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精选12篇)
防汛工作 篇1
一、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河道防洪标准低, 堤防险工隐患多。
太康县主要河道防洪标准低, 中小型排涝沟渠大部分不够标准, 多处淤堵, 洪水不能及时排除。涡河县城段防洪护岸年久失修, 损坏严重;淤积严重, 亟待清淤, 排泄能力下降。
2. 因为管理力度小, 黑河河道、平堤耕种、边坡种植、河
底采砂、河内打坝、倾倒垃圾等现象在全县10多条河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蓝河任庄段河床内植树成林。
3. 为加强气象、水情预报、测报和洪水调度工作, 县防汛
工作要求各乡镇、村、单位都要指定一部防汛专用电话, 明确专人值班, 确保讯令讯情畅通。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遇突发汛情、险情、灾情能够及时上报, 但由于怕担责任, 存在粗报、滥报现象。值班人员业务水平低, 遇到事情含糊其词说不清, 有的上级来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有的单等上级领导来处理, 有的夸大其词遇到情况不加分析, 不管大事小事盲目上报。
4. 特大防汛、水利建设资金、年修经费少。
县防汛办信息传递系统落后, 电脑落后老化, 经常出现故障;摄像机、照相机也损坏严重。
二、防汛工作改进办法
1. 加大执法力度, 使河道管理走向法治管理的轨道。
一是建立河道执法队伍。二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理论及办案程序培训, 增强执法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三是在执法过程中, 对违返国家水利法规, 破坏河道工程设施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据《水法》、《防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四是执法列位, 坚决制止行洪河道滩地兴建任何违章建筑。通过严格执法, 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守法意识。
2. 加大清理障碍物的工作力度。
大多数河道阻水障碍物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限期清除和加以改建。特别是在汛期前, 应该清除的必须清除, 另外, 对淤积较严重的河道要及时进行清淤处理。一方面要积极筹措清淤资金;另外一方面要落实责任制、责任人, 确保不出问题。在各河道滩地内, 坚决杜绝种植高秆农作物, 确保行洪安全。
3. 加强堤防工程管理。
堤防是确保行洪安全的屏障, 对堤防要经常进行检查。检测堤防断面小的地方进行加高培厚, 堤防密实度低的堤段进行灌浆处理, 消除堤防隐患。植树种草不仅具有固土、防风蚀、防冲刷作用, 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所以要大力提倡。为了保证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4. 要从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雨水情报信息下传通报制度、防汛指令的传递和反馈制度、汛情的汇集上报制度。
各种汛情都必须由各级防汛指挥部逐级上报, 防汛指挥部命令由各级防汛指挥部统一下达, 避免令出多门, 信息混乱, 贻误抗洪抢险时机。凡是因汛情传报和处理不及时而造成灾害损失的, 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 加大防汛知识培训力度, 提高防汛水平。
由于基层的技术水平有限, 对防汛软件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防汛要求, 满足不了防汛需求。所以要增加、更新办公设备, 依照有关规定配备计算机、数码相机等。多组织有关防汛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防汛办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参加培训, 保证培训时间, 注重培训效果, 并对培训工作进行考评, 由此来不断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防汛办公室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 提高工作效率。
6.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防汛经费的投入, 加强防汛经费的使用管理。
防汛办要负责防汛经费使用计划, 掌握部分防汛办公经费, 可对应急度汛工程项目提出具体安排意见, 对其他防汛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合理意见。
防汛工作 篇2
关于印发《**镇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 各部门:
现将《**镇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镇人民政府
2020 年*月*日
**镇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 县政府 县防办关于隐患排查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防汛减灾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内容
全镇***个村(社区)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学校 医院 场镇 集市 旅游景点 群众安置点等重要场所,重点排查山洪灾害易发区 水库水电站 江河防洪工程 重要城镇 在 建涉水工程等部位。
(一)山洪灾害易发区
监测预警 转移避险责任人是否上岗到位,履职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制定具有 可操作性的防御预案;是否配置预警设施设备;转移路线 安置点选择是否合理,以及安置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宣传 演练;是否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是否设置危险区警示标识标牌;危险区群众是否掌握避险常识,是否了 解预警信号 转移路线等。
(二)江河防洪工程
是否设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是否制定具有 可操作性的抢险应急预案;是否
设置监测设施设备;是否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并据此开展工作;是否对险工险段进行处置或落实应急度汛措施;是否存在 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工程安全。
(三)水库水电站
是否设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汛期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是否建立巡查 监测相关制度并据此开展相关工作;是否制定具有 可操作性的应急抢险方案;是否在 汛限以下运行;是否对大坝 溢洪设施等主要部位进行安全监测;是否属于病险水库,是否开展整治或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大坝下游泄洪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 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库区或大坝 溢洪设施等主要部位安全。
(四)重要城镇
是否制定具有 可操作性的防洪应急预案;排涝设施设备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全面掌握沿江(河)低洼地带 下穿隧道 地下空间等易涝区 部位情况,是否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标牌,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
(五)在 建涉水工程
是否落实专门的防汛机构及监测预警 转移避险等相关责任人;是否制定具有 可操作性的应急抢险预案;营地选址是否科学合理;应急转移路线及安置区域是否明确;是否存在 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工程 营地等区域及施工人员安全。
二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此次排查工作,各级防汛行政责任人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要逐一梳理区域内的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对象,明确内容和要求,科学制定方案,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落实责任分工,确保排查工作有 序推进。对因责任不 落实导致隐患排查有 遗漏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执纪问责。
