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初探(共11篇)
价值初探 篇1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事先并非为语文教学量身定做, 它们原本是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 进入教材后, 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即“原生价值”, 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 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 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师应当明白, 语文教材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 它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教材中, 这说明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定位是极具灵活性的, 但与此同时, 它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空间。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 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原生价值对教学价值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教学价值又该如何确定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步。
一、全方位考虑
原生价值包括获取知识、交流情意、消遣娱乐等方面, 范围很广。而初中语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规定,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不同的级段又有明确的阶段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学年教学的计划来进行选择, 确定一个主目标。备课时准备工作要全面, 充分考虑教材的原生价值。上课时教学目标要明确, 只要大鱼、舍弃小虾。
我在一次教学调研中计划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课, 但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怎样才能讲出高质量的课呢?我重新一遍又一遍地读教材, 考虑它的原生价值:
1.让学生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如“月色入户”中的“户”, “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 “相与步于中庭”中的“相与”, “盖竹柏影也”中的“盖”, “但少闲人”中的“但”;会翻译重点句子,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指导朗读。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 使它充满活力, 跳跃着生命, 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等方面全面地体会作品。可以让学生读得流畅响亮、字正腔圆, 慢慢地咏文思义, 读出感情。
3.作为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短短84字, 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可以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4.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月下景色写得美轮美奂, 让读者陶醉其间, 可以让学生学习修辞的作用。
5.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还能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尤其那份难得的豁达, 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教育。
6.苏轼本来解衣欲睡, 看到月色欣然起行, 与好友相约散步。可以通过心理、动作描写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7.通过这篇课文, 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8.本文的环境描写优美, 如水的月光、朦胧的画面令许多后人为之倾倒。可以让学生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9.喜欢这篇作品的人还可以朗读或背诵它, 以便更深入地赏析。
那么, 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我该选择哪个作为教学重点呢?我认为还要考虑具体的学情。
二、切合学情
我教的两个班语文基础较薄弱, 学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 学习兴趣不浓。如对于经典诗词、精彩片段持喜欢的态度, 但是能够自觉背诵的人少之又少, 在我的要求下能熟练背诵的人也不是全部。同时, 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重, 热情不高, 学什么、怎么学都等我安排。有时有逆反心理, 不喜欢课内的知识, 喜欢课外的知识, 忽视积累, 所以在教学深度上不宜过深。我备课时始终清醒地牢记这一点:难度上要适度。
这篇课文的字词相对简单, 学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词语手册能大致理解, 个别词语强调一下即可, 如“月色入户”中的“户”。至于朗读, 简单的读准没问题, 读出感情则难度较大, 首先让他们背出, 再慢慢地揣摩吧。上课时应加以指导, 但不是重点。如果将其作为一篇写作范文指导写作, 也不恰当。本文语言优美、情感复杂, 学生欣赏一番、崇拜一番都可以, 要仿写则不恰当, 因为他们现有的写作水平与本文之间的差距过大, 不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而单单讲修辞又太浅了, 尤其是本文运用了最常见的比喻,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类型、作用很熟悉了, 并且会熟练地使用。而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在《芦花荡》和《老王》两文中已经作为重点讲授过了, 现代文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文中景随情移的写法, 在《羚羊木雕》和《芦花荡》中学过了。我倾向于把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情感态度以及思想性格作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三、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
我平时上课时语言幽默风趣, 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是热热闹闹的, 学生畅所欲言, 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会分成两派热烈讨论。我平时喜欢看一些文史类的书, 有时会根据教学需要穿插一些小故事适时地点拨, 恰当地引领学生的思维, 使之在困顿之时茅塞顿开。有时为了讲好一篇课文会加入很多相关的课外知识, 目的就是降低难度。
如教授鲁迅的《风筝》时, 我广泛查阅资料, 发现鲁迅一开始是翻译小说, 希望通过翻译学习写作技巧, 然后才创作。这篇文章其实是模仿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 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都惊人地相似。上课之前我把它发下去, 展开课堂讨论。学生知道大名鼎鼎的鲁迅也是模仿写作, 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经过讨论探究后明确:清兵卫的命运确实让人感到可怜, 他父亲与教员的封建思想对清兵卫兴趣的扼杀, 引发了学生的许多思考。但是这毕竟是外界因素, 内在的因素却是清兵卫一味地退让。开始的时候, 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厉害, 后来在一次讨论中, 父亲呵斥了清兵卫一句, 他就不敢作声了, 教员没收了葫芦、父亲砸碎了葫芦, 彻底破灭了他的葫芦梦。学生在叹惜这一鉴赏葫芦的小高手被封建思想扼杀的同时, 也注意到了清兵卫自身的态度:从热衷到无言, 从无言到屈服。清兵卫不敢吭声, 没有捍卫他的兴趣, 任由封建洪水淹没了他的思想、湮灭了他的自由。不少学生甚至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对《风筝》进行探究性阅读, 无论是爱的主题还是对国民麻木性的揭露, 学生都掌握得很好。
那么,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及他的思想, 而不是由教师片面地肢解文本?只有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经历, 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于是, 我上网查阅苏轼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 了解到他被贬的原因、当时的官职、文学上的创作, 另外收集了“东坡居士”称号的由来、苏轼生活的清贫等资料, 并从中选择了文学方面的内容。《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和本文均写于这一时期, 此时的苏轼在人生的低谷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浣溪沙》中的那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有力的证明。那么, 苏轼人生的其他阶段呢?我继续查阅, 收集到苏轼多次被贬谪的原因、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书画等方面的成就、他在各地的政绩、与苏辙的兄弟之情、婚姻生活、四个儿子文学上没有突出成就等资料, 从中选择了能表现他豁达个性的诗词, 例如被贬黄州时的“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惠州时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以及被贬海南岛后的“九死蛮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由于事先对苏轼的情感思想了解较多, 我在备课时重点紧扣豁达, 兼顾愤懑、悠闲、欣喜。上课时, 我从现代人生活的无奈导入, 抓住文本中的“欣然”“闲人”展开, 通过一系列课外资料的补充, 尤其是苏轼自己作品中的句子, 既让学生理解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又让他们理解了苏轼的自豪——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人间美景。通过阅读作者被贬期间所作的诗句, 学生们明白了豁达是苏轼思想的主旋律。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在黄州形成并成熟的。短短84字, 让苏轼永远地踏着如水的月光, 步入了经典。我讲起来轻松,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却更透彻, 课堂互动也明显增多, 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行为价值管理机制初探 篇2
一、企业价值及其管理目标
(一)企业价值内涵现代公司的存在依赖于多种资源的集合,股东和债权人提供的财务资本、经营者和员工提供的人力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的市场资本、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资本等,实际上都是企业存在的资源基础,用契约论来解释,现代企业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公共资本达成的一组合约,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企业,则企业就是依赖于资源提供者而又独立于资源提供者的实实在在的社会实体,而不是法律上的一个虚构,企业由人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在使客户获得满足的同时企业得到大于投入的好处,满足各资源提供方的利益要求。人利用资源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实现。在本文中企业价值是各资源提供方的共有经济价值,因为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附加其上,所有又叫行为价值。
(二)企业价值管理目标 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这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共有价值的最大化,因其依赖于经营者和员工行为,所以本文认为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是行为价值的最大化。如果把企业价值比作一块蛋糕,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则当这块蛋糕一定时,各利益相关者者利益就会此消彼长,而当这块蛋糕增大时,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有所增加,提高经营者和员工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把价值创造的源泉培育好、利用好,使蛋糕不断做大,行为价值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企业价值溯源及其启示
(一)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一般观点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兴起了以提高价值产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的管理理念和有关的理论研究,有的从财务评价角度出发,注重的是结果的度量,如在经典的MM理论中,公司价值表现为未来预期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认为价值驱动因素包括:销售增长率、营业毛利率、所得税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增长期;Copeland(1994)指出,公司价值创造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投资资本回报率和预期增长率。有的从经营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注重对过程的度量,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出版了其后来引起世界广泛影响的专著《竞争优势》,依据其竞争优势理论,创造公司价值的因素主要是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管理控制。
