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初探(共11篇)
应用初探 篇1
摘要:通过阐述时程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初步探讨怎样选择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及对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处理
关键词:时程分析法,弹性,时程,弹塑性,时程,地震波,时程曲线
1 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时程分析法是用数值积分的方法来求解运动微分方程。这种方法, 是从初始时间为零的时刻起算, 一个时段接着一个时段进行逐步的计算。但最初值是在初始时间为零的时刻, 依据系统初始设置的条件来确定的。在一步接一步计算的时候, 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时段都要利用前一时段的运算结果, 就是说由最原始的状态开始积分, 一步一步地积分, 一直到地震作用的结束。通过逐步积分, 可以得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从初始时的静止状态到慢慢地振动、一直到振动的结束, 这一全部过程地震反应情况。时程分析法能够反映结构在地震反应的真实过程, 能得到地震过程中各结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时的内力以及变形情况, 依据时程分析给出的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 从而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 进而对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 让结构设计更有针对性, 做到该大的地方大, 该小的地方小, 得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2 时程分析采用的方法分类及应用
2.1 抗震设计有三个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
(1) 第一个阶段:小震不坏 (即本地区发生地震时, 其地震作用影响小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划分的本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影响时, 主体结构没有损坏, 或者不需要修理, 就可继续正常地使用) ;
(2) 第二个阶段: (即本地区发生地震时, 其地震作用影响等同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划分的本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影响时, 主体结构可能有损坏, 或者经过普遍性地修理后就可继续正常地使用) ;
(3) 第三个阶段:大震不倒 (即本地区发生地震时, 其地震作用影响大于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划分的本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影响时, 主体结构已经损坏, 但是在这种罕遇地震影响下, 主体结构没有发生倒塌或主体结构破坏时没有危及到生命) 。
2.2 时程分析法分为弹性时程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两种方法
弹性时程分析法应用于第一个阶段多遇地震 (小震) 的补充计算, 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应用于第三阶段罕遇地震 (大震) 的计算。在第一个阶段抗震计算中, 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时, 计算所采用的结构刚度和阻尼比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而在第三个阶段抗震计算中, 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弹塑性变形计算时, 结构刚度和阻尼比依据结构以及主要构件所位于的非弹性状态, 在地震作用的不同时间段, 有可能取不同的数值。在大震作用下, 弹塑性时程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在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变形及内力变化情况, 同时也可以反应出结构构件慢慢出现裂缝、发生屈服、产生破坏直到倒塌的全部过程。
3 需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构范围
3.1 需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的结构范围
(1) 结构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 抗震设防类别为特殊设防类的建筑; (3) 依据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及房屋高度进行划分: (1) 场地类别为I、Ⅱ类场地, 8度,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7度,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 (2) 场地类别为Ⅲ、Ⅳ类场地, 8度, 高度大于80m的建筑; (3) 不限场地类别, 9度, 高度大于60m的建筑。
只要满足 (1) 、 (2) 及 (1) 、 (2) 、 (3) 其中任意一条者, 就要采用弹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3.2 需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范围
(1) 房屋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只要房屋高度大于150m, 不管结构采用什么结构体系; (2) 特殊设防类建筑; (3) 9度时重点设防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4) 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设计的结构; (5) 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但横向排架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场地类别为III、IV类, 或者横向排架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 (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但框架结构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 且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只要满足 (1) 、 (2) 、 (3) 、 (4) 、 (5) 、 (6) 其中任意一条者, 就一定要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4 选择时程分析用的地震波
4.1 选择的数目
当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计算时, 应依照设计地震分组和建筑所在场地的场地类别, 选择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实际发生过的强地震记录, 其中选用的实际发生过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数量不应多于总数的1/3。
4.2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选择, 应满足地震动三要素
(1) 第一是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值Tg要与设计特征周期值Tg相同或接近。8度和9度进行罕遇地震验算时的所采用的特征周期值Tg要增加0.05秒; (2) 第二是有效峰值加速度:规范规定的小震、中震、大震的加速度为有效峰值加速度, 不能直接用地震波数据中的最大值调整; (3) 第三是持续时间:一般取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 注意持续时间不是地震波总时间, 而是具有一定强度的地震波记录的时间。
4.3 时程曲线结果的判断
(1) 对比多条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这两者应该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所谓统计意义上的相符指的是, 两者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笔者理解的统计意义上相符, 主要指的是对应加速度时程的反应谱“趋势”应该和所在场地的设计反应谱一致, 现阶段目测即可;对应时程加速度的反应谱是有很多波折的谱线, 而设计反应谱为光滑平稳曲线。实际操作时可将时程曲线对应的谱与反应谱画在一张图上进行比较。
(2) 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后, 对计算结果进行选择如下: (1)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计算结果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且不宜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135%; (2)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且不宜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120%。
4.4 计算结果选择
(1) 在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时, 可以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结果作为地震波选择的依据。但进行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时, 并没有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结果作为地震波选择的依据。所以, 这给大震下的弹塑性分析地震波选择带来比较大的随意性, 极大的影响了设计人员采用弹塑性分析法来相对准确地分析结构, 得到地震过程中结构进入弹塑性变形时的内力和变形的真实情况。笔者建议在进行大震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之前, 应首先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 通过弹性时程分析法的计算, 得到符合其要求的地震波, 再用这些符合弹性时程分析要求的地震波, 进行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震波选择的随意性, 有助于设计人员真实了解结构的弹塑性发展和破坏情况。
(2) 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时;如果选取的是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 先得到时程分析法的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包络值, 再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比较, 计算结果取两者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 先得到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平均值, 再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比较, 计算结果取两者较大值。如何取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的“较大值”呢, 当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大于时程曲线的分析所得的计算结果时, 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当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包络值或七组及七组以上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平均值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时, 笔者在日常的结构抗震设计时, 通常采用“全楼地震力放大”的方法, 在satwe中输入全楼地震放大系数, 让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大于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 从而得到“较大值”。
5 结语
(1) 时程分析法分为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种, 弹性时程分析多遇地震的补充计算, 弹塑性时程分析用于罕遇地震计算。
(2)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择时, 地震波数量,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时程分析的底部剪力均需满足上述要求, 才能得到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S].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S].
