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防汛问题初探

2024-06-18

渭河防汛问题初探(共2篇)

渭河防汛问题初探 篇1

一直到潼关县再入黄河。渭河南边有秦岭横亘,呈现东西走向,北边有六盘山。渭河的流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就是东部与西部,中间穿越甘肃东部以及陕西的中部。全长共有八百一十八公里,流域的总面积有十三万四千七百六十六平方公里。首先,关于甘肃省段,主要是在甘肃省定西市的境内,发源于海拔在三千四百九十五米的鸟鼠山北边,源头高一千三百八十三米,干流从西边流向东,途经渭源县以及陇西县,从鸭儿峡进入天水。其中秦祁河、散渡河、大咸河以及义陇河都是它其中的支流。境内集水有一万多平方千米,占据渭河总体面积的百分之七点六,每年输沙量达到五千多万吨,境内侵蚀模数就有五千一百吨平方千米。在天水市里面,渭河的干流经过武山县以及甘谷县,全长共二百七十公里,沿河接纳流域的面积达到一千平方公里。其次,关于陕西省段,在陕境内渭河干流的流长达到五百多公里,流域面积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占据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全河多年平均流量有一百多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有六十二亿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到五点八亿多吨,占据黄河泥沙量总量大概有三分之一。

渭河干流从天水出甘肃省,东流至天水与宝鸡接壤,经宝鸡市的陈仓、渭滨、金台、岐山、眉县、扶风,咸阳市的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西安市的周至、户县、长安、未央、灞桥、高陵、临潼,渭南市的临渭、大荔、华县、华阴等22个县(市、区),至潼关的港口入黄。在陕境内渭河流域右岸具有非常多的支流,从西到东共有一百二十五公里长的流域,灞河的流长有一百零四公里,其它的都不到一百公里,左边是黄土阶地原区,支流不是太多,从西向东也就几条河域,并且多数都是水量较大,却具有较大的含沙量,流长也都超出了一百公里。

渭河防汛问题初探 篇2

1 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主要应用实例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水利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各地防汛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实时传输并根据网络硬软件提供水文信息、雨情和水情、历史汛期汛情的相关资料和动态信息, 以便提供水利防汛预报和汛情预警, 及时为调整防汛调动收到, 分蓄洪措施, 灾民转移安置等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了各类数据的空间分析能力和预警预测, 大大提高了防汛水利指挥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1.2 电话、视频会议等网络通信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电话、视频会议则是利用了高速IP网络及Internet技术, 充分利用各种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ISDN以及ATM的技术, 可以有效的将水利防汛信息进行会商, 传达。现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调动指挥中心通过对电视、电话和对水情测报、洪水预报、调度会商、群众转移、抗洪抢险等科目进行了异地会商和远程指挥决策。

1.3 水利综合管理网络技术在基础水利防汛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综合管理信息也大量应用了网络技术, 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水利防汛的业务管理水平, 实现了水利防汛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现在很多水利综合管理系统包含了大量水利防汛数据库, 如实时水雨情库、历史大洪水数据库、历史热带气旋、国家水文数据库、全国水资源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水工程数据库、水利经济数据库、水利科技信息库等。

2 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基层单位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低, 部分地区网络硬件设备陈旧, 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的应该循序渐进, 争取全面覆盖建设。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的制约, 水利防汛网络技术的应用存在投入资金困难, 渠道单一的现象, 加上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 导致了网络技术硬软件建设缺乏资金来源,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偏远地区尤其突出, 很多地区的网络技术应用的设备系统出现“年龄化”的现象, 技术也跟不上来, 严重制约水利防汛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 也从另一方面, 影响了水利防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 应当将网络技术的应该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予以足够重视, 加强组织和领导, 因地制宜, 结合自身情况, 采取各种市场化手段, 抢抓机遇, 增加资金来源, 扭转网络技术应用的资金困难的局面。在保证地 (州、市) 级水利防汛网络技术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 加强农村水利防汛网络技术的应用。

2) 网络技术的应用适应性有限, 技术开发和利用滞后, 应加大水利防汛网络技术应用的更新升级力度, 不断研发适应性更高的专业性产品。

目前的水利防汛网络是在统一的技术结构下实现的, 加上部分地区水利防汛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出现了水利防汛信息源基础资料不完善的问题, 给网络技术应用系统的开发造成影响, 再加上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成本较高, 网络技术的开发科技含量高, 实施难度大,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开发和利用。因此, 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网络技术科研成果, 加大对水利防汛较为成熟的网络新技术的引进, 试点研究, 与各单位和部门协调合作, 统一规划开发, 建设适应性强, 推广应用普遍具有多单位有共性需求的通用水利防汛网络技术及其成果;另外, 还应该理顺水利防汛网络技术应用维护和升级责任管理制度, 确保水利防汛网络技术系统稳定可靠, 有条件的地区, 还应探索技术研发的模式, 采取“以项目带动产品”的形式, 研发更高水平的水利防汛专业产品, 提升网络技术应用开发升级水平

3) 网络技术应用维护管理水平较低, 技术人才困乏, 应该加大网络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不断提升网络技术应用管理水平。

许多水利防汛网络技术系统建成以后,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之受资金和人员的制约, 给网络系统设备的维护, 软件的更新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信息化建设要求, 人才队伍所改观, 但离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还有一些差距, 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才, 人员结构相对较少, 知识老化, 技能落后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人才需求研究和发展规划, 做好人才培养的机会。具体到水利防汛网络技术人才, 就是要加强人员的网络技术知识培训, 建立健全相关技术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 形成骨干力量, 还应加强与各科研单位和高校交流合作, 采取多种形式, 造就一批既懂网络系统开发技术, 又懂得技术应用管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提升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应用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 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和推广将越来越广泛, 随着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GIS和GPS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类网络技术综合应用进一步加强, 我们应该加大对各类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力度, 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 更好的服务于水利防汛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实现现代水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摘要: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和支撑, 对防汛抗洪出现的汛情、险情、灾情进行有效的监测, 大大提高了防汛抗洪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 研究开发利用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实例, 并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术,水利防汛,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武轶尘.浅议网络环境下的水利信息工作[J].山东水利, 2005 (7) .

上一篇:汽贸资源部工作流程下一篇:校园迎新年元旦晚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