(二)全面摸排,不 留死角盲区
我镇要对镇内所有 山洪灾害易发区 水库水电站 江河防洪工程 重要城镇 在 建涉水工程等部位,按照查缺补漏 消除盲区 堵塞漏洞的原则,逐一开展防洪安全隐患排查并登记造册,务必确保全面覆盖 一个不 漏。要建立确认机制,排查结果要经被排查对象有 关防汛责任人签字认可,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排查工作扎实开展。
(三)边查边改,及时消除隐患
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均要建立台账,列出问题清单 措施清单 责任清单,逐处逐项明确整改时限并销号。要按照边排查边整改的要求,查清一处,立即整改一处,对暂时不 能完成整改的,要制定预案,加强监测预警,落实应急措施,全力确保度汛安全。
(四)加强警示,增强避险意识
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要在 第一时间告知当地政府和有 关部门,并通过广播电视 网络 微信 短信 明白卡和设置警示标识标牌等方式,广泛告知受威胁群众,确保告知率 知晓率两个**%。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 培训 演练力度,全面普及日常防灾避险知识,增强主动避险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三 工作部署
(一)组织形式
我镇要认真组织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县防指及时跟踪督促指导,市防指采取随机抽查 督查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县区按期按要求完成排查 整改工作。
镇级水利 国土 住建 交通 经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系统防汛安全隐患排查 整改工作。
(二)时间要求
本次排查工作周期为 1 个月,即 2020 年*月*日至*日。
(三)报送方式
在 工作开展期间,按照“一日一报”原则,我镇及时将当天的排查结果报县防指。
我镇要落实专人负责联络 收集相关部门每日工作成果并汇总上报。
农业部紧急部署当前防汛抗旱工作 篇3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今年粮食生产开局较好,夏粮首战告捷。但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关键在防灾减灾。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重要性,把防汛抗旱摆在当前农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坚持抗灾夺丰收的劲头不放松,扎实开展“强化服务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服务,科学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责任,把防汛抗旱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测,搞好灾情研判。各地要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灾情预警信息。组织各方面专家准确研判灾情发生发展趋势,分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抗灾措施。特别要针对今年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的情况,密切关注北方秋旱和东北早霜、南方低温阴雨和寒露风,超前研判,有效应对,做到趋利避害,科学防范,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洪涝、干旱、高温等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及时落实防御措施。
三、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要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灾情,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灾种、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东北地区要突出防秋旱和早霜,科学调控肥水,促进早生快发,确保安全成熟。南方地区要突出防高温热害、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特别是双季稻区要抢晴抢收,及时腾茬,适时移栽,落实好面积。要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安全齐穗。黄淮海夏玉米产区要突出防范夏秋旱,对受旱田块要适时浇水保苗,促进正常生长发育。西北和西南地区要突出防范干旱和低温阴雨。近期遭遇台风和洪涝灾害的地区,要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
四、强化督导,狠抓措施落实。要加强汛期值守,做好灾情调度,及时反映灾情动态。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受灾地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对重灾区要采取蹲点包片,落实专人指导、专人负责,指导地方抓好防灾抗灾。要认真做好种子、肥料和柴油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指导受灾农户及时改种短生育期农作物,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
(农民日报)
隆德县防汛抗灾工作方略 篇4
1 加大巡查, 及时排险
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及后期天气变化形势, 专题研究部署, 认真组织有关部门, 立即在隆德县开展一次以防汛保安全为主的大排查活动。险情排查活动要以强降水可能带来的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为重点, 对容易出现险情的地方及重点河段、重要设施、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排查, 对存在的问题要逐一制定整改方案, 及早整改完善。同时, 要尽快解决挤占河道的违法行为, 加强山洪预警系统管理和山洪沟防洪治理、疏通工作, 确保重点河流、重要泄洪通道行洪安全。前期洪水的水毁致使后期的防范能力降低, 抵御后期洪水能力下降, 要尽快修复, 以免发生因洪而旱。
2 加强预警, 积极预防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前预防和预警, 加强雨情水情汛情分析研判, 强化信息共享, 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严密防范强降水和高山融雪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要进一步落实好群测群防群控机制和措施, 将工作重点放到街道、村组 (社区) , 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村、到户、到人基层。同时, 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的拦洪消峰作用, 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
3 加强水工程管理, 尽快整改
水利部门要加强在建和已建水利工程应急管理, 强化管理责任, 落实防汛措施, 确保安全度汛。特别是要加强水库汛期运行管理, 坚持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的原则, 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或人为加大水库泄量。对出现违规超蓄的水库要建立督导整改清单, 限时整改到位;对于屡教不改的水库, 可加大处置力度, 确保水工程及下游防洪安全。
4 做好避险疏散转移, 确保安全
各乡镇要全力保障人员安全, 在可能出现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险情发生前, 或者水库需大量予泄洪水时, 及时组织实施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安置工作, 特别是要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转移避险措施, 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总结发现近来年绝大多数灾害为山洪灾害, 因此, 要强化对工矿企业、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区的防汛安全管理;加强对富民安居、抗震安居、农户定居等惠民生项目的管理, 将房屋建设在安全区域, 远离山洪沟、行洪通道、低洼地及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区。