我国学者宋常、郭天明在对已有理论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将公司价值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表层因素:具体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营运、投资支出的指标如营运资本增长率,投资资本增长率;反映资本成本的指标如负债比例、不同资金来源的筹资成本等。第二,中层因素:中层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即包括顾客、内部运行、学习与创新。第三,核心层因素:核心层因素亦即公司的核心能力,由公司的核心技术、核心管理和核心营销网络三个要素构成。
(二)企业价值本原寻踪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劳动价值论与价值创造。马克思严厉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剩余索取权属于劳动者,其依据是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原则。劳动价值论将劳动看作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创造新价值的是“可变资本”,而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等只是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将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根本不能创造新价值。由于非人力资本都是同质的, 是没有差别的, 而人力资本才是具有异质性的, 所以人力资本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 人力资本所有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一切形式的价值归根结底都是知识积累和储存的形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力资产或物力资源是价值创造的特定条件,但是,仅仅有这个条件是不能产生价值的,条件也未必是必需的。即如果没有员工行为作用,其上物力资产自身并不能产生经济价值。所以,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物力资源提供的只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是行为作用的对象。而只有当行为附加其上,只有经过生产加工或者是劳务提供和经营运作的过程,经济价值才能被创造出来。
(2)核心利益相关者与价值创造。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来看,中外学者提出的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很多,其实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形式和直接程度各不相同,图1给出了从公司价值链和最终财务绩效角度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初始框架。从该模型中能够很系统很清楚地看到各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还可以得知: 员工行为直接影响到顾客及其所接触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而且员工生产率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成功。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合作和支持都是与员工密不可分的, 其实它们都源于企业员工和企业内部的合作伙伴, 因而员工是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出发点。Harris (1998)在对美国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调查中指出,3/4的CEO预言, 在不久的将来, 对组织而言, 员工是比以前更挑剔的利益相关者。由此也说明了员工的价值正处于回升的阶段, 员工行为是企业价值的动因,员工是价值创造的源泉,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其在企业大环境的指引下,做出行为选择,实现行为净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管理应以行为价值管理为核心 人力资源是价值的源泉,人的行为是价值的动因,企业价值管理应以行为价值管理为核心。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创造、利用的主体,是企业剩余的源泉,离开人的劳动,物质财富就无法实现,即使是机器人,也离不开人的设计操作,而且员工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
三、行为价值管理机制
(一)量化机制——以人为中心 企业管理必然涉及到人与物的关系,由此就可能产生两种管理思想:一种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物为中心;一种是以人为中心,强调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的价值。根据最新的一项估计,在当前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中,50%~90%源自于智力资本,而非传统的物质资本,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信息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而掌控这种资源的是人,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通过企业经济行为来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那么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度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每个员工或团队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为其提供实物资本,记录每个员工或团体的行为增值、减值和行为净值。青岛海尔的不断成功正是得力于企业内部市场化体系的建设,自主经营体理念的实施,企业岗位都参照市场价格建立内部市场体系,使企业的各种行为与企业最终价值挂钩,甚至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也建立了标准的价值计算,每个人当月的工作价值,月底自己都能计算出来,形成企业内所有行为的目标都指向企业的最终价值的氛围,也使海尔集团的竞争力逐步加强,获得超出市场平均利润率的回报。
(二)体现机制——所有权与剩余收益的分享 杨瑞龙和周业安(1998)提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 以通过各产权平等地参与决策相互监督以提高治理结构的效率。让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 分享企业控制权, 就可以给其以刺激、鼓励他们去监督自己的同事, 通过相互施加压力来减少其在工作中的偷懒行为, 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并进而改善企业的生产力; 并且还可以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弹性, 增加其主人翁意识。因此也就减少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和监督的成本, 降低了交易成本, 实现了企业治理效率提高的目标。公司对每个员工或团队的投入与其创造的价值之差即为公司行为净值总额,也即剩余收益。对于每一个员工所创造出来的价值都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利益分享协议在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主要是经营者代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享协议和员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享比例的确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资本所有者只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的寻利者,只要给予其资本市场相同风险的期望收益率,企业总能找到投资者,经营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即达成利益分享协议,经营者和员工按照量化机制确定的各自创造的价值在博弈中也可以达成利益分享协议。
(三)提升机制——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等级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需要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员工才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愿望,所以,给予员工与贡献相符的报酬,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员工创造价值的基础要素。在满足基本需要后,员工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求也是员工创造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尊重和关爱,付出能够得到认可,工作富有挑战性,在企业中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且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有成就感都是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边界变得不确定,员工的知识水平增加,员工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增加,难以完全靠制度来管理员工,企业里受过良好教育且具有良好素质的员工,除了选择工作环境条件和报酬以外,他们更看重工作的挑战性,乐于从工作中寻求满足感、成就感和胜利感。即这些员工不需要依赖于领导的监督与控制,更多的是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去完成本职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普遍提倡一种“自我领导”的模式,提倡自我激励与惩罚,员工要善于自己从工作中寻求乐趣,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当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提高以后,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发挥最大的热情,会正确的预测自己的行动效果并加以评估,主动地加入到团队中并与他人进行协作以取得最大的绩效。我国古代有句谚语叫做:“不须扬鞭自奋蹄”,讲的就是自我激励的道理。我们希望管理模式由组织主导型向自我管理转变,以人为中心,实现以每个人创造的行为净值为基础的价值分享,价值本原自我驱动,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论
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是员工行为附加于物质资源创造行为价值的过程,企业管理应由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增值行为,约束非增值行为,使员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2]徐国君:《基于行为价值论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和会计属性的思考》,《中国经济评论》。
[3]陆庆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4]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5]李心合:《嵌入社会责任与扩展公司财务理论》,《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6]张兆国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编辑刘姗)
行为价值管理机制初探 篇3
一、企业价值及其管理目标
(一) 企业价值内涵
现代公司的存在依赖于多种资源的集合, 股东和债权人提供的财务资本、经营者和员工提供的人力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的市场资本、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资本等, 实际上都是企业存在的资源基础, 用契约论来解释, 现代企业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公共资本达成的一组合约, 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周其仁, 1996)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企业, 则企业就是依赖于资源提供者而又独立于资源提供者的实实在在的社会实体, 而不是法律上的一个虚构, 企业由人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在使客户获得满足的同时企业得到大于投入的好处, 满足各资源提供方的利益要求。人利用资源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实现。在本文中企业价值是各资源提供方的共有经济价值, 因为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附加其上, 所有又叫行为价值。
(二) 企业价值管理目标
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 这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共有价值的最大化, 因其依赖于经营者和员工行为, 所以本文认为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是行为价值的最大化。如果把企业价值比作一块蛋糕, 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 则当这块蛋糕一定时, 各利益相关者者利益就会此消彼长, 而当这块蛋糕增大时,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有所增加, 提高经营者和员工行为的效率和效果, 把价值创造的源泉培育好、利用好, 使蛋糕不断做大, 行为价值最大化, 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企业价值溯源及其启示
