学生可以亲自设计课题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所遇问题,撰写实验论文;还可以制作各类生物模型和教学用具等。这些作品中,有的科技含量很高,学生在用心、动手的过程中形成了创新精神,也给了学生在生物实验研究上一个观摩和学习的平台,经过不断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一步步养成思考、研究、动手、总结的好习惯,并不断转变为自我创新个性。

总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功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长期坚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洪芬.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2016(08):193.

[2]潘莉.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9.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初探 篇12

一、目前数学应用题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时容易掌握,而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感到比较困难,影响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质量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及时改进。

1.学生的思维定式。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仅仅是凭借关键词代替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

2.学生做题远离实际。

很多的应用题脱离实际的问题,缺乏趣味性,直接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理解起来感觉很困难。数学的应用题是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但是有的应用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很多学生没有办法下手。

3.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的过程中,多为一例一练,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比较死板,应用性差。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好像听得明明白白,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无从下手。

4.学生的解法不活。

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比较局限,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长此下去,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

二、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好应用题

1.教师要注意应用题的设计。

学生能不能解决好应用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应用题设计的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要求。应用题问题的设计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发掘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需要有一些开放性问题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成功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应用题中的问题,以后就会很容易地应用到类似的问题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设计应用题的问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应用题,并学会在思考中解决应用题。

2.教师要注重加强训练。

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技能是从“会”到“比较熟练”再到“很熟练”。想要达到让学生学会数学应用题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把从课本学到的解题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解题技能。通过加强训练,使学生将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同时,在加强强化训练过程中,可以暴露出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的矛盾和差异等,才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并减少失误和提高课堂的效益。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课后训练,课后训练是新授课后的集中的训练,是模仿性的练习,课后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理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规范解题的步骤,强化对解题的认识。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强变式训练。变式练习改变知识的形式而不改变知识的本质,通过多次改变知识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3. 教师加强对于数学应用题方法改革的力度。

数学的应用教学和运算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应用题在数学教材中并不是以单独的章节进行介绍的,而是深入每一个章节,与运算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意味着要取消应用题,而是可以提高学生在做应用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使学生把学习应用题和数学运算结合起来。

4. 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就会带着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投入新课程的学习中,上课时才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学会课后总结,当天复习当天学的知识,再进行课后训练,最后把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这样的学习习惯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宽带与宽带化下一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