5 完善预案, 加强演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近年来的特点和来洪情况, 迅速开展预案修订, 切实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地要组织指导辖区各乡镇、各水利发电企业修订完善防洪应急预案。要按照各项应急预案要求, 科学制定抢险程序、抢险手段, 积极开展防灾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自身安全保障能力。特别是要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 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在校学生、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加强预案培训演练。确保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有序有效实施转移安置和救援工作。同时, 要进一步抓好防汛救灾队伍建设, 明确抢险队伍职责, 加大队伍建设投入。
6 加大投入, 储备物资
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防洪物资投入, 切实做好抗洪抢险物料的储备和补充、机械的组织到位工作, 确保防洪物资准备数量足、种类齐、定点到位, 关键时刻能用到。易引发山洪地段要进一步搞好避险场所建设, 加强汛期交通疏导, 做好饮水、食物、帐篷等必要物资储备, 确保转移安置需要,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真正做到抢险物资准备到位、避险场所准备到位、转移安置准备到位、交通疏导准备到位。
7 加强宣传, 正面引导
2011年防汛防台防汛工作总结 篇5
防台防汛工作总结
近年来,气候状况不容乐观,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极端气候台风、暴雨灾害事件多发。针对今年防台防汛形势,按业主、监理以及局公司防台防汛文件的统一部署,我项目部从5月下旬至今开展了防太防汛多项工作,项目部按照业主、监理单位的防台防汛要求,早研究、早部署,认真组织今年的防台防汛工作。通过检查,摸清情况、发现问题、落实措施、督办整改,为做好今年防台防汛工作打下基础。现将前阶段的防台防汛工作总结如下:
一、防台防汛工作开展情况
上海每年六月份以后开始进入主汛期和台风季节,项目部于五月下旬开始对今年防台防汛工作做准备,5月24日召开防台防汛安全专题会议,并做出今年防台防汛安全总体部署工作,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挂帅的防台防汛领导小组以及防台防汛抢险突击队,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对项目部施工工人进行防台防汛安全专项教育,布置了台风汛期期间工作协调、指挥和值班制度。对工程关键部位进行加固,检查并疏导、疏浚排水、降水系统,检查加固了临时用电管线线路及临时设施房屋。具体情况如下:
针对今年第九号强台风“梅花”,上级领导进行了详细的防台防汛安全指示,项目部也及时了解“梅花”动向及其他相关信息,并针对台风“梅花”召开防台防汛安全专题会,本工程室外施工工作全部暂停,-1-
项目部领导成员全部留守项目部值班并部署防台防汛工作。
1、台风、暴雨期间随时跟进天气动向,施工人员避免外出活动。必须外出时应做好自身安全工作。工地值班巡查人员禁止一人外出,外出巡查事先应了解施工现场及路途状况,不能单独行动,保证人身安全。
2、针对大型机械设备。本工程PHC桩机和履带式起重机高度均超过20米,在梅花台风来临前已按照防台防汛会议要求放倒起重臂,防止发生机械倒塌事故。高处作业车、桥式起重机及时运行至避风处并加强监管。
3、对项目部及分包生活区临时设施进行检查加固,对已松弛的缆风绳及地脚螺栓进行加固或进行更换,缺少的或损坏的部分追加缆风绳。
4、项目部对施工便道两旁的“五图二牌”及其他安全或宣传标语回收或加固。防止在台风期间被吹坏吹走。
5、项目部及时派电工、焊工等专业人员及时对施工现场的电箱、电焊机等其他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收回对线路进行埋地等处理。
6、编制好防台防汛应急救援和响应预案,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坐出相应改变和完善,进行防台防汛演练等。
7、项目部为做好防台防汛工作,准备了较充分的物资准备,应急灯、蛇皮袋、铁锹、潜水泵、药箱、担架、雨衣、雨鞋、对讲机、绳索、应急车辆等。
二、防台防汛工作不足之处
1、部分人员防台防汛意识不强。近几年上海长三角附近没有经历过大的台风暴雨天气或者有台风对上海本地影响不大,导致部分人员思想麻痹,不以为然。项目部以后应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人员的防台防汛教育工作,并及时宣传防台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2、施工现场部分安全措施不完善。部分围栏和其他遮护设施损坏,部分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施工现场防台防汛相关警示标志没有及时跟进等。项目部在以后的防台防汛工作中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
三、防台防汛工作展望
项目部将及时根据上级领导、和单位指示以及天气变化情况,高度重视,积极准备,防患于未然。积极查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做细、做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防汛工作有序、有力开展。进一步完善防汛各项责任制。做到预警响应及时,组织指挥到位,灾情处置有力。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信其大、不信其小”的高度责任感,对待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灾情。吸取以往防台防汛安全防范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防台防汛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向其他兄弟单位学习防台防汛先进经验,探索防台防汛工作新路子、新方法。推进防汛工作更为科学理性、从容应对。
防台防汛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今后的防台防汛
工作中,项目部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宣传,不断提高防台防汛意识,确保防台防汛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要进一步完善防汛能力建设;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恪尽职守,齐心协力,不断推进防台防汛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本工程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为本工程圆满竣工做出最大努力。
*************局有限公司
****公路新建工程*****标项目部
防汛工作 篇6
每到一处,何洪波都深入重点防汛地段,实地了解汛情、查看水情,看望守护在防洪一线的干部群众,仔细询问防洪工程建设、防汛物质准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详细听取乡镇、村相关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关于水情动态以及防汛人员值班值守等情况的汇报。
何洪波强调,当前正值汛期,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防灾避险意识,重点落在地质灾害的防御上,对于地质灾害点的应急防御工作必须有详细科学合理的举措方案,其中关键是人员转移,要把握时间节点,做好应急避险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搞好隐患排查,抓好滑坡、泥石流、采空沉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等重点防控,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将责任明确到部门、落实到个人,把当前防汛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全面提高防汛抗灾能力,确保大汛面前无大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浅论防汛抗旱工作措施 篇7
对产生径流的坡面, 应根据地形条件, 采取水平阶、窄条梯田、鱼鳞坑等蓄水工程;对径流汇的坡面, 应根据地形条件, 采取水窖、涝池、蓄水池、沉沙池等径流拦蓄工程;项目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及西南石质山部分地区, 应结合项目工程供水排水系统, 布置专用于植被绿化的引水蓄水、灌溉工程。降水渗蓄利用工程总体上讲就是两种方式, 一是就地入渗, 二是贮存利用。