(一)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一般观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美国、日本等国家兴起了以提高价值产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管理 (Value Based Management) 的管理理念和有关的理论研究, 有的从财务评价角度出发, 注重的是结果的度量, 如在经典的MM理论中, 公司价值表现为未来预期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认为价值驱动因素包括:销售增长率、营业毛利率、所得税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增长期;Copeland (1994) 指出, 公司价值创造的根本驱动因素是投资资本回报率和预期增长率。有的从经营角度出发, 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注重对过程的度量, 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出版了其后来引起世界广泛影响的专著《竞争优势》, 依据其竞争优势理论, 创造公司价值的因素主要是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管理控制。
我国学者宋常、郭天明在对已有理论总结概括的基础上, 将公司价值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表层因素:具体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营运、投资支出的指标如营运资本增长率, 投资资本增长率;反映资本成本的指标如负债比例、不同资金来源的筹资成本等。第二, 中层因素:中层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 即包括顾客、内部运行、学习与创新。第三, 核心层因素:核心层因素亦即公司的核心能力, 由公司的核心技术、核心管理和核心营销网络三个要素构成。
(二) 企业价值本原寻踪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劳动价值论与价值创造。马克思严厉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的理论, 认为剩余索取权属于劳动者, 其依据是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原则。劳动价值论将劳动看作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创造新价值的是“可变资本”, 而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等只是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将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根本不能创造新价值。由于非人力资本都是同质的, 是没有差别的, 而人力资本才是具有异质性的, 所以人力资本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 人力资本所有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一切形式的价值归根结底都是知识积累和储存的形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物力资产或物力资源是价值创造的特定条件, 但是, 仅仅有这个条件是不能产生价值的, 条件也未必是必需的。即如果没有员工行为作用, 其上物力资产自身并不能产生经济价值。所以, 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 物力资源提供的只是价值创造的基础, 是行为作用的对象。而只有当行为附加其上, 只有经过生产加工或者是劳务提供和经营运作的过程, 经济价值才能被创造出来。
(2) 核心利益相关者与价值创造。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来看, 中外学者提出的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很多, 其实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形式和直接程度各不相同, 图1给出了从公司价值链和最终财务绩效角度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初始框架。从该模型中能够很系统很清楚地看到各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还可以得知:员工行为直接影响到顾客及其所接触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而且员工生产率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成功。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合作和支持都是与员工密不可分的, 其实它们都源于企业员工和企业内部的合作伙伴, 因而员工是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出发点。Harris (1998) 在对美国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调查中指出, 3/4的CEO预言, 在不久的将来, 对组织而言, 员工是比以前更挑剔的利益相关者。由此也说明了员工的价值正处于回升的阶段, 员工行为是企业价值的动因, 员工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引导员工的行为, 使其在企业大环境的指引下, 做出行为选择, 实现行为净值的最大化,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三) 企业价值管理应以行为价值管理为核心
人力资源是价值的源泉, 人的行为是价值的动因, 企业价值管理应以行为价值管理为核心。人力资源是物质财富创造、利用的主体, 是企业剩余的源泉, 离开人的劳动, 物质财富就无法实现, 即使是机器人, 也离不开人的设计操作, 而且员工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
三、行为价值管理机制
(一) 量化机制——以人为中心
企业管理必然涉及到人与物的关系, 由此就可能产生两种管理思想:一种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实质上是以物为中心;一种是以人为中心, 强调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人的价值。根据最新的一项估计, 在当前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中, 50%~90%源自于智力资本, 而非传统的物质资本, 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信息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 而掌控这种资源的是人, 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通过企业经济行为来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度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每个员工或团队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为其提供实物资本, 记录每个员工或团体的行为增值、减值和行为净值。青岛海尔的不断成功正是得力于企业内部市场化体系的建设, 自主经营体理念的实施, 企业岗位都参照市场价格建立内部市场体系, 使企业的各种行为与企业最终价值挂钩, 甚至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也建立了标准的价值计算, 每个人当月的工作价值, 月底自己都能计算出来, 形成企业内所有行为的目标都指向企业的最终价值的氛围, 也使海尔集团的竞争力逐步加强, 获得超出市场平均利润率的回报。
(二) 体现机制——所有权与剩余收益的分享
杨瑞龙和周业安 (1998) 提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 以通过各产权平等地参与决策相互监督以提高治理结构的效率。让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 分享企业控制权, 就可以给其以刺激、鼓励他们去监督自己的同事, 通过相互施加压力来减少其在工作中的偷懒行为, 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并进而改善企业的生产力;并且还可以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弹性, 增加其主人翁意识。因此也就减少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和监督的成本, 降低了交易成本, 实现了企业治理效率提高的目标。公司对每个员工或团队的投入与其创造的价值之差即为公司行为净值总额, 也即剩余收益。对于每一个员工所创造出来的价值都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利益分享协议在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 主要是经营者代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享协议和员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享比例的确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绝大多数的资本所有者只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的寻利者, 只要给予其资本市场相同风险的期望收益率, 企业总能找到投资者, 经营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即达成利益分享协议, 经营者和员工按照量化机制确定的各自创造的价值在博弈中也可以达成利益分享协议。
(三) 提升机制——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等级理论, 他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 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成需要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 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员工才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愿望, 所以, 给予员工与贡献相符的报酬, 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是员工创造价值的基础要素。在满足基本需要后, 员工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些需求也是员工创造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尊重和关爱, 付出能够得到认可, 工作富有挑战性, 在企业中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并且有一定的自主性, 能够有成就感都是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知识经济环境下, 企业边界变得不确定, 员工的知识水平增加, 员工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增加, 难以完全靠制度来管理员工, 企业里受过良好教育且具有良好素质的员工, 除了选择工作环境条件和报酬以外, 他们更看重工作的挑战性, 乐于从工作中寻求满足感、成就感和胜利感。即这些员工不需要依赖于领导的监督与控制, 更多的是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去完成本职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中,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普遍提倡一种“自我领导”的模式, 提倡自我激励与惩罚, 员工要善于自己从工作中寻求乐趣, 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当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提高以后, 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发挥最大的热情, 会正确的预测自己的行动效果并加以评估, 主动地加入到团队中并与他人进行协作以取得最大的绩效。我国古代有句谚语叫做:“不须扬鞭自奋蹄”, 讲的就是自我激励的道理。我们希望管理模式由组织主导型向自我管理转变, 以人为中心, 实现以每个人创造的行为净值为基础的价值分享, 价值本原自我驱动, 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论
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是员工行为附加于物质资源创造行为价值的过程, 企业管理应由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建立相应的机制, 激励增值行为, 约束非增值行为, 使员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2]徐国君:《基于行为价值论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和会计属性的思考》, 《中国经济评论》。
[3]陆庆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4]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旅游景点对联的审美价值初探 篇4
一、突出景点特色