新闻写作表现方法应用初探 篇2
【关键词】新闻写作 表现 方法
新闻写作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两种——陈述和表现。目前,我们的新闻写作主要运用陈述的方法,而对于表现的方法,则重视不够,运用不够。如果仅仅就语言技巧的运用而言,陈述和表现之间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是就新闻写作而言,单纯的陈述方法,多多少少限制了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束缚了形象思维的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文的节奏效果。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在掌握好陈述的方法的同时,应当重视并运用好表现的方法。
所谓陈述的方法,也就是叙述的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简单地说,叙述是对人物、事件和客观情况所作的概括说明和交待。因此,叙述极富概括性。可以说,没有叙述,就看不到客观事实的概貌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就没有广度。但是,叙述的弱点也很明显,本来是生动活泼的人或事,经过抽象笼统的概括,容易变得空洞,因此,叙述不利于塑造形象,即便是具体的叙述,也很难创造有力度的形象。而表现的方法在塑造形象上显然更胜一筹,它能展示客观事实一个局部的具体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情状,从而给人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没有表现,就不能突出客观事实的特点,就没有深度。没有深度,新闻稿件就会流于平淡,从而难于调动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深层认识和体验。
陈述的方法一直是我国新闻写作的主要表达方法。请看下面这条2006年3月25日某报刊登的新闻报道:
吉林今年拟建农村公路6210公里
本报长春3月24日电记者肖遥报道:今年,吉林省计划投资37亿元,建成农村公路6210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5个,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99.2%;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450个,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70.4%。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投资155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7万公里,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之间互通公路。
这条通篇运用数字“说话”的新闻采用的就是典型的陈述式的表达方式。客观地说,这篇报道对新闻事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非常严谨,但形象性明显不足,自然无法唤起人们对所要反映的新闻事实诉诸形象的体验。
而新闻写作中表现的方法,主要是描写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形象塑造;二、细节描写;三、直接引语。
关于形象塑造。所谓形象塑造,就是用语言来描绘新闻事实的视象,给观众以情绪的感染,从而深化新闻的主题。下面这条报道的导语是我从事新闻采访后采用形象化表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报讯 从专用采血车里出来,吴忠豪一脸的轻松,这位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成为我市首个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的第一位献血者。
事情是这样的。铜陵市首次开展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我按照要求前去采访。采访完启动仪式回到编辑部后,我很快就写好了一篇300字不到的短消息。可是写完后我自己并不满意,感到 “干巴巴”的报道平淡无味。这条消息第一稿的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铜陵市首个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启动仪式于昨日在市政府广场举行。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导语是一个典型的陈述式的写法,很难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我重新写了一篇消息,重点对导语进行了修改。导语采用了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明显好于一稿。
关于细节描写。把关系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予以“描绘”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细节。
细节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有动作细节、言谈细节、穿着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等。2004年,我在一篇《采访之后的感触》的新闻报道中就尝试运用细节来说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团赴芜湖、马鞍山,就两地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报道,回来后三位记者按照计划连续推出了7篇报道,从方方面面总结了芜、马两地经济发展的具体经验。之后,我结合芜湖、马鞍山采访作了反思性报道——《采访之后的感触》。之前的7篇报道已经将在芜、马两地采访时收集的新闻素材运用殆尽,怎么写出新东西?仔细翻看自己的采访笔记,我注意到在芜湖、马鞍山采访时,两地的有关经济部门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是“体量”和“对接”,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采访细节,但这两个词却包含了很深的含义。因此在《采访之后的感触》一文中,我紧紧地抓住这个细节,围绕“体量”和“对接”,同时结合铜陵市的具体情况,一一展开新闻事实,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芜、马两地瞄准长三角、志在大腾飞的胸襟和抱负,文章见报后,市里经济部门的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关于直接引语。强调使用直接引语,是因为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较少使用直接引语,而大多采用转述内容,也就是间接引语的方式。
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究竟有多重要?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报道与写作》教材中这样写道:“报道新闻应该进行‘展示’而非‘陈述’的定律就是:必须把直接引语写入新闻的重要部分。记者在采访时都会留意闪闪发光的言辞、犀利透彻的评说以及新闻人物对新闻事件的简要概括。直接引语能使新闻事件更具戏剧化色彩,能使读者直接聆听新闻人物‘说话’。此外,它还是帮助记者做到真实报道的手段,能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新闻事件是否真实。总之,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可这样推断:既然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在直接说话,那么这件事必定真实无疑。”
具体的说,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直接引语,至少可以起到这样几点作用:
一是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类似下面这种写法的新闻稿件常常见诸我们的报端:来自权威部门的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权威部门的同志认为,预计下半年……。这是我们很多记者采用的一种驾轻就熟的写法。可是严格意义上说,这样不用直接引语、只用间接引语的“认为”,已经不是部门(或部门同志)原汁原味的“认为”,而是经过记者思想和语言过滤后的“认为”。这样的“认为”,其权威性自然大打折扣。
二是增强新闻的深度。我们强调直接引语要少而精,就是说要在关键部位“画龙点睛”,这样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
2008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小萌在地震灾区采访了路遇的一个村民。请看央视国际5月22日的报道:一个扁担,两个用油漆桶改装的行囊,再加上一个拉链都已经拉不上的背包,这可能已经是这位68岁的老大爷所有的家当。当记者李小萌在路上遇到他时,老大爷正走在与下撤村民们相反的道路上。简短的对话,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一直在说“我想回家看哈子”。没有华丽的修饰,但是我们从他的执着中感受到了他对家的那份挂念,即使是遇到下撤的同乡一直在告诫他回去很危险,也未能打消他回家的念头。拗不过大爷的坚持,记者只能帮他扶起了扁担。看着大爷用他瘦弱的肩膀扛着扁担依然执着的离去,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向记者说了句“让你们操心了”,记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镜头前掩面痛哭。
这篇报道只运用了两处直接引语,一句是“我想回家看哈子”,另一句是“让你们操心了”。一个灾区的老大爷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可是有了这两句画龙点睛式的直接引语,一下子就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是可以使新闻来源更为明确。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新闻来源。一旦因引述的内容产生麻烦,记者只要引述无误,就可以减轻自己在法律上的责任。现在,我们的一些记者在写稿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冲到了“前台”,尤其是采写批评报道时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客观引用则明智得多。■
《等效法》及其应用初探 篇3
应用《等效法》关键是将物体的一种模型 (或运动条件和特征) 转变为另一种我们熟知的模型 (或运动条件和特征) ,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变换规律,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把问题简化, 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 开拓思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等效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一、物理模型的等效替换
例:将三个电阻R1=13Ω, R2=6.5Ω, R3=1.3Ω, 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解析:此题给出的模型为三个电阻的并联, 但如果注意到这三个电阻的阻值特征就把“三个电阻并联”变换成“十三个R的电阻的并联”模型, 即可迅速得出并联总电阻的阻值R=1Ω的结论。
二、图形的等效替换
例:一块均匀半圆薄电阻金片P