(1) 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 其雨水应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 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2) 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设工程的庭院、广场、停车场及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 应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 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3) 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 其路面雨水应结合沿
线的绿化灌溉, 设计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相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 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须低于周围地面, 但与地面高差最大不应超过20cm。
2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1 基本资料
(1) 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应收集工程所在地区年降水量资料和多年平均年蒸发量资料, 并分析计算得出多年平均保证率为50%、75%及90%的年降水量。无实测资料地区, 可查本省 (市、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及C。等值线图求得。
(2) 对拟作为集流面的屋顶、庭院、广场、公路、道路等的硬化地面面积进行测算。
(3) 一般情况下可不测绘地形图, 但应有蓄水设施及灌溉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高差资料以及拟建工程位置的土质或岩性, 必要时宜有1/500的局部地形图。
(4) 应对相邻区域内已建集雨工程的集流效率, 蓄水设施的种类、结构和容积, 提水设备、节水灌溉设施以及节水灌溉制度和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5) 对工程实施范围内可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绿地种类、面积与需水、灌溉情况以及土壤质地应进行调查。
(6) 对当地水泥、钢筋、石灰、防渗膜料以及砂、石、砖、土料等建筑材料的储 (产) 地、储 (产) 量、质量、单价、运距等应进行调查。
2.2 集雨工程规划
(1) 供水标准的确定
开发建设项目硬化地面集蓄的雨水, 一般存在轻度或微度污染, 只考虑作为绿地灌溉、小型加工业和工业供水水源。
1) 绿地灌溉供水量应根据本地区树、草的需水特性和可能集蓄的雨水量, 采用非充分灌溉的原理, 确定补充灌溉的次数及每次补灌量。缺乏资料时, 灌水次数和每次灌水定额可参照表645-1的规定取值。
式中Md——全年灌溉水量, m3/hm2;
β——非充分灌溉系数, 取0.3~0.6;
N——农作物、果树或林草全年需水量, m3/hm2;
Pe——农作物、果树或林草生育期有效雨量, mm;
Ws——灌溉前土壤有效储水量, 缺乏实测资料的地区可按N15%~25%估算;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可取0.8~0.95。
2) 小型加工业供水应按照节约用水、提高回收利用率的原则,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定或参照《农村给水设计规范》进行。
3) 工业供水应按照节约用水、提高回收利用率的原则,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定。
(2) 工程规模的确定
1) 集流面面积确定
(1) 供水保证率应按表2的规定取值。
(2) 一种用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流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W—一种用途的年供水量, m3;
Si——第i种材料的集流面面积, m2;
Pp——保证率为户时的年降水量, mm;
Ki——第i种材料的年集流效率 (%) ;
n——材料种类数。
(3) 几种用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流面总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Si——第i种材料集流面总面积, m2;
Sij--第j种用途第i种材料的集流面面积, m2。
(4) 年集流效率应根据各种材料在不同降雨情况下试验观测资料确定。缺乏资料时, 可参考表6-6-3取值。
2) 蓄水工程容积的确定
蓄水工程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V——蓄水容积, m3;
W——全年供水量, m3;
α——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 取0.05~0.1;
K——容积系数, 半干旱地区灌溉供水工程可取0.6~0.9, 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取0.25~0.4。
(3) 集雨工程设计
1) 集流工程
(1) 集流工程应由集流面、汇流沟和输水渠组成。当集流面较宽时, 宜修建截流沟拦截降雨径流并引入汇流沟。
(2) 屋顶集流面可采用接水槽或在屋檐下的地面上修建汇流沟汇流。利用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作为集流面时, 均应修建汇流沟。汇流沟可采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块 (片) 石、砖衬砌的矩形、U形渠或土渠。汇流沟的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 衬砌渠 (沟) 一般不宜小于1/300, 土渠 (沟) 不宜小于1/500, 断面尺寸应按汇流量确定。
(4) 节水灌溉系统及灌溉制度
1) 利用集蓄雨水进行灌溉时, 应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集雨滴灌、微喷灌工程设计应符合SLl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 宜采用定型设计。小型集雨喷灌工程的设计应符合GBJ85--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 设备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
2) 应采用非充分灌溉方法, 以提高灌溉水生产率为目标, 根据当地降雨和植物需水规律, 分析确定影响植物生长关键缺水期及需要补充的灌溉水量, 进行关键期补水灌溉的灌溉制度设计。资料不足时, 集雨节灌的灌水次数和定额可参照表1取值。
3 降水渗透利用工程
降水渗透利用工程是一项新技术, 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 对于我国大城市和开发区及大型开发建设项目, 由于地面硬化、地下水开采过度等导致局地水循环破坏的地区, 通过降水渗透利用工程, 既可补充地下水, 又可以减少泄洪径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降水雨水渗透利用技术在设计方面尚处于初步阶段, 以下介绍的几种较适用于我国城市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 供参考。
3.1 渗水管
渗水管是多孔管材, 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渗水管向四周土壤层渗透, 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少, 管材四周填充粒径20-30mm的碎石或其他多孔材料, 有较好的调蓄能力。缺点是发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时, 很难清洗恢复, 此外, 不能利用土壤表层的净化作用。该方法对水质有一定要求, 应不含悬浮固体。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渗透性好的地区、旧排水管网改造利用地区和水质较好的地区适用该法。
3.2 渗水沟
渗水沟是采用多孔材料或是自然的带植物浅沟。底部铺设透水性好的碎石层。屋顶花园十浅草沟雨水处理系统是典型的雨水渗透处理利用系统。屋面雨水先流经屋顶花园进行渗透净化, 而后与道路雨水一并进入凹式绿地, 流人浅草沟。浅草沟由上至下可分为两层, 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 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 深度不超过0.3m, 通过土壤与植物的处理作用净化雨水, 同时种植的植被绿色可以很好融人到建筑周围的生态景观当中。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颗粒, 例如砾石或熔岩颗粒等, 可储存大量雨水, 并逐渐将雨水释放以补充地下水, 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人市政管网。
3.3 渗水地面