旅游点都有自己的内涵、各自的特色,游人则往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要让游客迅速了解景点内涵,把握景点特色,旅游点对联往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第一关,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东北入京津的必经之途,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上的一幅对联就突出了它的这些特点:‚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韩信墓上的一幅对联,更以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的发迹与死亡,突出了与其生死攸关的三个人物‚生死一知: 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是他推荐韩信做了刘邦的大将,成就了韩信的一生事业;又是他诱骗韩信至长乐宫被诛杀。‚两妇人‛,一个是舍饭救少年韩信的漂母,一个是残杀韩信的吕后。十个字即道破了如此复杂的历史,非大手笔写不出这样的佳作。这样的点题,容易使游客更深刻地领会了旅游点的意义,更增添了游览的兴味,言简意赅地揭示丰富的蕴含,便丰富的知识内涵深深地刻印在游客的脑海里。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的寒山寺是座六朝古刹,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南朝梁,名闻暇尔的原因缘自唐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寒山寺的一联就道明了这一点::‚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佳句不须多。‛当然这幅对联远没有张继《枫桥夜泊》诗那么流传广泛,妇孺皆知,但道出了读者、游人对寒山寺和张继那首诗一番感慨,联中包含的文史信息并不贫乏。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但现在能背得下来的人并不多。而南昌滕王阁上的一幅对联则高度概括了《滕王阁序》之文意,突出了这一景点的特色,游人要把它记住则很容易,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我辈复登临: ,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汉阳月牙湖畔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俞伯牙钟子期而建造的。史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于是伯子期结为至交,约定第二年中秋明月清风时再会。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古琴台上的一幅对联,就艺术地概括了这段佳话‚一曲高山一曲流水: ,千载传佳话。几分明月几分清风,四时邀游人。‛这样的对联,点明主旨,突出特色,既使游人更好地领略了胜地风光,又给游人以丰富的知识与美的享受。
二、增添景点情趣
如果说,以上对联只是传达了景点本身包含的意蕴,只是起了简单的导游作用,那么,另外有的对联则扩大了景点蕴含,增添了无穷情趣。有的景点,也许只是简朴的楼台亭榭,一般的山林湖泉,孤立看景,可能无甚奇处。但一幅佳联,就可以使游人扩大视野,生发联想,平添无穷乐趣。嘉定花神庙,不过是一座庙而已。游客们所见庙宇可谓多矣,光凭庙舍建筑,确无过人之处。但是,它门前的那幅对联,却给游人平添无尽暇思,引得人们驻足吟颂:‚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氵解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有的对联,本身就充溢着浓厚的文学底蕴,展现出一幅精美画卷。如济南大明湖历下亭的一联‚风雨送新凉: ,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洁画。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摩洁‛即王维,他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浣花诗‛则指五代前蜀韦庄的诗集《浣花集》,韦庄既是大诗人又是大词人以这样两人的诗画作比,大明湖的景致更能令人神往了。江西九江琵琶亭上的一联,容易把人带进一个寒水素月、桅影朦胧、灯光摇曳、琵琶传情的夜晚‚灯影幢幢: ,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九江即唐时浔阳,白居易贬谪于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为纪念此事而建的琵琶亭上的这一联,正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传达了当时的哀怨。杭州有个虎跑泉‚虎跑泉,水龙井茶‛,向来被誉为‚饮中极品‛,它上面有一联即从此语出发,以直白的言辞,浓郁的禅意,传达出深邃的蕴含‚愿借吾师手:而志在高山,钟子期中半叶蕉,煽灭若辈热中热。留得此地山上一勺水,渴解众生难上难。‛有的对联借助于特殊的修辞手法和对联形式,以浓厚的文字功底,凭语言取胜,写得妙趣横生,趣味盎然。青海湖日月山石碑上的一联就属这种对联。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这幅对联既切题又工稳,是别开生面的‚绞连对‛‚日上山: ,月上山,山上日月明。青海湖,水海湖,湖海青水清。‛再看两幅极其巧妙的‚回文联‛,它们既是语言绝,又传景色之妙。如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屋水连天。‛桂林斗鸡山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成都望江楼上有幅名联‚望江楼: ,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薛涛井,薛涛冢,薛涛井畔薛涛冢,涛冢至今,涛井至今。‛望江楼在成都东门外锦江南岸,因附近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遣址而闻名。此联引人之处,除了它的特殊修辞、格式和意趣外,还在于围绕它的一段传说。据说最初只有上联嵌于望江楼,下联却久久无人对出。至清代旌阳彭大侠才对出这一下联。这一联也算对得很工稳了,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上联‚楼‛、‚流‛同韵近音,下联‚井‛、‚冢‛异韵异音;第二,上联‚江‛为平声,下联‚涛‛也是平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20 世纪30 年代,因成都近郊发现印月古井,于是有人因此获得灵感,对出更妙的一帧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真是对得天衣无缝!正是这则传说引起了无数今人的兴味暇思,此联成了这里的一道著名的人文景观。
三、抒写作者情怀
游览旅游胜地,面对佳妙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人们容易心潮澎湃、激情泉涌。不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挥毫写下了他们的内心感受,胸中激情化为笔底波澜,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
外,也给景点留下了无数抒情写意的妙对佳联,使今天的游人于欣赏美景之余,还能在品读这些对联之际体会前人的襟怀,磨砺自己的心志。诗人臧克家为济南大明湖畔的辛弃疾记念祠题了一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作者在对联中既热情赞颂了辛弃疾的政治理想和文学成就,又沉痛表达了对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惜。郭沫若为成都杜甫草堂所撰联‚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联语虽短,但作者对杜甫的崇高赞誉溢于言表,作者对民生的殷切关注流注笔端!作为读书人,在对联中表达自己读书求知、追慕前贤的心愿,大有人在。如书于镇江市招隐寺读书台的一联‚萧梁逝水: ,往迹犹新,问谁大雅扶轮,再继元储不朽业。沦海横流,人间何世,趁我余光秉烛,补读平生未见书。‛这里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处,他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词赋选集,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在这一联中不仅赞颂了萧统的文史功绩,而且表达了自己惜时读书的美好愿望。又如书于陕西临潼华清池的一联:‚绣岭萎荆榛,只余堠馆留宾,记当年赐浴池边,长恨空呤白傅。环园新结构,云是唐宫旧址,问我辈沉香亭北,雅才谁嗣青莲。‛华清池即唐时之汤泉宫, 在此沐浴。联中的白傅、青莲指白居易和李白他们皆有关于杨贵妃的传世名作。此联不仅慨叹杨贵妃的身世,且以极其丰富的联想,表达了对白居易、李白的仰慕之情,激励后人努力继承前贤。安微合肥包公祠上的一联,对今天的反腐倡廉亦有启迪‚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不
仅赞美了包公的清廉,更感叹像包公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作者那痛恨贪鄙、祈求清正的情感展现无遗。董必武在浙江嘉兴南湖所题的一联,回顾了党的历史,歌颂了革命的发展,对后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四、启迪教育后人
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人生的根本性的大问题。在旅游点上,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对联,莫过于那些含义隽永,意味深长,富含哲理,启迪心灵的作品。人们吟颂着,品味着,甚至抄录
着,从中感受到一种心胸的荡涤,灵魂的升华。上海城隍庙的一联‚做个好人: ,心在身安魂梦稳。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这一联看似浅显,道出的却是做人的根本。河南洛阳白马寺的一幅对联,它从佛学禅理出发,取相反角度,也有着同样的立意‚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广东肇庆鼎湖山半山腰有个半山亭,它上面的一联是‚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这幅对联嵌在这里真是太合适了!想想看,游人气喘吁吁登
到此处,见到这样一幅对联,必然受到鼓舞,登山意志大增。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的一联,从禅理出发,由峰及人,警策世人自强不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浑然一体‚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对那些放弃个人努力,一心企盼神灵护佑的人,福州鼓山弥勒殿上的一联,用诙谐风趣的话语,给他们以善意的嘲讽,使人们在一笑之中产生心灵的感应‚手上只一金元: ,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人们常见弥勒佛前一副对联‚大肚能容: ,容世上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然而,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岭天成寺弥勒佛前的一联,却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亦发人深省‚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南京随园乃清代袁枚别墅,清人黄仲则在此题了一联,颂扬文章千古,慨叹宦海沉浮:‚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太原祠圣母殿上的一联更祈望着‚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这些对联不仅介绍了景点特色,起到了导游的作用,而且无论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教化警策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在审美价值上,有着丰富的蕴含。对联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璀灿的明珠,为旅游景点增添了奇光异彩。当人们留连于大自然的风光,在历史人文景观中荡漾时,品读着这样一些对联,会为我们如此深邃的文化瑰宝而陶醉。唐玄宗常携杨贵妃在此沐浴。联中的白傅、青莲指白居易和李白,他们皆有关于杨贵妃的传世名作。此联不仅慨叹杨贵妃的身世,且以极其丰富的联想,表达了对白居易、李白的仰慕之情,激励后人努力继承前贤。安微合肥包公祠上的一联,对今天的反腐倡廉亦有启迪‚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不仅赞美了包公的清廉,更感叹像包公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作者那痛恨贪鄙、祈求清正的情感展现无遗。董必武在浙江嘉兴南湖所题的一联,回顾了党的历史,歌颂了革命的发展,对后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四、启迪教育后人
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人生的根本性的大问题。在旅游点上,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对联,莫过于那些含义隽永,意味深长,富含哲理,启迪心灵的作品。人们吟颂着,品味着,甚至抄录着,从中感受到一种心胸的荡涤,灵魂的升华。上海城隍庙的一联‚做个好人: ,心在身安魂梦稳。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这一联看似浅显,道出的却是做人的根本。河南洛阳白马寺的一幅对联,它从佛学禅理出发,取相反角度,也有着同样的立意‚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广东肇庆鼎湖山半山腰有个半山亭,它上面的一联是‚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这幅对联嵌在这里真是太合适了!想想看,游人气喘吁吁登到此处,见到这样一幅对联,必然受到鼓舞,登山意志大增。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上的一联,从禅理出发,由峰及人,警策世人自强不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浑然一体‚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对那些放弃个人努力,一心企盼神灵护佑的人,福州鼓山弥勒殿上的一联,用诙谐风趣的话语,给他们以善意的嘲讽,使人们在一笑之中产生心灵的感应‚手上只一金元: ,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人们常见弥勒佛前一副对联‚大肚能容: ,容世上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然而,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岭天
成寺弥勒佛前的一联,却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亦发人深省‚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南京随园乃清代袁枚别墅,清人黄仲则在此题了一联,颂
刑事诉讼调解价值初探 篇5
调解的本质是一个常识性理念,既经由当事人邀请经验丰富、独立和值得信赖的第三人干预来帮助当事人通过协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来谈判解决他们之间的纷争。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却是特殊而有限的。