先将它按右图 (甲) 方式接在电极板A、B之间测得它的电阻为R, 然后按图 (乙) 方式接在C、D之间, 这时P的电阻R′为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全国中学生物理物理竞赛题, 其解法较多, 如将图形按先分割后组合的等效变换, 如下图所示, 就能按串, 并联的模式很快得出结果P的电阻R′=4R。
三、形状的等效替换
例:有一任意形状的导体OCA, 在与匀强磁场B垂直的平面内绕O点以角度转动, 转轴与B平行如下图形 (甲) , 已知OA间的距离为L, 求导体OCA上的感生电动势。
解析:计算导体OCA中的感生电动势的直接途径是将它分成若干线段元, 再求各线段感生电动势之和, 这种办法超过中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设想用一直导体连接OA两点, 使之构成一闭合线圈OCAO如右图 (乙) , 由于线圈OCAO在转动过程中穿过的磁通量几乎不随时间而变,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的感生电动势ε=0, 即εOCA+εAO=0, 所以, εOCA=-εAO=εOA, 上式说明任意形状的导体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直导线OA产生的感应电势在量值上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直导线OA来“等效替换”任意形状的导体OCA。而
四、电路的等效替换
例:如下图 (甲) 所示MN左侧是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有一金属环与纸面平行放置, 垂直于圆环平面的中心轴o恰好处于MN上, 圆环上有三根均匀分布的金属辐条oa、ob、oc, 每条辐条长L, 电阻为r, 圆环电阻不计, 从金属环边缘及轴心O引出导线, 连接电阻R=2r的外电路, 当圆环在外力作用下, 以每秒n转的转速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不计摩擦, n为整数) , 要求画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以oa进入磁场区为计时起点)
解析:每根辐条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BL当两根辐条切割磁感线时电路可等效为上图 (乙) 所示
当一根辐条切割磁感线时电路可等效为上图 (丙) 所示,
根据题意, 每转秒改变一次, 作出U-t图像如下图:
五、物理过程的等效替换
例:小球从h=4米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地面上, 假设每次碰撞后弹起的高度为碰前下落高度的1/3, 求直到小球停止弹跳时它通过的总路程。
小球从开始落到静止, 重力做功mgh, 阻力做功fs, 由动能定理有:
六、利用力的迭加原理进行等效替换
例:如下图 (甲) , 三力大小分别为20N、30N、40N, 在同一平面内互成120°, 求其合力。
解析: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力的效果入手考虑, 如果三力大小相等夹角互成120°, 则此三个相对称的力的合力为零。应用这一结论可将40N这个力分为同方向的30N和10N, 对20N这个力在其正、反两个方向各加一个10N的力, 就可把原题等效为求两个夹角为60°10N的力如下图 (乙) , 很容易得到其合力大小为10N, 方向在原题中两大力之间, 且与最大力的夹角为30°。
七、参照系的等效变换
例: (图丁) 一质点从A点出发沿AC方向以速度V1匀速运动, 与此同时另一质点以V2速度从B点d出发也作匀速运动, 已知AC相距L, BC相距d且BC⊥AC, 若两质点相遇, 则V2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小区污水回用技术应用初探 篇4
小区污水回用技术应用初探
摘要:污水资源化(污水再生回用)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建筑中水尤其是居住小区中水回用是我国当前推广中水技术中最有现实意义、最有效、最容易落实的.节水措施.本文对邯郸市居住小区污水回用技术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作 者:马海珍 作者单位:邯郸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2期 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Journal: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3)分类号:X7关键词:居住小区 污水回用 应用 探讨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初探 篇5
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何化解上述难题是实现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本文首先就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概括了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将遇到的诸多挑战。然后,结合厦门某高校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工作,对其在如何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做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进行了概述和总结。期望本文的介绍可为其它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大学转型 高等教育发展
引言
应用技术大学是隶属于应用型大学的一个概念,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相对于学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大学模式,立足于“技术”,重在“应用”。它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教育体系优化的迫切需要[1]。
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广泛进入生产领域,使得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细化。由此,欧洲各国兴起一种新建或由职业性院校升级、转型而成的与研究型大学并行的机构,这些机构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具有科学意识与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2]。各经济发达国家也纷纷打破原有较单一的研究型高等教育格局,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涌现。2013年6月28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35所地方本科院校共同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3]在天津成立,标志着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开始。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成为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2014年,教育部实施应用技术型大学改革试点,云南工商学院、昆明学院等6所高校开始转型试点。2014年4月,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河南驻马店联合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178所高校达成了《驻马店共识》,致力于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而“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这条路欧洲已经走了50年。
一、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必然性
(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欧洲各国家50多年的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发展之路揭示出每一个地方高校的转型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基于地方高校服务于社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约,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作用的意识日益增强,随着城镇化率的加快、人均GDP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业难”与“技工荒”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高等教育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显得越来越为迫切[4]。为了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难得的发展机遇,肩负起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级各类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我国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成为必然趋势[5]。
(二)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20世纪末,我国高校经历了一次大的合并潮,原因之一就是单一学科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时代召唤复合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初显端倪。另外,有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则是由一个或几个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在合并和升格的大浪潮中,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位。此类高校处于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问题。欧洲发达国家成功探索的经验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之路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破解的途径。
(三)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
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转型升级正在国内很多地方高校如火如荼的展开,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逐渐增多。但是我国当前的应用技术大学存在办学定位不十分明确、转型理念滞后、观念落伍、办学师资条件和技术积累不足、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和前瞻性、课程内容缺少实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要挑战[6]。
二、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初探
厦门某高校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目前该校正在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工作。在转型的过程中,该校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理念