渗水地面分为天然渗水地面和人工渗水地面。前者以绿地为主, 其透水性好。能美化环境并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但其渗透流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人工透水地面是人工铺设的透水性地面, 如多孔沥青地面、碎石地面和草坪砖地面等, 多铺设在道路两侧的透水人行道、停车场等地段。其主要优点是利用了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对预处理要求低, 技术简单;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所限, 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渗水地面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4 渗水洼塘
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 补给地下水。种植草坪的洼地对雨水不仅有调蓄作用, 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同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渗水池塘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比洼地深的雨水滞蓄和人渗设施, 其周围一般种植树木, 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3.5 渗水浅井
渗水浅井类似于普通的检查井, 但井壁做成透水的, 在井底和四周铺设10~30mm的碎石, 雨水通过井壁、井底向四周渗透。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和所需的空间小, 便于集中管理;缺点是净化能力低, 不能含过多的悬浮固体, 需要预处理。适用于拥挤的城区地面和地下可利用空间小, 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渗透性好的场合。浅水井的另一作用是雨水地下人渗。地下人渗是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或者表层有较浅的不透水层时, 挖穿不透水层, 在透水层开挖入渗沟, 沟内铺设带孔的透水管, 周围填装直径16~32mm的砾石, 透水管连接浅水井。浅水井将收集到的屋项或道路等不透水地面产生的雨水, 用管道输送到人渗沟内的透水管, 沟内充填的砾石和管道有一定的蓄水空间, 可存储一部分雨水, 并使雨水通过周围的土壤下渗。
以上工程可以与雨水收集结合, 经自然净化处理排人预定人渗区域。这种整体的雨水收集与人渗系统可分散控制来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负担, 并涵养地下水资源。该技术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可广泛应用于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城市。但是, 这种技术完全依赖自然的净化机理处理雨水, 它需要占用较多的城市空间, 无法适应建筑密度高且改建困难的城市;另一方面, 由于该技术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有限, 所以当地雨水回用水质要求较高时, 就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才能使用。
摘要:确定各种不同型式的降水蓄渗工程位置, 查明地质条件, 确定断面尺寸及基础处理方式, 做出施工组织设计。全面抗旱是指从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转变为包括生态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从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从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防旱。
关键词:防汛抗旱,完善水利设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邹平县防汛工作的经验做法 篇8
1 汛前周密准备
邹平县依据本县的实际情况, 汛前针对各防洪河道、山区水库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着抓早、抓实的原则, 从防汛检查、水毁工程修复、料物号备、队伍组织、防汛责任制落实和防汛预案制定等方面, 积极开展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1) 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防汛责任制, 落实分级分部门负责制, 层层分解任务, 严格依法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部门责任制、包工程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明确防汛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 修订各类防洪预案。
(3) 组织落实防汛队伍和防汛物资。
(4) 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汛前检查。对辖区内的防洪工程、防汛通讯设施及雨量遥测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如邹平县防汛办在汛前组织人员对小清河、杏花河和孝妇河3条骨干河道及23座山区小型水库、113座塘坝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 并且按照“谁设障, 谁清除”的原则, 督促群众清除阻水林、阻水房等阻水障碍, 并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
2 汛期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每年的6月1日—9月30日, 邹平县防汛办严格实行定人定岗24 h昼夜值班, 主动、迅速、及时且详细地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 保证信息畅通。
3 科学防汛、全民防汛、自觉防汛
邹平县防汛办公室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 以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为目标, 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实行科学防汛, 号召全民防汛, 实现了群众自觉防汛。
(1) 组建防汛专家组。从邹平县水利局局直属各单位中, 调选业务熟练的骨干技术人员和中层领导组成防汛专家组,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 专家组将在第1时间进行会商, 达成科学可行的救灾减灾方案, 将群众损失减到最小。
(2) 邹平县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轮流安排防汛值班车。同时, 邹平县运输公司在汛期准备2辆运输卡车, 加足油, 随时待命, 随调随到, 备作防汛工作应急车辆。
(3) 水利局全体职工共同自觉防汛。防汛工作不仅仅是防汛办公室自己的事情, 在邹平县的水利职工心中, 时刻牢记防汛安全是第一要务, 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全县的防汛安全。2009年5月9—10日, 邹平县普降大雨, 日降雨量达到160 mm, 最大点青阳站达到185 mm, 为邹平县有降雨资料以来的最大一次降雨。大雨来临, 邹平县水利局的领导干部、专家组成员和防汛办成员均自觉主动及时到岗, 技术人员与群众一起到田间地头帮助疏通排水沟渠, 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小。
4 加大工程建设力度
近年来, 邹平县水务局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 积极对山区病险水库逐步进行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后的水库, 大大减小了邹平县防汛工作的压力, 同时又保障了当地的工农业用水。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 为邹平县汛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5 汛后总结
每年汛后, 邹平县防办均会对当年的防汛工作作自我总结, 查一查防汛工作中有哪些工作做的比较好, 哪些工作还存在纰漏。同时, 还会向相关的业务部门争求建议和意见, 集思广益, 确保下一年的防汛工作再次圆满成功。
论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现状 篇9
1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特点
1.1 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及科学运作。