刑事诉讼调解主要依附于两种特殊程序存在:一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自于《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6条规定:“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除人民检察院提起的以外,可以调解”;二为《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第170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也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自诉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刑事诉讼调解之价值
(一)在契约精神与处分原则基础上树立复和正义
复和正义与报应正义相对。道义报应要求对犯罪人发动刑罚,要以道德上的罪过为基础,使刑罚与道德保持一致。所谓复和正义“意思是使受害人、犯罪人及社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一个以受害者为重心的刑法公义制度”。
1.刑事诉讼调解所体现出的复和正义之特征
(1)重新包含了制度正义的程序正义。从正义产生之初至今分别产生了“权威正义、伦理正义、制度正义、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是当今法学界,特别是诉讼法学界普遍推崇和接受的对于正义的一种理解。
(2)实现了刑事诉讼的价值平衡。传统的报应正义建立在实现实体法目的,既为实现刑法目的恢复社会秩序之上。而复和正义则引入了另外一种价值,既限制国家公权力介入并保障当事人自由处分权利的新价值。
2.契约精神的引入。契约主要运用于民事私法领域,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的基础上通過意思自治基于双方的合意达成的协议。
(1)如果在刑事诉讼法领域引入契约,首先要求就是当事人地位的平等。而在检察机关公诉的场合中,控辩双方当事人实际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在自诉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可能通过法官的居中调解达成合意。
(2)要求当事人拥有合意的可能。合意的前提必须是意思自治。在公诉领域之中,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诉犯罪分子,受害人居于附和的地位,无法有独立的意思表示,也不可能谈的上意思自治。
3.在刑事诉讼法领域中的处分原则。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3条的规定和学理上的一般解释,所谓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力和诉讼权力。其实质是当事人对自己享有的权利的自由支配和处置。
(二)建立在公权力相对克制基础上的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1.两种刑事诉讼结构形成基础-从个人与社会的博弈的角度出发
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分别运行不同的刑事诉讼结构。大陆法系国家按照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构建刑事诉讼结构,理念是国家负有通过诉讼查清事实真相,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国家法律的职能和权力;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按照当事人主义构架刑事诉讼结构,基本理念是国家负有通过诉讼消解社会冲突和纠纷的责任,在诉讼过程中,国家居于冲突双方当事人之间并履行裁判义务。
2.建立在尊重个人权利基础之上的刑事诉讼调解
尊重个人权力需要建立在公权力克制的基础之上。而调解就反应出这样一种克制。
(1)公权力的相对克制
刑事诉讼调解本身就建立在非公权力主导之情况下,其前提之自诉案件本身就排斥了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介入,如果在简易程序之场合,法院的很多程序也将被相应的简化和省略。对于公权力克制之理由,笔者理解如下:1)由自诉案件本身的性质决定。自诉案件本身系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此时不易界定为对社会秩序的根本破坏。国家公权力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之下,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将轻微的刑事案件留给人民内部通过协商解决实乃明智的选择。2)国家机关的能力限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从类型上看,多为家庭和伦理纠纷,而轻微的刑事案件多为细微矛盾所致。这样的案件,国家公权力并非依靠缜密的侦查和严谨的推理就能判断是非。公权力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暴力解决问题所产生之结果往往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加之激化。
(2)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无罪推定原则,公平审判的原则,沉默权(我国尚未明示),律师协助权等都是个人权利在刑事诉讼之中的表现。但是这些只是为平衡公权力所赋予个人必要抵抗公权力入侵的工具。以上相关的规定只是一种必须权利的体现,并没有体现出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尊重有这样两层含义:1)主观意义上的“尊崇”;2)客观意义上的“敬重”。刑事诉讼调解却反映出这样一种尊重,如果说之前的公权力克制之中因为案件的性质和国家机关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选择对个人权利之尊重是出于敬重的话,那么“尊崇”应该是一种来自与对当事人处置调解案件的推崇。
当事人处置调解案件之中所表现出的优势有:1)控制自我感情的满足和宣泄;2)是对过去的一种谅解;3)形成对纠纷的一种重新认识。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赋予个人以相当的权利,才能使个人在法律给与的自由处分限度之内以自我为中心与对方沟通、谅解并达成最后的协议,调解最后方可得到成功。反而言之,这样前提下成功达成的调解协议才能真正体现出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并由此缔造出一般刑事判决所不能达到的社会秩序与个人权力保障之间的平衡。
(三)实现程序效益价值
1.效益概述
效益一般意义上指明的是一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相对于当事人而言,效益是其通过调解,避免其后漫长的判决结果及其后的执行程序的必然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在其实现了前面提及的外在复和正义价值与内在个人权利尊重价值之后的必然结果。
2.在程序简化基础上确立的效率
过程的简化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公诉案件之中,通过侦查、控诉、审判三个具体阶段的组合,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运行从开始至结束最长可以超过两年。这样长的时间无疑是一个厄长而又无限消耗精力的时间。而自诉案件恰当的避免了厄长的弊端,赋予了当事人充分的选择自由。
(1)自诉案件本身就避免可漫长的侦查和审查起诉的过程。
(2)简易程序的引入更加简便了诉讼程序。
(3)建立在已经部分简化基础上的调解使得程序更趋于简化。
三、结束语
只有在高度专门化、技术化的刑事诉讼程序之中,一般案件之真相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由法院给出最接近公正的判决。然而法官毕竟不可能对于任何案件明察秋毫,而刑事法律也不可能让任何案件都得到圆满之解决。此时,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引入对于冰冷而机械的刑事诉讼一般程序而言,可以起到修正与平衡的作用。
篮球的美学价值初探 篇6
关键词:篮球,美学,课堂,教学
篮球运动是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之一。作为一个体育项目, 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学生广泛的喜爱, 一是它有着许多的审美要素, 可以说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过程。二是篮球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 只求一块平整的场地、一个篮圈, 堪称中学生自我锻炼的最方便项目。充分挖掘篮球的美学价值,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人格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课题。
一、篮球运动具有形态美,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体育, 还停留在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和教材、教法的研究这一层面上, 还不能适应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这一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应实施体育素质教育, 使之与社会体育接轨, 为终生体育服务。近些年来, 中小学学校体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体育课的现象在当前学校体育中较为普遍。好动是中小学生的天性, 由于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篮球运动中孩子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有意识地把篮球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注重对篮球运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全面理解。尤其对无球队员的跑动、穿插落位要随时提醒纠正,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位置思维。在训练和比赛时, 及时指导学生适时、正确、合理地接应同伴, 克服消极的作风和情绪, 在场上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感, 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能力, 发挥配合作战的团队精神。篮球教学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也为今后孩子们参与篮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篮球运动具有技巧美,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 篮球运动在地面与高空、时间与空间的争夺中更具有观赏价值。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如我在“跨越式上篮”教学中, 改变了传统的练习模式, 哪一种跳跃方法比较好, 先让学生自由跳练习, 为学生提供了3块练习场地, 提出不同条件和要求, 分别解决不同环节的不同问题。学生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自主选择练习场地及练习方法, 经过练习后再进行测试, 对自己的选择、练习、测试, 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跳跃成绩, 品尝自主练习带来的成功乐趣, 增加了自信心。同时练习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训练,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篮球运动具有对抗美,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篮球比赛是双方以相同数量的队员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空间里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思想作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临场指挥和心理意志品质等综合对抗的竞赛。进攻队员运用各种传接、掩护、策应等基础配合, 以及全队的移动进攻或其它全队战术, 力图在有限的时间里, 把篮球送进对方的篮筐, 而防守一方则是想方设法尽量干扰对方, 运用抢断、封盖或犯规战术等手段, 极力阻挠对方得分, 力争夺得球权, 反守为攻。双方在一攻一守间, 演绎着篮球的“神话”, 使对抗之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四、篮球运动具有道德美, 从而锻铸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作为竞技运动的篮球运动, 既有其锻炼身体的作用, 又有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作用, 使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篮球竞赛中, 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良好气质和行为规范, 给人们以良好的道德教育, 并使人产生崇高感。篮球运动从诞生之始, 就定位于“文明的新运动”, 其发展始终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联系。如强调攻守间的平衡, 就反映了人们追求平等的理念, 在个人充分发挥的同时, 要协助同伴进攻, 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愿望。优秀运动员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如在比赛中, 当对方队员跌倒时, 赶紧伸手拉一把, 拍拍对方以示鼓励, 比赛重要, 友谊更重要。运动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往往能感染观众, 使得观众不仅学到了精湛的球技, 还能在道德品质方面受到教育。
五、篮球运动具有缺憾美, 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调整能力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初探 篇7