法国的哈伯特曾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失去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将成为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无效作为,如同盲目航行的船。对一个学校来说,同样如此。我国想要像欧洲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转型,应明确办学定位,即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切不可按以往办学思路,一味追赶国内外一流学术研究型大学。该校坚持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以制度激励与约束为核心,与应用技术大学特征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和校院两级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二)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应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优势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实际岗位需要去调整专业设置,对学科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这需要彻底改变以往“有什么教师办什么专业”的思路,形成“有什么社会需要办什么专业”的“倒逼”机制。该校紧密对接海西经济圈的支柱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厦门及周边产业结构所需领域,如汽车、电子、IT、土建、材料、商务、翻译、文化产业、水处理等,提出了“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应用的文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文化传播、数字创意、城市建设与环境、新材料”等7条专业链,开设了一批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对外汉语、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电子封装技术等。
(三)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在课程的设计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开发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将实际工作中的实例学习过程编排进课程,模仿具体工作情景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强化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推行基于“有效教学”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引导教师围绕专业知识创新开展科研并反哺教学。坚持“适度严出”,严格毕业要求,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学生过程学习考核与能力多元评价,探索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模式。另外,还提取出教师优秀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
(四)加强教师队伍转型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可分为两种:其一,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获得另一职称;其二,“双素质型”,即教师除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外还具备实践教学素质。此外,该校还探索建立“双导师”制,即除学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外,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也被受聘为学校柔性引进人才。通过校企之间协同创新,先进技术互通转移,努力改善企业招不到对口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到工作的局面。
(五)开展多元办学模式
探索开展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如邀请企业作为“质量监理人”参与到学校的办学治理中,聘用企业经理和高级工程师到校任课,借助校企间的深入合作打造相关领域的实训平台。鼓励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园区和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建设和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线平台,联合社会力量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大本营、创客天地、新型创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提供技术平台及资金支持。
三、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正成为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亮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并指出了现有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作者结合厦门某高校正在积极推进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和改革工作,对该校在转型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进行了概括了总结。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国内其它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侯长林. 应用型大学不等于应用技术大学[N].人民日报,2015—08—13
[2] 杜云英.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什么样?[N].光明日报,2014—11—25
[3]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EB/OL]. www.auas.org.cn/. 2016—02—20
[4] 陈斌.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逻辑与困境[J]. 中国高教研究,2014(8):84—87
[5] 王维坤,温涛. 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 现代教育管理,2014(7):80—83
射孔技术应用初探 篇6
1.1 射孔及其作用
利用机械、化学或者其它能量打开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沟通油、气流通道的井下作业称为射孔。射孔的最终目的是为产层与井筒之间建立可靠、有效的通道, 从而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
1.2 射孔方式优缺点比较
射孔方式分为以下3种:
电缆输送射孔 (WCP) :常规电缆输送射孔;过油管射孔;
管柱传输射孔 (TCP) :油管输送钻杆输送;
挠性管输送。
1.2.1 电缆输送射孔 (WCP)
优点:作业简便快捷, 一次作业可进行多层射孔;定位快捷、准确。
缺点: (1) 通常为正压射孔, 易对地层造成污染, 影响产能;
(2) 对地层压力掌握不准时, 射孔后容易发生井喷;
(3) 受电缆输送能力或者防喷管长度的限制, 一次下枪的长度有限。
1.2.2 过油管射孔 (TTP)
优点:能进行负压射孔, 对地层污染小。
缺点:枪、弹受油管内径的限制, 穿深浅、孔径小, 影响产能;施工过程中, 易发生阻、卡等工程事故。
1.2.3 管柱传输射孔 (TCP)
优点:负压射孔, 减少地层污染;不受射孔井段长度限制, 可一次完成数百米井段射孔;适用于水平井或大斜度井施工作业;易与其他工艺进行联合作业。
缺点:对下井器材的使用要求高。
2 射孔参数优选
射孔参数主要是指穿深、孔径、孔密、相位、方位、布孔格式等。其中穿深和孔径直接由射孔弹的结构类型和所装药量决定:是评价射孔弹性能的基础指标。而孔密、相位、方位、布孔格式则是衡量射孔器性能的综合指标。射孔参数的选择主要从地质的角度考虑。
2.1 射孔参数定义
2.1.1 穿深
穿深是整个射孔过程中的前提指标。聚能射孔是靠聚能射流挤压成孔, 孔道周围存在着射孔压实带, 使地层渗透率下降, 而靠近孔眼端部的压实最小, 流体初始流动区域主要通过孔眼端部进入井筒, 随着流体对孔眼的冲洗作用, 压实带的渗透率逐步改善, 因此穿深越深, 与原始地层沟通越好, 对于产能的建立越有利。
2.1.2 孔径
孔径是影响井筒渗流面积的重要参数之一;枪、套管、水泥环及地层孔径大小关系:射孔弹引爆后的金属射流依次穿过枪、套管、水泥环直至穿透地层, 入口处的孔径逐步递增, 其大小关系为枪<套管<水泥。
需要注意的是:
(1) 孔径在需要砾石充填的易出砂地层中, 应选用大孔径, 以保证较大的充填容量。
(2) 稠油地层, 应选用大孔径, 可以减少摩阻损失, 以减小流体的携带能力。
2.1.3 孔密
孔密是衡量射孔器综合性能指标的一个关键参数。孔密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井筒内总泄流面积的大小, 且还对地层流体向井筒流动的状态产生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充满液体的容器中, 当孔密不同时, 流体的流压、流速是不同的, 液体排出的时间也不同;当孔密太低, 流体流过单个孔眼的流速和流压较高, 流体阻力较大, 携砂能力增强。
2.1.4 相位、方位和布孔格式
相位、方位和布孔格式是决定射孔器综合性能的重要参数:相位是指相邻两发射孔弹之间的夹角;方位是指井筒俯视面上孔眼个数;布孔格式则是指单位面积内射孔弹的排布方式。
在相同孔密的条件下, 合理的相位和均匀的布孔具有以下优点:
(1) 低相位多方位合理布孔, 有利于后期的酸压或防砂等作业;
(2) 均匀布孔可使地层中的液体在各孔眼之间流动距离相等;
(3) 均匀的布孔对套管强度的损伤最小;
(4) 紧密布孔可以控制射孔碎屑, 防止射孔碎屑进入井筒, 造成污染。
2.1.5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1) 穿深和孔密对于自然完井是最重要的。随着穿深的增加, 其影响成比例增加;孔密是1.5倍的指数影响作用。
(2) 当不能实现深穿透时采用高孔密尤为重要。自然完井中, 孔径是最不重要的射孔参数, 增加孔径通常是以损失穿深为代价。孔径增加10%约牺牲20%的穿深。
(3) 相位方位布孔方式合理选择。
2.2 不同地质类型对射孔参数的选择
2.2.1 低渗地层
此类地层仅靠射孔效率无法达到增产目的, 须后期进行酸化压裂等措施。射孔时应首先考虑深穿透, 兼顾高孔密、低相位、多方位, 在井筒周围均匀密集形成射孔孔道, 使注入酸液均匀, 压裂液沿射孔孔道产生裂缝, 提高酸化压裂效果。
2.2.2 孔、渗较好的砂岩储层
穿深是次要指标, 孔密对产能影响较大。
2.2.3 纵向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
地层为层状沉积或各向异性—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明显不同, 为达到与地层较好的沟通, 高孔密是首选参数。
2.2.4 裂缝性储层
深穿透、高孔密、多方位有助于与更多裂缝相交;如果天然裂缝是平行的, 则定方位射孔效果最佳。
2.2.5 脆性硬地层
硬地层严重影响穿深, 深穿透使地层与井筒之间实现有效沟通, 而且穿孔时产生的微裂隙也能作为渗流通道。
2.2.6 出砂地层