后勤保障组局长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防汛物资仓库, 及时的核查防汛物资的现存状况;电力部门的领导也带领部门的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逐站检查, 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抢安组也在局长的带领下到各区查看转移安置准备的情况;水文气象站也及时的报告降水及灾害天气。
1.2 正确决策, 科学指挥。
在汛期的前后, 各级领导要深入责任片进行认真细致的安排防汛布署工作。在研究防洪救援方案时, 要深入到所包堤段进行实地查看, 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各级领导在深入到责任段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时, 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各级的乡镇领导也应按照防汛会议的内容来制定乡镇的防汛抗旱意见, 责任到人。
1.3 群众积极的配合防汛抗旱工作。
各单位都积极的响应市防汛指挥部的号召, 认真的落实各自的责任。电力局成立了电力抢修队;卫生部门也成立了医疗救援队;民政局也成立了救灾移民小分队, 筹集防汛物资。在今年的五常市防汛工作中, 各部门都在紧密的配合, 完善各方面的制度, 以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几大关系
2.1 防汛抗旱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是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 自1949年以来, 我国因洪涝灾害而造成的农田受损达到了一亿多亩。因干旱而造成的城市缺水现象也十分严重, 因此, 水旱灾害成为了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及改革发展, 关系到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及生态的安全, 因此, 防汛抗旱工作成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试想如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期处于洪涝灾害的威胁之中, 那么经济建设就无法顺利的展开。因此, 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 从加强防汛工作、制定防汛抗旱的政策法规出发,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 提高整体的防汛抗旱水平,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2 人与洪水的关系。
人与洪水的关系实际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新时期。为了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 人类也必须要增强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科学的防控洪水, 及时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 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在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时, 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类对河流的治理要致力于改善河流固有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 维持河流的健康。人类应与洪水协调共处, 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此外, 各地区还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提高工程的保护标准。
2.3 人与人的关系。
防汛抗旱工作关键在人,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在防汛抗旱工作中, 我国所实行的是洪水的风险管理。从长远发展的情况来看, 洪水的风险性必然决定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 甚至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使厉害关系更为紧张。我国的治水政策要重点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这样治水工程才有出路。我们将人与自然的矛盾转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是不利于发展的。
3 防汛抗旱工作采取的具体措施
3.1 认清形势, 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意识。
自1998年的大水之后, 全市领导及群众都十分关心防汛抗旱工作, 并积极的参加防汛抗旱,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认识到防汛抗旱的重要性同时, 也要注意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3.1.1 不能有盲目乐观的情绪。
不能因为当前的一些成果, 就产生了懈怠的情绪, 应该时刻的保持头脑清醒, 加强各方面的措施, 使工作顺利进行。
3.1.2 内河的提防标准不高。
在防洪抗旱工作中, 一定要处理好水库的经济效益与安全运行的关系, 将防汛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水库是影响防汛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 要超前预测, 搞好水库的运行。
3.2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都有不同的汛情和旱情发生, 我们必须要寻求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防汛抗旱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筹指导, 深刻领会防汛抗旱的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程的有效措施。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防汛抗旱工作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无论是对防洪、还是对抗旱的预防, 都应该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好人民的安全。
3.2.2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五常地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 但是由于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因此, 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就要切实的转变工作方式, 以大局为重。为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还要加强水源工程, 合理的配合水资源, 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灾情对五常的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3.2.3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
防汛工作所执行的是“以防为主, 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抗旱工作实行的是预防为主, 讲求效益, 从全局的利益出发;总之, 要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预案, 加强指挥体系的建设, 为科学的治理灾情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3 落实各方的职责, 确保防汛抗旱工作能顺利的展开。
防汛抗旱工作的任何环节都不能懈怠, 各个单位和部门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按照媒体公布的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人名单, 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防汛抗旱的责任人要定期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一起组织好群众投身于防汛抗旱的救灾斗争中。此外, 对各地的汛前检查要及时落实到实处, 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制定出可行的工作方案。一旦有险情发生, 可以拿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 以各种手段来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进行防治及风险的预测。