在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运用中, 美国一直走在西方国家的前列。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 也不同程度地把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美国在1967~1990年间,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非金融工具方面。1990年之后, FASB发布的部分公告规定捐赠收支按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和费用, 并规定了金融资产转移以及债务清偿的会计处理等。1998年6月, FASB发布了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 133) , 其中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2000年2月, FASB在正式发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再次修订了公允价值的定义。2004年6月, 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06年9月15日, FASB发布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 (SFAS 157) 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披露, 公允价值的定义, 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应用, 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等内容。
同时, IASB也认识到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做出统一规范的必要性, 并于2007年4月和6月发布了两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报告。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 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颁布的部分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郭道扬, 2006) 。1998年公允价值出现于我国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因为实际运用中频繁出现公司 (尤其是上市公司) 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所以在2001年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基本上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 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从而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
FASB在1998年6月发布的SFAS 133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 (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 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同时指出, 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是公允价值最好的证据。2000年2月FASB正式发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 自愿的双方进行资产 (或负债) 买卖 (或发生清偿) 的价值。在这里, 公允价值的计量不再局限于资产, 也可以运用到负债上。2006年9月15日FASB发布的SFAS 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会计主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
IASB于1995年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各方在一项交易中, 能将一项资产出售或一项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的交易中, 双方应该是持续经营的企业。
从上面几个权威的定义中, 笔者认为把握公允价值含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公允的真实含义是表述的公允性, 即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进行公允的表述。
公允常常与中立、公正相联系, 与其说是公允, 还不如说是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地表述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通用信息。
2. 公允价值的本质从经济学意义上来分析, 是使用价值或者效用价值, 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
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 是对资产或者负债的一种认定。
3. 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市场价格和协商价格。
市场价格相当于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依据所规定的第一个标准: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协商价格相当于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依据所规定的第二、第三个标准: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 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市场价格与协商价格都含有估计的成分。
三、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界定
新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同时还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并且将其与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目前, 国内外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界定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这是学术界现今最为流行的观点。常勋 (2004) 认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 它与各种计量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不可能脱离其他计量属性而单独存在。或者说, 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 其已经成为一种复合 (或综合) 的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的计量属性, 并非特指一种计量属性, 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谢诗芬, 2001) 。
3.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 而是一个检验尺度 (石本仁、赖红宁, 2001) 。
4.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葛家澍、徐跃 (2006) 认为: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虽然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甚至以其为最佳参数, 但是公允价值与市场价格不同之处在于:公允价值是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而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脱手价格是实际交易的价格。
5.公允价值应该是一种计量观念, 而非计量属性 (第三届“京津地区会计、财务教授季度论坛”) 。
根据前面五种观点,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本身是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是为了突出当前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不得不在新会计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来与“历史成本”概念相提并论。公允价值在时间维度上没有特定的指向, 可以是过去的, 可以是现在的, 也可以是未来的, 因而历史成本常常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是现在的公允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所估计的公允价值 (现值是折现后的结果, 可变现净值不考虑折现) 。公允价值的交换性质可以是实际交易, 也可以是预期交易;它的交换价值可以是投入价值, 也可以是产出价值。总之, 公允价值与前面提到的几种计量属性不是一种平行的、非此即彼的关系, 它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四、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关系
历史成本是传统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合理选择。历史成本最可靠、最真实, 而且可以稽核, 除历史成本外, 其他的计量属性一般都同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无关, 因此都没资格成为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 (葛家澍, 2003) 。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传统财务会计中, 历史成本能够担当起资产计价和损益确定的重任, 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能够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 采用历史成本只能进行初始计量, 无法进行后续确认, 因此不能充分揭示企业的风险。在市场价格有较大波动时, 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同时,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还有以下几个局限性:当价格明显变动时, 基于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代表着不同的价值量, 各价值量之间没有可比性;由于费用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 而收入是以现行价格计量的, 二者的配比缺乏逻辑上的统一;价格上涨时,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管理当局的真实业绩和在市场价格变动时引起的持有利得等。
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对立的。但是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两者都是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度量, 两者又是统一的。在初始计量时, 历史成本可以近似地假定为公允价值。
总之, 历史成本是基于实际交易的价格, 蕴含着收入费用观的收益确认理念, 一般在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运用, 与会计受托责任观相对应。公允价值是基于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交易的价格, 蕴含着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确认理念, 一般在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条件下运用, 体现了会计的决策有用观。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权衡和协调, 是会计准则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认为, 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可靠性 (真实性) , 各种会计信息之间不存在有无相关性的问题, 只是相关性强弱不同而已。因此, 我国新会计准则应以可靠性为核心, 兼顾相关性。对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有人认为, 作为由主体人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 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 这不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谢诗芬, 2001) 。也有人认为, 公允价值以当前价格为基础, 可能需要估计, 因而影响其可靠性;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观性较强, 会相对影响其在实务中的可操作性。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 实际操作时只能大致估计或采用近似值, 尤其是在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市价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探求公允价值。这些都给公允价值计量留下了可选择的空间, 而且要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不可避免地存在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的现象。虽然新会计准则对此做出了一些规定, 但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 这就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和推广。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解释和说明较多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理念, 这就需要实务工作者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就目前来看, 笔者认为我国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是, 适时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以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操作指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应探讨财务管理中的估值模型, 提高估值的技术水平;建立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审计准则, 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再把一道关。