临界出砂状态, 选用高孔密、小孔径、多相位均匀布孔。孔径孔眼稳定性好, 利于形成砂桥, 挡住地层砂随液产出;高孔密可以增加井筒总的泄流面积, 有利于减少出砂;调节相位角度, 增加孔眼之间的距离, 防止孔眼坍塌;均匀布孔, 各孔眼流速均匀, 而且对套管强度的影响最小。管柱防砂, 选用高孔密、小孔径、多相位均匀布孔防砂效果更好。需要砾石充填, 选用大孔径、高孔密。既保证流动面积, 又保证较大的充填容量。
2.2.7 稠油地层
应选用大孔径及高孔密, 可以减少摩阻损失, 降低流体的携带能力;对于需强采的地层, 有利于提高产量。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 穿深和孔密是射孔作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3 结束语
射孔作业是试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将对后续作业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选择射孔参数对增加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开发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射孔完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完井方法。射孔是将射孔器下至油气井目的层位。射穿套管、水泥环并射入地层一定深度, 建立地层流体与井筒的流动通道。采用合适的射孔器和射孔工艺, 就可以使射孔对产层的伤害最小, 完善系数高, 从而获得理想的产能。
关键词:射孔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歆宁.低渗低产油藏射孔、注水工艺系统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2011.5
手机市民卡应用初探 篇7
一般意义上的“市民卡”形式在某些使用性上还会有些缺憾,而采用新一代手机支付技术的“手机市民卡”可以作为普通 “市民卡”的有效补充,其OTA业务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卡”使用功能和体验。手机支付实现了利用手机SIM/UIM卡作为载体融合多种卡片功能的应用,从而实现了一卡多用,更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卡” 的使用和推广。
1手机市民卡要实现的功能
1.1身份认证功能:通过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指纹等) 写入手机市民卡,手机市民卡成为用户身份的电子凭证,记录其个人的基本信息,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身份证明,用户可以使用它作为身份认证,为各类系统提供身份比对信息,从而享受各种政府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民政、残疾人保障、劳动就业、住房公积金、计生、电子政务等)、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图书馆等)、商家服务(各种VIP卡)。
1.2电子钱包功能: 通过将电子钱包信息写入手机市民卡,实现非接触式手机钱包,能基于POS机网络消费。区别普通电子钱包必须在商家的POS机上才能查询到自己的账单或进行充值,手机市民卡通过手机的STK菜单,自主实现对电子钱包金额的查询和在线充值。
1.3银行卡功能:通过把银行卡信息写入手机市民卡中,实现银行磁卡IC化, 利用现有的POS网络和ATM机,在POS或ATM机上增加无线桥接器或使用内置桥接器的机具,用户能通过置入手机市民卡,使手机能在POS机上直接完成“刷卡” 消费或在ATM机上完成各种操作。整个操作过程和使用普通银行卡完全相同。并且,手机市民卡可以内置签名、照片等身份认证标识,与POS或ATM机配合完成身份的人工或自动确认。一张手机市民卡可以写入多张银行卡信息,彼此间互不关联,便于用户携带。
1.4电子票据功能:用户通过各种渠道,如优惠券发放机、WAP、网站、OTA等获取商家提供的优惠券及各类门票等电子票据,将其下载到手机市民卡中,从而在商家处获得一定的消费折扣或服务。
1.5自助充值功能:除了传统的手机银行、WAP上网等方式,用户使用手机的STK菜单,可实现手机市民卡中电子钱包的自助充值,从而解决了用户在需要充值的时候却找不到充值点的问题。这一功能对公交卡等经常性消费用的电子钱包有极大意义,不但可以节省人工充值点或自助充值机具的部署费用,更加方便了使用者,使推广和使用的范围大大扩充。
2手机市民卡系统需求
2.1手机市民卡的管理
卡管理是手机市民卡系统的核心,卡业务管理包含业务操作功能、后台业务处理、卡片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
业务操作功能,即卡的生命周期管理:申请、制卡、发卡、挂失、补卡、换卡、注销、数据导入、综合查询;
后台业务处理:制卡任务退领、开卡数据获得、消费数据获取、黑名单管理、 日终处理等;
卡片管理功能:手机市民卡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作废管理、回收管理,包括成品卡、半成品卡、PSAM卡等;
系统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2.2手机市民卡的应用
手机市民卡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居民日常金融、公共事业支出和消费,更可以扩展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充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社会资源。
由于手机市民卡具有的身份认证功能,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办公的门禁系统、公安局的身份查证系统、工商局信息登记系统、税务登记、社保系统等等这些对身份认证严格的领域,既不增加使用者成本,又方便了办公。资金缴付的功能(电子钱包和银行卡功能)配合身份认证功能能够轻松完成包括工商、 税务、教育、卫生等各种行政事业费用的缴纳。
2.3手机市民卡的服务
卡服务主要依托新的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多种渠道的服务,包括服务大厅、 服务网站、客服中心、自助设备、消费终端、银行网点、移动网点、电信网点等服务渠道,提供的应用功能主要有:
服务大厅:为市民、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商户等提供服务的主要渠道, 包含手机市民卡的核心业务,包括卡管理、清结算、账务管理等;
服务网站:提供网上服务,如知识宣传、业务介绍、相关政策查询等静态信息,也提供网上预挂失、信息查询、意见建议及回复等动态操作;
客服中心:通过市话网络为市民提供语音电话服务,客服中心的建设可以依赖于现有的客服中心,也可以建立专为市民卡服务的客服系统;
自助设备:可以方便的为手机市民卡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圈存及其他自助服务;
消费终端:是消费平台直接面向手机市民卡用户提供服务的渠道,提供刷卡消费、黑名单管理与应用,交易数据查询与上传等;
银行网点:包括柜面和自助设备, 丰富卡服务渠道,主要提供手机市民卡的银行业务支持。
移动运营商网点:包括柜面和自助设备,丰富卡服务渠道,主要提供手机市民卡的移动业务支持。
3网络结构模型
手机市民卡信息平台采用分区域的网络结构来指导设计,网络分区一来有利于不同建设方的建设和维护,二来有利于信息安全。总体模型如下:
手机市民卡信息平台将网络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
该平台可由一个基于交换式的高速以太网络组成。系统的远程网络由E1线路通过访问路由器实现与核心网络的连接。通过广域网连接的各个子系统中间必须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措施进行隔离。外部INTERNET用户通过防火墙接入核心网络访问数据。
核心网络中的中心区域,包括核心服务器,用于响应短信和无线网络的用户请求,以及同市民卡清结算平台通讯,对卡操作和交易数据进行处理,要求具备高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WEB服务器, 提供对该系统的管理操作。对于核心服务器,除了运行整个业务处理核心系统外, 还承担了系统备份职能,因此需要配备一定的磁盘阵列。中心区域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需构成高可用性系统,热备份结构,互为备份。
4总体架构设计
4.1手机市民卡信息平台拓扑结构
该平台分为手机业务支撑系统、支付接口系统、手机客户端系统。
4.2手机市民卡信息平台应用结构
系统软件的逻辑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层次结构,不同的层次结构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地小。软件逻辑结构设计上采用数据驱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处理方式,它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用户展现层:
用户界面部分,可根据不同手机类型采用基于IOS、Android、MS Mobile等操作系统的手机图形界面或浏览器界面,用户使用者通过一系列的图形化操作来完成自己的操作,浏览器能支持IE6、IE7、 IE8的相关版本;
服务传输层:
采用短信网关、无线宽带技术,以及软件总线、中间件等技术,该逻辑层将用户通过处于展现层的手机界面操作需求转换成一系列的应用服务请求。
业务逻辑层:
采用Java语言和J2EE企业级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以及Web Service接口技术。 该逻辑层响应应用服务请求,完成逻辑上的组合,异地系统和接口数据通信接口采用Web Service或其他事物中间件接口, 并通过数据操作完成相关数据的提取和更新操作。
数据操作:
数据库采用ORACLE企业版,采用目前先进的ORM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技术, 应用层对数据库的操作体现为对Java对象的操作,由ORM组件将对象操作映射为对应实际物理数据库的SQL操作。
通过划分这四个层次,可以做到 :
用户操作和业务逻辑分离 :
用户的需求同系统提供的服务在系统的逻辑结构上相对分离,保证系统的应用操作部分相对独立,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用户操作和服务传输分离:
根据不同的传输通道,可以有不同的传输方式,这些方式同用户的操作,以及后台的业务逻辑不尽相同,通过分离,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分离:
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的实现方法和数据的存取控制部分相对分离,使系统的逻辑实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
数据的接口逻辑上一致:
采用相同的技术实现系统不同逻辑层的数据接口和系统同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以利于系统的实现和维护。
4.3手机支付总体流程
手机支付的相关数据是通过安全交易通道,即安全交易中间件实现的。一个典型的手机交易过程如下:
一旦有由手机端发起的交易操作, 首先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根据系统预定义的标准数据格式拼装交易数据, 在形成的交易数据中通过手机电子钱包上IC芯片中的密钥加上TAC验证戳等安全辅助信息。