参考文献
[1]张红莹, 李丽.国内外的防洪抗旱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
农业部紧急部署农业防汛抗灾工作 篇10
自5月下旬以来,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天气, 降雨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造成农田被毁, 农作物被淹, 并给部分地区早稻、中稻、棉花、柑桔、果蔬等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据预测, 今年汛期我国主要多雨带位于华南大部、华北中部至淮河流域一带, 淮河、黄河、珠江等流域以及长江上游发生极端强降雨和大洪水的风险性很大, 东北、江南、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可能发生严重干旱, 东南沿海地区遭受严重台风灾害的机率很高。对此, 危朝安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清做好今年防汛抗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和灾情调度。
各地要加强应急值守, 坚持24小时值班, 强化灾情调度, 搞好灾情会商, 确保信息调得上, 情况说得清, 影响分析得透;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联系,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灾害动态,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指导农民提前落实防范措施。近期要重点关注强降雨天气造成的灾情及影响, 遇有灾情要及时上报。
二是科学指导抗灾救灾。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掌握和熟悉农业抗灾知识, 结合灾害影响、作物受灾程度和抗逆性特点, 加强灾后恢复的分类指导, 能保则保, 需补则补, 应改则改, 切实提高抗灾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及时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 指导农民抓紧落实排水降渍、扶苗洗苗、追施肥料等灾后田间管理措施, 促进受灾作物及早恢复生长。
三是确保恢复生产物资供应。
在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和制定补种改种方案的基础上, 要及时调剂调运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 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物资保障;要积极组织农机投入, 抢排农田积水, 修复水毁农田, 尽快恢复生产能力。
四是做好防大灾抗大灾准备。
防汛工作 篇11
强化指导服务 抓好生产恢复 减轻灾害损失
入汛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汛情来势猛。特别是6月30日至7月3日鄂、皖、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南方多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据中央气象局预计,7~8月长江中游、江淮、江汉、黄淮、华北东南部、东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部分地区流域汛情和农业灾害偏重。为此,农业部高度重视,再次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当前农业防汛抗灾工作。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农业防汛抗灾的关键时期,农业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抗灾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自觉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及早安排部署,加强指导服务,科学有效应对,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指挥到位,服务到位,努力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搞好生产恢复。迅速组织专家评估灾害影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业部门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灾情,因地制宜落实救灾措施,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要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及时疏通沟渠,抢排明水,排涝降渍,尽快修复水毁农田。对受淹的水稻,要及时查苗、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对旱地作物,要及时中耕松土,壅土培蔸,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因灾绝收地块,要结合农时季节和地区特点,指导农民及时查苗补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指导养殖户尽快修复受损生产设施,及时清淤消毒,净化水质。要根据改种需要,及时调剂调运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疫苗等生产资料,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物资保障。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动植物疫病及鱼类病害暴发风险较高。要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防范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充分利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因灾死亡牲畜的无害化处理,确保灾后无大疫。做好鱼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加强指导服务,帮助灾区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重大天气变化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及早落实防灾减灾的各项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坚持主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灾情调度,实行灾情日报制度,及时反映洪涝灾情和防汛救灾工作进展。要组派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重灾区,采取包县、包乡、包村等形式,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在西宁市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6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植保站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植保学会有关专家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推进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国植保学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有关专家围绕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做了大会报告,青海、新疆、山西、江苏、山东、广西、河南、湖南、天津、四川、陕西等省(区、市)大会交流了本省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情况,与会代表还重点研讨了“十三五”时期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达成了共识。
宁夏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篇12