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运用公允价值时的三个层次: (1) 如果相同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 就利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 并且不进行任何调整处理。这一层次估计的可靠性最高, 是最优先的公允价值估计值。 (2) 如果无法取得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 则可采用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 并进行适当调整, 但所进行的调整必须是客观、公正的。 (3) 如果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或者与类似资产或负债之间的差异无法客观确定, 则可采用市价法、类似市价法或者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上述第一个层次所采用的方法为市价法, 第二个层次所采用的方法为类似市价法, 第三个层次所采用的方法为现值法。笔者将现值法简单地阐述一下。该方法下应首先估算出未来现金流量的每一具体数值, 再选择合适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复利现值计算公式如下:PV=FVn×PVIFI, n。式中, PV为复利现值, FVn为第n期现金流量, PVIFI, n为包含风险因素的复利现值系数。
如果已经确定了含有风险因素的货币时间价值的折现率, 那么将其直接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复利现值。如果只知道无风险的折现率, 就需要计算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的计算公式是:RR=b V。其中, RR为风险报酬率, b为风险报酬系数, V为标准离差率。
折现率可以表示为:。式中, PVIFI, n为折现系数 (包含风险因素的复利现值系数) , RF为无风险报酬率 (以同期的政府债券利率确定) 。
说明:风险报酬系数b可以参照以往同类项目的历史资料, 运用前述有关公式来确定。b也可以由专家确定, 比较敢于承担风险的公司往往把b定得低些;反之, 比较稳健的公司, 则常常把b定得高些。
式中:。其中, X的随机变量是离散型的。
设Xi是第i种可能的报酬率, Pi是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则有:
若X的随机变量是连续的, X的密度函数是p (x) , 则有:
摘要:本文在借鉴FASB、IASB等权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的基础上, 对公允价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界定及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现值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葛家澍, 杜兴强.会计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初探电视新闻的审美价值 篇8
“美”是一个崇高的和特性过于微妙的概念, 各个领域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电视新闻美既是特定的, 又是具体可感的。它遵循电视新闻的要求和规律, 通过独具特色的手段反映客观的形象美, 深化新闻事实的哲理与情感, 进而与受众产生审美共鸣, 共享其乐, 体现新闻审美的价值感受。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也是取之于民的根本, 这是新闻的原则。尤其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载体的电视新闻更是如此, 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体验。如果新闻不真实, 就改变了新闻美的规律与基调, 谈何审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节目具有广博的受众群、基础就在于真实的感染力, 长盛而不衰。电视新闻只有将现场的事态、行为、感情、语境如实的采录与传播、画面本身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使受众从视觉感知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和审美升华, 这是电视新闻美的本质所在。当电视上播出抗洪抗震抢险救灾感人现场时, 观众的关切心、同情心、焦虑心随着收视过程受到震撼和感染。当电视屏幕出现我国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 五星红旗伴随着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冉冉升起火炬点燃那一刻, 人们欢呼雀跃、心情振奋。这就是电视新闻真实力量, 这也是观众由画面提供的真实内容与内心相融合所产生的震撼力。近年来, 满洲里电视台也相继在新闻评奖中获奖, 凡是获奖的节目或稿件, 都是记者深入生活中捕捉的好选题, 好素材。尤其是反映口岸城市改革变化, 挑战市场的好新闻, 都是市场意识, 科技意识提高的具体表现。所以, 记者深入生活, 提炼生活, 概括生活的能力提高是创优作品产生的基点。
体现拍摄技巧美
充分发挥电视图文并茂、声画同步是体现电视新闻美的根本。对新闻事件作现场采访, 现场报道, 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记者在现场采访拍摄时应该有意识把自己的审美意识揉进去, 对多种多样的画面形象有意识地进行选择, 把最能反映新闻本质的画面实景拍下来, 因为现场场景画面最真实最珍贵, 如果漏掉有价值的画面无法补拍。所需画面没抢抓到, 无用的图像没少拍, 现场采访的忽视, 就会造成失误, 现场采访就会失去美感。但是突发性的现场采访就无需苛求镜头是否规范, 而重在实录现场气氛。镜头晃动、焦点虚实, 场景杂乱都是难以避免的, 这些残缺不全的画面或许更加突出现场气氛, 给观众留下一种真实的美感, 增强了现场真实性。为观众提供最能反映主题内容的典型镜头, 不仅仅是内容的需要, 而且是审美享受的体验。
展示画面造型美
画面造型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特殊语言构成方式, 包括运动、节奏、剪辑等多元素。画面造型, 如构图, 拍摄角度的选择, 色彩光线的处理, 人与人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 环境与环境之间的比例, 运动结构的掌握及人物细微动作的展示, 都可以增强电视的叙述和表现能力。
作为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画面, 记者面对现场事实, 在构造画面形象时, 要对画面的造型元素、线条、色调、形状等有直觉地把握, 对造型元素的表现力有准确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表现出来, 以画面以外的形式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唤起人们审美情感。电视新闻还要注意声音在画面造型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电视新闻记者不可忽视的一点。电视视听一体的特性决定声画不能分离, 画面为声音提供形象与气氛, 声音为画面创造意境与想象表达画面无法表达的事情, 使之两者互为一体、融为一体, 体现电视新闻的感知美, 进而展现屏幕声画滚动节奏的有机结合。
把握节奏形态美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 有运动就有节奏。电视新闻是由一长列连续活动的景象排列组合而成, 自然也有节奏的产生。节奏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内在节奏, 即由情节发展的内部矛盾冲突或人物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外部节奏, 即境头运动所形成的快慢, 长短, 强弱, 明暗以及播音轻重缓急所形成视听节奏。所以, 内外在节奏要和谐统一, 不可分离。内在节奏是第一因素, 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外化, 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电视新闻的节奏美。
除此之外, 电视新闻要以“新”夺人, 以“新”取胜, 新鲜的新闻事实才能引起受众关注。电视新闻语言与画面有机互补, 结合同期声形成一个有序的不可分割的完整空间。文字语言的准确, 生动, 鲜明, 精练;字正腔圆, 优美的语音语调, 播音员的形象端庄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综合声道立体化的形态美。
延福屯音乐价值初探 篇9
延福屯早在汉朝就有人定居在此, 现在村子南北有三处古村落遗址, 村北口古墓出土过6件陶器, 后据专家追查考证为汉代器物, 汉墓所用的砖, 所出土的赭色陶碗都与三个古村落的砖和陶片一致, 所以可以说明延福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汉朝。
一、悠久的历史渊源
1.延福屯音乐起源于本村唐代建立起来的道观“玄帝观”, 唐代建观初期规模很大, 是个四合院, 北屋六间, 分东、西厢房, 西厢房内有一石磨, 三进院最后是花园和道观的坟地, 道观南北长有500余米, 东西宽也有百余米, 另在道观外还有其耕地数十亩, 可见此道观规模甚大, 由此可以推断此为“官观”而非“民观”。音乐会第十七代传人王树堂 (1849—1934年) 在他小的时候“玄帝观”尚存一殿、一园, 花园占地三十余亩, 园内一塘、二亭、一榭, 古柏遮天蔽日, 只是园周围墙残缺了。在一亭基上立一青石碑, 碑上用隶书书写:“此处乃一船形宝岛, 西眺芦淀, 东临华淀。岛上有庄园一处, 桑田数顷, 古木参天, 曲径幽雅, 南舸北舟多在此少歇暂住。玄宗戊辰志。”这个碑文暗含了此处建观选址的原因:环境优美, 地理位置优越, 是一处水上交通要塞, 南来北往一派繁华景象, 利于传道。也可推断“玄帝观”是建于唐代, 延福屯音乐是在明朝由“玄帝观”中的道士传授到延福屯村的, 故可以肯定, 延福屯音乐属于道乐, 其起源于唐代“玄帝观”, 说明其音乐最迟可追溯至唐代。
2.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讲, 宋徽宗时代战乱, 极欲呼唤一种忠贞、爱国、英勇的精神来挽救国家沦丧的败局, 当时便提到了关羽, 徽宗便册封他为“关帝”, 因此出现了很多宣扬关羽的曲子, 三国的曲子在此也应运而生。延福屯音乐也是在那个时期增加了很多有关三国的曲子, 特别是歌颂关云长忠贞、爱国、英勇的曲子最为突出, 如《出曹》《关公挑袍》等。这些曲目经历元、明、清, 已传承600余年, 历经沧桑、经久不衰, 在当地很有影响。
3.高阳县的孙承宗是明万历甲辰科的榜眼, 第七代乐师段光烈带队参加了榜眼的庆典, 参加人数之多, 演奏水平之高在音乐会中传为佳话。孙承宗赠杏黄旗一面, 旗上用隶书书写“雅乐”二字, 当时孙承宗还赠送乐器一套, 上有“承宗赠万历甲辰”的字样。
在历史上延福屯音乐会也参加了当地的一些重要活动:迎接志愿军回国;参加县一九四五年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庆典大会;参加史家佐村胡祁申升任安徽凤阳知府的庆典等活动。现在仍保留参加当地的丧事、庙会和孔子生日等时候的演奏活动。
二、独特的艺术
1.乐队编制
目前, 音乐会有23人, 设“会长”一名, 副会长一名, 各种乐器均有主奏人员。总体情况来说年龄段偏高, 最大的会员已经有73岁高龄, 年龄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
音乐会分为“文坛”和“武坛”两类。文坛即吹管乐器, 主奏乐器为管子, 另外还包括笙、笛子等;武坛即打击乐器, 包括云锣、手鼓、铛子、小钹、大钹、大铙、大镲。延福屯音乐会现在的乐器有云锣一驾、管子三支、笙六全、笛子六支、二胡一把、手鼓一面、一个铛子、一个小钹、一个大钹、一个大铙 (传统编制中二胡应该为低胡, 还应该有一驾低音锣, 但由于条件有限, 二胡代替了低胡, 低音锣未配备) 。
2.音乐的特色
(1) 延福屯音乐属于全真派道乐。之所以说它是全真派道教音乐是依据历史所述:自金世宗时王重阳创建全真道, 之后全真道在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形成了适应其清修、科仪需要的全真道乐, 同时在南宋地区, 正一道派的音乐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之所以说它是全真派道教音乐是依据历史所述:自金世宗时王重阳创建全真道, 之后全真道在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从地理方位来看, 延福屯属于北方地区, 所以其音乐应该属于全真派道乐。从演奏方面来说, 全真派道乐的特点是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 这也正是延福屯音乐会的主要特点。所以从以上两点都能说明延福屯音乐属于全真派道教音乐, 同时其音乐也受到高阳北方昆曲和当地其它民间音乐的影响, 在行腔、旋律装饰、加花等方面都带有本地地方特色。
(2) 早期的道教音乐所用的乐器道书中称为“法器”, 以钟、磬和鼓等打击乐为主, 而具延福屯乐手回忆, 音乐会在演奏上一直没有磬, 这也是其一个特点。
(3) 笛子比其它道教音乐会数量多, 其它道乐仅一两支笛子, 而延福屯音乐会有6支, 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清秀的音乐风格, 这样以来就更接近于民间音乐, 雅俗共赏, 容易被一般百姓所接受和喜爱。
(4) 廊坊、邢台道乐, 原乐队编制均无弦乐, 而延福屯道乐明朝时即有弦乐 (低胡) , 这使其音乐的音响效果和风格区别于其它道乐。
3.曲目
延福屯道教音乐具体曲目为:《小二凡》《放驴》《关公挑袍》《三国赞》《出曹》《礼丰荣》《六月菊》《万年花》《大阿兰》 (一) (二) (三) 、《小阿兰》 (一) (二) (三) 、《沙板》《四季曲》 (1.翠太平、2.柳含烟、3.叠落金钱、4.四季来) 、《要账》《四上派》《大腔》《走马》《赶子》《五神佛》《号佛》《沙骆》《八板》《骂玉郎》《花园》《楼豆棍儿》 (音, 应为《龙斗公》) 。其中《花园》《龙斗公》两首曲子只有工尺谱, 如何演奏已经失传。
经与邢台广宗道教音乐曲目和廊坊小冯村道教音乐曲目对比, 可以看出延福屯道教音乐会曲目与邢台广宗道教音乐完全不同, 与廊坊小冯村道教音乐会曲目个别曲名相同, 曲谱相近。
三、结论
形意拳健身价值的初探 篇10
摘 要 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向往显得尤为突出,健身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这其中,形意拳练习对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均有着良好促进效果,促进人的机体健康。本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形意拳健身功能进行整理及研究,以期能使形意拳的健身价值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促进形意拳与健康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形意拳 健身 价值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健身特点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练习形意拳首先要理解基础拳法和拳理,拳法包括:三体式、五行拳、十二形以及单练和对练套路等;拳理即为:形象取义、阴阳为母、内外三合等。同时,形意拳对练习者身体机能有着良好的促进,对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具有良好作用。