之后将这样的交易数据根据私有的传输通讯协议加密形成通讯数据报文, 然后通过短信、GPRS等移动通讯方式, 将处理后的通讯数据报文传递给通讯网关,该网关根据传输通讯协议解密通讯数据报文,并将解密后的交易数据传递给后台支付支撑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同清结算系统交互,根据TAC信息戳进行交易验证。验证完成后的数据如果为交易指令,则交给清结算系统相关模块处理并返回操作结果,而如果是交易数据,则将进入结算模块分析并进行结算,结算模块同时也解决交易数据的重单、灰记录等问题。无论是交易指令还是交易数据,最终的处理结果通过接口传回给支付支撑服务器,服务器进而根据情况具体处理,并将结果通过通讯网关传回给手机端。由于是硬件加密,以及IC卡本身独有的硬件安全优势,该安全交易通道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手机客户端的基于网络和线下的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移动端的电子支付及应用越来越普及,不管是在交通、娱乐、生活、购物等各方面,在百姓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不断增长。作为以便民、利民为主要宗旨的市民卡这一线下卡片载体,向移动端应用发展,将给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本文首先分析了手机市民卡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然后,根据功能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最后完成网络结构模型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小麦青贮技术应用初探 篇8
2013年5月~2014年12月,笔者在石家庄市某部级奶牛示范场及其合作场开展的小麦青贮技术研究及应用试验,主要从用于青贮的小麦收获时间入手,借鉴他人的经验,合理铡短长度、适度压实,初步掌握了小麦青贮的时间、方法及技术关键点,之后进行了小麦青贮的饲喂试验,找出了适合喂法、喂量。现记述做法及结果,希望为同纬度华北区域相邻地区开展小麦青贮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借鉴。
1当前粗饲料(青贮)使用的情况
粗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包括青干草、秸秆及秕壳等。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现阶段国内北方农区中小规模奶牛场(小区)粗饲料大部分采用的青贮料是全株玉米青贮(带穗)+干玉米秸秆或玉米秸秆青贮(去穗,俗称黄贮)+干玉米秸秆模式,大中型奶牛场以全株玉米青贮为主,也偶有使用小麦、苜蓿草、燕麦草制作青贮,但小麦青贮因饲喂习惯和价格等因素,苜蓿、燕麦草因种植面积等因素,在京津冀开展的较少。
河北省是一个畜牧大省,草食动物的饲养量位居全国前列,河北农区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奶业优势产区之一。伴随着草食动物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市局部区域已经出现原料供不应求,争抢青贮原料的现象不时出现,造成青贮不足,不能保证全年供应。而作为平原粮食主产区小麦生产水平较高,亩产过千斤是普遍情况。如果使用小麦做青贮,就可以变一年一次的青贮为一年两次青贮,轻轻松松填补玉米青贮供应不足的问题。
小麦青贮在国外许多地方早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国内在这方面应用、研究、报道还较少。采用小麦青贮的优势是:一是它可以弥补玉米青贮供应不足;二是利用阶段性价格低廉获得成本优势;三是获得的干物质较多。现阶段由于奶牛饲养区域内较为密集,制作青贮的时间较短,造成争抢青贮原料现象,使得玉米收割时间明显提前,容易造成玉米水分偏高、干物质含量较低。但小麦青贮由于应用较少,原料无人争抢,可以在保证青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干物质含量,能充分满足奶牛的能量需求;四是特定时间中具有成本优势。
下图为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统计的2014年度玉米价格。
对比博亚和讯提供的2014年6月4日石家庄市的小麦价格为2.00元/千克可以看出,在2014年的5月之后到11月这一阶段,使用小麦青贮还是有成本优势的。
2青贮小麦制作与饲喂比对试验
2.1小麦青贮制作
2.1.1小麦青贮的设施要求
小麦青贮对青贮设施没有特殊要求,与制作玉米青贮用的青贮窖、壕、塔等相同。
2.1.2制作的时间
根据石家庄市小麦的生长周期,5月10日左右小麦进入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刻。我们采取大田每日对比的方式,比照小麦与秸秆的比例(重量)。初步理论测算,5月底应是开始制作小麦青贮的时机,日期大约不能早于5月25日,最晚不会超过5月29日,刈割全株小麦用来制作青贮饲料时间一般在3天左右,为此我们逐日计量对比麦粒与秸秆的比例,当比例达到47:53时开始制作,50:50时停止制作。
2.1.3添加剂的使用
为了提高青贮小麦的营养和改善适口性,根据以往进行秸秆微贮的经验,我们在原料中掺入某品牌的秸秆发酵活杆菌,按照使用说明添加用量,用倍比稀释法,均匀的搅拌到麸皮里,并在制作小麦青贮时每0.3米铺一层,避免小麦青贮的二次发酵。
2.1.4小麦青贮的容重
实测结果,1立方的青贮窖可以装填580千克左右的小麦。对比该企业往年制作全株玉米青贮1立方青贮窖可以装填800千克左右。
2.2小麦青贮饲喂比对试验
2.2.1单独饲喂试验小麦青贮试验
2013年7月份,进行小麦青贮替代黄贮试验,试验期为期1个月,选用头数、产量相近的两个牛棚,试验棚用小麦青贮替代,试验组采用精料+小麦青贮,对照组精料+黄贮。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基本一致。
2.2.2小麦青贮代替全株玉米青贮试验
从2013年6月18日试验,选择产奶在100天的产奶中期牛群的两个牛棚,每个牛棚都为84头牛,都为中产期。初始产量在24千克/天·头。其中一棚为对照组,不分群;另一棚为分两个试验组,第一组饲喂4千克,第二组饲喂6千克。试验期15天,结果如下表:
试验对比得出:未饲喂小麦青贮的奶牛产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平均降低1.5千克,下降幅度为7%;而饲喂小麦青贮4千克和6千克,两者分别上涨0千克和0.5千克,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仍用同一试验组牛群,还是分为两个组,重新调整饲喂小麦青贮量,分别为6千克和9千克,饲喂20天后,结果如下表:
饲喂小麦青贮9千克,产奶量达到28.5千克,产量提高16.39%,但是奶牛出现粪便发稀的现象。
2.3发情试验
选用小麦青贮全部替代黄贮试验群,同样采取宁波厂的程序进行同期发情试验,试验之前的发情率为30%,而饲喂小麦青贮后,发情率达到80%,体况评分都在3分以上,均好于对照组。
3小麦青贮应用分析
3.1该场应用实践表明
小麦青贮的损耗量不是很大,一般在2%左右。这与行业内应用黄贮一般因发霉、变质造成5%~10%损失量相比下降很多。
3.2效益优势明显
以与饲喂黄贮为例,玉米秸秆黄贮收购当时价格为0.2元/千克,小麦青贮为0.54元/千克,虽然与原来只喂玉米秸秆黄贮相比,每头牛每天成本增加了8.16元(0.54×24-0.2×24=8.16),但是,使用小麦青贮后头均日产奶量提高了2.5千克,按当时4元/千克的奶价计算,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多收入10元,减去增加的8.16元成本,净增加收入1.84元。
4讨论
4.1我们在做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制作小麦青贮的时间点非常重要,而且制作的间期只有3天,之后小麦的木质化情况非常严重,因此机械化抢收抢做异常重要。避免淋雨,封窖一定要严实。
4.2通过对比试验,从产奶量(饲喂效果)上来看,建议饲喂小麦青贮4~6千克;而且具有饲用价值高、干物质采食量高、发情率高的优点,但再提高到9千克表现过料现象。
4.3制作小麦青贮的理由要充足,其中之一是小麦与玉米相比谁的价格更便宜,只有当小麦销售价格低于玉米一定价格时,开展小麦青贮才更有效益。之二是稳定奶牛粗饲料的供应的需要,制作小麦的理由就是解决青粗饲料供应不足、玉米青贮供应不足、玉米秸秆青贮质量差的问题。
4.4制作与使用小麦青贮的几个关键控制点。
4.4.1坚持边收边运,边运边铡,边铡边贮。
4.4.2因小麦秸秆是空心的,不易压实,压实一要在装填的过程中随时碾压,二碾压器械要够重,尽量排空秸秆中的空气;并且需要将其切短,长度为1.5~2厘米。
4.4.3青贮窖启封后,应连续使用,若不能连续使用,应该重新密闭。
5试验存在的不足
5.1由于资料存储发生意外,许多资料如小麦青贮与全株青贮的试验结果、情况试验过程数据等等丢失;
5.2由于实验是在生产场进行,部分实验对比条件过于宽泛,说服力不足。
6今后研究的方向
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探 篇9
一、以旧引新
数学知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联系特别紧密,它环环相扣,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成为新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了,接受新知识就会产生困难。因而,教学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并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巷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这一例题,我先出这样的准备题:“巷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捕的吨数是五月份的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对于这道准备题学生发现旧知识,很快就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的计算方法来算。正当学生算得高兴时,我抓住机会,出示例题。学生很快发现,例题与刚才的准备题相比,只是更换了一个条件。针对这一情形,我首先设置这样的疑问:“如果把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换成“六月份是五月份的几分之几?”不就可以利用旧知识来解答吗?接着,让学生尝试着解答,同时,老师可对个别后进生进行辅导。最后,总结“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1/4”即六月份是五月份的(1+1/4)。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紧扣单位“1”
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正是单位“1”的这一特殊作用,我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出了一些准备题,让学生分清单位“1”和比较量的关系。如,甲比乙多1/3,反过来,就是乙比甲少1/3,对吗?许多学生犯难了。这时,我让学生分别找出两句话中的单位“1”,针对第一句话画线段图。学生从图上可看出“甲比乙多1/3”是把乙平均分成三份,而甲有四份(1+3),这样说乙比甲少的是4份中的1份,因此,乙比甲少1/4。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发现只要找准单位“1”,才能分析得准确无误。
三、画线段图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想化抽象为直观,画线段图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有一堆沙4/5吨,运走了4/5,还剩多少吨?”其中“运走了4/5”表示什么意思?许多学困生很疑惑。此时,老师将条件与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就会发现这道题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45-45×4/5;第二种是45×(1-4/5)。其中,第二种解法算理怎样讲呢?学生可从线段图中明白是直接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吨。利用线段图把新知识同化于原有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知识。那么,如何把线段图的画法教给学生呢?
画线段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确定“单位1”。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两个数量比较关系的应用题。例:“某果园,去年植1500棵果树,今年比去年增加1/5。今年植几棵?”
2.抓等量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题中的某些相等量的应用题。例:“甲乙两桶油共重120千克,甲桶油的1/4与乙桶油的1/5相等,甲乙两桶油各有多重?”