关键词: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1 弘扬成绩, 克难攻坚,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 全区水利系统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水利工作的总体部署, 在厅党组的重视领导下, 凝心聚力抓落实, 克难攻坚促发展, 实现了重大水利工程的突破性进展, 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新胜利, 与此同时, 坚持科学防抗, 综合施策, 在抗御局地暴雨和干旱天气过程中, 周密部署, 准测快报, 有序调度, 在迎战近年来罕见的夏伏旱中, 充分发挥水利设施主力军作用, 通过抗旱灌溉, 解决临时饮水困难, 及时挽回了粮食, 挽回了经济作物损失, 抗旱减灾成效明显。
回顾总结一年来重大水利工程和防汛抗旱工作, 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绩, 主要是得益于厅党组超前善谋抓前期、抢抓机遇制高点、扭住项目不松劲、以干促批求突破;得益于区防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超前研判预测预警、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得益于多年工作实践中历练出的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务实奉献、敢于担当的专业技术队伍, 等等。这些都是该区治水兴水实践智慧的结晶, 也是该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和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还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亟待加快, 特别是有些重大水利项目的可研, 要尽快通过国家批复, 还有非常艰巨繁重的工作要做, 否则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二是随着隆德区重大工程相继进入全面加快实施阶段, 资金需求与投入矛盾更加突出, 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需进一步增强, 地方配套投资需进一步落实, 建设管理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据气象部门预测, 近年来该区水旱灾害呈增多增强趋势, 旱涝交替形势不容乐观。
新的形势下, 水利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部署要求, 为隆德持续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隆德区水利建设再次处在机遇的制高点上。对此, 要有所认识和思考, 进而去战胜之,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2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石, 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一代又一代宁夏水利人的矢志追求。凝聚无穷力量, 盯准目标节点, 提质加速建设,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一是不遗余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例如黑山峡河段, 要从全流域角度, 充分考虑各方意见, 统筹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 进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 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尽快增加实物工程量, 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同时协调督导地方全力推进各市县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确保顺利实现节点目标。二是加大协调力度, 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力争大型项目初步设计通过批复, 工程尽早开工、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查;配合加快各座水库前期工作, 攻克技术难点, 力争尽快立项实施。积极协调地方推进各个项目前期工作和立项审批, 夯实水利工程项目基础。三是切实落实好投资, 最大限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 主动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 争取加大区级财政水利投入。四是重视工程建设管理, 严格落实“四制”。切实履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职责, 加强动态监管, 有力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3 以人为本, 科学防抗, 努力夺取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
防洪保安始终是宁夏天大的事, 抗旱减灾关乎粮食安全, 防汛抗旱体现民生情怀, 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松懈, 各级水利单位要保持高度警惕, 宁可防其大, 不可防其小, 宁可十防九空, 不可不防万一。一要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依法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 逐级分解明确责任, 逐级公示责任人, 层层签订责任书, 层层传导压力, 不挂空档、不留死角, 做到横向全覆盖, 纵向全链接。抓紧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 及早落实组织保障和物资储备。突出抓好汛前检查、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等关键环节, 确保各项备汛措施落到实处。二要狠抓防汛抗旱项目建设。近年来是隆德区防汛抗旱专项建设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几年, 能否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既关系到能力建设进程, 又关系到“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各级水利防汛部门要抓住机遇, 咬定目标, 攻坚克难, 强力推进, 确保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抗旱规划实施项目、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山洪沟治理等专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三要抓紧水毁修复, 加强河道管理。抓住汛前有限时间, 多措并举加快水毁设施修复进度, 特别是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险工险段, 要采取特别措施限期抢修加固, 务必在汛前全面完成。加强河道防洪管理, 汛前对重点河流全面开展河道防洪专项整治, 依法清除河道行洪障碍, 特别要规范河道采砂秩序, 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为江河行洪畅通奠定基础。四要突出重点强化应急处置措施。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抗洪经验, 坚持实行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值守响应、转移避险、水库调度、宣传报道。五要扎实做好抗旱工作。密切监视旱情动态, 加强旱情评估分析, 科学调配抗旱水源, 扎实做好抗旱工作, 保障全省粮食安全。
4 结语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 宁夏年度水利投资连年攀升,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加快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深化水利改革等成效显著, 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也积累了许多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同强.宁夏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N].中国水利报, 2015-06-05 (005) .
[2]杨卫忠.加强省级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J].中国防汛抗旱, 2008 (3) :12-15.
[3]杨轶.完善机制科学防御应对水旱灾害有序有力有效[J].中国水利, 2015 (24) :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