一、形意拳对练习者生理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练习形意拳套路中要求做到意随形动、内外三合,这就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使身体运动系统做出敏捷的动作,达到意想的要求。这样就使大脑皮层内的兴奋点集中于某些区域。根据生理学中的负诱导现象,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兴奋的加强,势必使其它区域的兴奋减弱,起到抑制的作用。根据这一理论,经常从事形意拳的套路锻炼,可以抑制大脑皮层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对一些慢性疾病有康复和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敏性,对神经系统有积极的影响。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拳法的练习需要注意呼吸的调节,呼吸配合动作,才能做到协调一致。呼吸系统对氧气的供给起到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形意拳的运动是以气带动身体的练习,要求练习者以腹式呼吸为主,如在形意拳套路练习中,把整个套路练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时间和动作演练的过程中,需要体力的供应,所以长期练习形意拳可以促进肺量活的提高,增加呼吸系统的强度,从而为维持身体内部机能的相互协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状态。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根据生理的学研究:人类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的能量消耗使体内代谢的产物加大,也就是说收缩的力度加大,次数增加,使血液的循环加强,保证体内的新陈代谢水平提高。
在长期练习形意拳的锻炼过程中,以形意拳猛打猛进、直来直往的特点,以五行拳动作中刚性克制的特性,在练习中运用一定的爆发力,这样就会使体内能量消耗加大,使代谢的产物增加,心脏的收缩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心脏施加一定压力可直接影响血管的结构,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强心脏收缩的力度。所以在一定量的锻炼下,可使心血管系统的运作保持良性健康的循环,促进心血管系统健康。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是人体机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消化功能结构上会发生改变,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也是现代人所担心的健康问题之一。有研究证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消化机能加快,使机体内部功能的协调效果更好,对人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
形意拳就是一种良好体育锻炼项目,长期练习形意拳可使人体肠胃的消化加快,便于把体内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机能中去,把各个机能中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有助于更好的提高消化系统的工作能力,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五)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系统是组成人体肢体的重要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进行牵拉和收缩,以骨的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的运动。运动系统在人体中主要起支架、保护、运动作用,对人体体质的强弱有重大的影响。
形意拳是一种综合性锻炼人体的体育项目,在内家拳中有独特的风格。以形意拳的动作套路练习中的内容可以得出长期练习形意拳可对骨的韧性、骨骼的发育、肌肉的面积增大有积极地影响。
二、形意拳对练习者素质的影响
在身体素质方面,练习形意拳能培养良好健康的身体素质,基本的身体素质达到了,才是现在人达到健康一种标准,只有好的身体素质,自身各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才会使人体更加健康。练习形意拳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武德的修养。“德”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修养,情操或境界。它是引导我们遵循社会准则,法规和道德底线。而武德,是见义勇为,互帮互助,以礼待人,培养民族自豪感,奠定社会公德、尊师重道、反对倚强凌弱、维护民族尊严的基础,是培养仁、义、礼、信、智的坚强意志,也是自身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联系形意拳,也是中华民族武德的传承面对人的心里素质及“德”的修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的自身素质培养,在形意拳中具有良好的体现。练习者在提升了自身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做到文武双全,这是人整体素质的飞跃。
三、结论与建议
(一)在当今社会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们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通过形意拳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能对自身的品德修养起到升华。
(二)通过练习形意拳可以得到不同的身心健康,对身体各个机能增强和提高,有助于人体老年化的减少,对人体年轻化有一定的作用。
(三)形意拳具有一定的健身推广价值,应运用多种有效方式使得大众了解中国武术、了解形意拳,使形意拳练习与大众健康思维相一致,从而扩大形意拳练习规模。
参考文献:
[1] 苏耘.形意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曹志清.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3] 李成银.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会形意拳的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1995.10(1).
“一案多问”教学价值初探 篇11
《进出口贸易实务》一书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突出“实”和“新”, 教材既有一定的理论性, 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会学生怎样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 选好案例、用好案例乃是作为专业课教师思考和探索的任务。笔者认为, 为了将知识与实践结合, 前后内容连贯, 达到不同章节内容的联系的目的, 用“一案多问”的方式来结合理论, 从而解决实际岗位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便于学生接受理解。笔者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 思考了以下几点“一案多问”的教学价值。
一、品——知识方面的教学价值
(一) 概念区别——比较多问, 防止混淆
品教材内涵,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可以设计多问的方式来让学生练习、分析、比较, 从而概括出知识点的联系与差异。例如, 教材中一案例:某公司对美商出口一批高档瓷器, 事先寄送了样品, 并在合同中规定, 凭卖方样品交货, 美商在货到目的港后60天复验、索赔有效。货到目的港后, 美商未提出异议, 某公司顺利结汇。一年后, 美商来电称:瓷器因商品品质缺陷, 现已全部釉裂, 请贵方考虑按原价降价60%处理, 并退回余款, 否则我方将全部退货。问题一:在此情况下, 该公司应如何处理?问题二:如果不是瓷器, 而是铁铲制品, 该公司又应如何处理?
这一题学生在思考时, 通常围绕索赔期限展开, 而且还得关注不同产品的特性, 在比较中运用《公约》的规定, 结合了书中品质条款和检验检疫条款的联系, 有效防止索赔期限与内在品质的概念混淆。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 采用对比多问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差异,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 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二) 概念联系——归纳多问, 帮助总结
以上一案为例, 在题目中添加一个条件:某公司以CIF纽约对美商出口一批高档瓷器, 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 投保了平安险, 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全部损失, 货物到达目的港后, 买方发现货损拒收货物并拒绝付款。第一问: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拒绝付款吗?第二问:货物的损失该由谁来负责?第三问:在信用证方式下, 银行可以就货物损失拒绝付款吗?
前面的第一问涉及CIF贸易术语下, 买卖双方的义务和风险;第二问关系到保险的范畴,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是否需要赔付?第三问联系到信用证方式下, 开证行的第一性付款责任。以上三个问题联系到了三个知识点, 分别是贸易术语、保险险别和信用证等内容。在让学生做完三问的基础上, 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总结出这三道题的异同点, 有利于概念辨析。
二、悟——技能方面的教学价值
(一) 提高审题技巧
解决不同的问题, 学会选择相关的条件。在教学时, 教师在引导分析解题思路及学生解答完毕后, 还要组织讨论、比较这些问题之间的异同点和注意点,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此, 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 仔细分析, 根据不同问题, 学会选择相关信息来解答。在上一案例中, 解答问题时, 需考虑到承担者的对方, 再者根据规定, 比如从合同出发, 就要用到《公约》的规定;从信用证出发, 就要想到用《UCP600》这个惯例。
(二) 分解问题技巧
分步思考、分解问题技巧,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对案例一的第一问与第二问对比分析, 通过此题的解答, 要让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瓷器与铁铲的不同特性, 决定是否受索赔期限的限制, 让学生明白样品买卖中复样的核对作用, 铁铲制品自然氧化现象属于正常反应, 超过索赔期限则买方无权提出索赔要求。
将问题进行延伸,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实——方法方面的教学价值
《进出口贸易实务》一书, 重在突出“实”字, 即实用, 强化实践技能。国际贸易中运输技术的变化、现代化物流、EDI、电子商务等对传统贸易的影响都在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书的内容体现了时代性和代表性。大量的案例更加直观、易懂, 易为学生所接受。
(一) 情境转化
在案例一中, 文字描述, 大篇幅的内容让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里面的意思, 这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 可以找出关键内容列出:瓷器, 样品, 目的港, 60天复验, 缺陷。找出关键字就可以了解情境的大概意思, 有些形象性的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知晓, 还可以以图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于课堂上, 这样真正在方法上突出了外贸实务的“实”。
(二) 思维发散
发散性思维, 多角度提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以在案例题中加入实际操作的环节, 通过一案多问、多答多练的方式, 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连续和结合。
以“某公司对美商出口一批高档瓷器”案例出发, 不仅可以考查买卖双方的合同关系, 而且还发散到合同条款和结算方式的内容。从其中一案, 就可以联系到全书的所有信息, 从合同的签订到合同的条款, 从合同条款再到合同的履行, 从违约到争议, 从争议到索赔, 从索赔到理赔。内容层层递进, 一案多问, 一案多解。
(三) 结构搭建
教材具有逻辑严密、知识系统的特点, 因此, 在学习上对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较高, 实务书中的某个知识点没掌握好, 会直接牵涉其他相关知识点, 进而影响后续知识的掌握。反映在解题上, 如果案例中考查了多个知识点, 为了防止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或者解题之中途思路“短路”的情况, 在教学中就得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必须尽可能系统和完整, 否则, 学生面临一些多知识点的难题, 就无法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构建。
因此, 一案多问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 通过一案多解的方法形成结构体系, 使前后的知识点发生紧密联系, 达到知识间融会贯通的目的, 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范围, 在知识网络体系中能清楚地看到哪些知识点需要强化和补救。如此, 学生的知识系统必将得以构建和完善, 思维活跃,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针对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等设计一案多问的题目, 充分发挥一案多问在习题方面、技能方面、方法方面的教学价值, 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概念区别、提高答题技巧和思维培养的目的, 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费景明, 罗理广.进出口贸易实务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 (第二版) [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1.