3.按情节“顺”画线段图。例如“一根绳子,剪去了全长的2/5,再接上13米,现在绳子比原来长1/4,原来这根绳子有多长?”这种方法适用于“用了”然后“补上”之类的应用题。
四、启发思路
掌握解题思路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解题思路因问题而异,如分数乘除法的学习,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算”。若是如此,岂不是把学生教“死”?碰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学生只能瞎猜。为了弄清用乘法还是除法,应从基础入手,重视概念教学。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前应重视教给学生“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这就是基础,也是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依据,必须使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比较,有何扩展,即一个数乘分数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而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必然用分数乘法计算。
对于除法应用题,要解决的也是概念问题。首先,学生应明白的是,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弄清楚什么叫除法。解答时,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式的道理,再列出含有未知数的乘法关系式,用方程解,或者根据除法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这样,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自然明白。
因此,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重要的是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互逆关系的基础知识学好。解题时思路正确,自然学好,否则,只重视解题方法,轻视概念和意义,学生肯定学不好。
摘要: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重要的是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互逆关系的基础知识学好。解题时思路正确,自然学好,否则,只重视解题方法,轻视概念和意义,学生肯定学不好。
观赏草的绿化应用初探 篇10
关键词:观赏草;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71-02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开始关心周边的环境绿化,传统绿化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的审美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些新奇、新鲜的造景材料。在此背景下,观赏草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观赏草的造景特色。在欧美发达国家,观赏草已逐渐被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1]。而在国内,对于观赏草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观赏草的概念及范畴
观赏草(Ornamental grasses)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秆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的统称。共有700多个属,7 000多个种,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常见的还有莎草科、香蒲科、天南星科、蓼科、花蔺科、灯心草科等的植物[2]。
2 美学价值
观赏草的植株及叶片形态多样,有的高大挺拔,如芦竹;有的短小刚硬,如蓝羊茅;有的则柔软飘逸,如苔草等。而且色彩丰富,四季皆有,包括常见的绿色、自然古朴的黄色、尊贵壮观的金色、浪漫多情的红色、清新典雅的蓝色等。观赏草变幻的花序能产生更独特的美感,如荻的花序飘逸洒脱;狼尾草的花序美丽俊俏;高大的蒲苇草的花序则壮观朴实,散发着雕塑般的凝重美。观赏草特有的韵律源于自然天候,风起时,观赏草随风起舞,叶声徐徐,韵律自然美妙,这种体验是其他观赏植物所不具备的。
3 生态特性
相比传统植物,观赏草适应性强,适合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栽植与养护管理相对简单。大部分观赏草根系发达,对水、肥和土壤要求不高,即便在贫瘠、干旱的环境下也能成活,这一节水抗旱的生长特性,在水、肥匮乏的地区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观赏草抗病虫害能力强,修剪量小,维护成本低,在注重环保的现代社会,有利于低投入的持续性园林景观的形成。
4 绿化应用现状
近几年,观赏草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绿化中出现,观赏草独有的美感和韵味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实际应用中,其也存在配置手法单一的问题,多用于公园、道路花境和滨水栈道的点缀性种植,以禾本科的花叶芒草、细叶芒草、芦竹、荻等常规品种为主,其他科属及新优品种少,应用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不足[3]。
5 观赏草不同绿化模式分析
观赏草种类繁多,对不同生长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易于搭配,既可孤植、片植,也可与其他植物组景,还可开发盆栽。基于当前观赏草的应用现状,笔者现观赏草的新型绿化应用模式分析介绍如下:
5.1 在公园开放性空间中的应用 大多数公园中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空间,如广场、休憩草地等。在开放性空间中,观赏草可尝试群植配置,不同生长势的观赏草组合搭配能形成错落有致且色彩变幻的绿化景观效果;或作为地被植物,搭档不同常绿乔木、灌木,突出观赏草柔和、轻盈的质感,同时遮盖乔灌木的茎干,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还可作为树林和草地间的过渡带,产生良好的景观过渡和引导效果。
5.2 在湿地及滨水栈道中的应用 在大多数城市的滨水带中,人工硬质景观痕迹明显,水体周边一般由坚固的叠石驳岸和沿水的景观栈道构成。水生和喜湿的观赏草,可以修复人工硬质景观和水面产生的强烈对比,成为软硬景观间的过渡带,其摇弋的形态和鲜明的色泽、质地,也可丰富滨水的景观效果。某些水生观赏草,如水葱、水烛等,还可吸附水中的杂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3 在假山及岩石中的应用 大部分观赏草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力和质朴的天然特质,能够在假山和岩石周围生长。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和厦门万石植物园中,高型观赏草种类,结合常绿的松柏类植物的应用,丰富了岩石边的景观层次;叶片细长的观赏草品种可片植搭配高低起伏的地形,模拟高山草甸的景观效果;根系发达且耐旱耐阴的观赏草能(下转100页)(上接71页)栽植在岩体的缝隙中,观赏草飘逸柔和的特性搭配其他色彩丰富的岩生花卉,能赋予岩石生命的气息。
5.4 在城市道路周边及交通安全岛中的应用 使用观赏草进行城市道路和交通安全岛的绿化造景,能柔化道路硬质景观、改善行人的视觉疲劳。且观赏草抗性强、养护成本低,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属于低投入的可持续性绿化景观。但在配置时应注意,不宜选择株型太大的品种,以免遮挡视线,形成交通安全隐患[4]。
5.5 在农家庭院及屋顶绿化中的应用 生机蓬勃的姿态、低成本的养护和天然的景观特质,是观赏草成为农家庭院及屋顶绿化新资源的优势。农家庭院内、建筑墙体边,可使用观赏草进行修饰美化;或将观赏草与其他庭院绿化搭配,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5];也可用高型观赏草进行密植,形成隔离庭院内外的自然屏障。在国外,容器种植的观赏草深受欢迎。容器种植将观赏草栽植在篮、罐、槽、石钵等形式的容器中,形式灵活多变,可用于室内外装饰、屋顶绿化等,为居住环境增添美感和活力。由观赏草组成的可移动式屋顶绿化模块,对屋顶降温增湿效果显著,且市场价格和养护成本低,正使其逐渐成为屋顶绿化的新宠。
6 结语
盡管目前观赏草的国内应用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伴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意识的增强,审美情趣的提升,特别是对低碳型可持续发展绿化的需求,观赏草的应用价值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究其原因,观赏草具备其特有的生物学特色,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低成本的养护管理,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观赏草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启示着一条新的景观营造之路,期待更多园林从业人员继续挖掘出观赏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南茜J.安德拉.观赏草在美国园林中的应用[J].金荷仙,林冬青,蔡宝珍,译.中国园林,2008(12):1-9.
[2]宋希强,钟云芳,张启翔.浅析观赏草在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4(3):32-36.
[3]宋晓青.观赏草园林应用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1(23):85-88.
[4]朴永吉,赵书青,刘仁英.关于观赏草及其园林应用形式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03).
临商银行:大数据应用初探 篇11
大数据 (Big Data) 的概念由来已久, 但不同时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早期大数据是指海量数据, 当时由于存储和计算技术的限制, 对大数据难以处理, 其价值没有得以发挥。随着存储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加工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从中提取源源不断的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的威力得以显现。本文不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文中所提大数据是大数据本身、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思维3方面的有机结合体。
如今, 大数据成为了各行各业变革价值、变革商业、变革组织的关键因素。在银行业, 大数据应用是借助网络技术获取海量数据, 利用数学建模和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为银行的决策、审批、营销、产品等提供支持和服务。部分国际先进银行已开展大数据应用业务, 如利用大数据应用探测、预测客户的出行需求,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机票、酒店、餐饮、结算等一条龙服务,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客户黏性。国内部分银行也开始了大数据应用的初步尝试, 如某些银行利用位置服务推出智能推送业务, 即根据客户的当前所在地, 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合理推送客户身边的合作商户, 为客户的吃、住、行、玩、购提供推荐和便捷服务。
在数字和移动技术的推进下, 银行已进入“客户3.0”时代, 客户对服务体验有更多期待。大数据在庞大数据流的推动下, 不仅可以预测客户需求, 还能积极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 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成为客户可信赖的顾问、服务商和价值聚合枢纽, 因此, 大数据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大数据应用方法论
(一) 大数据应用需要大数据思维
《大学》有云, “格物致知”。大数据中的“物”, 就是指和银行客户以及与自身经营管理有关系的各种数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消费信息、生产资料、经营状况、信誉品行、位置信息都是数据, 了解、研究这些数据, 就能知晓客户, 进而研究对策, 实现针对营销。银行自身的固定资产、系统设备、员工行为、运行状况、经营状况等也都是数据, 了解、研究这些数据, 就能知晓自身, 以及发现问题、除弊革新。因此, 大数据应用首先要有大数据思维。
(二) 大数据应用的实施路径
业务关注、数据获取、数据加工、展示应用是大数据应用的实现路径。
业务关注是出发点, 业务关注点就是应用结合点和切入点。有人对客户消费档次比较关注, 认为通过比较该客户购买产品的价格和该产品行业平均价格, 就能推断该客户的实力和消费能力。如一双皮鞋的平均价格为200元, 该客户经常购买1 000元以上的皮鞋, 说明该客户比较有消费能力, 可能是“土豪”;如果客户经常购买300-500元的皮鞋, 说明该客户可能是有些消费能力的白领工薪, 在生活品味方面有所追求;如果客户经常购买100元左右的皮鞋, 则说明该客户比较拮据或者不舍得花钱。由此, 就能有针地对地推荐、营销银行的产品。购买的车型、乘坐的交通工具、房产等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消费档次。消费档次只是一个视角, 类似的视角还有很多, 如客户的交际圈、行为爱好、工商信息、征信信息、诉讼信息、薪金水平等。实际应用时选取多个视角, 加以综合分析, 将会有更好的实现效果。部分银行对客户的地理位置较为关注, 认为客户走到哪里, 其银行服务就要跟到哪里。它们通过位置信息, 预测客户的可能需求, 筛选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合作渠道和信息推送给客户, 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通常情况下, 一个好的业务关注就是一个好的应用创意。
有了业务关注, 下一步就是数据获取和数据加工。大数据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来源, 银行便具备了更广泛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更加方便地在统一集成、互联的流程、服务、系统间共享数据, 并将经过智能分析与加工的数据用于业务决策支持以及回应需求。此外, 业务关注的信息在哪里, 如何把搜集来的各类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提炼、融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加工处理, 这都是技术层面的工作。以位置信息为例, 可以获取位置信息的来源有手机信号定位、微信定位、百度地图定位、客户登录网银的IP地址、客户POS消费的商户地址、客户的银行网点交易信息等。获取信息之后, 结合管户归属、客户层级、银行产品等其他信息, 按照既定规则和要求加工, 便能形成较为直观的、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说到底重在应用。数据加工好以后, 关键在于展示和应用。加工好的数据要怎样才能体现出价值, 下一步要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动作, 都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加以不同的技术处理。有的应用可能是预测市场和客户需求, 有的是向客户推送信息, 有的则是向客户经理或者分管领导进行提示和预警, 还有可能是生成客户的评价报告等。
(三) 大数据应用建设应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大数据应用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体现的是业务和科技的高度融合。大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 获取数据范围越大越好, 越多越准, 但往往囿于实际条件, 不可能获取全部数据。行业外数据、行业内数据、银行内数据都具有参考价值, 实际应用应该先易后难, 先内再外, 不应求全求偏。先把行内分散的数据加以整合、加工, 然后逐步将数据来源扩展到行业内、行业外。在应用方面先找准一两个切入点, 如基于位置服务的业务推送、基于代发工资的客户筛选和企业洞察、基于客户全面信息调查的信贷风险预警等。再如针对行内代发工资企业, 根据二八原则, 银行可以掌握该企业薪金前20%的人员名单, 这20%的人就是银行个人业务重点营销对象, 再进一步分析这些对象的产品适配情况, 做到针对性营销。除此以外, 通过代发工资的分析, 还可以掌握该企业人员的流失情况, 特别是关键人员流失情况, 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预警信息。
(四) 大数据应用应广泛寻求合作方
首先, 信息获取需要第三方的支持。如客户的房产信息、身份信息、诉讼信息、工商信息都离不开第三方的支持。其次, 加工完成后, 具体结果的应用也需要合作方的支持。如直销银行需要与第三方的基金公司合作, 旅游、酒店、机票、费用代缴等需要与第三方的商户合作。再者, 业内起步较早、应用成熟的第三方的大数据应用可以引进使用。如基于银联大数据、针对零售和小企业客户的综合评价系统, 基于公众发布信息、针对公司客户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等, 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 为我所用。
(五) 大数据应用需要强大的IT能力
如前所述, 大数据应用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数学模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对需求设计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 以及对懂业务、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样如此。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先驱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首先就是强大的IT公司。曾有工行权威人士称, 工行做了这么多年的“银行信息化”工作, 到现在才突然意识到要做的其实是“信息化银行”。可以预见, 信息化将成为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应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快人一步、高人一筹是致胜砝码, 做大数据应用需要银行有自己的技术储备, 不能完全依赖外包。
三、大数据应用实践
笔者结合临商银行在近年来的应用案例, 谈一谈大数据在银行的多方面应用实践。
(一) 大数据助力精准营销
赢得客户方可赢得未来, 营销力是银行的重要竞争力。银行受成本效益限制, 扫街式营销不可持续。根据二八原则, 20%的客户贡献80%以上的业绩和利润。如何把20%的客户找出来, 了解他们, 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是银行营销永恒的话题。临商银行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携手深入研究客户特征, 发现代表客户特征的典型参数, 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客户信息, 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客户价值, 据此对客户进行分类, 将客户按照钻石客户、白金客户、黄金客户和普通客户进行认定分类。在此基础上, 对每种类型客户进行“1+n”产品适配。钻石客户应该配备哪些产品, 当前钻石客户已配备哪些产品, 还有哪些产品未配备;白金客户应配备哪些产品, 当前白金客户已配备哪些产品, 还有哪些产品未配备。以此类推, 以客户为索引, 形成营销配备列表, 进而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
2015年, 利率市场化已全部放开, 银行完全自主定价产品有了政策支持。当前, 各银行在产品利率上浮方面已出现差异化, 但还都是基于产品层面。下一步将结合利率市场化, 根据客户价值、客户贡献度不同, 核定产品价格, 实现一户一利率。例如同样是购买一年定期存款, 张三可享受25%的上浮利率, 李四可享受30%的利率, 王五可享受50%的利率。而这一切, 都要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和计算。
(二) 大数据助力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中小银行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 因客户层次、自身素质等原因, 风险防控一直是中小银行的致命短板。新时期、新形势, 中小银行在信贷质量和风险防控方面挑战大于机遇。临商银行对信贷客户特点、不良企业客户特点加以分析, 找出风险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 利用大数据技术, 拟从行内、行外两方面入手, 获取客户工商、税务、诉讼、房产、电量、交易频度、交易金额等全方位信息, 综合加工分析, 结合业务经验, 及时给出预警, 前瞻行动和处置,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三) 大数据助力客户培育
当前, 有潜力、有需求的优质中小客户旺盛的资金需求和银行适度从紧的风险偏好是一对矛盾。银行为了自身资产安全, 不得已采取审慎经营策略。在这种风险策略下, 一些实力不突出的潜力客户容易被“错杀”, 求资无门。例如对个人客户来讲, 能力、收入、家庭背景千差万别, 但仅凭有价资产和征信调查往往将有能力、成长潜力大的精英挡在门外。临商银行利用代发工资户较多的优势,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 找出工资在本单位排名前30%, 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青年人作为“客户池”, 按照既定模型进行计算, 个性化给出授信额度, 进行前瞻授信。针对这些客户, 给予无担保、纯信用贷款扶持, 与客户谋求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没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 大数据时代不仅让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而且知道你是怎样的一条狗, 是喜欢黑色还是白色, 是喜欢旅游还是宅在家里, 是喜欢吃大蒜还是喜欢喝咖啡......”大数据核心就是要从潜在的数据中挖掘出巨大的价值, 然后揭示出新的深刻洞见。
大数据银行是大数据的应用分支, 业务关注和发现是其关键, 数据搜集和数学模型是其难点。大数据应用没有止境, 只有起点。大数据应用需要有大数据思维, 如银行的决策、审批、营销、产品从哪里获取数据支撑, 如何与互联网对接, 怎样才能提高客户体验, 这是每一个银行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美]韩家炜, 肯伯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应用初探】推荐阅读: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07-23
成组技术在装备维修中的应用初探07-04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初探05-25
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初探doc10-14
植物三种不同遗传方式基因的地理家系谱理论与应用初探08-02
实践初探07-15
教学初探07-19
效果初探05-23
工作初探05-31
成本初探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